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5 14:40: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保山中医院高等专科学校,保山 678000)
(Baoshan College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oshan 678000,China)
摘要: SARS之后,中央空调系统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一种空气传播渠道引起公众和政府的重视,而其独特的设计结构亦为滋生各种微生物提供环境,所以加强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卫生评价和卫生管理对于传染病防控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保山地区疾病预防中心开展在进行中央空调系统卫生状况调查的同时开展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Abstract: After SARS, that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may became an air spread channe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attention of public and government, and its unique design structure also provides environment for breeding various microorganism,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control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valu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microorganisms diversity research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hygienic condition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disease prevention center in Baoshan.
关键词 : 中央空调;微生物;多样性
Key words: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microorganisms;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R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97-02
公共场所是人群密集场所,其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央空调现在广泛应用于写字楼、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通过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进行有效调节,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同时如果空调通风系统在设计、安装或者运行管理等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很容易滋生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空调系统对人体健康构成的最大危害就是空调系统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其中“军团病(Legionettosis)”是最具代表性的,曾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引起50多起爆发流行;“不良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gndrome,SBS)”是空调系统污染造成人体健康危害范围最广的,因此,全世界都很关注中央空调系统的卫生问题。
我国政府和公众在2003年发生“SARS”后一直非常重视中央空调系统的卫生问题。卫生部首先在2003年8月颁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之后又在2006年2月颁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四项规章制度,并于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不仅规范了空调系统卫生技术要求,也加强了空调系统卫生评价规范与卫生管理
在这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和标准的支持下,各地的疾病预防中心都开展了相应的工作[1],对当地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进行了卫生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根据相关规定列出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检出嗜肺军团菌、b-溶血性链球菌的情况,其中无一报告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通过培养获得的细菌和真菌具体有哪些种类及其数量分部。但是,建筑物内的真菌孢芽、毒素的刺激能够引发的病症包括眼球和喉咙的发痒、充血以及头痛、呼吸困难,甚至哮喘等其他严重的疾病。有研究[2]表明,真菌是已与供暖、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污染相关的生物,它还可能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下的人得传染疾病。Somers等实验发现吸入污染空气颗粒的小鼠发生基因突变,这为空气中的真菌可能导致肺癌提供了间接证据。室内空气生物污染不仅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Anyanwu的研究证明产毒真菌的长时间暴露可能影响到儿童神经生理功能,上述研究部分揭示产毒真菌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健康也存在威胁,许多细菌的细胞成分(如内毒素、β-葡聚糖)也是重要的病原,Huttunen[3]等研究发现,室内空气中的细菌都显著的诱导鼠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而这些文献中提到的微生物没有在相关的检测法规中作为需要检测的对象出现。
所以仅仅调查和报告规定的细菌、真菌数量,只关注法规中提到的致病菌检出情况就对一家公关场所中央空调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中央空调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主要来源与空气微生物,极少部分特别是条件致病菌或者病原微生物来源与入住的宾客或者工作人员。空气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人体以及生产活动等。其组成浓度不稳定,种类多样[4]。空气微生物的种类随调查地理位置、调查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王春华[5]对东莞市5个不同的公共场所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细菌和真菌含量的季节更迭而变化。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占多数;真菌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而中央空调的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尚无报道。
大多数空调系统在晚上停止新风进入后,整个风道内的湿度可达80甚至100,这样一个特殊条件,为滋生各类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繁殖环境,条件致病菌甚至是致病微生物都有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得以生存。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的多样化,生物种类繁多,微生物种类也很丰富,但其空气微生物多样性尚无相应研究报道。曾有新闻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保山县境内发动的细菌战,曾引起霍乱、鼠疫、炭疽的爆发,这些都给保山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挑战。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容易引发、传播传染性疾病的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调查和其中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都是刻不容缓的。所以结合本地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调查、研究哪些种类的微生物能够在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中生存、繁殖或者是以孢子、芽孢等形式留存在中央空调中,中央空调中的微生物哪些可能是致病菌,哪些是可能条件致病菌,哪些仅仅是与空气中的背景微生物。
检测室内空气微生物,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生物粒子重力随机沉降到培养皿上的暴皿沉降法,这种方法虽简单容易操作,但因为是一个被动捕获的过程,所以结果波动很大,准确度和重复性都较差。对于中央空调的微生物采样,现在更多采用为主动抽取空气的撞击式采样器,在计算微生物总数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的同时测定其粒子大小分布规律。
传统的培养计数法只能培养可培养的微生物,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或有其他生长需求的微生物就不能获得。另外,在进行可培养微生物鉴定时费时费力而且不够准确,所以现在有生物发光法、免疫法等新方法引入到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中,其中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
中央空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制定更加全面的卫生标准提供微生物学的依据,还可以在空调系统样品采集的方法、微生物种类的卫生标准、中央空调清洁的方法、频率和注意事项、易感人群的感控提示等方面并提出微生物学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志诚,余淑苑,王秀英,等.22家酒店40套空调系统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1):88-90.
