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加工服务范文

数字化加工服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34: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化加工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化加工服务

篇1

关键词:马铃薯 淀粉加工 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1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的化学组成

淀粉的加工过程是先将马铃薯清洗干净随后用锉磨机锉磨成泥,然后经过旋转筛,将淀粉乳和薯渣(纤维素)进行分离。淀粉乳除了含有淀粉,还含有可溶性的物质(糖、蛋白质、有机酸和盐)和细纤维。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进一步连续离心分离(水力旋流分离器)和细筛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淀粉可直接用于生产变性淀粉,或者进行脱水干燥。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主要是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废水)和薯渣(废渣)。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见图1。

1.1 分离汁水的化学组成

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Potato Fruit Water, PFW)是指从淀粉生产线上的旋流站溢流排放出来的汁水,其pH值大约为5.6。淀粉加工分离汁水有机物含量很高,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高达30000mg/L以上,其化学成分包括水、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糖、盐和酸等[1]。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的化学成分见表1。

分离汁水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由于马铃薯蛋白具有非常好的起泡性,在收集汁水的水池上方布满了厚厚一层泡沫(图1)。

1.2薯渣的化学组成

薯渣含水量特别高,达到了87%,国产淀粉加工设备含水量更高(~93%)。其他化学成分以干基计算主要包括淀粉55.62%、纤维素31.93%、蛋白质8.32%、灰分3.10%和脂肪0.42%。新鲜马铃薯渣的化学组成见表2。

由于鲜薯渣含水量高,不宜贮存、运输,生产季节集中,大量的薯渣堆积,若不及时处理,既占用场地又容易腐败产生恶臭,造成环境污染。

2. 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2.1分离汁水的资源化利用

马铃薯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见表3[2]。马铃薯浓缩蛋白水解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其溶解性和提高其消化吸收性,另外也有关于马铃薯蛋白水解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报道,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抗氧化剂用于食品质量的保存[3]。

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排放以后就变成废水了)的处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1)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通常采用生化处理法通过微生物或者是酶法、催化氧化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后直接排放。此法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企业没有增加新的经济效益。生化处理过程中可以增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可以获得能源,但是终因生产季节短和环境温度低产气量不足,很难实现工业化利用。

(2)将淀粉加工废水与废渣混合,补充适当的氮源等生物发酵生产活性酵母、饲料或其他生物质营养物等。此类利用形式在新的发酵产品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废渣废水。

(3)先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提取有用物质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资源化利用后,再部分排放或完全不排放。比较典型的是荷兰尼沃巴研究开发的蒸汽闪蒸絮凝法和“特殊真空转鼓过滤机”分离技术。从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中提取回收蛋白后,余下的废水再通过蒸馏浓缩使有机废水变为液体肥料和蒸馏水。实现马铃薯淀粉加工无废料生产。其全套设备价格十分昂贵,运行费用也很高。但是,其分离回收蛋白等有效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在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值得借鉴。设计合理,资源化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补偿废弃物利用的工程投入和运行费用。

在我国马铃薯淀粉厂比较集中的西部和东北地区,马铃薯淀粉废水直接采用生化法处理有三大技术难题:一是处理能力不足。马铃薯淀粉废水排放量大、浓度高,总固形物达5%左右。二是环境温度低。生化反应通常要求环境工作温度在18℃以上。三是不能连续生产。季节性生产100天左右。生化法的微生物菌种在非生产期保存困难,重启动时间长、费用高。

将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的蛋白质及其相关营养物质提取分离以后,余下的废水直接进行农田灌溉或其他处理(包括生化处理)是我国将来马铃薯淀粉厂分离汁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回收的方式不同,回收的马铃薯蛋白可用作饲料或者用作食品、药品。

2.1.1饲料级马铃薯蛋白的回收

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蛋白质含量高,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蛋白质的研究已有近100年历史,工艺成熟且已经产业化应用的方法是热絮凝法。热絮凝法回收马铃薯蛋白的过程是对淀粉加工分离汁水进行酸热处理将蛋白质絮凝沉淀下来:先调pH至3.5~5.5,再通入蒸汽将淀粉加工分离汁水加热到约90℃,然后离心分离收集蛋白质沉淀并干燥,商品名称为马铃薯浓缩蛋白(Potato protein concentrate, PPC)。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完整的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饲料级蛋白质的生产技术[4],目前正在甘肃和宁夏的马铃薯淀粉厂进行推广应用。荷兰、丹麦等国家已经实现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蛋白质的产业化应用,并且已有马铃薯浓缩蛋白的相关产品标准。欧盟关于马铃薯浓缩蛋白及其水解物的质量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马铃薯浓缩蛋白及其水解物的糖苷生物碱和赖氨酸丙氨酸的含量。马铃薯浓缩蛋白及其水解物的质量标准见表4。

马铃薯块茎中主要含有两种糖苷生物碱,α-卡茄碱和α-茄碱。这两种物质占马铃薯块茎中总糖苷生物碱的95%。马铃薯浓缩蛋白生产过程中,这两种糖苷生物碱随着蛋白质一起絮凝沉淀下来,因此马铃薯浓缩蛋白糖苷生物碱的含量较高(1.5~2.5mg/g)。将马铃薯浓缩蛋白作为饲料对虹鳟鱼的试验结果表明,糖苷生物碱会降低虹鳟鱼的食欲。Refstie和Tiekstra[5]将马铃薯浓缩蛋白中的糖苷生物碱全部去除后,替代40%鱼粉蛋白喂养大西洋鲑鱼,结果表明应用和消化效果良好。因此在将马铃薯浓缩蛋白作为动物饲料之前,有必要将糖苷生物碱水解以降低其毒性。

2.1.2 食品级/药品级马铃薯蛋白的回收

近年来,在马铃薯蛋白的回收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较温和的方法代替热絮凝法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马铃薯蛋白在55~75℃会发生变性,传统的酸热絮凝法回收的马铃薯蛋白质发生了不可逆变性,回收的蛋白质不可溶,起泡性、乳化性和酶活性全部丧失[6],导致其在食品和制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马铃薯浓缩蛋白仍然只是一种附加值不是最好的淀粉加工副产物[3],主要用作牛和猪饲料,也有替代部分鱼粉作为鱼饲料蛋白应用的报道[7]。

马铃薯块茎的可溶性蛋白通常分成三类:patatin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蛋白。

Patatin蛋白是一类分子量介于40~45kDa的蛋白,大约占马铃薯块茎总可溶性蛋白的40%。Patatin蛋白是马铃薯块茎中贮存的主要蛋白,具有抗氧化活性、酰基水解酶活性、也具有1,3-葡聚糖的活性。Patatin蛋白在防御害虫和真菌病原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具有乳酯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缘故。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对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都具有活性,因此可降低摄入蛋白的消化性和生物价。然而,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通常由于蒸煮和其他热加工而丧失了,只有当摄入生的或不恰当烹饪方式的马铃薯时才会发生严重的抗营养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在马铃薯中的作用是作为贮存蛋白和调节内源蛋白酶的活性。另外,蛋白酶抑制剂对草食性昆虫和致植物病的真菌也具有活性。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减肥,预防和治疗肛周炎、感染、血栓性疾病和癌症等[3]。

为了确保回收马铃薯蛋白的天然活性,目前已经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综合了离子强度、pH值和温度,使马铃薯蛋白原有的构象、活性和溶解性得以保持。近年来研究的一些新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乙醇沉淀法、羧甲基纤维素络合法、超滤法和扩张床吸附法等[3]。其中,扩张床吸附(Expanded bed adsorption, EBA)是最有可能实现从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中工业化回收食品级(药品级)蛋白的方法。

EBA技术是1992年由剑桥大学Chase教授发展起来的[8],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稳定的、返混很少的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把澄清、浓缩和纯化集成于一个单元操作中,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产品收率,减少了纯化费用和资本投入,被誉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第一个新的单元操作。扩张床吸附同固定床相似,只是进料方向由下往上,柱床处于膨胀扩张状态[9]。扩张床吸附装置见图2。

Str?tkvern等[10]首次报道了扩张床吸附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具有天然活性的马铃薯蛋白,随后又进行了放大试验,并指出扩张床吸附为实现马铃薯蛋白回收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曾凡逵等[11]采用扩张床吸附技术以Amberlite XAD7HP为填料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选择性回收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研究,回收的蛋白溶解性好,胰蛋白酶抑制活力高,这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酶抑制剂有望用于制药行业。

2007年,荷兰的马铃薯淀粉集团公司AVBE在其全资子公司Solanic采用扩张床吸附技术以混合配基化学吸附填料制备了适合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应用的高性能马铃薯蛋白。回收工艺将马铃薯蛋白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主要由patatin蛋白组成的高分子量蛋白组分,为蛋白含量90%~95%的粉末型食品原料。二是主要由蛋白酶抑制剂组成的低分子量蛋白组分,为液体形态的制药工业原料。Solanic公司宣称马铃薯蛋白优于大豆蛋白,可以同动物蛋白相媲美,这是首次大规模生产食品级(药品级)的马铃薯蛋白。

Liu等[12]报道了两步泡沫分离技术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蛋白,作者研究了温度、pH、空气流速、汁水量和鼓泡时间对泡沫分离回收蛋白的影响,优化出来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45℃,pH7,空气流速100mL/min,汁水量300mL,鼓泡时间90min。蛋白质回收率为73.4%,45℃温度有点高但还算温和,作者没有检测酶活,因此不能确定回收的蛋白是否具有生物活性。该研究只是实验室小规模试验,每批次汁水处理量只有300mL,鼓泡时间需要90min说明效率比较低。

