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元代瓷器的艺术特点范文

元代瓷器的艺术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4:55: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元代瓷器的艺术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元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篇1

【关键词】瓷器造型;美学风格;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

任何艺术的诞生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陶瓷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宋朝国策强调对文人的优待,所以全国很快形成了重文抑武的风气。同时,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影响了城市消费的各个层面,给瓷器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而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化教育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社会文化素质高于前代。“程朱理学”所倡导的“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的道德导向使宋人自上而下普遍重视道德修养,并使宋人性格更加、超脱、冷静、沉稳、内向。这种性格也自然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和造物观。

更为重要的是,宋人不再“席地而坐”。全国上下普遍使用桌椅、床榻、凳、台案等家具。生活起居方式的改变为瓷器的生产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瓷器种类的增多和和瓷器形制的丰富等。

另一方面,由于元朝统治的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及外来民族的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频繁,元代的陶瓷形成了富有自身时代特征的审美特点,而正是这一审美特点的形成开启了日后中国陶瓷审美以彩瓷为主流的先河。

二、宋元时期瓷器的美学风格与特征

(一)宋代瓷器造型的美学风格与特征。中国的历史上向来有雅文化和俗文化之分。雅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合流中产生的,在意识形态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在审美情趣上,则是以道家和禅宗的追求为意境的。从历代瓷器的美学特点来说,追求的是温文尔雅、含蓄内蕴、自然天成的意境美,这种追求在宋代的瓷器表现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高峰就是不同色泽的青瓷、白瓷、黑瓷及窑变钧瓷、兔毫、油滴、玳瑁等的出现。这些不同色泽的美丽的瓷器大都是以釉质本身的质感取胜,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很少采用繁杂的纹样装饰,即使有装饰也是在釉质的本色上刻画和镂雕,很少采用绘画的形式,少有图案,一般都以釉质本身的质感来体现瓷器本身的特色。这种尚朴素,重意态的思想使宋瓷展现了极为清远的意象世界。

综上所述,宋代瓷器的美学风格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则体现在瓷器造型上的优美多姿;二则体现在装饰技巧和纹案图样的丰富多彩;三则表现所饰瓷釉的晶莹润泽。

宋瓷之美文静而含蓄,温润而内秀,不论在造型、装饰、釉饰等方面都蕴涵着宋代人特有的文化品位、艺术境界和崇高的美学精神追求。

(二)元代瓷器造型的美学风格与特征。中国文化史上以雅文化为主导地位的局面至元代宣告结束,俗文化逐渐上升为主流,这种交替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先兆。表现在陶瓷艺术上,宋瓷中体现的以釉色变化所作的哲学玄想,以及秀丽柔美的造型开始被造型粗犷,画面直白的元代瓷器代替,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大转折。

1. 元瓷造型厚实敦重,釉质厚重沉稳。由于蒙古人的生产方式与宋不同,对瓷器的需求不再是以精细轻薄为尚,而要求质粗耐用、尺寸较大的器皿,以适应其生活习性。此外,海外贸易同样要求大型的厚实瓷器,这就造成了元瓷的基本形象。较之宋代轻巧薄透的青白釉瓷,元代的青白釉厚重沉稳。胚体与釉色都较厚。

2. 元瓷装饰技法多样化,构图繁复饱满。在元代,戏曲艺术极度繁荣。因此陶瓷工艺也深受影响。瓷器早期的装饰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受元曲和小说影响出现了人物题材。与宋瓷相比,元瓷在装饰上更加华丽直白,装饰手法也更加丰富。如罐、瓶、壶等器皿上的纹样有的多达十层之多。这是元代瓷器突出的特征之一。

