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5 15:11: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作业;研究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科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两项重要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指的是教师通过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拥有基本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思考问题与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物问题。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能以探究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精神、领悟科学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完成生物作业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生物学习,单纯模仿和记忆无法有效地学习到丰富的生物知识。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这样使学生对生物思想、技能和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理解,进而获得丰富的生物活动经验。所以,设计作业时,需要多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让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轻松完成生物活动作业。

三、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

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多创设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从生物的角度出发,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寻求答案。如,学完“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中血糖调节的知识点,作业可布置为:糖尿病发病率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高,是否与人们的饮食与生活环境有关,如何防止糖尿病等。

生物作业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检验和反馈教学效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把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设计新的作业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应用与实施,教师要优化布置作业的方案和设计。

参考文献:

[1]马雪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探讨[J].科学文汇,2010(08).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 教学设计; 任务型课外作业

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但相对应的课外作业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做做习题、订正错误等简单机械或纯语言形式的操练上,与课内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并不协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的提高。教师何不设计一个个紧扣教材又形式多样的任务型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呢?

一、任务型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

1.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的课外作业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只有将数学融入生活,数学才会绽放它的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目标或目的明确具体

设计的课外作业必须围绕所学的课堂内容,是课堂内容的延伸,但又不局限于课文。

3.个人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有的课外作业可以独立完成,但有的却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尤其象探究型数学问题更需要合作者之间互相帮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

4.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在作业完成以后,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结果。让他们花费心血完成的任务有展示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任务型课外作业的类型

1.合作交流、动手动脑

(1)动动手:想想看。中学生爱动手涂涂画画,动手能力较强。我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七年级刚开学不久,我便布置了一个作业给学生, “切土豆切出的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很惊奇、切土豆怎么会切出数学问题?我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土豆,先将土豆切成一个正方体、再将将土豆一分为二、想象截面图形的形状,然后在截面上涂上颜色(红、黑、蓝)并在白纸上印上截面的不同情况、以验证自己的想象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开展分析、讨论,最终使学生理解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三、四、五、六边的多边形。然后我把这些盖上颜色,不同图形的一张张纸张贴在墙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感受到了这种成就。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及班级的凝聚力。

(2)试一试、想一想。在学习《摸到红球的概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街头巷尾小贩们利用转盘游戏卖甜食的过程并且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常见的游戏方式、而且从一开始让他们自己参与游戏学生比较感兴趣,投入极大的热情、而且是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权利。通过这种形式教学,我发现班级中基础非常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而且基本上能够把原因解释清楚。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查一查、做一做。任务型课堂教学要求“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这同样适用在课外作业设计中。在学习统计图这前,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调查各自己家庭成员年龄,职业,饮食爱好,班内同学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等,并保存调查报告。在学习了统计图之后、让学生拿出调查报告、共同合作制作一张统计图,涂上各种色彩、并评出最佳统计图进行鼓励。在这样的课外作业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任务是开放的,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调查,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了数学交际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2. 巩固知识

(1)练一练。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如: “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我结合学校刚刚开完的秋季运动会,自编一些“运动会上的数学”题提出问题。当时学生思维很敏捷,编出了各种类型的题目,如:在掷实心球的过程中,甲掷了8米,乙比甲多掷了2米,①乙掷了多少米?②若丙掷的距离是甲乙两人的和,丙比甲多掷了多少米?等。学生通过对算术方法求解和列方程求解的比较,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好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扫清知识障碍,并在运用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激起他们下次做得更好的欲望。

(2)想一想。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应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体现环保意识,使未来公民以“人文精神”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有环保意识,更加关心,爱护环境。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类必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思想。在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我布置“干洁空气组成图”与“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图”,的课外作业,渗透有关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结构构成影响的知识,由此提出“大气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会产生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应采取什么措施?”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同时指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变暖,成为当前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从而得出人类必须采取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发展科技减少CO2排放量,杜绝氟里昂的排放等,以保持大气成分的稳定,才能使人类生存环境的永续性得以体现。让学生能过学习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 任务型课外作业产生的意义

1.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任务型课外作业不同于以往的抄抄写写,它有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的任务类型多样,不单调枯燥,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求新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反过来这种兴趣的提高,又促进课堂效率及参与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培养合作精神

任务型的课外作业很多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情感,培养与人相处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将终身受用。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该学科涉及到生活多方面的,因而教师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践教学,合理的渗透教材建立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气氛,改变课堂的枯燥无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同,要想打破传统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找准时机与学生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应试教学模式。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同时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结合教材知识,找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从而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教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利用多媒体介绍该动物的结构层次,比如小狗、小猫、兔子等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生物课堂别具另一番风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生物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的把生物学科的知识合理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挖掘生活化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教材知识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合理的挖掘生活化教材,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挖掘生活化教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学科的接受能力,然后再把生活化教材与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是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衣服变黄或者是沾到血渍可能就很难洗得干净,那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识,比如说可以采用加酶的洗衣粉清洗就很容易洗干净。又如在教学《植物蒸腾》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名言“大树底下乘凉”作为讲解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到大树底下乘凉,原理是什么?加入学生解释不出,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一步分析该原理,即:植物在蒸腾时会有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要变成水蒸气就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那么树底下的气温要比其他地方的凉。这样一来想,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促进学生学习。

