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8 14:40: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形象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青岛;城市形象;品牌;塑造
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就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2009年6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典礼上,青岛凭借出色的城市形象传播力从50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激情、心醉青岛”是青岛的全新城市形象,突出了青岛帆、海、人、城的优美与和谐,展示了青岛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崭新形象。[1]
一、城市形象所包含的重点内容
1.市民形象。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组织形象的一部分,而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密不可分,城市的精、气、神是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为支撑并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显出来。
2.文化形象。城市的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所在,更是一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因此,城市在塑造文化形象时可以有意识地举办一些能吸引国际、国内公众眼球的大型活动,如城市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服装节、旅游节、文化名人纪念日、体育文化活动等等,并尽可能让这些活动具有国际性。把多元文化和文化多元融合展现在世人面前可以吸引更多的媒体介入,使城市的文化形象在这些大型的活动中被充分展示和放大,引起国内外公众的关注。
3.政府形象。城市的政府组织是被授权对城市进行规划、布局和管理的。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时,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强调透明度,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内让公众获得真实的信息。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政府、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举措。
4.实力形象。城市实力是城市功能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展示。主要包括城市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规模及产业资源配置状况、城市积聚资源的能力以及城市的扩张与辐射能力、城市经营主体的活力表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潜力、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程度等等。现代意义的城市形象已远远超出美化市容的表层,它是潜在城市竞争力的价值体现。
二、青岛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城市的形象都可以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来理解和识别。
在城市理念上,当前,青岛正在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在城市行为上,青岛有以举办了的国际啤酒节为代表的会展、节庆类经济行为;有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参与世界著名的环球帆船赛事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体育行为;有打造“无障碍城市”、提高公共文明参数和市民幸福指数的人文行为,以及慈善领域“微尘”的爱心行为。
在城市视觉上,青岛是国内外少有的具有五种色彩的城市――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和“青岛――东方瑞士”的城市印象。青岛的建筑、青岛的街区和道路设计以及整座城市规划,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体现了欧洲近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迄今仍为国内建筑和规划界所不可企及,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青岛城市形象定位分析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优势资源的盘点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所谓城市形象定位就是优势定位、个性定位。城市形象定位应该把握两条主线:一是城市功能,这是硬件;二是城市文化,这是软件。青岛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港口城市,港口历经百年发展,建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泊位,与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年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3亿吨和1000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七位和第十位。
2.作为开放城市,青岛有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保税港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08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超过500亿美元、300亿美元。
3.作为品牌城市,青岛拥有青岛啤酒、青岛海尔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品牌经济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青岛列第7位。
4.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情知名于世。年接待国内游客、海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超过3000万人次、100万人次和4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5.作为海洋科技城市,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约占全国1/4的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在青岛的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中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80%左右。水产品加工出口占中国的10%以上,连续近20年居中国城市首位。
6.作为环保模范城市,多年来坚持实施“蓝天碧海”环保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优良率91.2%。市区绿化覆盖率41.5%,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7.作为奥运承办城市,青岛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帆船中心和优越的水上运动条件,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目前,青岛与沃尔沃、克利伯等环球帆船赛事联系密切,是这些赛事在中国的唯一停靠站点。帆船运动广泛普及,正努力打造中国的“帆船之都”。