元瓷图案上常采用伊斯兰的莲纹,中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当时频繁的民族文化交流。不重视釉面本身的质地,而重视表面的装饰纹样与效果,装饰的手段与技法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宋代的追求阴柔之美和含蓄之美,开始转变为吸纳异族的粗犷之美和华丽之美,成为这一时期手工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结语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上得到一致的赞誉的高度的评价,以及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是因为中国陶瓷有其独特的整体风貌和各个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并且都有着新的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中国传统陶瓷不管是从技术还是艺术,装饰纹样还是造型艺术,都以自己独特的体系和文化形态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是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社会风尚带来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宋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因而也表现出迥异的艺术风格。宋代尚文,理学思想盛行。宋瓷的精美在于蕴含内在,造型挺拔俊秀,图案低调而大方,通过釉色的变化来展现典雅清秀的印象。元代尚武,民族文化交流频繁。瓷器则追求繁美富丽的外在装饰与厚重大方的器型,让人感到绚丽新颖。通过对宋元瓷器美学风格的对比,我们不仅看到了当时制瓷业的辉煌,也触摸到了历史所承载的厚重文化。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中间感受到可资再造的空间与财富。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刻领悟与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创造出具有独特设计又兼具民族内涵的作品。为推动中国设计的不断发展而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赵宏.中国古代艺术陶瓷[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元青花瓷;历史背景;造型纹样;鉴赏

在古瓷器历史的长河中,元青花瓷色浓而不艳,纯净明朗的青色之美是上天对人们的恩赐。它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国之瑰宝,世之瑰宝,制作精美而稀少的元青花瓷引得历代国人对其珍视不已。2005年7月12日,图案故事出自《战国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伦敦拍出2.3亿人民币,创出中国古代艺术品和东方古代艺术品的最高价格,引起青花学者和收藏界的研究和高度重视。

一、元青花瓷的前世

(一)青花历史及特点

说到元青花瓷,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是什么。青花起源于唐朝,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明清。青花瓷就是在瓷器胎上面用钴料点彩,上施白釉,烧制温度在1200摄氏度以上并采用釉下彩技术的瓷器。青花瓷中呈现蓝色的原料就是从当时的波斯即现在的伊朗进口过来的,这种原料必须将其罩在白釉底下,否则烧出来的颜色就不是蓝色的,之所以烧制成蓝白两色相间是人们对大自然热爱的表现。所谓的“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也就是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由于彩在釉下,因而不易磨损,不易变色。故宫博物院的李辉柄先生在以上几点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例如,瓷胎必须是洁白的瓷胎,钴料彩绘,施一层透明釉,高温烧成,同时必须满足是釉下彩的条件,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元代的青花瓷是没有问题的。

(二)元代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

唐代晚期青花瓷已产生,成熟于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局面,得以让元青花瓷迅速发展。元代青花瓷器不仅深受元代统治阶层的喜爱,同时已经面向海外市场进行销售。近年来在日本冲绳、泰国、菲律宾以及伊朗发现了不少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及破片就足以说明元代青花瓷外销于国外。在审美文化方面,一开始元青花瓷深受蒙古统治者崇尚白蓝两色及波斯诸国对蓝白两色认同的影响,到后期逐渐加入汉族自己的传统文化。

(三)元青花瓷的造型

造型是衡量元青花瓷之美的一个重要标准,稀缺珍贵的元青花瓷,以形态优美为美。从造型上来看,元青花瓷器是在前代瓷器生产的基础上一脉相承,伴随着工艺及技术的增长又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

元青花瓷造型丰富,有大小之分,以满足元代社会生活习俗和对外输出使用者的需要。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厚重健硕,小器秀美灵巧,有瓶类、壶类、罐类、碗类、盘类等,均在前代的造型基础上体现出创新。例如,宋代创制的梅瓶,元代工艺师傅在保持宋代梅瓶基础造型上,将瓶身肩部加宽,更显大气稳重。

(四)独特的纹饰内涵

从世界各地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上不难看出,牡丹花纹、莲花纹、松竹梅纹、龙纹、凤纹、鱼藻纹等图案广泛应用于元代青花瓷器上面。元代人民认为这些图案纹饰能带来好运,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与此同时,销往国外的元青花瓷器也会根据当地爱好绘制相应的纹样。在绘画手法上,采用了主要纹饰和次要纹饰图案的多次连续重复,繁而不乱的布满整个瓷器,纷繁多样的纹饰布局也切合了伊斯兰细密的艺术风格。

与图案纹饰相对应的是主题纹饰,来自于元杂剧具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人物故事图,是元代画师创造性的一笔,元代汉人画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我对元杂剧的思想意识体现在了画作之中。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使得作品生成的深远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与此同时,人物形象传神的描绘更深刻的体现出画师的内心情感。

