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7 16:11: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规避风险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五点,它们分别是第一,投资只选择熟悉的项目,不熟悉千万别投。第二,选准正规的投资渠道。第三,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不要听一家之言。第四,坚持金融风险评估。第五,不盲目跟风投资。
2、正所谓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花言巧语,因而我们不加辨别就很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3、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利益冲昏头脑做出冲动的事情。所以投资过程中我们最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正规的、专业性的、有评估的意见,并且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被盈利与销售牵着鼻子走。
(来源:文章屋网 )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30日,我国企业债券累计发行6126.55亿元。企业债券市场在经历了1984年-1986年的萌芽阶段,1987年-1992年的迅速发展阶段后,受到1993-1994年乱拆借、乱提高利率和乱集资的“三乱”问题的困扰,随着政府相关管理措施的出台,进入整顿期;从1996年起,企业债券的发行进入了再度发展期,从整体上看,基本摆脱了持续低迷状态。2007年,企业债市场发展迅速,以1777.45亿元的发行总量获得同比75.12%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21家上市公司通过发债筹资共745亿元,是去年的6.35倍,债券融资首次超过股票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53%,而此前该比例仅在10%左右;7月份,公司债发行进一步加快,一个月就有总额达468亿元的共18只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
数据充分表明,企业债券将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监管层对债券融资的放行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因此,在企业债券面对大发展的良机时,充分认识企业债券的潜在风险对于未来更好的规避风险,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直接融资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企业债券的潜在风险表现形式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企业债券风险中最为重要的风险,它主要包括有违约风险和降级风险。由于违约风险的存在,使有风险债券的市场利率比同期无风险利率高,两者之间的溢酬(或者利差)称为信用溢酬(利差),不同期限的利差形成信用曲线,即信用利差会随着公司信用等级的下降而上升,即信用等级越高,信用利差波动率就越小,信用等级越低,信用利差波动率越大。从理论上,我们预期市场上债券风险溢价波动与商业周期成对称行为。在经济衰退时期,预期风险溢价可能扩大,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缩小。这是由于投资者对债券的效用偏好随不同的状况而变化。一方面,在衰退时期,他们最关心的是安全性。要投资风险较高的债券,必须给投资者提供大幅度的风险溢价。而另一方面,在繁荣时期,投资者可能较少关心安全性而愿意承担更多的违约风险。在这样的时期内,投资者会存在寻求高收益投资的倾向。足够数量的投资者这样做将缩小繁荣时期的风险溢价和扩大衰退期时的信用利差。
(二)利率风险
企业债券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券利率没有市场化。另一方面,缺乏一个基准利率和科学的定价方式。在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国债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但中国目前国债市场还不完善,不能承担基准利率的重任,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担保风险
企业发债强调的是企业资信和还款能力,按照我国现行债券发行审批要求,发债企业须聘请其他独立经济法人依法对企业债券进行担保,担保人应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一旦债券到期不能偿付,担保人将代为承担偿付责任。
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发达,债券发行人信用水平不高,债券发行申请、审批、债券资金运用监督、信息披露等制度有待健全,债券到期偿付风险较高。
(四)流动性风险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其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由于我国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易中心已经被关闭,银行间债券市场才开始接纳以短期融资券为代表的企业债券,大部分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制约。
规避企业债券的潜在风险
(一)建立企业债券违约债券定价模型,规避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企业债券需规避的基本风险。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它与融资成本、企业债券收益率息息相关;在信息不充分的市场上,它具有相当的信息价值,它的改变会对企业债券的价格产生冲击,建立违约债券估价模型是信用风险规避的基本创新方式。
违约债券估价模型主要分为结构模型(Structure Model)和简约模型(Reduced-Form Model)。结构模型又称为企业价值模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企业专有信息(Corporation-specific Information)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并且将债权视为一种对企业资产的或有要求权(期权)证券。结构模型认为企业价值会发生不确定性的波动,一旦企业价值低于债务面值就将导致出现违约行为,因此这类模型将违约风险发生的根源定义为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变动。
而信用风险定价的简约模型则避开企业的财务变量,直接利用债券的市场价格或价差(Spread)数据来评估违约风险。与结构模型不同,简约模型并不需要利用企业的相关参数来评估违约风险,债券信用风险期限结构直接由市场数据得出。这类定价模型是在无风险套利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分析的重点就在于对违约产出(Default Outcomes)和回收率(Recovery Rate)的外生规定。这类模型一般都将违约相率和回收率视为外生给定,但其定价公式可以利用数据来不断校准 。一个好的违约债券估价模型要能产生和市场数据一致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模型还要能解释一段时间内的债券估价行为,从而更好地转移信用风险。
(二)用利率水平的高低来量化债券风险的大小
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信用等级债券的发行成为可能,同时,不同级别债券的发行,必须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首先,债券是利率产品,没有债券,就推不出利率产品。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债券的前提,也是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其次,债券市场上永远都存在着价值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两大类。不同风险程度的债券,收益水平不同,投资者将根据自己的对风险好恶而进行不同的选择。最后,根据风险大小,合理拉开不同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将吸引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增加整个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三)引入信用担保创新,转移企业债券的担保风险
早已在欧美流行的风险违约互换可作为中国目前的企业债担保问题的一种变通途径。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之一。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设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在CDS合约中,CDS买方定期向CDS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这个费用一般用基于面值的固定基点表示。如果不出现信用主体违约事件,则CDS卖方没有任何现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体出现违约,CDS卖方将有义务以现金形式补偿债券面值与违约事件发生后债券价值之间的差额,或者以面值购买CDS买方所持债券。CDS卖方可由主承销商或商业银行等第三方来担任,并且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或其他市场进行CDS的交易,从而转移自身的担保风险。
(四)提升企业债券的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动性 ,流动性差就意味着风险增加。投资者购买的企业债券如果不能上市流通,他们就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及时调整资金运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愿购买和交易企业债,企业债券市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做大企业债券市场,必须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流通市场,提高市场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提高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1.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企业债券市场,丰富投资者结构层次。2.引入做市商制度。3.发展柜台交易市场,构建完备的交易场所结构。4.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发展信用评级中介机构。
摘要 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的领跑者,在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在外部环境、治理结构、融资渠道、投资决策及风险预警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并导致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凸显,已影响到民营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鉴此,本文将从剖析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入手,探讨民营上市公司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民营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辉煌发展历程,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因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备受关注,并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随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其内外部制约因素诱发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让民营上市公司摆脱困境、轻装上阵,诊断剖析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根源固然重要,但是加快落实财务风险控制配套举措才是当务之急。
一、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上市实践机会不断增多,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深圳华源磁电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从此揭开了我们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特别是2011年核准制实行后,民营企业经历上市融资狂潮。截至2012年5月,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其中,在主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30.0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76.18%,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92%[证券日报http://,朱宝琛 ,《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过半》]。
但是,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在上市后也频频暴露出各种问题,诸如弄虚作假的诚信问题、暗渡陈仓的大股东掏空资金问题、层出不穷的的财务风险问题等。其中,财务风险问题因其涉及面广、危害大等特点,值得认真思考和特别重视。