Ralla等[6]采用三种不同的粘土作为离子交换吸附剂用于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回收具有天然活性的蛋白,三种粘土分别为EX M 1753 (Saponite)、EXM 1607(amorphous silica gel with incorporated montmorillonite platelets)和Puranit UF(Montmorillonite)。该方法采用的吸附剂为廉价的粘土,因此与其他色谱填料相比,在经济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带负电荷的粘土EX M 1607和Puranit UF在pH为7~9条件下主要吸附蛋白酶抑制剂,而不吸附Patatin蛋白。该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天然活性马铃薯蛋白的分离纯化具有重要意义,且由于粘土成本低,因此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2.2薯渣的资源化利用

对于薯渣的利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包括用马铃薯渣制备膳食纤维、提取果胶[13],以及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渣,制备出燃料酒精、氢气、乳酸、聚丁烯、果糖、普鲁蓝糖等发酵产品,利用马铃薯渣配合其他营养物质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利用木霉发酵马铃薯渣生产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等。

雷恒等[14]对利用微生物发酵马铃薯淀粉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薯渣可用于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也可以用于发酵生产聚-β-羟丁酸,还可以用于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酶制剂。另外,由于薯渣蛋白含量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高,适口性差,动物不爱吃。可以通过发酵薯渣生产微生物蛋白饲料和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也可以添加产生香味的菌种,如Rhizopus oryzae、Geotrichum candidum,使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质饲料能更受畜禽欢迎。也可以将马铃薯淀粉渣与其他农副产品、青秸秆等贮存在一起进行青贮发酵,不仅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而且可以扩大饲料资源,为动物常年提供青绿饲料。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马铃薯淀粉废渣制备出了高吸附性活性碳。研究表明,该活性炭产率达到33.33%~44.59%,比表面积达到1008.73~1032.83m2/g,对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达到112.05~165.18mg/g。同时,还开展了废渣制备果胶的研究[13]。100L级柠檬酸提取法制备果胶模试,果胶提取率达到了5.1%,果胶含量达到了62%。

参考文献

[1] Zwijnenberg HJ, Kemperman AJB, Boerrigter ME, et al. Native protein recovery from potato fruit juice by ultrafiltration[J].

Desalination,2002,144(1-3),331-334.

[2] Bártová V, Bárta J.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protein concentrates isolated from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fruit juice by precipitation with ethanol or ferric chlorid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57(19),9028-9034.

[3] K renlampi S O, White P J. Potato proteins, lipids, and minerals[M]. Singh J, Kaur L. Advances in potato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Burlington:Elsevier,2009:99-125.

[4] 邱锐.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利用获进展[EB/OL]. 北京:中国科学报,2012-1-1[2013-12-8].

http:///htmlnews/2012/1/257878.shtm

[5] Refstie S, Tiekstra HAJ. Potato protein concentrate with low content of solanidine glycoalkaloids in diets for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J]. Aquaculture, 2003, 216(1-4):283-298.

[6] Ralla K, Sohling U, Suck K, Kasper C, Ruf F. Separation of patatins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from potato

fruit juice with clay minerals as cation exchangers[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2, 35(13):1596-1602.

[7] Tusche K, Berends K, Wuertz S, et al. Evaluation of feed attractants in potato protein concentrate based diets

for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 Aquaculture, 2011, 321, 54-60.

[8] Chase H.A., Draeger N.M. (1992). Expanded-bed adsorption of proteins using ion-exchangers[J].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2, 27(14):2021-2039.

[9] 曾凡逵,刘刚.天然马铃薯蛋白的分离及氨基酸组成分析[J],食品科学,2013(网络预发表)

[10] Str tkvern,K.O.,Schwarz,J.G.,Wiesenborn,D.P.et al.(1999).Expanded bed adsorption for recovery of patatin from

crude potato juice[J]. Bioseparation,7(6),333-345.

[11] Zeng F K, Liu H, Liu G., Recovery of protease inhibitors from potato fruit water by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with Amberlite XAD7HP[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2013, 18(5):981-988.

[12] Liu Z, Wu Z, Li R, Fan X. Two-stage foam s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recovering potato protein from potato processing

wastewater using the column with the spiral internal component[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3,114(2):192-198.

篇2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篇3

数字出版 汹涌袭来

奔涌而至的数字出版浪潮对于印刷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各种各样的新闻也不断闯入我们的视线,刺激印刷人的神经:2010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宣布,其电子图书的销售量首次超过印刷书籍;2010年4月3日,iPad上市,2011年3月,iPad全球销量超1500万台;2011年3月5日,iPad2上市,至今已经在2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2011年6月,韩国政府宣布,计划投资20.7亿美元在2015年前用电子教科书取代所有纸质课本……

国内有关数字出版发展的数据同样令我们震撼: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连续5年增长幅度接近或超过50%,一举成为新闻出版业当之无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总值已达195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225亿元;据相关咨询机构预测,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70.1亿元,年增长率将达到52.1%,此后两年将达92.7亿元和128.9亿元,增长率预计将达32.2%和39.1%。

显然,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未来的10年里,随着读者群的更迭和阅读终端的发展及价格下降,数字阅读的方式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传统出版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作为出版产业链下游的印刷企业,已经感觉到了丝丝寒意。“受数字出版的影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承接的各大杂志社的期刊印量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虽然下降的比例不是很高,但这主要是由于杂志社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加上担心盗版,所以在有意控制数字出版的周期,使其比纸质出版物的发行时间滞后1~2个月,因此才没有对印量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一旦盈利模式和版权保护机制成熟之后,纸质出版物印量的大幅下滑是必然的。”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影天”)总经理陈啸谷对此忧心忡忡。

相比之下,课本数字化所带来的冲击可能更大。与普通课本相比,数字课本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但能够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够创造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互动的平台。深圳中华商务安全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商务安全印务”)副总经理陈亚雄表示:“目前,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开始试点和推行数字课本,而教材、教辅印刷是部分印刷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在全国广泛推行数字课本,这对于不少印刷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

毫无疑问,数字出版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无论是其紧迫性还是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都令印刷企业不得不打起精神,谨慎应对。

印刷企业 困境中突围

在中国的出版领域,“内容为王”是一直以来的游戏规则,采访中不少印刷企业经营者都表示,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虽有心迎难而上,为出版单位提供有关数字出版的相关服务,但是,一方面,苦于不像出版单位那样手上拥有大量资源,且受现有版权机制的限制,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另一方面,相关服务的提供对印刷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要求很高,其所要求的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极高投入也让不少印刷企业望而却步。那么,面对不可逆转的数字出版之势,众多以书刊印刷为主要业务的印刷企业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吗?其实不然,印刷企业还是可以找到切入点,同时也具有一定优势的。

1.找准切入点,寻找机会

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上,以下几部分主体不可或缺:①内容提供商,其处于产业链上游,主要指出版单位等;②加工服务提供商,其位于产业链中游,依靠上游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内容,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或深度加工,实现出版物内容的数字化;③平台运营商,其也位于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将整理好的数字化出版物对外和运营;④销售商,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包括在线销售平台、分销商等,他们直接接触消费者,是产品的销售渠道。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你是否看到了印刷企业的机会?没错,在欧美、日本等地,许多印刷企业都扮演了加工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承接出版物的整理和数字化深度加工工作。

2011年日本印刷产业联合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日本印刷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数字出版。在被调查的日本印刷企业中,有54%已经参与了数字出版业务,即将参与的占27%,已计划参与的占7.9%,只有11.1%的印刷企业尚无参与数字出版业务的打算。而印刷企业也确实成为了日本数字出版业的“主角”之一,2010年7月,日本最大的两家印刷企业,大日本印刷公司和日本凸版印刷公司两家印刷企业作为发起人,成立了“电子出版制作及流通协会”,大日本印刷甚至与硬件供应商合作开发电子阅读器,并于2010年秋季开设了日本最大的电子书店。

2.认清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

可见,在数字出版的版图上,印刷企业的前途并非只能是无可奈何,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来自广告、IT等其他行业的竞争者也紧紧地盯着这块“蛋糕”,那么,在数字出版的链条中,印刷企业拥有哪些优势?归结起来,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与出版单位建立良好关系

许多印刷企业都是长期服务于某些出版单位,因而和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对其需求非常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相关的数字出版服务相对容易。

(2)有条件提供最终文件的存储和检索服务

对于不少出版单位而言,文档的保存和检索一直都是很头疼的问题,相信不少出版社的胶片都堆积如山,待重印时查找起来非常麻烦,即便有些出版社存储的是电子文档,但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的文件几经校对和修改,每个步骤的经手人也都不同,因此存储的文档是否是最终付印的版本,可能很多出版社都难以分辨。而印刷企业所收集到的文档都是需要印刷的最终版本,由他们来提供与最终印刷版本一致的数字出版物的存储和检索,应该最为合适。

(3)可用最少的资源提供出版物数字化加工服务

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印刷企业的印前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在为出版单位提供排版、印前制作等服务,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较数字出版最终需要的数字化文件而言相差已经较小,所以由印刷企业来提供出版物的数字化加工服务更合理,也更节省资源。尤其是针对一些对图片色彩要求较高的出版物,由于印刷企业拥有丰富的色彩管理经验和相关设备及技术实力,处理出的照片更能满足高端读者的需求。

(4)有能力提供更完善的出版物输出服务

虽然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其只是出版的一种形式,纸质出版物并不会完全退出市场,大众对部分纸质出版物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但却不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某一种出版物的纸质版和数字版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印刷企业如果具备出版物的数字化加工能力,同时还能够满足出版物的印刷需求,那就能够为出版单位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自然会受到出版单位的青睐。