三、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等科目,如此一来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课后作业,假如每个教师都布置一道作业,那么学生就会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反而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布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科重拾兴趣。比如说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每天所吃的食物进行研究,分析所吃的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课本上找不到的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在学生认真分析研究的同时,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有利无弊。

四、生物实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离不开实验,没有了实验这门学科就没有了灵魂。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育的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穿插生活化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并且设置好每一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把实验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比如说在教学《植物的嫁接》这节课的内容时,我们对仙人掌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仙人掌易存活的特点,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嫁接一个仙人掌,在半个月之后统计出嫁接仙人掌的存活率。通过这样实验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体验到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充分体会到该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多多的结合生活教材让学生动手做更多的实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科打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自然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对象,同时大自然生物具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因此,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奥秘性,把大自然与生物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不仅是实现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生物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49-250.

[2]江伟伟.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文理导航,2014(17):72.

[3]缪辉萍.例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5):35-36.

[4]张秋梅.生物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7(1):67.

篇4

关键词 补救教学 学情诊断 病因分析 补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补救教学”要求发现并筛选出有生物学学习困难、未达预设学习目标或学业成就低的学生,诊断其问题所在,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重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补救教学活动,以期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整体学业目标达成。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采取的步骤和策略。

1 甄选补救教学实施对象

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的对象为未达成学习目标,在生物学科上学业成就低的学生。因与其他同学相比,这些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业成绩较差,故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无法获得成就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随堂观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及各阶段测验分数以及其他的学习指标的综合分析,进行学业成就的诊断评估。

低成就学生往往具有以下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内容漠不关心,反应迟缓;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经常迟交或不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测验成绩较差;学习主动性缺失,自信心不足,甚至厌学等。

2 开展学情诊断

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并非简单地重复教学,而是带有对特定补救对象的个性化的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补救教学时做到“对症下药”。因此有效开展补救教学需以准确的学情诊断为基础,准确地找到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

2.1 查找病灶――检视学习困难所在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根据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去由于主观情意因素导致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外,其所具有的生物知识结构、生物学习技能和思维习惯等认知因素有着关键的作用,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反馈,便可迅速判断学生的症结所在。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涉及生物学核心概念或重要概念的内容,教师需要用心琢磨学生问题症结之所在。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由于这一概念涉及内容多且抽象,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就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学生不理解能量流动的原理”。学生可能不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也可能无法理解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和呼吸量等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而难以理解和建立单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也可能无法理解和建立以食物链为途径的在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模型。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检测,从而对学生的困难之处更加精细的定位并分析成因。

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精细地解读和剖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内容,其学习目标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目标一:阐述单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

目标二:阐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目标三: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及其成因;

目标四: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在人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五:绘制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

这五个目标层层递进,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究竟在哪一个层次产生了困难,这还需要教师针对每个目标O计一些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测验。笔者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问题串(所选用教材为人教版高中“稳态与环境”模块)。

按照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教师分析学生答题内容,还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追问,就可收集到有关的信息来判断学生的问题所在。

2.2 寻找病因――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目前部分高中学生无法达成学习目标、生物课程学业成就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2.1 学生的主观情意因素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生物学科学习非常糟糕的学生,语数英三科的成绩却一直很优秀,说明这些学生学习能力是比较突出的,但由于学习动机与高考科目紧密关联,在江苏省高考模式和高校录取方式中,生物学科做为一门选修科目成绩只需达到一定等级而并不计入高考总分,所以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并不很在意;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兴趣、爱好所致,他们对与生活联系较多的内容感兴趣就学得较好,而对于无法直接观察、接触或体验的抽象内容往往就毫无兴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也就无法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高中学习任务繁重而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导致生物学学习困难等。

2.2.2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因素

2.2.2.1 生物学科思维能力不足,学习方法单一

有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课堂上也认真听讲了,教材也认真阅读了,重要内容都背出来了,怎么考试还考不好?其实这就是由于他们在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分析过程,学而不思,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被动阅读和记忆,这必然会造成无法适应生物学学习。生物学尤其是高中生物学重在阐述生物的内部本质和规律,以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知生命系统的精彩与奇妙的表象的同时,还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来探究和分析内在的原理和规律。因此学生所具有的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学科素养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决定性作用。

2.2.2.2 生物学科知识不完整,认知结构缺乏整体观念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多个模块进行呈现的,但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以先前知识为必要的基础。但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不会去联系原有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不会从整体层面上去把握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造成他们割裂地去认知各种生物学概念,把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静态化处理,从而给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和原理造成了困难,学的内容越多,堆积的知识越杂乱。

另外,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匹配、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图表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对于生物学学习的困难。

3 精心设计,实施补救

综上所述,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不尽相同。因此,补救教学需因人而异。

对于由于情意因素而导致高中生物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培养他们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

对于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原因导致的生物学业成就落后的学生,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业状况后,根据学生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产生困难的成因,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切合学生的需求开展补救教学。