二、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诊断
(一)外部制约因素突出,财务瓶颈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必要研究和配套机制,国家关于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建设比较滞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不利局面。
首先,民营上市公司经济扶持政策少。作为外部约束的民营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产业市场准入标准看,我国不少行业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垄断壁垒。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上市公司所能进入的产业领域比较狭窄,别无选择之下只能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其结果往往容易在竞争中陷入财务危机。此外,国家在出台刺激经济系列政策时,往往是优先考虑国有企业,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经济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其次,民营上市公司法律保护有待提升。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不同的市场微观主体实行区别对待,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法律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法律对民营上市公司保护尚显不足。从个人产权法律保护看,由于国家缺乏对保护民营经济物权、债权等完整法律规定,民营企业主难免心存疑虑。民营上市公司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除实际税负较重外,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不合理负担更是加大财务风险。因此,只有构筑保护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框架,才能推动民营经济的最大化发展。
(二)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财务决策面临失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有效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这种权力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及历史等原因,我国多数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一股独大”的现象较易导致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失控而危及企业健康发展的例子则不胜枚举。
为防止非家族成员对公司控制权的稀释,实际控制人往往控制董事会并直接担任或安排家族成员担任高管及其他重要职位。这样企业内部很难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重大决策大多由企业实际控制人独自裁决。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丧失了监督权和管理权,无法形成对实际控制人的有效制约,公司治理机制形同虚设。这将造成财务决策上的不良后果: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屈从于最终控制人的利益,最终控制人由于受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必然造成财务控制失灵,从而导致财务风险膨胀。
(二)上市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偿债风险趋大
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体制仍不完备,民营上市公司融资难免受到各种限制,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民营上市公司规模、信用度、财务信息透明度等,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劣势,较难取得外部投资者的信任。融资困难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加重了其财务负担进而易于引发财务风险。考虑到融资困难和筹资成本,不少民营上市公司,用短期融资来进行长期投资,这容易造成负债结构不合理、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短期负债规模过大,短期内因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由于“病紧乱投医”,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手段难免存在一定程度违规或违法,客观上加剧企业财务管理潜在风险。
(三)投资盲目多元化,投资决策机制缺失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在内外部都缺乏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约束机制,投资活动战略意识比较淡薄,短期行为和市场跟风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民营上市公司在利益驱动下,无视自身经营能力和行业背景,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就盲目进入非相关或不熟悉行业,甚至什么领域都想去涉足。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及经营能力,这种不相关的多元化较难实现资源共享,较易分散管理精力,难免顾此失彼。这就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活动失控,投资风险膨胀,财务资源流失,进而爆发企业财务危机。
(四)财务预警准备不够,应对风险裕度不足
由于民营上市公司大都缺乏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在内部控制度方面存在许多空白,往往容易造成应对风险时“准备不够、裕度不足”。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是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有力保障。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这就需要一个独立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收集、分析和传递大量的资料。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针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机制。在发现存在财务危机隐患甚至已经出现财务危机时,不能及时地组织相关人员、寻找警源、制定并执行相应预案和监督财务危机控制效果。 三、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加强政策扶持、营造公平环境
在不少民营企业家眼中,“国有企业是大儿子,民营企业是小儿子”的说法仍大有市场。为改变这种区别对待的不合理现象,国家要尽快针对民营企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规范和引导民营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国家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发展配套制度,从经济、法律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保护和鼓励民营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其次,我国应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加快完善保护民营经济物权、债权等法律规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能够提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此外,民营上市公司,要以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为契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积极融合到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从制度上解决公司各方利益的制衡,对于公司能否高效运转及控制风险从而具备有效竞争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民营上市公司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上市公司要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规范企业管理机制两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和财务决策机制。一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战略投资者,努力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外部化。二要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要健全和完善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业经理的积极性。三要完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即在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形成有效内控机制。四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摆脱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束缚,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虽然国家在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当前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及解决发展所需资金,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笔者认为,破解这个瓶颈问题需要国家和企业各自的主动作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首先,国家应当积极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彻底打破金融垄断,消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各种壁垒,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金融机构,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促进股市一级和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开拓境内企业境外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丰富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其次,民营上市公司也要积极通过资本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共赢的资本运作模式,并注意适时改变筹资策略,创新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寻求多种融资方式的最佳组合。因此,民营上市公司既要考虑筹资成本,也要考虑长短期的偿债能力,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充分利用长期债务,适当安排资金投放。
(四)科学投资决策、合理规避风险
民营上市公司务必要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明确战略目标、合理规避投资风险。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组建投资团队进行集体评估决策,避免企业家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及盲目跟风。其次,要加强投资的科学评估论证,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论证分析,制定切实可行投资方案,选择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最后,要加强投资科学组合管理,切勿盲目追求投资多元化而导致投资失败;若确需进行投资多元化,也要选择业务互补、能够分散风险的相关投资项目,避免不相关多元化增加管理复杂性。
(五)强化风险意识、加大风险预警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民营上市公司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监控,防范和化解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确保自身向着合理、科学和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要确立财务管理的战略核心地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捕捉和识别。最后,要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李淑华.郑州大学硕士论文.基于Var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2]谢玲芳,任荣明.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研究.管理评论.2004(09).