[2]SIMM0NS R B,CR0W S A.FungaJ colonization 0f air filters fbr use in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systems[J].J Ind Micmbio1,1995(14):4l-45.
[3]Huttunen K, Hyvarinen A, Nevalainen A, et al.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by indoor air bacteria and fungal spores in mouse and human cell lines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ive,2003,111(1):85-92.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系指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物种的丰富和均匀程度[1],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生物的多样化程度,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复全体,包括种内、种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马克平认为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基因、细胞、种群、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都存在着多样性[2]。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其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有4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3]。本文从上述4个层次上综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阐明了生物多样性在园林、农业及道路上的应用。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一种群内和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也称为基因多样性。目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染色体和DNA多态性的测定上[4-7]。如,李丽等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8];谢喜平等为了从DNA分子水平揭示福建黄兔群体遗传多态性,选项择1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40只福建黄兔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9];邓洪平等研究了九叶青花椒遗传多样性的形态与分子鉴定[10];曹喆等利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研究了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11]。另外,胡志昂对中国动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了专门论述[12]。
1.2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13,14]的研究内容有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种群生存力分析,物种的濒危状况、灭绝原因、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等。物种多样性编目是一项艰巨而又亟待加强的课题,是了解物种多样性现状及物种特有程度的根本途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的许多学者通过对各地区、大规模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陆续出版了全国性和地区性的生物资源专著,如动物志、植物志、孢子植物志和各种经济生物志,为中国的物种多样性编目奠定了基础。如牛丽丽,杨晓晖对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群丛分布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15];林琴琴,李宝银对福建省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分析[16];王斌等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5个不同生境对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昆虫多样性与其生境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密切相关[17]。
1.3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系统多样性[18,19]包括生物圈内生态过程和栖息地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它既存在于各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某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其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变化机制,生态系统的调查、编目和动态监测等。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群落的组成(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非生物物质的质量及分布、生存环境等组成。王韧在简述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时,提出保护与抚育改造等措施,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与水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社会经济效用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太姥山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20]。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沼泽37类、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植被17类,共计599类[21]。
1.4 景观多样性的研究
景观多样性[22]是近些年由生态学和地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研究内容。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结构、功能和时间等方面的变化,在景观水平上生物多样化的表征。目前,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4个主要层次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较为深入,而景观多样性近年来刚受到重视,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孙永萍等在对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探析中发现,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而经济林和农田的人为干扰十分强烈[23];吴丽娟等在调查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时得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沿城市梯度——人为干扰强度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24];王伯荪等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把海南岛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25];白云芳等在调查洪河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影响时,发现恢复保护区周边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保护区与周边区域适当的景观连续性,恢复保护区基本水文条件是维护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有效途径[26]。另外,莫申国在分析秦岭植被景观多样性的结果:为秦岭各植被型的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基本上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的增加,呈波浪式的变化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太白山依次出现温带草丛温带落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草甸高寒草甸等植被类型[27]。
2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应用
2.1 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绿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和游憩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再现自然的阶段。城市园林的外部形式不仅要符合美学原则,内部结构和整体功能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优化群落生态结构,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使人工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完美结合,提高绿地质量和效应[28]。如园林植物上,不同的植物往往在干、枝、叶、花、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在园林植物配置中,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表现出植物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营造出一种“梅红李白,桃粉菊黄”的色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景观[29]。程莉等认为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可以为人类提供各项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30]。李辉解认为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可以完善园林植物自然保护,同时可以建立协调有序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31]。