二、元青花的今生

(一)鉴赏收藏价值

鉴定是基础,欣赏是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了解到研究元青花瓷,鉴定元青花瓷的真伪和年代,欣赏它所带来的美和历史文化。美国学者波普在一片青花瓷器的库存堆积中,根据考察发现了雄浑气势的元青花,国内掀起元青花研究的热潮。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被称为学界“泰斗”的张浦生认为:“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的真品应只有300件左右,人物纹元青花只有9个。”物以稀为贵,好的东西往往更易获得人们的怜爱乃至收藏。收藏元青花瓷,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能够获得丰富的古瓷器收藏方面和鉴赏方面的知识。元青花瓷具有无以伦比的收藏价值,无论是它700多年的历史优势,还是出于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元杂剧剧情的人物故事图案,这种种的一切都把元青花瓷器的价值提升到世界文化瑰宝的一个新高度。

(二)借鉴传统纹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当红歌手周杰伦将青花瓷纹饰的美唱的入情入境。元青花瓷作为中国古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元青花瓷纹样图案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元青花瓷独特的纹饰,使这种传统纹样不仅能被很好的继承下来,而且成为深层挖掘研究元青花瓷历史文化的有力举措。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借鉴元青花瓷纹样为元素进行现代设计和再创造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作为美术方面的学生可以很好的从传统元青花瓷纹样中获取设计灵感、提取颜色、纹样图案、绘画方法等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从而创作出更加富有寓意和个性的图案,这样既开阔了设计思路,又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得设计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三、总结

元青花瓷研究的根基在中国,它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国之瑰宝,也是我们后代引以为傲的财富。元青花瓷器稀缺而又珍贵,国人需提高对元青花瓷的认识,挖掘它的价值,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物质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构建重视和宣传元青花瓷的良好氛围,在教科书中开篇讲解,从学生们抓起自觉的去关注保护。元青花瓷的美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富丽雄浑的气势具有跨时代的美学风格,让我们读懂元青花瓷从而品评元青花瓷。

参考文献:

[1]马希贵.中国青花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青花;景德镇;绘画艺术;装饰

在我国几千年灿烂的陶瓷艺术中,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装饰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瓷器创造了美的外表和一定的情趣及品位,而青花这种独具特色的装饰手法更是为中国的瓷器发展掀开了最为光彩的一页。从元代开始,青花装饰逐渐占据陶瓷装饰的主流,景德镇也渐渐成为中国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的绘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一、历史因素影响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绘画

1、受社会审美趋向的影响

青花瓷,是一种用天然钴料为色彩在白瓷的泥制坯胎上用毛笔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其纹饰通过蓝白空间的合理运用,勾勒出素雅清新的艺术效果。元青花的出现与元王朝审美偏爱白色和蓝色有关,这两种颜色是蒙古人心中神圣的标记,因此在白瓷地上尽情享受蓝色的青花装饰从一出现就受到统治阶级与贵族的支持,并逐步走向成熟。青花装饰的图案设计者中既有中国画匠,也有西域画匠,所以纹饰内容除了传统的中华民族图案外,还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最擅长用连绵的缠枝莲纹,构图规整,布局严谨。从整体来看,大多器物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饰方方正正的莲瓣形图案框。从局部来看,多用直线与曲线交叠组合的几何纹、概括变形的棕榈叶造型卷草纹和各式游丝曲线牡丹纹。从设计意匠来说,他们崇尚平平而满密的风格,从而把蒙古族的豁达、厚重之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青花瓷在元代的盛行与成熟不是偶然,而是受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据考证唐宋已萌生青花瓷,但数量极少,不成气候。随着景德镇瓷业制度的完善、材料和烧瓷技术的进步,最重要是社会审美趋向的转变,青花瓷在元代蓬勃发展开来。其白瓷之上的苍翠蓝色一改往日朝代的或富丽或素雅之风格,使雅俗文化合流,正好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人心境。

2、吸收前代陶瓷绘画成果

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绘画,继承了汉唐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宋以前的牡丹纹饰,大都只有正视和侧视两种形态,而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则多姿多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瓶,所绘牡丹或昂首、或俯视、或向背、或聚散,姿态万千,各尽所致。元代青花大型器物以繁缛、茂密为特点,小型器物以简约、疏朗为特点,结合了唐代绘画的雍容华贵和宋代绘画的精致秀丽,以艺术上的意趣和沉稳的神韵让世人惊叹。此外,元青花还吸收了磁州窑的陶瓷绘画成果,结实遒劲的勾线手法和磁州窑的白描线条如出一辙,元青花瓷中常用的“三道弯如意形云头”和“三道弯如意头菱形开光”画法就是直接从磁州窑学习移植过来的。所以说,元青花是在充分吸收继承了前代优秀的陶瓷绘画手法上发展开来并自成一派的,它的成熟为中国彩瓷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二、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绘画风格

