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数学图形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2 15:3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学图形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学图形知识

篇1

小升初数学备考——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d

c=2∏r

s=∏r2

7、扇形

(1)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n∏r2/360

8、环形

(1)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R2-r2)

9、轴对称图形

(1)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篇2

苏科版数学教材中设置几何知识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认识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及其描述这些特征的方法,形成相关的概念.另一方面,借助于平面几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然而有的学生认为几何知识很难学,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几何概念理解的不适应

1.几何概念虽然比较直观,但叙述是非常严密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如线段中点的定义,学生认为只要OA=OB,那点O不就是线段AB的中点了吗?为什么还有说点O在线段AB上?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够严密,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简单经验化水平.

2.对概念理解的简单化.如对线段的中点的定义的理解,不少学生对两种表述不适应,学生认为只要“①点O在线段AB上,且OA=OB,则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和“②如果点O是AB的中点,则OA=OB”两种叙述中的一种就行了,有不少学生认为“①中点O在线段AB上”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无需说明.

(二)对三种语言表达的不适应

相对于代数而言,几何表达需要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灵活运用.不少学生对运用符号和图形语言表达这种方式难以在短时间适应,不能建立符号、文字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对准确作图的认识不清,作图的随意性很大.

(三)对几何推理方式的不适应

学生习惯于解答代数问题,对运用推理这种表述方式进行解题显得有些不适应.推理是建立在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之上的,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概念,还要清楚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不少学生对用推理这种方式表述解题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理解能力的制约

对概念的理解是推理的基础,有不少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还不足以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比如对互余的理解,一方面,有不少学生只注意到和是90°,而没有注意到必须是两个角的和.另一方面,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互余的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运用时感到迷惘;还有不少学生对为什么和要是90°不理解,在运用时只是处于模仿状态.这种理解能力制约学生对概念的快速准确理解,制约学生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的理解能力特点是对概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孤立、静止,自认为已经理解了,但到具体运用时会出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认识还比较模糊.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

学生虽然经历了几年的代数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不能满足几何学习的需要.几何的概念比较多,如一开始就有直线、射线、线段、角、线段中点、角平分线、互余、互补、垂直等,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限制了一些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概念理解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这时期的学生对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认识事物主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主观性比较强,抽象时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总之,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差.

(三)逻辑思维水平的制约

欧氏平面几何是在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经欧几里得整理后才成为一门科学的,而这种整理不是一般的理一理顺序的问题,而是欧几里得经过对材料的严密的思维、仔细推敲后的创造性的整理,他使得杂乱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使所有知识都建立在几个基本的概念和几个基本公理、公设之上的.现行的数学教材虽然做了处理,以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但初一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自由式的思考模式状态,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还是处于散乱的状态,学生还没有整理知识的主观愿望,没有形成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这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还很低,所以在推理时显得机械、无序.

作为教师,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加强对学生概念的教学

几何概念虽来源于现实空间的实际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但它有与现实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时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把现实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与几何上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加以区别.如平行线的概念,什么是不相交?这要借助于在阳光透过窗户时的光线的实际情形,使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不相交,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逐步适应几何概念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习几何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几何的初期,学生主要借助于直观和简单的判断,较低水平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些较低级水平的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学好几何.借助于几何基本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这些学习基本概念时,重点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法和综合法,这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

画图和识图能力对学好几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几何的入门阶段,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画图,要让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尺寸画图(尺寸太大时可以让学生按比例进行画图),使学生养成良好画图的习惯;另外,要重视学生的识图训练,要通过训练使学生把图形和文字统一起来,逐步达到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灵活转换.

(四)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数学 工程制图 空间几何体 多面体 曲面立体 旋转体

《工程制图》是职业学校中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特殊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会涉及数学知识中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的概念和性质,涉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复杂几何体的视图的识别与绘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制图就是运用这种数学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形象直观的特点,弥补了有声语言和文字描述的不足,也就是说,《工程制图》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语言解决工程制图问题。正因如此,学生在掌握工程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视图画法中,也离不开数学中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进行工程制图学习时应掌握初等几何相关的知识。

