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行业风险范文

医疗行业风险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15:32: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行业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行业风险

篇1

[ 关键词 ] 中小型企业 医疗器械 企业风险

一、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划分的标准

有关我国中小企业的统计信息十分缺乏,而且关于中小企业定义的标准又十分模糊。数据方面的问题使分析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作用十分困难。1988年关于中小企业的最近的定义规则,按照不同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来划分企业的规模。这种划分方法对不同的行业规定了不同的产出标准和职工人数,据以划分企业的规模,对比许多国家按照职工人数或职工人数与总产出相结合的标准,我国的划分标准要复杂得多。但是,运用我国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时,由于划分标准过多过细,使得许多企业难以归类。另外,我国的分类方法也难以进行跨行业比较,更难以进行跨国比较。

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讲,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其企业划分标准不等同于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且我国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划分并没有相应的标准。为此,本文将通过与其它行业标准的划分笼统上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

二、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除了要贯彻一系列有关的安全标准以外,还要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管理,分析医疗器械的风险水平,判断其可接受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31日批准医药行业标准YY/T0316-2000,其中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为风险分析的应用,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YY/T0316-2000等同采用了ISO14971―1:1998,该标准是国际先进经验的总结,该标准实施两年多来,对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程度的提高很大,在医疗器械行业更快地和国际同行接轨方面也近一步拉近了距离。

该标准的第三章第一条规定:“制造商应把风险分析程序实施及其结果的记录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根据制造商的定义,只要是把医疗器械上市或投入使用的法人或自然人,不管是否自己完成设计、制造等工作,都要承担制造商的责任。因此,要求按GB/T9002和YY/T0288申请认证的企业也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工作。在这一点上,YY/T0316-2000的要求是和欧洲标准NEl441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要求是一样的。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关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三项条件也未涉及设计问题,而只强调生产。

所以,风险分析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疗器械生产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风险分析是用以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的可得资料的研究。因此,要进行风险分析,首先对要分析的医疗器械的可能危害进行判定,其方法就是提示若干与患者、用户和周围环境安全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线索,判定可能的危害。然后估计风险,这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即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导致损害的危害发生概率。前者不难判断,但发生概率数据的获得并非十分简单,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必要的工作,则难以判断发生概率是多少,而没有发生概率的量化数据,则无法估计风险的大小。

三、ISO14971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要求

ISO14971是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系统的标准,它规定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完整的程序。该标准由引言、范围、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后信息、附录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15014971说明了制造商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即通过对风险的判断来决定产品预期用途,达到判断上市的适宜性的目的。

在“范围”中,15014971说明了该标准给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了一个进行风险管理的程序,以及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在“术语和定义”中,15014971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其各部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通用要求”中,工5014971对制造商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制造商对此过程进行事前的计划于事后的记录,在此处标准中使用“应”(Shall)而非 “应当”(should)来表示较强程度的要求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指导。

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 “生产后信息”几部分中,15014971对制造商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了要求。在“风险分析”中要求制造商判定危害、估计风险,并予以记录。在“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依据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判断风险是否需要降低,并予以记录。在“风险控制”中对风险控制的依据、具体措施、以及无法控制风险的处理进行了要求,并要求予以记录。在“剩余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对全部的剩余风险进行可接受性评价,并予以记录。在“风险管理报告”中要求制造商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并保证可溯源性。在“生产后信息”中要求制造商保持用于评审上市后信息的程序并予以记录。

在“附录”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例如在附录F中列举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具体的风险分析方法。

由此可见,就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而言,15014971是目前针对性最强,也是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标准。

此标准对医疗器械监管与行业发展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引言”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的范围,即对患者的风险。其次,在“范围”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适用阶段,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后,在“通用要求”提供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步骤。这几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管和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方面提供思路与依据。

四、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尚未进行风险分析,进行过风险分析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风险分析报告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主要表现是,只简单地罗列一些可能的危害,然后说明采取了防护措施,最后表示可以满足要求,医疗器械是安全的。

风险是导致损害发生概率及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为了说明风险的大小,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缺一不可。从目前看到的国外风险分析材料来看,无一不是考虑了两个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风险的量化数据,从而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

但是,YY/T0316-2000只规定了风险分析的程度,并未介绍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特别是估计发生概率的具体方法;只是在附录D中以一页的篇幅简单地提到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和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 (HAZOP)的各自特点。因此,如何使风险分析取得量化的数据,便成为风险分析的关键工作。

要提高风险管理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水平,不仅仅是以企业一方的行动为主,应从政府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入手。一方面需要监管者将法规中的风险管理要求系统化;另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掌握行业标准;还需要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者即潜在使用者进行风险相关的宣传教育。在上述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参考文献:

[1]ISO/IEC GUIDE 51-1999.Safety aspects-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S].Geneva:150eopyrightoffiee,1999

篇2

1.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都是由国家控制,及时在财务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风险,都是国家承担,因此医疗卫生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他们认为,只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财务制度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大,一方面是受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卫生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很多的财务风险是管理者无法遇见的,加之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风险意识不足;另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更加稳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

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是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在企业中长期工作,对于企业各方面的规定都比较熟悉,而且自身拥有第一手的财务资料,因此财务人员很容易为了个人利益,作出一些损害企业发展的事情。医疗卫生行业的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经营与发展也需要很多的财务人?T的支撑,因此其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依然非常大。这种风险一方面是由于财务人员制度道德所致;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财务风险并不是主观行为,而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医疗卫生企业内部的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财务风险费相关的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随意性非常强,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控制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流程不科学,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医疗卫生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分离,这为财务人员行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财务风险不断提升。

4.对资金管控不重视

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费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资金管理,因此医疗卫生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资金的管理与控制,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企业对于资金管控不重视。医疗卫生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的经理都放在了增加经济效益上,他们更加注重如何增加营业收入,宁可多花钱打广告也不会拿出资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因此,医疗卫生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比较低,影响了财务活动,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如何应对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

1.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企业也开始市场化,及时是公立医院也开始走市场化之路,因此,医院需要自担风险,为了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医院管理人员应该提升风险意识,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只要风险发生了,那么医院就会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提高对于风险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在医院内部,应该积极宣传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让全体员工都提高风险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降低风险,监督财务工作,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止风险发生。

2.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育力度

会计人员的行为对于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防止会计人员的行为带来的财务风险。医疗卫生企业应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由于专业水平不足造成的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视,设置培训机会,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防止财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带来的财务风险。在招聘财务人员的时候,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道德水平的了解,如果道德水平低,那么及时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再高都不要录用。

3.完善内控体制与风险方略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对财务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应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有针对性的制度,保证制定能够真正的执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让制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降低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因该提升财务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制度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再次,应该增加财务制度的全面性,防止制度漏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损害医疗卫生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 中职护生 职业风险意识 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Risk Awareness

SUN Yuelian

(School of Health Care,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Jiangsu 212004)

Abstract Health care occupational risks are major issues to develop nursing students,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risks training needs to create occupational risk awareness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financial risk awareness education and courses teaching;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improv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raise legal awareness and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will help to ensure medical care safety, maintenance patients and their legal righ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risk awareness; education

随着护理模式转变,全民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行业的高风险性备受关注。护理职业风险是指存在于医疗机构内部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造成各种损伤和伤害的不确定性因素。①而在校中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教育尚存不足,导致护生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职业风险无正确的心理评估和应对措施,引发医患纠纷。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从产生护理职业风险的几个因素着手,加强在校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切实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利益。

1 概念

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指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担的风险。②在护理执业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医疗纠纷、护理意外等医疗风险,同时还面临着针刺、病原体感染等职业损伤。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行为过程中,对自身或他人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原则认识程度。③

2 护理职业风险的潜在因素

(1)护理职业风险教育观念滞后。学校对职业风险意识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未开设职业风险意识教育课程。护理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实践或与临床接触甚少,对职业风险教育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只专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风险意识的教育。

(2)护生缺乏职业素养。目前在校的中职护生均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就是简单地执行医嘱、给病人打针、发药,不能充分认识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护生的这种观念影响其对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给未来的实践和护理工作埋下了职业风险的隐患。

(3)护生法律意识和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在校的90后护生比较自我,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冷静、说话欠思考、沟通能力差,冲动好斗,易激化矛盾。在学校生活中不能够遵守课堂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在操作实训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尊重、不爱护示教模特、不注意职业防护。护生的法律知识缺乏、常会出现不能自律自控,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随意行为,必将引发今后医疗纠纷,护理差错、职业损伤等风险。

3 培养在职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措施

3.1 开设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课程,增加师生职业风险意识

中职护理学校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保证足够的课时来落实该课程的实施;有计划安排护理教师参加职业风险意识的培训;护理教师每年利用假期到临床顶岗实践至少2~3个月,在学习临床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强化职业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组织风险教育和医疗安全文化教育宣传,请医学会和三甲医院的医学护理专家定期授课,从临床典型、真实医疗护理纠纷案例入手,分析纠纷的原因、过失、处理方法、吸收经验教训,促进师生注重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3.2 融风险意识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很强,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护士业务不熟悉、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或操作规程不明确会对患者和自身都构成威胁。④使在校护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在顶岗实习期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职业素养。

(2)专业课程中增加风险意识内容。在临床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强调执行医嘱时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护理失误可能引起的护理风险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在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和练习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和操作规程,及时、客观、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为防范护理风险提供法律依据。

(3)提高沟通技能,改善护患关系。据报道有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⑤开展护士职业礼仪培训、利用多媒体展示护理过程和沟通技巧,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患病时,让学生与患病学生进行真实的护患沟通,要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语言、行为、着装符合职业规范,尊重患者、关爱患者,耐心、细心、温馨地护理患者,并对学生沟通中的优缺点加以点评,提出改进措施。

3.3 加强岗前培训 ,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在护理伦理学、护理与法、护士条例的教学中,重点讲授护理行为与道德法律的关系,明确护理行为中病人的权利与义务、护士的权利与义务。在实习前和实习期间,组织护生学习《侵权责任法》、《疗事故处理条列》、护理核心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慎独精神和职业防护意识,合法地安全执业,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护理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护理职业风险意是护理职业教育者、护理职业从业者、护理职业管理者共同努力的目标。⑥在校护生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注释

① 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认知管理初探[J].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87-588.

② 恽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护理杂志,2006.23(2):81-82.

③ 陶岩.护理职业风险意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16-118.

④ 张岫秀.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J].全科护理,2008.6(11):3079.