积极探索 听先行者说

由此看来,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印刷企业并非身无长物。而且,国内已经有一些印刷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向数字出版领域进军了。以下,我们以3家印刷企业为例来看看。

1.迎接挑战,大力拓展现有业务

作为一家传统印刷企业,浙江影天和其他印刷企业一样感受到了数字出版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但陈总相信,在短时间内,数字出版不会取代传统出版,二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互补,因此,印刷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将自己打造成为能够掌握传统胶印、数字印刷和数字出版物加工的全能型企业。

于是,浙江影天于2010年起便开始着力打造能够同时服务于传统胶印、数字印刷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型印前中心。据陈总介绍,这个综合型的印前中心除了能够通过网络接收客户的订单,以不同的方式和格式输出客户文件,还可以满足客户的远程批注、远程屏幕软打样、安全权限管理等需求。虽然陈总坦言,受国内客户观念的影响,目前浙江影天的数字出版物制作还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巨大的投资也让他们感觉吃力,但是他们并未完全放弃,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尝试如图片处理等各种在线加工服务,以使企业更好地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2.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掘金数字出版市场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昌”)的数字出版发展策略也非常值得一提。和普通的印刷企业下相比,雅昌在艺术领域积累的丰富资源,正是其迈向数字出版市场时一块最有份量的砝码。

据雅昌出版事业部总经理张东介绍,雅昌在已有的艺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拍卖公司授权,自行研发了版权保护技术和体系,对拍卖图录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与详尽的拍卖数据、拍品信息、艺术家资讯等信息关联,形成独具特色的拍卖电子图录。用户可通过iPad等移动终端下载客户端专用软件,进而下载所需要的拍卖图录,在图录上更直观地获取拍品信息。未来,雅昌将针对艺术领域进一步开发数字出版物,建立艺术领域的“电子书城”。

3.始终重视数字化建设,开展多样化数字出版服务

相比之下,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在数字出版这条道路上起步更早。

四维董事长罗险峰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数字化”的种子就在四维落地生根,并不断成长壮大,数字出版服务就是这颗种子结出的“硕果”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四维不但能够为出版单位提供用于印刷或不同阅读终端的多版本文件,还自行研发了远程编校、批注系统,让编辑们不受时空限制地借助互联网工作,避免手工编校的各种失误。此外,四维还利用其所建立的“云计算”平台,帮助出版单位监控所委托的销售网站的数字出版物下载流量,为出版社提供收费依据。

也许你会认为雅昌和四维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印刷企业,他们的成功经验可能难以被普通的印刷企业所效仿和借鉴,但是,在数字出版和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印刷企业所需要的不正是更深层次的转型和升级吗?

蓝海畅游

你准备好了吗?

既然数字出版并非传统印刷企业的“禁地”,相反,印刷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还能在数字出版的部分环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取发展的机会。但对于这块陌生的领域,印刷企业究竟应该从何做起,又该做哪些准备呢?

1.着力吸引和培养IT人才

中华商务安全印务副总经理陈亚雄指出,目前市场上的不少软件都可以将PDF的出版物转换成可在电脑或手机上翻阅的数字出版物,但这种转换非常简单,仅能完成简单的翻页操作,难以充分显示数字出版物的多媒体特性和互动优势,要想提供更高质量的出版物数字化制作服务,除了常规的印前制作人员外,IT人才必不可少。而且,如果希望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平台,提供如在线编校等更深层次的服务,IT人才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但是,目前部分印刷企业还未意识到IT人才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IT人才储备,且相关院校培养出的IT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印刷企业开展数字出版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开展数字出版的印刷企业通过积极和高校开展合作,邀请高校参与研发,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参与到新项目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并借此培养和吸引IT人才的加入,取得了较好效果。

2.积极做好技术准备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组建、网站的搭建和相关系统的研发等,是开展数字出版服务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印刷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如这些流程、网站和系统都需要满足哪些需求、需要具备哪些功能、组建之后如何推广等,都是困扰印刷企业的难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四维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为了研发真正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四维专门邀请到出版社的专业客户全程参与研发工作,“我们请客户在研发过程中提出需求,再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叫‘定制研发’,这样研发出的系统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而且还能免去市场推广的步骤。”罗董这样解释道。

其实,印刷企业不必都去寻求自主研发的道路,而是可以和某些IT服务商合作。一直关注数字出版的发展,并对此有着深刻见地的普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晁水指出,比如对于“云计算”平台的概念,对于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未必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自己组建“云”,而可以考虑和某些IT服务商合作,提供“让云落地”的服务。

3.逐步实现企业盈利

怎样通过提供数字出版服务真正实现盈利,是困扰许多印刷企业的一大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晁总认为,印刷企业可以先通过建立一个小规模的系统,为出版单位提供相对简单的内容存储、检索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能否针对这项服务收取费用,也许这项服务不能给印刷企业带来利润,但却是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好办法。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印刷企业还需要尽快积累资源,进一步了解出版单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复杂、更深入的服务,同时制定合理的收费模式,逐渐实现盈利。

篇4

关键词:数字城市;需求;空间数据;测绘体系基本框架

Abstract: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peed up day by day, especially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new situation,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digital city development.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research, and has strong innovative and value.

Keywords: digital city; Demand; The spatial data;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从分散到整合、从局部到整体、从独立到集成的历史必然和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城市是现实城市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数字城市不是独立存在的另一类城市,它是现实城市的数字化发展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数字化生存环境。

类似于现实城市需要一定区域的国土和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支撑一样,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同样需要基础支撑,空间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主要支撑技术,其中最关键的基础支撑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资源。空间数据是一类最基础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城市测绘是空间数据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行业,因此,像在现实城市中一样,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对于城市测绘,数字城市意味着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测绘体系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需要构建新的测绘体系来满足数字城市对空间数据的需求并为城市测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一、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需求特征

城市无论大小都是所处区域的中心,成为所在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活跃程度和地理特性的差异,城市对于空间信息的需求相对于非城市区域呈现不同的特征,城市测绘的内容因此也有自身的特征。

1)较小的城市空间尺度要求城市测绘追求更详尽的地理信息,这种详细程度体现在比例尺和维度两方面。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空间数据的主要任务在于反映区域地理景观和地理对象的群体分布信息,一般需要通过地图综合进行信息的提炼和简化。城市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空间数据的任务主要在于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地理对象(如街区、道路、建(构)筑物等)的个置信息,较少需要进行数据综合,因此,城市空间数据通常采用较大的比例尺系列,城市空间数据要求更高的详细程度和精确性。

2)复杂的城市功能要求更完备的数据体系。

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覆盖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多涉及地理位置信息,因此城市测绘要提供更完备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从应用领域分包括道路、交通、水文、地质、地籍、房产、旅游、土地利用、地表覆盖等各个方面。从信息类型分,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专题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可以为其他信息提供定位参考的信息,如街区、道路、水系、境界等;专题地理信息是具有位置属性的信息,如地质、土地利用等。因此,城市测绘要实现全方位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

3)活跃的城市生态要求更高的数据现势性。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中心,社会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形态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城市对空间信息的依赖性与其他非城市区域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对城市空间信息的准确性、现势性要求非常高。很多方面的应用,如车辆导航,已经不允许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更新存在“周期”。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不同于非城市区域的及时的精细化的城市测绘手段,保持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动态跟踪和实时的动态更新。

4)城市空间数据具有更强的应用针对性。测绘与相关应用领域的高度集成是城市测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区域性测绘中,由于测绘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十分强调测绘成果的普遍适用性,重视测绘规范的制订,通过成果共享以争取最大的应用回报,这一特点是区域性测绘中基础测绘体系形成的重要原因。基础测绘的特点是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应用的分离,成果具有普适性的同时也具有针对性差的缺陷。城市测绘由于空间较小、周期较短且应用程度高等特点,因而测绘成本较低,这些特点为城市测绘按需实施创造了条件。城市测量中的专题测量十分普遍,如竣工测量、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管线测量。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催生了测绘的专题应用,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车辆导航等。这些专题测绘说明了城市测绘与应用领域的高度集成,这种集成性说明了城市要求更具针对性的空间信息服务。

由于城市网络空间的建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流速加快,流量加大,需求增加,如上所述城市空间数据的精确性、完备性、现势性和针对性等四个特征(简称为“四性”)在数字城市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成为数字城市需要构建新的城市测绘体系的重要原因。

二、城市测绘体系的创新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城市的建设,以地图测绘为主要业务内容和以地图为主要成果形式的传统的测绘体系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新的城市测绘体系,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①数字城市建设推动了测绘应用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对新的测绘体系的建立形成外部需求;②测绘技术本身的数字化进步丰富了测绘成果,拓展了测绘应用领域,创新了测绘生产应用模式,形成了内部要求;③数字城市的建设为新测绘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条件。

数字城市建设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测绘应用领域更是如此。例如城市管理领域普遍推行的数字化城管全面采用GIS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实现了城市公共区域的数字监控;城市规划领域的规划设计方案仿真需要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支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集成应用,近年来达到实用水平的云下遥感技术正在成为土地动态监测的新宠。显然,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成果难以适应这些数字化应用,现代测绘技术虽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这些相关领域,但这些应用基本上是各个领域独立发展的结果,没有形成科学的统一体系,信息和技术共享机制没有建立,既有信息孤岛,也有技术孤岛,势必制约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

