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流动人口普查的目的范文

流动人口普查的目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4:5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流动人口普查的目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流动人口普查的目的

篇1

一、基本概念

关于流动人口的界定,要界定流动人口的口径,首先需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定义。国际上一般只有“人口迁移”、“迁移人口”概念,而没有“人口流动”、“流动人口”的概念。人口流动是我国独特的现象,流动人口也是我国独特的人口群体。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迁移人口。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动。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主持编写的《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人口迁移就是“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发生人口迁移活动的人则是迁移人口。这个概念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因素,定义里的“永久性”并非指一旦一次人口迁移发生以后就不能够有第二次人口迁移,而是指人口迁移活动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二是“空间”因素,即人们要在两个相距“足够远”的空间位置之间发生位置移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大家常常把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

人口流动:一般指为工作、求学、旅游、探亲和从军等原因离家外出但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我国流动人口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仅指那些因公出差、旅游、探亲等短期流动的人员,也包括在流入地经商、务工、居住而又无本地常住户口的人口。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实际上包含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城市功能型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向由城市功能、城市辐射范围所决定,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就是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力,这类“流动人口”规模大,在城市滞留时间长,且流向相对集中,因而产生的社会震荡也更大。后者通常依其户口登记状况被称之为“暂住人口”或“外来人口”,又被理论界戏称为“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

所以,不论定义迁移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应选择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标准。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空间位置变动都被当成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只有超过“一定”时间限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位置变动才被视为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发生这种行为的人才能被视为迁移人口或流动人口。原则上讲,这种时间和空间范围不能太大,太大则会使许多位置变动不能恰当地被纳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视野之中;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事无巨细,甚至连人们由楼房的一层到另一层、甚至连由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移动都被当作人口迁移或流动了。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准确反映人口迁移或流动的状况。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标准。

二、我国流动人口统计

自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抽样调查的数据都可以用于关流动人口的分析研究。这些普查和调查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收集方式时有变化,依据每次普查和调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也相应地有所变化。

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常住本地(指本县、市、区,下同),户口在本地;常住本地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地,户口待定;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根据此种划分方法,一个地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人口可视为该地的流入人口。这两种人口在“空间”上跨越了本县(市、区)的范围、在时间上则是离开户口所在县(市、区)一年以上、同时也没有发生相应的户口变动,因而符合前述关于人口流动的定义。简而言之,依据1982 年普查数据得到的流动人口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户口状况和性质”分为五类:常住本县、市,户口在本县、市;常住本县、市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人在本县、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人住本县、市,户口待定;原住本县、市,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调查结果表明,“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有19829712 人,占总人口的1 .75 %;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1523911 人,占总人口的0 .14 %”。将上述两类人口之和作为1990 年人口普查时我国的流动人口,则1990年年中我国的流动人口为21353623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 .89 %。和1982 年人口普查的口径一样,前述1990 年流动人口也是“跨县”、“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995 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将“调查对象状况”分为与1982 年“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及1990 年“户口状况和性质”相似的五类,但划分的时间和空间标准则作了较大调整。时间标准由一年缩短为半年,而空间标准则由县(市、区)缩小为乡(镇、街道)。调查结果表明,1995 年的流动人口即“常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和“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合计达7073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 %。

2000 年人口普查将“户口登记状况”分为五类: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下简称第一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简称第二款人);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简称第三款人);居住本乡(镇、街道),户口待定(简称第四款人);原住本乡(镇、街道),现在国外工作学习,暂无户口(简称第五款人)。对于第二款人和第三款人,2000 年人口普查进一步收集了他们的户口登记地信息,包括:本县(市)其他乡;本县(市)其他镇;本县(市)其他街道;本市区其他乡;本市区其他镇;本市区其他街道;本省其他县(市)、市区;省外。

三、流动人口统计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于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与统计中关于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模糊,外延口径不统一,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为满足自身统计资料的需要,制定出了不同的流动人口统计口径。以至于我国关于流动人口的统计相当混乱,没有可比性,准确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国内有关流动人口研究和统计的资料文献中出现了与流动人口相似的许多术语,如非户籍迁移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统计时有的部门用暂住人口,有的部门用流动人口,有的部门用外来人口。每种称谓都是从某个角度来定义一类发生移动的人口。它们之间存在互相交叉甚至混淆的情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异。如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显然有交叉现象,但外来人口中有一些人的户籍可能迁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又有不一致的情况。再如流动人口与民工潮,我国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民工,因此它们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国际上,对构成“流动”行为的时间限定为离开原居住地半年以上,而国内关于时间的限定较为混乱。目前,公安部门的暂时人口统计,划分为居住三天以上一个月以下、一年以下和一年以上三项。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流动人口的统计基本上把三个月确定为最低时间标准。国家人口普查对时间的限定更是不确定。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对跨越行政区的大小界定也不一致。从全国性的几次人口普查统计来看:对流动人口来源地的调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均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对于本县、市、区以内的流动可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对于现居住地的调查同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是细化到县、市、区一级,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对现居住地的调查细化到乡、镇、街道一级。

篇2

安排安排我区的人口普查工作。刚才,今天召开全区人口普查动员暨试点培训会的主要目的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关文件精神。崔区长分析了区人口普查工作的特点,安排安排了下一阶段工作,都赞成。请大家依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切实提高对人口普要性的认识,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人口普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社会结构不时变化,人口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变,需要开展新一轮人口普查。人口众多是国最基本的国情,只有如实掌握人口数据,才干科学采取相关措施,切实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平安、粮食平安、耕地平安和经济社会平安。

事关人民生活改善,希望大家站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动身,充分认识普查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搞好人口普查的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全力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工作头绪很多,人口普查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现在离11月1日普查登记时间已经很近了时间紧迫,时不我待,从现在起,要全力进入普查工作状态,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力的普查机构是组织实施好人口普查的关键。村(居)委会也要在6月底前完成人口普查机构的组建,并落实专人负责普查工作。

(二)认真做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

将熟悉当地情况、工作认真负责、协调能力强的同志选聘到普查队伍中来。要按市区的要求及时启动培训工作,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选调和聘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时要严格把好关。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演练、观摩总结、业务考核等多种方式,使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弄懂、学透普查方法,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普查的全过程中,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深入开展普查宣传发动工作。

必需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和积极支持。各级普查机构要把宣传动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人口普查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口普查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墙报、板报等宣传媒体和方式有计划、分步骤的宣传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要加大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使广大流动人口真正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普查员做好现场登记工作。

(四)突出工作重点。

特别是跨区、跨镇的地区,一是要突出重点地区。要以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为重点地区。要提早摸清情况。二是突出重点人群。对于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外出人员、国外人员等,各级普查机构要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做好这类人群的普查登记工作。三是突出重点时段。要在做好机构组建、人员抽调、宣传发动等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户口整顿、流动人口清查摸底、地图制作、业务培训、入户登记的工作流程,规定时间内,全力做好普查各阶段各项具体工作。

(五)落实好普查经费。

各乡镇和街道要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依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人口普查工作经费,要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各乡镇、街道应依照每个普查对象12元的规范切实落实好普查经费。普查业务培训、质量检查、宣传、办公、交通工具等所需经费一定要落实到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不能拖欠。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影响全区乃至全市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人口普查经费,确保本部门、本单位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普查经费管好、用好。

三、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确保切实做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篇3

    一、人口如何登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缺乏参与的意识。虽然在开展人口普查之前,政府都会进行大力的宣传,但在正式开展普查活动时,仍然会出现部分居民不配合的现象。人口普查人员在入户、要求居民出示证件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阻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才能够进行调查,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被拒绝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对普查人员缺乏一定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是没有将普查工作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同一高度。

    (二)普查表填写困难。我国曾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活动中使用长表和短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长表中除了包含短表中的所有内容,还增加了人口婚姻、生育、职业、住房等项目。在长表的部分项目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比较不容易进行区分。普查表一般试用数字识别的方式进行录入,即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录入。我国的大部分普查员缺少相关的经验,并且文化层次也比较复杂,这也给登记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开展人口普查入户登记的具体对策

