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范文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7 16:11: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浅谈幼儿园的食物浪费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幼儿饮食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合理的营养是他们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而膳食营养又是他们摄取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

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儿在园内的膳食。幼儿园食堂选择多种食物,合理搭配食材,使能量及营养素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要,并且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应当是幼儿园膳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毫无疑问,膳食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使其得以健康发展。为幼儿提供的膳食是否合理,幼儿是否喜欢吃,家长的反应如何,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好不好等,这些方面都是评价幼儿园膳食工作好坏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对于保证幼儿的合理膳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在对幼儿的膳食营养进行管理时,幼儿园要严格制订相应的条例。因此,幼儿园膳食管理过程务必抓好以下四个着力点:

一、抓好基点: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幼儿园要牢固树立“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理念,牢记自己保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树立精细管理工作观念,从领导、后勤管理人员到保健大夫、食品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伙房工作人员等,都要高度重视膳食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让幼儿在园内不仅要吃好,而且要吃饱,园内负责人员还要保证幼儿所食的食物品种多样、营养均衡,使幼儿在幼儿园中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身体所需,为幼儿的日常生活提供足够的能量。

我园有效建立健全幼儿膳食管理组织,成立了膳食工作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园领导、保健医生、财务人员、炊事员、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在工作运行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管人员负责统筹工作,保健医生制订搭配菜谱营养,会计预结算伙食费,炊事员、教师、家长代表随时提出意见与建议。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或组织现场研讨等,讨论当月、当季的幼儿伙食质量和伙食费盈亏,确保收支平衡。这样的分工合作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抓好固点:食谱制订具体实效

1.每周三制订好下周的带量食谱,发一份到教育局等待审核。

2.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照食谱进行采购,并每天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验菜,杜绝变质菜入园,确保菜的新鲜。

3.将每周的食谱对家长进行公示,让家长对幼儿的膳食情况更加放心,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每周主、副食不重样,不断变换花式品种,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孩子的需要及家长的建议进行适当合理调整。

三、抓好支点:营养分析具体全面

1.各类食品摄入总量的分析。分析每日各类食品摄入量是否平衡,食谱的安排是否合理。

2.各类营养素的一日摄入量的分析。将菜篮子所配送采购的食品中谷类营养与供给量作比较,了解是否达到营养素需要。

3.热量、营养素来源的分析及各类营养素比例的分析。分析蛋白质的来源,从动物性事物、豆类食物、谷类食物及其他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分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否适当等。

四、抓好亮点:自主进餐增强食欲

《指南》中指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我园鼓励中、大班幼儿进行自主进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量的饭、菜、汤。为了让幼儿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在每次用餐前会让一名幼儿播报菜名,教师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味道,以增强幼儿的食欲。幼儿进餐时播放轻音乐,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进餐。

我园还尝试开展了幼儿自制食品品尝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幼儿做到节约粮食,不浪费。大班开展了搓汤圆、包饺子,中班开展了自制水果沙拉、搓汤圆、串蚕豆项链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得幼儿在品尝时更加津津有味,有效地增强了幼儿的食欲,也有效地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营养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应该始终坚持努力的方向,也是目前幼儿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膳食管理对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兼顾其质量外,更要求营养口味等。所以在进行幼儿园日常管理方面,要注意严格履行相关的规范,让营养可口的膳食放上幼儿的餐桌,给幼儿一段健康明媚的成长时光。

让我们爱心相拥,共同托起幼儿健康成长的“膳食营养库”。

参考文献:

篇2

作为幼儿接受教育和生活的场所,幼儿园的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的提升要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管理质量;后勤;策略

一、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的提升要点

1.从幼儿园整体形象入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类企业、学校的后勤改善也在不断深化,对幼儿园后勤管理改革提出警醒,冲击当下幼儿园传统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变革下,幼儿园的管理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在其中发展壮大自己,使得幼儿园的知名度有所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逐步走向科学化的管理。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应在领导的号召下,实现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完善各项奖惩制度,组建、调配好幼儿园的结构层次,从整体上实现幼儿园管理的年轻化、活力化与专业化。为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内在核心精神,注入更强的凝聚力。无论从外部形象还是内在方面,都要深刻地传递幼儿园的精神。

2.从教职工的形象入手

幼儿园的形象塑造,不仅要看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看教职工的形象。一个幼儿园在管理上如何,要看教育的水平,教育质量如何,要看教师的素质与道德。近些年来,幼儿园在教学质量上明显有所提高。在办园的宗旨及园风的建设上,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观点和方式,更具有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的特色。通过强化内部的管理理念,树立了良好的教职工形象,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从经验主义管理走向科学实践的管理模式,从硬性管理走向灵活管理,从严谨性走向情感性,这些都是当下幼儿园的教职工管理中,逐步渗透和改变的方向。

