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0:44: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食品浪费的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15 年7 月2 日上午,国家粮食局举办了第14 次粮食科技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分别做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管见”和“从营养健康观点看食物浪费和预防措施”的报告。本次科技讲座是“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以及“2015年科技活动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同志会见了两位专家,介绍了我局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科技兴粮”工程的概况,感谢两位专家对粮食科技创新工作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并就进一步持续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的有关问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子丹、卢景波参加了会见。
讲座由吴子丹副局长主持,卢景波副局长、何毅总工程师出席。孙宝国院士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几个重大问题,阐述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认为规范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创新。杨月欣理事长介绍了我国食物浪费的现状、问题及减少食物浪费的主要措施,建议要大力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知识,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推进食物与营养与法制化管理,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国家粮食局机关干部、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直属联系单位副处级(含)以上人员参加讲座,北京市粮食局负责同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京粮集团的有关同志应邀参加。
(以上摘自粮食粮食局网站)
关键词: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
在国内,不管是哪一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个人企业居多、中小企业居多,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上不难看出,国家对这些企业大都大力地扶持和进行帮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这其中,食品企业独占鳌头。每个人都离不开吃,正是看中了这个热点,众多食品企业大量囤货食品原料以备加工之用。大量的囤货必然要有存货的地方,所以大多数的企业也都寻找并经营属于自己的原料库。不管是企业自拥的原料库还是专业的原料储存基地,在原料库存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漏洞,在针对这些漏洞方面,总是会有一些方案和方法不合时宜或者说不对口,那么,对食品企业的原料库存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探讨研究并做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一、优化原料使用方案,减少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浪费
在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食品企业一抓一大把的时代,谁也不缺钱,谁也不缺企业,食品企业可谓是行业里的一个香饽饽。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也出现了铺张浪费、不节省开支的现象,并且非常严重,虽然说现在的食品企业挣得比花的多、收入比浪费来的多,但是在这个节省的背景下、资源只少不多的现状下,还是应该尽量减少食品企业原料的浪费。在食品企业原料的使用上进行优化,合理地分配食品企业原料,制造多方案、多途径的加工方式,减少对食品企业原料的普涨浪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和管理首先要建立在节省开支的基础之上、其次要建立在合理的使用方案的基础之上。
二、立足中小企业现状,不要盲目地扩大食品企业原料库存
(1)中国的食品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这在上文我们也说到了,而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的员工也属于农民或者城镇中低薪阶级,他们的组织纪律性较差,流动频繁,在企业的活动和发展中产生了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这就使得食品企业原料的库存管理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食品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知识的灌输,使他们不仅要懂得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意识到食品企业是一个集体、在食品企业的原料管理这一块要具有团队意识。
(2)关于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管理,很多的企业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类似的现象,那就是囤货。在食品领域的原料库存上,盲目扩大食品原料库存是一个极大的通病。盲目扩大食品原料的库存无非就是出于几种原因:⑴企业整体呈盈利状态,货物的暂时需求量大。⑵食品市场本身价格波动幅度大且不稳定,企业紧急囤货食品原料以备自用。⑶为垄断市场或者与其他食品企业进行竞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让大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第一种情况,企业本身入大于出,且盈利不少,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企业的客户和订单必然不少,那么企业的原料必然是会增加,增加的基础上必然会导致仓库储量的不足,这个时候大部分的食品企业会盲目地进行齑娴睦牛那么问题就会出现;第二种情况,在食品行业这个大市场中,价格的波动也许会是商家最头痛和最难解决的事情,因为价格这个经济市场的规律并不是人能够控制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多食品企业的选择就是储存原料,当这个时候,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再来看看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比较具有恶劣性质了,竞争在各行各业是不可避免的,食品企业也不例外,在食品企业的竞争中,很多食品企业为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挤垮对手,便不择手段地进行对食品企业原料的掠夺式购买,垄断大部分的市场,难道这样就不会出现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方面的问题吗?这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出现的问题只能是更加严重。在上面的几种食品企业原料库存出现问题的原因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应该盲目地去扩大和增加食品企业原料的库存,如果盲目地去扩大原本不属于和不符合食品企业现状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最后出现问题和出现损失的必将是该食品企业自身。
三、食品企业原料库存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高能的优化管理
针对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中常见的问题,应该怎么进行高效的解决和优化管理,或者说,怎么才能将食品企业在原料库存管理上的风险降至最小?首先,食品企业的企业主要明确企业的总的要走的路线,制定一系列的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哪种方案或者哪些方案是适合本食品企业发展现状的;其次,要重视对食品企业员工的优化管理,一个食品企业,员工按部就班地行事,原料库存管理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如果不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那一个企业要员工何用?难道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要企业主自己解决吗?食品企业原料库存要企业主自己经营管理吗?再者,更需要的是对库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任何的扩张或者缩减都需要慎重,要在经过多次开会讨论、专家研究之后再做决定,一成不变的企业做不长久,一天三变的企业更加做不长久;最后,也是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要说的,就是关于食品企业原料的质量,要在企业保证降低原料成本的前提下,保证食品企业原料的质量、安全和新鲜程度,在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管理上不吝啬资金,投入高科技,对库存管理提供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食品的安全、物价的起伏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管理成本。在进购食品原料时也应集思广益,食品不同于其他,食品独有的保鲜、变质、销量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败落的致命因素。
四、结论
正如经济学家所说那样,经济时代都是具有周期性的。21世纪的世界,食品企业原料库存的优化和管理绝不是一股脑的硬拼,创新才有优化、颠覆传统模式才能实现高效管理。 纵观中国产业大变革的今天,第三产业尤其是饮食业的势头已经明显超过一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牵动力,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食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管理让人觉得是不是会更加的重要呢?
