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0 16:36: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

篇1

造物者给万物准备了可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才放心让我们赤手空拳的降生。而在现在的社会中,生存与挑战并存,我觉得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忧患意识;可以提前感受一些可能在社会上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压力,这样更容易使自己进步。

第二章 问渠哪有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谈创业构想

创业计划的构想是建立在学校的引导和学校有形与无形资源之上的,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平台,是所有创业理想的奠基石。

一、乐器培训中心创建的切入点:

1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有无形的品牌效应;

2 学校提供有形的场地;

学校学生人数多,相对很集中,是其它地方很难达到的;

学校老师和领导给我们的支持与指导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领导愿意给一些资金的投入;

每届都有新生入学,这是一种不间断的资源优势;

到现在为止铁道校区还没有正式的乐器培训辅导,而有一些同学想学乐器,找老师却很不方便,单独请老师的费用又很高;

我从湖南师大艺术附中毕业,从小也受到过一些艺术的感染所以对艺术很感兴趣,对怎样办班也有一定的了解;

认识一些搞艺术的老师,也能请到一批教乐器的兼职老师;

大雅音乐学校以及节奏琴行愿意提供教学指导与师资;

相信自己能组织一个和谐、积极的器乐理事会,负责招生宣传工作。

二、创业进行比较:

要创立一个品牌,取得社会的信誉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向国家交纳经营、管理等税务,这样就需要企业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是建立在较高的资金投入上的,所以创业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创业风险很大;

人员很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很大;

三、分析

有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生有兴趣,只要宣传有力,收费合理,应该有很多同学愿意去学;

老师有一定的保障。

三、推论: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及有希望建立一个收费较低,旨在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普及型乐器辅导班。

第三章 市场调查

一、具体安排

时间(2002年11月——2002年1月)

制作调查问卷表200份,并打印出来;

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对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

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总结。

二、分析

经过将近2个月的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想学乐器,但有很多人愿意出的学费很低,比喻有同学一个月只愿出30元来学一门乐器,有10%的人认为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接受,但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水平。

三、预算

1 经济预算 招生费

宣传费 彩喷三张、写真一张

宣传单1000份

乐器演奏会彩喷

乐器演奏会节目单1000份

教师上课费用——一次课100元

请老师、打印、做彩喷的车费

2 场地费用预算

3 收取学费预算

4 利润预算

四、推论

可以建立一个乐器培训中心,如果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之后,学习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

第4章 申报材料

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创建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而且确实可行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得知学校愿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创业平台,由我们乐器培训协会商量决定,策划了“创新素质教育基地乐器培训中心”这样一个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目 的:策划乐器培训中心,是为了锻炼我们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体验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通过实践,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提高我们进入社后的生成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的能力,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生动,不仅把书本上的东西学好,同时还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所放松,而且可以加强工科学生的艺术涵养,使大学校园成为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摇篮,使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与音乐结缘的学生,真正亲身体验一次艺术的魅力,音乐的灵魂。

组织方式:乐器培训中心由学生组织、策划,学校领导担任顾问,指导这个组织向健康、积极的方向上发展。组织成员主要由器乐协会组成,聘请乐器专业老师,付给工资,进行统一管理,对培训学生收少量的费用。

合作方式:乐器培训协会采取与外界合作的形式成立乐器培训中心,乐器培训协会(甲方)提供教学场地,负责校内管理、组织等事务,赞助单位(乙方)组织一批教学骨干老师,以及提供几门较

昂贵的乐器,供教学和学生练习时使用。

规 模:根据具体的报名学生人数而定,具体规模有待进一步调查统计,只要学校的场地允许,培训规模可以适当的扩大,但这是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为前提的。

前景预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乐器培训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正式全面的乐器培训班,很多学生搭很远的车到外边学习乐器,有些是因为学费较高,而没能学的学生,还有一批同学想学,而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接触到,也成为他们一种遗憾,而且每年开学后都会有新生来学习,前景看好。将来学校开设音乐专业后,我们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次序,培训中心只招收非专业的业余乐器爱好学生,使学校的艺术气氛更加浓烈。

培训时间:安排在学生的双休日以及暑假的前段时间,培训班,每期招生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为两个月,这样也可以在考试的前期停止培训,不影响学生的考试。

培训内容:吉它、扬琴、架子鼓、电子琴、小提琴、笛子、长笛、萨克斯、钢琴、二胡、古筝等。

师资:聘请几名知名的乐器专家,现请到的有著名洋琴演奏家鹏程,来我们培训中心教学,以及一些对工作负责的专业老师,并定期聘请国内知名教授来我校开讲座,这样可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我们中南大学的音乐教授,只要他们有时间,有机会也将请他们为培训中心开一些相关讲座。

管 理:学校的领导给予指导,由乐器培训协会对培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乙方与乐器协会共同制定培训制度

,具体的合作合同。

希望学校能批准“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乐器培训中心”成立,并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学生自己开拓一片新的视野,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以至用,学以创新。

申报人:聂其林 学校盖章:

时 间:2002年11月20日 签 字:

第5章 创业计划的实施

1 组建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器乐理事会

理事长

副理事长

招生干事(部员4人)

宣传干事(部员4人)

2 起草与节奏琴行的合作协议书

乐器培训合作协议书

一、订立合同双方

甲方: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器乐理事会

乙方:节奏琴行

以上双方进行乐器培训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共同发展,在遵守中南大学规章制度、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双方相互尊重,协商事宜。

二、合作双方权利及义务

1 甲、乙双方是合作关系,由甲方经营、管理培训中心,以及负责招生、宣传工作;

2 甲方负责安排培训场地;

3 甲方对培训费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发放老师工资,发放招生、宣传必须开支费用;

4 甲方对乙方提供的老师有监督权,如果某班有50%以上的同学反映老师教学存在问题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更换老师,并适当扣除该老师工资;

5 甲方为乙方宣传提供支持;