2.2 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病虫害危害越来越来频繁,越来越严重。从生态学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植物群落丧失了自我调控能力和抑制病害虫的能力,因此,只有提高或增加生物多样性,才能提高群落的防虫抗病能力[32]。时新瑞通过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大豆蚜虫的试验中发现,以马铃薯与大豆间作防治大豆蚜虫的效果最好,说明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很好的防治大豆蚜虫[33]。许承华等通过国营泰州林场内生物多样性不同的3种林分中桑天牛危害程度的对比,发现生物多样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桑天牛的危害问题[34]。高东认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控制有害生物,而且这也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35]。
此外,通过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可使丰富的农业物种资源,尤其是许多地方性的优良品种遗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种资源的保障。这种在生产中保护物种资源的方式比在低温冷库中保存物种资源的方式所需花费少得多,而且保存的数量大、更具现实意义。
2.3 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养护中的应用
公路路域植被进入养护期以后,管护的经费开始减少,而植物演化刚刚开始,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管护方式,势必造成植物群落的逆向演替,使其有可能再次回到状态,因此,需要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对现有的群落进行改造,使其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稳定、防护效果突出的植物群落[36]。
3 结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全面阐述了目前国内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程度,并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在园林,农业及道路方面的应用,并根据我国实比分加以合理的运用,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献溥.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生物学杂志,1988(5)
2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
3 常呈,廉振民.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
4 Stambuk A, Surt M, Satovic Z, et al. Gene flow vs. pollution pressure: Genetic diversity of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in eastern Adriatic. Aquatic Toxicology, 2013, 136
5 Buhnik-Rosenblau K, Matsko-Efimov V, Danin-Poleg Y, et al. Biodiversity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based on genomic ty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3, 165
6 Singh R K, Jena S N, Khan S, et al. Development, cross-species/genera transferability of novel EST-SSR markers and their utility in reveal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sugarcane. Gene, 2013, 524
7 Aguiar D M, Zhang X, Melo A L T,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Ehrlichia canis in Brazil.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3, 164
8 李丽,黄先群,陈静等.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8(5)
9 谢喜平,陈岩锋,孙世坤等.福建黄兔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8(3)
10 邓洪平,徐洁,陈锋等.九叶青花椒遗传多样性的形态与分子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8(10)
11 曹喆,谷安琳,赵来喜等.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10)
12 胡志昂,张亚平.中国动植物遗传多样性[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3 Tipping E, Henrys P A, Maskell L C, et al. Nitrogen deposition effects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reshold loads from field dat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3, 179
14 Witte F, Seehausen O, Wanink J H, et al. Cichlid species diversity in naturally and anthropogenically turbid habitats of Lake Victoria, East Africa. Aquatic Sciences, 2013,75
15 牛丽丽,杨晓晖.四合木群丛分布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5)
16 林琴琴,李宝银.福建省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7(6)
17 王斌,李恺,张天澍等.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18 Wu L, Deng Y, Watanabe S, et al. Early response of stand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to strip-clearcut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Okinawa Island, Japan. New Forests ,2013, 44
19 Heijden M G A, Wagg C.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agro-ecosystem functioning. Plant soil, 2013, 363
20 王韧.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4)
21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22 孙永萍,李春干,温远光等.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探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5(2)
23 吴丽娟,周亮,王新杰.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
24 王伯荪,彭少麟,郭泺等.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7(5)
25 白云芳,李,刘红玉.洪河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6 莫申国.秦岭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物种梯度分析[J].福建林来科技,2007(4)
27 王献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6(4)
28 李楠,唐永金.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9 程莉,阿苏荣.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J].现代园艺,2007(4)
30 李辉解.生态园林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31 马建列,白海燕,仁.生物多样性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5(5)
32 时新瑞.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大豆蚜虫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
33 许承华,田学书.生物多样性与桑天牛危害调查与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0(1)
34 李正跃.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机制及地位[J].西南农业学报,1997(4)
关键词:生态公园;自然;趋势;
Abstract:To the emerging park type, the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park’s building and the Eco-efficiency, social-efficiency, aesthetic effectiveness after the building have been recognized. But the conception, conno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ecological park have not been unified yet, so we write this paper to elaborate the ecological park’s conception, connotation, origin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we hope it can advance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parks.
