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范文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16:53: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提升高中历史成绩的方法

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性教法 探讨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布置教学任务和目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创新性地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而创新性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十分有利。

一、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原因分析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不是为了兴趣爱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情操,还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法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其次,教学方法不科学,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主动思考和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再次,教学模式落后。目前,在不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都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教法策略

1.创设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

高中历史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学习氛围是否良好。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和谐、活跃、平等、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师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与难点,进行有效补充和重点学习。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彰显历史特殊性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材料,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多种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并且及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开放式交流,互相学习探讨,一起了解和感受历史,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情操。

2.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贴近

高中历史教育要想取得成功,仅仅依靠历史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也应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学习历史知识,延伸历史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相关相贴近。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历史课堂与教材的现状和束缚,学习历史知识应该拓展到课堂之外,使高中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让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得以有机结合,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与真实化。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高中历史教学,然后再将当地的历史知识融入到历史教材与课堂中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生活化与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

3.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或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非常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教学课程资源,合理使用教学工具与素材,使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汉朝历史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时,可以弃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平常的电影、电视和文学资料中了解汉朝历史,在学生印象中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再结合历史教材,对汉武帝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潜能和主观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4.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研究和完善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实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相统一,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采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让学生自身也参与到对历史学习的评价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观念要求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改善和提升教学方法与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历史学习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蔡长斌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24。

篇2

1、把讲台留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一味的教书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往往会导致与学生脱节的问题发生,而且会把课堂变得机械而且死板,高中历史课堂也就没有任何的趣味性可言,学生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室在教学活动中要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的主体地位,打造一个高效高中历史课堂成为了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逐渐把讲台留给学生,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也有着多种方案,比如教师在讲到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中首先思考中国成为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学生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举例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就像有的学生可能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制度不一样,由于西方列强进行了工业化革命,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而这时候由于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看到西方国家的巨大变化,被时代所抛弃,成为落后就要挨打的对象。而有的学生学生也可能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入手,比如不一同抵抗外国侵略,而是镇压国内的反外势力,就像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必定让清政府走向灭亡。通过这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也为高中历史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听觉和视觉两大感官共同刺激学生,另外高中历史课程只是内容太过于的繁琐,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高中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具体,通过播放视频自以及一些图片的形式可以把知识点简化,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比如当教师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二战纪录片,就像当年中国的中的一些记录,可以播放以及的惨烈状况,日本帝国主义采用的惨绝人寰的?鹫?手法,以及当时中国军民处于的水深火热的状况,视频和声音的双重刺激可以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时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战争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图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烈状况是战争真实写照,呼吁学生爱好和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教师加强自身历史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理念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的应用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只有教师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会在课堂中应用自如,也可以给学生做一个榜样,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篇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

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时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让高中生减轻学习负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发挥主动创造性,提升历史学科的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学科的教学存在僵化的特征,缺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下面就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一、创新教学目标,冲破应试教育禁锢

受高考的影响,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大多数教师过度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往往都是依靠一些题目以及一些考试来实现。对学生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具有单一性,有些学生对于考试有着紧张情绪,不利于能力的发挥,由此导致历史成绩不好,学习信心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历史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一现状,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不断创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促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更加鲜活,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教师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就会让学生更加放松,在遇到难题时,会产生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目标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生活化教学,在讲解历史题目时,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相对而言弱化答案,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高中生因学习环境的束缚,在学习时,对许多历史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历史知识的深远意义无法感同身受,而且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主张对学生标准化做题的禁锢,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产生障碍。所以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教师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状况、心理接受能力,更加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发挥历史学科科学化、生活化的特点。创新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做题思路和方法,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断丰富学生做题方式,促使学生从历史学科中学习到良好的品格,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优异成绩。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历史信心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过度的封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局限在课堂,从课本获取历史事件,对于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追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少之又少。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开展,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育,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历史教材较为陈旧,历史知识因本身的特点,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接收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编写教学内容时,通过一些社会热点、生活知识等,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传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有效利用,不仅让教学形式变得多样,而且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生活化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们对历史学科有了积极正面的情感,在正确态度的指引下,能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学习历史的信心,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三、开展任务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生活化历史学科的优势,促使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有效衔接,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具备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探索,在生活之中,培养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历史学科问题。在对指导学生开展教学任务时,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小组合作的方式较个人完成任务更加具有优势,在小组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在完成任务时还可以互相监督,因为我们的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探索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不断培育此过程中的人文素质,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的研究方向背离教学方向,让学生能够将自我研究与探索的过程达到完善的目的。促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获取扎实的知识,不断深入到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在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陈述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的方式,增强对这一事件的深度了解。小组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寻找网络资料,有的寻找书籍资料,有的寻找古迹资料等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框架,让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探索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因自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优势,不断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作者:陈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生芳.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6(3):42-42.