1、装饰题材丰富、纹饰主次分明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有植物类、瑞兽珍禽类、杂宝图案类和人物故事类等。绘画手法多种多样,其中用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装饰最具特色。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如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此罐上的青花纹饰呈带状分布,口部绘有海水纹,颈部饰以缠枝花卉纹,中部为昭君出塞的主题纹饰,下部饰莲瓣纹。主题纹饰中绘有九个人物,男女老少或步行或骑马,神态各异。周边山石掩映,苍松、翠柳、修竹、芭蕉杂衬其间,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再如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上下辅助纹饰有西蕃莲、变形莲瓣纹、杂宝、垂珠纹等。主题纹饰位于梅瓶的腹部,占据主要位置。画面中萧何与韩信通过不同的绘画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交代的格外清晰,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布局错落有致,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画《西厢记》和《百花亭》的“元青花人物图罐”,这些不同题材的画面,在绘画技法上具有独到之处。如画面人物着色常用竖笔上下渲染,在浓笔边线内染淡色或使衣纹留白。山石、树木的画法有平涂,有皴擦,以勾、塌、点等手法表现浓淡层次,并常常形成明显的笔痕独具特色。

2、绘画追求写实、画法沉着有力

元青花绘画的另一大特点是追求写实.例如画萧何月下追韩信,王昭君出塞等人物题材着重传神表达,将人物的表情、衣纹,通过用笔的起,行,顿,转刻画的极其真实,这一点十分合乎唐宋工笔画的写实规范,只不过具有明显的从院体画到文人画风格的转变。于景德镇出土的罐、瓶、盘上所绘的动物与植物,虽然由于图案变形的关系处理时都将形象纳入图案的骨式之中,但写实方向仍然明确,能清晰的辨认出其种类。即使神话题材的某些形象,也同样如此。另外,一些边饰中的吉祥物虽然细小却以极其写实的面貌出现,如火珠.莲花,.珊瑚,绣球,葫芦瓶等,此外一些龟背,水波,云纹,火焰,缀珠等辅助边饰也是从写实中来的。

元青花常在形大胎厚的器皿上画,因此画法沉着有力,常实笔画线,有如中国画的落笔酣畅有力,干脆利落。景德镇元青花的发色普遍为浓重的青蓝色,色重之处凝聚不散,并伴有黑褐色斑点,有沉入釉里的下凹感,这缘于青化料中的高铁含量,但正因如此才通体散发出粗犷豪放的风韵。例如画莲花瓣,莲瓣之间多互不相连,莲瓣轮廓为一粗一细两根线条,用青花自瓣尖点涂麦穗状一笔浓料为莲花传神,其下逐渐较淡。再如画缠枝和折枝花的枝干,作画时讲究粗细抑扬顿挫,用笔生动有力,处处体现了苍雄沉郁的审美意味。

3、图案层次较多、与水墨画相似

元青花的绘画装饰以纹饰繁密、层次众多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图案的满、密、平是陶瓷装饰前所未有的新形式。元景德镇青花瓷所绘图案基本上都是一层一层的层层叠叠布局,大型器物更是纹饰布满全身,呈带状分布,多者能达十来层,如江西高安出土的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纹饰就达到了十二层。但元青花层次虽多,却可以做到纹饰之间协调统一,不杂不乱,密布器身的青花郁郁葱葱,生动而精美。另外,青花绘画装饰的构图注意水路变化,即掌握整体黑白效果与大小块面的组合,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纹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以对待,使在白地蓝花、蓝花白地间微妙转换的青白图案相互衬托,极具韵味。

画青花时由于使用的是毛笔作画,所以青花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用青花在瓷器上装饰就和在宣纸上画中国水墨画相似,青、黑两色处在同一美感语境,如元青花瓷的花鸟表现与水墨画中的墨花墨禽具有一致性。同时,青花一体的和声画面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和谐的美,欣赏一件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就如同在品味一幅名家水墨画,但就工艺制作上来说,在瓷器上作画可比在宣纸上作画难度大很多,加上青花是用“青”代替“墨”,看上去更是多了一种恬淡宁静的意境,雅俗共赏。