篇4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及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卫生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加强、实习中的巩固和岗前再加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 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策略

在新形势下,医疗卫生行业竞争不断激烈的同时医院的财务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对防范和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保证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医院财务风险存在的领域及形式

(一)政策风险

自2009年起,国家改变了以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步向着公共卫生事业、农村、城市社区等领域发展,同时政府在投资医院方面也增加了社会资本。政策法规在调节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加大,同时政策效应也通过不同改革途径作用于财务管理领域,从而就表明随着医院经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显而易见,医院扩大生产规模势必会影响财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二)行业风险

医院具有较强的行业特征,从而也较直接地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一般而言,医院的行业风险表现在多方面,比如说绿色通道的提出,使得医院的坏账无法解决;医院规模扩大投入的医疗设备使得医院的现金变现能力较差;药品周期及临床新药的使用限制使得药品款成为医院现金流的重要来源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医院财务风险在行业风险方面的直接表现。

(三)管理风险

纵观医院的财务风险,我们可以看出管理风险逐步扩展到医院的财务风险中。主要表现在:一、资产管理的控制力度不强。资金的投入缺乏科学且合理性地分析,从而使得资金未充分发挥使用价值,而且资金闲置的情况也有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二、内部财务监控力度不够。当前很多医院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控运行体制,从而造成财务的监控多表现为形式,未深入贯彻执行。同时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未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工程项目随意性较强,而且一些医疗设备的闲置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经营风险

一般而言,医院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是由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上的定价共同决定的,表面上看这些价格具有稳定性,但是不能够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再加上医疗卫生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医院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从医院的补偿机制方面来分析,通常是利用政府补助、药品加成以及服务收费的,一旦药品加成被取消后,医院就会损失一个弥补亏损的方法,从而也加大了医院的经营成本。除此以外,医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薪酬绩效方面的支出也会加剧医院资金的紧张,伴随而来的是医院财务风险的加大。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

要充分结合医院财务风险的特点,分析并控制医院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提高医院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充分地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的作用。加大对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的研究,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政策,提高领导和财务部门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的预算和决算水平。此外,要对发生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全面、科学地掌握财务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

(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为资金的运行提供良好且安全的环境,还可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就要求医院将内部环境控制建设方面放在重要的地位,把保证资金的安全作为首要的目标。同时还应该树立起财务人员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意识,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中。

(三)运行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医院经营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医患之间关系的处理构成的收支形成了医院主营业务项目,因此,要将主营业务项目产生的内生性风险作为医院风险防范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就应做到:一、要确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门诊急诊等部门的合作,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二、实现财务流程的一体化,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并积极落实各项管理财务监控制度;三、分析财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将发生的业务款、医保结算等预测存在的风险并对其控制。此外,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建立在医院主营项目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从而建立起内外部风险共同防范和控制的机制。

(四)加强对医院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

通常情况下,医院在资金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医院无法及时回收医疗费用甚至无法收回医疗费用,形成坏账。同时医保的欠款也会对占用大量的资金,社会救助发生的医疗费用使得医院失去了部分债权,都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对医院医疗款的管理,不断加大应收款的周转效率,有效地避免资金收回所带来的风险。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说建立住院预交款制度、杜绝恶意欠费、降低对应收款的资金占用等。此外,加强医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04)

[2]杨永国.医院管理如何防范财务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

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0-01

财务部门是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医院经济活动的中枢,是资金收入和支出、产生收益的中转站。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重视财务工作,预防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经营活动在内外部发展条件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的财务收益影响与损益可能性。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医院预期的收入没能够达到,让医院的财务有所损失。

医院财务风险有几个特征:1.广泛性。只要存在财务工作的地方,都会有财务风险,要正确认识在财务工作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2.隐蔽性。平时财务工作中不容易发现所存在的风险,一般在带来损失或不良后果后才能意识到当前工作中的风险所在。3.持续性。财务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变化当中会持续的存在风险,只要工作在继续,风险会继续。4.可控制性。财务风险只要正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改善措施,可把风险带来的损失可降至无穷小。

2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医院本身财务部门存在的隐形风险,如电算化系统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核算风险等可以以内部调节加强措施可改善的风险。外部因素是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的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等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经营方针使其风险成为无穷小。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2.1 电算化系统风险。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杜绝了业务流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它是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只需要做些辅操作。而许多医院不适应这种新环境的变化,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会计档案管理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这为犯罪分子盗窃经济情报,通过修改程序,篡改、破坏磁盘数据而使会计数据丢失,从而达到侵吞医院钱财的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

2.2 会计人员风险。当前不少医院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这样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会计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也大,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如果不重视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就会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强化医院的会计管理意识,重视会计管理,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2.3 核算风险。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费用外,还包括医疗、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最终将影响到收支结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进行分摊,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医疗成本和材料成本。

2.4 行业风险。医院的行业特征及要求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医院存在的行业风险分布广泛,从资金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从社会角度看,由于人道主义,各种灾难救援和义诊,无名氏救助款等绿色通道的开辟,医院死账、坏账情况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些现象与问题的出现,都是医院财务存在行业性质风险的具体表现。

3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成本控制,审计医院的成本。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严禁乱摊费用、扩大成本。实行成本控制是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要加强医院审计制度。

3.2 建立健全合理的预算控制体系。系统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西方国家医院都非常重视预算控制作用,对经过批准的预算,各个职能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可以涵盖医院整个经营活动。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采取改进的措施。

3.3 收入控制。要做好收入的内部控制,保障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每一项收费物价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用统一的收费票据,保证收费的安全性。医疗收费大多以现金为主,一般医院的收入在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不等,保证收费的安全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管理规定,加强收费票据领用、保管、注销工作,成立收费稽查组,由专人每天对门诊、住院的收入、退费、结算等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收费资金安全。

3.4 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成立财务风险防范小组,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篇7

(一)农业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分类众所周知,传统农业由于技术停滞而发展缓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顺应时代要求,通过多渠道增加农业高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长。农业高新技术可以划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等三大类。农业高新技术的领域范畴比较广,产业应用层面较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典型代表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创(二)农业生物技术20世纪以来,世界生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70年代DNA分子水平的基因拼接及重组,90年代之后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的完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某些优势领域已经能够与国际发达国家同步发展、自主创新。例如,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基因功能研究、生物技术育种、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技术、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重组工程疫苗、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等。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培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有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此外,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2011年12月31日《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以及2012年1月29日科学技术部印发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三)农业信息技术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由低级向高级、由单机到网络化的发展过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各类信息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在农业生产各类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例如,美国的农业生产中有82%的土壤采样使用GIS,74%用GIS制图,38%收割机带测产器,61%采用产量分析系统,90%采用精确农业技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农业信息化之后,农业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众多农业信息化成果,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农业成为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农业信息化依托物联网,其整体水平迅速提升。(四)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在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方面,农业工程技术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工业生产方式、工程建设手段和工程管理方法将农业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形成农业的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例,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主要在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加上现有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总之,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引入新的动力,促进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这一新的动力则为风险投资。

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

(一)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仍然表现出良好态势,我国农业在未来10-15年之内都将保持长期稳定成长,农业行业“抗周期性”强、投资风险小,而且具有很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13]。早在1999年我国政府就明确指出要培育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同时,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税收、贷款、土地使用费、土地租赁费及其他费用方面给予外资各种优惠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逐渐发展并积累经验,这使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项目数9978项,较2010年增加1285项,增长14.8%。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5940项,占比59.5%。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金额2036.6亿元,较2010年增长36.6%。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金额1038.6亿元,占比51.0%①。可见,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强度不断加大。2006年5月,国际知名的红杉资本首度进军农业领域,向福建利农集团投资500万美元。随后,风险投资进军农业领域并不断深入。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农业领域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达到114起,其中披露了金额的104起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②。2006年之后,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已扩展至农机生产与销售,环保农药,花卉、林业、有机农产品种植,农、牧、渔产品深加工等其他更广泛的领域。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集中于农业产品改良、农副产品深度加工、规模化养殖、农产品及农需品连锁经营、循环经济型农庄等。2011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行业(按项目数统计)前五大行业依次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其他制造业,合计占比59.9%。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投资行业集中度略有下调,行业领域不断细分,投资重点仍以制造业为主体,主要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依然是行业热点,但相对比重略有下降。与其他行业风险投资相比(见表2),农业风险投资项目数仍然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也表现出较大的变动。农业风险投资项目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3.8%下降到2007年的1.2%,随后上升到2011年的5.85%。农业风险投资相对较少,主要根源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金供给主体缺位,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开发和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1.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足。Pereira研究发现,美国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用于工业设备和运输设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尤其明显。刘忠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我国政府投资都“挤入”了私人投资。可见,政府在吸引和刺激私人投资参与农业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非常少,农业科研经费占国家科研经费的比例较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足,对私人风险资本介入的带动作用较小。此外,我国政府没有提供有效的制度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退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风险资本的流动性,造成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不足。2.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张雨认为,受高新技术成果本身的复杂性、开发推广转化能力的局限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存在技术风险、转化风险、配套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此外,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也不健全。据统计,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包括公开上市(IPO)、出售、清算等。其中,IPO由于具有较高收益而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方式。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难以顾及中小及民营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很难满足公开上市的种种条件。缺乏良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农业企业制度及运行机制无法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而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经营制度、分配制度、风险规避机制等。风险投资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非常高,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非常高,但我国农业整体的产业化还不够发达,且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渠道和品牌,无法实现对产品的完全控制,以保证产品安全。我国农业企业制度尚未完善,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加上风险投资的特殊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高素质的既熟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又熟悉农村金融的复合型农业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远未能达到风险投资的要求。4.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较慢。2007年,我国对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占国家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6.84%,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9.08%①。然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每年评出的省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获奖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为53.5%,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农业科研经费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反观,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有利于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领域。