参考文献:
[1]陈姗. 钢铁企业原料库存优化探索与研究[J].山东大学,2011,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检验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43-02
举国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一事件刚刚平息,双汇瘦肉精事件随之爆发,接着是地沟油等,不胜枚举。诸如三鹿、双汇等全国知名企业尚发生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而联想到中小企业的食品安全尤其令人担忧。如此以来,不能不引起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消费者对此也表现出强烈的担忧。食品检验是根据我国食品标准及法律,对食品质量、食品卫生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环节,食品检验包括检验标准的制定及检查的实施,我国目前的食品检验还十分薄弱[1],为了提高食品质量,笔者现就我国食品检验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食品检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我国食品生产的健康发展。
1 我国食品检验资源现状分析
1.1 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我国幅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各地对食品的监管机制及检验体系相对来讲也不平衡,在东南发达地区,食品监管机制及检验体系相对完善,但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缺乏完善监管机制,甚至部分地区连基本的食品检测机构都没有。政府没有严格的制约措施,因此,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仅依靠各地区进行监管,至使大量的中小企业食品检验无人问津。就现有的监管形式看,目前的食品检验主要是对产品出厂前的检查,而缺乏源头的控制,因此才会有参杂三聚氰氨的毒奶粉与瘦肉精火腿肠进入市场。
1.2 没有完善的快速检测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检验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某些领域的检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药残留检验在灵敏度与特异性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瘦肉精、激素等的检验还不能达到快速、精确的程度,检验仪器与检验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1.3 重复检测成本较高。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检验系统,各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常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一种食品检验往往具有多家部门的认定及评价,造成了有限的检验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检验成本[2]。
2 完善我国食品检验的建议
2.1 发挥监督职能的作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居民健康及稳定的重要因素,要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督管理部门,笔者认为,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严厉的制裁措施。对食品全面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全面监督。第三,在食品检验有序的前提下鼓励竞争,全面开放食品检验市场,提倡公平竞争,同时发挥卫生、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第四,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
2.2 完善食品检验机构。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市场准入、劝退制度,食品检验机构必须发挥食品检验职能,各食品检验机构必须依法授权,同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检验标准及相关法律实施食品检验,而且为了避免重复检测,对各个部门负责的具体环节进行明确分工,做到食品检验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倡公平竞争,对于不合格的食品检验机构坚决劝退。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不仅只针对出厂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更应加强对各生产厂家原材料的检验,以确定合格的供货商。以保障合格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4]。
2.3 实现检验信息资源共享。针对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检验系统,各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阵的现象,造成了检验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食品检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由专业部门负责数据的录科及系统维护,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使食品检验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保证。同时实现信息公开,保护公民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的透明度。
2.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我国,从事任务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要保证食品安全,要做到有法可依,制订相关的食品检验法规,健全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保证食品检验的顺利实施,才能真正保证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基础,我国的食品检验还比较薄弱,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对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红,等.我国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收支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5):388-392
[2] 乌健敏.试论县(市)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J].中国药事,2003,17(7):430-431
食品安全的目标是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充足、适当的食物。“安全”是指食品没有危险;“充足”是指食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适当”关系到食品的味道和种类。
建立食品安全的过程
在促进食品安全发展的概念上,过程控制与成品检测两者之间,最重要的是预防而不是检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美国宇航局和皮尔斯伯里教授在1960年食源性疾病的研究中,通过宇航员在零重力空间能有力的呕吐这一现象发现的。因此,该过程是结合多重阻碍微生物的生长和对过程认真的监测消除潜在的危险,以确保产品问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HACCP体系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强制规范,但大部分还是针对食品工业。
HACCP体系中的7个原则,概括总结如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限值、建立监测方法、制定纠正措施、建立资料记录并保存文件、建立确认程序。
2011年1月,该原则经美国食品安全法案签署成为法律,其目的是防止污染食品进入市场。HACCP计划是这个方案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目的是防止爆发食品安全事件而不是应对。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影响了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企业希望通过努力,使食品安全计划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有初始的成本,但企业将拥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
选择适合的包装
初级包装,即包装与产品直接接触,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除非采用适当的包装保护,否则任何的处理是无效的。热加工食品,例如以罐头包装或无菌包装(计生产品的包装通常在短时高温的环境下处理)来说,密封包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干燥、发酵、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都需要良好的包装密封性来保护。食品的安全性通常是针对食品的疾病危害而言的。但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或者更严重的,饥饿症状通常是不包括在食品危害的类别里。这才是对食品安全最合理的解释。
包装能够延长保质期,有利于保护营养成分,确保食品可以安全充足的运送到偏远的地区,这也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5年有人提出了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HACCP计划,作为一个有效合理的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危险”的定义提升到食物不能供人类食用,以致于无法维持生命的层面上。食品包装安全联盟已制定了各种包装材料的HACCP标准。这些标准都可以在从HACCP对包装材料的控制原则中得到。HACCP添加以下原则:包括分析整个分销链、确定每个机制的粮食损失(营养或数量)、评估可以控制的机制、建立限制、遵循HACCP原则。添加后的原则扩展到其他组成部分的分布环境,包括储存设施,装卸,运输方式和环境的现状。
控制食物损失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的控制有可能减少全球饥饿,等同于增加全球粮食生产。2011年5月,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提交联合国的报告,准备在国际包装协会上举行关于食品保存的会议。第一个报告,“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的食物”的百分比数值为33%,达到每年13亿吨。第二个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解决方案”报告中描述了包装的作用减少了粮食的损失。从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的立场:5年之后,绝大部分解决饥饿是建立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美国主办的一个研讨峰会上,3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提出报告,称转基因种子的收获产量提高500%。在本次研讨会结束后,法国农业部长证实了加纳的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粮食损失的负担。因此,增加生产并没有使食品的供应成比例的增长。
保质期或使用寿命是在产品被分配后能够使用的时间长度。以香蕉为例,香蕉数月都是绿色的状态,在最后几天呈现成熟、黄色的状态。擦洗生长激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可以维持香蕉稳定的状态一直到销售前。把香蕉暴露在百万分之一的乙烯中恢复它的成熟,结果是,我们能够保证香蕉的全年供应,并且在那些特定市场的香蕉都接近相同的成熟度。保质期不从初级包装开始,而是贯穿整个分销链。
运输包装是食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斯里兰卡的一项研究中表明,用传统麻布包装的新鲜农产品有22%~28%会在送往科伦坡的“绿色”市场的途中损失掉。损失的原因是路面的坑洞和其他危险道路导致袋子底部被压碎。包装箱限制堆放可以将损失减少到5%,通过安全包装增加成品数量的方案能够更好更快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用等到下一个收获季节。
食物损失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被部分或者完全的控制造成的。损失一般是指在产品成熟后不能出售,产品是残破或不能用的,食品产量过剩,或者根据食品法规上规定的产品的感官、形状、大小属性是对健康无益的。这些问题的产品是不能被流入市场的。
