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6:59: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篇1

【关键词】语文 教学经验 成功教师 启发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为成功教师确定了五项标准:一、成功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二、成功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知识。三、成功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负责。四、成功教师系统地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学习。五、成功教师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其实,长久以来,很多教育研究专家和教师都在研究和思考“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问题,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方面是成功的,而且他的学生也必将从他那里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这五项标准进行一下分析。

第一、成功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学生正处于增长学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学习期间,尤其是中学阶段,学习更是中学生的最重要任务,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迎难而上,不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养成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懂得感恩的优良品质和精神。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对学生尽职尽责”。

尽职尽责既是师德的要求,也是教师获得教育成功的必经之途。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而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在工作中了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把所教的教学内容授给学生。也只有尽职尽责,教师才能更多的把握学生的全面情况,更深的了解学生,进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第二、成功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知识。学高方可为师,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具备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面而较深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非常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明白这一学科都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例如,高中语文学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白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水平,如字、词等基础知识,病句、衔接等语言能力,古诗文的阅读能力,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等等。教师还要懂得自己所教学科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例如语文主要是要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另外,教师还应该清楚如何向学生传授高学科的知识。俗话说“方法大于气力”,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方法的,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做事情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会出力不小,时间浪费得不少,收效却甚微。教学工作也是这样的,不管哪一门学科,都是有其教学方法的,而成功的教师就应该是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正确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更为快乐的学习。

三、成功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负责。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心智应经健全,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不得不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也是容易困惑和犯错误的年龄,世界观尚且没有固定下来,价值观尚不太明确,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对学生的学习高度负责外,也要对学生负起监管和引导、甚至惩罚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有时比教会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但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打瞌睡、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这是老师讲解对这些学生来说其实已经无效了,这是老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加以制止。再如,学生的思想状况往往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同学因为早恋而慢慢荒废了学习,这是老师要敏锐的及时察觉,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导,以使学生先及早走出早恋的迷雾,然后才能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成功教师系统地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优秀教师魏书生老师,可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师,他不但学教得好,学生非常满意,家长非常满意,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教师,一个非常勤于动笔的教师,所以魏书生老师的成功,应该说与他善于系统的思考他的教学实践并积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个科学的工作,但又是一个与人的心理联系紧密的工作,所以,有时候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可能并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在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突然发现哪种做法会更好,那么这些如果能够及时的记录下来,那对于这位老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若能够长期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勤奋的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也就不是太难得事了。

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交流;反思;分享;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78-2

0 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应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教育领域中,也应该引进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适合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开展,语文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语文教育教学的良好推进和发展,也关系学生的个人发展,甚至关系着一代人的未来。所以,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在知识管理概念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教师要在知识管理的视角下,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不断发展。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的概念由于人们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其诠释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指团体或者组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用来产生、获取、重新利用知识的过程,以提高效率的理论和技术。由此可见,所谓的知识管理,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是对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分享的过程。学校是最适合开展知识管理的场所,以人为本的原则决定,知识管理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在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专业发展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生涯中,必须要通过终身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获得语文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精神,完成个人的专业成长过程,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

2 语文教师专业素质需要提高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语文专业知识的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线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已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师需要加强的是自身语文文化素养和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并且能够在理解,吸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要求所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适当的做出知识的拓展,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准确识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指向,综合考虑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思路明确,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并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把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际经验中积累的,不易于用言语表达的隐形知识,转化成可以用语言、文字传播的显性知识。隐形知识是教师的内在观念,潜意识层面的知识,可以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但是,教师的这种隐形知识一般结构松散,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系统性,所以教师平时要对这部分隐形知识进行有意识的知识管理。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应该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抛弃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和一味追求在学生中间树立教师“威信”的做法,而是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创造出一个活跃,民主的语文课堂。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语文课堂当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学习交流和经验分享,教师改变以往给予式的“教学”,而是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课堂变成学生们的课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探索,亲自动手寻找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教师还应该改进教学方法,语文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显得枯燥乏味,且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校语文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改进,比如课堂上设置学生可参与其中的游戏场景,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场景,这样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些晦涩难懂的语文原理。教师同时要跟上现代化教学的进程,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更好、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增加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现场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

