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规则意识范文

如何提高规则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6:09: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如何提高规则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何提高规则意识

篇1

>> 如何利用班会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提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足球战术意识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规则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规则意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搞好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忌空洞,必须通过具体的内容支撑。关于中学生的规则很多,大家熟知的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都是规则,还有各校制定的学校管理条例。但是,任何规则意识的培养都要用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去承载。比如每天的卫生,是每一位值周的同学必须去做的,如果按时做好,就是遵守规则,如果不按时参加,就是破坏规则,实际上也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没有主体间性,就无法形成‘规则意识’”那么,对其教育和督促其按时参加扫地都是培养他们规则意识,如果不扫地就会受到处罚,比如操行扣分,承担工作量差不多的劳动,对其进行批评等,这是对不遵守规则的反面强化。通过扫地这一小小的事情,就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其次,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忌无序。学校工作的有序性和周期性决定了规则意识培养的有序性和周期性,由于学校工作以学期,学年,界为周期,决定了学校规则意识培养的有序性,周期性。规则意识的培养也随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推进而呈现出阶段性,具体说来,在开学之初,一般在开学典礼上,就要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如果做了要受到处罚,以我校为例:每期开学,我校德育处都组织学生学习《甘洛县海棠中学校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和《甘洛县海棠中学礼仪常规》,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强调学校要求禁止的行为和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同时对上期学生在规则遵守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又要对学生起到警醒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期中间抓住各种具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对学生中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教育,及时处理学生违反规则的行为。在期末要对本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心,既要看到工作中成功的地方,更要看到不足之处,在总结中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能力。“规则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对规则之内容的了解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懂得‘遵守规则’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而是把规则当作自己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问题”比如,排队打饭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我校的伙食团较小,于是,每天值周教师都要到食堂去督促学生排队就餐,开始时总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插队,不遵守规则,由于有老师的管理,插队的一律排到最后,通过不断的纠治,学生都能遵守排队的规则,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排队成了学生行动的理由和动机。

第三,学校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忌忽视对象的特点。规则意识的培养对象是人,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上必须研究学生的特点,以我校为例,我校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就存在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缺乏规则意识,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我校在新生进校时就集中对学生进行军训,军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行进训练和军姿训练,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所有的训练必须动作整齐如一要学生按要求做,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针对个别学生不讲卫生的情况,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卫生标准,对头发,衣服,指甲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督促学生遵守,学生对规则遵守的过程实际就是培养规则意识的过程。比如针对有个别学生在校园里打口哨,我校制定了不准在校园了打口哨的规定,首先,在全校集会时,提出要求,同时指出禁止的理由,让学生明白必须遵守公共秩序。提出要求后,仍然有个别同学违反,于是,要求学生找原因,对学生提要求,事后还要查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整治,学生的规则意识大大加强,有力促进了校园环境的好转。

篇2

关键词:游戏;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边游戏边感受安全规则,会更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愉快地习得安全规则,培养自护能力。幼儿园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们应针对不同的游戏形式,结合安全规则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如何结合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护自救能力

角色游戏是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将安全规则教育融入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安全规则,提高自身自护自救能力。比如,大班“谁到我家来做客”的角色游戏中,老师首先创设了温馨的家庭情景,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客人进入“家游戏”中,“妈妈”则叮嘱幼儿:“看看谁来了,问清客人的姓名,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等等”,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应对陌生客人来家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情节、快乐的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但学会了与陌生人相处的安全知识,而且做到了边学边用。教师教授的安全规则不知不觉中已熟练运用,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语言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语言游戏是一种语言练习,只有在幼儿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且幼儿了解自己具有操纵语言能力,对语言具有控制感时才可能玩语言游戏。中班的幼儿最喜欢的打电话游戏,电话薄里加入特殊符号“110、120、119、114”。首先让幼儿认识这些电话号码,其次组织幼儿进行练习。例如:下面是幼儿在打电话时的游戏情境:

幼一:拨打“119”电话:“喂,我们这里着火啦,快来吧”!说完就扣电话。

师:“你没有说清楚失火的地址,消防员叔叔不知道到哪儿救火。”

幼一:重新拨打“119”电话:“喂,我们家着火啦,我们家在五生活区11号楼6号,你们快来吧!”

幼二:拨打“120”电话:“喂,我的奶奶晕倒了,快来救救我奶奶”说完就扣电话.