数字化测绘技术丰富了测绘成果,拓展了测绘成果的应用领域,创新了测绘生产应用模式,这些成绩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最主要表现。测绘成果从内容到形式均得到丰富,除了以传统的地图模型表达城市地理空间的(数字)地图外,还有以景观模型表达城市地理空间的地理数据库,以图像形式表达地理空间的遥感影像数据。这些成果适应一切传统的测绘应用领域,并有所拓展和创新,如LBS应用是地图服务功能的全面拓展,城市规划领域的设计方案效果仿真是摄影测量应用新领域。数字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改变了传统的测绘分工,模糊了生产和应用的界限,密切了测绘与相关领域的关系,如很多LBS服务中的点位测量不再由专业测绘人士进行,而直接在应用中实时测定。数字化的测绘成果为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按需测绘”的特征更加明显。测绘的数据体系、生产体系和应用体系均发生变化,新的测绘体系正在形成。

数字城市建设为新的测绘体系的建立创造了基础条件,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的测绘体系提供了必备条件,如城市高速网络是集中式空间数据中心建立和分布式空间数据共享的必备条件,高速无线通信网络是卫星定位信号传输的基础。另一方面, 数字城市形成的法律法规和数字化氛围为新的测绘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软环境,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和数字化成果为主体的测绘体系成长的土壤。

三、数字城市测绘体系基本架构

新的测绘体系是数字城市条件下测绘体系的新发展,建立新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城市提供更完善适用的空间数据资源。因此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以空间数据为核心,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①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城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②以数据获取为核心的城市数字测绘技术体系。根据数字城市对空间数据需求的“四性”特征,显然传统的以地图为主的测绘成果是无法满足数字城市需求的,必须建立新的测绘成果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事实上要提供满足一切应用需求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城市的空间数据应用十分复杂,且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出现,我们无法设想一切可能的应用需求,因此就无法设计出满足一切需求的数据体系。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在于,一方面应建立尽可能完备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制图等技术生产常用的数据成品;与此同时提供数据加工平台,借以根据应用需求实时地生产适用的数据。因此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必须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基础数据、成品数据和数据加工服务平台。

空间数据是城市地理空间的数据表达。从表达的方法讲,途径不外乎基于景观模型的表达,其成果是城市地理数据;基于地图模型的表达,其成果是各类(数字)地图数据;基于场模型的表达,其成果是各类影像数据。城市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构成基础数据,地图数据是数据成品。空间数据需求的“四性”特征主要是针对基础数据而言。影像数据是地理景观的数字复制,足够高的空间分辨率意味着足够高的完备性,因此“四性”特征相对容易满足。地理数据按专题要素表达城市地理空间,除了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或者要素的完备性)以外,还有专题的完备性问题,按专题类型(如建(构)筑物,道路、水系、植被、土地利用、地质、境界等)构建数据系列是满足“四性”特征的重要途径。

数据加工服务平台包含数据加工处理和数据服务功能。数据加工包括编辑处理、信息提取和综合化简等功能,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加工生产成品数据,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数据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接口,包括数据的上传下载、在线共享等。数据加工服务平台说明了数字城市背景下空间数据的应用服务模式,数据不仅采用复制和拷贝方式实现共享,更多的是在线直接引用,直接解决用户端的版本管理、重复加工等一系列问题。

数字测绘技术体系为空间数据的获取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城市空间数据用途广泛,来源也很广泛,技术手段更多,除了一般基础测绘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以外,还有两类技术将在城市测绘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随着空间数据库的完善以及数据及时更新和动态监测的需要,传统的片区测量更新模式将被基于地理实体的目标更新模式所取代,测量仪器通过物联网技术直接与空间数据库对接,各种数字测量系统进化为GIS系统的编辑子系统,测量数据与实地调查属性数据直接更新数据库。另外,数字化城市建筑报建成为城市空间数据更新的数据源,建筑CAD技术、GIS技术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虚拟现实实现城市规划的数字仿真。因此,城市测绘的数字技术体系是一个测量、RS、GIS、CAD技术集成,现实与虚拟结合的复合技术体系。其架构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城市测绘体系架构

结束语

我国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已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化和跨越,正在沿着信息化测绘道路迈进,这个迈进预示着测绘体系的全面转型,数字城市测绘体系则是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条件下的转型,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和主动推进,可以少走弯路,加速进程,促进新测绘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尽早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 2007, 132(12).

[2] 高俊.换个视角看地图[J].测绘通报, 2009(1)

篇5

1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图书馆不仅成为保存人类文化的中心,更发展成为大众赖以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甚至相互沟通和链接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书籍、数据等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科学发展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2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2.1 信息资源管理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手机管理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是实现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处理让纸质资源实现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数字化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通过信息压缩、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等技术让计算机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以超文本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提高信息资源档次,让读者感受灵活的阅读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对外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在线订购、数据库购买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并运用现代手段以及摩尔定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储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都可以在一张硬盘上被大量地保存。最后要做好信息资源的维护工作,例如馆藏资源信息化以及外界信息的整理收集,在系统软件和硬盘方面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定网络使用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维护,保障网络的良好运行,备份数据,避免丢失;开发图书馆自身的防火墙技术,把一定的预算费用作为专门的信息资源维护费,保护好图书馆相关信息文献资源的版权等等都是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格局下必须做好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2.2 无围墙化服务

在图书馆从传统化向数字化发展转变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向无墙化方向发展,运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包含对馆藏文献的自动定位收藏和管理,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对图书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盘点,实现自动化图书信息查阅和获取服务,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自助服务设施的调配和安全防护,以及对图书馆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1]。通过这些手段为阅读者提供跨越空间时间限制的便捷资源信息服务,拓展了服务形式,并且强化了管理平台功能的实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能够通过物联网来对馆藏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应用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设备的联通,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在异地实现对平台设备的接入、管理、认证以及防控等工作内容,同时利用云技术实现对馆藏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数据和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为阅读者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在享受到图书馆文献资料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打破空间限制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图书馆“无围墙化”的服务模式。

3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3.1 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

数字化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手段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传统纸质资源的管理还增加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增加馆藏资料的种类,为各个领域的需求者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料和信息服务。针对图书馆现在的馆藏资料管理工作需求,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建设,建立与完善广藏资料库,并通过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数字化时代促进图书馆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

3.2 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规范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想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就要依据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建立管理体系评分制度,同时完善制度考核与评价,在制度创新的内容中囊括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引入企业管理测评机制,实时掌握图书馆管理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阅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设计私人订制化的计算机系统使阅读者在检索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邮件推送以及个人空间收藏等个性化服务[2]。

3.3 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增加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的维护,同时将纸质资源信息转换为电子资源信息,通过建设数据库和数据资料备份系统来完善数字资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硬件设施进行联网,方便计算机对数据库的链接和查找,满足现代图书馆高效运作的需要,通过元数据、搜索引擎技术、文献检索技术、图像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技术等来加强图书馆软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对Internet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以超文本的方式供给用户,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档次。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加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文明和增强人类交流互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着更开放、更现代、更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建设将图书馆服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简化了人工服务的过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生产力的发展解脱了更多的资源。针对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情况,我国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模式,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阅读者在新形势下对阅读的需要,应用创新理念引导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篇6

两年前,在国内我们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这个系统能否称为报业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经过两年多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以及它的生命力上看,这个命题应该为真。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概念

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合在一起构成了媒体总的概念。一般我们把具备了信息源、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广大受众三个要素的实体称之为媒体。

其一,从信息源方面说,根据社会需求,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可以生产、采集、加工、提炼并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咨询信息、中介信息、社会服务信息等各类资讯信息;

其二,数字交互语音媒体传播是以电话语音为其主要传播途径;

其三,数字交互语音媒体有社会上众多有信息服务需求的广大受众。综上所述,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具备了媒体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媒体。

语音媒体和电话媒体都是传统的、发展很早的媒体,报业的这个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电话和网络当前最新的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是和受众实时互动的媒体,所以我们称之为“数字交互语音媒体”。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既可以按一对一,也可以按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方式进行传播。它的属性以人际媒体为主,兼具大众媒体的特点,从微观上看它是人际媒体,从宏观上看是大众媒体。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优势

实时性。相对于报业的平面媒体,根据业务需要,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可以每天24小时实时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交互性。无论是座席人员的人工服务还是IVR服务,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和受众都是互动的。

个性化。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信息服务往往是由受众带着具体的信息服务需求发起的,信息服务的过程就是直接应答受众的问题,因此它是非常个性的信息服务。

人性化。数字交互语音媒体中的座席人员除了可以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还可根据情况提供人性关怀,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做到的。

信息提供的精细化。信息的获取一般都要经过查询和分捡的过程,由于座席人员是训练有素的信息查询员和分捡员,所以数字交互语音媒体提供是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精准化的信息服务。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传播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电磁信号传播,相对于报业平面媒体的传播,它具有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媒体形式,它在信息的生产、分类、聚合、传播以及信息的挖掘、增值等方面相对于平面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真正处于整个信息产业链上游的新媒体。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系统架构

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系统技术基础架构由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信息和知识转换平台及交互传播平台三个层次组成。此外数字交互语音媒体还有其技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如它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文化理念、用户管理、帐号和计费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盈利模式、商业智能等。

一次信息服务的典型过程如下:首先,受众根据需要发起了一次服务请求;其次,交互传播平台根据服务请求,通过知识转化平台从知识仓储平台中获取相关知识;再次,交互传

播平台根据从知识仓储平台获取的知识向受众提供信息和知识。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处于数字交互语音媒体架构的最内层,它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库系统,包括:信息和知识的采集、生成、分类、入库、去重、更新、生命周期管理、关联、自学习等方面。为了能够将整理的信息和知识标引、分类、自动批量入库,需要研制相应的信息加工处理工具软件。