三、发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快速,其风险投资也越来越受青睐。目前,发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如何?本文就此进一步探讨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便为我国未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提供借鉴。(一)美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1946年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成立的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标志着现代意义上专业化与制度化风险投资的开始,是风险投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快速,得益于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医疗保健等行业蓬勃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扶持。在生物技术风险投资方面,2011年风险投资公司向美国446家生物技术公司总共投资了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拥有非常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其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1/5。美国有一套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从而使现代农业科学得到广泛而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美国建立了高新技术推广运用激励机制,其农业发展资金来源也多样化,包括政府和私人两大投资主体。其中,私人投资包括企业和风险投资。目前,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每个农业比重大的州都有许多专业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农业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支持,资金总额达上亿美元。(二)加拿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众所周知,加拿大生物技术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农业生物技术成为仅次于医疗保健领域的第二大生物技术领域,集中了加拿大22%的生物技术公司,5%的生物技术科研经费,17%的生物技术从业人员。1952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加拿大查特商斯有限公司。20世纪80年代之后,加拿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兴起,带动了风险投资业的迅速发展。加拿大实施了产业研究支持计划(IRAP),引导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4年,加拿大拨款2.5亿加元建立种子基金和运作风险投资,资助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技术、环境技术等优先领域技术的早期开发和商业化,并对私人投资产生示范效应。2011年,加拿大的风险投资总额为15亿加元(约合15亿美元),加拿大风险投资机构共投资了444家企业。在投资的行业分布方面,2011年加拿大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为3.43亿加元,占23%;可再生能源等清洁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额为2.45亿加元,占16%②。总之,加拿大非常注重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大力引入风险投资,在推动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三)欧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早在1997年,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两大金融机构就合作建立了“欧洲技术便捷启动基金”(ETF),该基金将25%的股本引入风险资本基金,支持风险资本基金投资于有新研发成果的研究中心和科学园区的中小企业。随后,欧盟各成员国纷纷建立了各种风险投资基金。欧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为德国。长期以来,德国生物技术在欧盟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生物育种水平雄踞欧盟各国之首。德国将生物技术分为白、红、绿三种,其中绿表示生物农业(包括育种)。2012年5月,德国联邦教研部了《德国生物技术行业报告2012》,指出2011年德国专门从事生物技术业务的公司年总产值达到26.2亿欧元,该类公司的数量达到552家。此外,德国还有126家非专门从事生物技术业务的公司,聘用员工总数达1.7万人。风险投资是德国生物技术行业的主要融资方式。2011年,私营部门在德国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为1.42亿欧元,政府公共研发经费投入依然保持在4500万欧元水平,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重要动力。(四)亚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发展比较迅速。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主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1973年的初步发展阶段,1974年至1982年的调整消化阶段以及1983年至今的全面发展阶段。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本生物技术风险企业数为334家。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基因制药的研究及生物技术风险企业的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生物技术在韩国占据重要地位,韩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发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酵工业是韩国生物技术产业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仅氨基酸产品就占全球市场的20%。此外,韩国在体细胞克隆牛、艾滋DNA疫苗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等领域达到世界水平。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把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锁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个领域。其中,生物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早在1983年,印度就制订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计划,确定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目标,提出了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问题。2003年,印度的风险投资位居亚洲第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一些风险投资商建立了生物技术孵化基金,风险投资者主要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总之,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上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主,风险投资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篇8

我国职业康复制度尚未成熟

1.工伤职业康复管理模式尚未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模式规定,目前各地在开展工伤康复的探索中各自为政,并由此带来工伤康复在全国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水平参差,步伐不一。同时,“割地自立”的局面显然与目前的社会保障提高统筹层次,在大的地域范围甚至全国统一制度的趋势和改革方向相悖,不利于职工的工伤保险跨地区流转。工伤康复涉及工伤保险部门、医疗康复机构、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四方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规范四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卓有成效的工伤职业康复管理模式。特别是工伤保险部门与工伤康复专门机构的关系及定位问题,目前的争议还很多。2.缺乏重新就业帮扶政策。要想让工伤职工选择康复,实现重新就业,真正让他们重返社会,就必须让他们在选择前对康复后就业前景有足够的信心,而在劳动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特别是我国,这种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就业支持政策。正因此,工伤职工就业支持政策的缺乏拖住了工伤康复,特别是职业康复的后腿,不仅影响了职业康复事业的发展,也必然增加工伤保险基金的补偿支出。(四)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过窄,逆向选择大量存在工伤保险条例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全国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是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三类行业分别实行3种不同工伤保险缴费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工伤保险的逆向选择大量存在。工伤风险小的企业往往不愿意参保,认为参加保险只会增加企业成本,参保人越多,则成本越大。即便是一些企业参保,他们也往往采取各种方法减少运作成本,包括隐瞒缴费人数,即只给两三个人参保,大多数人不参保,谁出事故就说谁参保了。而一些工伤风险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又强烈要求参加,这样工伤保险就成为是大量高风险标的的集合,失去在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间分散风险的意义,给工伤保险基金构成严重威胁。

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重视职业康复职业康复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重视家属和社区参与社会性康复。为使伤残者能尽快克服伤残给其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影响,促进其更顺利的重新融入社会,应注重吸收家属共同参加康复计划,并充分利用社区这一社会载体,促进伤残者与社会的沟通,推进伤残者的康复进程,使其成为社会的积极一员。第二,重视职业病的早期预防和致残后的早期预防性康复。对于高发性的职业病,应进行专项的医学研究,使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走在事故的前沿。而病后自然恢复开始,就实施早期康复措施,以防止这个重要的阶段因缺乏专业的医疗管理而发生后遗症。第三,重视康复后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安排。国际上的新共识是,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伤残者尽早返回工作岗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因此,职业康复范畴已延伸到提供培训帮助,免费就业咨询和促进再就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伤保险费率体系我国的工伤保险可按行业进行分类标准,根据近年来发生工伤事故率、因工伤亡人数、工伤程度及支付伤亡待遇的费用情况进行测算后,研究制定全国的“行业风险费率表”。风险等级要随着风险的变化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各地工伤保险机构可参照“全国行业风险费率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不低于15个档次的差别费率,以充分发挥工伤保险促进工伤预防的作用。各地工伤保险机构,应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建立浮动系数表。每年根据当地实际发生工伤事故频率(取死亡、重伤、轻伤中的最高值)确定浮动值,对企业费率档次进行调整,即当工伤事故率高于或低于浮动值时,对下一年的费率上调或下调1-2个档次。国家要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伤保险“准备金”制度,即制定结存一年工伤保险费用的资金比例,对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做出限定。在此基础上,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的征缴延后一年的滞后性收取模式,以上一年度的支出来决定本年度的收缴。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收缴率计算公式,使收缴费率规范化。各地应据此,并结合实际计算出缴费费率,缴费函数应以企业工资总额、行业风险等级、分摊系数、浮动值为变量。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为了能使更多的人在遭遇工伤时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国应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例如将所有的存在雇佣关系的职工、以及一些自由职业者都包括在内。虽然我国工伤保险覆盖率逐年涨,但是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覆盖率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因此,应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率,要把所有存在雇佣关系的,不论其年龄、种族、性别、收入以及职位稳定状况,都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工伤保险的被保险人,同时也要把所有的农民工包括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工伤遭遇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使受伤害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作者:张哲思 李妍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篇9

[关键词]医疗纠纷;抵御;医疗风险;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覃红,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戴燕玲,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部副主任,讲师,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130―04

医疗活动是以保障人身健康、维护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消除疾病对人身健康的危害、挽救生命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职业行为。医疗行为直接作用于人的机体,因而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而现代医学对人的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很有限的,并且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每一项医疗活动客观上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诊疗活动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风险,都有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医疗损害后果。无论是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还是医疗意外、并发症造成的医疗损害后果,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都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它还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造成医疗争议事件增加、医患矛盾加剧。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执业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2002年、2004年、2006年1~10月,全国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分别为5093件、8093件、9831件,打伤医务人员分别为2604人、3735人、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分别为6709万元、12412万元、20467万元。2005年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甲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81万元,最高赔付金额达300余万元;61.4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73.33%的医院出现过打伤、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院长曾经受到威胁或围攻;72%的医务人员因自己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而想改行;78%的医务人员子女不愿从医。有些基层医院甚至由于被判巨额赔偿而近乎破产,正常的医疗工作也几乎无法进行。这些情况表明,医疗纠纷已经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医疗机构及个人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普遍都很弱。我国相当多人口特别是城市中的非公有制单位城镇居民及广大农村人口的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亟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等待政府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机制、为医患双方提供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障是不现实的。为此,在现阶段,应当积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

一、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前,由医疗损害引发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因医疗损害给医患双方、给社会带来的各种难题已经给社会稳定和谐及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立一个保护医患双方、有利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是医疗活动的特性决定的

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病人诊治疾病,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达到使病人尽快康复或者延长寿命为目的的科学实践活动。但是,限于当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水平,医疗行为在实施救作用的过程中,医疗后果有时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甚至出现与预期相悖的令人难以接受的灾难性后果。这是因为:从疾病的种类上看,人类所患疾病成千上万,有许多疾病人们至今对它的发生发展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非典型性肺炎;有的虽然知其所以然,但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艾滋病。从疾病的诊断上分析,所有的诊断都是病史收集、体格检查、理化检验、病程观察、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的过程的集合体。其中造成医疗损害后果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生理病理的原因、也有心理和环境的原因;既有患者的个体差异、又有疾病的复杂症状和千差万别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医生临床经验,又有医院的设备条件;既有现代医学科学对人体和疾病的局限性、又有个体对现有的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反应。凡此种种,使得现代医学不可能包医百病,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避免医疗意外,只能把医疗意外降到最低程度。从疾病的治疗上看,疾病的治疗过程都是一个消除疾病与损害正常人体机能共同进行的过程,任何治疗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药物对人体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会出现与原来疾病无关的医源性疾病,手术治疗无一例外会给人体带来损伤,严重的还会带来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医者的责任是尽可能地避免医疗过程的致害因素,使患者健康无损地离开医院。然而,愿望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距离,医者即使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愿望也不可能保证完全左右疾病的发展变化,任何医者都无法保证他所实施的医疗行为只会向好的、患者和家属期望的方向发展。虽然医疗损害后果的风险并非一定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严重的还会造成终生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状况的出现,无疑会给原本对医疗寄予高度期望的患者及家属一个沉重打击。同时,在经济上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医疗损害后果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过错造成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因此要承担巨大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压力。正因为医疗损害后果不能完全避免,而医疗损害后果产生后危害严重,因而只有建立科学的保险机制,才能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二)实施医疗风险保险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长足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建立,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种形式、多种保险方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一个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较晚,还很不完善,与时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有福利性的社会保险,还要有适合于各种人群、各个阶段、各种需求的不同类型的商业保险。而我国目前保险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险种不多、保险的幅度、范围和方式等都很不成熟。其中,与人们生命健康攸关的医疗保险更是很不完善。医疗风险保险是适合医务人员需要、适合社会人群需要的商业险种。医疗风险保险既能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在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中,其医疗行为不受干扰、人身权利不受侵害,能够在没有心理