    (一)改变原有的宣传口号,将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国家进行定期的人口普查工作是为了了解我国人口的结构、素质、数量和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国家制定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安排国民文化和物质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个人觉悟也在不断地提高,但仍然有一些居民不愿意主动的配合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所以国家在进行人口普查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人们比较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并动员群众积极地加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

    (二)对普查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修改。有关人口普查工作的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人口普查表提出了相关的意见,有些专家认为我国的普查表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调查的问题应该简单并且不宜过多,主要包括新别、年龄、姓名、民族、居住情况、与户主关系等;其他例如职业、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问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还有些专家认为应该取消死亡人口、出生人口、住房等项目,保留人口数量、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普查表中的问题越少,调查起来越方便,也便于群众接受,普查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普查对于调查人员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较低,不容易在调查中出现错误。在人口的社会经济调查方面需要使用长表,这时需要任用经验和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调查,这样才能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针对重报和漏报情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对普查的项目进行修改。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主要原则是填写现住地址,同时还要填写户口信息。填写这一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核查居民的现住地,防止出现漏报或错报的情况。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许多人口普查数据中都存在着一些错误信息,这就给复查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许多重报和错报的信息难以分辨出来。在对普查项目进行修改时,应该将原来的出生年月删除,改为身份证号码,由于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在普查过程中出现重复的现象,也能够防止遗漏的情况出现。身份证号码能够在户籍系统中找到,这样便于对姓名、户籍所在地和年月日进行核对,也能够发现和纠正普查表中的错误信息;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人口普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切实做好摸底工作,并对户籍进行合理的整顿。在开展摸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查出准确的流动人口总量,并在绘制小范围调查地图时,对流动人口的住房进行标注;3.将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不能将其和乱收费、超生罚款等事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群众的抵触心理。尤其在农村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普查活动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对普查工作更加放心,并严格禁止出现借机收费和罚款的情况。

    (四)在普查工作中注入专家力量,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及时公布。我国现阶段对人口的普查工作都由统计系统负责,为了增加其透明度和科学性,应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普查工作中。普查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样不但能够调高人口普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能够在多方面的监督下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纠正,这样就能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详细的对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公布,不仅能够让群众了解到我国人口的状况,也能方便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规划工作。由于人口普查活动花费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普查的数据和结果应该让社会各界的人们共同分享。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探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验,推动全区“六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组办公室将全市的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放在我区办事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进行。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动员全区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共同为“六普”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今天,市“六普”领导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崇明局长及市试点领导组相关领导也应邀到会作指导,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及区人普领导小组向市“六普”领导小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局长及办公室所有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我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市普查中心副主任同志介绍了试点方案,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志对试点宣传方案作了说明,我认为方案是可行的,措施是到位有力的。区级相关部门也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很赞同。随后,王局长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王局长的指示,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来、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全市最大,人口信息最为复杂,在全市最具代表性。办事处是区政府所在地,辖22个社区居委会,截止到末,有入住户数34382户,人口97849人。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交通便利、人户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有利于取得人口普查所包含的各种复杂信息。办事处所辖的社区具有城区、城郊结合部、村庄三种不同的城乡结构,在全区和全市都具有地域代表性。选取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分别代表三种城乡结构,能充分反映人口普查的复杂性和代表性。综合试点工作将对三个社区居委会的25个普查小区,4414户人家,14467人进行试点,要求从普查的组织、宣传、“两员”选调培训、小区划分、户口整顿、摸底、入户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快速汇总、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等环节都真实地模拟全过程演练。通过综合试点,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获取人口普查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经验,为我区及全市人口普查工作探索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为正式的普查登记奠定扎实的基础。综合试点在我区进行,是对我区人口普查组织协调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以及普查队伍业务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试点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区“六普”的进展,而且关系到全市人普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本次试点是正式普查的一次预演,是为了探索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为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涉及到人口普查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它可以检验我区人普组织工作;搞准人口总量的各项措施和对普查方案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人普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搞好此次综合试点工作。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这次综合试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这次试点的目的

一是演练人口普查流程,检验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试点是确保普查方案科学可行、普查组织保障有力的必要前提,是普查成功的必要保证。通过对试点方案的完整演练,认真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方案实施中的重点、难点,详细总结各环节工作过程,检验普查方案和各项细则是否科学可行,检验各项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有效,为全市执行好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案和细则、组织实施好人口普查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二是积累组织普查的经验。需要通过试点,模拟普查的全过程,查找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积累组织实施的经验。区普查办、办事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和界定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切实担负起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职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中多发现问题,多提出建议,多研究措施,多总结经验,努力把综合试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出成效。三是锻炼普查队伍,提高“两员”选调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口普查需要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热情高的普查队伍去执行,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关键。要将试点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把试点的过程变成培训的过程,分阶段、抓重点搞好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入户登记的业务培训。通过试点参与普查全过程的演炼,充分吸取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下一步组织和指导全区、乃至全市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此次普查存在锁定调查对象难度加大、不可预见因素增多、提高数据质量压力增大、普查成本不断增加、普查员选任、入户登记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普查中如何解决,都要通过试点来回答。

(二)熟练掌握人口普查的各项业务要求,认真研究试点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综合试点一定要严格按照试点方 案和市人普办制定的各项实施要求去执行。我区参与此次试点的人员要系统地掌握人口普查工作流程,认真研究和分析入户登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特殊情况、特殊问题,结合实际组织好各地的业务技术工作和入户登记工作。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此次试点工作参与人员规模大,人数多,认真组织好参与人员的住宿、学习和观摩工作任务繁重。我们作为具体承办者,要当好东道主,为参会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试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门职责的要求,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和正式普查登记工作。

一是区普查办:接受市普查办的业务和技术指导,负责与市普查办进行业务联系,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拟定试点区域具置;负责指定地域的实地勘察、划界、划分普查区与普查小区并绘图;负责组织抽调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人口情况摸底、填写住户摸底底册;负责组织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参加培训并开展入户普查登记;负责进行手工过录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等。

二是区公安分局:负责户口整顿及试点工作,摸清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应落未落户人口、应销未销户人口等情况,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区普查办,供普查登记时参考。我区此次试点要求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同时进行。此项工作,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要求在6月27日前完成。

三是计生局:负责查准出生人口方面的协调配合工作。提供搞准全区出生人口所需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流动人口资料。组织基层计生干部和群众参与、配合普查登记工作。每月7日以前提供各乡镇出生、死亡人口台帐。

四是区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要求调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联系电视台在试点期间进行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的新闻报导和宣传,营造普查氛围,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试点区域的群众理解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对有关的领导宣传试点的意义,特别要讲清试点数据仅为总结经验、指导普查工作服务,不作为评价本地区相关工作的依据。同时,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告知所有参与试点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为被调查户提供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保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如实反映情况。认真组织好有关单位和人员,精心排练,圆满完成7月1日的普查试点启动仪式的文艺演出任务。

五是办事处:负责协助区普查办组织开展好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完成“两员”选调和搞好群众宣传工作。配合区人普办公室对选定的区域按社区划分普查区,并在普查区内25个普查小区中再按标准确定普查员和指导员,“两员”的选调工作必须在6月5日前完成。绘制试点普查区、普查小区地图,并标明普查区、普查小区的边界线、主要建筑物、道路和人员情况等,此项工作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负责试点区域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在适宜的地方悬挂和张贴普查标语和宣传资料并认真组织入户登记工作。

(二)严格纪律,依法普查

担任入户登记任务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人员要注意依法进行普查,合法取得普查资料,严禁使用非法手段,伪造普查数据。对弄虚作假或干扰人口普查工作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三)积极探索,认真总结