限制性规定的影响
建立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法规的倡议是通过一个网络的科学组织得以最终实现。目的是强调食品法规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努力协调由各国政府和国际监管机构制定的不同规则。GHI的预期是消除监管差异,吸引私营部门在食品安全研发上的投资,从而加强各国之间食品行业和食品部门供应力的竞争。协调全球法规以助于新技术的应用,推动食品行业在此技术上的投资,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高品质的产品。这样的结果会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
粮农组织在粮食损失的报告上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损失之间的差异,往往涉及到财务、管理以及农民和消费者之间食品分配技术的限制。粮食损失和浪费在发达国家主要涉及消费者的行为以及缺乏供应链中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协调。令人惊讶的是在粮农组织的研究中,工业化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粮食浪费更多,据估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人均的食品浪费是每年95~115kg,而这个数字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东南亚只有9~11kg。
关键词:包装设计;过度包装;包装的发展
一、中国当代包装发展现状与分析
1、包装现状:
“包装”,原本主要用于保护商品并能增加商品外部美观,如今变的“天马行空”。180克燕窝缠着丝绸,躺在镶着24K镀金的“双龙戏珠”的精致木盒中;两瓶酒被“供奉”在硕大的皮制包装盒内,还有名表、上好茶叶当陪衬等这些极撑“面子”的包装,在我们过去的几年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包装现状:
日前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是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每生产1000万个纸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如此看来,那些“见怪不怪”的过度包装已经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构成威胁,更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显然有悖于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下面针对月饼、茶叶、保健品包装现状做如下分析:
现象:包装材质名贵,形体过大,名不副实
月饼是传统食品,即使作为礼品,其主体也应该是食品而非包装。但个别月饼包装价值超过月饼,有的月饼包装材料选用红木、水晶等名贵材料,大大超过月饼本身的价值,造成包装过度和浪费。有些月饼包装过于豪华并有多重包装。如月饼先放入塑料衬托,塑封保鲜后装入月饼盒,盒内还有填充材料,再用大箱运输,最后零售时还要配备拎袋,前前后后共有五六层,消耗了较多原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向礼品化方向发展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高附加值的驱动下,月饼的伴侣越来越多,“搭配风”越刮越盛。名酒、洋烟、高档茶叶、高档茶具、名贵人参、银质刀叉等食品和物品,使月饼这种中秋佳节传统食品的属性被严重异化。以此导致了盒装月饼价格逐年攀升,豪华过度的月饼包装,五花八门的月饼伴侣,带来了高得离谱的月饼价格。
堪比“豪华月饼”的还有茶叶包装。在茶叶店我们会看到,一盒包装好的茶叶最外层是纸袋,第二层是一个沉甸甸的长方形木盒,盒里金黄的绸缎上则放着两个精美的小铁罐,罐内才是用塑料袋包好的茶叶,这样一盒茶叶的净重量只有80克,但是,包装的重量却有1400克。不难发现,包装好的茶叶与同品质的散装茶叶相比,价格往往高出好几倍。茶叶的过度包装比“豪华月饼”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以商品重量与包装物重量相比,茶叶的过度包装远远高于月饼和酒类产品。
同样典型的还有保健品包装。明明只是买口服液,包装盒里却搭售了个女式皮包;30厘米见方的一个抗衰老片大礼盒,打开只有两个15克小药品……每到冬令进补时,各种保健品销量逐渐上升。然而据上海市消保委昨天公布一项调查显示,52.8%的消费者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过度包装持反对意见,认为“过于豪华,没有必要”。
现状分析
包装设计是品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打造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的关键环节。但是近年来有许多包装越来越背离现实生活的轨道,出现了大量华而不实的包装。
包装材料的浪费: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与现代经济高科技的结合,涌现出许多新型包装材料,但是这些看似高档的包装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本质属性,在材料使用上的两大误区:一是,材料过于高档;二是,重叠包装严重。
包装造成视觉污染:为了吸引消费者,设计师为了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的目的,盲目的追求视觉冲击力,颜色繁琐炫丽、图案反复堆砌,给人们带来的“耀眼”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捆绑”加重负担:近年流行“捆绑”销售,是在原商品基础上增加附加商品,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花同样的钱买了多件商品,实际,商家真的只为顾客着想吗,其实商家早已把附加产品的成本加在了主产品之中,毕竟商家是以盈利为目的。和以前同样的价格你会买到更好更多的产品吗,商家只会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从中获取利润,附加产品只是用来蒙蔽消费者双眼的工具。
二、当代中国包装的改革与发展
以包装用的纸盒为例,据统计,每年全国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而包装衬衫所用纸盒只是沧海一粟,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过度包装新规则:酒、茶叶包装不得超三层。据了解,茶叶、糕点、酒、饮料等食品以及化妆品的包装也被纳入到新国标监管范畴。
消费者应该改变追求“大派头”的“面子文化观”,营造适度消费的社会氛围,提倡“环保文化观”,从而使我国的包装工业在“适度”的方向上健康成长。
环保、实用的包装:走出包装误区的根本之路就是将“环保”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其中包装材料的选择是核心问题。
设计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设计师作为包装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包装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因此,首先要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设计师对包装材料性能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应该努力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来说服那些被商业利益驱动着的商家,使社会各界了解并支持绿色包装。
强制的法律手段: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建立一种健康的企业生产理念,养成一种绿色、文明的消费风尚,政府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有了法律的有效控制,良好的消费、生产理念就会树立,当代中国将很快走出包装误区,创造出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包装设计。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包装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个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连的。英国的包装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的伟统的传承;德国的包装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的包装设计呈献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日本包装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因素,又体现出时代感;以及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平稳、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这不正是我国人民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保守的社会意识的折射吗。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装”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已经被认为是一个“朝阳”型行业,这与国际上流行的“包装在经济上的中心性”也是一致的。虽然在中国包装行业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但是中国包装工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当前,中国包装工业正处于转轨升级的关键时刻,经历了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本国特色的世界包装强国。
参考文献: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必要性
有效降低大型分析仪器使用成本高的需要
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使用成本高,直是困扰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除了大型分析仪器本身价值和折旧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仪器设备检验时使用的物品(次性试剂盒、纯度高的化学试剂以及仪器前处理所需的辅助设备等等)耗材消耗多,费用大,如能对这些耗材进行精益的管理,就能有效降低大型分析仪器设备使用的成本,降低实验室的综合检测成本。
满足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需要
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严格的质控程序和技术手段来保证,对耗材的追溯和监控就是其中的一项。一方面耗材本身的问题,如标准物质的差异、试剂纯度等级的差异及玻璃器皿的质量都会对检验结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检验标准和方法对耗材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因素都要求要对实验室所用的耗材进行精益管理。
规范管理杜绝流失和浪费的需要
将精益的管理融入日常的检测工作中是食品检测结果信服性的重要体现,而耗材的管理是食品检测实验室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过程。通过细化管理,减少人为的失误和浪费,对检测结果信服性的保证起到重要的作用。
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供应配送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的供应配送方式各有不同,管理水平不一,各有特色,现就宁夏和全国相比做一说明。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已通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仪器设备购置、调剂、保养、维修到试剂等耗材配送再到专业人才开展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共享模式,做到了人、机、物、料等实验室资源全方面的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如江苏、安徽等省由科技厅、教育厅、高校、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组织了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非赢利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向各检测实验室及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由于信息流通快,运输方便等便利条件,实验室自行采购和供应商相结合;西北地区特别是宁夏等地实验室耗材主要通过商进行采购配送,模式单一,货物运输周期长,价格高,成本大,实验室对耗材的管理主动性受到限制,尤其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紧急任务项目的检测上往往因试剂、标准物质的急需而增加购买的成本,增加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凸显了在目前条件下,加强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能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减少环节、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验室内部可做如下改革:
