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范文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15:32: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沟通技能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

篇1

在这一个小时的沟通技术培训中,徐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而且如何实现高效沟通,正是每一个营销部门长久以来所须实现的一个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其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而在于我们房地产营销,每出售一套房子的过程,便是一个商务谈判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成功销售,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考虑。比如沟涌前的准备工作、聆听的技巧、沟通过程中异议的有效处理、如何通过有效沟通从而建行良好的客户关系,这些都成为沟通中的重中之重。我深刻领会到,在营销运作或日常工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各类谈判技巧的重要性。

其一、沟通是双向的,有效的沟通不只是勇敢的说来,而来要从问题出发,结合一个人对事情的判断、了解及一个解决的办法,进而有据可依、可据可论来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任何沟通技巧的实现均需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要让自己说出去的话具有信服力、说服力,才能打动对方,获得对方的认可。

其三、在营销中,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是重点。需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其四、在我们追求有效沟通的同时,无效沟通即沟通障碍也需我们去解决。比如知识障碍、心里障碍、心态障碍、技巧障碍、习惯障碍、环境障碍等等,认清和克服这些障碍非常重要。

篇2

1 加强护士沟通技能培养的意义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观念的不断改变,病人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病人在就医过程都希望知道更多的 诊疗情况、费用情况等信息服务。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院纠纷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加强护士沟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许多事件都与患者沟通障碍有着直接和间接地 关系。

1.2 护理沟通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新模式的需求。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对护士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其他方面的 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得能力、交际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 培养甚少,然而为了适应当前需求,一名合格的 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 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增强护患双方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避免纠纷及医闹事件的 发生。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 不断提高,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使护理工作有原来的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病人的生命过程的护理。护理的对象、护理的 内容、护理的 场所都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护士的沟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 沟通技能是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2 护理工作沟通技能培养的要素

2.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护理道德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遵循的行为规范。只有良好的 道德修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工作中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品质,才能更好的满足病人越来越高的自我保健需求和生命健康需要。护士要正确理解护患关系的位置,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也是提高沟通技能和搞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2.2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提高沟通技能的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阔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素质优良的护理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因为病人也是一个心理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综合体,需要一个全面的护理服务。

2.3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技能培训,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护士要通过培训、交流来学习各种沟通技巧,通过对一些礼貌用语、行为规范、礼仪准则的模拟训练及理论培训,来提高护士的仪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从而达到培养沟通技能的目的。

篇3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患者数在我国有增长趋势,精神卫生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医学-心理的全新模式。护理的宗旨要求我们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新入院似的护患沟通就对以后住院过程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沟通是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笔者在工作实践和文献学习的基础上现报告如下。

1 护患沟通的定义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

2 新入院患者的临床表现

精神科首次入院的患者常常缺乏自知力,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忽视了护患沟通,恰恰相反,正由于患者处于疾病的高峰期,心理很脆弱,又极不情愿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护理时应该更为小心,因为此时一个小小的甚至是平时习以为常的动作或语言都会引起患者情绪上很大的波动,给今后的治疗 和护理带来相当的负面 影响 。

3 对新入院患者的护理沟通技巧

3.1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了解患者的入院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向患者做自我介绍、管床医生护士、住院制度、病房环境和其他相关项目,在对患者的病情解释时,做到恰如其分,既不过于夸大病情,亦不轻描淡写,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入院治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之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即将开始的治疗程序。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保守医疗秘密和个人隐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保密原则,让患者安心入院。

3.2在沟通中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向他们介绍病房采用的管理模式,告知患者情况,以及病房的环境、规章制度及患者在病房的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病房的陌生、恐惧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特别是对残留人格障碍的患者,除要尽量采取精神康复训练措施外,还要帮助家庭成员解决患者不实际的想法或不良行为。这样有助于增加家庭亲密度。对治疗方法及效果、检查知识等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介绍,过于繁琐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引起家属的担忧,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可待以后再做详细介绍。对于那些受精神症状支配存有自杀、自伤或伤人风险的患者,更应充分与家属做好沟通,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3.3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护患沟通技巧实施的必备条件:护士的个人素质,在护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端庄的气质,亲切稳重的仪表,优雅大方的体态及熟练的技术操作,都会在患者的心中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增加信任感,使他们不安的心情得到安慰。

篇4

【关键词】急诊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医疗行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又属于一个高风险、很复杂的行业,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护患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重视,急诊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繁琐,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风险意识、专业素质、沟通能力、责任心,为此尽最大努力降低护理风险,以此为患儿提供及时、安全、高效、实用的护理服务[1]。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抢救的过程当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可能会引发事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为了避免以及最大努力降低儿科急诊的护理风险,我院急诊儿科总结护理风险的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急诊科就诊的患儿50例,50例患儿年龄7月-12岁,平均6.73±1.06岁,其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21例。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项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本组50例患儿的病情实施常规护理,严格跟踪督查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护理情况,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记录,对于已经发生纠纷或者事故的事件,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要记录所有可能导致纠纷或者医疗事故的问题。最后要对护理的督查以及所有记录进行汇总研究,以此来明确分析出急诊儿科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尽可能的降低护理风险所导致的的医疗事故。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与操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采取χ2检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儿科急诊护理的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儿科急诊护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占到了54.0%,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占到了58.0%,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占到了30.0%,风险意识不强占到了34.0%。由此可见:儿科急诊输液护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是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和风险意识不强四个方面。

