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保知识小课堂范文

环保知识小课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6:59: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保知识小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保知识小课堂

篇1

关键词:环保;环节;渗透;任务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雾霾现象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期,增强他们的环保观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在辨别是非面前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在判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学校则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学校明确要求各科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环保的贯彻实施当作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作为英语课的教师,我在教学中把真挚的情感,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我认为环保意识渗透的过程需要有充裕的课堂时间,抓住环保课文的合适契机切入。要指导学生将环保观念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

一、挖掘小学英语学科中可渗透环保的素材

小学英语学科中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以课文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为辅助手段。例如,英语课文、多种丰富的课外读物、多媒体教学等。开展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深刻地意识到他们身处的大环境。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本仅仅是一个载体,依据教材挖掘环保因素是适时点拨教育的前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环保课程的渗透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的学生缺乏自觉环保意识,一些环保行为不能及时被关注,这就让他们的思想有些淡化的倾向。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简单,在探讨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自觉环保意识形成方面还是相当困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争取让学生做到人人重视参与环保。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环保的宣讲,必须研究课本的相关内容,明确教学的主体目标,注重课本与环保知识的结合点,通过渗透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融入到环保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环保教学内容,要从中挖掘深度的素材,善于提炼内容,训练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学习,树立日常的环保意识。我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英语情景剧的模拟,交流目前的环保现状,让学生去假设这种后果的严重性。通过课堂的渗透我们发现,学生对单纯的环保知识很不容易接受,更不太理解内在含义。当学生置身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会之后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可见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上,不单单是简单的设计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与课文相结合,以课堂为背景,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活动中。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也利于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环保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1)课堂。英语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在近期的环保事件中交流环保措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英语词汇、对话、语法、单词的训练中,要选择积极健康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环保效果。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达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受到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课外。环保知识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把课外学习抓起来。小学生接触外界的信息是迅速及时的,特别是观看一些英文影视剧,这时候教师要推荐一些学生视听效果比较好的观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程度,增加教学材料的同步性,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将环保教育融入进来。既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与家长、老师或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在英语课程中植入环保主题的内容,让学生领略自然环境的美好,培养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注重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培养,从小就知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界提供了许多资源,要求学生珍惜爱护大自然,保护这些资源。我们学校为改变以往的环保理念教学缺乏具体的课外活动支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远的状况,现在格外注重活学活用。结合国家所提倡的建设环保型社会,懂得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发掘身边的资源,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废品的循环利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开阔了环保思路。当学生懂得运用旧物的时候就看到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外语活动。到社区进行英语环保宣传,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环保绘画展,读相关的环保外语书籍,教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体会环保生活。课外活动的布置需要有科学、周密的计划,让学生明确探究对象,课余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查询、道具的配备、最后的环保成果展示都要有详细明确的计划与安排。环保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做出规划,预留一定的英语演讲题目、辩论的内容、美文朗读等,让学生从英语的辐射中自觉地接受环保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观念。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适可而止,把握好教学环保环节,注重环保渗透的长期培养。教师只要能发掘教材的深刻意义,就会给学生更深刻的引导。只要教师将环保渗透点把握得合理,并辅之科学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环保和英语知识双重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

2009(2).

[2]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

篇2

作为宝马爱心大家庭中的一员,云南德凯、云南宝悦一直积极参与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活动,切实履行一家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在2012年上半年,云南德凯、云南宝悦即组织爱心车主与“BMW童悦之家“的孩子们一起参加了“用爱为奥运加油”BMW童悦之家爱心运动会,共同感受运动的快乐。此次,云南德凯、云南宝悦又积极响应宝马爱心基金的号召,特别开展 “BMW童悦之家” 2012环保小课堂暨可回收物品手工大赛,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向孩子们普及环保知识,传递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践行绿色理念 播撒绿“悦”希望

在环保知识讲座上,来自北京的环保专家不仅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向同学们讲述了当今世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和气候变化、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而且还通过一个个趣味问答,使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的环保知识;前来参加活动的爱心车主也与同学们组成了“童悦家庭”,共同参与环保手工品制作、环保袋绘制、环保画创作、车模彩绘等一系列互动游戏,这些充满创意的互动游戏,也使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到的环保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爱心融汇能量 绿色增添色彩

自“BMW童悦之家”儿童关爱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包括云南德凯、云南宝悦在内的各地经销商积极响应宝马爱心基金的号召,投建“BMW童悦之家”,并号召BMW爱心车主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宝马爱心大家庭的队伍中来,使这个爱的平台更加稳固。同时,通过开展包括“BMW童悦之家” 2012环保小课堂暨可回收物品手工大赛在内的一系列爱心活动,云南德凯、云南宝悦携手广大爱心车主为童悦之家的孩子们送去持续的成长援助与精神关爱,帮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3

