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6 16:09: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骨折术后的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2-01
股骨颈骨折病人无论采用关节置换术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由于病人及家属对骨折后预防并发症及康复锻练的相关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健康教育作为病人术后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愈来愈被重视,已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16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实施规范化、循序性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4例,男76例,女88例,年龄42~93岁,平均年龄68岁,行关节置换术112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52例,住院时间8~29d,平均16d,本组164例,其中除2例因年龄较大伴老年痴呆症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健康教育转向陪护人员外,其余均能正常实施。结果显示病人遵医率有85%上升至96%,对护士满意率由92%上升至97%以上,对治疗满意率由82%上升至9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4.3d,其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
2 健康教育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结合病情,分析病人状况,提出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假体的保护等,制订护理计划,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予以及时有效的正确的指导。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同室病友,作息与探视制度、卫生宣教,使病人尽快熟悉治疗环境,同时告知病人家属,亲情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心理护理:由于骨折突然发生,病人无应急心理准备,手术创伤较大,假体价格较高,病人对手术的过程、效果、费用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告知术前应做的准备,手术过程及如何配合,术后可能要注意的问题,介绍成功病例,解除顾虑及恐惧心理。增强术后康复信心,主动参与落实康复计划。
3.3 饮食指导: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告诉病人骨折早期饮食以理气通便、消肿止痛为原则、宜食清淡、低脂、高铁、高维生素、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骨折中后期由于骨折处血肿开始吸收及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为骨质,需要大量的钙、锌、铜的参与。所以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磷、锌、铜的饮食如:牛奶、豆类制品,鱼、瘦肉、木耳、新鲜蔬菜、水果等。对有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合理禁忌,避免诱发或加重内科病。
3.4 术中教育:告知病人要及时应答医生问话,真实反映麻醉效果,放松心情,及时说出术中不适,以便解决。
3.5 术后教育
3.5.1 护理:本组病人均采取后侧及外侧切口,术后侧方切口,抬高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外旋。后侧方切口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最好行下肢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防止足外旋,避免髋关节脱位,术后6h起,每2~3h变换一次,预防压疮,注意禁止侧卧于手术侧,以防疼痛或脱位。
3.5.2 康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期(术后2~7d),术后当天指导作屈伸踝关节,踝旋运动,术后第一天开始作直腿抬高动作:抬高≤30°,保持时间10~20秒,并做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方法是病人平卧背伸踝关节,尽量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秒,再放松5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一般指导患者2~3次后,就能很好掌握动作要领,然后进行主动的练习,术后第二天可行CPM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每天与CPM机交替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第3~7d,进行站立锻炼,嘱病人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侧着地,患肢不负重,用双手撑住助行器,身体稍向前倾,站立10秒(组),每天2~3次。中期(术后8~15d),练习行走,行走时应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方法是患足及双拐同时伸出,再伸出健足,注意患者旁边要有专人保护,每次20秒,每天2~3次。术后6~8周后可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内需扶拐行走。
3.6 出院指导: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假体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嘱病人在术后三个月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躺在床上时,不论仰卧或侧卧,两腿之间要夹一软枕,以防止手术后的髋关节内收内旋;②坐着时,应将膝盖的高度保持在髋关节以下,不要将身体往前倾、不要盘腿、跷二郎腿;③蹲下时,请弯曲健侧的膝盖,而将患肢保持伸直在后面;④上厕所时,应使用坐式马桶;⑤平时要穿软垫的平底鞋,要拾地上物品,请用一些方便装置代劳,不可随意弯腰拾物,不过早弃拐行走;⑥禁止病人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禁止病人做这些动作并不代表病人无此能力完成这些动作,而是为了保护假体,延长假体的寿命,必要时可做这些动作[1]。最后交代病人手术后1、3、6个月来院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终身随访,并行随访记录。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68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116-02
股骨颈骨折死亡率较一般骨折高,手术的成败与术后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护理不容忽视。我院收治了36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系统化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6~86岁,平均57.4岁;右侧18例,左侧18例;致伤原因: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10例,压砸伤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4~7 d,平均5.5 d。术前所有患者均摄伤侧髋关节X线片,髋部CT扫描,以准确分型。
2 方法
2.1 术后卧位护理
患者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士安置好吸氧装置,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呼吸道堵塞,发生误吸或窒息,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患者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管、输液情况等。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拍背、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2.2 术后心理护理
虽然患者术前对病房环境熟悉,对治疗知识及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有所了解,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但术后,由于迫切想知道手术情况,且切口疼痛,较长时间输液、输血及担心伤口不能愈合,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陷入焦虑、恐惧状态,表现为痛苦和不安,因此,需要以下护理措施来解决。
2.2.1 安慰患者术后患者心理负担重,麻醉清醒后应及时安慰患者,及时向其说明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患者发现病痛,有事情不用担心,医护人员会及时处理,允许家人陪伴,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
2.2.2 减轻疼痛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取半卧位,抬高患侧肢体,放于枕上,设法转移其注意力,与患者交谈,听轻音乐,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促进睡眠,使患者减轻病痛。
2.3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由于麻醉反应及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致使患者小便困难,初期给予安慰、诱导、按摩下腹部,擦洗会阴等,若采取以上措施无效,则给予导尿。