3.面向社会

做好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幼儿园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于长期吃“皇粮”的幼儿园来说,是一个较大冲击。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幼儿园的建设,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幼儿园需要更新自身管理体系,保证其弱点不牵绊其发展的脚步。当下的幼儿园管理,如果仅靠国家拨款、收管理费,则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幼儿园的全面发展的。所以,在这方面,幼儿园还需要积极拓宽自身的专业领域、有偿服务等项目,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从事相关经营项目,以拓宽收入渠道,做好后勤工作,让幼儿园建设得更有质量。

二、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思考

1.加强卫生保健管理

幼儿园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的场所,所以,卫生管理是必须重视起来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有足够的、干净的空间活动,但是在时间和空间安排上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幼儿园里人口众多,但空间有限,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有效运转,必须根据相关情况配备数量恰当的值班人员,明确相关人员的人物、要求,将具体的工作分配给职工,在值班时间上要实现灵活安排。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在于加大监管力度,以此确保工作质量。例如在孩子上下学的时间,要尽职尽责,以避免一些事故发生,实现对孩子安全的维护。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可以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所以,在幼儿园的卫生上,相关人员就需要重视起来,严格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幼儿园的清洁进行及时检查,定期进行大扫除。除此之外,明确具体的清洁人物,保证教学设施、器械、玩具、被褥等东西处在一定的清洁标准当中。可以定时抽查对清洁工作打分,以此对值班人员进行奖惩,保证各方面处在一个清洁的状态下。

2.加强饮食质量管理

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否,和其饮食有重要关联。作为幼儿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幼儿园有责任为幼儿配备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证幼儿的营养均衡,实现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制订相关饮食计划,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联系。所以,要制定出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菜谱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搭配,实现各种幼儿所需能量的供应,满足幼儿的成长要求。随之将饮食计划交给烹饪员安排,制定出花样繁多,营养丰富的膳食。在饮食计划上,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搭配,还需要炊事人员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实现对炊事成员的培养,让他们对幼儿的喜好、营养规律有所了解,然后根据相关信息,调制出适合幼儿口味的食物。再者,就需要炊事班动员每一个成员思考切实可行的幼儿饮食方案,在具体的烹调过程中,严格管理和监督,每一道加工程序都需要有序、严谨地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做出的食物干净、卫生。

3.加强物资保障工作

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就是物资管理。它对于各项活动的展开起到基础性作用。幼儿园在计划时要严格地对物资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幼儿园的正常运行所涉及的物种和数量较为繁琐,所以,对于下个阶段会使用到的物资,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部署。例如在开学前,要准备好相关学生饮食及必需的教学用品,这样才能够保证开学后幼儿园的运作不被影响,实现正常运行。为了避免出现物资浪费的问题,物资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分配工作,避免重发、漏发的现象出现,定时更新相关信息。可以采取以旧换新的政策,让坏的物资变成可用的物资,这样也能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工作需要严格以待,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成长于健康舒适的环境当中,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是幼儿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需要落实卫生保健、餐饮和物资分配等方面,尽最大努力,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求,就是幼儿园后勤管理的工作目标。

作者:黄雪娟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狮桥路2-6号新城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彭兵.武汉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与监测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14-21.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渐渐地人们都“大方”起来,尤其是当今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更是大有“千斤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有的家长认为:现在不是生活贫困的时期了,过去自己生活的非常艰苦,现在就不能让孩子再“苦”。因此,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确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更应让孩子历行勤俭节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切不可舍“小”求“大”, 让其以俭为美,以俭为乐。

【关键词】勤俭节约、幼儿、良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人们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生受累”。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切包办代替,任何要求一概满足,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决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而孩子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却视为理所当然,不知回报。从而导致独生子女铺张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十三亿人民每人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一张纸……,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聚积起来,又能使多少个贫困孩子免于失学?又能使多少个家庭解决温饱呢?

在我园“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开展以来,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我班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呢?我想:只有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幼儿,成人的观点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下面我就如何培养我班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模仿是幼儿这一年龄段的显著特点.由于我们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就占了一天的三分之一,教师的言谈举止,日常生活中哪怕极小慎微的动作也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例如:离开活动室时及时关灯;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图书破了与幼儿一同想办法粘贴好;幼儿的作业本坏了为他们装订好等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起说教更易于为幼儿所接受,其效果不容忽视。二、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幼儿天性好玩、好动,一味地说教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收效不大,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到了教育,取得了进步。

1、值日生劳动制度

首先:要教会幼儿整理图书、整理玩具;掌握擦桌子、扫地、拖地的技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幼儿之间共同合作抬床、负责照顾自然角中的各种植物、学会整理物品等值日生工作。

