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健身体育路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9 15:59: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身体育路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身体育路径

篇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rhythm speeding up, the city sports fitness move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people's life.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eople let loose from heavy liberate productive labor, and has more leisure time to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To better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mass sports fitness, we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needs of citizens, and conduct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of city sports fitness path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sports.

关键词: 城市体育;健身路径;体育健身;发展

Key words: urban sports;fitness facility;physical fitnes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75—02

0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享受和发展”(马克思语)的权利,就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有三个层次。每个人都有此三种需要,体育对人的生存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们去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财富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发展一个人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那么就涉及到城市的健身路径建设,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城市需发展健全健身路径。

1 体育健身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创造家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体育就是一个锻炼市民精神的熔炉。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间竞争中取胜,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体验。

体育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在城市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健身可以全面提升城市人口身心素质。在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中,知识、技能等创造价值的资本无不以人的身体健康作为基础,因此,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性要素,而城市体育健身为社会健康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无形地间接得创造了社会财富。因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整体水平,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贯彻“以人为本”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2 体育健身可以丰富市民闲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从单一的“工作—休息—工作”的生活方式转向“工作—恢复和保健—工作”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实施,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欢度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借助体育活动释放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缓解来自于生活、工作当中的压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

1.3 体育健身可以拉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功能,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作用日益显著。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它主要是提供物质形态的特殊消费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健身运动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现已从单纯的体育锻炼转向体育消费、休闲健身领域,由此孕育出的体育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1.4 体育健身可以培养居民规则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法制观念的形成。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规则性的游戏”,对于培养城市居民的规则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对社会规则、法律的遵守意识。因此,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在实现培养人的规则、规范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2

农村因为和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使得农村中老年人的健身路径与城市居民健身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作为全民健身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身现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中老年人;健身路径,现状研究分析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农村居民生活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对于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凸显,伴随着全民体育工程的逐步实施和深入,农村中老年人的健身路径和健身现状得到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人员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对于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健身路径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

对于农村中老年人而言,我们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对于体育健身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当中很多中老年人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对于什么是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对于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等问题基本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并能有比较完整的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在近十年的体育知识普及工程上,农村居民已经对于专业体育运动和体育劳动之间的差异性及二者对于身体健康影响的差异性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对于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农村目前体育设施建设满意度方面的调查调研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居民对于目前体育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程度都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有关部门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和配套到位,对于居民的体育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上被调查的农村村庄都有相对完整的体育锻炼设施,甚至在一些条件相对比较好的村庄,体育设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有专门的健身场所,这些场所对于居民是免费开放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去参与健身,一方面这种健身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家闲暇时间进行交流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利用率不是很高,甚至出现逐年下降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人参与的在逐步减少。

从中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来讲,主要集中在晚饭之后,被调查人员和地区,我们了解到,除了晚上,其他时间参与的人员比较少,甚至在一些地区,健身设施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使用,处在荒废阶段,了解原因,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一些居民人员健身场所相对于自己的住所比较远,不是很方便,其次是健身场所可以进行的健身项目可以在家采取替代方案,尤其是冬季,由于外面相对比较寒冷,所以一些居民更不愿意外出,所以在家参加锻炼就成为健身锻炼的主要方式,其三是现在兴起的广场舞对于居民的参与热情有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健身项目受到一定的冲击。最后是一些居民认识上的不足。

从中老年人健身的积极性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都会选择外出务工,所以留在农村地区的中年人相对比较少,主要都是老年人和幼童,所以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是在居住地附近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居民,而老年人参与度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承担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于幼童的照看和管理,所以每天一些固定时间需要照顾幼童,所以能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主要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特点非常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农村体育设施健身之外,对于其他的健身方式中老年人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和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及周边配套商业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由于大多数农村离城市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太可能选择太远的地区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在城市当中的一些健身场所都属于营业性活动场所,所以大多数农村居民目前还很难接受,在经济方面承受能力也有限,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的健身积极性。

从健身方式来看,我们了解发现,大多数农村中老年人采取的健身方式都是单独参与或者与家人一起参与,与周围其他人共同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多数居民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所以针对每一家人而言,他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和事件安排都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自由散漫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大家很难约好在同一时间地点参与同样的活动,所以群体性活动较少,这个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尤其是中老年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处在家庭的核心位置,需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需要照顾年幼的孩童,所以一方面他们的活动时间比较少,生活受限制比较多,另外一方面生活压力比较大,自己能够独立支配的时间比较少,这对于体育健身而言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农村中老年人在健身路径方面的差异性和特点,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了解,认为更加积极有效处理好农村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首先是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选择就近就业和创业,这样一方面在家庭当中就有更多的劳动力能够相互分担工作,也可以使原本划分很清晰的分工进一步模糊,这对于改善农村目前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健身问题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是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居民懂得体育健身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尽可能的就村民存在的一些质疑能够现场回答,比如说健身的作用,自己在健身方面的困惑,健身和劳动的关系等等问题,只有正面的回答和解决,大多数农民才能真正的接受这种健身理念。其三是进一步发掘农村居民喜欢的体育健身方式,让居民首先对体育发生兴趣,逐步的转变观念,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首先需要我们来付诸实施,而不是空谈。其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体育健身的投入,让更多地区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健身的乐趣。最后是多组织一些农村地区的体育活动赛事,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通过定期的参与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余学锋.成年人参加运动活动的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肖渝滨.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的设计和研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4]张春华.引进“健身路径”推动高校体育改革[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篇3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严格化,甚有部分人难以承受社会压力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少数人选择轻生。当前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或培养,不仅仅要求在理论上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看好强健体魄人格、抗压能力大、心理健康。而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继承者,在确保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育;渗透;心理教育

“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息,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往体育课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比如体育课上课前先进行热身运动或围着操场跑圈,锻炼强健的体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被更多的高校忽视,大部分学校未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改革,积极渗透心理教育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调控情感情绪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2]高校体育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国内外文献表明,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减轻人们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通过在体育运动中不同学生的反应和情绪变化,体育教师能够判断出他们的问题所在,经过教师的帮助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很好的调控。

(二)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意志品质的高低在面临困境的状况下可以判定,但困境同时也在成就意志品质。捉摸不透的天气状况、动作难度的高低等外在因素决定体育锻炼的意志力,在克服外在环境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客服自身心理障碍。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在身体体魄方面得到锻炼,意志品质方面也得到了提升。体育运动将身体的的锻炼与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幼儿园开始到高校,体育采用的教学方式除去特殊情况基本都是室外,只要学生身体健康就必须参加体育运动。要想体育教学成效显著,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有些体育教师不负责任,一上体育课就先让学生跑圈,这样做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骤增,最好的状态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情感和心理方面产生共鸣,这样体育教堂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局面,即教师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需要,教师的任务不再单单是完成教学目标,更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重点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若学生的性格比较急躁,这时教师应该组织他们进行五子棋、围棋、太极拳等活动,多多磨炼他们的耐心以及提高自控能力;若学生反应比较迟钝、遇事踌躇不前,教师应该组织这批学生进行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灵活性比较高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克服他们犹豫不决的心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给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三)体育教师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

学生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中的引路人,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人格魅力决定课堂效果的好与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抗压能力超群。这样教师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理去引导学生,才能被学生尊重和信任。当学生评价一个教师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时候注重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不然就算教师教学成绩如何优秀,不被学生认可也无济于事。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做法是明智的,被学生及教师所认可的。体育教师应该多多研究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心理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育出优秀的身心健康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戴杰.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教学探索,2012(8):66-67.

