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重要性范文

国际贸易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22 14:54: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际贸易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语言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媒介。无论是语言交谈、书面合同或者电子文档,语言应用都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工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语言应用的复杂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例如,随着商品的复杂化,对具体销售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运输模式以及售后服务进行相关描述也需要复杂化、精确化。对语言的要求不仅仅取决于商品的复杂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商品的国际化程度。世界级的商品又需要国际化的交流方式。这就意味着花费在语言沟通上面的时间相当于金钱,而语言交流是商品成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语言与加深贸易合作

文化与语言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元素往往反映在交流所用的语言当中。文化元素有助于增进谈判双方的信任程度,而文化元素又必须依赖语言来进行传播,因此,语言不仅是贸易双方交流的工具,也关系到双方的信任程度。例如,在1990年代,一个国际股票资产经理去日立公司(Hitachi)谈生意。日立公司当时的常务董事是一个强势、蛮横的电子工程师,在日立公司任职十多年之久。在九十分钟的会议中,该资产经理使用熟练的日语与其谈论了包括日本银行投资、日立公司的股份分布等重要事宜,日立公司的常务董事逐渐的开始对该经理产生好感,当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日立公司的常务董事坚持要请他出去喝一杯,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谈论的事宜要比九十分钟会议中多的多,而且极大地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语言是贸易会谈中的工具,但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能够加强谈判双方的信任度,易于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语言与商品成本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通常使用能够降低成本的语言。因为低成本促进贸易双方的利润,而能够促进降低成本的语言往往被贸易双方经常使用。相反,不能促进降低成本的语言,往往很少甚至不被使用。语言的相似性决定了该语言是否能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有一些语言彼此之间非常相似,例如同一语族的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语音等。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促进沟通,因此国际贸易中语言应用遵循两点原则:第一,语言之间的相似程度简化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例如,中文与日语之间在词法和语法方面非常相似,使得在贸易中中日双方学习语言比较容易。第二,语言的相似程度简化共通语,使得共同语方便学习与沟通。例如,荷兰和日本两个国家的贸易沟通,就会用共通语英语来沟通。

当贸易的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由于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在贸易交流过程中,要么使用其中一方的语言,要么使用两者的共通语。如果贸易双方使用同样的语言,或者语言上非常相似,那么在沟通上基本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Hejazi(2011)的研究表明,双边贸易或者投资双方,如果使用差异及其微小的语言,在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另外,语言的选择与应用也被其他一些因素所影响;例如,产品的流行程度,应用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贸易双方所使用的语言改变。

四、中文与中国经济发展

到目前为止,英文仍然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官方语言。中文在国际贸易中虽然并没有被定为官方语言,但是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中文,以便贸易之需。在韩国,政府举办官方的中文考试来评估考生的中文水平。2010年约150万人参加中文评估测试。而同时相比,参加英文评估考试的人数为200万。可见,在韩国,中文与英文的流行程度不相上下。另外,其他语言,例如法语,日语,这些国际贸易官方语言的学习趋势近几年有所下降。

此外,孔子学院是中文在国际贸易中的热度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全世界一共开设500多家,进行中文文化的传播,以及中文的普及。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国家对中国以及中文的了解。因此,中文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程度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五、总结

语言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日益复杂化的贸易中,语言应用决定着贸易双方的的合作关系,因为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谈判双方建立信任的桥梁。语言的应用还影响着商品成本的变化,使用双方都非常熟悉的语言,使得交流顺畅,商品成本降低,反之亦然。英语被认为是国际交流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普遍使用的语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中文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在很多国家,学习中文是一种热潮。所以,国际贸易的交流语言不是不可改变的,随着贸易的多样化,国家经济的扩大化,国际贸易语言的应用也会随之而改变。

参考文献:

[1]Lazear,P.(1999).Cultureandlanguag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07(6),95-126.

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近些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其重要性也逐渐地突显出来,当前网络经济已经对国际贸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鉴于此种情况,应该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影响进行了解,对其积极的影响进行推广,不利的影响则给予改进。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本文对两方面影响都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积极方面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第一,可以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人会从国外购买物品,这就是国际经济贸易。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从国外购买商品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还需要办理很多的手续,这样不仅延长了贸易时间,而且还增加了贸易成本,但是网络经济不同,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订单,当国外企业收到订单之后就可以发货,货物会直接送到买家手中,这样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所以说网络经济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1]。第二,加快了全球市场形成的步伐。网络经济优势在于不受地域因素的限制,无论是你身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你想要的物品,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很受人们的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等融入到了这个大市场中,全球性市场的形成步伐逐渐加快。另外,网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催生了一些新贸易方式的出现,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物品订单、提货单以及发货单等都需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可以将纸质信息转换为电子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关部门,此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就是网络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积极影响的体现之一。第三,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我国贸易中,服务贸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快,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提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2]。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服务贸易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电子商务又和商业贸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工业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贸易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我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使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很多网络黑客会侵扰,而且网络交易所采用的网络资金支付方式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此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风险。第二,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来开展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要知道,国外的货物若是想要运送到买家手中,就必须要通过物流来进行配送,而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的:首先,物流信息系统较为落后,对物流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其次,物流一体化发展还存在漏洞;再次,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当前人才紧缺成为了制约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最后,物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和电子商务等类型公司的战略性合作不够全面[3]。第三,导致人才紧缺局势更加紧张。电子商务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因为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家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也就是说,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但是因为此课程是新开展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这样就使得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另外,高校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率比较低,此种情况使得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不平衡,两者处于矛盾状态,这一情况的在加剧了人才紧缺局势的同时,也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推动网络经济更好地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措施