生命周期管理对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些信息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比如影院放映信息、招聘信息;有些信息则是到一定时间必须废止,比如国家新的法律法规颁布后,原来的法律法规就必须废止。因此,如果数字交互语音媒体的信息生命周期不能科学、有效、准确地予以管理,除了会向社会提供无效信息浪费自己的资源外,还可能会给社会群体或个体带来一定的麻烦。

在数字交互语音媒体中,信息的关联也十分重要。比如一次出行可能涉及公交线路、公交的换乘、长途汽车时刻表、火车时刻表、航班信息、旅店信息等情况,如果不能将上述有些信息进行有效关联就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出行咨询服务。

知识转换平台。知识转换平台介于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与交互传播平台之间,它实现信息及知识在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与交互传播平台之间的双向转换。

互动语音应答(IVR)服务的流程和过程控制都比较简单。受众拨通电话后,按照语音提示通过按键选择,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就会在事先规划的流程的控制下,把知识库里面的知识通过自动播音的方式向受众提供,实现知识的转换。

相对IVR服务,人工服务要复杂许多。座席人员的学识和综合素质对提供综合语音服务当然具有重要作用,但单凭座席人员的个体知识是不可能完成大量、复杂、综合的语音服务的。大多数的信息服务,都需要座席人员根据服务的性质和特点,依靠信息和知识仓储平台,从知识库中获取服务所需要的知识,即实现系统知识到个体知识的转化。

系统知识到个体知识的转化,有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转化的操作要简单快捷;知识转化要准确可靠;为了获取全面的信息,要求知识转化系统能够根据关联程度不同,将相关信息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为了明了地获取系统知识,知识转化系统要把知识库的信息分门别类、有序地呈现出来;知识的转化应便于座席人员的学习、总结及其与受众的有效交互。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系统知识和个体知识的转化是双向的。座席人员不仅可以从信息知识仓储平台中汲取知识,座席人员还可以把个人的知识和从其他媒介中获取的知识存储到信息知识仓储平台中,以丰富和完善系统知识。

交互传播平台。数字语音交互媒体的交互平台是传统意义上的呼叫中心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字交互语音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及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无论是IVR服务,还是座席人员的人工服务,数字语音交互媒体都需要这个平台来完成交互和传播。一个典型的呼叫中心包括自动呼叫分配器(ACD)、自动语音应答(IVR)、提供交换机和计算机互通的联络接口的CTI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座席(Agent)。从大的方面也可以分为前台接入技术和后台处理技术两大部分。呼叫中心平台的构成和作用很多文章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一般我们把报社平面媒体的出版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传播几个层次。数字语音交互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技术复杂性,所以也必须分层次建设。当然层次的划分要掌握各层相对独立、层次的数量要满足需要、划分的层次要尽量少三个基本原则。

现在,国内很多报社的呼叫中心的业务已超越了为本社服务的范畴,具备了数字语音交互媒体的雏形,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语音交互媒体一定会成为报业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数字新媒体。

作者单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90- 02

图书馆早期起源于一种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那时候不称为“图书馆”,而是以“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命名。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词汇,19世纪末才传入我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应用,催生出新一代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图书馆。这就对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专业人员配备以及各级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搭建

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网络,网络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检索、共享的必要条件。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电子资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纸质资源的数量。这些电子资源是虚拟的,必须通过网络传输在终端显示才能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所以作为图书馆,一方面是信息的生产者,为广大读者更新加载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又是信息的消费者,共享阅读图书馆的各类资源。“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在图书馆建设初期,如何建设一个合理高效的图书馆网络环境成为图书馆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初期网络环境的搭建上,我们一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谁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谁,服务群体有多大,层次水平如何等。可以根据确定的服务对象来选择需要搭建的网络类型。目前主流的网络类型包括:快速以太网、FDDI、千兆以太网、ATM。二是怎么服务。就是确定图书馆有哪些用户类型,每类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和可以访问的资源。在实际的图书馆网络环境中,房间与房间、楼层与楼层、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几套系统同时在运行,如图1所示。通过VLAN技术将服务器、用户、资源进行系统划分,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使用不同的系统,占有不同的资源。如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可以访问图书馆的资源管理系统,但不允许进入校园网访问Internet资源。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通过VLAN技术划分的子网,使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地点使用其应该使用的资源。可见,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搭建对图书馆信息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2 图书馆存储环境的搭建若干问题

以往图书馆的图书目录索引都是编写在卡片上,存放在大量的检索柜中,读者要查阅图书资料,往往先要手持纸和笔,在一排排柜子、抽屉中间翻来倒去,反复翻找卡片,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再按图索骥,奔向资料所在馆室,极为费时费事。国家图书馆最早使用数据库进行馆藏的公共查询,并实现了电子化馆藏信息检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数字化图书馆也是随着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出现的。由此可见,数据存储在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就好比我们没有存放大量卡片目录的检索柜,我们就无法找到图书馆内任何一本我们需要的文献的位置。当前网络化存储技术主要分为DAS(直接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和SAN(存储区域网络)三大类。它们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来加以选择。但就目前来看,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AN网络存储技术。SAN是一个由存储设备和系统部件构成的网络。所有的通信都在一个与应用网络隔离的单独的网络上完成,可以被用来集中和共享存储资源。SAN不仅提供了对数据设备的高性能连接和高效数据备份,还增加了对存储系统的冗余连接,提供了对高可用群集系统的支持。简单地说,SAN是关联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网络,与以太网有类似的架构。[1]

在搭建图书馆存储环境时,我们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做存储需求分析。就是我们在搭建数据存储环境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在今后图书馆的哪些数据对存储有需求,需求大概是多少。这样我们才能为进一步分析选择什么存储技术打好基础,如选择什么型号的磁盘阵列,配多大的物理硬盘等。

二是要做容灾分析。数据在硬盘中正常存储不等同于数据安全存储,数据非正常丢失在任何一个系统上发生,打击都将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类情况会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一类是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温度、粉尘等对机器造成的物理伤害。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包括人为误删除、病毒、黑客入侵等。针对不同情况,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设计要有前瞻性。系统是不变的,但是数据时刻都在改变。流通数据、文献数据每天都在更新、追加,数据、日志要定期备份。这些数据的长期积累会给系统带来不小负担,应该提前设计好余量。

3 数字图书馆为读者带来的全新体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拓展服务内容,引进新的服务方式上下了很大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为读者开展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3.1 馆际互借服务

馆际互借是通过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来为读者提供的一种服务,通过馆际互借可以弥补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不足,读者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更丰富的资源。目前的馆际互借主要分为返还式文献和非返还式文献两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开展馆际互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

虚拟化参考咨询服务又称数字参考服务、电子参考咨询服务或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是以人力资源为媒介、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它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网络参考咨询系统、信息服务机构和读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获取所需信息。其核心是分布式信息网络中具有特定知识技能的咨询专家对读者的个,可以随意获取或提供信息资源,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2]

3.3 数字加工服务

数字加工服务是为读者把需要的文献、图像、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拷贝输出、打包成文件或元数据封装、打印、个性化装订的一项人性化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扫描、胶片数字化、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内容编辑加工等。

4 数字化图书馆的后期建设

目前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时期,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各项业务越来越多,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馆服务也越来越多。图书馆在资源组织形式、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图书馆员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化的图书馆建成后,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3]

首先,引进专业的人才。主要是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维护、软件操作的信息管理人才。

其次,加强图书馆员工培训。图书馆员工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定期参加培训考核,能学习新知识,树立起服务意识。适当引入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

最后,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受资金环境的制约,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不能建立起全面的文献与数字资源,需要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馆际互借,优势互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必将成为未来的信息集散中心,其重要地位将逐渐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宗利.基于IP SAN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5):1-4.

篇8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

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数字化

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领域的重要工作,网络时代信息获取途径日趋多样,读者的信息需求日益复杂和具有个性化,如何高效快捷地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多功能、深层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和文献的需求,是读者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现阶段图书馆图书借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客观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时间捧起一本书来仔细的品味,图书借阅率下降也就成为了必然现象; 另一方面网络阅读的冲击。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成为影响图书馆借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使得获取信息资源更加灵活,更加便捷,纸质图书的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纸质图书的最大提供机构DD图书馆。

(二)主观因素

1.基础设施方面

基础设施陈旧,笔者所在馆始建于0117 年20 月,已有 21 年历史,基础设施陈旧也是必然的。陈旧的硬件设施无法让使用者方便利用,也是造成借阅率下降的一个因素。

2.开架系统不科学

开架书库标识不清楚,排架误差率大,利用OPAC检索找不到书的准确位置,导致读者找书困难,也影响了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3.藏书建设渠道迟缓

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书籍更新周期长等,读者关注的热门书#畅销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时间较长,畅销图书迟迟不能上架,造成读者借阅兴趣不高。

4.图书宣传有待加强

俗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公益机构的公共图书馆要摆脱等读者上门的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把自己的藏书和服务宣传出去,让公众了解公共图书馆服务从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5.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作为服务行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要转化观念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最终重新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好评,才能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分析

与普通高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不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具有鲜明的年龄层。老年读者大多时间都比较充裕,因此图书在他们手中流通比较快。基本上现有的借书期限他们都可以接受。而年轻读者,尤其是学生,相对于老年读者来说,属于流通速度比较慢的,他们平时的时间不够充裕,受到上学和上班等情况的限制,只能在下班或者周末到图书馆借书还书,而下班之后或者周末假日还能泡在图书馆的年轻人比例并不高。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深度挖掘本馆读者群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型读者常借的图书类型对借期进行不同的规定,如适当延长年轻读者在某些图书类型上的借期,在借期上尝试“因人而异”。