结语

青花装饰的出现是历代陶瓷画工们潜心钻研的成果,它继承了宋代磁州窑白描的特点,又将水墨画的用笔掺入其中,图案设计繁密而不杂乱,具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奠定了景德镇瓷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景德镇的元青花绘画以其独有的风格开创了陶瓷釉下彩绘的新时代,为中国陶瓷史抹上了最辉煌灿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青花瓷;元代;色彩;造型;装饰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14-1

一、元代青花瓷产生的背景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坯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烧造始于唐代,盛于元代,元青花瓷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从器物的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特征。

艺术的发展与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发展息息相关,从中国封建文化发展这个大方面来看,蒙古的游牧文化和汉文化之间有很大的认识差距。因此元朝统治者实行蒙汉二元政治制度来缩小文化差距,在视觉艺术领域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使不同的艺术风格在矛盾的碰撞中产生,青花瓷新的生命力能够在元代得到自由的发展。

二、元代青花瓷色彩表达的渊源

“青色青翠艳丽,白色白如凝脂”这是《国宝档案》中对青花瓷的描述,它以洁白莹润,幽靓苍翠的艺术魅力而著称于世。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与元朝世代生活的、客观的游牧地理环境有关,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与蓝天白云为伴,这造就了他们“崇蓝尚白”这一根深蒂固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元朝崇拜萨满教,他们崇尚蓝白色,其教主常着白衣、骑白马。《蒙古秘史》记载,蒙古人的祖先是赤那即苍色狼(苍在汉语中有青色的意思),其妻为惨白色的鹿,狼和鹿均是蒙古祖先图腾,因此引申出苍狼白鹿是元朝尚蓝白色的原因。

三、元代青花瓷的造型审美特征

瓷器的造型也叫“器形”或“形制”,即器物的基本形态,其中包括器物的外形和结构,是瓷器艺术的基本构成部分。器物的风格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同,而不同的风格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器物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造型特征上。

元青花的造型特点是体大厚重、雄浑大方。出现这种特征与当时的制瓷工艺有很大的关系。元朝时制瓷技术发生了变化,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的烧成温度,提高了成品率。并且瓶、罐、壶等器物的成型上使用模印、接坯的成型方法,突破了原有的技术局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势磅礴之美。如英国大维特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通高63.6厘米(图1);还有土耳其托不卡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花卉草虫纹八棱葫芦瓶(图2),他们都是元青花瓷的典型代表。

四、元青花瓷装饰审美特征

元青花瓷的装饰特征是,大型器物层次多,画面满,一件器物往往多达七八层。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整个画面并无繁缛、杂乱、堆砌和琐碎之感给人以和谐完美、富丽典雅之感。小型器物多以简约、疏朗为其特色,活泼自然。

(一)装饰方法

元青花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是釉下青花绘画。有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两种,其中青地白花因工艺相对复杂,较为稀少。另外一种装饰手法是堆塑涂青和刻印花涂青。堆塑涂青是先将胎体堆塑成型,然后再饰以钴蓝。刻印花涂青是先用刻划工具在坯胎上刻划出纹饰或用模印方法将纹饰印于坯胎之上,然后以钴蓝进一步绘画纹饰。

(二)元青花的纹饰的题材

元青花纹饰题材可谓丰富多彩,既继承了宋以来的瓷器装饰题材,还从当时的文人绘画中汲取营养,其取材范围不仅限于辽阔的中原,还受到西亚等地区多元文化的影响。按照题材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杂宝、其他等五大项。

1.植物纹

植物纹是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其中大部分作缠枝花纹的形式。牡丹纹是元代十分典型的植物纹。元代的牡丹纹姿态多样,或俯或仰,或向或背,或正或反。元青花的牡丹绘制法正如熊廖教授在《元代青花装饰艺术》中所述:“缠枝者花叶互相缠绕,肥腴的叶片纷披,多婀娜多姿;折枝者花叶更是各呈异彩,有的孤花独放,有的绿叶拥簇,给人一种迷人的媚态美,仿佛进入了万紫千红的牡丹花园中。”

2.动物纹

元青花中龙纹较为常见,相对元以前的龙纹其特点是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爪多三趾或四趾,《元史》中明确记载,在民间禁用双角五爪龙,因此很少见元青花中绘有五爪龙的器物。龙纹常常与波涛纹、海水纹、云纹搭配一起,构成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大大丰富了元青花瓷龙的形象。

3.人物纹

人物纹是元青花的独创。它的出现与元代戏曲小说与版画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历史故事题材的更为盛行,这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五、总结

元青花瓷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中,它在原料、工艺的发展以及造型和装饰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在后人的传承与发展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魅力,它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证明它是中国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并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0.

