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计算机的知识范文

关于计算机的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5:33: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篇1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应对策略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其中选择题 10道20分,填空题 5道10分,共30分。

二、近两年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几年的考试原题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因为针对性强,而且同样的题目可能再次考到,本人对近2年四次考试中的试题进行分析比较,对公共基础知识出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2011年~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值分布表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公共基础知识中,数据库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在10分左右,而程序设计基础所占比例最小,最多6分,最少0分。

通过对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分析,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有些知识点是固定出题题型,考生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重复考点和常见考点,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以下是本人归纳总结的经常考的知识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1、数据库设计基础

(1)关系运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的运算方法,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出题概率比较大。

(2)E-R图:E-R图是E-R模型的图示法,考生要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

例如,2012年9月选择题第5题: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 ):A)1:M B)M:N C)1:1 D)M: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3)数据三级模式:包括逻辑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其中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4题: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2、数据结构基础

(1)栈和队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一般都是考查相关概念,栈是FILO表即后进先出表,而队列是FIFO表即先进先出表,考生只要牢固掌握概念及基本性质就可以得全分。

(2)二叉树性质: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可以看作是必考题,其中的性质3出题率比较高。

例如2011年9月选择题第3题: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少一个B)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C)叶子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的两倍D)度为2的结点数是度为1的结点数的两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

3、程序设计基础

近几年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出题并不多,分值在0到6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程序设计的方法和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其中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到一些概念。

4、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

(1)软件测试: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3次,考试的机率较高。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8题: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

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

通过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对于软件测试,考生需要掌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测试方法有两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外部功能,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软件内部逻辑结构,又称为单元测试。

(2)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该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2次。对于这部分知识点,考生应该掌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经常会用一些图形工具,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数据流图,在概要设计阶段使用系统结构图,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等。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10题:在软件设计中不适用的工具是:

A)系统结构图B)PAD图C)数据流图D)程序流程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C

三、结论

以上给出最近两年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常出题型,其中也有些知识点多次考到,因此考生应该多做历年真题,结合书本,牢记相关知识点,利用掌握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及率。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8 年版)[M].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2

一、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概况

计算机基础是基础教育领域最年轻的一门课程,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课程,藏区教育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培养实用型、一人多能的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

在现今的藏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其他地区,其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存在着薄弱的问题。各类学校面临着教育的信息化思维浪潮,而计算机基础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换言之,只有先做好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做好教育的信息化。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影响,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教学尤其重要。现今的藏区青年信息水平的高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地影响着信息化在藏族的水平和普及程度。由此可见,在全球信息化思潮下,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对藏区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要。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价值倾向,鼓励学生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的实践与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凭借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自身喜好来批判学生的相应行为动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习惯于运用自己主观的个人情感,或者把自己认定的某些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比如对学生灌输某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告诉学生“美是什么”、“丑是什么”、“错是什么”、“对又是什么”,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价值与时代意义,但在当今的多元社会,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多元认识和个性发展进行鼓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2.现在的学校教学内容偏向于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这种情况也是由于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重视全面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改变对单一信息能力的培养,使之向培养信息综合技能能力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能力的开发培养。除此之外,要着重提升综合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提高机械的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在知识的增加中发展能力、提高能力。但在藏区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特别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对象来看,大多数学校教学方法的中心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主动的学。这样而言,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接受。要做到尊重理解学生的学校学习自主性,减少教师擅自为学生制定方法的做法,提倡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4.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来看,许多学校尤其是偏远的藏区学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没有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不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就不能再实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也就达不到使学生深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1.创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与学习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就是对学校内容的兴趣,这样而来,学生才会自己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而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这是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抽象与乏味,所以要写激发学生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课程内容来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改造。比如运用一些常见的课堂兴趣激励方法,如以物激趣,也就是指教师将实物用在教学之中。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组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台已经报废的计算机,学生通过对报废机的解剖与组装的过程中,自然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还有如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与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在有关图文混排等相关内容的Word2003讲解完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运用了本节课内容制作的一份十分精美的Word文档,这些文档里面有表格及相关的表格处理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来判别此文档中的错误之处。学生的兴趣立即会被这份制作精美的文档所吸引,从而从教科书中找寻答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学习效果

有关计算机的很多知识都必须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完成,即在上机训练中来获得知识,这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最重要的一大特点――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藏区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手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应该留下让学生实践动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动手分析与探索。学生可以再练习实践中相互讨论、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想象力的开发与培养。总的而言,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多民族导致的差异化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基础相对而言叫薄弱、学生年龄相对差异较大的大前提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得到调动,才能对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这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运用与安排,为了学生能够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为进一步升华做打算,教师需要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教育,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篇3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算法思想对科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对算法的认识也日益深刻算法被列入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着其自身的教育意义:(1)算法教学的引入将使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合理(2)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3)算法教学有助于促进数学文化教育的展开。

关键字:算法;程序框图;学习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学的算法化倾向正在日益加强,人们对算法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

一、什么是算法

(一)算法的含义。

算法作为数学必修内容的一部分,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神秘。例如我们从小接触的四则运算就是算法。

算法这一古老的概念,大约萌生于四五千年以前,算法是“十进位制及它的演算的技巧”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在有限的步骤内完成而且它具有以下的特性:

(1)通用性。算法是针对某类问题设计的,所以对于解决某类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应该是有效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是确定的

(3)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时,必须经过有限的步骤以后结束,得出结果

(4)标准化。在表示算法时,一定要做到标准统一,格式统一

(5)结构化。每个算法表示都必须要结构清晰,层次清楚

(二)表示算法的语言。

在算法的学习中,算法的设计是一个关键,要设计一个算法,又该采用何种合适的语言来描述算法的各个步骤呢?在算法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虽然通俗,易于接受,但有,时一些较为复杂的算法却是自然语言难以清晰、精确表达的,所以现在描述算法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自然语言的描述方式,二是用程序框图直观地表达。通常在采用程序框图描述算法时,为了直观、形象,在框图中往往采用了许多图形符号和连结线,这些图形符号和连结线都有特定的含义,被大家普遍采用。

(三)算法的基本结构。

不论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还是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我们所要表达的算法思想。所以我们所写出来的算法不只要是要正确的、可行的,而且要清楚明了,使大家能够看得清楚、明白。这就要求我们所写出来的算法具有一个良好的结构算法有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运用这三种结构表述的算法和画出的框图,整齐美观清晰明了便于阅读。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图与框图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处理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主体结构。

