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范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20 10:44: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建设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的难题

1.1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局限性

推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必然要立足于对于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推广,但是在当下我国的农业产品机械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定位不准,售价偏高和创新困难难以推广这都是导致农业机械产品存在局限的原因。首先我们知道,在非平原的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主要以小型化的生产为主,然而在农机的推广方面,产品依然是大中型的联合生产和收割的机械设备,这和实际的小型化需求严重不符,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这是传统大型农业机械化从平原走向丘陵和山区地带的主要障碍。再有在价格定位上,山区的农业生产以散户为主,个人实力薄弱,无法负担庞大价格的现代化农业设备,试设想,一个农业机械会直接消耗掉大半年的农业收入,那么其加快生产和收割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散户缺的不是时间,而是资本和规模化的土地,这两点是农业机械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后就是我国的针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研发升级的专业人士严重不足,这让农机产品在更新换代上的步伐十分缓慢,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山村地区对农机的需求,是农机难以走向山区地区的重要原因。

1.2农业机械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机械的推广离不开相关的服务,它包括最基本的农机知识的普及,农机使用和保养的注意事项以及农机的故障维修的保障体系,而在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手严重不足,而且在服务上,山村地区以零散化分部,无论服务费用由卖家或者是买家或者是国家拨款都会是个较大的负担,基层农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让农民在面对先进农机时没有安全感可言,如果政府出面,让基层政府人员兼任农机的服务指导工作,那么将会大大增加基层政府人员的负担,再有就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无法胜任服务工作,由此造成了农机推广计划在山村地区搁浅。

1.3农村地区对机械化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山区的农村地区,很多青壮年都前往城市寻求发展机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传统性,在面对农机推广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反应,缺乏了解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无论是在了解中还是后续的对农机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有这些农民不会从经济角度来计算,如果购买农机是否会切实带来更加方便高效的生产模式,因此他们多会停留在观望状态。

1.4国家政策的补贴方向具有一定偏差

在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中,国家会给予农民进行一定的补助,比如在平原地区,还进行了低首付,分期付款的资金支持,对于燃油消耗也提供补贴,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实现了农机在平原地区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山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中,国家沿袭了这一套补助项目,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正,因此出现补助方向的偏差。前面已经强调了,在乡村地区的农机生产中,主要以小型化方向为主,而小型化的电动机显然比燃油机更加实用,因此山村地区的农机推广几乎没有享受到对燃油的补贴,而国家还未出台对农机电力的补贴,另外,山村地区饿的农机运输成本相比城市平原地区也更高,但是这一部分额外支出没有得到补贴,几乎都是农民自己负责支出,这影响到农民对农机的积极性。

2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2.1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

农业机械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农业机械的单一型和片面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农机研发和生产中,研发人员不能想当然地针对某一地点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以偏概全的设计。进行实地考察,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实现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发展,是实现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一个要点。另外在由于农村散户的资金力量不足,所以除了在设计上要进行小型化的设计外,在农机的工业生产中,企业也要革新技术,实现低成本的生产,进来那个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最后在推广销售上,要尽量实现农民和企业的对接,尽量减少中间商的插手,让农民以最低的价格拿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

2.2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制

如今在当下社会中,做好后续的服务环节是达成交易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在农业服务体制上的不健全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受到阻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将实践操作和农机销售联系起来进行推广,因为农民需求的是实际的使用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农机产品,所以这少不了对农民传授相关操作技术的过程,这也是销售人员本应该具备的素质,另外,销售人员有必要对农机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初最终解释,善于站在农民的立场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利益,包括来自企业中的,来自政策上的,总之,只有让农民体验到安全感,才会让农民加入到机械化生产的队伍中来。此外,政府基层人员也需要对农民的机械化现状进行登记和分析,将农民的机械化生产问题通过基层政府的探讨给出合理的帮扶措施,解决各类政策的限制性问题,向上级提交有效的帮扶补助措施,增加农民进行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让政府也参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后续服务,这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的水平。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组织;农民;增收

