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4:53: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品牌战略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全球化的市场从来都不是消费者驱动的市场,而是大公司在扩大其经济规模和市场控制份额的双重驱使下采取的必然举措。消费者在此被视为全球化的受益者而非驱动者。在消费者心目中,全球性品牌经常被感知为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他们总易于把全球性品牌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保持不断革新等正面形象联系起来。在一些较为落后地区的新兴市场,消费者把消费全球性品牌视为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表现或至少令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公民的一员,虽然这种感觉稍纵即逝。如“万宝路”已不仅是一个企业产品中的名牌,而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劳斯莱斯公司出品的劳斯莱斯和本特利豪华轿车,体现了一种英国式的富豪生活方式;雷达表长期积淀下来的“永不磨损”的品质特色等。
许多跨国公司在保持公司业务有机增长的同时,倾向于日益增多公司旗下所属品牌,以利于提高公司整体的市场占有份额。如一个品牌有几个系列,一个“少女情怀系列”,一个“金色秋韵系列”等,多个系列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进而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对跨国公司而言,同样的产品在全球不同的市场可能以不同的品牌名称出现和销售,或者同一品牌在全球各个市场以同样面貌出现,然而产品的配方却可能根据当地市场口味略作调整。如果一个国际化大公司若打算推广一个全新品牌,它往往会追随全球化战略,因为这样做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和减少管理层面的复杂程度,免受消费者先入为主的感知困扰。对于通常更多的、已经存在的品牌而言,一个拥有全球化品牌战略意图的跨国公司可能会考虑品牌由地方化战略向全球化战略的迁移;或者是走双向路线:品牌由区域适应战略向产品标准化战略迁移。即同一个跨国公司可能在同一时间采用不同的品牌战略,当然这要视公司针对的产品类别、公司所针对市场的地理位置、所分布区域的数量和类型而定。如以下是四种不同的品牌战略的特征和具体的应用情况:
1地方化战略
地方化战略(产品冠以不同的品牌名称,配方则因地制宜)主要针对品牌已拥有悠久的当地传统且产品中某些成份源于当地知名资源,瞄准特定的当地顾客群而设计。在我国有着数不胜数的当地品牌,后起的公司为了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也极力同那些曾经一度声明卓著、深入人心的品牌竞争。
2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同一品牌,同样产品)看起来似乎是可以追随的最高理想,因为它使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享有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产品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并冠以同一品牌在全球行销;制造过程的复杂度、管理的复杂度以及市场推广的费用被降至最低点。然而实际上,此战略被有效使用的假设前提是,产品所有的诱人因素被谨慎地综合起来,而顾客的喜好也是全球无一例外的惊人一致——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这一战略在使用时需三思而行——只有当公司依据可靠的国际市场调研分析,确认其生产的产品是针对一项全球性的需求因而是一种全球化的产品,而且品牌名称也应是全球消费者心理上能广泛认可的品牌——这种情形实在少之又少。一般只有大公司在推广崭新的品牌时才可能眷顾此战略。
3区域适应战略
区域适应战略(同一品牌,不同配方的产品)是一个有意思的替代性战略。即在同一品牌名称下生产的却是实际上不尽相同的产品。这一战略的假设前提是,虽然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已经建立了忠诚度和信任感,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习惯和需求差异,该品牌需要为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提供适应他们特定的消费习惯、满足他们特定消费需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如在欧洲各国市场上,洗涤剂的成分可谓千差万别:例如在德国,人们习惯于通过在静止的热水中浸泡的方式洗碗,而在西班牙,人们则更喜好用流动冷水冲洗的方式洗碗。那么由此看来,洗涤剂的化学配方肯定会针对各国不同的使用情况而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一个全球化品牌将自身定位于适应区域市场的终端产品的话,那么它必须满足用户对千差万别使用情况的产品功能的期待。即该品牌战略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要求产品针对不同的区域需求和期望做出“匹配”的举动,同时也保证了品牌实现稳定的销售预期。
4产品标准化战略
产品标准化战略(同样的产品配方,冠以不同的品牌)体现了对当地长期形成的基于某些品牌的传统忠诚度和地方特色的尊重,并且避免了为维护巨大的当地品牌家族形象而采取的产品标准化。此战略通过将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特征结合在某一产品上,使得该产品得以在全球行销的规模上大批量生产,广告费用得以摊薄,最终结果的差异只不过是体现在产品上的品牌名称和制造商名称的不同而已。
5结论
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品牌经济,品牌成为彰显产品差异,突现产品实力的标志,也是企业战略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全球纷纭复杂的品牌中处理品牌和产品决策,它需要灵活的建立在公司决策的切入点,决策要基于富有说服力要素的层级次序,即从产品功能到有形的产品特征以及无形的品牌形象心理感受。品牌产品的层级次序涵盖了可以轻易更改的产品要素和需要谨慎变化的品牌要素,因为品牌要素是与消费者共享的,它的变动首先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将以上处理品牌产品的四个基本战略视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它们使相互间各自排斥的目标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妥协点,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消费者认可度并且仍然保持具有吸引力的经济规模。即我们站在品牌的角度,应运用均衡的全球化和地方化品牌组合,确保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费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吴世经,曾国安.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过宏雷.企业与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商业银行;品牌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15-02
1 银行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菲利浦・利特勒将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银行品牌”是指银行企业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其银行产品的开发、管理、销售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被市场广泛熟悉、与其它同类商品在标识上有显著区别的、为客户乐于接受和一致认同的银行产品,以及客户对产品所属银行本身形成偏好、信任感和依赖感的银行企业。
银行品牌是银行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其他银行的重要标志。由于银行服务的同质性,其产品极易模仿,但银行品牌所表达的银行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一个银行多年的经营活动以及使用产品的经验在消费者心目中持久积累的印象。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了卓著的信誉和优良形象,便难以模仿和复制。所以,银行应更注重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传播,把品牌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从大处着手,追求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树立独特的价值内涵。