6 由甲方向学校申请乐器演奏的场地,并为乙方提供在校园进行乐器演奏的冠名,乙方可以借此宣传各种乐器,由乙方组织乐器演奏的老师以及所需硬件;

7 乙方组织乐器租借工作以及出售各种乐器,学生自愿选择,甲方给予支持,并对所需乐器进行统计;

8乙方对老师享有人事管理权,负责所有老师的安排与调动工作;

9 乙方出售乐器所得 %返回给理事会作为活动经费开支;培训中心的所得收入,除去一切开支外,节余为培训盈利,其中甲方得90%,乙方得10%;

10 本学期开班时间为二个月,每次培训时间为2课时,二个月共培训8次时间为双休日上午,培训开始后,中途不能因客观原因停止上课,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11如果以上班未达到办班规模,或者有学生需要单独辅导的另行商定老师工资;

三、最后

1 本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批,经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修改;

2 合同期限暂定为2003年开学到本学期培训班结束,如果合作成功,以后合作将另行商定;

3 本协议正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送中南大学艺术学院一份。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3003年2月12日

3 学校审批

4 制定工作时间表

培训中心工作进度表

2003年1月17日

开始筹备培训中心的宣传、招生、老师、乐器、以及组建理事会.

2003年2月10日

与节奏琴行商定合作协议,包括课程老师工资,乐器租买,演奏会事项

2003年2月15日

合同交学校审批,下午与节奏琴行签字

3003年2月16日

打印宣传资料制作大型彩喷4张,宣传单1000张

2003年2月19日

开始宣传,贴出彩喷和海报

2003年2 月22日

开始设点招生,同时开始统计租购乐器的名单同时开始申报筹备演奏会

2003年3月9日

主办乐器演奏会,并进行乐器宣传和现场报名

3003年3月10日 报名截止

2003年3月10-15日 统计班级规模租买乐器到位

2003年3月23日 正式上课

3003年5月10日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

中南大学器乐理事会

2003-2-11

5 申报乐器演奏会场地(大礼堂)

6 制作广告传

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的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在2002年10月份通过了教育部专家团来校考察评估,并受到相当重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隶属于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乐器培训中心正式成立。由理事会对培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本着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本着增强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同学们的知识层面,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宗旨。现在正式面向校内外定期招收喜爱想学乐器的初学者,以及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我们主要推广的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希望对音乐曾经有过梦想的同学千万别错过此次机会。

培训乐器:古典、民谣吉他、二胡、笛子、电子琴、长笛、萨克斯、小提琴、古筝;对架子鼓、扬琴、电吉他等我们将开设单独辅导,学费待定,当达到办班的规模后,我们将进行集中培训,如果有学生想对其他乐器进行单独辅导,请到报名处咨询。

教学工作:培训中心将聘请省内知名优秀老师以及承担湖南省吉他等级考试的专业老师担任培训工作,如果学生对老师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向培训中心器乐理事会汇报,如查实老师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将辞退老师,保证教学质量,请广大同学放心。并且培训中心将由艺术学院领导担任顾问。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培训场地:艺术学院(报名结束后分班,并在铁道校区公布)

培训时间:第一期培训班时间集中在2003年3月15日—5月4日双休日上午8:00—12:00。共两个月(16课时)

乐器来源:一、自备乐器;

二、我们联系厂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各种乐器,供不同需要的同学选购。

三、租借培训中心提供的乐器。

培训费用:古典、民谣吉他初级班 80元/期 租借乐器 30元/月

吉他提高班 12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笛子班 50元/期 租借乐器 10元/月

二胡班 &n

bsp; 8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小提琴班 12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电子琴班 150元/期 租借乐器50元/月

古筝班 160元/期 租借乐器 80元/月

长笛班 180元/期 由于管乐易生锈不便租借

萨克斯班 180元/期 由于管乐易生锈不便租借

报 名: 2003年2月18日—3月13日,携带1寸相片到指定地点10舍—11舍 报名,领取培训中心学员卡。

咨询(补报):5舍225室 电话:2658555 5641435 聂同学

5舍206 2659946 5641417 李同学

我们的宗旨是“以最低的价格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的学习乐器。请相信,一门艺术特长将使你们受益终生!

我们还将筹办一次高水平的乐器演奏会,具体时间将贴海报通知;

7 培训中心报名8 表

中南大学乐器培训中心报名单

姓名 住址 电话 院系 乐器 学费 是否租买 档次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2003年2月

9 培训中心学员卡

10 贴海报、发传单

11 设点招生(10舍12 ——11舍13 间)

由招生干事和宣传干事负责

14 统计报名15 人数

16 组织乐器演奏会

17 组织老师上课

第六章 计划

1、 5月10日总结培训中心创业成果;

2、 只要本次创业不3、 亏本,4、 下学期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功,5、 因为只有把同6、 学们的目光吸引过来了,7、 就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同8、 时培训中心的影响也扩大,9、 便于对下一届的新生进行宣传,10、 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

11、 如果此次创业成功,12、 可以继续开办声乐、舞蹈培训。

创业计划人:聂其林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信息、缺人才、缺资金、缺科学管理知识和真诚周到的社会服务。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当前形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去认识。但是,由于政府导向、市场环境、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这同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很大,其涉及的产业门类又非常多,他们需要的技术服务是多方面的。现存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直接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数量严重不足。

2.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现有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因为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活,缺乏动力。因此,从软件到硬件都不适应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要求。由于管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直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3. 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管理还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目前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性质各异,归属不同。发改委系统、科技部系统、技术监督局系统、教育部系统,都有一批公益性、半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机构存在,还有许多没有归属的商业化的技术开发公司,成果转化公司等。这些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合作,各行其是,不能发挥整体优势。更有甚者,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往往发生收费过高,服务不好,诚信缺失的情况,使中小企业蒙受损失。

4. 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被弱化。原国家经贸委曾十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过一些指导性文件,对地方的公益性技术服务机构给过较多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各地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因此而取得一定成效。机构改革之后,由于工作职能的转移,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弱化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的结果。

