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家庭的看法范文

对家庭的看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6:26: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家庭的看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家庭的看法

篇1

People have been trying to find out if homework is good or bad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and the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homework makes children not only practic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school. Besides, homework helps teach children how to work on their own. Which is useful to them later life.

others disagree, however. Homework brings children much pressure. Children must spend more time doing other activities like reading and playing sports.

In my view, whether homework is necessary depends on the purpose. Teachers should clearly tell students why they do it and let them know how they have done it.

Being a student yourself. what do you think of homework? Please share your opinions.

对家庭作业的看法

人们一直在努力弄清楚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是好是坏。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家庭作业不仅仅练习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而且家庭作业帮助教孩子们如何自己学习。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很有用。

然而,其他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家庭作业带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做其他活动,像阅读、体育运动之类。

篇2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在现代家庭中,更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事,上自个儿的班,挣自个儿的钱,喝自个儿的酒,筑自个儿的“长城”,只顾自己的玩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自己看电视、喝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其身不正,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话呢?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便使用“棒打出人才,恶婆出巧女”的陈俗烂习,从而走进了教育误区。

事例一:小伟的爸爸是一位出了名的暴君,对子女管教要求子服从,孩子们不能解释,不能违抗,犯了错,便是棍棒,破骂。回到学校,在班上常出口成“脏”,攻击性较强。

事例二:小丽的父亲是一位司机,常年在外面,很少回家。母亲一人照顾四个孩子,家中的大小事总找不到人商量,肩头的担子很重,心情一直无法放松。小丽是家中的老大,看到母亲辛苦劳作,自幼就很懂事、体贴,并主动分担家事。同时养成了独立、负责的个性。

事例三:小强的父母好赌成性,赌不分白天晚上,经常请赌友在家聚赌。麻将声、出牌声常在小强的耳边萦绕,他也常到旁边观战,时间长了,他也会赌了。心想赌之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也。

事例说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父母就扮演着教师的角色。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父母要处处成为孩子的表率、楷模。

二、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

由于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富裕了。父母百般疼爱自己的子女。不少父母整天把孩子捧着,拱着。加之隔代宠爱,便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事情都是父母做。

六年级《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让我感触最深。种树人谈到自己种树的方法是不定时去给桃花心木浇水,目的是让桃花心自己寻找水源。如果定时浇水,就会使树木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一旦停止浇水树就会死去。

育树也跟育人一样,不是不浇水,如果水浇多了,反而会溺死。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锻炼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爱得理智,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三、与孩子一同成长

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佼佼者。但过于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应当与孩子多沟通,知道他(她)们需要什么,伴随他们一同成长。

1.放下“架子”

在多数家长中,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长辈,唯我是从,唯我独尊。自己说了算,不听解释。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粗暴,问清其原因;如果错怪了孩子,不要忘记说声“对不起”;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千万不要影响他学习;凡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要去包办代替;如果你与孩子谈话,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平等商量;如果你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忘记把“补偿心”换成“平常心”。父母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多鼓励,少批评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一定行,当做某事没有做好时,不能打击、训斥。要给孩子打气,用一些激励的话去鼓励他,使他找回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有点滴进步,说一声:“孩子,你真棒!”

四、与孩子做朋友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师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和表扬。全面关心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换位思考孩子的立场,以真心换真心。让家庭充满幸福,充满和谐。

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中毒;家庭网络用户

随着互联网在家庭的普及,家庭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注意和重视。家庭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电脑中毒,另一个是被非法用户入侵。个人以为可以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首先从“内”的方面来说。“内”是指用户本身,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防止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造成损失。主要包括:(1)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主要是防火墙、杀毒、防木马等安全软件。(2)要有一个安全的工作习惯。可以先假定几项活动是安全的,其余的活动都是不安全的,并采取防病毒措施。(3)积极备份。可采取完全备份和追加备份的方法来实现。(4)积极防范。设置好开机密码,不要让别人随便使用你的计算机,重要的文档或盘符加上密码保护。家里有小孩的要经常提醒小孩该如何安全使用计算机,告诉他如何使用杀毒软件,哪些网站不能打开,不能随便下载东西,需要下载可以让大人来完成等等,最好是小孩上机的开始几年大人始终在边上指导,一旦发现错误的操作步骤及时纠正。(5)打好补丁。因为在软件设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和漏洞,给程序带来安全和稳定性方面的隐患。因此,经常保持对软件的更新,是保证系统安全的一种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网络安全方面常用的方法,实际上保证安全从“内”的方面来说还包括很多方面,如操作不当造成软硬件损坏等,当然,这些就不仅仅是网络安全方面的了。实际上,只要用户在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如果做得不错的话,基本上网络安全方面可以放60%以上的心了。只不过许多用户在这些方面一般不太在意或根本不在意,结果造成数据的损失。这是十分愚蠢的。那“外”又是指哪些呢?

我以为主要是指由外界而来的攻击,一般是指黑客的攻击。要防止黑客的攻击,方法是挺多的,有些方法比较复杂,一般用户由于不是专业人员,要掌握这些手段不太容易。我在这里介绍几种一般简单、容易上手,同时效果也不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隐藏IP地址

有两种隐藏IP地址的方法,一是使用服务器。服务器的原理是在客户机(用户上网的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如用户想访问远端www服务器)之间架设一个“中转站”,当客户机向远程服务器提出服务要求后,服务器首先截取用户的请求,然后服务器将服务请求转交远程服务器,从而实现客户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联系。

很显然,使用服务器后,其它用户只能探测到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提供免费服务器的网站有很多,你也可以自己用猎手等工具来查找。二是使用一些隐藏IP的软件,如赛门铁克公司的Norton Internet Security就有这种功能,不论黑客使用哪一个IP扫描工具或PING工具,都会告诉你根本没有这个IP地址,这样黑客就无法攻击你的计算机了。

二、检测是否有不速之客连接到我的电脑

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文件Nbtstat来检测。操作方法如下:

在Windows系统的运行中输入Cmd,在出现的命令窗口中输入:nbtstat –s,从命令执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机的IP地址,与你的电脑相连的其他计算机的IP地址以及本机与其他计算机、其他计算机与本机的连接情况。如果在命令窗口中输入:nbtstat –n,则显示出一个会话列表,包含你上网用的IP地址与连接使用的端口以及连接的对方IP地址与连接使用的端口。如果想了解更多的Nbtstat的使用方法,直接输Nbtstat回车即可。

三、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黑客在入侵时常常会扫描你的计算机端口,如果安装了端口监视程序(比如Netwatch),该监视程序则会有警告提示。如果遇到这种入侵,可用工具软件关闭用不到的端口,比如用“Norton Internet Security”关闭用来提供网页服务的80和443端口,其他一些不常用的端口也可关闭。