2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2.1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银行品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时代,客户的功能性消费已经向文化性、心理性消费转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注重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投入。据大众传播心理研究,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2.2品牌定位不准确,忽视客户需求,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塑造鲜明的业务特色,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大特征。我国国内的银行虽然数以百家,但忽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导致市场定位往往如出一辙,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层次不高,特色也无不鲜明,大都是简单的存、贷、汇,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理财产品比较有限。
2.3 品牌推广上,形式偏颇而且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品牌经营上缺乏重点和个性。大多数金融企业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偏重广告,把品牌知名度的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而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
2.4 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一些商业银行在业绩佳、势头好时,往往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和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扩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3 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方法策略
3.1 清晰定位,找准市场目标
首先,做好市场分析。银行要从市场出发,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各种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定位,为银行选择目标找出依据。
其次,正确评价银行内部条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找出现存的劣势,预测未来市场给本行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做好定位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第三,深入研究竞争对手。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定位特点,以及产品品牌和银行形象的特色,并把本行目前的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第四,选择目标市场。要根据各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和银行自身实力,在扬长避短、避开同业竞争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
第五,确立品牌特色。通过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针对目标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制定银行的营销策略,确定产品结构和服务内容,进而提出能凸显自身个性的品牌。
3.2 强基壮骨,狠抓核心管理
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始终把客户满意放在第一位,把客户满意作为银行的最高追求,把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
其次,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面“镜子”。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推出新的服务标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服务检查工作,规范投诉处理行为,把握质量关。
第三,必须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使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永远充满活力,这是加强银行质量保证工作的基础。要依靠“科技强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品牌不断再定位、上档次,增强高科技含量,增加高附加值。
第四,必须走质量规范化管理之路。我国各商业银行必须落实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表明,银行贯标不仅可以确立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 推陈出新,寻求忠诚客户
实施品牌战略,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时间、环境、市场发展水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其活力,才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忠诚顾客。发现和吸纳新的客户固然重要,而留住客户则更重要。有数据表明,留住顾客较之争取新顾客的难度和所需成本要低5-6倍,而且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购买率,并带来新的顾客。所以,留住顾客,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和目标。提高品牌忠诚度,必须有忠诚的员工,必须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必须有忠诚的客户,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建立品牌忠诚度三者互动平台的基础。
3.4 稳打稳扎,提升品牌美誉度
为保证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应努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誉是银行最大、最有效的盈利资产。而好的品牌要靠良好的信誉支撑。当今世界前500强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它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关键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银行信誉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全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把建立和增强银行信誉,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结合起来。
3.5 强化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关键词:民办高校 品牌战略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迅速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注意实用型人才培养等优势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应运而生,并以旺盛生命力,迅速崛起。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广东民办高校在短短的十年里,异军突起,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广东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困难并探索相应的市场化机制和内部管理优化策略,是保证和指导广东民办高校今后健康持续发展应研究的重点。
一、品牌战略相关概念
(一)品牌
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
(二)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涵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知名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的中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中国的品牌正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企业推行品牌战略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也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独立设置五年来,“坚持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取得了令社会瞩目的成绩。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创特色、树品牌”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特色就谈不上品牌,有了特色才能树立品牌。一所大学的品牌是社会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其内在精神状态和外在物质状态的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既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硬件方面,也包括师资、教学及管理等软实力方面,更体现在各个方面的特色。