苏北地区地少人多,使各农户家庭所能耕种到的土地量减少,决定了农户不具备实现机械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从而导致农户不可能成为实现机械化的基本经营载体。农户的价值取向使得即使具备了农业投资能力的农业大户,也不肯把资金放到回收率极低的农业机械上,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如何协调当前存在的矛盾,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组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引导农民结伴作业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资源出现结构性的相对过剩,加之农机大户急需有一个机构能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实施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增收。针对这一新情况,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农机系统的优势,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以协会这种民间组织的形式,将机手组织起来,通过详实迅速的信息服务将农机作业引向市场。切实加强作业市场调研,一方面组织农机人员实地了解全市作业量及联合收割机需要,逐镇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另一个方面积极开拓作业市场,组织若干个考察组,分赴安徽,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实地考察,签定作业合同,并将各地汇总的作业信息定期向广大机手公布,免费发放《跨区作业信息手册》。农忙期间开通两部热线电话,公布服务承诺,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维修配件等后期保障。

二、搞好管理与服务,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1.强化跨区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近几年跨区作业的实践使广大机手认识到,谁最先掌握跨区作业信息,谁就赢得跨区作业工作的主动。因此,应积极适应发展形势需要,加强市,县两级跨区作业信息网络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设立分会,牵头组织跨区作业,吸引机手参加,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邳州市碾庄镇农机跨区作业协会还自办网站,通过网络了解作业市场,定期作业信息,深得机手喜爱。

2.强化跨区作业规范化管理

随着跨区作业的不断推进,对组织管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形势,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在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经常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促进跨区作业有序开展。按照部、省、市要求,制定严格的发证制度,做到“四不”,即:车辆牌证不齐全,技术状况不好的不发证;不参加培训,不参加检审的不发证;不参加跨区作业队的不发证;不属于辖区范围的不发证。强化镇级农机人员责任,要求对跨区作业的机手,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安排调度,统一维修保养,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欲参加本地跨区作业的机手必须首先到镇农技服务中心报到登记,由各镇按作业区域、种类,组织编组,联合作业。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免费发放作业证,对跨区作业服务中介机构收费的,严格执行“谁服务谁收费”政策,严禁只收费不服务以及乱收费。在收割机跨区作业期,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在各镇各主要交通要道、路段展开检查,发现未参加年检年审、未领取跨区作业证者,除批评教育,责令限期参加检审和领证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个体作业的机手一律就地整编,编入当地跨区作业队参与作业,着力打击“无证”或“散机”等扰乱跨区作业程序的行为,促进跨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通过协会的组织和信息服务,强化农机监理的发牌、发证和保管保养。根据农机管理的要求,外出跨区的联合收割机必须“三证齐全”,即驾驶证、行驶证和跨区作业证。以往机手对领取三证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农机转制后,部分机手既怕麻烦,又怕花钱,给农机监理带来难度。现在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每年召开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代表会议,既传达省、市跨区作业会议精神,又部署全年的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同时,严格把好《跨取作业证》的发放关,建立申请、登记、发放管理制度,对无牌证、无驾驶证和未经年度检审的机主,一律不予核发《跨区作业证》。这样既能强化管理,又可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机安全监理与农机手跨区作业的双赢。

三、拓宽农机服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1.在确保农机总量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资源配置

以发展带动调整,以调整促进优化,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依靠农业机械不断向农村各个领域扩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积极用活现有的农机资产,提高机具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全方位提升农机化水平。要以跨区作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机资源,扩大作业区域,提高跨区作业规模和整体效益,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农村农机运输和物流业

目前,农村80%以上的运输量靠农机来承担,农机在农村物流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要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加速发展农机运销龙头组织。使农机运输和物流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4.扩大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

培植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全年农机销售总额和维修服务收入新的增长。同时,要努力研究和发展农机作业、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较快的今天,就必须要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农机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机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学报.2010(6)

[2]王瑜才.农业机械化助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装备.2011(9)

[3]郭燕.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民增收.浙江农村机电.2011(7)