二、 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赖于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才能形成整体合力。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思路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充当着别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今后,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应从对单一企业和具体项目的支持转变为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上,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着力点将主要放在外部创新环境的建设上,更加注重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能力,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以实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整体效果。

2. 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在促进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应改变单个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依靠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企业技术联盟,为集群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带动和扩散效应,促进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通过集群内技术发展的互动,避免集群内部企业相同产品的技术重点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开发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集群整体发展。

3. 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目前,已初具规模的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融资及担保公司所提供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在企业开始研发新品,到研制成功这个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应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技术咨询的“四技”服务,使企业避免少走弯路,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因此,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可以缩短研发周期,这同样也是企业技术研发成败的关键。

4. 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当地的科研力量紧密结合,运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充裕的人才优势,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精尖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

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对策措施

建立和发展一大批科技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新技术推广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直接技术服务等各种技术服务,形成一个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上下结合的,各种专业领域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确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工作职责,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综合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紧密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撑。首先是要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难题,产品等信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及信息。其次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建设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开发相关软件实现信息匹配,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第三是通过加强与IT公司、信息化服务企业的联系,推进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

2. 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联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应用。二是与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如模具设计、产品检测及污水处理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联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3. 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抓住科研院所改制的有利时机,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二是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三是制定引进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配合高校和院所对重大工程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 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制定国家及地区性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二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运转的格局。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疏通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扩大融资范围。三是金融机构要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银行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信贷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银行对科技企业商业信贷规模。政府通过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四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下转第99页)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5. 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

6.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针对中小企业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企业家的培训,主要可采用讲座、研讨以及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深层次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技术创新的力量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技术力量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创新实施人才。

7.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人才。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中小企业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是人才欠缺,联合大专院校帮助企业按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三个层次培训人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8.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围绕企业技术研发、要素配置、信息服务等内容,建立健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研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黄苇町主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陆道生等编著.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篇3

论文摘要:随着高新企业员工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激励手段的薪酬模式已经逐步被具有全面性、灵活性等特点的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所替代。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高新企业很难选择有效的全面薪酬要素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墓于此,本文就全面薪酬影响高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期望为高新企业建立全面薪酬激励体系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 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 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 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 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1)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促使高新企业研发人员对奖金激励仍然特别重视。然而目前我国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制度制定以及实施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大体可以归结为:①奖金考核分配缺乏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奖金分配大多仍停留在简单切块平均分配的水平上,没有真正和研发人员个人所产生的效益挂钩。②对奖金的发放时机缺乏科学性论证,奖金的“档次”难以拉开,影响了贡献大的研发人员的情绪和期望。对此高新企业在奖金的发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奖金发放标准。奖金的发放能否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一个重要因素是研发人员是否认可奖金发放标准。标准合理,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反之,就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严重挫伤其积极性.要认真对研发人员对奖金发放标准的满意度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设置出较好的发放标准。建立以个人奖金为主,集体奖金为辅的奖金激励制度。要做到奖金与个人绩效相挂钩,同时也要同集体完成的综合经济指标相结合。这样既增加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又不至于影响团队的合作。第二,科学地选择奖金发放时机,在奖金制度制定上要层次鲜明。要改善研发人员领取短期奖金的制度,延长奖金发放时间,从而增加奖金一次性发放金,以提高奖金感知强度,进而强化奖金激励。要保证奖金层次的跳跃性,从而消除研发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感,提高工作激情。

篇4

内容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三个要素,而集群环境会对这三个要素产生影响。本文在分析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集群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集群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自身条件,利用内外部的技术创新相关资源,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能力。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了创新所需的资源、降低了创新的成本、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胡大立、张伟,2007)。但是,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如拥挤效应、“搭便车”现象、“柠檬市场”、技术锁定、转移成本过高等(龚荒、仓基武,2003)。因此,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集群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应该与非集群企业有所不同。本文尝试在分析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三个组成要素。

技术创新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占有技术创新资源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它是企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创新激励机制、组织沟通水平等;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是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并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的能力。它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创新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集群内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优势。集群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地理位置邻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的高生产率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企业易于获得所需资金,以及与行业有关的设备、投入品等在集群内广泛存在,群内企业很容易获得。集群内有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产业聚集也吸引了大批专业化技术人才,同时集群中人才的频繁流动为人才提供了学习机会,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在产业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专业化技术人才,企业很容易获得创新所需人才。产业集群内还聚集着一批技术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它们通常承担了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集群企业很容易从中获得所需信息。同时,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广泛流传于集群之中,集群企业能够比群外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些技术信息。另外,由于产业集群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包括大量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惠和支持的政策,例如专项资金投入、提供技术创新融资和担保、人才引进优惠等。总之,与非集群企业相比,集群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源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意识来实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彼此邻近加剧了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集群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紧密联系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自己的客户或供应商的创新。同时,集群内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也给企业以很大的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使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因此,集群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

(三)对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实现就是进行研究开发,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服务中,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收益。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新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集群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产业集群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使企业易于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经常交流,快速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同时为企业解决创新中的难题;集群中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等服务,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扩散,增强了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学习曲线”,企业可以吸收其他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使自身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因而提升了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地理邻近和员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非正式交流以及劳动力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流动使区内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新思想(特别是隐含经验类知识)快速扩散,增强了集群内所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市场营销能力方面,集群企业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区域营销,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能力。作为买方,集群内的主导产业一般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实现大批量购买,特别在原材料的购买方面有强的议价能力;作为卖方,由于集群内产品具有区位品牌,差异化程度高,作为卖方的地位增强;同时集群内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占买方购买量的比重大,因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

构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23个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进行赋权。首先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对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比较时采用1-9评分标度,然后根据专家的评分结果求出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单个指标的评价采用等级评分法,请多位专家对每一个底层指标确定5级评判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判断标准,并对评价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分值100、80、60、40、20,即可得出某一具体企业的各底层指标分值,将所有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胡大立,张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困境及突破[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