四、更换管理员帐户

Administrator帐户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一旦该帐户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试图获得Administrator帐户的密码,所以我们要重新配置Administrator帐号。首先是为Administrator帐户设置一个强大复杂的密码,然后我们重命名Administrator帐户,再创建一个没有管理员权限的Administrator帐户欺骗入侵者。这样一来,入侵者就很难搞清哪个帐户真正拥有管理员权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险性。

五、取消文件夹隐藏共享

如果你使用了Windows XP系统,打开从“控制面板/性能维护/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下选择”系统工具/共享文件夹/共享”,就可以看到硬盘上的每个分区名后面都加了一个“$”,在后面说明部分也可以看到默认共享。只要键入“\\计算机名或者IP\C$”,系统就会询问用户名和密码,遗憾的是大多数个人用户系统Administrator的密码都为空,入侵者可以轻易看到C盘的内容,这就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取消文件夹隐藏共享。怎么来消除默认共享呢?(下转第192页)

方法很简单,打开注册表编辑器,进入“HKEY_LOCAL_M

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vices\Lanmanworkstation\parameters”,新建一个名为“AutoShareWKs”的双字节值,并将其值设为“0”,然后重新启动电脑,这样共享就取消了。

六、拒绝恶意代码

恶意网页成了宽带的最大威胁之一。一般恶意网页都是因为加入了用编写的恶意代码才有破坏力的。这些恶意代码就相当于一些小程序,只要打开该网页就会被运行。所以要避免恶意网页的攻击只要禁止这些恶意代码的运行就可以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使用工具软件,如YAHOO助手里面有“安全防护”功能,可以屏蔽恶意代码,还可使用“反间谍专家”提供的超强系统免疫功能,确保操作系统不再受到任何以知的侵扰,并且能够快速恢复被恶意代码篡改的IE浏览器。(2)运行IE浏览器,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将安全级别定义为“安全级-高”,对“ActiveX控件和插件”中第2、3项设置为“禁用”,其它项设置为“提示”,之后点击“确定”。这样设置后,当你使用IE浏览网页时,也可有效避免恶意网页中恶意代码的攻击。

七、把Guest账号禁用

有很多入侵都是通过这个账号进一步获得管理员密码或者权限的。如果不想把自己的计算机给别人当玩具,那还是禁止的好。Windows XP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单击“用户帐户/更改帐户”,弹出“用户帐户”窗口。在点“禁用来宾帐户”即可。

篇4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上述四种责任心中,幼儿对集体的责任心比较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比较弱。对集体的责任心较强,这与幼儿园长期坚持对孩子进行关心伙伴、互助友爱教育,并使幼儿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关。调查还发现,独生子女对自己个人的责任心强于非独生子女,而家庭责任心与社会责任心都不如非独生子女。

问题逐渐明朗,如果家庭能与幼儿园一样,像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一样重视子女责任心的培养,多多提供体现幼儿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机会,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的每一个责任行为都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情况必将发生变化。

有人问,责任心重要还是能力重要?我的看法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可以变为努力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在活动中转化为能力。责任心更为重要。

篇5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中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侵害行为。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立法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等内容,家庭成员的范围应该予以明确,以便于法律的适用。最近几年虐童案件频发,其中很多案例发生在具有家庭寄养关系成员之间,我国目前尚无虐童罪,如将“具有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写进法律条文,有助于对少年儿童的保护。现阶段只能期待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对比《婚姻法解释(一)》,《反家庭暴力法》对于身体、精神暴力不再要求造成伤害后果只要达到侵害即可,更加符合实际,降低了家庭暴力的认定难度。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一)特定性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即施暴者与受害者是存在特定的亲属身份关系,一般为配偶、父母、子女,多以妇女、未成年人、老人为受害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女人对男人的家庭暴力也频频发生。

(二)隐蔽性

因家庭暴力发生在特定的家庭成员之间,加之受人们的思想观念、家庭的伦理道德、社会的评价所影响,受害者往往顾及家庭耻于向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反映且有时会刻意隐瞒。

(三)反复性

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客观上纵容了施暴者,在施暴者得到某种和满足却又没有惩罚时,导致了家庭暴力的反复发生。

(四)严重性

施暴者反复施暴,受害者的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长时间的遭到摧残和践踏。当受害者忍到一定程度,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

三、我国家庭暴力的常见类型

(一)身体暴力

此种类型是指施暴者对受害人实施殴打、捆绑等行为,该行为往往会在受害者身上形成伤痕,很容易被认定为家庭暴力。此种类型也最为普遍与典型。

(二)精神暴力

此种类型比较特殊,对于其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精神暴力达到何种程度能够构成家庭暴力,司法实践中并不统一。但《婚姻法解释(一)》中要求在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笔者认为该种界定使得精神暴力的范围过小,不利于对受害者的保护,同时也在无意中纵容了施暴者的行为。《反家庭暴力法》中认定只要对受害者的精神进行了侵害就构成家庭暴力,该认定体现了我国立法层面的进步,也体现了对受害者的保护。

(三)性暴力

此种类型更为特殊,可以分为夫妻间的性暴力、养父或继父对养女或继女实施的性暴力。在实践中夫妻间的性暴力更难以界定,其实质就是婚内是否应认定为,实践中存在分歧,但无论其是否构成,暴力行为应予以认定,至于对于施暴者如何惩处,应视情节而定。

四、我国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惩治及完善

《反家庭暴力法》的公布实施,改变了以往对家庭暴力的惩治分散在不同的法律之中的现状,但受害者是否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该法在司法实践中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的适用才是家庭暴力惩治的关键。

(一)民法中对家庭暴力的惩治

1、民法中对家庭暴力惩治的现状

《婚姻法》中规定实施家庭暴力为法院认定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受民法调整范围的判例,对于家庭家庭暴力行为的惩治无外乎进行了判决离婚、赔偿损失、对受害者进行人身保护、变更抚养权等。

2、民法中对家庭暴力惩治的完善

表面上看法律禁止了家庭暴力,但究竟如何惩治并没有明确列出或者说表述过于笼统,具体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就成为了法院认定离婚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讲,离婚是对受害者的保护,但没体现对施暴者的惩罚,有时会给予受害者一定数额的精神补偿,但数额微乎其微,完全不能弥补受害者的伤害。