参与试点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试点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经验、方法及时总结出来,为正式开展普查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逐项进行研究,向市、区人普办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人普办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过程,真实反映试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市普查办积累组织实施经验,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全市人口普查工作。

篇5

为探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验,推动全区“六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组办公室将全市的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放在我区**办事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进行。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动员全区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共同为“六普”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今天,市“六普”领导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崇明局长及市试点领导组相关领导也应邀到会作指导,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及区人普领导小组向市“六普”领导小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局长及办公室所有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我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市普查中心副主任***同志介绍了试点方案,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志对试点宣传方案作了说明,我认为方案是可行的,措施是到位有力的。区级相关部门也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很赞同。随后,王局长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王局长的指示,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来、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全市最大,人口信息最为复杂,在全市最具代表性。**办事处是**区政府所在地,辖22个社区居委会,截止到2009年末,有入住户数34382户,人口97849人。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交通便利、人户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有利于取得人口普查所包含的各种复杂信息。**办事处所辖的社区具有城区、城郊结合部、村庄三种不同的城乡结构,在全区和全市都具有地域代表性。选取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分别代表三种城乡结构,能充分反映人口普查的复杂性和代表性。综合试点工作将对三个社区居委会的25个普查小区,4414户人家,14467人进行试点,要求从普查的组织、宣传、“两员”选调培训、小区划分、户口整顿、摸底、入户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快速汇总、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等环节都真实地模拟全过程演练。通过综合试点,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获取人口普查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经验,为我区及全市人口普查工作探索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为正式的普查登记奠定扎实的基础。综合试点在我区进行,是对我区人口普查组织协调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以及普查队伍业务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试点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区“六普”的进展,而且关系到全市人普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本次试点是正式普查的一次预演,是为了探索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为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涉及到人口普查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它可以检验我区人普组织工作;搞准人口总量的各项措施和对普查方案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人普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搞好此次综合试点工作。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这次综合试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这次试点的目的

一是演练人口普查流程,检验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试点是确保普查方案科学可行、普查组织保障有力的必要前提,是普查成功的必要保证。通过对试点方案的完整演练,认真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方案实施中的重点、难点,详细总结各环节工作过程,检验普查方案和各项细则是否科学可行,检验各项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有效,为全市执行好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案和细则、组织实施好人口普查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二是积累组织普查的经验。需要通过试点,模拟普查的全过程,查找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积累组织实施的经验。区普查办、**办事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和界定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切实担负起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职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中多发现问题,多提出建议,多研究措施,多总结经验,努力把综合试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出成效。三是锻炼普查队伍,提高“两员”选调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口普查需要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热情高的普查队伍去执行,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关键。要将试点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把试点的过程变成培训的过程,分阶段、抓重点搞好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入户登记的业务培训。通过试点参与普查全过程的演炼,充分吸取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下一步组织和指导全区、乃至全市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此次普查存在锁定调查对象难度加大、不可预见因素增多、提高数据质量压力增大、普查成本不断增加、普查员选任、入户登记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普查中如何解决,都要通过试点来回答。

(二)熟练掌握人口普查的各项业务要求,认真研究试点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综合试点一定要严格按照试点方案和市人普办制定的各项实施要求去执行。我区参与此次试点的人员要系统地掌握人口普查工作流程,认真研究和分析入户登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特殊情况、特殊问题,结合实际组织好各地的业务技术工作和入户登记工作。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此次试点工作参与人员规模大,人数多,认真组织好参与人员的住宿、学习和观摩工作任务繁重。我们作为具体承办者,要当好东道主,为参会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试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门职责的要求,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和正式普查登记工作。

一是区普查办:接受市普查办的业务和技术指导,负责与市普查办进行业务联系,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拟定试点区域具置;负责指定地域的实地勘察、划界、划分普查区与普查小区并绘图;负责组织抽调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人口情况摸底、填写住户摸底底册;负责组织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参加培训并开展入户

普查登记;负责进行手工过录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等。

二是区公安分局:负责户口整顿及试点工作,摸清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应落未落户人口、应销未销户人口等情况,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区普查办,供普查登记时参考。我区此次试点要求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同时进行。此项工作,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要求在6月27日前完成。

三是计生局:负责查准出生人口方面的协调配合工作。提供搞准全区出生人口所需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流动人口资料。组织基层计生干部和群众参与、配合普查登记工作。每月7日以前提供各乡镇出生、死亡人口台帐。

四是区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要求调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联系电视台在试点期间进行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的新闻报导和宣传,营造普查氛围,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试点区域的群众理解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对有关的领导宣传试点的意义,特别要讲清试点数据仅为总结经验、指导普查工作服务,不作为评价本地区相关工作的依据。同时,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告知所有参与试点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为被调查户提供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保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如实反映情况。认真组织好有关单位和人员,精心排练,圆满完成7月1日的普查试点启动仪式的文艺演出任务。

五是**办事处:负责协助区普查办组织开展好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完成“两员”选调和搞好群众宣传工作。配合区人普办公室对选定的区域按社区划分普查区,并在普查区内25个普查小区中再按标准确定普查员和指导员,“两员”的选调工作必须在6月5日前完成。绘制试点普查区、普查小区地图,并标明普查区、普查小区的边界线、主要建筑物、道路和人员情况等,此项工作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负责试点区域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在适宜的地方悬挂和张贴普查标语和宣传资料并认真组织入户登记工作。

(二)严格纪律,依法普查

担任入户登记任务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人员要注意依法进行普查,合法取得普查资料,严禁使用非法手段,伪造普查数据。对弄虚作假或干扰人口普查工作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三)积极探索,认真总结

参与试点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试点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经验、方法及时总结出来,为正式开展普查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逐项进行研究,向市、区人普办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人普办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过程,真实反映试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市普查办积累组织实施经验,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全市人口普查工作。

篇6

一、开局良好,人口普查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口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落实工作条件和责任。各级政府均把人口普查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时组建了各级工作机构,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多数市、县已对下签订了人口普查目标责任书。二是积极开展各项试点。除承担了国家级外来人口调查试点任务外,还组织开展了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华侨人口调查、人户分离与外出人口调查、区域划分与地图绘制、户口整顿、住房普查表填写等六大专项试点,以及全过程综合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制定补充意见。

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我省实施人口普查的补充意见。四是组织大规模业务培训。全省分两批开展了划区绘图业务培训,分四批开展了普查综合业务培训,共培训市、县两级业务骨干近800人,普查方案不折不扣地在全省普查系统得到贯彻。五是扎实有序做好业务准备。完成了乡级地图绘制与边界核实、普查区清单确定工作;全面开展了户口整顿工作;建立了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户籍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等内容的基础台账;积极收集整理相关部门的人口行政资料。六是宣传工作不断升温。制订了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宣传工作座谈会,全省县级以上都开通了人口普查网站,统一制作了宣传物品,利用开展试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颁布等时机掀起宣传小,扩大宣传影响力。

5月底国务院人普督查组对我省进行督查时,国普办主任张为民同志对我省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得益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得益于严密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四是得益于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各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进展不平衡,“两员”选调和劳动报酬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宣传动员还没有形成全省集中性声势等。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抓紧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

一要认清人口普要意义,增强使命感。人口普查是一项大型的国情国力和省情省力调查,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这次普查,查清以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将为制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关系民生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直接投身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机遇难得,使命光荣。

二要认清人口普查工作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本身就意味着工程浩大而复杂,任务艰巨而繁重;意味着困难繁多而纷杂,挑战众多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锁定对象难,确保数据质量的任务重;二是群众配合难,社会宣传动员的任务重;三是“两员”选调难,选好选强和培训人员的任务重;四是经费筹措难,落实“两员”劳动报酬的任务重;五是业务推进难,按时保质完成普查工作的任务重。解决好这些问题和困难十分重要,十分紧迫,也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普查机构组织领导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勇挑重担,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和困难,履行好在人口普查中的应尽之责。