师:“你没有说清楚奶奶在哪儿晕倒,救护员不知道到哪儿救人,会耽误奶奶的病情。

幼二:重新拨打“120”电话:“喂,我的奶奶在安钢丹尼斯门口晕倒了,快来救救我奶奶吧!

打报警电话是有一定的模式的,幼儿对特殊电话缺乏已有经验,打电话时过于简单和随意,但经过教师的提示和帮助他们大多数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准确表达,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利用亲子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安全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可结合安全教育内容设计每月一次的亲子游戏:超市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郊游安全、参观消防队等。半年来,亲子游戏受到家长和幼儿的喜爱,我们惊喜地发现,亲子游戏一方面提升了幼儿与家长的亲密度,另一方面也让户外安全的规则,在亲子互动的快乐气氛中印刻在幼儿的脑海中。如:在消防日@一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消防栓灭火游戏,游戏中以家庭为活动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比赛灭火,以最先将火扑灭的小组为胜。在活动中,幼儿争先恐后地边跑边拖着软管奔向爸爸所在的位置,将软管递给爸爸,爸爸快速地将管子拧到消防栓上,打开水龙头,水迅速的流入管内,妈妈拿着水龙头直接对着火的物体,迅速将火扑灭。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了灭火的全部过程,感受到突发事件中,沉着、冷静地配合父母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掌握了使用消防灭火的方法。爬山时由于家长的引领示范,幼儿都学会了上山和下山的安全规则。通过这些亲子游戏幼儿一方面获得了安全自护知识,另一方面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增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积极地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常识,让幼儿知道哪有危险,更知道如何面对危险,在活动中有效保护自己,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邬家瑶.利用游戏活动渗透幼儿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10期.

[2]何良英.建立家园合作模式,培养幼儿安全意识[J].新课程(上)2016年06期.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转化思想 渗透

转化思想,指的是学生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一个新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使原问题得以解决。教学中逐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

一、转化思想渗透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

运用学过的知识转化出新的知识,就是培养学生转化能力的一个过程,如在小学数学中,对一些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将新图像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推导计算的,圆柱体的面积公式推导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而来。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擅于抓住这些问题的核心所在,积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想,并找出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推出新知识,从而达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状态,当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后,不仅会感到恍然大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不用死记硬背,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最基础的东西推导出新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大多讲解的是一些具有规则的图形的计算,对不规则图形的计算就没有明确的公式规定,那么如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物体放入固定的且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水上涨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不规则体积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所以说,不规则转化为规则,也是转化思想带给我们在学习上的提高。

3.将复杂转化为简单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题目不仅文字众多,描述得也十分复杂,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学生在拿到这样的题目时就会显得十分茫然。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将题目解答出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先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在题目中去寻找所需的信息,然后在判断题目中的信息是明确告诉的还是需要进一步求解的,层层推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化难为易,最后解出该题。

4.将抽象转化为直观

抽象的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起步阶段,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转不过弯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将一些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提高。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倍数关系的题目中,一个普通水杯的价格是13元,而一件衣服的价格差8元是水杯价格的5倍,求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倍数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要根据题目找准倍数关系,理清谁是谁的多少倍,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在讲解这部分题目时,教师应将抽象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直观易懂问题,就这个题目而言,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让进行解决,将杯子的价格定义为一个圆,然后衣服的价格就是5个圆,最后在减去少的差的8元,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解题思路就变得更加清晰,也让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了起来,抽象问题瞬间转化为直观的问题,对小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和提高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5.将无序转化为有序

在数列的学习中,繁多的数字排列会让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如何将杂乱无章的数字转化为有序的数列是一个重点,这时,可以通过表格或者画图等方式将多且乱的数字进行归类和整理,将无序杂乱的问题转化得清晰有序。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转化思想时机的选择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转化思想的能力时,一定要注重时机的选择,不能盲目的进行引导,否则会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我认为,在时机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两个点来切入。

一是当学生遇到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学生肯定会因为繁琐的题目而找不到突破口,这时,教师不应及时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整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从问题入手,在题干中找寻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在找寻信息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找寻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理清条件的主次关系,逐一的解决问题。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课堂上较多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学生思维提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问题,转化思想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是在解决复杂繁琐的问题过后,老师要给学生说明学生刚才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是转化的办法。然后,把整个转化的过程向学生们阐述清楚。通过这种实地的操作和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转化方法的使用过程及使用价值,这对学生以后使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启发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地使用。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整个训练的过程就尤其重要,学生只有自己亲身试验过后,才能理解转化思想的重要性,也是让学生在转化思想的运用上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数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方法主要有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无序转化为有序五个方面,通过这些转化过程的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时候,也应抓准时机,注重培养的过程,才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明白转化思想的核心所在,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进行解题。

参考文献:

[1]凌德元.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教育,2015,(3).

