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新意识的来源范文

创新意识的来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0:16: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创新意识的来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创新意识的来源

篇1

例一

课前,我了解到,现在的孩子对盘中餐、身上衣从何而来,很少去留意观察,用心思考,因而知之甚少。即使是农村的孩子,对农业生产的情况也只略知一二。课始,我把书本上的“看图连线”改成了“实物招领”,出示了稻穗、麦穗、玉米、大豆、棉花等实物让学生认领,又出示包子、粽子、爆米花、方便面、棉布等食品和用品,让学生说说这些东西分别是由哪种作物加工而成的。没想到学生在第一个实物认领环节就遭受了“下马威”,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确切知道哪个是稻穗哪个是麦穗,课堂上学生的猜测声乱成一团,结果还是我给学生解了围,告诉学生稻穗和麦穗最大的区别是麦穗上有长长的芒刺,而稻穗上则没有,我还让学生拿着稻穗和麦穗仔细辨认,这样学生就对一些农作物有了感性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农业认识农业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较好的情感基础。

例二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孩子百般疼爱,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有些甚至随意浪费粮食。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教材中的短文《馒头的诉苦》改编成广播剧《食品的哭诉》。课前,我请几个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了录制,随着“馒头”“一粒米”“一棵青菜”等食品向学生们声情并茂的哭诉,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和动情,有两个小女孩甚至当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在谈听后感想时都对自己以前的浪费行为表示了悔恨,纷纷向老师承诺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通过这种看似有痕实则无痕的教育,学生在这种掷地有声的教育中深切地感受到“一饭一粥”“一丝一缕”皆来之不易,学生对衣食的珍惜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以后的观察,我发现中午用餐后学生倒掉的剩饭剩菜明显变少了,把课堂教学效应延伸到了课外,这也说明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多么有效!

例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农民,自然就会联想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的农民形象,实则不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我国的农业日趋多元化、现代化。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感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在教学教材中的“小辞典”时,我不满足于教材中的现成内容,在了解了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农业科技新信息后,我还激励学生:“除了书本上列举的立体农业、温室农业、自控化农业、园林农业外,你认为,未来还有可能出现哪些新型农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设想,说出了许多未来新型农业,有海底农业、火星农业、自我繁殖农业、工业化农业等等。通过对教材的进一步拓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科学、投身农业科研的种子。

例四

篇2

循环经济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角度还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都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宏观层面即整个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二是中观层面即产业或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第三个层面是微观层面即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需要指出的是,在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中,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宏观和中观层面,而对循环经济的微观层面也就是一个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关注则比较少。其实,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更高层面的循环经济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没有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循环经济,整个产业、区域乃至于社会的循环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研究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基础性意义。我们认为资源依赖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创新,其创新的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理念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做法。资源依赖型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实现理念上的转变和创新,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以质量、服务和利润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导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绿色管理理念。

所谓“绿色”管理理念,就是要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资源依赖型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之中。这一理念可概括为“5R”的观念,即(1)研究(Research)的观念,就是要树立将环保纳入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资源依赖型企业的环境对策的观念;(2)消减(Reduce)的观念,就是要树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排放的观念;(3)再开发(Reuse)的观念,就是要树立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的观念;(4)循环(Recycle)的观念,就是要树立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观念;(5)保护(Rescue)的观念,就是要树立积极参与区域内的环境整洁活动,打造绿色资源依赖型企业形象的观念。

从绿色管理理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管理理念所追求的目标与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不同的,概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标,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资源依赖型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目标,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资源依赖型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改善协调同步,走上资源依赖型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二、模式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资源依赖型企业的生产基本上是传统的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具体的方式,一种是单向线性开放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把资源开发出来,通过生产加工消费把产生的废物废气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使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地减少和浪费,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污染。另一种是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方式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目前大多数资源依赖型企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对废气、废水、废物进行处理,处理技术要求高,因此是一种只投入而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模式。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无效益是这种模式的缺陷。有两组数据很能说明传统生产方式的这两个缺陷。一组数据是由青海省环保局的2006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提供的:2006年,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5.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71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8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29.4%。公报还指出产生工业固体废物主要行业为化工、有色金属采选业等资源型产业。另一组数据是关于柴达木盆地的数据。这组数据指出,柴达木盆地近50年的矿产资源开发基本上是单一性的开发,大部分潜在价值远远超过主体矿价值的共伴生矿被作为废料丢弃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钾矿的综合回收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一11%,整体综合回收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约40%。

由此可见,传统的生产模式不仅造成资源再利用率低,开发的净效益不高,而且资源的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因此,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利于资源依赖型企业的长远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生产模式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就是要从过去的单向线性开放方式或末端治理方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是:把生产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过程。这种模式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模式在资源依赖型企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清洁生产。

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把清洁生产定义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强调三个重点:

第一,清洁资源,尽量节约资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二,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清洁产品,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依赖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此资源依赖型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