一、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进行制图教学

《工程制图》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基本几何体及其组合体的读识和绘制;零件图的读识和绘制;装配图的读识和绘制等三个相应的学习单元。其中,识读图纸及绘制图纸的能力,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关系。常见的基本工程制图几何体有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数学与专业在这几个几何体方面的知识是一致的。在涉及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基本几何体是空间几何体,完全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来理解与解题”,加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根据教学侧重点不同来分析,在《工程制图》课程中仅对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与大小进行研究。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出一定的引导,特别是在空间几何体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空间几何体与《工程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概念相一致,进而能够让学生用数学教学中相关的空间几何知识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生中能够将二者进行优化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体现对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中方向、方位、形状、大小等空间概念的理解水平以及几何特征的内化水平上,体现在简单几何体空间位置想象和变换上,以及对抽象的代数式子给予具体的几何意义的想象解释或表象能力上,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度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的空间形状和位置关系,最终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二、利用多面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制图教学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多面体知识与《工程制图》中研究的平面立体概念上具有对等性。数学教学中将多面体定义为“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几何体”,在数学教学中也对多面体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阐述了多面体的分类标准,教学范围包括棱柱、棱锥、棱台等三种多面体的概念性质知识,并对其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在《工程制图》中将平面立体概括为由平面组成的几何形体,并未详细分析每个平面的形状,其教学重点在于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并未对平面几何形体的性质与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我们通过数学中的多面体知识和《工程制图》中的平面立体知识分析得出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如平面立体中要求每个面须为平面,与多面体定义中每个面都是多边形实际上意义是等同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种等同关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讲述多面体的概念时,应进一步强调多面体中每个面均为平面。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工程制图》中平面立体学习时就会回忆起数学教学中的多面体概念,从而能够降低难度,迁移知识,做到数学知识和工程制图知识融会贯通,强调学生学好数学中的棱柱、棱锥知识,就为工程制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且只有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工程制图方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解决机械专业方面的问题。

三、利用曲面立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制图教学

数学中除了棱柱、棱锥面体的知识外,还涉及圆柱、圆锥、球体等几何体知识。在《工程制图》的基本几何体中,关于曲面立体的定义是“表面是由曲面和平面或者全部都是曲面构成的形体,如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在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分析中,第三、四、五种分别是圆柱、圆锥、球,重点是三视图分析,都是简单地介绍几何体的形成,粗略带过相关的概念性质。在数学中掌握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网络;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57-01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树型知识结构图;课堂教学;构建知识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08-02

[作者简介]韩峰,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学校教师,潍坊市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郄会爱,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学校教师。

树型知识结构图是指根据树的特点,把知识用简捷的词语,按照一定的关系展示在不同树枝上的学习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层次关系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理解和构建知识的水平,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对知识的保存和提取。

一、树型知识结构图能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HTSS]

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正处在一个从形象认识到抽象理解的过渡时期,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从形象认识到抽象理解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因为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经常犯揠苗助长的错误,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呢?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多从形象教育入手,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形象学习的经验,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理解的阶段。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着各自的深度和侧重点,比如:小学数学中的看图列式,里面的形象成分就多于抽象成分;用书面语言解答应用题,需要学生抽象理解的成分就多,但这也不能说没有形象思维,学生对每一句话、每一概念的理解都是依赖于内部表象来完成的。从这一点来讲,形象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但是过分注重形象,势必造成抽象理解能力发展的滞后。因此,找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点,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树型知识结构图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从形式上看,树型知识结构图具备了从形象到抽象过渡的特点。形象思维需要的是实物、图形或音像资料,抽象思维侧重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表述。而树型知识结构图既具备了“形”的特征,又有书面语的成分,虽然它的“形”不是知识内容上的“形”,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的存在,学生可以以它为契机,同思维中的相关书面语言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起到引领和桥梁的作用。

二、树型知识结构图为学生构建知识创设了平台[HTSS]

利用树型知识结构图,把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同时进行“触点”的描述和直线条的形象指示,体现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学生在构建知识时就可以避免把一行行的书面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构造的工序,也可以简化把教师的口头讲述与已有知识结构中的信息进行关联、再加工重构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构建速度。

树型知识结构图对学生构建知识的平台作用,还在于学习目标的确定、“触点”的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展现和探索性问题的引入。树型知识结构图为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把要学习的内容有所取舍地记录到自己的知识树中,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选择地探寻相关“触点”并摘记到知识树中,然后以它为依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理清新学知识与旧有相关知识之间的脉络结构,将新知识构建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有不同程度的新发现,这也取决于他自己的认知水平,只要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就都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体现在知识树中。借助知识树与同学进行知识共享和问题交流,也是学生增长知识的一种新策略,这是他们自己发现和探索的结果,他们会因为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而感到自豪。

三、树型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HTSS]

运用树型知识结构图进行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把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根据知识的层次关系和意义联系,放到同一棵大树图上。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将新知识的有关内容按树图的要求填写完整,通过“触点”,把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以词语描述、线条连接的方式联系起来,这样新知识就被纳入了一个主题结构之中。一般情况下,每个单元的知识都要占用一幅树图第一层分支中的一支,由于整个树图是数学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那么新学知识被纳入到树图以后,就形成了包含已学知识在内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线条的作用,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网络的知识形态图,这些知识网络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触点”的提示,会引发对已有相关知识的回忆,然后搜索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构建方式,运用迁移原理来理解和吸纳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把形象的、树图模式的知识网,转化成自己头脑中一个虚拟的知识网络,这样,同一类属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就会在这个因树图而形成的类似的虚拟网中得以存储。当学生在整理所学知识的时候,各个知识点就不再是孤立地存在了,而是通过多种关系勾连在了一起。这样,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和错误,都会激起多个知识点来协助探寻、回忆和理解,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主动的构建行为;如果有一个环节的知识被提取,那么就会激活一连串相关的知识点,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解决问题的策略会更多,思考问题也会更有深度。这些形成网络体系的知识不但不容易被遗忘,而且更容易被提取。