(2)条件分支结构。

虽然顺序结构是算法描述的主体结构,一些简单的算法可以用顺序结构来解决,但是有一些算法在执行过程中要求逻辑判断,这时就要用到顺序结构以外的可以进行逻辑判断的结构即条件分支结构,它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

(3)循环结构。

在科学的计算中,有时从某处开始会遇到重复执行的步骤,该处理步骤在整个的运行过程中成为一个循环这就是算法的第三种结构――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二、算法的学习价值

新教材大纲明确规定:把“算法”列入数学课程中,算法学习具有其自身的学习价值。

(一)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方位的发展。

算法教学的引入将使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合理。a、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一个具体的算法问题,从算法分析到算法语言的实现,每个步骤都是关键的,不能有错,算法是思维的条理化、逻辑化b、算法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c、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d、算法的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算法的学习为学生搭建起了一架数学与计算机联系的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方面是积极有效的。

(二)算法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算法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究学习策略,能很好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算法内容作为数学课程的新内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学家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活动算法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另一方面,算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道算法题目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算法的学习学生分析、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过程,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关于算法教学的思考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智能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计算机网络智能的故障,主要分为三大类,本文对其进行分析,为排除这些故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利于计算机智能管理中对硬件和软件处理,如何解决好网络故障的计算机智能管理与处理措施本文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阐述,更有利于计算机智能化的发展,为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措施。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将对国防、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智能的故障

(一)逻辑类故障

逻辑类故障主要有路由器逻辑故障和主机逻辑故障。逻辑故障是通过熟悉数据底层结构的工程师进行逻辑分析,并以一定的软件辅助进行数据修复的,整个过程并不涉及介质的维修或更换配件。而由于软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原因往往是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误删除、病毒感染、黑客入侵、操作断电等。主机逻辑故障是关于网卡驱动设施的装置没有合理安装,会出现网卡无法被驱动,不能进行工作的状态,其次是对主机网址参数设置错误,IP地址的主机配置不能满足网路的需求,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联网。

(二)网络设备故障

网络设备故障主要是交换机发生故障以及服务器系统等发生异常的现象。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会发生软件崩溃的现象,计算机停止工作。另外,网络的外部设备故障也时常发生,它间接的影响着网络系统的运行。显示器的散热问题,无时无刻地制约着计算机的启动情况,没有及时的通风和散热,会将显示主板烧坏了,有时候也会因为显示器没有合理的保管,潮湿的环境中,显示器就会受损。鼠标和键盘问题是使用者没有合理的保管造成的,ups故障会给计算机带来的问题是不能满足计算机的供电,电压会及其不稳定。

(三)物理类故障

物理类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智能中存在的物理类状况。物理类故障主要有四种:线路故障、端口故障、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主机物理故障等。针对不同的物理故障,我们开始进行不同的判断,线路故障是发生率最高的障碍之一,特别是线路的损害,不利于计算机智能的各个零件的正常运转,如果线路短路,可能是网线的质量常年在外受到风吹日晒,造成网线破损,应该及时进行排查工作,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线路完好。有些过长的线路往往会发生中断现象,只有及时的检查才能得到发现,而且在线路障碍中也存在着电磁干扰,影响着计算机智能管理的正常工作;端口故障主要是插座、插头的松动状况居多,它会制约着计算机的网络信号,最终会导致信号灯不亮,使其他的端口无法正常连接;集线器故障会使绿的信号灯熄灭,不能正常通信,中断通信网络;主机物理故障最明显的是网卡插槽不牢靠,松动的卡座,会使计算机在运行中突然停止,计算机自动关闭是司空见惯的事实。

二、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措施

(一)病毒的预防

病毒的预防是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智能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智能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智能的全部性能。做好病毒预防工作:首先,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磁盘或使用前。应先检查有无病毒并及时查杀。其次,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第三,不要登录非法,不良网站。第四,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随时监测,经常查杀病毒,及恶意插件等。第五、在做计算机维护的时候,值得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网络安全教育放在整个安全体系的首位,努力提高所有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基本维护技术。这对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和整个网络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计算机智能权限

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智能权限。服务器的管理由网络管理员和服务器管理人员共同负责,根据服务器的用途及相关用户的工作职责及权限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严格控制普通用户对服务器的透明操作。路由器、局域网交换机、防火墙的管理只能由网络管理员和经授权的人员进行,严禁其他人员进行。统计信息网络和国家公众互联网的访问管理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相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严禁下载无用文件,以防感染病毒。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酌情选择上述加密方式。信息加密过程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大的安全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

(三)提高计算机智能系统安全运行

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计算机智能系统安全运行,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访问,是网络智能系统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网络管理员应该可以控制和限制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网络的时间、方式。用户名或用户账号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安全形式,用户账号应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建立。用户口令应是用户访问网络所必须提交的“证件”、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口令,但系统管理员应该可以控制口令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最小口令长度、强制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限次数。

(四)人工神经网系统运行

人工神经网系统运行可以有效地排除网络故障,构造智能机的另一途径根源于人工神经网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医保运行中,它的抵抗风险能力特别弱,人工神经网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大规模并行、分布式的表示与处理、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行为、加强医保运行系统的训练与学习以及模拟量的处理等等。尽管目前提出的人工神经网模型及已研制的各种人工神经网系统与人脑的神经网结构相距甚远,但这种以整体的统计行为取代逻辑推理,对解决医保运行危险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加强智力化网络处理

加强智力化网络处理是解决网络故障有效方式。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是由许多个人和不同层次的团体组成。与此类似,智能行为也可看成是许多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影响的并行操作的进程。层次越低,其智力越差,最底层的处理应是非智能的行为。建立一支过硬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队伍。智能建筑建成后,一般都是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传统的物业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智能化系统涉及多种技术、多门学科,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化系统管理伍。这支队伍应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分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

(六)处理计算机智能日常故障

加强计算机日常使用,是有效处理网络障碍的策略之一。定期检查运行中的计算机软件的完整、可靠性,以保证软件正常工作。蓝屏死机为何故,死机使令操作者颇为烦恼的事情,常常使劳动成果付之东流。死机使的表现多为蓝屏,无法启动系统,画面“定格”吴反映,鼠标、键盘无法输入,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等。近管造成死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因永远也离不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应该及时关闭暂时不用的程序,一些程序及时过后要用,也可先关闭以节省资源。打开“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附件\系统工具\资源状况”,就会在系统托盘区出现资源状况图标。右键单击该图标,选择“详细资料”一栏,就能看到系统当前各项资源占用情况,及时拆下新安装的硬件设备,例如:RAM、适配卡、硬盘、调制解调器等等。