三、广东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广东民办高校的外部环境分析
1.“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为广东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广东省处于开放的前沿,人们对受教育的需求强烈。
3.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广东省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无可否认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办院校以其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与管理机制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已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民办高校盲目追求规模或档次升级,而忽视办学质量;有的刻意标榜或虚假宣传学校品牌而缺少学校品牌的核心价值;还有的是没有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并从战略的高度看问题,没有思考一个高校如何构建不断发展壮大的民办高校品牌,这些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孕育着民办高校发展的危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共同关注和研讨民办高等教育问题,以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地发展。
1.来自外部各个方面的挑战
(1)来自普通高校扩招的压力。
(2)来自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
(3)民办高校之间的相互竞争。
(4)来自国外教育机构的挑战。
2.民办高校内部的自身缺陷
(1)管理工作薄弱。有些民办高校受办学者的经历、素质、水平、办学指导思想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对民办教育的规律、法规不够了解,表现在招生、教学、管理、后勤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不够规范,从而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些民办学院不愿意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采取家族式管理,家长制作风严重。学校内部缺乏监督机制,普遍还未把建制和监督机制提到日程,学院的管理工作无法跟上发展的要求。
(2)忽视社会效益。教育是一项长线投资,它的效益应该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民办教育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将社会效益放在办学的首位,但有相当部分的办学者急功近利,一心赚钱,从而形成短期行为。在对学院的投入和人员的招聘等方面缺乏长远目光。
(3)师资力量薄弱。按照国家现有规定,民办高校无法解决教师的户口、子女人学、职称、福利等同题,教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不稳定因素多。
四、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今天的市场竞争在一定领域也是产品的竞争,而品牌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所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经济水平发展与否的标志,是综合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创立、培育与发展知名品牌,已成为企业、政府乃至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现在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不断树立创品牌、用品牌的意识,在对宏观经济形式、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营造出一片美丽的绿洲。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产业承接、对外贸易增长刺激了对高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膨胀,成就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一定要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把脉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自主创新,体现“专长”和“特色”的办学理念,逐渐建立起一些新的专业和独有的课程教材配置,取得社会认同,从而广辟财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优质教育资源。
(一)应对外部市场的发展策略
(1)准确合理的定位,是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良好的声誉度和知名度,而良好的声誉度和知名度主要得靠学校品牌建设的实施。进行品牌创建的第一步是实施品牌定位,民办高校品牌建设首先必须进行品牌定位,只有科学的进行品牌定位,民办高校才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由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从招生开始即处于不平等地位.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广东民办高校很多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具有面向市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自主办学活力。因此,各民办高校应加大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的力度,突出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和发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应坚持学历文凭教育,强化民办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职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成分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培养的人才才会更贴近社会的需要。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办学宗旨就是市场导向,服务社会。当市场的需求变了,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就要随之而变。现在,企业很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保持学院的持续发展。
(2)提升社会认同程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学生挑选学校时比较看重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认同程度。民办高校有不同于公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可通过采取“产学合作制”与“双证书”制.提升社会认同程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产学合作制”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职教机构和产业单位职业协作,共同办学的形式。“双证书”制是指由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取代单纯学历文凭的形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通过产学台作和实行“双证书”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二)应对内部管理的优化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是民办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目前困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金不足,由于我国教育经费有限,对公办教育的投入已使国家不堪重负,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即使是少量的,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面对这种现状,民办高校应加大引进资金投入,可争取合适的单位或个人共同投资办学,减少单方投资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财务审计及内部资金运作等制度实现资金“节流”。通过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流的顺畅,提供学院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养模式。
