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5 14:5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雾霾解决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雾霾的来源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和地表土扬尘,垃圾焚烧,家庭烧煤取暖和烹饪油烟等。治理方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堵住排放源,就是堵源头,减少排放。减少工业排放,减少民间排放,车辆限号通行,减少施工作业,采取湿法施工(通过洒水控制扬尘)这些方法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排放空间有限,我们不能回到原始社会不搞任何生产。当堵源头用到极限时,我们还有方法吗?
当然有方法。这就是我重点想谈一下“吸”收雾霾发方法。雾霾是微小的颗粒,看上去很多,其实压缩成固体没有多少。雾霾颗粒产生是因为污染源,这个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雾霾颗粒的消失是自动不见了吗?当然不是。有人说靠风,靠冷空气,但大家想过没有。风和冷空气是用别的地方的好空气吹走本地的雾霾空气,根本没有让雾霾消失。如果没风,没有冷空气怎么办,如果吹来的本身就是雾霾怎么办?
那么,雾霾又是怎么被吸走的呐?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雾霾是被自然生态环境吸收了。治理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自然的方法。我们知道,调节自然靠的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正是“海洋、湖泊、森林、湿地、雨水”净化了空气。海洋无法掌控所以,只能在“湖泊、森林、湿地、雨水”上做文章。
一、长远治理雾霾的措施
1、增加湖泊面积。我国湖泊在逐年减少,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96个,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大243个。所以,要采取措施,遏制减少趋势,通过,拦河,蓄水。使其,恢复增长。这是长远的治理发方法。
2、增加森林覆盖率。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已恢复到2.08亿公顷,森林蓄积总量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众所周知,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可以这样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在城市及其周边大力营造人工林,可直接净化空气、防止风沙扬尘,而且通过减缓热岛效应,可降低城市气温,间接减少空调污染物的排放。林业在修复生态、改善气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这也是长远之计。
3、增加天然湿地面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拦河造坝对洪灾的有效治理,致使我国湿地在减少,功能在退化。科学规划和保护湿地也是长远之计。
二、快速治理雾霾的措施
上面的方法有效但,只是长久之计,要想快速遏制住雾霾还要依靠人民,用人力快速解决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农村人造湿地。我国北方冬季虽然植被和草地会干枯落叶,失去了对雾霾的吸收作用。但,北方还有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苗具有很强的吸附雾霾能力,但吸附到一定程度,就要通过下雨或人工冲刷让尘埃入地。洁净后的麦苗又可吸收雾霾。在雨水充沛季节我们大量建造蓄水池,将水蓄积起来。到冬季雾霾频发时期,利用这些水,采用喷灌技术,让麦田保持湿润清洁。这样,立竿见影地形成了巨大湿草地。使北方湿地面积突然增加几十倍。吸附雾霾的能力显著增强。
2、城市人造湿地。我国过快的城市化,使农田,林地减少。雨水落到城市,经下水管道过快地排走。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地区降雨量和水循环次数。城镇化制造了干旱化。城镇化后我们有方法多留住些水,湿润我们的环境吗?