1.将精益理念和目标贯穿于耗材管理之中
精益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及时为顾客提供完美的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的目标是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产品就是检验数据,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将耗材的消耗降到最低,是精益目标的要求,对实验室降低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费用及检验费用都切实可行。
2.从耗材的采购进行精益管理
基于食品检测实验室对耗材的及时性的特殊要求,为保证检测任务的按期按质完成,实验室应从耗材的采购进行精益管理。对实验室耗材的采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一 是对供应商的储备、资质评价、产品追溯,产品性价比、运输状况、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实行价值管理,优先选择质优价低性能好的产品,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产品;二是从提交申购计划、计划审核、申购汇总、建立购货档案等采购程序上进行完善管理,避免人为延误、错买和积压等浪费现象发生,做到尽善尽美;从厂家信用评价、产品使用反馈信息、价格比较、供货周期、使用成本等方面定期做出分析报告进行产品比较管理,做到精益求精。
3.对耗材的使用进行精益管理
主要是对实验室耗材的领用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领用方面,首先要制定制度,并有对应的程序保障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其次是要有专人管理,要有责任心,按照库存、入库、领用、对账、报废等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耗材的使用方面针对耗材使用者进行精益思想的教育和培训,使精益理念融入检测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使检测人员养成自觉性和自主管理的好习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要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持续改进意识和方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耗材精益管理的具体措施
1.通过制度来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制定《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监督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实验室在创造价值的前提下,将不断地消除浪费这样种管理理念贯彻于实验室耗材的日常管理中,使实验室耗材从采购到使用整个过程中的管理更加有保证性和权威性,从而增大制度在实验室执行过程中的意义。
2.分别建立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程序和监督程序
为保证实验室采购、领用、使用耗材制度的正确执行,分别建立《实验室耗材采购程序》、《实验室耗材领用程序》、《实验室耗材使用程序》和《实验室耗材采购、领用、使用监督程序》,按照程序开展工作。
3.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平台
在检测人员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设备和试剂物品积压,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专业人员的专业直接交流:减轻库房管理员和检测人员之问的重复劳动和工作量;节省电话费;加快信息跟踪和库存更新速度。
4.定期进行实验室耗材反馈分析报告会
1.工作概况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我校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将“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主题教育作为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贯穿教育全过程,教学上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品德教育。让师生深刻理解“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1.1学校供餐规模和供餐模式
我校食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能同时为全校800多名住校学生提供餐食。食堂外包给公司经营,学生按需消费,刷卡取餐。食堂有员工15人,按照公司配送的菜品为学生制作早中晚餐,学生在窗口排队,安全取餐,吃饱为止。
1.2学校餐饮浪费现状
目前,我校在校生人数基本维持在800人左右,承包公司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配送原材料和蔬菜等,学校食堂根据学生的人数提供餐食,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饭堂对学生的就餐规律和饭量较为了解,按照“营养均衡”、“按需配餐”、“适当控制”的原则供餐,学生按照“按需购买”、“吃饱为止”等原则取饭,所以我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很少出现,只有部分启智班的学生和年龄较小的学生会因为无法估计自己的食量而吃不完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均能实现光盘。
1.3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情况
1.3.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途径开展节约粮食教育宣传,通过在食堂张贴温馨提示语及图片,营造节约粮食的教育氛围,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引导家长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带动督促影响身边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
1.3.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
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日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
1.3.3加大社会实践劳动。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校内劳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意识。
1.4 本次自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1.领导小组:
我校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学校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政教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组织领导
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不够透彻,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使得学生不能把指示精神吃透,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2.2餐饮供给
因为食堂外包,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更换频率较快,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餐饮搭配方面,菜品比较单一。
2.3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示自己要节约食物的好孩子,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节约食品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存在“多拿多占”浪费丢弃的的现象。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不够透彻,特别是作为特殊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不够好,节约的理解不够深刻。
2.4制度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对相关制度规则执行不够严格,得过且过,让学生认识不到餐饮浪费的错误性。同时,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形成值班教师、班主任、德育等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消除餐饮浪费的网络,对学生光盘或者浪费的行为的监督和惩奖不够及时有效。
3. 相关改进措施
3.1继续深入学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的指示精神。
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水平的学生做专题知识讲座,要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日常饮食行为,分析案例、讲事实摆道理让学生理解浪费的是可耻的的行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争做吃完饭饭的好孩子。
3.2餐饮供给方面
注重收集师生对学校食堂食品的建议,积极与食堂承包方以及食堂工作人员沟通,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师生提供,营养搭配合理的餐食。
同时值班教师及时向食堂工作人员报告学生人数,尽量做到按需配给。
3.3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上,在黑板报、宣传栏上要用多用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要把食品节约纳入每日缝纫晨会内容和班级会议,要做到时时提,天天讲。
3.4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方面要形成学校的德育主导,少先队、值班教师、班主任、科任老师严密监督的杜绝浪费的监督网。特别是要发动少先队的作用,各班安排专门学生监督餐饮浪费行为,一旦发现积极上报给值班老师,由值班老师向本班班主任和德育处上报。将餐饮浪费纳入班级考核中,按照相关标准扣分。设置光盘小集体,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有集体荣誉感。对浪费行为要及时处理,将杜绝浪费和学生评优评先联系起来。
县级食品质检机构的现状:从外部环境看,第一,受目前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食品质检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与市场化运作界定不清,机构定位模糊,影响了机构的长远发展;第二,部分机构受限于当地食品加工业不发达、食品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市级检测机构抢占市场等因素,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从自身状态看,一是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机构业务量少、经济效益低下、创收能力有限,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优先考虑的是“保本”而非持续发展;二是检测能力薄弱,包括“检不了”(即检测项目不多、不全)、“检不快”(检测效率低下)和“检不准”;三是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四是科研意识不够,很少参与标准制定、承担科研项目或进行调查研究;五是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闲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如何克服以上困难,笔者认为基层食品质检机构要看清形势,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内外兼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定位、争取财政支持。基层食品质检机构是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技术保障与支撑,是社会公共安全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的第三方公正检验机构。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将机构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编制各年度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计划,力争纳入地方经济事业发展计划,争取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从县级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当地政府部门监管需要出发,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做好谋划和布局:第一,完善本区域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常规性、便捷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完善采样、样品前处理和常规检测能力等基础能力;第二,建设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常规检验检测能力;第三,提升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出厂检验”和“关键检验”项目检验检测能力;第四,进一步提升快速检测和定性检测能力。