[3]朱宝琛.证券日报.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过半.http://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规避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危害
(一)高负债率的资金结构
大多数施工企业除了发行股票及债券等权益性筹资以外,更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银行借款等债务性筹资。这是由于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不易对资金进行集中式管理,而银行借款具备筹资成本低、灵活性强、弹性好等优点,因此施工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负债性筹资。然而,银行借款也有财务风险较大的缺点,对于资金周转期较长的施工企业来说,高负债率无疑为资金不能正常周转的财务风险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二)高债权的资产结构
目前投标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招揽工程项目的心理,在签订合同时故意增加一些不平等的条款,例如向施工企业收取较高的保证金、要求企业先行垫付大量的资金,还有些业主故意拖欠合同约定的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应收账款比例居高不下,这些都会导致施工企业的债权比例高过,当债务人出现资金问题时,企业就会形成大量坏账,造成重大损失。
(三)高不良资产的投资管理
施工企业经常会添置一些固定资产,大量的现金被占用,这很可能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量不足,一旦协作施工方对资产未能正常使用甚至恶意损坏时,就会使得企业的不良资产骤增,从而成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
(四)低成本利润率的成本管理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未能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成本利润率总体较低。这是由于企业在项目实施前未能制订合理的成本预算,实施过程中未能对构成工程成本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实施完成后未能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考核,也未能找出能够减少下一环节成本的方法和途径。较低的成本利润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施工企业一直来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普遍存在盲目追求承包更多工程项目而忽视财务风险的控制等现象。有的企业甚至为了提高其市场占有率而盲目承接工程项目,其在投资前根本未对投资方的信用等级及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或考核,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而无法收回,最终形成大额坏账损失。
(二)管理水平较低
施工企业在市场风险预测、投标、采购、组织生产、现场管理、工程结算、工程质量检测与保修等环节间未能实现统筹性协调与配合,从而造成高负债率、高债权、高不良资产等情况,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的内审制度较为缺乏,对经济损失责任缺乏严格的追究或惩罚制度,风险产生以后相关责任得不到追究,使得经济损失进一步恶化。此外,很多施工企业的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协作施工单位之间存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
三、规避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决策水平
施工企业应当全面贯彻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尤其是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各项决策过程中,应当将各种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都要进行全面考虑,使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思路和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尽量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充分结合,将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在财务决策的各个环节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规避决策失误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
(二)合理规划资金结构,削弱融资风险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新签项目及工程施工的需要在年初时就统筹资金预算与计划,尽量全面考虑各种情况确定出较为合理的资金结构,从而指导后续的资金管理工作,在编制资金预算时,要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机关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等原则,从而使得所编制的资金预算不仅能保证管理层的日常活动开支,而且还能满足施工现场生产的需求,避免出现融资风险。
(三)增强资产管理,避免财务危机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资本金和债务资本的表现形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与运用,因此,以资产清偿债务或将资产用于投资是企业获利的重要手段,但前提是必须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作。
(四)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应当将事前的成本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及事后的成本考核全面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江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时思考[J].投资与合作.2011(9)
[2]彭道生.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管理观察.2010(7)
[3]赵爱月.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体系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信用证 风险规避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是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因为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独立于合同的抽象性增加了风险防范的难度,了解并规避信用证结汇风险,对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人员意义重大。
一、常见的信用证欺诈使用的手段
1.进口方设置客检条款。信用证中规定“货物出运前须经买方检验并出具质量证明(A QUALITY CERTIFICATE SHOULD BE ISSUED BY THE APPLICANT BEFORE SHIPMENT)”,即通常所说的“客检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买方拖延时间迟迟不出具质量证明,出口商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限交单,开证银行并不会追究到底是哪一方导致单据延误,大部分开证行会站在进口商的角度和立场上对单据做出处理,不利于出口商。当前国际市场商品交易价格波动非常平凡,一些恶意的进口商就会在信用证中设置客检条款规避价格下降的风险。
2.正本提单之一径交进口方。随着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货物的运输速度加快,而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处理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口方为了尽早提货,往往在信用证条款中要求卖方将三份正本提单中的一份于直接快递给买方,余下的两份提单与其他所需单据一起送银行议付。(1/3 OF THE ORIGINAL B/L SHOULD BE COURIERED TO THE APPLICANT WITHIN XX DAYS AFTER SHIPMENT,AND THE LEFT 2/3 OF THE ORIGINAL B/L SHOULD BE PRESENTED TO THE ISSUING BANK WITH OTHER DOCUMENTS.)根据惯例,不论一套海运提单有几份正本,收货人只要提交其中的一份有效正本,船公司或其就可以给予放货,并不要求递交全套的正本提单,而且不管收货人是否已给付货款,正本提单提前出手无疑增加了出口商的风险。
3.进口方要求单据认证。开证申请人要求对我方递交的某些单证需经过认证,例如,一些来证要求我方所递交的某些单据必须由进口国大使馆或领事馆认证,就是在手续齐备、单据无误的情况下,办理使馆认证大约需两周时间,拖延了单据备妥的时间,就会造成过期交单。如果这类单据出错,修改困难,而且费用较高,等到修改后的单据递交到银行,往往已经过了交单期。例如,2007年,中东一家贸易企业向无锡市一家进出口企业开立信用证,单据要求中需要承运人提交船公司证明,且该证明必须经过出口国当地的阿联酋商会进行认证。(THE ORIGINAL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CARRIER SHOULD BE CERTIFIED BY A JOINT ARAB FOREIG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HE EXPORTING COUNTRY.)在实际操作中,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该认证非常困难,除了需要提前办理,还需要提交包括承运人营业执照在内的诸多文件。对于承运人,尤其是知名的大型船公司而言,要向其索取营业执照用于办理装船人的商事认证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信用证结汇风险的规避
1.加强信用证单据的审核。鉴于信用证业务表面性的特点,避免不符点出现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要求制单和审单,UCP600规定,开证银行对受益人履行付款的条件是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和单内一致,只要符合要求,开证行就没有拒付的理由,从而保证了结汇的安全性。单证的审核是指对已经缮制、备妥的单据,对照信用证的有关内容进行及时检查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以达到安全收汇的目的。总体上讲,信用证审单要严格检查规定的单证是否齐全,包括单据的正副本份数,而且保证审核的每张单据细节必须与信用证一致,且单据和单据之间没有矛盾,保证交开证行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2.开证行资信的审核。信用证的付款是以开征银行的信用作为保障的,开证银行的信用直接影响到受益人收汇的安全性,出口商要尽量争取找一家资信较好的银行,如今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网络上查找到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名称,对照收到的信用证,就可以大致了解开证行的资信情况了,查证银行信誉还可以查阅中国驻该国的大使馆的官方网站或请通知行协助。如果开证行资信不可靠时出口方也可以通过保兑的方法降低风险,信用证加具保兑后,有两家银行对信用证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保兑只有在单据无瑕疵而开证行不履行责任的情形下才由保兑银行承担付款责任,出口商仍然要保证单据的正确性。
3.信用证软条款的规避。关于软条款,受益人应该确保制单结汇不受买方的制约,单证应该由出口商自己缮制,或由出口商官方机构,或货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出具。如果收到包含软条款的信用证,则要据理力争,让客户取消该条款。对于“客检证明”,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力争使客户同意由我国的官方商检机构来实行商品的检验,我国的商检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权威性都很高,进口方对其检验结果都愿意承认。如果进口方一定要求的单据认证,要尽量要求信用证中开立选择性的认证条款,开证行除了接受本国使馆或商会的认证外,还可以接受国际商会的认证。这样,受益人就可以将需要认证的单据送交当地的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进行认证。不仅可以相对的简化认证手续,降低认证费用,更是取得了交单时间上的宽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出口商应该谨慎地分析问题所在,积极寻找妥善解决的方法,最低程度地减少损失。根据UCP600的规定,应先由开证行征询买方意见,看是否有信用证照旧履行的可行性。如果买方不接受不符点,受益人拥有对单据的处置权,货权依然掌握在出口方手中,受益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货物也可以与买方及时沟通,在价格上适当让步,尽量避免因单据不符遭退单的损失。综上所述,虽然信用证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但出口企业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在先,有效地防止信用证结算风险,出现问题及时地妥善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关键词:国际结算 信用证 风险规避
L/C, one of the main payment terms favored by sellers and buyer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past due to its safty. Compared with “remittance” or “collection”, L/C reduces risks in settlement.(侯颖:123) So L/C was once called “the genius creation of the traders” and “the blood of the int’l trade”.(马嫦娥:9) It was reported that 85% of the int’l trade transaction was settled by L/C in 1960s & 70s.(侯颖:5)
However, there is still risks in practice and hard to avoid under L/C payment. Thus, recently, variations forms of L/C occurs to avert these risks.