四、树型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与整理[HTSS]

反思也是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主要体现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课后进行的回忆性思考上。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在授完新学知识以后,借助教师的板书或学生的板演,按照所学的先后顺序再将知识理一遍。然而板书或板演大多跳跃性很强,不够连贯,这给学生构建新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利用树型知识结构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树型知识结构图,从“形”和“文”两方面的有效结合中,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找到总结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更顺畅、记忆更牢固。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及时复习对巩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后的反思与复习。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工作却显得非常无力,也很难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是缺少“型”的依托所致。人的思维总是处在飘忽不定的动态之中,要想紧紧抓住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树型知识结构图。学生可以将在课堂完成的树型知识结构图带在身边,每天晚上可以把当天完成的树图拿出来进行复习,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新学知识。

树型知识结构图的作用,是我们运用自我构建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我们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对它进行开发和利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1-02

一、学科馆员制的概念

学科馆员,是指由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专业教授联系,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某一科研和专业方面的信息服务咨询的图书馆馆员。学科馆员制是指为了实现学科馆员提供信息服务保障而设立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学科馆员必须要与具体服务的读者保持联系,了解读者需要研究的项目内容,保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该项目当前的最新研究信息资源。其核心内容在于学科馆员的人才素质上。学科馆员不仅仅需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在某一学科上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样的馆员才能承担起学科馆员的职责。

二、国外学科馆员制发展状况

1.国外学科馆员制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外最早形成了学科馆员理论,主要是为了了解读者需求,从而帮助馆藏建设,提供给馆藏建设一个指导方向,尽量满足大部分读者需求以及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网络的海量信息冲击,使大批的读者走出了图书馆,直接面对计算机获取知识。与网络的海量信息相比,图书馆的传统纸质文献显得渺小与单薄,基于此种原因,图书馆开始加强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丰富图书馆馆藏,至此,学科馆员的职责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了网络,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没有了空间、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合作越来越紧密,使得服务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同时又使得大批读者重新走回了图书馆。

2.国内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国内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它主要是从图书馆选择了部分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学历比较高的馆员来从事学科馆员的工作。随后,国内比较出名的几所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

3.国内学科馆员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学科馆员制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的先进性得到了国内图书馆学者的认可,对于图书馆界来说是一次制度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又一次得以提高。学科馆员制毕竟是舶来品,刚开始难免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我国高校实行时间尚短,各高校发展水平不一样,制度缺乏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怎么培养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与一般馆员的待遇、地位问题等。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可行性建议

1.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为做好学科馆员与学校院、系联系工作,聘任校内有能力的高级人才加入到图书馆领导班子,方便学科馆员快捷、全面地了解该院系科研研究的热点,前沿课题等。另外学校要逐年增加各项经费,使图书馆馆藏日益丰富,软硬件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2.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为学科馆员制提供物质保障。数字文献拥有全文数据库结构,检索起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且提供不同的检索方法,检索方便快捷,容易使用。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更新,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信息变化,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是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各高校都在抓大力度投资建设信息化资源,以此适应现在信息的飞速发展。学科馆员制的全新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体现在及时、全面、快捷的提供某一专业方面的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有大量的检索资源可供学科馆员检索,从中找出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而数字资源恰好能满足学科馆员的这些要求,及时全面地提供某一方面知识的最新信息,使学科馆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满足读者所要求的服务内容。全面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3.鼓励馆员深造,提高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学科馆员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只有学科馆员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科馆员制度才能够顺利实施。以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大部分是学历不高,没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有的还是领导或者高学历教师亲属,专业性更是无从说起。从近几年来看,国内知名的高校已没有这种情况,图书馆地位得到了提高,而图书馆员的准入门槛也比较严格,不是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没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是没有资格成为图书馆员的。图书馆也有相应的国家认定的职称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才能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于学科馆员来说,可以说是图书馆中的精英,他们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读者或者说用户对他们的认可度,也就相当于对图书馆的认可度。这些都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所在。在职培训,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是必须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一名优秀的学科馆员不仅需要图书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理论,还需要掌握寻求信息的技能等。所以,馆内要鼓励馆员积极深造,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仅仅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咨询。比如通过自学、参与科研项目、请相关专业的教授给学科馆员上科普课、馆内工作人员交流研讨、与国内出名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最新的前沿动态。

4.采取激励政策,提高学科馆员地位和待遇。学科馆员的工作相当于信息咨询,在某种程度上说比专业教师需要更深、更广的知识,工作量比专业老师要大,只有采取积极的激励办法,才能与之付出的辛勤劳动相匹配。图书馆在大部分西部高校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如果学科馆员的地位与待遇还是与一般图书馆员一样,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科馆员的积极性,磨灭这种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5.学科馆员制建设应因馆制宜,不拘一格。学科馆员制在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还是新事物,它还得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高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高校配比也是很不合理,东西部地区教育状况差距悬殊,各高校只有通过积极地交流与实践,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高校发展的路径,各高校再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取长补短,找出更适合本校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才能让学科馆员制度在中国高校茁壮成长起来。

最终学科馆员制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模式,随着其在中国的逐渐推行和探索,必然能带动中国本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为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不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田春林.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应量力而行[J].图书馆界,2009,(3).