3.1 生物学科学习策略补救教学策略

学科思维习惯不良、学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差,往往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这部分学生进行一些学习策略的训练,通过补救教学,在改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例如,有些学生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时,不知道教材到底要说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分析:(1) 神经系统调节要实现什么目的?(2) 何为神经系统?(3) 神经系统是如何实现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了对刺激的反应,那么相关刺激引发的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以及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这样的梳理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记忆策略中的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开展概念图的解读、填空和绘制等学习方法都可以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及其知识结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整体性观念。

当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补救教学过程,以期最终让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辅助,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来对生物学科学习进行自我补救。

3.2 生物学知识结构完善化补救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完善化教学是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生物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过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毫无认知、知识点漏洞较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前后知识联系较强的新课内容时往往会出现理解障碍,他们需要梳理生物学知识结构,补充缺漏的生物学概念,帮助构建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针对这类学生开展补救教学,教师需根据问题测验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补充,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储备、梳理知识结构。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中,部分学生在“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个概念的辨析上存在错误,一方面是由于遗忘了“同化作用”概念,需要补充这一概念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思考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导致“摄入量”和“同化量”概念混淆。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帮助学生认知新的概念。如:“某位同学吃了一碗米饭后,米饭中的能量是否都进入到人体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化为以下问题:① 吃入肚子里的米饭中的能量会不会全部被人吸收转化成人自身的能量?② 排出的粪便中是否含有能量?③ 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人还是米饭?其中的能量将会为哪一类生物所利用?④ 人吃米饭摄入的能量和人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是什么关系?⑤ 输入人体的能量是指摄入量还是同化量?⑥ 人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有哪些用途?这六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动态地把握单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

3.3 以生物学认知方式补救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众多学生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势必在教学方法和部分学生的认知方式上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此,需要引导部分学生及时而适当地学习生物学认知方式来补救教学。在进行补救教学时,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设计教法,在鼓励和保护这些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信心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一方面让其能以自己擅长的认知方式来学习,以期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如针对喜爱做实验的学生,教师可以开设生物实验校本选修课程,增加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机会。一方面要逐步纠正或弥补学生学习的缺陷,如针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阅读的方法,逐步教会他们学会阅读。如应用KWL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关于这个科目或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Know)?我想知道什么(What)?在阅读和回答问题结束时,我学到了什么(Learned)?

总体而言,“补救教学”可依据下列程序(图1)。

可以说,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是一种“评价―教学―再评价”的循环过程。在补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基本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对补救教学对象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持续测量,开展动态评价,分析参加生物补救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情况以及生物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补救教学对象和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 生物学科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 教学有效性

1.教学现状

自江苏省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方案以来,给生物学科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从一段时间的上课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现今学生学习中存在严重的“听似明,做就错,过后忘”的问题。与以往相比,以往几届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而现在的高三学生尤其明显。究其原因,现在的教与学之间存在两大矛盾。

一是快速推进教学进度与学生消化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为了适应高考方案的调整,选修学科的课时有了较大压缩,然而也必须在第一学期基本把一轮复习结束,这是以往几届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一段时间以来,教学进度似乎一直是压在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石头,即使到现在很多老师还是心有余悸,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学生方面,由于课时相对减少,学生出现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差等现象,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二是生物教学要求与学生对选修学科(尤其是第二选修)认识态度之间的矛盾。尽管生物学科依然要高考,考试的难度也不低,但随着高考方案的不断调整,生物学科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处在尴尬的位置上。学生(包括部分老师)对于我们第二选修还是有较大偏见,不重视的现象非常严重,作业得不到保证,对自己等级要求不高等各种现象也普遍存在。

2.我们的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我们的教学依然要进行,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其出路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用于生物学科复习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增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即既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展开,又提高复习质量,从传统的经验备考中脱离出来,借鉴原有的好的东西,认真科学地规划好每一个教学过程,这已成为组织高考备考复习的关键出路。

基于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性教学的路子该怎么走才更好,一直是每位老师魂牵梦绕的一个命题。我们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第一环节:有效性教学体现在复习目标要准确。

首先要研读考试说明,明确高考要考什么;接着要认真剖析高考试题,明确高考时怎么考的。在做到前面两点的基础上,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需求,明确学生到底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明确的且切合实际的复习目标。

第二环节:有效性体现在复习内容要适切。

在构建好切合实际的复习目标后,要进一步明确一轮复习的教学内容,由于一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适切目标,适切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把握生物课程的整体结构,纵览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认真借鉴不同版本内容开展教学。突出重点,把握趋势,少走弯路。

第三环节:有效性体现在复习过程要创新。

由于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家长、自身和老师高目标的期盼,在心理上,高三学生多表现为焦虑、彷徨;在学习上,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复习生活枯燥、单调、疲倦、厌烦的困扰。部分学生(选修生物的学生尤其突出)因为基础差,复习效果难以增强。这就必须采取有效复习策略,积极寻求复习过程的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复习内容组织上赋予新思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新角度;在典型例题剖析上要有新高度。

