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8 14:40: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影制作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防护措施 现状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各种灾害中破坏力、毁灭性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会造成各种建筑物的损坏,电力中断、信号中断、家电器材的损坏,并且也会导致火灾的发生,也有可能直接的对人体造成雷击伤害,从而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可以有效的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安全,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经济损失如房屋烧毁、家电损坏等等,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护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雷电高发区的环境和地区,做好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对该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雷电灾害防护现状解析
1.1造成雷电灾害的因素
1.1.1自然环境
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也会造成该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有些地区处于山区、降水量又十分的丰富,在夏天时降雨量过多,这种自然环境就为雷电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处于平原的地区,天气较为干燥的地方发生雷电的几率也比较低,因此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很低。
1.1.2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使城市的高层建筑、各种用电设施逐渐的增多,这些设施都可以提高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并且会由于某些设施建筑中的雷电防护工作不到位,从而造成雷电灾害无法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2雷电灾害防护现状
1.2.1雷电灾害防护意识严重不足
对于群众而言,他们并没有正确地意识到雷电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力有多大,并认为雷电灾害发生的几率也比较低,认为自己碰到的几率很低,因此对于雷电灾害防护完全没有认识。有些有意识的也认为避雷针的安装就可以完全彻底地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从而忽视其他类型的雷电灾害比如由感应雷造成的雷电灾害。总而言之,人民群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严重不足。
1.2.2防雷设施建设不足
一些部门单位和企业已经正确认识到了雷电灾害的发生几率以及其带来的破坏程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种种原因使防雷的设施建设不足,对雷电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比如对雷电防护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从而导致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无法对防雷设施展开全面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会使企业单位无法展开防雷设施的建设,或者是对于后期的防雷设施的检查、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使防雷设施基本处于一个摆设的状态而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于雷电的灾害防范意识不够,即认为直击雷才能对建筑造成破坏而忽略了感应雷等等对建筑内部的电子设备可能会造成的破坏,也会使企业如果真正遭受到了雷电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1.2.3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发生频繁并且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农村环境的原因即处于雷电多发区,并且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普遍较低,使他们在雷电防护方面并不加以重视。另外还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在防雷设施建设方面,即使居民意识到要对雷电采取防护措施,也无法正确地安装雷电防护设备,从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并且还由于其环境和农村人民缺乏雷电防护知识,雷雨天仍在农田地工作,或避雨时没有正确的选择躲避工具,认为只要能挡雨就可以了,直接躲在大树下,加大了遭受自身雷击的可能性,导致人身安全受损,甚至死亡。
2雷电灾害防护相关措施研究
根据以上雷电灾害防护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对雷电防护方面的工作还相当的不到位,这种情况无疑增大了雷电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为了降低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具体的措施。
(1)接闪――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放电不能任意选择放电通道,而只能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的规定通道将其泄放到大地中去。
(2)等电位连接(均压连接)――把各种金属物体用导线连接起来,减少各物体之间的电位差。
(3)接地――让己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电流顺利地流入大地。
(4)屏蔽――用金属网、箔、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使闪电的电磁脉冲波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全部截断。
(5)分流――在一切从室外进入的导线与接地装置或接地线之间安装适当的浪涌保护器(SPD),当直击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SPD内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闪电电流就由此处分流入地。
(6)躲避――选择雷击概率小的地方建建筑物,另外在防雷没有好办法的情况下,当雷暴来临时关掉设备,拔去电源插头,将天馈线连到接地装置上。
根据上述的防雷基本方法,现代防雷措施分为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
外部防雷措施有:接闪器(针、网、带、线)、引下线、屏蔽(建筑物的屏蔽)、接地装置及共用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
内部防雷措施有:共用接地系统、屏蔽(设备屏蔽、管线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及安装浪涌保护器(SPD)。
3小结
总而言之,雷电灾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且由于当今人们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护意识不足,政府应该加强群众对于雷电灾害的防护以尽可能的降低雷电灾害的发生和其带来的破坏,从而构建一个稳定的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健.浅谈雷电灾害的调查与鉴定[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
一、演练目的
为能够正确、有效、快速处置高危电力用户突发停电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损失,确保高危电力用户安全可靠用电,通过开展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能力,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二、指导思想
(一)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突发停电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
(二)统一指挥。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
(三)保证重点。在供用电设备停电处理中,要将保证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防止事故发生。
(四)常态机制。通过开展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形成常态安全管理机制,维护好社会公共安全。
三、组织机构
成 员:各乡镇办和安监、煤炭、电力等部门有关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由担任,负责组织协调高危电力用户进行停电应急演练。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发动。在3月1日前由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启动会,对演练计划、演练内容、演练要求及有关单位分工进行安排。
(二)演练整改。3月1日至3月31日为停电应急演练开展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演练计划并及时下发。各乡镇办、有关部门及高危电力用户要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到位。
(三)督导检查。领导小组将安排督导检查组对各乡镇办、有关部门及高危电力用户停电演练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批评,对消极演练或隐患整改不到位的高危电力用户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总结评价。演练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将对停电演练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对工作积极、措施得力的单位给予表扬,对工作迟缓、消极应付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部门分工
(一)安监局
1、制定本部门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组织协调安委会成员单位对停电应急演练给予安全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3、指导供电公司和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并对演练方案进行审核。
4、对停电应急演练要进行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指令书,并督导其整改到位。
(二)煤炭局
1、制定本部门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指导供电公司和煤矿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并对演练方案进行审核。
3、对煤矿停电应急演练要进行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指令书,并督导其整改到位。
(三)发改局
1、制定本部门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指导供电公司和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并对演练方案进行审核。
3、对高危电力用户供用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导其整改到位。
(四)供电公司
1、制定本单位高危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2、向高危电力用户制定的停电应急演练方案提供技术服务;
3、配合高危电力用户进行停电应急演练;
4、停电应急演练并进行用电检查,查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要下达隐患整改(告知)通知书,整改情况向市政府汇报。
(五)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生物防治;防治现状;方法;河南驻马店
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05-01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被灭杀,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而且化学农药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1]。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其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效果显著性等特点,在绿地防护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驻马店市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小环境”有利于释放天敌[2]。在驻马店市的绿地养护工作中,生物防治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驻马店市在整个城市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的生物防治推广率达到50%以上。
1利用天敌防治
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应用最为普遍。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3类。
1.1捕食性天敌
瓢虫、草蛉、胡蜂、蚂蚁、食蚜蝇、食虫虻、猎蝽、步行虫以及捕食性螨和蜘蛛等,这些天敌食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捕食大量的害虫才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3]。小花蝽捕食蚜虫、叶蝉、蓟马、叶螨以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幼虫;草蛉成虫喜取食各种蚜虫和叶螨;幼虫取食蚜虫及其虫卵;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植绥螨捕食草食性害虫和叶螨;中国虎甲成虫或幼虫均为肉食性,以捕食活虫及其他小型动物为生;中华广肩布甲喜食黏虫和土壤内生活的害虫;黑带食蚜蝇捕食植物叶片上的蚜虫;长脚胡蜂捕食鳞翅目、鞘翅目昆虫;黄足猎蝽捕食蚜虫、叶蝉、叶螨等;拟宽腹螳螂捕食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的害虫。因此,捕食性天敌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作用十分显著。
1.2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害虫体液和组织为食致使害虫死亡。寄生性天敌采取“以虫治虫”的形式广泛应用,主要有寄生蝇和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于卷蛾、刺蛾、毒蛾、食心虫;桃柳蚜茧蜂寄生于桃蚜、桃二叉蚜、桃柳蚜;刺蛾广肩小蜂寄生于黄刺蛾、丽绿刺蛾;上海青蜂寄生于黄刺蛾;平腹小蜂寄生于荔枝蝽卵内;管氏肿腿蜂主要寄主是天牛类害虫;花绒寄甲幼虫外寄生于多种树木蛀干害虫。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等。
1.3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白僵菌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螨类昆虫,致病力强,已经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绿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光肩星天牛;轮枝霉菌能寄生蚜、蚧、螨、粉虱等;多毛菌防治柑橘锈螨。苏云金杆菌对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有极强的致病性;阿维菌素对螨类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农抗120防治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腐烂病,提高植物抗性;春雷霉素强内吸性抗生素,高效且药效长,多用于防治黑星病、银叶病、溃疡病、流胶病;井冈霉素内吸作用强,防治轮纹病、褐腐病、缩叶病;农用链霉素防治黑霉病、黑斑病。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多为鳞翅目昆虫幼虫,感病虫尸挂于树枝上,虫体内组织液化;颗粒体病毒多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病虫爬到叶缘侧悬而死。昆虫病原线虫圆虫动物门线虫纲,为小型的多细胞动物,寄生昆虫的线虫有3 000多种,有些种类可以用培养基大量生产,如苹小卷蛾线虫防治桃蛀果蛾出土幼虫,芫箐夜蛾线虫防治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泰山1号防治天牛。
2利用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
选育和推广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防治病虫害,不同树种间、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均有差异[4]。植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植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生长;抗生性是植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植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3利用耕作、种植方法防治
耕作、种植防治就是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按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选择无病虫害的壮苗绿化;加强绿地植物养护管理,促进植物生长等。通过以上各种措施,可以使植物抗病虫能力增强。
4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
利用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它们成为不育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利用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如灭幼脲以胃毒和触杀作用为主,主要防治刺蛾类、袋蛾类、天幕毛虫、天蛾等。除虫脲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破坏虫体激素的调节作用,抑制几丁质的合成,影响成虫生殖,抑制卵内胚胎发育,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有效、对天牛、甲虫的卵内胚胎发育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定虫隆抑制几丁质的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蜕皮,可杀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虫酰肼能加速鳞翅目昆虫的不正常蜕皮,抑制取食,防治卷叶蛾、毒蛾、天幕毛虫、白蛾等。噻嗪酮防治介壳虫、螨虫、粉虱、叶蝉、蛴螬等。氟虫脲对叶螨的幼螨、若螨防治效果好,兼防卷叶蛾、尺蠖、食心虫、潜叶蛾等。
5参考文献
[1] 郝爱萍,侯集成.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现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S1):77-78.