篇4

>>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音乐鉴赏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客房实训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后进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巩固率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技能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说话”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自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自律能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随着中职校扩招,学校的门槛越来越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也日益下降,他们虽然年龄和普通高中生相似,但其心理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学习生活中的自律性与高中生相差甚远,这使得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加大,影响着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中职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分析

首先,读中职校是许多中职生走投无路的选择,自卑、厌学等心理严重影响着中职生的学习,加上中职生渴望了解社会,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因而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其次,中职学生精力旺盛,对事物的感受比较敏锐,易动感情而难于自控、自律,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事急躁而不沉着,思想方法比较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因此,自律力和识别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1、行为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抽烟酗酒、以及赌博、比吃穿、拉帮结派等。

2、自由懒散、纪律性差。中职学生特别强调自由、随便,淡化时间观念,无视校纪校规。表现形式为:迟到、早退、旷课,生活习惯不好,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扔等。

3、礼仪交往方面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表现形式为: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等。二、自律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1.培养学生学会自律,可以提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意识。

自律是人格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当代中职生如何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是值得他们思考和学习的重要一课。由于中职生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但又比较自卑,他们身上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周围注视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戒备。而且,有相当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放散,缺乏自律。学会自律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自律,可以使他们真正明白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

自律并不仅仅意味着遵守纪律,它还包含着更多的含义。行为规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中职生很多对行为规范守则视而不见,如进校园须配戴校牌,很多学生屡教不改,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做事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出发,在某种意义上还带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倾向。要使他们理解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是一种很理性的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德育课丰富的教育素材和德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应用尽可能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理智和情感上接受这些道理。养成尊规守纪的习惯。

例如,本学期我校开展行为规范整治行动,由学工处、专职班主任、学生专干组成的行为规范整治督查小组,对学生不文明,不规范行为进行整治,并将行为规范的要求打印成手册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对重点章节进行考试,列入操行分,其中就有规定如果有学生连续两个学期操行分不及格者则不予毕业,这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规范行为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学生自律能力有所加强,学风校风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3.树立榜样,引导中职生学会自律。

要使学生达到自律,树立榜样,加强他们情感上的认同十分重要。作为中职生适当开展学习榜样人物的活动,特别是传诵身边的耳闻目睹的公众人物的事迹故事,让他们从中体会自律的重要意义,体会自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他们知道一棵树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一个人可煊赫辉煌;一棵树还可能就是一棵树,一个人还可能就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时候不要忽视那双羡慕你的眼睛,自己做得最好。只要自律自强,人人都有立足之地。

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尊、自强、自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讨论那些榜样人物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实践,得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认识学会自律的重要性。

4.帮助中职生学会自律,避免急于求成。

学生的自律水平是随着自我表现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允许学生会逐渐地发展起这种能力,也要允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反复现象。

篇5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目前天气开始转暖,个别学生会有去游泳消暑的想法,希望每一个同学牢记这句话:“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防溺水教育

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

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

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3)

我们是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

、看相关图片

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洗澡,有6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

议一议: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

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

、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3)

溺水的急救

若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溺水者因为逃生潜意识会挣扎、会死死勒紧救护者,救护者应有充分准备、并避免。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4)

、面对洪水时如何应对

方法一、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方法二、尽力躲避大浪;

方法三、尽量抓住浮托物;

篇6

溺水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溺水安全知识。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知道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二、活动设计

1.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大海、青山头水门、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海边、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小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学生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未成人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箭来相助或拨打“110”。

2.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学生扮演小品

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3.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篇7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跨文化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的文化失误,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语言教育和语言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许多语言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

对于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2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目前,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并能直接与讲英语的外国专家、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等进行交际的大学毕业生。有些毕业生即使会说一些,也往往会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不得体,犯上了“文化错误”。

北外语系的博导胡文仲(1994)调查指出,中国学生常犯的与语言有关的文化错误有四类:1)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不适当的。如路遇外国人时,开始谈话却用“Excuseme,Whereareyoufrom?”;拒绝外国朋友的提议时却用“I’llthinkitover.”等等。2)在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如邀请外国朋友参加社交活动时不邀请其配偶,用沉默来回答外国老师的提问,在表达感激之情时要千恩万谢地说上许多许多等等。3)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如与外国朋友久别重逢时说“You’vegotnochangeatall.”未经允许翻看外籍老师的影集等等。4)过于简单化或过于笼统化。如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爱吃麦当劳,所有的英国人都寡言少语等等。通过这项调查,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如何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不但与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同等重要,而且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3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弊端