1. Forfeiting
Forfeiting is a method of export trade financing, especially when dealing in capital goods (which have long payment periods) or with high risk countries. In forfeiting, a bank advances cash to an exporter against invoices or promissory notes guaranteed by the importer's bank. The amount advanced is always 'without recourse' to the exporter, and is less than the invoice or note amount as it is discounted by the bank. The discount rates depend on the terms of the invoice/note and the level of the associated risk.
Under settlement by forfeiting, exporters needn’t bear the potential risks of interest rates, exchange rates, credit, nation and others for long-term receivables any longer.
Forfeiting business originated in Switzerland in the late 50's, because of the declining trade barriers set up by the Cold War, the trade among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Eastern Europe, Asia, Africa and other regions revitalized. The exporter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often requires the deferred payment facilities over 180 days to import large capital goods. In such conditions, forfeiting market emerged accordingly. Currently, forfeiting business is common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Britain, Switzerland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 is still expanding.
2. Int'l factoring
Int'l factoring refers to the selling of a company's accounts receivable, at a discount, to a factor, who then assumes the credit risk of the account debtors and receives cash as the debtors settle their accounts. also called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Int'l factoring is an 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s, in which, a commercial bank acting as the factoring agency, offers export trade financing, sales accounts processing,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credit guarantee for the buyer for the int'l trade credit mode –open account.
Int'l factoring business originated in the 18th century,in the East Coast of America. It was only a domestic business at that time. Since the 1960s, factoring busines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set of 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s including trade financing, commercial credit information, receivables management and credit risk guarantee and has become a new int'l trade competition tool, widely used in int'l trade. Currently, factoring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more than 500 with a volume of business over US$ 500billion.
3. TradeCard
As a B2B e-commerce trading platform, TradeCard provides the int'l trading network for the users of the int'l trade transactions, which can be done through the e-commerce trading platform. It is a capital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ing purchase orders, insurance, compliance, inspection, shipping, financing, payment, settlement, and the credit limit. At present the regions undertaking are: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Hong Kong, Taiwan, Singapore, South Korea, Japan and etc..
4. OADI(Open Account Document Instruction)
OADI is just like a combination of int'l factoring plus L/C terms. The process is
that the buyer issues an Open Account Documents Instruction draft to the factoring
bank. The bank then issue an official document named Open Account Documents
Instruction to the seller. The form of this document is just like a usance L/C. The
seller will ship the cargo under OADI and then submit the stipulated documents
to the int'l factoring bank for payment. The bank will check the documents. If it is a
clean bill, the bank will accept payment and release payment on maturity date. If not,
the bank will contact the buyer to verify it and ask the seller to revise the documents
and release payment on maturity date. So it is also called open account L/C.
5.Conclusion
As the main form of Int’l settlement, L/C provides security to the buyers and the sellers in the int'l trade business. But in operation, we must clearly recogn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risks. We have to enhance risk awareness, focuse on risk prevention to obtain more safe and convenient settlement.
References:
[1]Factoring,defintion,retrived on 10th May,from #ixzz1FJHSudbU
[2]Fofeiting,defintion,retrived on 10th May,from
[3]ISBP681, ICC China, 2007 revision for UCP 600
[4]Trade Card 外币贷款业务,retrived on 10th May,from
[5]UCP 600, 2007 ICC publication no.600, 2007 version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 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一线城市,由于中心地块开发充分新房供给逐渐向市区转移,市区二手房区位优势明显。而二线城市,未来几年内也将是新房、二手房齐头并进的格局。由此可见,二手房价量将对整体市场价量影响将越来越大,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纪活动中暴露出的道德风险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急需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一、房地产经纪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
(一)客户道德风险
客户道德风险主要有两种:开放性委托风险和合谋。开放性委托风险即委托人常在多家门店挂出房屋信息,成交前才签订委托合同。按照时间优先原则,由最先促成成交的经纪人获得佣金。经纪人提供了实际服务,也可能无法得到回报;合谋即为了减少佣金成本,买卖双方借故取消委托关系,合谋私下成交。这种道德风险行为是否产生,由行为人通过理性衡量佣金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来决定的。
(二)经纪人道德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道德风险:第一,双向委托风险。由于房地产交易涉及金额比较大且信息较多,手续也相对复杂,导致经纪人与买卖双方均构成委托关系时,利益不完全重合。经纪人有可能利用信息上的有利地位赚取超额租金、委托价和成交价差额的条件,如签订“阴阳合同”等。第二,资金控制风险。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尚未成熟,准入门槛低、整体诚信水平低,具体到各企业诚信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监管。如2003年11月金佰佳分部经理卷款“蒸发”。第三,质量风险。房地产作为特殊商品,购买者仅能据初级质量做出购买与否的决定,在购买后使用一定的时间才可能发现房屋质量的真实水平,且经纪机构一般不承担二手房的质量责任,由购买者完全承担房屋质量风险。第四,信息不对称。目前国内房源信息渠道尚未统一规范,个人难以核实区位、配套设施、产权、交易状态等信息。经纪公司常以优质房源信息吸引客户上门后,再借故推荐其他的房源,或看房时以其他房屋冒名顶替,或隐瞒房屋存在的不完全所有权利、限制性物权,或哄骗顾客仓促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同时,由于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使经纪人可能抬高房价或压低房价使委托人承担价格风险。
二、规避道德风险的相关措施
导致经纪人与委托人之间出现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诚信缺失、监管不当、信息不对称等,因此只有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才能有效的规避道德风险。
(一)转变交易模式
首先,应建立抑制双重风险的佣金制度。有研究证明固定费率加超额比率提成的佣金制度对经纪人和客户的双重道德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最高,有助于经纪人和客户双方行为的约束和内在激励。其次,应确立独家权制度。规定房地产经纪公司只代表买卖双方中的一方,且客户在约定时间内不能再委托其他经纪公司和个人销售自己的房屋。这既保证了中介公司的利益,也增强了经纪人对客户的责任。在北美推行的MLS系统是基于此制度建立的,既规范了房源渠道,又提高了市场效率。
(二)完善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经纪人负责制度,若发现经纪人协理有违规行为,经纪人连同受罚,直至吊销其执业资格。可督促房地产经纪人严谨对待协理的招聘、管理,从而减少房地产经纪活动中的违规行为。其次,建立权威的信息平台。由政府部门主导透明公开成交价格和收费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合同条款。建立交易信息平台,为个人查询机构信用信息、政策信息、交易信息、产权信息等服务,以降低市场中信息搜寻成本。第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人员素质,健全执业许可证制度以减少经纪服务的不确定性。另外,应规定房地产经纪人和协理的执业资格需每几年重新审核更发,并附加完成相应学时的房地产相关最新课程学习的更发条件。第四,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对经纪公司信用监管和评审是有效控制诚信缺失、道德风险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有配套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使得信用管理和查询有法可依、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完善评级标准。管理部门在考察各经纪机构资质审查中,除资本量、专业人员数外,应充分考虑交易量、投诉量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级,对不达标的机构公开整顿,对评级优秀的企业加以宣传,扩大优秀机构的品牌效应。
(三)资金保障管理
首先,应当由银行完成各种费用的划拨,通过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模式来降低钱款交割过程中的风险。其次,建立复原保障基金制度。在规范经纪服务收费发票的基础上,按一定比率抽取经纪业务佣金并以此建立保障基金。消费者因为经纪公司或人员的不当行为而导致财产损失又不能由当事人赔偿时,可动用基金进行赔偿。这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可驱除市场内的非法经纪公司。
三、结语
由于二手房和新房的替代效应明显,加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二手房最终将替代新房,进而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经纪体系,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三级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稳定我国房地产整体市场的重要性保证。
参考文献
[1]赵海东.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房地产中介市场[J].辽宁经济,2009,01期.
