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4 16:59: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机电一体化创业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人才需求 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27-05
一 调研目的
调研吴中区及周边机电类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层次、招聘途径、员工培训以等各个方面的调研,分析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探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和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调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下一步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为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奠定基础。
二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机电类国有、民营、外资等企业人事经理、部门经理、技术骨干、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具体企业有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苏州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三 调研方法
1.典型调研
重点调查与我校机电专业长期紧密合作的企业。调研该企业的生产岗位,岗位要求,企业招聘要求,员工的学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活等。采用企业参观、企业骨干访谈等形式。
2.重点调研
重点调查近两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调研毕业生所在的企业、工作岗位、岗位要求、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
3.抽样调研
针对开办本专业来,抽样采集优秀企业生的典型案例。调研优秀毕业生成长过程中,基本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要素与个人成才的关系。
四 调研内容
1.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现代化制造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各行各业自动化生产、制造、运行与维修及其他环节中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而且新技术本身也要形成产业化。
2.人才供需状况
调研苏州产业结构,装备制造产业内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图1说明苏州产业结构中装备产业内的企业占到35%。
3.岗位技能情况
本次主要调研17家企业,了解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主要岗位,以及主要岗位的基本要求等。表1为调研企业的主要信息。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机电专业‘工学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130502171)
本次对近两年的毕业生调查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汇总。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开设的岗位分布情况如下表2所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相关的岗位,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生产管理工作。
在近两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调查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基本肯定,各单位对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见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专项能力表。
五 调研分析
1.从业人员分析
企业中,目前招聘人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广告招聘、校园招聘会、人才资源中介机构、内部员工推荐、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形式。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以校园招聘会招聘为主。图2为企业员工招聘渠道与招聘数量比例图。
图2 企业员工招聘渠道
对于各个岗位人才层次需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总体趋势是:技术工人的人才层次集中在高职和中专学生,现场管理人员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学生;设计人员通常集中在本科生。其中调研的13家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好,基本功扎实,自我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提升快,有团队合作精神,也更便于管理,而且到具体岗位后,上手较快,并能胜任多个岗位需求。图3为企业员工学历层次分布图。
图3 企业员工学历层次分布
对于现场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偏向选择高职生和本科生,这部分人员都需要从基层做起,了解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在现场指导工人解决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选择高职还是本科生,企业的使用部门更多的是要看其工作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并不是太注重其学历。图4为企业员工技能等级分布图。
图4 企业员工技能等级分布
2.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调研,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与岗位,掌握具体岗位主要业务工作。表4为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分析表。
结合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将其细分于专业课程内,
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能力与课程相对应。
3.招生就业分析
2013、2014年我校招收的590名五年一贯制学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数稳定于13%。图5为2013、2014年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专业招生比例。
近两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共190人,就业率100%,专业对率92%。在175名专业对口人名中,按机电产品制造、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三个就业方向,见图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比例图。
4.同类院校分析
我校周边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学校有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校、苏州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它们都是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分院或办班点,它们具有相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五年一贯制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框架内,结合我校的特色,制订出符合我区及苏州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开发的两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中,更具特色,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更加细化。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上,围绕机电产品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机械零部件生产、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核心岗位,更加具体,对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更加细化,培养方向更加清晰。(2)职业能力结构更加真实。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职业能力培养细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三个维度,并呈现出具体的内涵。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更具针对性。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包含的课程从课时分配、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实施建设、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为课程实施带来更大的便利。
六 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相关岗位的技术工作,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楚,方向明确,符合企业、学生、家长的要求。
2.人才培养途径有效
我校在该专业的开办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人才培养。
第一,以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在学校宏观调控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紧抓各种机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内涵。在专业建设中,积极参与省市级各项评估,反复锤炼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能力。近年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喜人。2013年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第二,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在“工学六合一”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改革。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以建设校级、区级、市级精品课程为抓手,建设校本特色教材、课程资源库。
以校企联动、引入企业生产案例改革实训课程教学。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教学团队,指导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将企业生产案例引入校园,转化为教学内容,贯穿于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第三方(企业工程师、区技能鉴定员)对技能训练进行考核,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第三,以技能竞赛提升实践能力。校技能节中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等项目的开设,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技能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平台。积极参与苏州市技能竞赛,更大程度地提升师生技能的水平。
第四,以“三创”基地引导创业意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在系部,建立了学校“车娱水”洗车行、“衣香坊”洗衣房,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课余时间在“三创”基地工作,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增加了创业的机会,提高服务能力。
3.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推动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建设好一支教师队伍。一方面以名师工作培养班、青年教师培养班的开设,梳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增加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各项能力。其次是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加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转换教师角色,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再次大力改革评价方式。将结果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考核,尝试学校考核转变为第三方考核,从而实现学生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
4.师资实力雄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有着一支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理念先进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校内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现有24人,师生比1∶16,其中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达到29%,高级职称达到8.3%以上,获得机电专业相关的技师资格达到100%。第二,兼职教师团队。聘用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强等8名企业专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温×芳博士等4名高职校教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外聘教师为该专业教育教学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为办出特色专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的技术,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1.1 数控机床的问世,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写下了历史的第一页; 1.2 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基础; 1.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跃上新台阶.