三、计算机智能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是21世纪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智能计算机管理将加速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智能计算机管理的应用将放大人的智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它只需要极少的能量和材料,其价值主要在于知识。另一方面,研制智能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己的智能,最终揭示智能的本质与奥秘。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在辅助决策、故障诊断、产品设计、教育咨询等方面广泛应用。文字、语音、图形图像的识别与理解以及机器翻译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故障的计算机智能管理与处理措施进行说明,就其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措施进行了重点的阐述,进一步地加强了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管理的能力,主要采取了病毒的预防 、加强计算机网络权限管理、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层次化的智力管理模型、加强计算机日常使用管理等五个方面,促进计算机智能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国家电网,2008,(2):55-57

[2]谢开,刘永奇,朱治中.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19-22

[3]王品.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及维护[J].信息与电脑,2009,11

[4]王巍.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J].福建电脑,2010,2

[5]刘明忠.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

[6]赵迅.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践能力;改革方案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信息程度的提高,要求每位大学生都应具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即使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计算机水平亦成为衡量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标尺,因此,我国各类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

本文试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改革方案。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目的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中的问题打下基础。但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新生在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总课时少、实验课安排不足以及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一)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学生生源地和家庭环境不同,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初高中就开设过计算机这门课程,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而有些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很少,甚至有的新生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对于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起点高低不同,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一定难度,很难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觉到“吃得饱,消化好”的理想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但课时较少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该门课程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Explorer。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还要讲授一些软件的应用和技巧以及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且广泛,更新速度快,但课时相对太少。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在我们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方式,虽然比“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和学脱节,没有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以实践学习为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不能满足学生边学边练的要求[2]。

(四)实验上机课时偏少,指导教师不足,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练习,老师负责指导答疑,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相反,即使教师讲授得再清楚,学生不多加练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学校的实验机房明显不足,上机课时偏少,而且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人员亦 偏少,教师要同时指导几个班的上机实验,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中明确指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质上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它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努力培养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3]。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

针对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若要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则应当打破原来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层次教学。首先,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计算机知识的摸底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略讲基础知识和Office的操作,给他们留一些Word、Excel及PowerPoint的实践操作题,并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上机练习的机会,同时安排老师给予指导;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授计算机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网络知识和Office操作等知识;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要增加一些课时,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网络相关知识及Office操作,同时也要增加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时,让学生们都能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就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取和大纲的制定方面不断更新。在授课内容上要求把已经淘汰的内容删去,把新的内容加进来,保证每堂课讲授的内容都充实、有意义。所以,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教材,要体现出层次差别和针对性。我们已经尝试自编教材和实验辅导书、相应的电子辅助教材、电子教案,自制多媒体教学包,建立教学网站等,形成立体化教材,满足了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当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广泛阅读学科材料,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充实、更新教材内容,增加知识信息量,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机房上课,利用网络和“同屏”软件,教师 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与老师保持同步,避免学生上课时间做其他事情。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电脑,这样起到了一些强制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该软件让学生参与演示,通过该软件的控制,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随时切换到学生练习的状态,这样可以保证随讲随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双向交互功能,也取得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4]。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课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定要解决实验上机课时不足、教师指导上机班级多及指导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在实验上机课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主动地去练习和和钻研,发现问题后,教师只要做好指导工作,把方法和经验教给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扎实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些开放机房的时间,通过一些Word排版比赛、Powerpoint制作比赛和网页制作比赛等,让参加比赛并且成绩好的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成绩中有一定比例的加分。这样,既加强了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改革考试制度,全面看待及格率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获得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仅凭学期考试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并不科学。为此,可将考核成绩分为四个部分:平时作业、上机考试、参加竞赛、期末考试,其比例设为20%、20%、20%、40%,并提倡课程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可采用通过网络上交电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方法,设置开放性问题,包括学习心得体会,实验中发现、使用的一些技巧,学习中的疑点、难点等。教师通过电子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测学生的作业水平和作业的真实性。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重要,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及格率重要。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可以挖掘巨大潜力。

三、改革前后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为了验证改革前后教学模式的不同效果,笔者在所教的两个平行班就同一个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观察法、课后调查法等手段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进行了记录,并采用对比研究法,分析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有效利用率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协同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按照新的教学法施教真正突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教”与“学”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往往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2.教师的教学模式更新,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新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实际经验,促进教师参与实践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提高了教学素养和与学生协调沟通的能力。

3.教学资源使用更加有效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资源,在专业机房局域网内搭建各种信息共享的平台,例如,用于各种作业上传下载的FTP服务器、学习过程讨论的BBS服务器和过程性评价动态网站等。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主页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总之,信息时代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方向,更新教学理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

[2] 汪晓璐.浅谈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5).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需求;技能型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

1.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1999年高校扩招,2002年后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呈递增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39万,2005年306万,2006年350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5万。上述毕业生中50%以上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课程结构调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用社会需求。

2.培养方向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要达到的培养方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其自身素质,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证。有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单位认为基础类项目是最有必要学习的内容,这些基础类项目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操作系统、汉字输人能力等。并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被调查的所有行业都将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列为第二重要的项目。

3.教学模式的发展

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同计算机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从最初的黑板粉笔模式到现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不同的时期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1 黑板粉笔模式:

一张黑板、几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传授知识所需的基本环境。学生在对计算机缺少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一个很简易的道理,一旦被抽象成专业术语,就变成了一种深奥难懂的理论。

3.2 投影仪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屏幕投影仪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这种教学模式仍然还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参与,仍然是被动地接受。

3.3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有很大的作用。

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语音教学、锁定学生、远程控制、控制转播、学生示范、语音对讲、分组讨论、控制转播、幕监视、远程管理、远程命令……等等。

4.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

实验心理学家郝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两个实验表明,通过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如果即能听到又能看到, 再通过与它人进行交流,是达到对知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的最好方式。

从郝瑞特拉的实验结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保持知识的持久记忆。几年前我院已采用了当今较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刺激视听感官又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由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两部分组成。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而高职学生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网络教室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可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直观的操作演示, 把知识技能信息分解到各个步骤或环节,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转换过程,直接传达教学意图。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媒体播放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结合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理论上“精讲、少讲”,操作上“仿练、精练”。