[2]陈艳莹,周娟.双重道德风险下的房地产中介佣金制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期.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风险;规避;防范
0 引言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控制之中,我国也正在大力地推进工程量计价模式地深化改革,以不断地适应以及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然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改革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因此,当前时期下应该首先对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存在的风险提出应该加强风险的规避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探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自从引入到我国之后,在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也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改革。在对其进行深化改革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1 投标报价风险
投标报价风险主要表现在清单报价存在风险。最科学的清单报价,必须要求投标单位应综合企业现有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从而采用内部定额确定报价法。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报价风险。但由于工程预算定额报价法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很多施工企业普遍都采用这种报价方法,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定额,投标时只根据预算定额乘以系数作为报价依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报价过程中,脱离了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实力及市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自身水平相差甚远,从而会是企业遭受损失或丧失中标机会;反之又会因报价高于竞争对手而痛失本可以有利润空间的中标机会。在投标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投标和上报尤为重要,下表1则显示了我公司某工程在投标报价时对材料的报价表:
表1 我公司某建筑工程材料报价表
1.2 招标文件风险分析
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判断会出现招标文件风险,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控制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关键。因此,一个不全面的招标文件,会给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带来麻烦,造成纠纷,引起索赔,其结果会突破预算,失去了当初招标投标的意义。会将一些自己能够预测到的风险因素转嫁到投标单位,而投标单位对于招标文件的内容没有认真仔细阅读,不明确的地方擅自理解,在投标答疑时也未提出,做投标书时为了中标又进行了承诺,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风险。
2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规避与防范对策
2.1 加强投标报价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2.1.1以企业定额为基础进行初步报价决策
如何使两种不同口径的计量规则实现成功“对接”则是初步确定清单报价的关键。因此,首先要按照施工单位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和其自身企业定额以及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求出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然后将该费用除以清单工程量,便可得出该企业对相应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报价。例如某基槽开挖项目,其垫层底宽w=1.2m,开挖深度h=1.8m,长度l=100m,三类干土,土方外运至50m处。依据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挖基槽土方量为216m3。如果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现场情况,决定采用人工开挖、坑底工作面宽度c=0.2m、放坡系数k=0.33、双轮车弃土的施工方案。结合该企业定额及当前的市场价格信息,设人工挖土综合单价为16.77元,双轮车弃土综合单价为6.25元/ m3。则该企业对上述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初步报价程序:(1)根据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计算出实际发生的挖运工程量为(1.2+2×0.2+0.33×1.8)×1.8×100=394.92m3。(2)根据算出的实际施工所需工程量,套用企业定额求出该分部分项工程综合费用为394.92(16.77+6.25)=9091.06元。
2.1.2 加强不平衡报价决策的实施
不平衡报价决策是当前工程清单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投标报价决策,它是针对平衡报价提出的一种新的报价决策。这是一种通过首先基本确定总价后,在稳定总价的前提下,单个别的调整内部个体的价格,目的是为了不提高总价,在结算时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报价策略。这项报价决策遵循的原则是调整后的报价必须与自己原定的报价相等同;与此同时。调整报价后的单位必须要符合投标单位文件的要求,应避免单价过高或过低影响报价的有效性。
2.2 加强招标文件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招标文件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招标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招标文件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招标的具体内容、目标以及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地有效控制的细节之处。由以上阐述可知,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判断会出现招标文件风险,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控制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关键。因此,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招标文件出现一系列风险,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加以规避与防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程项目招标的结果,加大招标的失败率。具体而言,主要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方能对招标文件风险进行规避与防范:(1)招标文件首先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编制,对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学识水平,力争写出思路明晰、过程控制有效的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要保证大部分人员能够理解。对于大部分人员看不理解的或是不能接受的则是一份失败的招标文件,因此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实际招标。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新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各种国外的成功模式也逐渐引入我国,其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不断开放的背景下引入至我国的,从而为我国的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当前摆在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规避,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2)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3)当前时期下加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为同行业的工程量清单制定工作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这就为其实际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殷铁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J].安徽建筑,2008(2).
[2] 李超.李惠玲 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方造价风险控制对策[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 2010(12)
[3] 王雅.浅谈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的合同管理[J].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4).