在李淑兰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该校创建于1910年,现今占地15876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84名教师,2500多名学生,在办学中,学校在以人为本,铸就一流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具有传统的百年老校焕发青春,跻身于全国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懈的耕耘着绿色希望,不仅使学校建设春色满园,更开了一朵朵刺眼的教坛奇葩。环境指导教师辩明培桂的具体介绍,让我们对该校如何创建美丽育人环境、荣誉“四川省绿色学校”殊荣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熟悉。

一、确立生态观念,落实组织治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为了统一熟悉,学校行政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设立了由校长牵头,到学校环境领导组、教研组、大队部,再到全校师生的创建绿色学校组织。使全校师生熟悉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学校在:“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环境教育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落实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强化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学校一方面积极鼓励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环境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环境教育“四个一”:每年一个环保教育目标,每期开展一次环保小卫队,学校建立健全的治理制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随时督促,具体记载,直接与奖惩挂钩。

学校为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每年从有限的自筹经费中划拔上万元用于环境教育,订阅、购买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杂志、书籍、图片等;建立健全了环培教育档案;购买花草树苗,专人治理,定期定季巧造树型,精培鲜花,护绿草坪,并组织学生对绿地进行保护监督。

二、耕耘绿色教育,整合学科渗透。

树立绿色观念是实施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害,整合学科教学,撒播绿色种子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不断求索,才能赋予绿色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1、开发校本课程,撒播绿色种子,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购置了许多环境教育资料,教师们从资料和网站中获得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开发校本教材,利用每月的队日活动,统一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专栏等集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请看、学、用”等方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增强教师进行环保教育的底蕴和热情;请环保专家到校讲学,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共建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学得更扎实,爱好更浓厚。

2、软化学科边缘,整合渗透绿意,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为了有效地将“教师、课堂、环保、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校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理性熟悉,让各学科都渗出绿意(绿色意识)。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自然课上使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因,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方法……

三、开展绿色活动,辐射周边环境。

钟小在第一课堂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同时,还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绿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采取大课讲座与小组研讨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组建爱好小组。钟小环保爱好小组的活动,每周一次专人负责。在辅导老师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极大激发了同不穴的爱好。开展了《爱我家园,从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世纪,我能行,我是绿色小主人》等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收集征文稿共达4500余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环保知识。

2、开展护绿活动。校内,利用春季组织学生爱树护林,种草栽花。校外和有关单位签定了护绿责任书及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担负着周边上万平方米的护绿任务,定期组织清整环境卫生,捡脏护绿的社区活动振动了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3、突出主题教育。为了强化师生对环保工作的熟悉,替深化创建生态学校的进程,学校约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把环保知识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主办环保宣传专栏,坚持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环保的热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了幽雅整洁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探知保护环境的奥秘。

四、规范绿色行为,推进绿校发展。

为了规范绿色行为,学校建立了绿色档案,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料,记录下学校在环境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历程。每一次环境教育活动都有详实的记载。为推进“绿色学校”,不断发展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绿色档案专人治理中,各类环境教育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像、活动记录和获奖情况等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了省级绿色学校的规范化治理。

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有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都严重地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也不佳。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要在科学教材中挖掘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与特征来说,小学科学课和环保教育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内容丰富、知识面很广

(1)智能教育内容。科学课的教材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情况,还有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等,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起因和解决的策略都有介绍,揭示了人和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一些要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例如,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些内容。

(2)道德教育的内容。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讲述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没有节制地进行掠夺开采,将过多的废弃物扔到环境中,不计后果地肆意破坏与污染环境,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会产生较大的威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要树立正确、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

(3)行为教育内容。告诉学生要自觉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平时要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主动捡起垃圾等,自觉地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要把科学知识和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2)在课堂上要巧妙地穿插一些环保知识、较好地渗透环保意识。科学课不是环保课,还有许多别的内容要讲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知识。老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将环保内容巧妙地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领悟、体会环保知识,并主动地投身到实际中。

(3)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增加,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地利用当前社会上高涨的环保氛围,大力地宣传环保意义

1.与环保热点问题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在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规定,要想使用塑料袋必须是有偿的,这样就使许多人重拾菜篮或者是应用其他的环保节约品来替代塑料袋。这些与我们有较大联系的事情使学生觉得非常亲切,既能思考又能理解,还提升了环保教育的效率。

2.结合有关的环境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一些环境方面的活动,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

三、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属于一种实践性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探索、研究等更深入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在各中队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小课题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研究的情境中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就能很好地获取直接的经验,让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精神与谨慎的科学态度,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嘣銮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关环保的小课题研究,例如,乱丢垃圾的危害;铅笔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树木的本领有什么;马路上废气的危害;如何巧妙地节约水资源;我家附近的河流;校园里的绿化氛围;影响校园美的行为知多少;废弃垃圾的处理;预防废电池污染;白色污染的不利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都能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就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通过对一系列环境保护系列小课题的研究,达到了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那就是关心、知识、态度、责任。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科学课堂和环境保护教育的紧密关系,从小抓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使小学生在小时候就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做到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我国人口多、资源有限、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与物理相关的环保课题,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节约和环保意识。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知识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节约与环保意识的渗透