现代毕业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所以比较薄弱,部分原因是对语言运用能力、对目的语文化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从教学角度看,大多数的大专院校没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文化类的课程,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英语文化课,也涉及面不广或没得到足够重视;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资料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这种语言形式的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及语境中的运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很少会涉及到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形式,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涉及到也是随心所欲,缺乏系统性;测试中更是没有涉及到语用能力及文化知识。从学生的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学生过于依赖英语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只是学习基本的语言规则,不学习语用知识,更谈不上运用语用知识了,这样便认识不到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密切关系了,因而也不能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用得体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了。

4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几部分,即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这里的语言使用规则指的就是所用语言是否得体的文化因素方面的规则。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大纲对语言能力的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体系,然而对于跨文化教学应该包含哪些要素还没有明确的体系。下面就从教和学的视角及认知来谈谈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1要从价值观取向的视角来认知汉英两种文化。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即整体观念比较强,集体重于个体。而西方则更重视个体,讲究个性,讲究独立奋斗。

4.2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和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建构一种合理的跨文化教学体系,比如说,课堂教学毕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把文化列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出分阶段目标,这样目标明确,教师也便于操作;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从多个视角了解其文化;利用直观电教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寻找资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可以通过实际的语境(context)学会如何进行这种语言的社会运用;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文化意识,做好知识文化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教师自修及教材、试题的再研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较高的要求和革命,教师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搜集合适的资料。而且在教学时还得根据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时还需将语言文化的考核考虑进去。

5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个统一体,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播文化,且文化因素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中自觉、系统、更好地完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正确处理和摆正文化知识和其他训练项目的关系,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上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潘晓慧.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学刊,1996(2).

[3]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4).

[4]刘爱真.文化认识与言语得体.外语界,2000(2).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1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贴近生活的法制内容。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新目标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秩序的意识。新目标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这附近有邮局吗?)Section B在介绍了问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紧接着学习了一些交通标志,如:Turn left(左转)Turn right (右转) Go straight(直走) ,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然后结合Unit 4 Don't eat in class.对school rules(校规)再次展开了讨论,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课保持安静)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 (放学后做功课)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图片、道路标志模具等,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练习,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和自觉性。无论是交通规则,还是校规,作为一名中学生都应该了解并且认真遵循它们。对他们来说,树立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2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在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安全、 环境保护、文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渗透。在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的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在面临一些特别的、 异常的、 危险的情况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和智慧应对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对九年级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阅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问题青少年的看法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认识立法的必要性。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酗酒、 流浪、 沉迷网络以及赌博 吸毒 等行为。

在九年级Unit9 What would you do?一课中,让学生观看一些因吸烟、酗酒引发身体健康状况危机的影像图片,提醒未成年人自己购买或向未成年人兜售烟酒均属违法行为。同时,让学生对照法律相关条文讨论青少年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提高意识,抵制诱惑,规范自身行为。在九年级Unit14 Have you packed yet?一文的教学中,在Section A的1b活动中涉及的外出旅行整理行李的话题,学生们大都会想到衣服、洗漱工具等等,是否有人想到要自备垃圾袋,就是一个问题了。环境污染,往往就是在人们不良的意识、习惯中发生的。从改变不良的习惯做起,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七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无处没有,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中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学生观,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教书育人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在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氛围中,渗透富于道德感彩的法制内容,充分拓展现有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制意识,满足自己成长成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语境理论;英语语法

外语应当有意识地去学习还是无意识的习得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领域中的争议之一。同样,对于英语语法教学也存在同样的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最初流行的是显性语法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听说法的兴起,更多的学者趋向于隐性语法教学,随后许多学者认为应当将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那么应当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现实环境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显性语法教学法和隐性语法教学法。本文将引入迪斯尼经典影片来创设语境,将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和语境理论相结合来进行语法教学。

一、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及语境理论

1.显性语法教学

在显性语法教学中,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先讲授语法规则,而后学生通过做一些相应的语法练习题,比如多项选择、改错、翻译等来加强记忆所学语法点。此语法教学法把英语语法看成是一个知识系统,学生可以系统性并有意识地去学习。