1) 即讲即练(仿练)

由于是在计算机室内进行广播教学,所以能做到随讲随练,没有固定的理论时间和操作时间。以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分析与管理”一节为例:这节课主要包括排序、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等内容,我拆分开四个问题来讲,即①排序、②筛选、③高级筛选、④分类汇总。首先通过例题以广播教学方式讲解“①排序”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讲完之后马上停止广播教学,把预先设定好的关于排序的练习题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让同学仿照练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下去巡视、指导,指导过程中要启发、要耐心、要鼓励,发现共性的问题再次广播讲解,让学生愉快地完成这个练习。在接下来讲解“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时,同样采用此方法,讲一个问题练一个问题,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及时的弊端。这样在2个学时内学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节的教学任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 章节综合练习(精练)

“仿练”能实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吸收。而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去解决一个较综合的问题,还要有融汇章节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训练。教学过程中我常当他们完成之后特有成就感。

案例1:学完excel电子表格这章后,找个贴近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一个“期末考试成绩单”的填写,部分原始数据表如图:

要求1、用公式计算出80%列、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总评列,并完成填充。2、用条件函数计算出积学分≥90and≤1004学分;≥80and<903学分; ≤70and<802学分; ≥60and<701学分;<600学分);3、用条件格式设置将总评成绩低于60的分数设成红色字。

案例2:在学习powerpoint这章时的开始,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生产厂家和销售公司利用电视和产品展销会进行的产品介绍;各公司和企业等单位的项目工作报告;老师讲课用的自制动画等,都可以由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上第一次课就布置了这一章的综合作业:“我的大学生活”的ppt文件,让其根据题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幻灯片里面要有文本、艺术字、照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效果上一定要有动画设置;完成的ppt设为自动播放;播放过程中用一首歌曲伴随变化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想着如何完成作业,所以上每一次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后让学生到前台教师机上广播展示,既实现了将之前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又能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篇7

所谓的信息管理主要就是指针对信息数据资源采用恰当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来进行恰当的管理,以确保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体现其自身最大的价值,具体来说,针对其信息内容的不同,信息管理的复杂性也是比较高的;知识管理的概念则更为复杂,并且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其最为基本的内容就是应该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即管理的知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体现一定的需求性;对于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这两者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存在着较大的关联,相互共同促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

2.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应用简介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主要就是充分的应用计算机手段来进行信息和知识管理,鉴于计算机技术的突出优势,其确实提升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中加强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当前很多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各个不同单位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加强了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效率,其信息传递的效率是以往所有管理手段所不具备的,而对于效率极为关键的当今社会来看,该网络化应用的优势也是极为突出的。

2.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应用要点

2.2.1准确分析自身的需求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来说,其最为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应该针对其应用的需求进行准确的把握,了解这一需求是落实好网络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这一需求而言,其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内容:(1)首先,对于需要进行网络化应用的信息和知识的总量进行准确的把握,了解这些数据的复杂性程度是做好网络化应用最为关键的一点。(2)其次,了解自身的物流信息,尤其是对于这些物流信息的适时性进行充分的掌握,确保其能够和自身的发展相适应,以此来进行具体的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应用;(3)最后,针对客户的基本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了解客户的要求也是促进网络化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指导,尤其是对于提升客户服务的品质具有重要价值。2.2.2完善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硬件条件基础之上,尤其是对于计算机设备、光纤网络设施、Internet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满足网络化应用的基本需求,避免因为这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备造成后期管理的混乱和不足。2.2.3合理的设计网络化应用系统针对具体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过程来说,必须建立在一个完善的系统上,对于这一系统的构建必须充分地考虑全面性和立体性,首先是要制定一个总体的目标,然后在这一总体的设计目标基础下做好相应的分系统构建,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功能模块设置更加需要注重其有效性,切实履行好网络化应用应有的任务。2.2.4切实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必然会涉及到Internet的使用,很多时候也需要和外界网络环境产生较大的关联,基于此,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内容来说,其安全性更是需要得到最佳的保障,这也就要求在进行网络化应用中不仅仅要确保使用一些正版的管理软件,还应该针对其具体的网络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保护,比如恰当的设置网络访问模式、设置可靠地防火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和开发能力,系统而完整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的基本知识(主要是运算器和控制器),计算机硬件设计、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技能。为此,这门课的实验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验教学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通过改革“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的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就“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设计简单,学生对实验过程不求甚解:以前开设的实验全部为验证性实验,老师简单讲解课堂实验的内容及原理,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列出的步骤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只是按老师给出的接线方法完成电路连线,而对“为什么这样连线和采用这样的步骤”不加思索,只关心最后的实验结果。对电路中用到的每个芯片的功能及工作逻辑并不深究,无法真实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能力。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没有认清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些学生课前不预习,做实验时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不明确,感到无从下手。作为实验课指导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将本节实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经过动手实践,作深刻的理解,进而应用到实际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为每个实验设置一些要求学生动脑筋的思考点,激发学生对实验目的主动思考,借以帮助他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认真思考,同时通过这些思考点,指导教师可以具体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本节实验课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成绩评定不规范:多人一组,无法真实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实验报告填写不认真。甚至抄袭,老师不易摸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2.1在实验教学体系中引入EDA技术

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基础实验课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芯片搭电路的方法,此方法过于陈旧,限制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现代工程设计,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两大领域,自动化设计(即EDA)技术是核心、是关键。模拟、仿真直至虚拟设计,是主要设计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综合与创新实验中引入EDA技术,不但提高了实验效率,也丰富了实验手段。

2.2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根据学院实验计划大纲要求来确实,充分考虑了可操作性与可行性。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主要部件单元的组成原理、熟悉基于EDA技术实验环境下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应用设计方法及指令系统设计过程。实验内容的设计如表1所示。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内容简介

1 运算器实验 验证 用手动操作设计并实现两个8位二进制数进行不同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验证74LS181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

2 时序电路的组成与控制原理实验 验证 用硬件来验证时序电路功能。掌握时序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控制原理,分析计算机中周期、节拍、脉冲之间的关系。

3 存储器实验 验证 向存储器00-04H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0~14。

依次读出00-04H地址单元的内容,查看各单元中的内容是否与写入的一致。

4 设计八位ALU实验 设计 利用ispDesignEXPERT软件设计环境,联机对CPLD芯片进行在系统编程,完成芯片的功能设计,实现一个八位运算器。

熟悉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应用设计及EDA软件的使用。

5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 设计 将各部件单元构造成一台基本模型机,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完成指定功能。