课堂是教师教学开展的主阵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学生将来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等都与课堂教学有关。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有效渗透各种节约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浮力”一课时,将鸡蛋放入水中,在清水中加盐使沉在水下的鸡蛋上浮,从而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后教师可以将盐水保留并贴上标签,准备以后用在探究晶体的凝固点与盐的浓度关系和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这样,可以节约盐和水。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教学中,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课前要让学生将门窗全部关上,防止上课时带来声污染,影响校园秩序。在探究液体能否传声的实验结束后,水不要直接倒掉,而是收集起来洗手、浇花,让学生知道要珍惜每一滴水,为水循环的教学提供素材,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电学实验中,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学习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用到的小灯泡经常会烧坏,很多教师会把它们扔掉,其实可以很好地回收利用。小灯泡的金属部分加热电阻阻值改变,是一个很好的热敏电阻,也可为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提供免费的“宝贝”。玻璃泡可用来探究玻璃的导电性以及半导体特点的教学。这样,可以不用买导线、玻璃,节约时间和金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独立个体,引领他们体验到节约的乐趣,并深入挖掘,把课堂变为养成学生节约习惯的乐园,让学生乐于在课堂中参与,在课后大胆实践。

二、在实验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不能脱离实验而独立发展,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究手段,对学生物理学习以及物理思想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每一次实验的机会,为学生渗透节约和环保意识。例如,在乙醚的压缩体积液化实验中要做好密封工作,防止泄露,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在电学实验中,废旧的电池、导线、体温计摔碎后的水银容易产生固体污染。在学习光学内容时,光在传播能量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光污染。激光灯不能对着同学,尤其是同学的眼睛。在做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用大量的实验器材如蜡烛、火柴等,会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和气体污染。如果改用LED灯,既能让资源重复利用,又没有空气污染,更重要的是亮度颜色可调节,做到效果好、成本低。在探究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实验中,会剩余很多短吸管。用完的吸管不必扔掉,可用来做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关系的实验和自制温度计的实验,这样既节约又省了很多麻烦,不必再去剪吸管花费功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实验中得来的这种教育作用较之于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三、在课后活动中积极拓展

物理是一项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学科,课外活动要比物理课堂教学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选择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对课堂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例如,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编写调查报告、进行科普宣传,尝试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在“水循环”一节中,开展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科普调查活动。让学生到工厂、农村、酒店等,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感受水的重要,积累节约水的好方法,让节能环保变成终身的生活方式。在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讲解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穿防辐射服、手机接通后再放耳边不容易对身体产生伤害,将科学防辐射污染当成一种好习惯来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并展览,让学生有成就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的创意大赛,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新颖独特的太阳能电动车、风能发电机等等,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物理课外活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通过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物理教学的内涵,使物理教学活动更完备,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结束语

总之,物理教材涉及节约意识的内容,教师不能视之为可讲可不讲,更不能认为是政治课或其他学科的事,而是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和延伸,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节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德育目标去实施,使得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走进自然,使得节约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

参考文献:

[1]叶晴莹,林钦,陈水源.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物理教学探讨,2013(02).

篇6

一、广西高中环保教育的现状调查

广西是进入新课改最晚的一个省份,新课程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但目前广西高中在环保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高中只注重各种考试,教师也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忽略了环保教育。我对本校高一390名学生发了一份关于环保的调查问卷,经统计与分析,学生对环境基本知识的了解不容乐观,平均答对率约为75%,而对环境保护和未来理想能源方面的题目答对率则更低些,只有68%。这说明环保教育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也没有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渗透。另外,从学生做实验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环保方面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尽量节约药品;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没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等。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还很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从以上的现状调查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首先,学校教师只关注升学率,对环保教育不够重视,在课堂的教学中对环保知识的渗透较少,课后有关的环保小活动也不布置,学校更是很少开展关于环保的课外活动和宣传活动。其次,初中化学涉及的环保内容较少,对能力的培养也不如高中要求的高,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强化,因而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探索

环保意识差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不相符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来保护环境,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特别是我们广西高一刚进入新课改,我们教师可利用这有利时期,在教学中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实施环保教育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探索。

第一,在课堂中结合新教材进行环保教育。高一新教材中涉及许多有关环保的知识点,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环保热点,进行有层次、适当难度的教学,用一些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将高中化学与环保知识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觉得生活处处有化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能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开展高中化学课外活动,进一步延伸环保教育。现在高中化学新课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有时教学任务都难完成,如果再加深内容和难度,有可能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并且课堂上都是以讨论为主,学生没有得到亲身的感官体验,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因此,将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活动,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另外,学校也可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竞赛及宣传活动,或组织学生参观本县的工厂环保情况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对环保有更深的体会,大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环保要求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化学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做实验时,总会有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产生,扩散到空气或水中,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中教师应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处理好各种废弃物,优化实验流程,改良实验装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技能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好机会。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贯穿环保教育。例如:①在教室中注意要随手关灯,节约电能;使用其他电器也应选择低能耗的,倡导低碳生活。②节约用水,少用含磷的洗涤剂,减少水污染。③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厉行节约,减少垃圾排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篇7

