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

篇1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以血压持续性升高为主症,以全身小动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独立性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同时,社会心理因素,心理障碍对高血压病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比汉族患高血压疾病患病率高,高血压病知识贫乏,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446例患者,男性165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1岁,60岁以下的38例,高发年龄60~90岁。女性281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4岁,34~60岁的106例,60~76岁共175例,为高发年龄。446例病例,其中维吾尔族406例,占91%,汉族28例,占6%,回族12例,占3%;合并并发症者为196例,其中糖尿病45例,占1%,合并冠心病151例,占33%;农民患者308例,占69%,干部106例,占24%,其他职业32人,占7%。病程5个月至40年。

2 心理护理

2.1 抑郁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尤其对于伴有脑病、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的患者,会认为自己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针对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利用各种方式促使病人倾诉,并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者的喜好,安排患者喜欢的活动,舒缓患者的抑郁情绪,如看电视、听音乐等[2]。

2.2 焦虑的护理 大多高血压患者都会产生心烦易怒、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临床症状,患者由于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有时甚至对抽血化验、打针、服药抱怀疑态度。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的真实性质,并列举成功案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要时刻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诉求,增强患者信任,配合治疗。

2.3 强迫症状护理 有些患者,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感知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迟缓,这是一种老化现象[3]。它可促使动脉硬化,导致血压升高。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屈膝谈心,引导患者恢复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还可对记忆力差的患者告之其亲属提醒或使用备忘录等。

2.4 人际关系敏感护理 有些患者会因为自身的疾病而产生自卑感,总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特别敏感。这种情绪对患者身心影响很大,可导致血压持续上升,护理人员要完全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充分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体会到互相信任所带来的愉悦感,可使患者从中获得社会和他人的信任与自信[4]。

2.5 敌对情绪护理 对于有敌对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与患者足够的耐心、体贴和理解,注意调整病人的情绪,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氛围,尽可能使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稳定血压。

3 结果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 讨论

临床工作中,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的护理,高血压病是与人们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5-6]。所以必须使患者认识到心理护理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指导患者的休息与活动,使患者做到作息要定时;活动要规律;睡眠要充足;三餐要节制;服药要按时;劳逸要结合;测血压要固定[7]。在高血压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后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达到最适宜身心状态,使病人病情稳定,主动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针对病人的种种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以耐心的解释和必要的帮助,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接受治疗并增强早日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2]陈荣华.68例高血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61-362.

[3]徐穆娣,占美莲.老年高血压12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2-33.

[4]何映红.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78.

[5]陈玉颜.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96-98.

篇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7-01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已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已明确细化,并强调了管理的连续性及重要性。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总人口605万,高血压患者约2549人,据居民健康档案统计,门诊就诊的患者约59%,约23%的患者自行购药控制血压,住院的患者约6%,约13%的患者未服药及测量血压。在社区中开展心理护理是对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干预及规范化管理高血压必不可少的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们社区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7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35~74岁;研究组患者47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36~75岁。两组患者高血压程度相似,文化程度相仿。

12选择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且处于第Ⅰ、Ⅱ期的患者。排除标准:无法接受心理护理,合并其他疾病者。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①健康教育:集中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介绍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原则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在家正确测量血压,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翰。?如控制体重、体育活动、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个别人、个别问题加强指导,发放高血压病防治手册。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危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遵医行为、心理健康、精神情绪等方面。确保试验组对高血压病知晓率100%。②心理护理措施: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一个人生病后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像高血压这种终身性疾病,焦虑、悲观、愤怒、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情绪时常缠绕患者,使其痛苦不堪,进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也有的患者因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而麻痹大意。在与患者的交往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沟通艺术,提高交流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只有取得患者信任,才能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在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上,焦虑、悲观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而麻痹大意者能按时服药,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③家庭成员支持:在走访时要与患者家庭成员沟通,讲明利害,取得家庭成员支持。温馨的家庭气氛和家人的关爱,不仅能让患者解除焦虑、悲观、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且有助于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按时作息等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患者按时吃药,坚持治疗,建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④建立高血压患者之家:在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之家,定期组织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帮助,互相介绍战胜疾病经验,有助于不良情绪的改善。有时病友的积极劝告比医生更能打动患者、说服患者。⑤保持联系:每个患者手中都留有医患联系卡,当患者有需要时,能随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获得帮助,对有恐惧心理患者具有安抚作用。

14效果评价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高血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监测血压的方法来评价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需多次测量患者血压并取平均值,且测血压时须保证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以测得?嗜费?压值[3]。

15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血压改善情况比较经过护理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1患者满意情况比较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8298%,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9574%,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现代人紧张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压力,加剧了精神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它使我国脑卒中发病绝对数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而且发病率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高血压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导致的家庭及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更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目前,高血压的病因虽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高血压病是由多种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全身性疾病,其不仅是流行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最早被公认为与精神、行为、社会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心理、药物、饮食、功能锻炼指导,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医务人员由于与居民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更容易与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因而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广大社区医务工作者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多种方式做好社区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进行自我防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保障健康。

4体会

篇3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虽然能在短期内迅速降压,但其综合有效率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心理护理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我科对收治的73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析其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4例,女29例。年龄63~7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I期33例,Ⅱ期21例,Ⅲ期19例。

2 患者的心理特点

2.1恐惧、焦虑心理患者人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引发恐俱、焦虑,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2.2药物依赖心理患者人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有时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疗效。

2.3情绪不稳定患者人院后,因环境因素易诱发压抑心理,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

3 心理护理

3.1一般性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并倾听患者介绍病史,耐心回答问题,向患者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从言行、感情上亲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心理顾虑。

3.2个别心理指导: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鼓励和诱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抗病信心,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3身心放松训练法: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和注意事项,并使他们了解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反应及个性缺陷的密切关系,同时使患者保持心境宁静,分散其注意力以使之淡化患者角色,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缓解其身心压力。