Keywords:ecological park; nature; trend;
中图分类号: G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许多城市,绿地建设速度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转型过程中以及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在环境和资源等很多方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种新型的公园类型——生态公园的建设应运而生。对于生态公园,我们应该从其概念到内涵、从其起源到发展趋势来逐步认识。
一、生态公园的概念
虽然目前生态公园的建设正在积极开展,但对于生态公园概念的理解,不同人的观点不同。
张庆费等(2002年)认为城市生态公园是利用市区的荒地或废弃地以及城郊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自然植被的结构和过程进行公园绿地设计、建设和管理,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并利用管理演替(managed succession)技术 ,促使公园形成以潜在植被为基础,与野生动物友好共存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绿地结构【1】。
周波等(2003年)认为城市生态公园是自然化的公园。即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公园,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景观异质性),充分利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景观结构【2】。
谢佐桂(2004年)认为生态公园就是在满足公众游览、观光、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顺应(或恢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和利用生物之间的空间需求、生存竞争、食物链等【3】。
通过对上面的情况进行综述,笔者这样理解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和模仿自然界中的植被结构,建成的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且能够满足人类提供休闲游憩兼有较好地域景观特色的绿地系统。
二、生态公园的内涵
对于生态公园的内涵,可以从其整体性、多样性、过程性三个方面来理解:
1.整体性。现代生态哲学把原来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把人与自然环境做整体考虑。同时,又注意把设计区域与周围环境做整体考虑,使其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这样形成的城市生态公园不再一是个封闭的、孤立循环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流动通过城市、市域层次结构最终纳于地球整个循环系统中。基于这种认识,生态公园的建设不再局限于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植物群落或如何改善生态公园的环境,而是以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为目的,分层次整体考虑。
2.多样性。现代生态哲学认为每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存在都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这提示我们不要仅仅从人类的角度评价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公园的营建要根据基址的环境来进行,而基址环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影响,不同基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所建立的生态公园也就表现出了多样性。对于这里多样性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包含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等。而这种多样性正是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反映。
3.过程性。生态公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是一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的是生物群落的演替以及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个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触而就。而这个过程正是生态公园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过程,所以从生态公园的环境建设的完工到其真正发挥生态效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生态公园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生态公园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生态学这门学科建设,“生态学”(Ecology)源于希腊文中“Oikons”,其在科学上的意义于19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来最终形成其科学含义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美、英、日三国先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由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的关注,并开始反思关于环境的问题。而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学逐渐被引入到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来,在城市环境中的公园建设也逐渐引入生态学的概念。
世界上最早利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生态公园建设的国家是英国,早在1977年,在伦敦塔桥附近建造的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其原址为停放货车的场地上,通过栽植适宜植物品种和植被的自然演变,最终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到1984年,在此发现的蝴蝶就达21种【4】。之后,伦敦开始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尝试,先后在废弃地、市中区建筑密集地区等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其中包括1985年建成的Gamely Street Natural Park 。这为生态公园的建设内容、建设程序和设计模式提供了参考价值。
此后,世界掀起了一场生态公园建设的,各地纷纷出现生态公园成功建设的范例,
至于生态公园的分类有许多种,应用比较的广泛的是把生态公园分为:保护型、修复型、改善型、综合型四类4。而笔者比较倾向于下面这种分类方法:
1.以城市废弃地再利用为特色的生态公园:如加拿大多伦多外港区汤普森公园(1989年)、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园(PeterLatz 设计1994)、中国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俞孔坚等设计2000)这些公园原来都是工业废弃地,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设计,改造成了良性循环的动态生态系统。而建成的公园在很大程度上都保留或强调了原来废弃设施的自然特征,并且把其塑造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园雕塑,在不改变原来基质的基本情况下,通过合理引进动植物种类,既给人以历史感,又改善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为该区域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基础。