[2] 刘铁红,庄 严,徐铁男.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用生物防治措施的现状[J].辽宁林业科技,2002(S1):15-16,35.
关键词 电视行业;新闻节目;制作方式;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020-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需求,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带来了广阔的空间,电视新闻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时事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动态的重要媒介。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电视新闻节目,也使得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品类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当前在新闻题材的分类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仍然是专题、消息、评论和系列报道等类型。但是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一般都应当具备相同的特性,比如及时性、记录性、实效性和报道性。同时,由于大多数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具有播放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立体感强、生动传神的优势,囊括了天下大事和人间冷暖,利用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元素展示给观众一种优美形象、客观真实的视听享受,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
1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形式
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形式上,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电视新闻采摄、现场编辑制作和媒体播放制作等,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法。
1.1 电视新闻采摄
电视新闻采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NG电视新闻制作方法,即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英文简写,一般是利用携带比较方便的摄像录像仪器,进行实际现场采录新闻资料。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便利,而且特别适合现场采录新闻题材,只用一部摄录设备和一根编辑导线就能够对现场新闻进行采编,所以在进行电视新闻采录的时候经常用到这种制作方式。同时这种最基本的制作方法,不单单是采录设备无需过于复杂,而且现场采录新闻的人员也不用配置过多,一个记者和一个摄像人员就能够实现电视新闻的现场采集、街道上的及时访谈或者是地处偏僻的地段采访,都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电视新闻的现场采录环节非常便捷,而且采集的新闻题材相对也能比较广泛。
现场编辑制作,也叫做电子现场制作,也就是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制作方法,英文简写成EFP。这种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就比较复杂,在对新闻素材采集的时候,需要配备齐整的摄录、编辑设施,所以比较适合现场环节的新闻题材摄录和直接在现场进行新闻节目的即时制作。运用这种制作方式来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就必须事先准备好一套完整的仪器设施,比如不能少于2部摄像设备,不能少于1部信号切换设备,也不能少于1个音响控制系统、麦克风、运输器械,而且对现场灯光要求也比较高。但是这种制作方式优势也比较明显,比如拍摄、制作都是在现场同时开展,所有人员对现场的环境、氛围、情境乃至新闻的素材都比较了解,能够确保后期制作播放的电视新闻更接近于实际,效果也比较好,更能够展示电视新闻媒介的传播特效。这种制作方式,目前在现场演出、各项竞赛或者重大事项发生地的新闻节目中应用的比较常见。
1.3 媒体播放制作
媒体播放制作,也就是在电视节目的直播间进行现场制作电视新闻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制作方法,简称为ESP技术。这种制作方式目前一般应用到了电视演播室中。演播室在电视新闻的播放制作中,设备比较齐全,音响比较好,灯光效果、场景布设、影像采集、数字程控、动态移转都比较便利和科学,更能清晰、直观、真实地展现电视新闻节目所要表达的传播的内容题旨,而且这种制作方式对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了融合,因而具有先进的制作设备、丰富的编辑效果和良好的播放质量,成为了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首选技术。不过,应用这种制作方法,往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演练和场景的布控搭设,演播室一般要占用很久,因而有必要对演播室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制作效果和工作效率。
2 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的基本程序
2.1 初步剪切
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时候,要先下载出现场采录的画面素材,使用价值不大或者采录内容不足的部分要予以替换,筛选出和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及思想主旨结合密切的影像资料或者访谈画面,并将节目框架先勾画出来,并编辑成能够满足电视播放的视觉题材,结合实现组织的新闻主题,将编辑的画面素材制作成新闻
脚本。
2.2 完整剪辑
结合实现制作的新闻脚本,进一步的梳理细化,并且完整地剪切连接好画面、音效、同期声和现场采访等内容,制作成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电视新闻节目架构。
2.3 配置音乐
按照事先确定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旨内容,配上解说词和辅助音乐,再编辑上同期声,调节好音乐的声调、声量等效果,然后合成到一起。
要将电视新闻节目中需要增加的文字、图画等特殊的动画形态用专业软件进行设计,把摄制的时候效果不佳或者不完整的部分用特效重新进行编辑,亮度、颜色、饱和性和对比色等在画面中认真对设置好,确保播放的时候一致,而且在这个阶段要将字幕、片花以及开头或者结尾都要编辑完。
2.5 视频审查
先进行电视新闻节目播放前的初步审核,看看制作的内容结构是否不完整,画面、文字、音效等是否有缺陷,内容主旨和电视新闻节目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如果没有问题视频审查结束,就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
3 电视新闻节目中后期制作的应用
电视新闻事业发展越快,对节目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后期制作编辑也就越严,特别是文字校对、画面效果、声音配备和特效设计等环节,所以后期制作在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中至关重要。
后期的画面制作一般指的是编辑画面素材的布局、颜色和亮度等内容,确保整个画面能够准确、直观、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需要在选取画面的时候,尽量剔除拍摄不完整、不全面、颜色不正、影像模糊、人物不全的部分,或者进行一些技术处理。在进行后期文字制作的时候,要认真校对文字的尺寸、色彩、版型和在电视屏幕上的显示方式,确保不影响电视新闻播放效果。音乐配备方面,要尽量与电视新闻内容相一致,而且要具备独特的风格,各个板块之间要衔接好,确保音效的丰富多彩,增添电视新闻的美感和可观赏性。
4 结论
目前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了解时事政治和人间万象的重要媒介,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上要充分予以保障。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改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提高后期制作的质量和效果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school and is widely used by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as the classroom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it p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also tak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us to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建议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刘霞(1975-),女,四川安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工作;赫念学(1978-),男,陕西富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工程。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到,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图文并茂的书籍和报刊、有声音的广播等单一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了。对于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科技元素的参与,让传统的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使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在高职高专院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尤其受欢迎。为此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了解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成熟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笔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对应用者有所帮助,增加一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轻松的学到应有的知识。
1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1.1 应用现状 计算机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信息技术水平为各类课程全面实施开放式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云南很多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不低于15间,每间的学生容纳量不低于80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是一种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教学等方式的种教学形式,体现了自主、协作的教学形式。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学校教师都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就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如“两课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公共基础课中的大学英语和应用文写作也有部分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国家级的英语过级考试中,其效果就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一些。笔者所在学校的各类专业课教师,也基本上都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辅助完成教学,让学生不那么枯燥的学习。
1.2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 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认为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①信息集成性。②信息多样化:具有模仿、娱乐、实例、问题求解等等的生动教学手段。③信息量大、易操作:多媒体教学一般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容量很大,几张图片、文字、动作等信息,就能简单明了的把问题说清楚、把课本的知识点一一展现,且让学生很容易就接受知识。当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也很容易操作实现。实现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最常用的工具是Microsoft Office中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而对于一般会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师来说,该办公软件是很好学习和操作的,只要准备好上课要用到的相关的文字、图形、声音等素材,想好动作流程的设计,就可以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有了自己思想的课件到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会像长了翅膀一样,会飞的。④良好的交互平台。交互性是多媒体教学另一个重要优势。所谓的交互,笔者认为就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最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任务,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定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设计。这种“任务驱动”的交互教学方式,以“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不断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到更多的知识。⑤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海量资源为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在很多的网站上有大量的学科课件、经典案例、课件制作技巧与心得体会、课件制作的各种工具软件、多媒体论坛、制作的论文等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教学课堂增光添彩,当然别人的东西也不能生搬硬套,合脚的鞋才不伤脚。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以上特点,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对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也可从实际出发亲身去对比一下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所在。当然,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此我不就不作讨论了。
2 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做出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让教学课堂充满知识、学习的氛围,笔者认为,这不是几张花哨的图片、动图效果就可以达到的。是要经过周密设计、精心制作,然后还要运用教师的良好口才,结合传统教学经验才可以实现的。
所以,在把多媒体课件用到自己教学课堂之前,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好自己每堂课的课件呢?笔者觉得应遵循相应流程,同时给了一些制作建议,仅供参考。
2.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①课程内容、素材的准备: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多媒体课件中里反映的课程内容应用符合。②课件制作构思: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做一个设计方案。③制作工具软件的选择安装。④初步制作、装饰: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对幻灯片中相关对象、元素进行装饰处理。⑤反复修改、调试:目的是让制作的课件输出之前更完美一些,少出错,符合教学需要是最重要的,当然也要让学生更喜爱这些上课的内容。⑥预演,生成自动播放文件或刻录光:设置插入过程中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入。
2.2 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几点建议 ①课件的内容不要只追求信息内容量多。太多的信息内容量,一个是讲不完,还有就是界面停留太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达不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②教师要注重提升艺术修养,制作中不要插入太多艺术效果,会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你制作的课件中只是一些对象、元素的罗列,那干脆就不要用课件来展示,还不如拿着实物来课堂上,让学生更有欲望想获取它的知识。但课件中对象、元素置入后,笔者认为要考虑它们的艺术展现,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要注意搭配吗?你加入的动作元素符合该门课程的要求吗?如何让学生记忆深刻,这还真考察我们教师艺术修养了。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在课件中选用多的图像、音乐、色彩和电子技术,学生才会更爱听课,更喜欢自己的教学,其实这只是一种跟潮流、追求形式而已,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用这类课件上课,可能一节课下来,学生只会觉得乱糟糟,教学效果会达不到预期。③课件设计结构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多媒体在知识展现、内容深浅、广度、层次及顺序排列等方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原则;在版面设计上要注意各种媒体所带来的听、视觉效果;重点难点的内容要力求文字、图形及声效的和谐统一。多媒体的应用要张驰有度,规范合理。④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先进,与时俱进。多媒体体现的就是一个科技教育手段,所以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就要体现出新、先进,且跟得上教学内容的最前沿技术,与时俱进。比如,学校的教材一般情况下预定的都不是最新的,教师在用教材备课时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技术就需要教师通过阅读、网络、期刊等方式收集、消化,然后放到课件中去,在课堂中作为了解知识,也可把课件拷贝给学生。
上面建议归建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运用制作好的课件时,还是注意防止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要把各种教学方式、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彼此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教学质量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 结束语
任何一所学校里的教师都面对着一群有思想、有个性和有创新的学生,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排斥的心理,要提升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活动里有科技、有创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丰富的知识加上精彩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按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也好,多媒体模式也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我们相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经过老师们的不断总结和探索,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折回头来说,你的多媒体课件做得再好,也还是要用心去教授对象,这才是为师之道。
参考文献:
[1]徐元英.关于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
[2]王靖亚.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3]张有录.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思考.甘肃:卫生职业教育,2005.
