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6 15:46: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文化;农民生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04901
1 辩证看待农村现有的各种文化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形式多样,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着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也为人们所接受。农村文化构成复杂,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这是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对于这种情况,要辩证的看待,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农村文化冲突带来的机遇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主体优化,提高亿万农民的综合素质,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二是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坐标系,过去是城乡文化比较,现在增加了中西方农村文化比较。三是扩展了农村文化空间,吸引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四是可以吸收更多的文化营养,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更好地融合创新。五是在碰撞冲突中给本土农村文化带来压力,产生动力,加快变革。六是为本土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有利于农村文化整合。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不同的文化相互吸引、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各地区农村文化的特殊现状,正确的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更要注意区别对待农村地区存在的其他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主观的盲动,防止对农村文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农村文化的发展,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原则,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总要求。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一定要注意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将其应用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来。运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来加强我们当前社会的道德教育,运用传统文化中良好的习俗来改善我们当前社会的风气,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治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人们道德水平的下滑,抑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必要举措。因而,加强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发挥传统文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要有所发展,还必须借鉴和吸收外来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整体中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和特殊意义,都可以为别的文化的发展提供思想借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互动,使得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能够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中得到发展和传播,不断丰富各地区的文化内容和提高各地区的文化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既注意保持和发展各地区的优势,又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使得各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在相互交流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真正有益的文化精髓能够在这一融合当中显现出来,发展壮大,并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共同具有的文化内容,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的整体繁荣。同时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更为先进的内容,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性。
2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文化产业
所谓文化产业,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讲,是指专门或主要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行业。其本质特征是把人类知识的、智力的、精神的、艺术的和信息的活动及其成果以一定的物质为依托,转换成供人们消费、享用及交换、买卖的文化商品。它是一种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幅度大、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
在建设农村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本地区文化的竞争力。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文化既具有统一性,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在整体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文化的争奇斗艳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色。农村地区在我国社会结构中能够占有很大的比例,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由于这里的少数民族居多,不同的民族之间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在研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宏观研讨把握中华文化统一性的同时,许多学者也注重地域文化研究,他们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区域文化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界定。
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我国目前农村文化发展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还是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国家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来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像城市那样修建图书馆、大剧院、电影院等,在现阶段的乡村是很难做到的。因而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光靠国家的投入,而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
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从而调整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这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农民劳动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将会推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农村文化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搞清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不同的文化资源要不同对待,不能盲目的进行破坏性开发。对于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应该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进行产业化转化。其次,在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对待农村文化资源不能不加改造的按照原本形态推出。农村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有些还带有消极、负面的色彩,因而绝不能把农村落后的现状当作是文化底蕴,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符合人们当前文化生活的需要。
3 充分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从思想上真正的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乡村基层干部,更要加大教育的力度,使他们真正能够具备乡村文化建设带头人的觉悟,从而主动积极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才能为文化建设做好思想保障,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正确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农村文化工作做好,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具备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依靠力量。要对基层干部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始终能够掌握最新的文化发展理论,了解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始终能够使他们的思想认识跟上时展的潮流,顺应文化发展的趋势。其次还要重点培养民间文艺骨干力量,积极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文艺技能。经常性的组织各种文艺表演活动,使他们的文艺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它既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因而我们必须从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要建立学术科研机构同基层农村合作关系,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学术科研机构可以选择在农村地区设立科研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和考察,从中提取可靠的研究素材,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不断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中,各地区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理论,并推广和介绍到其他农村地区,促进各地区农村文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农村文化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1探究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的现状表现为,农村文化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程度,理论上来讲 ,农村的文化发展从相对于城市的文化发展有些落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目前农村文化的发展程度非常不理想,探索其中的原因虽然包括许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因素。这里谈到的经济因素不仅包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比例,还包括农村经济机制的问题这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经济体制的发展会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产生重要且深刻的影响。我国农村自从开始实行以来,其经济模式从最初了计划经济开始逐渐转向商品经济时代,但是并不彻底。我国自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农村的经济并没有跟随城市经济一道进入市场经济的潮流之中。 长期如此,农村的文化发展也逐渐落后与城市文化的发展,并且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探究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制约因素