负担、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中轻松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也能保障就医患者的权利,使之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便能够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补偿。但是,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地方建立了医疗风险保险,大多数地方仍是空白,即使是已经建立了医疗风险保险的地方,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可以说,没有完善的医疗风险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不成熟的保险体系。因此,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有利于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国外医疗风险保险制度为我国建立医疗风险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西方国家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制度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医务人员都很自觉地参加保险,以便在发生纠纷或出现医疗事故时通过保险制度来抵御风险,解决高昂的赔偿费用。西方国家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的多年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保护医患双方的权利、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有限,更需要医疗风险保险提供保障。西方国家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制度的成功做法,为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风险保险体制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因而,现阶段建立医疗风险保险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为了有效地分散和转移医疗风险,自发地实施了一些医疗风险的分担办法,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涉足医疗风险保险业务。但是我国医疗风险保险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还不能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例如,第一,医疗风险的险种种类很少,保险的范围不大,抗风险的能力很弱。目前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已开展了麻醉意外保险、妊娠分娩意外保险、单病种手术风险保险、医疗事故保险等险种,一些地区还开始尝试建立医疗风险基金。这些险种的开设,填补了我国保险业在医疗风险保险方面的空白。但这与建立一个完善的、能使每一个从业医务人员都有职业风险保障、每一个就医患者都享有医疗风险保险的保险制度仍有很大距离。而在险种设计上也存在许多缺陷。如一些保险公司从赢利出发,只保风险较小的病人和病种,而对年老体弱的、病情危重凶险的这类恰恰最需要保险的患者则不予保险。第二,医疗风险保险费用设计和收取不科学、不合理。由于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经验,同时也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保险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医疗技术不甚了解,对于医疗风险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因而,在订立费用标准时,投保的费用偏高、得到的保障偏少,影响了医患双方参保的积极性。这是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发展缓慢的最重要原因。第三,医疗风险保险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医疗风险保险制度的发展。由于医疗风险保险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其管理人员应当是既懂得保险业务,又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对临床医学有相当程度了解的两栖人才,这样才能科学地制定类别繁多的与疾病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以及由医务人员过错、过失造成的医疗事故损害等医疗风险的保险理赔方案,才能对每一宗理赔业务适当的、合理地给付。目前我国保险业缺乏同时具备保险和医学专门知识的双料人才的现状,对于保障保险公司的利益和保障投保人的利益都十分不利,对于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十分不利。第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普遍缺乏医疗风险保险的意识,是我国医疗风险保险业发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因素。据调查,多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医疗风险保险的认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不愿参加医疗风险保险。医疗机构往往因存在侥幸心理或因保险公司收费太高不愿投保;医务人员多数认为投保是医院的事,出了医疗事故也是由医院赔偿损失,与己无关,因而不愿为自己的职业风险保险;患者则普遍认为医疗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有意外发生,那也是医院医务人员的过错造成的,应当由医院承担责任,不需要医疗风险保险。由此导致各方参加医疗风险保险的积极性都不高。第五,目前我国缺乏有利于医疗风险保险发展的保障机制。从我国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看,既缺乏对促进医疗风险保险的规定,也缺乏保障医疗风险保险发展的规定。医疗风险保险的发展处于自发和原始的状态,没有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医疗风险保险难以健康发展。

我国医疗风险保险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发展、人民的健康发展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应当及早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帮助医患双方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构建更加和谐安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三、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保险机制

篇10

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行业定义及特性第一章风险投资相关定义及特性1

第一节风险投资概述1

一、风险投资释义1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1

三、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区别2

第二节风险投资因素分析3

一、风险资本3

二、风险投资人4

三、投资目的4

四、投资期限5

五、投资对象5

六、投资方式5

第三节风险投资在开放式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5

一、美国高新技术行业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模式5

二、风险投资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环节8

三、风险投资在企业创新模式的作用9

四、风险投资支持创新的优点及其局限性10

五、政策建议11

第二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特性12

第一节风险投资行业特性12

一、高风险性12

二、高收益性12

三、低流动性13

四、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13

五、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13

六、风险投资有其明显的周期性14

第二节中国风险投资相关情况分析14

一、风险投资基地形成的条件及启示14

二、我国风险投资中的政府作用22

三、风险投资选择的重要条件24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三章国外风险投资发展分析25

第一节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分析25

一、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概况25

二、走向全球投资新时代的风险防范28

三、2008年海外风险投资资金涉足农牧产业32

四、2009年全球金融十大趋势32

第二节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分析38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38二、2008年美风险投资基金现状41

三、2008年美国Web2.0投资现状41

四、美国清洁能源市场发展及风险投资42

五、2009年美国风投形势预测44

第三节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46

一、德国的风险控制服务相关机构46

二、德国企业应对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措施49

三、德国政府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办法50

四、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59

五、2009年德国投资4亿欧元于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领域59

第四节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60

一、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60

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国际比较61

三、投资对象与投资方式的国际比较62

四、政府扶持与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64第四章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第一节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一、2009年创投行业景气分析66

二、2009年二三线市场投资风险发展分析69

三、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分析71四、创业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分析72

五、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第二节2009年中国市场创业投资研究76

一、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发展态势76

二、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分析84

三、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表现分析85

四、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市场发展十大趋势86

第三节中国天使投资发展情况分析91

一、天使投资行业发展概况91

二、天使投资的特点93

三、发达国家的天使投资93

四、中国天使投资业的发展94

第四节风险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96

一、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96

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分析99第五章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分析107

第一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分析107

一、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析107

二、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09

三、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分析112

第二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析113

一、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分析113

二、热点行业投资分析115

三、热点细分行业投资分析121

四、投资阶段分析123

五、投资轮次124

六、投资地区125

七、中外资投资126

第三节2008-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研究128

一、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规模分析128

二、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类型分析134

三、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中外资投资分析138

四、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政策法规143

五、2009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情况分析147

六、2009-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前景看好148第三部分 行业关注领域分析第六章金融危机下风投关注热门行业分析149

第一节医疗行业149

一、2009年医疗行业受风投的青睐149

二、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55

三、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焦点158

四、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弊端161

五、2009年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67

第二节教育行业170

一、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70

二、2009年早期教育成风投新掘金点172

三、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方向178

四、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0

五、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形势分析182

第三节消费行业185

一、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动态185

二、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焦点186

三、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7

四、2009年消费企业投资发展态势194

五、2009-2010年消费行业投资形势预测196

第四节清洁能源198

一、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前景198

二、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现状199

三、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焦点201

四、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弊端212

五、2017年清洁能源市场发展预测222第七章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23

第一节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223

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分析223

二、2009年中国互联网仍具投资价值225

三、2009年互联网投资规模分析227

四、2009年互联网风险投资趋势调查232

第二节网络游戏发展分析233

一、2009年网络游戏行业的收购态势分析233

二、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236

三、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规模分析238

四、2009年金融危机对网游企业的影响239

五、2008-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投资形势分析246

第三节web2.0发展分析248

一、2009年Web2.0发展分析248

二、Web2.0网站发展势态252

三、金融危机对Web2.0网站的影响254

四、中国十大Web2.0运营和盈利模式解析256

五、2009年对企业化Web 2.0的预测260

第四节电子商务发展分析262

一、2009年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262

二、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与特点264

三、2008-2010年电子商务投资趋势269

第五节网络视频发展分析271

一、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现状271

二、网络视频发展新趋势274

三、2009年网络视频十大预测277

四、2009年网络视频投资形势分析279第八章中国风险投资其他领域分析282

第一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风险投资分析282

一、电子信息产业融资需求特征分析282

二、2009年软件行业发展态势292

三、2009年管理软件产业链整合并购分析293

四、2009-2012年我国软件行业投资趋势294

第二节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96

一、生物医药产业风险投资特性分析296

二、2009年生物医药及新药领域投资预测300

第三节中国能源环保行业发展现状及风险投资分析303

一、可再生能源渐成投资主战场303

二、2009年能源环保业成为风投新投资热点304

三、2009年能源革命中的风险投资机会305

四、2009年风险投资看好太阳能行业306

五、2009-2010年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形势预测307

第四节连锁行业风险投资分析308

一、风投机构投资连锁企业发展分析308

二、高成长连锁行业将引发资本热投314

三、2009年超市及专业连锁行业投资形势分析315

四、2009年连锁加盟行业发展三大趋势315

第五节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保险中介业的影响316

一、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现状分析316

二、风险资本投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模式分析319

三、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障碍、作用与挑战322

四、前景展望324

第六节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4

一、跨国石油投资的主要风险324

二、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7

第七节其他行业风险投资动态328

一、2009年汽车零部件业风险投资机会分析328

二、2008-2010年风险投资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影响330第四部分 行业运作模式分析第九章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2

第一节融资部分来源介绍332

一、基金组织332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332

三、投资银行333

四、银行承兑334

五、政府贷款334

六、私人投资者335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6

一、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336

二、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现状336

三、发展“官助民办”式的风险投资目标模式338

四、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338第十章风险投资运作分析341

第一节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分析341

一、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机构341

二、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342

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准则343

四、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344

五、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过程346

六、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机制348

第二节风险投资财务运作分析351

一、风险资本筹集351

二、风险投资决策352

三、风险投资管理355

四、风险投资退出358第十一章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360

第一节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分析360

一、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和意义360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363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364

第二节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现实途径分析369

一、买壳或借壳上市369

二、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370

三、在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370

四、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371

五、清算退出371

第三节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371

一、风险投资最佳退出路径371

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出售376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IPO 376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并购模式探析377

五、风险投资退出之股权转让/产权交易380

六、风险投资退出之管理层回购381

七、风险投资退出之清盘381

八、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381第五部分 主要企业分析第十二章国际风险投资在华投资情况分析386

第一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发展现状分析386

一、2009年国际VC青睐中国美容连锁386

二、2009年国际VC瞄准中国运动营养品业387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及引导388

第二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特点390

一、国际VC在中国的运作模式390

二、国外风险投资在中国获暴利391

第三节国际VC中国化的要素分析392

一、VC的优势392

二、VC的本土化进程393

三、VC的作用393

四、VC的利益394

第四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探析394

一、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394

二、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思考398第十三章中国风险投资业领先企业分析401

第一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401

一、公司概况401

二、公司投资理念402

三、2009年公司动态403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05

第二节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409

一、公司概况409

二、公司发展概况410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2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15

第三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416

一、公司概况416

二、2009年公司动态416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7

第四节联想投资有限公司420

一、公司概况420

二、公司最新动态421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21

四、2009年公司发展战略430

第五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31

一、公司概况431

二、公司投资及退出策略433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34

第六节智基创投442

一、公司概况442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43

三、2009年公司最新投资动态446

第七节鼎晖创业投资中心453

一、公司概况45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53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59

第八节海纳亚洲创投基金463

一、公司概况46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3

第九节英特尔投资466

一、公司概况466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7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75

第十节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76

一、公司概况476

二、公司投资理念477

三、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78

第六部分 相关政策及趋势展望第十四章风险投资相关政策分析481

第一节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的税收环境分析481

一、风险投资机制与税收环境481

二、风险投资的税收效应482

三、分期设计营造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483

第二节风险投资政策趋向487

一、中国不再鼓励外商投资介入部分重要矿产开采487

二、残疾人创业的优惠政策488

三、2009年创业享受税惠分析489

四、2009年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投融资支持力度490

五、2009年工信部推动建立产业风投基金491

六、2009年银行与PE合作趋势分析492

第三节促进风险投资政策的思考495

一、风险投资需要政府支持495

二、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适当方式496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设想498