浙江省中医医院急诊中心主任 黄小民
头晕
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感觉,医学定义的头晕是这样的――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也就是一些人所描述的“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再形象些说,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时头昏沉沉的感觉,就是头晕。头晕时你不会感觉到天旋地转,不会突然倾倒,眼球也不会震颤。
如果你的晕,属于“头晕”,那么一般而言,你应该去医院看内科。因为头晕多为内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各种原因贫血、多种原因的供血不足等所致。
眩晕
判断你是不是眩晕,方法很简单。只要留心自己晕的时候有没有“天旋地转”就可以,如果感到周边的东西都在转,或者上下浮动、左右摆动,那么就是眩晕。症状虽然严重,但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
如果出现眩晕,患者应该考虑去医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70%的眩晕是由耳鼻喉科方面疾病所致,30%是由神经内科方面疾病所致。
晕厥
晕厥,就是通常所说的晕倒、昏迷、不省人事。它是突发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当你出现晕厥情况时,一定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时就诊。
晕厥发作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脑源性晕厥。如果你的晕,是“晕厥”的那种,一般而言,应当去医院看神经内科。
六类人应定期做防癌体检
1.肺癌高危人群:20岁以下开始吸烟、烟龄在20年以上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为肺癌高危人群。
2.肝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的为肝癌高危人群。
3.胃癌高危人群:患有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为胃癌高危人群。
4.宫颈癌高危人群:女性,早婚、多产、多、宫颈糜烂大多为宫颈癌高发人群。
5.乳腺癌高危人群:直系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本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未生育及未哺乳的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6.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家族成员、结肠腺瘤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均为结直肠癌的高危患者。
3种习惯赶走“电视病”
文/胡峰
老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就会腿脚酸胀、腰酸背痛。因此,看电视的时候,最好每坐20分钟,就起来站一会儿,还可以把脚放在低一点的凳子上,放松下肢。看电视时养成以下三种好习惯,就能赶走“电视病”。
多眨眼 电视看得时间长了,眼睛就会干涩、酸胀,而多眨眼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一般每分钟至少眨眼7-12次,而且必须是完全闭上再睁开,才是有效的眨眼。否则起不了多大作用。特别是换台时,更要多眨几下眼。研究显示,看电视换台的瞬间,屏幕会突然变黑再变亮,对眼睛刺激最大。
勤活动 一次看电视的时间别超过45分钟,如果觉得腰背疼了,眼睛酸了,就赶紧起来活动一下。可以闭上眼睛,用两手食指分别轻按眼球,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以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到脑后“梳头”;先低头再抬头,反复做几次,或左右摆动头部;挺胸弯腰,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接着呼气并向前屈身弯腰。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为迎合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方式和观影需求,“微规模”(较传统电影投资小、生产周期短)制作、“微平台”(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移动平台)推广、“微时长”(短则 1―2 分钟、长则 30―40 分钟)播映的,具有完整制作体系、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目前,国内微电影的制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草根型微电影 ;一类是品牌营销类微电影 ;一类是各视频、门户网站发起并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的剧集型微电影。
二、微电影对传统电影的反哺
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新的“影视圈”,而它对传统电影的反哺主要体现在投资、发行、制作团队、观众群四个方面。
(一)投资多元化的借鉴
传统电影的投资方多为国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及制作公司,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资本进入电影电视行业领域,成长至今,民间资本已经成为电影电视行业的首要资本,各大影视传媒机构纷纷迭起,以往国有的制片及新闻机构也在投资方面进行了改革,比如中国电影制片厂等。但是因为传统电影的高门槛使得电影投资方始终掌握在国有或者大型的民营企业中,而网络平台的发展却使得投资门槛降低,多元化的投资方、投资渠道、融资渠道成为微电影投资的展呈形式。例如,“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投资方为优酷及雪弗莱;“Dove”系列的情感微电影投资方为多芬公司;更有大量的微电影的投资方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或者根本没有正规投资的自行募资,如《万万没想到》、《糗事百科》、《麻辣隔壁》等。
微电影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一方面在微电影成熟期之后能够为传统电影引入新的资本,如《万万没想到》电影微电影系列成熟之后即引入新的投资渠道,出现了更多的投资方,使得更多的资本进入电影电视领域;另一方面对传统电影的融资方式给予了新的方式借鉴。传统电影的投资方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公司的手中,而微电影投资形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电影完全可以借鉴微电影的融资模式。如此既可以降低电影的投资风险,又使得更多的资本融入到电影电视的领域中,加速了电影电视市场的繁荣。
(二)发行放映的借鉴
传统电影的发行及放映会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流程规范在院线及电视台公开放映,需要极其严格的技术支持及非常规范的审查流程,并且发行及放映借助的平台成本硬件投入较高,因此成本较高。电影的版权费用及院线收入为电影的只要回收投资的方式,如果是相当成功的电影,也可以借助电影的相关业务进行电影行业的延伸,例如影视特色旅游、电影萌宠及相关的电影文化产业产品等。而微电影的发行及放映平台则较为方便,各大网络平台、视频网站都成为微电影的投放平台。
微电影的投放平台为传统电影的发行及放映提供两方面的借鉴考量因素。一是网络虚拟院线对线下院线的盈利补充。传统电影的线下院线收益构成电影收益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网络版权的逐步规范,网络平台的收益会成为传统电影收益的有机补充。网络平台播放可以扩大电影的收视群体,依靠版权及平台合作费用可以构成电影的二次收益。二是网络平台微电影对传统电影的宣传进行形式上的更新。当下传统电影的宣传方式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线下主要依靠电影会、首映礼等活动形式宣传;线上主要依靠微博、网站、微信等新的媒介手段的宣传。而形式上的探索是无所止境的,在以传统电影为母体的状态下,制作相关微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的投放,可以更广阔的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可以更好的为电影宣传而服务。电影宣传不仅仅停留在电影宣传片或者电影制作新闻的形式之内,而已更新颖的方式为电影发行及放映创造更大的空间。
三、制作观念的理解及制作团队的延展
(一)自然主义戏剧制作观念的理解
与传统的电影制作团队相比,微电影的制作团队多不来自于传统的艺术高校,因此传统的艺术观念对制作团队的影响并不深刻。相反,微电影的制作团队来自于社会及民间,没有接受传统艺术教育的他们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本色创作,无论是对微电影剧作的撰写,还是对演员角色性格形象的演绎都是来自于生活本身。总而言之,他们的制作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业的影视造型设计、没有专业的辅助拍摄设备、没有专业的演员培训、没有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他们的创作更多的是从生活本本身出发,演绎的也是身边的生活缩影,呈现得是纷繁多彩的具有现实百态的生活本真,这是对自然主义戏剧观的不自觉理解。
(二)非专业影视制作团队对专业影视制作团队的渗透和补充
根据中国专业影视人才培养惯例,传统影视制作团队人员的构成主要是高校影视人才及各大制片厂培养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分工协作性很强,并且具有层级的递增培养方式,即导演的成长一般需要经过场记、摄影师、副导演或者其他职务的培养及锻炼,最终具有拍摄影片的权利,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具有神圣的职业地位。
新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其生长速度及生产数量以指数级增长。微电影的低门槛制作使得电影制作走下神圣的门槛,普通人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其中,另一股微电影的制作力量也以准专业的方式释放着他特有的力量,这就是高校及社会影视机构培养的大批影视制作人才。他们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制作人才,因为他们的制作没有电视台或者影院的投放媒介,因此互联网成为他们投放的第一诉求平台,因此他们的成长也与传统电影的人才成长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
首先,微电影的人才队伍具有专业性,但是并不具备完全的专业性和合作性。微电影制作人才队伍是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完成的,因此他们在制作时分工并不明晰,一人身兼数职,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在微电影中思想的表达、观念的释放。
其次,非专业影视制作团队及准专业影视制作团队逐渐向专业影视制作团队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投资方的支持,最终成为专业的影视制作队伍,这是对影视专业制作队伍的再次建设及补充。例如,《万万没想到》制作团队在成立之初,以“叫兽”易小星为首的制作团队并不是传统电影人才培养机制出现的专业影视制作人才,而是在微电影作品成名之后获得投资,最终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将兴趣或者意向转化为专业化的制作。《玩玩没想到》制作团队以原班制作队伍为班底,在投资方的支持下,将制作队伍加以精细和专业写作,实现《万万没想到》的大电影制作,最终实现了他们的团队成熟。
因此非专业影视制作团队虽然以野生的方式生长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随时具有转化为专业影视制作队伍的可行性。无论是对影视制作队伍还是对演员等前台的角色都是对传统影视制作队伍的一次扩大和补充。
四、观众群的培养
微电影具有平名化的传播方式,因此相对于传统影院的观影群体,它的基础观影基数显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而微电影对观众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培养观众的观影兴趣,潜在影响观众的观影心理,培养大量的观影群体。
微电影具有很大的观影基数,并且微电影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和影视特点能够大量的吸引网络受众进行快餐文化的享受;同时微电影的类型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网络群体的观影口味。因此,微电影的观看势必影响更多的人对电影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形成具有非凡潜力的观影群体。
其次,微电影的观影群体直接转化为影院的观影群体。
以网络平台成名的微电影制作团队自身带有大量的粉丝及追随者,随着微电影及制作队伍的成熟及发展,这些数量巨大的追随者由于个人兴趣关注进而直接进入传统影院观看电影,这无疑给传统影院贡献票房收入,并且随着微电影及微电影制作队伍的成熟,这类群体的数量会迅速加大。同时,良好的观影体验将会对影院的其他电影的票房形成助推作用。
第三,微电影的观影群体可以直接为以网络平台为投放媒介的电影提供票房收入。
关键词:电影产业创新融资风险控制
自2004年起,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更是突破了130亿元(见图1)。在电影产量、影院数量和屏幕数量方面也有很大的增幅(见图2)。然而,繁荣的背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譬如,电影产量与上映数量之间的矛盾,电影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及电影投资规模两极分化严重,市场秩序不规范,电影收入依旧相对单一,商业片海外销售受阻等各种问题。
而这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却在于:电影融资的困难和投资的盲目。拍电影的往往缺乏资金,而投资者又不知道如何选择电影项目以确定投资对象,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和保证成本,这限制了非专业电影投资人或是投资机构介入这个行业。