2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论文参考网。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 、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2.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
2.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2.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8 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论文参考网。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2.9 绿色化
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3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基础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论文参考网。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4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在重工业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4.1 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重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 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工业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冷连轧等。 4.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将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4.3 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4.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重工业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重工业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重工业生产的要求。未来重工业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4.5 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4.6 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重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在的社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 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张华.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芮延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唐怀斌. 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 [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4)
5蔡庆苏,孟梅芳;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J];科技创业月刊;2005(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形式;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满足技术形式的发展要求。机电一体化包含了产品和技术两方面,基于控制结构的特殊性,需要从市政道路、给排水形式和结构形式等方面入手,确定最佳控制形式。基于一体化技术形式的重要性,工作人员要对各个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确定技术类别,发挥技术体系的最大化作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基于机电一体化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对技术类型进行分析,掌握信息技术的运行标准,确定最佳发展形式。以下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应用范围广
根据一体化控制形式的特殊性,为了对干扰形式和控制结构进行分析,必须从具体发展现状入手,对控制结构进行解析,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由于信息技术控制机械设备的运用范围比较广,而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控制设备运行的一种方法,在后续设计和干预过程中,期应用范围比较广,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对技术类别进行分析,确定系统有效的防范机制[1]。
2.发展前景广阔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电一体化发展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其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在整体控制过程中,其发展前景比较广。基于控制形式和结构体系的特殊性,要求机电一体化工作人员了解应用技术的特点和类别,掌握技术体系的干预形式,进而扩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基于现有控制技术的特殊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应用类别进行分析,掌握技术的发展形式。以下将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1.初期阶段
在初期发展过程中,电气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小,在战争期间,对电子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产品在战争起到巨大的刺激作用,此外由于机电结合形式比较特殊,为了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必须对技术类型和控制结构进行分析。但是初期阶段受到技术形式的限制,在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2]。
2.发展阶段
在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形式、计算机你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比较快,为了使其适应不同领域的发展要求,需要对技术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掌握具体控制标准和结构形式,对控制机制和思考形式进行分析。同时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微型的计算机都飞速发展起来,这些发展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提供了十分充分的物质基础。
3.后期成熟阶段
在后期成熟阶段,由于一体化控制形式本身比较复杂,为了满足控制形式的本质性要求,需要对控制结构和体系进行解析,明确具体划分标准。同时通信技术和光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形式进行更新,不断扩展发展空间。
三、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工程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需要及时对控制结构进行分析,掌握一体化发展形式的具体要求。以下将对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智能化
智能化发展形式是未来科技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智能化控制结构的要求下,所有的管理形式都将采用自动化控制形式,自动化控制形式能减少工作效率,弥补人工操作的失误,其准确率比较高。此外在后续控制理论应用阶段,涉及到生理学、智能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形式,为了减少干预性因素的影响,必须明确智能化体系的要求,使其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而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实现更高的控制目标[3]。
2.系统化
系统化控制形式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控制结构本身比较特殊,因此可以采用系统化的组织形式,对协调机制和综合管理形式进行分析,不断扩展技术的应用区间。系统有效的协调机制对综合管理对重要的作用,在干预过程中,要注重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形式,使其适应技术体系的控制结构。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对技术进行升级处理,满足一体化发展形式的整体需求[4]。
3.简单化
繁杂的操作形式对机电控制结构有一定的阻碍性作用,在后期控制过程中必须对应用结构进行简单化处理,适应技术体系的控制类别,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形式进行简化处理,保证操作形式的合理化和有序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操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程序进行调整,简化处理形式,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4.微型化
微型处理系统在当前技术体系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对信息和信号进行处理,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微机控制系统的干预形式比较特殊,需要对电路、微型传感器及执行器进行分析,满足系统结构和微型控制体系的要求,进而不断扩展应用区间,发挥已有技术的最大化作用。同时由于机电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在微型处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析,掌握技术类别及实用条件,为了避免出现技术结构单一的情况,必须对操作内容进行简化处理,使其适应具体应用形式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结束语
随着机电工程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和干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满足现有控制机制的最大化作用。由于一体化发展技术的应用类别比较复杂,如果存在技术操作不当或者失误的情况,会增加后续管理难度。因此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从具体工程的应用现状入手,发挥科技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进而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柴武军.关于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思考[J].工业设计2015,10(01):78-80.