第四环节:有效性体现在习题训练要精致。

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必要的练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做到习题的精选,精练;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精批、精讲。(注:精批即对某些习题的认真批阅,如统计得分率、统计错误类型、统计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分析错误原因、反思教学策略、调查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态度及他们的需求等。)

3.我们的保障

理论与现实之间总存在一定差距。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阻力既有来自学生的,又有来自学校的,当然也有来自老师自己的。我们要在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措施,厉行减负增效措施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出路。

3.11+1的效果

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对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经常切磋,经常讨论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力量搞好高三生物教学工作,这是保证高中生物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举措。

3.2监督与调控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复习方法,都需要教师采取相关措施,对学习任务、对学生复习行为、对复习效果进行及时的监督、调控和检测。以年级为平台,协调好各科作业任务,保证生物学科最基本作业时间。对优等生要激励,对后进生要监督到位、宽容和鼓励。否则,再好的复习方法最终都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加剧。

3.3资源共享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积极与兄弟学校联系,切磋经验,注重跟外界的信息沟通。利用网络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求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为高考生物成绩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课程;趣味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76-02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已渗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物学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时代的需求。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生物学科的伊始,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课程课时设置少,内容涉及广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掌握繁杂的知识是所有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难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近似于好奇心,即希望扩大他们对人和物的认识范围[1]。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有比较全面的观察能力,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全面发展的时期[2]。如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依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实验,强调实践

生物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实验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实验课上,教师应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实验涉及的基本实验仪器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通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两个实验的开设,引导学生重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要领,学习并熟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流程,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差别,并联系记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书本知识,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能达到记忆的最优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担任好指导者的角色,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指导设计有效试验方案[4]。例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设计,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上述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联系生活,循序渐进

生物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使教学从浅入深、由简到难、自近至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逐渐熟悉生物学知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由“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格外甜”导入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而呼吸作用又要消耗糖类。新疆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积累大量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较少的有机物,导致糖类大量积累,由此学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昼夜温差大是糖分积累的关键;学习细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有利:如利用细菌(乳酸菌)制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酸奶;有弊: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如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学习真菌时,从馒头、面包、米酒等常见食品入手,酵母菌有氧时将糖类分解,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松软,口感好,而在无氧时使糖类转换为酒精,酿成米酒。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对新知识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5]。如果学生对已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积累的疑难问题较多,新知识的学习将进一步使学生缺乏自信,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掌握新内容和理清新思路,最终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自信,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三、聚焦专题,紧扣环节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主动探索,这需要教师挖掘素材、丰富内容。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该内容的有趣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生物科学前沿是指生物科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6]。科学前沿知识如克隆、干细胞、太空育种、转基因等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讲解、作业设置、教学评价和复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对待,仔细准备,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图表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讲授生物圈中的动物时,由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等现实生活不易观察,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些动物的感官认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癌症时,将不同人群(不吸烟、五年烟龄、十年烟龄、二十年烟龄)的肺部照片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吸烟对肺的伤害,由此产生警示作用,远离香烟的诱惑,降低患肺癌的风险。作业设置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业设置中力求做到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生动活泼,时间上灵活机动,充分体现结合教材重难点,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7]。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容易边学边忘,为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需适时地进行复结。复结上可引导学生设计概念图,通过概念图将所学主要概念、次要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建立相关联系,而将零碎、独立的知识点形象化、条理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8],通过系统知识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提炼语言,注重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语言的交流。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时,将“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的由来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记忆。此外,在关注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必须做到概念术语的专业化,决不能因追求生动而忽视科学性。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例如在讲解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随粪便排放到水里并在水里孵化成幼虫,幼虫在水中又钻到钉螺的体内进一步发育,然后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里到处游走,寻找寄主,如果遇到你,血吸虫便成功的钻入你的皮肤,从此与你相伴。因此,我们要预防血吸虫,就必须消灭钉螺这个血吸虫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语言,远离枯燥式的说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巧用谚语诗词,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等。

初中生未形成独自的个人特性,具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教师,是学生首选的模仿对象。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信任、热爱老师,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活跃的、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个人的行为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用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与兴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吸收营养的土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才能拥有成就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会促使教师更加潜心研究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56.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杜英英.基于生物科学前沿进行探究学习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实验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校本课程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多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如果将校本教材仅仅当作学科兴趣活动延伸或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那其课程开展会受到很多影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尝试将校本教材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均能接受,以实现互利共赢。新余某初中就尝试开发《初中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校本教材,围绕实验等中考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这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紧密联系中考内容。有的校本教材则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这既能联系初中生物知识点,又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探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校本课程要以生为本,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

校本课程首先要进行调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不应只是一本教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与地方资源,如当地公园、校内风景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单独设立生物学科的情况下,在校本课程开设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学科拓展延伸类课程的开发,如,一些学校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生物教研组与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合作,围绕环境保护、综合实验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生物与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将生物校本课程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体。这种形式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三)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根据作业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笔者把校本课程的研究性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收集类作业、延伸类作业、自主类作业。收集类作业需查阅相关生物专业书籍和教材,一般采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延伸类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主题,自主开展拓展性学习。、