第十五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趋势501

第一节2009年VC市场前景501

一、2009年VC生产和消费需求预测501

二、2009年VC周期预测501

三、2009年中国VC企业的生产优势及市场地位预测501

四、2009年风险投资机会分析502

五、2009年风投资本市场预期情况503

六、2009年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变504

七、2009年风险投资将面临信心考验504

八、2009年全球风险投资公司遭遇融资危机508

第二节2009-2011年中国风投发展趋势508

一、2009年风险投资发展预测508

二、2009年风险投资四大热点510

三、2009年-2010年风险投资形势预测515

四、2009-2012年VC投资和退出预测516附录518

附录一:《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518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后) 525

图表目录

图表:资本市场的划分3

图表:一般项目投资过程14

图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评估活动涉及的个人和机构18

图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风险基本来源28

图表:2003年至2007年德国风险投资担保情况58

图表:2007年德对外投资担保行业分布情况表58

图表:2007年德国对外投资担保项目和金额区域分配表59

图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风险投资企业SWOT战略模型分析69

图表: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71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事件统计8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战略投资事件统计82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兼并收购事件统计8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上市事件统计84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资本募集分析图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新基金来源分析表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投资分析图108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8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平均单独投资金额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2

图表:2007年-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对比图112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中国企业景气指数比较11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财务投资分析图11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5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规模117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8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19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热点行业投资金额分布121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3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3

图表:2006-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投资案例数量12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金额12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个轮次投资规模12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地区投资规模126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规模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金额比例127

图表: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129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比较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不同类型预计规模138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走势图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中外资目标规模143

图表: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融资事件154

图表:目前医疗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55

图表:2009年我国教育行业融资事件178

图表:2009年我国消费相关行业融资事件186

图表:目前消费类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96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229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终主要影响因素230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细分规模及增长率230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1-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7年我国网络游戏运营商现金储备一览233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增长率248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273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厂商市场份额273

图表:图中统计分析所选取的上市公司名录292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于生物医药企业不同阶段的期望收益率和回报倍数300

图表:泛华发展历程319

图表:泛华创业计划流程320

图表:泛华基于统一平台的销售模式的优势321

图表:泛华的销售渠道322

图表: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阶段的融资组合333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流程333

图表:风险机制的运作机理图361

图表:我国风险投资预期的退出方式分析369

图表:2009年IDGVC投资行业情况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行业分布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05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05

图表: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情况41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分布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12

图表: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20

图表: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情况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分布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3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30

图表: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情况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分布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2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2

图表:2007-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情况44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分布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6

图表: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情况457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分布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59

图表:2007年7月-2009年12月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6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66

图表: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情况473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分布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75

图表:2006-2007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情况478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分布479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9

篇11

医疗责任保险又称为医疗职业保险、医疗业务责任保险。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几乎高达100%,而且费用相当昂贵,保险费通常是医生收入的10%—30%左右。目前美国的医疗责任险的理赔率在80%以上,最高赔偿额超过百万美元,而医疗纠纷发生率仅为7%,其原因是医生都有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差错,保险公司就会及时介入,承担纠纷处理与经济赔偿的责任。医疗责任险属于行业强制性的、每个医生必备的常规性保险,它不仅是一项保障,更是一种约束。国外的保险公司对此险种的开办抱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能保障国家医疗系统的顺利运转,维护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优厚的无形资产。

一、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开办的情况

医疗责任保险,在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水平、法律制度、保险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个别地区开办了地方性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真正大规模地开展此项业务,始于2000年1月,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医疗责任保险”;之后平安、太平洋、天安等保险公司也相继开办了此项保险。但该保险推出已两年多,投保并不踊跃,存在不少障碍,部分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代表医疗界普遍的想法。

1.医院地位高,败诉几率小

在执行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10多年间,医疗机构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首先,在事故鉴定方面,过去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单独组织鉴定,这就造成了“老子给儿子”做鉴定的局面,鉴定人员中甚至就有事故医院的专家,鉴定结果的公正性便会大打折扣;其次,患者对医疗事故缺乏鉴别力,而且取证难。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医患双方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错误,只要不是致命的,患者一般也意识不到。就算怀疑院方有问题,也会因为拿不到相关物证而无法。让一个外行在短时间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大量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在病历书写龙飞凤舞,而所有病情记录、化验结果、单证材料又都保存在医院的情况下,患者如欲在法庭上胜诉,简直比登天还难。难怪曾有大夫感慨道:“以前我们很少输官司,如果输了,也是因为医院内部有人向患者通风报信。”第三,司法方面也帮了医疗机构不少忙。以往的民事诉讼都是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医疗诉讼也不例外。医院接触并提供证据就比患者容易得多,当然就更方便说服法官,也就难怪医院无所畏惧。此外,缺乏既懂法律又懂医学的律师帮助患者出谋划策,也是患者胜诉难的另一原因。医院成不了被告,即使成了被告也输不了官司,哪还有风险可言,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也就没有必要了。

2002年4月1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2002年4月14日由国务院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含义、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事故的鉴定、争议的解决方法等都做了重新界定。例如:医疗事故由三级增加到四级;明确和扩大了患者的知情权,病人可以复印病历;参加医疗事故鉴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处于中立地位的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进行独立、客观的工作,使这一程序更加透明、合理;如果患者认为医政部门有“偏袒”嫌疑,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上述新法规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医患纠纷与事故,使患者的权益得到更多的法律保障,这也意味着今后医疗诉讼案可能会激增,而且诉讼中患者打赢官司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

2.赔偿金额少,风险可自担

在一起复杂的医疗纠纷中,患者最关心的就是最终的赔偿金额问题,这也是整个医疗事故处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确定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各省市制定的《实施细则》。一般一级事故的赔偿额只有3000元左右,最高也在2万元上下。对于受害者,这一金额在当时可能还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于医院,觉得这一标准也还可以承受。一年甚至不到10万元的赔偿,却要多交几倍的保费给保险公司,实在划不来,因此也就没有风险及保险的压力。例如在2002年新法规公布之前,北京市有179家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只有12家;河北省有医院4500多家,投保率只有10%左右。有些医院特别是甲级医院认为自己的事故率很低,即使发生也是小金额的赔付,院方完全可以自担。但凡事都有“万一”,过去无事故并不能说明未来、永久无事故,即使是三甲医院,其从业人员也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况且目前已有法院判赔290万元的医疗事故(湖北龙凤胎儿脑瘫案)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人的健康、生命价值认识的改变,几千元、几万元的赔款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解决医疗纠纷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新《条例》中对医疗事故赔偿详细罗列了11项内容,并首次增加了精神抚慰金的赔偿,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但在医学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我国的医疗机构多数还是非盈利性单位,以后,一起事故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赔偿可能会屡见不鲜,让肇事医生掏腰包根本不可能,医院的经济负担也会陡增,而且判赔金额的不确定性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医院、医生恐怕以后再也不会因为赔款少、风险小而无动于衷,毕竟约束医方的法规已经开始逐步完善,患方寻求权益保护的意识已经普遍觉醒,途径也越发通畅。

3.风险保障少,保险交费高

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0年1月实施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医疗事故每人最高赔偿10万元,医疗差错每人最多承担5000元的赔款。保险费根据医院病床数和不同风险岗位的医务人员数交纳。据北京一家拥有一千张左右病床的三甲医院负责人介绍,按规定他们医院一年要交纳将近40万元保险费给保险公司,这是很大的一笔支出,而2001年该医院才赔了4.8万元,这就产生了保险是否值当的问题。从保险赔偿角度看,医疗机构认为10万元的额度也很低,真要出了大事故,保险公司还是不能把全部责任承担下来。当然,无论是保险范围还是收费标准,保险公司都是参考了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新产品初期投入的成本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制定的。

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百姓维权意识的提高,加之目前医疗事故与纠纷的日趋增多,医疗损害索赔数额的加大,医疗机构对于自身风险的认识有所提高,化解风险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及时配合2002年9月1日实施的新《条例》,在总结了前两年的保险经营情况并结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意见之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原有的保险条款和费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新产品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大概而论,医疗责任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被保险人:依法设立、有固定场所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均可参加此保险。医院投保后,其正式在职医务人员将自动获得保障。

保险责任:被保险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执业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此外还承担一定限额的法律诉讼费用。

责任免除: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被保险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造成的损失;以及明显不属于职业责任保险应当保障的范畴的损失。

索赔程序:当发生医疗事故时,患者或其家属向医疗机构索赔,然后由医疗机构根据保险条款的约定向保险公司索赔。

赔偿处理:有三种方式:(1)赔偿金额可由患者、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三方协商确定;(2)由仲裁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裁定、调解确定;(3)由法院判决确定。

除此之外,医院和医生关心的损害赔偿金额也根据新《条例》的规定有了较大提高,从而使保费水平趋于合理。

二、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积极意义

1.转嫁执业风险,减轻财务负担

俗话说“人无完人”,即使是医术再高明的大夫,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在从业当中不出一丝差错,尤其是在外科、妇产科等具有高风险性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根据美国保险行业的统计,医院的妇产科是比较容易引起法律诉讼的科室之一。1982年到1998年期间,美国各大医院为此支付的保险费用增长了167%;2001年上升了12.5%。妇产科医生作为被告的诉讼案,赔偿额往往惊人。1999年的赔偿额平均为349万美元。由于所接触的病情的特殊性、复杂性,医生一旦发生疏忽,就会造成患者身体上的伤残、疾病、死亡和精神伤害。根据我国《民法通则》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国务院2002年9月1日实施的新《条例》第51条明确了11种赔偿项目及标准;第52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新《条例》大幅提高了医疗事故赔偿金额,而且首次增加了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由此可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减轻医院的财务负担,医疗机构只要交一定的保险费,就可以得到十几倍、几十倍的风险保障,从而保障了医院经营的稳定性和营业秩序的正常进行。