2.以保护和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生态公园。如日本京都的梅小路公园(1996)、德国卡塞尔市的奥尔公园(米勒设计1981)加拿大多伦多市Tommy Thompson。这类公园都是建立或大或小的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保护,利用残留的自然资源和人工系统,恢复和保护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向公众展示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义,起到宣传和保护的意义。
3.将技术、艺术、生态结合起来的生态公园。典型代表公园是:美国华盛顿州Renton的水园、中国四川成都活水公园等。二者都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同时把艺术手法引入到设计中,体现出了独特的美感和自然系统的组织性与能动性。
4.生态与文化相结合为特色的生态公园,这是生态公园发展趋势。从整个设计发展趋势来看,设计更注重文化的进入,目前整个设计界也比较公认没有文化设计是没有活力的设计;只有有文化的设计,才更具有活力和建设意义。主要代表为日本名古屋2005年世博(Expo)生态公园,其中除了自然保护区外,还建有生态村、文化艺术交流馆、生态剧场等文化设施,从而达到将生态保护与本土的文化相结合。1998年建成的韩国首尔生态公园,也是在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我国生态公园的建设中也已经有所起步,在各大城市的建设规划中,生态公园建设已被提上日程。那么如何构建生态公园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四、生态公园建设的方法及措施
1.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公园建设。生态公园与一般性公园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其“生态性”,而这种生态性的形成是依靠生态学原理指导建设的。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①.对宏观尺度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的。②.对于中观尺度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③.对于微观尺度而言,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2】。
2.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公园建设。空间是生态公园表现的形式,空间图示的语言是生态公园设计的主要表达方式。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核心是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5】。景观生态学中可以应用的理论主要有: ①“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及相关理论、②景观格局理论、③关于物种—面积关系的理论、④尺度与等级理论。
3.把文化融入生态公园设计。
生态保护并非生态公园的唯一目标,为人提供适宜的文化活动场所也同样重要。生态公园应表达出与其生态内涵相一致的形式,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给人以潜在的文化熏陶和直观的美学享受,所以要把文化融入生态公园的设计。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它不仅仅是指历史文化,还包含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其它文化等。
4.体现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特色。
生态公园目的就是通过生态学原理的指导,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来保护和改善环境,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效益。而要想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就要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物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引进外来的适生树种,体现地域植物群落的特色。
生态公园的理论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对它的理解深度也会因人、因地有所差异。本文主要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内涵、起源、分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生态公园的解析,进一步推进对生态公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庆费 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初探生态学杂志2002,21(3):61~64
[2]周波 娄裔琳 金丽 崔欣城市生态公园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1期54-55
[3]谢佐桂 杨义标 王勇进试论“生态公园”建设与管理广东园林 20044 6-9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加剧,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并影响到了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文章主要从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两个层面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变化保护进行阐述。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的要求,针对退化区域,从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的角度,加强了湿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为实现湿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保护
1概述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强烈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天然或人工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作为一种水陆过渡带的重要生态系统,以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发挥着涵养水源、削峰滞洪、调节气候、净化污染物、保持水土、存储碳库、为物种提供栖息地等重要的资源环境等保护作用。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三大平原之一,是国家商品粮重要产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以及兴凯湖冲积湖积形成的低平原,土地总面积约1088万hm2。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平原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沼泽湿地之一[1]。建国初期,为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在三江平原进行了大面积垦荒,湿地发生退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到20世纪末,三江平原面临着近78%的天然沼泽地退化或丧失,生态功能下降[2];生物群落生存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3]。研究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加强三江平原生态保护措施,对湿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地理条件
沼泽湿地的形成与平坦地貌特别是与负地形有密切关系,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海拔高度一般在40~60m,地势低平,坡降很小为1/5000~1/10000,构成主体地貌类型是一级堆积阶地和高低河漫滩,其上广泛分布各种形状的低洼地,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貌条件。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秋季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水分以固体状况保存下来,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地面物质组成以第四纪黏土亚黏土为主,土质黏重,渗透能力微弱,同时地面植物根系盘结深厚达30~80cm,阻滞了地表迳流的排泄,使地表过度潮湿或积水,为沼泽湿地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
