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一体化采购管理范文

一体化采购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9 15:59: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一体化采购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体化采购管理

篇1

Abstract: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ystem of weapon equipment integrative acquiremen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benefit of acquirement cost and ensure acquirement quality. Using the ideology of whole system and whole lif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weapon equipment integrative acquir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 setting and run mechanism of weapon equipment integrative acquire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全寿命;业务流程重组

Key words: weapon equipment;integrative acquirement;management system;life cycle;BPR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31-02

0 引言

武器装备的一体化采购涉及武器装备的科研、订购、维修保障等一系列活动,在采购中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前期购置,还必须注重产品的后期使用。建立与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能极大地提高采购效益,使采购方成为精明的买主。

目前,武器装备采购管理体制大多都是根据传统的管理理论设置的。然而,传统的管理理论产生于工业时代,其核心思想就是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管理理论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难以适应新时期采购管理工作的需要。比如,分工理论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个别作业和部门的效率,但往往造成对整个流程的忽视;容易导致管理盲点,部分职能没有相应的执行部门;科层制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会导致管理层次重叠,同一层次的组织各自为政,纵向组织层次过多,而且沟通成本也比较高;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失真,由于信息是自下向上进行传递的,在层层传递中往往导致信息失真,而使得决策失误。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传统管理理论缺陷的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方法探讨如何运用BPR建立合理的一体化采购体制,科学设置采购机构,优化采购运行机制,规范武器装备采购管理工作,提高采购效益,保证采购质量。

1 业务流程重组与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1.1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分工原则将一项原本完整的工作流程人为分成不同部分,由相对独立的不同部门按一定次序完成工作;BPR意在对传统工作流程重新设计、拆除人为地设在市场、设计、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职能之间的围墙,使其恢复原本面貌以提高工作效率。

BPR一改传统的小改小革,以获取个别环节的减损增效的做法,而从整个流程来考虑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重新组合,使原本分散在各部门支离破碎的流程片断重新还原为一个整体,减少重复环节、降低协调和交换的难度和成本,从而使企业业绩有突破性增长。

根据BPR的思想精髓,把BPR项目实施设想成一种高层次的立体形式,整个BPR的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以流程重建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

1.2 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装备全寿命是指产品从立项论证直到退役处理的整个时域历程。一般装备的寿命周期大致可分为论证、方案、工程研制、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退役处理等阶段。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可以理解为从横向上通观产品的全局,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把管理对象的全部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和处理,要把产品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器材、资料等保障部分进行通盘考虑,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解决,同步发展。

2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规划和设想

完整的一体化采购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

规范化是一体化采购的前提和基础,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

专业化是一体化采购的重要保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均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

系统化是一体化采购的主要特征,按照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要求,统筹考虑产品科研、采购、使用保障和维修等工作。

3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建立

3.1 一体化采购管理机构设置

在采购机构设置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根据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要求,应建立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加强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审计、合同监督工作,使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审计和合同监督部门相对独立,改革和完善与国家采购制度相适应的产品采购体制。

②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一项完整的工作流程应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武器装备采购流程,特别是大宗或比较贵重的武器装备采购,一般需要经历采购项目论证、审批、招标、议(决)标、采购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等阶段。对于上述阶段中的各项工作,都应由专门的采购管理机构负责。

③根据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理论,在机构设置中必须包括武器装备定购、科研和使用维修等部门,以满足在装备全寿命中各阶段的管理要求。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确定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机构设置如图1所示。

在图1的机构设置图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如下: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计划的制定、指标、定购论证和价格管理工作;合同订立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合同的订立;合同履行部门负责定购、科研、维修合同的履行;装备使用保障部门负责产品使用管理和保障工作;装备修理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维修工作。

3.2 一体化采购管理运行机制

在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运行机制中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定购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维修工作运行机制和科研、定购、维修工作接口。

①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科研计划,对科研项目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科研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合同履行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履行。

②定购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定购计划,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定购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合同履行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履行。武器装备使用保障部门在武器装备使用阶段负责保障工作。

③维修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由计划部门制定维修计划,进行招标。合同订立部门根据维修计划,与承制方签订合同。武器装备修理管理部门根据合同订立部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维修合同履行。

④科研、定购、维修管理工作接口。武器装备使用保障部门根据所定购产品的使用情况,提出武器装备改进需求和武器装备补充需求。武器装备修理管理部门根据武器装备维修情况,提出武器装备改进需求。

4 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的评估

由于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体制所带来的效益主要是间接的、无形的,很难直接度量,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武器装备一体化采购管理体制评估指标如图2所示。

①采购费少。由于采用了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思想,在采购中不仅考虑了武器装备的购置费,而且考虑了武器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达到使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少的目标。

②采购时间短。由于采用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原理,采购工作流程顺畅,减少采购工作中的不必要环节,减少了采购时间。

③武器装备采购质量高。采购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均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增强了各项工作力度,对武器装备的监督力度加大,有效保证了采购的武器装备质量。

④武器装备使用效率高。在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立了负责装备维修和保障的部门,保证了武器装备的顺利使用。

⑤管理水平高。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不仅使各部门的管理水平,而且使整个采购管理体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5 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武器装备采购体制从组织上将采购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职能相对分离,形成了既相对独立、相互制衡、各司其责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组织体系,部门分工明确,决策、管理、执行层次清晰。横向上实行分专业管理,设立完备的职能管理机构,将采购相关的各项指责分别由相应的专业化组织机构承担,对各项采办工作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形成了由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若干相对独立的管理指挥线。能极大地提高武器装备采购部门的采购效益,保证武器装备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启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J].世界标准与质量,2001(10).

[2]罗学文.当代企业流程重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3.

[3]王建芬.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应用-再造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飞机大修流程[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4]韩宪平,曲炜.装备采购激励价格模式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篇2

关键词:一体化计划 采购计划 计划管理

在核电建设项目中,设备采购费用约占总投资额的60%,因此设备采购管理是核电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而设备采购计划作为设备采购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核电设备设计计划、设备采购计划、建安三个板块计划相互承接、环环相扣,上游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下游计划的执行,因此需要将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计划管理,其中核电设备采购计划在一体化计划中充当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本文将从一体化计划的角度对核电设备采购计划板块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核电设备采购计划与设计、建安计划的接口管理

基于设备设计、采购、建安一体化计划,设备采购计划需要控制好“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内容。其中,“输入”是指由上游设计单位所出版的设计文件,包括技术规格书、

设备及材料采购清单、改单、图纸等,这些设计文件是开展采购工作的依据;“输出”是指下游建安单位安装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及相关文件。而对“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管理,又需要从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设计文件满足采购需求,采购交付设备满足建安需求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体化计划各板块完全匹配的效果。

二、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的内容

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编制及下达、跟踪、升版及调整、再次跟踪直到计划完成。

(一)计划的编制及下达

计划编制是采购工作的开始,计划编制的范围依据是承包合同内的设备和材料范围,时间依据为工程项目二级进度计划以及设计计划和建安计划。采购计划一般包括以下节点:设计文件接收(与设计计划相关联)、发标、收标、评标、合同签署、接口资料提交、加工制造、设备发货、设备到货。设备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需要控制部牵头组织设计部、采购部和施工部各单位共同进行各板块计划匹配性的核查,获得批准及经过会签后,便可正式执行。

(二)计划跟踪管理

设备采购计划跟踪管理是对已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保证计划得以按时执行完成。在一体化计划中,除了对采购计划内部工作进行跟踪外,还需要对制约采购计划执行的上游设计计划进行跟踪预警。因此,按照执行阶段可将采购计划的跟踪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文件接收阶段、采买阶段、合同执行阶段、到货阶段。下面将对各阶段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1、设计文件接收阶段