6 复杂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 综合 设计实现具有16条基本指令的较为完整的计算机,编写相应的微程序,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完成指定功能。

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2.3实验教学的组织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课堂上教师只是启发性的讲解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其余部分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按图1的流程运行,严格遵循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实验调试、验收的实验环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要求学生给出实验重要环节记录手写稿,包括实验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回答实验教材中以及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思考题,它将贯穿于整个实验阶段,体现学生实际实验的情况,是学生独立实验的一项重要证明。

图1实验过程流程图

2.4构建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2.4.1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验收实验

实验结果验收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是实验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必须抓好实验验收环节。在实验结果检查时,需要检查所有的电路设计和实验台演示的完成情况。并且每个学生要讲述实验原理、阐述有哪些创新或改进之处。对每个学生提出3~5个问题。学生现场答辩演示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

2.4.2使用量化的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课程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出勤情况、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四个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实验操作过程为主要评分依据。实验成绩的具体考核方式为:

(1) 出勤情况按次记,每次2分,总分12分,缺课1次扣6分,但无故缺课2次以上,实验总成绩记0分;

(2) 预习按次记,每次3分,总分18分,包括实验准备情况和预习报告,随堂抽查或在实验报告的预习部分体现,缺1次扣6分,但预习最大扣分不超过18分;

(3) 实验操作过程按等级评定,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为:A(90)、B(80)、C(70)、D(60)、E(50),占实验总成绩40%;

(4) 实验报告,按等级评定,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不及格(50),占实验总成绩30%。

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为:

实验总成绩=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操作过程*40%+实验报告*30%

某学生总成绩计算实例,如表2所示。

表2实验成绩评定表

学生 记分项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小计 总成绩

王亮 出勤 √ √ √ √ √ √ 12 12+18+83.3*40%+80*30%=87.3

预习 √ √ √ √ √ √ 18

操作 A B A C A B (90+80+90+70+90+80)/6=83.3

报告 优 良 中 良 良 良 (90+80+70+80+80+80)/6=80

这样记录成绩方便简捷,评定结果一目了然,是建立客观公正实验考核体系的有效方法。

3改革后的效果

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这门实验课的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便于引导初学者打好基础,每一次实验都有清晰的指导思路,这样逐步积累,最终具备对计算机整体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及实验室建设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我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和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几点可行性措施,使得学生整体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将会进一步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为实验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实验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教学质量,真正培养计算机本科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结构的分析、应用和设计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恺晴,张洪杰,方红. 关于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97-100.

[2] 李彩虹, 屈志毅,刘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6-74.

[3] 颜俊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01-102.

The Study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HOU Hong-xia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China)

篇9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结果验收、成绩考核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抽象性较强和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因此,该课的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我院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单独开设了2门实验课:“计算机部件实验”和“计算机组成实验”,分别为32学时。前者主要完成计算机单个部件的设计与调试,后者主要在部件实验的基础上完成模型机系统整体设计和测试。两门实验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共同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本文结合这两门实验课程(在本文中统一称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实验内容与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时序电路、总线传输控制和模型机系统设计。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保证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实验项目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实验引入EDA技术,采用基于FPGA的实验开发系统,不但提高了实验效率,也丰富了实验手段。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步骤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设计,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意见逐步进行完善。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 实验内容灵活性。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验项目内容尽可能有可选性。例如,存储器实验要求在完成基本的ROM和RAM实验外,可以选择双端口RAM实验。总线控制实验允许学生自行选择设计总线上的部件和数据通路。

(2) 实验方法多样性。一些验证性实验中,我们在参考代码上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要求学生分析查找并更正错误。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发挥自主设计能力完善设计方案,这样既达到了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又弥补了验证性实验“照抄照搬”的不足。

(3) 设计方法多样性。逻辑电路设计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或者框图输入。部分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别采用二种方式实现。例如运算器实验和时序电路实验。对于模型机系统设计,可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3实验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是一个难度比较大,耗时比较多的实验课。学生们的能力有所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3.1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实验理论讲解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实验课不仅要说明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结合起来,把计算机部件和模型机系统的设计思想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另外,实验过程中针对共性问题的集中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基本模型机系统设计实验中,总共安排了4个学时的实验理论学习,主要讲解模型机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复习实验过程用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大部分理论学时穿插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度,在适当的阶段统一讲解重点难点问题。这样分阶段讲解比一次性全部讲完所有实验理论效果好。例如,当大部分学生都提出关于微程序设计的问题时,可以集中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展台,通过实例以及实际操作来讲解实验理论,可以显著提高讲解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例如,有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经自己长时间努力也无法解决时。指导教师要耐心的帮助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其能够继续认真做实验。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应该对其提出的设计想法给予正确引导。并鼓励其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

3.2重视“个性化”培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应该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在实验大纲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实验要求和难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优化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远远超出了实验要求。例如有些学生完成了实现多条指令的复杂模型机。还有的学生自行设计指令,增加了堆栈操作等指令。指导教师应该注意发现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鼓励他们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科研训练和电子设计竞赛。

3.3严肃实验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引入了EDA技术,提高了实验效率,但所有电路设计文件都在PC机中完成,文件拷贝非常容易,这给实验作弊提供了方便。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少数学生作弊。作弊情况主要有:

(1) 不喜欢做实验,验收实验时,拷贝别人的工程,希望能蒙混过关。

(2) 实验进度慢,为了提高实验速度,拷贝进度较快的学生的实验工程。

(3) 对自己的实验仿真结果不满意,拷贝实验结果优秀学生的仿真设计文件。

作弊不但使学生个人失去了实践的机会,而且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导致了考核的不公平,甚至影响整体的实验风气。因此,必须严肃实验课堂纪律。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了以下有效措施:

(1) 发现作弊,给与扣分。作弊严重者,此次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2) 实验中的工程名称、实体名称、信号名称等需要命名的地方,尽量保持名称的唯一性,例如以自己学号后两位结尾。由于文件互相关联,修改名字比较麻烦,并且容易产生错误。这样避免了学生由于未完成实验而临时拷贝他人实验工程进行验收的情况。

(3) 实验验收阶段,通过提问以及现场提出要求进行操作等方式,发现独立性较差的学生,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独立完成实验。

