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范文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化学与化工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篇1

1、片碱的性状是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它是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学品、纸张、肥皂和洗涤剂、人造丝和玻璃纸,加工铝矾土制氧化铝,还用于纺织品的丝光处,水处理等。

2、液碱为液态状的氢氧化钠,亦称烧碱、苛性钠。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在化学工业方面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

3、片碱和液碱最大的区别在于片碱为固态的氢氧化钠,而液碱为液态的氢氧化钠。

片碱与液碱的联系:

1、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氢氧化钠。

篇2

关键词:头孢呋辛钠;颜色;澄清度

头孢呋辛钠是头孢类第二代抗菌素,用于胆道感染,菌血症及其他组织感染,但是对肾脏会产生毒性,比第一代毒性降低了,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头孢呋辛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以下病症:呼吸道感染:急p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性支气管扩张症,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术后胸腔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p丹毒p腹膜炎及创伤感染;淋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用青霉素治疗者;骨和关节感染:骨髓炎及脓毒性关节炎;耳p鼻p喉科感染:鼻窦炎p扁桃腺炎p咽炎;产科和妇科感染:盆腔炎;其他感染:包括败血症及脑膜炎;腹部骨盆及矫形外科手术;心脏p肺部p食管及血管手术;全关节置换手术中预防感染[1-11]。本实验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粉针澄清度和颜色进行研究。

1 充氮对澄清度和颜色影响

分别采用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德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亿邦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三个厂家的原料进行实验。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3-Y4、Y4、Y5、Y6、Y7。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未澄清度为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3-Y4、Y5、Y6、Y7-Y8、Y9。郑州德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郑州德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3、Y4、Y5、Y6、Y7。郑州德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未澄清度为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郑州德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3-Y4、Y5、Y6、Y7、Y9。深圳市新亿邦医药化学有限公司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深圳市新亿邦医药化学有限公司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3、Y4、Y5、Y6、Y7。深圳市新亿邦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未澄清度为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深圳市新亿邦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不充氮工艺颜色分别为Y3、Y4、Y5、Y6、Y7-Y8、Y9。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厂家的原料没有区别,不充氮工艺与充氮工艺澄清度区别不大,充氮工艺颜色优于不充氮工艺。

2 普通氯化胶塞和溴化胶塞对澄清度和颜色影响

普通氯化胶塞不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不充氮工艺颜色从Y3增至Y9。溴化胶塞胶塞不充氮工艺第1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2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3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4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5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第6个月澄清度为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不充氮工艺颜色从Y3增至Y7。实验结果表明在澄清度方面普通氯化胶塞与溴化胶塞无明显区别,在颜色方面溴化胶塞优于普通氯化胶塞。

参考文献

[1]刘跃建,于云芝,李小惠,胡涛,杨阳.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12).

[2]张学会,赵萍,张晓兰,陆小华,鲍丽琴.国产与进口头孢呋辛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2).

[3]邵建华,张景海.头孢呋辛钠疗效和安全性再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3).

[4]鲍威,白琳.注射用头孢呋辛钠[J].药学进展,2004(9).

[5]李建国,陈瑞,李红玉,张蔚,吕志强,吴浩,廖增顺.国产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药房,2004(12).

[6]晁阳,范铭.两种国产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药学进展,2006(3).

[7]曾璐琳.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给药的安全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2007(2).

[8]刘又宁,王睿,邓宝军,林诗贵.头孢呋辛钠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4).

[9]董秀凤.头孢呋辛与头孢呋辛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及体外抗菌作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8(9).

篇3

关键词:化工项目;影响评估;要点

1 引言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化工工业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因此,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难度较大,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可为化工类项目的决策服务。在此,笔者就着重分析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2.1 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总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境可行的前提是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划,总图布置和选址合理。化工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应从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空间布局、市政公用工程(是否符合园区关于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等要求)、环境保护、企业准入等方面论证项目与园区规划的符合性。

化工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还应满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关于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防火间距的要求;环评应给出总图布置优化建议。

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符合性方面,国家层面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另外还需关注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港口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2 工程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评预测的基础是准确的工程分析。工艺方案的选择、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参数、清洁生产等是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在于划分化工生产单元,按照化工单元给出发生的反应及工艺类型,各单元原辅材料、资源和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确定产污节点及污染物,运用类比、实测和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定三废产生源强。

工程分析要给出带排污节点的工艺流程图,对于含化学反应的单元应将主要化学反应式一一列出,主要装置操作/反应温度、压力、物质的转化率/冷凝效率、催化剂等工艺参数,要给出主要工艺单元/全厂的物料平衡、水平衡、蒸汽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平衡等。