三、加强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的措施

(一)加大数字资源采购力度

全球出版业从纸质向数字化转型,出版物载体多元化,图书馆资源的采访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在采购配置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调整与努力,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馆藏。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围绕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特点与分布,及时调研读者的知识需求,科学制定数字资源采购配置方针,引领和满足读者新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出版一服务”供需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职能,以“下游”促进“上游”,呼叮社会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数字资源,创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二)调整编目加工业务流程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

也越来越短。为了有效解决信息传播这个问题,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尝试开辟了新的图书编目流程,对一些影响力大、受读者欢迎的热门图书和数字资源开辟快速通道,实行当天发行、当天编目加工并上架,实现了外借、阅览与发行同步,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三)完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从数字资源导航 建设,到 VPN 接入数字资源远程服务,再到手机图书馆,乃至支持各种移动设备的数字阅读平台,其中涉及不断发展的技术和日益革新的设备与图书馆的服务如何无缝衔接,成为图书馆技术部门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

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甚至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公共图书馆对此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要达成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员的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调整和服务技能提升。诚然,着力在职培训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工作,公共图书馆想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终身学校,图书馆员必须率先终身学习,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在公共图书馆由传统的纸质书籍想数字化书籍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本地区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强有力的电子设备,主动转变服务方式,并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与读者的粘合度,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充分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参考文献:

[1] 韩春艳.试论公共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与发展[J]. 山西科技. 2002(02)

[2] 张大鹏.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J]. 群文天地. 2012(16)

篇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领域的重要工作,网络时代信息获取途径日趋多样,读者的信息需求日益复杂和具有个性化,如何高效快捷地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多功能、深层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和文献的需求,是读者服务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现阶段图书馆图书借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客观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时间捧起一本书来仔细的品味,图书借阅率下降也就成为了必然现象; 另一方面网络阅读的冲击。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成为影响图书馆借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使得获取信息资源更加灵活,更加便捷,纸质图书的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纸质图书的最大提供机构――图书馆。

(二)主观因素

1、基础设施方面

基础设施陈旧,笔者所在馆始建于0117 年20 月,已有 21 年历史,基础设施陈旧也是必然的。陈旧的硬件设施无法让使用者方便利用,也是造成借阅率下降的一个因素。

2、开架系统不科学

开架书库标识不清楚,排架误差率大,利用OPAC检索找不到书的准确位置,导致读者找书困难,也影响了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3、藏书建设渠道迟缓

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书籍更新周期长等,读者关注的热门书#畅销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时间较长,畅销图书迟迟不能上架,造成读者借阅兴趣不高。

4、 图书宣传有待加强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公益机构的公共图书馆要摆脱等读者上门的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把自己的藏书和服务宣传出去,让公众了解公共图书馆服务从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5、 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作为服务行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要转化观念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最终重新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好评,才能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分析

与普通高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不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具有鲜明的年龄层。老年读者大多时间都比较充裕,因此图书在他们手中流通比较快。基本上现有的借书期限他们都可以接受。而年轻读者,尤其是学生,相对于老年读者来说,属于流通速度比较慢的,他们平时的时间不够充裕,受到上学和上班等情况的限制,只能在下班或者周末到图书馆借书还书,而下班之后或者周末假日还能泡在图书馆的年轻人比例并不高。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深度挖掘本馆读者群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型读者常借的图书类型对借期进行不同的规定,如适当延长年轻读者在某些图书类型上的借期,在借期上尝试“因人而异”。

三、加强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的措施

(一)加大数字资源采购力度

全球出版业从纸质向数字化转型,出版物载体多元化,图书馆资源的采访来源发生了重

大变化。绝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在采购配置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调整与努力,并拥有了一定

数量的数字化馆藏。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围绕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特点与分布,及时调研读者的知识需求,科学制定数字资源采购配置方针,引领和满足读者新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出版一服务”供需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职能,以“下游”促进“上游”,呼叮社会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数字资源,创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二)调整编目加工业务流程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

也越来越短。为了有效解决信息传播这个问题,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尝试开辟了新的图书编目流程,对一些影响力大、受读者欢迎的热门图书和数字资源开辟快速通道,实行当天发行、当天编目加工并上架,实现了外借、阅览与发行同步,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三)完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从数字资源导航

建设,到 VPN 接入数字资源远程服务,再到手机图书馆,乃至支持各种移动设备的数字阅读平台,其中涉及不断发展的技术和日益革新的设备与图书馆的服务如何无缝衔接,成为图书馆技术部门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

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甚至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公共图书馆对此进行着一系列

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要达成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员的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调整和服务技能提升。诚然,着力在职培训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工作,公共图书馆想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终身学校,图书馆员必须率先终身学习,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小结:

在公共图书馆由传统的纸质书籍想数字化书籍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本地区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强有力的电子设备,主动转变服务方式,并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与读者的粘合度,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充分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参考文献:

篇11

(一)采集存贮功能。指广泛采集社会各方面档案信息,存贮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档案系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的第一次文献,它是人们社会实践创造产生的,并有价值于人类各项活动的信息及其载体的统一体。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档案的新领域将进一步扩展,档案馆采集、存贮的信息内容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信息资源将更加丰富。在存贮载体介质方面,由以印刷型纸质为主向缩微、机读、光盘等新型载体方面发展。21世纪的档案馆绝不只是按部就班地接收,而是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承担寄存、代管非公有制单位及个人档案的功能,同时档案馆采集存贮功能还可进一步延伸,扩展到实物并兼及目前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的某些功能,而这种采集存贮功能是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采集存贮。

(二)开发加工功能。社会发展要求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大力开发和加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业务技术示范中介,档案信息加工服务、档案资料鉴定评估服务等,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扩充、压缩、传递、共享,传播先进的生产知识和先进文化。

(三)授业、教育功能。21世纪档案馆将依托馆藏档案信息优势,一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提高其素质;二是解惑答疑,开展咨询;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开展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五是开展科技知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普及教育;六是开展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四)传播交流功能。21世纪档案馆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传播交流的手段和途径将多种多样,传播交流的范围将日益广泛。档案馆将继续按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适时开展档案信息传递交流的有偿服务,加速档案信息产品的商品化。

21世纪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管理规范和支持其运作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完整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应具有档案存贮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及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衔接并与其他信息部门联接一体化的特点。数字档案馆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篇12

关键词:教育出版;新媒体;融合产品形态;流程再造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正在迅猛改变整个出版业的生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企业开始意识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纸质出版必须拥抱数字技术的变革,以融合发展来应对其市场份额日渐萎缩的挑战。2014年被称为我国“媒体融合的元年”,中央层面《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信号,给予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发展以坚定的信心。

融合发展并非设立一个数字出版部门,融合的本质是“做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教育与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相较于大众出版的用户分散和专业出版的用户小众,教育出版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更被市场所看好。笔者结合多年在传统教育出版领域的工作实践,谈谈对传统教育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打造传统教育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出版的本质是向读者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以满足其学习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传播终端未成熟之前,教育出版以纸书的方式满足读者对系统化知识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PC、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终端硬件和电子书、APP、视频应用等软件的成熟,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纸书这种唯一的方式。同时纸书也存在知识讲解平面、不够立体、无法互动等缺陷。

在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的大背景下,以纸质图书生产和销售为主要工作的传统教育出版社需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正确的认识。传统出版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在长期的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环节积累的大量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打着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等旗号,但他们更多是在技术层面、平台层面有优势,对于内容需求的理解未必比传统教育出版社深刻。就教育出版而言,内容为王仍是硬道理。作为企业,生产产品并实现销售是唯一目的。需求推动生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新的技术则成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更好的手段。

二、探索数字化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传统教育类出版社,除非隶属于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一般规模有限,以一社之力很难从平台建设人手去做数字出版,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方式仍是从自身有优势的细分领域着手,在特定的产品开发上去满足某一特定领域读者更多的需求。从互联网一切都免费的阶段走来的消费者已逐渐开始接受付费方式。故传统教育出版向数字化融合发展需从已有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的数字产品形态开始考虑。

教育类图书产品的数字出版大致有如下几种形态和商业模式:

1.纯电子书。内容与纸书基本无差异。目前国内成熟的电子书销售平台分B2B(超星、方正等)和B2C(Kindle、京东、掌阅等)两种。这些平台以其流量入口优势销售电子书,相当于传统书店承担的分销功能。教育出版因其多为应试、学习等需求服务,做题、笔记、深度阅读的需求相较大众出版类产品更多,纯电子书阅读有一定局限。如笔者所在出版社以外语学习和K12教育出版为主要领域,选取纸电同步发展的品种时,会避免有图表、版式复杂的产品,倾向于偏文字阅读、少公式图表类的产品。

2.纸数复合类。原先配CD、VCD等的出版物,取消CD、VCD实物载体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二维码方式,链接音视频内容。笔者所在的出版社以语言学习类产品出版为主,此种方式是我社现阶段融合出版的主要方式。如我社2015年推出的《周计划:小学英语阅读强化训练》《新小学英语国际音标入门》均采用二维码播放音频,目前共有20种图书采用二维码音频方式。此种方式的销售仍依赖于纸书的物理流通,纸书承载了音视频资源的人口,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实现音视频资源的播放。由于方便了读者,减少了成本,此种方式较受读者欢迎。

3.独立数字产品。如在ios和android市场里的各种教育类APP。这类应用App不依附纸书,以数字形态在应用市场里独立销售。如我社在android市场推出的《日语3000词》和《韩语3000词》两个APP产品,就是以现有纸书的内容资源为依托开发的产品,可完全独立使用,实现了“一次内容多个产品形式”。此类产品对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用户留存率较低,营销的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传统出版社大多属于尝试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