三是积极拓展业务。第一,将服务领域外延到食安委、工商、农业、海洋渔业等部门,及时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各主管部门的监管需求;第二,实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第三,对企业、单位、学校的食堂以及餐饮公司等有食品安全检测需求的单位做好调查研究,发掘潜在机会。
1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餐饮后勤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观念保持、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服务意识、饭餐质量不合理、餐饮服务机制不完善等。许多高校后勤餐饮制作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手工制作水平,不使用便捷设备,技术含量低下,大多都是依赖厨师过去的经验,直接导致高校后勤餐饮服务运营流程不合理、工作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规范性、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高校后勤餐饮的公益性和投资成本的逐利性二者存在矛盾,加上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不到位,使得许多高校投资方为了扩大收益,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不合理的食品滥竽充数,这给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忽视食品的卫生营养、食物类型单一、卫生清洁差、设备老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国高校后勤餐饮食品质量差,不利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的发展。
12高校后勤餐饮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效率低下
由于高校后勤餐饮工作盈利小,许多学校都对高校食堂进行了外包,导致高校后勤餐饮聘用的餐饮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卫生常识,有些餐饮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下、很少有机会进行精益化管理培训,甚至存在态度恶劣等现象,引起广大师生的不满。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我国后勤餐饮服务的竞争力,给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带来了不良影响。
2精益化管理应用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精益化管理”又被称为“精细化管理”或者“改变世界的机器”,它最初来源于日本汽车生产的管理模式,后来在人们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更新演变成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所谓精益化管理模式是指一种科学的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精”顾名思义就是精益求精,只投入生产所必要的生产要素,没有多余的浪费,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合格产品;“益”是指利益,即所有的社会企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收益。有相关资料对“精益化管理”做了详细明确的阐述:“精益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精、准、细、严;本质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突破口是提升员工的执行力;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品牌竞争力。”可见,将精益化管理模式与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食堂运行经营成本降到最低、消除无效的浪费和劳动,还可以建立健全高校餐饮管理体制,提高高校餐饮的食品安全质量,增强高校后勤餐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餐饮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高校餐饮事业的发展。
3运用精益化管理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制度,增强食品安全性
针对我国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状,各大高校应该转变过去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精益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相结合,逐步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餐饮行业可以借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心厨房”的经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需求,开办多种多样的小吃窗口,如:西部、南方风味、西餐、小炒、西点、快餐、大众菜肴等,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要求进行食品制作,确保食品在质量上和口味上都能使师生满意。其次,学校还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结合精益化管理手段,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管理政策,对高校食堂饭菜进行严格的监察,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师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最后,国家还要建立相关这能部门对高校食堂进行有效的安全卫生监督,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的去高校食堂进行抽样检测、明察暗访,做到有效的监管,从根本上消除高校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隐患,维护广大师生的自身利益。
32提高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素质,培养新型服务人才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人员是整个学校餐饮服务工作的保障,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餐饮事业发展的快慢。可见,高校餐饮服务人员在高校餐饮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该更新转变服务人员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提高餐饮服务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其工作技能的训练,让餐饮工作人员正确理解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加强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餐饮服务人员。其次,各大高校还要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弹性安排,在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进行人员流动,从而减少师生在高峰期就餐排队等待的时间,确保广大师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服务,避免出现“忙闲不均”的情况。最后,学校同时还可以及时对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的数量进行必要的增减、调整,避免人员闲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广大师生的满意程度,将精细化管理与后勤餐饮服务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餐饮事业的快速发展。
家中“常备”过期食品
过期食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有时候东西买多了,还没得来及吃就已经过期了;又或者买回后藏在餐柜、冰箱、厨房的某个角落里,一不小心就被遗忘,再发现时已经过期了……类似情况,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过。
单身的刘小姐一个人住,家里就经常有一些过期食物。按她的话说,每次打开冰箱,总会有新发现。“这包芝士去年就已经到期,香肠也过期了半年。在蔬果格里,竟然有两棵上个月买的西兰花,还有一个不知什么时候买回来、已经腐烂了的苹果。而每每到了深夜,肚子饿得不行时,才想起冰箱里的面包、香肠、冰淇淋,跑去打开一看,却发现每一样东西都已经过期。打开储物柜,所有方便面也都过期。”
陈女士喜欢用各种酱料来烹饪,这样做出来的饭菜味道香而且也省事,所以家里常备各种酱料,中式的有,西式的也有,样样俱全。然而令她烦恼的是,这些配料每次只需用少量,但买的时候必须整包、整瓶购买回家,日复一日,厨房、冰箱里堆满了各种调味品。在不久前的一次大扫除中,她从冰箱里翻出一堆此类“问题”调味品。一些还没过期,但闻起来味道不对的酱料,陈女士毫不犹豫的扔掉,但一些刚过期两三周的酱料,或者还差几天到期的浓汤底料、麻油、陈醋、芥末油等,看起来还可以用,如何处理就让陈女士有点左右为难。
过期食品能不能吃?
一般来说,食品还没有过期,但有明显霉变或变味时,谁都不会再食用,但面对快过期或者刚过期几天仍完好的食品,很多人都像陈女士一样左右为难,食之害怕,弃之又觉得可惜。到最后,有些人秉着健康第一的原则直接将这些食品扔掉,但有些人为了避免浪费,也就对付着吃了。而同样吃了过期食品,有些人安然无羔,有些人却上吐下泻,这又是为什么呢?过期食品到底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保质期是厂家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会保证。如果出了问题,厂家需要负责。而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食品就坏了,只是厂家不再担保。有时候,过期食品外观看起来没有明显发霉和变质、闻起来也没有怪味,有的可能只是外观不那么诱人,或者口感没有那么好……这样的食品,也还是能吃的。
不过问题在于,如果保存时间比较长,这些过期食品的营养会大打折扣。对此,专家建议,不管食品的保质期多长,最好还是趁早将食品吃掉。另外,有些过期食品是一定不能吃的,比如说奶类食品、面食类食品、生鲜产品、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品一旦过期,微生物会大量繁殖,食用后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像油炸过期食品就会发生植脂过氧化,也即是说食品中的脂肪发生酸败,长期食用这一类过期食品,会对心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
曾经就有患者因食用了在冰箱里存放过久又再次加热的鸡蛋而频繁吐泻,急诊入院后,经过三天的治疗,吐泻症状基本消失,但患者仍觉得胸闷、心悸,活动后尤其明显。经进一步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我们没办法准确判断过期食品质变程度,可能含有的致病细菌数量有多少,更无法判断吃后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伤害。所以,有时真得放下不浪费“美德”,丢弃过期食品。
各大商场、超市过期食品到哪去了?