化工项目还应关注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并给出源强,如开停车、检修及装置泄压排放等。

另外,对于改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还应给出现有工程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污染源及排放强度、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重点关注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以新带老”工程内容,尽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关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化工项目要求选址于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园区公用环保设施是可以或必须依托的;对于改扩建项目,原有工程的公用环保设施有相当部分也是可以依托的;对于依托的可行性,应进行详细论证,主要包括依托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现状处理规模、剩余处理能力;依托工程的处理工艺、边界条件;最好有监测数据支撑依托工程可稳定达标排放等。

关于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化工项目无组织排放涉及装置区、罐区、装卸站等。储罐区无组织排放源强推荐采用《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附录A给出的各类罐型大小呼吸损耗估算公式;装卸站无组织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可参考《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89)估算,再根据装卸产品的物性,估算蒸发损耗量;装置区无组织损耗量无成熟可靠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原料年用量或产品年产量的0.1‰~0.4‰粗略估算,在设计资料非常详细的情况下,可根据静态密封点和动态密封点的数量及其泄漏率标准,根据泄漏经验公式估算无组织损耗。

2.3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点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环节。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比选,给出选定工艺设计处理能力、详细的工艺流程、各单元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及效果等,最好有类比监测数据来支撑其工艺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对于化工装置余热、余压、冷凝水、中水等给出推荐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分区方法及防渗方案,可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首先将厂区划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再将污染区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特殊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结合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污染防治区的防渗结构和防渗要求;涉及地下水敏感区的,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控井,必要时应设置应急抽水井。

对于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要附委托处置协议,处置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化工项目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排放,应设定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应有居民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涉及拆迁安置的,要有拆迁安置方案。

2.4 环境风险评价要点

化工石化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可信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环境风险识别,重大危险源和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强和发生概率,风险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及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后果计算可适当弱化。

目前,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

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有关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应结合安全预评价结果进行,但区别于安全预评价,不是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安全预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并不等同于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装置区风险识别、储运工程风险识别(包括厂外运输)、公辅工程风险识别等,重点关注危险物质在线量或储存量大、高温、高压、存在化学反应的生产设施。

有关物质危险性的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应包括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等;主要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物的毒性及其环境保护参数手册》等进行危险物质的物化和毒理数据查询;重点关注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强、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

有关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正确理解功能单元的定义,功能单元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关于这个定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储罐区,我们是以单个储罐作为一个功能单元,还是以整个罐区作为一个功能单元来判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呢?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有关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在风险评价中,一般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即最大可信事故以及后续的源强和后果计算是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而从最大可信事故的定义并不能看出这一点。因此,本文认为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应全面考虑各个风险单元,而不仅仅是重大危险源。另外,导则并没有给出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方法和原则,本文推荐首先根据个人经验筛选一定数量的最大可信事故,然后可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对前面筛选的最大可信事故所在单元进行分级,把级别为一级和二级的单元可能发生的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

有关后果的计算:气象条件可选择静风、小风和区域多年平均风速,稳定度A、D、F级;必须给出半致死浓度(LC50)范围、伤害阈值浓度(IDLH)范围,一般还需给出短时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范围,对于恶臭类气体可给出嗅觉阈值浓度范围。另外,化工项目还应重视危险化学品的交通运输风险。

2.5 其它

石化化工建设项目为高耗能行业,且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型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

位于国家重点控制区范围内的新建化工项目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区域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污染物包括SO2、NOx、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环评报告中应体现削减方案。

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有增加趋势,公众的环境意识有显著提高,化工项目由于其环境敏感性,其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不容忽视,在采取信息公示、发放调查表形式的基础上,必要时开座谈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对于特大型化工项目一般应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对于涉及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要进行专题评价。

3 总结

总之,化工类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现今社会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前景下,需要通过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科学评价化工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项目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安全管理;识别;控制

化工工业品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工业地位。化工工业分为大化工和精细化工。大化工包括石油裂解、石油裂化和煤化工等。精细化工品包含医药中间体、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农药、染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日用化学品等。化学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致使化工品合成的化工工艺成为很多化工行业工作者探究的问题,探究如何让化工工艺设计更好地提高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水平。

