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工程信息技术范文

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6:26: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工程信息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技术;农业工程;应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促进农业发展,实现自动化是其发展的根本。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来说,结构改造和技术的精细化和先进化应作为其基本要求。农业自动化信息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的操作水平,以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地域特征对农业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可对地域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测试,通过数据采集和储存了解地域情况。自动化信息技术是集地理科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目前自动化信息技术能为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三维地域信息。通过专业的平台建立,使农业生产地域管理更加精细化、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在农业调查过程中,自动化信息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提供实时的图像分析,建立空间数据信息,使农业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辅助分析功能则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技术革新。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以电磁波技术为核心,是利用电磁波的观测和分析对物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遥感器的主要作用在于信号接收,实现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管理和控制。遥感技术还实现了对农作物的长势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管理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观测精度大大提高,其预测功能实现了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是最为广泛的应用方式。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是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主要由空间导航卫星、地面监控站与接收设备组成。通过这一系统可对农业操作过程和设备进行检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实现了农业信息定位。目前,美国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具有先进性,通过远距离的定位功能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宏观调控和农业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四、虚拟仪器技术的重要作用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以计算机基础为基础,仪器仪表测量为辅的模拟仪器。其功能在于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模拟过程和记录过程实现对农业发展的了解。现代虚拟技术是农业智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我国,农业播种中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虚拟技术,可获得落种性能、平均值等特点,从而使操作界面合理化、可视化,促进农业播种技术的完善,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还可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对种植过程的指导。在农产品选种过程中,也可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再通过智能化系统得到植株的种植过程。

五、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工程

专家系统是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在多个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对于农民的经验、种植技巧具有较好要求。而专家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新技术的实施,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专家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农业生产常见问题,并形成数据,对种植过程形成专业的种植策略,对不合理的施肥和管理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机网络是这一技术的重要工具,通过互联网的访问,即可获得对应的数据信息,在信息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还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信息,也就是说,专家系统虽然解决了工作效率和技巧问题,但对于前期设计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分析,专家系统是人力与智能系统的结合过程,实现其积极作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经验。同时,专业系统的建立具有复杂性特点,农业知识的建立要与其他知识进行分离,这也是专家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六、总结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自动化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仪器技术和GPS系统为代表。未来,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当然,一些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技术和成本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其技术更新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09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向着现代化、节约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战略核心,将农业技术尽快运用到农业体系建设中,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有效应用的最有效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级行政单位、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多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主导从中央、各级县(市)到乡(镇)的农业推广体系,其更多的是侧重行政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单位的专业设置,而行政单位的行政干预和功能单位的各自为政都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不明确,推广管理机构人事分离。

1.2 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相重叠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技术对口和专业对口,明确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一定要具体到田间地头,明确到每一个村民,强调管理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当前,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繁多的农业扶植项目,需要开展农业救助、行政干预、农资创收、技术推广等4类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门机构承担着多重职能,而且不同职能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导致农村基层推广机构的职能重叠,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不灵活

我国农村土地跨越多种地质地貌,而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照采用单一片面的推广方法,很多推广方法可能在一个种植带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种植带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实践推广。而长期形成的“行政指挥+田间指导”的行政推广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创新,不能迎合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在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后,需要侧重加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技术带头人。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应改变单纯的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将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回归到农村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广上,而政府应该定位于技术主导,做好推广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从而打造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为骨干,结合农业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骨干以及涉农企业广泛参加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推广机构应该承担着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普查、农业创新技术引进、实验,农田病虫害防治及灾情监测、防控,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农资产品投入使用监测等具体工作。最终能够实现政府出台农业推广技术,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积极反馈,从而能够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2.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根据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把握新型农业推广的市场方向,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市场法制政策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操作指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技术推广保障应该积极开拓技术推广经费渠道,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3 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农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经落实规划,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缺乏切实可行的示范带动,使得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在田间地头落实完善,农村各级行政单位、农民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优秀的农民带头人,规范发展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倡导由农民组建、农民管理和农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农民合作社应该培养先进典型,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各职能单位、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洪秋,安载学,方淑琴,张琳,王秀飞,张维东,刘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2] 郭洁,胡宝贵.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2).