四、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属于新兴事物,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熊玉华 单位:新余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尴尬现状

1.生物教师队伍不专业。就我县来说,全县42位教师中,专业教师只有9位,其中还有一部分生物专业教师在其他岗位上工作。大部分学校生物课都是其他任课教师兼职,或者安置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学过生物学专业,没有参加过生物继续教育。可以想象这些人怎样能胜任生物教学工作,生物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

2.学校对生物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由于生物不参加中考,所以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每周安排两课时,其它时间不允许生物老师占用一点。辅助教学的教具、挂图、模型等更是不愿投资,实验仪器要么不愿买,要么上级配发了也是束之高阁,一般不让师生动,生怕占了“主科”的学习时间。

3.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为生物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学习的。但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再加上老师们不能正确引导,就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不重视,有的学生甚至上课不翻生物书,做中考学科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敷衍生物课学习也习以为常了,结果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普遍较差,更不要说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课堂效果普遍较差。由于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学校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教师队伍不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在这些因素的反复刺激下,生物学科教师必定会自觉放弃对自己的要求,不愿对课堂效果进行研究,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新课程理念。有的老师上课时,不愿携带生物挂图、实物、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有的教师要不“满堂灌”,要不“满堂练”,要不“满堂看”,要不“满堂问”。没有习题设计,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愿解答,听到铃声马上下课。老师的消极情绪又反过来刺激学生的厌学情绪。

5.中招实验考试流于形式。目前的中招考试中有专门的理化生实验考试,三门考试共占15分。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设备简陋,缺乏实验材料,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准备实验嫌麻烦等因素,很多实验无法进行。教师只能在实验课上讲实验,在黑板上做实验,使原本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失去了魅力而枯燥无味。所以实验考试前,各校就安排集训式的实验模拟练习,突击让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再加上实验考试要求也相对不严格,更加纵然学校工作的功利性,靠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造成的危害

所有这些消极因素造成的影响,最后全部由学生来承担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整合性。学科知识是互相渗透的,如物理、化学的某些内容与生物知识是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学不好,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就象一个人由于“偏食”而造成“营养不良”,发育畸形,影响身体健康一样影响高中的学习。因为到了高中,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学生要选择学习理科,这样他们必须从头学起这些所谓的“小科”。对高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高考成绩,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大地危害!

三、改变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对策

1.建议将生物学科纳入中考。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生物科学非常重视。生命科学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粮食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动植物资源保护、疾病控制与人类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都与生物学科密切相关。我国的航天事业,生物科学,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与我们的生物学基础教育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为了提高国民的生物学素质,培养一大批生物科技人才,就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考试就是指挥棒”,不考,就不会引起重视。能否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从基层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赞同把生物学科列入中考科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广大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学中。也能稳定教师队伍。有一支强大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中考恢复生物科目,不但能够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而且还能吸引一部分改行教师重新回到生物教学中来。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把生物纳入中考科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创造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陶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校长和教师要克服“短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观念。我认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只考虑眼前,只为学生眼前的中招服务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中招考试的,强迫学生学,中招不考的,限制学生学。这样,虽然在中招考试中,学生取得一些成绩,尝到一点甜头,但成绩只是暂时的,甜头过后只剩下将来学生生活中无法弥补的苦。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大的政策变化难,但校长如果能有大教育的胸襟,能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观念,教师能积极主动加强业务学习,认真负责组织生物教学,就能较快的改变生物教学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学生的伤害。

篇9

关键词:生物图文转化;能力提升;有效教学策略;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2-02

1.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学科部分的选择题第五题: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当年这个题目得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认为是这份卷子的亮点之一。它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复习重点,早巳广为学生所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通常利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来判断生长素的影响,但是本次命题利用学生常见的生长图像,以曲线图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要求用弯曲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这种逆向考查方式在平时练习中是较少见的,新而不怪,只是在图文转换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典型的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以及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在2009年暑假厦门市生物学科培训中,新高一生物教师对这个题目的难度预测值是0.37,而据参加高考改卷教师提供的数据,根据全省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此题难度仅0.24。说明考生此题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生物图文的转换是综合能力考核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学习,精美的插图仅仅是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专业性较强的老师也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也只懂得欣赏其精美之处,而无法读懂其内涵。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生物图形的转换,创新。而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图的识别、辨析是很难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物图认知能力的提升,要从初始学习阶段高一年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长期有意渗透,学生在图形、图表的信息表达方面将有较大优势,也能为学生将来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图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能培养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其高考成绩的提高。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生物学科中生物图形,是学科知识直观具体的呈现形式,是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诠释。笔者在实施生物图形教学中,试图借助生物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如生物插图、图片、图像、图形、图表等教学策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开展优化生物图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设计图式校本作业,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图形策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有意义的生物学习。一言以蔽之,本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图形策略学习,将师生的注意力从习惯的教,转移到感性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转移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题上,重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优化。