其次,我们在劳动角的墙上贴了一张值日生表,让幼儿知道自己这一周是值日生。为了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中班第二学期时,我们的值日生为一周轮换一次。在大班第一学期中值日生为三天轮换一次,到现在我们的值日生一天轮换一次。为了培养幼儿认真负责、做事有序的态度,我常常带领幼儿一起做值日, 并且积极发挥能力较强孩子的优势,让他们起榜样作用。孩子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劳动能力也不例外,我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能力弱的幼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孩子劳动态度很积极,因为他肩负着除了完成自己的劳动内容以外还得与能力弱的小朋友合作,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各项劳动,使他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能力弱的孩子通过短时间的反复训练,增强了劳动的能力,自信心大大提高,劳动的态度同样也很积极。由于值日生劳动内容比较固定,变化少,这些孩子几天下来反复做这几件事就感到厌倦了,不再认真对待。我们就以表扬鼓励的形式,教育这些孩子懂得值日生劳动是集体的需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和自豪感,要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值日生工作。同时也在值日生工作的内容安排上陆续增加,要求也可逐步提高,如请值日生当图书管理员、管理小朋友认真看书、午睡起床后检查其他孩子的衣服是否穿整齐、鞋有没有穿反、衣领是否翻好、被子是否叠的平整等。

在开展值日生劳动制度已经有一年多的实践了,在这段时间中,我将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和开展值日生劳动制度后,进行了比较,数据如下:(表一)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一):(中班第二学期期中)

内容 人数 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能独立穿衣 12 36.3%

能独立叠被 8 24.2%

学会擦桌 6 18.1%

学会整理图书 10 30.3%

学会整理玩具 10 30.3%

30.3%919184.8%84.8) 6 18.1%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二):(大班第一学期期末)

内 容 人数 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能独立穿衣 28 84..8%

能独立叠被 27 81.8%

学会擦桌 26 78.7%

学会整理图书 27 81.8%

学会整理玩具 26 78.7%

学会餐后整理(扫地、拖地) 22 66.6%

自我服务劳动和值日生劳动测查表(三):(大班第二学期期中)

内 容 人数33 数据

自我服务劳动 值日生工作 百分比

独立穿衣 33 100%

独立叠被 32 97%

学会擦桌 30 91%

学会整理图书 32 97%

学会整理玩具 32 97%

学会餐后整理 (扫地、拖地) 30 91%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孩子们在自己的学习和努立下,自我劳动的能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珍惜食物”世界和“勤俭节约”设计的一个大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对幼儿的细心观察,找出了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不知该怎样去珍惜粮食,挑食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浪费不以为然……”等等。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并且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方面入手 ,让孩子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与食物的密切关系,从而改掉不珍惜食物,挑食,浪费的坏习惯。针对孩子们吃饭时,米粒、不愿意吃的菜、肉等扔的到处都是的现象,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珍惜食物――清洁小饭桌”的记录表。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爱惜食物,进餐时小饭桌及周边很干净,就可以在自己的记录表上划√ ;如果孩子只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桌上或地上有少量的食物残渣,那么在纪录表中就用“”来表示;如果孩子不能按时吃完饭,小桌子上不干净,有很多食物残渣,那只能得到Х。活动开展以来,每星期我们都要评出“珍惜食物小明星”。当上‘小明星“的孩子,感到很自豪,以后他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越做越好。每当上“小明星”的孩子,老师也给与表扬、鼓励,及时指出他们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就这样在相互激励的氛围中,我班幼儿进餐后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改掉挑食的毛病,特意组织了“做菜汤”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把事先从家里带来的各种蔬菜认识以后,就开始分工合作:择菜的择菜、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不一会儿,做菜汤的原料就准备好了,我和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做的菜放入了锅中。在等待菜汤熟的这段时间里,给孩子们讲了各种蔬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物质后,还认识了“食物金字塔”,使孩子们知道了应该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等等。当孩子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汤时,个个都非常高兴,兴趣极高。边吃边说“真好吃……”。这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主动搜集、绘制了 “食物金字塔”图。让孩子们从根本的知识上理解了“为什么不能挑食和挑食的危害”。

为了能强化幼儿的行为,我们特意设计了家园合作的评估表――开饭了。在表中对幼儿饭前、饭后的一些行为给予具体的标准,让家长监督,以“”三种图形、三种颜色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纪录,并要求家长在十天以后对孩子的行为给与具体的评价,反馈给我们。我们又通过反馈信息,找出了孩子们的不足之处,继续设计表格丢幼儿进行巩固教育,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争取进步,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小公民”。家长们都纷纷反馈说:“通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在进餐礼仪、挑食、不升帆、不浪费、帮助做一些家务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主动性,解决了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

3、针对浪费的现象,开展的活动

曾有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孩子浪费文具用品的现象比较严重,每天都能从垃圾筐里捡到好几支长短不一的铅笔、大大小小的橡皮、还有从本子上撕下来的纸等等。针对这一浪费现象,我精心排演了情景剧《“大熊猫”吃文具》,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节约一点点的物品,不至于造成浪费。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我把前一段时间里从垃圾筐中捡到的铅笔、橡皮、纸张拿出来让孩子们看时,孩子们的表情很吃惊,没想到自己一点点的浪费收集起来竟是那么多!之后我与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得出:铅笔短了,可以请爸爸帮忙做一个多功能笔套,不能把没有用完的本子就扔了,可以把没用过的纸放在一起重新订新的本子用等等。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感到要使孩子们理解某些要求,并发自内心地接受,首先要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不要简单的下命令,硬规定“不准随便扔铅笔,浪费纸张……”要注意教育和引导,真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感受勤俭节约的意义。