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常常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累积,个人的教学实践和对他人教学经验的借鉴来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这使得语文教师常常在各关节都缺乏创新精神。如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应该把教学设计当成一种形式,更不能把教学设计等同于编写教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要大量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或者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编写,而是应该思考,创新,制定出具新颖,吸引学生兴趣,有可行性,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创新,以往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讲解语文基本原理、重点、难点等知识。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中适当地把当堂的讲授内容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比如物理、化学学科知识,甚至“三教九流”这个成语也是帮助学生对数字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新精神是每一个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的素质,并且要把这种创新精神带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这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因素。

4 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

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授课经验,但是普遍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的再一次思考,这种再一次思考实质上是对知识的管理。学校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以完成当节课讲授内容为终止,而是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教师在授课当中,要明确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敏感度和注意力不应该放在按照教学设计完成讲授任务上,而是应该放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兴趣点走向,并且做出深入的分析,然后在重新对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或修改,这样便形成一个语文教学动态循环的过程。甚至,教师可以做出多种教学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效果最优的教学设计,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撰写专业的语文教学笔记,记录教学事件,参考的资料,或者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心得等,并作出反思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自身的知识得到拓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人素质。这种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师教学,尤其是年轻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以最快速度的成长和成熟起来。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语文知识和教学方法产生新的认识,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和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训练和发展的职业,所以语文教师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成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教师之间积极交流和分享

学校语文教师的交流常常只发生在集体备课当中,教师之间实质上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也常以个别情况存在,所以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时,应当提倡教师以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和其他教师展开交流和分享,包括专业技能的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交流,集合整个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个体的成长,这是知识管理希望达到的目的。并且教师之间在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当中,可以促进知识的再利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6 结语

文章立足于知识管理视角,阐述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从理解知识管理概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应用创新精神于实际教学实践当中,并积极反思,总结经验,促进自我成长和成熟,主动和其他教师进行知识经验的分享交流方面展开。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职业,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3

一、读书――打好专业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教师读书,首先对学生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

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

二、教研――充实专业内涵

教师在课堂上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是一个教书匠,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钻研精神充实自己的专业内涵。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能以流畅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写作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阶梯,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写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论文、教育札记、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另外,教师写作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身边的教育实例,这样的写作才有生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规律一脉相承,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研究”。教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方面,我校因地制宜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师沙龙”上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成长心得、细节处理等,鼓励年轻的教师认真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夯实专业素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想途径,也可使广大教师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能力

自制力不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纪律性不强等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经验不够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很多青年小学语文教师刚刚走出校园到学校任教,教师对小学生的特点把握的不够透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一)通过入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较多,然而有些学校在进行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进行培训,因此,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有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要求在入职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班级管理部分的内容,使教师在入职阶段就意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方法性不强,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等多种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点的情况。真实的教学体会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师逐步认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三)积极查看一些与小学班级管理相关的书籍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缺乏经验,又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可以从理论的层次着手。教师应该积极查看一些与小学班级管理相关的书籍,通过读书获取更多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经验,进而更好的指导班级管理活动。当然,通过阅读书籍小学语文教师获取的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究竟能否切实的发挥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切实发挥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二、与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的管理方法与小学生十分贴近,因此,虚心向老教师取经十分必要。

(一)单独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要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老教师空闲的时间,以轻松交谈的形式向老教师取经,分享老教师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在向老教师取经的过程中,可能某些教师的一些方法不按常理出牌,然而却能够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思考。

(二)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管理心得交流

除了单独请教老教师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一些交流会,为小学语文教师与老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在座谈会上,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班级管理经验,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视角变得更加开阔,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座谈会上,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与老教师进行交流,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三、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在从书本或者他人那里获取了班级管理经验之后,能否对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关键还要看实践。教师在将他人的经验运用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奏效,也有可能不奏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对有效的管理经验进行反思,对失败的管理经验也要进行反思,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多的领悟。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教师在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反思,及时寻找原因并做出归纳与总结。

