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实证分析范文

统计学实证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7 16:16: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实证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统计学实证分析

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事业管理;实证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1]。 由于慢性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并且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增幅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与1993年相比,2005年我国的医疗费用中:脑卒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脏病增加11倍。2005年我国由慢性病所致的经济负担为15345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2]。课题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江宁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江宁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和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被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监测对象,第一阶段抽样按照城区和农村分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宁区随机抽取城区和农村各两个街道(农村A、B;城区C、D);第二阶段抽样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方法从上述样本街道中各抽取2个居委会/行政村;第三阶段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30户家庭,该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均作为调查对象,预计调查户数240户。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健康行为测量和社区居民健康影响因素等。

1.3 质量控制 主要涉及问卷设计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调查实施阶段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质量控制。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所有调查员由医学院校研究生组成,经统一培训与考核后全程参与调查;规范调查员的提问方式,对问卷每一选项都制定出判断标准;调查员在调查当日审核所有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后交由质控员审核;质控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将结果记录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并签字;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每份问卷双份录入,经过严密考核,剔除缺失值。

1.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准α=0.05。

2 分析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240户,回收96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512人,占52.9%,女性455人,占47.1%,性别比例为112.31。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抽样的四个街道慢性病患病率情况分析见表1 。

2.2 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2.2.1 城乡差别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农村街道B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17.37‰;样本中城区街道D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84‰,反映出江宁区农村街道和城区街道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也表明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更需要加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和保健干预。

2.2.2 性别差异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地区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2,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占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占113.07‰。城乡区分性别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3 年龄组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3。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2.2.4 文化程度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 江宁区城乡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病率情况见表4。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提升呈递减趋势,处于农村的街道社区居民患病率较城区街道社区居民为高,且文化程度之间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定文化程度也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展望

3.1 江宁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要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南京市江宁区慢性病患病率受城乡差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街道,新医改施行以来江宁区政府向辖区内的农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重点倾斜,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和效果已经得到质的提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江宁区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01.34‰,其中男性合计患病率87.72‰,女性合计患病率113.07‰,均低于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3]。从城乡街道横向比较来看,农村街道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较城区街道为高,表明农村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需要,更深层次的说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格局影响依然存在,江宁区农村街道慢性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在下阶段医疗资源布局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村街道基层倾斜。

3.2 江宁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社会学指标因素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江宁区居民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高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高文化程度组。表明在今后慢性病社区干预方面要特别重视对女性人群、高年龄人群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明显标注危险人群范围,指导社区全科医生有效开展工作。

3.3 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社区健康管理重点面临新的变化 从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江宁区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稳步得到改善,慢性病患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社区居民参保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终生治疗和预后恢复生命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而给新医改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今后的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健康管理”经验,分别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4],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治疗和健康数据库管理等环节;另外,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该融入祖国中医学“治未病”的丰富思想,力求用中医药调养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创新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05.

[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框架下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新挑战.[ER/OL](2009-07-30)[2011-01-24]..

篇2

关键词:非星级旅店;问卷;顾客;社会统计学

一、研究背景

作为现代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星级住宿业承担着旅游接待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非星级住宿业成长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营方式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在旅行、商务等过程中的住宿青睐。同时,在非星级住宿机构的装饰风格、设施设备、产品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对市场进行定位和划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样非星级旅店也不例外。本文选取非星级旅店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的获取

为全面掌握成都市非星级旅店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证调研等方法。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按照全市非星级住宿业分布进行抽样,对成都市一圈层、二圈层、三圈层的1500余名非星级住宿机构的顾客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87份,经检查剔除重要信息回答不完全、回答内容完全相同、抗议性回答等问卷,最终形成有效问卷分别为1128份,有效率分别为81.3%。