2.4 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均为橡胶引流管,常规用一次性负压引流,采用一次性负压器,护理体会负压以4~8 kPa为宜,随时调整负压,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调节器位置,不宜使其折叠;观察引流量多少、颜色、性质变化、负压情况、引流管通畅与否、活动出血与否。可根据实际情况挤压气体,通过负压作用及时吸出创面的积液、积血,迅速缩小死腔,形成新的血运关系,这样既起到引流作用,又起到压迫包扎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防止皮下血肿积液,预防感染。
2.5 术后伤口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注意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提示髂部血管受阻,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探查,以患侧下肢血运恢复正常为宜。
2.6 术后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安慰,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教育,术后患肢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的成功、患者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功能锻炼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常用的锻炼方法有:①术后24 h,患肢肌群可做等长收缩锻炼及趾(指)关节伸屈活动。②10 d后如伤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可被动活动,如下肢肌等张收缩运动及踝关节伸屈活动,每日300~500次;健肢主动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正常压力,预防肌肉萎缩。③股骨头置换术后软组织恢复需4周左右,4周后可在家人的协助下,扶拐下床活动,患肢不可负重,12周后患肢可负重。提醒患者如大腿出现上部疼痛、肿胀、发红、体温升高应及时就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意外发生。
3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健康教育,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55.
[2]何勇毅,赵汉民.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28,159.
[3]周武英,潘群英,孙兰娥.胸腰椎骨折Z-Plate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06,18(5):72-74.
[4]朱建兰,欧阳素卢,韩文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227.
关键词:再骨折 内固定取出术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3-01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骨科内固定器材的广泛使用,近些年,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并发再骨折的病倒日趋增多。据我科统计,仅2009年收治的120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中,有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再骨折。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社会负担,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为了减少或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0年1―12月通过健康教育形式,对入住我科行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收治的单侧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100人。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将调查对象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100名患者进行访问问卷调查。
1.2.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康复治疗知识、跌倒预防知识及并发再骨折的高危期等相关知识。调查员由科室统一培训,且在骨科病区任职3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在患者入院当日对抽样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相关知识点问卷调查评分。培训后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再次进行相关知识点问卷调查并评分。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内容完全相同。评分分2级,问答正确1分,不正确0分,满分8分。
1.2.3 干预措施。在患者手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及出院前一天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健康宣教,肢体演示,每次持续30分钟,每一次均对上一次培训内容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提问,针对患者薄弱知识点加强讲解,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动作。培训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肢体语言。在术后第二天发放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健康教育小册子。
1.2.4 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100名患者,年龄16~50岁,文化程度:小学69人,初中30人,高中及以上1人。女,28名,男,27名。其中单侧股骨骨折56例,单侧胫骨骨折44例。排除有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所有患者以前都未接受过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2.2 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培训前后认知情况及评分比较。采用针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干预,培训后已掌握预防再骨折知识人数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认知情况[n(%)]
3 讨论
下肢骨干骨折临床多采用钢板和交锁髓内针固定,在肢体行内固定期间,应力沿着内固定物传导,骨折部位出现应力遮挡,骨折部位的骨小梁失去应力刺激,骨小梁不能正常排列和重塑形,强度下降。当内固定物取出后,应力重新分布,原内固定器材固定段不能承受较大应力的地方易发生再骨折,发生多次骨折的情况并不少见[1]。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并发症和极早恢复功能的保证[2]。下肢骨干是躯体承重骨。对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积极康复治疗可增强骨折部位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跌倒是并发再骨折的诱因。如何预防跌倒,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是术后患者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提供了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服务[3]。“行为干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健康知识传授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可接受性,在于这种知识的“强反”与“刺激”的技巧[4]。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康治疗知识,跌倒预防知识及发生再骨折高危时间段知识的普及。分析统计结果(表1)“术后8周内易再骨折”培训后,让患者认识到术后有这一严重并发症,及发生的高危时间段,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而加强自身的行为约束达到预防再骨折的发生(X2=93.26,P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专项健康教育,不仅要在医院内实施,还要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5]。固建议坚持术后随访12周,使其出院后的相关活动及康复治疗被医护人员所掌握,并给予专业指导,确保其遵从医嘱[6],从而确保该项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这既培养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扩大了护患交流平台[7],又减少或避免了“再骨折”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实施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健康教育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韩慧明.最新骨科手术操作细节与手术意外防范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4,30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5
[3] 陈晓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
[4] 李兰娟.慢性病预防与保健[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
[5] 邝俭玲,苏保育,刘间芳等.院外延伸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621-624