1化工工艺设计的概论

1.1化工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设计是为了完成目标产品及产量,在运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或者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然后组成的一条完整生产工艺路线。化工工艺设计是全面的、完整的一条生产路径。但是化工工艺设计中也存在很大差别,主要分为两种:大化工工艺设计和精细化工工艺设计,二者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量小,大化工产量大,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工厂,年产量通常在几十万吨,一些大的化工厂年产甚至能达到千万吨级别;而精细化工品合成的产品年产多在百吨千吨左右。②精细化工生产存在间歇性,大化工生产具有持续性,例如:炼油厂可能会几年如一日的不间断进行石油炼化,而精细化工品合成因其产量小、技术更新换代快、产品种类繁多等因素所以生产会存在间歇性。③精细化工的工艺路线长,大化工的工艺步骤相对较短,例如:像煤化工中的水煤气生产,只要经过脱硫脱碳制气三个步骤就可以得到水煤气,而精细化工品合成一般都有十几步合成步骤,一条工艺路线做完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④精细化工产品的附加值高,大化工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例如:化肥厂的产品就是化肥,而化肥只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但精细化学合成的产品会被添加到医药、化妆品和各种助剂中,这样就会使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精细化工品合成主要就具备这几种特点,归纳这些特点的目的是为精细化工品合成达成化学应用这一目标做准备。

1.2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管理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进行管控和治理,从而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这其中就包括:物料安全管理、用电设备安全管理、管道及输送设施安全管理和反应发生装置安全管理等。物料安全管理包含:原料和产品存储、易燃易爆存储及使用、有和腐蚀品的存储及使用;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电动机、搅拌器、排气扇和干燥器等;管道及输送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流体输送管道、气力输送管道和公用工程管道等。反应发生装置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搅拌釜等。

2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识别

2.1化工工艺设计中工艺路线的危险因素识别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工艺路线是整个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在进行工艺路线的设计和推导时必须确保路线符合化工科学理论,同时路线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路线中的各个步骤必须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只有确立良好的科学的工艺路线才能确保整个工艺的成功。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在项目立项初期,由化工行业协会组织专家,与建设方、设计方共同进行“项目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识别工艺路线的危险因素。根据论证建议,修改工艺设计,最终获得“工艺技术安全可靠,生产过程安全风险可控,可以按照核准规模进行项目建设和工业化生产”的论证结论。依据《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与《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份典型工艺的通知》,也可以辨识工艺路线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从而根据“通知”中的具体工艺,辨识工艺路线中的危险因素。

2.2化工工艺设计中物料的危险因素识别

化工工艺中的物料品类多样,数量多少不一,几公斤到几十吨不等,但是这些物料在存储和使用时都要做到安全第一,物料的安全管理危险因素要根据物料的本身性质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状态:对于固体稳定物料可以进行合理的叠放,液态物料则不可以进行叠放;易燃易爆:此类物料必须单独存储,同时控制存储数量和密度,适量降低存储密度,注意不与禁忌物同库存储,注意建构筑物的泄爆,从而确保安全;有:存储时必须远离厂前区,取用时必须做到双人管理,帐、卡、物一致,确保使用安全;腐蚀品:包装是否符合存储条件,取用时防护用具必须佩带整齐。除此外,整个存储区需配备专业安全人员管理,备齐消防设施,做好日常巡查,为此才能做好物料安全存储。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辨识危险化学品,并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设施。

2.3化工工艺设计中用电安全的危险因素识别

用电安全是化工工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用电安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用电设备、电源开关和输电线路三方面。用电设备:配备的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使用标准,保证设备的防静电、防水等性能正常;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选择疏通性能好,符合安全要求,不会产生电火花等危险;输电线路:工业用电的线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确保线路不会过载过热,及时检查线路老化等。同时,需确保在爆炸危险区域内(气体或粉尘)的用电设备,根据爆炸危险介质的情况,选用符合的防爆电机或防爆电器。

2.4化工工艺设计中管道及输送设施的危险因素识别

化工工艺设计中物料的主要运送方式为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管道材质无法满足物料的腐蚀要求、管道壁厚无法满足物料的输送压力、管道尺寸无法满足物料的流量要求、高温或低温管道的柔性设计、管道的振动或脉动、蒸汽管道的水锤现象等。所有的输送设施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巡检,确保生产现场的输送设施运转正常。压力管道必须满足国家规范,并按照要求进行报备报检报验、定期维护等工作。

2.5化工工艺设计中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因素识别

化工工艺设计中反应发生装置是核心设施,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程度也最高,因为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放出,这对反应发生装置也是一种考验,反应发生装置的危险因素识别包括: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温度;反应器的耐腐蚀性;反应器的供热或冷却能力;反应器的温度、压力、液位等的监控设施;反应中催化剂添加过程的监控与急停;反应中止剂的紧急添加等。这些都是识别反应发生装置的一些危险因素,所以为了化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必须确保反应发生装置的安全。