三、数据分析

1.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统计分析

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是住宿机构在营销工作中进行市场划分的重要标准。本次被访顾客社会统计学特征如表3-1所示。就受访顾客性别而言,男性(52.1%)顾客略高于女性(47.9%);年龄结构方面,受访顾客年龄集中在19到40岁,占比高达79.3%,18岁以下(3.5%)和61岁及以上(1.4%)占比均不足5%;文化程度方面,拥有大专(31.5%)和本科(35.4%)学历的顾客最多,其次是中专(高中)学历(23.1%),初中及以下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均在5%左右;就受访顾客的职业而言,各职业则分布比较均匀,公司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的顾客相对较多,占比分别为23.9%和22.5%,学生顾客其次,占比为15.8%,其余职业占比则相对较少;受访顾客年住宿次数方面,次数与频率呈现反比例趋势,即年入住次数越多的特征,所占比重越少,受访顾客年住宿率主要集中在1到5次,占比高达74.1%。

2.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

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对于住宿机构对外宣传、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有着重要作用。本次被访顾客住前行为特征分析如表所示。就受访顾客住宿原因而言,分布相对均匀,干净整洁、方便安全、物美价廉所占比重分别为24.6%、30.4%、30.8%,服务可靠所占比重则仅有11.9%;住宿时间方面,打算住宿1晚和2晚的占绝大多数,占总比重的84.7%,其次为3晚的,占比为11.7%,打算住宿4晚的所占比重不足5%;住宿目的方面,选择休闲目的的顾客最多,占比达44.2%,其次是商务会议和探亲访友,分别为22.4%和24.3%。

3.顾客满意度住后行为特征观察变量的统计分析

篇3

关键词: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同步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9-0018-05

一、问题的提出

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1]现阶段,我国的教师资源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均衡配置。[2]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异地共享,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径之一。[3]拥有先进技术支撑的物理教学环境是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异地共享的必要条件。[4]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分析本地-异地班级同步互动教学环境需求和分布式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视频同步互动的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并于2014年6月建成两间。[5]这两间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之间通过因特网互连,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信号同步互传。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否开展讲授、讨论、探究等各种模式的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如果能,同步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能否与本地-异地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能否对本地-异地学生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异地学生能否产生较强的课堂临场感,能否获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学习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这些问题。

二、分布式学习同步课堂实证过程

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重点开展了4门课程同步课堂教学实验,包括小学生的《语文》、本科生的《文献选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发展研究》以及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实验历时7个月,共88次,有33名教师、212名本地学生和199名异地学生参与其中。

为避免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的异质性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和测验成绩上产生差异,在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实验之前,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同一班级学生分为同质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本地教室(授课教师所在的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称为本地教室)上课,实验组在异地教室(授课教师不在课堂现场的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称为异地教室)同步上课。为保证实证研究的效度,多次开展了不同层次学生、不同课程内容、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如28次讲授式教学实验中,研究生课程8次、本科生课程12次、小学生课程8次;34次讨论式教学实验中,研究生课程16次、本科生课程14次、小学生课程4次;26次探究式教学实验中,研究生课程12次、本科生课程10次、小学生课程4次。

1.讲授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

以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小学《语文》“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为例,陈述讲授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过程。授课教师在本地教室以讲授法为主授课,本地-异地学生同步听课。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讲课的声音与本地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同步传输到异地教室,授课教师的实时近景视频影像和所演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时传递至异地教室。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授课资料、板书授课内容、呈现学生演板信息,随时切换本地教室和异地教室的电子白板信号。异地学生听课场景的1:1视频影像同步传输至本地教室后墙大屏幕上,回答问题的音频信号也实时传输至本地教室的教学现场。[6]

授课教师同时对两间教室的学生实施教学,相当于同时给不同地域的两个班级上课。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与本地-异地学生之间保持顺畅的言语与非言语互动。授课教师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一般课堂基本一致。授课教师与异地学生如果不熟悉,则在异地教室每位学生的课桌上放置台签,当异地学生举手时,授课教师看台签快速点名,实现与异地学生之间的“准确”互动。

2.讨论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

以小学《语文》“太阳”一课为例陈述讨论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过程。授课教师回顾上节课讲的“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提出“太阳、地球与人类有什么P系”的问题。本地-异地学生在授课教师指导下,边读课文4―7自然段边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本地-异地学习小组通过教室后墙上的大屏幕面对面围坐在一起,两地学生能实时听到对面同学的讲话发言、看到对面同学的动作表情。授课教师同时关照本地-异地学生,对学生加以启发和点拨。授课教师走动巡视,掌握本地学生的讨论过程;观看教室后墙大屏幕,了解异地学生的讨论实况。授课教师随时引导本地-异地各学习小组成员发言,并提醒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小组讨论结束后,本地-异地学习小组积极举手报告小组讨论结果,归纳太阳、人类和地球之间的关系。本次教学实验中,讨论成果由异地的学生上台写到电子白板上,如图1所示。