家中过期食品量少,多数人会将其随同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而商场、超市大量的过期食品又会怎么处理呢?
过期食品有潜在威胁性,如果大量过期食品被随意当做垃圾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过期食品都应该回收销毁,并按照和医疗垃圾等非正常垃圾一样的级别来处理,不该再以其他任何形式销售。一般情况下,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大多会以大力度促销的方法提前处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果产品到了保质期还未销售出去,食品生产企业会按照之前与销售企业签署的约定,帮助销售商场、超市或厂家进行回收处理。国内休闲食品销量较大的徐福记国际集团就设有专门的环保节能焚化炉设备,该集团会将全国各地的过期产品运回东莞总部进行烧毁,每天可以处理5吨至6吨过期或不良产品。
徐福记回收处理过期食品的作法应该说是最规范的,但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妥善处理过期食品却有难处。由于回收销毁费用高,许多食品企业都表示承受不起,或者承受得起的企业觉得这样做会徒增成本而放弃。再加上相关规定并没有强调由谁来监管这种回收行为,所以过期食品回收处理还存在监管漏洞。于是,有的企业将过期食品随意扔掉;有的企业会把过期食品当做“福利”发给员工;有的企业会把过期食品弄碎最后做成饲料;有的企业给过期食品“整容”, 换个包装、生产日期标签或者喷码之后再上市;更有的企业想着最大化地减少损失,把过期食品卖给专门收购的人,比如超市的熟食或者蔬菜,有的就会卖给小餐馆,所谓大超市的熟食上了小餐馆的餐桌就是如此。后两种行为都免不了让过期食品被人吃下肚去。
警惕保质期玩“障眼法”
面对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消费者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明确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回收处理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希望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将过期食品的处理方式、销毁办法公开化、透明化,避免不法生产、销售企业对过期食品进行“改头换面”后二次出售。但对于目前现状,或许掌握一些应对办法或许对消费者来说更有保障。
购买食物,除了要通过看外观、看包装、看是否涨袋、是否有沉淀、气味等方法仔细鉴别外,对于商家玩的“障眼法”,我们更要练就“火眼金睛”。
第一招:辨别出厂食品包装
首先,看日期色泽。真的生产日期标注,干净利落、色泽发亮,假的生产日期标注通常模糊不清,日期周围留有墨迹。有的食品,商家在改日期时,因为原日期可能擦拭不干净,同一个袋子上就可能出现两个日期。其次,可以用手擦拭。产品包装上的原生产日期,一般是用钢印电喷和打上的,用手无法直接将其擦掉。而改过的生产日期,用手轻轻一抹,颜色便开始变浅,再用力抹几下,生产日期可能就会变得一团黑,看不出字的模样。第三,看日期颜色。一些正规大厂家为了避免过期食品被小商贩更改日期而故意选用难以模仿的烫金字,而违法供货商造假时通常都会选择成本较低的黑色原料。
关键词:食品安全;冷链物流;HACCP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ACCP起源于4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为其太空计划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由于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逐步被移植和推广到民用食品工业。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予以采纳和推广,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可。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HACCP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否通过HACCP认证作为食品的市场准入要求,尤其是作为其他国家食品的准入要求。
1 HACCP原理与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1.1 HACCP的原理简述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
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国际公认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其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克服传统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许多局限性,通过找出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潜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3个角度上可预见的危险,对此进行分析并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运用现代设备及技术对发现的危害进行人为控制和处理,从而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再寻找原因,将食品危险性降至最低。HACCP是由预防性措施构成的体系,由7个基本原理组成:进行危害分析(HA)、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MONITOR)、建立纠偏行动计划(CA)、建立验证程序(VERIFICATION)、建立文件盒纪录保持系统(RECORD)。其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HACCP体系的核心。HACCP的7个原理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HACCP 7大原理关系图
1.2 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
基于HACCP的应用原理及食品冷链物流的开展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非易腐性食品,其品质保障来源于供应链整体。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将分步分点控制冷链物流中的各个食品运送处理环节:将食品冷链物流流程分环节进行食品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对食品运输过程中导致食品损害的步骤或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建立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保证HACCP体系有效保障所运送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及开展意义,杜绝食品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大量的牛奶及豆制品等农产品仍在没有有效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导致各种食品细菌、微生物含量超标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疾病的传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民众及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大多数消费者及经销商对其所购买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要求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品质上。食品冷链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生鲜食品经销商和消费者不能意识到保障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对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未能合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权益,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2.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食品安全法》《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仓储》等相关法规制度,但国家冷链体系的实行规范与标准尚不健全,未制定与落实食品全程冷链各环节温度及环境的监控标准,使得冷链运输中的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包装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保鲜和冷藏制度等未被规范化,不能有效克制冷链过程中食物的腐败串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标准。HACCP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食品的运输和流通环节应用较少。食品的品质保证来源于供应链整体,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冷藏冷冻食品流通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3 政府重视不足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制度的推行及落实离不开政府的监管。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的相关制度制定及落实,但其重视力度仍然不足。对于HACCP体系的认知和运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4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
冷藏汽车为3万多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m3。
2.5 物流信息体系不完善导致质量安全无法追溯
目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全程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尚未建立,相关部门对食品冷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食品质量安全难以追根溯源;食品冷链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质量安全和实时跟踪,致使冷链物流的信息不对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冷链食品的在途质量、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工作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导致物流流程设置不合理,HACCP的安全控制点无法清楚确立,食品损耗严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未能切实了解其流通过程,无法明确食品的清洁及品质状况,也致使部分劣质食品的消费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6 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应管理素质
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流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纪录,需要有领导者、负责人、实施人员和所参与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理解HACCP体系等,都会使HACCP体系在实施中产生各种问题。
2.7 HACCP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认知不足
HACCP体系引入食品冷链物流过程已非一种新的尝试,但对其是否能有效适用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用以证实其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该体系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得到人们广泛的认知和肯定。
3 基于HACCP体系的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推动HACCP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
为促进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品质的安全,政府及相关单位可联合媒体等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民众间的宣传。消费者是冷链服务的食品的最终购买者,政府及相关单位可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渠道让消费者了解怎样选购优质的食品,关注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运送过程,杜绝劣质食品的消费,从根源上提高物流企业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管理。通过在民众间宣传、普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在冷链运作中的原理和重要性,将食品是否得到体系化冷链的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标准,从而促进该体系在冷链的有效应用与运作,最终达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和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2 推广及标准化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建设
HACCP在当今发达国家的食品相关行业间早已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食品加工及运输整个供应链上有效控制了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HACCP监控整个食品供应链,预防性防止和控制食品被污染和损害全过程,比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更完善、更系统、更合理。我国应加快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建设及应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冷链物流现状,制定适用的HACCP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3.3 加强政府工作建设并提高宣传及管制力度
作为食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宏观控制手段,政府可设立冷链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以减轻企业的前期投入负担。政府应提高HACCP体系的宣传工作,亦可学习国外企业,将HACCP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各类食品冷链行业中HACCP体系实施指南的制定工作,使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有依可循,使食品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物流技术的运用