笔者认为,既然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且受害者在婚姻存续期间精神、心理一定会受到伤害,就应该在认定施暴者是过错方不分或少分夫妻共同财产的基础上,由施暴者再额外给予受害者一部分抚慰金,该数额视情节轻重而定。对于子女的抚养权,应考虑到子女日后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因素,交由另一方抚养。现实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往往是男方,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及男、女之间存在的差异,由女方单独抚养子女,难度更大,应由施暴者多付一部分抚养费,以满足对子女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需要。

(二)刑法中对家庭暴力的惩治

1、刑法中对家庭暴力惩治的现状

实际上我国并没有针对家庭暴力设立一个单独的罪名,实践中往往会根据情节,如构成犯罪,根据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罪、非法拘禁罪、虐待罪、遗弃罪等的规定,对施暴者予以惩处,但上述罪名中有一部分为亲告罪,这就使得有一部分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的被告人几乎均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这无疑暴露出我国对家庭暴力的惩治中存有问题。

2、刑法中对家庭暴力惩治的完善

就虐待罪而言,其在刑法中是亲告罪的一种,即只有受害人进行告诉才处理,不告诉不处理的犯罪,受害人不告诉的情况下即使司法机关知道侵害事实的发生也不予处理。在实践中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一部分为未成年人和老人,未成年人因年龄小自身保护意识弱,很少会向公安机关报案,而老人由于年龄大且心疼子女往往也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这就造成了一部施暴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实际上只要赋予司法机关针对上述情况可以依职权进行处理的权利,受害者即可得到保护,施暴者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篇6

关键词:家庭动力 大学新生 适应 研究

引言

随着大学新生离开家庭进入到大学生活学习中,源于家庭和自身原因都会让大学新生产生一些适应问题,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或者家庭动力等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子女进入大学,家庭会相应的增加其自主性,而且和母亲的情感交流远远多于父亲的情感交流,会明显的显示出一些行为适应问题,而且有些父母的愿望也会让大学新生的适应情况受到影响。。

一、 家庭动力的相关研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西方心理学家就已经开始着手于大学生在校适应情况的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深入的进行了探讨。研究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对家庭和父母的依恋、与父母的分离、人格特征等方面。而我国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起步就比较晚,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经过二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在这一领域中我国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处于对现象学描述的阶段,还是缺少实证的研究,同时大多数都是对大学新生和人格关系的研究。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家庭,所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和其所生活的家庭功能状态存在着密切联系。据相关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家庭是一个整体进行运作的,它的外在特征及其内部动力都是源自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家庭作为超越个体范围的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组织或机构,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但也是一种动力系统,虽然进行家庭系统的解释有些困难,在评定描述家庭的研究方向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对家庭动力的研究来对其家庭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另外一类则是利用家庭功能对家庭系统进行解释。家庭动力的定义是其成员互相作用的独特方式。不同家庭理论在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家庭动力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不良家庭互动模式中很容易诱导大学新生心理病理的产生,所以说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和其所生活的家庭功能状态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家庭动力与大学新生适应关系的分析

1.家庭动力学特征

据相关研究表明,文史类的家庭气氛的维度以及系统的逻辑评分和理工类的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过在个性化与疾病观念维度上却没有明显性的差异,文史类的学生主要是处在沉闷且有些敌对的家庭气氛中,在系统逻辑上,文史类的学生家庭判断价值就比较倾向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逻辑方面。在家庭动力四个维度分数值中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分数平均高于独生子女,但是该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近几年来,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在行为和心理等相关方面是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研究在逐年增长,但是其理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类认为,两者没有差异,另外一类则认为,两者无论是在家庭结构还是培养方式上都存在着特殊性,因而两者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疾病观念是指家庭各个成员对疾病过程自我责任的看法,这类维度的得分越低,就表明患者将疾病健康和患病越多得和自身的责任以及主观相联系在一起。相关研究表明,在疾病观念的维度中,城乡差异是存在的。此外,通过相关数据表明,疾病观念的维度的存在还是由家庭经济条件和大学新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的差异所影响的,也可以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和大学新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的差异正是城乡差异形成的中介因素。家庭经济好的大学新生比较倾向于将疾病健康和患病越多得和自身的责任以及主观相联系在一起,这种看法是可以增强大学新生的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努力,帮助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机和拥有相应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事物过程的自我责任看法是能有利于大学新生在面对事情的处理时,将无能为力主动的转变为有所作为,就直接帮助大学新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增加自身的努力程度,进而让新生成功的机会更多。而新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就影响着新生对事物、疾病健康的看法,家庭文化水平较低的新生会因为欠缺相应知识理论和缺乏对事物的真实认识,让学生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自身会感到无能和无助,没有努力的倾向,仅仅是等待事物顺应天意的发展。

2.大学生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在学校适应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学新生中女生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大学新生适应的通体情况就是指大学新生在新的校园环境、情绪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实际适应状况。这就表明女生在情感上的认可较高,同时新环境的接纳速度也比较快,这些有可能是因为女生在遇见新环境的情况下,都会采取很多方法来获取情感上的支持。此外在新环境中相较于男生,女生会感觉更惬意和舒适,同时因为女生独立意识相对于男生来说较弱,对环境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在情感上女生认可和接纳新环境的速度快于男生。

因为家庭的文化水平存在千差万别的差异,所以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和手段也存在不同的差别,而且有些父母会将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和愿望加诸在子女身上,增加了大学新生入学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历更高的母亲对子女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加强了自己子女的管教,让入学新生感到巨大的压力,进而让新生产生反感心理,反而不利于大学新生的适应。而且对于在外地读书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比生源地学生更加远离自己的家庭,从应急方面来看,完全脱离家庭的新生受到的应激程度远远大于生源地学生,这也是影响新生适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这也是新生产生适应问题的差异。

有些家庭中,父母不鼓励子女公开和直接的进行自身感受的表达,甚至是压抑自身的内心感受的表达,让家庭的氛围过度沉闷,影响新生对职业方面的探索以及建立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造成学生专业决策比较困难。而有些家庭则是主张民主和融洽的家庭氛围,提倡子女积极表达自己感受和与他人的交流,这一类的新生具有更多的自信,也能更好的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并且一旦决定好自身的专业目标后,会更好的做出表现,积极适应新环境。但总体来说,当自己的子女离开家庭进入大学以后,新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主性。虽然分离过程会对家庭和新生造成影响,还需要进行相互的调整。当新生在学校遇见应激的时候,父母还是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的对象,尤其是母亲。家庭内部冲突较多的大学新生,在适应学校中在同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其家庭模式中,很容易让子女产生胆怯和敏感的心理,交往中过于注重自己言行,过于拘谨,让其在新环境中很难的顺利进行交往。

三、结束语

即使学生远离家庭在外学习,家庭动力还是会影响着学生的适应,所以学校应该适量的对学生的适应进行干扰,尤其是从家庭动力入手,帮助大学新生更快的进入到大学生活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惠,赵旭东,陈增堂,姚玉红,廖一鸣,刘翠莲,殷芳,鲍立宪,李春波. 家庭动力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2:133-137.