授课教师同时面对本地-异地学生,平视可查看异地学习小组的交流情况,俯视可了解本地小组的讨论过程。授课教师组织两地学生交流讨论,如同在一间教室,没有任何障碍。空间上的分离没有给授课教师增加额外负担。

3.探究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

以本科生的《文献选读》课程中的“读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一课为例,陈述探究式同步课堂教学实验过程。授课教师引导本地-异地学生,就“怎样读出文献中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经历的研究过程”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式同步互动教学。课堂上,本地-异地学生先后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汇报学习成果,通过后墙大屏幕同步观看对方课堂场景,跨越空间阻隔,两地班级师生融为一体,既凸显远程双向直播课堂的效果,又彰显异地同步互动探究的特色。

多次教学实验表明,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能够开展讲授、讨论、探究等各种模式的同步课堂教学活动。

三、分布式学习同步课堂实证评价

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教学录像分析、测验成绩分析等方法,从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教师课堂管理过程、学生课程测验成绩三个方面,(郭清扬等,2011)对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同步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问卷统一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对每个调查项目,按被调查者赞同的程度,设置五个选项,5分表示非常赞同,依此类推,1分表示非常反对。

1.同步课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评价

为对本地-异地学生参与同步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本研究编制了“同步课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调查问卷”,调查的重点是本地-异地学生参与同步课堂学习活动的感受,比如:本地-异地学生听到、看到的音频、视频是否清晰流畅;本地-异地学生参与答问、讨论、演板等互动环节是否便捷顺利;本地-异地学生被授课教师关照是否及时到位等。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本地学生,包含4个项目;第二部分针对异地学生,包含5个项目。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测试、修改,SPSS分析显示正式问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601。在参与了同步课堂学习活动的学生中发放问卷411份,回收409份,其中有效问卷405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构成为:硕士研究生30.62%,本科生32.59%,小学生36.79%;本地学生52.35%,异地学生47.65%;参加分布式课堂学习活动10次以上的学生89.6%,5次以下的学生1.3%。总的来说,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

把每个项目的平均得分作为项目得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项目的得分都超过了3分,其中7个项目的得分超过了4分,占项目总数的77.8%,这说明本地-异地学生均充分认可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的功能。其中针对本地学生的调查项目“异地任何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流畅,与身边同学差异不大”获得了最高分4.35分,说明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之间传递的音频质量好。针对异地学生的调查项目“学生一旦开小差,就会被异地教师及时发现,并被‘温馨提示’”得了4.33分,说明异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受到授课教师同等的关照。研究者对异地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问:“老师不在现场,你是否觉得可以掏出玩具来玩会儿?”异地学生回答说:“不敢。老师看得我们。”另外,“讲课、提问、答疑、演板等教学环节自然,两地课堂基本融为一体”这一项,本地学生对它的评价是3.99分,异地学生对它的评价是3.88分,卡方检验表明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对该项目陈述内容的赞同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过,参与次数在10次以上和5次以下的学生对此项的赞同程度有所不同:参与次数多的学生赞同程度高,参与次数少的学生赞同程度低,尤其是异地学生参与次数和赞同程度之间的这种关系更为紧密。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研究者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者问,“你们感觉两地课堂在多大程度上融为一体?开始和后来,你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说,“同步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些不同,刚开始还没适应,通过视频与那边的老师和同学说话,心里有点不踏实,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和老师、那边的同学虽然不在同一个教室,但确实在同一个课堂。”这一方面表明学生对这个环境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表明异地学生的课堂临场感较强。