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城市可以通过工程把雨水蓄积起来,建设大型雨水库。然后,每天用这些水(也可以调剂些其他水)洒路面和植被。这样,就制造出了“人工湿地”。雾霾颗粒落到干燥的地面和从干燥地面扬起的速度是一样的,如果有风的话扬起的比落下的还要多。但,如果落到湿润的地面上,那就起不来了。这是第一步临时吸收。第二部是通过冲刷将地面上的已经落下的雾霾,冲刷到下水道里。雾霾就会被彻底吸收。西安市前几年这方面工作有市容园林局负责,抓的特别好。严寒天气、可喷洒草坪和植被。更换吸水力强的地砖,储存水分。
3、人造湿地就是人工增雨
农村每日喷灌农田。城市每日喷洒地面和植被(严寒季节为了防滑多喷洒植被),空气湿度就会不断增加,雨水(降雪雪)也会大大增加。水没有浪费,只是增加了本地停留时间和循环。人工制造湿地,空气湿度就容易饱和,只要遇见雾霾就很容易降雨雪。降雨雪就彻底解决雾霾天气。大自然神奇的自调功能就被激活。
水,是万物之灵。通过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增加我国水循环来改善我国空气质量。我觉得是一个有效途径。人民广泛参与是快速解决雾霾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生态视角;金华:雾霾:联防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82-01
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分布着较多的重工业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在很程度上导致区域雾霾的出现。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乐群表示,从目前来看,城市之间污染相互影响日益显著,大气污染的变化呈现显著同步性。基于雾霾的交互性及传播性,联防与治理机制的构建极为重要。
一、金华地区雾霾联防与治理的重要性
2013年,在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平台上,金华市区的几个监测点都显示PM2.5红色严重污染警报。在空气质量等级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雾霾如此严重情况之下,结合各地区、各行业一起合作来强化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污染,雾霾的危害很多,对于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身体,其不仅能够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更是能够提高死亡率。在这种情况之下,强化雾霾联防治理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地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提出: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地区污染抱团的趋势,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通过联防联控治理雾霾能够更好地解决大气污染,减轻雾霾程度。
联防治理雾霾能够解决单一地区或者单一行业治理雾霾的薄弱力量,以团体的方式来解决,无论是从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媒体报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联防治理的过程中,其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通过强化沟通,为确保金华地区环境质量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金华地区雾霾联防与治理的措施
欧盟是区域污染防治的典范,通过签订国际公约、统一制订法规、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措施来实现区域联防联控。我们可以结合欧美治理区域污染的经验,结合金华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强化联防联控治理雾霾。
(一)行业联防联控
雾霾的治理不是单纯某一行业的事情,要通过强化行业与杨业之间的合作联防联控治理雾霾。从雾霾产生的社会原因来看,其包括了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甚至烹饪等。结合雾霾产生的原因,通过联合汽车行业、重工业行业、餐饮行业等,一起采取措施来治理金华地区的雾霾情况。为了让行业之间联防联控治理雾霾的效果更好,可以在金华地区内设置“行业联防治霾委员会”,以委员会的方式统一对各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行业联防治霾委员会”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首先,做好行业内关于雾霾的信息共享工作。雾霾要有效得到治理,必须了解雾霾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共享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微博,负责人将每天金华不同地区的雾霾指数公布,让相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关于不同行业如何治理雾霾的信息都可以及时公布,切实为雾霾治理提供有效信息。
其次,做好行业内关于雾霾的有效治理工作。“行业联防治霾委员会”可以明确各个行业的责任,以制度的方式对各个行业的排污标准进行统一。
另外,做好行业内关于雾霾的定期监督工作。由金华地区的环保部门定期对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环境监测,以季度为周期,定期在所有行业内汇报监督结果,对于表现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提高企业参与热情。
(二)区域联防联控
雾霾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环境问题,而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金华联防联控治理雾霾过程中,将婺城、金东二个市辖区,东阳、义乌、兰溪、永康四个县级市等结合起来,分别从治理制度、措施和反馈等方面来加强整个金华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工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义乌地区是商贸集中地,来往车辆过多,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车辆,减少汽车尾气是义乌环保部门的责任。
首先,明确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作用。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搞清楚,涉及到的区域责任划分清楚,注重发挥各个参与方的主动性,才能构建联防机制,最终解决雾霾问题。可以将地域的相关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进行探讨,就各地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或者需要有效管理的重点企业进行公开交流,以此作为动力促进各地区雾霾治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定期了解各地区雾霾治理的实际情况,可以指派专业人士结合各区域产业情况就各区域应该如何治霾进行规划。为了强调治理雾霾的效果,可以通过异地评估的方式来强化治理雾霾的效果。比如东阳和兰溪地区,定期互相派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评估对方的雾霾情况,可以设置“每月一评”,将不同地区雾霾指数以文件的形式或者在微博上公布。