显性语法教学有两个特征:一是专门对语法规则进行讲解。另一个是要求学习者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规则,它要求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去发现规则。该教学法有其明显的优势,比如:语法规则可以由老师来清晰的讲解,学生对语言形式也更加关注,因此,通过大量的练习后学生可以对某一个知识点牢固地掌握。

然而,显性语法教学也有其缺点,比如:该教学方法过度重视语言规则的讲授、记忆和练习,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使得语法学习更加的枯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2.隐性语法教学

在隐性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包含所讲语法规则的语篇或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习者掌握所学语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尽可能地自然地习得所学语法规则。

隐性语法教学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它将语言点放到了具体的语境当中,所以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是如何运用到此语境当中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却忽视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学生的语言输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错误,它没有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对于一些较难的语法规则,其效果则不如显性语法教学。因此,更多的学者提倡将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去教授语法规则。

3.语境理论与语法教学的关系

根据前面所述,将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能很好地知道如何运用所学语法规则。而隐性语法教学通常是通过设置特定情景即要结合语境来学习语法,因此如果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法学习。徐盛桓(2000)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语法构成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语言又离不开语境,因此语法、语用、语义这三个方面就成了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三个要素。上述论述充分说明,语法教学是不能脱离语境而孤立地进行。能使学生准确、恰当地使用所学语法结构是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语法规则和结构上,必须引进语境因素,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与语境理论相结合的语法教学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都各有利弊,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英语语法的学习,而隐性语法教学一般都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因此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轻松愉快的把英语语法掌握好。在本研究中语境是通过迪斯尼经典影片来实现。每涉及到一个语法点时,课前教师要先选择好包含此语法点的影片,课堂上先放影片,让学生先熟悉语境,了解影片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了解到影片当中的语法点,虽然此时学生不能很清晰地知道此语法点,但他们已经知道此语法点该运用到什么语境当中。当学生对影片内容都了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语法点提取出来进行讲解,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将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和语境理论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法点,并且知道此语法点运用到什么语境当中。但此过程的一个难点是教师的工作量会加大,因为在上课之前教师需从海量的影片当中选取适合高中生水平的并包含所讲语法点的影片,工作量大,教师负担加重。

总之,为了使高中生能很好地掌握语法点,为其他方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显性语法教学、隐性语法教学和语境理论相结合是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法并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戴曼纯.二语习得的“显性”与“隐性”问题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05(2):77-86.

[2] Ellis, R.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语法教学问题的回顾[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in Basic Education, 2008(1): 141-162.

[3]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4] 徐盛桓.语法、语义和语用――何自然《英语语用语》导读[J].《外国语》2000(3):77-79.

篇10

关键词:外语教育 文化失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许多语言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 

对于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2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目前,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并能直接与讲英语的外国专家、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等进行交际的大学毕业生。有些毕业生即使会说一些,也往往会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不得体,犯上了“文化错误”。 

北外语系的博导胡文仲(1994)调查指出,中国学生常犯的与语言有关的文化错误有四类:1)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不适当的。如路遇外国人时,开始谈话却用“Excuse me, Where are you from?”;拒绝外国朋友的提议时却用“I’ll think it over.”等等。2)在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如邀请外国朋友参加社交活动时不邀请其配偶,用沉默来回答外国老师的提问,在表达感激之情时要千恩万谢地说上许多许多等等。3)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如与外国朋友久别重逢时说“You’ve got no change at all.”未经允许翻看外籍老师的影集等等。4)过于简单化或过于笼统化。如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爱吃麦当劳,所有的英国人都寡言少语等等。通过这项调查,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如何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不但与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同等重要,而且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3 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弊端 

 

现代毕业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所以比较薄弱,部分原因是对语言运用能力、对目的语文化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从教学角度看,大多数的大专院校没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文化类的课程,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英语文化课,也涉及面不广或没得到足够重视;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资料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这种语言形式的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及语境中的运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很少会涉及到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形式,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涉及到也是随心所欲,缺乏系统性;测试中更是没有涉及到语用能力及文化知识。从学生的角度看,非英语专业学生过于依赖英语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只是学习基本的语言规则,不学习语用知识,更谈不上运用语用知识了,这样便认识不到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密切关系了,因而也不能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用得体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了。