[2]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

[3]周频.关于地方教学型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图书馆 服务创新

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最大的目标。在这场革命中,图书管理工作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中学图书馆是个文化教育的大后方,为学生输送很多的文化信息营养,让学生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得到文化精髓的滋养,在学生的素质形成、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

1.稳定性

中学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课程设置大多根据教育大纲设置,变化不大,因此各类教学参考书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图书馆掌握这些特点,就可以预测读者需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图书采购及借阅工作,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向学生提供比较稳定的服务。

2.规律性

中学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开展的,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图书馆可以根据此规律,及时与教师联系,做好采购准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在固定时间段集中采购相关图书,并可适当采用外借阅读的方式,满足读者集中的信息需求。

3.目的性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活跃、求学欲望强烈的阶段,也是其人生即将起步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同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和影响,对社会、科学等文化知识充满好奇,同时又急需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其借阅特点既有盲目性又有较明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紧跟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籍及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服务。

二、提升中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水平的策略

1.观念创新是提高中学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前提

中学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陋习,树立推陈出新的风尚。观念创新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益的突破口和前提,也是触发创新灵感,启迪创新智慧的导火索。所谓观念创新,就是对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一个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创新的理念,便没有创新的办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解决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服务效率。中学图书馆服务观念的创新,就是要从“以书为本”转移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一切为了读者,以不断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宗旨,按照“用户驱动”服务模式,做好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从“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实行人性化服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图书馆人员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师生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的关怀,使读者来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读者营造人文氛围。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是服务观念的创新。图书馆人只有牢固树立“读者第一”、“利用第一”的理念,以现代人应有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全局观念和信息观念,减少各种关卡,实行便利读者的藏、借、阅、咨询服务一体化简约管理模式,以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树立开放服务和竞争意识,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的工作才能有活力,才能在为读者服务中赢得主动,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导读方式多样化及发展

传统导读方式有:语言性导读,包括:讲座、报告会等;文字性导读,包括:宣传、简介类、科普类、研讨等如书刊评介、文献综述;检索类导读,主要指各种导读书目,如:专题书目、新书通报、专题摘要等。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发展,利用录音、录像设备、录音视听资料等是发展传统导读服务手段的补充,特别是发展网上导读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除了指导和帮助读者使用图书馆、获取馆藏文献信息外,主要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和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微缩工具书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经过综合处理的二、三次文献信息产品,全面系统地回答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以网络为依据的参考咨询服务使其服务手段发生根本的改变,从以手工为主查找相关文献信息变为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提供读者所需的信息,从文本检索转变为超文本检索,从单一检索点的线性检索转变为多元、多检索点的逻辑组配检索。利用光盘联机检索可查找读者所需知识信息,利用电子邮件可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和解答咨询,通过电子公告板可向读者最新知识信息等。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与网络咨询等都充分体现了参考咨询服务手段现代化的特点。

3.开展社区服务拓展服务领域

一般来说,学校的图书馆是不对外开放的,特别是中学图书馆,都只为本校的教职工及学生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对社区、学生业余时间开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室)使用效益。”该规定为中小学图书馆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向社区开放意味着学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学校读者,而是向社会读者延伸。随着服务对象的扩大,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广大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争创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另外,由于师生和社区居民在阅读倾向和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有条件的学校应分设学校阅览室和社区阅览室,避免相互干扰,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阅览服务,积极发挥社区信息中心的作用。

4.读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服务

篇8

1.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制图软件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软件都有独立的作用,但是对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的设计而言,仅仅依赖一种软件来进行设计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在室内设计中,由于其自身的综合性较强,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设计软件之间进行相互的作用,才能实现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设计的目的。(1)CAD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实现在进行室内设计之前,通常会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上的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构想,并能够提出一个相对于环境而言较为合理的构思,而且要有一定的独特性,然后制定出一个较为完美的设计方案。之后再将这个方案的基本资料输入到CAD软件中,同过软件操作,绘制出原始户型图、平面布置图、地材图、强弱电图、顶棚平面图、主要空间和构件立面图等一套室内设计施工图。(2)三维场景的设计实现运用CAD完成了基本的室内设计图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运用3Dmax来进行建模。而利用3D进行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完成CAD设计图的绘制,同时能够实现室内三维立体的效果。3Dmax建模方式常用的是三种高级方法和一种基本方法,分别是mesh、poly、nurbs和基础建模修改器。通常都是先建基本模型,再依据需求,转化为以上三种方法。在建模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建模的方式。先把之前在CAD当中画好的设计结构图导入到3Dmax中;然后根据平面图的设计,照图纸完成模型制作。建模时要求遵循“精确、远粗近精,不见不建”的原则。在3D建模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认真检查,确定之后方可进入渲染的过程。而这种渲染的效果将会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和效果,通常利用Vray来进行的,可以达到表面散射、焦散、全局照明等效果。在利用Vray进行渲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灯光的设置,这里较常用的灯光是VrayLight,使用这个灯光的时候,一定要开全局光,这样才能渲染出更明亮的效果,否则会导致图片的效果偏暗。渲染之后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常逼真和美观了。(3)Photoshop后期处理技术经过了CAD和3Dmax的设计之后,基本上就达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必须要经过Photoshop的处理之后才算是一件完整的室内设计作品。这种后期处理的过程主要是指经过Vray渲染之后的效果所进行的进一步润色和加工、调整,并利用Photoshop将图像中的画面进行调整,在影像的明暗和色彩上达到最佳效果。并对室内的周围环境进行构图设计。