三是认清人口普查工作的国际影响,增强责任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步伐加快,全球人口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国为应对挑战,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都对人口进行普查。据了解,全球进入新一轮人口普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主要集中在去年、今年和明年,其中今年有51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人口普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搞好中国的人口普查,既是对联合国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政府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的体现。我国有制度和体制上的优势,人口普查工作能否在世界领先,数据结果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可,关系到国家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必须增强搞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责任感。

三、坚持依法科学普查,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数据质量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要查准人口总量。这是人口普查的首要目标。要通过逐户访问、如实登记,做到查准查实,杜绝漏报瞒报,防止虚报重报,彻底掌握人口总量,为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人口信息。二是要查清人口结构。这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要查清人口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城乡和区域分布等情况,为制定完善人口政策、提升人口素质、推进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奠定信息基础;查清全社会就业、居住、养老等情况,为制定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供信息支持。三是要查实人口迁移流动状况。这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采取切实措施,摸清流动人口的规模、构成和流向等情况,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提供基础。四是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这是普查的最终目的。普查结果出来后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口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为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是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为此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依法普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们组织人口普查的法律准绳和行动准则。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人口普查取得的个人资料,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广大普查对象要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相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

二要坚持科学普查。必须认真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普查,确保普查工作全国一盘棋。同时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解决我省人口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新普查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普查过程和普查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要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起覆盖普查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普查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要加强对业务培训、户口整顿、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审核、汇总等全过程的检查、督查和质量抽查,特别要抓实登记这个核心环节,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人口普查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人口普查将转入实战阶段。任何地区、任何环节的工作迟缓和疏漏,都将影响整个普查大局。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踏踏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具体要确保“七个到位”: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人口普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做好人口普查,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全国统一的工作部署、统一的时间安排、统一的操作规范,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履行责任承诺。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责任,及时了解普查进展情况,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确保普查经费到位。这是开展普查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目前仍有少数地方普查工作经费存在缺口,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甚至出现“两员”补贴支出层层向下转嫁,给乡级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个问题各地要抓紧研究解决,否则将影响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强经费管理,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确保人员选调和培训到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各地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真正把那些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和身体、素质能胜任工作的人选进“两员”队伍。各部门要积极动员本系统的基层力量担任“两员”。各级普查机构要认真组织普查培训,注重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化依法普查意识,数据质量意识和准确执行普查方案的意识。

四是确保宣传动员到位。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需要每个人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宣传动员十分重要。前阶段主要是动员阶段,下一步要开展集中性宣传,重点抓好10月份的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月期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凸显气势,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掀起宣传工作。媒体力量和社会力量要结合起来,既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又要充分运用横幅标语、宣传画、板报墙报、流动宣传车、户外广告、手机短信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使人口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是确保协作配合到位。人口普查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协调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加强配合:一是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资料,人口计生部门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全员流动人口信息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卫生部门的新生儿信息资料,建设部门的房屋登记资料等等;二是抓紧下发部门联合文件,对相关政策性问题进行明确,如超生人口的登记政策,物业部门配合入户登记政策等,为普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积级动员本部门的基层人员,如计生联络员、民政助理员、基层劳动保障员等担任普查员;四是充分运用部门宣传网络,拓宽人普宣传领域。

六是确保业务措施到位。重中之重是抓好清查摸底与入户登记两个环节的工作。摸底重点要解决好“人头”问题,即抓住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杜绝摸底阶段不上门,关起门来编造数据或者仅抄户籍资料,不逐户访查现象的发生。对于清查摸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早解决,杜绝可能影响现场调查和数据质量的每一个隐患,不留死角。入户登记是人口普查的中心环节,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地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各项工作细则、工作流程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普查员要登门入户,访问每一户家庭,登记好每一个指标。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普查登记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普查登记有序进行。同时,各地要建立情况报告制度,确保指挥系统畅通无阻。

篇7

人口普查是我国十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我国未来制定人口政策,经济政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将从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两员”选调、业务培训、清查摸底、普查登记、宣传动员六个方面着力分析人口普查各阶段工作的难点,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

在人口普查中,划分普查区域便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是保证登记不重不漏的可靠基础,是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并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划分原则一般是普查区域尽可能与行政区划相吻合,逐级划分,地域覆盖不漏不重,特殊地区特殊对待。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一般普查区域范围大,人口密度集中,外来人口多、流动频繁,村(居)交叉混杂严重,并且存在“飞地”问题,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二是特定区域划分难。我区私营经济发达,工业区较多,这些特定区域也给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增加了难度。三是普查员业务素质不高,地图绘制能力较弱。由于普查员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抽调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业务知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地图绘制工作比较生疏,难度很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中碰到的问题。一是按照地域原则划分普查区域。按照区域划分普查区,而不能按照户口或其他的部门管辖隶属进行普查区域划分,这是保证人口普查不重不漏、实现全面覆盖的前提。二是人口普查区域的边界要有明显的标志(街道、公路、铁路、河流等),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图的边界应该是一条首尾相接、连续不交叉的封闭曲线。以便保证普查有明确的分工,为实现登记的不重不漏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区域划分要便于操作、灵活处置。划分人口普查地理区域,特别是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应该要便于实际操作、便于普查工作进行,具体情况、灵活对待。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可按行政区划来划分普查地理区域;行政管理不健全的(新建的居民区)、居民居住混乱无序(城乡结合部)的可地域切块来划分,也可二者兼顾,有主有次;对于一些学校、工厂、农场等单位,规模较大、完整独立的可单独划为普查区,让这些单位自己去组织普查;规模较小、职工居住地域上比较分散的单位可归入当地的普查区域由当地的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二、“两员”选调阶段

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作为整个人口普查工作的链接点,担负着入户调查,填写普查表等具体工作,控制着普查数据质量的源头,主宰着普查数据质量,“两员”的重要性和地位由此可见非常重要。这次人口普查“两员”选调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是选调“两员”符合条件的人选少。“两员”应当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统计专业知识,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符合条件的人员少。二是“两员”数量庞大,配齐难。初步统计,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需要配齐“两员”数量达4000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基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三是居住人口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合适“两员”选调难。在外来人员众多的地方,因为人员流动频繁,治安情况较差,“两员”选调难。针对“两员”选调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选配高素质的“两员”队伍。各镇(街道)要切切实实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两员”队伍中应该既有镇(街道)的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社会志愿者,还应该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广大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二是切实提高“两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人口普查中的许多项目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增加了普查的难度。因此,“两员”要对人口普查的业务知识达到非常熟练精通的程度,才能在实践普查中发挥出色。三是保障“两员”的经费补贴及时到位。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必要的经费保障是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要落实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这是提高“两员”工作积极性,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业务培训阶段

人口普查不像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涉及的普查对象不是很多,它是关系到家家户户、是全民参与的一次普查行为。由于人口普查对象的广泛性,本次人口普查选调的“两员”也是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专业,有些甚至从未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缺乏统计、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面对人口普查的一系列报表也往往是无从下手。因此,如何组织好为数众多的“两员”进行业务培训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配足配强“两员”队伍的基础上,要对“两员”进行集中、规范、专业的业务培训。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因材施教,保证业务培训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人口普查涉及面广,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因此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日程安排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要制定程式化流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有关指标、难点、普查表的正确填写,都要统一口径。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解,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解答。二是根据“两员”的业务能力,分层次进行培训。“两员”基数庞大,业务能力有高有低,对部分能力较弱的“两员”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讲解理论知识,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对于素质较高,能力强的“两员”要起到带领作用,从而保障普查培训顺利进行。三是要新时期、新条件下创新培训的新方式。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更形象、具体、直观易懂,更能增加参训人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