[2]王启明等.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

篇4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及理论分析法,从民族体育的特征入手,剖析了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提出了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要协调发展的主张。

关键词 民族体育 全民健身

中华民族体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为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起到推动作用。民族体育也应融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使更多的人们接触到民族体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将两者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民族体育的价值

(一)民族体育的内涵

相对于现代世界体育的主流,民族体育是一种亚体育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大多与民族经济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侗族的三月三)、宗教活动(如伊斯兰教各民族开斋节时的体育活动)、民俗活动(朝鲜族春节的秋千、踏板)和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如哈萨克族的叼羊)等有关,受到本民族的热爱。中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多次举办民族运动会,这些活动已成橄笳髅褡宕笸沤岬氖⒒帷[1]。

(二)民族体育的特性

1.竞技性

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这项最能显示人们的强壮、机敏和征服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2]。

2.娱乐性

民族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3.趣味性

民族体育的趣味性是以一种轻松娱乐为目的,同时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而举行的有趣的体育活动,使参加者在比赛中获得快乐。

二、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一)丰富多彩,便于选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大都来源于生活,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少项目有音乐伴奏,载歌载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并与民族文化艺术紧密相连。宗教观念的影响,在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也是随处可见。某些运动项目直接从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如纳西族的“东巴跳”、黎族的“跳竹竿”、高山族的“竿球”“背篓球”等。

(二)具有独特的强身健体、身心兼练的作用

民族体育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娱自乐的独特功能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取代的。民族体育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修身养性为主,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为特点的体育项目。讲究“内外之合”,提倡“神形兼备”。尤为重视表现其“精、气、神”。同时,武术也看重天人合一。强调习武者要与客观外界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随着练习时日的推延和功力的增加,就不会再以逞强斗狠、征服他人作为其习武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习武认真体悟武学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解决人伦与人格、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促进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发展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目广泛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迎合了当代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意义能够实现国家对培养新一代接班人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这样的一个传播平台上,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深,体会各名族的文化特色,领略各民族体育项目的特性,也使其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

民族体育具有继承性,体育项目竞技性较弱,更看重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更适合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达到健身的作用。并且民族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任何环境下,人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因此,充分发挥民族体育项目的经济作用,有助于更好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理论研究方面,民族体育的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面的研究。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下,人们开始慢慢重视民族体育,许多体育研究者也投入到民族体育的研究中,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民族体育知识,健全民族体育的知识网络。

四、结语

民族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增强人们体质,发挥全民族体育总战略的基本点。全民健身计划里含有民族体育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规律的必然。我们应采取适宜的政策将民族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中,将全民健身更好的利用民族体育,两者各发挥各自的优点,相辅相成。在我国全民健身过程中,应营造人人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中去,让人们有锻炼身心的意识,从中体会民族文化涵韵,使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实施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大连主城区 社区体育 健身路径

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中,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大连市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大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大连市主城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甘井子区4区12个街道36个小区的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场地与设施情况及参加健身活动的锻炼者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首先查阅相关书籍,然后分别以“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

1.2.2实地观察法。从大连市主城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抽取12个街道,在管辖内36个小区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1.2.3访谈法。在进行实地观察的小区内,对该小区内的锻炼者随机抽取20人进行访谈。

1.2.4数理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一录入及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现状分析

注:器材分类:A类,指发展肌肉力量的器材;B类,指发展柔韧性器材;C类,指提高有氧耐力器材;D类,指康复类器材;E类,指娱乐性器材。

由表1可知,在大连市健身路径的抽样调查中,中山区健身器材为171件,占总数的23.1%;西岗区健身器材为185件,占总数的25.0%;沙河口区健身器材为196件,占总数的26.5%;甘井子区健身器材为188件,占总数的25.4%。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锻炼者反映器材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整个小区居民的健身活动需求,无法达到居民强身健体的目的。

由表2可知,在健身器材种类上,A类总数为197件,占26.6%;B类总数为189件,占25.5%;C类总数为184件,占24.9%;D类103件,占13.9%;E类总数为67件,占9.1%。其中,D类(康复类器械)与E类(娱乐性器械)数量不足,导致许多老年人及儿童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器械进行活动。尤其E类的数量极其缺乏,大部分儿童选择了其他体育项目,在健身路径区域进行活动。

2.2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器材损坏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总损坏件数为82件,占总数的11.1%。其中,中山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9件,占11.1%;西岗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1件,占11.4%;沙河口区器材损坏数量为25件,占12.8%;甘井子区器材损坏数量为17件,占9.0%。据调查,造成健身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非正常使用、产品的质量问题及自然损坏。有的器材损坏长达2年之久,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修及报废。

2.3大连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分析

由表4可知,大连市主城区健身路径的场地现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水泥地面占到了总数的75.00%,而地质柔软的塑胶地面和草地加在一起仅仅占总数的22.22%,泥土地面占总数的2.78%,杜绝了泥土地面的情况。水泥地面质地较硬,锻炼者使用器械方法不当,极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相反,塑胶地面及草地质地较为柔软,对锻炼者会起到保护的作用。

3.锻炼者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3.1锻炼者年龄及性别分析

由表5可知,男性与女性的参与健身的人数没有差异,但是,根据年龄,60岁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32,占总数的46.1%,60岁以上的人群多为离退休人员,几乎没有工作的压力且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群占总数的14.9%,此类人群中,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户外健身。

3.2锻炼者使用器械时间及频率分析

由表7可知,每周活动1―2次的人数为45人,占6.25%;3―4次的人数为99人,占13.75%;5―6次人数为196人,占27.3%;每天坚持活动的人数为304人,占42.22%;活动次数不固定人数为76人,占10.56%。活动时间的比例为:0―29分钟,总人数为277,占38.47%;30―60分钟的总人数为340,占47.22%;活动在60分钟以上的总人数为108,占14.31%。我国体育人口规定为,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活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活动强度为微微出汗以上。根据实际考查,绝大部分锻炼者没有出汗的迹象,因此不能算作体育人口,但根据项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频率与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强度不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连市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数量及种类不够且单一,不能满足该社区锻炼者的需要。削弱了锻炼者健身的欲望,尤其青少年及儿童,他们无法享受体育健身的乐趣。

4.1.2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地面设施绝大部分为水泥地面,由于水泥材质较为坚硬,如若锻炼者使用器械不当,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4.1.3大连市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点的锻炼者中老年居多,由于多为离退休人员,工作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40岁以下的人群工作和家庭压力大,导致其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4.2建议

4.2.1大连市相关部门扩大健身器材的数量,满足小区内居民健身的目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施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如,青少年及儿童应培养体育健身的乐趣,以“玩”的方式进行锻炼;老年人应注重健身器材治疗疾病的作用。

4.2.2首先,加大小区健身路径的管理力度,实现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便及时发现损坏或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形成官民相互监督的良好制度。

参考文献:

[1]罗炯.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57-61.