3讨论

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儿科急诊存在以下风险因素:(1)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弱护患沟通不到位是护理风险因素中的重点,儿科急诊中大部分家长心情迫切的要求急诊服务,对于自己病情及医院就诊呈现缺乏认识,此时若无及时有效地交流、沟通,往往导致家长情绪反应,或者出现护理技术问题时容易诱发医疗纠纷。(2)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尤其是夜间急诊患儿,多为急危重症患儿,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转归预见性差,只有护士具备了全面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方可胜任。对于那些不熟悉急诊患儿的抢救程序,无法密切的配合救治,病情观察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先兆意义的症状和体征视而不见,无法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并报告医生,往往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的不及时及用药不当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内容。(4)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弱,护士缺乏对风险识别、评估的能力,意识不强。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后进行管理应对:(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提升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爱心、耐心、同情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加强沟通,并掌握沟通方法、技巧;提升护士自身的应变处置能力,做到抢救工作紧张、熟练、有效。(2)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医院要定期开展关于儿科急诊护理内涵、价值、作用的宣传,让医护人员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从而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增强责任心。(3)提高风险意识,增强护士对护理因素的预见及防范能力。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科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特性、处理,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讲评,定期召开护理安全教育,分析曾发生过的风险事件,借鉴严重护理差错及护理事件,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意识以及预判及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素品,孙素娟,马素月.儿科护理风险及规避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4.

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口才沟通类课程应用

[作者简介]林灵(196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貌言语与交际策略。(广西南宁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6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口才沟通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当众说话和发表演说,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作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强的沟通类课程,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淡化传统口才课程“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明确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以应用实践为主的职业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职口才是实用口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彰显出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特色。

二、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遵循“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方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有课程,都应以从业中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体验与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阐述为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也不例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蕴涵在“行动中”,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职业教育理论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所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主动同时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现代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竞争的关键,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作为职业核心能力项目之一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既是一种智力、交际能力、竞争力,又是一种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起点和择业前景。我国经济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训练是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应在强调学科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提高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

1.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学科型的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属性定位,对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重构。重构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层次性”等鲜明的职业化特色,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科型体系转型为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理念,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兴的“素质+技能”课程,熟悉并把握口才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拥有“双师”素质及能力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质量保证。而目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多是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来自于语言文学等相关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教理论是强项,但教技能则略显经验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尝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且具备专业资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因而我们首先对“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性质或内容相似的课程巧妙地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在内容设计方面,淡化传统口才课“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强调从口才基础突破,在职场沟通中,向生活口才、职业口才倾斜,注重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性特色和专业特点,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同时,为给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供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便于操作及应用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口才沟通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编写了《实用口才与职场沟通》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教材突破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性的传统编写体例,学习和借鉴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将口才基础知识与口才实际运用的职场沟通情景融合,优化整合集成一个个教学模块,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当众说话口才的基础训练,并最终落实在校园、求职、社交、服务、办公室等职场情景的沟通实战演练中。本着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还增加和细化了口才沟通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操作环节,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教学及互动创造了教学条件和训练便利。

4.引入项目化教学,自创“高效七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成功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口才沟通课程,并自创“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被动局面。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进行项目动作等各种社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实施运用,最为成功的是创建了“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检测”的集约型训练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口才训练”项目里的“面试口才”教学的“七步”为例。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构建有效面试?第二步:实践教学,“理论点拨+企业招聘面试视频片段观摩”。第三步:情景体验,包括小组讨论,设定模拟岗位,事先告知岗位职责;面试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进门;鞠躬问候;根据示意坐下;3分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面试结束,鞠躬、致谢、退下。)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微格回放(视频片段)等手段,以自检、互评等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归纳做法。第六步:训练提高,重复训练。第七步:效果检测(面试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规范严谨且注重细节的语言表达训练,真正落实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互教共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为真正实现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落实口才实训设备。教学环境和设备要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需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要有充足而适宜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以及适合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室,提供可供所有学生活动的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成果展示的展板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确保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环境。为此,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适用于口才教学的实训环境设计布置和实训设备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新建成的人文实训室、专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配备的便携式麦克风及摄像机等设备,为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通讯),2008(5).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林灵,周而冬,潘媛媛.基于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30).

篇6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1],但是医学生沟通技能培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时常发生,所以对以后即将从事该职业的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口腔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2],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一、目前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论轻人文素养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养。现如今高专院校教学模式基本上仍为第一年学基础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实习,课堂学习时间居多,而在课堂和实训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进入医院见习或实习后难以和患者进行沟通,无法有效的工作。

2.学生心理恐惧及不自信由于课堂和实训教学中,学生欠缺医患沟通的能力,所以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或者见习过程中初次接触病人时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病人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更有甚者,本来对后续的治疗操作掌握很好的,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进行操作。患者在接触到这样的医生时,同样会产生抵触心理, 不配合医生的相关活动,造成患者与口腔医学生的沟通障碍。

3.患者对口腔医学生存在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实习医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当然,患者存在抵触情绪也不是不无道理,一方面是对医学生的医疗技术不够信任,毕竟医学生接触的患者较少,经验不够丰富,诊疗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则是与医学生沟通存在障碍,医学生上实验课期间所面对的诊疗对象大部分是模型,根本不需要沟通,直接操作就可以,所以当医学生面对真正的患者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开始,即使医疗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学生们会想到老师当时没有教怎么跟患者沟通,万一沟通出现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的话,责任就更大了,以至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不与患者沟通交流,直接导致患者反感,从而引起患者对口腔医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的几点建议