下面的表格是我班33名幼儿在活动前与活动后两周的一个对比:(表二)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制作多功能笔套 无 21人

重新订制新本子 无 14人

坚持用比较小的橡皮 无 10人

虽然数据是两周以来总结得出来的,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在相互鼓励,人数也在慢慢增加。这有力证明了我们对孩子自实施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对孩子们进行的“节约用水”的活动中,为了巩固节水意识,我寻找有关水资源污染的碟片和严重缺水的图片,运用vcd教学,引导幼儿从缺水造成的种种危害中展开话题,让孩子们深刻地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紧接着围绕“如何节约用水”进行分组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循环用水的好方法,例如:滔米水可以冲洗厕所,洗衣机的水可以接来拖地板等等。后来,我将我班幼儿“把水开得很大,还堵住龙头口刺水玩的这件事编成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没关水龙头转身就走之后水龙头的反应。小朋友们被故事情节所感染,对水龙头产生同情心,从而强化了幼儿洗手后关水龙头、不再玩刺水的游戏。我想“节约用水”这种意识在我们成人的脑海里也有所欠缺,我便通过表格,根据表中的所述的现象,让幼儿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共同检讨有没有造成浪费?

(表三)

现象 有 无 偶尔有

幼儿园里,有的小朋友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有时

用手堵住水龙头口,往小朋友身上喷水玩。

有的小朋友喝水时,一次接很多水,喝不完就倒掉;

生活中,刷牙、洗脸时,让自来水尽情流;

水龙头坏了,不能及时维修,造成漏水;

用抽水马桶满满一桶水,冲掉小小的烟头或细碎废物

水龙头开着,去开门,接电话;

您说过:“一滴水不值得节约”。类似这样的话吗?。

选择过后,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反思自己的行为,查找资料“如果节约一滴水,积少成多,一吨水能做些什么事?共同制定“节约用水”计划表,并在家庭中赋予实施。在活动中,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学习了儿歌“节水谣”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节水意识。

三、密切的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榜样,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重大作用。但由于家长们的疼爱使孩子们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某些品行出现了畸形,包括勤俭节约的习惯。为了纠正这些不良现象,我首先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习惯的重要性。请家长们积极配合,以身作则。要求家长在家中按需添置幼儿的玩具、学习用品,而不是根据幼儿的一时冲动购买,这样使幼儿不易产生“见好就要”的毛病,培养幼儿一定的抗诱惑能力,形成理性消费、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家长安排幼儿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求家长监督幼儿在家中能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勤收拾,常整理。使幼儿感到在家里的要求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一致。对于发放的各种评估表,请家长帮助监督、指导幼儿的行为,真实地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家长们都很愿意配合,并且在各种表格的反馈中能指出孩子的不足与改进的方面,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心里有数,而不是“两张皮”。

总而言之,对孩子的勤俭教育要从小事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切不可舍“小”求“大”,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吃饭不剩、学习用品不丢、钱不乱花”的好习惯。只有从小事做起,就能逐步引导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使他们逐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真正的做一名勤俭节约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1、《幼儿教育》1999年第4期2、《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期3、《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刘华摘自《学前教育研