一、当前我国电影融资的困境
当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商业资本投资。政府资金支持主要适用于主旋律影片,为这些影片提供专项资金或提成资助等,还有为青年导演提供资金支持的资助计划。另一种方式则是社会资助,譬如电影节的资金奖励、融资平台以及各种项目支持。另外就是电影公司的自有资金投资,或通过房地产、电信业和制药业等行业的赞助、股本融资和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然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
(1)支持类资金局限性
主旋律影片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获得播映渠道和补贴,因而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资助金及基金往往无法回笼,难以形成滚动式积累和流动,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而电影节资助模式的项目推荐作用大于融资作用,少量的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解决融资困境,这显然不利于电影业的长期发展。当年的电影《国歌》在海口市银龙电影城上映第二日就被撤下,正是因为影城四块银幕总共才卖出几十张票,当晚连电费也没收回,所以第二天只好改放别的片子。这必然(就)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损失,也不利于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
(2)资金投入缺乏保障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电影行业的保险险种主要是一些针对导演、演员的个人保险,缺乏对电影业投资、融资的全面保险,因而很难树立投资者对于资金回收的信心。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大多采用全额担保方式,而多数电影公司受资产规模、担保资源的限制,无法获得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担保。而且,金融机构缺乏针对电影资金安全的金融产品,进一步影响了电影业融资的拓展。此外,很多电影人在初期对于电影的各环节并未细化,没有详细的操作计划书,加之专业电影融资人的缺少,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投资的不确定性。
(3)投资项目两校分化严重
对于主要依靠市场回收成本的电影而言,整体投资规模较小且过于集中,使得中国电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每年少量的亿元大片和1000万元以下的小制作影片占据了中国电影大半市场,中型制作影片十分缺乏。不断上升的票房量基本是靠“大片”在撑场面,而中小型影片又分别存在“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双重困境。这就造成一方面大量影片积压片库,而另一方面可供观众选择的范围却过于狭窄。
(4)投资门槛较高
正是由于电影业资金投入缺乏有利的监督和保障,投资者缺乏资金回收的信心,因而在强调资金回收率的情况下,投资人往往关注电影制作公司是否拥有可以抵偿账务或是能够保障电影拍摄的有形资产。
投资方一般要求影视制作公司自有资金投入不得低于一定比例,这无疑提高了资金获得的门槛。华谊兄弟在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时都伴有实物资产的抵押,除了质押版权,公司的法人代表(王中军)同时需要抵押房产、古董等个人财产,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无疑给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电影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策略
目前,我国在电影投融资创新方面已有了一定探索,个人融资、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贷款、上市融资、版权预售和通过网络集资等融资模式也开始成为电影制作资金的重要来源。混合投资、联合制作(国企、民营、社会、海外、境外)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制作主要模式。而植入广告投入、后衍生市场的开发以及其他新媒体行业参与电影制作发行,也使得电影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单一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少。
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过程中存在制作风险和商业风险。前者重在拍摄和制作环节,而后者重在发行和销售环节。
(1)制作保证与发行营销
国内具备公司品牌和贷款信誉的影视公司数量并不多,主要存在有形资产不足和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差、制作费率过高和资本回报率过低、影视企业融资与银行常规信贷不匹配三大矛盾,这直接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保障。
目前,电影制作公司最大的商业风险还在于题材选择上。好的剧本、故事情节、明星演员及良好的特效设计等,都有助于降低商业风险,吸引投资者。同时,还需要完善电影的流通营销渠道、产业价值链和赢利模式,实现资本“投入一回收机制”的良性运作。
一般来说,“喜剧片”、“武打、动作及警匪片”、“爱情片”、“惊悚悬疑片”这四类题材是在大众影院消费中比较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其最大的共性是能通过剧情设置、节奏控制、先进技术等手段带给观众“震撼”,或是获得感情的共鸣,充分迎合消费心理,与大众电影消费的社交化诉求紧密相关。
此外,作为“销售”和“消费”同时进行的产品,电影消费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因而吸引稀缺的受众注意力至关重要。而基于对某部电影、某个导演或演员,甚至对某家制片公司的认同,可以促进品牌衍生产品或续集电影的销售,形成品牌效应。
(2)版权价值评估
电影制作仅凭少数管理者对于电影各环节的主观经验把握是不够的,需要对版权价值评估的客观系统和模型,以进一步确定市场需求、市场和观众的接受程度、票房收益、投资回报率及衍生价值。
价值评估涉及到制片机构的品牌实力、电影操作的成功经验、主题选择、剧本、导演和演员,拍摄场地、后期制作、发行销售、甚至是放映安排以及首次投资款项保证、担保方式选择等各个方面。在版权上,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包括形象使用权、书籍、首映权、原声唱片、附属商品制造权等各种方式。而制片方需要提供详细的制片记录、完整剧本、主创阵容细节和合同、制片预算、进度时间表、完片保函、影片保险、预售合同、销售评估等相关材料。这些无形资本是电影的核心资本,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电影后期市场的完善能使得一部电影获得收益的环节增多,且使产业链拉长,从而进一步获得收益。
经过梳理,可以初步判断,电影的市场价值评估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A、题材选择;B、导演、演员等主要工作人员阵容;c、续集、翻拍、改编电影的品牌作用;D、制作公司、导演、演员市场价值及以往票房收人水平;E、试映的市场初步反馈及业内评价;F、营销投入成本及在总投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占比),以及其他营销因素,如营销渠道、营销合作伙伴、营销话题热度及其与电影题材内容的匹配度等等;G、上映档期、发行渠道与题材选择的关联度。比如情人节档期的爱情电影,暑假档期的迪士尼题材电影;H、电影衍生产品开发可能性与价值;I、电影拍摄场地、后期制作、发行销售、拍摄进度、预售合同、放映安排等其他电影本身因素。
目前,我国“版权资产评估工程”正在进行中,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也在开展版权价值评估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3)精细化财务制度和预算控制
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成本控制、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对资金使用进行有力监管。这对于一部电影从创意概念产生,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及之后市场运作的全过程至关重要。制片人中心制可以在不干涉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分镜头脚本细化”方式,严格把握拍摄日志、时间、地点、工作、预算等每一环节,防止资金浪费和“财务黑洞”。
(4)分散风险
对于单部影片来说,可以吸引多方参与投资,采取“联合摄制模式”以减少资金压力,分担投资风险,并以投资合同来确定各方权利义务和对影片版权收益的分配。这样既能保证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又能有效(地)降低单个投资方的投入风险。具体可以利用电影投资基金,通过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以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
而对于投资方来说,可以运用投资模型来设计投资组合,确定不同规模、类型的电影采取不同的投资比例,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投资的稳定回报。
因此,电影融资就不仅仅局限在单个电影项目的融资,电影制作方可以整合多部电影资源,共同吸引投资。
(5)成片担保
电影成片担保可以保证一部电影能够在预算内依照剧本和拍摄计划完成。保险公司可以找一个权威性的销售商,为其评估未完工影片未来收入,核定贷款额度,这也是保护出资人避免制作超预算的一种手段,能避免滥用资金等问题。同时,保险公司也可利用“原始档案材料(发行合约、借款合同、以及和影片有关的合约等)、影片的各方面元素(剧本、预算和制作日程表)、影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并担当版权价值评估和成本预算控制角色,与电影制作方的资金申请投放流程配合,保证各方利益。
(6)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与行业合作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门为电影融资提供担保的基金和投融资优质项目资源库,培养和鼓励投融资专业人才。此外,还需要加强行业规范,进一步优化电影产业环境,规范票房统计,并加强对于电影版权的保护。
健全的融资体系更需要全行业确定评估风险的统一标准,以防止不同评估机构拥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和数据之间没有借鉴意义的困境,这需要全行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
三、结论
目前,我国电影融资困境主要集中在“电影是否值得投资”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投资”这两点,而归根到底是需要建立投资人的信心。这既需要从电影制作及营销人手,更需要进行融资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数字电影;前期准备;特效;放映
1 数字电影的定义
数字电影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载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2 数字化的优势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是电影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之一。它不但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工艺;而且对电影的本质及创作观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对电影本质的再认识,电影作为纪录媒体的本质正在数字化的冲击下悄然发生革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虚幻的世界和我们认为真实的世界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全新意义上的超真实境界。
2.1 数字电影比胶片电影具有如下优点:
1)屏幕高清、不混乱、完整、无限次放映。数字电影比胶片电影不仅是分辨率高,另外,先进的快门制造,影响了放映画面。而且画面是以数字化得形式存在,所以可以无限次放映。
2)此外数字电影的画面颜色齐全,画面清晰,平稳。对于之前的胶片做特效处理的话,必须要将胶片转换成数字形式,但是这项工作花费成本,但是数字化以后可以直接进行特效处理。
3)数字电影的存在以数据流的形式存在,而胶片的存储特别占空间,所以数字化更加节省。
4)以前的胶片电影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数字电影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数字电影的发行更加高效,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5)发行速度快、发行方式多样。如果采用卫星或网络的话,可以使全世界的观众同时观看同一部影片,这是一点对多点的发行方式。也可以点对点的方式,指定发行给某个电影院。
6)减轻放映强度。多年来电影的放映中承载了过多的体力劳动,放映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机械劳动强度较大。数字电影的放映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放映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控制。
7)拓展影院的使用领域。由于由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画面投射设备,电影院不仅可以用来放映电影,也可以用来进行现场转播,以及其它娱乐活动。
8)由于数字电影可以进行加密,这样就杜绝了盗版的问题,影院也可以保持其安全性。
2.2 数字技术变革了生产工艺
数字技术已经进入了广泛使用的阶段,它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快速。高清摄像头的使用为数字技术带来便利,远远代替胶片使用,数字技术的使用,是以一些软件使用为代表的,来进行电影制作的一系列程序。只是单纯的利用电脑操作代替人力这是电影技术发展的一大革命。高清摄像头的使用,可以拍摄到任意一个角落,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代替了人眼,为人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镜头。已经代替了原始的创作手法,数字技术存在于电影从准备到后期的各个领域。