针对目前冷链现状,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扩大冷库的建设,购进先进安全的冷链基础设施及运送设备,提高全国冷藏运输车的保有量,升级并淘汰部分使用年限超标和技术落后的设备,研究并引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利用RFID、GPS、EDI、POS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无缝监管和应用,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冷链建设,保障运输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HACCP体系在冷链中的有效运作。
3.5 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管控和发展离不开真实有效的信息传递。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需要得到完整信息链的支持。国家应加强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设置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及反馈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全面、及时、科学地搜集、加工、分析和食品各环节的储存及运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对HACCP在冷链物流中应用所产生的各个执行数据进行记录,实现承运企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市场及顾客间的资源共享,为HACCP体系的切实运作和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构建安全有效冷链物流运作机制的目的。
3.6 物流人才培养是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冷链物流中管理人才和工程人才的缺乏是限制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和HACCP体系有效运行的瓶颈。冷链物流及HACCP体系是复杂繁琐的工作程序,员工若未能得到较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操作及管理的相关素质、能力,会导致HACCP体系在物流过程中的空悬,使得真正的潜在危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企业可积极开展在岗人员充分及连续的职业培训,并增加一些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政府可设置专业的食品冷链HACCP应用第3方培训、咨询、认证机构,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从业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确保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作。
3.7 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好坏的评价机制
相关企业在应用和不断完善HACCP体系的过程中,可对其所运输的食品损耗率、总体品质上升或下降率、销售商及消费者对所运食品质量的反馈情况进行明细记录,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数据信息报告统计,以验证HACCP体系在现实国情及物流运作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亦可为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契机。
4 总结
中国是食品生产大国,食品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冷链运输是保障食品数量及质量的必要途径。着眼于当下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引进了HACCP体系及原理,系统性控制并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不足。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完善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数量和质量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大力推行HACCP管控体系,普及HACCP知识及运作原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研究深化和实践。国家应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的好坏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HACCP认证,应充分认识到HACCP体系对降低食品危害风险的显著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食品流通过程,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蔡国平.HACCP及IS9000的知识简介[J].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
36-37.
[2] 张月华.HACCP检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
2008(4):76-77.
关键词:绿色化低碳餐饮企业
一、前言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了80年代环境保护才被普遍认知。1992年,《21世纪议程》的通过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绿色环保时代。2009年底,全世界所有国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曾在此前向世人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到40%-45%。此后“低碳”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成了新世纪国民的共同追求。饭店、餐饮行业也不例外。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博览会暨中国饭店业大会”,以饭店业低碳节能产品展、国际绿色饭店新概念展、中国绿色饭店与绿色基地对接会等为主要内容,标志着我国绿色饭店、绿色餐饮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绿色餐饮的含义
“绿色餐饮”可以理解为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从而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餐饮”不仅仅要求食物本身的天然与营养,还要求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必须保证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其一,采购环节的绿色化,即必须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与环保。企业采购的货物必须来自于合法和安全的货源,尤其不以采购野生动物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货物的数量与储备水平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相适应。其二,生产环节的绿色化。由于餐饮业的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着大量的能量,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所以生产环节的绿色化于绿色餐饮构建而言极具意义。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方法要确保营养与卫生,生产过程要注意运用绿色技术组织生产。其三,服务环节的绿色化。当客人点餐时,服务员要本着“经济实惠、合理配置、减少浪费”原则推荐食品并尽量介绍绿色健康的食品及饮品。服务员与食品直接接触时必须带上一次性手套保证食品的卫生及安全,餐厅装饰应采用环保无污染材料,为顾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三、我国绿色餐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绿色餐饮消费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绿色理念的席卷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回归自然,绿色餐饮消费渐成时尚。2010年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1.38%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大有裨益;52.8%的人表示乐意购买绿色产品;37.9%的人已经或经常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理念正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二)食品原料绿色化难以保障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利润的强烈刺激,蔬菜、水果、水产等原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食品安全事故也连续发生,这不仅影响了绿色餐饮的发展,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此外,原料源头仍有不合法、欠环保的因素存在。
(三)生产能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餐饮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庞大的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已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烟尘、废热、污水等污染物。据了解,餐饮业的能源消耗在成本开支中仅次于人力成本居于第二位,水、电、煤、气等能源费用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可以说,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要阻碍。
(四)食品烹调生产过程存在隐患
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与烹调制作的科学与否密切相关。在烹调加工时,方法不当极易混进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原料造成污染。原料加工的温度过低、时间过长,油温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对烹调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产生影响。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还和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密切相关。若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就可能发生为了追求菜肴食品质量的外在表现而在烹饪过程中随意加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的现象,造成顾客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腹泻、食物中毒等。可见,食品的生产安全仍存在较多隐患。
(五)服务意识欠缺,就餐环境不理想
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是餐饮消费的基础。现在很多饭店的就餐环境惨不忍睹,空气不流通,地面脏乱;餐具卫生消毒不彻底;餐厅人声吵杂等都影响了客人的消费欲望。此外,当下很多餐饮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绿色服务意识还是较欠缺的。相当一部分服务员在给客人提供食品服务时,缺乏卫生健康意识,时常为了方便而放弃使用一次性手套,结果小则招致客人投诉,重则影响客人身体健康。
四、发展绿色餐饮的思路与策略
(一)狠抓食品安全,确保安全餐饮
1.健全食品卫生监管制度。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检测体制,为绿色餐饮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源头保证。其次,企业要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制度。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整理和保存,以确保企业在生产、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营养、健康的安全餐饮。
2.采购绿色原料,严把质量关。品原料是餐饮经营的源头,绿色餐饮首先要追求的是原料的自然和安全。一是原料本身的营养价值,二是原料的种植与饲养健康、安全。企业自身应当把安全、卫生当作经营之本,为人们提供健康营养的优质餐饮。
3.改进烹饪技巧,注重生产安全。首先,在烹制过程中可运用更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烹制出健康、营养的食品;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可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安全,如企业质检部门定期对厨房、仓库等部门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全部位检查督导等。
(二)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优质餐饮
1.培养“绿色”员工。绿色餐饮的构建需要企业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应当不遗余力的培养绿色员工,企业可通过设立“绿色”环保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全员绿色环境保护培训,甚至可建立相关激励制度,使员工能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和贯彻企业的绿色餐饮理念。
2.吸引“绿色”消费者。企业应当加强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可通过向客人发送环保资料卡片,介绍其环保计划,引导客人参与、接受企业的绿色消费活动,让客人在消费过程中明白传统消费模式不利环保的弊端,以绿色就餐的方式亲身体验绿色消费的精神享受。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各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得到较好的宣传和支持,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保活动,把绿色信息广泛、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公众。
3.创建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保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旨在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共同的理念,给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指导方针。比如,开展“创绿”活动的宣传和培训,以此培养的员工的绿色意识,从设计到提品的全过程中都贯彻绿色环保思想,热心公益事业与社会公众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转贴于
(三)坚持节能降耗,实现低碳餐饮