3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保护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互相联系起来的,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和非生命系统(水体、土壤、无机元素及有机元素)。合理地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建立非生命生态系统保护评价指标是目前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中的热点和关键点。
3.1生命系统保护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5],大多以物种生存为对象,而后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的途径[6],包括与生命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的保护问题、与生命系统养分循环相关的保护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途径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魏强等[5]通过静态和动态层面定量表达生物量多样性保护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和社会的生态系统保护意识。从景观学的角度,施建敏等[7]利用残存湿地斑块特征讨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发现生物破碎化与物种多样性有直接的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生物多样性能够指导评价生态脆弱性。刘振乾等[8]依据生态特征和发展演化规律选择评价指标,并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湿地生态脆弱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及生命系统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研究侧重于动、植物丰富程度。加强湿地生态与动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的趋势,主要是利用一些经验公式或者模型对动植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以植物与生境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GAP分析方法,分析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采用Levins公式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划分[9]。在动植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研究,定点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β多样性,揭示沼泽地植被演替机制[10]。也有针对三江平原环型湿地土壤—植被—动物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功能研究[11]。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反映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12]。同时,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渡性决定了其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的多样性。浮游生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群落构成也是生命系统保护的一大研究热点。如:计算多种生态指标对抚远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进行评价[13];对常见藻类、苔藓类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14]。利用调查数据探究典型湿地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季节性分布[15]。
3.2非生命系统保护研究
非生命系统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提供物种的基本生存养分,控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分布的垂直性和水平性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16]。在湿地生态保护中,水循环与土壤碳循环在非生命系统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湿地水体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保护湿地水体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维护湿地水资源生态状况。目前主要是对水体提取及保护方法的研究。如:根据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原理,计算湿地内水文调节量[17];采用遗传算法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对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分类[18]。除了水体提取及保护方法外,还在水含量的改变、水质变化进行研究。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建立生态试验站采集湿地水、排水沟水、降水、保护区河流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水样中化学性质[19];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沼泽地蓄水量进行动态仿真,以预测三江平原湿地蓄水量的动态变化[20];或者是以静态补水与动态补水的定量方法,对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估算[21]〗。综上所述,研究有效动态监测水体水量变化和水质变化方法对于湿地水资源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江平原湿地类型丰富,但围垦严重造成了土壤退化和碳库损失。目前主要基于土壤学,土壤类型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碳储量进行空间变化分析,并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如:依据三江平原不同类型和不同开垦年限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土层厚度和面积的测量结果估算土壤碳储量[22];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80—2010年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控制因子进行分析[23]。然而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包括营养调控[24]、水文条件变化[25]、及碳汇功能[26]等。湿地碳蓄积量反映了其生态服务价值及土地资源固碳能力,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碳蓄积影响因子的定量化分析。
4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建设布局指出东北湿地建设重点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农业开发区域。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及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示范工程,提供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合理利用模式。目前,三江平原有近40处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对三江平原湿地生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作用。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者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重现被破坏前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7]。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28]。