篇5

关键词:青花瓷;艺术特色;民俗思想;创作影响

一、青花瓷的起源和特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中国青花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青花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这个美妙的名词,它的首倡者当属元朝统治者。元朝统治者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的大草原,他们在开疆拓土的征程中与景德镇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欣赏瓷上青花的语言,就象热爱蓝天白云一样的神圣。于是将此形象的称为“青花”,并把这种神圣语言向世界,作为官方唯一的礼品馈赠世界各民族,为世界所普遍认同与欣赏。使得明清统治者也酷爱景德镇瓷器,并开启元明清王朝官窑在景德镇制瓷的辉煌历史,成就了千年瓷都的美名。

唐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青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白瓷大量生产。北方的河北邢窑与南方的浙江越窑的青瓷,同时著称于世。有“南青”,“北白”之说。代表青瓷发展成就的是南方的越窖青瓷,代表白瓷发展成就的是北方的邢窖白瓷。青瓷较早,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邢窖瓷器,质地坚硬,制作精致,洁白如雪。邢窑白瓷较之隋代白瓷又前进了一步,改变了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在邢窑的白瓷影响下,北方又出现了另一个烧造白瓷的定窖。以邢窖为代表的白瓷与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从此并驾齐驱。唐代著名瓷窑以烧造白瓷为主。民窖则烧制黑釉、黄釉、褐釉、酱釉等瓷器,都具有民间的鲜明符色。在我国陶瓷史上,宋瓷是赫赫有名的。宋瓷的卓越成就表现在它为陶瓷美学开辟市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的瓷釉显得那么晶莹柔润,犹如一盅凝脂。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质和美玉不差上下。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

而元青花在瓷器装饰手法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纵观瓷器发展历史,宋瓷的美学风格具有沉静雅素的特点。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这一系列的宋瓷艺术特色构成了宋瓷的审美风格。宋瓷的杰出作品不愧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它那优美的形体、沉静的釉色、含蓄的花纹为世人玩味无穷。 元、明、清制瓷业的中心是江南景德镇。元代继承唐宋以来的成就,烧制成青花、釉里红。从此,中国传统绘画与制瓷工艺结合得更紧密了。元代成功地烧制出多颜色釉(如蓝釉白龙纹梅瓶),为明清两代瓷器的更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元代青花瓷,用钴元素配制的颜料在瓷坯上绘出纹样,然后挂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成为蓝花釉下彩。青花瓷唐代已有试制,元代达到成熟地步。自青花瓷发展起来以后,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技法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元代瓷器的装饰十分丰富,“元青花”的装饰分主纹与辅纹。主纹多施于瓶、罐的腹部、盘心等位置。辅纹绘于其他部位。主纹有:松竹梅、牡丹、莲花、、牵牛、芭蕉、灵芝、山茶、海棠、葡萄;龙、凤、鹤、鹿、鸳鸯、雄狮、游鱼、螳螂、蟋蟀等。辅纹有:卷草、锦地、回纹、线纹、浪涛、蕉叶、莲瓣、云肩、缠枝花卉等。元瓷装饰中还有许多历史故事,例如:肖何月下追韩信、刘玄德三顾茅庐等。元青花的装饰特征是构图丰满,纹样主次分明。元代瓷器造型继承了宋制瓷器造型,并有创新和发展。梅瓶、玉壶春,基本上继承了宋制。罐、盘、碗与前代有些变化。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增帽壶等器物则属创新产品。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釉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朱琰:《陶说》)青油水平在宋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青花瓷器在明清两代成为主流。明清还发明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斗彩”是用“釉下彩”和“釉上彩”拼运成彩画,各种色彩互相辉映,争妍斗艳,故称“斗彩”。又称“逗彩”)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生产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心,这里创造了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制出精美的粉彩,并制成珐琅彩。青花瓷器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