(三)强化多方监督机制
做好雾霾联防联控治理工作需要强化多方监督,只有监督到位,才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雾霾治理的效果。
首先,设置接待举报或者监督的部门。专门设置一个管理和处理举报或者监督雾霾处理的部门,比如金华联防联控治霾监督处。以监督处的名义鼓励群众或者企业来举报排污的企业或者将不作为的企业或部门进行举报,监督处随时进行核查,一旦情况与举报相符,及时处理。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鼓励群众监督。置举报信箱、微博官方账号、论坛代表等多种途径来强化监督机制。尤其是网络微博官方账号和论坛发言等,都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舆论作用,将大家关注的雾霾重点反映给相关部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在微博上设置一个“金华雾霾联防与治理监督”这样的账号,每天更新天气情况及相关措施,供大众监督。
另外,将媒体与监督工作结合,作为重要的舆论方式,媒体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在雾霾联防的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或者是当地的报纸对每日的区域雾霾联防与治理情况进行报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督促区域或者企业尽到社会责任,配合各方做好雾霾治理工作。
四、鼓励多方共同参与
所谓的多方共同参与,主要是政府、企业和群众。
作为政府,首先要联合政府各部门发动关于雾霾治理的相关措施,比如,财政部门要为雾霾治理提供资金,宣传部门要将雾霾治理必要性及金华实际情况等进行宣传,环保部门切实有效地督促企业治理尾气排放等。另外,雾霾天气的影响直接给政府工作的开展施加压力,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其公共职能,为公众服务,竭力为金华地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作为一个企业,有责任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切实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排污或者废气处理,尽量避免由于生产因素而导致过多废气排放增重了雾霾情况。在企业管理中,政府要鼓励企业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通过企业环境与经济挂钩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治理雾霾的积极性。
作为公众,要努力配合到雾霾治理层面,从“我种一棵树”做起,为构建金华地区良好的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三者共同参与的新机制下,鼓励各单位做好本职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治理金华地区的雾霾。
雾霾的治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上文中,笔者就从行业与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多方监督及多方参与等方面来强化生态视角下金华地区雾霾联防联控的治理。这样,在多方努力下,缓解金华雾霾情况,促进金华地区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宋文月.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关键词:雾霾 冷空气 森林 流动力 沉降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25-04
工业和经济等排放的霾是雾霾的根本原因,因森林破坏而导致冷空气产生的雾是雾霾的重要原因。所以治理雾霾有二种办法:一种消霾(提高产业结构减少排放),一种消雾(恢复森林),而现在治理雾霾着重强调霾的治理,而忽视对由冷空气产生的雾的治理!所以在治理霾排放的同时,国家应全盘考虑恢复森林和治理环境,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1 雾和霾的区别以及雾霾的产生
雾和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当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微颗粒!
只不过雾是处于水汽饱和但流动力接近和略大于重力而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而霾是由流动力接近重力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粒子。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雾呢。
我在《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和《物体的流动力在气象上的应用》已经讲过,水分子的结合只有当流动力小于水分子重力的时候就会降落,从流动力公式F=kTρg/P我们知道当温度降低,流动力就降低,从而就容易出现流动力接近重力,这时大量水汽开始出现凝结现象,也就是出现饱和现象,只要有足够的水汽和温度降低或有大量凝结核,这时就会降雨!如果没有足够的凝结核和大量水汽,这时空气的水汽虽然达到饱和,也只能出现我们所见的雾!这时的雾的水汽结合的流动力接近或略大于重力而悬浮在空中!秋冬季容易温度降低,因此这种雾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雾本身是一种正常水汽凝结现象,对人体没有多大危害。
霾产生比较复杂,工业排放,取暖和家庭以及饭店煮饭排放,建筑和汽车的扬尘、浮尘、烟雾,汽车尾气甚至沙尘暴的扬沙等等都会引起霾的产生。正因为霾形成的复杂,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但霾物质排放后随着霾物质的温度的降低,流动力跟着降低,霾自身的重力就会超过流动力而沉降于地面,或者随着大风而扩散在别处沉降。所以平时没有雾的时候,霾的沉降让我们会觉得霾没有那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只有在秋冬季产生雾的时候,雾霾才会让人觉得“危险”的程度!
那为什么有雾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霾的危害?
因为这种雾是流动力等于和略大于重力的水汽饱和凝结,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是悬浮于空中,又因为流动力和重力处于平衡状态,就很少产生“风”,也就没有多少流动,这也是雾天很少有大风的情况的原因!大量本身要沉降的霾物质,因为雾的原因,大量的霾物质附着在雾上或混合于雾而没有办法沉降,再加上没有流动的“风”,局部地区的霾不能扩散,特别是一些时时刻刻不断产生霾物质的地区(比如企业周边和马路周边),就会越积越多而造成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雾霾天!霾和雾霾的危害,我这里就不多论述,已经有很多文章做过介绍。
小结如下所示。
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危害的是霾!但没有雾,一般霾就会沉降下来,这也是在夏季或没有的雾的天气不会觉得霾的危害的原因!而雾是一种流动力接近重力的水汽凝结现象,一旦有雾出现,霾就会附在雾上而不能沉降,对人体危害就增大!所以报道一般是雾霾危害,而不是单独说霾!