4.1湿地生境恢复技术
湿地生境恢复主要包括湿地基质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生境恢复的关键在于地表水的拦截和利用。三江平原湿地恢复应充分利用好过境地表水和雨水,同时考虑到农业商品粮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已有或新建水利工程引蓄水,在提高粮食产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为湿地补水;对于已经产生生境破碎化地区建立重点保护机制,利用现有水利设施,通过蓄水、引水灌溉等方式保水;研究湿地生态需水量,建立生境水资源阈值保护措施;从源头减少农田面源污染问题,建立退耕还湿机制。
4.2湿地生物恢复技术
湿地生物恢复技术主要是保护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技术,生物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以及群落优化配置和重组技术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如DNA物种保护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分子生物技术。不过这些技术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遵从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对于湿地内植被的恢复和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对于破碎地带生物干扰强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生物群落优化和重建。
4.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这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中的重难点。
5结语
三江平原湿地是多种濒危动植物尤其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和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研究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针对退化地区应用生命系统及非生命系统与生态之间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态恢复技术与方法。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形成是千万年来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保护好这块沼泽湿地及物种资源,也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身。
作者:韩晓君 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崇皓,易富科,等.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沼泽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开发三江平原的意见.黄锡畴主编《中国沼泽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452-462.
[2]包洪福,李一葳.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157-159.
[3]郭雷,马克明,张易.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30年湿地景观退化评价[J].生态学报,2009,29(6):3126-3135.[5]魏强,佟连军,杨丽花,等.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J].生态学报,2015,35(4):935-943.
[6]马克平.保护生物学,保护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科学[J].生物多样性,2016,24(2):125-126.
[7]施建敏,马克明,赵景柱,等.三江平原残存湿地斑块特征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2010,30(24):6683-6690.
[8]刘振乾,刘红玉,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41-244.
[9]徐治国,何岩,闫百兴,等.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种群的生态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4):783-787.
[10]许坤.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演替系列β多样性及土壤种子库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23-34.
[11]杨青,刘吉平,吕宪国,等.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4):72-77.
[13]国超旋,刘妍,范亚文,等.2012年夏季三江平原湿地抚远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湖泊科学,2014,26(5):759-766.
[14]张友民,刘兴土,肖洪兴,等.三江平原芦苇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1):58-61.
[15]武海涛,吕宪国,姜明,等.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湿地科学,2008,6(4):459-465.
[17]董张玉.基于GIS/RS与多目标蚁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空间格局优化[D];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54-60.
[18]臧淑英,张策,张丽娟,等.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湿地遥感分类[J].地理科学,2012,32(4):434-441.
[19]张芸,吕宪国,杨青.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84-187.
[20]刘振乾,王建武.基于水生态因子的沼泽安全阈值研究———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10-1614.
[21]杨柳,马克明,白雪,等.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小生态需水量与补水分析[J].生态学报,2008,28(9):4501-4507.
[22]刘子刚,张坤民.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碳储量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6):788-791.
[23]苗正红.1980-2010年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D];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81-95.
[24]张洪伟.营养调控和淹水深度对湿地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53-56.
[25]侯翠翠.水文条件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蓄积的影响[D];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106-109.
[26]刘子刚.土壤碳储存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探讨———以三江平原湿地土壤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180-187.