篇3

我县粮食的优势是玉米,提高玉米单产效益来讲至关重要,而在以品种为中心的玉米栽培技术中,关键是一次保全苗技术。据专家调查,我县玉米种植在好的年份、好的地区按品种要求的密度呆苗才只有80-85%,较差年份、较差地区只有70-78%。因此,要实现在全县玉米种植地区提高10%的保苗率,就可以在现有产量上增产10%。在秋季产量调查中还发现,细杆小惠植株也可以造成10%左右的减产。解决上问题的关键是更好地实现农机农艺的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齐苗、壮苗。从各地多年的对比调查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一般机械播种比人畜力播种早出苗4-10d,出苗率高6-28%,而同样是机械播种并用苗带镇压器镇重镇压苗带的地块比用传统V型镇压器镇压的早出苗1-5d,出苗率高1-3%。而且,不同的播种与方式苗期长势和产量也有明显区别。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倡,在全县玉米种植地区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种保全苗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是一项综合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机械精少量播种为中心,辅之以秋翻整地,种子处理、化肥深施、苗带镇压和药剂除草等相关配套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在我县以推广多年,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原因就是许多地方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它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规范技术要点,加大推广力度。

首先要提倡秋翻整地。根据我县的降水情况,只要耕作措施得当,前一年贮藏在土壤里的水分足够种子的萌发需要。但我县有些地区搞春整地、春打垄,这种方法是前一年贮存在土壤里的天然降水散发。这样,根据多年统计分析,中部地区约占30-40%,西部仅15-20%。因此干种湿出的做法太大,而且春天整地还容易形成土块,阻碍种子的萌发。只有在秋季整好种床,经过土壤的冻融作用,种床的质量才会更好。

在西部干旱地区提倡全方位深松,深松的深度为40-50cm,而且在耕层底部形成一个直径10cm的空洞(成为鼠洞)。全方位深松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深松过的土壤,在一小时内可接纳350-600mm的降水,而不形成地表径流,既能贮存天然降水,又能避免因地表径流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通过全方位深松,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土壤水库,它能为春旱条件下一次播种保全苗提供可靠的水分保证。据测定,深松比不深松的耕地0-100cm土层可多蓄35-52mm的水分,相当于每公顷土地多蓄水400t左右,做到了天旱地不旱;二是能够降低土壤盐碱浓度。全方位深松的土壤,可是耕地含盐量降低12%左右,这对于改造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很有作用。全方位深松三、四年进行一次即可。这样,我县西部的耕种技术就能充分积蓄限的350-450mm降水,使伏雨春用,旱用,客服干旱威胁,确保春寒年利用好土壤自然蓄水,一次播种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在没有实行全方位深松之前,还需推广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节水保墒耕种技术)技术。

保全苗的技术的关键是播种环节。首先种子要有保证,发芽率和纯度要高,要经过药剂拌种和磁化等处理,要有良好秋翻整地质量与合适的土壤墒情。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科学的播种方法。一要播深均匀,深度偏差在±0.5cm。窄开沟。接墒下种,覆湿土。二要按品种要求保证株树,株距一致,使小苗吸收养分均衡。三是播种要进行苗带重镇压,使种子和湿土密接。播种同时提倡深松施化肥和药剂灭草。

采用科学的机械播种方法,配套相应的技术,能达苗全、苗齐、苗壮,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机械精少量播种比传统人蓄力播种每公顷可省种子20kg(节省下来的种子钱足已支付机耕费),而且省工、效率高,抢农时。这些,已被各地多年的生产实践所证实。我县近几年机械精少量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但许多地方作业技术不规范,相关技术配套不好。比如,有的地方不搞秋翻搞春翻,既失墒又很难保证整地质量。全方位深松技术刚刚引进,干部群众对此的认识不够。苗带重镇压器已推广多年,但机具数量仍不足千台,等等。为此,我们认为,要想推广好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应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is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rge area premis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and the applicabl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p huge role.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widely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ojects, such as poverty, essentially a popula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rough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to make the analysis judgm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providing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Keywords: agriculture; Machine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概念及作用