(二)在课后进行有效反思

课后的反思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针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进行探索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能够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总之,反思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反思引起重视并善于反思,才能收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四、处理好知识点讲解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导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47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所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出色的导入环节,会为一堂初中语文课的成功奠定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1.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导入部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语文教师对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导入部分的时间是对整个教学的浪费,一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讲解,而导入部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无益。所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会自动省略教学中的导入环节,直接进入到知识点的讲解环节。

2.导入环节过于应付,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新课标在全国的普遍实施,很多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环节提出很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导入环节加入教学过程中,但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导入环节,所以,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往往会出于应付的态度,随意增加几句话而已。这样的导入环节不仅不能起到对课程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占据了教学时间,更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3.导入方式过于单一,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是直接导入法,就是在教学开始的几分钟内,将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重难点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多教师认为,这种直接导入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备课的时间,也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一时间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所了解,以便于在课程开始的几分钟内,完全融入到课堂中。但这种直接导入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点的积极性,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不利于课程的进行。

4.导入环节过于繁琐,占据太多的教学时间。

与以上问题相对的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达到某些教学效果,在设计教学的导入部分时,运用了大量的时间,如,让学生观看一部影片、让学生进行发言等,这些“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看似很精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这些教师忽略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多,过多的导入部分会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对后面知识点的讲解不利。

二、针对教学中导入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导入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加强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求知欲。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总结,来分享自己的导课经验。

1.创设情境,循序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一副画面或文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喜欢语文,走进语文的世界。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清幽的音乐,同时播放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真正了解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疑问导入。

初中生还处在对世界探究认知的阶段,对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适当地设置疑问,给学生流出悬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听课注意力与学习有效性。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请同学们来猜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背影》,到底写的是谁的背影呢?如果换成你是作者,你想写谁的背影呢?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本文,然后告诉老师,文中的背影是谁的背影,如果你是作者,你最想写谁的背影呢?”通过这种提问,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与写作手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本文的学习。

3.引用诗词,激起导入。

古代的诗词、名句具有流传千古、意味深长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课时,可以适时、巧妙地把一些先贤的名句、诗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名句、诗词的理解与想象,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通过运用经典诗词的导入,在让学生把握文章内涵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诗词涵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4.紧扣教学目标,应用故事导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应用一些故事来进行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生理与心理还未成熟的时期,故事对他们还存在吸引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讲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能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联系中考,重点导入。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师 引导者 开发者 研究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仔细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们发现,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和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以一种单向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着非常强烈的话语霸权,不容许有任何的质疑,而学生就是知识灌输的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想和情感都被无情地压制和禁锢,个性被抹平,无法真正自由地表达自我。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这期间,要实现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而这也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也不能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这种角色转换,也符合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要努力完成这样一个转换,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

二、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是由少数专家学者编定的,语文教师虽然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教材面前,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事实上,大量的一线语文教师,都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也清楚各个地区的差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但却都没有参与到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这对课程的制定者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变成了既定课程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教学活动被限制在狭小的操作层面上,很少有自主发挥的余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现实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课程,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实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报刊、影视广告、演讲会、辩论会、博物馆等等。总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社会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所以广大的语文老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利用语文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使自己成为课程开发和创新的主体,实现语文教师由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的角色转换。

三、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充当的是教书匠的角色,他们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却被排除在研究的大门之外。实际上,教师做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拥有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是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着很多的研究优势。所以当“没有理想”、“不会创新”、“缺少个性”、“简单重复”这样的标签,贴在语文教师身上时,“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了。

新课程背景下,争当“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研究意识,对自己的思想、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批判性的研究,也就是教育科学中的行动研究。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能使教师个人缄默的、隐性的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以此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建构,逐步摆脱自己外来“权威理论”的束缚和禁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常通过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问题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目的。总之,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是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3]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角色,我们就可以顺利进入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篇7

关键词 西部农村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西部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项语文教学改革正紧张进行,重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比较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一定的困难。但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社会资源,同样也能将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做的更好。