4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几部分,即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这里的语言使用规则指的就是所用语言是否得体的文化因素方面的规则。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大纲对语言能力的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体系,然而对于跨文化教学应该包含哪些要素还没有明确的体系。下面就从教和学的视角及认知来谈谈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1 要从价值观取向的视角来认知汉英两种文化。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即整体观念比较强,集体重于个体。而西方则更重视个体,讲究个性,讲究独立奋斗。 

4.2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和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建构一种合理的跨文化教学体系,比如说,课堂教学毕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把文化列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出分阶段目标,这样目标明确,教师也便于操作;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从多个视角了解其文化;利用直观电教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寻找资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可以通过实际的语境(context)学会如何进行这种语言的社会运用;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文化意识,做好知识文化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教师自修及教材、试题的再研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较高的要求和革命,教师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来搜集合适的资料。而且在教学时还得根据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时还需将语言文化的考核考虑进去。 

 

5 结语 

篇11

关键词: 高校足球公修课 足球意识 培养

足球比赛是一项集体性非常强的同场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密切的配合,而且要求参与者具备优良的足球意识。足球意识的培养与技、战术的运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直接支配和调节运动员的运动行为,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与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具有同样意义,而常规高校足球教学却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足球意识的培养。[1]因此加强对普通高校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将文献的有关资料、专家访谈的结果进行整合,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立论观点。

1.2研究对象。

以高校足球教学对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为研究对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足球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对客观存在现实的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足球意识是指在复杂、多变的比赛过程中,球员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并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与同伴配合的能力。[2]足球意识是学生对足球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通过教学、训练和比赛可以得到提高。足球意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生足球水平的高低。

2.2足球意识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

运动员的足球意识在比赛中具体表现为运动员根据场上的攻防转换采取合理、有效的进攻、防守行动。在进攻中,无球队员要合理跑位、接应;有球队员要审时度势,进行传球、突破过人、射门等。防守时根据本队的部署及对方的进攻特点采取有效的行动;在场上,要根据裁判员的判罚尺度及对方的战术特点,还要尽快适应场地天气、观众等。总之,足球场上的一切活动,都要求运动员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来合理、有效地完成。[3]

2.3高校学生足球意识存在的问题

2.3.1技术运用不合理。

学生在学会一种技术后,常常不论技术运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都只机械地模仿,生搬硬套,缺乏技术运用的目的性,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性较差。

2.3.2传球时机掌握不准确。

在很多时候,有球的学生只顾自己行动,不注意观察场上攻防同学的跑位,以致忽视同伴接应,进而影响进攻配合的时机.这种传球意识不仅使进攻的效果差,而且会制约学生相互间的意识发展。

2.3.3选位、跑位意识不强。

在教学比赛中,经常出现众多学生围挤成堆现象。总是球到哪里,人群就拥到哪里,位置感较差,不能按位置职责进行跑动,缺乏选位、跑位的意识。这种现象在新生足球教学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3.4整体配合意识差。

足球比赛是集体配合的运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全体队员相互协作,常常是某一学生的行动,得不到同伴的积极主动配合,在比赛中这种忽视整体配合的行为往往会给全队带来损失,导致全队的失败。

2.3.5攻防转换意识慢。

足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攻防相互转换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随时攻防转变的意识。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是自己的角色已变,却不能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投入到或攻或守的战术配合之中。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足球意识培养的方法

3.1注重学习足球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意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弄清战术意识的含义。在理论学习时应着重明确只有突破对方的防线才有射门得分的机会;只有保住自己的防线不被对方突破,才有可能不丢分,因此战术的最终目的是突破或守住防线的问题。比赛中进攻队员要利用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创造三个条件:第一,不断制造传球、射门角度;第二,超越对手的可能;第三,接球时的空当。反之,防守队员则要尽可能不给对手以上条件。

3.2训练要技术意识化。

技术意识化就是在足球技术训练中把意识融入到技术中,增强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提高其在比赛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运动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要了解在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境中如何灵活合理地运用技术,为技术动作注入思想活力。

3.3战术训练中的意识培养。

首先从基本的战术开始,无论是进攻战术还是防守战术,队员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在训练中,要向运动员讲明如何进行落位、选位、跑位传球及接应队员的跑位时机。为了使队员之间形成默契,队员之间要充分利用眼神及肢体动作,并在一个战术套路训练中能够灵活多变,最后在比赛状态下,进行战术演练,使其运用自如。

3.4理解规则,吃透规则。

足球比赛是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而进行的比赛活动,运动员在场上的一切行动都要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的程度对于队员及球队在场上的发挥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规则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使队员对足球比赛有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对比赛的支配和掌控能力,进而提高球员的足球意识。

4.结语

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足球意识对一场比赛胜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提高大学生的足球水平,除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技术外,还必须加强足球意识的培养;而足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又要多上理论课,加强学生对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对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关学雷,王智明.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中足球意识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81-683.