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 技术创新 评价

一、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现状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在西方的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其主要是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但是在我国这样的评价体系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未建立一套相对比较权威的技术创新评体系。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主体。同时各石油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技术创新是各企业竞相追逐的主要目标。不管是新技术的研发还是传统技术的改进,都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如今石油企业已经意识都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各石油企业都开始加大了对相关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对于一些创新成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部分创新刚刚步入市场就出现了夭折,导致大量财力和资源的浪费,给石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出一套适合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是必然的,通过对技术创新进行评价,从中挑选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技术成果,这可以有效的降低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所要面临的风险,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作用

完善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可以为石油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借鉴。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更多的侧重于对相关财务性要素的评价,忽略了其它要素的影响,例如组织的学习情况、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对财务要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并未考虑非财务要素的影响,然而非财务药物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要高于财务要素,因此在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时,要更多的考虑财务要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

2.相关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如今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过多的注重石油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几乎完全忽略了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而且评价体系中也并未将风险指标凸显出来。石油企业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在设置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时要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对我国的基本情况给予重视,并清楚的认识到高新技术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要对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给予充分的考虑,使管理创新和科研开发在石油企业发展历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促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3.评价结果不够系统化

在现存的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结果一般只包括了客观基础对评价对象的影响,最终评价结果也只能体现出了评价对象的基本实力,而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相对比较微弱。这时,可以对所有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以便能够建立一套对评价对象基础条件给予削弱的评价体系,进而真正反映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措施

1.加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对技术的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上。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熟知和掌握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技术创新。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程度,因此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培训,使其正确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相关技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2.加大对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创新效果。不断加强对新设备、新产品的投入力度,是石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直接体现。石油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对于一些不适宜或阻碍企业发展的设备及产品要及时进行淘汰,避免其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及设备引进时,要及时抢占高端产品的市场,以尽可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理念作为支撑,更需要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并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对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招聘计划及培育模式。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可以加大与国外先进机构的交流力度,并每年选择一批先进人才到世界上一流的科研结构和大学进行进修。对于从国内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人才,要给予他们的足够的人文关怀,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愿意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以便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对其已有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先进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创新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郑海鳌,尤建新,周文泳.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测评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管理科学, 2008,12(16):51-52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前言

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使得信息技术和服务成为了知识管理的新方法,也是企业更好的参与竞争的主要方式。其实,信息包含与企业经营与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项目论证、产品发明和生产都是其中的重点。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保证内部的协调运转,将复杂的信息流畅性使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完善企业技术,做好信息服务就成为了关键。

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一)内涵

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技术创新中所说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下的新目标,它强调的是对技术的全方位使用,突出信息的强大接收功能处理和存储消息,在能够良好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有价值、高质量的产品,创新扩散资源。

(二)要求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当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要求做出服务。一是,强大的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按照企业经营的目标对新技术进修科学的使用,从而获取信息,对技术创新做出决策;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在服务的基础上挖掘数据的强大功能,对信息进行更精准的研究;三是,畅通的沟通渠道,在信息服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漏洞,减少信息污染,防止失真现象的存在,做好保密工作。

二、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要素

第一,技术创新信息的用户和需求,信息用户是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对象,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决策的工作人员即为技术创新信息用户,他们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标杆。现代企业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具体需求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第二,企业信息服务组织。现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机构主要为企业信息服务组织,同时也是企业创新服务的基础性保障。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所表现出的信息地位不相一致,却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传统的服务信息组织不够健全,也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难以保证资源的共享。第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成果体现,也是整个信息服务体系的灵魂与核心部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根据时间的差异包括三大阶段。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目标,掌握实际情况,在准确判断企业实力的同时,面向市场做出判断,对信息加以整合,制定系统的创新策略。第四,企业信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影响整个技术创新情况的关键服务,它是企业所有职工形成的凝聚力,是他们所能够创造的信息技术的总和。不同于产品的生产,企业信息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价值观的体现它的构成不是随意而盲目的,需要借助制度规范提高整体凝聚力,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包含的重点。想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内容,就必须找到发展的具体方法,明确相关规范。例如,向油田生产服务的传统企业,在现代化生产阶段就必须坚持做好转型,包含油田设备物资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化工、房地产、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服务升级,找到创新服务的科学对策。

(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信息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服务能力,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合理的需求,并将其表现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最终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若其综合创造能力较低,高利用价值的信息就难以发挥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服务价值。

(二)加快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是企业未来的核心,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招聘学历较高,素质水平较高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对现有的信息人才进行监督和管理,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优秀信息人才,坚持横向联合以培训,并突出自己培训的重要性,促进企业个体化和整体化整合。

(三)突出重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新的时代背景使得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变。对此,企业要对技术加以创新,明确不同时期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重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定题服务,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的转变,向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即为服务体系的研发,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技术必须强调更新,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服务,企业的经验管理要有决策性和前瞻性,找准市场定位进行服务,从而更好的突出企业特征。

参考文献:

[1]程刚.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No.17401:60-64.

[2]李丹,葛宝山,赵英才,黄金睿.面向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No.20105:779-783.

[3]冷伏海.支撑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咨询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

[4]程刚.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05:64-68.