究》2005年第2期

篇4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幼儿教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效果逼真等特点,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巩固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想像、思维等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让幼儿教育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身心愉快、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是幼儿教育中最为直观、形象和生动的传授工具。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紧密相联。基于这一点,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素材光碟等,想方设法布置一个与幼儿年龄特征相适宜的小环境,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我在幼儿活动室里创设了《动物王国》和《植物世界》等,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我会结合生活实际,捕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科学信息,在活动室里创设环境,让幼儿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生活气息和科学气息。在课余时间,我从互联网上收集各种资料、图片,为幼儿们创设了他们感兴趣的墙饰和活动角。我对活动室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教师资源,一类是幼儿资源。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启迪了幼儿的智慧。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爱因期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活动都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孩子的成长。因此不管组织什么活动,我都会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形式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中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画面精彩、生动有趣,更能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能使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孩子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幼儿来说,在活动之前先调动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学习活动将会事半功倍。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主要靠简单的挂图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溶合,活动之前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等,则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象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新颖巧妙地导引出学习新知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祖国是个大花园》时,我先让幼儿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从壮丽山河到奇花异草,让他们了解祖国的美丽,从而感受到大花园般的祖国,无形当中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下面的学习和活动作了良好的辅垫。在科学活动《旋转》中,我尝试运用课件设计,选用活泼有趣的动画情景,配上动感的画面和音乐,制作出生动活泼,色彩鲜明的动画,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看着,留心听着,唯恐看漏了,孩子们一直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厌倦反应,活动气氛活跃,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教学中利用动画情景,可以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拓展情感深度,有效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现有的幼儿园《科学启蒙》教材是依据《小学自然常识》教材编制的。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离现实、离这个时代较远的信息,幼儿对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去看去听。由于受到教材编写的限制,具有时代气息的一些科学内容没有在教材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幼儿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对动画特别感兴趣,我就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想方设法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就可以有效地突破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给幼儿一个直观的表象,让他们学起来感觉更轻松,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例如:在教学《海洋食物链》这一课时,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应是食物链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许多幼儿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螃蟹吃小虫子,小虫子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有了直观的初步的了解。有的幼儿还提出:这些海洋生物好残忍,整天你吃我,我吃它的,要是海洋里没有那么多的大鲨鱼该有多好!我笑着反问他们:如果没有大鲨鱼,食物链就会断掉,这样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许多幼儿都说,这样可好了,小鱼们都安全了,他们再也没有危险了。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后,出示了一个动画课件演示给他们看,食物链断了以后,海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睁大了眼睛,原来自然界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吃惊地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音乐渲染下的多媒体画面中,孩子们彻底地明白了。这时孩子们又不由自主地说道:大鲨鱼你回来吧,海洋中需要你。最后我顺势说道:大鲨鱼它虽然凶猛,但它作为整个海洋世界中的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如果少了他们,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不光是鲨鱼,其它的生物也是一样。这些生物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形成了海洋动物完整的食物链。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中,幼儿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幼小衔接 口语交际能力 对象

一、培养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人才发展的基本素质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口语交际能力都是影响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塑造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培养,在幼儿个性尚未完全形成之时,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使幼儿形成大方开朗的性格,进而使之成为幼儿未来学习发展中的优秀素质。

(二)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能力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幼儿口语交际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也是影响幼儿倾听时专注度的重要条件。如果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佳,会影响其与他人交流时的表现,如羞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疑问不敢提出、对谈话缺乏兴趣继而失去倾听的耐心等。对即将开启小学学习阶段的幼儿来说,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保障,更是终身学习的必要工具,也是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口语交际能力是长期培养的结果

幼小衔接教育的提出指明了幼儿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如此,不可能一下子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以外,幼小衔接时期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从过渡期早期开始指引幼儿进行良好的口语表达,把握好教育的机会,锻炼幼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幼儿在入学前能基本掌握一定的语言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幼小衔接过渡期是幼儿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初期,此时的培养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恰当运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适时引导幼儿;幼儿的世界是最为缤纷的,生活中的小事往往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他们所看,及时与之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人为创设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沟通的平台,使幼儿有机会、有勇气、有兴趣开口,进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这两大方向可以延伸出多种培养方式。

(一)从生活中入手,把握教育机会

1. 培养幼儿开口说话的习惯。

实现幼儿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前提是幼儿的口语表达流畅、清晰,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鼓励幼儿说话开始。作为一种能力,它的获得需要依靠长期的训练,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协作,在鼓励幼儿开口说话方面下功夫。例如:每天晚上让幼儿复述一个故事,教师在每天定一个时间段用于朗读或唱歌等。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并非落实到教材,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而创设一个能让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开口说话、交流的环境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 在教学中锻炼,借助教材激发幼儿交流兴趣。

幼儿园是引导幼儿学习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上课的环节。由于幼儿自控能力较差,课堂容易吵闹,教师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采用 “我讲你听”的模式,但实际上只要内容丰富精彩,我们也是可以选择教师指导、幼儿发言的教学方法。由于幼儿教材大多由图画组成,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看图,然后给出一些有启发性的语句,开发幼儿的思维。最后,可以对幼儿提出简单的问题,例如:图画上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事物?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这个颜色?等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实现幼儿开口说话的训练,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联想能力。

3. 在必要的劳动中提供交流的机会。

在幼儿的心理认知当中,接受老师交付的任务是被认可的体现。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这种心理,对于生活中一些幼儿能力所及的事情可以提供让他们完成的机会。例如,每天轮流让一位幼儿当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起管理上课、午饭、午休的纪律,当发现上课讲话、浪费食物等不恰当行为时,鼓励幼儿想办法劝说解决。这样不仅让幼儿有交流的机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法。

4. 鼓励幼儿观察与交流,适时延伸话题。

幼儿教学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教室进行,当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往往就会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教师除了注意幼儿活动的安全,还需要留意幼儿的新发现,把握教学机会。例如当幼儿发现了一些昆虫时,教师可以把其他幼儿都组织起来一起观察,并让他们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适时进行知识与话题的延伸。这种随时随地的教育往往令幼儿记忆深刻,并学会勇于开口提出疑问。