四、青岛借助品牌战略塑造城市形象的实践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是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等动态变化,科学确定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并根据独特的(地理、人造自然)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品牌要素,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个性化承诺,以促进城市发展[3]。
提升城市形象不能简单地依靠它的形象标志和一系列视觉规范,城市里的象征性标志固然可以从不同角度折射城市的某种精神和风貌,但承载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重任,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和代表一个城市的品牌。当今社会,品牌经济、品牌社会等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对于城市来讲,城市品牌的创立其实就是城市形象的塑造。青岛以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助推品牌影响,全面打造品牌城市形象。
青岛通过城市的品牌产品,经营城市的品牌形象。目前,青岛拥有“世界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其中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是“中国驰名商标”中的“五朵金花”);拥有“中国名牌”44个(名列全国各城市第二位)、“山东名牌”79个、“青岛名牌”157个。在全国“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青岛就有海尔、青啤2家,占12.5%。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海尔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品牌。[4]
青岛的品牌发展之路显示,品牌与城市是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不断拓展品牌发展领域,丰富品牌发展内涵,以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形象助推品牌影响,全面打造品牌城市。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遵循了两条线:
一条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发展线。品牌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城市的脊梁、对外的形象。品牌企业经济规模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5%左右。近几年来,青岛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活力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和“中国制造业名城”,2008年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七位。
另一条是工业品牌―服务品牌―政务品牌―城市文化发展线。把品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引入服务领域,形成了一批服务品牌亮点,不论是服务领域的“情满旅途”,还是慈善领域的“微尘”,都已具有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赛的同时,充分发挥奥运效应,打造了“帆船之都”的城市新品牌。
五、青岛品牌城市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
1.品牌兴市与自主创新战略相结合,品牌发展高新化。青岛推动品牌兴市与创新型城市战略互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抢占产业高端。当前,青岛正全面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四个十”工程,即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等十大创新平台,推进软件、新材料等十大产业基地,突破电子家电、装备制造等十大关键技术,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多媒体显示等十大创新团队。
2.品牌集群发展与产业调整振兴相结合,品牌发展集群化。经过多年发展,青岛的品牌正从轻工业向重工业,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延伸,这和青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契合。围绕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育一批消费类品牌、装备类品牌、高新技术品牌、现代服务业品牌和现代农业品牌,进一步优化品牌结构、提升品牌层次。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全力培育品牌集群,并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集群产业链,构筑完善产业品牌体系。同时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做大做强奥运遗产,打造“帆船之都”文化品牌,培育品牌发展新优势。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品牌发展国际化。青岛市政府引导企业抓住新一轮国际经济调整的机遇,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作文章。引进来,主要是鼓励品牌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深层次竞合关系,融资、融智、融管理、融文化,增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主要是引导品牌企业购买国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或到国外建厂。如海尔收购了新西兰最大家电企业斐雪派克,“蜡烛之王”金王收购了美国两个油田,取得良好开端。
4.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品牌发展环境最优化。主要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促进品牌企业自主发展动力和政府规划发展方向相统一,形成品牌发展的强大合力。重点营造三个环境:一是营造高效政务环境。优化政务流程和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确保高效服务。二是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在注重保持企业家队伍稳定的同时,建立市场化人才选任机制,逐步推行市场化配置职业经理人,激发品牌企业经营者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潜能。三是营造创新的社会环境。动员全社会争创品牌、保护品牌,形成支持创业者、崇尚创新者、敬重成功者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青岛品牌”与“品牌青岛”相结合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品牌的海内外推介,提高品牌和城市的国际美誉度。
当前,青岛正在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在战略推进中,将充分发挥青岛品牌经济特色和优势,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提高产业能级,依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使品牌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持续增长点,使青岛这个中国品牌之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莉莉.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N].青岛日报,2009-06-27.
[2] 黄耀诚.公共关系与城市形象[J].公关世界,2004,(10).