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是否可以按计划启动,为了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上游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催促。一般采购计划管理人员采取提前3个月预警措施,向设计单位催要即将到期的设计文件;对于已逾期出版的设计文件,计划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预计出版时间,并分析是否可以采取压缩采购周期的措施保证设备按原计划到场,若对于设计文件严重逾期导致设备无法按时到场,需提前向控制部汇报,并要求重新调整计划。

2、采买阶段

接收到设计文件后便可以启动设备采购工作,对此阶段主要控制发标和合同签署的节点,由计划管理人员跟踪督促,合同负责人负责招投标及合同签署工作。依据的采购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中,即编制月度计划,并形成定期反馈机制,每周由合同负责人将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反馈给计划管理人员。对于逾期且影响下一阶段接口资料提交的合同,及时向控制部门汇报协调调整接口资料提交计划,对于无法调整的,在合同谈判期间,需要将接口资料相关参数在合同技术附件中锁定,如此,便可消除由于合同签署滞后导致对接口资料提交进度的影响。

3、合同执行阶段

在合同签署完毕后,便进入了合同执行阶段。此阶段计划主要由设备制造进度负责人监督厂家完成。设备负责人需要对厂家提交的设备制造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提交采购部门进行审核签字后方可执行。设备负责人应对厂家制造进度进行全面实时跟踪和控制,并定期汇报制造进展,并分析设备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制造拖期但不影响交付的设备,应及时向计划管理人员及直属领导申请调整制造计划,但不得突破采购计划中加工制造完成时间节点;对于影响设备交付的,计划管理人员向控制部门申请调整采购计划,由控制部门进行统一协调。

4、到货阶段

设备到货是采购计划的最后节点。设备按时到货对于建安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编制计划时设备到货时间根据现场需求时间确定,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原则上按此时间执行,但是由于核电项目设备系统较多,设备数量巨大,执行过程中到货时间会存在调整。为了尽量减少设备无法按时到货对现场安装的影响,在到货节点的控制上,由到货计划管理人员编制12个月滚动到货计划,根据现场需求及实际加工制造情况每个月升版一次,对于到货有风险的设备,及时汇报制造进度组进行分析控制,通过编制赶工计划及派员驻厂等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需求。

(三)计划升版及调整

一般来讲,设备采购计划在如下两种情形时会进行升版工作:1、二级进度计划升版;2、采购计划后累计调整较多。而其它情形下,例如如前所述,在计划跟踪管理阶段,经常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

三、采购计划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建议措施

(一)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不匹配

在采购计划编制阶段,组织各板块计划负责单位对各板块计划匹配性进行审核,在执行过程中,由各板块计划管理人员负责跟踪维护计划完成情况,在计划需要调整时,向控制部门发出申请,由控制部门统一对各板块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另外,各板块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计划匹配性进行复核,此项工作可以提前预知存在交货风险的设备,找出风险所在,并将风险及时分散消化,避免造成对安装调试阶段的影响。今后,采购部将继续提前与施工、调试进行计划匹配工作,以期尽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散或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输入管理不规范、出版滞后的问题

采购过程中经常面临设计输入不全、管理不规范、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等问题,造成变更较多、供货范围变化较大,给采购部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和及时开展。对此,采购部采取以下方式尽量减少设计问题对采购工作带来的影响。首先,协调设计部门针对所发变更及时出版设计修改通知单,以便采购部及时开展工作;其次,提前1个月向设计预警需要出版的文件,对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的文件,采购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尽量节省从技术文件接收到启动采购之间的时间,保证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的按时完成。再次,对由于设计施工图出版滞后造成制造周期紧张的设备,为不影响现场安装,采购部编制赶工计划并派专人驻厂监督,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安装需求。最后,对由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造成无法按时到货的设备,采购部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使其早做准备,将对现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最后,编制设备采购包对应的适用文件清单,并定期发设计部门确认。

(三)核电设备数量巨大,范围较难控制

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细化到每台设备KKS码,同时将每个采购包的供货范围与规格书(包括升版及变更)、合同文本进行核对确认,以保证对供货范围有清晰的掌控。

参考文献:

[1]任德曦.核电站项目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

[2]陈亮,赵利,张会,王辰宇.基于进度计划的工程项目采购进度管理,2011(2)

篇3

财务业务一体化,顾名思义意味着财务和业务在技能与方法上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系统论的思维,业务和财务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财务管理环境决定了财务决策,环境的变化影响业务,业务的发展重塑财务,财务反过来对业务产生影响。管理人员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从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走向一线战场。

管理会计是通用的业务语言,管理会计不仅仅是技术,更能影响整体的业务活动。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其财务业务组织能够达到业务单位和财务单位之间的平衡,既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首先,财务业务一体化加强了资金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其次,通过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把财务人员从大量的日常繁杂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管理水平。最后,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达到了所有财务甚至非财务数据的集成,业务程序的规范和信息共享。增加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提高了决策质量。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在我国发展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在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通过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来综合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更加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相脱离。目前很多企业意识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财务流程必须与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财务与业务是分离开的,财务业务系统处于分离状态,没有进行系统结合。第二,人员技能现状不能满足一体化发展需要。尤其是大多数管理人员技能也处于单一状态,没有达到一岗多能,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由此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第三,企业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目前企业的组织模式与管理会计模式大都是金字塔式的垂直沟通,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决策自上而下层层传递,效果自下而上层层反馈。过分制约了组织的创新精神,拉长了信息在途中的传递与消耗,不利于信息共享与及时传达。

三、面对财务与业务的整合,管理会计人员如何转型

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侧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创造价值,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结合。所以就对管理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重点不再是财务核算,而是应该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

会计职能从重视财务核算到重视管理决策。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更要熟悉业务流程,同样的,管理人员在熟知业务的同时也要了解一定的财务方法,以便于更加高效、准确地处理业务。管理会计是数字化的管理,重在管理而不是会计,应以创造价值为使命,以风险防范为抓手,合理配置与利用财务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效率。管理人员更要不断学习管理会计新理论、新知识,在实务中进行创新应用,提升管理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首先设定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财务与业务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会计模式,便于管理者进行分析与作出决策。

结合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需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采购、仓库、销售等等系统进行一体化融合,共享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和有授权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为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打下根本的信息基础。

第二,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资源,包括学习模块和其他交流工具。注重管理人员一岗多能的培训,不仅要专于本岗位的技能,还要综合了解其他相关业务知识,有利于企业整个信息链的衔接与执行,为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模式建设。企业的组织模式需要便于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不能过分制约组织的创新精神。建立能够高效沟通的企业组织是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的空间基础。

篇4

关键词:营财一体化;高效;电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电价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电价管理的理念

L公司以“集成高效、管理提质”为目标,以“营财融合、流程贯通”为主线,以“建机制、强基础、重应用、严管控”为措施,严格按照网省公司工作部署,紧跟县公司“子改分”工作进度,同步推进营财一体化建设,做到流程全覆盖,节点无死角,实现电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切实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水平。

(二)电价管理的目标

L公司坚持以“集成高效、管理提质”为目标。一是通过营财一体化建设,有效集成营销前端业务,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横向加强对营销集成数据的分析,纵向加强对县公司价业务的指导,实现营财业务集成高效。二是在持续完善电价管理手段、优化电价管理方法、统一电价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确保地区营财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有效防范电价风险,提升电价管理水平。

二、构建基于营财一体化的高效电价管理体系

(一)建机制,健全营财一体化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搭建营财组织架构。L公司高度重视,把营财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总会计师担任组长,财务部、营销部、营业及电费部、各县公司分管领导组成的营财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工作领导与部门协调。二是明确营财职责界面。公司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市公司层面设立财务部、营销部、营业及电费部(下设电费账务班),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能,减少电费账务管理层级;县公司层面受限于机构设置,直接在营销部下设电费账务班,负责营销前端业务执行。三是培育营财专业队伍。2012年L公司率先建立了一支由营销、财务电价业务骨干组成的营财专业团队,在2015年县公司营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优势,指导县公司开展上线前期初营财数据核对清理及上线后营财一体化账务处理工作,为市县一体化高效电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基础,扎实推进系统上线前准备工作