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人文素质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提倡医生不仅仅要关注患者的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等致病因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加贴心的心理支持与心理辅导。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与医疗技术不相匹配,不能够根据患者的情绪、心理反应及时的做出沟通,对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极容易形成医患纠纷。因此,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口腔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口腔医学生在学会做一名医生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将口腔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高超的医疗技术的全面型人才。

2.强化情境教学实践

大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需经大量的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传统的理论授课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而设置不同的情境实践,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不同角色的演绎,使学生们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根据学生们自行设计的情境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们更具有参与感,也给枯燥乏味的学习增添了色彩和亮点,使学习更加高效、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消除口腔医学生对患者的心理障?K、树立自信。

3.强化教师临床带教

篇7

【关键字】临床护理;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4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也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2],解决好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较扎实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保证护生和护理之间良好的协作、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与信任,从而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正常进行。

1沟通的基本素质

1.1尊重尊重是与患者进行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与基础,不管患者处于什么状态,昏迷或者清醒,患者都有自己的尊严,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在最初的沟通中,患者才会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信任[3],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病情如实诉说,而护理人员才能够较为高效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始终将尊重作为行为的第一准则,称呼患者时要使用礼貌性用语,例如,对待年长者,要亲切称呼阿姨、大妈、大伯等,切不可直呼其名或者说话较为生硬,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懂得尊重,护理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1.2乐观自信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面貌:遇事沉着冷静、精神饱满、有条不紊、乐观自信等,护理人员面带微笑,自信热情,能够给患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使患者心理能够更加踏实,减轻患者心中的焦虑、紧张与恐惧,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更能给患者良好的形象,赢得患者的信任感,杜绝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拥有乐观自信的素质,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发挥运用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将工作状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患者的诸多要求下能够从容应对,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3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精湛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巧,要尽量使用安慰性以及鼓励性语言,避免刺激性伤害性语言。良好的语言不仅能够使患者听后心情愉快,更能给患者以温暖亲切的感觉,有利于患者病情更好地康复。在不同的患者面前,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尽量寻找恰当的语言,力求给患者以最大的帮助,以尽量缓解患者心理的压力、紧张以及恐惧。例如,与早上刚起床的患者交流时,可以主动询问患者:“您昨晚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的脸色很好。”话语虽然简短,但患者听后会感到温暖,一天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同时,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沟通,是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的有力保障,是维系护患之间沟通效果的纽带,例如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利于双方的互相沟通与理解。

2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营造良好的医护协作关系

护理与医疗是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关系,只有两者很好的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4],因此,良好的沟通在医护之间是必不可少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已经到病房而相关手续还没办好,尤其是危重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了解病情并及时反馈给医疗人员。同时,对于患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与医疗人员做好沟通,以便及时有效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的监护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对医嘱中相关的问题以及药品的基本情况,应与医疗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以及时进行调整。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医嘱的核对工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护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

3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石,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病情切入,取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语调要轻柔,富有同情心,尽量说些安慰关心的话语[5],使患者心情保持平稳。对于比较沉默的患者,要多关心,找些共同话题,以引起患者兴趣。沟通时用词要尽量准确,使患者能够较容易理解,同时要认真倾听,可以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表情、行为语言、动作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微笑在沟通中是“最美好的语言”,能够给患者以温暖的感觉,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护理人员的仪表、举止在沟通中同样重要,能够给人一良好形象,增加患者对工作人员的好感与信任感,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4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保证护理人员之间支持互助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现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相应面对巨大的压力[6]。因此,护理人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将压力降低。同事之间要互相鼓励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将工作做好。对于较特殊的患者,要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同时护士长要多关心护理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主动提供帮助,要多提出表扬与肯定,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只有共同努力,增强沟通,才能形成一个支持互助的团体,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保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 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8.

[3] 叶荣.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与患者沟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1):70.

[4] 李风娟.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6(4):147.

[5] 王斌,周春美.《人际沟通》教材的缩撰及教学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7,20(7):10-12.

篇8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患;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 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 护患沟通技巧

3.1 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 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 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 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篇9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电话商务 口译 翻译技巧

随着我国与海外企业合作的密切,对商务型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技术合作以及商务谈判中都离不开口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商务活动不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很多的跨国商务活动或者谈判,通过电话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因此,电话商务口译作为口译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应运而生。由于电话商务口译具有高效、便捷、灵活、实惠等优点,它不仅能够提升商务合作以及谈判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为外贸企业节约成本,节省时间和劳力。然而,这种商务形式下,对口译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需要口译者在看不到对方表情以及手势等缺失视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翻译,所以电话商务口译者需要具有更高的翻译技巧和谈话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翻译人员的电话商务口译翻译技能展开论述。

一、电话商务口译的特点

所谓电话口译,是指译员通过电话提供口译服务,以便使用不同语言的交际双方能够实现顺利沟通。一般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通过电话口译形式进行跨国商务活动或者谈判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译员与我方外贸企业在同一现场,通过电话与对方交谈;另一种是译员和谈话双方都不在同一现场,译员通过电话为看不见的双方提供翻译服务。这种电话商务口译与传统的面对面口译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一)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