【关键词】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责任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十分微妙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其进行了错误的改造,打破了正常的平衡,那么就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不断有环境危机发生,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应该受到全人类的关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环境与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从而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例如,1943年9 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 月5日至9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 多人死亡;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而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因为人们乱砍滥伐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等。

这些悲剧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它们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它们也让人们深切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从多方面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更应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充分结合教材,在课堂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教师尽可能结合教材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保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保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栋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或当地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措施。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抓住点滴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也能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讲《物种的起源》这章时,教师可以讲讲不适当引入物种的危害。我国从外国引入的水葫芦在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泊疯长,造成河道堵塞、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南方引入的福寿螺大量繁衍生长,在稻田中泛滥成灾,残食庄稼,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有关环保的事例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展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在我们学校,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清洁卫生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把教室、宿舍、校园清扫一遍;每周一对整个校园进行彻底大扫除;每年植树节。

篇8

学校朝着“品牌化、生态化、特色化、人性化”的目标,以“童装文化”为载体,创建了红领巾童装博物馆,成立了“童装文化研究中心”,各中队成立了各自的童装品牌,如“可爱小淘气”、“中国娃娃”、“点点龙”等20个自创的童装品牌特色中队。在创建校园“童装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绿色环保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绿色关怀;崇尚绿色,崇尚生命”的创绿理念,致力于形成“绿色校园”——“绿色学校”——“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营造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的育人效果,课内外结合强化师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创建绿色学校

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全校师生的环保素养,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希望,它能有效地促进我校的校风、校容、校貌的转变,是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在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创建绿色学校方面,我们学校脚踏实地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形成教育网络。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保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我们学校领导小组做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成立了创建市“绿色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温州市“绿色学校”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渗透学科教育,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制定了《20__年—20__年绿色规划》、《校园绿化各类管理制度》、《学校关于禁烟的规定》、《绿色环保公约》、《学生环保行为规范》等,具体落实到各个环节。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环境小卫士”,定期开展护绿活动;在校外,以白水村和珠岙村居民区为区域,建立环保护绿中队,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活动。学校每学期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周密组织全校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的开展,形成以环境领导小组、大队部、班主任为组织,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队活动、晨周会、国旗下讲话为渠道,以走廊文化、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阵地,集教育科研于一体,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的环境教育网络,促进环境教育在我校全方位立体式开展起来。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各部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朝气。

(二)改造校园环境,营造环保氛围。

为了真正让环境能够说话,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使之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情趣,充满魅力的迷人的“花园、学园、乐园”。

首先,打造一片“绿意”。两大主块的绿化带将教学楼映衬其中。整个校园绿意盎然,洋溢着一片春色喜悦。杜鹃吐艳、丹桂飘香……一年四季都沐浴在“绿意”之中,迂回的小路上刻着脍炙人口的唐诗,漫步丛中,吟诵诗句,韵味无比。

其次,打造浓厚的“现代气息”。富有朝气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师、舞蹈室、图书室、小平台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的装备,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使得这年青的学校焕发着现代的时尚的气息,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 设上,我校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学校排污系统中的化粪池,使污水经过处理后进入地下排污系统;厕所使用白水漈山水冲洗,即节约自来水又节省经费。创建教师“绿色办公室”,美化办公环境,从教师自身做出榜样,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在班级布置方面,师生齐心协力,争创“绿色班级”,营造绿色教室。开展垃圾分类,设立“可回用”与“不可回用”垃圾筒,对“可回用垃圾”,如饮料瓶、废纸拿出去卖,收益用于班级活动和部分困难学生。创建“生物角”,种植花草盆景,饲养小动物。积极出环保手抄报、看环保书籍等,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发挥品牌中队文化作用,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情感体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涵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要发挥学生在环保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必须采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结合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是培养学生自觉开展环保教育的好方法。因此,在小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个班的卫生区,每班落实卫生岗位责任制,并将打扫卫生和积极保持环境整洁干净等规定为定期检查、评比的内容。定期举行卫生大扫除,每天早上和下午由校值日生进行两次卫生检查,把检查情况计入到“四星评比”中,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评比成绩。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我们每个班的环境卫生有明显好转。同时,为了维护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除了号召同学们养成一种不乱扔纸屑等杂物,见杂物就捡的好习惯外,还设立环保监督岗,开展“弯弯腰”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给予批评和表扬,争当“环境小卫士”,从内心受到教育,改善校园的整体环境。