(二)创造幼儿游戏、表演、参观的情境,增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无论是游戏还是表演,都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与说话有关的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简单的反义词游戏、名称游戏、猜谜游戏等,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幼儿表演可分为三大类:故事讲述、小品、歌舞。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故事分享会,请幼儿将自己看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讲述的故事向听众们进行有奖问答,既提高了幼儿倾听的专注度,又令讲故事的幼儿感受到讲演的乐趣。小品演出是最能锻炼交流能力的表演形式,不仅演员之间要沟通好,表演时和观众也要进行沟通。因此,教师安排幼儿对学过的故事、童话进行表演,是有效提高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

组织幼儿及家长一起到小学参观,这也是提高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数家幼儿园就在2014年3月联合组织了一次幼小衔接系列参观活动,幼小衔接教育普遍被提上日程。

1. 讲述表演活动。

讲述表演可包括对实际情景的讲述、观察讲述以及经验的讲述等。实景的讲述是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进行描述,例如讲一下自己的幼儿园:我的幼儿园有一个小操场,还有一栋四层高的楼房,我们的老师是个经常笑的人等。教师确定一个大致的主题,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达出来。观察后讲述可以锻炼幼儿的多项能力,例如进行一个“找不同”的活动,让孩子们来观察并说出不同之处。经验讲述的范围则更为广泛,例如过了一个节日,可以让幼儿来讲自己是怎么过节日的,去了哪些地方玩,吃了什么东西,或者收到什么礼物,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幼儿乐意分享的。

2. 故事续编的表演活动。

故事续编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开发。例如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之后,可以启发性地问幼儿:假如龟兔进行第二次赛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和理由,甚至排练成小品,模拟成一次小制作,有导演、编剧、演员、配音等,这样就综合了多渠道来提高幼儿口语交际水平。

3. 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活动。

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参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讲讲他们对小学的认识,例如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上课坐得很端正、他们上课时安安静静的、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自己背着书包等。参观活动是从整体上提高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认识的,通过认识我们也可以发掘培养能力的机会,是一举多得的培养方法。

(三)联系幼儿园内外,给幼儿一个统一的培养环境

1. 举办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

处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有相当一部分在其他人面前仍羞于开口,但如果有爸爸妈妈在旁边陪着,孩子的胆量就会大一点,就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幼儿园可以多举办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例如家庭游园会或者座谈会,在孩子们有表演的时候请家长来做嘉宾,或让家长给孩子作比赛的拉拉队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

2.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幼儿要平等交流。

很多家长都会有“自己所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家长与幼儿的正常沟通,也扼杀了幼儿在家里畅所欲言的机会。除了幼儿园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幼儿一生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家长首先要能静下心了解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心声,耐心地为幼儿解答疑问,指正幼儿错误的想法,使幼儿感觉到被尊重,只有这样,幼儿才不会畏惧在人前开流。如果家长对幼儿表现出不耐烦,或讥笑幼儿的想法,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封闭心理,不愿向他人倾诉,继而影响其学习交流的能力。只有成长环境中的多方一同努力,孩子才能形成开朗愉悦的性情,才能使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黎霞.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篇6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46-03

引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幼儿而言,在学前阶段具备一定的早期阅读能力,对他们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笔者理想中的幼儿园应该是个“书香袅袅、书声琅琅”的地方;幼儿教师应该担负起引导孩子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的责任,让幼儿在书香的熏陶下,犹如小绅士、小淑女一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目前,宁波市大部分幼儿园虽都创设条件让幼儿能置身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的解读代替幼儿的解读、强调灌输、轻幼儿认知的现象,引导幼儿阅读不经意间变成了把幼儿的脑袋作为容器往里面填塞“知识”。为了践行“让幼儿畅游于书海,人人变得知书达理”的理想,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对话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即面对一本书,围绕一系列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幼儿准确解读文本,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延伸。

一、什么是“对话式阅读”

“对话式阅读”,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G .J.Whitehurs(怀特赫斯特)于1988年在研究亲子阅读方法时首次提出的理论。它是指,以图画书阅读为背景,成人与幼儿间通过提问、信息反馈、增加信息重新描述等方式而开展的阅读活动。①“激发与提示”、“评估”、“拓展”、“重复”是“对话式阅读”的基本模式。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或亲子阅读的模式(成人的解读代替幼儿的解读、重认知、强调灌输)不同,“对话式阅读”能够使幼儿建立起更多关于人物、地点、背景、时间、结果等因素的图式,逐渐帮助幼儿从倾听者转变为故事叙述者,并在成人的鼓励和肯定中对故事的角色、事物、情节来进行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②

二、“对话式阅读”的实施模式

经过理论提炼和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笔者以组织幼儿阅读《大卫,不可以》③为例,从“激发与提示”、“评估”、“拓展”三个实施模式角度入手,详细介绍“对话式阅读”理论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考察“对话式阅读”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探究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体现出的比较优势。