就译员而言,通过电话进行翻译服务,译员不必浪费路途的时间成本,一天可以为多次的会议提供服务,既不必遭受舟车劳顿之苦,又能高效的完成多次任务。就企业而言,采用电话商务口译形式,企业所需支付的翻译费用比传统口译的翻译费用要低很多,前者是按分钟计价,只按时需付费,后者往往有最低消费限制,并且还要为译员提供差旅费等额外补助。同时,电话商务口译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时间提前组织安排会议,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获得高效便捷的翻译服务。

(二)缺失视觉信息

电话商务口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失视觉信息,这也成为了译员在翻译时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译员看不见会谈一方或双方的表情和反应等视觉信息,对译员的听力和理解判断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并且会谈双方极易出现抢话或者冷场的局面,影响彼此交流的顺畅。这就要求译员对整个谈话流程控制得当,对双方的谈话时间、语音语调的判断、接话技巧的掌握等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具有一心多用性

通过电话商务口译的形式进行翻译时,译员需要能够倾听会谈双方的需求和要求,能够全面记忆会谈双方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周围还会有双方其他的同事参与进来,从而使沟通受到一定的打扰,非常容易使翻译人员分心,进而出现错听或者漏听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极容易使双方的沟通出现误解,所以口译人员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集中精力保证沟通质量的同时,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或情况能够迅速转换思维,做出合理判断,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商务沟通和交流,为合作意愿的达成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在电话商务口译工作中,为了保证口译和谈判的顺利性,需要口译人员具有更高的翻译技巧和谈判能力,集中精力、调整心态,有效的处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灵活的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件,保证交流的顺畅性、愉悦性和高效性。

二、电话商务口译的翻译技巧

(一)翻译时语意语用的使用技巧

在电话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的语气都需要能够保持委婉和柔和,尽可能的使用礼貌用语,有利于促成双方的合作。同时在对对方的问题或者条件有意见时,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够让对方有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并且建议或意见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避免嗦,这样更容易使双方达成一致。但是在口译的过程中,如果表达方式令人不舒服,即使我方提出的条件再好,口译的语言规范也难以取得对方的满意。接下来将对口译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礼貌用语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

1.尽量使用请求、道歉以及感谢用语

在电话交谈中,请求、道歉以及感谢等礼貌用语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见的礼节性语言,如果在口译中能够多使用这种语言必定会对方留下谦虚有礼的印象,同时客户也喜欢与有涵养的人共事。在谈判或者商务洽谈中常用的表达请求的用语包括:您可以再说一遍吗,刚刚没有听清?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just not listening? 可以请王经理接电话吗?May I speak to Mr. Wang, please? 常用的表达感谢的用语包括:谢谢您的来电,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Thank you for your call, we will give you an answer as soon as possible.再见,希望您一切顺利。Goodbye, I hope you all the best.常用的表达道歉的用语包括:不好意思,打扰您这么长时间。Sorry to disturb you for such a long time.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Sorry to disturb you so late.而通过使用请求、道歉以及感谢的用语能够使交流更加的顺畅。

2.合理运用假定表达建议

利用假定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委婉的表达我方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更容易使对方接受,所以在口译过程中,我们需要能够多使用假定的语气来表达我方的看法和意见。比如,我们想讨论一下付款问题,贵公司是打算采用网络支付还是银行支付呢?We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of payment. Would you like to use the Internet or the bank?

3.恰当利用陈述句代替命令式建议

电话商务口译中,需要将我方的建议传达给对方时,译员要尽可能的将命令式的表达转化为陈述句的形式,这样在表达的过程中会更加委婉,给对方一种礼貌性的感觉,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比如说,想在表达希望对方能够为我方提供样品的这个建议中,如果我方用命令式的表达,会说贵方需要向我方提供一些样品。You need to provide us with some samples.这种命令式的表达方式过于强硬,会使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改成陈述句后为,希望贵方能够为我方提供一些样品。We hop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supply us with some samples.再比如,我们希望能够与贵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We hope 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company.

(二)翻译时词汇短语的使用技巧

1.专业术语与词汇的使用

在涉外商务洽谈中,译员都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固定的词汇,这些词汇与商务洽谈的关系往往比较密切,所以口译人员需要能够掌握和表达这些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这样在具体的翻译中才能够应对自如,使翻译过程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同时在口译翻译中,数字翻译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很多的口译人员在面对数字翻译时都会非常紧张,如果数字翻译不好,不仅会造成谈判或者洽谈的不成功,甚至会使公司受到严重的损失。所以口译人员在听到数字后,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同时也需要刻意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培养自身对数字的敏感性。

2.不同词语的选择

不同的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用多个词汇进行表达,比如价格可以翻译成为price或者cost,而且有的词汇有五种以上的翻译方式,但是不同的词汇在表达的方式、程度以及色彩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口译人员需要能够根据具体的商务内容选择合适的翻译词语。而能否选择最贴切的词语,主要取决于翻译人员的反应能力,经验的积累以及词汇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一些词汇在普通的翻译中表达一种意义,但是在商务应用中就会存在其他的意义。比如,parities是平价的意思,但是在金融商务中也可以翻译成汇率。所以口译人员需要能够加强对词汇量的掌握,同时还要掌握一词多义中的不同含义以及不同场合的应用方式和表达的特殊意义,这主要依靠口译人员平时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在跨国商务谈判中做到精准的翻译。