[2]陈秋芬等.温州市社区硬件配备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10,32,(5).

[3]周学荣等.江苏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6):35-39.

篇6

下面我围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

今年3月以来,先后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做人要实;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的讲话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为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指明了方向。首先,群众路线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近年来,我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城市管理、建设等业务工作上,但是与群众联系时间少了,到群众家里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不是那么紧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重拾群众路线这个法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像回家一样进农家,像亲人一样和群众坐一个板凳,重建“鱼水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其次,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党的宗旨,是历久弥新的生动教材。这次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它集中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三个方面,揭示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以及对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再次,“三严三实”的实质,同样是为民务实清廉。我现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做人不实有关。“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等方面,作出了深刻而简明的阐述。不仅囊括了党对领导干部的所有要求,也饱含着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所有期盼。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查找和整改“”问题的关键

聚焦“”问题,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本人问题不少。一是学习抓得不紧,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的学习较少,存在泛泛学习、走过场、流于表面等情况,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深不透,满足于过得去;二是有时性子比较急,工作中存有情绪化因素;三是有时开展工作,没有亲力亲为,而只是打打电话发号施令,同时还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四是对职工的批评教育没过多注重方式方法;五是对部门布置工作多、交流谈心少,提要求多、关心帮助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以“三严三实”作标尺,以焦裕禄精神当镜子与大家一道端正态度、坚定信心,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积极的形象投入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加强城市管理的需要

篇7

【关键词】城镇化;终身教育体系;连云港市

1 连云港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1 新型城镇化解读

我国过去的城镇化建设强调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新型城镇化则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其最终目的是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仅仅是建高楼、建广场的问题。农村人口不转移出来,农业的规模效益也无法显现,扩大内需自然无法实现。

1.2 连云港市情况

2015年,连云港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0.64亿元,连云港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为13.1∶44.4∶42.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一年有所增加。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48416元,人均生产总值提高。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5.4亿元,其中教育支出约1546.58万元,占民生类比例较大。据官方统计:2015年底,连云港市户籍总人口530.56万人,65岁以上人口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5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7.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2.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70%。目前有90多万户农民和90多万外来人口。通过该数据可以看出,连云港市不仅城镇化率很高,老龄化情况也比较严重。连云港市是目前我省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超过95%,但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也是作为苏北现代化建设一分子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连云港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与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保持一致,将“农民”转化为“市民”,从人的转变入手,才是新型城镇化之根本。要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关键还是“人”的转变,而实现“人”的转变的根本手段在于教育。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连云港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教育体系。构成该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一是,在教育对象层面,该体系包括学前幼儿教育、学龄(儿童、青少年)学校教育、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成人教育等;二是,在教育组织形式层面,该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除学校教育以外的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各种教育组织形式;三是,在教育内容层面,该体系包括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和专业教育(知识和技能);四是,在教育方式划分层面,该体系包括自我教育、面授教育、非面授教育等教育形式;五是,在教育性质划分层面,该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和各级各类非正规教育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连云港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基础教育不均衡

在基础教育上,虽然较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与实现“上学”还有相当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产生的“择校热”“大班额、大校额”等现象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反映比较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以及东部城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这此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前教育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殊学校建设和办学水平还比较落后。

2.2 职业教育方面不足之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职业教育不能贴近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资源缺乏、教师队伍水平有限,导致培训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不高;以及我市民众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

2.3 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不足之处

高等教育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市高等教育院校少、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市级领导关心、关注、以及支持力度不够所造成的。

3 连云港市终身教育发展路径策略

3.1 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和投入上更加注重向农村倾斜,调配师资时优先考虑农村,教研培训上给予农村学校和教师更多机会,有效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要解决好东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在学校建设标准化、办学管理集团化、教师交流常态化上大胆探索创新,突破校长、教师校际交流的瓶颈,切实做到县(区)范围内校际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从根源上为“择校热”降温;要提升学前教育规模和规范化程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政策,积极开展贫困学子帮扶助学行动,提高特殊学校建设和办学水平,保障各类群体平等教育权利。

3.2 职业教育要做好产教融合

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能教师。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能工巧匠”。

3.3 继续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流。要重点发展面向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和职工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定制化、多样化技术技能培训课程。要统筹发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要办好开放大学等社区教育机构,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有序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业余学习、提高素养、服务社会提供便利。我市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人口教育服务能力十分必要,要支持老年大学等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发展,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

4 结语

随着连云港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逐步推进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我市相关教育的各个单位及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市现有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建立完善、科学的全民性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河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当代经济,2012(17):112-114.

[2]王清莲.城镇化进程中常州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11):13-16.

篇8

关键词: 耐力健身路径;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成分

中图分类号: G 804.49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79-04文献标志码: A

耐力素质是在长时间内人体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被称为对抗疲劳的能力,也是衡量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表明,19~22岁年龄组人群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1]。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多数高校体育场地器械不足又成为制约学生锻炼身体的关键因素,健身锻炼路径可分为无健身锻炼器材项目和有健身锻炼器材项目;因此,编制适合大学生锻炼的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且简便易行的耐力健身路径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国内学者有关大学生耐力训练的研究过多集中在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质的影响上[2],而关注耐力健身路径建立及其对体质指标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访谈和实践论证的方式,编制筛选适合大学生参加的耐力健身路径,并通过实验论证其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从而为大学生提高耐力素质提供简便易行的健身路径。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调研

检索2000—2010年近10年关于全民健身路径及高校健身路径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编制及优选耐力健身路径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应用健身锻炼最佳心率阈值理论及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性和可行性,以快走、跳绳、间歇跑等为主要锻炼内容,确定8套易受学生接受、强度适宜、内容多样的耐力健身路径。各路径均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设定基本部分平均心率为130~150次/min[3],测定运动后即刻心率来判定运动量,并通过最佳心率控制区域来控制:220-年龄0.8=心率上限,220-年龄0.6=心率下限,144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55次/min以上为中强度,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对小样本进行健身路径项目和组合练习的实验,并发放调查问卷,筛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前3套运动处方,分别是方案1、4、6,这3种方案分别由走、跑、跳组成。

1.3耐力健身路径实施

以中国美术学院2010级、2009级大学生实验对象,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不分民族、地域、城乡,年龄为19~22岁,男131人、女114人,共245人。

整个实施过程持续1个学期,共16周,保证学生每周参与锻炼3~4次,每次30 min,方案1、4、6轮换进行,通过测试运动后即刻颈动脉脉搏1 min来监控其强度大小,并在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对体质数据指标进行测试。

1.3.1体质原始测试指标、派生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体质原始指标:身高(cm)、体质量(kg)、BMI(kg/cm2)、肺活量(mL)、闭气试验(s)、握力、立定跳远、十字变向跑、10 m复制误差走、50 m、1 000 m,采用经过国家体质标准测试所认定的大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方法、指标和仪器进行测试.