(一)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若是想要促使网络经济进一步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网络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此产业的重要性,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网络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此重视程度,然后促使企业能够从电子商务中发现新的商机,并将电子商务带出国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新渠道。

(二)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制造业大国,有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下层,所能开展的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并且没有技术含量,还会对环境等造成破坏的工作,而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则掌握在其它国家中,这样的产业结构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4]。针对此种情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尤其是一些生产高科技、无污染以及多功能产品的企业,只有这部分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才能提高自身地位。

(三)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为主的时代中,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是否可以处于优势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应该为网络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解决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安全风险等,然后应该将国内的骨干网络集中起来,以此来拓宽我国网络在国际市场中所占比例,增加网络的覆盖率,以此来促使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网络购物,而且网络购物人数以及购买商品数量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网络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同时还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针对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若是其影响是积极的,那么就应该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若是其影响是消极的,则应地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加快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谢康华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11):33-35.

[2]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107.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作用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

(一)国际经济法的“公法说”和“综合说”

“公法说”。综合说强调国际经济法的公法特性是公法说的主要涵义,但大多数学者对于这个含义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分为下面几个观点:1.国家经济法对于国家的调整经济领域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就是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反映出了国际经济的法律秩序。2.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国际经济法起调整作用,是它们法律规范的总称。3.认为国际经济法是所有国家之间协调经济关系和配置经济利益以及对国际经济交往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的总体。“综合说”。是国际经济法公法属性和私法属性兼备的属性。主要观点有:1.在国际社会中关于经济关系和组织的法律规范以国际经济法为主要体现。即在有关于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生产、流通、结算、信贷、投资、税收等关系及国际经济组织等法规和法制总称。2.调整跨越一国境界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发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结合体。

(二)国际经济法的范围

第一,狭义说。其观点在一定范围内不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国际经济法能调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法律体系,其法律内容是由众多国家共同拟定的。但国际贸易法中的买卖、运输与运输保险等法律法规并不在经济法的范围之内。”第二,广义说。它的观点则是在一定范围内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在国与国进行经济往来时,由于进行法律的行为主体不一样,其性质不相同。它不仅包括国内的法律法规,而且还有国际的法律规范。既有公共法规,又有私有法规”。

二、改革开放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西汉时期,张骞通商西域,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召开,把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打开了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紧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建设,积极和世界各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合作。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改革开放的成果被扩大,加速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我国的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直到现在,对外贸易都还是中国经济体系中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加强了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加入WTO之后,出口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也逐渐增多,如在我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国际经济问题: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倾销与反倾销等,这些就需要国际经济法进行调节和干涉,确保国际市场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一)从知识产权危机方面分析

无论是在我国的制造业还是在工业领域,或者是在现在发展迅速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难以突破和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虽然我国在一些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经济面对国际贸易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发展极为困难。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在全面要求创新的时代下,技术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急需要大规模创新和发展。其实,我们所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知识的再转化问题,知识产权的壁垒也就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也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正视和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则能增强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企业发展不下去等一系列的恶劣情况,更严重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还是企业自身来说,都应该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国家和政府制定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的发展,依照国际经济法中的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诉讼问题,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各项权利和利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各个方面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使知识产权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从经济方面鼓励和支持技术自主创新,推动其不断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前行。另一方面,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一些维护知识产权的方法,主动申请专利,对于一些侵权行为要搜集相关信息,全面维护知识产权者的利益。最后,还要在对侵权诉讼问题上,以法律为武器积极的面对。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从概念或手段上可以理解为:以低于他国的价格将同种商品输入到进口国的市场上,使进口国国内该商品生产行业出现销售不畅甚至滞销,市场混乱,影响其经济秩序的稳定。反倾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倾销这一现象,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和实施手段。然而,现实当中,所谓的反倾销一定程度上却是针对与出口国的贸易限制,人为地进行干预和制约,以达到所谓对本国企业贸易保护的目的。法律是解决复杂和混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国际经济法就是手段和方法中的重要依据。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贸易规模也相对较小,国际贸易影响力不大,基本上没有出现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大力开展,在出现的反倾销案例中很多都是世界各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倾销指控。所以,我们也要在合适的时间针对指控,根据国际经济法的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维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反倾销的指控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它国指控的实际目的,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反倾销诉讼,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且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而不能盲目一味的自我检讨。另一方面,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也亟需完善,研究和改进现有立法条例中的一些不足,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重点监控一些敏感国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简单分析了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又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我国经济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波.国际经济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4(25).