一、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现状

(1)经济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还有学生文化底子都比较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差,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差。山区、老区较多,分布的少数民族也较多。从教育环境来说,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落后的欠缺的。深入到西部农村地区,在一些农村还没有标准的学校场所。受学校条件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每天要步行几公里上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其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也非常缺乏供学生日常阅读的图书、杂志。对文学名著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从教师层面来说,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很多高素质的教师都不愿意下到农村教书。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支教工作的开展,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水平有所提高,但其整体水平还是落后与城镇学校。

(2)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自主性一般比较高。受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西部农村学校的孩子学习态度都非常认真。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们常常对一本书或一份报纸倍感珍惜。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为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提高了有效的保障。

(3)目前西部地区的语文教学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受思想观念的限制,在许多的农村学校,家长和学校大多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因此,在西部地区走访了一些农村学校之后,发现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的现象还非常严重。另外,农村学校资源有限,多媒体教学等在这里无法开展,在教学创新和改革方面走的还比较慢。

二、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条件有限的西部农村地区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是当前必须关注的教育内容。

(1)加大社会对西部地区教育现状的关注。目前,经济仍是阻碍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首先,在西部农村要继续加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一个地区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在全社会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宣传,呼吁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农村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有许多的语文学习资源都被当成垃圾丢弃。如果能够发挥社会的力量,将更多的语文阅读书本捐献给西部农村的学校,能增加农村的孩子们的见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基础。最后,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和优秀教师到西部支教。在优秀语文教师支教期间,不仅仅要发挥支教教师的长处做好学生教育,更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支教期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带动本校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人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留下了。

(2)做好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学习和宣传。尽可能的组织农村语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育方法要求做深入的探讨。通过有效的学习,使更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重视教学的改革。同时,设立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奖。对于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好的教学案例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用于创新。农村教师在对外交流方面不是很方便。针对农村教师的特点,编撰专门的教育经验分享小报或期刊,通过邮寄的方式实现农村教师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经验。语文教师语文素质的提升是做好农村语文教学的关键,必须调动社会资源予以重视和支持。

(3)在农村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坚持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除了在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也有很多的自然资源是城镇学校无法获得的。一方面,农村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载体。农村的孩子可以随时和大自然亲近,只有用心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这独特的自然环境就是农村孩子们最好的语文教师。另一方面,农村的孩子的责任感都比较强。有这份难得的责任感,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农村的周边资源,大力推行活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开展有效的教学。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知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克服农村学校惯有的腼腆和害羞。

三、结束语

充分认识到西部农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语文教学改革一定能在西部农村开出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篇8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中学都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即将学生以固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堂课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一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出来,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一堂课就算完成了。这种教育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真正做到了“学”为课堂的核心。就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我觉得适当地引进“杜郎口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首先,古诗词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类型。从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九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诗词教学有了大致的把握。学生可以从以前的老师身上,学习古诗词教学的流程,加以自己的想法,相信对于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想上一堂完整到位的古诗词课文不是一件难事。

其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并不低。教师一个人讲,只是一个人的智慧;而一个小组乃至更多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所找的资料,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种积累,对于以后发展乃至个人气质品质都有影响。

也有人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不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程以及学习程度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下一定功夫。相信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合理分配,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一席之地。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一,以竞争为模式进行诵读古典诗词。高中语文一周至少会有两到三个早自习,很多时间都会让学生背书,但学生能够记住多少,记住的只是表面文字还是更多内容,作为教师只能通过默写去了解具体情况,但这样也只是了解表面。高中时代的学生大部分喜欢争强好胜,采用竞争的模式,或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或是同桌与同桌之间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奖励。

第二,为学生留出空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多,每堂课基本上内容都很满,但还是需要为学生留出空白让他们去积累知识。每周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看看自己喜欢的诗人的诗词,找一个最喜欢的诗人或是词人加以研究是必要的。站在语文课堂的角度上,研究古典诗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古典诗词篇幅短,接触广,熟知程度高,相关书籍多,也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研究。一节课的研究不算什么,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古典诗词,让诗性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前提,就是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加以拓展,或是延伸到类似的古诗词,或是将诗人的生平背景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思维动向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动向,将古诗词中内在的精神在学生身上体现,使之成为一生的财富,才是用诗性引导人性的关键。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好。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语文教师也可以多读读我国古代经典诗词,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化,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将古诗词中的文化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这样学生看到老师的态度,潜移默化地也会学到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将诗性转化为学生的人性特点。