2.解除后顾之忧,提高业务水平

医生的医术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主要是依靠大量的临床实践,只有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例,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下有准。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大夫,更需要这方面的锻炼。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在于7年、8年基础医学理论的认真学习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活生生的患者面前,如何处理而使他们转危为安,尤其是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突发事件或急诊状态。在新《条例》出台之前,医务人员还没有过多的心理顾虑,只要患者前来求医,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尽其所能地进行救治,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会付出十分的努力。然而自从宣布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及加大事故赔偿力度后,医务界的不少人士表现出了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因为有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医生本身的过错,而是由于患者情况特殊所致,不进行救治就会死亡,但进行救治就可能出现意外。以后患者或其家属可以轻易提讼,张口要求高额赔偿,哪一个医生还愿意再冒风险接收高危病人,尝试新式疗法,医学何以得到进步?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引进国际通行的医疗责任保险,让医生放开手脚去救治病人,这才是一条必由之路。在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如果医务人员整天担心出事故、患者或家属会闹事、法院会重判,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自然而然选择保守做法,“大病小治、重病轻治”,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的患者。因此给医生吃“定心丸”,不仅可以排除其杂念,激励他们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勇于知难而上、改革创新,提高业务质量,促进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而且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早日康复,毕竟医患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3.减少医患纠纷,增强公众形象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10大热点之一,因为轻者它妨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重者则剥夺了公民的宝贵生命。医疗纠纷的大量涌现,不得不让人们感到焦虑,特别是纠纷案逐渐升级,甚至出现命案。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7月10日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的血液病专家王万林,被他亲手医治的患者,在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残忍地杀害了。尽管医患矛盾在医院里一直存在,但演变为杀人事件,是医生们无法想象和接受的,它为迫切解决医患纠纷和保护医生生命安全敲响了警钟。

据国外的保险同行介绍,他们的医生和患者也会有摩擦,但情节很轻,更达不到使用暴力的程度,因为患者来医院的目的是寻求救治而不是寻衅滋事。目前国外保险业已经很完善,医院买医疗机构责任保险,医生买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保险,患者买医疗、住院意外事故保险。一旦出现问题,彼此都有默契,如果达不成共识,就找各自的保险公司,按程度分担责任。大吵大闹、拳脚相加于事无补,反而会更加耗时耗财。

当前国内医疗机构的负担很重,既要保障自身的生存发展,又要努力提供优质服务,还要承担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此外牵扯大量精力的医患纠纷也让各家院长头疼不已,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妨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加之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具有导向性的报道,也将医院推向了风口浪尖。保险公司的介入,也就是社会其他力量的介入,可以在矛盾日益激化的医患之间起到一个“缓冲器”的作用。保险公司可以和医院组成一个事故鉴定小组,一旦发生矛盾,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员及时参与其中,从第三方的立场做好医患双方的协调工作,帮助找到一个既让保户(医院)满意,又保障了患者利益的最佳方案。尽量避免诉诸法律,一是可以维护医院、医生的声誉,因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极其忌讳与职业诉讼联系在一起;二是漫长的诉讼程序对于任何一方都会造成身心疲惫,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只有让医院领导、主治大夫从繁杂的纠纷处理中抽身出来,他们才可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医院管理、钻研技术、提高质量上去。由此为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医院纠纷少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高了,医生的工作态度也由消极转为积极,患者情绪也由抵触变为合作,这种良性循环,才是医、患、保共同追求的目标。

篇12

我国目前人均卫生费用仅为200多元,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只占到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3%。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值为4.6%,而美国这个比例为16.2%,同期古巴的比值为11.8%,越南为7.2%,我国不仅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甚至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卫生组织)。

按照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与GDP占比不低于10%的经验数据,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健康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这个行业跟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属于民生行业,同时这个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占多数,整个行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离不开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的支持。

一、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情况

2006年~2015年这10年时间,中国在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风险投资案例总共828个,投资总额802.46亿元人民币,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9691万元人民币。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仅为20.39亿元,到2015年增加到183.46亿元,增长了近8倍,投资增长非常迅速。这期间投资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4年增幅242%、2007年增幅226%、2010年增幅91%;投资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3年跌幅40%、2012年跌幅28%、2008年跌幅20%。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为35个,2015年为116个,2010年投资案例数量最多,达到133个。这期间投资数量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07年增幅114%、2010年增幅93%、2014年增幅42%;投资数量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34%、2012年跌幅14%、2013年跌幅12%。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额为5826万元,2015年这个数值达到峰值,为15816万元。单笔投资额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是2014年、2007年和2011年,增幅分别为141%、52%和34%。

二、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退出情况

2006年~2015年,风险资本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通过IPO、并购以及其他形式退出的资金总额为509亿元,退出案例数为335个,平均退出金额为151943万元。

这10年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5年退出金额166.9亿元、2014年116.48亿元、2010年113.63亿元。退出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年份及数量分别为:2014年退出108个、2015年退出93个、2011年退出34个。

这10年单笔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0年单笔退出金额为40582万元、2009年单笔退出金额22160万元、2015年单笔退出金额17946万元。由于缺乏2009年之前的完整的投资退出数据,所以单笔投资金额增幅的数据以2009年为基础进行对比,增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0年增幅83%、2015年增幅66%、2014年增幅26%。跌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68%、2013年跌幅28%、2012年跌幅8%。

三、2015年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和退出情况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83.44亿元,投资案例合计116个,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5816万元。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2%,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2015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半年,1~6月份投资金额为116.77亿元,占比为63.65%;投资案例合计65个,占比56.03%。1月、4月和6月是全年投资的三个高峰月,投资金额分别为51.32亿元、28.68亿元和27.29亿元;投资数量分别为15、11和11。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退出金额166.9亿元,退出案例合计93个,单笔平均退出额为17946万元,同比增长66%。2015年Q2和Q4两个季度是全年退出的阶段,两个季度合计退出金额为123.18亿元,占比73.8%;合计退出案例为54个,占比58.06%。

四、总结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6年~2015年这10年间经历过两次牛市和熊市的变换,以上证综指为例,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下6124.04点的历史巅峰,而到了2008年10月28日跌破了1700点,最后到达1664.93点的谷底;2015年6月12日再次达到5178点的高点,但是之后一路下挫,2016年2月已经跌破2700点。

篇13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预期风险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6-0079-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6.008

The Expected Employment Risks and the Choice of Employment

Sector of Migrant Population

HAN Xue 1,2, ZHANG Guangsheng 2

(1.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CPC Shenyang

Municipal Committee,Shenyang 110036,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The segmentation of labor market has increased employment cost of the migrant.Job search model cannot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employment decision proces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which caused the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employment sector, generated the workers employment risk, namely the risk to job failure, risk of revenue reduction.We classified the risk types of the labor force and discussed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We found that the employment risk factor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lection behavior of the employment sectors.The probability of the riskaverse worker be employed in the informal sector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bor with lower risk aversion.

Keywords:migrant population;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the expected employment risk

一、问题的提出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认为,工人要求补偿以接受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致命或非致命的工伤风险。补偿性的工资溢价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来降低工作中的风险。近十年来关于迁移就业风险的研究主要围绕就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展开,其中包括就业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量。拉吉・阿萨德(Assaad)、伊山・突那利(Tunali)运用静态劳动力供给模型,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就业与失业存续期间人员配给、营业额以及随机性等方面的影响,其假定风险规避的劳动人口所要求的预期效用至少和在非约束部门中所提供的保留效用一样高,由此可推导出一个结构表达式,以此来量化就业风险补偿中预期和未预期的部分[1]。哈米什・洛(Low)、科斯塔斯・迈格赫(Meghir)、路易吉・皮斯特佛里(Pistaferri)通过构建结构性的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以及经济体中伴随着搜寻摩擦的劳动力供给和就业流动来区分不同的就业风险源。各种不同的风险会对生产力产生冲击,毁掉工作[2]。丹・布莱克(Black)、托马斯・克尼斯纳(Kniesner)运用乐观工资模型(Hedonic Wage Model)对就业风险进行了测量[3]。理论上,关于人口就业的风险研究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以费景汉-拉尼斯等为代表的部门结构分析法,它以农业和工业部门存在的工资差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认为当劳动人口从农村或其他地区转移到城市时,由于供职部门的变化,其面临着工资降低的风险。二是以哈里斯-托达罗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分析法。托达罗关于农村劳动人口迁移与城市失业的模型中提出,农村劳动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农村与城市的实际收入差以及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在托达罗迁移决策模型中,其提到了就业风险因素,认为预期的就业风险表现为特定时段内获得城市工作的概率,而且农村劳动人口只能在已获取城市传统部门工作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城市现代就业部门的工作[4]。三是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就业的理性选择是建立在规避家庭投资风险基础上的,其代表人物俄德・斯塔克(Stark)修正了托达罗模型的不足,将个体进城务工行为天然地假定为理,引入就业风险及风险规避因素来考察农村劳动人口的城市就业状况[5]。

有关迁移就业风险的研究始终以效用为分析起点,因为获得效用规避风险是迁移行动的前提。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对于转移就业有重要作用,托马斯・多曼(Dohmen)等认为转移就业面临的一般性风险意味着行为中包含着风险,如控股股票、自主创业或是选择受雇他人。因而风险问题可以定义为在行为上对于行为人面临风险时的潜在态度的有效测度[6]。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选择的效用分析必然包含对于就业风险的判断和认知。笼统地将风险划分为预期找不到合适工作以及收入下降的风险,再将风险统一作为解释或控制变量的研究,缺乏针对不同个体风险特征的细致刻画。具有不同风险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迁移决策行为。在很多关于劳动人口迁移或流动的文献研究中,就业风险并非是主要考察因素,关于就业风险的研究多结合专业化、地域及人口特征等展开[7]。另外,国内学界关于农村劳动人口就业风险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不同部门的工资差异、城市对务工人口的就业排斥等,而缺少对农村劳动人口风险类型的剖析。务工人口外出就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满足需求所形成的动机,进而引发的决策行为可能会形成带有规律性的行为模式。人首先要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发展的需要,不同的需要会引发不同的动机,务工人口外出就业的动机都有哪些呢?由于需求的复杂多样,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以及受亲朋老乡等影响都会使农村劳动力产生外出务工动机。但人的行为还是由首要动机驱动的,次要动机对人的行为起辅助作用。现有文献很少专门研究务工人口的就业动机,一般将其动机假定为同质化[8]。根据相关文献对于就业动机的描述,结合调研问卷的结果,本研究将务工人口因需求引发的首要动机概括如下:生存动机,即为了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需求引发的动机;发展动机,即为了今后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学到一定的技能,寻求更高的职业平台等需求引发的动机;享受动机,即不愿居住在农村,为了留在城市生活,喜欢待在城市等需求引发的动机。

本文在前述理论基础上,将预期就业风险和就业动机因素引入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行为中,探讨其就业部门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选择数理模型

本文中的预期就业风险来源于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的现实使一部分务工人口被选择到非正规部门。由于现存的体制,正规部门中提供的与就业安排相关的系列福利会降低劳动人口就业过程中的风险,如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等,而由于很多非正规部门并不在政府有效监管范围内,其提供的就业福利非常少甚至没有。相对而言,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风险要大于正规部门。二是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具有相关职业技能,或者具备管理经验和素质的务工人口获得正规就业的可能性会更大。从这一层面上讲,具备符合工作要求的经验与技能的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务工人口,其就业风险相对较小。由此,预期就业风险既是内生的,