创伤骨折多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损伤部位的功能障碍、社会角色、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等,导致一系列负性心理,患者担心活动影响骨折的愈后,往往固定一个,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差,依从性通常是指患者或干预对象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1],如果为了依从性差的患者保持功能位,给予患者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的话,可引起不良结果。有文献报道,所有矫形器在应用中均存在副作用,如废用性肌萎缩与肌无力、关节挛缩等[2]。因此,患者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而非佩戴功能位外固定器对下肢骨折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患者的负性心理,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引起患肢的疼痛增加,害怕术后保持功能位对骨折不利于恢复,因此对自行保持下肢功能位的依从性差,为了消除患者对创伤的负性心理,及早提高其对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功能康复,自2013年1月起,我们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依从性进行探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一2O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下肢骨折手术病人110例,其中股骨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3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21岁~51岁;将11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士给予患者患肢舒适功能,并在床旁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的方法及重要性,执行完毕后,完成相关护理记录,并做依从性评价。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
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理解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功能活动。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内容包括: (1)放松疗法:要善于为患者疏导及减压,分管责任护士应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及痛苦,护士应认真倾听,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激发患者勇敢面对现实。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等)。(2)分散疗法: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幽默的小说杂志、看关于坚强类的电视及电影,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适合个人的方式。(3)社会支持疗法: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亲朋好友、单位要好同事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和生活护理,使患者处于较好的社会和谐范围之中,保持良好心境配合治疗。
1.2.3 分管护士以一对一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与其家属认真沟通,请家属协助。
1.2.4 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表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骨折方面的知识,利用健康教育画册、图片等给患者提供自我保持功能位的重要性和康复的信息,使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的功能位的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每次给予患者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后对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掌握。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1.3.1 依从性评定
参照有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保持功能位依从性单次和综合评价标准。单次评价标准和分值:根据患者的级别护理,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是否保持功位的次数进行评定,分完全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90%以上),分值5分;部分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60%以上,90%以下),分值3分;不依从(护理人员巡视患者时,每天保持功位20%以以下),分值0分。
1.3.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1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6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WOT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d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fter manual reduction for forearm fractur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its nursing satisfac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the clinical data of 136 patients with forearm fracture who had received treatment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After outpatient manual redu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8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6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option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o routine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o SWOT analysis in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rate of complications, forearm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two groups had improved,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orearm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SWOT analysis has better effect in health education after manual reduction of forearm fracture in outpatients, which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mood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boost their forearm func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utpatient; Forearm fracture; SWOT analysis; Manual reduction;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前臂骨折?儆冱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93.html" title="临床论文" target="_blank">临床常?骨折,其中小夹板固定治疗为此类骨折常用方式,具疗效满意和费用低等特点,且通过手法复位手术后无需住院,但考虑手术具有较大创伤,常累及患者神经系统,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需结合有效护理措施[1-3]。临床骨折治疗目的不仅要恢复患肢正常外观,而且需恢复骨折正常功能,以减少患者功能障碍,促进预后生活质量提高;近年来,伴随骨折治疗方式不断更新,较多骨科医师强化骨折固定强度,忽视手术后功能锻炼,增加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风险,需强化临床医师和患者重视度,并依据患者实际状况(性格、手教育程度等)于手术后尽早实施康复锻炼,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恢复患者关节功能[4-6]。本文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136例患者采取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后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效果予以分析,旨在寻求临床理想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6例前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且按照复位手术后选择的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68例。对照组中看,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42.25±2.08)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5例,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45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42.24±2.07)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跌伤18例,交通事故伤4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检查确诊为尺骨或者桡骨骨折,均行手法复位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均为新鲜骨折。排除标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和存在患肢开放型损伤;肾肝功能严重不全与存在精神障碍;手术禁忌证。