2.同步课堂教师教学管理过程评价

(1)同步课堂教师教学管理问卷调查

为了对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同步课堂教师教学管理过程进行评价,本研究编制了“同步课堂教师教学管理过程调查问卷”,侧重于从授课教师的感受方面拟定调查项目,比如教学设备操作是否容易、管理本地-异地学生是否方便、与本地-异地学生互动是否通畅、各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等。该问卷包括6个项目。问卷的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2。在参与过同步课堂教学活动的授课教师和在该专用教室完成了教学技能训练的免费师范生中发放问卷33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中,高校教师19.4%,小学教师38.7%,免费师范生41.9%;参与教学体验10次以上者76.5%,5次以下者4.95%。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调查项目的得分都超过了4分。其中,“异地任何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流畅,与本地同学差异不大”这一项得分最高,4.35分;而“大屏幕投影清晰显示异地全体学生,将异地、本地学生融为一体”和“讲课、提问、答疑、演板等教学环节自然,两地课堂基本融为一体”两项得分相对较低,都为4.02分。为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实施同步课堂教学的感受,研究者对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授课教师觉得这个教学环境设计得十分精巧,每一件教学设备都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同步教学所需要的功能。比如教室后墙上的大屏幕,使异地学生好像就坐在教室的后排,授课教师不仅能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而且还能点他们回答问题、与他们展开对话。授课教师觉得对异地学生和本地学生能给予相同程度的关照,能随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有效指导、监督和管理他们的学习过程。

(2)同步课堂教师教学管理录像分析

本研究随机选取小学《语文》一课时课堂录像,从微观上深入、细致地分析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同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管理的状况。把教师教学管理过程具体化为两类行为:授课教师对本地-异地学生发起提问与对话;授课教师对本地-异地学生给予关注与提醒。通过教学录像分析,统计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本次同步课堂中,授课教师向本地-异地学生发起提问与对话共38次,其中20次发生在授课教师与本地学生之间,18次发生在授课教师与异地学生之间。授课教师与本地-异地学生之间的问答对话持续时长共636秒,其中与本地学生302秒,与异地学生334秒。授课教师向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发起提问与对话的人数、人次、时长百分比数据如表3所示。在互动人次方面,本地学生比异地学生多5.26%。在问答对话互动时长方面,异地学生比本地学生多5%。可见,授课教师对本地学生和对异地学生发起提问与会话的力度基本持平。

授课教师对本地-异地学生给予关注与提醒的具体行为主要有三类: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惩罚”学生回答问题(点“开小差”的W生答问)。教学录像分析发现,这三类行为出现的次数分布如表4所示,就这三类行为的总次数而言,授课教师对异地学生给予关注与提醒10次,占总次数的52.6%;对本地学生9次,占总次数的47.4%。可见,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授课教师能够对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给予同等的关注与提醒。就本课时教学录像而言,授课教师对异地学生的管理力度略大于本地学生,该教学环境克服了传统远程课堂中授课教师对异地学生管理不便的缺陷。

3.分布式学习同步课堂学生课程测验成绩总结评价

为了了解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同步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本研究对小学生的《语文》、本科生的《文献选读》和研究生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发展研究》三门同步教学课程期终测验成绩,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首先,对小学生的《语文》本地-异地两个班级的测验成绩做统计描述,如表5所示。从样本容量、均值、标准差以及均值的标准误可以看出,本地-异地学生测验成绩都较好。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α=0.05假设下,计算得出F=0.249,sig=0.618>0.05,即P>α,可见,本地学生与异地学生的测验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同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显著性水平α=0.05,分别对本科生的《文献选读》和硕士生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发展研究》两门课程的期终测验成绩进行分析。本科生的《文献选读》课程期终测验成绩F=1.016,sig=0.317>0.05,即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的测验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硕士生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发展研究》课程期中测验成绩F=1.325,sig=0.257>0.05,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的测验成绩也没有显著差异。

从对本地-异地学生的课程期终测验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可以看出,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同步课堂教学,不仅整体教学效果好,而且异地学生的测验成绩并不逊色于本地学生。

四、研究结论

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教学实证研究表明,该环境对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各种常规课堂教学模式,都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实用性和便捷性。

从学生视角看,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均充分认可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的教学功能。两地教室互传的视频、音频清晰流畅,教学资源及板书过程实时同步显示;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实时互动;(熊才平等,2007)异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得到授课教师的同等关照,异地学生的课堂临场感与本地学生的十分接近。