农村文化的发展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农村地区的拥有着具有丰富特色文化资源的,但是实践中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不足,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较低使得农村丧失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来促进文化发展的机遇;并且,农村的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不均衡,他们没有意识到将资金投入到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这使得农村的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农村文化的不到发展;另外,农村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有一个重要因素,要向农村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建设,需要有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熟悉文化业务、了解文化经济、具有丰富的文化管理经验的综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文化单位缺乏人才的现象更为严重,文化服务业所需的大量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很大,这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建设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1.3探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方法
农村文化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帮助和支持。这种帮助最主要的方面体现在农村居民的文化思想意识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推行“文化下乡”政策,为农村居民送去相应的文化作品与优秀的文化活动。大力兴办文化产业来振兴与发展农村文化的发展的意识,使文化的发展能够深入到农民的思想意识,只有这让才能够使农村居民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激情和创造力;另外,政府以及有关文化部门要推行文化讲座,举例子让农民们看到和目睹文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进如此,还可以让村民们享受到优质的文化生活,更愿意积极的参加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投入。
2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前景
2.1利用旅游文化资源
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我国的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点是把农村的文化活动与当地蕴含的旅游文化相统一,这不但有利于农村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我国许多的农村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娱乐休闲的很好场所,去农村游玩儿不仅仅是欣赏沿途风景优美的乡村风光,还希望可以走到乡村深处的秀山秀水与田园风光。既然农村的旅游文化丰富,那么,发展农村的丰富旅游资源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家游的庭院民宅风土人情,美食游的大铁锅煮出的饭、炒出的菜,风俗游的民风香淳奇妙天然等。人们在旅游去领略风光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正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文化形式。我国的农村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新的亮点和突破。
2.2利用政策优势发展文化建设
国家给予农村的相关政策是农村发展文化建设的一大优势之处。近年来,为了推动农村整体的进步发展,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农村的文化建设。如大力推行农业知识讲座,为了保证村民们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讲座,许多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利用听讲座送礼物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知识讲座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学习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提神农民的文化素养;还有些地区的政府设立了乡村图书馆,给农民朋友们提供了农闲时的休闲活动,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农民们利用相关的农业知识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由此可见,政府以及有关文化部门的这政策有利于农村文化的发展,也为农村文化的大步前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3利用区位因素发展文化建设
有些农村地区的区位优势为当地发展文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国有很多农村的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例如,有农村地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东西南北的文化在这里可以得到相互交融,推进文化交流的同时更是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还有些地区是沿海的渔村,对外经贸联系较多,这样的经济水平拉动了文化的发展,这样的区位因素对于发展建设前景自然是相当的广阔。因此凭借区位因素获得文化发展的农村地区可以借助这一优势来大力建设文化。
传统的农村乡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农村乡土文化逐渐被外来的文化所取代,那些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也渐渐被摒弃。当前,我国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兴起的农村乡土文化发掘工作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乡土文化主要是指存在于一定地域和环境中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族群内以维系乡村、宗教、社区生产生活秩序和国家基层稳定为目的的,以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将物质遗产与精神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比较典型的农村乡土文化有民俗风情、村落建筑风貌、民俗饮食文化、竞技游艺等,这些都与当下的城市文化明显不同,充分表现出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成果,并呈现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魅力。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农村乡土文化可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乡土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如果对乡土文化进行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并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其中,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乡土文化。这样,既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使农村形成和谐的生活氛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传统乡土文化的缺失以及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多农民在农闲之余只能靠赌博等方式来打发时间,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而农村乡土文化建设可以向农村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农村乡土文化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农村乡土文化除了具有文化价值以外,还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农村乡土文化的经济功能。农村乡土文化来源于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实践,体现着我国独具特色的农村生活面貌。如果可以将代表农村乡土文化的特色产品、古镇建筑风貌、特色生活体验等加以产业化开发,会推动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农村既可以通过为农村乡土文化的开发开展各项工作,进而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又有利于我国农村乡土文化的开发和传承。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乡土文化发展既要继承和保留乡土文化中的传统和精华,又要结合现代社会实践进行创新。具体对策如下:
(一)对农民进行引导,使其成为农村乡土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就是农民,他们既是农村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因此农村乡土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才能有深厚的群众根基。农村乡土文化体现在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农民也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逐步培养农民的文化内涵,从内到外接受农村乡土文化的核心精神。但是,从目前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农民对农村乡土文化感兴趣,愿意接受和学习这些文化,大部分农民仍然是一种观望心态。这就需要政府在推动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对广大农民积极引导,建立农村乡土文化传承专项基金,构建农村乡土文化宣传平台,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和熏陶。同时,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创作能力,鼓励农民将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与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生活的艺术作品。
