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6: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是好课?我认为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去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书本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学生的过程中提现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不是被教师的行为所同化。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个性新颖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摸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有效的影响。一名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也让学生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多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因材施教。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容易出现老是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知识,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简言之,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应该学些什么,就不能更有效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进行的节奏。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是习惯性的将课文中的字面意思讲解给学生听,也就是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我认为,这些东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都可以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也只仅限于这些内容,那么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呢?对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先明白语文教学的科学价值——通过“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因此,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有的写作情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这种特有的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笔者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或者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概括文章形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察雨过天晴后,亮晶晶的水珠在草上,在花上的那种状态,还有蝴蝶,蜜蜂等昆虫类穿梭在花丛中的动态美。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体会那种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笔者认为,在课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3.1目标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才有具体的方向。教学在备课阶段,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抽取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需要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将教法、学法、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和规划教学步骤。
3.2教学内容
从教学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每堂课的内容各有侧重点,教学在课堂规划初期要分析一堂课的教学侧重点。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或找准文章的阅读切入点、或提取文章大意、或掌握内容情感与语言的结合方式等。其次,教师应思考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3.3语文学习的活动设计
小于语文阅读课的设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整体的框架搭建起之后,教学细节以此为准则来进行“填充”?答案是:没有。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与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框架,但是它有着一定模糊框架板块,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板块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根据笔者对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知大部分的阅读教学课例都是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而并非采用“环环相扣”、“无微不至”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个板块的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出学生的阅读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常这些板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情境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相结合的情景设置,使学生的本身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达到共鸣。例如《笋芽儿》这篇儿童文学作品中,文章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稚嫩的笋芽儿、温柔且富有爱心的春雨姑娘、性格豪迈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子妈妈,都被描写的绘声绘色,生灵活现。文正突出表现的情感点是小笋芽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种种关爱,才能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在阅读情景创设时,要从“关怀”和“健康成长”为情感切入点,以此来设计教学互动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来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种种关怀,为课文内容学习奠定相呼应的情感基调,在交流和探讨中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第二,放手自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置,在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如若在阅读教学中,不给学生留出自读的时间,教师便“滔滔不绝”,一堂阅读课下来往往使学生感觉如在梦中,讲不清文章主旨,理不出文章情感。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参与的最佳时机便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让学生先放手自读,以读启思、以读生疑、以读代问。教艺术的本质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与鱼”。
第三,以情感为主线,语言领悟、内容理解、知识运用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主线,将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至具体的语言运用与情感因素表达上,带领学生参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品味中,体会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 崔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 天津教育. 2007(11)
合理营造阅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有意义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创建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例如,对于《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首先应该让同学略读课文,挑出课文中的生僻字,勾起他们对陌生字眼的识别需求,从而学习生僻字。然后再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问题去阅读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适当地放映相应的幻灯片、动画、歌曲等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感悟文章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非常活跃地参与到阅读当中,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因为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也爱听老人讲故事。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铺垫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自然愿意去深刻地了解这篇课文。然后再由教师由浅入深地去讲解课文,挖掘文中更深的内涵。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地,就需要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定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准备工作我们还要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两方面抓起。我们都知道,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合理地总结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程富有特色,还要别出心裁地想出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本身的主导地位依旧存在。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这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预先理解,再在课堂上结合老师的讲解,双重学习,既发散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又不影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思考
学生的思考虽然应该被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但笔者研究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建立合理化的理解,不能任凭接受学生的天马行空。这其中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差异存在,但是要引导学生把它们维系在合理性的范围内。其二,教师首先应该对文章有多元的解读和理解,所以就一定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地去挖掘文章的要旨和潜在的意义,多角度多渠道地去认知文章中存在的东西,显然这就要教师有基本的心理素养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合理化的多元理解范围内得到培养和成长。
4.结语
一、创设思维式教学情境
鉴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指导时,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巧妙地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灵活教学,就以“自主学习”为借口,罔顾课堂教学效率,盲目追求“自主学习”,这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模式,通过对思维式情境的创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自主、活跃地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教师引导小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充分的发小学生的课堂主题作用,以便于得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二、总结学习方法