篇10

随着教育部对高考制度的改革,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不重视。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不在乎,甚至一些学生认为生物科目的学习与升学根本无关,已经没有学习的必要。这与初中生物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也为部分学生今后从事生物事业打下基础的目标相悖。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生物学教师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绝不是只是在解决升学的问题。而生物学科在当今科学发展领域所占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很大的。在医学、遗传学、仿生学等领域内,生物科学都处于不可忽视的领先地位。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甚至世界无数的贫困人口就是因为这一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而远离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实用的,是必要的。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有这样的几点建议:

1 以高科技实例激发

如多利羊的诞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是顶尖的、实用的、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神舟六号的升空,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运输是科学家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长颈鹿,从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特殊的器械,让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也能正常运输血液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另外,蝙蝠的回声定位用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以及正在模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等仿生技术,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及立志为生物技术作贡献的决心。

2 以生物学实用实例激发

(1)生物与医药:1999年英国PPL医疗公司培育出100只转基因羊,其奶水中含有能够治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和先天发声缺陷的人体蛋白。另外,随着"非典""H1N1"的流行,中医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趋上升,这与生物学中所讲的植物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及激起学习的热情。大量农村中一些小的疾病,都是依靠传统的经验,自己找相应的中草药医治,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激起学习的兴趣。

(2)生物与遗传学: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这为人类战胜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家参与了3号染色体基因的测序。2002年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激发起学生想要为基因工程献身的豪情。并结合本校有一位白化病患者的实例,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生物也有益于自身。

(3)生物与养殖、种植:针对部分城市学生喜欢饲养小动物,饲养成功及失败的经历,以及许多农村家庭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和重要。

(4)生物与环保:由于传统的柴薪使用方式,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而许多人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问题。但近年由于破坏植被造成的泥石流,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大渡河阻断事件以及各地发生的泥石流,让许多人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的重要。

(5)生物与社会:蚁群之间形成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社会分工,折射出的社会行为。为人类的相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6)生物与防治: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曾经每年花费3500万美元购买农药,来杀灭危害柑橘的害虫,后来仅用3.5万美元引进了三种热带寄生蜂,就解决了柑橘的虫害问题。如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这些都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激起学生的研究热情。

3 以生物科学的特点激发

针对生物学科有许多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动手热情和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理论,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及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生物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的奇妙性,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针对生物科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自然,将适当的课时教学安排在室外,在大自然中让学生轻松学习生物知识,同时释放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求不同的答案,体验协作的必要与探求的艰辛。

(2)改变单一的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一味的课堂教学变成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课堂。让部分课堂教学的时间变成总结课、讨论课、体会课、课外实践课。

(3)从生活中提炼出新的素材,让生物知识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实用。

5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是否认同,从而形成自主合作的教学关系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可敬可亲的形象,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消除自卑、内向等消极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篇11

【关键词】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功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一共三册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其中的基础,而必修一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中的基础,前面学习了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接下来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只有这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必修二的减数分裂;必修三的兴奋地传递和激素的功能特点。同时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更多的深入,而且初三没有学习生物学科,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体验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一、课堂前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本次主要是运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引导探究,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小先生讲课,通过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做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烧杯分别装凉水和开水,同学上来操作,分别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用玻璃棒搅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引出细胞膜的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此部分大约用时5—8分钟。

细胞膜的这么重要的功能,与什么有关?究竟又怎样的结构决定的呢?首先要制备出真正的生物膜才能够是由有说服力。此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鉴于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显示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在脑中先预设实验,用问题串的形式将该实验需要的所有问题都引导出来。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这个实验呢?(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实验材料,依据是什么?

你选择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接下来你如何操作能够制备细胞膜呢?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细胞破裂后,如何才能将细胞膜取出来呢?用到了其他学科的什么知识?

制备了细胞膜,究竟含有哪些化合物?我采用的方法是沿着科学史的步伐,根据曾经的科学家们的实验,看看同学的分析能力。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为: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多糖分子。这些化合物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能够满足我们前面分析的细胞膜的功能?提供材料:塑料板,磷脂模型,蛋白质模型,多糖模型。

分组:同学们六人一组,进行拼图实验,看看你做的模型怎样才能满足细胞膜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的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反驳,你的反驳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边设计边订正,到最后同学自己说服自己,制作出真正正确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细胞膜要有这样的结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让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基础的部分+能力提高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查资料,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与人体健康。

三、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旨在对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文琪.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中),2011(2).

篇12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16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这是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了解生物知识、获取生物学科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要想上好生物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将结合作者近些年生物教学的一些经验来进行分析,浅谈自己在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上的几点做法。

一、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上既把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教师必须要重视备课环节,既要认真细致,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生物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生物教材和教学用书,要做到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字和图像内容非常熟悉,教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要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示意图。并且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等等。其次,教师要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练习题及相关解析,总结出练习题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便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做出迅速正确的解答,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使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再者,教师要把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写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在网络资源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和下载一些趣味性强的资料来进行补充,使整个教学设计更为完善。最后,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前演练,思考如何运用课堂用语将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演练既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在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要积极参加生物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

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应该被孤立起来,团结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每个学校都是要求有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练习和统一的测试,所以,我们生物教师自发组织起来在课下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我们的集体备课的流程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按照学期工作计划安排,由这一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的负责人来提出这一周大家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由各年级教研组长总结上一星期的工作,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第三,全体生物教师自由发言,把自己在近期生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有专门的记录员将集体备课活动详细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再次遇到相关问题时有据可依。

“同课异构”活动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生物教学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我们所说的同课异构,就是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由不同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用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项教学活动。各位教师可以从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确定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课题;第二,各位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课;第三,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在讲完这一课题之后进行一个评课活动,先有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其他教师就这一课题的不同上课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不管是“集体备课”活动,还是“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用心地去完成我们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好生物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的架子,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非智力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了解学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课下的谈话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永恒的课题。我们要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韩冬冬,刘晓枫,陈志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1,27(1):14-16.