农业机械一体化是采用各种动力和配套农机具的配套产品来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实现农业机械一体化一体化,既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一体化,有以下促进作用:①突破农业增产的平静,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②合理控制灾害防止,将灾害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④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已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以及加工全过程的农业机械一体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美国等国家的农业机械研发及生产,充分的应用了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高尖技术应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上,最终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自动监控等无人化操作管理模式,使农业生产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并且实现快速准确的农业作业,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

1、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一体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配合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与开发实现的高效农业机械耕作将加快研发制造。

3、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跨学科以及多专业配合的农业机械应用将更为广泛。

4、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化,蓝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与机械设备迅速发展。

5、注重生态环保,对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所需的技术与装备迅速发展

6、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

7、农业机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焊接自动设备等技术成果,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逐步提高。

8、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农业机械对新品种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9、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一体化得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加速各国农业发展技术及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交流。

二、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一体化的特点及不足

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能耗偏高、科技含量偏低、技术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农业机械一体化高质量水平,才能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差距。

1、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每年的全国投入农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机车数量、机收农作物面积、机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这代表着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农民的认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农业机械一体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达到42%,而且农业劳动力的从业比重逐年降低,这是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年深入,导致农村劳动力已经逐渐富余,其剩余劳动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

3、国际农机企业均将中国视为战略发展地区。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耕种,国际农机巨擎已将中国视为其战略发展及业务储备的重要发展地区。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业务开展,这些企业已将中国作为发展重点,加大了市场拓展的力度,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研发上给予了方向性和标准化的指导。

三、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以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为主,以环保促开发。

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发展环境保护及耕作技术为主的机械设备,进而减少对于环境造成破坏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及使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该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较大的时期。工业污染导致不少农产品原料质量偏低,达不到加工业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加工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受影响。而采用研发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的耕种联合作业机械设备、减少化肥使用量的耕作机械等一系列具备环保概念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机械设备,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2、加大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农作物、畜禽、水产生产期所需,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3、研发运用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机械设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活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新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发生率。

4、通过不断加强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

5、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在排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电力及农业机械。

6、重视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改进农、畜、水产品加工和储藏技术等农业技术的研究的经费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7、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以农业机械一体化带动农业生产的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农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运输、储藏、加工、包装以至最终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运用机械化手段将工业和商业因素融入农业,进而使农业生产融入现代市场模式,这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一体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而农业机械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其作业水平更是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一体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将农业机械的研发及制造向更贴近生产要求的步伐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春光,国外“三农”面面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何涛清, 新时期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一大创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何雄奎,刘亚佳,农业机械一体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篇5

关键字:以色列;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以色列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

1.1 滴水灌溉技术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条件恶劣,但它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它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2个方面。以色列的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它先进的灌溉技术。以色列国内最重要的河流就是约旦河,以色列对约旦河的利用率十分高,但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约旦河的保护。由于本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以色列自1952~1963年,用了11a的时间,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把南部的水运送到北部的沙漠地区,使得水资源稀缺的以色列北部的农业发展得到有效的供给。为了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在农业灌溉中的流失,以色列充分利用本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发明了滴水灌溉技术。以色列的果园全部采用这项技术,农田中的大部分也采用了这一技术。滴水灌溉技术在以色列的高度推广,大大节约了以色列的农业用水,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大化。这一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很多干旱缺水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学习和引进这一技术,农业技术的输出也是以色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农业机械化和电子化

以色列为克服本国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高度重视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希伯来大学的农学院每年为以色列研发出很多先进的农业科技,以及输送大批的高水平的农业从业人员,为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色列的农业机械种类繁多,技术先进,较为常用的有拖拉机、摘棉机、地温测量器、病虫害预警机、挤奶机等。这些种类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率较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极快,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农业电子化方面,农业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联合研发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软件,在温室种植方面进行了应用,还将先进的农业电子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方面。以色列农作物收获无一不是机械化,包括棉桃采摘,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的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2]。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应用数量相对较低

农业机械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这一系列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机使用效率的低下,大量农机闲置浪费,而又有少部分的农机超负荷使用,使用期限严重缩短。农业机械的投资、研发和生产与农业生产脱节,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这不仅使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还占用了大量的农业投资,使本来就有限的农业投资变得更加微薄,从而影响到整个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整体较低