[关键词]施工投标;承包方;层次矩阵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8.153
1 引 言
工程投标是指具有合法资格和能力的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提出实施方案和报价,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标书,并参加开标,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承包协议的经济活动。工程招标、投标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招标人通过招标活动从投标人中选定报价合理、工期较短、信誉良好的承包商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而投标人则通过有选择地投标,竞争承接资信可靠的业主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取得较高的利润。在目前我国投标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分析的方法,笔者通过建立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2 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层次矩阵分析法
2.1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理论与步骤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评价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准则,然后把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处于不同的层次,彼此之间有无关系用线表示。我们将投标过程中的评价目标、准则、行动方案和风险因素用层次矩阵分析法来分析和规避承包商的风险,建立了层次矩阵投标模型,用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排序方法,可以得到各个风险因素重要性的排序。层次总排序即在单准则排序的基础上,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的合成权数。这一过程是自上往下进行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问题,确定要完成的目标。
第二步:从最高层(管理目标),通过中间层(判断准则)到最低层(方案)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第三步:构造一系列下层各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第四步:在第3步里建立判断矩阵所需要的n(n-1)/2个判断。
第五步:完成所有的两两比较,输入数据,计算最大正特征值,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第六步:对各层次完成第3,第4,第5步的计算。
第七步:各层次合成计算。
第八步:如整个层次综合一致性不通过,要对某些判断作适当的改善,例如修改做成对比较判断时所提的问题。如一定要修改问题的结构,则即要回到第2步,不过只要对层次结构中有问题的部分作相应修改则可。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计算问题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与此对应的特征向量。
2.2 层次矩阵分析法在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应用
2.2.1 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进行专家咨询,统计综合后可得到下一层因素相对与上一层因素的判断矩阵,在此给出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估的层次判断矩阵。
2.2.2 进行层次矩阵单排序
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或权重)W,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表1 A承包商风险评估比较矩阵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远小于0.01,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模型是可靠的。对于向量Wb中的五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同理可计算表2承包商自身方面的原因B1判断矩阵各指标的权值,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2.2.3 进行层次矩阵总排序
层次矩阵总排序就是用上一层的排序数值对下一层各有关因素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下一层对上一层的总排序权值,对于最高层的主层次,其层次单排序也就是层次总排序。
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值计算结果为:
承包商的风险评估:
对于向量 Wc中的 n 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2.3 承包商风险评定等级和标准
具体见表9。
3 结 论
承包方首先可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来源,然后通过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来确定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可以作出正确的决择,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MI Standard Committee.PMI Annual Report 2002.PMI,PA,USA,200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防范规避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我国在几十年水利水电开发中,积累了大量已建工程的动态风险资料和操作经验。但目前仍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特殊风险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系统管理。因此,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意识,积极科学地探索风险,掌握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析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和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基本特征
1、风险发生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风险指的是工程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水利水电工程,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在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存在风险的工程。
2、风险发生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设计范围广泛,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风险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风险的产生是随机的,偶然的。但是大量风险的发生是可以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来分析,发现其规律的。
3、风险的可变性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风险的量和性质会随着工程的进行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某一风险不能一直存在,一成不变。一些已经发生的风险得到控制的同时,新的风险又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在工程的每一阶段都会有新的风险产生。
二、项目施工风险的成因
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就是通过调查、分析与论证,预测可能使施工方产生损失的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并为防范施工风险提供决策指导。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无论从水流控制、地质和地形条件、工程结构、工程量以及施工条件来分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是工程本身固有的,有些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有些则是自然因素引发的。只有正视这些风险,科学地分析产生风险的根源,并用恰当的手段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和求生存的能力。
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在山区河床中, 远离城镇, 交通不便。施工过程中受水流、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施工临设多、工作面多、工种多; 地面、地下、空中作业交互平行进行, 施工干扰大。这些因素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隐患, 造成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的风险。
原材料及设备
修建水工建筑物需要大宗的合格建筑材料,材料的及时运输和供应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起码要求,否则就会延误工期,甚至会使前期工程遭受巨大损失。施工设备的机械性能及完好率是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键,对设备的性能不熟悉或设备不配套、不能及时检修与维护, 都会影响设备的生产率,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同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如不及时到场,也会影响后续工程的开展。
工程量及工程结构
由于工程总量大,施工点多、面广, 工地上容易出现人员和机械设备多而散;加之施工层层转包的局面,各分包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作业内容各不相同,管理上难度较大,随时都可能出现事故。另外,水工建筑物本身结构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所以,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将引起进度拖延及成本增加。
工程变更
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的过失所导致的工程变更,有时会使施工企业打破原有的计划甚至无法适应新的设计所要求的施工技术,从而造成质量与进度达不到目标要求。此种情况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索赔的机遇。
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是一种多工种、多专业的集体作业。它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和现场安全保护意识均有较高的要求,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或失误,都可能引发相应的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规避策略
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该部门一般由多个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领导担任,它可以独立分析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及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调动各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也要分配到各有关部门去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经常使用的手段,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更改、业主要求将工期提前、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FIDIC 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 个分条款增加为5 个分条款,形成了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歇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予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非计量风险的防范措施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通货膨胀、外汇风险、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析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难以避免,应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施工过程的索赔及其它防范风险发生的措施,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的危害。最好是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比较各风险产生的可能后果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再作决策。
加强施工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