[2]雷耀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2,02(10):91-9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多重技术综合在一起的复合技术,它将微电子技术引入机械工程,使之相互渗透,形成了如今的容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的综合应用。煤矿企业机械劳动强度大,采掘、运输周期频繁,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要求很高,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满足煤矿企业规模化、技术化的发展要求,提高生产水平,减少人力消耗,实现目标生产,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提升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我国煤炭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自行研制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与机械生产相融合,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机械化采煤的空前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采煤机开始由液压牵引转向电力传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开始出现,微机监控技术的应用,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同时,光学、通信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也逐步开始应用,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的分支;步入21世纪,我国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控制、大型固定设备实施后备保护等,我国自制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实现了职能化、信息化的功能,并且具有体积小、易操作、性能稳定、维护方便的优点。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煤矿井下使用的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技术水平最高的设备,特别是内装式提升机,它将滚筒和驱动装置合为一体,机械结构更加简略,各项技术应用更加顺畅,充分实现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全数字化提升机采用总线方式,电器安装更简化,更安全可靠,硬件配置合理,非常兼容,核心部分使用双CPU计算机系统,性能更先进,操作更简便,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我国还应用新技术研制出第一台交流变频供电的交流提升机,其最大装机容量达到5000kW,主、副井提升机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不用再专门配置绞车司机。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1991年,我国与波兰玛克公司联手,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技术的调速型薄煤层强力爬底板电牵引采煤机,在20多年的技术改进和开发中,我国电牵引采煤机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更加成熟,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电牵引采煤机有效地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液压牵引相比,具有更多便利的优点:①电牵引采煤机不仅可以提供采煤机前进时动力,使其能够克服阻力前行,在采煤机下滑时还可以产生发电制动,反馈给电网电能;②电牵引采煤机即使在40~50°倾角上也无需安装其它防滑设施,电动机轴端装有防止下滑的安全制动器,可以随时使电机停止,其制动力矩的设计可达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非常有效地控制住采煤机;③具有运行可靠,使用寿命更长的优势。电牵引采煤机使用过程中除了会磨损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之外,其它元件并无损伤,工作更可靠,故障率大大减少,使维护、保养的成本进一步降低。④电牵引采煤机反应灵敏,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电控系统可以随时调整控制参数,避免采煤机超载运行;⑤电牵引采煤机设计传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效率高;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需一次,能量效率高达99%,传统的液压式采煤机功效只有65~70%。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系统一直采用带式输送机,它具有实现长距离连续稳定输送、输送量大且安全可靠,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是煤炭企业的主要运输设备,近年来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我国现在采用的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驱动技术装置,是专门为平滑起动运输设计的,适用于大惯性载荷,如:煤炭、矿石等,长距离皮带运输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控制,一般为3点驱动。我国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技术、在线监控技术和起动延迟技术在联合应用上还欠融合,技术还有欠缺,因此,限制了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目前还存在监控功能少、可靠性低、灵敏度差等直接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讨、提高。
4其它应用
4.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上的应用
煤炭企业是用电大户,用电需求上需要供电质量稳定、可靠,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操作,节能型产品被广泛应用。如:高低压开关柜普遍采用了微机保护,通过联网操作,实现了远程遥控、遥测、遥信等多项控制功能;高压开关柜使用真空开关,维护简易;同时,使用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技术,减少了系统内的无功电流和功率损耗,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4.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节能降耗上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使煤矿企业进入了全新的电子控制时代。高频电力电子传动控制、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将井下的各种电力设备重量减轻、体积减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小功率的机电设备中使用交流电机调速传动技术,设备的系统响应和控制精度都明显提高,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煤炭系统“十二五”攻关任务的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井下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逐步实现采矿的应用和控制,将井下生产的采煤、掘进、运输和支护等过程的设备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项指标参数的控制、检测和反馈,达到集中化管理和调配的最终目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行业会有更广泛的实施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永明.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134,103,131,141.
[2]郭敬林.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