三、技术创新

资源依赖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它是一个包含了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制造、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其中最关键的是三大无害化处理技术:(l)污染治理技术。这是用来消除污染物的技术,通过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处理。其特点是不改变既有生产系统和工艺程序,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净化废弃物实现污染控制。(2)废物利用技术。这是用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资源依赖型企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垃圾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所有的废弃物都可以找到有效用途,因此废弃物利用技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载体。(3)清洁生产技术。这是进行无废弃物和少废弃物生产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内容,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和少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技术创新的方式包括三种创新,即引进消化技术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和原创性技术创新。其中集成技术和原创技术是技术自主创新的根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集成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成技术创新既可以是纵向的,(在产品的生产链中,几个环节的整合或位置的调换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是横向的,如施乐公司发明复印机之前,几乎所有相关的技术都是已知的,却从来没人想到要把这些技术从不同领域挑拣出来,整合在一起。施乐公司的技术创新,说到底不过就是四个字――集成创新。我们在追求原始创新成果时,应重视集成技术创新。对于大多数资源依赖型企业而言,集成技术创新可能比原创型技术创新更具现实意义。原创型技术创新需要长期积累和巨大投入,多数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实力还难以承受。而集成技术创新,由于更关注实用性,同资源依赖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关联度更高,资源依赖型企业更容易找到切入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此效果也就更明显。总之,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依赖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可以打破资源依赖型企业循环经济的成本瓶颈、价格障碍和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屏障,从而有效地推动资源依赖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体系创新

篇3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我培养;大学生

作者简介:雷鹏,1984年8月,男,陕西合阳县,在读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袁奕峰,1989年5月,男,陕西富县,在读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的影响

创新意识产生的内在因素就是心理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所以说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内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反消极的心理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起到反作用,制约其发展。

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就是思想觉悟。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从思维方式的转变来开始,所以说思维方式是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基础就是具有灵活的,广泛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熟悉,习惯的思考模式,形成了一种格式化,当应对新事物是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特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形成了定势,一种思维定势。正如人们所提到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包含了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到了洗礼后滋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它也就是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一种挑战。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光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环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而家庭的构成就包括每一个大学生,所以说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影响这这个家庭,家庭进而影响着社会。大部分学生远赴外地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的教育主要已经逐步过渡到以高校和社会,大学似乎渐渐的远离了家庭,但实际上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仍然是和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家庭教育的途径和目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

二、大学生自我培养创新意识的条件

(一)端正学习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许多的大学生都生活没有热情,学习没有动力,“出勤不出力”的消极的状态。也有的学生目的不明确,上学只为了那一纸证书,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精神条件,物质条件,科学研究和实惠环境都有前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许多的大学生对人生没有了规划,对生活没有了目标,对知识没有了兴趣,对发明创造没有了兴趣。对他们来说,首先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对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很难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正确的学习方法,广阔的知识视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发现和观察问题,越能开阔知识视野。广阔的视野能开拓学习思路,并秀发学习上的兴趣,也是创新意识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选修也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也可以采取学和研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敢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向权威质疑,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激发创造性的求知欲,努力培养自我创新意识。

(三)细致的观察生活,全面捕捉创新灵感

创新意识的形成并非仅仅来源于学习中的专业知识,更多更普遍的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创新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来源生活却服务与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观察她发展的规律,对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也要常怀好奇。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了浮力的原理,鲁班不小心被路边的小草割伤手后发明了锯……。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这些伟人若不是细致的观察生活,也不会有伟大的发明。来源于现代生活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它们都是以各种专利的形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技能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它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有时还可能献身。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当然不是要求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创新,而是要立足当前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它们,并有效地采用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意识培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和技术运用相互协作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也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涉及多个复杂的规划,需要全方位的协作与进步共同制定出一个适合人才培养的综合方案。

参考文献:

篇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题海战、补课战不仅会使学生越来越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倦,而且也会使学生的学习长期处在被动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自我对知识的追寻和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逐渐缺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与现代教学相对脱节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改进和完善。教师除了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外,还应逐渐优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合理的课堂互动问答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来鼓励学生学习,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学习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科学的教学理念拓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培养了他们敢做、敢说、敢创新的精神。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的来说,如果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创新意识的应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独创性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如听写、领读、逐字逐句的讲解、提问等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网络进行动画教学,还原小学古文中的全貌;又如通过电子情景教学,设定语文课文内容中的仿真场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使其能够仿佛真正进入了语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研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将其分为相关的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互相合作,通过开展互帮互助形式的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使其思维活动真正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随即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加大对教材、教法等教学方面的钻研、剖析,同时要加大和学生的沟通力度。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来找到适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一、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创新意识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和源泉”这句话的深刻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上,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意识,提出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表现,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二、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顾名思义,创新意识就是指在一定的思维程度上能够加强思维的开发和延伸,能够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限,不善于总结找出结论,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加强创新意识的渗透。(2)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总结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然后对知识进行概括。(3)使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具备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推理能力。(4)如何增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七节“圆的一般方程”授课过程中,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通过学习圆的一般方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又该怎样去创新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学生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结合实践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推动数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数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