1加强城市文化的渗透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而将这些人文、历史元素融入到城市形象设计的细节之中,对加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从城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图腾、动植物等入手,将这些元素渗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之中。我们以成都为例,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熊猫、古蜀文明等元素具有十分显著地特征,同时三国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名人更是辈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积淀资源在成都的城市形象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首先,成都的广场、公园、紧急避难场所等开阔地带乃至道路、建筑的绿化景观之中都有大量的石雕,数量之多,在全国屈指可数,这实际上是古蜀文明中“大石崇拜”文化的延伸,每当游人在景点问询到此,导游和市民皆可讲解,这对城市文化溯源的宣传而言,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再如,成都的主城区规划为“三环一绕”,东南西北四门各有一组大型入城立交,而这些立交在细节处理上处处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渗透:北门,建有熊猫基地,以此在驷马桥立交桥组下建立了熊猫主题公园;南门,天府立交,为悬索斜拉大型立交桥组,在斜拉支撑的最上方设置了太阳神鸟这一古蜀文明的图腾,不论进出成都,都可看到这一精致,小小的细节对彰显成都的文化积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图1)。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2天府广场的太阳神鸟图腾造型
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宁,也是从细节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成功实例。这座小城能图2天府广场的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宁,也是从细节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成功实例。这座小城能够在5年之内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国际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增长100倍有余,加强本土文化对城市形象设计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遂宁民间流传为观音道场,观音故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遂宁市深入挖掘观音文化,将其与城市的建设、定位与长远发展结合了起来,在许多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文化的渗透。
首先,对城市新区的街道以及部分以前的街道名称进行调整,慈航大道、东平大道、普贤路、慈悲街……各个街道都有街牌,讲述相应的观音文化典故。城内的涪江经过大规模拓宽,水域面积达西湖的五倍,取名为“观音湖”,江中原有小岛,改名为“圣莲岛”,这些细节的改造或改进,都在不经意之处很好地宣传了城市的文化。而以观音文化为依托,遂宁将原有的唐宋遗留的广德寺、灵泉寺两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加以修缮和扩大规模,分别作为皇家禅林和观音道场的名片出现,3年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百万游客,极大地宣传了城市文化。而城市的整体规划方面,整座城市以扩大后的观音湖为中心,西边的老城区和东边的新城区程弧状紧紧围绕观音湖,整个城市形成一朵莲花状,而观音湖边建有大型摩天轮,游客可游览观赏到这一景色,这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很好的运用与体现。
2挖掘市井生活
对于新兴城市或者小城镇而言,可能很难具备像成都、西安、背景等历史文化名城那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时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可以另辟蹊径,从市井生活中进行挖掘。以四川阆中为例,这本是川北的一座小城,但是城市在形象设计中很巧妙的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细节,在中心广场建有一组市井百态的铜雕,而在城内20余条街道的入口处都设有地面雕塑介绍街名的来源或者县志里记载的故事,雕塑的主人翁全是寻常百姓,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全国都颇为少见,因而这也对这座小城的城市形象提分不少。市井生活的挖掘不仅应用于小城市,对于具有丰富文化积淀的城市以及新兴城市而言,也可以有很好的运用。深圳作为一座伴随着改革春风建立起来的新兴城市,在大众眼中文化积淀十分薄弱,而在城市形象方面如何体现深圳的特征,挖掘市井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在深圳的帝王大厦、改革广场、地铁等标志性场所内都有大量浮雕、绘画等,展示深圳发展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兴产业和相应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场景。而在商业步行街和许多广场,还有很多展示进城务工人员的雕塑,这和深圳的特殊地位以及大量农民工建城的历史背景是相符合的。3城市色彩色彩是城市中处处可见的元素,而色彩又往往代表了一定的特殊含义,这其实也可以成为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细节,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便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红和黄是绝对的皇权代表,也是北京的代表颜色,北京的建筑,处处有红黄两色,这其实也是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色彩为城市形象设计的细节并不罕见,除了北京的红墙黄瓦之外,江南水乡的白墙青瓦也是水乡的突出色彩特征,苏州等一大批江南城市在城市建设的用色上都大量的取用白、青、黑,使得城市在体现现代化建设一面的同时,也很好地继承了文化传统。城市形象设计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从细节入手作为一种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要我们积极总结和探索,相信城市形象设计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参考文献[1]宋德萱.城市形象设计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涂全波.现代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汪芳,查尔斯,柯里亚.城市设计中的细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求其赔偿、补偿我方损失。所以,作为合同管理人员的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及教训,提高我们的合同管理业务水平,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彭立前,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刘长春,等.