1.“激发与提示”模式。所谓“激发与提示”,即幼儿在初步接触到图画书阶段,教师引导幼儿从阅读封面开始,针对封面、扉页或版权页上的画面展开对话。其目的是不仅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看书与表达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给幼儿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指导,那就是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是不会浪费任何一幅画面的,每一部分都隐藏着作者创作的秘密动机。

《大卫,不可以》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全书只是由一幅幅大卫调皮捣蛋,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组成。它的封面:一个长像颇具喜感(身形如几何图形拼接,大嘴巴、稀稀落落的尖牙齿、三角的朝天鼻、小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的小男孩大卫,正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竖八的书垛上,另外一只脚悬空,伸手去搬放在高处的玻璃鱼缸。挪出桌面的鱼缸已经倾斜洒出水来,吓得得缸中的红鲤鱼惊慌失措。摆放鱼缸的高桌也将摇摇欲坠。大卫却无知者无畏,咧着大嘴扭头露出了英雄般的笑容。扉页一:大卫正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扉页二:出现了弱化了的大卫妈妈(半身)象形,从她叉腰、左脚向上翘的样子,可见非常生气。如何通过有效对话,引导幼儿通过封面和扉页领会作者的构思,对幼儿读懂整个绘本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以下对话加以引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大卫。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阶段,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封面上的图画信息,并围绕大卫的模样展开话题。

师:大卫长的什么模样?

幼儿1:圆圆的身体。

幼儿2:尖尖的牙齿。

幼儿3:鼻子是三角形的……

第二阶段,引导幼儿体会到人物与画面的喜感,吸引注意力,提升阅读兴趣。

师:大卫他在干什么?

幼儿:站在高高的书上在搬鱼缸。

……

师:大卫有危险吗?

幼儿1:他要掉下来了。

幼儿2:鱼缸要破掉了,要砸到他的脚。

幼儿3:架子也要倒了,会把他压死的。

……

师:大卫害怕吗?

幼儿:不怕。

师:为什么呀?

幼儿:他在笑呢。

师:(转入扉页一)大卫又在干什么呀?

幼儿:墙上乱涂乱画。

第三阶段,引导幼儿观察到大卫在干什么。涂鸦捣蛋、爬高够东西是幼儿普遍经历的,相通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幼儿与大卫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减少了幼儿与文本的距离感。

师:(扉页二)这个是谁呢?

幼儿:妈妈。

师: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呀?(教师可以模仿书中大卫妈妈双手叉腰、右脚翘起的动作)

师:妈妈做这些动作,你们认为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

幼儿:不高兴。(引导孩子理解妈妈生气了)

师:对了!妈妈生气了,生气地对大卫说“不可以”。(教师可边模仿动作,边模拟妈妈生气的表述语气语调)

第四阶段,通过上述对话,引导幼儿去理解细致的画面,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从而对本书的主角是谁(大卫和妈妈)、主题是什么有一定的概念。

2.“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即教师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要尽量给予肯定,以增强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肯定性语言,从幼儿的回答中挖掘其在表达和思维方面的亮点给予激励,尽量减少“对的”、“你真棒”、“很好”这类的空洞评价。

如,正文部分的第一个画面: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曲奇饼干瓶子。幼儿的反馈信息会涉及到,“大卫站在椅子上这个样子拿东西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小心瓶子会摔碎”,思考细致的幼儿还会提到“妈妈把甜甜的饼干放那么高,肯定是不想让他多吃”、“他的牙齿已经蛀掉了”。教师应该对幼儿给予“你看得真仔细,大卫这样做的确非常危险”、“你补充得更加清楚了,多吃甜食的确对牙齿不好”等。这样既回答了幼儿,又肯定了他们反馈信息中的亮点。

其次,教师不要预设正确观点或答案,允许幼儿提供“开放性”的反馈信息,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如,正文部分第二个画面:大卫满身满脸黑乎乎的站在客厅的地板上,身后留下了一长串黑乎乎的脚印。从脚边零星的几根茅草、几块泥巴(这两样东西在画面上的辨识度不是太高)和第三个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的画面分析,第二个画面讲的是,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在交流过程中,有幼儿说:“(画面的中间比较显眼的部分有一个电源插座)大卫在玩电源插座里的电,被电电到了,衣服头发烧煳了,浑身黑乎乎的,把家里弄脏了。”笔者并没有否定该幼儿的观点,从显眼的电源插座,大卫的整体造型,也的确是有几分导电后狼狈的样子。答案的对错与否与解读整个文本并不起任何影响作用。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才是难能可贵的。从而笔者给予了“你看得非常仔细,玩电也会把大卫烧得黑乎乎的。大卫,玩电也是不可以的哦”的评价。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反馈信息,顺势还进行了简单的幼儿用电安全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模式。所谓“拓展”模式,即教师要善于将单一的师幼互动扩展为幼幼互动、幼文互动,逐步引导幼儿以自己的价值判断解读文本。针对《大卫,不可以》故事贯穿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在解读完三到四个画面后,直接将“接下来大卫又怎么了呢”、“妈妈又会怎么说”等开放性问题抛给幼儿。接住了老师抛给他们问题的幼儿,已经基本能通过幼幼互动准确解读文本。如,正文部分的第六个画面: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弄食物。