[2]安芹,李旭珊.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0:796-800.

[3]赵莉莉,肖丽娟. 大学新生适应研究综述[J]. 林区教学,2011,08:20-21.

[4]王璐. 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篇7

    班主任工作中,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如何管理好学生。对怎样做好学生家长工作为教学服务,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流失或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农村初级中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和家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家长、理解家长,即使与家长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也要避其锋锐,利用迂回策略加以解决。决不能以硬碰硬,激化矛盾。自始至终,把自己和学生家长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而不是一副学生老师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只有教师尊重了家长,家长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积极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做好家长的家访工作。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底、思想保守、陈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受“读书无用论”的侵蚀,放松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尤其是在女孩的升学、就业上存在极大的偏见。见于此,班主任在家访学生的同时,重点也要家访家长。对家长关于教育的不良认识,严肃、认真的加以纠正、引导。使学生从家长身上意识到受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

    充分利用家长朴实、厚道的良好品质,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要千方百计的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能主动与班主任交往、沟通。如为家长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家长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甚至解决一些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等等。都可以使得家长另眼看待班主任,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亲戚友朋。实践证明,这样做家长不仅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而且为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做好了宣传工作。

    四、树立家庭教育成功的典型家长的形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在学生之间存在竞争,而且在家长之间也有竞争。家长的竞争在于怎样使子女成材。班主任要搜集一些成功教育子女的家长的素材,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宣传给其他家长。引导他们从对比中获得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从竞争中认识、体会到受教育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总之,班主任要将对家长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为党和人民负责。

    班主任工作中,绝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如何管理好学生。对怎样做好学生家长工作为教学服务,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流失或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农村初级中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和家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家长、理解家长,即使与家长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也要避其锋锐,利用迂回策略加以解决。决不能以硬碰硬,激化矛盾。自始至终,把自己和学生家长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而不是一副学生老师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样子。只有教师尊重了家长,家长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积极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做好家长的家访工作。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底、思想保守、陈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受“读书无用论”的侵蚀,放松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尤其是在女孩的升学、就业上存在极大的偏见。见于此,班主任在家访学生的同时,重点也要家访家长。对家长关于教育的不良认识,严肃、认真的加以纠正、引导。使学生从家长身上意识到受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

    充分利用家长朴实、厚道的良好品质,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建立友谊。要千方百计的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能主动与班主任交往、沟通。如为家长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家长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甚至解决一些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等等。都可以使得家长另眼看待班主任,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亲戚友朋。实践证明,这样做家长不仅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而且为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做好了宣传工作。

篇8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实地调研的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阜新市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相关问题,所调查家庭都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子女,包括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五个教育等级。所有调查是以随机抽样的形式抽取。同时,对阜新市五区二县进行了划分,选取了三个地区分别代表中心城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其中太平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代表,以新邱区街基街道作为城镇地区的代表,以清河门区的西乡作为农村地区的代表。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为94%,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00份,有效率为94.6%。满足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的基本情况显示,阜新市家庭教育投资与家庭子女就读层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在幼儿园阶段,家庭教育投资主要分布在500—2500元之间;小学和初中阶段,500元以下比例高于幼儿园阶段,并以500—1500元居多;而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投资主要分布在1500—3500元之间;大学及以上阶段以3500元以上为最多。比较而言,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支出则要相对少一些,可能的原因是,幼儿园阶段大部分家长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所以对孩子幼儿园的选择,兴趣的培养都会有一定的支出。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免学费的,家长的花费就会相对较少。而到了高中阶段,为了孩子能够考取一所好大学,家长会尽力为孩子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源,包括辅导书、请家教和兴趣班。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在国外读取大学,就会在高中阶段帮助子女学习英语并考取相关的证书,这样教育支出就会相对高一些。调查的另一个基本情况显示,家庭教育投资与家庭所在区域有关。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了中心城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而这些区域的家庭收入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家庭投资的支出也存在差异。不同居住区域的家庭教育投入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各不相同,在代表中心城市的太平区家庭教育投资所占总支出的比例以40%—59%为最多,占39%。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心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比例比较适中。而代表城镇地区的新邱区和代表农村地区的清河门区家庭教育投资所占总支出的比例以0%—19%为最多,分别占37%和33%。理由同样是基于收入水平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80%—99%这个比例区间,清河门区所占比重较高,这应该是基于家庭收入较低的原因。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阜新市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主要选取金钱投入、时间投入和出国留学这三种最常见的教育拓展行为加以分析,对阜新市的家庭教育投资现状进行研究。

(一)金钱投入

谈到家庭教育的金钱投入,最大的支出就是学费、书籍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等,这些也是一般教育中最基础的投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加强,这些费用也在逐步上升。在这一项调查中,本研究除去了上述的一些基本费用,主要研究课余生活中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金钱投入,并为多项选择。现在的正规教育和以前的教育一个显著不同就是需要很多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知识。家长们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不仅为子女提供了必要的学习用品,还通过提供课外读物、安排课外兴趣班等来帮助子女学习。原本这些在大城市很常见的东西,目前在阜新市也渐渐成为大部分孩子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被调查家庭在每一项辅助学习工具的投入上相对比较均衡,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投资最多的是“买课外辅导书”,总计达78%;其次是“报刊”为67%;中间两项“兴趣班”和“电子产品”分别是17%和10.5%;较低的是“教师节等节日”、“旅游”和“老师生日”项,分别是7%、5.5%和4.5%。中国的大环境讲究人情世故,为了更好的让子女接受教育,很多家长都会在和自己子女学习相关的人身上进行投资,包括学校的领导、学校的老师还有班里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等等。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都有这方面的行为,但所占投入比重不高。这种家庭的行为反映出,一方面是家长的处世之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笔者在调查前思考,家庭子女的性别会对家庭投资教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实际调查表明,独生女的家庭和两个女孩的家庭在教育投入方面不比独生子家庭和两个男孩的家庭在教育投入方面差。这说明在阜新市大部分家庭都报着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每个家庭只生一孩,所以无论子女的性别是男是女都会对其倾其所有。