(4) 实验课堂上允许正常地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但教师应该给与正确的组织,避免有些学生不独立思考而过分依赖他人。

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可以保证基本没有作弊现象出现,保持了优良的实验风气。学生们能够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坚持独立完成实验。

篇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思考与探索

在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中职计算机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一、计算机实训教学现存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前提下,学生很难对那些只重理论和分析却轻视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提起兴趣。

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

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重视操作,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有的教师甚至依旧是传统的“讲解+板书”的形式,无法把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于学生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很多教师却是为“教学”而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师的教学态度不认真

中职计算机教师普遍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做不到与时俱进,有些甚至还停留在“会讲不会做”的水平上。在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很少会精心设计教学,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上机时间,大多数都只是按照课本内容简单地布置上机作业,轻轻松松就把教学任务完成,使得学生产生“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会”的感觉。

二、实训教学的具体应用

1.实训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结合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细节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师可以先做一个调查,对学生擅长和较弱的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时有详有略,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推广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观察的形式摸索出学生的大致水平,并相应做出区分。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时,可以让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尽量提前去完成操作任务,并鼓励他们挑战有难度的任务,而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微小的个人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的教学需求,可以把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挑出来,利用“一帮一”形式实现“多手”演示,这也发挥了学生间互助的优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讲练结合法与任务驱动法的结合

根据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将课上的讲解与学生上机练习结合在一起。课堂讲解时,教师可以在举出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课本上例题的要求去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在一旁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操作。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思考而获得知识。而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学生通过按照任务要求一步一步操作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还可以对技能的具体步骤自主地掌握。所以,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在充分地给学生讲述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前提下,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让学生熟练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巩固知识点。

3.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加强对实训技能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对于一线的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重视实践与校外工作的结合。具体来说,首先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目的,开展各类实训竞赛活动,如“网页制作”“文档排版”等,在竞赛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其次,以实训教学需要为依据,具体实施教学计划的拟订工作,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感受企业氛围,并得到锻炼,从而弥补校内实训学习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要想为学生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为学生的职业负责任,我们就应该把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用实践课代替部分传统的实验课,不能总是纸上谈兵。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在信息资源庞大的世界中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加强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2]张凌杰,张军锋.浅析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5).

篇11

价内税与价外税是两种不同的计税方式,两者计税基础不同。价内税是税金作为计税依据的一部分的计税方法。价内税以含税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为计税价格,这反映了产品价格的组成。价外税是与价内税相对而言的,价外税是以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为计税价格。在价外税条件下,购货方支付的全部款项由价款和税款两部分组成。

二、增值税计征模式

1994年税制改革,将增值税由“价内税”变为“价外税”。近20年来,我国增值税一直实行价外税。增值税价内或价外的不同计征方式,导致其会计核算是不同的,并且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同的,“说”与“费用说”是增值税会计处理的两大理论基础。“说”与“价外税”、“费用说”与“价内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1.增值税价内税计征模式。增值税价内计征以“费用说”为理论基础。“费用说”认为,增值税是企业为了获取收入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符合费用的定义,理应进入利润表。“价内税”的理论依据可概括为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价值后的国民收入,在有计划地分配给劳动者用于消费以前需要作各项社会必要扣除。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价格制定的一般原则是产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则由生产成本、税金和利润组成。因此,产品税金不仅是价格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价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价内计征模式下,增值税由销售方承担的税款,并直接计入成本、收入,影响当期利润。在财务报表中,价内税不但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类科目反映,而且在损益表的收入、成本项目中反映。

2.增值税价外税计征模式。增值税价外计征以“说”为理论基础。“说”认为,增值税本身并不构成各中间环节纳税人的成本,在其财务报表中也不反映为支出项目,企业只是充当人的角色,代政府征收税款,代消费者交纳税款。由于增值税是间接税,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增值税的核算完全在价外进行,它既不属于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也不构成企业的费用成本,并且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不反映在损益表中。

三、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费用说”到“说”,从“价内税”到“价外税”,可以看到“说”是以增值税的完全转嫁为前提的,而事实上,通过供求关系分析可知增值税并不能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可见,“说”的前提假设是不完备的,它将增值税视为与企业的营利活动没有关系,在这种理念下设计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只能反映企业的纳税义务,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增值税负及纳税人意识。因此当前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1.价外税不能体现增值税的经济属性和会计内涵。。根据商品价值论,增值税应是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的会计内涵应是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的进项税额就是企业资金的耗费和占用,且增值税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现行增值税的价外处理违背了其经济属性和会计内涵。

2.增值税计价不能反映实际成本。从资产价值构成分析,资产成本是为取得该项资产而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支出。由于价值决定价格,不论税种的形式价格中必然包含税收的价值,含税价和不含税价仅是一种计税依据的计算方法。从会计核算角度考虑,实际成本计价要求各项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是不存在“价外税”的,因此现行的核算方法破坏了资产的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3.影响存货成本的可比性。不同用途的存货:当购进的货物改变用途,按规定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应该结转到相应的成本中。这也导致了同一批存货因使用方向不同,存货成本产生差异从而缺乏可比性。

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一般纳税人在取得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存货成本中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存货成本包含进项税额,从而导致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计价缺乏可比性。

4.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增值税负担水平。从每个会计期间来看,所确认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由于当期所购入的原材料并不一定全部被消耗在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因此,企业每期交纳的增值税,并非企业真正的增值部分,使得同一时期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没有实现配比。另外,实际工作中的增值税是与企业的损益密切相关的,但在会计处理时却将其确认为负债,使利润表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利润,这必定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四、对策及建议

1.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当前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属于税法导向的财税合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税法规定增值税价内计税,会计就按价内处理;税法规定增值税价外计税,会计就按价外处理。但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法目的不同,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始终以税法为导向,将会违背相关信息质量要求和计价原则,也会违背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因此,随着增值税理论研究及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我们可以将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相互分离,效仿所得税会计模式以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

2.改进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增值税费用化。增值税会对企业损益产生影响,与企业利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会计处理中增值税不能作为费用进入利润表,致使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报表使用者也无法明确增值税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进行修改,将增值税作为一项费用进入利润表,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及“增值税费用”科目,类似于所得税会计中设置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实际上是借鉴所得税会计的理念与方法。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企业购进货物时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增值税费用――进项税额