一是开展营财历史数据清查。L公司多措并举、严密组织,制定详细数据清查工作方案,实行清理结果日报制,由县公司按日汇报差异数据清理情况,市公司营财专业团队抽取业务骨干实行二次复核机制,强化市县公司数据核对清理力度。二是定期召开营财工作例会。系统上线前,L公司坚持指导到位、措施到位,定期召开营财专题工作例会,实行工作周报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营财差异数据清理、县公司营财人员配置等情况,统筹做好营财一体化试点、推广工作。三是分批举办营财业务培训。先后抽取营财专业团队业务骨干组织开展3次营财一体化系统操作培训,并在县公司营财一体化上线当月赴现场开展业务指导,确保系统如期上线、稳定运行。

(三)重应用,确保营财一体化上线取得实效

一是财务管理关口前移化。营财一体化上线后,改变以往营销、财务数据各成体系的模式,实现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在业务层面的互融互通,实现营财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提高账务处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二是营财账务核算规范化。营财一体化上线后,严格遵循“财务管总账、营销管明细账”原则,细化前端业务,建立营财一致的业务处理规范,统一和完善营财核算科目体系,实现总账明细账的对应和审计可追溯,确保营财业务、账务数据的高度一致。三是电价管理市县一体化。在营财一体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从数据录入到系统应用、从账务处理到“一键式”报表生成,L公司一直坚持市县公司同步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市公司在线审核县公司月度电价报表,分析电价执行异常情况,同步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水平。

(四)严管控,提升系统上线后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常态开展数据核对。营销部每月提供电子版、纸质盖章版双保障,确保实收电费、应收电费余额、高可靠收入等营财数据核对一致。二是开展月度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分析。重点关注销售侧峰平谷电量电费、容量、需量、分时电价执行标准核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协同营销部门开展原因分析,将问题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定期组织财务稽核。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在线稽核,按照与市公司“同标准、同要求”的原则,每月定期对县公司电价业务流程进行稽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开展财务现场稽核,加强电价业务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调取县公司应收电费总传票、电价报表等基础数据,实地到供电所查看,并走访客户,完善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健全实时监督闭环管控机制。

三、电价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电价业务实时管控

通过营财系统集成,营销前端业务数据实时传递至财务系统,实现财务管理关口前移,消除手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不规范性,统一账务核算规则,进一步提高财务业务标准化水平,真正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传递信息化、业务管控实时化。

(二)电费资金快速回收

营财一体化上线后,营销应收、实收电费实时传递至财务系统,真实反映客户应收、实收、预收电费余额,促使业务部门加大力度确保电费回收,加快货币资金周转,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市县管理同步提升

事实证明,“同步走”管理方式行之有效。六安地区以电价静态信息、电费账务处理、电价管理报表为重点狠抓电价基础管理,以电价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稽核监督、在线实时监控为重点强化电价管控职能,同步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质量。

(四)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六安地区通过营财一体化建设,营财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显著提高,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准确、明晰的呈现了公司购售电情况,通过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多维展现等形式为公司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基本完成,如何引导县公司认清形势,科学、合理的评价现状,找出经营管理中的“短板”,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这一直是龙岩电业局财务管理创新领域的热点课题。经过认真总结和持续摸索,龙岩电业局逐步构建了一套多维、系统的财务评价管理体系。

关键词 财务评价体系 精细化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是龙岩电业局在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四化”管理理念下对县级供电企业加强财务管控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它不仅仅是电业局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而且是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其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引导和提升作用是十分深刻与深远的。

一、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背景

运用科学的财务评价手段,采用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状况,判断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适时揭示财务风险,引导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龙岩电业局创建的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就是在为了促进县公司全面适应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财务评价体系运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县公司经营绩效和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及时查找缺陷和差距,促使其持续改进,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内涵和目的

(一)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内涵

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战略,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经营实际,打造兼顾共性,突出个性,全面、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良好运作,实现评价结果与管理环节的完全契合,借助财务评价手段达到控制管理缺陷、夯实会计基础、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并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目的。

(二)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目标

龙岩电业局以期通过县公司财务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借助财务评价平台,运用财务评价成果达到控制管理缺陷,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而言,龙岩电业局通过搭建财务评价平台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借助财务评价手段,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县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通过开展财务评价工作,引导县公司查找和改进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3.通过开展企业风险评价,及时发现潜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预警,实现风险的可控在控;

4.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务评价工作,有序提高财会队伍综合素质;

5.以财务评价工作为平台,开展单位间业务交流,提升县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龙岩供电系统县公司实际情况,设置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经营情况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表1)。

1.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为刚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县公司经营业绩,包括利润总额(万元)、可控三费(万元)、竣工财务决算及时率、资产负债率、对外担保下降率等几大指标。根据年度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绩效指标体系要求进行不定期更新。

2.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为柔性指标,从会计信息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八个方面综合衡量县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对各单位是否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及龙岩电业局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开展工作以及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的具体运作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对财务评价工作日益重视,将财务评价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要求各级单位积极思考,深入开展财务评价工作。2008年初,面对县公司改制后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提高,但和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亟需更快、更好提升的现状,龙岩电业局开始摸索构建县公司财务评价模型。

(一)明确职责权限,建立财务评价组织体系

建立财务评价三级组织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兼职评价人员。依托常态化运作的财务联合稽核人才方队,在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开展工作。

(二)科学确定评价指标,拟定评价计划

财务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否全面、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县公司财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及有效性。龙岩电业局紧扣县公司年度经营绩效指标,辅以管理工作要求,拟订了定量指标占70%权重,定性指标占30%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强化了绩效指标的刚性,又体现了重视过程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

评价指标设置与时俱进,依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年度绩效指标体系及重点工作内容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可变的特点;同时兼顾龙岩地区县公司经营特性,设置了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促使财务评价指标更趋合理和完善。如:针对龙岩供电系统个别县公司对外担保业务存在风险的状况,龙岩电业局先于2008年在定性指标中设置了“对外担保下降率”指标,2009又将此指标列入定量指标中,并大大提升了其所占权重,明确奖惩,以此敦促县公司加快破解工作难题,降低经营风险。

(三)开展多维财务评价工作

龙岩电业局开展的县公司财务评价工作以“科学评价--找出差距―持续改进”为主线,分为“月度小评”、“季度测评”、“年度总评”三个层次。

1.月度小评

月度小评注重管理过程评价。年度伊始,龙岩电业局即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及龙岩电业局年度财务十项重点工作相关内容制订本年县公司月度评价项目计划,下发至各县公司;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计划实时进行补充或变更,以便更好地对专项财务工作进行考量,使评价结果动态、可比。月度工作评价项目突出重点,一般不超过三项,并根据重要性确定项目权重。如:2009年6月,县公司月度财务工作评价项目为ERP系统上线数据准备情况。每月末,由财务部财务评价岗位征询相关岗位意见后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实行百分制),并报财务评价小组组长(财务负责人)审核。每月评价得分满分为100分,将各12个月的成绩累计加权后作为年度定性评价得分的40%,这是各单位的“平时成绩”。评价标准(见表2)

2.季度测评

季度测评主要以定量指标的评价为主,旨在跟踪各单位绩效指标序时完成进度情况,包含利润总额、可控三费、销售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利润总额指标作为测评关键指标,权重最大,并设置了加分条款,主要反映企业经营效益;同时设置了可控三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均衡性;还有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每个指标均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各占不同权重,合计为100分。考虑到经营绩效指标大多为年度指标(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县公司绩效指标是否完成以年度值为准),季度测评主要起到指导、警示作用,因而降低其在年度总评指标中的权重,占20%。例如:表3可控三费指标评价标准。