[2]栾昕博.有关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5).

篇4

[关键词]顾客关系管理;顾客忠诚;顾客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53-01

1 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与顾客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的核心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呢?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1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放在首位

企业经销的是商品,但输出的是服务,属于服务型企业。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来自品牌形象、经营规模、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其顾客群体的规模和忠诚度。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争夺顾客。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市场上,在市场购买力一定的情况下,谁拥有的忠诚顾客多,谁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

1.2 市场竞争状况要求企业必须培养忠诚顾客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消费者需求向着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趋向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顾客的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又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顾客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了解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进而培养顾客忠诚度。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同质化取代,产品品种结构、服务项目和方式、促销手段等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导致顾客分流现象突出,忠诚顾客减少。

2004年12月11日, 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 外国巨头凭借资金、 品牌管理、 采购等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战略管理上的优势, 冲击着中国的市场。面对外资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 对于在战略管理上欠缺的我国企业来说, 维持一个稳定和忠诚的顾客群体对于其生存和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 全面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全面提升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树立清晰的“顾客关系”理念,注重顾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企业应该明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不仅把吸引新顾客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更应该明白:顾客的忠诚是企业长期获利的源泉,特别是在市场规模一定、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参与瓜分市场、竞争手段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拥有一个忠诚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所以,企业应彻底摒弃“以自我为中心”、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落后观念,把“顾客就是上帝”由口号变为实际的经营指导思想,站在顾客的角度关注顾客价值,强化企业与顾客的长期联系,在顾客的不断满足中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并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2.2 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国外巨头逐步蚕食中国市场、顾客流失非常严重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品牌差异。学习借鉴国际企业先进的经营方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产品、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方面,可以商品种类齐全、更新频率快形成特色;也可以高质优价形成特色;还可以商品的精细、实用、方便形成特色。

2.3 商与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建立市场反馈和信息分析机制

厂商负责库存、补货,商负责顾客服务和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厂商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存货;由于进货渠道直接,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双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总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顾客关系管理”,针对顾客需求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并努力降低成本,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使顾客满意,从而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体。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94-02

1 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至的,无论是依据4P′S或6P′S,还是依据4C′S或4R′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具体可以通过国外企业成功开拓我国市场和我国企业成功开拓国外市场得到证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国家与日本都看中了中国的家电市场,但欧美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迟迟不敢进入,而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逐步引入我国市场中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从而轻易地打开了我国的市场大门。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也是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韩国近期相关统计表明,三星、LG、易生・印帝安(NANDAMO)生发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40%左右。07年韩国2月份出口增长17.4%,重新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其中对我国的出口增长3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韩国美容业,尤其是韩式生发品牌产品。

再如,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并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五年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翻番,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这与可口可乐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和“美国制造”关系密切。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熬头,这与该公司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P&G 世界一流产品”深入人心,我国的消费者深为喜爱直接相关。

我国也有许多企业成功地开拓了国外市场。如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主要是通过本土化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占领美国市场的一定份额。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印度市场一直是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却得不到认同,发生的事件是连连不断。如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同年,印度卫生部门警告该国民众,可口可乐含有污染成份,切忌饮用;同年12月26日,印度当地法官判可口可乐败诉,原因是在当地滥加采用地下水,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农村妇女在企业大门口抗议;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函令可口可乐厂关闭;2006年,印度再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公布它们秘方。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印度人对外国投资特别敏感和敌视。而印度国内的政策,对外资也是诸多阻拦和刁难。当然,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诸如此类的实例有很多。从理论上来分析,商品是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消费者,商品都是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消费上的要求包含了实体效用上的满足和消费心理上的满足。而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才能够满足消费者两方面的需要。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引出对“商品文化”的认识。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可见,“商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商品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在商品设计、生产、流通上的文化属性可以成为商品的延伸,本身就是“完整商品”的一部分,所创造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在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是可以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上述“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美国制造”的观念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正是这些观念充实了“商品文化”的内涵和自身商品文化的丰富,使他们的产品能所向披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结合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被世人共识。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文化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与商品结合能创造商品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商品文化”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要素,文化营销要素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必须文化先行。

2 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5)积极开展跨文化营销。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客户所在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国家的文化融入到该国的文化中,促进自己国家文化被认识和接受,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商品被接受的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