一旦霾附在雾上形成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一者雾霾反射太阳能更多,雾没有足够的太阳能量不容易打散水分子凝结(其实一般的雾只要阳光一照就会消失),二者雾即使在太阳能照射下变小,但由于附在的霾,整个雾霾就不容易散掉!三者这个雾是流动力接近重力,就很难形成流动(风),也不容易扩散!
2 京津冀等多省雾霾产生的根本的原因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要根本消除雾霾的危害,首先要杜绝霾的产生,但这个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是很难做到没有霾的产生!短期来说只能在雾到来时,尽量减少霾的产生,局部地区甚至应该禁止霾的产生!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及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来满足生活和经济的需要!
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根治雾霾?雾霾雾霾,除了霾,我们自然要想到雾!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雾霾的危害,霾是根源,雾是霾的载体!如果减少这种载体雾的出现,自然霾就没有载体雾而沉降于地面!
那么京津冀地区为什么秋冬季会多雾呢?
根本原因就是森林的破坏,而且三个局部地区(水汽输送的沿海地区山东和江苏,水汽输送沿途的京津冀地区,水汽输送的末端区西北)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多雾的原因!
(1)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森林的破坏是导致京津冀地区多雾的根本原因。
我在《山东的山上为什么不种树》已经做过论述:山东半岛的森林直接影响整个渤海湾的水汽,包括影响河北,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中部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而且山东是直接影响中国首都北京的水汽输送的上风处,同时山东是最容易恢复森林的沿海!
只要沿海地山东森林恢复,整个渤海地区水汽就会得到解决,特别对北京水资源,治理干旱和沙尘以及雾霾起到根本的作用!
从图上看,整个山东半岛几乎没有什么绿色的森林,他和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森林也不行)几乎锁住了大量经黄海的太平洋水汽,无法输送进内陆京津冀地区降雨,特别在秋冬季,因为山东没有森林,大量海洋水汽无法进入京津冀地区而让此地区达不到降雨的条件只能形成雾,同时西北冷空气迅速进入黄海而经常引起黄海大雾!
所以要根本解决京津冀地区雾的问题(干旱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必须恢复山东的森林达到50%以上,把大量经黄海的沿海的太平洋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只要有大量的水汽输送进京津冀地区,一旦冷空气来临就会形成降雨或降雪,而不是形成雾!
(2)京津冀地区自身森林破坏也是重要原因。
从图1上看整个京津冀地区也是缺少森林的地区,自身没有森林,就没有办法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即使达到了饱和也很难形成降雨的条件。
如果有足够的凝结核,湿度达到50以上都很容易降雨,阿联酋做过湿度达到30以上而达到降雨的目的,为什么湿度达到30以上就可以降雨?因为水分子有凝结核可以达到正常凝结的几倍甚至最大达6倍!而正常2倍就能轻易达到降雨的条件,所以6/2=3,也就是满足三分之一或者湿度30以上就可能降雨!详情可以看我的《水分子是如何结合的》。
所以京津冀地区自身恢复森林也是非常重要,尽量不要让当地的湿度达到饱和时不能形成降雨而形成了雾!
(3)西北地区没有森林是导致冷空气快速到达京津冀地区重要原因之一。
有森林的地方,因为湿度比较大,从西北的冷空气的就会被森林的湿度中和一部分,冷空气就没有那么快流动!。
如果A区,B区,C区都是的地表(没有森林),一到晚上这些地区因为没有水汽调节,温度迅速降低,也成为了冷空气产生之源,一旦西北冷空气过来推动A区冷空气,A区冷空气推动B区冷气,B区冷空气又推动C区冷空气,西北冷空气通过这骨牌效应迅速就到达京津冀地区而形成雾,同时加上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没有森林,冷空气也迅速到达黄海,更阻碍海洋气流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来中和冷空气而形成降雨,在缺少足够的暖湿气流,冷空气的到来只能凝结成雾!
所以京津冀地区在秋冬季多雾的根本原因是三线地区(沿海地区,输送地区,西北地区)森林的大量被破坏,特别是沿海森林地区的破坏最关键!