4.纸书捆绑APP的产品。APP可单独使用,是对纸书的增值产品。如人教社开发的《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随书捆绑ios和android系统通用的APP,总定价78元,购买纸书可以获得激活码,免费使用APP电子书,而单独在应用市场购买此APP则需付费12元。实际上78元的定价涵盖了APP电子书的成本,纸书仍是销售和盈利主体。

5.在线课程。在线教育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在线课程,在线教育企业有技术、资本、流量和用户的优势,精品内容的缺乏是其短板。传统教育出版社有优质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这些作者本身即是名师,传统出版社可考虑开发与纸书相关的在线课程,寻找合适的互联网平台实现销售。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做作者的经纪人,实现出版企业、互联网公司、作者三方的收益。如沪江网力推的沪江网校即可通过提供技术实现在线课程的制作和销售,然后与出版社、线下培训机构进行销售分成。出版社与沪江网校、作者共同商议课程的用户群体、课程体系设置、定价等,如同选题策划,课程即选题,在线教育机构变成了排版、印刷、销售一体的机构。

在线课程对于作者(老师)的投入时间要求较高,所以开发的人力成本很高,而销售尚未有大的突破,定价等也不易把握。传统出版社可进行有限度的尝试,在未来在线教育市场爆发之前,实现一定积累,或许在线课程的开发会成为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一个很好的方向。

上述五种数字产品形态中,电子书经过长时间发展,技术和标准层面已成熟,销售平台以及盈利模式也已清晰,传统出版社向电子书市场融合发展的战略逐步明朗。而独立APP的盈利空间尚未打开,传统出版社投入较少,主要还是以纸书为依托出版纸数复合或纸书捆绑独立APP的产品为主,盈利主要依靠纸书的销售。与互联网教育平台合作开发在线课程属于全新的业务领域,有盈利的想象空间,尚需摸索。

三、寻求技术与资本的合作

纸书的出版流程一般经过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排版、印刷、销售这几个环节。排版和印刷环节基本是外包的。如果认清教育出版的核心仍是内容的策划,则向数字出版融合无非是制作形式、传播形态的改变。原先适用于纸书的排版印刷环节,在数字出版如电子书、APP生产方面,则是数字化加工、复制销售一体化而已。数字化产品的销售平台逐渐明朗化,互联网销售平台的选取相当于传统出版对书店的选择。如此一来,是否需要掌握数字化加工技术则不太重要了。

目前一些在传统排版领域实力较强的公司,如南京展望排版公司也在转型做数字化产品的加工,如电子书的转档,即在对纸书排版加工的同时,帮出版社处理电子书的格式问题。这在流程上解决了传统出版社数字技术空白的问题。而类似APP等产品的开发,出版社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如人教社开发的《标日》APP电子书是与沪江网进行的合作,华理社开发的《日语3000词》与《韩语3000词》则是与海词网进行的合作。一般性的电子书开发可交由纯技术或排版公司处理,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对于涉及APP市场或在线教育类富媒体出版的产品,出版社在初期可与一些用户资源丰富、App市场营销有经验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双方利益共享则更有优势,可免去技术开发的费用和营销的成本。如沪江网和海词网既是互联网技术公司,又是在线教育平台,有着大量的用户资源,用户人口即意味着销售转化的可能。

四、再造出版流程

前期很多出版社在向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时,多是单独设立一个数字出版部门或者独立公司,希望从选题策划、技术开发到销售都由该部门或公司独立承担,结果进展缓慢,处处掣肘。殊不知出版的核心是内容,源头是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这就回到选题策划层面了,需求没有变,变的只是需求的形式和通路。于是,传统出版人开始意识到流程再造的必要性,重新回归到从内容策划作为源头考虑全媒体融合出版的可能性。

纸书出版环节涉及选题策划(策划、组稿)、生产制作(排版、印刷)、销售(渠道、营销、仓储物流)。数字出版产品的出版环节涉及选题策划(策划、组稿)、生产制作(数字化加工、无印刷复制环节)、销售(渠道、营销、无仓储物流环节)。可见,数字产品除了可以省略印刷复制以及仓储物流环节,其他核心环节如选题策划、生产制作、销售等与纸书无异,故融合出版,做到“一次内容、多种产品形态”是必要和可能的。

篇13

关键词

多媒体服务

软件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字加工

读者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学习和科研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主、交互、协同、开放、创新性的E-Learning、E-Research已成为受欢迎的学习科研模式;多媒体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艺术、历史、信息技术、生物等许多学科学习科研必备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是当前以及将来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多媒体资源是未来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多媒体是将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媒体组合而成的一种媒体。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种类繁多,载体类型多样,既包括传统载体(如书刊、手稿等)数字化加工后形成的图片类资源,也包括音乐、电影、讲座等兼有图、文、声、视频等一种或几种、可动态播放的视音频类资源。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资源的增多,随着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多媒体资源建设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多媒体文献出版比例越来越多,占全部出版物的1/3,西方多媒体文献出版比例已经达到60%),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如何使多媒体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发展历史

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较早兴起于美国。1971年和1980年,学者Nelson针对美国多媒体服务和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做了两次问卷调查,197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多媒体服务机构和图书馆是两个独立的机构,分别提供各自的服务,图书馆和多媒体服务是没有交叉的服务部门。虽然198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有将这两种机构合并的倾向,但大部分图书馆对合并持否定态度。并且,高校多媒体服务的学科领域最初也非常狭窄,仅仅限于艺术、音乐和医学领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大学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y)1999年制定的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方针才确认了多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的重要性。2006年的修订版又对高校图书馆可收藏的多媒体资源的范围以及服务的内容做了很大的拓展。以美国大学(一所大学的名称,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图书馆为例,1988年前后的多媒体资源最多就是一些录音节目,而1993-2001年间,多媒体资源以语言学习类资料为主,提供的服务范围也比较狭窄,甚至对这些资源都不提供详细目录。但是现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类型多样,除了传统资源外,新增了许多数字媒体及数据库资源,而且提供的服务也有较大拓展,包括参考咨询、多媒体制作、多媒体协同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

多媒体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起步较之美国则更晚,大部分图书馆都是在2006年以后开始组建多媒体部,提供多媒体服务。如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3月开始开放多媒体阅览室。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1993年以前,设有听力室,资源较少,主要是音频资源。1993-2006年,视听室从阅览部分离,最初提供英语听力训练和大录像集中放映服务,后来又增加小录像单体视听服务以及提供磁带借听服务的语音室,资源类型除了音频资源还有视频资源。此阶段的多媒体服务主要是提供传统的模拟信号的资源和相应的播放设备。2006年开始逐步转型,新型的多媒体服务提供的学术资源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模拟媒体外,数字媒体日益增多,除了单个的多媒体资源外,多媒体数据库也日益增加;多媒体学习中心、音乐欣赏区、多媒体研讨室、数字加工中心的建立,使得北大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由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的增加,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对教育、学习和科研的支撑力度日益增大,多媒体设备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同时电子出版业的兴起,进一步促使高校图书馆提供多媒体资源以及相应的服务,而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国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新发展

我们选取了国外部分大学,通过网页调查的形式了解各大学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最新情况,以期为我国多媒体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

2,1国外高校多媒体服务的容

调查显示国外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多媒体服务内容如下。

2,1,1多媒体资源的浏览和借阅服务

多媒体资源的浏览和借阅服务是一项基本服务。国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提供多媒体浏览和目录检索服务,一些高校还提供多媒体单体资源的外借服务。如美国大学图书馆的4500部电影都可以通过书目系统检索。其中3700部电影可外借,外借期限为3天。但对于教学用或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电影不提供外借服务,只供在多媒体服务中心使用。音频光盘一次最多借出6张,每次借出3小时,录音带可外借48小时。

2,1,2提供舒适高端的多媒体学习和制作环境

提供舒适开放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是多媒体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尤其是在IC(Information Commons)理念影响下,如美国大学图书馆提供有数字媒体学习室(Digital Media Studio)、电子教室/计算机实验室(Library's Electronic Classroom/Computer Lab)等多媒体学习、制作环境,并且配备有多媒体图书馆员、计算机管理人员、多媒体技术支撑人员,辅助师生完成作品,其新媒体中心,提供一些高端的电脑,应用于视音频编辑、图片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制作,两台高端的Epson图片扫描仪,一台高分辨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和一台黑白激光打印机。其数字编辑站支持微型DV(Mini DV)、HDV、Beta和VHS的输入输出。NMC2.0实验室提供双屏幕的6台苹果机工作站,可提前预约使用。其师范课堂,供老师预约讲课,配备有高端的设备,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制作服务,除了提供文献扫描、复制服务,元数据加工服务和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外,提供的服务还包括视频生成、课件采集、视频编辑、视频复制、视频网上。此外还有支持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的视频室、视频教室,为科研学术活动提供视频支持。伯克利大学多媒体资源中心提供两个专门的放映室供读者预约使用。此外,提供复印服务。

2,1,3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国外大学图书馆针对多媒体资源提供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比如贝塞尔学院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包括:电话、Email、IM和FAQ四种形式;美国

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电话咨询、Email、IM。伯克利大学多媒体资源中心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包括表单形式的eReference、twit-ter、facebook。不但参考咨询的方式更为便捷,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也向学科和深层次发展,如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制作服务,为视频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和多媒体中心,为读者提供多媒体软硬件产品的应用和购买以及多媒体项目建设的相关咨询服务。

2,1,4在线协同交流环境

国外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web2.0技术,提供多媒体资源和服务交流平台,如美国大学图书馆使用Blogger、twitter、facebook为用户提供服务。