2.3 数字化开辟了电影业的新天地
在此之前,由于原来剧本的需要,电影制作往往无法达到要求的特接镜头,虽然存在了许多形式的电影,宽屏等等,但还是不能达到制作者的要求。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状态,为人类的视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也能够满足创作者的想象空间,丰厚的利润则是不用计算的,这也使得电影制作者更加期待,数字电影的发展让许多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获得收入保持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说数字电影是一场革命。
3 数字化电影的制作过程
数字化的技术使得影像作为独立单元来进行制作,这样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技术人员可以先利用摄像技术拍摄需要的材料,然后转换成数字形式,之后采用需要的影像,这种数字素材多种多样,影像,图片,声音,等等材料。或者可以运用摄像技术采集,或者网络采集,收集图像材料,之后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的一些软件,进行转换称自己需要的图片材料。然后储存起来,转换为数字形式,以帧的形式存在,再利用软件进制作,完成需要的动态材料,这种制作没有局限性,一切根据制作人员的想法进行处理,增加影视的技术性和动态画面。随着音频软件的发展,音频材料也可以根据制作人员的需求来进行处理,这种工作也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机存取制作,取出时对于原材料不会遭到损害,不论材料是否完整,音频软件都可以制作,对于信号没有任何影响。
3.1 数字化的现场制作
影视制作的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拍摄为后面的剪辑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现场制作有两个作用,宏观调控和现场处理的作用,一方面调控画面的来源,另一方面对现场的其他设备进行处理,比如灯光、音响、画面的适度问题,这一切都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都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它主要表现为摄像机被计算机所操控,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已被大量采用。它的优点表现在,利用摄像头可以完成有技巧高难的一些镜头。其次,可以将单调的场景进行拼接,摄影机在计算机的操控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当拍摄人物之间的一些相互的对话时,就需要从多角度拍摄,这时候被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就可以完成了。
3.2数字化的后期剪辑
在影视拍摄的一系列过程中,后期剪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字化的剪辑使得后期的工作处理的非常快速,从而也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工艺是由样片进行的后期工作,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原始的工作,使得非常快速有效。数字化的剪辑是将原始的胶片材料转换成数字信号来进行工作的,这种情况可以使得拍下来的东西可以从多个画面之间的剪辑进行工作。拍摄下来的音频材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合成,进行后期制作。
数字后期制作设备概括为:底片扫描,底片记录,动作制作,网络的快速运行,运动捕捉器等等的设备。
3.3数字化的电影特效
数字技术能使原始的电影制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完成制作者的想法,这就是电影特效,
第一种是电影特效可以完成人们的想法,将没有拍摄到的东西利用计算机的合成技术制作处理。
之前的数字技术主要用于国家的工业,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后来随着制作成本的降低使得这种技术广泛的传播,开始广泛使用于制作过程。我们耳熟能详的如《侏罗纪》等作品也大量使用于其中,这时的计算机制作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阶段。
第二种对已经编辑好的影像进行处理,这时就可以产生一些历史跨越的对接镜头,或者影片中的色彩对比,及一些夸张镜头。
第三类功能是数字影像合成。将一个个单独的画面制作成一个整体画面的过程,遮片,键控技术,之前的影视技术也大量使用,但是很难合成较为复杂的画面,那么数字技术则可以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从数字技术方面来讲,这一技术可以进行多层合成使用。这是一次巨大的超越,不仅可以完成数字技术的应用,优于原来的技术,而且可以使得虚空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结合。
3.4电影发行放映数字化
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光缆,卫星,以数据流的形式传送到影院。或由光盘、磁盘或磁带这样的物理载体直接传送到影院然后由多个微型高清的屏幕接受了影院的放映。
用宽带来进行传输到卫星是一种最快的形式,但是成本过高,所以光碟传输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电影数据的发行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磁盘,等媒介,当然电影的发行也可以通过电视来传播。目前也发展了一些能够放映数字电影的设备,就是数字影院。
数字化使得原来的电影制作过程全部焕然一新。通过数字电影的放映,我们自己就可以和胶片电影进行视觉电影的对比。所以数字电影已经普及。数字电影对于原来的胶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之前在美国举行了一次演示效果,将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一起放映,效果很容易比对出来,不管是画面质量和音色质量,使得胶片电影远远输于数字电影,数字电影院正在飞速发展,全球的数字影院在短短时间内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也通过电影发展得以实现。
4 人们对数字电影认识的误区
4.1有节制的使用数字技术
人们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数字技术能够表达什么,怎样表达?答案可以总结为,数字技术可以表现出胶片技术不能表达的效果,可以表现出可以想象的东西。他利用了计算机的功能,可以任意发挥。许多图像显得生动起来,更会使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这个我们在很多影像中可以看到。它也使得表现手法更加有力度,更真实,所以他被广泛使用 。但是数字技术也有它不能表现的那一面,整部影片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整部电影过度利用技术来演绎,则会使整部电影变得失去了原来要表现的意思。剧情,故事性,人们的理解力也显得很难接受,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没有特技的话,电影又会缺少了表现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度,搭配运用。
4.2电影数字化与数字电影的区分
数字化是把电影制作的材料转化成数字信息,进行这一转化的目的是计算机处理起来比较方便,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影视制作的所有形式进行转换,它的主要过程是以原始胶片方式存储的影像转换成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方式。而且这一过程是将电影制作的所有前后期的程序进行转换。但仍然需要原始的制作方式,它是在原始制作基础上的一种转换,需要从原始的胶片转换成数字形式,放映时又转换成胶片形式进行播放,这种过程非常消耗人力,而且数字技术不能得以施展。为了达到方便快捷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数字电影来表达。
从电影数字化到数字电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也很容易将数字电影和电影数字化进行区分,电影数字化使将原始的胶片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换,再转换成胶片形式进行播放。而数字电影是指电影的制作程序全部实现数字化。数字电影通过数字设施来拍摄,通过卫星,磁盘传达,并转换成电影的音响效果,从而投放于屏幕之上。数字电影比胶片电影是一种创新和改革,目前已经非常受欢迎。数字技术使得电影的创作方式多样化,电影主要是通过图像来进行表现的。那么摄影机是非常重要的,摄影机的使用使得或得材料非常逼真,因为它是通过对真人或物的拍摄得来的,如果人们有想象的一些画面,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利用一些软件来获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制作的单一技术,也是一个由多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如果只是单独的利用技术,或者技术的泛滥使用,很难达到影视作品要表达的目的,这就需要有影视知识和审评能力的人进行工作,以达到电影的预想效果。(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郝冰. 理论回归——对电影成像技术的再认识[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郝冰. 数字特技与视觉真实性问题[J]. 影视艺术:2002年第1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数字电影技术慢慢融入电影行业,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的同时,还融入了电影的拍摄、剪辑、合成、播放等一系列制作过程,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影视工作人员的压力,更让电影制作变得简单、便捷,让后期的处理更加自由和富有想象力。在当今热播的电影中到处都能看到数字技术的影子,例如,合成特技、科幻大片等,可以说数字时代是电影的革命时代。
二、电影数字化与数字电影
在电影发展初期,电影都是以胶片为载体记录影像内容,剪辑便是将胶片剪碎重新黏合的线性编辑。而电影数字化则改变这一剪辑方式,将胶片的记录影像转化为数字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完成电影的剪辑工作,最后再转化为胶片进行电影的播放。
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数字化的过程中仍须利用诸多传统的制片手段,因此电影数字化实际上是对电影传统手法、技术的一种促进而非变革,真正让电影产生质的飞跃的是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的进步便是改变胶片为载体的记录方式,不仅实现了电影前、后期制作上的数字化,也实现了电影存储、播放、传送的数字化,即数字制作、数字播放、数字传输。
数字电影实现了非线性剪辑,能够让导演得以轻松自由地处理视频信息,完成电影剪辑、制作特效、配音、合成等一系列工作。数据电影具有画质清晰、稳定性强、无放映次数限制、传播便捷、无磨损等优点,可以说数字技术让电影行业产生了质的飞跃。
三、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电影虽然是一门艺术,却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从拍摄设备上可以看出,从光学设备到化学设备,再从电子设备到数据设备,每一次设备的进步都会对电影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电影离不开的技术,它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视觉盛宴,如展示着另类星球的《阿凡达》、远征宇宙深处的《星际穿越》,还有数不尽的科幻大片,如《云图》《盗梦空间》《加勒比海盗》,等等。
(一)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创作手段
电影艺术可以说是视觉艺术的延伸,无论电影想要表达什么或者传递什么,都需要通过镜头语言和视频画面。
1.从前期拍摄上说,计算机不仅能够便捷地完成电影脚本的编写,还能制作出“故事版”帮助导演、摄影师更好地完善情节,了解拍摄内容。在拍摄场地,计算机最主要的功能为控制功能。所谓控制功能,便是自由控制和调动摄像机来获取拍摄画面,控制场地的灯光布置、虚拟角色的动作采集等。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拍摄中的危险系数和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的效率。
利用计算机控制摄像机的调度,一方面能够完成传统方式及摄影师无法完成的高难度拍摄,另一方面在其自由、精准的调度下可以高效率完成复杂场景的合成。例如,电影中常用到道具模型,人工控制的老虎模型能够生动形象地模仿老虎的各种动作,然而若重复动作则很难实现,这时就需要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能够精确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记录。在影片《真实的谎言》中,特工驾驶战斗机前去搭救自己的女儿,导演卡梅隆为了拍摄战斗机起飞,利用计算机控制指挥战斗机模型按照拍摄意图完成各种动作,并精准地记录下来,在真正拍摄时得以准确无误地重复拍摄。
在如今热播的各大科幻电影中,有不少惊险的镜头都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摄影机、道具实现的,如《星际穿越》中对宇宙飞船及摄像机的控制。数字技术为我们呈现了无数摄人心魄的画面,它让镜头不再平淡,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想象力。
2.从后期剪辑上说,后期剪辑是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影响最大、贡献最有意义的部分。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剪辑方式,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让视频的剪辑变得如操作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一样简单。