篇12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今年涪陵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

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未成年人,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同学不慎掉进江

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学生扮演小品

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篇13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一新生学习适应能力

正文:

一、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班级:2016级一班(高一新生)

人数:84人

时间:2013年9月13-14日

学生基本情况:该班学生中男生28人,女生56人。独生子女34人,占40.5%;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18岁,平均16岁.来自农村的占77.4%,毕业于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占82.1%。开学初,对该班进行访谈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谈到面对全新的面孔和全新的学校,不知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怎样去融入班集体,如何做一个感恩、自信的人等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高一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衔接阶段。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一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适应缓慢或者难以适应等困难。我们针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适应的团体辅导,希望通过团体辅导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以打造一个高凝聚力的班集体,让学生学会交往与沟通,更快融入团队,适应班级为起点,进而进行自我探索与感恩、提升自信等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高中的新生活。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教师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班级内同学的人际互动,运用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活动,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活动[1]。

团体辅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对培养健康的个体、营造美满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还是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有人群的地方,团体辅导就可以有用武之地,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的教育活动[2]。

三、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内容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学初在高一新生中选择一个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采取集中训练方式,辅导时间为两天共15小时。

本次研究采取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体验式活动教学辅导模式,对高一新生进行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觉察与感恩、增强自信的训练。

活动第一天旨在提高学员的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建立规则,和谐团队,进而提高其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第二天的自我觉察与感恩、增强自信训练,可以让学员正确认识和反思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态努力追求,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和团队精神训练的重要环节。

人际交往环节设计的思路主要是:从认识第一个伙伴开始,融洽整个团队的气氛,用自信分数来分组为后续自信训练埋下伏笔,正向互动融入小组相互介绍与了解对方,并与其它小组进行积极互动,对形成的各个团队进行建设,最后在浅度催眠的状态下闭眼静听关于珍惜友谊的一段朗诵――“特别情感给了你”。

人际沟通环节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从小组展示看小组内的沟通情况,对全体的倾听能力作一个测试,用实际的问题再次考验学生倾听能力。通过不看不说、只说不看、积极沟通等训练提高学生沟通能力。最后让学生明白行为比说话更重要、更有价值,明白说再多不如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我探索与感恩环节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深入探索亲人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及自己眼中的我,思索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通过“我的五样”、“生命之舟”、“我的重要他人”“心有千千结”等进行自我探索,找寻心中的爱,反思成长,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中的所有人。

自信提升环节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首先让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自己的成功小故事,再寻找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让同学互相赞扬与欣赏。其次是找出自己需要锻炼的特质,并坚定不移、信心百倍的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意向百分百,努力的争取并展示自我。最后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个案研究跟踪讨论

(一)班主任感受

班主任谈到:培训一天后去寝室查看时,发现寝室同学不再是各玩各的,而是全体愉快的在一起下棋、讨论。通过此次培训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感恩的心、自信心、班级意识大幅度提升,班级团队凝聚力明显增强,同学之间感情更深厚,交往更和谐。班级学生干部是通过两天的培训观察和学生积极上台演讲之后才推选出的优秀学生。

(二)学生感受

有学生这么写到:今天我上了人生中最奇特的课。认识了很多人,感觉班上同学很有人情味,同学们相处很融洽,相信本班一定会更加团结友爱,超越其它班,成为让别人都羡慕的优秀班集体。

五、个案研究结论与思考

通过为期两天的团体辅导,该班学生从人际交往、情感沟通、自我觉察、规则意识、班级凝聚力与自信心等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交往

人际交往的成败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的学业、生活、婚姻、事业等的成功与失败,如何创设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或让个体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赢得友谊,为人生事业发展提供帮助,是我们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更快融入班集体,他们学会了主动争取,主动交往。有一位学生这么写到:进入安中这个新环境,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我们面临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压力和紧张,为了更好的成为优秀的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熟悉他、认同并接受他,尽快把自己融入学校这个新环境中。

(二)学会沟通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不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特别是非言语行为可能使你在交往中事倍功半。

情感沟通是联系人们内心世界的纽带,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桥梁。团体辅导的魅力所在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那道障碍,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去倾听他人的话语,与他们沟通的关键,如何团结合作,与朋友分享欢乐与痛苦。