3.年度总评

年度终了,对各县公司全年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根据各单位面审结果计算出定量指标的年度总评得分,与季度得分按8:2加权后得出定量评价总分。定性指标的年度总评较为细化,对各单位一年来的财务管理工作分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后计算得分,将该得分与月度小评成绩按6:4进行加权得出定性评价的总分。最后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得分按7:3加权计算得出各单位年度财务评价的最终得分,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

(四)加强财务考核力度

为确保财务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收效更佳。财务部协同农电部、人资部设置了财务管理专项奖,依据年度财务评价结果进行业绩考核,决定奖金的兑现比例。评价分数低于 70 分的,给予考核;分数为70-90分,按实际得分比例兑现奖金;超过90分,全额兑现奖金。

(五)不断创新评价方式

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县公司财务评价方式也有了不断创新,2009年起,评价方式转变为“县公司自评--电业局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措施―落实改进”四步走,改变了原来由电业局直接评定的方式,更加体现县公司自我评价、持续完善提高的管理理念,促使评价工作更注重实效。

同时,龙岩电业局还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评价工作与财务过程管理有机契合。现场评价是龙岩电业局的创新尝试,突破了“指标报送、纸上评价”的模式,采用 “财务管理现场评价工作会议”的形式,由各县公司轮流承办,组织其他县公司财务负责人及财务骨干对会议承办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查看、现场交流、现场分析和评价。参会人员对发现的亮点及存在的不足,当场进行点评和讨论,此举既对承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较大的促进,同时也为全区财务人员提供了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良好机会。

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实现在线评价是龙岩电业局财务评价工作的又一创新。以局绩效管理系统为平台,开发了财务评价功能模块。2009年一季度起龙岩电业局已经实现了季度评价指标系统数据报送,系统评价结果。

(六)落实改进措施,建立经营业绩档案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就突出存在的问题后续整改进行重点跟踪落实。以各县公司为单位建立经营业绩管理档案,将月度、季度、年度评价结果和实际整改情况等资料纳入档案管理,作为客观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支持工具。

(七)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龙岩电业局在财务评价工作实践中不断挖掘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通过财务评价工作发掘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亮点,并推而广之,达到“找亮点、树典型、学标杆”的效果。财务部将工作亮点推介作为县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的重要议程之一,每次会议指定一县公司围绕财务评价中出现的工作亮点进行经验介绍,供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借鉴。此项工作从2008年二季度开展至今,议题涉及“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电费回收”等多个方面工作。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以此种形式在全市供电系统得到全面推广,营造了“树先进、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县公司财务评价体系运作主要成效

(一)深化财务监督工作

通过运用系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多维度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剖析,诊断经营风险,揭示管理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深化,提高了企业财务监督水平。

(二)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规范作为财务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得到了龙岩供电系统各县公司的普遍重视。近年来,随着财务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大大促进了县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改善,会计监督有效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有力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了县公司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上的薄弱环节,经过评价结果、评价意见反馈及评价结果考核,使这些问题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促进其进一步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增强依法理财意识。

(四)搭建业务交流的广阔平台

开展财务评价既是对县公司财务业务工作的一次全面考量,同时也为基层单位财务人员搭建了业务交流的平台。通过现场评价、经验介绍等工作环节财务人员实现了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业务水平提高是一次有效促进。

篇6

【关键词】医院;采购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一、前言

采购管理是医院顺利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如何有效开展采购管理工作,是医院采购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当前很多医院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积极采用良好的优化对策。

二、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医院所采购的各项物品如:医疗设备、器材,以及后勤设备、物资等,大多是对于质量要求较高。很多医院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可能会针对一些采购的显性成本进行全面分析,而针对其中的一些隐性成本,也就是不能够进行准确计算的机会成本之类了解不够充分。

2.t院在对采购供货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

医院针对大额资金物资或设备的采购,通常使用招投标的方式,这其中需要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医院在进行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容易缺乏管理供货商的经验,造成物资或设备的采购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交货时间延迟、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售后服务较差等。

3.医院自身采购管理水平不高

医院自身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没有列好全面的采购清单,有的是因为采购预算工作没有做好,有的是因为没有拟定详细完善的质量要求和技术参数,有的是因为没有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等等,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院采购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医院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其采购工作的总体实施效果,同时还会给医院正常的运行起到不良的负面作用,延误到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良好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优化采购管理工作,采用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提升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和效果。

1.不断完善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

针对采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的各项制度,提升采购管理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采购管理制度中需要全面划分好采购过程中不同环节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明确责任。第一,需要做好采购管理的预算工作,将需要采购的各项物品情况全面列举,并征得相关主管人员的签字确认。第二,需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采购工作,选择合格的供货商渠道,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和评估。第三,需要拟定详尽完善的质量和技术参数要求,并取得相关人员的审批。第四,需要各相关部门人员执行采购合同的联合审核会签制度。第五,需要做好采购物品的验收工作。第六,需要指定科室专人领用物品出库,并做好记录工作。

2.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医院在完成大额资金项目进行设备采购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集中招标的形式,这种采购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一些重复购置的问题,给医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需要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包括数量、规格等方面,当设备必须进行采购的时候,需要制定出完整合理的购置计划和方案,经过如“医院采购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审核,并上报医院班子会审批之后再开展,能够有效减少固定资产浪费的问题发生。

3.加大供货商的管理力度

当前医院对于供货商的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经验,由此需要不断加大对供货商的管理力度,保证供应的各项物资和设备是合格、规范和高质量的。针对供货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医院自身的供货渠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特别是需要针对招标的供货商各项情况如经营业绩、相关资质、成功案例以及价格和商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对中标的供货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如按时供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现阶段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医院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有一定的认识误区,医院在对采购供货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以及医院自身采购管理水平不高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应对和优化对策,提升采购管理的实施效果,医院需要不断完善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大供货商的管理力度,促进采购管理岗位工作得到良好的规范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 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下的医院病案管理工作[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5):449-450.

[2]尹艳. 浅析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 2014(14):159-160.

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采购管理优化横向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企业采购管理大多注重企业自身情况,这种背景下进行的采购活动主要依赖采购申请单进行,这样就使得企业与供应商在短时间内有了恶性竞争关系,无法建立长久相互合作关系,无法对市场变化进行迅速适应,导致企业的创新受到影响[1]。当前由于综合环境的变化,市场逐渐向国际化发展,逐渐兴起了供应链理念,企业管理模式转向横向一体化后,开展供应链管理现在越来越变为企业用于竞争力提升的一个方法[2]。当前企业都掌握了采购职能的意义,知道注重采购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采购管理发生的服务、质量以及成本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会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形成影响[3]。采购职能促使企业从供应链角度重新思考,所以企业迅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以及采购效率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采购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提升了对采购管理的重視程度,很多企业都积极建立起专门管理采购的组织,采购管理被传播的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定量、JIT订单驱动、战略采购以及供应联盟[4]。现今越来越注重研究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开展高效进行的方法,这也是减少供应链成本,促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企业开拓新兴利润源的有效措施。

1.采购管理特征

企业在当前供应链模式下,采购可以成为企业价值链的支持性活动,具备了更为实际的意义,也就是采购现在有了增加价值的作用。采购管理处于价值增值背景下,所以一步步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也改变了传统采购方式以及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新背景下,订单驱动采购慢慢的取代了库存采购。为了从整体上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保证信息的动态共享,促进战略合作关系的长久建立,保证合作的进行具备承诺、弹性协议以及信任的前提,经信息共享和写作,促使供应链运作逐步变得更为同步、精细化。订单驱动采购以用户需求为前提,有了需求后就生成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又驱动供应商,这种就叫做准时生产(justintime,JIT)订单驱动形式,能够保证用户的需求及时得到供应链的满足,并且还可以促使库存成本最大程度的减少[5]。