四、清查摸底阶段

在对人口普查进行正式登记之前,要对人口做清查摸底,先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口普查的清查摸底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工作以及《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在摸底过程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调查小区内的居民住房及其它建筑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小区内住户的住址、户主姓名,本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等多项指标,对普查员来说一是时间紧,二是工作量偏大。而且对于小区地图的绘制,因为普查员业务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有些对简单的绘图知识都不了解,难度非常大。二是人户分离现象导致清查摸底过程中出现漏登情况,与公安、计划生育部门掌握的人口数量差距过大。漏报现象严重,导致人口普查的数据失真、不准,数据的可信度大幅度下降。三是流动人口、居无定所人群摸底难。人口普查清查的原则是“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这是对固定场所而言的,对于居无定所的人群,清查摸底往往无从下手。针对人口普查清查摸底阶段的一些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做好普查区划分和绘图工作。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是普查登记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登记对象是否不重不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普查区、普查小区划分一定要实地调查摸底,不仅要考虑地理习惯,还要考虑普查员登记的工作量。只有做到了普查区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连接,绘制地图清晰准确,才能为寻找普查对象打下坚实基础,保证普查的登记质量。二是收集整理好现有的行政资料。在清查摸底前,县乡两级普查机构要收集相关的行政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底册、外籍人员登记资料,计生部门的流动人口登记册、孩子出生登记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资料,房管部门的产权登记、物业登记等资料,并将相关行政资料整理好按普查区域分解反馈。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漏户漏人现象。

五、普查登记阶段

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阶段是调查员直接向被调查者了解和登记有关普查信息的统计调查方式,是普查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从历次人口普查来看,入户登记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人户分离现在严重。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住宅的增加,加上工作、生活条件和某些政策的制约,居民迁新居的不愿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也有一些人常住地实际未搬迁,为了子女入学迁移了户口,造成这些人的常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的不一致,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二是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加大入户登记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个体企业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外来人口自身的特点就是来源广、规模大、流动频繁,在人口普查登记中,如何查准、查清流动人口一直是工作的重点、难点。三是无户口人员导致人口普查数据容易漏登。在农村中,还存在相当部分的人口,有的因没有出生医疗证明不能申报户口,更多的是计划外生育害怕处罚不敢申报户口,还有一些地方的抱养收养孩子现象突出,孩子没有任何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收养的家庭没有也不可能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份一旦被证实就可能离开。这些不能报、不敢报、不想报户口的现象,成为人口普查登记的一大突出难点。针对人口普查登记存在的各个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人口普查是一种政府行为,要紧密加强与公安、计生、民政等重要部门的合作。针对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安部门要协助做好登记工作。计生部门要做好出生人口的登记工作。支持和鼓励群众及时向公安部门申报户口,申报不需要计生部门任何证明,对超计划生育、早生早育、未办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办理常住户口的要准予登记。二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的户口整顿,为人口普查打下较好的基础。户口整顿澄清了各类人口数,解决了一批人户分离、应落未落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以及户口重登、项目登记差错等户籍管理中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公安部门也进行了登记,待日后陆续解决。户口整顿的有关资料,为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篇8

一、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

在人口普查中,划分普查区域便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是保证登记不重不漏的可靠基础,是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并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划分原则一般是普查区域尽可能与行政区划相吻合,逐级划分,地域覆盖不漏不重,特殊地区特殊对待。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一般普查区域范围大,人口密度集中,外来人口多、流动频繁,村(居)交叉混杂严重,并且存在“飞地”问题,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二是特定区域划分难。我区私营经济发达,工业区较多,这些特定区域也给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增加了难度。三是普查员业务素质不高,地图绘制能力较弱。由于普查员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抽调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业务知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地图绘制工作比较生疏,难度很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中碰到的问题。一是按照地域原则划分普查区域。按照区域划分普查区,而不能按照户口或其他的部门管辖隶属进行普查区域划分,这是保证人口普查不重不漏、实现全面覆盖的前提。二是人口普查区域的边界要有明显的标志(街道、公路、铁路、河流等),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图的边界应该是一条首尾相接、连续不交叉的封闭曲线。以便保证普查有明确的分工,为实现登记的不重不漏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区域划分要便于操作、灵活处置。划分人口普查地理区域,特别是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应该要便于实际操作、便于普查工作进行,具体情况、灵活对待。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可按行政区划来划分普查地理区域;行政管理不健全的(新建的居民区)、居民居住混乱无序(城乡结合部)的可地域切块来划分,也可二者兼顾,有主有次;对于一些学校、工厂、农场等单位,规模较大、完整独立的可单独划为普查区,让这些单位自己去组织普查;规模较小、职工居住地域上比较分散的单位可归入当地的普查区域由当地的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二、“两员”选调阶段

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作为整个人口普查工作的链接点,担负着入户调查,填写普查表等具体工作,控制着普查数据质量的源头,主宰着普查数据质量,“两员”的重要性和地位由此可见非常重要。这次人口普查“两员”选调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是选调“两员”符合条件的人选少。“两员”应当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统计专业知识,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符合条件的人员少。二是“两员”数量庞大,配齐难。初步统计,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需要配齐“两员”数量达4000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基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三是居住人口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合适“两员”选调难。在外来人员众多的地方,因为人员流动频繁,治安情况较差,“两员”选调难。针对“两员”选调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选配高素质的“两员”队伍。各镇(街道)要切切实实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两员”队伍中应该既有镇(街道)的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社会志愿者,还应该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广大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二是切实提高“两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人口普查中的许多项目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增加了普查的难度。因此,“两员”要对人口普查的业务知识达到非常熟练精通的程度,才能在实践普查中发挥出色。三是保障“两员”的经费补贴及时到位。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必要的经费保障是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要落实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这是提高“两员”工作积极性,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业务培训阶段

人口普查不像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涉及的普查对象不是很多,它是关系到家家户户、是全民参与的一次普查行为。由于人口普查对象的广泛性,本次人口普查选调的“两员”也是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专业,有些甚至从未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缺乏统计、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面对人口普查的一系列报表也往往是无从下手。因此,如何组织好为数众多的“两员”进行业务培训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配足配强“两员”队伍的基础上,要对“两员”进行集中、规范、专业的业务培训。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因材施教,保证业务培训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人口普查涉及面广,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因此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日程安排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要制定程式化流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有关指标、难点、普查表的正确填写,都要统一口径。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解,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解答。二是根据“两员”的业务能力,分层次进行培训。“两员”基数庞大,业务能力有高有低,对部分能力较弱的“两员”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讲解理论知识,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对于素质较高,能力强的“两员”要 起到带领作用,从而保障普查培训顺利进行。三是要新时期、新条件下创新培训的新方式。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更形象、具体、直观易懂,更能增加参训人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

四、清查摸底阶段

在对人口普查进行正式登记之前,要对人口做清查摸底,先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口普查的清查摸底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工作以及《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在摸底过程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调查小区内的居民住房及其它建筑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小区内住户的住址、户主姓名,本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等多项指标,对普查员来说一是时间紧,二是工作量偏大。而且对于小区地图的绘制,因为普查员业务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有些对简单的绘图知识都不了解,难度非常大。二是人户分离现象导致清查摸底过程中出现漏登情况,与公安、计划生育部门掌握的人口数量差距过大。漏报现象严重,导致人口普查的数据失真、不准,数据的可信度大幅度下降。三是流动人口、居无定所人群摸底难。人口普查清查的原则是“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这是(来源:文秘站 )对固定场所而言的,对于居无定所的人群,清查摸底往往无从下手。针对人口普查清查摸底阶段的一些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做好普查区划分和绘图工作。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是普查登记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登记对象是否不重不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普查区、普查小区划分一定要实地调查摸底,不仅要考虑地理习惯,还要考虑普查员登记的工作量。只有做到了普查区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连接,绘制地图清晰准确,才能为寻找普查对象打下坚实基础,保证普查的登记质量。二是收集整理好现有的行政资料。在清查摸底前,县乡两级普查机构要收集相关的行政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底册、外籍人员登记资料,计生部门的流动人口登记册、孩子出生登记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资料,房管部门的产权登记、物业登记等资料,并将相关行政资料整理好按普查区域分解反馈。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漏户漏人现象。