(二)时间投入

在供养子女教育时,家长也会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包括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做作业,辅导孩子功课,培养孩子兴趣等,该项选择也为多项选择。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正规的教育中,学校主要起的是教书育人的作用,而社会就要提供健康的教育大环境。对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的培养主要是靠家庭的力量,家长通过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来达到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目的。阜新市家庭教育的投入除了物质方面的投入,还有时间方面的投入。家长时间投入最多的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家庭中有44.5%的家长选择了这一项,而陪孩子做作业和辅导孩子功课分别占22.5%和28%,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占比例比较少,只有10.5%。此外,家长和孩子谈心的比例占到13%。在调查中,家长表示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少能辅导孩子的功课,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大部分都是只提供孩子基本的学习条件,学习上的事情都是由老师和孩子解决。调查中发现,家庭子女的数量会对时间的投入产生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其的时间投入相对多一些,而多子女家庭的时间投入少一些。一方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更大,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从而让孩子朝着自己的期望发展。另一方面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时间会充裕一些,分给孩子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多一些。纵向比较,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比例要大一些,而谈心的比例要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有家长能够和孩子成为平等的朋友关系。

(三)出国留学

近年来,出国留学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庭教育投资的重要方面,笔者在对出国留学的考察中主要是联系家长的职业来分析他们对出国留学的态度。从不同职业的父母对出国的看法各不相同,父母职业为公务员和教师的普遍认为光鲜的职业中,对出国的看法是“应该”多与“不应该”,两者比例基本占到1∶1,而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家庭对出国的看法“不应该”大于“应该”,且比例约占3∶1。这主要是一方面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不同,出国的开销不是一笔小数目,另一方面,公务员和教师这类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人群多是知识分子,也不乏归国学生,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子女出国的信念。深入分析家长选择出国的理由,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人虽然认可出国留学,但是对出国留学的理由认可度各不相同。横向比较,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国外教育环境好和增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其中公务员和教师在问卷的其他选项还写上了自己的想法,而个体户和农民很多没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是认为周围的人在出国,仅仅是一种跟风行为,还有一部分选择了见世面这个选项。家长对出国留学的看法不同,导致的对子女的观念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子女在国外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勤奋情况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子女的教育质量。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阜新市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调查可以看出,阜新市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阜新市的大部分家庭还是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普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只有掌握知识和了解社会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而家庭子女年龄小,并不能自己主动去接受教育,因此家庭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和督促子女完成学业。

2.阜新市不同地区的教育投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得家庭收入有所不同,因此,对家庭子女的教育投资也不同。

3.阜新市家庭中父母对出国的看法是“应该”与“不应该”,两者比例基本占到1∶1。这和中国整体对出国的态度相一致。但是身处不同职业的父母对应该出国秉持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4.阜新市家庭中父母对教育所持的态度较为功利性,不管是就读层级较低的子女,还是就读层级较高的子女;不管是国内读书的子女,还是出国读书的子女。很多家长秉持着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从而能够获得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二)建议

1.加快阜新市经济发展速度

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才可能改善家庭生活。在满足了家庭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后,人们才能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精神生活的建设,教育就是精神生活的第一大内容。因此,要扩大家庭教育投入,首当其冲要发展阜新市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家庭的行为决定了家庭子女受教育的质量,只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阜新市家庭教育的投资行为。家长对子女设定期望一定要符合子女以及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好高骛远,拔苗助长。

3.处理好金钱投入和时间投入的关系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关心不仅要体现在金钱的投资上,还要投入时间去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在金钱的投资上不可盲目跟风,参加多种辅导班,使子女成为负担,要给子女留足自由时间,让其自由发展。在时间的投资上也不能只是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要花时间全方位的培养子女,既要重视子女的性格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也要重视子女的人际交往,深入子女内心,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正确应对出国留学

篇9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20*年11月27日---20*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校本部外语学院、水土学院、经管学院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再穷不能穷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3)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

无逃课等违规行为;

不吸烟、不喝酒;

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

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

生活费无法保证者;

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

无经济来源,生活节俭;

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

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

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

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

篇10

关键词: 心理与情绪需求; 社会资源需求; 知识与信息需求; 整合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 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3606

一、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属最常见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美国精神科医生Leo Kanner最早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以“情绪接触的自闭”为题报告了11例自闭的儿童,由此拉开了自闭症研究的序幕。在我国,自闭症最早由陶国泰在1982年报告了4例,但是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自闭症者的精确统计调查。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化和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自闭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作为精神残障的一种,2006年在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自闭症被正式列入调查范围。

自闭症作为家庭应对的重大残障事件,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压力的正向效应可能会让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紧密,在精神上互相支持;但其负面效应更值得关注,对家庭成员个体来说,会增加个体的抑郁情绪、敌对情绪和悲伤情绪,对家庭整体而言,可能会导致婚姻解体、家庭秩序混乱、身体虐待以及忽视儿童的风险增大。[1]因此,从家庭的角度关注自闭症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服务需求,意义十分重大。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选择自闭症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残障风险——压力效应——服务需求——支持回应”的残障事件及其影响逻辑过程,一方面了解自闭症家庭的压力应对方式、服务需求及专业社会服务供给的可能性与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自闭症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建立适应包括自闭症家庭在内的残障人群的家庭保障政策。

本研究从2011年11月开始实施,从帮助联络的民办自闭症服务机构获得了自闭症家庭的信息,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的调查对象,调查员向其进行讲解,使调研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9%。调查数据通过FOXPRO6.0以及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表1样本分布情况(N=120)自闭症者诊断结果家庭总收入户籍 自闭症倾向171 320元及以下15深圳户籍75 轻度自闭症161 321~3 500元49非深户籍45 中度自闭症343 501~7 000元40 重度自闭397 001及以上16 高功能自闭症3 其他11

本研究具有行动研究的特质,试图将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实践结合起来,在调研过程中就自闭症者问题与自闭症主要照顾人进行了交流与疏导,尤其是调查员对自闭症者的接纳,使得被访问的自闭症照顾人获得了心理泄压。

三、结果分析

从家庭的生命历程来看,家庭的需求会随着自闭症者成长的阶段而变化。不同阶段的家庭将面临不同的问题与挑战,新的需求不断孕育而生。

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家长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其中以心理方面的需求最为强烈,其次为社会和生理方面的需求。[2]林云强等通过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需求众多且极为迫切;家长在育儿方面的专业支持需求很高,迫切需要得到康复机构及老师的帮助;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苦恼来源于对自闭症儿童将来生存问题的忧虑,需要得到社会团体、政府部门、专业人士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3]黄辛隐等对71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求及发展支持调查研究显示,在诊断初期,自闭症家庭需要得到及时、连续、专业、正规的早期干预;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有经济困难,希望获得家庭补贴、特殊儿童的医生照顾和接纳特殊儿童的机构等。[4]