篇3

关键词:工程技术;农业建设;现代化

新时期,中国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地探索农业发展道路,促使中国农业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取得很大的突破,更加获得了一些全球瞩目的成果,并且同国际接轨,跻身成为了农业大国。现代化的农业研究工作以及探索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国际的农业格局也有着重大影响。面对这样的形式,需要对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做深入的研究,认真分析现代农业的建设[1]。

1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和转化,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去加强农业有关技术的研究工作,突破现有农业技术,加大力度发展先进农业技术。在实践中改进原有技术,且将基层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参加到技术的推广中,这样才真正做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1农业工程技术内容

农业工程技术可以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林业中或其他农业领域中。农业工程技术通常包含内容也有很多,比如基因工程技术、农业环境的保护、农业方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优良品种的研发、生物技术或有关的其他新技术[2]。

1.2农业工程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

1)农业形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样的开发区应该同该地区所在的政府进行合作,政府需要参与并且协调该开发区的形成,实际含义就是在一块特定的区域内,建设农业研发和生产的基地,还要能带动有关技术继续发展以及推广。现今,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已经建立开发区。这样优越的地域必须具有集中的人科技力量、优越的种植条件、发达的经济。例如,东部的沿海地区建立出农业领域开发的实验区,或者是农业的高新技术园区。这样园区是同有关单位一同建设出来的,这是一种经济实体,为农业工程技术开展实践提供一个必要的场所,进而可以促进农产品开发的进程。另一些模式就是建立农业的示范区以及农业科技的示范区,农业的示范园具有观光的性质,自身特征也很鲜明,具有生态、高效、绿色特点。2)一体化科技的转化模式。一体化的科技农业生产模式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开发、农业开发、农产品销售,将这些工作由同一个科技性质的企业完成,称之为一体化科技企业。例如广州花卉生产企业,一些地区的有关农产品的科技研究中心等。

2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概况

现代化农业是对新兴农业的一种概述,主要是指农业的外在形态。主要从农业要素方面,对农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处理,提升农业和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地理科学、旅游等融合程度,从而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出效率,实现农业的产出最大化、最优化。世界范围,不少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已经非常之高,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是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较为艰巨[3]。

2.1现代化农业的特征

首先,现代化农业具有科学化,因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农业需要有科学的支撑,科学能驱动其向前一步发展。科技将人力和物力进行解放,农业生产率也就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其次,农业的信息化,这是当前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能有效的推动农业的高端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品质的更优化发展。农业集约化是国家当前农业战略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向,主要从注重农业生产品质,寻求更优质的产品;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用先进科学设备,节约资源;从大量资金的投入转变到科技的投入,实现农业高效和快速发展。另外是农业的市场化,这是农业能走到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最后,农产品的多样化,农产品要更加多样和优质,这能提升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2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功能

现代农业的建设不仅仅具有生产的供给功能,还具有满足生活休闲的功能、生态的保护功能。现代农业建设成功后,追求目标在原有的目标上更进一步。①提升农业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商品率;②高效使用资源,融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农业研究工作以及探索工作,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国际的农业现有局势上也有着重大影响。新时期,更应重视到农业工程技术带来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工作中,不断尝试更多的农业工程技术,提升农业工程技术的转化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型农业工程技术,推动我们国家现代化农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朱沛军.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及现代农业建设[J].南方农业,2015(3):177-178.

[2]蒋家荣.浅谈农业工程技术发展与我国农业科技革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53-54.

篇4

一、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特色不彰显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以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为重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则以雷达信息处理为特长[2]。农业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应该突出农业特色。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专业在农业院校一般都成立时间不长,属于新兴专业,因而经验不丰富,尚未形成农业特色。由于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专业实验室特色不明显,实验内容更多的是通用的验证实验。以南京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综合设计实验未能与农业工程有机结合,以致很多学生毕业时对农业工程都不是十分清楚。虽然近几年毕业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却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什么行业都有,且就业的层次不够高。而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将农业工程纳入十大重点投入项目之一,农业工程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电子信息专业如果能和农业工程结合,必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实验室设备和实验老师尚未转型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一般是在原有的相关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建设的,由于时间短,尚未真正转型为电子信息专业自身的实验室,并且实验室设备使用时间已经较长,实验条件比较差。如南京农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依托于原先的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实验室,只是针对高频、通信原理等补充了一些实验设备。缺乏实质意义上专业实验室,实验条件就捉襟见肘,使得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是新设备知识,而实验教学时接触到的却是一些陈旧的设备,教学难以得心应手,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从学生方面看,在课堂上可以学到先进的理论知识,实验室陈旧的设备却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以致学生把做实验当成是一项无聊的任务,实验过程中仅是看别人做实验,实验后抄一下实验报告,这样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实验老师也未能转型。由于农业院校原来没有电子信息这个专业,专业增加后,实验室规模相对是扩大了,但是实验室老师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如南京农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教师许多原先是从事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实验教学的,他们对电子信息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在很多实验教学中并不能游刃有余。另外,许多农业高校没有建立对实验教师开展相应培训的机制,实验教师的工作量核算又缺乏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师学习新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师人才引进方面,一般学校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因而没有给予实验教师相应的待遇,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