(二)推动农村乡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现状;新路径;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但在广大的乡村,精神文化服务一直贫乏或空缺,服务内容也非常单薄。因此,必须敢为人先,敢于探索,寻求一条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发展形势、为广大村民服务的新路径,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才能持续地向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乡村公共文化才能迈上正规化发展轨道。
一、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还停留在一个初步阶段,虽然各级文化部门对此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农村面临覆盖面广、需求复杂、层次多样,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全面兼顾和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提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优裕,村民对文化的需求、对精神生活的渴望空前高涨,开始关注于乡村公共文化。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主政者在管理上用力不均衡:主要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经济建设上,对文化建设并不热衷。因此造成广大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滞后的局面,也挫伤了村民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众多的行政村建立了公共文化阵地,比较富裕的地区,建设标准还很高,拥有文化戏台、休闲广场,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了平台。但我们应看到,多数行政村仍旧处于“三无”阶段:无固定的活动场所、无专业的服务队伍、无配套的资金支撑。
农村因地域文化影响和多元化的文化吸收,即使是一个乡镇当中,不同的行政村也存在不同的文化特色,甚至出现“一村一品”。部分保留下来和挖掘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例子。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娱乐优势,群众的文化需求极其广泛,故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能“一刀切”。只有因地制宜,给予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一系列乡村风味的文化服务项目。
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初探
如何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是事关今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着眼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共性研究,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创立政府主导、群众自主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一是在发展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应当有步骤地把农村也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二是政府主导和引导相结合,一方面能主导公共文化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能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指导。
延伸服务触角:多年来,万安县宣传、文化部门以“文化直通车”、“千场戏进村”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链条拓展至村,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甚至采取“农村点题,文化做戏”的形式,由村民和县里直接沟通。这种公共文化需求的菜单式发展,把农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及时反馈到文化部门,便于公共文化活动安排。二是文化资源的相互流动,要把各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队伍发动起来,和周边的村进行交流。三是还要把博物馆等举办的图片展等文化服务形式放到农村进行展览,加快流动图书室的图书更换频率,让更多集中在县城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能在村里进行快速流通。
招训协管员:为加强乡村公共文化队伍管理,打造一支“生根发芽结果”专业文化队伍,填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员缺陷,万安县决定在全县行政村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协管员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选聘,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续聘(其中党团员占总数60.66%,45岁以下人员占 68.3%,高中以上学历占63%,具备一定专业技能者占39.2%),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文化协管员的综合素质,担当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重任,县里着力抓好业务培训。从2011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由县文化馆(剧团)对村级文化协管员进行轮训,主要开设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形势与任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农村非遗的保护、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采取电脑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座谈、到实地参观学习、问卷调查、测试等教学方式。现已组织培训班6期,培训120人。
打造特色品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要挖掘地方文化特点,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打造本地文化品牌。虽然文化部门对特色文化非常重视,也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保护应该把这项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去。平常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表演,使之得到传承、发扬和创新。
一、群众文化内在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它们都是群众文化的基本要素,朴素的内涵悠远的传统,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以及它在社会中的纽带作用。
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传统的节日里,那种喜庆和谐的氛围,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气息。群众对传统文化具有很强承载能力,同时也具有强大的传承能力,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传递和发扬着传统文化,而在承载、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又不断的相通、相融,进而达到和谐。
二、群众文化促进和谐
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谐快乐才能成为现实。
试想,远古的人们为什么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手段,那是因为人们思想桎梏不开化,生活困苦不殷实,缺乏教育和规范,还没有形成充实的的文化方式,更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群众的文化素养越高,对社会的认识越深,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也就相应越高。
时下,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也存在不少的困惑,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自然形成了以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生活模式,沟通少了,交流少了,思想意识私化了,随之而来的是集体观念淡薄。要切实改变乡村文化的现状,就务必加强投入,人力、物力、精力都投放在群众文化上,实际上,广大群众总想生活得幸福、快乐些,而幸福、快乐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暖,往往需要在他人交往中获得精神享受,要交流、沟通,又必须有内容、有形式、有场所。所以,更多人的愿望,就是拥有一所融精神、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文化形式,使交流、沟通成为可能,从而促进邻里和睦,改善人际关系,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社会要和谐发展,群众要安居乐业,就必须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基石,找准群众文化的发展基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去收获最直接的文化成果。可以进一步引导群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倡导科学发展,让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成为时代的主线,让健康精神文化充盈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的文化自觉,使广大群众在文化享受愉悦的同时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在享受文化权益的同时自觉的承担社会的文化责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三、 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现代文明的全面融入和发展,热切呼唤从事乡村文化建设的我们,探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我认为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有所改善,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没有文化全面渗透、全面支撑的城乡一体化是片面的、蹩脚的一体化。一方面,社会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造成乡村新的知识贫困、科技贫困、智力贫困;另一方面,乡村所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将会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体现在乡村。
我们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完不断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国家将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但在目前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我们“文化人”应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改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