数字技术不仅便捷了视频信息的拷贝储存,在编辑上取缔了手工粘贴胶片的编辑方式,利用计算机可以对视频进行重复剪辑和修改,在音频上也能够对音乐、配音进行更改。从特效特技上说,数字技术更是能进行影像的合成,将想象中的画面创造出来,增强电影画面的震撼效果。
电影可以说是纪实与再现的艺术,逼真贴切的画面能够让人们通过观影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电影拍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想象力丰富的艺术家的需求,也无法满足观众对电影日益提高的视觉需求,而数字时代这些都不是问题。计算机的参与,无论在重复拍摄上还是在后期特效剪辑上,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甚至能够超越真实,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带我们观看恐龙遍地的《侏罗纪公园》,让我们遇见可爱的《加菲猫》,让我们欣赏一出惊心动魄的《黑客帝国》。毫无疑问,数字技术拓宽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
(二)数字技术变革了电影的创作工艺
数字化在变革电影前后期制作技术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了影视制作的其他领域。数字技术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数字化电影最大的特点便是非线性编辑,数字化能够使电影轻松完成任何视频的录制、剪辑、传输。早期通过大量人力来完成的电影制作演变成编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轻松操作鼠标键盘的创作,这一过程让电影创作的工艺发生了改变。
数字技术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上升空间,计算机不仅能够拍摄到摄像师无法拍摄的高难度画面,更能合成出人类无法看到的奇观,它让电影不再受拍摄画面的拘束,让导演更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观众展现各种别开生面的故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会因为没有大海和老虎而放弃拍摄,《星际穿越》不会因为不能到宇宙遨游而胎死腹中。在数字时代下,计算机不仅可以完美地完成传统的拍摄需求,更能出色地完成传统拍摄无法进行的拍摄,毫不夸张地说,数字技术变革了电影的创作工艺。
(三)数字化开辟了电影业的新天地
纵观当今影视界,以2015年新出品的电影作品《澳门风云2》《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7》《狼图腾》《灰姑娘》等为例,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地采用数字技术。没有酷炫的镜头,没有惊人的画面,拿什么去吸引观众?是的,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已经很难再吸引观众的眼球了。
在电视刚刚兴起的时候,电影数字技术尚未应用,观众普遍被成本低、观影方便的电视节目吸引,为了改变这种弱势,好莱坞曾进行过多种多样的创新,如全景电影、宽银幕等,但效果并不显著。有人曾认为,在电视节目多样性的对比下,电影只剩下胶片高清晰的优势了。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弱势得到改变。数字技术迅速地融入电影的制作行列,使电影在保持高清晰度的基础上给观众营造出无数视觉奇观。为了享受视觉盛宴,不少观众愿意买票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这也为制造商带来了颇高的票房收入,如此也让数字技术从最初的从属地位,一下子上升为主要地位。
从电影的发展上看,20世纪90年代全球电影市场曾一度出现销量低迷的状况,而美国广泛将数字技术投入电影制作中后,却创造出无数个票房纪录,《侏罗纪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持续十多年的票房纪录,而《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纪录。据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美国超出1亿美元票房收入的电影基本都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而成。
(四)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语言,造就了新的电影时空
任何视觉艺术都是通过对时间、空间两个领域的同时展开来为观众营造观影的,而在绘画、舞蹈、戏剧等无数视觉艺术中,唯有电影能够将时间与空间两者同时进行把控。电影发展至今,每一个电影导演都会思考的问题便是,电影怎样才能为观众带来更高水平的艺术享受,而数字技术便为电影的创新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以电影《云图》为例,《云图》讲述了六个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故事,然而它们并不是采用讲完一个再讲一个的方式,而是齐头并进交叉剪辑。数字技术让这种节奏紧凑、镜头细碎的剪辑成为可能。交叉剪辑方式让《云图》的六个故事紧紧相连,一个故事中主人公所说的话可以叠加上其他故事中的画面,这便扩展了电影的深度,让人通过时间线联想到前世今生。在《云图》中更是有对未来的设想,不少惊心动魄的画面都是采用计算机合成,如:宇宙飞船、复制人生产场等。
在数字技术的参与下,电脑能够按照设定好的轨迹进行无限次重复拍摄,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合成,一种新的转场方式也由此诞生。例如,电影《诺丁山》中男主角在一条街上走着,但街道却随着他的走动发生着春夏秋冬的变化,于是男主角走完这条街,一年也就过去了,其中不同季节之间主角动作的衔接都是靠数字技术实现的。这样的镜头语言远比打上一行字“一年后”更吸引人。短短十几秒却能将一年四季展现出来。
《诺丁山》的例子便向我们展现了数字技术诞生的新的转场方式,在一个连续的画面里,一个人可以穿越多个季节、多个时空,电影的奇观本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如何走出数字化的误区
(一)滥用数字技术的弊端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电影摆脱了拍摄的限制,让创作者能够不受限制想象并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虚拟画面的合成;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的制作技巧,完善了电影的制作手段,便捷了电影的传播方式,在艺术上更是最大化地增强了其画面、镜头语言的感染力。《阿凡达》《星际穿越》等数字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旷世之作。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这一商机,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追求电影特技,而忽略了电影讲故事的本质,这使得电影以剧情为主、技术为辅的方式,向技术为主、剧情为辅的方式演变,违背了电影的创造原则,没有内容的支持,再酷炫的画面也只是走马观花,而不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数字技术制作,而电影界却依然很少有让人赞不绝口的佳作产生。《无极》《新白发魔女传》这些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特技,为何依然被人批评?过犹不及,这并不是数字技术的失败,而是由于过度炫耀数字技术而忽略内容的结果。过分地追求技术,很容易让电影创作者忘记电影的本质,没有灵魂的电影,哪怕有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行尸走肉。因此,数字技术再好也要应用适当。
(二)如何避免数字化的误区
电影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能上升到社会、人类、文明的艺术。一部电影若是过度依赖数字技术而忽略了对世界、人生的感悟等内容的构思,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只能看到空洞的特技,而无法获取灵魂的共鸣,电影的艺术发展将会停滞在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下。
早期电影并没有过多数字技术的运用却依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罗生门》《茜茜公主》等。数字技术的确能够满足观众感官上的享受,而却不能让观众得到心灵的满足。因此,电影的创作依然要以内容为核心,通过内容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通过数字技术为观众营造更符合情景的画面。
1、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为全面数字化。
2、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数字化播映是由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电子放映设备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播技术实现的。
3、数字化电影技术进入到了微观世界,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
二、数字电影的优点、意义与前景展望
1、数字电影能演绎全新的5:1声道AC—3音响环绕的声像效果,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声像的表现空间,使电影声像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图像效果看,色彩更加鲜艳、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数字电影改变了胶片放映时银幕中间亮,四周暗的缺陷,其均匀度近乎完美。此外,数字技术营造出极度的虚拟空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影像,这些都是普通电影制作手段无法展示的。
2、数字电影最大程度解决了电影制作和发行过程中的资源损失问题,节约了电影制作费用,革新了制作方法,提高了制作水准。
3、制作完成的数字电影可以通过数字软盘进行发行或通过国际数字卫星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影院放映,省去了费时、费力的传统拷贝复制和运输过程。数字介质存储,永远保持质量稳定,不会出现任何磨损、老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如果使用卫星同步技术,还可附加直播重大文体活动、远程教育培训等,这一切是传统电影所无法企及的。
4、数字化电影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数字化电影是电影艺术展开创造的新天地。数字化电影对于防盗版技术的突破使我们拥有了更高的保护技术,数字电影非线性编辑不受时间限制,随意编辑,实现输入系统图片处理的现代化,软件、辅助设备、输出系统等技术的飞跃都会给传统电影新面目。
5、传统电影已有百年之久的发展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缘于科技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改进,数字技术的介入,将使电影从制作到表现手法、运作手法、发行方式、播映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6、数字化将对电影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数字化影片可通过卫星转播传输,对电影的发行体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7、数字电影的出现,使视觉影像技术正在发生一场视觉革命,比有声电影、彩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还要巨大。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电影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电影(胶片技术)一直是电影图像和声音的唯一载体,虽然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我国电影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迅速发展且应用广泛的一项新技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电影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现终于以崭新的、强有力的面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推动下,我国建立健全了数字电影技术标准体系,为发展多元化的数字电影市场奠定了基础,建成了数字电影示范院线,初步建立了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电影数字制作发行放映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年底,一部追忆逝去青春,重拾梦想的微电影《老男孩》一夜之间在网络爆红。这部只有43分钟的“微电影”自上线以来便以“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席卷了整个网络。其过亿的点击量掀起了一股微电影的浪潮。2012年5月,蔡明亮的微电影《行者》在6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进行展映,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也首次开设了微电影奖项。
微电影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微电影概念诞生后短短两年间,从网络草根的自娱自乐到知名导演的参与制作,全国掀起了“全民微电影”的风暴。
随着微电影的流行,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商开始利用微电影进行推广传播。微电影迅速地,成为时下最热的广告营销手段之一。那么,微电影的魔力到底在哪?它的流行奇迹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微电影制片人、导演&微微网CEO雷荣祖老师。
什么是微电影
《企业商学院》: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微电影”,但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它的准确定义,也有人说微电影就是一种草根艺术,难登大雅之堂?您怎么看?