1.成本减量化。减少在餐饮生产和消费流程中投入的物质量,从生产的源头节约能源和耗材的使用,从而在结果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企业可以积极使用节能灯具,积极执行公共建筑冬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使用要求,以利于节约电能和减少污染;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分解用水指标,实施考核制度,委托社会企业集中洗涤棉织品,以利于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
2.资源再利用。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对资源回收利用。例如,通常可以对空调机组运行时热交换器产生的含热量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在经过水质优化处理后可用于锅炉回水,从而节约到水资源的耗用;办公用纸是纸张耗用的主要途径,可以变单面使用为双面使用来减少纸张耗用;旧的口布可制成实用抹布、托盘垫等,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3.减少废弃物。企业可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物资采购、实用、回收处理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在产品制作中设置大小不同级别的菜品,提醒客人以自己所需量点菜,以减少食品浪费;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耗用品,设置专门的服务岗位专门负责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的回收工作,可与当地各类耗用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回收合作,使回收的资源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四)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
1.政府部门积极实施餐饮品牌战略。政府部门应继续以开放、引导、促进、和规范为着力点,营造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实施餐饮业品牌战略,引导餐饮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行业普及。例如,政府可立足于餐饮“老字号”培育一批餐饮品牌企业;适当简化手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兴建绿色餐饮基地;实施信誉贷款,帮助、扶持品牌餐饮企业的发展等。
2.行业协会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行业组织在制定、实施绿色餐饮标准的基础上,要加强绿色餐饮品牌建设,把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和“绿色餐饮”相结合,以品牌的力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品位。可以选择一批规模大、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作为试点,推广节能设施设备,提高质量、能源的使用效率;形成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餐饮行业向绿色餐饮发展。
3.餐饮经营者积极发展绿色餐饮品牌。餐饮经营者应当积极运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理念,依靠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节能设备设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开发营养、健康的菜品,培养绿色员工,改善就餐环境,积极实施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消费群中赢得上好的口碑,树立起“绿色餐饮”品牌企业的形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朱玉宽,张鹏.绿色餐饮,不只是“绿色食品”[J].绿色视野,2009(1).
[2].中国绿色餐饮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9(9).
摘要:分析了我国冷藏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其中在硬件设施、国家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物流设施、开展多式联运等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冷藏食品物流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冷链物流
1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冷藏食品供应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货物需求的20%-30%,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5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据丹麦丹佛斯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年产值有望在现在的13.5亿美元基础上每年增加15%-25%。
2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些冷藏食品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跑长途运输时会在半途关闭致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等接近目的地时再调整到客户要求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食品质量已经出现问题,但由于尚未影响到外观及气味,很难被察觉到。冷链环节的温度不稳定,引发食品的微生物变化,尽管有时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只在化验时才会显示出来,但严格来说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2)硬件设施不理想,导致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3)冷藏食品供应链硬件设施不理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保有量为3万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同时,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立方米,也显示出不足。
(4)冷藏食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缺乏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的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5)一刀切的交通管制阻碍冷藏食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和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尤其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毕竟,对于载货能力一样的车辆而言,冷藏车的运输成本比普通车辆高出很多,而冷藏车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也比普通运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3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同时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3)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5)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因素之一。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与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6)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餐饮业 绿色营销 策略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但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非理性消费、食品安全事故、城市环境污染等,已经成为我国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那么,研究绿色营销就成为餐饮业自身发展的必需。
一、餐饮业发展现状
由诺美咨询完成的《2012―2017年餐饮行业投资形势及产业运行策略深度调研报告》内容显示,2011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063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2%;201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10837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04%;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
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形成一套良好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体制。目前,餐饮行业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局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餐馆,很多制成品表面上是很可口卫生,但其制作工序中却存在这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如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加工过程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虽然工商局和食品安全局已经对此情况进行打击,但其力度仍有待加强。
(2)绿色产品尚未成为餐饮业的首选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污染少、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的一系列无害产品。虽然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但是,餐饮企业在绿色产品上的开发和使用意识还很薄弱。一方面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的绿色程度还刚刚开始,许多产品在绿色功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或欲望。另一方面,在有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使用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特别是中小型酒店和饭店。例如:很多酒店和饭店为了节约成本,炒菜时所用的食用油一般都是质量中等偏下的油,而且一些用来炸东西的油更换周期较长,长期拿来炸东西使油质质量再降低并产生一些沉淀物质,食用这些产品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致癌隐患。
(3)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很多餐饮企业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仍按照传统单向线性模式,对眼前利益考虑很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方式滞后,导致餐饮业投入多、产出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甚至产生大量“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据温州市环保局透露:几年温州市区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仅一个区就有100多家排污不合格的餐饮企业。
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防止污染、充分利用和回收再生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以消除或减少其生产经营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而开展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针对餐饮业,开展绿色营销策略,能有效解决其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实现餐饮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政府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
我国应加快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强化法律监管,以法治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进行政策的绿色倾斜和提高行业的国家标准,积极实施ISO14000 和环境标志认证,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开发应注意:其一,在食品原材料选择上面,应该选择绿色有机食材;其二,在设计产品时,应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为目标,最好选用无毒、无害容易分解处理的材料,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其三,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
(三)树立绿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积极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各层次、各部门都应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了解到高额的环境投资不是没有回报的,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该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获得比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节能降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在讲求绿色、健康、环保消费的当今社会,餐饮企业只有将“绿色”的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蕾.绿色营销概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0).
[2]刘致良,冼锋.餐饮企业绿色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
[3]杨洁.顾客视角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8).
[4]李鑫.绿色食品――21世纪的主导食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葛梅.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