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出合同中每个条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检查和更新的过程。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各种风险事件将发生或消除,各种响应措施也将被采用或过时。风险管理人员将不定期或定期地根据最新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确定新的风险事件和响应措施,并分析评价以前阶段风险管理的成败。只有不断地从风险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控制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施工风险存在于整个旖工活动中.由于多种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常常使风险的预测和分析变得复杂和困难。施工中.承担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必须随时跟踪条件的变化,同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风险响应决策,以便顺利完成旄工的三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爱民。 水利工程中的风险管理[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04)
[2] 钟铿。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防范和规避[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3(02)
[3] 叶晓娟。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降本增效措施[J]. 浙江水利科技. 2009(03)
[4] 余元君,葛国华,谢石。 洞庭湖治理工程项目法人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 湖南水利水电. 2005(06)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形式;防范对策
1 引言
信用证在本质上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是现代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信用证的产生,本身就是因为异地异国间的贸易中存在着欺诈的可能性。而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然而,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未消除国际贸易中欺诈的各种成因,同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信用证制度本身只关注单证相符而不去考虑其它因素的特点,导致信用证欺诈的频繁发生。信用证欺诈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原因入手,通过分析信用证欺诈的各种形式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一些防范对策。
2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还没有关于反信用证欺诈的专门立法。刑法中虽然有信用证诈骗罪及附带民事救济问题的规定,但这对于实施欺诈的不法分子来说,恐怕鞭长莫及。而《刑法》第195条第4款有关“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的”规定很不明确,这不仅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容易导致实践中对一般信用证诈骗行为与信用证犯罪行为的认定不清,而且增加了法院和其他刑事侦查机关干预信用证机制运作的可能性。
我国信用证的立法与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司法解释效力不高,内容不够规范。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反信用证欺诈的指导性意见,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它不是通过正式立法途径实施的,只是一个司法解释,立法层次及法律效力很低,这难以保证其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效力不高,还存在着做出的判决不被外国承认和执行的可能性。第二,缺乏任何认定信用证欺诈的具体规定。第三,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只提及中国银行,因为当时只有中国银行开办信用证、外汇结算业务,时至今日,在我办理信用证业务的银行己非中国银行一家,这一规定就显得很不妥当。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信用证法律不完善,各级法院在审理信用证纠纷中许多不规范和混乱的做法,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了中国法院的形象。随着今后国际贸易的大幅增加及外国银行的进入,尽快建立我国的信用证法律体系,完善信用证欺诈立法已迫在眉睫。
3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对策
3.1 进口方对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3.1.1 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深入进行资信调查
防止欺诈的关键是要“知道信任谁,信任到什么程度,应在某情况下跟谁打交道”。信用证支付项下,卖方是否按约履行交货义务取决于卖方的信誉。因此,进口方对出口方信誉进行深入缜密地调查,成为防范信用证欺诈的重要前提。实践中,可以通过出口方所在国的资信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渠道,对外商资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慎重地选择交易对象。总之,进口方在交易前的谨慎行事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信用证欺诈的发生。另外,在信用证中要求出口方提供由进口方指定的信誉卓著的商检机构出具商检证明,这是一有效的方法。
3.1.2 订立合同条款要严谨,并采用有利于己方的信用证方式
进口方可采取签订严谨详细的合同来限制对方,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质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方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此外,买方应当尽量争取在合同中使用FOB价格术语。根据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买方“有责任自费租船并将船名、装货地点、时间给予卖方以充分通知。”另外,签约后应及时索取提单并鉴别提单信息的真实性。若遇到假单欺诈的情况,争取有利时机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启动请求“止付令”程序,以挽回损失。
3.2 出口方对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交易会或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选择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交易。了解对手比了解信用证更重要。在订立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作出正确的选择。另外,还要注意开证行的资信状况,最好选择世界知名银行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或与其有良好行关系的银行。以免出现开证行故意找出“不符点”拒付,使买方不付款提货,造成钱货两空的局面,必须时可要求对信用证加具保兑。
3.3 银行的防范
一般而言,银行信用较之于商业信用更为可靠,但只有资信好的银行才有这种可靠的信用。信用证支付的出口商所在国通知行负责审核开证行的资信,通知行应协助信用证贸易的出口商了解开证行的资信状况。在实务中,如果开证行资信不佳,甚至倒闭,受益人就要蒙受损失。正如国际银行安全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Security Association IBSA)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一家组织机构脆弱,管理混乱,就很容易成为作案者的目标”,信用证欺诈的受害者往往在欺诈发生后才能找出自己所犯的错误。如果管理上不出问题,且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合理,很多信用证欺诈是不可能成功的。内部制度的建立健全,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是防止信用证欺诈的重要措施。
4 结论
在国际环境复杂的今天,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一些心术不正的企业在结算环节想尽办法不付款以致出现了许多问题。尽管风险存在,但我国的外贸企业也想方设法地对此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许多国家都利用这一时期“钻空子”,让我国的外贸企业困难重重。不过,换个角度想,多解决一次风险问题又能使我国的外贸企业经验、能力都更上一步,也更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当然,在“商场如战场”的格局中,企业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潜在的风险外贸企业也只能见招拆招。通过不断的磨练让我国外贸企业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国的经济与经济强国抗衡,同时,也让我国的外贸企业更具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于强.UCP600与信用证操作实务大全[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4
关键词国际信用;汇率风险;外汇期权组合
作者简介邹 静(1984―),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与管理。?穴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型外贸企业收汇风险研究”JJ1205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为缓解国内经济低迷的现状,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进一步施压人民币升值,降低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到2013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2007年的7.5215降至6.1932,人民币累计升值达21.45%;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在2008年9月破10,并在2013年降至8.5215。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美、欧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一直低位徘徊,欧盟更是深陷欧债危机的深渊,欧美等国商业信用环境趋于恶化,不仅在结算方式上要求中国出口企业接受赊销、远期结汇等方式,更是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延期交付,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对坏账损失风险,同时必须规避汇率风险。
二、外汇期权组合
2011年12月1日,银行开始办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是继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以及外汇期权之外推出的又一风险规避工具,为近年来深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困扰的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外汇期权组合又可以称为无费用期权,同时买入及卖出一个期权,目的是从卖出期权的收益抵消买入期权所需付出的费用,达到在无需支付费用的情形下,获得了汇价波动的上下限保证。外汇期权组合的主要形式包括买进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买进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涨期权等。从汇率风险管理框架的角度,企业在选择风险管理工具的时候,会考虑企业自身业务需求、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量化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内容。假设企业都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并且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风险管理的目标仅限于避险和保值,则企业倾向于选择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潜在的风险损失封顶。
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包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及外汇看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前者主要就未来的实际结汇需求进行风险控制,后者就未来的购汇需求进行成本锁定。
风险逆转是指以不同的行使价格买入看跌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或者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的一种期权策略。卖出期权的所得,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偿付购买期权而需支付的期权费,因此是典型的零成本期权组合,即通过将买入期权的期权费支出与卖出期权的期权费收入相互抵消,使保值的净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从而既能获得保值的灵活性,又可降低交易成本。根据外汇管理局强调的关于银行办理外汇期权组合的整体性原则,客户从银行买入期权和向银行卖出期权是一个整体合约,避免客户“裸卖”投机获利,因此无论将来汇率向什么方向和多大幅度的变动,均可将结汇或购汇价格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区间内。在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采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风险规避方式。
三、运用外汇期权组合规避汇率风险的实例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远期收汇往往以一年期以内的居多,笔者将结合一年期以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情况,来对企业选择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成本进行分析。