第二、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等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等。学校邀请了县环保副局长张永藏给我校师生作环保知识讲座。另外,通过“保护臭氧层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臭氧层,减少臭氧层的破坏。围绕“野生动物日”日举行知识讲座,倡导每一位同学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植树节,开展有关植树知识讲座,举行“我为大地添绿意”植树活动,绿树造林。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知识讲座,向学生讲解现今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球日,组织环保实践小组同学到社区进行环境调查。爱鸟周,组织学生到白水山上去观察鸟的栖息情况等等。举办的“绿色的呼唤”环保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的活动有:“我爱地球妈妈”演讲比赛,全校3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声情并茂地给全校师生作了演讲。“科技与环保电子小编辑比赛”,收到学生作品65幅,周金平同学获学区十佳,县一等奖,本周六将参加市里比赛;“绿色环保”手抄报评比,收到学生的精心作品108幅;“环保标语巧设计”大赛,向全校师生共征集了环保广告语256条,各中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标语,并结合我校“童装文化”,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童装形标语警示牌;举行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为环保主题的征文比赛,共收到作品79篇,参与县环保征文比赛中,多篇获奖,另外,开展了“绿色小卫士”评选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深化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升环保意识。如举行“回收废旧电池”,首先发出倡议,让学生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并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筒”,将各种不同来源的废旧电池集中送交给有关部门。结合每年的“艺术节”、“科技节”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如每年上半年举行的“艺术节”,开展手工制作比赛,让学生回收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制作精美作品,尤其是结合我校的童装文化特色,利用布头、小线头、废纸、蛋壳、吸管、枯树枝、草籽、铅笔屑等材料,创作了一件件具有美观环保、独具匠心的“小童装”作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快乐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在“科技节”,结合七巧板制作活动,以“人人爱环保”为主题,展出了学生精心设计的多篇组合作品。定期举行“争做环境小卫士”、“绿色班级”、“班级形象代言人”等榜样评选活动。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对小学生良好环保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通过课外组织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小课题研究。学校开辟了“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拔拔草,施施肥,整理整理菜圃;组织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设立了气象观测台,组织气象观测小组每天进行观测,记录每天的气象情况,在通知栏告知每一位同学。另外,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课外进行实践活动,如围绕学校西面的白水溪进行“水污染调查”,通过对水样进行实验,学生感触深刻,并意识到“保护母亲河,珍惜生命之源”。对空气质量的调查、生活垃圾现状的调查,提出要求尽量减少生活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科学处理。点点龙中队开展了“节电小能手”活动,开展了“节电金点子”评选,并和家长签定“节能 责任书”,从我做起,节约每一度电。中国娃娃中队开展了“节水小能手”体验活动,学生从家庭、学校用水、水污染情况着手,写出体验日记,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增强环保意识。调查街上汽车尾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学生走向街头、社区、丛林主动弯腰捡垃圾,拔掉每一棵杂草,洁净每一寸土地,抠掉每一处“牛皮癣”,美化每一片绿地。“护绿小组”在街头巷尾向社区居民发放“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宣传单,让每一个人都加入环保行动之中。

第五、结合家庭开展环保体验活动。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大课题。人大委员曲格平曾说过“全国有6—14岁的青少年一亿三千万,如果每人每次都能参与环保,并带动一个家庭,就是四亿人口在为我们的环境做实事”。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带领孩子走入大自然,走上社会,用行动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家庭是学生朝夕生活的地方,时时、处处蕴含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家庭生活垃圾调查活动,分析家庭各种生活垃圾产生的原因。同时,发动每个学生带动家长种植花草,在家庭中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卖青蛙等有益动物,不浪费水电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节约水电、粮食,不乱扔杂物的良好习惯。

第六、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

(四)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科渗透,普及环保知识。

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水电、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在课外,各教研组有计划地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学校把环保渗透作为教研组评优的指标之一,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教学写出环保论文,编写教师环保论文集粹与学生环保征文集,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普及环保知识,我校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是抓环境专题课教学,在环境教育教研组的指导下,编写了校本课程《环保与健康》,六年级开展了环境教育课,各班在确定的年级段的主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一年级的“爱护花草树木”,二年级的“保护动物”,三年级的“节约水电”,四年级的“废品再利用”,五年级的“远离污染”,六年级的“走向社会”,层层落实,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每学期在班队课中安排3-4课时专题教育,由各班班主任担任环境教育课,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

二是抓学科渗透教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忘随手捡起那些散落在各节教育内容里的饱含环境教育内容的彩贝,根据环境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每学期编一本《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集》。语文、思品、常识、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都要有明确的实施环境教育的篇章,全学科的渗透教育,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例如,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节约,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常识教学中,认识空气、声音、水、电、动物时,老师结合减少污染,噪音,节约水电等方面进行渗透教育。语文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袁伟梅老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到大榕树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存空间,鸟类又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提供了养料,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使大榕树成为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因此,这里成为一处旅游景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这些因果关系,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五)加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结合起来,通过环保宣传橱窗、走廊文化等途径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节约水资源,一水多用,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妈妈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小先锋,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礼貌,也是一种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校风班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始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今后的设想:

1、挖掘社区资源,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走出校园,将环保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与社区领导相协调,拯救家乡河,让白水溪重现昔日明净。

3、让环保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自觉保护环境,小手拉大手,共建绿色明天!