五、普查登记阶段

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阶段是调查员直接向被调查者了解和登记有关普查信息的统计调查方式,是普查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从历次人口普查来看,入户登记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人户分离现在严重。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住宅的增加,加上工作、生活条件和某些政策的制约,居民迁新居的不愿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也有一些人常住地实际未搬迁,为了子女入学迁移了户口,造成这些人的常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的不一致,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二是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加大入户登记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个体企业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外来人口自身的特点就是来源广、规模大、流动频繁,在人口普查登记中,如何查准、查清流动人口一直是工作的重点、难点。三是无户口人员导致人口普查数据容易漏登。在农村中,还存在相当部分的人口,有的因没有出生医疗证明不能申报户口,更多的是计划外生育害怕处罚不敢申报户口,还有一些地方的抱养收养孩子现象突出,孩子没有任何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收养的家庭没有也不可能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份一旦被证实就可能离开。这些不能报、不敢报、不想报户口的现象,成为人口普查登记的一大突出难点。针对人口普查登记存在的各个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人口普查是一种政府行为,要紧密加强与公安、计生、民政等重要部门的合作。针对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安部门要协助做好登记工作。计生部门要做好出生人口的登记工作。支持和鼓励群众及时向公安部门申报户口,申报不需要计生部门任何证明,对超计划生育、早生早育、未办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办理常住户口的要准予登记。二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的户口整顿,为人口普查打下较好的基础。户口整顿澄清了各类人口数,解决了一批人户分离、应落未落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以及户口重登、项目登记差错等户籍管理中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公安部门也进行了登记,待日后陆续解决。户口整顿的有关资料,为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篇9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副司长王谦介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6亿,每六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目前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

《报告》预计,到2030年,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占比将接近90%,总量达2.79亿,“占据流动人口绝对主体地位”。据王谦解释,所谓新生代流动人口,通俗的理解,就是指“80后”、“90后”。

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王谦介绍,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已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王谦表示,上一代流动人口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多因为经济原因发生迁移。与之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更高,对生活质量追求更高,以追求家庭团聚和更高教育为目的的流动比例更大。新生代农民工不像上一代那样“城市挣钱,返乡消费”,其消费方式和行为模式更接近城镇青年。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新增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低龄化。农村户籍的新生代流动人口首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19岁,较上一代小7岁。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中西部外出农民工正在从东南沿海回流,并集中流向中西部中心城市。这表明珠三角等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明显降低”。目前,全国2.36亿流动人口中,“80后”“90后”已过半。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部沿海地区2010年新生代流动人口份额为23%,比2005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不过,东部沿海地区该比例则由2005年的20%提高至2010年的22%。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3月,外省流入江苏的人口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8.3万人,减幅为5.2%。同时,西部地区省内流动人口总量为959万,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7%。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留在本省内就业居住。

30多年来,东部省份制造业一直是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行业。2012年,东部省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到41.7%。但《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中,流动人口占比为40.4%;到2011年,该比例下降到37.3%,2012年则继续降至35.2%,可谓“快速下降”。

《报告》分析称,东部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减少与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中西部主要城市群中,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

《报告》显示,201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峡西岸等四大城市群,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45%。而中西部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则吸纳了9.4%的流动人口。

《报告》还透露,2005年,中西部城市群仅吸纳了全国流动人口的7.6%。与2005年相比,2010年吸纳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预计今后该比例将继续上升,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规模将过亿。

篇10

国务院决定于今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上级普查机构和县政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全乡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

一、普查的目的

人口普查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对于我乡来说,通过这次人口普查,还可以查清我乡较为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城镇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状况等,为研究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提供依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二、普查的对象和规模

普查对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区的划分和设置:普查区域的划分坚持以地域划分为原则。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划分普查区。全乡所管辖的19个村。都各设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农村区域可按200-300人左右常住人口)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共44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全覆盖全乡。

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原则和方法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今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四、普查内容和普查组织形式

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驻港澳机构人员、其他各驻外机构人员以及派往境外的专家、职工、劳务人员、留学生(包括公费和自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或者集体户申报登记。

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包括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当地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县人口普查办公室。

五、普查需要投入的力量

根据普查工作要求,乡镇普查办要配备至少5人以上的工作人员,每个普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员,每个普查区必须配备一名以上普查指导员。据此测算,这次全乡人口普查需投入的人数大约在70人左右,上述人员还未包括专项编码员、数据录入、数据处理人员和各普查小区带路上门的陪调人员。

六、普查的工作步骤

人口普查分二个主要工作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历时1年。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乡、村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和办公用房、人员;进行各项普查试点;开展调研;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普查工作;布置外出人口信息收集;筹备普查物资;开展普查宣传动员;编制审核地址码本;培训乡镇业务骨干;选调、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协助公安部门进行户口整顿;绘制普查地图;进行清查摸底;进行长表的样本抽取;准备普查数据处理设备及安装,程序调试,培训技术人员等。具体时间安排为,今年8月进行户口整顿,今年9月进行清查摸底培训,今年10月进行普查登记培训。

第二阶段为普查登记复查阶段,主要包括: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其中:11月1日至10日完成全面登记;11月11日至30日完成全面复查、验收和上报。

七、普查的主要措施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是一项十分庞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完成,特别是高质量的完成普查任务十分艰巨。各行政村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这次人口普查的顺利进行。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普查机构。乡政府建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分管领导担任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选调德才兼备、积极负责、工作认真细致的工作人员到普查办工作,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各村建立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其它两委干部为成员。各村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应加强对人口普查工作的具体领导。各村主要干部,要把人口普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今年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特别是在普查登记阶段更应突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集中力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及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经费、人员等问题,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准备,科学部署,力争人口普查工作达到较高水平。

2、开展广泛深入的人口普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宣传力量,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特别是今年10月份,要组织好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在普查登记之前,要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普查登记的情况和广大普查工作者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如实申报人口情况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以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并积极主动地做好如实申报工作。

3、切实做好社会力量的动员工作。社会力量动员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人口普查工作的成败。在社会力量动员中,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又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普查人员抽调工作的实际影响。配备的“两员”必须具备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熟悉当地情况等基本条件。

篇11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户口整顿要以稳定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通过户口整顿,查清本辖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底数和流动人口的情况和数据资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户口政策解决一些应报未报、应销未销的户口问题,纠正户口登记中重户重口、漏户漏口和登记项目差错,为人口普查提供翔实的户籍资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户籍管理工作。

二、工作重点

户口整顿工作的重点是清理和掌握各户籍管理区域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情况和数据资料。对出生、死亡、迁出、迁入等未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户口、注销户口等登记手续;对没有申报户口的超计划生育的出生人口,要准予登记。

在农村地区,要按照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的进程,健全户籍管理制度。对无户口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落户或恢复户口。

在城镇地区,要尽快落实新建房屋和新开发居民小区户口管理的归属。对常住地与常住户口登记不一致的,要逐人逐户核对清楚,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必须登记造册,掌握情况。

三、方法和步骤

(一)户口整顿工作方法

户口整顿工作采取入户核对常住户口和清理登记暂住人口的办法进行。常住户口核对要按照户口登记项目,逐人逐户逐项核对,要清理、登记和掌握本调查小区内暂住人口的住宿地点、人数等情况,配合人口普查办公室进行普查登记。已建立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派出所,还要与计算机存储内容对照,努力做到调查小区内不遗漏一人一户,登记项目无差错。户口整顿的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复查验收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是制定整顿工作方案,编写宣传提纲,组织好专门工作力量和划分调查小区等工作。

2、实施阶段。一是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户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认识,使参加户口整顿的工作人员明确户口整顿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二是宣传发动。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影视、报纸、书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和户口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除群众的思想疑虑,使广大群众理解、重视、支持和配合户口整顿工作。三是调查摸底。按照普查区图,落实工作责任制,摸清人户分离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访查当地医院、接生员、计生员、查看妇女怀孕、生育登记簿,个别走访老住房、老居民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干部等,切实掌握各户出生和死亡人数。四是入户核对。充分发挥现有户籍资料和访查资料的作用,逐人逐项核对无误,填好《户口整顿调查登记表》。