2.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景观设计制图流程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在设计领域,手绘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景观设计上,计算机软件的运用更能加真实地反映出设计的意愿,从而更有利于设计师的发挥。1)根据实地测量调查结果和对方提供的基础材料与要求,运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2)将平面图导入3D-max中,运用3D-max建模。即建立效果图中所需的物体如建筑、水体、道路、地形等的三维模型。3)将3D-max中所建立的模型导入Photo-shop中完成后期处理。即将所得的彩色影像与植物及人物、交通工具、天空等配景合成,得到最终效果图。(2)景观设计的制图工序探讨1)建模:建模在室内外设计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软件制图的过程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的过程就相当于利用手绘进行透视的描绘。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手绘法往往只是代表着某一个特定的角度,而建模法则较为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看,从而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效果,有利于最佳效果的实现。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有一部分物体的表现必须建立三维模型,例如:建筑、道路、水体等。2)渲染:渲染类似于手工绘图的上色过程,在手工上色时需分出物体间的素描关系和被表现物体的质感,渲染过程中通过灯光体现素描关系,通过赋予模型材质来体现物体的质感。这一过程可以使用3Dmax软件包。3)赋材质:在3D中,对模型赋材质即运用软件的指令,把不同物体按设计要求赋予诸如水泥、花岗岩、木材、面砖等材质。4)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过程类似于手工绘画的最后修改润色过程。由于渲染所得透视图的影像文件还有很多内容尚未添加。后期处理过程对于园林的效果图是相当重要的,耗时也长,其应用软件Photoshop是一种平面处理软件。植物和其它配景透视效果的获得是参考渲图中建筑、道路等的透视变化,依靠经验将调入的配景影像进行大小与色彩的调整而得到。

3.结语

篇9

一、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方面会逐步从传统的提供印刷型馆藏资料朝着信息化、电子化发展,图书馆信息加工也打破了传统工作领域的范畴,逐步从文献信息领域拓展到信息化区域。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图书馆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求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健全自动化的网络系统,有效加强网络系统中心信息分工与协调工作,同时,积极引入适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图书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传输到系统中,以达成联机检索、联机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二是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技术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不良信息。针对互联网的两面性,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针对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构建一套科学、严密的分级审查体系,在校园网络中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将负面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建立管理队伍竞争体系

综合参考整体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中职学校图书馆应当针对管理队伍建立合理的竞争体系,以此来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使得图书馆管理队伍的配置能够逐渐趋于合理化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中职学校可以综合参考图书馆流通量、建设面积、馆藏量以及师生数量等,下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应的资金,采用经费浮动制,使图书馆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当采用目标管理,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固定编制。对图书馆内部来说,应当逐步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对应的各个部门,以此来加强各个部门及广大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与责任感,并且可采用馆长离任审计体系,进一步加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制约体系。

三、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观念更新。中职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最终都要依靠广大工作人员落实,这就需要加大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使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转变理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与服务理念。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大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通过函授、专家讲座以及在职进修等方式,进行新技能、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引入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制定优惠的待遇与公平的晋升体系,吸引图书馆信息化专业人才,真正打造一支高技能、高学历、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队伍,推动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开展网络导读

通过网络阅读导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广大读者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促进读者的认知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是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针对学生进行网络导读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进行相关引导,向学生推荐热门、专业的主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健康有益的信息资源检索,使学生能够针对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鉴别,能够逐步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主动利用中职学校校园网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读书咨询”“读书介绍”等,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10

关键词:高速铁道技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定义

“学徒制”指的是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的工作场所通过观察、模范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自然自然习得技能,受用终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在人才培养与供给方面出现了不均衡现象。一方面,高技能型人才市场缺口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能力、技能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要求,就业困难。为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从以学校、教师教育为主的模式转换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缺少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问题。

2.“现代学徒制”在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方面的教学应用

“现代学徒制”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 达到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各大高职院校就必须在教学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以满足企业要求为导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各教育局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市场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来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方面,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做好课程规划,教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新人才。

高速铁道技术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学生一般用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导致铁路局与学校共同制订培训内容,铁路局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督促学生在铁路局接受生产技能培训,学生培训合格后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3.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面临问题