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程度较低,从而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较慢。同时,农业机械化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局限在春耕和秋收这2个环节,但由于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化,使得其他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挥。

2.3 农业机械柴油消耗不断增加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这必将导致我国柴油消耗的加大,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设备的老化、陈旧造成的,这与农业的绿色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国农机过去大都是小型的,而不少小型机的特点就是效率低、能耗高,同时还存在着排放超标的问题。如在我国农村量大面广的采用单缸柴油机的小型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等产品,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3]。

3 以色列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以色列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因地制宜的引进和吸收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及和使用,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该做到以下2点:

3.1 注重科技投入,积极研究开发适宜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改变我国以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比如:以色列的滴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等。在加大对外技术引进的同时,还更应该重视本国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对只有技术的专利保护[4]。

3.2 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农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

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同时农业科研机构还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实用性。他们把大量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使得以色列的农业机械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农业生产力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我国也应该加大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努力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相关性,应结合其他领域全面发展农业科技。

参考文献

[1] 黎海波.独具特色的以色列农业机械化(上)[J].国外农机,2006(1):21.

[2] 黎海波.独具特色的以色列农业机械化(下)[J].国外农机,2006(2):16.

[3] 刘向新,周亚立,翟超.我国农业机械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减排技术[J].农机化研究,2012(4):224-227.

篇6

关键词: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 制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1 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大规模作业之间存在矛盾

实施后,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但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单家独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生产效能的发挥。尽管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机结构不合理

动力机械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慢;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速度相应慢;耕整机械、播种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栽植机械、收割机械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

辽宁中西部平原和东部山区之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单机作业机械与配套农具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及农村其他各业的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4 农机农艺结合不好

农机作业标准与农艺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各地种植方式不同,作业标准不一,限制了农机大规模作业,导致农业作业生产率不高,动力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业成本达不到农民的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5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机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机驾驶操作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新生力量不足,亟待补充。

2 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具备,进入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全市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2.1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政府推动方略,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农机部门要把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谋划部署,采取切实举措抓出成效。搞好项目带动,通过农机化示范工程、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工程、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推进工程,促进农机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发展重点

从需求拉动角度看,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二是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三是逐步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机械和技术。

2.3 优化农机结构,提升装备水平

应把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幅提高和扩大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田间植保管理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甜菜收获机械等机械装备数量。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及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等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2.4 重视农机农艺,实现交互融合

针对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合作,开展相互配套适应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农机的高效功能和农艺的增产功能。组织农业和农机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两者谁应适应谁,找到农机与农艺合适的结合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5 加强人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培育农机化管理人才,提高政策执行力。培育农机化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培育农机化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提高农机社会化水平。培训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建立一支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机化事业发展。

2.6 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市场主体

篇7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汪懋华,李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山东农机化,2010(01):20

篇8

一、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①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到199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016万千瓦,比 1952年的 18万千瓦增加了 2333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 689051台,比 1952年的 1307台增加了 526倍;农用载重汽车875571辆,比 1952年的 280辆增加T 3126倍。与此同时,农村电力等也都是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②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③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二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各种基层农机厂、农机站为后来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④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A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农机投资主体发生了由国家投资为主到以农民私人投入为主的转变,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另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领域不断拓宽。

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失误也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①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②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③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20多年农机化中“左”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80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为“石油农业”在我国行不通,只搞生物技术就行了。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所走过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但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失误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暂时困难而对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持否定态度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方向是正确的。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有人说中国要绕过“6油农业”,X搞“生态农业”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实,重视“生态农业”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态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对立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农业”是要靠农业机械化这个手段去实现的。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和林、牧、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可以说,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其必然性而不顾客观条件的冒进,又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性而消极等待,在认识上则不应消极回避它,而应该积极正视它,决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就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手段而言,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手工工具:犁、耙、锄头、镰刀等,普遍存在的还是人力播种,人办收割;就劳动对象而言,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就劳动力而言,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多,但素质差。只有大力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改变生产力落后状态,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的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人,其中校人大量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②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发展机械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第二,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斤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核,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过去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现在都基本上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了,而且一配合得较好,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脑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而这些先进技术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机械化为基础和手段。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它可以成为我因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机械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提高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在产率,降低成本,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有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咱需”,农机行业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①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刺激城市工业和#镇企业的发展。②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发展。③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的投资和农村的消费,只要引导得当,农机行业一定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人近期来看农民解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了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a,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对策