(2)通过扩大规模实现效益,是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条件。民办学校通过扩大规模实现效益.这已成为一种必然。扩大规模必须针对教育市场的需求,通过逆向推理将学生挑选民办高校的条件作为内部管理的目标,在学历与资格、师资硬件条件、专业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做好教育需求市场的调查,进而调整学校自身的相应条件,扩大招生规模。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的市场运作机制不同,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有独特的方法。首先,要制定学校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有步骤的引进和培养学校发展急需的人才,在结构上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比例合适的队伍;其次,要发挥专职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作用,适当提高对其学历和职称的要求,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承担起重要任务,同时也可提高学校的形象定位;再次,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创造留住人才的软环境,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每年评选“城建名师”、“我最尊敬的教师”,实行的重奖突出贡献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多样化的员工在职进修体系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留住人才。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谁拥有著名的品牌,就意味着拥有可观的财富。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正以其独特魅力,超越国界和民族,吸引全世界消费者的眼光。品牌也是企业产品或企业未来经营表现的关键,好的品牌会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更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长远持续的利润和价值。
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所谓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额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所以品牌战略的确立应围绕企业的竞争实力来进行。下面就企业品牌战略作初步探讨。
一、构建企业品牌战略的意义
(一)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企业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产品来竞争,还包括企业品牌的竞争。调查显示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发展为大企业。品牌是企业的必需品,也是众多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品牌建设更是建立大型企业的必经之路。在这种目标的导引下,品牌建设便成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品牌,就有了知名度,也就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和价值。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等无一不是先从抓品牌战略开始的,即创立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并把它作为一种开拓市场的手段,最终占领市场。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品牌是公众持久不变的信任。品牌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可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体。品牌追求的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锁定效应,是一种公众持久不变的信任度。有了这种持久信任度,品牌就能在消费者心中长期保持良好的形象,如诚信度、专业度、舒适度等,即使碰到偶然事件,也能很快获得公众的原谅和重新认可,这样就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
(三)品牌建设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家开始努力打造品牌资源,把品牌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石,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品牌本身不但是无形资产,更具备有形价值。如:安利品牌本身价值就达800亿美元。另外,由于名牌的综合带动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往往是一个产品的牌子创立后,逐渐形成一个系列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品牌战略构建的现状
(一)部分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识仍然淡薄。企业在品牌方面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做大规模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的产品、更佳的团队、更大的投入,必将胜出;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是促进销售的核心力量等等。不少企业对品牌的长期价值缺乏深刻认识,企业品牌空壳化严重;不少企业以为依靠短时间注入巨资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活动,就可建立起品牌,忽视了品牌战略的整体效益和长远目标,结果为企业品牌长期价值的建立埋下隐患。
(二)品牌的定位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当企业开始建立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贯穿其中。品牌体现着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我国相当多企业品牌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感,形象呆板、个性化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谈不上发挥品牌战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了。
(三)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的意识还不强。一方面是国内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缺乏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出现品牌商标被出售,被外国企业抢注等严重现象。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识薄弱,保护力度不够,致使大量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给中国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欧盟经常对中国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和保护措施,是我国企业的学习榜样。可喜的是,我国部分企业开始觉醒,积极应对国外诉讼,也有不少胜诉的案例,有力地打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同时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品牌。
三、企业如何构建品牌战略
(一)企业家要树立现代品牌战略意识。