“现代学徒制”并没有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四点原因。

(1)立法空白。“现代学徒制”在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专门的法律支持,虽然我国进行了教学改革,但并没有专门的立法去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2)学生实行的时间与企业要求相冲突。在企业缺少足员工的时,企业是比较愿意接受学徒培养的,但是,在企业员工饱和的时候,企业就不再愿意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培养这些流动性人才。

(3)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管理困难。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管理人是学校还是企业形成了一大矛盾,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困难。

(4)“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市场要求的“职业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取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学科教学的束缚,教师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此外,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和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就会缺乏教学系统性,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

4.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的实行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推行力度,政府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推行建立立法保障;学校方面要增强师资力量,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企业也要积极参与,为自己的目标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只有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为人才的培养实现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行“现代学徒制”,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篇11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图书馆; 基本职能; 变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52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82- 01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它聚集了丰富的文献典籍,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和智力资源中心[1]。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观念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同样,职业学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文献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数字化

图书馆传统上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科学管理,并要方便为读者借阅使用。由于手工操作,图书馆内往往收集并保存着许多互相重合的资源,不利于读者快捷查找到所需的资料。新形势下,图书馆不仅要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需保存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已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单馆所收集、保存的文献资源只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将文献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不仅能便利地为读者快捷查找,并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使图书馆自身物理空间出现虚拟状态,从而使判断图书馆的馆藏大小不再依据其拥有文献资源的数量,而要用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多少文献资源的功能来确定[2]。新形势下,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已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日常活动。因此,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时,需要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2 信息资源开发的现代化

图书馆必须收藏大量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新形势下,各种文献数量多、增长快,使文献内容交叉重复、质量下降,加上文献类型更趋复杂、多样,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使读者感觉较难充分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到馆的文献资源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个借阅室,使之科学排架、合理流通,并将馆藏文献资料数字化,便于与读者交流与传递;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馆外文献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提高文献资源的馆藏量。

3 社会教育职能的多元化

3.1 馆藏内容多元化

图书馆是传播文献资源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变化,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单一强调政治思想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已难以担当社会教育职能。在馆藏建设上,要根据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遴选、加工、集萃,除向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提供提高专业知识的参考资料外,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人际交往、文艺、体育、科技、军事、财经、法律、工业、农业、上层建筑、国际知识等各个领域的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2 馆藏形式多元化

当前图书馆馆藏除保留传统的纸质文本外,要着重开发数字资源馆藏,以网络、光盘形式呈现,方便学生查阅、利用,并可开展布置画廊、墙报、学习园地、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图书馆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如开设文献检索讲座,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4 丰富文化生活教育的人性化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传播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① 在阅览室的布置上要舒适、优雅,在阅览室内设单人座、双人座、多人座,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使之成为既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时事政治的场所,又是课余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的地方; ② 在外借形式上灵活机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外借资料内容的多少人性化地确定借阅时间,达到既能让学生借到自己喜爱的资料能回家或回宿舍细细品味,又能保证馆藏资料的流通性和利用率;③ 根据学生的喜好,既能为学生提供在阅览室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画报、欣赏美术作品、享受读书之乐的条件,又为学生创造能在电子阅览室上网聊天、给亲朋好友发电子邮件等甚至偶尔打一下游戏以减轻压力的环境。

图书馆是职业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图书馆应顺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认真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教体系;双元育人;校企共赢;招生招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08-02

在2015年的两会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总理在两会上也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悉,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届时,职业教育将扩展至研究生阶段,职业院校学生不仅可以由专升本,而且还可以考研。解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最高只有大专层次的尴尬处境,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学历“瓶颈”,让职高毕业生拥有深造的权利和途径,顺利完成职业教育过程从低等到高等的过渡,实现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待遇,这无疑是完善职教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这些举措都将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转变人们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一个层面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我们必须在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中,吸取经验,认真总结。思考职业教育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和巩固职业教育已有的阵地。下面就我院抓住机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数控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对企业培训学徒制度的立法改革,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

1993年英国推行现代学徒制;1996年澳大利亚在推行了新学徒制;1990年后,美国、加拿大一直进行着学徒制改革;20世纪末,成为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

1.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德国“双元”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三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2.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类别。(1)需求引导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起主导作用,学徒主要在岗学习。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2)供给引导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学校起主导作用,学徒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英国、法国和澳洲等。

二、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在企业和学校,在师傅和教师的指导下习得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当今世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国外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采用了学徒制,有的甚至在高等教育层面都引入了学徒制的思路。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明确院校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实质是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核心要素是:校企联合招生、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企业员工,学校学生),岗位成才。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学校的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人才,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也逐步升高,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发展速度下台阶,经济效益上台阶,就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结合西方国家的成果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

2.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3.学校发展的要求。我校提出“创省内一流、国家知名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院的发展要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我院不断升级办学理念,谋求学院更好的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和职业教育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贵州省工业强省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紧密,有特色、成绩突出的省内一流职业学校。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

1.精心选择合作企业,找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点和切入点。要选择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先进、社会责任感强、能提供足够的实训岗位、企业师傅指导到位并重视人才培养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实施的专业。我院在院领导亲自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考察,确定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订单班教学模式实施较为成熟的台达和富士康共同实践试行现代学徒制。