篇7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1-03

1 引言

有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占全美国技术创新的一半和重大创新的95%以上。英国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2.5倍。[1] 这说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却占据次要位置,技术创新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新人才短缺,创新方法落后

不知道如何创新,缺乏创新理念、方法与工具、视野与思路不够开阔,对于发展趋势认知不足,缺少创新人才等是中小企业创新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无样机,不研发”的现状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由于创新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多处于“模仿”或“局部改进”创新的层面。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市场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聘用企业外的创新人才来帮助自己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有些中小企业即使拥有自己的研发人员或团队,但由于研发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创新训练,没有掌握创新的原理和方法,导致创新的效率和产出较低。

2.2 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不愿意创新

创新动力不足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创新投入动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于市场和发展的需要,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相关资源,但创新投入又不能很快转化为企业效益,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即期利润。此外,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创新所具有的资本与技术实力,其发展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缺乏技术创新意识,较关注眼前利益,更倾向于直接引进设备进行生产,而忽视技术创新。

2.3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环境不佳

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创新恐惧症”,缺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和创新能力,更无法应对创新风险,一旦创新失败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成本低、效益好的模仿。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创新就快速死”[3]。中小企业不敢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研发资金投入偏少,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资金的合理配置,在众多中小企业中,一直存在资金不足较严重的情况。不畅通的融资渠道,不完善的政府帮扶体系,不明晰的企业技术资金投入,都严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我国中小企业的R&D经费支出远小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处于劣势。虽然政府投资连年增加,但是对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来说,比例甚微,而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更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清楚中小企业发展中会面临风险高、企业资信等相关问题,因此,银行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时更是谨慎,贷款审批、放款批次银行审核更为严格,所以“贷款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

3.2 研发人员缺乏,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人才问题是制约着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效益一般的中小企业,普通技术员工较多,但高层次研究开发人员相对短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工资待遇低、高精尖设备紧缺、研发资金不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都严重制约中小企业人才竞争,有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因担心企业发展和自身前途,不愿意留在中小企业,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人才严重短缺。许多中小企业不但不能引进人才,反而人才流出非常大,且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中坚力量,进而造成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等问题。

3.3 企业文化与组织制度制约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企业生存才是关键,工作的重心应在于市场开拓,而非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现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中期上升阶段。中小企业前期经营方式为“小企业家庭型”或“亲友企业型”的非理性管理方式,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后,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适应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但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的问题则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多数中小企业因创新不足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连年亏损。面对困境,许多中小企业想改变、想发展、想创新,却有心无力。

3.4 体制环境不完善,外部支撑不足

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及其执行来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总体进程、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原则,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环境[4]。现有体制没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企业和外部环境共同融合建设发展的行为,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创新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体制支持、技术创新扶持、科研协同发展。但当前企业外部创新支持还远不够强,创新协作网络还未真正形成。

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各个因素之间联系紧密,每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制约技术创新。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痛点,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因素,通过政府政策、企业自身、社会扶持三方面构建系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1 加强政府政策帮扶,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从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入手,统筹规划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积极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健全中小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其次,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资,比如政府采购、财政贴息、落实特别赋税政策等,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也可以通过构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筹集创新担保资金。最后,要加强科技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创新队伍素质。政府部门可以引进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各种专业培训,增强企业各层次人员素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4.2 推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协同创新

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人才、设备、成本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很少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有研究表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的研发具有技术交叉和综合性高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高效学科交叉协调[5]。企业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不仅能提高产品技?g融合度,产出复合型的专利技术,而且通过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引进和借用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取长补短,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不足,有效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协同高校共同建设科技研发服务设施平台并对中小企业予以开放,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3 健全、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加强规范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增加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补贴力度等,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如果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往往会被其他企业抄袭甚至窃取,这些不良竞争既影响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也会使得企业无法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全社会应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有利的社会环境条件。三是鼓励支持建立社会性的创新服务机构,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技术服务中心、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咨询中心等社会性专门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信息、设备、培训、创新资金担保、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29-02

1 引 言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世界各石油公司陆续进入,这对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方石油公司为争取更大的市场和利益空间,采取各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其中技术封锁就是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在外来技术受阻的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偏低,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在总量上多于国外先进公司,但是企业技术发明却明显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我国每吨石油产量的科研经费为05美元左右,只相当于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公司科研经费的35%左右,而我国石油企业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国外石油公司人均科研经费的5%。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等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石油完全成本价格约为11美元/桶(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而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完全成本远远高于11美元/桶。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如何提高我国石油技术创新能力非常现实与迫切。

目前,我国已有少数学者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研究重点,但是总体上看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企业R&D的投入、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投入和产出等,而对其他方面缺乏考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要缩小与国外石油企业之间的差距,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利益,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的资源型国有企业,长期和过分依赖现有的技术和拿来技术,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氛围低下。主要表现在:

(1)石油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创新思维。石油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能通过强化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则会导致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氛围低下。

(2)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动机,仅仅是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的运用,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兴趣低下。

2.2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应当从企业整体出发,以技术研发部门为核心,其他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把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我国石油企业只是简单地把技术创新的任务局限于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把技术研发部门与企业其他的部门相互割裂开来,忽略了企业经济活动中其他部门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国石油企业没有真正的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2.3 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已掌握了大量先进的技术经验,并在某些方面拥有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石油技术水平仍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情况表现得很突出,如钻井、测井、物探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多数是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效仿与跟踪,钻井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持平,但其钻井设备和技术却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测井技术落后于国外甚远,其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物探技术水平与国外20世纪70年代水平齐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石油企业科技含量落后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自己研发成果较少、质量较低,结果带来石油企业竞争力落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

2.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国有企业,在人事方面企业实行传统的人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企业的人员任用方面,很多国有石油公司还是采用传统内部子女招聘制度。以大庆油田为例,企业招聘新员工的重要途径就是招聘企业内部职工子弟,对这部分职工招聘时放宽招聘要求,对于专业不对口的员工实行岗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但较专业技术人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势必导致企业富余人员较多,素质偏低;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中初级人才富余,而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使得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导致其技术创新能力下降。

2.5 R&D能力较低

石油企业的R&D活动规模和指标反映石油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R&D投入和R&D的结构可以反映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石油产业迅速崛起,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渐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是,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年科技投入一般都保持在100亿~150亿美元,R&D投入强度都在1%以上,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R&D投入强度仅维持在032%的水平,科技投入年均增长仅为6%,具体表现为:我国石油企业对R&D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企业对R&D的资金投入比例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石油企业R&D人员比例不合理。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石油企业R&D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

2.6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

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具体表现在:首先,总量上不足。总量上的不足表现为因科技创新而引起的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量较小。其次,投入和产出不协调。我国石油企业在科技方面投入资金与产出经济效益之间比例远远低于外国同等规模的石油公司。例如,外国先进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75%左右,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不足50%,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50%,因而导致我国石油企业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水平低下,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影响石油企业总体竞争的实力。