任何一项生产力的突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切不可忽视存在的困难。最突出的困难是:

第一,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gi%,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83%,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占总劳动力的46.75%,这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之一。

第二,资金困难。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第三,土地过于分散零碎。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我国不到15亿亩土地被分给2亿多农户,户均6-7亩耕地,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不便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不利。

此外,农机产品市场还不很规范,农机产品造价高等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

“三农”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加之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以看到未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光景。但是,要想真正达成这一夙愿,需要在今时今日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然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在具体落实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普及率不高。由此看来,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很是必要。

1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以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降低了劳动力,同时还能科学化、合理化的栽种农作物,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充分说明了农业机械具有较高应用性、有效性、适用性。基于此,良好的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相当于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给广大农民群众,使之切实有效的应用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如此便可以构建高产、优质、生态是农业技术体系,弥补传统栽种技术、栽种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良好的进行农作物种植,促使农作物良好生长,同时降低劳动力[1]。所以,无论是出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考虑,还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虑,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的确,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积极落实此项工作,利于改变农业生产现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是,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尚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效果不佳。目前来看,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1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不够先进。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且基础薄弱,这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限,致使农业机械难以全面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如此降低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据相关资料显示,建国初期农用拖拉机数量仅110台左右,并且大型农业机械基本没有。在如此的局面下,一点点推进和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虽然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其技术含量、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等方面还是有一定欠缺的,致使农业机械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新要求。2.2农业化财政不足,农机应用率不高。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其中一项就是农机购置补贴,以此来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使之利用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农业机械购置的成本较高,自身经济水平有限,因此很多农民并没有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而是按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进行农耕、农种。这侧面说明了我国农业化财政补贴不足,难以让农民普遍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相应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率不高[2]。

3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影响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落实举步艰难。对于此种情况,笔者的建议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现状。3.1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的确,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改善农民农业生产现状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还需要政府极大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加大对农业机械产品研究的投入,以便创新和创造农业机械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加大农民购机补贴,以便农户有能力购买和实用农业机械,如此必然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造条件[3]。3.2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出于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考虑,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农机推广和农机服务。也就是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业机械培训,以便农户能够学习这方面知识,对农业机械有进一步的了解,认可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机械操作、维修能力,为更加灵活、有效的使用农机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制定统一的农机评价和检测标准,以便有效的控制农机生产商的农机生产,保证农民购入的农机没有缺陷,可以长时间有效的使用[4]。3.3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鉴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不够,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也就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农机技术理念,借鉴外国产品开发的经验,再结合本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而积极研究和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产品自主创新的目的。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基于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将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因目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落实不佳,导致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高,不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此,应当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来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为促进农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陈燕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午街铺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宋守江.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3,(02).

[2]徐法金.繁昌县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4-15.

篇10

一、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①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到199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016万千瓦,比1952年的18万千瓦增加了2333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689051台,比1952年的1307台增加了526倍;农用载重汽车875571辆,比1952年的280辆增加T3126倍。与此同时,农村电力等也都是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②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③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二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各种基层农机厂、农机站为后来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④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A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农机投资主体发生了由国家投资为主到以农民私人投入为主的转变,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另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领域不断拓宽。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失误也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①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②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③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20多年农机化中“左”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80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为“石油农业”在我国行不通,只搞生物技术就行了。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所走过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但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失误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暂时困难而对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持否定态度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方向是正确的。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有人说中国要绕过“6油农业”,X搞“生态农业”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实,重视“生态农业”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态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对立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农业”是要靠农业机械化这个手段去实现的。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和林、牧、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可以说,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其必然性而不顾客观条件的冒进,又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性而消极等待,在认识上则不应消极回避它,而应该积极正视它,决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就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手段而言,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手工工具:犁、耙、锄头、镰刀等,普遍存在的还是人力播种,人办收割;就劳动对象而言,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就劳动力而言,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多,但素质差。只有大力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改变生产力落后状态,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的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人,其中校人大量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②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发展机械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第二,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斤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核,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过去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现在都基本上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了,而且一配合得较好,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脑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而这些先进技术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机械化为基础和手段。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它可以成为我因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机械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提高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在产率,降低成本,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有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咱需”,农机行业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①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刺激城市工业和#镇企业的发展。②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发展。③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的投资和农村的消费,只要引导得当,农机行业一定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人近期来看农民解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了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a,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对策