(2)企业销售货物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增值税费用――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增值税费用”=本期销项税额-与本期销售额相配比的进项税额;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经认证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果本期增值税费用与本期应交增值税之间存在差异,则在确认本期增值税费用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差异调整,作为递延增值税处理从而计算出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如果增值税费用大于应交增值税,则产生递延增值税负债:

借:增值税费用

贷:ZK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递延增值税负债

②如果增值税费用小于应交增值税,则产生递延增值税资产:

借:ZK增值税费用

递延增值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本期交纳增值税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篇12

【关键词】技术院校 计算机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8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的教育方式,其实质就是学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促进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育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技术院校学生的生理发育已成熟,这是他们进行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当代学生具有精力充沛、渴望展示自身的能力、重视自我意识、渴望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的特点。但是学生正处于18~23岁的阶段,也具有依赖性较强以及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缺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加快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使他们的成人感得到增强,将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能够自主地制定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我国技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要不断实践构建主义的主张,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地构建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最终实现“特长+合格”的教育模式。

二 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技术的诞生极大地提高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高新信息化更是一个覆盖整个社会、工厂企业和家庭的系统工程。高新信息化代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技术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为电子商务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电子商务又为整个社会的高新信息化增添了更为广泛的内涵,高新信息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只有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优化计算机教学课堂,是每一名计算机教师的重要责任。

三 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

1.改革计算机课程结构

应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氛围和生活环境。在实践构建主义理论时,首先要建立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职业活动,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管理中的目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自身的所有感官去培养职业意识,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使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地使用外部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最终促进学生在自律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改革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以实用性为主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教学内容应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出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受应试教育影响小的特点,因此教师可增加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减少计算机教学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是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可行动性。现有的学生教材是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方式设计的,无法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福建省第二高级技校为例,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中,将其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着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重新编写以实用性为主的计算机教程,重视计算机教育间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3.更新计算机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改变以往封闭的教学环境,真正突显学生的个性,完善素质教育。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的表现形式,使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 结论

总之,应从改革计算机课程结构、改革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计算机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将素质教育融入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设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13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学方法 计算机实践教学

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实际是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任职教育,即以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指各级各类军官任职前或任职中的进修、深造、提高的教育[1]。任职教育有以下四个特点: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的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受训学制的灵活性[2]。因此从任职教育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实践教学现状和改进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任职教学的质量,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我们将以计算机实践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1.依据任职教育属性,深入探究实践教学现状。

计算机教学是学历教育基础课程学习的继续和拓展。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虽然大部分人在接受学历教育时,已经修完了计算机基础课,但在接受任职教育时还必须继续学习已经更新了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能,使学历教育中基础课程的学习继续下去。其次,计算机教学是任职能力培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职教育中,通过计算机课程教学可以使学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任职教育,我院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有两类:基础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重点,主要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操作等课程,使学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类课程主要着眼军队信息化建设,以实用性为目的,主要开设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安全技术、基本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课程,使学员掌握与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能力。

而要进一步提高学院任职教育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必须充分了解学员的基本境况。为此,我们对在校学习的学员开展了教学情况调查,并进行了小型座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员计算机能力普遍偏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学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平衡,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对学习新的应用知识普遍有畏难情绪。如果对他们仍采用“一纲一本”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

(2)适应任职教育的计算机教材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现有计算机教材大多按照过去地方职业中(大)专的模式构架教材的结构和体系,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任职教育特点不突出。此外,教学过程中也缺少针对性强的教学辅助用书和课件等参考资料。

2.针对课堂教学特点,灵活采取多种先进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牵引下,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用适应授课对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针对我院计算机教学现状,我们结合任职教育的特点,从分析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求出发,仅就任职教育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问题提些探索性意见[3]。

(1)导入式教学

面对信息时代,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在任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方法上,应在“导人”上下工夫,强调教员在讲授必要的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员学法的研究,着重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鉴于有些学员从网络上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快的特点,可以发挥这些学员在学习互助中的作用,扩充学员的知识容量。

(2)研讨式教学

任职教育在微观层面应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也就是说,计算机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上,而应以素质培养为核心。因此,教员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推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其构架是“教员导读(布置问题)―学员自学(带着问题)―课堂讨论(围绕问题)―教员讲授(重点难点问题)”四段式。另外,在开展研讨式教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培养学员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注重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数学素质的生成与提高;注重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使学员体验到从“知识”内化为“素质”的成就感。

(3)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型教育,任职教育则更应注重能力型教育。为此,计算机教学应当更加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教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员应改变“一纲一本”的统一式僵硬格局,不刻意追求整个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针对不同期班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保证学员掌握后续课程所必需的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选择贴近学员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年龄实际的素材,让学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好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与选择至关重要。要设计一个优秀案例,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达到了解和掌握细节的水准。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应用性强的案例、实例和问题,因此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要结合任务、案例、实例进行教学,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感兴趣的问题。

3.瞄准任职教育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任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再以培养理论水平高和编程能力强的学员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实际操作熟练和应用能力强的学员为目标。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重点应该是计算机实践教学。计算机实践教学通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员学员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启发式教学包括的方法很多,针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重点采用演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1)演示教学法

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直接演示课程内容或者演示软件。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初学者,通过教员演示和学员模仿、教员指导和学员练习,从而使学员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或者软件的使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员产生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之中,通过组织学员对任务讨论分析,明确解决该任务需要哪些知识点,复习已知的知识点,探究未知的知识点,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可以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4.检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考评办法。

考试是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衡量学员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以往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评价通常采用学员的实际操作某项任务来考核,这样考核不仅片面不能考查学员的综合水平,而且缺少对教员的评价。现在我们尝试对学员的考核依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核的内容全面、考试的题库不断更新,考核的重点放在实际动手能力,特别适合作为对学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级MSOFFICE主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知识、汉字录入能力、Windows的使用、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操作、Internet的拨号连接等,其内容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可以作为该层次的考核标准。利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标准,既可以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水平,又可以使学员获取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益处。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实践情况,实施导入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但“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员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后续专业课程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崔全会,姚申建.对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特色办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科技,2006,(5):150-151.