又是外生的,

因为预期就业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的个体的人力资本差异性所决定的,同时,预期就业风险往往又在很大程度上由劳动力市场等相关体制性因素诱发而成。

个体对风险的态度由效用函数决定,个体会通过期望效用最大化来进行行为决策。而效用是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做出某种行为的评价,当个体做出某项决策时,他会得到一个效用值,即在限定环境条件下,行为者从诸多选择中获得的偏好程度[9]。密尔顿・弗里德曼(Friedman)与约翰・萨维奇(Savage)认为个体效用函数在凹、凸、凹间反复,这可以解释为何个体在某些状况下将自身置于风险的同时,又为规避其他风险进行支付[10]。个体的就业决策可以用弗里德曼期望效用理论来解释,按照其解释,务工者正好位于效用函数的凸部。伊丽亚敬・卡茨(Katz)与俄德・斯塔克在弗里德曼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发展中国家不同风险类型的农村劳动人口进城务工的决策模型[11]。本文借鉴此模型,同时将其模型中关于进城务工预期所获得的社会地位效应忽略。之所以要将社会地位效应忽略,是因为由于分割性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在中国,务工人口进城务工更多是短期、单向度的,其行为具有可逆性,很多人并非要在城市寻求长期发展。此外,社会人才上升通道等的设置,使得关于预期社会地位获得的讨论显得过于复杂,超出本文研究的范围。由此,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就业部门选择行为进行数理分析。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文在构建数理模型之前,做出如下假定。

假定一:就业风险影响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选择行为。

假定二:具有风险厌恶型的务工人口,倾向于选择正规部门就业。

假定三:发展动机影响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的选择。

1.双重约束条件下的就业选择效用模型

经典的选择理论通常假定人们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效用最大化。很多时候个体面临的约束条件并非是单一的,如果仅仅考察单一约束条件下个体的效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会产生偏差。因而有必要考察多重约束条件下个体的选择行为。加里・贝克尔(Becker)检验了时间和预算双重约束下,时间和金钱在解释人们如何分配时间方面的关系[12]。克里希纳穆尔蒂(Krishnamurthy)同样运用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了人们的周末出行需求[13]。

同样,我们可以将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选择行为类比为投资行为,就业选择过程类似于投资决策过程,相应的,可以构建务工人口的就业选择数理模型。佐腾哉・里村茂夫(Takuya Satomura)构建了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模型,用来解释个体多重约束下的投资或消费行为[14]。本文根据效用理论,借鉴上述模型,构建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选择的数理模型。

设务工人口就业选择的效用函数为

maxU(Git1-θ1-θ,Dit)(1)

i为第i个个体,Gi为务工人口选择工作给其带来的满足感,Di为就业动机。其中,θ为曲率参数,用来度量风险,0

s.t.∑Nn=1(wnGn)=M;∑Nn=1(lnGn)=Q(2)

M表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某行业可以获得的货币收入上限,其中wn表示行业工资均值;Q表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某行业能够供给的岗位上限,其中ln表示行业所需的劳动力数量,n=1,2,…,N,为行业中劳动力从业人数。

根据(1)式,边际效用可表示为:

Un(G,D)U(G,D)Gn≥0(3)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和μ,构建辅助方程来获得库恩-塔克条件,需求方程表示为:

L=U(x)+ λ[M-∑Nn=1(wnGn)]+μ[Q-∑Nn=1(lnGn)](4)

获得的库恩-塔克条件为:

LGn=Un(G,D)-λwn-μ,ln≤0,Gn≥0

GnLGn=0(n=1,2,…,N)

LGn=-λ=0,LGn=- μ=0

Lλ=M-∑Nn=1(wnGn)=0,

Lμ=Q-∑Nn=1(lnGn)=0(5)

GnLGn=0为互补条件,表示需求非零时,也即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需求存在时,约束条件是有约束力的。

将上述公式进一步整理,可得:

LGn=Un(G,D)-λwn-μ, ln=0, Gn>0

LGn=Un(G,D)-λwn-μ, ln

从(6)式可知,积极的需求与从库恩-塔克一阶条件获得的平等约束有关,在非平等的约束条件下出现零需求。平等的约束条件导致模型中密度贡献的可能性更大,而不平等的约束条件导致模型中质量贡献的可能性更大。

2.引入风险分类后的模型

根据效用模型,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需求与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不同就业选择可能会带来效用增量,或者产生效用损失。上面的模型中风险因素θ是风险规避程度的度量参数,接下来有必要对于务工人口的风险类型进行细分。由预期效用模型可知,务工人口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主观的判断,认为状态Sk发生的概率为P(Sk),Yi在状态Sk的属性值为X(Yi,Sk),假设X(Yi,Sk)相互独立,Sk也相互独立。我们将进城务工人口就业状态分为三种情形来考察:正规部门正规就业、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假设务工人口发生这三种类型就业的概率为P(Sk),P(S1)=ni1N,P(S2)=ni2N,P(S3)=njN,ni1,ni2,nj

分别代表进城务工人口进入正规部门从事正规就业、进入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进入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数。在不同部门不同就业状态下,务工人口会获得一个特定的属性值,即X(Yi,Sk),Yi代表务工人口的收入水平。因而其属性值是收入水平与就业概率的函数,务工人口的期望效用可以表示为其期望的工资收入,本文将务工人口的职业类型分为七类,分职业探寻务工人口期望工资水平与实际工资水平间的差值,以此表示务工人口的预期就业风险。具体公式可表示为:

Ins=P(Sk)pro+[1-P(Sk)]pro(7)

Ins表示务工人口的预期就业风险,pro表示某一职业类型务工人口的工资收入均值。

P(Sk)=n′N(8)

其中,n′代表务工人口在不同职业类型中所发生的就业状态,即不同职业类型下的正规部门正规就业、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

由于不同务工人口的风险类型是不同的,有必要将务工人口的风险类型进行细分。假定进城务工人口的财富值为W,其行为选择能接受的最大损失为L,且随着务工收入的不断增加,务工人口能够接受的最大损失也会增加,即LW>0,务工人口就业风险的承受能力为:

Es=LW(9)

对(9)式求导,可得:

dEsdW=WdLdW-LW2=1WdLdW-Es=EsW-(EL-1)(10)

其中,EL=WLdLdW为损失对收入的弹性。

从(10)式中可以发现,随着务工人口收入的增加,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取决于可接受的最大损失弹性EL:当El>1时,dEsdW>0,务工人口对于预期就业风险的承受能力随W的增加而增加;当El

dEsEs-adWsW=0(11)

其中,a=El-1。

对(11)式两边积分,得:

∫1EsdEs-∫1WdW=c,c为积分常数。

Es=Waec(12)

将a=EL-1代入(12)式,得:

Es=ecW(EL-1)(13)

(13)式即含风险偏好因素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公式。无论c取何值,Es都大于0,与现实相符合。

三、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理论仅能解释务工人口的复杂行为的一部分,持有为实现自身积累、为将来有更好发展这类动机的务工人口,本应选择一些更有利于其需求实现的职业或岗位,可却做了相反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弄清务工人口决策行为背后的具体影响因子,厘清其决策行为的作用机理,寻求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王春超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其侧重点在于分析农民工个体特征、家庭人口特征、企业及社会环境特征中的具体变量对其就业行为的影响[15]。纪韶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调研数据,构建了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模型,运用嵌套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迁出概率与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16]。还有学者探寻制度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17],个体特征以及农户家庭特征对就业决策的影响[18~19]。

通过上述公式推导,风险因素是务工人口选择不同就业部门的关键影响变量,但同时,就业动机、个体特征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对个体的选择行为也会产生影响。按照经典文献的解释,预期的就业风险包括在城市就业容量所能容纳的基础上找到工作的风险,特别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风险,以及在城市就业获得的收入少于在农村就业获得收入的风险。但经典文献关于就业风险的确定是单向度的,只考虑了相关的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却忽视了风险具有结构性特征,也即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因而,更为准确的度量方法是将风险依据个人特征进行分类。

1.预期就业风险

根据风险理论假定,进城务工人口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之差是其外出务工面临的主要风险。在这一理论假定下,测算务工人口在正规部门正规就业、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以及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的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的差值,并以此作为就业风险的替代变量。期望效用使用获得该份工作的概率,即该行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来计算,对应的收入是实际收入,而1-p概率对应的收入使用该行业的平均收入代替,表示该就业人员在不从事该职业时获得同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的大小。然后效用的期望就是使用p*实际收入+(1-p)*行业均值收入,之后的值代入效用函数得到。在收入水平的细化上,区别了本岗位实际收入和本行业平均收入,一个代表从事本行业本岗位的预期最高收入,一个代表从事本行业的均值收入。这个分析方法的假设就是,由于农民工技术水平和择业风险的限制,他们选择工作时多考虑在本行业内选择不同的职务,以规避跨行业择业风险。具体公式如下:

r=piyi+(1-pi)-yi(14)

其中pi表示从事某一职业的第i个务工人口占某类部门某种就业方式全部人数的比例。其中pi表示为:

pi=nij∑jNφη(15)

j为职业类型。φ(1,2)表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η(1,2)表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yi表示第i个务工人口的实际工资收入,表示某类部门某种就业方式的工资收入均值。

2. 务工人口风险分类

关于风险的实证研究中,如何判断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件困难的事情。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研究者很难观察到人们真实的风险偏好,因为不能准确地度量受试者真实的风险概率分布,同样研究者也不能清楚地知道受试者的信仰。大卫・耶格(Jaeger)运用德国社会经济面板数据分析转移就业倾向和风险态度间的关系,以受访者自己对于风险的态度作为风险变量的替代指标,设计的问题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般而言,你是更愿意冒风险还是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对于选项,采用了11点量表法对就业风险变量进行描述,从“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10个维度。其研究得出的结论为 :转移就业的务工人口相较德国本地务工人口而言,更倾向风险规避;就业风险指数增加1单位,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转移就业概率增加0.62[20]。

笼统地将风险划分为预期找不到合适工作以及收入下降的风险,再将风险统一作为解释或控制变量,缺乏针对不同个体风险特征的细致刻画。具有不同风险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迁移决策行为。 在对风险界定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期望效用假定,决策后的各种可能情况下的不同收益对应着不同的效用,这些效用的加权平均就是期望效用,而不同收益的加权平均值就是期望值。

r′=U(EX)-E[U(X)](16)

r′代表风险类型,U(EX)为期望值效用,E[U(X)]为期望效用。若期望值效用大于期望效用,说明务工人口的效用曲线是凹的,即二阶导数是小于0的,这说明得到一单位的效用比失去一单位的效用低,即他更在意失去,属于风险厌恶型;若效用曲线的二阶导数大于0,则认为务工人口属于风险偏好型;若效用曲线的二阶导数等于0,则诊断务工人口属于风险中性。