3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3.1 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

为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石油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石油企业领导者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性思维,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并落到实处,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的新理念,为石油企业制定长远、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创新思维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发扬传播。②营造创新的氛围。石油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技术创新者给予合理的嘉奖和鼓励,使技术创新风气在企业传播,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③要调动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搞好企业日常生产与运作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3.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石油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合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我国石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要明确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任务和核心部门,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重点把握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科学、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运营之中。

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石油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自主研发和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落后局面。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在借鉴和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争取独立自主的技术成果。

(1)在技术人员方面,石油企业要重视内部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部门人员的创新能力。可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条件允许时可以挑选优秀技术人员到外国先进石油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和访问,以促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在技术设备方面,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投入资金,更新老机器、老设备,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3.4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系。石油企业要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在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对现有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使石油企业人才不仅在总量上增加,而且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2)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石油企业应对招聘岗位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完整、详细且合理的需求人员能力要求标准,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严格的招聘考核制度,严禁的行为发生。对高薪引进的优秀技术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

(3)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例如,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选择GRSM法对现有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对于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措施。

(4)制定公平合理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石油企业要改变单一的劳动分配制度,对于科技发明与技术进步成果要予以奖励。

3.5 加大技术经费投入与提高技术产出效率

石油企业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改革现有的企业技术投入制度,加大技术创新费用的投入,尽快提高石油企业技术经费的利用率。同时,强化R&D部门与石油企业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使技术创新实现顺利转移,以实现石油企业技术的产出效益和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4 结 论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针对具体的问题,企业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现技术创新转移,以此来提高企业高科技的产出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文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篇10

技术创新管理是指通过利用企业资源和一定的社会创新体系,使某一项企业或者社会技术创新活动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技术创新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创新战略、创新效果、创新资源以及创新机制的监测和控制。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管理可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种;按照技术变化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将技术创新管理分为突破性创新、累进性创新以及根本性创新三种;按照创新的方式,可将技术创新管理分为模仿技术创新、自助技术创新以及合作技术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资源整合不充分

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过程中,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管理资源,但是企业却没有对这些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资源的闲置率比较高,这就会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资源的安排和使用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技术创新管理设施的共同使用问题与技术创新管理的信息沟通传递问题尤为突出。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部分国有企业内,存在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们认为即使在企业内部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再加上国家在传统经济时代对其的大力扶持政策,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管理就更加不重视。

(三)企业缺乏鲜明的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助推器,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营造开放向上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缺乏鲜明创新文化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营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存在较为严重的能力断层、思想僵化现象,工作依赖于经验积累,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较差。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整体人才储备还不够,长期体制内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规避了很多市场竞争下的冲击,导致很多员工有怠惰心理,难以主动去创新,企业整体创新氛围不强。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

要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就需要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首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从市场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技术管理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创新文化内容,为员工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充分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管理氛围,比如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对具备创新能力且有创新作品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要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化,首先,应明确企业战略,确立企业创新指导思路,采取科学的创新管理措施,逐步转变经营模式,从单一的依据内部资源的技术创新方式升级换代为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方式,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次,应做好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并遵循相关的指导思想,具有措施如下:第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开发市场销量较好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除了优化企业创新战略外,还应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进行创新。具体实施措施如下:首先,建立专门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决策委员会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相互独立,不受经营管理层的意见影响,具备独立进行决策的权力;其次,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与优化,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保护

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保护主要是申请专利保护,因此,企业应该在取得技术突破后,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确保自身技术不受到侵害。企业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一整套适应市场情况、国际化的技术创新成果保护体系。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定期举办与知识产权申报有关的培训;其次,积极跟进国内外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保护方面的动态,通过专利检索、文献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发达国家的最新动态,为企业开展专利申请提供信息;最后,对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申报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做好体系修订工作。

篇11

关键词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44-02

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或技术模拟而言的一种发明运动,是指通过内部的技术突破,解脱企业因技术引进、技术模拟对外部技术的依附,掌握企业产品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其核心精神就在于通过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技术创新是是经济持久发展的基础动力。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依然处于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窘境。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产品技术与价格的双重重压,惟有取得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1 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

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研究与开发机制和企业文化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具体要素结构如图1。

1)决策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挥棒”;

2)技术创新组织构架是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基本载体。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优化配置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实现企业技术研发、管理部门各项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实现企业内部信息链的畅通,提高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建设水平,员工间的隐性知识交流质量和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3)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关键,是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4)R&D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技术创新项目的审批、过程监控及成果鉴定都隶属于这一环节;

5)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软件”系统。企业文化通过导向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着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要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

2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始终存在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起点低等问题,资金投入匮乏、基础研究薄弱等是其一方面的原因,但归根溯源,其本质问题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滞后[3]。正如经济学家Annalee saxenian 在《硅谷优势》中所提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助于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却与上述要求相去甚远,问题较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企业技术创新缺少长远的战略定位,短期研究行为严重,立项课题偏向于“短平快”的小型项目,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致使“低水平、高成功率”的研究项目大量铺开,技术成果简单重复、市场价值低下;

2)企业内部缺少民主气氛,技术人员对于课题的立项审批发言权少;

3)企业科技队伍建设上忽视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导致技术创新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4)产学研合作多采用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缺乏长远的战略合作机制,阻碍了技术链的持续更新和深入研究。

3对提高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即合理引入先进技术装备,在消化现有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技术发展道路方面,要立足技术创新现状,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优势技术领域中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把握核心技术;相对劣势的领域可选择模仿创新,追踪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合理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改进、再创新,融入企业技术链条中;

2)健全技术创新项目审核机制。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要切切实实地解决好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问题,要把权力下放到集体决策部门,建议由技术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和相应管理层选举出技术创新委员会,定期审议立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符合企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技术革新方向;

3)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学术交流氛围。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高度,就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拓展创新思路,加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要有计划地选派相关专业科研骨干到行业相关研究所进修培训,积极开展与高校、企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活跃学术气氛,通过科技带头人报告会、现场试验分析、课题研究讨论等形式,为各类人才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4)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合作创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力度,建立持久高效的科研合作机制,在高、精、尖技术研究领域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确保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始终站在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前沿。

当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是按照从弱到强的阶段性演化路径逐步实现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也总是由低级向高级提升的,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要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展研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实现我国的国企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勇星,屠文娟,杨晶照.基于技术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4):83-89.