体质派生指标:人体体积(m3)=0.00616+0.000022(身高)+0.000756(体质量);体表面积(m2)=0.0071(身高)+0.0133(体质量)-0.1971。肺活量/体质量(mL/kg)、肺活量/体表面积(mL/m2)、肺活量/人体体积(mL/m3),采用陈志强的研究结果[4]。

身体成分指标及测试方法:使用韩国人体成分分析仪,型号Inbody 720,按照操作手册说明测试骨骼肌、身体细胞量、瘦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数据。

2.2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大学男女生经过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闭气时间、肺活量/体质量、肺活量、肺活量/人体体积、肺活量/体表面积呈现显著性差异,见表4至表5。肺活量作为反映一次呼吸最大通气量的“静态指标”,与身高、呼吸肌的发达程度、肺和胸腔的弹性等因素相关。闭气时间作为反映呼吸肌随意运动的控制力和呼吸肌静力性耐力,其时间长短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密切相关。肺活量/体质量指数在呼吸系统动态机能较弱时,与耐力运动成微弱的正相关,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动态机能水平。而采用反映肺功能二维指标的肺活量/人体体积和反映肺功能三维指标的肺活量/体表面积作为测试指标,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实验结果说明,大学生参与走、跑、跳等组成的健身路径,在有氧供能条件下完成低强度、持续长时间的练习,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改善机体运输储备氧及利用氧的能力,使肺活量增大,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本研究与陶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

2.3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据表6、7分析得知,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立定跳远、握力指标虽有提高,但无明显差异,说明有氧运动对加强骨骼肌的作用不是很强,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并不改变肌肉的肥大程度。10 m复制误差走作为测试人平衡能力的指标,大学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10 m复制误差走的误差数据明显降低,Hain等[8]指出有氧运动能促进神经肌肉的血供,延缓血管系统的退变,有改善平衡功能作用。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互印证,说明训练可以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50 m跑是人体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在缺氧条件下,用最短时间跑完较短距离的一项快速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50 m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耐力健身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1 000 m(800 m)是中距离跑,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以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为主,对机体耐乳酸能力的要求高,也是评价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大学男女生在走、跑、跳等一系列健身路径锻炼后,其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得到增强,可以保证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2.4耐力健身路径对身体成分指标的影响

身体成分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健康水平、肥胖程度和体育锻炼效果的一项生理指标,是体质评价的核心技术,因此,常常通过检测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情况来确定人体的健康状况。表8、9结果表明:大学男女生耐力健身路径锻炼后,体细胞量、骨骼肌无明显差异(P>0.05)。男生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女生相对于男生体脂肪指标具有显著性变化,一方面说明女生体脂肪含量较男生多,运动后较容易减脂肪,一方面研究也证实体脂肪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运动员的有氧或无氧能力呈负相关。瘦体质量与人体的无氧和有氧能力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9],实验后体水分、瘦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

3结论

1)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参与耐力健身路径长期锻炼后,身体外部形态及其派生指标无明显变化,身体成分指标如BMI、瘦体质量呈现出显著变化。表明路径锻炼可使身体成分进一步趋于合理,消耗体内脂肪含量,进而影响机体运输储备氧、利用氧的能力和平衡能力,最终促进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如肺活量、50 m、1 000 m(800 m)、10 m复制误差走等数据呈现积极性变化,也说明耐力健身路径的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方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对耐力下降和肥胖现象干预显著,可增加身体体质水平。

2)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证操作编制简便易行且富有趣味性的8套耐力健身路径,根据问卷调查和实验论证筛选出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案一、四、六套轮换进行16周实验,身体体质指标数据在实施后效果明显,说明方案能够直接或间接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为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提供良好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EB/OL].[2012-12-20]. http:///gzdt/2011-09/02/content_1939247.htm.

[2]杨文学,邵艳,谢慧松,等.不同体育项目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95-97.

[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3-415.

[4]陈志强,金晓峰,赵军,等.身高、体重对大学男生身体机能和素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05,25(11):88-91.

[5]陈乐琴,李红娟,范超群,等.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BMI与锻炼习惯的普通成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70-73.

[6]许良,徐忠.我国学生生长趋势与干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81-84.

[7]陶萍,支二林,张文才,等.运动健身干预方案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116-126.

[8]Hain T C,Fuller I ,Weil L,et al. Effects of Tai Chi on balance[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5):1191-1195.

[9]高炳宏,韩恩力.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份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的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220-224.

[10]Watts K,Jones T W,Davis E A,et al. Exercise training in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urrent concepts[J]. Sports Med,2005,35(5):375-392.

篇9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健身路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民群众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普及还不够高,在锻炼项目、场地器材、形式和时段上有着明显的特征性,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必须更多的建立社区配套体育锻炼场所,器材、项目。开放更多的大众体育场所,并加强锻炼时的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从而为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社区群众的日常体育健身路径情况提供理论信息,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 健身路径 设置 使用

一、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体育健身路径的开展现状

(一)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参加“健身路径”的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各年龄参加体育“健身路径”的时间情况调查统计来看,选择傍晚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45%,选择清晨和不定时锻炼的人数分别有11人,占总人数的28%、27%。40至50岁之间的居民锻炼时间多数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分别有20和18人(占50%、45%),其余5%的居民选择不定时锻炼。50岁以上的居民,大部分选择会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有23人,占总人数的51%,选择傍晚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为20人,占总人数44%,而选择不定时锻炼的居民为0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是很有规律的。“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锻炼效果上来看,早上、傍晚最佳;从锻炼习惯上来看,早上、傍晚大多数人容易接受;受工作时间限制;健身设施周围没有照明,不适合晚上锻炼”[1]。

(二)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参加“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参与目的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健身中,有大部分群众是为了强身健体,其次部分居民是为了防止疾病。还有部分40至50岁及50岁以上的居民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社交目的;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其他原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哪个年龄阶层,大多数人(尤其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路径锻炼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健身路径这个平台使自己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从而达到不得病或少得病,并通过锻炼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社交沟通的目的,这也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包括参加健身路径锻炼活动就是为了达到锻炼身体,和谐生活环境的目的相符合”[2]。

(三)“健身路径”中最常使用及效果最佳的器械

根据调查数据,运动强度及危险性较小的器材(如:太空漫步机、骑马机、转盘等)深受孩子和老人的喜爱,使用人数使用率占据多数,显然这几种器材也是他们认为效果最好的器材,而相对于20-40岁的年轻人而言(尤其是男性),则是比较钟爱运动强度大,有挑战性的器材(特别是能锻炼臂力和蹬力的),可以锻炼身体机能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使身体塑形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健身路径”时,应该根据各小区的具体情况(如:资金、场地、居民、年龄段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健身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械的利用率,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体育健身器材能更好的服务于锻炼群众,并且使社区居民的锻炼目的得到满足。