招标投标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通过连续6年不间断的研究试验及跟踪监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森林恢复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准确掌握了100多个采种母树的物候期、60个乡土树种育苗技术及最佳的育苗方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450号,分属67科126属230种。利用苗圃育苗出圃的50个乡土树种在保护区与周边接壤的林家铺进行退化生境植被恢复造林试验50亩,在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进行了1540亩乡土树种植被恢复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筛选出了30个最佳的植被恢复造林骨架树种:旱冬瓜、西南桦、山樱花、冬樱花、南亚含笑、五裂槭、滇润楠、红梗润楠、香叶树、犹果花楸、马蹄荷、野柿、南酸枣等30个树种可作为研究区植被恢复骨架树种。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周边地区退化生境恢复提供更多的备选树种及相关技术咨询。
引言
城市形象体现了城市的整体化精神风貌,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城市自身的文明程度、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实力。现代城市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多种要素。而城市景观则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主要包含城市的布局、环境卫生、绿化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告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户外广告与城市间的和谐发展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但是目前的户外广告仍存在一些弊端,这就需要处理好户外广告与城市建设间的关系。
户外广告在城市的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形象的特殊组成部分,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其对于城市的形象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户外广告包括霓虹灯、路灯、招牌、橱窗、电子显示牌等,其与其它的城市要素相比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迅速发展的科技成果为其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户外广告对于城市形象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靓化作用。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广告牌可以给人以视觉冲击与审美的享受。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广告与城市建筑形成较为统一的风格,为城市增添和谐的韵味;第二,净化作用,这是户外广告最为直接的作用。巨型的户外广告有助于抵挡尘土,保持城市的清洁,减少噪音的污染;第三,亮化作用,户外广告可以当作城市的照明主体,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开发户外广告的应用价值。绚丽多姿的户外广告使得街道更加生动活泼,为城市增添了一分浪漫色彩。
户外广告在城市的形象建设中的缺陷
1.户外广告的分类混乱,难以区分城市的功能区
城市的功能区包含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居住区、文教区等,每一区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商业区是城市最为繁华的场所,就应展现商业的活跃气息,而居住区则应是宁静、优美的,行政办公区的广告应是稳重大气的。但是目前许多城市的广告分类较为混乱。
2.户外广告缺乏整体性规划
广告商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希望自己的广告具有吸引力,往往忽视周围的环境,过分追求广告的“高”、“大”,而造成一种视觉上的污染,另外,一些广告的设计师缺乏对于建筑造型的语言理解,于是形成了一种全封闭性的做法,使得建筑物变为广告的附庸,使得城市的街道、建筑显得不协调。
3.户外广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户外广告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一般长期的要保持数年,短期的也要保持数月之久,因此,其具有更新性与长效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户外广告做经常性的维护,以保持清洁、良好的效果。
户外广告在城市的形象建设中新发展
1.户外广告和城市的形象建设整体统一
户外广告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城市的形象建设,要注重整体的配置与科学的规划。户外广告占主体或是居于次要位置而构成的特定城市景观,应是完整有机的综合体,一旦景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会丧失审美的价值。因此,广告设计师要重视整体化、审美化的特点,以赋予城市精髓与灵魂。
2.户外广告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规划有助于户外广告的长足发展。除了科学规划其数量与位置以外,还需健全管理法规。一方面,政府要以规章的形式对其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行业协会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除给予没收非法盈利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处罚。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保障户外广告与其它市政建设一起展现城市独特的风采。
3.户外广告设计要重视创新性
创新要具有一定的现代精神,要具有思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户外广告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清洁、宜人、优美的环境既是现代城市的形象建设要求,也是满足群众生活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户外广告就需要在精神、思想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努力。另外,广告设计还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宣传的内容、风格以及造型等方面都要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的精神需要。同时,又要重视对于文化的保护,要在创新的同时,重视传统的文化。因此,城市形象的建设,只有在保持创新的同时,继承特色地域文化,才能真正体现出美感。
4.户外广告设计需要顾及周边环境
人们往往关注具有刺激性的新鲜事物,户外广告的设计也遵循这一特点,设计师往往注重抓住人们的好奇心,应用较为醒目的题目,较为简洁的标志,以及鲜亮的色彩等手段。无疑,这是户外广告设计的基本前提。但户外广告的放置必须依托一定的环境,作为一名广告的设计者应在设计之初就将环境因素纳入思考的范围之内,必须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广告放置位置的周边环境、建筑物等,然后结合实际的勘测情况进行整体的构思。