从教师视角看,授课教师对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的教学功能比较满意,不仅能快速学会对教学设备的操作,而且能实现对本地-异地同步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里的教学设备一键开启,授课教师只需具备电子白板操作技能,无需其他培训即可实施本地-异地同步授课。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授课教师能够有效管理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两地课堂基本融为一体。利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时,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人数都不宜过多(25~55人为宜),确保学生人数在有效教学的可控范围之内。

从教学效果看,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的课程教学,学生成绩良好,且异地学生和本地学生成绩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两地学生课程测验成绩的同质性,验证了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使异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在同步课堂学习中处于同等有利的地位。

鉴于此,建议推广应用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的颠覆性技术力量,突破过去地域以及学校的“小农经济模式”,使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共享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师资源,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陈二厚,郝亚琳.最重要教育资源是教师[N].解放日报,2013-9-10.

[2]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 2011(9):34-40.

[3]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

[4]关松林.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破解[J].教育研究,2013(12):46-51.

篇4

电饭锅工作时有两种状态:

图1一种是锅内水烧干前的加热状态;另一种是水烧干后的保温状态。图1是电饭锅的电路图,R1是一电阻,R2是加热用的电阻丝。

(1)自动开关S接通和断开时,电饭锅分别处于哪种状态?说明理由。

(2)要使R2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是加热时的一半,R1/R2应当多大?

丁老师通过解析得知,当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R1/R2=2-1。而且指出“当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时,是R1、R2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两个电阻的发热功率与它们的电阻值成正比,R1、R2的发热功率之比也为2-1。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电饭锅的额定功率一般都在750W左右,有的额定功率更大。当R2消耗为原功率的一半时,R2消耗的功率是375W,此时,R1消耗的功率应为(2-1)×375W=155.3W”。

原文中说消耗功率(额定功率)是电阻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参数。一般电阻的额定功率仅为几分之一瓦到几瓦,功率为150多瓦的电阻,在常用电器中是不多见的。况且,这150W的功率是白白浪费掉的,丝毫没有得到利用,所以设计这个电路来保证电饭锅达到保温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不经济的。

其实,在现实中用这个电路来保证电饭锅达到保温效果的确实有。如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其电路如图2。保温板不是一般的电阻器,它像电熨斗的发热板一样,但它可以看成是一个电阻。它安装在电饭锅电热盘的底部,发出的热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也不是不经济。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我认为题设是不符合实际的。处于保温状态时电饭锅的功率哪里需要加热时的一半?而且这种保温电路在保温时是一直工作的,而不是间歇加热。

图2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

实际生活中有一种多功能的电饭锅,它有煮饭和汤粥的功能,如威锋CFXB30A-50自动西施电饭锅。其电路如图3。

图3威锋CFXB30A-50自动西施电饭锅

煮汤粥的时候,通过功能选择开关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二极管,把220伏的电压降为100伏左右,此时的功率是煮饭时功率的1/4左右,由此可见,功率为“加热时的一半”完全可以把饭煮熟,只是所需时间要长一些。如果饭煮熟后,用这个功率来保温,那岂不把饭烧焦,甚至电饭锅也保不住,也存在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

那么,保温状态的功率究竟是多少呢?按图1电路设计的电饭锅R1一般为1kΩ左右,如万家乐CFXB25-1/CFXB40-1自动保温电饭锅,保温板所标的额定功率是32W,工作电压为220V,则其电阻为R1=U2P=220232=1513(Ω),

而一个750W的电饭锅,其发热盘的电阻

R2=U2P=2202750=65(Ω),

所以保温时I=UR=2201578=0.14(A),

P1=I2R1=0.142×1513=30(W),

P2=I2R2=0.142×65=1.3(W)。

可见功率很小,只有几瓦。其实保温时只要产生的热等于散出的热就可以了。当然保温板R1发出的热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原题中第二问是不合实际的,与设计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背道而驰,而且会误导学生。所以我认为在编制这道题时要切合实际,在解答这道题时要善于启发,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篇5