二、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健身路径”开展中所存在的主次问题分析

(一)居民认为“健身路径”设施存在的不足

“建设路径”设置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占46%)、布局不合理(占32%)、缺乏安全性(占21%)。这是由于社区体育组织存在着经费缺乏、场地拥挤、缺乏统一管理等原因造成的。

(二)“健身路径”使用损坏原因

“健身路径”使用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25%的居民认为是器械质量不高造成的,而30%的居民反映是锻炼者使用不当造成的。认为人为破坏的高达35%,另外9%的居民选择综合因素。因此,为了延长健身器械的使用寿命,除了提高器材自身的质量外,还应提高居民自觉保护器材的意识及加强日常维护,还需管理部门不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三)“健身路径”的指导还十分缺乏

分析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希望有健身辅导员为自己健身服务,部分群众害怕增加经济负担;部分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还比较浅薄;还有一部分居民认为作用不大。还有就是居民体育消费观念薄弱,同时,全民健身的宣传不够深入。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锦州市凌河社区在开展“健身路径”中设置存在不足,器材损坏严重,老旧破损,存在安全性,并且人为破坏严重,政府管理部门缺乏重视,对日常维护工作不及时,是导致器材损坏的根本原因。

2.社区健身路径器材太过花哨,没有针对性,满足不了个别人群的健身需求,得不到使用,没有实际意义,即浪费了器材,经费,也占用了有限的场地。

3.社区对体育健身路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专业指导人员进行有效辅导,导致居民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浅薄或使用器材不当造成损坏或发生不安全事件。

(二)建议

1.“健身路径”损坏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和人为破坏造成的,应从管理部门做起,督促居民自觉提高保护器材意识。社区管理部门应重视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有效的维护社区健身器材。

2.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不同设置相应的“健身路径”,以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冯德学.陕南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5):79.

篇10

【关键词】全民健身 社会活动 社会责任

随着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各级赛事上不断夺金,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昂的斗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然而,这仅仅是体育精英的大国崛起,而不是全民体育的同步兴盛。全民健身是体育大国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全民健身,成为体育大国,社会责任就不能缺失。

我国体育精英辈出的意义

我国已是体育大国。近十多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频频在国际级赛事上夺得金牌,尤其是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一举夺得16枚金牌,向世界宣称中国走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之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2枚金牌直到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国体育竞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许海峰的第一枚射击的奥运金牌到如今的全面开花,我国体育竞技事业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

参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展示大国风采。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上的表现背后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只有国家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时才能在体育赛事上接连夺金。某个体育项目领先具备偶然性,众多项目上金牌的斩获则与运动员的国家信念和精神紧密相关。

举办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体现综合国力。每一项国际级的顶级体育赛事,都和举办国的经济情况、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一个展示综合国力的平台,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与否,都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体育赛事体现的是大国的实力。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华彩篇章到体育项目的精彩纷呈,再到闭幕式的鸿篇巨制,北京奥运会都向世界宣称了中国的力量,展示了东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我国全民健身滞后导致“大国不强”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结果却相差万里。我国无论是单项技能的较量还是人体全面技能的测试,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因为全民健身的滞后,距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决策者以GDP为中心的城市经营方式,城市中国民的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用来休闲、运动的室外场所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所取代。而且,很多城市、甚至是二三线城市已经有了房地产过度开发由城市中心向城郊过渡区蔓延的趋势,而这种过度开发固然可以给城市带来更高的GDP,但是,后果之一却是城市空地的减少和空间的拥挤,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

全民健身虽有条例,但是执行效果牵强。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健身宣传、教育和活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免费提供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其他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但是,条例在执行过程中,已经由日常的全民健身变成了一年一次的“健身走秀”。甚至是这一年只有一次的“走秀”,很多城市也是摆摆样子,参与的人群缺乏代表性,效果牵强。

收费健身场馆增加,免费健身场地减少,器材缺失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收费性质的健身房等健身场所开办起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但是,因为其较高的收费标准,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锻炼健身的群体拒之门外。而与之相对的,城市免费健身场地也在不断萎缩。虽然,国家利用发行彩票等多种方式,筹建了许多健身路径等小区内的健身设施,但是这些设施大多面临着损坏、缺失的窘况。同时,利用纳税人金钱建立起来的公立体育场馆,在很多时候宁可闲置,也不向市民开放,又导致了本来就稀缺的健身资源的浪费。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奢谈全民健身。作为占国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因为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沿海地区农村相对要好的多),全民健身基本成了一种奢谈。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众多的“留守村”、“老人村”,农村的青年人到城市从事底层的劳动赚取谋生的薪水,农村仅剩下老人和孩子看守家里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对农村人口来说已经意义不大。

群体差异性大。受经济水平、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健身情况呈地域性差异。不仅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具有差异性,北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体育设施的健全方面。另外,由于生活节奏的不同,我国老年人参与锻炼的比例远远大于中青年。而女性的锻炼比例要高于男性。

强化社会责任,推广全民健身。

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四个重要: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所以,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责任,努力做到全国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能增强体力,增加身体柔韧性,增加身体的控制力,保持身体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从青少年和儿童抓起,调动社会力量,推广全民健身。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只有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身心健康,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合理规划中小学教学用地,保证中小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努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教师资源,让每所中小学都有运动场地和系统的健身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合理配置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尽量做到中西部、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平衡,避免健身资源的倾斜和浪费。

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推广和维护。健身路径一般设在居民小区内部或者公园等方便市民到达的地方,因其便利性备受居民喜爱,每天有健身路径的地方往往都是小区内人流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有的地方甚至在健身路径周围形成了小型的市场。这一方面说明健身路径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健身路径还是未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而且,在一些小区,因为健身路径使用率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健身路径器材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危险性增加。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日常维护。除了宣传居民爱护健身路径的器材之外,还有定期检查,发现有损毁的马上进行修复,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小区内的健身路径可以委托小区物业公司对健身路径的器材进行打理,并通过健身路径冠名等方式筹集维护资金,调动器材维护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广大农村城镇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体现大国提高全民体质的社会责任。作为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是全民健身运动中不能忽略的内容,只有城镇居民参与的全民健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管理部门要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广大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农村基层政府要把提高农民体质,促进农民健康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利用政府的权威和号召力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当中。

改进党政官员考核内容,增加“居民健康”指标。官员政绩不再围绕GDP,而是以改善居民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健康为重要内容,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在官员考核中的权重。当地居民素质情况与官员政绩挂钩,并对任期内居民身体素质下降或开展全民健身不力的地方官员考核减分。各级政府官员要把工作中心和重心向改善国民身体素质转移,将“招商引资”的含义扩大:招“健身商”,引“健身资”。把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企业家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给予积极投资全民健身的企业家以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宣传力度十分必要。因此要以社会文化为突破口,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居民的锻炼习惯,让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入人心。