新背景下,采购管理的重点慢慢放在管理外部资源,准时化理念出现之后,以往依据库存的采购活动出现了改变,使得提高了企业采购弹性和市场响应能力。不过这样的变化也需要增加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及信息共享。经整合供应链上游以及下游资源,形成多层次的供应商网络,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逐渐完成供需合作新模式的建立,确保这一模式能够实现质量的统一控制。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以往简单买卖的供需关系逐渐转变为战略合作关系。之前供应、需求企业只是买卖关系,所以如果面对全局性、战略性供应链上的相关问题,就会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现今的采购模式是基于供需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样众多问题包括谈判耗时、采购成本、风险、库存等具备了解决的方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之后能够使供应链企业互补或共享资源以及信息,双方的成本都能够慢慢降低,同时服务质量也能提升,最终实现整体效益的有效提升。

2.采购战略

横向一体化是如今供应链主要的管理思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内部资源,那么其应该在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中集中优势力量,对于不是核心的业务,可以通过外包形式向其他企业分散,并与业务伙伴建立战略层面的合作关系。基于这种管理思想,企业采购管理具体包括联盟、外包战略。

(1)联盟战略:由于处于全球化环境下,所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传统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形式已经被淘汰,逐渐转向为双赢、协同竞争以及协同商务的运作模式,逐渐形成服务商、经销商、制造商、研发中心、供应商以及客户组成的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6]如果企业进入的供应链规模越大,则其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同时企业的生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也会相应更强。当前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采购行为,其中心是供应商,导向是企业需求,供应链将全部合作伙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网链结构,最终成为竞争力很强的战略联盟。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伙伴一定要保证相互间足够信任,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网络中对各类知识、信息以及数据准确、开放、高效的传输,这就是所谓的透明性。保证供应链的透明度,能够促使合作伙伴联盟关系更为紧密,能够更有效监控好流入物流,监控好订单实现过程,对订货的承诺进行更有效的履行,最终促使渠道整个库存水平得到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也就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合作在不断的加深后,双方的合作形式也从基础的收集信息转变为决策制订。双方信息共享程度以及合作程度的增加,其会相应形成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最后会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为更为快速的增加。

(2)外包战略:简单来看,外包就是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做不了,或者别人能够更便宜的完成、做的更好的事情放手让别人去完成,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向外承包企业中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属于一种新型经营理念,它的出现使得企业需要重组现有模式,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外包出去的非核心业务也可能出现新的商机。以往管理模式纵向一体化不再能够和现今竞争全球化、投资成本高、技术更快更新的制造环境相适应,当前企业对于高价值的生产模式更为看重,追求革新、灵活性、专门知识以及速度。[7]企业进行业务外包后将全部企业资源都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即在企业专属的知识以及技能上集中更多的企业资源,另外将同样重要并不属于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同时注重和外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企业就能够将自己企业的整体运作不断提升,同时还可以减少相应的投资。

3.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方法和变化情况

采购职能以往的采购管理中多比较被动,首先一般是由企业管理层制定策略,然后企业采购人员直接根据制订好的策略完成采购相关工作。现在到了采购管理的交易阶段,对采购成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企业采购不仅注重价值,还注重质量,通常实现方式包括间接、直接、多源、竞标等集中采购方式。当前由于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逐渐应用写作采购、电子化采购、准时之采购等方式,这种时候企业不仅关注采购的价格,同时注重控制采购的成本以及总成本。当前逐渐有更多的企业逐渐开始从战略角度开始采购行为,做好采购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供应链创造价值这一功能得到实现,同时相应出现了新型采购策略,具体有联合采购以及供应商整合采购等几种。

二、新背景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优化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流程有没有保证合理设计会对采购成本以及企业绩效形成比较直接的影响。传统的采购流程不适应当前供应链管理模式,所以必须进行重新的优化设计,尤其是要与客户需求快速响应这一目标相适应,与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采购流程运行的高效需要重组传统采购流程,改进传统采购流程的信息化程度。重组采购流程首先需要对内部采购的流程以及标准进行统一,强化各个部门的协同以及合作,且要保证企业与外部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相互的良好沟通,保证获取一致的采购信息,使得整个流程中有效、快速的完成信息传递,对采购运作机制实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此外,还要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共享数据库、网络技术、先进计算机设备、电子商务等促使信息传输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提升,减少信息传递中出现的牛鞭效应,实现对市场客户需求的迅速响应。

2.优化采购成本

基本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交易的决定因素放在低价格上是不合适的,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如果需要获取竞争优势,必须从总的供应链角度考虑,使成本得到降低。最重要的是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战略重建采购成本的朝鲜,将采购成本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保证和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战略合作,最终实现采购成本的优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当前新环境下促使企业竞争上升到供应链上,供应链管理前提下的采购管理,实际是将采购作为策略,将其立于供应链环境下进行设计还未考虑,将供应链管理要求中的集成性、同步性、协调性体现出来,确保供应链运作的精细化以及同步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做好采购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必须接受的挑战,所以企业应该正视挑战,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以小米科技为例[J].中国商贸,2014,(13):107-108.

[2]宋之好.浅谈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地位的变化[J].时代经贸,2013,(03):29.

[3]尚佳,郑玉香.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分析[J].物流科技,2014,(02):82-84.

[4]杨琳,李斌,李晶等.论述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中小餐饮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6,(15):203-204.

[5]张璨,朱玉杰.基于供應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评价指标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04):182-185.

[6]姚芳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钻井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5):51.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业务一体化;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库存业务

结合计算机知识,会计有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新兴事物,并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会计电算化中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就是会计电算化的魅力之一。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具体来说,主要就是购销存管理系统的应用。

购销存管理系统包括采购、销售、库存与核算四个子系统。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子系统来探讨一下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采购系统

采购管理系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采购管理;二是采购结算。该系统主要提供对企业采购业务全流程的管理,它支持以采购订单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处理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并根据采购发票确定入库成本及对采购付款的全过程管理。

采购管理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并审核采购订单、填制入库单、填制采购发票、进行采购结算和进行采购业务付款等业务内容。

要想学好采购业务,首先得明确采购业务的流程。

采购业务的流程为:填制并审核采购订单,接下来就是随着商品入库,由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入库单。然后可以根据采购订单或采购入库单流转生成采购发票,进行采购结算。

二、销售系统

销售管理系统提供了对企业销售业务全流程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销售订单、发货单、销售发票的处理,动态反映各种销售业务数据,便于企业及时了解销售相关信息。该系统支持以销售订单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主要任务是处理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并根据销售发货单等发货成本信息确认销售成本以及根据销售发票进行销售收款的全过程管理。

销售日常业务是指对企业销售业务的全流程进行业务处理、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填制销售订单、填制销售发货单及填制销售发票等。

对于销售业务,同样首先得明确销售业务的流程。

销售业务流程为:根据实际业务录入销售订单,随后保存和审核,然后再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销售发货单,并流转生成销售发票。进行销售结算,与客户进行收款结算,包括直接收款或暂欠货款等。

三、库存系统

库存业务系统主要用于管理企业的存货、通过对存货的收、发、存业务的处理,能够及时动态地掌握库存存货的各种信息。该系统提供对企业库存业务全流程的管理,对存货进行入库及出库管理,并有效地进行库存控制,实时地进行库存帐表查询及统计分析,能够满足采购入库、销售出库、产成品入库、材料出库以及其他出入库等业务的需要,并且提供了仓库货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现存量管理和条形码管理等业务的功能应用。在购销存集成应用时,库存系统可以对采购系统生成的采购入库单、销售系统生成的销售出库单进行审核确认,为核算系统提供各种出入库单,在核算系统生成凭证后自动传递到总账系统。