篇13

关键词 课外作业 合作学习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中学生物教学受着升学的影响和初中对生物教学的不重视等思想观念的左右,很多学生学习生物科的主动性不强,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学好生物仅靠课堂40 min的教学还远不够,因此生物科也要有课外作业来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使学生能巩固和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和能力。如果教师安排的课外作业是一些死记硬背、机械性的训练题,不仅没有体现生物学科的基本特征,更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况且用大量做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违背了新大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就必须科学合理和富有特色。

1 布置课外作业时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趣味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样,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作业主题,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且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例如:在学习“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减数分裂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减数分裂的特征,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改成小组间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比赛,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时不仅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热情高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生物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出类似的生动有趣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在完成本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的调节。

2 生物课外作业应更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联系高考的考试要求,不难发现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念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

因此,教师应灵活设计课外作业,如模型制作、课外小实验、身边生物学的收集和整理,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调查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到“光合作用”时,可以通过身边大棚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的一些基本常识来加深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理解。又如通过自己在校园内观察和采集不同颜色的叶片来进一步理解植物体内的色素类型和作用等,使学生注重知识性和实践性。同时由于这样的形式有着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又尽可能减少了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中相互抄袭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地巩固了课堂知识、反馈教学效果。

3 课外作业设置时间的科学性

高中课程的学习是繁重的,面对高考的目标,每天都需要面对各科的新知识学习和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除去课堂学习时间外,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进行教学换位思考,从而判别学生每天有多少时间放在学习生物学科上,在设置课外作业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课外作业要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根据内容计划好完成时间,连续内容的作业完成时间一般从布置到反馈以不超过两三天为宜。如果涉及到较长或复杂的内容,应事先由教师代完成期中的一部分,要巩固理解的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既达到预期目的,又不会占用太多的课余时间。

4 课外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和教师参与性

中学生由于学习生物学的时间相对其他科目要少,生活体验比较缺乏,其认知能力有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认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通过开放性课外作业的设置,如用溶液培养法探究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时,让学生相互合作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不仅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更能优势互补相互帮扶。同样由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是非常有局限性,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对开放性的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应讲明作业的要求,指出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应预先给予提示。当布置的作业,例如一些实习作业(实际测量、采集标本、小制作、小实验、观察等)需要一定材料、资料及工具时,需要任课教师帮助提供,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往往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或敷衍塞责,或置之不顾。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认真检查和批改。由于课外作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矫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做集体辅导讲解,使学生学习水平通过作业得到提高,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

5 课外作业设计要富有针对性

篇14

梁开明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充实而忙碌的一学年要结束了,本学年,我校生物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引领和市教研中心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扎实落实“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 ”的学生成长要求,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及“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的教师立身要求,以“严、细、实、恒、新”的要求抓常规管理,以“亮、赛、晒”为引擎扎实开展“四个研究”,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的得到提升。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创新教研方式,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实效

本学年,学校仍然实行周三大教研日制度,仍然分学科设置科组集中活动时间,以保证科组集体备课、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单周进行备课组活动,双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教研组实行问题驱动式主题教研活动,以提高教研实效。本学年我们共开展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复习、新授、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认真学习了市教研中心各类指导性文件,龙山中学、桃都中学、实验中学等先进单位的课堂教学流程解读,学校为每位教师征订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刊物,采取自学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学习;集中观看了专家执教的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联系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寻找改进的办法。

(3)集体备课,落实“四个研究”。四个年级备课组长,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得失。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习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每一堂课的教案,做到“功在课堂,利在课后”。

(4)课堂研究,扎实有效。我们教研组继续推行和完善了“人人讲公开课”的教研常规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本学年,我们运用同课异构方式先后开展了“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各类课型应用的课堂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改革。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载体,本学年我们共组织了20节研讨课,每一节课都经历了自备课、集体备课、试教、再备课、公开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围绕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评价,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2.落实互帮互学的带教机制,促进教师早日成长