期望值效用表示为:

U(W)=U[piyi+(1-pi)y-](17)

pi=wij∑jwφη (18)

pi为第i个务工人口在某部门某种就业方式下,从事某一职业所获得的月工资收入与同一部门同一就业方式下该职业全部工资收入的比例。yi表示第i个务工人口获得的工资收入,表示某部门某种就业方式下,某职业的工资收入均值。φ(1,2)表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η(1,2)表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期望效用表示为:

EU=EU[p′iyi+(1-p′i)y-](19)

p′i=nij∑jNφη(20)

p′i表示某部门某种就业方式下,进城务工人口从事某一职业占该职业全部从业者的比例,yi为务工人口月工资收入,表示某部门某种就业方式下,某职业的工资收入均值。φ(1,2)表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η(1,2)表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结合(17)~(19)式得:

r′=[piyi+(1-pi)]-[p′iyi+(1-p′i)](21)

(21)式即为就业风险类型。

3.就业部门与就业方式

本文中将正规部门界定为: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与合资企业、雇佣人数在1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非正规部门是指那些依靠自有资本经营运转,且不受公共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管制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组织,具体而言包括:由个体或家庭通过自营或合伙等方式组织的小型经营实体、雇佣人数在10以下的私营企业组织、个体从业者以及家庭手工业者。另外,与国内一些文献中的界定不同,本文将那些户籍为农村,在城市从事小生意、小买卖,或者私营业主的务工人口界定为自雇,由于保险是自已购买,因而也属于非正规就业范畴。据此,本文中将非正规就业从业人员界定为以下几类人员:自我雇佣,包括个体经营户(有固定摊点和没有固定摊点的小业主);家政服务人员、临时工,不足10人企业的受雇者,且没有与务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员工上相关保险。正规部门的正规就业界定为:雇佣人数在10人以上企业的受雇者,受正规财政金融和信贷体系控制约束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受雇者,他们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能享受到相关保险。若在上述正规部门,但没有享受到相关保险或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为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

4.计量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构建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选择计量模型:

Li=Ln(pi1-pi)=β1+β2χi+β3γi+β4δi+β5μi+εi(22)

其中,pi表示选择做出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决策的概率,1-pi表示没有做出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决策的概率。pi1-pi=eβ1+β2xi,两边取对数,得到Li=Ln(pi1-pi)=β1+β2χi+μi

同时,考虑到样本的风险类型,本次研究中依据研究需要

将全部样本依据其对风险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具体分成风险偏好、风险厌恶、风险中性三类,并分别作为虚拟变量代入方程中。公式(22)中χ、γ、δ、μ分别表示风险、就业动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制度及行业等因素对务工人口就业决策的影响。εi为随机扰动项。

四、数据描述与估计结果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博士生于2013年8月在沈阳展开的进城务工人口就业的调研,调研地点涵盖沈阳9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及3个县。市辖区的调研按照辖区内街道常住人口数和街道面积综合水平排序,选取两个街道进行等距随机抽样。每个街道随机抽取样本25~30个(拟调研最多样本为30),共抽取样本500个;每一个县里面,先对全县各乡镇人均GDP进行排序,按照人均GDP水平排序的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选一个乡镇,随机抽取家庭户调研,共抽取样本200个。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406名进城务工人口的有效问卷。

1.样本总体描述

我们将年龄在33岁及以下的务工者称为新生代务工人口,设为0,将年龄在34岁及以上的劳动人口界定为老一代务工人口,设为1。总体来看,全部调研对象中,男性劳动人口占全部样本的60.79%,没有进城务工的人占19.8%,已婚人员占全部调研总体的69.1%,初中文化程度者占54.5%,务工前有技术的占14.7%。具体样本情况及调查样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见表2和表3。

2.计量分析

根据上述风险来源以及就业风险和就业动机的推导,本文有必要从这两个层面考察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选择行为。本文设计了三个模型,分别考察就业风险和就业动机、就业风险和文化程度、就业动机和文化程度三种交互效应对于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见表4。

模型一考察就业风险和就业动机对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的影响。预期就业风险变量在5%水平上显著,就业风险增加一个单位,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会增加0.0001。相较风险偏好型而言,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分别增加0.79和1.32。务工人口享受型动机增加一个单位,相对生存型动机而言,其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增加0.95。我们想考察不同风险类型和就业动机交互作用下,进城务工人口的选择行为,设定就业风险和就业动机的交互项,相对于风险偏好且生存型务工人口,风险中性且享受型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会降低2.04。

模型二考察就业风险和文化程度交互作用对于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选择的影响。就业风险变量在5%水平上显著,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会降低1.35。就业风险和文化程度的交互项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务工人口的人力资本缺乏回报。

模型三考察了不同文化程度和就业动机交互作用下的务工人口就业选择行为。就业风险变量在5%水平上显著,相对于生存型动机,发展型动机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降低1.43。相对于风险偏好型务工人口,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分别增加0.55和0.69。相对于生存型动机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而言,发展型动机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务工人口选择正规部门就业的对数发生比增加2.28。

图1就业风险概率图

估计结果验证了假设一,就业风险影响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部门选择行为。三个模型中风险变量的系数均为正,从一般意义而言,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本身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我们对风险的概率进行描述,可以发现会得到一条类似“N”的折线(见图1);除了模型二,模型一和模型三验证了假设二,风险厌恶型务工人口倾向于选择正规部门就业;我们预期的就业动机对于就业部门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假设三不成立。

五、简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考察了进城务工人口就业部门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风险因素能部分解释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部门选择行为,动机因素和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其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风险和动机是个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参考变量,风险厌恶型较风险偏好型务工人口而言,其选择进入正规部门的可能性会更大。

由于户籍限制和职业类型等的掣肘,很多流动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口很难享受到城镇化的红利。相较城市户籍人口而言,缺少就业福利关照的进城务工人口,其就业风险要更高。因而降低务工人口的就业风险是稳定其就业,提升其就业质量的关键。据此,本文认为,城市政府通过减少外来务工人口的就业条件限制、增加对外来务工人口的职业培训与指导、更多更准确的就业信息等施政措施,可以有效地消除务工人口就业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增强其进城务工的正向预期。城市企业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口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可以降低外出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取消针对进城务工人口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引导企业改善非正规部门的就业环境,加强对非正规部门的就业管理与服务,可以降低进城务工人口的就业风险,最终实现务工人口在正规与非正规部门间的有序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 Assaad, R., I.Tunali. Wage Formation and Recurrent Unemployment[J]. Labour Economics, 2002, 9(1).

[2] Low, H., C. Meghir, L.Pistaferri. Wage Risk and Employment Risk over the Life Cycl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3] Black, D. A., T. J.Kniesner. On the Measurement of Job Risk in Hedonic Wage Models[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3, 27(3).

[4] 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59(1).

[5] Stark, O., D.Levhari. On Migration and Risk in LDC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82, 31(1).

[6] Dohmen,J. Thomas, Armin Falk, David Huffman, Uwe Sunde, Jürgen Schupp, and Gert G. Wagner.Individual Risk Attitudes: New Evidence from a Large,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lyValidated Survey[R]. IZA Discussion Paper 1730, 2005.

[7] Heitmueller, Axel. Unemployment Benefits, Risk Aversion and Migration Incentives[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05,18(1).

[8] Malik, N. A Study on Motivational Factors of the Faculty Members at University of Balochistan[J].Serb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5 (1).

[9] Dixit, Avinash. Entry and Exit Decisions under Uncertain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9,97(3).

[10] Friedman M., L. J.Savage. The Utility Analysis of Choices Involving Risk[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48, 56(4).

[11] Katz E., O.Stark. Labor Migration and Risk Avers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86,(4).

[12] Becker, G.S. A Theory of the Allocation of Time[J].The Economic Journal,1965,75.

[13] Kockelman, K.M., S.Krishnamurthy. A New Approach for Travel Demand Modeling: Linking Roy’s Identity to Discrete Choic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B,2004,(38).

[14] Takuya Satomura. Multiple Constraint Choice Models with Cornerand Interior Solutions[J].SSRN,2010,(8).

[15] 王春超. 农民工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就业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16] 纪韶.“十二五期间”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微观决策模型分析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8).

[17] Meng X., Zhang J.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 29(3).

[18] 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篇14

护理风险;因素;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的一切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护理安全,规避职业风险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加强对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对风险的恐惧及忧虑,调动其积极性及创造性。现将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护理风险的因素

1.1 患者疾病因素所致风险 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患者个体的不确定性也造成护理风险,如高过敏体质患者,有应用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护理工作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如患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上升。

1.2 护理行为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少,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有的护士对疾病的护理常规不熟,观察病情不细致,有的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造成痛苦;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的缺乏、技术水平低下及护理人员的配置失调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尤其随着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加大了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

1.3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观念,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主体,是经济收入的创收者,而护士只不过是助手,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使护士和患者之间形成了隔阂,致使患者不愿和护士交流,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也不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解释,从而造成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

1.4 护理文书书写不当 病情记录用词和描述不确切、不得当,使用主观判断性语言,如病情平稳、一般情况可、稍有好转、血压偏低等;护理文书不签全名,字迹潦草,有的难于辨认,句子逻辑差,概念不十分准确;护理记录重点不突,不能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对患者整体护理过程的特点,表现为只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未记录护理措施的效果;同一患者医疗护理记录不一致,例如患者入院时的时间、患者的主诉、某些症状体征的描述上存在不一致,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作用打折扣,埋下了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护理记录中还存在抄写医嘱或医生的病程记录现象。

2 护理风险防范

2.1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和客观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让每位护士或管理者都能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环节;而护理风险评估是对各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评估,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针对护士风险淡漠,应首先进行全院护士护理风险教育,可采用定期培训、考试、风险分析会、个别指导等,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学会识别哪些是风险,有多大危害,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2.2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的培训 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年长护士作为师资教员,利用晨会交班、业务查房或者休息时间进行业务讲课、技术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以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请知名专家到医院授课,使护士及时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化解护理风险很有意义。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认真、耐心地对待患者的要求与疑问,理解患者在患病治疗期间的烦躁情绪,正确处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在护理活动中要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一定要理解患者、适应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认真履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

2.4 护理文书 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护理病历书写的优劣,不仅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敬业态度,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依据之一。避免由于护理记录不完善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护理人员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不断完善,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