[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11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terns on hemodynamics of neona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ethods A total of 104 cases of neona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group and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group of 52 cases. The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constant frequen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effective rate,time of ventilator,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pressure of oxygen,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he stroke volume and the puls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ventilation group (P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terns;Neona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Hemodynamics;Effect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胎儿在产时或宫内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所引发的综合征,以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无法有效改善新生儿临床症状和呼吸情况,需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1]。但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为了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0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和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的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新生收治的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通气组和高频通气组,每组52例。常规通气组男30例,女22例;孕龄42周10例;出生体重1810~4200 g,平均(3615±152)g;出生1 min Apgar评分0~7分,平均(3.51±0.24)分。高频通气组男31例,女21例;孕龄42周10例;出生体重1812~4223 g,平均(3613±156)g;出生1 min Apgar评分0~7分,平均(3.54±0.21)分。两组患儿性别、孕龄、出生体重、出生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呼吸机型号BiPAP Synchrony。常规通气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初始参数:吸气峰压18~24 cmH2O,呼气末正压4~6 cmH2O,吸气时间0.40~0.45 s,频率40~50次/min。FiO2 0.3~0.5,流量8~12 L/min。根据患者血气分析和胸片对参数进行调整,维持血氧饱和度>90%。在频率≤20次/min、FiO2≤0.3,吸气峰压≤15 cmH2O的情况可撤机。

高频通气组采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初始参数:MAP 12~20 cmH2O,频率10~12 Hz,振幅是3~5级,FiO2 0.3~0.5,根据患者血气分析和胸片对参数进行调整,维持血氧饱和度>90%。在MAP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每搏量、搏动指数。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气分析指标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高频通气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呼吸机平均应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高频通气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每搏量、搏动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每搏量、搏动指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通气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常规通气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表3)。

3讨论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循环血量少,加上液体丢失和创伤等的影响,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而引发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休克死亡。辅助通气治疗可降低动脉血压和心排血量,导致脏器供血不足和肺血管阻力提高,对右心室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因左心充盈不足还可对左室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脑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可导致脑功能损害,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5-7]。

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可触发通气,可提供和自主呼吸同步的通气,确保患儿安全,但容易影响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脑损伤风险[8-10]。高频振荡C械通气治疗是一种新型通气方法,以高频率、低潮气量和低通气压力为特点,可促使气体均匀分布和运输,减少气压伤和肺损伤风险,促进患儿每分通气量和潮气量、肺顺应性等的改善,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但高频振荡机械通气也可带来血流增加、全身血流重新分配和血压波动,甚至导致低碳酸血症和缺血性脑损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11-15]。

本研究中,常规通气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高频通气组采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结果显示,高频通气组患儿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通气组高(P

综上所述,高频机械通气模式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可更好改善血气分析结果,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Fanos V,Caboni P,Corsello G,et al.Urinary 1H-NMR and GC-MS metabolomics predicts early and late onset neonatal sepsis[J].Early Hum Dev,2014,90(Suppl.1):S78-S83.

[2]郑继峰.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气胸的对比性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4.

[3]Ramanathan P,Wei J,Martin IC,et al.An integrated genomics approach to identify genet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growth trait in mice[J].Anim Biotechnol,2014,25(1/4):85-97.

[4]杜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5]滕岚.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56-57.

[6]方锦平,卢小蕴,夏巧湘,等.气管内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方案对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肺氧合功能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2):1611-1612.

[7]杨传忠.新生儿常见肺疾病的呼吸支持策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0):622-628.

[8]Vogt MC,Paeger L,Hess S,et al.Neonatal insulin action impairs hypothalamic neurocircuit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maternal high-fat feeding[J].Cell,2014,156(3):495-509.

[9]林丽君,叶建敏,管敏昌,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736-1738.

[10]冯云云.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4.

[11]Le CN,Garey DM,Leone TA,et al.Impact of premedication on neonatal intubations by pediatric and neonatal trainees[J].J Perinatol,2014,34(6):458-460.

[12]徐鸣浩,刘成军,许峰,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8):3457-3460.

[13]周琴芳,廖东,周炳龙,等.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C合征的疗效[J].右江医学,2016,44(2):179-182.

[14]Sahota N,Burbridge BE,Duncan MD,et al.Radiation safety education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fingers on neonatal chest radiographs[J].J Radiol Prot,2014,34(2):3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