1.3 研究方案
对所有患者均行门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小夹板)和患肢手术复位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案,包括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醒患者注意休息,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预防炎症地加重;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执行,充分利用按摩、热敷等方式,且为患者制订合理饮食计划。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SWOT法进行健康教育,其中SWOT法包括优势(strengths):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好、性格乐观、营养条件好、年轻;劣势(weaknesses):心理负担较重、营养条件差、年龄大;机会(opportunities):受教育程度高、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好、具相关康复知识;威胁(threats):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具备相关康复知识。采用SWOT法进行健康教育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受教育程度低和不具备相关康复知识患者利用简单通俗语言向其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包括积极配合重要性、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年龄大者反复指导,且发放健康手册。②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思想动态,予以心理安慰,及时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复诊时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对过于谨慎而拒绝功能锻炼者重点讲解锻炼重要性,耐心解释合理锻炼不会出现骨折端移位现象,消除顾虑,且依据患者社会支持性系统取得家属、朋友等关心。③护理人员对于营养条件差、年龄大者于遵循治疗原则前提下尽量满足其饮食需求,采取多样化饮食,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依据骨折恢复不同时期指导饮食及康复训练,逐步锻炼患者掌指、肘肩和腕关节,对前臂强化旋转练习,加强抗组训练,且护理时间为1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及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缺血痉挛、肢体坏死、关节脱位)、前臂功能[5-8]。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判患者心理状态,≥53分提示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采用专用骨科运动功能测量尺(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别测量腕尺偏角(尺骨纵轴线的垂线与腕关节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腕桡偏角(是指桡骨纵轴线的垂线与腕关节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腕关节屈曲角(腕关节屈曲最大位置时与前臂远端的夹角)、前臂旋后角(前臂旋后最大位置时旋转的角度)、前臂旋前角(前臂旋前最大位置时旋转的角度)。
评价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自制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量表,满分100分,≥80表示为满意,60~79分表示较为满意,≤59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较为满意数+满意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同期对照组(P < 0.01)。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前臂功能状况比较
观察组腕尺偏角、腕桡偏角、腕关节屈曲角和前臂旋后角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3。
2.4 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98.53%(67/68)高于对照组67.65%(46/6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076,P < 0.01)。
3 讨论
前臂由桡、尺二骨构成,其中桡骨是腕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尺骨是肘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且此二骨由桡尺关节与骨间膜相连,骨间膜为强韧纤维组织,其松紧程度伴随前臂旋转发生变化,且前臂神经主要包括前臂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等,各神经间支配相应区域[9-10]。考虑前臂具复杂生理解剖结构,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时需一次性成功,以减少多次复位对患者机体神经、血管造成的损伤,加之门诊流动性较大,患者依从性低,需强化患者正确疾病观念和康复概念,并不断完善手术后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11-13]。
考虑患者存在环境、地域、性格、文化等差异,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施相应措施,本研究中SWOT分析实质是对患者自身外部、内部条件加以概括和?C合,对患者优劣势与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从而为手术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克服存在的劣势,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把握机遇,强化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观察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内心情感动态加以了解,有利于知晓患者内心压力和顾虑,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保持热情的护理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抚慰,且对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予以及时疏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负性心理改善[14-16]。护理人员对较为谨慎患者耐心解释,告知进行合理锻炼不会造成骨折端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能够消除患者顾虑,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针对文化水平不高、无康复相关知识等存在威胁的患者借助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骨折知识,能够克服患者受教育程度等局限性,提高疾病认知度,减少不必要担忧,并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强化临床效果,使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提高;于健康教育中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向其发放健康手册,有利于提高患者意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7-18]。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告之积极配合的重要性与康复训练方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不?H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而且有利于取得理想康复效果,增加患者腕尺偏、腕关节屈曲及前臂旋前度,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针对年龄较大者,护理人员反复进行指导,可克服因患者自身劣势而降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赢得患者朋友、家属等支持,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无助感,提高治疗信心和康复锻炼决心,且针对年龄大和营养条件差者于不违背治疗原则基础上实施多样化饮食,对患者饮食需求尽量满足,可均衡营养;强化患者康复锻炼,逐步练习掌指和加强前臂旋转训练等,有利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和促进患者前臂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