4、多设各类环保兴趣小组,举办环保夏令营。

时代已跨入复杂多变的21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召唤瓯北镇第六小学追随它。谁能早先一步适应21世纪的瞬息万变,谁能尽快融入知识经济的大潮,谁就能常做新世纪的排头兵——这就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深远含义和巨大价值所在,这就是瓯北镇第六小学充实“绿色学校”内涵的勇气所在,这就是瓯北镇第六小学追求卓越、勇做表率梦想所在!谢谢!

篇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质的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培养跨世纪的环保人才打下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1."渗透法"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所选编的教材中,有不少是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文,如《向沙漠进军》、《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教师在教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首先,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讲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可由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入手,然后着重分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指出这些人环保意识淡漠,思想落后;另一方面指出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样围绕着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就能够把环保意识渗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其次,在作文教学中也可渗透环保意识,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之后,发动学生写读后感及环保小论文;制作手抄,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造成的恶果,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谈个人的感想,使学生在积极探讨中,自觉接受环保意识。

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活动,要求内外结合,"大小"课堂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到受污染严重的河流、居民区做实地考察采访,写成调查报告,既让学生了解了环境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

3.利用电教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

篇10

关键词:集体教研 教学语言 精简 准确 主动反思

《教师话语系统研究》指出:“教师话语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传递着知识信息,影响着学生接收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观点,具备“说”的能力。对于正在学习表达的孩子而言,在从“听到”到“表达”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表达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值得教师好好研究。

基于这方面的认识,在我校开展的集体教研活动中,小学语文教研组团队和道德与法治赛课团队把教师的教学语言列为听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下面笔者以本校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如何通过集体教研助推教师改进教学语言。

一、变繁为简,直指目标

在一节课中,导入部分是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否直观地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我校谢老师第一次执教《我的环保小搭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后,赛课团队对谢老师的教学语言进行了整理,发现在导入部分,学生看完关于环保的图片之后,谢老师是这么表述的:“同学们,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呢?如果有个帮手就好了。小帮手又叫小搭档。环保可以有搭档!”从当时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做到环保要有帮手,环保可以有搭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能接受的教师的语言应该不会太长,太长的一段话会阻断学生“听”的连贯性,影响学生对此做出反应。所以针对这一部分,赛课组其他教师与谢老师一起思考,将导入改为:“孩子们,我们也可以为环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光靠自己还不行,我们可以找小帮手!”这样改了之后,语言指向明确,能让学生很快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找小帮手,避免了之前学生游离于课堂的情况。

无独有偶,我校周老师第一次试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在这节课的导入中,周老师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 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2. 说说课文中的这个屋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 这样的房子要是让你住,你会不会住?4. 想想平时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图片中的房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在这一连串的问题当中,听课的备课组老师发现了两个问题:首先,学生在这一问一答当中消耗了很多时间,而这当中的一些问题对后面的教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这个问题提出的意义不大。其次,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存在重复,如“我们住的房子,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还有“这个屋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这个图片中的房子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重复提问。

当备课组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周老师也明白了教学问题之所在,于是经过集体讨论,结合后边的教学目标,周老师直接把导入改为两个问题:“房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看看书上这个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这样,通过两个对比,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这样倾斜、破旧的房子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样顺学而导,就是语文课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

二、寻求逻辑,准确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语言修养的重要,并列举了一个例子,其中提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2]正是由于教师的语言混乱,才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混沌”不堪,容易出现学习疲倦现象。

在集体教研的听课过程中,语言是否符合逻辑,是每一个听课老师最敏感的内容。这也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要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这个时候是一件好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年轻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很容易情绪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前言不搭后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感到迷茫。而学生的不理解又加重了教师的紧张情绪,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教学目标落实失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位年轻教师都遇到过。

还是谢老师的《我的环保小搭档》这节课,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总结环节,她是这么说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身边的环保小搭档,明白了如何环保。我们身边就会到处充满着保护环境的行为,希望大家今后都能够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乍一听,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后,赛课团队的教师提出质疑:“到底是先明白了如何环保,并找到身边的环保小搭档,还是先找到了身边的环保小搭档,再明白了如何环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话语权威”,教师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达方式。逻辑清楚是准确表达的前提。同时,谢老师也在大家的质疑中发现了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用词不当。“我们身边就会到处充满着保护环境的行为”这句话是一个病句。而且这样的总结并没有太大的新意。本着精炼和提升意义的原则,谢老师最后将结语与时政结合起来,改为:“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环保,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环保小搭档。(出示相关图片)其实呀,为了守护我们祖国的这片‘金山银山’,我们的家乡南宁开展了低碳骑行、守护母亲河等活动,我校也开展了丰富的环保活动。大家都在为保护地球行动着。同学们也要积极行动,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也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前社会为环保所做的努力,同时告诉孩子要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做“环保小卫士”。不得不说,这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的。