EN5(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5是指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利用效率而节省的能源。该指标既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一个引导性的指标,专指机构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措施节约的能源使用量,通过持续改进,促进机构节能和提高能效。
范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该公司通过启动重点节能节水工程、开展节能节水技术交流、加强用能用水效率监测、签定节能节水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节能节水绩效,实现节能150万吨标煤、节水7000万立方米。
EN6(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6是为运用节能或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倡议活动,以及由于这些活动带来的能源需求减少量。
范例: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中国石油集团在生产运营中积极利用地热能,所属企业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等因地制宜,对地热资源进行了利用,建成加热炉,实现年节约油气4800吨。
EN7(补充标准)
指标解读:EN7是指减少间接能源耗用的计划,以及计划时限的成效。
范例:以可口可乐希腊公司为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的生产与产品与人类最重要的水资源的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在能效方面提高了6.4%,与2002年相比,其能效提高了21%。可口可乐希腊公司生产一升饮料消耗0.65兆焦能量。
EN8(核心标准)
指标解读:EN8是指按源头划分的总耗水量。按源头划分的水资源,既可以有新鲜水资源(包括自来水、井水、湖水、河水、溪水等),也可以有海水淡化的水资源等。水资源的消耗或污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减少水资源的消费和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机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责任。
范例:中国华能集团在其《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2006年公司火电用水量38,322万吨,来自河道、湖海、地下水、雨水等;实现燃煤发电厂单位发电水耗1.47千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0%。
3、水
EN9(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9是指因耗用水而严重影响到的水源。该指标是属于负面影响的指标,因而很多环境业绩较好的公司,在该指标的披露上,不涉及或者表明“无”。
EN10(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0是指可循环再利用水所占的百分比和总量。该指标既是一个量化指标,又有指引作用。可以用以鼓励机构利用循环水,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间接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范例:可口可乐希腊公司在其《200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2006年公司水循环和再利用总量为137.4万吨, 占总用水量的10%。
4、生物多样性
EN11(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1是指机构在环境保护区或保护区毗邻地区及保护区之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拥有、租赁或管理的土地地理位置和面积。该指标反映机构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关系,以及可能对物种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范例:BP公司在其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的建设中,根据新的对环境无害作业的要求,负责还原该管线的周遭环境。该石油管道现在已经埋管。此外,另一条南高加索管线(SCP)最后阶段的原貌恢复工程也正在进行。南高加索管线(SCP)和阿塞拜疆与格鲁齐亚一段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TC)位于同一个走廊。在整条走廊,三个国家的环境还原工程与生态重建正在进行,在某些地方,管道所经地区和其周围的环境几乎已经成为一体。
EN12(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2是指描述机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保护区内及保护区之外生物多样性价值高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范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公司长期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作业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海洋科学家联合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其钻井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有限的。调查表明,螃蟹、鱼等海洋生物在公司完成钻井后又重新回到其原来栖息地。调查还表明,钻井活动仅有限地破坏井头附近的河床土壤,且辐射的范围仅在100米之内。
挪威石油公司在钻井作业中还大量地使用“绿色”环境友好化学物,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没有产生对海洋生物有害的物质。
EN13(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3是指受保护或已恢复的栖息地。该指标强调机构活动中对环境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措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范例: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在穿越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过程中,为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野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管道向北平移了200公里,线路总长增加了15公里,由此增加了伴行路及管道主体安装投资近2亿元。
EN14(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4是指管理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当前采取的行动和未来的计划。该指标是希望机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持续的战略安排,以取得长期的管理效果。
范例: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例,其列出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2006年要做的、2006年实际完成情况和2007年计划开展的工作,分别是:详细研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研究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道执行生态系统管理计划,2007年将采取实际措施保护生态多样性。
EN15(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EN15是指按照生物濒临绝种的风险,依次列出处于受机构经营活动影响的、被列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和国家保护名录的物种数量。目前能够做到此项指标完全统计的机
构不多,但该指标是着眼于全球性的物种保护而设立的,体现出机构的国际主义负责精神。
5、排入物、污水和废弃物
EN16、EN17(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EN16是指按重量计算的直接或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EN17是指按重量计算的其他相关间接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