企业家要提高认识,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意识。企业要想立足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品牌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家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拥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品牌,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企业家要想发展壮大企业,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二)加强文化价值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名牌产品以创牌理念,以企业自身的文化底蕴,唤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尤其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企业要善于利用品牌的文化优势,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使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使品牌文化为品牌注入神奇的活力。所以,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次大力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三是要注重品牌宣传上的独特性和文化性。
(三)用心创建企业自己的品牌和品牌战略。
在制定品牌战略时,一定要先设计和注册企业自己的商标,拥有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目前尚无商标的企业应立即注册自己的商标,已有商标的企业也要扩大注册国别和增加注册类别。商标注册后虽然在法律上获得了承认和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只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以良好的质量、服务和信誉度,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许,才能带动产品的销量和出口创汇,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商家挑选某牌子的产品,只要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信誉,这品牌就有了价值,即使价格相对其他同类产品高许多,仍有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并把产品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如“皮尔卡丹”,“劳斯来斯”等品牌产品。
(四)积极维护企业自己的品牌和品牌战略。
高新技术产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映科学技术水平的新产品,产品的主要技术原理和零部件都具有高新技术的性质。品牌是市场发展的产物,代表着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形象,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品牌战略需要研发、策划、设计和消费人员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消费者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这是一种无形的战略。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但可以提高它的产品价值,还提高了其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因此,品牌战略的发展在技术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以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和中国联想集团这三个电子产业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2美国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产业中以创新闻名,相继推出了AppleⅡ、Macintosh计算机、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等产品。AppleⅡ计算机不仅简化了外观,还兼备了彩色图形显示、音效和2种内建的BASIC程序语言,从此开启了个人计算机的革命。随后在史蒂夫·乔布斯参观了Xerox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后,决定将一些新技术(Alto个人计算机的概念设计)应用到Macintosh计算机上,因此,它是第一台正式上市的图形界面和桌面概念的计算机,也正是因为Macintosh计算机的出现,才促成了微软Windows系统的诞生。真正使苹果公司进军到电子市场的是iPod,其依靠先进的工业设计接口、搭配在线iTunes音乐商店占领了全球市场。而促使苹果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是iPhone手机的推出,它不仅在外观上简洁、美观,且在技术上引进了Multi-touch触控屏幕、重力传感器、电子罗盘、GPS定位系统和高清照相机镜头,加之其独特的手机接口设计,使iPhone手机瞬间在各方面都领先于了其他品牌手机。苹果公司在品牌战略上采用的是自我品牌和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相结合的方式。苹果公司十分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的不只是企业的表面视觉系统,更是从深层次出发结合独特的品牌文化展示整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虽然苹果公司的品牌视觉标志演变了多次,但在最初设计时,韦恩就赋予了它文化和故事性,当人们看到苹果树下面坐着一个人时,首先联想到的是牛顿,这就使其在品牌上突显出了特有的魅力。
3韩国三星电子公司
三星公司是一家拥有半导体、通讯、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诸多电子产品的大型企业,其是DRAM半导体和SRAM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显示器、CDMA移动电话和录像机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商。三星公司设置了独特的“地域专家制度”,在国际发展战略上先学习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并结合本土的产品创新,最终在其他国家树立自己的品牌。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就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在品牌战略上,三星公司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采用低成本竞争策略,多使用营销商品牌,在品牌国际化步骤上分为创名品牌阶段、地域多元化阶段,再到全球品牌阶段,最终进入高端产品市场。通过不断注重品牌上的投入,相继在1997年加入了奥林匹克TOP计划;1999年资助了冬奥会;2000年赞助了悉尼奥运会;2004年赞助了雅典奥运会等,逐步提高了三星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加快了其进入高端产品市场的步伐。
4中国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1987年成功推出了联想式汉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联想第一台微机投放市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品牌;1993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1998年,第一百万想电脑诞生,并被英特尔博物馆收为了馆藏,同时,还推出了幸福之家软件,使联想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14.4%;1999年,了一款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2000年,联想成为了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2002年,联想首次举办“技术创新大会”,推出了“关联应用”技术战略,联想“深腾1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同时,联想还宣布正式进军手机领域,至今已发展成为了一家信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产品包括服务站、工作站、显示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话等。在其收购了IBM的PC业务后,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在当前中国国际企业领先品牌中排名第二,采用双品牌战略(Lenovo品牌美誉度和Think品牌忠诚度),它们共有的品牌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可靠性和卓越的服务。2004年联想集团签约国际奥委会,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