[2]林春培,张振刚,田帅.基于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相互匹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9(9):47-51.

[3]许庆瑞.研究、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动向[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9-92.

篇12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12-0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体系完整、高效运行、能激励、促进、保护、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建设。

2 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原因

一是我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立法缺失。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法,未能使技术创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定过于抽象,不便操作。《科技进步法》经过修改,有了一定完善,如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等。但是依然不够具体,难以彻底贯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难以明确各方主体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权利、义务,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不系统,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例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包含投资、服务、人才、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专门立法系统来保障。同时,许多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还只是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乃至政策文件,权威性不高,约束力不强。

三是中小企业立法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科技立法过于原则化,显得模糊不清且过于笼统,因此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政策方面提出政府对中小企业附有一系列扶持义务,但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违反规定,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支持,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该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就变得非常差。

四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监督落实不严。目前我国的许多司法和执法人员对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科技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专门的科技法律人才。另外,在科技领域不规范执法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执法者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执法者的执法能力不足,执法力度不深;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多头执法造成监管真空。在执法监督和落实方面,对科技领域法律执行的监督缺少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保障。例如科技进步法规定的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按照多少幅度增长,实际上并没有做到。通过合适的途径与法律手段来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很难达到。科技创新立法从软倡导转变成为真正的硬约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进行以下方面进行法治创新举措,全面立法,加强执法,以激发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和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3.1 制定专门立法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从基础和全局上衡量,应先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确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具体和专门规范的层次,应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我国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3.2 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体系势在必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不可能单独完成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任,必须与其他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合。因此,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比较重要的配套法律法规诸如知识产权法、风险投资法、财政税收法、政府采购法、国家宏观调控法等等,都应当尽快完善。

具体而言,竞争法要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法要有对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税法应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采购法需体现政府采购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环境法要有激励企业创新的相关规定等。可以通过立法保障企业与公共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加强联合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中小企业科技投入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产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法等等都亟待制定,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3.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明确具体,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改革立法技术,条文应明确具体,权责明晰。对于各方主体,应做到切实有法可依,可操作,可适用。制定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执行办法,执行文件,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了保障操作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改。当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法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观念,另一方面要顺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和新问题的出现,适时适当地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还必须按照WTO的要求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比如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设立了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创新基金如何发挥作用?有关学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细化: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需求与创新基金总额不足的矛盾。二是国家创新基金与地方创新基金之间应建立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机制。三是创新基金应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创新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构建一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的链条。

3.4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执行与监督落实

针对执法环节产生的问题,需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来加以解决。首先应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应加强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其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工商、税务、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改进执法方式,尤其应该转变执法理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执法部门应在加大执法深度,提高执法能力上下足功夫。再次,执法资源配置要合理,各部门管理领域明确,积极做好分工配合,对技术创新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还有执法要公平,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实行无差别执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空间。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执行的监督落实方面,必须要加强对执法者执法的监督,应包括专门监督与公众监督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需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体系,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的合法执行并落实到位。比如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落实的报告与审计,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我国能否顺利地转变为创新型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从法律层面分析,必须从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执法手段、完善法律监督等方面来凸显法律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面对21世纪的挑战,希望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能够真正挑起创新强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晓亮.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现状,地位和对策.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黎懋明. 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链条[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12-14.

[3]马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困惑[J].深圳特区经济,2004,(12):112-113.

篇13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China's SME go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at activating market economy and absorbing labor and employment. In particular,a number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based SME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However,the overall level of SM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 main causes for these problems are money,talent,risks,information and legal reason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SMEs is to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olving the fund bottleneck probl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aying attention to corporate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taking use of outside resources to look for the cooperation with large enterprises,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agencies to lower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isks.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Key words: small and middle 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blem analysis;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64-01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活跃市场经济、吸纳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于缺乏一定的资源及机制保证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资金原因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开展技术创新的瓶颈是缺乏资金。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也尤为困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利的融资体制,主要表现为:①融资渠道单一。与大型企业比较,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依靠市场融资。因其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刚刚起步,中小企业市场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为加强风险管理,注重安全性、流动性,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总体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很难获得贷款担保,银行贷款支持不足;②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数额小、频率高,这就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基于盈利目的,一般来说,银行不愿意把款贷给中小企业,抬高门槛,设置一系列障碍。

1.2 人才原因 我国的主要科技人才主要集聚在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很难承担自主创新,技术转移的任务。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多数中小企业的决策者缺乏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偏重于眼前利益,对现有人才的了解和重视不够,一般对人才不作长期培养和储备,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企业缺乏公平的用人制度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随意性强,对人才引进、评价、奖励不重视、不公平,不能有效吸引、启用和留住人才。

1.3 风险原因 技术创新过程常常伴有相应的风险。资金风险。新技术和产品试验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成本会为企业增加一定经济负担。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的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难度较大,获得投资回报较为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

1.4 信息原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缺乏。问题在于技术市场不发达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目前,信息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水平较低,功能单一,彼此的协同程度较差,企业缺乏必要的和有效的信息渠道,获取可用信息较难。科研机构与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闲置,同时,中小企业又苦于没有科研成果可利用。

1.5 法律、政策原因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蓬勃发展,然而,在政策导向和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处于劣势。我国缺乏完善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现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对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较少。

2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2.1 拓宽融资梁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 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授权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授权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通过社会入股、会员企业交纳风险保证金等形式筹集担保资金;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贷款的额度,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予以支持。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特别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风险投资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效的支持方式。所以,一定要加快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和机制的发展,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