(三)立即行动

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玄幻的狂想,没有高调的口号,没有虚伪的煽情,有的,只有行动,不断地行动,向着目标,坚定地走!学生如是告诉我。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希望,不要管其他人的目光,想做就做,路在脚下,目光在远方。

(四)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一个以清晰自己人生价值观,激发感恩与成长动力为目标的训练环节。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生命旅程中是如何对待亲情、友情、健康、事业、金钱等,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努力的过程中,学会多赢与感恩。学生谈到在自我觉察中体会到了心痛、真理与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珍惜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千万不要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五)提升自信

自信提升是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打破一些负性思维和消极暗示,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敢于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并努力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一种积极心态,这是激发人成长动力挖掘潜能的一个有效手段。

(六)规则意识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制定规则来进行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守规则的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时的行为违背了规则,一定要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不要仅限于简单地用规则约束。真正的关心会比单纯的管束效果好得多。我们老师面临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应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和麻木不仁,任其发展。

通过这次团体辅导,看到了老师及学生对活动的喜爱,尤其是学生在团体辅导之后的明显变化,我们由衷的感到开心与幸福。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安全 自我保护

古语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讲授知识、传递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更为关键。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方面,由于体育课程本身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点,且运动场地灵活、运动量大、运动幅度大,在教学过程与锻炼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敏感阶段与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规范正确的体育动作,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科学合理的安全锻炼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一、多察善问,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体育作为一个运动型、户外型的学科,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只要做好示范,教授运动知识就可以了。然而,我以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危险意识,启发学生多思多问,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困难与问题,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在一次课上,我要进行耐力与爆发力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在训练前先进行适当的引导:“我们今天的课要进行耐力和爆发力的训练,比赛爬那段楼梯,好吗?”由于我指向的是学校的一段旧楼梯,安全系数不高,并不适合运动。学生观察后回答:“不好,那段楼梯比较窄,而且很陡,不适合集体训练。听说之前有人在那边跑,还摔倒了呢!”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观察,自主地发现问题了。我接着引导:“那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折返跑接力比赛。”“这个主意不错。”我点头称赞,并接着问:“那我们可以开始比赛了吗?”学生答:“可以了!”我摇头提醒:“剧烈运动前要先热身才不容易受伤。”

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回避不安全的运动场所,规避不安全的运动行为,提高了学生运动的安全性。

二、明确规则,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著名作家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体育活动也有其特有的规则和秩序,严格按照设定规则进行体育活动是保障学生安全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转变的时期。他们个性叛逆,不喜束缚。在体育运动中,兴头上来,很容易漠视规则随意行事,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讲好各个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将体育运动规则牢记心中,形成纪律性,严格遵守规则,降低体育运动风险。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做“跳山羊”这个活动时,就非常注重向学生强调跳山羊必须注意的关键点。首先,跳山羊的同学一定不能随意摇晃身体,要将双手放在脚踝处保持稳固的三角形态。另外,跳山羊的同学必须遵守秩序,上一个同学跳完了,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跑,避免因为“抢跳”造成碰撞损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规则,我还编了个顺口溜:“跳山羊,要注意;手放平,抓脚踝;不摇晃,不乱动;慢慢来,不抢跑;安全跳,记心中。”

三、实例教育,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规避各类运动风险,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但是运动的损伤有时还是无法预计,还是在所难免。我们在遇到这类突况时,除了迅速做出应对,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处理损伤之外,还应保持冷静,合理分析、总结,将它变成体育安全教育的优秀资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实例,将它们进行转化,如,利用情景剧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上,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一个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不小心摔倒,压伤了手腕。学生乱作一团,七嘴八舌地议论。我迅速赶到,进行应急处理。在事情处理完之后,我将学生集合在一起,以刚刚发生的事情为例子让学生思考跑步摔倒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是“脚滑了”,有的学生说是被东西绊倒了,还有的学生说是注意力不集中才会摔倒。我将他们的答案进行整理后引导学生:“体育课跑步的时候,因为操场上人多,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避免碰撞和摔伤。当摔倒发生时,如果身体向前摔,要屈膝下蹲,尽量避免头部受到伤害;如果身体向后摔,要先屈膝,屁股坐地,保护好头部。同时避免双手撑地,不然就会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压伤手腕。”通过实例教育,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效果优异。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陶冶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操,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基础与有力保障。由此,我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出发,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与课后锻炼中渗透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锻炼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