3、复查验收。通过召开老邻居、老住户、老居民等“三老”座谈会,切实弄清入户核对尚未弄清的疑难问题。户口整顿的验收,采取抽样检查,逐级验收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把好质量关。凡是走过场的要重新返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课。

(二)户口整顿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5月至7月底,在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中设立户口整顿工作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户口整顿工作方案,选调和培训户口整顿工作人员。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定于5月初进行户口整顿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摸索和总结我县户口整顿的工作经验,培训我县户口整顿骨干。各乡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在自治区试点工作结束后,要结合实际开展户口整顿试点工作,培训基层户口整顿骨干,为全面开展户口整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8月至10月中旬,全面开展户口整顿工作。

第三阶段,10月中旬至10月底。各地在全面检查验收后,将调查小区的现有人口资料报送当地人口普查办公室,填写《户口整顿情况统计表》逐级上报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户口整顿工作任务。

四、政策和原则

为严密户口管理制度,确保户口整顿质量,防止漏报瞒报,在户口整顿中应严格遵循以下政策和原则:

(一)对未申报户口的新生婴儿和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等原因未落户的子女,要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准许他们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立政策,限制落户。对曾经瞒报、漏报人口出生情况的单位,只要在这次普查中如实登记,均不再追究;对继续瞒报的,一经查实,要依法加以处理。

(二)对无户口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落户或恢复户口。对暂时无法解决落户或恢复户口的无户口人员,不论其居住何处,现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均应造册登记,作为暂住人口管理,待人口普查登记结束后,再研究其落户问题。

(三)对常住地与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要逐人逐户核对清楚,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必须造册登记,掌握情况。对新建房屋和新开发居民小区,要尽快落实户口管理归属,切实加强户口管理工作。

(四)对于重户重口、漏户漏口和各种登记项目差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解决。属于死亡、迁出、参军、出国、逮捕等未注销户口的以及出生、迁入、复员、回国、劳改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未登记户口的,均要核对清楚,该注销的注销,该登记的登记。

(五)关于户口整顿工作涉及的门(楼)牌清理装订工作,由公安机关认真组织实施。

五、组织和经费保证

户口整顿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普查质量的必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将户口整顿纳入当地人口普查办公室的重要工作日程。

篇12

关键词:人口学;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特征;机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2.017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Mobility in Shaoguan

LI Li-qu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flow situation in Shaoguan w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oguan population migration were in-depth studies in quantity,migration distance, population migration reason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haoguan population migration was studied with the push-pull theory. Finally,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of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Shaoguan.

Key words: demography; population migration; population movements;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suggestions

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流动是引起人口变动的重要方面,某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减、结构组成的变化,体现着迁移流动人口的状况[1-2]。迁移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其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对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移流动规模也随之扩大,极大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3]。因此,人口迁移流动是政府部门应该加以重视的社会经济现象,正确把握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和规律,促进人口迁移流动的有序进行,是当前区域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4-6]。

1 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关韶关市迁移流动人口状况的统计数据具体反映出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方面的诸多特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1 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呈增加之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呈现出增加的势头,流动人口从“五普”的21.71万人上升为53.76万人。这充分说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居住地不思迁徙,在职业上“从一而终”的观念。

近几年来,韶关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韶关生产总值(GDP)68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2.5%。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更加旺盛,吸引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进入韶关,加入经济建设的大军中。但同时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来看,韶关经济仍较为落后,因此也有大量人员从本地流出。

1.2 省际迁移以近距离为主,分布相对集中

韶关市人口省际迁移虽然辐射全国各省,但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迁移为主,分布相对集中的态势。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跨省迁移的人口中,毗邻省份占较大比重。韶关市登记总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迁移流动人口为122 389人,超过1 000人的省份有浙江1 678人,安徽1 809人,福建2 554人,湖南57 872人,江西12 010人,四川11 260人,重庆2 683人,广西7 925人,河南5 649人,湖北6 301人,贵州3 995人,云南1 545人,陕西1 204人,其中湖南、江西、四川三省人数超万,所占比例分别为47.3%,9.8%,9.2%。这几个省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务大省,且江西和湖南是与韶关相邻的两省。

1.3 人口流动主要以省内流动为主,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

韶关市登记总人口中,人户分离的人口有537 637人,户口登记地在省内的迁移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77.2%,达到了415 248人,其中本市(县)人户分离人口有70 716,占17.0%;在本省其它市(县)人户分离的人口有344 532,占83.0%。近几年来,韶关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吸引不少来自省内外的流动人口。尽管如此,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韶关人口总的流出量要远远超过流入量,比例分为30.13%,16.6%,净流出量为441 115人。

从韶关外来流动人口分布来看,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流入了韶关市区内(武江、浈江区),占流动总人口的42.6%,而占市区(武江区、浈江区)户籍人口的比例也高达38.4%。其中这两个区的流入量远远大于流出量,净流入量为92 026人。而韶关的其它地区基本情况是流入量远远小于流出量,净流出量为533 141人。这说明除武江、浈江两区外其它县区的人口以流出为主,特别是南雄地区有近一半的人口外出流动迁移。

1.4 务工经商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但省内省外迁移原因不同

迁移流动人口就其动因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迁移流动的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和以非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迁移流动的社会型迁移流动人口两类[7]。从人口迁移流动加剧的动因来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时点的前5年之内,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经济方面。过去,韶关市迁移流动人口数量不多,有者也主要集中在婚姻迁入、寄养寄居等社会型迁移流动方面。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且已经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六普”韶关市分年龄、性别、迁移原因的人口数据资料来看,属于经济型或者是出于谋生目的而发生迁移流动的人口占50.3%,其中务工经商的占33.6%,工作调动的占2.7%,学习培训的占14%。虽然属于非经济原因迁移流动的人口占49.7%,但其中的具体原因是拆迁搬家、婚姻迁入、随迁家属和投靠亲友。这些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并不容易造成人口迁移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的加剧。而在婚姻迁入这个因素中女性高达85.9%。

在人口迁移流动原因中省内和省外迁移流动各有不同,在9个迁移流动的原因中务工经商是最大的原因,但省内比例只占27.1%,而省外则达到55.7%,这足以说明韶关在广东这个经济发达省份来讲经济仍十分落后,无法吸引更多省内人员。而随迁家属的省内则达到了20.3%,省外的则只有13.9%。省内经济原因迁移的为47.2%,省外经济原因迁移的比例为61.2%。这说明省内迁移流动至韶关的主要原因是非经济原因,而省外迁移流动至韶关的主要是经济原因。

1.5 流动人口中流动主体的教育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 无论从总体情况来分析还是从省内、省外情况分析, 初中、小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迁移流动人口的主体,达到了82.5%,这说明韶关经济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只能吸引教育水平较低人群,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这种流动人口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将对韶关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较高学历者,其改变其定居点,由一城市迁入另一城市,其迁移面临的阻力较小,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群体,其发生迁移的阻力较大,引力较小,迁移的可能性较低。而流动人口在流动时,对其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再加之流动人口生活随意性较强,要求较低,人口流动群体还将以低学历者主[8]。而处于高端人才与流动打工者之间的群体,由于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预期目标与迁移目的地所能提供的收益之间较好的结合点,迁移与流动从自身及目的地来说,阻力均较大,迁移与流动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2 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机制分析

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或称排斥力)和拉力(或称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9]。

2.1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迁移流动的推拉作用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沿海经济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是人口大规模迁移流动的动力[10]。