另外,引导学生思维动向,需要语文教师敏锐的观察力。高中学生处在叛逆阶段,这时就需要老师们的细心观察,发现不良情况,及时找学生谈话,多用古代诗人词人的经典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古代诗人词人再次“活”过来,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篇9

关键词:副校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听课;再培训

教育教学是所有学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其效率以及质量往往对所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狠抓教育,全面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笔者担任小学副校长一职多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将其分享给广大教育同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备课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鉴于教师个体知识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教师集体备课从小的范围来说,可以着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讲,则可以尽快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研究的众多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对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指明了道路与努力发展的方向。我在组织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其实现了灵活地运用与发挥。首先,我带领众多语文教师组建起了一支备课小组,并由教师骨干轮流担当备课组长,指导其他小组成员更好地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接着便要求每位教师都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一套备课计划,并在备课小组内进行发言与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之间就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其认识到自身在备课以及教学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这对于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具备独立备课的水平与能力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意义;之后,再采取众家之所长,将所有备课计划中最完美、最精华的部分有效融合到一起,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精彩、卓越的备课方案,有利于真正推动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保证教师听课与接受再培训的时间,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1.安排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能充分做到教学经验的互通有无,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际教学业务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必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给予了听课充分的重视,经常组织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最终教学目的。

例如,在李老师教学《南辕北辙》的公开课上,她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南辕北辙的整个故事,这一做法充分契合了小学生对视频的独特爱好以及探究兴趣,不但瞬间集中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更是在正式讲解知识点之前就让学生对于这个寓言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与判断,为她接下来更好地展开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的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使语文教师队伍都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先进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他们摒弃以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节语文课”等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为其灵活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组织教师外出参观,接受再培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快速更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远远落后于新课标的要求,这不但严重制约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语文素质以及造诣的发展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背景下,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接受再培训成为摆在众多教学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主抓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名管理者,我提倡教师在外出接受培训之前先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难题进行详细的梳理与总结,这样一来才能保证他们在听课的时候真正做到“心里有底”,进而为培训中积极、主动地吸收优秀教师的解答与指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我还要求外出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期间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归纳,接着在全体语文教师队伍中间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与沟通,并将真正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方法灵活运用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每个人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一话题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看法。以上仅为我个人结合部分教学管理经验得出的粗浅感悟,还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促进我在语文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展开与落实各项工作,实现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彩凰.教学副校长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篇10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我们的板书做到精心设计、精练规范、匠心独运、精巧妥帖、图文并茂了吗?在这里,我谈谈在教学中触及到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板书设计要具有易见的示范性和实用性

无论是其中“语段板书”和“详细板书”的条分缕析,还是“人物板书”和“结构板书”的因果照应,都要依纲据本,抓住重点,丝毫没有既定框架、强牵就范之嫌。作为工作在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师,我对于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颇具经验。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设计板书时,对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文字的大小去留、虚实的配合、符号的选用、板书与讲述及其他教学活动的配合等,都要周密计划,力求美观而又实用。

二、板书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设计板书时,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难点,防止方向不明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随心所欲的自由主义倾向。尤其是“图形板书”、“图表板书”以及“简明板书”和“单元板书”,要做到简明而爽利,得体而不失优美,关键点突出而不遗漏,疑难处醒目而不搪塞,既便于学生领会教材、掌握要点,又能在无形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毫无追求形式、削足适履之弊。

三、板书设计要具有及时的参照性和导向性

板书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练美、构图的造型美、色彩的清丽美、字体的俊秀美。图示的造型,要讲究形体美观,有立体层次感。更加重要的是,板书的设计必须构思新颖、设计精巧,同时明显地带有教改思路和学术观点——这样的成果也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照和导向作用,即:板书的设计要具有及时的参照性和导向性。

四、板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灵活性

篇11

新媒体,又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媒介总称。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和互动性,也具有大容量、数字化、超时空、超媒体、易检索、交互性强等特点。就目前来说,高中教学中常用的新媒体形式有:

(1)教学课件。

其中,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的主要形式有文档、PPT、视频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稳定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导入教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学习论坛。

学习论坛是一个可以在网上交流的虚拟空间,教师和学生只要注册了论坛账号,都可以在上面帖子、进行问题讨论、开展良好互动、分享学习资料。学习论坛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新途径。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指利用网络而设置的课程。教师将学习要求、上课过程、习题等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借组计算机来开展在线学习、下载资料、选课、开展网络学习等。网络课程打破了课堂对语文教学的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流通。

(4)在线教学系统。

在线教学是学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通过这一系统,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网址、课件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自由进行资源选择和下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线教学系统更具开放性,其教学形式也更加活泼。总之,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形式来传播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入:伴随着深沉的音乐,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鸿门宴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旁边是知名学者对鸿门宴的评价。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很快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语文教学也不再是枯燥无味。

2高中语文新媒体教学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新媒体应用技能

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高中语文教师要顺势而为,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教学助手,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和新技术,加快新媒体操作技能学习,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要端正认识,了解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化课堂视听、文字内容,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知识,将新媒体资源与语文教学真正结合起来,熟练、准确、快捷运用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新媒体教学虽然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新媒体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受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在高中新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展示,而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即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适应而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特点都考虑进去,充分考虑到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新媒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展示更多的课文资料,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图画、视频、影像等形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游戏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扩大知识来源,打造教育合力

篇12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教学理念

在主题教育思想当中提倡将学生看作为具有个性、主观能动性且在不断发展的认识个体,而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给予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改革结合了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单一地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仅仅借助小学语文课程有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难以满足语文课程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充分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课外资料,并通过课文讲解中对课外知识的合理融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典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鼓励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对成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三、重视素质教育,开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则下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等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吸取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景象,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对产生崇敬之情并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教学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当维持教学的新鲜度,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鲜度的保持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变更,采取圆桌式摆放等新鲜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展开野外授课等,这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关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还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等措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篇13

从长远来看,走一体化道路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一体化要求必须打破单一的语文教师培养体系,以我国目前现实来看,由于语文教师专业成熟度不够,如果将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由“定向型”全部转变为“开放型”,很可能会造成语文教师数量和质量双双下降。鉴于语文教师教育体系在语文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因此它的完善要涉及制度、模式、研究体制多方面的改革。

一、语文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法规需要完善

政策制度是专业化进程最有力的保障,它既有评价导向作用,又有考核监督作用。进入21世纪,各国政府都充分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教育的质量,因此,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培养优秀语文教师和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例如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接连公布了有关语文教师教育的十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对师资培养、培训目标方式等都作了相应规定,并全面实施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美国则在语文教师成长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质量保证和监督及激励体制,他们的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完善的语文教师证书制度之一。在我国,语文教师资格证书作为衡量学校语文教师质量和素质及其数量供需调节的标准,这一制度符合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推行的职业准入制度,尤其是实行“开放型”师资培养模式的国家对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要求都很严格。通过对我国现有的《语文教师资格条例》与其他国家相关制度比较,笔者认为我国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应该有以下一些改变:

(1)改进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增加测验形态,将单纯的纸笔测验与网上测验、实地教学测验相结合。纸笔测验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量化评定,而网上测验每个人的试题是随机的、快捷的,不仅考察语文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可以检测其计算机与信息应用知识。实地教学测验则更能反映出被考察人参与教育教学的能力或潜力。

(2)划分语文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将入职与在职的资格鉴定加以区分,从而制定不同的测评体系和认证标准,建立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如“临时语文教师资格证”、“专家型语文教师资格证”、“终身荣誉语文教师”等等,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实用性。

(3)规定语文教师资格证的有效年限,有效期满后要重新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考察。同时将所有获得语文教师资格的申请人的基本资料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用网络或其他手段扩大语文教师专业性的影响。

随着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健全,语文教师任用制度也将更为严格。我国现行语文教师任用制度正由分配制向聘用制逐步过渡,但还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语文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对语文教师的资格、职称晋升等进行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认定,保证语文教师任用的公平和公开。