在已有关于自闭症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SPSS11.5对挑选出的17个项目进行分析。每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法,将“急切需要”、“比较需要”、“不确定”、“不太需要”、“不需要”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了简化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自闭症家庭的需求进行因子提取,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827,大于0.8,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725.525,P=0.000,表明适合对数据做因子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从第3个因子以后,坡线较为平坦,因而提取3个因子较为合适,其累计贡献率达60.32%。因而,用3个综合指标足以将原来的17个变量的60.32%的信息反映出来。

可见,因子1主要反映自闭症家庭的心理与情绪需要、因子2主要反映自闭家庭的社会资源需要,因子3主要反映自闭症家庭的知识与信息需要。这种分类基本符合当前学术界关于自闭症家庭需求的分类,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心理与情绪需要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在获知自己孩子的诊断时,均表现出了极度的抑郁、焦虑,处在无助感的境地,在随后的日子中不断经受着糟糕到了极点——过强的压抑体验——绝对化定位的负性情绪体验。此时,积极的情绪支持,合理的负性情绪疏导,主动应对的态度将对家庭承受突发事件帮助很大。

统计结果也表明,在自闭症家庭需求中,“社会大众对自闭症者的理解和接纳”、“如何面对社会中异样的眼光”、“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等心理与情绪需求都是自闭症家庭在各种需求当中最迫切的,旋转后方差解释率达到了41.07%。这一结果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关注自闭症家庭需要经济援助的传统做法上,更应该关注其家庭成员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家庭亲友以及社会大众的理解、接纳、鼓励与帮助。2.社会资源需要自闭症家庭的社会资源需要包括“家庭经济支持需要”、“对保护性政策及政策信息的需要”、“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育服务的需要”、“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需要”等,其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为10.45%。由于自闭症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列入财政补助范围,因此,自闭症家庭的康复支出对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负担。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要照顾孩子,不少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不得不放弃工作和职业晋升机会。长期的康复治疗让家庭因病致贫。自闭症家长表示,自闭症儿童每月的康复费用可达到2000元以上,长期较重的经济负担让家庭充满阴霾。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给儿童提供资源的能力,使得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干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此外,社会对自闭症仍然存在排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入学难,义务教育权被无情剥夺等。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是自闭症家庭共同的心声。但由于自闭症儿童即使经过康复培训也不可能达到正常孩子的认知水平,因此,在当下教育体制下,学校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孩子。这就变相地剥夺了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权。许多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自闭症康复机构,一方面会给孩子贴上了“自闭症”残疾的社会标签,另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社会融合。因而,自闭症家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强烈。3.知识与信息需要 自闭症家庭的知识与信息需要包括“对孩子教育康复训练的专业化服务需要”、“如何申请应享的权益”等,其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为880%。自闭症作为家庭的残障事件,对普通家庭的“常识性知识库”冲击很大。多数家庭在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几乎对此一无所知。自闭症者如何治疗,康复前景如何,与自闭症者怎么相处,自闭症者怎样融入社会,自闭症如何自理自力等一系列不确定性,使得家庭积聚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获取客观准确的诊断、有关康复训练的理念与方法、自闭症儿童的教养方法、各种自闭症儿童服务以及自闭症儿童升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知识和信息,成为自闭症家庭极其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在全方位评估自闭症家庭需求的基础上,运用优势视角,通过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家庭改善当前的境况,与自闭症所带来的家庭痛苦作斗争,实现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时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1. 家庭为本:促进家庭功能的复原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倡导多层面的介入,在针对自闭症家庭的社会服务中,应当要着力促进个人及家庭功能、社会环境转变各个方面,制定多元化的服务形式来满足家庭层面的不同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促进家庭成员对自闭症者的接纳。接纳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儿,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依据Kubler Ross(1969)的哀伤理论,弱能儿童的家长会经历震惊、否认、讨价还价、情绪低落等心理阶段,然后才可以进行接纳弱能孩子的阶段。此外,家庭的生活秩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情感维系等都会影响到家庭对自闭症孩子的接纳。优势视角理论认为“自闭症问题”的标签会对家庭有蚕食效应,重复多次后,就会改变家庭对自闭症者的看法以及丧失对未来家庭的憧憬,从而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以及家庭的正常功能。因此,疏导自闭症家庭关注自闭症者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而非其诊断、缺陷、症状和缺点;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接纳自闭症这一创伤事件并不都是负功能的观念,帮助自闭症家庭顺利进入建设期。

其次,要建立相互合作,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家庭成员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尽量让父母共同参与讨论孩子的学习、养育事宜,引导夫妻双方共同为孩子的事情进行磋商,增进夫妻合作分工的基础,还应当借助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家庭活动及自闭症者展能活动,让夫妻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下,找到新的共同兴趣,并从自闭症孩子的身上看到希望,从而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并树立家庭的共同目标。

此外,自闭症者的康复教育和未来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家庭问题,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合理并充分挖掘家庭资源,恢复家庭功能,形成家庭合力,有利于自闭症者的发展。在经历疾病和抗争的伤害后,家庭也可能面对一些机遇。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家庭理清内部资源,如建立跨代支援、建立家庭内部的互助网络、促进自闭症家庭与上一代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家人的积极相处;还可整合资源,建立家庭支援小组,让有共同遭遇的家庭一起分享,通过这种伙伴关系让他们相互勉励,携手共度家庭困境。2. 社会融合:社区社会工作介入许多家庭因家有自闭症的孩子,从开放逐渐走向了封闭。因此,为其提供一个宽容而接纳的社区氛围,为自闭症家庭“去标签化”,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走出去,向亲人、朋友、社区寻求支持,至关重要。宣传自闭症家庭同样享有与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而不是将其身份边缘化和异化。

在社区工作中,组织自闭症家庭成员有计划地参与社区活动,建立家庭互助和社区互助,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发挥自闭症家庭的潜能,努力去克服和超越不幸与磨难带来的负面效应。

同时,积极建设自闭症康复机构对自闭症家庭的支持作用。康复训练对自闭症者回归“正常生活”和融入“社会”非常重要。但目前康复机构本身面临社会支持不够、缺乏资金等困境。社区工作者可拓展地区发展、社会行动、社区策划和社区教育等方式帮助自闭症机构发展,从而争取更多资源,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地位等。具体内容有以下方面。

联系社区实践点,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进行社区实践,让社会人士认识、接纳自闭症者,并通过孩子参加社区生活,融入社区。