学年初,我们通过听课调研,确定帮带对子,安排部分新入职或转岗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办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来培养新调入教师。带教的教师从课堂常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材解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传、帮、带。要求帮带教师给徒弟上示范课,徒弟给师傅上汇报课,每学期师徒互听课不少于6节。带教机制的确定, 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开展互听课活动中,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学校也多方创设条件,为她们提供学习、展示机会:给每对“对子”订阅杂志一份,安排外出学习、听课等,或把新入职或转岗教师推上第一线上公开课,让她们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本学年,新入职或转岗的三位教师在帮带老师指导下,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证明,互帮互学的机制,锻炼了青年教师,有效地深化了教学改革,掀起了教改教研的,为我生物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年,学科组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框架内,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把教学常规检查作抓手,加强对教师上课的监督,坚决杜绝随意调课、误课、无案上课现象,采用“集中抽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通过推门听课,抽查备课本、作业本等形式,有目的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教学检查、反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狠抓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求教师坚持“五个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反思总结),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明确课改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有活力、有价值;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重视双基教学。要求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作业批改用字要规范。

4.开展学科素养竞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本学年,生物组每位教师带一个生物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积极踊跃,报名人数经过筛选限制。基本是每周一节,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七年级三名同学自己设计的《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业模拟实验》代表我校生物学科参加了全市生物学科素养展示活动。

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质效意识

教学质量是学科的生命线,我们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力求科学地组织好考试工作。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研成果渗透到试卷中,提高命题质量。教研组对各年级阶段测评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测评情况,对存在不平衡的年级,及时与相关科任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同级教学成绩相对均衡。期中、期末质检,我们认真组织,做到统一监考、阅卷,统一反馈,从严从实对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分析考试得失,提出改进教学意见,为今后修正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我们努力完善评价制度,例如将作业评价、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学科素养竞赛等纳入学生评价,坚持用多元评价的策略综合评价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

6.自觉抓好减负工作

本学年,我们坚决贯彻教育部和省市在“五项管理”中关于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合理负担下的高质量教育之路。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教师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把“减负”的意识贯彻到备课中。要求教师备课时加强学生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优化研究,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学法指导:不仅要从整体上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分层备课、分类指导,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同时,严格控制练习题的选用,除了使用全市通用的同步练习外一律不得印发其它练习题,防止过滥或使用不当蓝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亮点工作

1.问题驱动式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本学年,我们改变了过去依靠学校统一安排的无目标性被动式的教研方式。在学期初,紧紧围绕“四个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广泛征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设定了三到四个研究专题,每个主题从问题提出的现状分析、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等路径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例如,我们先后开展了“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新授课、讲评课中的研究”、“2021年泰安市学业考试生物学试题的研究”等专题教研活动。专题研究避免了过去走过场、说空话、假研究、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一学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促进了我校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我校生物学教学质量。

2.青蓝结对坚持不懈。今年我校生物组有一名新入职教师,两名转岗教师(体育、数学转生物),另三名是生物学科的老教师,为此,我们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制,生物组每位新入职或转岗教师都有了固定的师傅,除周三教研日外,他们师徒随时相互听课、共同研讨,相互帮扶、自主研讨已成为生物组的优良传统。

3.重视学科素养,开展第二课堂。一年来,我们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在知识教学上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太与平衡观”引导学生去理解生物学知识,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凡课标上要求的分组实验必做,鼓励学生创新实验设计,每个老师都建立了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节假日,每名学生至少要完成一项创新性实践作业。这些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推行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评价“四个研究”。为促进教师开展“四个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四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四个研究”的常规材料,包括备课、作业、教学日志、单元检测、试题分析报告、教学案例分析等,由教导处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检查一次。二是开展围绕“四个研究”的“亮赛晒”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教师个人及备课组两层面的“思维导图设计与讲解”比赛、“课堂观察量表设计”比赛、“期末考试预测题”比赛、“教育技术应用”比赛,以及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全员上公开课、“青年或转岗教师”赛课等活动,各种检查与比赛活动均量化记入教师个人教学业绩。

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四个研究”还有待深入。部分教师还存在凭经验教学,对“四个研究”不够重视,缺少静下心来搞研究的忍劲。

改进措施:

(1)继续推行教学设计全覆盖制度,落实“四个研究”。学校严格落实教研中心提出的“三关注两提高”备课要求,备课采取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借鉴改进——课堂实践——反思完善方式进行,在个人备课中提出了充分体现“四个研究”的具体要求。

(2)继续推行主题教研活动制度,细化“四个研究”。新学期,教研组紧紧围绕“四个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每个主题从问题提出的现状分析、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等路径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

(3)推行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评价“四个研究”。为促进教师开展“四个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四个研究”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

(4)推行推门听课制度,促进“四个研究”。将“四个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成为常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所有课堂一律开放,学校领导干部、兼职教研员无须事先打招呼,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制定了推门听课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当天听课当天反馈,即发现优点,又指出不足。用这项制度倒逼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认真准备,上好每一堂课,将“四个研究”内化为自觉行动。

2.推进“让学生讲的更精彩”的力度还不够。本学年虽然围绕“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开展了系列研究,但仍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没有较好地落实,教师满堂讲的现象依然存在。

改进措施:

(1)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四个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四个研究”探寻学生“讲”的内容。“讲”的形式,“讲”的方法,通过“四个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讲的自身业务素养.

(2)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专任教师人人申报小课题,把“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研究的个性特点。在教师教学实践和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将“让学生讲的更精彩”与“大听课、大教研”结合起来。新学期,将运用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形式,开展“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在各种课型中应用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研究“讲”的形式,“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