雷荣祖:微电影是一个“娱乐快餐品”。无论什么电影,它都属于人们的基本社会需求,是一个娱乐的产品。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作品,当作自己娱乐身心的一种方式,但空出来许多碎片化的时间无法消费。基于互联网媒体下的传播特性以短见长的微电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也不足为奇。微电影就以10~20分钟的优势时长,完整的情节故事,高标准的制作内容,填补了观众的一个视频观影诉求。这就是微电影的定义。
网络视频在互联网上经历了一个时代,由恶搞起家,DV时代的孵化,情景剧下的催生,才得到了微电影这样的宝贝。微电影应该是赋予电影产业精神的文化产品,并非草根艺术。从创作端来考虑,也是国内青年导演及创作者的希望。这些就需要媒体或播放平台的审视,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微电影作品,其主题能真实反映社会现状,与读者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微电影≠网络短片
《企业商学院》:很多人会习惯把微电影叫作“小短片”或者就是“广告营销”这样对吗?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微电影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根本区别在哪?
雷荣祖:如何理解微电影,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片子的长短来讲叫“小短片”也没什么错误,但要把微电影等同于网络短片,实有不妥。虽然微电影放低了电影拍摄的门槛,却没有放低其制作的水准。当专业的微电影制作机构纷纷出来后,从编剧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力求专业化,这时,微电影便从随性的个人自拍渐渐上升到电影层次。
从营销角度来讲,微电影在营销圈子中,属于影视娱乐营销。从制作端的角度来讲,我们更认同微电影“电影级”的手法。微电影也是新媒体下的产物,与传统广告相比而言,更加的人性化,较适合于目标受众进行情感沟通。微电影为什么会“火”起来
《企业商学院》:微电影为什么会红起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热爱电影事业的年轻人投身于制作这种小成本独立拍片的行列?微电影营销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品牌商尝试和采用?
雷荣祖:互联网5.4亿的网民,视频应用已经超过了搜索应用的使用频次,大概4亿的网民在互联网上用自己的时间消费着视频内容。微电影以优质的内容为核心,“火”是必然。而投身这个行业的人也都是带着影视梦想在前进。至于微电影营销,这么多人在观影,睿智的品牌方怎么会错过一次娱乐营销的机会。
而且微电影接触的都是80后和90后年轻群体,也自然会成为各品牌商家非常看重的营销目标受众。
如何打造微电影,是一门学问
《企业商学院》:如何打造微电影,让微电影既好看又具商业价值?我想这不仅是你们这样的微电影制作公司,还有很多想进行“微投”的企业们都关心的话题了。
雷荣祖:无论什么形式的电影,都要考虑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受众。微电影的受众是比较微妙的一个问题,商业化的微电影,说到底是在用巧妙的娱乐来影响消费者购买。所以,只有先选择好受众,微电影的制作以及推广方式才会相应匹配。
不论是微电影植入,还是制作,首先项目主控方要对品牌理念有深度的了解。其主要负责人员,必须非常明白通过该内容的制作,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要塑造的品牌形象是什么,要达到的传播目的是什么,在沟通的角度和方向上,都要能够很好地把握。
微电影营销的关键:内容+制作+传播
《企业商学院》: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去选择微电影营销的新型方式来进行传播,那么,微电影是如何成功传递品牌价值呢?
雷荣祖:商业微电影有两种品牌传达的方式,一则品牌理念精神传达,一则有品牌植入元素宣传。根据品牌方面现阶段的情况可以进行分析更适用于哪种情况。
微电影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内容+制作+传播”的路线。因此,一个好的微电影营销必然至少具备了以下三点当中的某一点。
第一是内容。优质的内容是微电影成功的核心。在微电影的表现上,一定是潜移默化地把品牌和产品的精神带出来。
第二是制作。专业化的制作也是关键。有了好的内容、创意,需要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去包装这些内容,以便达到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第三是传播。微电影的成功最后靠的一定是传播。如果没有很好的引爆点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就算是佳作也很有可能被迅速淹没。所以永远不要相信一部拥有好的内容的微电影,会自己传播出去。内容营销、情感营销是微电影的主要形式。
《企业商学院》:您能为我们举个微电影营销做得非常成功的案例吗?
雷荣祖:微电影与品牌宣传相结合的案例很多,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手段。以桔子水晶酒店为例,艾瑞网是这么报道这次十二星座微电影营销的,“一部微电影火了一个酒店”,整个营销到现在为止,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破亿,口碑营销的效果在不断扩大。伴随着与新浪微博病毒营销的配合,微电影为桔子酒店带来了入住率100%的增长。
微电影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关键词:网络电影;传播;电影
网络电影,也称“网上电影”,顾名思义,是在网上放映的电影。但是,仅仅在网上放映电影,还不能称之为网络电影。2000年5月,据称是全球第一部网络电影《量子计划》出炉。《量子计划》是全部数码制作,片长只有32分钟。2000年5月5日在sightsound.com作全球首映。同年6月,好莱坞全数字影片《405:惊魂时速》上网首映。仅一周时间,便有25万人次下载观看了该片,尤其在与iFilm公司签约之后,《405:惊魂时速》更是创下了100万次下载的空前纪录。iFilm公司程序设计部主任称,《405:惊魂时速》堪称个人制作网络电影的开山之作。
2000年8月18日,另一部声称是“第一部真正的网络电影”《175度色盲》在我国台湾正式诞生。这是一部兼具多重实验性的电影,在播放方式上增加观赏者自主,并配合网络互动性。网友可以依照顺序正着看、倒着看、跳着看。2000年9月14日内地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正式开拍。每个网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天使的翅膀》的故事、人物及对话和细节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创作人员和网民实现全方位实时的互动影片采取在网上边互动、边拍摄、边播出的方式,以吸引有志于从事影视创作的网民。
网络电影,不是指以网络故事为题材拍摄的影片,比如《网络时代的亲密接触》。也不是指放到网上发行、播放、宣传及付费下载的传统电影。那网络电影究竟是什么?
陈思之在《何为网络电影》一文中,对网络电影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网络电影,是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播放时间为5分钟,最长不过30分钟。”子荫、白木的《网络电影:为电影插上翅膀》一文中,也认为:“网络电影是特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长度为5分钟最长也不过30分钟。”而陆琼在她的论文《谈网络电影的人性化互动》中,一方面承认当下流行的网络电影的定义是:“指在网上观看的电影”,但同时,她认为这只是“所谓的”网络电影,与真正的网络电影不同,她给“真正的”网络电影以不同的定义:“真正的网络电影参与性极强,首先可以从网上下载标准化的电影软件,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剧情。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电影制作。有兴趣的人甚至可以通过扫描仪输入本人影像扮演戏中角色。其次可以上载自己拍摄的电影与网友共享,不仅满足了影视爱好者,培养了电影观众,也把人从固有的接受模式中解放出来。”
综上所述,网络电影又称网络短片,一般意义上而言,网络电影是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它寄生于网络,与一般的电影院电影不同。同时,如果超越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定义,网络电影特指那些在网上发行的,超越了简单的观赏性,而增加了更多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小影片,这是网络电影的发展方向。
1.参与性带来个性的伸张
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不分阶级不分阶层,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电影的影评家。网络电影如同众多在网络上的事物一样,有巨大的传播与评价空间。任何人只要想传播,便可以把链接到网络的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想评价,就可以将自己的评价在网上出来。至此,文化之间不再有上下游的分别,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之间,也不再有阶级和阶层的分别。
网络电影的传播突破了国家与地域的限制,任何地方的人都可能点击、观看、传播、评价。可以这样说,在互联网上,如果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没有国界与地域的明显界限。我们在中国,可以点击大洋彼岸的网页,观看美国或韩国制作的网络电影,并将它的链接在自己的网页上,或在即时对话框中传给对话的远在非洲的朋友,还可以同时在网页上留下自己的评价。这种突破国家地域限制的自由使网络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网络电影的传播带来了电影评论的自由参与。一方面,网络电影带来了电影评论的时间、空间的自由,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受时间的限制,你可以将评价在论坛、博客,可以投票,还有各种网站、电影公司甚至个人举办专门的网络电影比赛或影评活动。另一方面,网络电影的评论还突破了评价方式的限制。过去的简单的文字评论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民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了,网络电影的评论夹杂了文字、图像、音响、视频剪辑改编等等形形的方式。
2.自主性引发观赏的热潮
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不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想看,就可以放映。因为自己就是网络电影的放映者。利用那些毫无用处的零散时间,上网欣赏一段网络短片,可以帮助释放工作上的重压,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就不显乏味了。这种最为前卫的艺术也许是最适合明快而紧凑的休闲方式了,再不需要受影院放映时间的限制,自由自主,是观看网络电影最轻松的选择。不用走进影院,不用坐在影院固定的座位上,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网络电影播放空间的进一步加大,无论是在家中、网吧、旅店、机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看网络电影。
除了上述时间空间的自主外,网络电影的播放内容也是自主的。有人把网络上被整合的电影资源比喻为一种超级文本,并指出:“超级文本提供了一种可无限重新定位的系统,该系统的临时中心点取决于读者,从另一种角度讲,读者成了真正主动的读者。超级文本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由许多相互联接的文本本身组成,这些文本不存在组织结构上的主轴。”网络电影的观赏在人们的轻点鼠标中,就轻易地实现了中途的任意切断、播放进度的随意控制、画面的随意停止与放大、不同电影中的任意切换。
转贴于
3.个体性刺激作品的丰富
与传统电影的大投入大制作不同,网络电影的制作往往依赖数码技术。完成一部网络电影,只需要简单的人马,甚至只需要一己之力。数码技术的成熟使网络电影可以仅仅依靠数字技术,就完成所有过去无法想象的特技。随着软件技术的越来越发达,视频、音频的剪辑与制作越来越简单、容易操作,于是网络电影制作的个体性就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火爆网络的很多网络电影都是网民独立创作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也制作出不同的网络电影,这极大地刺激了作品的丰富。
网络电影的不需要大公司的支持和巨大的财力支撑,只要能制作出来,就有数不清的网站、论坛可以随意地。如果说网络电影的制作有时候还需要人们的通力合作的话,那么网络电影的,则绝对是个体性的行为。对影片制作者来说,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媒介来公开自己的作品。网络提供给了网络电影制作者们以展示自己天才的最广阔的舞台。
除了制作、的个体性,网络电影的观看更是个体性的。对于传统的电影来说,一部电影可以同时放映给1000个观众,而对于网络电影来说,却是1000部不同的影片有1000个不同的观众。网络电影的播放者与观看者合而为一,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电影自己播放给自己观看,这就是网络电影的观看模式。由于各人的偏好兴趣不同,也有了不同的选择,这也使得不同的网络电影能够分别得到不同人的点击观看。这也促进了网络电影作品的丰富。