2.1.1 工业发展的影响 从“六普”韶关市人口迁移流动的数据资料来看,韶关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从纵向比较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和本省其它地区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一,韶关市在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登记的迁移流动人口中,流往本省的人数占总迁移流动人口数的近九成,这说明广东省作为最早开放的地区,工业发展仍排在全国前列,而作为地属广东的韶关市缺少吸纳众多劳动力的产业,大量的人无事可干正好说明这一地区的工业不够发达。其二,韶关市迁移到本市的人口中,大量的人口又集中到了市区和县城内等地的发达地区,如韶关市2003年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二类地区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这说明多数人的迁移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或是为了谋生目的而流动。

2.1.2 农业效益低下的影响 韶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气候资源比较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广东省排第一,主要存在蔬菜、水稻、畜禽、鱼、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产业。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但由于韶关市农业生产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相当大部分农户的思想观念落后,还是比较保守的小农经济思想。生产单位小,加上目前农村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协调机制,规模种植的商品农业很难发展起来,农村家庭经济很难出现质的突变。农户市场经济意识差。农户信息不通,农户间思想难以统一去发展规模商品经营。因此韶关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率较低、效益不高。自古依恋土地的农民离开土地,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出于他们对从事农业生产效率太低、效益不高有着实际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这里值得指出的还有,在韶关农村某些地方,外出打工的人口多是18~35岁的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而留家种田的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是文盲,这就使得韶关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可能愈演愈烈,对韶关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强烈吸引和家庭经济落后的推动下,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由经济不发达地经济向发达地进行了流动迁移。

2.2 生活环境对人口迁移流动的推拉影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韶关人口迁移流动的主流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环境,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不利的生活环境就是推力。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有许多不利的生活环境,如收入水平低,没有挣钱机会、农村太穷,生活太苦、农村缺乏更好的发展机会、对在家乡从事的职业不满意、农村税费过重、呆在家里没事干、子女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机会少、不愿意干农业、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村干部作风恶劣等,这些都是“推”的因素。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等诸多生活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流动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3 引导人口迁移流动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人口迁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的人口迁移可以优化人力资本和劳动力配置,促进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但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却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治安恶化等诸多问题。政府对于人口迁移要进行合理引导而不是盲目地采用行政措施进行控制。

3.1 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等人口迁移调控政策采用单一的行政控制的手段,是人口迁移的最大阻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对人口迁移的限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资差异、房价和人力资本氛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渐改革和完善城市住宅分配制度,对房地产进行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房价虚高对人口迁移的不良影响。

3.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

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群体扩大到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城镇居民或户籍拥有者。对于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应该采用经济政策而不是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缩小地区之间的工资差距和收入差距,促进地区之间教育机会的公平,将有利于控制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对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进行有效的调控。

3.3 强化信息、组织网络的建设和监管,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的形成,是人口有序、高效流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发育成熟的重要标识。所以要大力发展专业性组织,成为人口有序流动的主要信息获得途径。这样有利于实现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减少流动的盲目性,提高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3.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韶关经济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因此,应切实加强本市的工业化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以冶金、电力、烟草为主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韶关市工业落后的面貌。一是要加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在增进效益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二是要鼓励发展和新建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和企业,以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要加快韶关的信息化建设,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同时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韶关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在农业方面,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使韶关农业成为吸纳更多劳动力的一个行业;要大力推进韶关农业的工业化经营和管理,使韶关农业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最后,要加快韶关农村的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为韶关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劳动生产条件、职业保障基础和城市化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宝树.长三角城市圈的就业迁移和人力资本差别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1.

[2] 胡英,陈金永.1990─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量的构成及变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2(4):40-47.

[3] 侯红娅,杨晶,李子奈.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4(7):52-54.

[4] 谭俊玲.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8(6):95-96.

[5] 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人口与经济,2004(4):1-8.

[6] 王桂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J].人口研究,2005(1):19-28.

[7] 聂普焱,谢杰.广东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5):65-66.

[8] 杨海蛟.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7(9):7-9.

[9] 罗明忠.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J].岭南学刊,2012(1):82-86.

[10] 王泽强.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年龄-迁移率”的定量分析[J]. 西部论坛,2011(6): 27-33.

[11] 邸少楠,岳坤,潘晶晶,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用地结构优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2):82-85.

篇13

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是继2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准确及时地完成这次普查任务,遵照上级政府和xx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流程图》的统一要求,

并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规划,以指导全镇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

一、普查的目的和要求

人口普查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2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对于我镇来说,通过这次人口普查,还可以查清我镇较为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农村非农人员情况、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状况等,为研究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提供依据,并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二、普查的对象、范围和规模

普查对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范围:全镇53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人居住的平原、丘陵等所有领域,都属于此次普查范围。

普查规模:2.5万左右的家庭户、集体户,8万左右的现有人口加户籍外出人口,以及300左右的死亡人口。

普查区的划分和设置:普查区域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划分普查区。全镇17个村,都各设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原则上按300人左右),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全覆盖全镇。

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原则和方法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四、普查内容和普查组织形式

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表分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中国人民现役军人及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汇总。

在军队各类单位服务的职工、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军队营院内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在军队营院内居住的,由地方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登记,普查表移交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在武警部队各类单位服务的职工、非现役公勤人员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武警部队营院内的,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市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在武警部队营院内居住的,由地方人口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驻外外交机构人员、驻港澳机构人员、其他各驻外机构人员以及派往境外的专家、职工、劳务人员、留学生(包括公费和自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或者集体户申报登记。

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包括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当地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五、普查需要投入的力量

根据上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镇(街道)人普办工作人员不少于12名,每个普查区(村、居委会)平均配备5名工作人员,每个普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员,原则上四至五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据此测算,这次人口普查需投入的人数大约在300人左右。

六、普查的工作步骤

人口普查分四个主要工作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底,历时1年。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和办公用房、人员;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普查工作;筹备普查物资;开展普查宣传动员;培训业务骨干;选调、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会同派出所进行户口整顿;绘制普查地图;进行清查摸底等。

第二阶段为普查登记复查阶段,从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历时1个月,主要包括: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其中:11月1日至10日完成全面登记;11月11日至25日完成全面复查、验收和上报。

第三阶段为编码和数据处理阶段,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历时1年多。主要包括:进行快速汇总;对普查主要数据进行上报;普查表编码;进行普查表光电录入;数据审核。其中:2010年11月16日至12月05日完成快速汇总并上报;2011年3月底前完成普查表的审核录入和主要数据的汇总。

篇14

早在18世纪中后期,部分欧洲国家就开始利用人口普查的方法来收集人口及相关社会经济信息。美国于1790年首次进行了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此后,美国形成了每隔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的制度。英国和法国则于19世纪30年代开始了人口普查,此后,法国的人口普查每隔5年举行一次。我们的亚洲近邻日本于1872年开始举行人口普查,此后每隔10年开展一次,但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的第5年则开展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来补充两次普查之间人口信息的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都已经形成了定期开展人口普查的制度。

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开展人口普查相对较晚。广大发展中国家出于对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高度重视开展人口普查。印度在独立之后不久就专门颁布了《人口普查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联合国十分重视在各国开展人口普查,并积极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人口普查。联合国人口统计司、联合国基金等机构都为人口普查在世界各国的普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能够在临近时间上获取各国人口信息进而便于取得全世界的基础人口信息,联合国倡议世界各国在逢0或者1的年份开展人口普查。

根据有关资料,在2010年这一轮人口普查中,全球将有224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人口普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覆盖了全世界总人口的99%。在这224个国家或地区中,有71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完成了人口普查,另外的153个国家或地区则将在2010年至2014年问开展人口普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有关人口总数等指标的统计。尽管当时的人口数据不可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其准确性,但是,这些早期统计数据的存在,却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人口数据的高度重视。这种对于人口数据的重视,即使是到了今天,也是十分重要的认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以来,我国已举行过5次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这些普查,对于及时了解我国的人口及其他基本国情、安排国计民生、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健全民主法治制度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也在长期摸索、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期间第5年开展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每年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基本人口调查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