2.校企共同招生,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基础。每年的招生季,我们邀请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招生招工宣传,学生在入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根据企业的要求,按企业用人进行笔试、面试等综合测评,以测评成绩来招收企业后备员工。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3.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我院主导的黔东南州职教联盟的引导下,组建数控技术专业技术技能指导委员会,根据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区域发展状况,依据企业、行业标准,结合我院数控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等,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形成融合人文素养、企业文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4.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发核心课程。按照双主体育人的机制,学院结合企业需求,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定相关课程,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教学研究活动。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框架,适合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

通过由浅入深的项目引导,逐步开展校内实训、校外短期培训和长期轮岗、顶岗实习这样的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专家、技术骨干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协同下组织、开发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的项目,企业专家承担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师承担理论基础、资料查阅和初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5.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师傅团队水平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授课、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另外,要有机共享校内外资源,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同时注重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共同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考核。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实训和课堂学习是交叉融合的,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生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在学徒制期间,企业全程参与,与院校的老师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开展各种竞赛、设立各类奖励,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将来“持证上岗”打下基础,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企业全程参与班级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定期派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和职业规划的导师。学校和企业定期组织研讨会,研究讨论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教材,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方考核。对教学成果突出的导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方式需要,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现代学徒制一定能让职业教育更加有声有色,做好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序推进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参考文献:

篇13

1案例背景

2012年12月,笔者参加了校内举行的“聚焦课堂 高效教学研究月”的活动,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课后通过专家点评、与同行交流,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为具体的理解,对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给学生”为立足点开展的有效教学活动很受启发。下面是笔者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

2教学过程

在研究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们借助于单位圆中的正弦线,通过平移、描点作出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再结合图像研究性质并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很多同行都会采用类比思想,先大致作出正切函数图像,再通过图像研究其性质并解决相关问题。本着新课改理念,新课程不仅仅利用类比思想来研究正切函数,而且在此基础上做了更大的突破。它换了一个新视角来研究正切函数: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研究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结合性质作出图像,再由图像去验证已有的性质并挖掘其它性质,最后利用图像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既为合理作出正切函数的图像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个讯息,研究函数的相关问题时,数形结合不仅仅是从形到数的研究,也可以从数到形来进行研究。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更上了一个台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次活动的课堂教学案例梳理如下,如有不足,恳请斧正。

教学过程如下:

2.1复习并引入新课

练习: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切线

设计意图:借助于单位圆让学生作出正切线,既是复习也为后面用类比的思想作出正切曲线埋下了伏笔。教师就是引导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这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图结果,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这样哪怕教师不点拨,学生就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2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2.1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教师先设计好学案,让学生利用在单位圆中作出的正切线,自己去研究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做出角的终边在各个象限时正切线的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几何的画板演示直观感知正切函数的“两域三性”。(这里也可利用其它知识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如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去研究定义域和值域,结合诱导公式研究周期性、奇偶性…)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在收集、整理性质过程中又是一次思维的整合,对如何研究函数性质又更进了一步。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汇总学生意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教师事先要估计学生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避免教师对学生喋喋不休的低效灌输,这既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也是践行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的需要。)

2.2.2结合性质,小组合作探究,作出函数的图像

类比y=sinx图象的由来,你能通过单位圆的正切线作y=tanx,x∈(-π2,π2)的图象吗?

1.先画出y=tanx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2.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作图结果,并作出在定义域上的图象。

3.投影仪展示完整图像。目的是规范作图,理顺思路的作用。

教师小结:

第一步:画出正切函数的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第二步:将图象向左、向右平移拓展到整个定义域上去;

第三步:根据图象总结性质。

设计意图: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尽可大胆放手把活动、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观察、归纳、概括、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绘图,再投影学生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纠正图像。最后再结合前面研究出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像。这样学生结合定义域会明白为什么正切函数会有两条渐近线,结合值域明白为什么函数图像可以向上向下无限延伸,结合奇函数和单调性明白了如何正确连线成图才能得到较精确的正切函数图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到图像,使学生学会了一类周期性函数的研究方式。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严密认真的态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揭示数学本质,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

2.2.3观察图像,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研究性质

(1)正切函数的图像是被相互平行的直线x=kπ+π2,k∈Z所隔开的无穷多支形状完全相同的曲线组成的。

(2)对每一个k∈Z,在开区间内,函数单调递增.

(3)正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问:还有其他的对称中心吗?)总结出对称中心为(kπ2,0),k∈Z,无对称轴

设计意图:除了前面所研究的正切函数性质外,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函数图象。分小组根据正切函数图象去验证正切函数已有的性质,并挖掘出其它的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就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起来,或者没等学生充分思考就开始提问,剥夺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丰富多彩,有奇思妙想,教师可能始料未及。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正切函数的其它性质。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发生发展成熟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活起来。小组讨论过后,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成员总结、发言,其它各小组补充或更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2.4类比正弦函数“五点法”作图,如何快速作出正切函数的简图?