4 健康指导

4.1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其服用的药物。老年人降压不宜使用强降压药物,以免血压大幅度下降,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发生缺血症状,危及生命。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减少用药的种类,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尽可能选用控释、缓释制剂或长效制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使用价格适宜的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便于长期服药。告知家属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相应的解救处理方法。

4.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因积极预防便秘。平日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可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但适当的活动锻炼,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合理的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兴趣、体力、病情具体情况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可过度疲劳。

4.3指导家属关心患者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家属,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病的特征,积极帮助就医治疗,体贴照顾病人,减轻患者精神上的压力,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使患者心情愉快。提醒患者定期查血压,按时服药,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促进患者的恢复。

5 讨论

从效果可见,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严重者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应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对患者应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改善和控制病情非常重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军,沈敏.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观察.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3):179―180.

[2]王莹,王金萍.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9):861.

篇4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心理状况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将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多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沈阳市沈河区大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涵盖了沈阳市社区的各项特征。本次调查研究从大西地区抽取了符合标准的145例病例,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统计

调查工具: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分和10个因子分。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无0、轻度1、中度2、偏重3、严重4),各因子均分≥2分表示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表示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凡有1个(及以上)因子分≥2分即认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并以此来计算心理卫生问题总检出率。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制成的问卷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采用访谈法获得更多的针对性信息。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医务人员通过无引导性的客观解释帮助其完成相应问卷。

结 果

沈阳大西地区145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见表2。

沈阳大西地区145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检出率分析:在接受调查的145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得分160~200分31人(21.37%),这表明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比例达到21.37%;得分200分以上11人(4.13%),这表明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患者比例达到4.13%。见表3。

表3 SCL-9总分检出率(n145)

沈阳大西地区145名老年高血压患者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经过分析以后表明:患者在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偏执、恐怖几个方面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SCL-90因子分在2分(含2分)到3分之间检出的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为:抑郁>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SCL-90因子分在3分(含3分)以上检出的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为:抑郁>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见表4。

表4 SCL-90因子分检出率(n145)

讨 论

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心身相关机制对老年高血压病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互为因果。良好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使老年患者身体内外环境协调有助于血压的下降和稳定。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要重视老年人的躯体疾病,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需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偏执、恐怖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多人次出现的强迫倾向、人际关系障碍、抑郁倾向、焦虑倾向、敌对、恐惧情绪,其中以抑郁、焦虑、恐惧3种最为明显,甚至出现了大量相应带来的躯体化症状。高血压可导致或加重抑郁、焦虑、恐惧等。老年人一旦患了高血压,会出现多方面的心理反应,高血压持续时间越长的人,自我恢复能力也越差,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足、病后适应调节能力障碍、顺应不良、继之表现出对疾病的紧张和焦虑。整日顾虑重重,这种心理因素作为应激传入脑内,若主观认为是恐惧的信息,就会引起惊恐、焦虑或愤怒等消极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其突出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焦虑、认知障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因此,对待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之以心理疗法,全面调整他们的状态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病情。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2 Forbes LM,Chaney RH.Cardiovascular changers during acute depression[J].Psychosomatics,1980,21(6):472-477.

3 王慧.高血压患者80例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614.

篇5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26-1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rent city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 for the city state of mind control as a reference. Methods: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500 hypertensive patients selected city health officers and 200 normal persons. Results: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481±10.1 minutes and 40.5±8.5 min,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P

【Key words】hypertension;anxiety;depression;Mental Health

为了准确了解我市新时期发展形式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能清楚认识,从而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对我市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明确焦虑抑郁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市城乡15岁以上的自然人群。在每个城市或农村区域中,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自然村),再整群抽取15岁以上在本社区常住3年以上的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以户为单位进行逐人登记调查,小部分因故无法调查的对象,到相邻社区取相同人口及社会性质的对象补充。

1.2调查方法

我们按流行病学的要求,结合《心血管病流行学调查方法》,设计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定调查范围及其对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5余名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经过训练合格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逐一地进行血压等相关检查及问卷调查。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30秒。取三次血压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压测量结果。对于继往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及我们在调查时筛查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标准分≥40有焦虑症状,SDS评分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3统计处理

调查表由有关人员有用Epidata3.0两次录入数据并核对,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描述,卡方检验。焦虑抑郁相关因素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所有结果以P

2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高血压患者500人,有效问卷500分,有效率100%,对照组200人,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155.5±18.5mmHg,舒张压94.5+31.5mmHg。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51±13.5岁和59.9±14.5岁,男性所占总体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50.2%和51.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81±10.1分和40.5±8.5分,均显著高于(P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2009年大约有26.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5%,女性患病率为26.1%。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逐渐趋于平衡,普遍保持在不低于20%的较高水平。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增长较为迅速,如墨西哥、坦桑尼亚等国家高血压相关调查显示出了这种趋势嘲枷。我国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也显示了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嘲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第三位因素。根据WHO调查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外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20%-40%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国外有研究用一般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情感障碍症状,发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与高血压发生率增高相关的结论。同时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生显著相关。一个长达6-7年的前瞻性调查也研究发现高分值的抑郁症状使产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一倍,抑郁症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国内研究中,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常引起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导致高血压的发生。20世纪以来,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焦虑,紧张,抑郁,愤怒以及压抑情绪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国内研究认为情感障碍不但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也影响着治疗与转归,消除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原发性带来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问题的发生,确保降压效果,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高血压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是在我市范围内进行的大样本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81±10.1分和40.5±8.5分,均显著高于(P

总之,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把情感障碍的干预措施引用到高血压常规治疗中来。

参考文献

[1] 张培信.心身疾病与心身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