3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控制

传统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化工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化工生产中对危险因素的监管控制和化工生产安全观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也要发生重大改变。网络信息和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工厂的整体实力变得透明化;多媒体讲解和推演系统的运用让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电子监控和报警装置的运用,让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更容易被发现;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新背景下的化工工艺设计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主要在化工生产环节。化工生产环节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化学反应部分,根据化学反应时能量的变化,可分为吸热和放热两种反应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分为慢速反应和快速反应;还有的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所以在化学反应进行时对其反应速率进行控制就成为控制反应安全的关键,控制住反应速率就能控制住放热速率,控制住反应速率也就能控制住放气速率,进而就能控制住反应发生装置内的温度和压力,这样就能防止反应器因高温高压产生物理爆炸。目前在化工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也有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和替代手段,最常用的新技术包含:离子分离技术、催化剂技术、提纯技术和精准复配技术等。气体离子拆分为精细化学合成带来非常大的助力,例如:在精细化学的有机合成中进行硝基还原时需要高纯度的氢气,之前的工艺就是通过分离提纯尾气、再进行压缩,这种方式得到的氢气纯度不高且非常危险,而气体离子拆分技术通过对甲烷气体进行拆分得到高纯度氢气,既能提高产品纯度又能保障相对的生产安全。在使用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反应速率不可失控,要有随时切断催化剂进料的安全措施,并保证反应中止剂可以随时进入反应系统。提纯技术的应用,要时刻关注其工艺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提纯后目标产品的燃爆性、毒腐性等因素,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设施,保证提纯工艺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复配工艺的发展,也提高了原始工艺的本质安全,同时减少了投入,为工业化生产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 石菖蒲;水菖蒲;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鉴别

由于市场上石菖蒲和水菖蒲药材价格相差较大,一些药商将二种菖蒲相互混淆出售,在药材购进时要注意区别和验收。作者从事多年的中药临床工作体会到,临床医生和刚参加工作的中药人员,常把名子相似的石菖蒲、水菖蒲混用或代用,分不清它们的性状特征、功能主治。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只收载了石菖蒲,未收载水菖蒲。作者就它们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鉴别、功能主治等作一比较,以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1 来源和性状特征的区别

11 石菖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药材呈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02~08 cm;上面有呈三角形的叶痕;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12 水菖蒲 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 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02~15 c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浅棕色,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味辛。

2 显微特征的区别

①石菖蒲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纤维束及有限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散列多数周木型维管束;中柱中央有时可见少数行信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的1圈细胞中均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②水菖蒲:水菖蒲根茎的横切面与石菖蒲的主要区别为:薄壁细胞作圈链状排列,有大型细胞间隙,于每一圈链连接处为一较大的圆形油细胞;维管束鞘纤维不发达;中柱无纤维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的一圈细胞通常不含方晶。

3 理化鉴别的区别

①薄层层析的区别:取水菖蒲和石菖蒲药材粗粉(40目)各20 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用乙醚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后即得挥发油。取水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各01 ml,分别溶于1 ml乙醚供点样。α-细辛醚及甲基丁香酚的乙醚溶液对照。吸附剂:硅胶G(25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铺板:湿法,硅胶G 4 g,加08%GMGNa溶液10 ml,干燥后,于烘箱中105℃活化30 min。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5∶ 15),展距10 cm。显色剂:a紫外光灯下观察(波长254 nm)。b碘蒸气。结果表明:水菖蒲显7个斑点,石菖蒲显6个斑点,在与a细辛醚对照品相应位置,水菖蒲无相应斑点,石菖蒲有相同颜色的斑点。②用化学方法区别:各取粉末1 g,用10 ml乙醚浸泡20 min,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线灯254 nm下观察:石菖蒲显紫红色荧光;水菖蒲显蓝紫色荧光。

4 功能主治的区别

①石菖蒲:性微温;味辛;苦。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②水菖蒲性温,味辛、苦。开窍,化痰,健胃,醒神。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5 小结

①从药材个头上、性状特点上区别:石菖蒲、水菖蒲。石菖蒲较小(直径03~1 cm,长3~20 cm);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粗糙,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折断面呈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棕色油点。水菖蒲较粗(直径1~15 cm,长10~24 cm)。少有分枝。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上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折断面呈海绵样;横切面有多数小空洞。气较浓烈而特异。②用化学方法区别石菖蒲、水菖蒲:它们的乙醚提取物,石菖蒲显紫红色荧光,水菖蒲显蓝紫色荧光;薄层层析展开显示斑点不同,表明所含化学成分不同。③功能不同:石菖蒲具有消肿止痛作用,水菖蒲具有健脾、醒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