正切函数图象的简单作法:三点两线法

(0,0)、(π4,1)、-π4,-1

“三点”:

x=π2和x=-π2

“两线”: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借助于单位圆作出了较为精确的正切函数图像,但在利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时,这样作图既费神又费力。所以教学中类比正余弦函数图像简图的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点两线法快速作出正切函数的简图,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2.3通过练习,巩固基础

若-π6

例2.求出满足条件 tanx≥3 的x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画出函数y=tanx的图象,探究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小正周期、奇偶性、单调区间和对称性。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前面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认识的升华过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思维过程后,接下来让学生借助于研究好的图像和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中知识掌握的情况。正是有了前面的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学生自己思考得多,通过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所以学生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2.4总结思考,提高能力

学生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小结。

(1)学习了正切函数图像的作法;理解了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掌握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

(2)学会用类比方法研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整堂课已经接近尾声,笔者也想了解一下学生在这堂课中收获和体会。笔者随机叫了两名同学进行了课堂小结。其中一名男生回答说:“在接触一个新函数时,可以尝试回忆学过的已有函数,看看能不能利用类比的思想解决一类问题,然后大胆去猜想、论证。”另外一名女生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她明白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魅力。也明白了可以多角度地去研究函数问题:数形结合不仅仅是从形到数的研究,也可以换个角度从数到形来研究,为我们研究数学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也充分说明笔者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成效是显著的!

2.5分层作业,巩固拓展

(1)全体同学完成作业本;

(2)每位同学结合今天研究的内容,设计一道回家作业题,并完成。

3案例反思

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可能也不一样。这些不同,缘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认识以及对教学实际的把握;也缘于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这节课表面看看很简单,内容也不多,前面又有了正余弦函数研究的铺垫,上起来应该不难。但专家点评说这节课要把它上好是非常难的,很容易上成一节流水课,没有什么新意。而且这堂课实际上是高中教材中很难啃的一块骨头。不过专家对笔者的这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赏,认为笔者很好的实施了新课程理念,课堂中让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核心数学思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处处保持互动,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肯定笔者具有很好的数学素养!通过课后与同行交流、聆听专家点评后,笔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要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讲个不停,这样只能用教师的思维,或少数几个被提问学生的思维填补其它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结果是强迫学生接受,破坏了思维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其暴露出来,即使思维过程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但这实际是存在的,不可以视而不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灵活采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容量,把难以呈现的数学本质揭示出来,也可以用数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要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给学生”为立足点,践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感谢“聚焦课堂 高效教学研究月”的活动,使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对数学教学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切实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新课程理念,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随着学科的细分产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到各类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以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急需专业人士提供对口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被动提供信息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逐步深化学科馆员制度,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高校教学科研的进步。

1.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

学科馆员制度的解释多种多样,图书馆界普遍支持的一种解释为: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专业馆员对口服务模式。学科馆员需要具备某学科的专业知识,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本学科领域的文献情报资料工作,并为教学、科研团队提供本学科领域的情报资料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运行是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学科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为对口部门、教职工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是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具体的服务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对口部门教职工使用、搜索图书馆各类资源方法培训。2)提供对口专业信息服务,包括通告图书馆新增文献信息资源,教职工需求的文献信息,定期编写的读者参考资料,课题研究组需要的信息资源。3)征求对口部门、教职工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建议,积极改善图书馆馆藏建设。

20世纪80年代西方部分知名大学图书馆最早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其对于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逐渐被发达国家的大学图书馆普遍使用。20世纪末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引入学科馆员制度,逐渐被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所采用。学科馆员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

2.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需要

2.1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中心,高校各院系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时,有文献信息方面的需求,首先不会考虑通过图书馆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而是习惯性采用网络检索、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方式去解决。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传统高校图书馆重“藏”轻“用”,把大部分精力用来进行馆藏资源的建设和保存,对于文献的使用价值考虑较少。服务主要以被动等待读者上门借阅为主,不主动与读者交流,逐渐使高校教职工“冷落”了图书馆。这也导致高校图书馆无法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不出其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为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教职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积极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和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进度,充分挖掘其信息的需求并加工、整理文献信息,再提供给教学、科研团队。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现了学校各级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可,并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2.2馆员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人员由于诸多的原因,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既有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也有其他专业、转业军人等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知识结构、服务水平均不理想。高校图书馆想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中,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也面临诸多困境。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对于图书馆员提出了更加全面、严格的要求。这有助于激发图书馆员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馆员基本技能(英语、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的学习,这将极大地促进图书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3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

科研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学科的整体实力,也直接影响国家在某学科领域的发展。高校专家学者担负着国家、地方、学校各种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研究中其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专业化、精确化且必须具备时效性。这需要研究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收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就是为高校的专家学者提供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一举改变过去图书馆被动服务的方法,学科馆员将主动参与到对口学科的科研项目中,全面深入了解科研项目的信息需求,收集各种专业文献进行分析、加工并及时反馈科研团队,成为课题研究团队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这将极大节省科研团队的时间和工作量,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3.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