开展社区倡导及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对自闭症家长的培训及社区人士的宣传活动。通过大型户外自闭症知识宣传、小型讲座等,让自闭症家长了解到更多的自闭症知识,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照顾经验,同时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认识理解自闭症者,为自闭症者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拓展娱乐休闲活动。开展社区内的健身活动、户外亲子活动等,愉悦身心,增强亲子关系。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组织社区内的资源,共同关注、帮助自闭症孩子。3. 家庭政策倡导: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物领域的干预。”[5]当前我国转型期单位保障的削减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甚完善,使得家庭的保障功能突显,一些家庭已经成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救生筏、庇护所。现实中,我国针对自闭症等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服务严重不足,而且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服务政策的市场化,使得自闭症家庭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在访谈中,不少自闭症家庭表示,经济压力成为其目前最大的压力,也表明当前我国对于这类残障人士的救助服务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家庭政策制定上起主导作用。“构建发展型家庭政策,是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家庭、投资儿童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系,形成一个政府、市场组织、社区及公民社会组织等都有责任、动机和行动来支持家庭、帮助家庭更好行使其责任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中,政府是作用最重要,是因为对家庭和儿童的支持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整体出发点的投资,所以,政府在这一框架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6]政府要在治疗费用方面提供救助服务,减轻家庭经济重担;在社会服务方面,推动民间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壮大,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其次,要从微观政策设计上完善家庭支持服务政策。对自闭症家庭进行经济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如残联等要积极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各种社会支持,包括经济上救助和康复知识和技术的指导等公益性支持。扶持自闭症社会服务机构发展,实施半公益化运行模式,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以便减轻自闭症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放弃工作进行照料的家庭成员可参照低保标准进行财政补贴,或政府购买直接服务于自闭症者,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对于自闭症家庭,不仅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情绪性支持也是非常需要的。喘息服务可以暂时替代自闭症者主要照顾者的工作,为照顾者提供体力放松和心理缓和的时间和空间。该项服务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已经有相当丰富的实施经验,对我国自闭症家庭救助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喘息服务可以由社区提供,或者由专门的服务机构提供。

总之,对于自闭症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契合自闭症家庭需求,促进自闭症家庭功能的发挥。

[1]卢汉龙.风险社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9.

[2]刘毓芬,胡心慈.“破茧而出的意义”——一位自闭症儿童母亲之心路历程[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2005(29):225-250.

[3]林云强,秦星,张福娟.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51-57

[4]黄辛隐,张瑞,刑延清.71例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求及发展支持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1):43-46

篇11

一、家庭价值观

纵观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文化价值观,又叫价值取向,是人们心目中对于万事万物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成套的评价、看法或价值评估体系。价值观是一切文化的代表,是交际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内容牵涉很广,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家庭价值观是指社会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准则,是衡量这些行为准则好坏的标准,它是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在家庭中的体现。按照文化价值观划分的三个层次来讲,家庭价值观应该是在第二个层次,它会向外辐射影响其它所有的价值活动。可见家庭价值观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

西方对家庭的定义较为宽泛,认为只要两个人有长远的关系,有正常的性生活或能繁衍后代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及能实现继承,就可定为家庭。而中国则强调必有血缘、姻缘关系和共同生活在一起,并被法律所承认的,方能定为家庭。这种家庭观的差异,在模式、行为、义务,利益、荣誉等方面,就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特征。

(1)在模式上,中国习惯于几代人同住。人们以几代同堂、多子多福、人多势众为荣。形成以直系血缘为主的大家庭。大家庭中的众多成员之间尽力协调一致,在生产上互助、社会上互持、生活上互顾,构成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而西方不讲究这种血缘的关系,因而他们家庭的结构较为松散。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通常经济独立、有自己单独的住所。

(2)在行为上,西方人一般是寻求内行的帮助,父母对子女只提供建议,而中国人更多的足寻求家庭的支持和安慰.父母对子女可直接下命令。因此,西方人表现出对专家的敬重,对权力和威望的崇拜,中国人则表现出对长辈的敬重,对权威和等级的服从。

(3)在义务上,西方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表现为:在中国,子女要孝顺父母,父母也要为子女做出牺牲。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赡老扶幼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在西方,例如美国,法律没有赡养父母的条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了解和承认的平等关系。很多家庭,子女很早就独立离开了,但与父母的关系仍较密切,认为父母也是重要的。

(4)在利益上,西方注重个人的利益,重视的是金钱;在中国,个人并不重要,家庭利益是首位的,强调的是忠诚与责任。由于西方的家庭结构较松散,家庭功能也较单一,人们强调的是自尊和创造性,因而追寻的是如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完善,个人的成功与否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前提。在中国,家庭强调发家、兴家,尽力压制个人的欲望。由此,常把那些追求个人利益与需要的人们视为“不孝”和“叛逆”。个人的所作所为,似乎只是为了忠诚于家庭和为家庭而尽责任。

由中国传统家庭衍射出来的道德价值网络,首先是儒家所创造的“亲亲”原则和由此产生的“孝”的家庭价值观念。亲亲原则的建立不仅把“家”提高到人生最重要的生活群体地位,而且把维系家族血缘和群体感情的孝悌观念确定为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和最高的价值观。

(5)在荣誉上,中国则特别强调家庭荣誉。中国对家庭荣誉的强调表现在光宗耀祖,因而望子成龙的思想特别强烈。西方的生活准则是以个人为主。连自己的姓氏都可以更改,家庭荣耀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三、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冲击

在跨文化交流的冲击下,中美两国家庭价值观相互渗透、相互侵蚀。其中,美国家庭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家庭价值观中的某些思想行为进入乃至融入了中国家庭价值观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很多中国人开始像美国人一样觉得孩子的离开是正常的,永远不离开父母才不正常,甚至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到见解。而在美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堕胎、家庭暴力、工作家庭、同性恋家庭等问题的出现,让很多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优势。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能硬性断言哪种家庭价值观更好。

篇12

[关键词]家校协同现代教育新课改要求途径问题

家校协同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家校协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也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笔者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个性、乐于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生活化”的个人,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改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落实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在对待学生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往往不太一致。比如,当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却可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在目前全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向上的错位,必将大大降低教育的整体功能。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3.新课改期望通过家校协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从操作层面上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有许多新的方式,这些方式能不能顺利实施,取决于家庭能不能积极配合。比如,在新课程改革展开以后,学生需要完成许多活动性课程教学,单纯在学校范围内不可能完成这些活动性的教学任务,家长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还比如有些课程试验区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减少或者不留家庭作业,这时家长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充分安排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这样他们才觉得放心,才觉得老师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需要通过协调、沟通来消除。

二、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协同的新途径

家校协同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家访等,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又摸索出许多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它主要是由学校聘请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规划决策的讨论,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

2.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协同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

3.教育沙龙。学校和家长通过“沙龙”的形式,定期在一起聚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由于沙龙交流具有休闲、宽松的特征,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共同提高教育能力。浙江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就定期举办这样的教育沙龙,深受家长的欢迎,并已渐渐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方式。