结论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的门面,其迅猛的发展,成为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视觉初印象的关键构成。户外广告的发展要以城市的规划为依托,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形式,注重视觉的效果,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塑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
(第一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
第二作者单位: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系)
作者简介:鞠晓玲(1979-),女,山东青州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城市形象的设计与实施,是促进城市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发展的过程,它既推动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城市通讯、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又推动城市组织制度的建立和人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转变等软件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然而,一个有着高品位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必然兼具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层次,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从而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1城市形象的含义
城市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含城市居民)对某一城市的空间印象和人文形象之印象的评价总和,是城市空间内各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在与社会沟通作用下产生的互动的机能表现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居住活动与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形象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意义,又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结果。城市建筑学家凯文•林奇说:“通常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一些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面的印象,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
2临桂城市形象定位
随着“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的实施,国际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未来城市的发展应积极向西发展,疏散老城,拓展新区。临桂新区已成为桂林市城市向西发展的主要建设区域,将建设成为桂林市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城市新区。临桂与桂林市区西面相邻,县城距离市中心仅10km,未来几年将全力推动临桂新区的城市建设,目前新区人口已超过10万,预计到2025年,临桂新区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新区,新城区迅速崛起。临桂新区行政办公、文化会展等大型公建以及生态公园、主题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设施集中于中心区,临桂新区将承担起桂林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一重要职责。临桂新区交通便利,现有的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机场路、万福路、321国道、20171省道交会县城,境内的两江国际机场已开辟50多条国内外航线。国家中长期高速公路网规划显示,有6条从临桂放射的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复线的建设为临桂县城的物流运输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临桂文化底蕴丰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临桂新区应塑造富有新区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从而体现临桂的状元文化、奥运精神以及名人文化。
3塑造临桂新区城市形象策略
基于城市人的精神理念、发展理念及城市的宣传口号、城市广场语等内容的城市理念识别系统、人们外在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管理等内容的城市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城市标志、城市公共标识等内容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寻求构建临桂新区城市形象,创造城市差异化的识别系统,做好新区城市第一印象区和最后印象区的形象设计,挖掘新区的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的形象特色以及临桂新区与桂林老城区的城市形象的关系。
(1)借助新区建设的整体带动,建设桂北地区商业商务中心。临桂新区作为桂林市城市向西发展的主要建设区域,因此,通过引导更多的投资者到新区投资建设快速带动商业、金融等服务业的繁荣,同时催生办公、娱乐、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急速跟进,以及高速快捷的强大资讯平台的建立。
(2)利用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桂林市旅游休闲度假区。桂林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优美宜人的山水城市环境,临桂新区作为桂林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场所对于拓展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发挥旅游资源都非常有利,进而全面提升桂林市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旅游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
(3)利用现代商务园的概念,发展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知识密集型商务活动的出现,使得国内外一些位于城郊的商务园区得到蓬勃发展。临桂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于建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商务园非常有利,可以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高技术企业、数据和软件企业、传媒服务企业、研发创意企业等进驻,为其营造一个创新的工作环境。
(4)发挥桂林城市特色,建立山水新城风貌。临桂新区内自然山体和河塘水系丰富,临桂新区建设必须做大做好山水文章,建立一个突出桂林城市特色的山水新城风貌。
4临桂新区城市形象定位相关要素
(1)城市格局:各种尺度的山水城格局。“山—水—城”构成了桂林的整体格局,人类与自然要平衡协调,需要保持山水城的整体特色。在城市尺度控制上形成一种与山水相协调的关系,创造具有桂林空间环境的灵气,体现新区空间特质的建筑与环境尺度。