4.匿名性给予自我的释放
网络电影寄生于网络,网络的特性赋予了它独特的匿名性。
网络电影的制作者具有匿名性,网络电影的制作者们不必过分地在意创作的种种规则与约束,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来制作,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网络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不必过分地在意制作水平的优劣和作品的得失。不论制作者是想在网络电影的制作上小试身手,还是想达到释放自己某种观点的目的,他们都藏在电脑屏幕的背后,在隐藏的身份下,不受创作条款的管制与束缚,也正因为如此,网络电影的作品才越来越丰富。
网络电影的观众同样是匿名的。这使得人们在这个社会时时处在“看”和“被看”的地位暂时被改变,人们卸下“被看”的包袱,可以完全轻松的选择自己想要看的网络电影的内容。不必在意某些片子恶评如潮被定性为违反了什么纲目,就因此而放弃观看它的欲望。只要想看,就可以选择观看。这使网络电影进一步流行。
网络电影的评论同样是匿名性的。这种匿名性使得网民在发表自己有关某些网络电影的评论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愿意表达的内容通通表达出来,不必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顾忌自己因为表达了与别人相同的观点,而被认为是奉承巴结或无能,也不必顾忌自己因为表达了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而被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所敌视。这样,网络电影的评论者可以得到情绪的彻底宣泄和自我的释放。这也促使了网络电影的热度越来越高,使网络电影不断传播和评论。
总之,网络电影于网际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种不争的事实。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的结语以“乐观的年代”为标题,他认为,“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但是不管怎样,数字化生存的确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电影,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得更为成熟。有全球电影人的共同努力,网络电影必将推动一场新的电影文化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关键词:网络电影;传播;电影
网络电影,也称“网上电影”,顾名思义,是在网上放映的电影。但是,仅仅在网上放映电影,还不能称之为网络电影。2000年5月,据称是全球第一部网络电影《量子计划》出炉。《量子计划》是全部数码制作,片长只有32分钟。2000年5月5日在作全球首映。同年6月,好莱坞全数字影片《405:惊魂时速》上网首映。仅一周时间,便有25万人次下载观看了该片,尤其在与iFilm公司签约之后,《405:惊魂时速》更是创下了100万次下载的空前纪录。iFilm公司程序设计部主任称,《405:惊魂时速》堪称个人制作网络电影的开山之作。
2000年8月18日,另一部声称是“第一部真正的网络电影”《175度色盲》在我国台湾正式诞生。这是一部兼具多重实验性的电影,在播放方式上增加观赏者自主,并配合网络互动性。网友可以依照顺序正着看、倒着看、跳着看。2000年9月14日内地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正式开拍。每个网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天使的翅膀》的故事、人物及对话和细节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创作人员和网民实现全方位实时的互动影片采取在网上边互动、边拍摄、边播出的方式,以吸引有志于从事影视创作的网民。
网络电影,不是指以网络故事为题材拍摄的影片,比如《网络时代的亲密接触》。也不是指放到网上发行、播放、宣传及付费下载的传统电影。那网络电影究竟是什么?
陈思之在《何为网络电影》一文中,对网络电影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网络电影,是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播放时间为5分钟,最长不过30分钟。”子荫、白木的《网络电影:为电影插上翅膀》一文中,也认为:“网络电影是特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长度为5分钟最长也不过30分钟。”而陆琼在她的论文《谈网络电影的人性化互动》中,一方面承认当下流行的网络电影的定义是:“指在网上观看的电影”,但同时,她认为这只是“所谓的”网络电影,与真正的网络电影不同,她给“真正的”网络电影以不同的定义:“真正的网络电影参与性极强,首先可以从网上下载标准化的电影软件,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剧情。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电影制作。有兴趣的人甚至可以通过扫描仪输入本人影像扮演戏中角色。其次可以上载自己拍摄的电影与网友共享,不仅满足了影视爱好者,培养了电影观众,也把人从固有的接受模式中解放出来。”
综上所述,网络电影又称网络短片,一般意义上而言,网络电影是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它寄生于网络,与一般的电影院电影不同。同时,如果超越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定义,网络电影特指那些在网上发行的,超越了简单的观赏性,而增加了更多的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小影片,这是网络电影的发展方向。
1.参与性带来个性的伸张
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不分阶级不分阶层,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电影的影评家。网络电影如同众多在网络上的事物一样,有巨大的传播与评价空间。任何人只要想传播,便可以把链接到网络的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想评价,就可以将自己的评价在网上出来。至此,文化之间不再有上下游的分别,网络电影的传播者之间,也不再有阶级和阶层的分别。
网络电影的传播突破了国家与地域的限制,任何地方的人都可能点击、观看、传播、评价。可以这样说,在互联网上,如果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没有国界与地域的明显界限。我们在中国,可以点击大洋彼岸的网页,观看美国或韩国制作的网络电影,并将它的链接在自己的网页上,或在即时对话框中传给对话的远在非洲的朋友,还可以同时在网页上留下自己的评价。这种突破国家地域限制的自由使网络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网络电影的传播带来了电影评论的自由参与。一方面,网络电影带来了电影评论的时间、空间的自由,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受时间的限制,你可以将评价在论坛、博客,可以投票,还有各种网站、电影公司甚至个人举办专门的网络电影比赛或影评活动。另一方面,网络电影的评论还突破了评价方式的限制。过去的简单的文字评论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民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了,网络电影的评论夹杂了文字、图像、音响、视频剪辑改编等等形形的方式。
2.自主性引发观赏的热潮
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不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想看,就可以放映。因为自己就是网络电影的放映者。利用那些毫无用处的零散时间,上网欣赏一段网络短片,可以帮助释放工作上的重压,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就不显乏味了。这种最为前卫的艺术也许是最适合明快而紧凑的休闲方式了,再不需要受影院放映时间的限制,自由自主,是观看网络电影最轻松的选择。不用走进影院,不用坐在影院固定的座位上,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网络电影播放空间的进一步加大,无论是在家中、网吧、旅店、机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看网络电影。
除了上述时间空间的自主外,网络电影的播放内容也是自主的。有人把网络上被整合的电影资源比喻为一种超级文本,并指出:“超级文本提供了一种可无限重新定位的系统,该系统的临时中心点取决于读者,从另一种角度讲,读者成了真正主动的读者。超级文本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由许多相互联接的文本本身组成,这些文本不存在组织结构上的主轴。”网络电影的观赏在人们的轻点鼠标中,就轻易地实现了中途的任意切断、播放进度的随意控制、画面的随意停止与放大、不同电影中的任意切换。
3.个体性刺激作品的丰富
与传统电影的大投入大制作不同,网络电影的制作往往依赖数码技术。完成一部网络电影,只需要简单的人马,甚至只需要一己之力。数码技术的成熟使网络电影可以仅仅依靠数字技术,就完成所有过去无法想象的特技。随着软件技术的越来越发达,视频、音频的剪辑与制作越来越简单、容易操作,于是网络电影制作的个体性就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火爆网络的很多网络电影都是网民独立创作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也制作出不同的网络电影,这极大地刺激了作品的丰富。
网络电影的不需要大公司的支持和巨大的财力支撑,只要能制作出来,就有数不清的网站、论坛可以随意地。如果说网络电影的制作有时候还需要人们的通力合作的话,那么网络电影的,则绝对是个体性的行为。对影片制作者来说,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媒介来公开自己的作品。网络提供给了网络电影制作者们以展示自己天才的最广阔的舞台。
除了制作、的个体性,网络电影的观看更是个体性的。对于传统的电影来说,一部电影可以同时放映给1000个观众,而对于网络电影来说,却是1000部不同的影片有1000个不同的观众。网络电影的播放者与观看者合而为一,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电影自己播放给自己观看,这就是网络电影的观看模式。由于各人的偏好兴趣不同,也有了不同的选择,这也使得不同的网络电影能够分别得到不同人的点击观看。这也促进了网络电影作品的丰富。
4.匿名性给予自我的释放
网络电影寄生于网络,网络的特性赋予了它独特的匿名性。
网络电影的制作者具有匿名性,网络电影的制作者们不必过分地在意创作的种种规则与约束,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来制作,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网络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不必过分地在意制作水平的优劣和作品的得失。不论制作者是想在网络电影的制作上小试身手,还是想达到释放自己某种观点的目的,他们都藏在电脑屏幕的背后,在隐藏的身份下,不受创作条款的管制与束缚,也正因为如此,网络电影的作品才越来越丰富。
网络电影的观众同样是匿名的。这使得人们在这个社会时时处在“看”和“被看”的地位暂时被改变,人们卸下“被看”的包袱,可以完全轻松的选择自己想要看的网络电影的内容。不必在意某些片子恶评如潮被定性为违反了什么纲目,就因此而放弃观看它的欲望。只要想看,就可以选择观看。这使网络电影进一步流行。
网络电影的评论同样是匿名性的。这种匿名性使得网民在发表自己有关某些网络电影的评论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愿意表达的内容通通表达出来,不必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顾忌自己因为表达了与别人相同的观点,而被认为是奉承巴结或无能,也不必顾忌自己因为表达了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而被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所敌视。这样,网络电影的评论者可以得到情绪的彻底宣泄和自我的释放。这也促使了网络电影的热度越来越高,使网络电影不断传播和评论。
总之,网络电影于网际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种不争的事实。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的结语以“乐观的年代”为标题,他认为,“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但是不管怎样,数字化生存的确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电影,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得更为成熟。有全球电影人的共同努力,网络电影必将推动一场新的电影文化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