小结如下所示。
随着冷空气南下的步伐,雾霾危害逐渐由北到南,先西北地区,再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再到现在的华东地区,很快西南地区也会赶上雾霾的步伐!
森林破坏的越厉害,雾霾的步伐就会越快,因为森林的破坏,冷空气能快速南下,到达的冷空气迅速阻断海洋气流输送进内陆的同时,也造成沿海地区大雾,有了大雾,任何工业地区将不可避免将遭受雾霾危害!
即使象上海和海南这样的处在海洋水汽输送的前端地方也不可避免遭受雾霾的危害!
北上广都会遭受雾霾的危害,只不过广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冷空气到达要慢一点而已!
3 如何解决京津冀等多省雾霾
3.1 消除霾是根本
短期来说,在雾到来时,尽量消除霾的产生,比如关停企业,汽车限行,禁止烧烤等措施,但长期必须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或者升级产业结构以及建设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和绿化城市等等措施!
(1)工业排放。
这是工业城市最大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泥,钢铁以及炼油等企业,在雾来临的时候,必须停产!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改造这些企业的污染源,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汽车污染。
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常见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汽车在行驶过程造成的马路街道的扬尘和浮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在大雾来临时,除了必要的公共交通车辆,大量的汽车必须禁止行驶!同时必须通过马路二边的植树绿化,底下草地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吸收粉尘,以及改变马路结构,尽量让泥水污水排入二边草地或下水道,以免汽车造成扬尘污染!对入城汽车一律做去尘处理,尾气不达标不能入城等强制措施!其次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满足人民出行的方便!
其实地铁加上免费公共自行车就能满足人民基本出行需要!长途通过地铁(对于远长途可以建立几条快速干道地铁(比如南北,东西,环城干道),只停地铁交汇站和重要几个站点),短途(生活工作区和地铁站点)通过免费公共自行车(为了快速建起免费自行车站点,可以全民一卡捐一车,市民凭卡可以在市内任何一个免费点获得自行车骑走,一卡只能骑一车,骑完车必须还回任何免费点)这样市内大部分街道可以成为自行车道!市内大部分街道除了短途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全部采用电动),其他任何车严禁驶入。市内街道除主要车道外,其他全改成公共车道和自行车车道,剩下的变成绿化带!
城市完全可以建立“空中地下走交通,森林草地骑车中”环保式的出行方式,地下建地铁,空中建立交桥式汽车道(可以半封闭或封闭隔离),地上全为森林草地绿化带和自行车道!
(3)城市取暖烧煤。
这是北方城市取暖的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特别是烧煤的!在大雾来临时的那几天,最好能尽量改用其他方式取暖!长远最好使用太阳能来取暖!
(4)老百姓和餐饮企业的煮饭。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数量特别大的庞大的行为!大雾来临时,最好用电和少吃炒菜,烧烤等之类产生烟雾等餐饮习惯!国家应该花大力气研究太阳能的建筑设计,尽量让全民使用太阳能的!
(5)城市建设施工。
这是城市尘土的一个污染来源源,建设施工必须有合理的防尘措施!特别有雾来时,应停止作业!
(6)焚烧垃圾以及农村焚烧农作物废料。
这是农村和城市周边很大一个污染源之一,应该必须禁止!