(2)城市风貌:城景交融,城市景观与山水环境相映衬。桂林城市特色在于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交融,城市的整体布局依托于自然山水,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临桂新区在整体风貌控制上设计大尺度的景观环境与开敞空间,使新区同样融于山水环境之中。
(3)建筑风貌:源于传统,重在创新。临桂新区建筑风貌鼓励提取桂林地方传统特色的建筑意向,并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建筑新形势。形象塑造应注意与山水背景的协调及城市轮廓线的变化,建筑群注意形象风格及尺度感的统一性和新城建筑个性的表达。
(4)建筑色彩:淡雅清新,和谐求变,突出特色。红、黄、灰:桂林的记忆;黑、白、蓝:时代的色彩。
5临桂新区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措施
(1)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兴办一批物流企业,培育壮大各类物流主体,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主动接受桂林市旅游名城辐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精品线路和旅游景区景点,如以历史名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名人魅力故里游;以休闲主题公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育主题游;以景区景点为主的临桂山水特色游。
(2)利用城市形象推动招商选资,把城市形象作为招商选资的一大品牌和竞争优势,引进兴办“用地省、污染低、效益好”的项目,提高临桂的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利用城市形象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把城市形象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融入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3)加大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突出临桂县的旅游产业特色。强化旅游促销,打响旅游品牌。突出临桂特有的旅游品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提升其旅游项目的知名度。
(4)搞好城市管理工程,提升城市洁美形象。重点抓临桂新区城市容貌整治、交通通畅等工程。
关键词:组群式城市 城市形象 发展规划
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组群式结构属于分散的布局形式。相对于可能出现人口过多、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的单一中心城市,组群式城市具有分散布局、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独特优越性,成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模式。目前济宁将市中区与任城区合并为新任城区,兖州市改为兖州区,并将嘉祥、邹城、曲阜纳入一体化进程,尝试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淮海中心区龙头城市。
2.组群式城市的概念
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中,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在中心城市周围建设小城镇,形成城市组群的“田园城市”设想,成为组群式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的思想,通过城市功能的空间重组,使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转化为空间相对分离的多中心分散型结构[1]。由此,组群式城市是由多个空间上相对分散、功能上相互依托的城区构成的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将传统大型集中化城市的功能分散到彼此联系的几个城区,最终获得比各部分简单相加更大的收益。
对于济宁市而言,受经济实力和发展条件所限,并不具有作为区域唯一中心的强大实力[2],因此联合建立组群式中心城市势在必行。在建设组群式城市的实践中,做好做实增强城区联系,统筹用地和各类资源等实事,使各城区的发展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等,是决定济宁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3.城市形象的定义与理解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首次提出“城市形象”概念,并从特性、结构和意蕴这三个方面对城市形象进行了解释[3]。城市符号互动理论研究者则从“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城市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形象。结合现代学者的定义,城市形象可看作城市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的综合,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城市经济、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
外在风貌即城市总体布局、功能组成和设施建设,它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城市的认知和观感。如果一座城市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绿化良好,就会给人较好的印象和感知。组群式城市的各城区相互支撑、功能互补,避免了人口、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使城市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内在精神即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凝聚力等内部素质,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也是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的关键。作为“运河之都”、“孔孟故里”的济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对外宣传不足、规划实施不力、公共空间不均、环境建设不良等问题[4],城市形象尚有待提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设组群结构大城市的实践将是一条捷径。
4.组群式城市发展规划及其对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用地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科学、统一的规划,是城市形象的基础。2009年山东省政府批准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提出了组群城市融合发展规划,以“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作为区域发展战略。解读这份城市规划,可以发现这种组群式城市建设规划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诸多有益之处,总结为五点:“同城效应”、“强强联手”、“中心领跑”、“交通支撑”和“文化品牌”。
4.1“同城效应”――复合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建设