库存系统日常业务是对企业存在仓库中的存货进行业务处理和管理。主要包括审核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所填制的采购入库单和销售出库单;填制产成品入库单、材料出库单、其他出库、入库单及盘点单等。

对于库存业务,同样首先得明确库存业务的流程。

库存业务流程为:审核采购入库单;审核产成品入库单;审核销售出库单等。

四、核算系统

核算系统是购销存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库存管理系统相比,库存管理系统侧重于从数量上对存货进行管理,而核算管理系统侧重于从金额上对存货进行管理,它主要用于核算企业存货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和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核算系统对采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和库存系统生成的各种单据进行单据记账,对采购暂估入库进行暂估报销处理。

上述几个子系统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集成使用。但是,这几个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均为: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并且,从物流上看,购销存管理系统主要有入库业务和出库业务两部分。从资金流上看,在采购系统中录入采购发票,对采购入库单进行结算,形成应付账款,到应付账款中对结算后的采购发票制单,生成应付款凭证;在应付账款中录入付款单并付款,核销应付款,对付款后的付款单制单,生成付款凭证。在销售系统中录入销售发票,审核后形成应收账款,到应收账款中对审核后的销售发票制单,生成应收款凭证;在应收账款中录入收款单收款,核销应收款,对收款后的收款单制单,生成收款凭证。存货核算对各种入库单和出库单进行记账,登录存货明细账,确定存货发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及库存成本;并对记帐后的出、入库单进行记账,生成出、入库凭证,登录到总账。从信息流程来看,总账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可以处理各子系统传递过来的凭证,其他子系统是在完成各自业务的基础上,对总账中的数据实行专项管理。在购销存的几个模块中,只有核算模块与总账产生联系,其他的模块只是把单据传递到核算模块,由核算模块生成凭证后直接传递到总账系统中。所以,在会计电算化采购、销售、库存与核算业务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中,在后台,会计处理依然是核心,我们应该把握这些特点,明确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容以及财务在其中的作用,就能真正领略采购、销售、库存、核算业务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9

新年伊始,运营商集团公司“力量大厦”战略对终端业务提出新要求: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发挥终端产品对CHBN(移动、家庭、政企、新兴市场)业务的大力支撑,提升终端价值贡献,推动数智化转型发展。据此,集团公司在终端领域推进组织运营体系改革,要求其专业子公司(该企业承接终端统筹采销的任务)扩大终端销量和行业销售份额、有效提升该运营商在终端行业内引领作用,增强对上游供应商谈判能力,保证质优价优的终端供应,强化对下游渠道掌控,在供应链中创造更大价值。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当前采购管理的文献,从企业运营中的痛点出发,赋能新型采购模式,助力终端采销产业链健康发展,结合现阶段改国企的采购管理实践进行以下研究。

二、国有通信企业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问题及对策

背负集团公司期望,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专业子公司的供应链采购环节中举步维艰,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痛点

痛点一: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芯片价格上涨、新兴品牌迭代、智能技术发展)、终端品类不断扩充(从手机拓展到多形态终端,从硬件拓展到服务软件或集成模式的ICT产品),传统采购制度(即原有的终端采购手册仅局限于手机和非手机类的硬件、不包括软件服务等)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痛点二:随着电子信息化发展,运营商YD公司开发了自身采购与招标系统(ES系统),而该系统操作要求高,如投标前供应商需支付相应费用办理CA证书、投标时需加密上传应答文件,一次性全部操作正确难度大。而该系统仅是YD公司独家系统、不能与其他运营商及其他国企兼容,导致供应商配合度不高。

(二)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企业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对策一:明确贸易型采购的定义。复盘全流程、全面穿越,大胆提出“贸易型采购”定义,它与传统采购3个显著区别在于:①买来直接对外销售,②需满足毛利率管控,③扩充产品品类(硬件含泛智能终端、家电、日用品,服务包括权益、安装、售后服务,软件含app软件包、软件服务等)。对策二:简化ES系统操作流程。针对ES系统操作复杂的痛点,该专业子公司申请在ES系统中增加贸易型采购报备场景,报备项目由采购操作,无须供应商介入。

三、创新型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的实施举措

在集团公司批复后,创新型采购的“赋能行动”——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在该采销一体化的专业子公司内部,系统性的全面推进和展开。

(一)明确贸易型采购定义并为其量身打造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创新采购的前提是合法合规,根基牢固。若定义不明,那实施中会出现各种偏差,若没有严谨的风险管理,则面临漏洞百出的异常或瑕疵。国有企业的采购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在摸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但需要的是安全的、有措施保障、有风险预警和探索,而不应该是浑水摸鱼的盲目前行。对此,该专业子公司做了以下3点行动。1.《贸易型采购管理操作手册》的。在手册中:(1)明确贸易型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架构,如下图1。(2)明确采购结果达成审核层级,如针对9000万元以上采购项目,由总部审批,在(9000万,1000万)一、二类公司的项目,由总部采购分管领导专题会审批,在1000万以下的项目,分公司相应层级等。2.《采购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手册》的。风险防控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型贸易型采购模式产生后,合规地图需要重新梳理,据此企业适时风险防控机制分册,并在手册中梳理出全阶段的贸易型采购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如下鱼骨图(图2)所示;针对具体的风险点,企业在手册中明确了风险等级、责任部门、具体场景、防控措施等(如下具体合规地图样本,样本1),并将手册宣贯、公文下发至各分公司采购部门,以得到更有力的落实和执行。

(二)执行毛利率管理及采购比价管理

毛利率管控和采购价比价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们是企业节约成本最为有效的方式。1.企业构建毛利率管理体系。贸易型采购的特点之一则是要求产品采购需满足毛利率管控,毛利率是产品的灵魂,企业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利润是企业常青树的源泉。如何良性执行贸易型采购的根本之一是对毛利率做出要求、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由总公司动态(如月度)给出毛利率参考值,分公司/总公司业务部门/采购部门据此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用合理的采购价/出货价操盘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以此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水位。2.建立健全采购价格比价体系。为在采购引入中获取合理的采购价格,公开采购项目,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确保价格合理性。单一来源,首次采购应通过搜集公开市场上产品成本信息,选择合适对标产品的价格全面评估,后期采购需持续关注并对标公开市场同期价格。3.多元化采购方式的建立。在采销模式下的终端产品采购,若合作方能取得自厂家/上游供应商出具的唯一授权,企业可据此与其进行单一来源采购,此方式的采购流程更简单、时效更快速。在无唯一授权的情况下,企业可做公开采购。但公开采购中,因市场上产品品牌/型号不断迭代、商层级不断动态变化,为更快速支撑市场,该企业集思广益,衍生出创新的供应商引入动态短名单的灵活机制。首先,该机制包括立项—方案—采购结果3个流程,其中若一家供应商对其合作的产品的商务条款均一致、仅是各款产品型号、数量上限、采购价格不确定,此情况下可先做框架供应商引入模式,即通过公开方式引入多家框架供应商,形成供应商短名单。后期有产品引入时,针对产品,邀请短名单内所有供应商报价,遵循价低者得的原则确定订单执行供应商。以此保证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产品引入的高时效。

四、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该采销一体化专业子公司积极落实Y集团要求部门在执行贸易型采购过程中,遵循“能公开必须公开”的原则,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提升采购效率,通过价低者得的量化标准简化决策流程,制定出短名单公开方式的特色流程,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资源池,具体产品全流程从原有的12天加速至3-5天。

五、创新型贸易型采购的智能系统建设

该采销一体化企业需为运营商YD集团提供终端产品销售渠道,具有快消品分销和零售企业的特点,且上下游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对供应链的成本降低,库存降低,资金利用率提升、需求预测的精准度均具有较高要求。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等技术,建设了独具特色的DPS(数字化采购管理)系统,通过采购需求数字化、采购流程自动化、业务过程可视化,实现供应商、产品、合同、价格、物料等采购关键要素集中化管理,支撑终端采购全流程在线运作,保证采购实施、采购管理全流程管控到位,且简化了采购操作环节,提升了集中采购效率、且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能力均得以加强。综上,本文以采销模式下采购创新在国有通信企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对采购流程优化、采购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创新采购模式运作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实施对策,最终推动项目达到了提升采购效率、屏蔽采购风险的良好效果,本文可为国有通信企业、终端行业、运营商体系的采购环节采购创新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娄志俊.基于数据挖掘高校图书采购管理创新研究[J].经贸实践,2017(10):53.