篇11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曲靖市西苑小区400名经常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曲靖市西苑小区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参加锻炼的女性比男性多,年龄显现“双峰”的结构;被调查居民受教育程度显现负相关曲线;居民选择的健身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健身舞蹈类、爬山等几个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项目上;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健身健美、减肥和娱乐;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关键词 曲靖市西苑小区 健身体育活动 开展现状

社区健身是时展的产物,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社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点, 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切入点[1,2]。本文通过对曲靖市西苑小区居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小区居民在进行健身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西苑小区居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发展。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基本情况调查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性别构成

表1 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性别构成情况表(n=392)

性别 人数 百分率(%) 排序

女 207 52.81 1

男 185 47.19 2

合 计 392 100 0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之中男性占47.19%,女性占52.81%,其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主要原因是男性居民闲暇时间比较少,60岁才退休,而女性同志工人50岁就退休(干部55岁),人数相对就比较多,而锻炼居民中中老年是比较多的,同时中国的人口中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这也是女性参加锻炼的一个原因。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显现“双峰”的结构,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主要以中老年(40―69岁)人群为主,其原因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会逐渐的下降,身体就会受到疾病或潜在疾病的侵害,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其次他们对健身的要求不太苛刻,以锻炼方法及练习方法简单、实用、易学,同时花费较少为原则;最后由于国家宣传和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使群众的健身意识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文化程度及从事职业情况调查

(一)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的文化程度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现负相关曲线,也就是曲靖市西苑小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参加锻炼的人数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有:居民文化程度高了,相应的收入也会升高,他们锻炼会选择具有规模的俱乐部;健身路径大多数是室外的,他们更愿意选择室内的健身器材来锻炼;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工作压力也会较大,虽然能认识到健身体育活动对自身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参加锻炼就会相应的减少等。

(二)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从事职业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卷调查的人群样本中,在曲靖市西苑小区经常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之中企业职工及公司职员所占比重最大,为30.10%,造成这种现象不仅与工薪阶层的生活和工作时间比较规律有关,而且与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参加锻炼的女性比男性多,年龄显现“双峰”的结构。参加锻炼的人大多数是中老年人(40―69岁),对健身路径的利用频率最高。

2.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被调查居民受教育程度显现负相关曲线,参加锻炼的人数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事业单位、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和公务员这四类人群,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

3.曲靖市西苑小区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居民选择的健身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健身舞蹈类、爬山等几个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项目上。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广大的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健身活动是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事业单位、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和公务员这四类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强身体素质。

3.增加社区可供居民选择的健身体育活动项目。多在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及各类小区中安置丰富的健身路径,可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元强.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体育的地位与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15-19.

篇12

【关键词】宝鸡市 城市社区 全民健身路径

自2000年起,“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不断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单杠、双杠、肋木、云梯、太空漫步机、太极推手、益智算盘等组合锻炼器材,统称为“全民健身路径”(可简称为“健身路径”或“路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自去年以来,宝鸡市共实施完成农民健身工程128个,社区健身路径工程25个,乡镇健身广场3个,健身器材全部按照要求配送安装到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与对策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研究对象

宝鸡市完全具有区(县)级行政区域为三个区、九个县,区级行政区划是城市型行政建制,而社区是城市型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因此,从考察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角度出发,本文只选取了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各个社区参加“路径”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参考。文献资料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信息以及宝鸡市图书馆、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

2.实地考察法。在宝鸡市体育局的帮助下,我们考察了宝鸡市城区的健身路径。对各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社区健身路径配置器材进行了深入了解,实地考察了社区居民使用“路径”进行锻炼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对金台区的西建康城社区、东风路社区,渭滨区的新建路社区、公园路社区,陈仓区的宝钛社区、卧龙寺社区的居民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100%,并对问卷的有效样本进行检验,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5%。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状况与分析

(1)“全民健身路径”分布情况分析。据调查,49%的“路径”安装在居民小区,这样方便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锻炼。43%集中在社区广场和公园,广场和公园的空地相对比社区地方大,加之绿化面积相对较多,所以安装的“路径”也就较多。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老的社区当中,“路径”之间的空间距离狭小,不仅锻炼时受到影响,而且在安装位置上受到局限,东边两三件,西边两三件,使得“路径”使用率降低,达不到锻炼效果。

(2)安装点地面设施现状。据调查,宝鸡市城市社区健身路径有一半以上是安装在水泥地面上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安装在塑胶地上的约占7%,安装在泥沙地上的约占22%,安装在砖地上的约占16%。在对有关部门进行访谈中得知,无法找到合适的草地,也没有更多的钱去铺设塑胶,又想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是健身路径安装在水泥地上的主要原因。

2.“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1)锻炼者性别、年龄分析。经调查分析,回收的样本中参与“路径”锻炼的女性为106人,占总数的44%;男性为134人,占总数56%。男性参与锻炼人数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说明男性比女性参与“路径”的人数多。

从年龄结构分析,最小的年龄13岁,最大的年龄81岁,考虑到不同年龄使用“路径”的情况,以便日后安装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文把锻炼者的年龄分为13-18岁,19-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经调查,各个年龄段锻炼的人群分别为8人,17人,29人,34人,45人,65人,42人。(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占到总样本的63.4%,这充分说明宝鸡市参与“路径”锻炼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56岁以上的人群大都退休在家,空闲时间较多,又有参与锻炼的意识,不仅在锻炼中得到快乐,还能结交一些朋友,因此参与的人数较多。

(2)锻炼者职业结构分布。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参与“路径”的人职业分布很广,为了便于统计,本文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大致分为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党政军联人员、企业职工、农民工五大职业群体。(如表2)

(3)锻炼者体育意识分析。体育意识强的人,不仅有自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对体育的认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积极提高自身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因此,分析锻炼者的体育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意识强弱与“路径”的关系。在体育锻炼重要性调查中,有155人认为体育很重要,有46人认为重要,有32人认为较重要,有7人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其所占样本的百分比分别为:64.6%,19.2%,13.3%,2.9%,0%。

体育锻炼目的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促进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根据样本统计(见表3)选择强身健体的有116人,休闲娱乐的有48人,结识朋友39人,治疗疾病28人,其他9人。由此看来,宝鸡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路径”的目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接近样本一半的人都选择了强身健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也在增多。

3.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中发现,在社区中很难找到专门负责管理“路径”的工作人员。由此看出在这一环节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其原因在于,第一,基层管理不够重视。社区缺乏资金聘请专门负责的人去对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以致于一些器材在损坏之后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路径”成了样子。社区居民和“路径”上级的管理人员信息不能及时的沟通,缺少协调,导致效用下降。第二,缺乏体育指导。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很难满足社区体育工作的需要。第三,缺少建设、维护资金。社区的器材损坏之后,无人修理和拆除,给锻炼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区民对路径的兴趣。第四,布局不够完善。由于很难找出一块大面积的空地安装路径,大部分的社区健身器材安装过于密集,没有适当的间距,无法得到器材之间的有效衔接,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效果。第五,锻炼方法了解不够。在走访中得知,利用路径器材锻炼的年轻人多以力量练习为主,而中老年人则集中在揉推器和漫步机上。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是目前锻炼者最迫切需要的,一次合理有效的练习要用到不同类型和不同方向动作的交叉组合。由此,多种动作练习方法是路径练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对策