(三)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与电子信息专业的开放性相悖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离不开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学生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但一般高校将实验室物资和实验教学放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上的不协调,既难以形成跨学科的实验能力,又不易实现整体效益。如南京农大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实验室原来是按教研室分,有三个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后来该校将三个实验室合并为一个电学实验中心,就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验室管理上的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等实验室开门、实验室开门等学生”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南京农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还采用了学生勤工助学的方法来参与管理。但由于工作不成熟,未能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使得部分实验室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场所,反而更增加了实验室的封闭型。

(四)实验教学保守性与电子信息专业创新要求不符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应该更注重动手能力,但是现在的实验课堂完全没有体现灵活的动手,师生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老师注重理论教学,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投入到实验环节中,实验教学中只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和被做了很多遍的简单的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做,创新性在其中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一)依靠优势学科,强化农业特色电子信息本科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GIS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等。这些比赛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需要有特色的创新实验室作为支撑。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只有和学校的优势学科水融,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该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学术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硕士、博士点。因而可以考虑将电子信息融入农业工程,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样既能使农业工程学科“老树春深更著花”,也能使农业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借力好风上青云”。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将农业工程项目引入到电子信息实验环节中,如可以考虑农业自动灌溉里的控制装置的设计,农业害虫识别的简易智能装置设计等等。

(二)投入经费,推动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教师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教授说过:大学有将近一半以上的资产在实验室,因此实验室是学校的“半壁江山”。农业高校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保证实验室专项资金无虞之外,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使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向电子信息专业需要高效转型。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其素质是建设实验室的关键。提高实验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实验室强大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以前的实验教师跟不上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因而可以转型为管理人员,同时另外招聘专业能力较强的专职实验教师。学校每年不断地以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团队的同时,应该引进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培养专职的实验老师。

篇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迅速扩宽了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农业工程科技出现了以自动化、信息化、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及经济管理学科相互渗透的情况,我国农业工程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首先,我国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要求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农业工程专业技能,还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统筹规划和对话能力[2-3];其次,随着农业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宽,将会出现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农业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融合也不可避免,因而农业工程本科教育的传统专业(如农业机械化等)面临着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涵盖面和统筹规划能力等发展问题,而农业工程的一些新兴专业(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进行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宝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再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农业工程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培养方案以及经费投入都要适应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因此,在依赖于知识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能力的国际竞争时代,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工程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国的农业工程本科教育迎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

2我国农业工程教育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基本延续了苏联时代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把培养“窄深型”的专家作为目标,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培养模式过于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了学生把主要学习功夫都花在课本上,较少参加社会实践,不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视野,使得农业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农业工程类专业设置的真正意义,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也不能综合地进行思考和解决.同时,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大多偏重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们关于农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视野不够开阔,尤其是没有掌握本应该掌握的农业工程相关知识,如农业生物、农艺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而农业工程应是以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及其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要为农业的工程化服务.而且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社科类内容普遍薄弱,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教条化,解决问题过于公式化,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综合考虑来解决,并且现设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大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缺少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人类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课程.

3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国际化,我国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我国的农业工程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全面改革的时机,这就要求全国各大高校的农业工程教育要重新审视“三农”问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我国农业正面临着由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向着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实现规模化农业经营方式,保证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人才培养上有新的突破,必须加强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投入,河南农业大学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现代农业所需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实现了现代工程、生物技术、系统管理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很好地体现了目前农业工程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原则,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不再是以前的“深窄型”专员,而是综合素养都很高的现代化工程师,大大提高了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并且明确了他们的专攻方向(就是为我国的“三农”服务),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地解决所面临的现实的复杂问题.河南农业大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农业工程本科教育进行改革探索.

(1)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扩大,有计划设置了新兴专业,调整、改造、拓宽原有学科专业结构,使专业向综合方向发展,对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加大了人文社科类的教育,优化了基础课程的设置,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同时,专业课加开了生物环境和能源有关的课程,如农业微生物、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能量有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课程,实现了专业课的综合化,同时,还增加了多门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选课平台,目前我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公共课课时、基础课课时、专业课及相关课课时、实践课课时等所占的比例都进行了调整,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2)扩大研究领域,促进学生多领域发展农业工程学科涉及机械、材料、电工、电子、生物、信息、资源、环境、经济及管理等多学科,农业工程教育的教学计划应体现工程与生物、技术与管理、机与电的三个结合点[6-7].因此,我校的农业工程类专业扩大了研究领域,实现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综合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多领域发展.目前,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学生的研究方向分为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高效农业、农业电气化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五部分,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他们能够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影响本科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师资队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河南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目前,农业工程类专业正在加快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重视现有教师资源对学校生存的影响,更注重新生师资力量的培养,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交流,使他们能在各个方面都为学生做好模范引导作用.农业工程类专业在编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双聘院士1人,海外讲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多人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现已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科研要求的师资队伍,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技术团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