组群式城市是多中心的分散发展模式,各区相对独立,各具优势与特色。首先产业布局一体化促进区域内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据报道,济宁市2012年规模工业增幅达到12.5%,服务业占比达到35.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的增长[5],而这些经济发展成果与推进组群式城市的建设是不无关联的。其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水平。济宁市城市建设目标是:在各城市之间形成22万伏大双环电力,实现同城票据交换和联行异地转账“当日通”,建立都市区动态数据网络平台,重组城市广播电视系统等[6],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发展同步。济宁市以承办第23届省运会为契机,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加快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得2012年度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2.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由此看出,加强复合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建设,使人力、资金、物质、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自由流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公共管理,增强各分区对总体的认同感,提升城市内部凝聚力。
4.2“强强联手”――城市分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
组群式城市的城区发展各自特色,用功能互补实现城市融合,以谋求更高的附加效益和整体效益。将各城区的功能分散并加强相互联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减轻中心城市的负担。济宁市总体规划分为六大板块,作为行政商务中心的济宁西城、作为生产研发中心的济宁高新区、作为制造业和东部物流基地的兖州、作为能源基地和循环产业示范基地的邹城、作为旅游中心和文学教育中心的曲阜、作为工业和西部物流基地的嘉祥[7]。六大板块涵盖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产业、交通等方面,结合原有的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明确的功能定位与合理的城市布局加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
4.3“中心领跑”――突出中心城区建设,优化城市总体结构
济宁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是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低水平均衡”[8]。因此,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是提高整个区域发展水平的关键。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以太白湖新区为城市主中心,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态旅游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强化职能,增强其在组群内的辐射能力。2012年济宁市中心城区实施重点城建项目96个、建成区面积达到124.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17万,2013年又启动了总投资143亿元的119个重点城建项目,形成了“一城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
4.4“交通支撑”――完善交通建设,便捷资源交流
全面便捷的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城市内部凝聚力,增强城市对外影响力,是城市发展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分散的城区布局不利于城市融合和联动发展,因而必须完善区间道路网络,确保人力、物资等资源要素的快速流通。2012年都市区五大区域间启动了总投资227亿元的70个重大项目,包括高铁片区开发、机场提升、城际路网、城际公交等,“半小时都市圈”指日可待。同时济宁市还加速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建设,完善对外交通体系,与济南、徐州等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和知名度。
4.5“文化品牌”――彰显文化特色,打造品牌形象
组群式城市各城区都有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城区的基础条件。济宁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更兼有“运河之都”“水泊梁山”“泉林圣地“中国佛都”等文化标签,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交相辉映。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成功的举办了国际孔子文化节、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强化了济宁作为国际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地位。此外,利用各城市分区的人文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宣传多元文化特色,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城市。
5.几点建议
5.1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要与国家、省的发展战略结合好,如城际高铁、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运河申遗等,济宁恰处这些要素的结合点,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5.2与开放政策相结合
随着周边县域城市的发展壮大,可视其资源要素进一步融合,不断增加新的发展动力。
5.3与当地资源相结合
济宁文化资源、淡水资源、旅游资源、煤炭资源丰富,应利用文化开拓、淡水保护、旅游普及、塌陷治理等形成综合发展力。
5.4与现代媒体相结合
结合“五城同创”等机遇,利用网络、电台、电视、报刊进行营销式宣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结语
综上所述,组群式城市建设要求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各城区功能互补、密切联系,在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的同时打造共同的品牌形象。从济宁市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组群式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彰显文化特色的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黄亚平,冯艳,叶建伟等.大城市都市区簇群式空间结构解析及思想渊源[J].华中建筑,2011,29(7).
[2]孟一,张誉耀.济兖邹曲嘉:离“同城”多远[N].大众日报,2004-2-14(14).
[3]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1).
[4]李培军.试论济宁市城市形象的塑造[J].科技信息,2009(22).
[5]马辉.济宁GDP同比增一成多生产总值3189.37亿元[EB/OL].,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