(7)地表的扬沙和扬尘。
8城市被罚款5420万元,辽宁首开“雾霾罚单”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供资鉴的善治样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我们看到,最近以来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明显增多,危害进一步加重,危机感骤然升级。要进一步加大雾霾的管治力度,必须对地方给予相应的罚单,对超标者实施严惩。辽宁首开“雾霾罚单”,不仅表明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进一步深化,更表现出监管层在严惩违规者的深度上与广度上的与时俱进,也体现出善治者的一大进步。
首先“雾霾罚单”能让地方戴上重拳治污的“紧箍咒”。雾霾严峻到什么程度?有数据显示,近半国土被雾霾覆盖,104个城市重度污染,雾霾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正以燎原之势,“吞噬”大片的城市。如不及时开出有效的“药方”,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治霾,但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对治霾前景并不乐观。可见,治理雾霾非“一日之功”,我们要长期做好与雾霾作斗争的准备。“雾霾罚单”就是给地方戴上的“紧箍咒”,处处警醒地方在防治雾霾问题上,要做到“频出重拳,屡掀风暴”。
其次“雾霾罚单”力促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人们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看成是一对矛盾体,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实践中沿袭了“先污染后治理、治理赶不上污染”的传统模式。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大课题。环境就是财富,环保就是民生。“雾霾罚单”的醉翁之意不在罚,而是“以罚促改”,引导地方“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推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雾霾;治理;政府;法律;监管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污染严重,PM2.5指数频频上升刷新纪录,各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现高频次,低龄化现状。雾霾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对于雾霾的治理迫在眉睫。即使各地政府频频出台治理政策,仍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说明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空气质量的改善,雾霾的治理需要结合各地经济情况,在政府动用各种手段的带领下,全员配合参与才会逐渐改善。
1雾霾及其成因
雾霾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构成雾霾的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导致雾霾加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雾霾事件是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1.1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提速经济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呈现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却也带来了由于忽视环境治理而开始显著加剧的雾霾污染问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加剧了雾霾问题同时增强了解决难度。
1.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工业燃煤产生大量含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废气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耗约占世界的一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
1.3汽车尾气的排放
近年来全国汽车购买量急剧上升,汽车尾气中含有硫、氮化合物,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产生雾霾。城市雾霾天的主要成因是pm2.5,而它总量的80%以上是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等构成的,被统称为气溶胶。组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氢化合物等,它们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雾霾。
1.4工地施工增加的灰尘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对建筑设施要求日益增长需要将城市道路拓宽及建设高楼,从而施工产生大量灰尘加剧雾霾。
1.5日益增多的高楼大厦
越建越高的楼区的阻挡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扩散稀释大气中悬浮的微粒,积累的微粒使得垂直方向上易出现逆温,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加剧了雾霾的产生。
1.6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忽视
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经济发展之后,加剧了雾霾天气。
2雾霾的影响
2.1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a生活秩序
在雾霾天气下空气能见度很低,干扰航空、轮船、汽车的运行。雾霾天气减弱近地层紫外线,增强带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活性,使得传染发病率升高。
2.2雾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漂浮着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雾霾天气易引起鼻炎、支气管、癌症等病症,一旦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甚至可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诱发肺癌、肺间质损害等。
2.3雾霾天气下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低,易造成人们胸闷气短的状态
大雾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有害的酸碱盐等颗粒物,易被人体吸收,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易诱发一些过敏性病症。对于经常接触雾霾天气的孕妇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甚至可能会影响胚胎发育。
3雾霾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借鉴国内外治理雾霾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治理雾霾
英国等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中给了我国很多启示可供借鉴。比如,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现在的蓝天重现花了5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其中于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明确大气污染的防治法律体系,对治理雾霾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我国法律环境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比如在13年实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治理效率。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例如通过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根据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减轻了雾霾污染。
3.2进行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改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培育绿色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消费理念。但是政府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并非治本之策,短时间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必须从理念上加强教育改善雾霾污染。
3.3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加强监管
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研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政府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节能减排,例如采取调整消费税优惠政策,提高汽油,燃料等能源的差别税率,建立资源税,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例如可采取按日、连续的罚款措施来减少企业的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因此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监管。
3.4完善法律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对环境缺乏保护,而制度保障的缺失是重要因素。现行的环境制度大多数偏向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而在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约束力不强,难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法律制度建设强化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立法赋予权力,对处理违法行为实施行政许可,对包庇环境违法等行为给予处分;同时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保障维护环境权益,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罚,减轻环境污染治理雾霾问题。
3.5明确具体任务,落实责任制度
各省份各地区明确设立并分配具体任务,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任务的时间表、承担责任、责任人等,接受群众监督。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按环保法规定,由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接受质询。自上而下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完不成任务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主要成员或领导者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杜绝考核流于形式。
3.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雾霾治理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治理污染相辅相成。调整单一资源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推动向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3.7公众参与,构建全方位环境监控管理模式
我国应发动群众的力量,树立主人翁意识,鼓励市民自行监督治理。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成功之道,比如将空气治理信息实时通报给民众,通过软件向用户免费推送空气质量情况,让民众对空气质量更深入了解,民众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污染源附近的居民是违法排污行为最直接的监控者,有利于公民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来加大关注度提升责任感,从而为雾霾治理提供强大稳定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