(三)翻译时可采用的应对技巧

1.充分的译前准备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从事电话商务口译工作更是如此。电话商务口译任务常常具有突发性、临时性,企业很少会提前预约译员给予相关材料进行准备,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在平时:1)不断探索并熟练掌握电话商务口译所要求的新技术和翻译技巧;2)多加积累国际商务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和惯用语等,全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3)重点训练语音听辨能力、双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演讲功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这种形式灵活、内容难测的翻译工作,译员高质量的翻译成效才能让企业满意且信任。

2.扎实的笔记记忆技巧

中小型企业的商务会议及谈判一般都是以商讨、协商为主,如果采用这种新型的电话口译模式,在翻译时间有限又要保证沟通顺利完成的情况下,译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分析上,翻译时最好要以综述为主,把会谈双方各自的观点提炼整理,翻译重点和要点,摒弃口语化多余信息,使信息产出更有条理和逻辑性,而非像传统的面对面口译那样要求译员尽可能完整准确的翻译,不得增减信息。电话口译员的笔记只需适当记录专有名词、数字、地址等这些必要信息,减轻边听边记的精力分配,记忆效果才会最好,这样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的翻译成效。

3.娴熟的话轮转换技巧

在电话商务口译的过程中,译员和会谈双方一般都不在同一现场,这就需要译员掌握娴熟的话轮转换技巧,积极主动地控制好话轮转换时间,避免出现“抢话”或“沉默”的现象,达到会话双方可以高效沟通的目的。例如,在通话伊始,译员可以安排会谈双方先作自我介绍,快速了解交际情形;事先约定好双方每次讲话的最大时限,如果超过时限,译员可以礼貌地提醒注意停顿,这样控制话流可以保证双方都能及时得到信息,保C交流顺利进行;如果译员预测一方讲话人已经讲完,开始翻译时,该方讲话人又“抢话”继续发言,译员应该及时停止翻译,继续让讲话人把话讲完,如果此时讲话人及时发现自己“抢话”又立马停止,译员要迅速进行翻译,避免出现“沉默”或冷场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越来越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的跨国业务都不需要跨越国界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而是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洽谈,同时这也对口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人员的表达、用词等都关系着商务洽谈的成功率,如果口译人员的经验、词汇量不足,或者应变能力较差,那么极容易造成商务洽谈的失败,所以电话商务口译人员需要能够加强经验以及词汇的积累,有效的调整心态,做好充足的谈判准备工作,从容、灵活的应对和处理谈判或洽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丽洁.电话商务口译的翻译技巧[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王婷.商务俄语口译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3]莫敏.从口译技巧的层面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基于释意理论的分析[J].亚太教育,2015,(26).

[4]葛诗雯.“完美世界”公司2014年第二季度营收电话会议模拟口译项目报告[D].安徽师范大学,2015.

[5]陈传显,张薇.关于商务翻译特点与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J].职教论坛,2011,(14).

篇11

关键词:电视节目 后期制作 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16-01

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持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模式多元化发展,逐步创设了桌面演播室、非线性工作站等实践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文件的数字化记录、存储,优化更新与编辑制作,令非线性技术发挥了核心优势,可高效的实现原始节目编辑,优质进行镜头切换、剪辑、特技处理,并借助计算机实现视频数字处理,令完整视频有效转移至相关设备之中。该类制作技术体现了良好的便利性、优质性与高效性。当然,线性编辑在非线性技术产生之前,也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良好的辅助后期制作,其无法实时更新、快速处理等缺陷导致了非线性编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优化发展。由此可见,线性制作技术为非线性编辑理念的产生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后期制作领域发展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科学做好软硬件协调处理

广播电视事业基于艺术视角、现代化处理技术手段建立了受众广泛认可的媒体形式,发挥了良好的娱乐、教育功能。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电视技术由黑白到立体、彩色、高清,实现了跨跃式腾飞,并令节目制作技术也实现了优质发展。各类双向、直线联系播放、现场直播等模式的创立,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技术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考验。电视节目是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完美融合,也就是说制作阶段中涵盖对艺术的鉴赏创作以及实践技术处理,即软件与硬件处理。该两类过程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部分,硬件应用目标在于面向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有效保障,而两者则存在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依赖的现实特征。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中,应科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不仅应掌握良好的艺术修为、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节目制作水平、艺术品位。同时还应对各类制作设备、手段、装置熟练操作,明确其指标性能,有效开发各类优质应用功能并掌握数字化处理技巧。倘若无法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全面掌握软件硬件应用实践素养,那么即便是再好的构思编制、内容设置、到位的解说、良好的文笔描绘,也无法令电视节目制作达到良好的效果,体现上成的技术标准。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确保软件硬件的协调优化、良好组合、互相补充,进而发挥综合处理能效,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综合质量水平。

3 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

电视节目的优质制作,离不开后期制作团队的协同合作、完善配合,可以说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应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协同合作。倘若缺乏具备敏锐洞察力、良好观察力的节目编导,则无法为后期节目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就制作人员层面来讲,只有编导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才能确保优质的节目制作。因此基于两者的交叉工作属性,编导应丰富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员则应与编导形成良性沟通,把握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互动交流,吸纳编导的独特构思创意亮点,形成对其有效的尊重。对于节目制作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应进行良性沟通,广泛交流、协作探讨,进而真正保证创作意图的完美展现,升华节目内涵价值,提升后期制作综合水平。