任何一项生产力的突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切不可忽视存在的困难。最突出的困难是:

第一,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gi%,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83%,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占总劳动力的46.75%,这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之一。

第二,资金困难。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第三,土地过于分散零碎。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我国不到15亿亩土地被分给2亿多农户,户均6-7亩耕地,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不便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不利。

此外,农机产品市场还不很规范,农机产品造价高等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现实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要发展,而应当正视困难,积极寻求对策,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别较大,因而农业机械化在地区、项目、水平、形式的布局上将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地区要因时困地团倩制宜,区别对待,允许不平衡,有差别地发展。农业机械类型、品种要注意实用性,在近期重点发展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既增产又增收入机械使用中得到经济实惠,使农业机械化成为亿万农民自觉自愿参加的经济进程。

第二,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另外,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降低农机具的生产成本,为农业提供适用、配套、高效、价廉的农机具。新晨

第三,倡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集中。在坚持土地国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广承包制下的租赁制、有偿转让制和股份制,加强土地的自主经营使用的灵活性,搞;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问题解决了,资金就可由规模经营者(国家、集体、股份合作者或私人)筹集。如可以通过承包或租赁协议,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或种植专业户转移,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四、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但是,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我国农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足,仅占农业总投入的1.7%左右,单靠国家的扶助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政府、企业、私人和外资均可成为出资的主体,发动全社会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

篇11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和保护,其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的转化率以及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建立现代农业就是要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农业。目前,吉林省的农业机械作业不平衡,而该种状况不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大力调整和优化配置农业机械资源,高效利用农机装备,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

1.3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是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以及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运用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传统耕作的改革,为生态平衡建设做出贡献。保护性耕作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小风沙,培肥地力,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作程序,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多年探索和农艺部门的配合,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二是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农机服务的领域拓宽,使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机械由种植业向运输业及加工领域拓展,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林牧副渔业机械化拓展。农民可以通过经营农业机械致富。新机具的明显改善以及实用新技术、新的机具推广,使农业机械配套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为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具质量差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发展相对落后、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许多方面的机械生产还处于空白状态。农业机械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品质较差,品种不全,与国外的农机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机企业多数相对分散且规模小,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恶性竞争等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

2.2成本偏高,效益低,投入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由于农业机械化使用成本增加,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的价格高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燃油价格升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农机产品的税收负担较重,中介服务滞后,农机服务组织程度低。农机服务站发展不稳定,信息服务落后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加之政府财政对农业机械的投入不足,与农民的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的1/10,同时标准化的农田与农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示范推广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业机械新技术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

3发展对策

篇1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已经从手工工具转变为畜牧工具,今天已经转变为广泛的农业机械,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能够起到有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力,且还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程度。

2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性要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核心和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机械化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即通过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体系。总的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农业机械化是劳动力解放的先决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机化设施普及之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资源。由于农业经济收入低,维持生计是必要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用于农业耕作,剩余劳动力很小。农业机械化设施应用和推广后,农业生产便由机械化设施完成,进而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给这些劳动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再就业的时间,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3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步骤过程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往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完善,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为目标。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出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劳动制度,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制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突破。农业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代农业必须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2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传统因素影响。这些地区依靠畜牧业和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整体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国家必须发展新型农业机械,逐步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以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这对于山区和边疆地区推广农机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面临着农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业现代化,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属于高投入的发展模式,是高产量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形势顺应了资源节约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实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弱化了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成本,实现了整体合作发展。所以合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经济和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投入,推进机械化进程,这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篇13