1.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做好“健身路径”长期规划工作

目前宝鸡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法规、条例还不够全面,体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的扶持,把“路径”的长期规划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科学制定“路径”有效的使用和管理体系,分析优势和劣势,明确“路径”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领导机制,扩大街道社区的管理权限,把社区体育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中。完善本辖区内的体育组织机构,使体育组织管理形成网络化。

2.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

完善社区“路径”信息宣传服务,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运用各种宣传形式,不断强化体育活动是自我健康的有效投资,开设关于“路径”的锻炼方法的专栏,使社区居民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增进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各社区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正确引导居民参与“路径”锻炼,把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和健身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路径”器材展示、体质健康测试、健身健美咨询、体育表演、“路径”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形成健身促宣传、宣传促健身的大好局面,让广大居民参与到“路径”锻炼中,进一步推动“路径”锻炼。

3.做好器材维护、更新和淘汰工作

器材的修理和维护是“路径”使用的保障,能够延长使用器材的时间。安装到社区的器材应有专人负责,定期巡视,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设立“路径”维护资金,专款专用。对已经无法修复的器材,及时拆除,尽量简化器材拆除的申报过程。2003年国家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它对室外器材使用寿命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长的时间为6年,因此,器材的更新工作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更新的器材应征求辖区内多数居民的意见,根据使用频数、喜爱的程度等相关的因素确定器材的清单,上报购买。在更新器材的同时也可以对布局上进行调整,合理规划器材在社区内的位置。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政策本身对现阶段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具有一定强制性、指导性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社区体育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加强执法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体育生活方式的法律约束,建设体育生活化的法律局面势在必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至今,国民体质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很好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公共体育设施的匮乏、社会指导员的数量、体育健身内容的科学性、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投入,距离广大人民的体育需要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宝鸡市及各行政区、社区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加强对“路径”的管理制度建设,以法规的形式进行制约,使得全民建设工程发展正规化、有序化,更加深入人心。参考文献:

[1]谢恩杰,王小娟.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9-13.

[2]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04):96-105.

[3]吕青,李相如等.北京市健身路径发展和使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6):26-28.

[4]王诚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的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06,(03):83-86.

[5]李红,薛海红等.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321-322+325.

篇13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了;长效服务;机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50-04

为使浙江省全民健身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由健身宣传系统、健身路径工程系统、科学指导系统、锻炼监测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目标明确、结构完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1]。各构成因素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影响着浙江省全民健身的发展[2]。健身宣传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观念基础,强化全民健身意识,有效地调动与激发参与健身的需求;健身路径工程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物质基础,是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的物质载体,是构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物质保证;科学指导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保障基础,是科学健身的前提,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锻炼监测系统提供全民健身的科学基础,通过体质测试,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全民的体质状况,保证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组织管理体系提供全民健身的纽带基础,高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对我省全民健身的发展起导向和保障作用[3]。

“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而浙江省体育局在《全民健身条例》及新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实施之后,对国务院颁布的《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订,从浙江实际出发,变为更具体和细化的规定[4],在继续强调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的同时将高度重视其长效服务机制体系,使其能真正为民所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已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5-6],该体系的实现依赖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的民主政治体系为西方国家顺利推进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政治保障。而我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环境都与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的完善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存在着差距,因此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相关文献不够全面和深入,并且由于省份的不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也有所不同,要区别进行对待。因此,课题以浙江省(以杭州市为例)新老城区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以拓宽我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渠道,平衡新老城区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浙江省体育行政执法提供实践依据,提升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水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杭州市老城区(拱塑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和江干区各取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和新城区(下沙和滨江各取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为调查对象,以各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有针对性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的问卷设计1和对各健身居民的问卷设计2)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研究及文献资料并分类归纳与整理分析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构成因素,为课题的问卷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对浙江省体育局、杭州市体育局等群体部门的领导和长期从事此工作的专家及有关体育界知名人士l5人次进行了访问和咨询,随机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以及健身居民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现状进行了200余人次访问,为有针对性对街道和社区管理者的问卷设计1和对各健身居民的问卷设计2奠定了基础。

1.2.3问卷调查法对各路径工程所属社区和街道的基层管理人员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现状进行问卷1调查,对各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健身居民就其利用路径情况进行问卷2的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完成、现场收回的办法进行。

对老城区发放50份问卷1(其中每个区各10份),回收48份,回收率96.0%,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3.8%。发放400份问卷2(每个区各80份,其中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各40份),回收率94.0%,其中有效问卷370,有效率98.4%。

对新城区发放20份问卷1(其中每个区1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0%,其中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90.0%。发放200份问卷2(每个区100份,其中2个典型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点各50份),回收率99.0%,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9.0%。研究还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1.2.4实地考察法先后到杭州市的新老城区7个不同区域、不同场所、不同规模的全民健身路径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现实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基本现状

问卷1调查显示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建设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区县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建设单位经费共同组成。其具体开展工作由杭州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具体落实到各街道和社区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没有固定的维修维护专项经费模式。问卷2调查和实地访问了解到全民健身路径点存在负责管理与维护部门不明,管办不分的现象,各管理和实施部门对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不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系统有规模的进行组织培训,亦没有普及科学锻炼方法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还显示,维护管理、产品质量、使用功能和安装质量是健身路径亟待依次提高的几个方面(见表1)。由于在维护及维修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致使出现许多诸如器材损坏无人修理等现象,产品质量,安装等问题则是生产厂家把关不够严格。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的基本现状说明目前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缺少比较完整的管理机构与健全的管理机制所致。

表1健身路径亟待依次提高的几个方面比例(%)

2.2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使用和管理情况

健身路径器材使用率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社会效益的直接反映。问卷2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健身路径器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春夏交接的季节和早晚的时令利用率较高,而且其大部分选址较符合社区健身居民的切实需求的,具备造福于民的社会公益性功效。处于闲置状态是由于选址太偏或器材损坏严重造成的。而太空漫步机和太极揉推器、单杠和双杠、秋千和呼啦圈分别是老年人、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最喜欢和锻炼效果最好的健身路径器材(见表2)。且这三类人在强身健体的健身动机的选择上是基本一致的,而减肥在所有健身动机中选择差异性最大,中年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优于中年男性和老年人,这是更注重追求形体美的缘故。但目前健身路径器材数量少、类型单一、质量不过关和设计不合理是当前杭州市健身路径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差异性比较

2.3.1健身宣传系统问卷2调查显示新老城区健身居民选择对该健身路径工程点对“路径”锻炼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有宣传资料的比例分别为5%和13%,调查还显示新老城区的健身居民选择社区利用该全民健身路径点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和15%(见表3),虽然老城区在健身宣传方面比新城区做的好,但新老城区在这方面都有待提高。