4 完善二度创作,优化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效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针对于前期处理,可称之为二度创作,其体现了良好的创作要素,可通过制作人员理解节目核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进行二度的完善创作。当然该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掌握与素质的积淀,持续优化综合艺术素质、思想水平,方能令二度创作不偏离主题,形成良好的效果。同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把握良好的实践技巧,应基于电视节目核心思想、重点内容,恰到好处的应用制作手段、模式,抓住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特征,展现节目精髓。为此,相关制作人员应强化自身建设,充实自我,丰富后期制作经验。应通过持续的实践学习、博学多览,熟悉各类电视节目专业制作技巧、丰富技能知识,进而对各类稿件信息科学理解,并快速准确的把握编导意图。在二度创作中,应有效的进行画面选择、转接,印象效果的处理、转化,字幕特技的规划创作,并令照明色彩处理更具特色化,进而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艺术性,令其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同时,二度创作中,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创造热情,体现高水平的艺术格调。应在后期制作中体现良好的点睛处理、恰到好处的妙笔应用,应提升自身审美意识。 实践制作中,工作人员应掌握精炼的艺术制作技巧,科学应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对电视画面深刻内在张力的优质挖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后期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艺术水平,令其展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令观众印象深刻,视觉感官受到有效冲击,进而全面提升节目收视率,赢得受众认可。再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提升竞争比拼与持续奋斗精神。把握电视媒体发展建设步伐,并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大众的审美需求、文化水平、综合素养特征。针对其对电视节目的高水平要求,应不断优化提升后期制作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竞争力,获取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5 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丰富实践技巧

为优化后期电视节目制作效果,我们应优选后期制作方式,结合应用线性与非线性编辑技巧,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例如在片头制作中,可引入非线性编辑模式,采用画面的透明处理、运动变化、快慢更替、颜色变化、动画模拟、字幕特效、长镜头转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艺术效果。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中,为丰富信息量,可降低特技处理,将各类镜头进行直接联系,并通过同期声、混音或后期配音,体现灵活制作特征。可基于线性编辑进行分量连接,降低信号损失,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对于一些娱乐、直播、访谈电视节目的制作,应基于线性编辑模式,结合其真实性特征,提升设备处理速度。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的直播处理,应把握各类精彩瞬间、特殊镜头做好重复制作处理,可引入非线性技术设备,体现良好的后期制作效果,满足不同节目的播放制作要求。网络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有效基于网络模式,进行完善的制作处理,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素材共享、同一节目的集成、高效制作、确保制播信号质量,并契合节目流程特征,创设良好的一条龙制作创作模式,进而真正优化制作效果,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水平。

6 结语

总之,针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重要性,技术发展特征、我们只有在实践制作中处理好软硬件关系、完善二度创作、与编导良性沟通、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才能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水平,创设显著效益,打造优质节目品牌,并促进其实现良好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这一次,我们从世界各地651个企业(其中57%来自亚太地区,18%来自欧洲,20%来自北美地区,剩余5%来自拉丁美洲)收集了数据并做了研究与分析,这也是我们连续10年来的第六届调研,结果发现: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行为的深入了解,沟通和变革行为管理最佳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可能显著超越同业3.5倍(图1)。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变革管理呢?

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进行“沟通与变革管理”投资回报率调研时,建议组织专注于三个层次――组织基础、组织战略和组织行为――从而创建有效的沟通与变革管理项目,推动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

到今天来看,区分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聚焦于四个主要方面,它们构成了 2003年报告中建议的“组织基础”。如果应用得当,这四个方面可以催生组织期望的文化,增进沟通与变革项目的有效性,促进组织所需要的员工行为,从而实现商业战略(图2)。

根本:理解文化与行为

有效的沟通与变革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和行为意识作为基础,企业成功的几率则可能会降低。

如果不能激励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积极响应,即使是最杰出的商业战略也可能会失败。企业如果提出创新的战略主张,那么就需要全体员工积极进行创新性思考,彼此分享创新的观点。最成功的企业会积极打造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组织文化。通常的做法包括:明确需要哪些员工群体及哪些文化要素来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明确什么可以激励不同组群员工的行为,使其能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根据上述信息,基于人才生命周期为每个关键员工群体制定雇佣条件和奖酬激励。

基础:构建有吸引力的员工价值主张,并付诸实践

员工价值主张 (EVP) 即“雇佣协议”,包含了组织中员工体验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员工所得利益(工作经验、机遇与奖酬),也包括组织所期望的员工回报(员工的核心能力、积极努力、自我提升、价值观与行为)。

高效企业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卓越的表现:

高效企业借鉴对消费者市场的划分方法,根据员工的技能或发挥的角色,以及员工不同的个人特点和社会定位,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群体。相较于低效企业,高效企业会有两倍的可能性来花时间了解什么能激发不同群体员工的积极性。

最高效的企业会创建差异化的员工价值主张,以培育组织所需的文化与行为,来实现其商业战略目标。最高效的企业有多于三倍的可能性去关注驱动企业成功的行为,而不是主要关注项目成本。

在最高效的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有效性在履行员工价值主张方面表现十分突出。这些管理人员不仅会向员工说明“雇佣条件”,而且会兑现承诺(图3)。拥有正式 EVP且鼓励管理人员充分利用 EVP的企业,会对实施 EVP的管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