2,1,5最新资源推荐服务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推荐最新资源。此外,教员、图书馆员以及技术人员都可以给出他们的推荐列表。

2,1,6个人资源存储服务

美国大学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多媒体仓库,教师可以把自己珍藏的多媒体资源拿来放在这里,供学生在室内使用。伯克利大学的多媒体资源中心也提供类似服务。

2,1,7软件服务

软件服务包括提供各类型软件和软件的使用培训。美国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软件包括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Photo、Illustrator、InDesign、AfterEffects、Final Cut Pro、DVD Studio Pro、Soundtrack,QuickTime Pro;iMovie:iDVD,GarageBand等,还提供软件使用的在线培训,另有专门的博客平台最新动态。

2,1,8国外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

国外大学图书馆目前针对多媒体资源还开展了一些新型服务。如美国大学图书馆举办多媒体作品比赛和设备外借服务;伯克利大学多媒体资源中心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2,2国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特点

对前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多媒体服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2,1,3多媒体服务日益成为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

多媒体服务虽然是图书馆新兴的一种服务,但是其对科研和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网站首页上基本都能发现诸如“多媒体”、“视音频”、“虚拟媒体”之类的资源和服务,而且多媒体资源的检索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通过资源类型进行检索,或者使用传统的多媒体系统进行检索外,还提供通过馆藏目录的统一检索。

2,2,2多媒体服务内容逐渐增多

传统的多媒体服务主要是视音频资源的浏览服务和借阅服务,但是现在多媒体服务的内容已经大量增加。提供的服务既包括多媒体资源的借阅和流通,也包括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培训;既包括多媒体设备的提供及使用相关咨询,也包括多媒体设备购买及多媒体方案设计咨询;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培训逐渐增多;多媒体资源导读、多媒体交互式环境的建设等等都成为多媒体服务的重要内容。

2,2,3多媒体服务的方式实现网络化、交互性、个性化

多媒体服务除了面对面服务之外,资源的数字化、Web2.0工具的使用和个性化服务是多媒体服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图书馆构建专门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以便清楚地揭示多媒体资源,并使读者能够自己创建并保存多媒体资源,还提供评价、排序等交互功能以便于读者交流、管理相关资源;一些图书馆提供舒适的协同式多媒体学习环境,采用各种实时在线沟通工具提供咨询,便于读者随时解决多媒体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部分图书馆提供一对一的多媒体相关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的个性化问题;部分图书馆提供个人多媒体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一条龙的加工服务,帮助读者构建个性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3我国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发展的新策略

纵观国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并且还存在不断丰富的趋势。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刚刚起步,除了建立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构建良好的多媒体使用环境外,还需要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3,1提高多媒体服务的“显性化”程度

要认识到多媒体资源已不再是放在展柜里的精美的音乐和电影光盘,也不仅仅是供读者学习语言的一个个小的MP3,当然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满足读者文化娱乐的需要。其丰富程度和学术性已经明显的提高。所以我国高校图书馆不应该再让“多媒体服务”继续边缘化下去。各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大多媒体服务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介绍多媒体资源及提供的相应服务,拉近多媒体服务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消除读者关于多媒体服务的误区。增加多媒体服务的亲和力,使读者觉得多媒体服务是身边的、手边的、眼前的服务,是“需要即能想到,想到即能得到”的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会通过定期的多媒体宣传活动(包括展板、传单等方式)、图书馆主页推荐等方式加大多媒体服务的宣传力度。除了在多媒体服务平台上集中多媒体资源和服务外,还会在图书馆门户的“常用资源”栏目里显示“多媒体资源”、“电子书/随书光盘”,同时在图书馆门户最新资源列表中提示最新的多媒体资源。每年的新生培训,北京大学图书馆都会介绍图书馆提供的多媒体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能够通过馆藏书目检索多媒体资源。此外,要提供方便读者联系的各种渠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音像资料咨询提供相关邮箱,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主页上提供咨询电话和邮箱。

3,2提供全方位的加工制作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大众化,读者对多媒体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除了需要图书馆提供特色的多媒体资源外,还要求图书馆提供从资源采集、加工整理、存储的个性化、全流程服务。如需要加工知名教授的讲座、手稿、研究数据等,个人的一些素材或资源需要进行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资源。甚至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理、编目、,建成自己的多媒体资源库。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有加工多媒体资源的能力。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立了数字加工中心,购进了多台零边距扫描仪、工程图纸扫描仪、飞思扫描仪、缩微胶片扫描仪、摄像机、照相机、刻录机等设备,提供文献扫描、数码翻拍、音像资料数字化、电视节目采集、学术活动摄制、多媒体内容编辑、元数据加工制作、数字资源等服务。该中心已经制作的特色多媒体资源包括:李政道数字图书馆、王力先生文库孤本扫描、侯仁之先生收藏、绘制地图扫描、刘东生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工、社会学系分馆燕大论文扫描、各院系学术会议拍摄等。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提供的这些服务既可以满足读者对特色多媒体资源的需求,又可以满足读者各种类型数据加工的需要。

3,3配备专门的学科馆员

多媒体服务不断发展,对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要有足够的人员来保证多媒体服务。对人员的素质也有较高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的为读者服务能力和信息素养外,还要求是多媒体软件“达人”,要熟悉相应的多媒体软件和工具,能陪伴学生的多媒体学习和创作过程,能为读者的科研学习提供支持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上学期开始提供SPSS软件服务,读者除了需求SPSS软件之外,对于SPSS的安装、SPSS的基础技能培训、SPSS在科研中的应用分析等都有很强烈的需求,这就要求有专门的人员能够负责从安装到培训的整个服务。此外,由于多媒体发展比较快。用户的需求也随着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要求有专门的人员跟踪技术和资源动态,熟悉新的多媒体技术,跟踪读者需求的变化。

3,4提供协同的环境

国内多媒体制作环境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的种类。无论是实体环境还是虚拟环境,与国外都有一定的差距。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建立IC环境较早的图书馆之一,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部的多媒体学习中心有60台电脑,供读者利用多媒体资源,其中4台苹果机,供读者进行视频编辑。数字加工部可以提供数字加工制作(包括扫描、拍摄、转码、编辑、后期处理和输出)、数字统计分析和数字资源服务。

提供基于web2.0技术的协作讨论空间,帮助读者开展协同工作和学习。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P、即时消息(IM)等。它主要有如下特点:更多的用户参与――所有的用户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者、加工者,其积极性大为提高,也使信息更为丰富;更好的信息共享――通过引用、类聚等技术,大大加强了信息的流通速度,也提高了信息的共享程度;更加便捷简单――更好的用户界面使其简易便捷性比web1.0大为提高。有了博客,使得只要会上网的用户都可以信息。利用Web2.0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读者可以自由交流与多媒体相关的观点和想法,读者和多媒体学科馆员可以讨论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探讨多媒体技术和创造多媒体作品,读者可以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资源和作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3,5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

篇14

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更利于对于档案纸质的保护

作为高职院校来讲,通常会有用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管理的档案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同时,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伴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进行扩大,但是,单纯凭借手工操作对重要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仍然会出现重要档案出现丢失或者是损坏的现象,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平时资料还会经常被查阅,同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是丢失。如果选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上述现象就不会再出现。其次,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后,使用起来也会更加便捷。

1.2有利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原来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无法形成信息网,借阅的时候都需要工作人员利用手工进行操作,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出现差错,并且在对档案进行管理和统计的时候同样出现了诸多不便,工作效率被大大降低。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档案的管理就可以呈现出自动化、实时化以及网络化的特征。档案进行记录之后,可以反复进行记录,更加易于保存,也容易进行修改,还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传送,这样档案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起来。

2.推进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档案真正的价值在于利用,高职院校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应当转变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注重档案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促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要从以往的“你求我供”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网上主动提供的服务方式,以便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促进管理和档案业务工作自动化的真正实现。

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档案进行深加工,积极主动地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进行组织、开发、管理、利用;另一方面,强化档案信息的传播,要依托校园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把档案信息公布给广大师生;同时,在网页中设置目录查询、机构简介、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等诸多栏目,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档案信息,构建新型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

2.2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提升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由于高职院校用于档案信息化的经费偏于紧张,要配备充足、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设施设备目前还不易做到,档案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在配备必不可少的信息设备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信息人才和设施设备资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所用。可利用现有扫描仪、照相机、微缩胶卷、光盘、硬盘等,对重要档案进行鉴定、扫描、整理、保存,通过阅读器等存储、利用,并争取异地备份保存,加强安全管理。要抓好教学、科研、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建档、归档,利用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公开平台,在各部门建立信息资源体系和查询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注重信息共享,在保密原则下,实现局域网内信息共享。还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科研工作,科研先行,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

2.3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新自身服务理念

信息时代档案专业实践的发展领域已经明显跨越了档案馆室的界限,档案管理人员也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档案信息提供者和决策咨询者,角色的转变伴随着观念的更新和管理的创新。信息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走出传统模式,学习国内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正确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把资料库存变成信息资源库,把沉寂的“死档案”变成有价值的“活”知识。在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营造一个方便、高效、轻松的档案信息利用环境,使档案馆(室)成为一个人们愿意去、喜欢去且去有所获的信息资料库,切实为师生员工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发展。

2.4加快完善数字档案,建设高质量数据库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在数字化档案硬件架构建设完成之后,应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将原有馆藏传统载体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文字、声像等档案数据。将这些数据统一存入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完善来完成档案数字化进程。对于日后产生的新档案,要求直接保存为数字格式,并且定期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入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同时做好自身馆藏档案机读目录建设,以方便对档案的管理和应用。用户可以根据所需档案的关键词对档案进行检索和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n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复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