篇10

[关键词]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影响;对策

企业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我国《标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现代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驱动下,积极主动优化企业采购管理,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供应链中,采购使得供应链的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对于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供应链模式对企业采购的影响

1.企业由为库存采购转变成为订单采购。在以往采购模式中,采购部门仅仅是执行生产部门确定的采购任务,目的也只是为了及时补充库存,防止库存缺货,而没有从整体上考虑生产、销售,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甚至丧失市场机会。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企业采购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企业从内部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打破了原有的竞争界限,从内部采购管理开始向外部资源的管理转变,建立了一种新的、不同层次的、精而优的供应商网络管理体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数量的供应商,逐步优化网络结构,更多地参与到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协调供应商计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从而保证供应链的正常供应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

3.企业从采购商品管理转变为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共赢。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企业战略联盟。采购商、供应商不再是单一的买卖关系,而是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有效地降低库存积压成本,解决处理产品成本与质量等有关问题,同心协力降低采购成本。

4.企业采购从单一的计算机运用转变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给物资采购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扩大了采购渠道,制约了采购风险。采购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采购,而是基于完整的、健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多重采购系统,大大提高了采购管理的效率。

二、供应链模式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

1.实施战略采购。战略采购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能力开展,以实现企业的远景计划。实施战略采购是企业适应环境的必然,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因而企业应当在供应链模式下进一步充实完善企业采购战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效配置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采购信息化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采购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要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搭建起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对企业采购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帮助供求双方实现信息共享,完成采购行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以适时生产订单驱动采购。随着供大于求的市场变化,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为订单而采购,减少库存。适时生产的订单驱动方式将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各个工序实现同步化生产,采购原材料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减少采购部门的成本费用与库存积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同时企业要让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共享制造部门的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在订货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修正订货计划,使订货与需求有机协调配合起来,最终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4.建立战略联盟。企业要与供应商之间保持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让供应商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交易费用和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

供应链管理模式督促企业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从而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流程运作,以取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采购管理要适应供应链环境的要求,不断优化采购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康贤刚.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模式

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2]叶志阳,谢林海.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

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1,(2).

篇11

1.1供求信息缺乏有效性,不能符合实际要求

有效的信息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对于市场发展动向进行调整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石油企业供求信息有效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缺乏完整性,由于信息反馈多样,缺乏一个主体,例如同一种物资的来源方面,通常记录多个供应商,不仅如此,多批次的小批量生产问题也是信息缺乏完整性所导致的;没有实时性,没有对供应商资料进行实时档案记录管理分析,供应商变化加大,从而导致信息缺乏实时性;缺乏对等性,对等性是指供求信息保证统一一致,而目供求信息缺乏对等性主要体现在生产商生产物资过程中,生产的数量信息与实际企业供求数量信息不对等,从而导致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问题,更不用说保障物资的信息共享了。

1.2缺乏高效沟通手段,无法进行合作交流

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的主导者,其观念和能力都将决定物资采购工作是否有效,当然这也需要完整的信息沟通作为基础。但是很多石油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往往会将一些私有的信息作为企业机密,害怕供应商将这些信息作为自身市场竞争发展的筹码,而供应商也因为市场竞争日益紧张,也不得不隐瞒一些信息,最终导致双方缺乏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利益物资采购管理的发展。

1.3供求关系发生断层,失去原本的价值

供应和需求原本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需求,所以供应。但是目前由于很多企业将物资供应划分为后勤部门,与实际生产的单位联系并不是特别密切,对于生产需求不了解,获取的的需求信息较少。而且石油企业生产是一个辅助的过程,为了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物资供应部门尽量要避免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盲目采购,最终导致物资积压,也增加了保存管理的成本。

2石油企业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方案

2.1符合时代背景,实现数字化采购

数字化采购技术是指将物资的信息通过电脑数据进行表现,同时相关人员可以对信息进行直接处理和筛选,通常也被称为“电子商务”,是实现信息化采购管理的第一步。而数字化采购技术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统计需求信息。信息反馈是由于信息的双向性决定的,而信息的反馈来源可以是一线的生产部分,物资供应部门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从而统计出供应物资的数量;设计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记录各个供应商成交的物资信息、数量以及价格等多项指标,根据档案信息分析出物资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并与之进行长久合作,从而防止采购过程中的分散化;构建动态信息跟踪管理系统,对物资从采购阶段到分配阶段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可以查阅当前的库存状况、单据、消耗情况以及合同信息等,从而保证正常的生产需要;建设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当前市场物资供应情况和市场动向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方便企业根据供求需要,调整计划,也减少盲目采购的现象发生。

2.2统一流程管理,推行采购一体化

采购一体化是指供应链的完善保证采购流程的顺利和高效,而实现采购一体化需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作为依托。而对于传统采购来说,通常是生产单位来物资供应单位领取材料,但是由于石油生产线是极其分散的,所以容易引发各部门的需求不均等,一些部门出现重复采购的现象。而推行采购一体化,则是将物资供应部门的供应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即按照生产单位的分布情况,设立多个材料供应点,同时对供应进行记录并限额,如果有生产单位超出生产指定材料额度,供应部门可以拒绝向其提供材料。

3结语

篇12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电网经营企业肩负着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电网的运营也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1电网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无论是电网的基础性建设还是运行维护,物资及物资相关的成本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电网基建项目物资成本占到70~80%,物资管理领域存在非常巨大的成本压降的潜力。但电力行业物资管理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1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

①物资招标制度的执行度较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招标管理规定》,20万元(指合同估价)以上设备和装置性材料应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凡在国内采购设备,以及允许进口的单项设备的采购均按本规定执行。但目前许多电力公司的物资招标还没有完全规范,制度要求的招标范围没有严格的履行。虽然金额较大的设备物资或批量采购的设备物资采取招标形式采购,但是还有较大数量的物资采购没有采取招标形式,而是采取询价方式进行。②采购询价机制运作不完善。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按规定,主要物资的采购应当至少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择优采购(惟一生产厂商除外)。事实上,在调查众多电力企业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按规定做到向三家供应商进行询价,而是直接向某家供应商询价后,发出订单。③合格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目前,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相对薄弱,尚没有实行供应商的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合格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且,部门职责划分不尽合理。由于采购部门既负责采购的职能,同时又负责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这不利于部门间的监督机制的建立。而监察部作为采购实施的主要监督部门,却不承担合格供方的管理职能,难以实现对采购有效的监督。

1.2物资采购管理控制体制不健全

①询价及供应商选择缺乏有效监督。部分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在采购部内部进行。一方面,在询价单发出过程中,向哪些供应商发出询价由采购部自行决定,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另一方面,询价信息反馈后,由采购部门人员进行分析并初步选择供应商和确定价格,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难以形成外部制约。②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目前,大多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谈判中,多是由技术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谈判,采购部门和项目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商务性谈判。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技术性谈判和商务性谈判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存在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的隐患,如果因谈判时间紧张或采购品种繁多,有可能出现技术谈判结果和商务谈判结果不对应,造成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为合同执行带来困难。