战略:发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变革管理

大多数企业变革项目没有实现既定目标,仅 55%的变革项目在初始阶段取得成功,而仅四分之一的变革项目取得了长远的成功。

管理人员可成为成功变革的催化剂――前提是让管理人员做好变革的准备,并对其在企业变革中的作用实施问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对管理人员进行技巧培训,但仅有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这些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最好的企业都会加大对管理人员培训的投入,使他们在变革时期给予员工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倾听员工诉求并给予坚定有力的反馈(图4)。

行为:打造企业社区文化,促进信息分享

过去,企业侧重于维持层级式的工作关系,并在员工工作与客户反馈之间确立清晰的链接。现在,热衷于新技术的员工,则正在线上与线下建立一种更为轻松、协作的工作关系。表现最好的企业,则正在打造企业社区――培养各层级的员工与企业的共生观念。

以下这些方面,让成功打造企业社区文化的企业脱颖而出:

篇13

关键词:教务管理 工作交接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27-02

人员流动是每个组织都会面临的管理问题。在企业中,市场因素、企业战略变化和激励措施等因素都会导致人员流动,有些行业的特点甚至决定了其中的组织将保持人员的高流动性。因此不少企业通过引入知识管理来确保核心知识不会随核心人才的离职而消失,从而保持竞争力。

高校虽然不会面临人员的高流动性问题,但岗位调换、员工休假等原因导致的人员内部流动或临时离职,以及高校的组织结构特点,使得其仍然会面临岗位知识和离职者的工作技能、技巧无法有效传递给继任者的工作交接困境,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高校各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

一、学院教务管理岗位及人员特点

为了适应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多,教务工作管理难以全面覆盖、统一管理的现实,我国高校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相继构建起“学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模式,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分层管理模式使得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重要。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方面,学院的教务管理岗位担负上传下达和提高不同专业教学管理水平的职责,工作内容繁杂,要求员工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和技巧,以及处理复杂的协作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务管理岗位的人员流动性相比教学岗位更高,部分学院存在年轻教师临时兼任教务管理工作的情况,多数教务管理人员并不具有专业背景,由于员工工作调换、女员工休产假等客观原因,以及员工个人工作习惯和性格特征等主观因素,经常出现在岗人员不熟悉工作内容和技能,忽视教务管理重要性等问题,导致学院乃至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在人员流动或临时离职的情况下,借鉴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来保留核心知识和技能的经验,有效管理工作交接,能够使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效率。

二、知识管理理论

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的概念和瑞典的斯威比教授提出“知识管理”概念以来,知识管理已经为诸多优秀企业所认知和实践,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其他组织管理工具结合成为更加强大的决策支持和管理工具,成为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来源。

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随着不断的实践逐渐区分为不同的研究对象。一类是将知识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存储、复制和传播核心知识和最佳工作实践。另一类是将知识管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激励制度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等管理措施,促进“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四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日本的野中郁次郎教授提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以及“SECI”模型可称为这一研究视角的代表。显性知识是指可观察、可计量的知识,如规范的技术动作和正式工作文档;而隐性知识则是深藏于员工大脑中的知识,如独特的工作技巧。SECI过程模型是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进行相互转化,从而传播优秀知识和最佳实践,并创造新知识。

实际上,德鲁克在知识管理的代表作之一《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对于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型企业并未分开两个角度去论述。以系统的观点来看,专业知识和最佳实践的创新以及组织竞争力的提高,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有效地组织知识管理过程。而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又需要对知识的形态、内容充分理解,才能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中,因人员流动带来的工作交接不畅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工作方法和技巧、组织结构和协作关系、制度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思考和解决。

三、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交接存在的问题

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责任重大,在因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多种因素造成人员流动时,顺利的工作交接成为保持工作效率的关键。为了保证效率,多数学院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安排继任者提前上岗,在即将离岗员工的配合与指导下完成一学年大部分工作。然而目前存在多重障碍导致工作交接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老员工“离岗不离职”,部分继任者则态度散漫,师徒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其原因包括教务管理人员多数是年轻教师,不具备专业背景,缺乏分享工作经验和培训继任者的意识和能力,认为继任者工作效率低、能力差,经常自己完成大部分工作;继任者则多数是新员工,更加缺乏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掌握工作主动权且得不到锻炼机会的情况下工作态度不佳。

第二,除上级下达的正式文件外,工作中涉及的各类文档、表格缺少标准格式,继任者在工作中遗漏、错填或制作不完整的文档和表格,造成工作信息的混乱。非正式的文档和表格虽然不需要向上汇报,但往往包含重要而复杂的信息,老员工往往是根据经验制作文件,而且缺乏保存和整理原始文件的意识,用时重新做。继任者在完成工作时在既没有标准格式可参考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往往遗漏重要信息,造成工作失误。

第三,继任者对主要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不熟悉,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和技巧,在向上、向下和平行沟通中经常遇到障碍。原因主要是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协调的关系比较复杂,老员工之所以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往往是建立在与上下级和同事良好的正式或非正式人际关系上,在了解协作对象的基础上有效避免沟通障碍;继任者作为新员工,对上下级关系和学院教师情况了解不多,加之个人性格和工作态度因素,无法迅速提高效率。

四、提升工作交接效果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交接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笔者利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改善工作交接现状提出对策。