农业的发展一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新时代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地位仍然至关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带来技术支持,使我国农业从传统人力耕作逐渐转变成农业机械化耕作,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使得农民耕作变得极其方便,农业产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我国机械化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从问题入手,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键词]

农机推广;出现问题;对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设备的支持,而农机设备的改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设备正逐渐被完善。在农机设备日益改进的今天,加强农机推广成为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农机推广的意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出发,浅谈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希望给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帮助。

1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农机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它标志我国农业进入到机械化发展的时代。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大力推广机械设备,才能让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的双手,提高耕作效率。所以农机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改变的有力保证。第三,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打破了传统布局,农业生产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对农机和设备的需求量变大,为满足农民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农机工作势在必行[1]。

2农机推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机推广受到了阻碍,农机推广问题日益明显。农机推广问题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农机推广经费存在的问题农机推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条件。目前,我国建立的农机推广点虽然有许多,但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过快,农机推广的经费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投入的经费也变得跟不上节奏,无法满足推广技术的进行,推广点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农机产品,导致推广点农机无法更新换代,这样做无疑会阻碍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2.2农机推广员素质要求的问题对于农村推广员来说,他们是与农民接触最深入的群体,但由于农机的推广环境十分复杂且地理分布分散,决定了其人员大多都是本地人员。而且农村的交通、通信等条件比较差,年轻的科技人员大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环境。再者工资水平低,也降低人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所以,从业年龄偏大、缺乏从业资格、专业化水平低和离职率偏高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要现象。在加上当地政府对这问题不够重视,造成了这类人员的大量流失。

2.3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农机推广手段应该与时代的步伐相协调,以前,农机推广手段缺乏经费的支持,只要经费到位的条件下,引进新的农机设备,新设备直接售卖,就能达到对农机进行推广的目的,但是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农民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就需要农机推广员改变传统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农机推广工作。

3农机推广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农机的推广,为了能让农业机械化得到良好发展,推进农机的推广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3.1提高农业推广资金自主化目前来看农业推广资金单单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发展的,我们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市场当中,站在市场的角度,投入推广资金,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能达到资金的有效回收。值得注意前期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让有限的推广资金在市场道路上流转起来,为以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打下基础。

3.2组建专业化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推广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讲解,专业人员的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能吸引人才加入,需提高职工的薪水待遇问题,对于已经加入农机推广人员,要提供定期的培训,更新对设备的认知。对于农机出现的问题,农机人员还需加强与设备工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让农机推广形成专业化、水平化和技术化的行业,让农机从业人员成为专业化团队。

3.3多元化推广方式传统推广方式已经被社会逐渐淘汰,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采取多元化推广模式,转变传统推广方式,并要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多元化推广模式手段[2]。

3.3.1传统模式的更新传统模式由于主动性差,导致人们无法了解设备,所以现在需要推广人员主动出击,进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办法,这样,既能知道农户对农机的要求,又能把握住市场方向,且还能将新技术带给农民,让农民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3.2“领头羊”示范模式新型农机推广需要示范带头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广人员应该与农民建立合作小组,对所需要推广的农机进行示范,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推广,从示范上让农民了解农机优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3.3合作模式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让农机生产企业提供器具,农业推广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收款方式。这样不仅让新农机故障维修提供了保障,而且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还能将农机问题及时回馈给农业推广点,使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总结农业发展会一直跟随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农机推广成为农业和机械业发展的动力,但我国农机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总结不足,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加强农机推广的范围。还需根据农村农业现有情况,不断改进农机推广模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霍玉生.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19):39-39.

篇14

一、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畜禽、农作物、水产生产期的需要,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新知识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对新品种的培育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现。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将引起现代农业装备的重大变化。

2、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效率的农机具将加快制造、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

3、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推广与普及,使农业机械化得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将在推进各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已经步入中级发展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现存的结构不尽合理、能耗物耗偏高、科技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相统一。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水平,提高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业从业者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

1、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另一方面旅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要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由初级阶段迈入了中级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

2、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保障体系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代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农业机械本身是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又是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面积应用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