而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置课堂练习是常有的环节。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语言更应该有逻辑。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周老师打算根据课文中的要求,让学生接龙编关于“瞌睡虫”的故事。周老师是这么说的:“下面请同桌合作编故事,你先编一段,他再编一段,别忘了加上你们创作出来的小伙伴,给他们编一个美好的结局。”十分钟过后,正如备课组教师所料,同桌两个人编的故事完全没有任何衔接,就是两个单独的故事拼凑在一起。这显然是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表述不准确造成的。第二次试课之前,备课组教师各自根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为这个环节设置一段话,以准确地表述该环节的学习要求。经过六位教师的发言,最后将本环节的过渡语设置为:“下面是考验同桌之间默契的时候了,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合作接力编故事,一位同学先编一部分,同桌再根据故事可能怎么发展接着编后边部分,别忘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用上你们刚刚用拇指画创作出来的小伙伴。”教学语言这么一改之后,后边几次的试课,学生都明白了这个环节是同桌之间接龙编故事,故事是有承接性的,而非胡乱拼凑,教学效果也提升了一大截。

三、反“守”为“攻”,主动锤炼

我校开展的听课活动让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受益匪浅。一方面,执教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找茬”,慢慢形成主动反思自己语言的习惯,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促进了他们的教学,提升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周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详案上常常改了又改,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语反复推敲和锤炼,力求简单而明了。另一方面,教研组要求组内听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反思,养成关注教学语言的好习惯。团队中的其他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录下自己上课的全过程,通过对课堂实录的回放,察觉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力求每节课不说废话,说有用的话。慢慢的,教师关注自己每节课的语言的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变成了无意识的习惯。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与那些仅仅靠自己一个人去摸索教学门路的教师相比,显然多了一条成功的捷径。

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学校更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学方式的呈现、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师个人才艺的展现,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却容易被忽视。团队教研恰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个空白,听课教师作为旁观者,更清楚教师在课堂用语上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及时地提出来,共同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听课的教师不仅帮助授课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启发。教学语言只有被学生所吸收、接受,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形成对教学语言的反思习惯,离具有语言魅力的教师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篇11

在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创建绿色学校方面,我们学校脚踏实地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保持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由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建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青岛市绿色学校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典雅。

(二)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涵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1、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作用,召开以环保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讨论怎样去做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2、在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召开“我们共同的家园”队会,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组织开展“环保”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等活动。还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主题内容,举行书画展和环保手抄报比赛;

3、各中队设立“绿色区角”,适时“绿色班级”的评比。

4、开展“弯腰捡”活动,师生们已养成“弯弯腰”的好习惯,学校的环境保持整洁有序。

5、组织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擦洗街道护栏,张贴的小广告等,给花草当保镖;向社会人士发出环保倡议书,使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卫生。

6、发动小队队员,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队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类收集垃圾,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把所得的钱存在班级的“绿色银行”中,培养队员的爱心,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7、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

(三)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水、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在课外,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特点写出环保渗透论文,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四)加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结合起来,如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妈妈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小先锋,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礼貌,也是一种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所接受的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始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今后的设想:

1、发挥地域优势,配备校外环保辅导员,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篇12

关键词: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培养 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生物科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这些损害、破坏环境的行为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如在学习“生物圈”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为了让学生更实际地明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调查了高台土地沙化,环境日益恶略的原因。同学们通过搜集调查,知道了高台之所以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缺水,而缺水的原因是植被被破坏。原来当地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荒地,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日益恶化。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常常是全球性的,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生物圈,使生物圈面临危机。学生明确了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了人必须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道理。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环保生活

保护环境,只靠宣传是不够的,学生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要转变为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自觉行为,才是环境教育的目的。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正确的环境行为习惯,更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递的更多的是不能和不要去做什么,如不要损坏树木,不要破坏绿化,不要伤害动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损坏公物等等。很少具体地教会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如何去做。

在学习《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内容时,提到不能随地吐痰。在《传染病》的学习中也说到不能随地吐痰。通过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学生知道了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被呼吸道阻拦的细菌和有害物就形成痰和鼻涕等,随地吐痰将会散布细菌等病原体而传播疾病,污染环境。通过学习,学生会知道:遇感冒要咳嗽吐痰或流涕时,将痰吐在手帕里放进口袋,回家后处理或放进垃圾桶。应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会做的文明而环保的行为。