第一,加强知识共享文化和制度的建设。知识共享文化实际上首先是学院文化的建设,也就是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措施统一思想和目标,改善老员工和继任者的人际关系,并提升两者对于工作顺利交接重要性的认识,使老员工加强主动培训继任者和分享工作经验的意识,使继任者加强对学院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制定合理的激励和检查制度,针对老员工可根据继任者单独工作时的表现对培训情况作出评价,并在考核和薪水方面有所体现;针对继任者特别是新员工,可采取削减其他工作量或增加津贴等方式鼓励其不断掌握工作技能,并由学院领导对其培训和交接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二,加强文档、表格等文件的管理。非正式文档、表格属于显性知识,虽然是临时制作,但涉及的信息较复杂。因此,首先应当制作出标准格式,并鼓励继任者在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不断完善;其次,应当妥善保存和整理,例如设置专门的文件夹,以及有效管理电脑中的文件夹。

第三,老员工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分享给继任者。高效的工作技能往往属于员工的隐性知识,是在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促进老员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达到继任者快速开展工作的目的。在知识共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老员工可将重要或容易疏忽的工作内容加以整理并写成文档,例如可在工作文件后将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信息、时间和人物标出,也可写出关键的上下级和平行沟通关系以及可能遇到的沟通障碍,以便工作交接后继任者能够避免工作失误或沟通困境,高效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现状技能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的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中层管理者本来应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然而人们发现,最没有起到作用的往往是中层管理者,许多的企业常常是因为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脱节而衰败。

一、中层管理者的现状

1.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组织逐步扁平化,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将逐步弱化。在许多的企业里,高层管理者常常越级管理,允许员工越级沟通甚至成为企业民主的体现,中层管理者仅仅是一个空架子。在未来将淘汰的职位统计中,中层管理者榜上有名。

2.中层管理者在职位上大多数没有上升的可能,但下降的可能性反而很大。高层管理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只能在同级别之间调动。由于缺乏上升的激励作用,中层管理者没有工作的激情。同时,他们反倒有下降的可能,许多的企业改革中动荡最大的就是中层管理者,他们被基层管理者取代而下降成基层管理者甚至员工。

3.中层管理者没有重大权力,也没有很大的责任。由于中层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许多的企业将中层管理者当作传声筒。他们没有权力决定企业的命运,但企业高层的更迭一般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头上。

此外,中层管理者虽然已经超越温饱,却不能完全不在乎金钱,他们多数没有资本去独立发展,只能依赖于企业而生存。因此,保住位置比发挥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这也促使一些有能力的中层管理者倾向于做“不倒翁”。

4.中层管理者缺乏较好的学习机会。除原始的管理理论之外,无论经理人培训、管理媒体的文章及各种各样的参考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关于企业战略的制订、企业的经营之道等,属于高层管理的范畴。其他如现场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等又基层管理的工作。即便有一些文章和中层管理者相关,终究也是凤毛麟角。中层管理是一个被管理媒体遗忘的角落。

二、中层管理者必备的八项技能

1.沟通技巧。沟通在企业中无处不在,无论是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还是供应商打交道,都离不开沟通。中层领导每天70%以上的时间都在进行沟通,可以说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沟通者。提升沟通技巧,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术:陈述技巧,即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问技巧,即过去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去说,未来的领导者要懂得如何去问;聆听技巧,即会听的人才能收集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反馈技巧,即如何给予员工正面和修正性的反馈。

2.时间管理。忙忙碌碌的领导者能否忙得其所,就要看自身的时间管理技能了。高效的领导者懂得:按照20/80原则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大事要事上;充分运用时间管理的工具,如待办单、工作计划表;摒弃各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如拖延、不守时、无计划等。

3.授权技巧。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也就是要通过有步骤地授权来完成工作任务,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学会授权,那就等于没有在进行管理。授权是所有成功领导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共同的职业习惯。

4.目标管理。目标绝不等于指标,它包括销售目标、利润目标、质量目标、人员发展目标、顾客满意目标、制度建设目标、文化建设目标等。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远景到年度规划,然后分解为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再到目标的执行、追踪和检讨。整个目标管理涉及多项技能,如目标的制订与分解,行动计划的细化、目标追踪、目标修正和目标考核等。今天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管理技术,是职业经理人不可不学的管理技能之一。

5.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员工的行为表现及绩效进行阶段性的测量、分析和评价,它是人员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仍然把评估看做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而忽略了自身对于绩效评估技能的掌握。

6.会议管理。中层领导者平均有40%的工作时间用于会议,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开会的经验,但如何让会议从“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转变为富有成效的工作,却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擅长的。主持会议要遵循什么样的步骤?如何开始?如何扩展和回收议题?怎样总结和结束会议?会议中需要哪些角色?如何控制会场秩序?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会议富有成效。

7.变革管理。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天天在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领导者必须能够审时度势,保持不断变革的弹性和张力。然而变革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成功的变革有赖于谨慎地操作每一个步骤,包括收集正确且足够的资讯,确定变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变革实施者,分析变革的阻力和助力,做好变革实验,进而进行变革的推广等等。

8.团队管理。今天,有关团队的要领和实践已经深入人心,团队已经成为每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一个细胞。团队为什么如此盛行?如何组建一支胜利之师?怎样引导和带领不同阶段的团队?运用何种策略来化解团队内部的各种冲突?如何培育团队精神?怎样提升团队的绩效?只有拥有多项技能的领导者才有可能成功地打造一支高绩效团队。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民大学出版社

[2]姜洋:《中层管理者完成目标的五步十九法》,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3]周坤:《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热点问题》,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

[4]朱江:《中层管理者执行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