二、语文教师教育模式应该有弹性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1)职前培养。职前培养是语文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奠基阶段,首先在观念上就要保证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从“基础学科知识专家型”向“复合型学术素质人才”转变,这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安排等领域。实现这一转变,才能彻底解决“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问题。其次,培养层次和规格要逐渐上移,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教育硕士培养,为提高未来语文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做准备;学制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愿意和善于做语文教师的人才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锻炼机会。目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在这方面作了一定尝试,例如华中师大采取了一种较有新意的模式:“嫁接式”,其基本做法是让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两年某专业之后,可以转到另一专业学习一年半,毕业时授予后一专业的学士学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忽视师范院校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为职前教育各专业搭建一个全校性的师范大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学习四大系列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与学科教学论、心理学与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见习与实习。除此之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选课,学分修满即可获取学位。

这种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语文教师培养模式,可使师范院校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在初期阶段与普通高校看齐。在策略上,逐步地、分层次地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不仅在语文教师培养体系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也使语文教师的来源和师范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具有更宽的口径和更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师资培养层次和规格上的多元化与人才的合理性分流,既在纵向上加深了学科与专业教育内涵,也在横向上拓宽了专业口径。

(2)职后培训。职后培训是对语文教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职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总结起来目前主要有两种:技能熟练模式和反思实践模式。前者主张语文教师职业同其他专业职务一样,将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中,其专业能力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语文教师进修课程的开设以有关语文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的知识为基础。后者则主张语文教师的专业成熟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并且这种实践性知识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经验性知识,较理论知识而言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它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和传承;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它是作为一种隐形知识发挥作用的。这两种模式各有长处,前者注重理论知识的形成,后者则把握住了语文教师工作的不确凿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强调对实践的创造和反思。

三、语文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扩大

我们通过对当前的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语文教育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许多语文教师重实践轻理论,语文教师学术水平低下,科研能力缺乏,甚至缺乏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满足于语文教学经验。这种教育现状不仅妨碍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也使新语文课程实施受到阻碍,更有可能会使语文教学研究脱离语文教育共同体。而且研究表明,语文教育共同体是影响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语文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及研究团体和语文教育研究媒体。

(1)成立专门的语文教师专业化研究团体。当前语文教师专业化结构研究多数是学者的个人行为,而且学者的专业结构又极其相似,这样使研究者难以突破自身的局限导致研究视野狭隘、缺乏创新。建议语文教师专业化结构研究人员要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注意沟通和联合不同的研究力量共同研究,发挥不同知识结构研究人员的研究专长,建立由不同研究力量构成的专业研究团体,注重和政府、工商界等其他社会各界的沟通和配合,形成良好的研究环境,为系统研究创造条件。

系统研究的工作包括:整理收集国内外已有的语文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成果;梳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学习、吸收各种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有益的成分;加强对语文教育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沟通;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文艺学、语言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及时了解和学习。

学校首先应该“请进来”,即把语文教育专业研究人员请进学校。语文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实际,立足于学校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发挥自身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优势,积极构建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科学地引领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健康成长,进而引领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2)语文教育研究媒体的正确引导。语文教育研究媒体为语文教育研究共同体提供了工作和交流的平台,实际上语文教育共同体通过语文教育研究媒体能够传播新的语文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导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通过语文教育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等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使本校教学研究摆脱局部性和脱离语文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危险,进而使校本语文教学研究在语文教育研究媒体的引领下健康地成长。

篇14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把握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与探索。例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正确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仍然流于形式,并未涉及到教学中的实质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实际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课堂提问虽然能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但是积极回应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大多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较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并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有效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设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缺乏创新,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不到引导作用;要么就是问题的设置过于复杂,小学生难以理解,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当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深入学习研究课文内容,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滥竽充数》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如“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你认为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什么”“你想对滥竽充数的这个人说些什么”,通过难易适中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开放性设问:

开放性设问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要求小学生可以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进行开放性设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入门学习,也是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沉淀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设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问题范围与条件的设置,使每位小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并要求小学生在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写在纸上,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邯郸学步》一课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示?”“如果是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答,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3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启发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学习关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课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及时反思课堂提问的效果,在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总结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中去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