篇14

【关键词】价值链 预算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采取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存在着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遭到忽视、预算管理与企业信息化手段脱节等局限性,这使得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价值链概念被延伸到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协调增值作业实现企业价值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一、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一)预算管理与价值链的融合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围绕市场展开的内部计划管理,是一种能够通过落实企业战略计划和实现企业资源高效配置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采取该种管理方法,能够使企业经营风险得到降低,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而预算管理机制在我国推行时间较早,早在1994年,中国新兴铸管联合公司就开始在内部推行该种管理方法,随后上海华谊、浙江交联电缆有限公司和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也陆续进行了该种管理方法的探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要在编制预算的基础上执行预算,通过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使企业的产、供、销保持平衡。以预算为标准开展业绩评价工作,则能使企业管理工作保持高效、有序开展,并能使企业预期经济效益得到实现和提高。

价值链是利用企业内外相关活动实现企业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理,可以作为企业战略分析工具对企业价值链和价值活动展开分析,并从中寻求降低价值活动成本的方法,可实现企业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采取价值链管理模式,需要以价值链为主线开展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创造更多价值。

采用价值链方式完成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构建,就是以价值链为基础实现企业各流程的综合性预算管理,能够使各部门间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并创造出比企业原有价值高得多的价值。采取该种管理模式,强调整体、联系和多角度的预算管理观念,需要对企业预算控制的重点进行区分,以便开展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企业预算管理与价值链的融合,能够实现企业与上下游客户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使企业预算管理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并通过不断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充分协调企业内部各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活动。

(二)模式的优势

对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模式的优势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采取该种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预算范围得到拓展,即将企业外部环境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以便对企业价值链上相关内容进行通盘考虑,所以能够使企业环境适应和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其次,采取该模式需围绕价值活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完成信息模块的构建,从而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将价值链思想渗透预算控制,则能关注控制方式、控制内容和控制对象等各方面内容,所以能够使预算管理功能得到增强。再者,采取该模式需从观念和技术方面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不仅能够结合环境变化完成生产流程及时调整,还能进行企业价值链变换的动态反映,所以能够确保预算的准确性。此外,采取该种管理模式将对每个作业单元进行具体管理,因此能够使企业预算管理精度得到提高。

二、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的理论框架

在实际构建模式时,还应先完成模式理论框架构建。具体来讲,就是明确管理核心目标,以制定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战略目标。面对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还要以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为目标。而框架主线有两条,即预算管理和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能使企业竞争战略得到确立,从而使预算管理战略导向得以确定。此外,分析价值链也能使企业明确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可以使企业根据供应商及客户信息完成客户与供应商选择。明确预算管理战略导向后,还应将战略转化为具体执行内容,即从客户、内部运营、财务、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取能够反映企业战略绩效的指标。在财务指标中,应选取EVA为维度指标,并以企业自身EVA为目标函数,以纵向价值链增值最大为约束条件,以企业EVA最大值的获取为预算管理最终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预算环境的构建

在企业预算环境构建上,需从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变化两方面完成预算管理模式构建。一方面,在企业发生角色转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链上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在供应链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的情况下,企业间竞争将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此外,受市场环境变化和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影响,企业内部成本结构可能会有所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在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上发生变化。受现代管理理念影响,企业可能树立实现价值增值的管理目标,所以会以双赢为原则采取合作竞争模式,从而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在管理方式上,可能由原本职能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在管理思想上,则可能由原本的交易思想转变为关系管理。

(三)模式功能模块的构建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由两个功能模块构成,即信息模块和控制模块。在信息模块构建上,需确立为企业价值活动开展提供价值链上各环节实时动态信息的目标,以便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模块的构建要实现整个价值链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功能,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从而为管理者实现价值链的整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应确保信息模块能够不受会计期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以确保信息的实时性。所以在实际构建信息模块时,需将信息技术与价值链有效结合到一起,从价值链整体角度完成战略决策的制定,并确保企业间信息的对称性,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需将信息技术与预算体系结合起来,以确保企业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具有先进性和多元化特点。在控制模块构建方面,应树立实现价值增值的控制目标,并以价值链管理中最基本的作业单元为控制对象,以便通过加强各单元控制实现价值链整体控制。在控制内容上,应实现对数字价值链和网络等内容的多维控制,并采取实时控制方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控制。

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应用基础的分析

应用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模式,需要确保企业具备应用基础。从作业成本管理角度来看,投入到产出一系列作业构成作业链的过程中,其中每项作业都将消耗一定资源,并产出一定价值量,所以作业转移伴随着价值转移,最终作业链结果也为价值集合而成的价值链的结果,因此价值链实际是作业链的货币表现。将作业链流程与成本耗费连接起来,就能实现价值链分析。目前,国内一些先进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科龙集团和美的集团等都开始采用作业基础预算系统进行经营决策制订和生产成本控制。此外,国内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很多大型企业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为应用价值链预算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关键问题的研究

以宝钢集团为例,通过对宝钢的预算经营管理框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经营预算由运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三部分构成。其中,财务预算控制分为面向业务和面向价值两部分内容,面向价值部分为财务指标预算内容。在预算评价上,宝钢采用“价值增量”这一指标,完成了生a辅助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产品生产部门等多个价值中心评价指标的设计。由此可见,宝钢在预算管理上更注重内部作业流程优化,所以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给予了重点关注。但是,宝钢仍未将企业外部价值链引入预算管理范围,因此未能实现完善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树立价值链整体理念,使自身预算管理视野得到拓宽。在当下市场竞争环境日渐复杂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所以应从价值链竞争角度实现预算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企业应根据价值链中上下游企业和竞争对手情况加强组织间预测、协调和沟通,以实现与外部价值链的信息协同和交换,从而通过实现“开放”式预算管理增强企业环境控制能力。为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构建,以便通过实施网络预算加强与内部团队和外部客户、供应商的沟通合作。通过加强网络预算编制、调整、反馈和考核等工作,运用现有信息技术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完成企业网络预算基础数据库和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为实现合作共赢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操作流程

首先要依据企业外部行业环境,通过分析供应商、竞争对手和顾客的特点,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编制销售和采购预算。其次,将价值链管理融入企业全面预算,通过对企业外部和内部价值链分析,确定能够被顾客所认可的产品成本,以此产品成本为目标,对企业作业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再造,编制各项作业中心成本预算和产品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全面预算。企业应根据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内部作业流程的变化情况,适时对销售、采购、产品成本等预算做出及时调整。第三,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与反馈,通过对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与分析,使得企业预算得到高效的执行。最后,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利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激励和鞭策各作业中心达成企业预算目标。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以价值链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树立“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获得空间,还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因此,各大企业还应加强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继而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樱.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4(24).

[2]王瑞玲.基于价值链思维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2(26).

[3]于富生,张胜,蒋光超.价值链分析与并购决策――基于宝钢并购八钢的案例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