4.互动短信。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公司合作,利用短信平台与家长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短信方式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发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了解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浙江嘉兴市实验小学使用这种“家校互联”短信平台,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每天阅读渗透着老师们浓浓爱生之意的短信已经成为家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将老师们发送过来的短信每一条都保存了下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史。同时,家长们也积极回复老师们的短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目前,这种“互动短信”式的协同方式已经向其他学校推广开来。

5.网络论坛。新课程实施中,一些学校利用互联网创建论坛,并把论坛地址告知家长,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在论坛留言进行交流,也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通过论坛留言,向学校反映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在论坛上与可以与其他家长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学校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另外,可以通过论坛把众多家长的观点收集起来,集中人力、精力进行分析和解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超级秘书网

三、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协同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应掌握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技巧,坚持主动、公正、平等和的原则,与家长和谐交流。另外,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的协同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2.家长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评价,不能期望过高,眼高手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在协同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本人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参与到家校协同的活动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新课程实施中,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摘 要]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情感培养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单亲家庭子女往往行为缺失,为此家长应摆正心态,调整不良情绪,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注重丰富家庭生活内容。学校方面也应该用心关爱,维护学生自尊心;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保持家校联系,改善家庭关系。总之,单亲家庭的子女的教育,应该由家长、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家长、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模式,让单亲子女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单亲家庭;单亲子女;行为缺失;调节;对策

学期末的一节日语课上,一个女同学的手机课上响了。作为班主任,我把她的手机收了上来。因为考虑到该同学单亲家庭的特殊性,所以没有当面批评她。而是等到课后叫她来办公室,单独跟她了解一下情况。该同学已经不是第一次把手机带到学校了,了解到本次带手机来学校主要是为了和一个同学联系。针对她的问题我重申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携带手机的坏处。我和她谈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让她回去上课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没有回到教室上课,而且其他同学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当时那种着急的心情难以言表,于是在德育处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学校内寻找该同学,终于在会议室找到了独自一人的她。我控制住自己紧张焦急的情绪,让她回去上课了。后来,国际部的老师得知此事找到该同学了解情况,该同学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交给我。读完这份检查,再结合她之前所犯的各种错误,我思考了许多。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家长提出意见,同时也探究学校方面的对策。

一、单亲家庭子女行为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家庭教育环境又与子女性格的形成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然而由于家庭的缺损,也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缺陷。该同学从小父母离异,她是一个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在其童年记忆中,几乎很少有父亲的影子。而母亲也很少关心她。陪伴其时间最久的外婆,也因为代沟的存在,很少和她沟通、交流。对她的教育基本上也是简单粗暴的。要么是一味地满足她提出的各种物质要求,要么是在其犯错误的时候严厉批u。甚至因为过度气愤而放任其自由发展。长期以来,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不会与人沟通,继而放任自己。

2.情感培养意识的淡薄

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缺失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长此以往,他们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对家人的感情也不深厚。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关爱。在之前与她的交谈中,当我提到:“你犯这样的错误,其他同学会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轻描淡写地回答到:“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其实,这些都是她的自卑心理造成的。她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当我问到她“你和他一起开心么?”的时候,她告诉我:“他关心我,我很开心。”长期生活在这样缺乏沟通、缺少爱的环境中,她也渴望别人的关心和关爱。既然家庭给不了,那她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调试的对策

(一)家长方面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时间处于抑郁、悲痛、自暴自弃的情绪中,那么必然会对其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么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应该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尽快从悲伤、痛苦中走出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们,更多的灌输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会让其更有安全感。进而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但是单亲家庭由于其不完整性,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也往往存在很多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更加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而过分地溺爱子女,也不要因为家长个人的情感不顺而怪罪于子女,进而对于孩子过分苛刻,要求严厉。这样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

3.注重丰富家庭生活内容

由于单亲家庭的不完整性,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必然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单亲家庭除了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育活动、休闲活动等。增添孩子的生活乐趣,帮助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生活范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以及与家中的长辈多交流沟通。

(二)学校方面

1.用心关爱,维护学生自尊心

首先,为了弥补单亲家庭环境带来的缺陷,教师在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努力创设一个没有嫉妒、轻视、平等、真诚、互助的环境。其次,教师要主动去关心、帮助、信任、尊重这些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态、独立的人格。只有对他们倾注爱心,他们才会从心里打消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架起师生之间爱的纽带。

2.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能被发挥出来。因此,学校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活动,并且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积极参加,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和优点,分配给他们相应的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不断地鼓励他们、认可他们,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并且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发展。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

由于单亲家庭的不完整性,必然导致子女与父母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情感方面的交流也不多。所以,学校方面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可以通过子女互相写信留言的方式,来了解对方心中自己的一面。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体谅父母的难处,也变得更加有担当,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

4.保持家校联系,改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的改善对子女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一方有义务让家长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跟子女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和学校配合教育学生。此外,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表现,从而做到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总之,通过学生这次“出走”,笔者反思到对待单亲家庭的子女的教育,应该家长、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家长、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模式,让单亲子女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沟通技巧

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双方都要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出高素质幼儿。

在幼儿园工作已有二十个年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幼儿教师不管在一线搞教学工作,还是在后勤搞管理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作为幼儿园一线老师,与家长沟通是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管理者,与家长沟通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要求标准及调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提到“与家长的沟通”这个话题,就让我想起自己刚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时,看到家长来的时候,会特别的紧张,不知道该怎样和家长交流,只是一味的和孩子说“早上好”、“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应该怎样与家长交流沟通呢?从工作实践中我逐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礼貌待人,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家长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园的工作也不例外,每天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我们老师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满脸的微笑、简短地问候接过孩子,用我们的微笑和热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在这一天里心情愉快,安心工作。

在面对家长的态度不友好时,我们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和家长争执,学会倾听,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景,都能轻松解决,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感情动人,用真诚之心面对家长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向家长告状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

三、讲理服人,客观面对家长的疑问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向我提议:“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回事,早餐一点都不好,我怕孩子营养不良都是在家吃早餐,生活费只交一半。”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我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知道其原因,然后再耐心解释,告知幼儿园配餐是由专人负责,根据幼儿每天的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让家长知道每天与其他幼儿共同进餐可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最后也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虚心接受和及时改正。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幼儿园的管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对幼儿园的看法,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所以,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对幼儿园工作发泄不满时,作为管理者和老师不能与家长针锋相对,避免激化矛盾;也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能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耐心的解答,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给予支持和理解。

四、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地与家长沟通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

五、多种渠道,主动与家长沟通

教师可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园地、家访、电话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多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对孩子发展与教育问题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