幼儿1:大卫不好好吃饭,在玩。

幼儿2:他在玩桌上的鸡腿、土豆和豆子。

幼儿3:大卫把鸡腿、土豆和豆子,做成了一个小人的样子。

幼儿4:他这样是不对的。

幼儿5:老师告诉过我们的,吃饭的时候不能玩。

幼儿6:妈妈又要生气了。

幼儿7:妈妈会说:“大卫,不可以的。”

此外,引导幼儿与文本进行对话,也是拓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留白是图画书常用的表现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图画书之外更多的内容。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同时拓宽了幼儿读者与图画书积极对话的空间。”④《大卫,不可以》中,作者对妈妈形象的处理方式,笔者以为是一个较为经典的留白表现方式。全文中,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扉页,上文已述。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正文部分画面15):(犯错被罚、委屈流泪的)大卫被妈妈(妈妈只露出了脖子以下的大半个躯干,脸孔依旧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在妈妈温情的抱抱中收场,赋予了故事主题在“宽容与理解”、“适时地表达爱”等方面的升华。笔者在引导幼儿理解该层意义的教学方式上,将对话的机会直接交给幼儿与文本。要求幼儿仔细阅读画面13~15,寻找画面间隐含的美好意义。(画面13~15,讲述大卫在室内打棒球,打碎花瓶,被妈妈罚站,委屈地留下了泪水。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一句“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化解了大卫所有的委屈)

师:闭上小嘴巴,睁大小眼睛,仔仔细细地看,一会儿告诉老师,大卫和妈妈到底怎么了?

(经过一番阅读)

幼儿1:妈妈把大卫抱起来了。

幼儿2:大卫乖乖,妈妈爱你。

幼儿3:很爱很爱。

(有的幼儿直接跑上来给了老师一个爱的抱抱)

幼儿们七嘴八舌的回答,表述虽不是太精确,但都表达了对最后大卫扑到妈妈怀里的结局是能够接受的,可见他们在对画面的解读中是体会到了妈妈对大卫的母爱,达到了教学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几个教学模式在图画书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单独地呈线性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综合运用。此外,“重复”模式也是G.J.Whitehurs理论中的基本模式之一。它是指,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成人的表述,学会正确的表述方式。因该模式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不多,不再赘述。

三、“对话式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对话式阅读”笔者以为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需充分地理解文本。教师作为图画书教学的实施者,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只有教师自己对文本有正确的解读,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比如,《大卫,不可以》文本中妈妈形象的留白说明了什么、对幼儿意味着什么,封面、扉页等图画书构成要素对解读文本有何意义等一系列细节性问题,如果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就很难引导幼儿准确解读文本,更谈不上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和延伸。

2.教师与幼儿对话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每本图画书都承载着一个主题,它的魅力就在于通过画面的色彩、布局、视角、线条等因素给予幼儿内心最本真的感受。教师需要在对话频率、适度通过对话传递教育意义等方面加以把握。如教师提问过多,幼儿疲于应付,将会影响他们对文本意义的深入而主动的思考,扼杀他们主动探索意识;如果教师一味地开展“你们从大卫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强烈模式化的对话,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感悟中去,无异于“绑架”了幼儿的主体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思维,他们的阅读乐趣也将大大降低。

3.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效性或低效性对话。图画书特有的图画、细节以及画面留白等使其解读具有多维性、多角度性,也给师幼对话、幼文对话造成一定难度,容易产生与文本无关的无效性对话或关联度不大的低效性对话。如,正文补发图画三:大卫把浴缸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教师应避免幼儿将对话内容引向对浴缸中玩具的描述。应该设置“大卫在干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妈妈会怎么说”等梯度化、层次性的对话,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对话式阅读”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对幼儿解读文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仅抛砖引玉,有待广大教育工作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让更多的幼儿能畅游书海、知书达理,真正成为书的主人。

注释:

①王乃正.怀特赫斯特对话阅读方案研究及对我国幼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16).

②转引自宋晓敏.对话式阅读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叙事能力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1.

③《大卫,不可以》由作者、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改编的经典图画书。曾荣获1988年美国凯迪克大奖、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1998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修订)、2001年第七届日本绘本奖读者奖等。

④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35.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21世纪出版社,2008.

[2]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J].早期教育,2002,(05).

[3]王乃正.怀特赫斯特对话阅读方案研究及对我国幼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4]夏丽娟.浅谈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7).

[5]张文娟.对话式幼儿文学教学作品初探[J].教育导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