2.3.2健身路径工程系统在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完好情况的问卷2调查中显示健身器材完好无损各占70%和40%,部分损坏各达29%和50%,全部损坏各为1%和10%(见表4),而且新老城区多数全民健身路径分别为塑胶和水泥地面。因此,老城区健身器材的维修与更新已迫在眉睫,而部分已损坏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新城区器材损坏率不高,这与其是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有关,器材与设备都还比较新颖有关,健身环境相对不错。

2.3.3科学指导系统新老城区分别以核心家庭和老年人居多的居住人群组成,差异决定了其对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方法获取途径分别以看使用说明和效仿他人为主(见表5)。

说明老城区健身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新城区健身居民是有目的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锻炼途径。这与社区对健身锻炼的宣传组织和社区居民自身的健身意识等因素有关。因此,老城区体育主管部门更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培训,通过他们帮助老年健身居民群众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在锻炼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3.4锻炼监测系统问卷1调查显示杭州市在定期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管理、维修、效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构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上做的还不够系统和具体化,新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评价机制情况更为严重。

2.3.5组织管理系统问卷1调查显示和实地访谈了解到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人员存在身兼数职、社区对健身路径工程点没有制定专门的路径管理条例、对健身路径工程点没有投入资金用于已经过保修期“路径”的管理和保养维护、大部分健身路径工程点所属街道或社区与上级部门虽有签订“全民健身工程(点)协议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规定具体可操作性的违背承诺责任的现象,新城区的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通过新老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差异性比较,加上新城区新小区的房产商都会有对小区内部健身路径工程点进行规划,新社区的健身路径工程进行规划和管理应跟老社区区别对待,使其资源共享效益达到最大化,以拓宽我省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渠道,平衡新老城区建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据调研分析认为浙江省杭州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健身宣传系统欠全面、健身路径工程系统欠充分、科学指导系统欠深入、锻炼监测系统欠科学、组织管理系统欠细化的结论,特别是在组织管理系统方面的领导小组的加强、路径管理维护的强化、器材质量标准的把握和维修保养专项基金的建立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据此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2建议

3.2.1健身宣传系统体育主管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创建社区、街道体育俱乐部、某一内容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创新全民健身路径活动形式,由自发的基层体育组织带动全民健身路径健身点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社区各种体育活动中去。

3.2.2健身路径工程系统器材内容配置应充分兼顾功能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器械的设计上,应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款式和组合的整体效果、锻炼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创新性上有所突破。3.2.3科学指导系统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培训;应在现有路径的健身指南导向牌上通俗易懂说明“练什么,怎样练”;应定期举办路径培训班和趣味性比赛以提高科学化水平。

3.2.4锻炼监测系统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管理、维修、效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由其牵头组织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构建全民健身路径评价指标体系。

3.2.5组织管理系统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社区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并确定一两名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

(2)强化管理维护:健身路径工程受益单位应建立健全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场地和器材能够正常使用。各省市体育局、街道和社区应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

(3)把握质量标准:健身器材应是正规产品,确保群众健身安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标准要求,做好指导和调度工作。

(4)建立维修保养专项基金:应建立维修保养专项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的机制。经费使用应由市或区县体育局进行审批,具体由街道或乡镇负责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侯令忠.陕西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10-14.

[2]石峰,郭建荣.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14-16.

[3]王翠芳,史国生.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2010(9):15-18.

[4]于善旭.论《全民健身条例》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推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4): 45-49.

篇14

上饶市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信江河贯穿市区,森林植被丰富,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环境。

上饶市健身人工环境分析

1、全民路径的配建选址

全民健身路径点在居民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等,便于群众健身并且安全的场所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场所选择和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应与城市、社区、公园等建设规划相配套,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防止扰民现象的发生。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布局与配建情况如下:上饶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点的布局与配建位置主要为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学校内和周边及街道办,其中居民小区所配建的路径点数量最多。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所在位置是否方便您锻炼的问题调查中,回答很方便的占10.2%,比较方便的占46.2%,不太方便的占43.6%。这表明,居民对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持肯定态度,占到56.4%,表明主管单位在选址时是符合就近、便民要求的,也表明全民健身路径实施条例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被问及全民健身路径最为合理的安装位置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小区、公园、学校内或周边,分别为33.3%、19%、15.4%。调查结果显示,小区所占比例最高,这同城市住宅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规划是相吻合的,反映出小区应是今后全民健身路径安装所选择的重点。将调查结果与目前所配建的位置比较,发现我市布局基本符合群众要求。

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2.1、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

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使用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的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要性,很难调动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的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

调查中,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满意。反映出上饶市目前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指导乏力,器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器材无人维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主管部门认真的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并借鉴兄弟省市的一些经验,来全面提高我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水平。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时,居民的回答排列序位依次是领导不重视;缺乏足够的资金;责、权、利不明确。

3、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从居民利用健身器械活动的频率来看,上饶市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60.9%。通常情况下依次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持续的时间不超过30min(与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的个数有关),上饶市居民每次锻炼持续30min以上的占54.8%,可见大多数居民在锻炼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形式的锻炼,科学锻炼意识增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上饶市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练习时间、强度表现出无所谓,有36%的人注意自己锻炼持续时间、练习强度,而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事实上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和其他体育项目练习一样,人们应依据自身条件(年龄、体质等)循序渐进地安排时间、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顺序。数据也显示了人们开始加强对健身路径锻炼时间、强度的注意度,既可避免安全事故,也可更科学、合理地锻炼自身。

4、全民健身的指导现状

对上饶市全民健身是否需要指导进行调查发现,有53.7%的居民认为不需要体育指导,需要指导的占28.3%,有18%持无所谓态度.对其分析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部分群众害怕增加经济负担;(2)部分群众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淡薄;(3)还有部分人认为作用不大;(4)一部分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5)全民健身的宣传不够深入;(6)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希望得到指导。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上饶市城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较为明确,由于年龄的差异,体育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较明显的年龄特征;上饶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多样性,强身健体是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动力;上饶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转化为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上饶市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后,居民每周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反映出“全民健身路径”在改善群众锻炼条件、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调动群众健身热情方面起到了作用;上饶市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便利情况大都持肯定态度,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人数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应针对健身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发,从而使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上饶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上饶市区发展全民健身路径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上饶市健身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具备较好优势,良好人工环境建设需待进一步加强。

2、健身环境设计建议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饶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需达到的目的。(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活动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以展开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上饶市应狠抓全民健身法规建设,真正形成依法制体,使市民健身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应实行开门立法,建立立法听证会制度,通过媒体公布法律法规草案,广泛征求包括利益相关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吸纳和体现民意;资金问题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上饶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主要可以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健身领域将会是全民健身发展的方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指导居民科学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我们积极稳妥的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1)制定中长远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严格建立规范程序,提高社会体育队伍建设质量。(3)重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政府及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即以替代强化来促进城市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使居民形成以文化、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真正使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形成联系得更加紧密。全面提高人们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正确引导“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为健康需要的满足而进行投资,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娱乐消费的欲望,从而不断引发体育消费的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