2.2 重视企业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企业现有的科技人才进行开发和利用,应采用企业自我培训,企业间互助和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大各类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加大知识资本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建立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大潮之中。

篇14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07-02

在当今社会,随着消费者的知识水平以及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与专业化,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使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加剧了企业的创新压力。另外,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新的市场变得容易。企业要实现创新必须对企业人才和企业知识资本进行新的架构与融合,寻求知识的激发与创造,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新技能,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产,知识资本超越了其他传统资源,成为具有核心地位的生产要素。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新理念

1.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表面上看,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新创意的产生、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即从思想到实物的过程。但从本质来看,技术创新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知识的参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创新构想、技术创新开发和技术的经济开发三个阶段。一项技术创新的产生往往来源于市场需求,而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信息根本上来说属于知识。在获取市场需求后,企业就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开发,这个阶段就是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知识,把技术创新构思变成包含创新知识的新技术。最后,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出来后面向市场销售,其实就是对包含创新知识的新技术的最大化应用,是对新知识的扩散和传播。因此,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全过程。随着技术创新的展开,新知识的积累产生新的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绩效。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演化过程。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有个人知识,也有组织知识;有显性知识,也有隐形知识;有公认的知识,也有尚未被认可的知识;有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有尚未被总结出来而存在于企业文化中的知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各种知识包括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等进行识别与处理,将它们用一种适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并集中成知识库,帮助和促进员工获取、吸收、利用和共享这些知识。知识管理通过传播和收集知识,及时与消费者沟通,准确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针对失败的案例,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形成一定的数据库,从而有效地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节约企业资源,减低创新成本,提高开发速度,增加企业绩效。

3.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倍增收益的同时,也存在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技术创新过程中机会成本偏高,创新的投入时间偏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会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时候,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都来源于一些重要知识的缺失。知识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导向作用。新的创意的产生、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借助于知识管理可以建立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有效集中,实现有效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因为收集信息和掌握知识不充分造成的技术创新的失败;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和利用,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技术创新中获得的新知识又丰富了知识管理理论。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管理的内容

1.企业技术创新构思(与决策)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构思阶段是创新的起始阶段,创新构思的质量与来源决定着创新水平的高低,它的来源可以是自然科学家或者从事技术活动的工程师的发现,也可以是营销人员对市场环境的机会和消费者需求的感受。企业需要对潜在的市场需求、当前先进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企业内部资源状况和外部可利用资源等知识进行辨识、收集、整理与储存。有了创新构思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可获得的资源进行系统评估,最后将其运用到技术创新的系统过程中。决策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产品是否可以从一个构思变成为真正具有可行性的商业化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以上各种知识的获取。同时,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注重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通过知识管理使创新人员及时获取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创新方案,为技术创新的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2.企业技术创新开发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开发阶段的是根据前面阶段所产生的需要,调配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技术、人力、物力、资金、设备等,将创新产品由一个创意转变为具有清晰特征的产品原型的研究阶段,即创造新技术,研制出可利用的新产品、新工艺。这就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产品开发有关的前沿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市场信息,并能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企业所要开发的新产品中。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全面监督技术创新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共享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促使个人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分享利用使其再激发出新的隐形知识。这个阶段有效的知识交流最为重要,只有交流才能实现最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使知识发挥出应有价值和作用,提高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效率。有调查表明,实施知识管理越成功的企业,其产品开发实现生产能力所耗费的时间就会越短。

3.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与扩散)阶段。此阶段是企业从小批量生产新产品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新工艺运用到生产过程中需要企业员工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员工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很重要,知识需要转化为各种技能,即显性知识向隐形知识进行转化。除此以外,企业为了顺利生产还会遇到新的工艺问题,所以需要员工重新学习与新产品生产制造相关的知识。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企业形成技术创新知识需求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所以,此阶段的知识管理是对客户知识的管理。

三、针对技术创新目标,实现有效知识管理

1.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知识管理数据库。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企业采用信息的搜索、开放式交流、竞争实战、项目反馈、外部参照等方式搜集信息,并以文档、数据、表格方式建立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借助外力,比如各个渠道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企业信息调查、咨询等服务机构建立关系等方式获取企业所需外部知识。企业通过对每个阶段信息的分析反馈,运用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各个阶段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库对知识进行贮存,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知识管理的平台,形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转化机制,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

2.注重营造有利于创造新知识的文化环境,建立学习型组织。在企业知识管理中,企业通过企业内部个人知识与经验的传递与共享,与企业外部的客户、供应商、研究机构及其他有关人员的交流与学习来增加知识存量,营造好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共享、创造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鼓励员工毫无保留地奉献他们的个人知识与经验,使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协作、互助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的知识激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五个方面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运用系统思考,激活员工的自我超越,挑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团队学习等。企业通过建设富有合作意识的团队,依靠团队力量获取、整合与创造知识加快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

3.导入合适的知识管理模式。目前知识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人物化管理模式和编码管理模式两类。其中,人物化管理模式强调积极投资人力资源,包括引入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发现和培训具有隐形知识的员工。编码管理模式强调投资与信息技术,注重开发收集与传播知识的管理系统,知识被编码并贮存在数据库,企业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重复利用。人物化管理模式和编码管理模式两种知识管理模式各有利弊,编码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知识共享成本,提高新技术开发效率;人物化管理模式依赖专家的经验和技巧(隐性知识)。企业需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模式,比如企业自身主要依赖显性还是隐性知识、企业产品的特点等。同时,企业也可以将两种模式有机地融合,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管理模式。

4.重视技术创新人才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要想留住人才除了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外,还应制定公平多样的激励制度,重视员工的个体差异性。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对人才的培养,重视能力而非资历,企业要为人才创造培训机会,要有完善的增进员工成长的管道,协助员工的自我成长;同时提供适当的诱因,对于有成果的创新人才给予奖励;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培育相互信任的价值观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技术创新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