2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思路

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规范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等管理流程,加强物资采购集约管理,建立“规模采购、统一招标、高效仓储、集中配送”的一体化物资管理机制。把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相同的、相近的,甚至相冲突的物流工作采用组织手段结合在一起,以组织为基础一体化,形成一个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物资管理的规模效益、运转效率与保障能力,实现公司物资管理集约化、手段现代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电网公司一体化物资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

2.1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业务信息体系

统一制定物资编码和分类标准(建议由物料编码技术专家组制定);统一维护物资编码(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专人维护);统一维护物资采购的供应商信息及合格供应商名单(建议由本部物资部门制定);统一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建议由各相关技术部门制定);统一制定事故备品定额(建议由本部生产技术部门制定)。

2.2物资需求通过系统传递

各类采购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由物资部门处理;物资领用均应明确用途,具体到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或领用部门;低值零星用品采购按简化流程操作;应急物资采购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3统一制定库存计划和库存策略

根据相关规定,划分库存范围,以及集中/分散储备策略;备品备件库存定额由各级生产技术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制定,物资部门执行;日常维护的备品计划根据生产技术部门月度计划产生,物资部门执行。

2.4物流与信息流同步

实物出入库与系统操作同步;收货凭采购订单或转仓单;实际收货单位物资部门做系统收货操作;收货与发票分离,发票未到以订单价暂估入库。

2.5纳入系统采购模块管理的范围

存在固定供应商的、存在合同或订单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及服务分析的、需要跟踪采购合同或订单执行情况的、单次采购总额在一定金额以上,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采购行为需要纳入采购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不在此范围内的采购行为不通过系统控制。

2.6以标准模式规范与财务的业务衔接

统一库存计价原则;发票校验由财务执行,系统进行三单匹配;物资部门根据采购订单付款条件做预付款申请;物资采购的货款支付,必须按发票校验结果由采购人员申请付款。

3物资管理业务流程总体描述

按照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适应电网发展需求,整合物资主数据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储备管理、就地配送管理、监造管理、供应商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设计公司物资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构建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篇13

A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电信公司,其网络人口覆盖率为99.24%,城区为99.71%,国道覆盖率为99.80%,城区主要道路覆盖率超过99.71%,高速公路实现100%无缝覆盖。公司一直以力促改革、优化管理,不断优化企业机制流程,积极推进企业从单一的通信服务向全面的信息服务,从移动通信运营商转向移动信息服务商。以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客户价值,促进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A公司面临着增长压力、经营效率提升等重大挑战,打造低成本高效的供应链运营模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信运营产业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传统电信产业的生态系统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移动互联网、ICT融合、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领域与新环境,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一体化协作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供应链管理的边界不断扩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进行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链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将变得更为关键。

A公司在实际工作中还主要是以价格为导向的采购管理策略,追求最低采购价格使得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缺乏信任基础,增加了运营商业务运作的不稳定性。从2010年起连续5年,A公司携手AMT,在“创新型增长”的战略定位与目标指导下,规划建立起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框架合同+订单”采购模式,并分阶段组织实施。使公司采购由单一的“价格导向”向复合型的“价值导向”转变,通过完善供应商评价和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模式的转型。

2010-2011年――建设以价值导向采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2010年,A公司内部基于大供应链的管理战略思路仍未形成体系,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整体供应链意识不足,采购、物流各自为政的优化工作效果有限。供应链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规划,管理职能分散,跨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供应链的价值无法体现,采购的价值仅仅能够体现在采购价格的下降,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更无法建立核心的合作伙伴联盟来打造产业链的竞争力。

A公司的采购还是以项目跟随型的采购模式为主,导致采购工作非常被动、员工负荷大、采购物资浪费严重、仓库利用率低等问题。用采购人员的话说,“现在采购管理中心基本停留在执行层面,难以看到采购价值,别人也没有认同。”、“物资不能跨项目调拨,总是重复购买。”、“由于每个子公司单独管理库存、项目之间物资不能互用,库存周转率很低。”、“2011年,全省仓储面积已经24万平方米,在库物资26亿,全省共21个子公司,存库物资越来越多,仓库面积不断增加。”

对此,AMT利用价值分析模型,建立起A公司价值导向采购体系,完成了采购品分类,基于采购品的定位分析,制定不同类型采购品的采购策略,在完全竞争的采购方式上建立供应商选择策略和操作方法,同时制定出各类管理落地模板工具,并将该项研究成果在21个子公司推广。在此基础上,对采购的核心流程,包括需求调查、请购、采购方案审批、采购决策、合同签署、比选、订单审批等进行了优化梳理。在新的采购模式下,实现了战略采购与运营采购的分离,使人员职责分工更加专业化,建立起“协同一体、高效快捷、模式优化、决策科学”的采购管理体系。

2012-2013――建立供应商评价与认证管理体系

2012年前,A公司过度追求价格,采购质量无法保障。产品技术评分表口径不一致,人为操作因素大;需求提交不规范,效率低;供应商管理缺乏一套闭环的管理体系,供应商引进与分类缺乏有效机制,供应商稳定性差;评价体系不健全,供应商实际表现难以有效体现;奖惩方面缺乏对供应商的奖惩和发展,优质供应商激励严重不足。

篇14

广电行业属于设备密集型单位,从节目制作、录制、播出,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音频、视频、录制播出设备。广电行业在当期自媒体时代,为更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进行集团化改革建设。各广电集团设备是其主要生产工具,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集团企业业务范围在地域上、规模上迅速扩展,其设备种类、数量也同步扩展,大量采购新增,造成设备实物与设备价值分离,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统计口径各异,设备数量不明、位置不清,账物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迫切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设备重复购置,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从本质上起到降本增效作用,提高集团营收。加强设备管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广电行业集团设备信息化平台,实现设备从采购、实物、价值三态管理,涵盖计划、采购、使用、维保、转移、折旧减值、报废清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现状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型广电集团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化平台整体较落后,CS架构集成性差,扩展性能不高;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未形成采购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一体化管理;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设备采购、入库、使用、退役的全寿期管理;个别单位还未建立设备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库存管理扔处于手工EXCEL表统计阶段;设备实物管理未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设备的领用、借用、归还、退库扔沿用手工统计手段进行。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亟需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方案

(一)构建设备的三态管理总体方案

设备的三态管理指设备采购态、设备实物管理态、设备价值管理态即固定资产态。设备的三态,分别以物资编码、设备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进行管理。同一个物资编码可以对应多个设备编码,一个或多个设备编码可以对应一个固定资产编码。

(二)支持设备三态管理组织结构划分及功能权限设置

设备采购库存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广电行业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全集团(全台)设备的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到货管理,行使采购管理权和库存管理权。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主要行使设备的实物管理权,负责进行设备实物的验收、信息登记、领用、借用、归还管理、维修维护管理、设备处置管理(转移、捐赠、报废等),主要行使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设备价值管理部门指财务会计部门,主要进行固定资产增加、资产减少、设备使用费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

(三)囊括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全部业务功能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及实施计划管理、采购申请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设备实物管理、设备处置管理、固定资产价值管理。

(四)支持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核心业务流程化、电子化

广电行业集团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申请和使用部门、设备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价值管理部门,系统功能支持采购申请流程电子化,购置计划、到货、预入库、入库全过程图形化状态跟踪。对于设备实物管理,系统支持使用部门网上发起领用申请、借用申请,依据领用或借用申请生成领用单或借用单,实现领用、借用流程电子化。以设备编码与固定资产编码关联关系,设备实物管理联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设备占用费自动计提。设备处置直接触发资产减少。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