想要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良好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小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益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句子深入内涵的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不断增加阅读实践,累积阅读量,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找出一定的阅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主动的进行语文课文的阅读,并积极地总结经验和规律,找到真正适合的阅读方法,以便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针对课文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及较强的概括性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阅读,共同总结规律,通过提高规律实用性,提高小学生对阅读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三、提高学习实效性
一、诵读法
中国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品味语言,能够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采用诵读法能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读的方式来领悟语言的魅力。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诵读法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选择适合诵读的课文。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全篇诵读,只需要在遇到古诗、抒情散文、经典句子时采用此方法。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主要描绘了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月亮湾的美景,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诵读目标。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读,每一次诵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在诵读《月亮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过之后,一起思考,使学生将“读”与“思”相结合,更好地体会文章;再次,抓住重点部分反复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关键词,能够提高诵读的效率,更好地体会作者感情。《月亮湾》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将“美丽”“小河”“桃树”“农田”等划为关键词,在诵读中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景色的特点;最后,诵读的形式应多样化。教师授课中可以采用齐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月亮湾》一课为例,可以根据景点变换找不同的同学诵读,切忌齐读一读到底,使诵读变成浪费时间的行为。
二、直观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演示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建立直观地形象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增加记忆力。这种教学方法多用于偏理论性的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完成模拟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字描绘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捞铁牛》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好水盆、铁牛等模拟材料,课上选取同学根据课文,利用材料演示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引发学生一定地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热门地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绘、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手段提前创设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表演,利用展示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先向同学展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选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桂林山水的具置。接下来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宣传片,让学生跟着美丽的视频一起走进桂林山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可以布置相关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桂林山水。通过这些手段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既增加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四、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也可以称为“伙伴教学法”,它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为例,教师在学习前可以为学生布置初读要求,例如,“找出课文中的生词”“简单概括文章大意”“描绘两个主人公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各自的行为”等简单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并讨论概括出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捋清文章脉路,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要求。
五、其他教学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83-01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但是如今的现状却是阅读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教学也没能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
1.以学生为主体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师生的有效互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利用这个时间。或个人学习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学生可以针对文本,确立1~2项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质疑,学生还可预设1-2个题目,通过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进行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在这样的教学中,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那么本堂阅读教学的目标的达成自然变得轻而易举。重点、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2.加强教师指导
要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放手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早发觉学生走入的一些误区,及时加以纠正和指导,同时发现学生找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方法,及时给以鼓励和支持,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或加深这些方法。教师在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2.1 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读时间。训练自主阅读、,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
2.2 让学生跳着摘下桃子。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桃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办法让学生"跳"起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3 要注重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2.4 要善于暴露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暴露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检查阅读效果时,教师可通过一步步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得到启示,获得方法,使更多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3.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切实让学生自己有激情和兴趣去主动阅读,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当认识到的是,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要知道文章被七零八落地肢解后,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所以,激发学生阅读激情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让学生去理解文章而不是去分解文本,比如可以从文章背景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阅读文本背后的故事。另外,通过辩论赛或者课堂短剧的形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激情。
4.提出阅读问题
根据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其中已明确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学生在阅读教学时应占主导地位,教师则主要是负责从旁辅导的作用。在日常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尽最大程度的扩充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的思考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出以下此类问题:文章中作者主要想要表达的情感为什么?关于"背影"的主要描述语句有哪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带着问题来思考,这样可最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提高其理解性阅读能力。
5.重视课外阅读
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都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看那些积极向上的、有着良好评价的作品,学生会在这些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遨游,去探索、去发现未知的美好。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不能只看热闹,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去阅读,在阅读时做好摘录,坚持写读后感。许多学生读过的课外书籍很多,但读完之后如过眼浮云,不久就忘了,这与他们阅读时只动眼不动手、不做抄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在不明白的地方或者精彩的章节要反复地看,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集众家之长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勤看勤写的习惯,日积月累,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关于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学,其是一条漫长而又势在必行的道路。因此必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给学生带来新气象,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及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现状和思考--浅谈研究性学习的常见问题及实施建议[J],考试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