三、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目前中学生物教材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不少生物学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初中生物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线,串联生物科学知识;例如,在讲《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四、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更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教师可结合熟知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场足以危及国家安全的环境灾难,而且,清理漏油的一些化学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还会可能大于漏油本身。事件发生导致墨西哥湾地区,共有1387只海鸟、444只海龟和53只哺乳动物直接死于这场污染。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场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人为生态灾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树立了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五、要利用专题讲座渗透环境教育

篇13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问题;大学生群体;环保责任认知1.前言

现阶段,人们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他们也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以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概念为契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当下环境教育的问题。众所周知,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难点之一,就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责任认知,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当代青年中层次与素质较高的公民群体,理应成为绿色消费的楷模、环保的先锋[1]。然而,令我们失望的是,现阶段许多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环保知识缺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探讨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现状与教育策略。

2.当前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问题和成因

一直以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极其重视,并且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实施,一方面,“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的呼声在社会上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作为当代青年的佼佼者的大学生已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3%左右,他们对环保责任的认知将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有责任顺应时代的呼声,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而当前情况大学生环保责任意识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生态知识相当匮乏,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知识欠缺、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等[2]。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也有以下三点:首先,整个社会和大众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足,乃至于大学生在潜意识里没有足够的环保观念;其次,由于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未接受过专门有效的环保训练,大学生环保教育往往处于失衡的状态;再次,大学生的环保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嘴上,行动力远远不够。

3.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教育策略

根据笔者对当前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问题和成因的调查走访,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教育策略。

3.1善用媒体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利用手机、电脑、阅览室等途径来获取课外知识是许多大学生不二选择,并且媒体一直是对他们进行号召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但目前我们社会媒体的绿色报道较少,因此笔者认为,一是有关媒体有必要效仿《南方周末》,通过每期推出的“绿色”刊面等一些固定版面和节目来全面介绍环境保护的知识;二是媒体有意识对学生减少某些时尚生活方式的宣传,尤其是那些以奢侈浪费和资源消耗为主题的话题,避免他们一方面喊着“环保”的口号,另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地进行浪费行为。

3.2 善用课堂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如果高校能够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现在高校教育中,除了一些与环境相关的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的高校很少。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来普及环保是很有必要的:一是高校可适当把环保列为必修的课程,规定学分、配备师资力量,像思想政治课程那样在高校中普及开来,让“环保进课堂”落到实处;二是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把环保课程列入教育计划,制定措施,增加投入,加强监督反馈;三是教师要首先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善于发现和结合,把环保知识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教学中。总之,环保教育进课堂,可作为高校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最主要的途径。

3.3善用社团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高校里的社团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并且一些环保社团正在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组织,并通过各类宣传和活动来推动环保事业。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些社团来提高大学生的环保责任认知[2]。首先,可对这些环保社团进行较为专业化的指导,避免他们在成长期遭遇枯萎;其次,鼓励环保社团利用自己小、巧、智、精等特点展开操作性强、容易成功的活动,如办黑板报、建立环保网站、开通环保微博,在校园里组织绿植领养等活动;另外,要特别加强高校环保社团与民间环保社团的沟通,学习,与交流,逐步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

3.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高校环保队伍建设还体现在志愿者组织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让更多的人民看到了80后,90后志愿者们的笑容,“利他、自愿、不为报酬”的志愿者逐渐成为了一流行的团体,而在全国8000万的环保志愿者中,青年大学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我们有必要要加快在大学校园里建设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队伍的步伐。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因势引导地加强对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们的培训;另一方面,可利用激励机制吸引大学生们热情投入,具体可借鉴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将一定的回报作为志愿服务的奖励,形成类似的奖励机制。

4.结语

青年学生的思维活跃,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层次与素质较高的公民群体,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尤为重要。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环保教育策略,能为培养大学生成为我国甚至全人类环保事业的中间和骨干力量建言献策。(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篇14

学生应当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继承者;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美术环境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操在小学美术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环境价值观、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等。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欣赏自然环境的眼光,体会自然的恬静之美、永恒之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积极观察校园,体会校园的美好。教师要加强环保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进行批判性创作和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批判性作品进行赏析,在辨证思考中,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和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经常会出现各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奇异思想,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个性。

3.适当进行保护环境训练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利用包装盒、塑料瓶、秸秆、羽毛、蛋壳等生活中的小物品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学生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思维能力,能够将废弃物合理利用,达到了环保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发设计一些环保标志和标语,使用环保包装盒,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小学生要想学好美术,就要自觉了解周围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的限制较多,要积极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主题鲜明的绘画,设计独特的标志和广告,直接感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美术涉及的范围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生不但能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感悟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加强对环境的了解。教师要注意使用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身边的树”课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公园,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有特点的树进行绘画。学生可以描绘枝繁叶茂的大树,或粗矮的树墩,或刚刚开始生长的小树。通过对树的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加强环保意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