2013年一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涨幅达2.67%。虽然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减少并开始出现贬值趋势,但外界普遍预期人民币年底破6毫无悬念。对外贸企业而言,汇率避险依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假设中国某出口企业A在2013年7月与美国某进口商签订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合同,双方约定以180天远期付款交单作为结算方式,7月当期汇率为6.1725。2014年1月美国进口商支付100万美元给A企业,当期汇率为6.1043,如果A企业未采取任何手段管理汇率风险,到1月份企业实际结汇610.43万元,因为美元贬值造成68200元的汇兑损失,如果以5%的利润率来进行计算,企业会损失利润的11.3%。
A企业可以利用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来进行风险规避,维护企业利润。企业向银行购买100万美元的美元/人民币看跌期权,协定汇率为1美元=6.15人民币,根据半年的期权合约期限、美元汇价趋疲软的趋势,假设与银行协议的期权费为0.1人民币/美元,则企业A需支付期权费共计10万人民币;同时,A企业向银行出售100万美元的美元/人民币看涨期权,协议汇率为1美元=6.3人民币,期权费为0.06人民币/美元,卖出期权所得为6万人民币。为防止客户因净收入期权费而进行投机操作,承担过度风险,客户卖出期权收入的期权费往往低于买入期权支付的期权费。
?穴1?雪6个月后,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1043:企业A执行看跌期权,因为购买期权而盈利达(6.15-6.1043)*100万美元即45700元人民币,除去企业因购买看跌期权而支付的10万人民币,A企业需支付54300元人民币的规避成本;另一方面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A企业稳收6万元的看涨期权费,企业因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操作盈利(6.15-6.1043)*100万美元-10万+6万即5700元,基本实现了盈亏均衡,最终企业在债权到期时可以收获615.57万元货款,与即期结算相比仅亏损1.68万元人民币,为企业挽回5.14万元的汇率损失。
?穴2?雪6个月后,若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23,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支付期权费10万元,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公司稳收取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公司因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操作支付成本4万元,A企业最终可收获619万元货款,因汇率上涨多获利1.75万元。
(3)6个月后,若人民币/美元价格为6.35,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支付期权费10万元,银行执行看涨期权,A企业虽然收取了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但必须以6.3的协议价格卖出100万美元,企业最终可收获626万元货款,因为购买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支付成本为9万元,因利率上涨多获利3.75万元。虽然由于A企业的判断出现错误,美元/人民币的远期价格反而上涨,致使企业在理论上亏损增加,但是如例题所示6个月后企业将收回的100万美元款项按即时价格结汇可以完全弥补期权上的损失。
由上例可见,企业通过与银行签约6个月期限的价格区间为6.15-6.3元的美元看跌/人民币看涨期权组合,如果6个月后市场汇率低于购买的看跌期权协议价,企业有权以6.15元结汇;如果市场汇率介于6.15-6.3元之间,企业可以以市价在银行结汇;如果市场汇率高于售出的看涨期权协议价,企业必须以6.3元在银行结汇,但依然可以享受汇价上行后的较高结汇价格,弥补期权买卖成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企业未来的结汇成本锁定在一个期权协议价格区间,未来的风险和收益有限,虽然企业因此被剥夺了汇价有可能上行所带来的收益,抑制了企业的投机意图,但是企业可以即期测算出成本和风险的上限值,有利于企业做长远的财务规划,对于风险厌恶型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四、结论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能有效帮助外贸出口企业锁定汇率风险,比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工具更具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远期汇率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交易,同时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费用,使得风险控制成本趋于零成本,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的风险规避工具,外贸企业应该将外汇期权组合业务与外汇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结合使用,从而实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想效果。
?眼参考文献?演
1胡玲燕?熏杨跃胜.外贸企业如何防范汇率风险的两类方法J.对外经贸实务?熏2011,(1).
2田丽婕.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8).
关键词:汇率风险 规避 对策
近些年,我国的人民币不断增值,欧元及美元等国际货币却对人民币来说不断地在贬值,这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会让一些小企业因此而破产,因此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成为笔者所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一、汇率风险的种类
1、交易汇率风险
交易汇率风险又被称为市场风险或交易风险,是指企业用外币进行计价的交易中,因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风险。它是流量风险的一种,风险的大小会随着外汇市场中波动幅度的大小而改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折算汇率风险
它又被称为会计风险,主要是指在会计处理中,当外币折算成人民币时,因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风险。一些企业账面上不仅有人民币还有外币资产,这些资产和负债都要用人民币来表示,汇率的变动就会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经济汇率风险
它又称为经营风险或利润风险,主要是指因为汇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的价格、数量、成本而造成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量或收益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的风险。
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利率的变化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货币收入的总额与支付其他国家货币总额的对比。当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总额时,对本国来说就是国际顺差,这时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就是国际逆差,汇率就会下跌。利率对汇率波动起着举定性作用,当资本由低利率国家流出向高利率国家流入,从而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利率一般对短时间内的汇率波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和政治、政府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通常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本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下跌,这是因为本国的实际利率和物价水平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到了外汇的供给量,使汇率发生变化。政权的更迭、军事冲突及政治冲突或政府部门采取的货币政策、直接干预等调控手段都会对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
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
1、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
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敏感度低,风险的防范意识也不强,经调查,我国人民币升值之后,一些有外贸往来的企业因此蒙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2、企业规避风险的手段少经验也不足
我国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以电汇为主要结算方式,并且收到汇款后立马结算,远期结售汇很少,像货币掉期、期权交易、货币选择等金融工具很少用得到,致使汇率规避风险的经验不足,意识不强。
3、银行避险产品少,个性化差,费用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现在银行推出了远期掉期、结售汇等规避风险的产品,但设计不够合理、期限短、结构单一、费用还很高,很多中小企业不能相守到这些待遇,即使使用了效果也不明显。
4、汇率规避风险的相关人才缺少
在涉外企业中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稀少,很多管人员对汇率规避风险只是不了解,对汇率的变动敏感性不强,风险认识不够等,很多企业由于没有专业人士而造成企业损失的原因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四、企业规避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及储备专业人才
对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要进行防范意识的加强,同时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现有人员起到补充预防作用,还可以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互之间得到促进。
2、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利用
外汇市场中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及相伴而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也能起到很好的规避风险的作用,如汇率期货、期权、掉期等都是企业要学习的管理手段和产品,以保证企业的资产收益。如汇率期货是指在远期合同中,承诺在将来指定的日期以规定的汇率买进卖出货币,它包括远期汇率保值买卖及汇率风险买卖,这种期货交易是在交割时间上延长了,其性质仍是现货交易,它能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对冲交易,并不适合作为投资工具;期权、掉期的使用性更为灵活,已被更多的企业所选择。
3、银行增加规避产品种类的同时要降低门槛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
银行应该恰当地调整自己的业务,以使规避产品种类增加,使用也更为合理,同时降对低企业规避风险的门槛,以使更多的企业能享受到产品规避风险带来的好处,从而使银行和企业找最佳的契合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4、对汇率进行锁定
当企业对汇率的变动不确定时,可以与出口宝签订汇率锁定合同,约定将来结算时所需的金额、币种、汇率、期限等,这样就不用担心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了。企业对汇率进行锁定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前或推迟货币结算、保值条款的签订、不同的支付方式等。结算的提前或推迟是指预期到某种货币将要贬值或升值时,就提前或者推迟有关账单的收付,企业通过对汇率变动的趋势,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结汇,能有效地减轻因汇率问题带来的损失;现有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托收、汇付、信用证三种,灵活的选择支付方式可有效规避风险,保值条款的签订也为了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5、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从而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一种是通过差别化战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原料的浪费,工序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地位,有效的增加对汇率风险的抵抗能力。对于我国出口产品来说,大部分归为劳动密集产品,再加上我国经济形势良好,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企业为了保持原来的利润,就要改良产品的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附加值的提升,就使产品的价格上升了,这样在对外出口中,无形当中就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规避了汇率带来的风险。
6、利用贸易融资规避企业的汇率风险
这种手段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利率或汇率带来的风险,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给金融机构,这样自己也就不存在风险了,这种方式主要有保付和福费廷交易,保付与出口宝类似,是指保理商为涉外企业产生的应收账款提供商业资信调查、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担保及账款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机构,这种形式企业就将风险转嫁给了保理商;福费廷交易又被称为包买票据,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融资业务。
五、总结:
对于涉外企业要想规避汇率带来的风险,除了要时刻关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局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外,还要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国治.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