[2]樊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5):49-50.

篇4

1.1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不当

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往往会被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要点的特点所迷惑,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能力下降。再加上有些历史教师盲目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知识的反复简单演示,并未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导致学生很难具备创新能力及历史思维。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教师没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教师逐渐认识并改变这种错误观念。

1.2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当前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有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强制灌输知识的趋势。部分历史教师盲目响应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用多媒体来代替教师应做的所有工作,忽略了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未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结果导致课堂单一无趣,没有个人风格,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中的情况。

2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1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教学

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为了避免历史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出现,并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科学合理分配。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二是处理好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师需适当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2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

为了保证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历史教学课堂与历史教学本身的一致性,应当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性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以教学内容与细节为依据,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针对历史事件、历史图片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影视资料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则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二是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材的结合,避免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教材内容结构安排及重难点划分等情况。实际上,不管技术如何发达,教学手段多么丰富,都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获取应当以教材为参考。历史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与教材内容相一致,不能为了节约备课时间从网络中直接下载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的课件,保证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高中历史教学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与标准,促使师生共同掌握完善的历史知识。

2.3正确认识与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历史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并能够在科学合理利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3结语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衔接教育

当前,衔接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每当暑假来临之际,“小升初”、“初升高”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各种类型的衔接班报名都异常火爆。然而有关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则鲜有人问津,可以说初高中历史衔接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这种缺失给高一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顺利过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初高中历史的顺利过渡,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奠定良好基础。

一、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衔接意识,提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视程度。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很多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以为初高中衔接是语数英这样的主科与理化生学科的事,与历史学科没什么关系,进而毫不关心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甚至出现了初中历史教师从未看过高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教师也从未了解初中历史讲了什么的奇怪现象。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很多学生提升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教师需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增强衔接意识,重视并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

2.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课标与课本是初高中衔接的根本依据。历史教师应深入比较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同一历史内容叙述上的异同,明确各自教学目标、内容的侧重点与内在的联系;进而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体系的差异,分析各自的特点和联系性,对初高中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实施程序进行合理调整设计的研究;在深入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的基础上,做出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对照表,明确初高中学习内容的联系和变化,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

3.抓住过渡关键期,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高一学年的上学期作为学生告别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平稳过渡,顺利适应高中阶段新的学习生活,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首先,可在高中开学之初开展有关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活动与抽样访谈活动,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和现状以及对高中历史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反馈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初高中衔接计划并实施。其次,开学第一堂历史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关键节点,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准备,上好这一堂课。笔者就习惯于利用开学第一堂历史课讲授《高中历史导言课》,利用这一堂课跟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历史的主干知识,了解高中历史的知识框架,熟悉初高中历史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开好头。再者,历史教师应在高一学年上学期循序渐进,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初中历史课程按时序线索编排,条理清晰,内容较为简单,因而课堂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的基础上,按照专题编排,结构较为复杂,内容较为深入,课堂应以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以主。但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徒增初高中历史的裂缝。在给高一新生授课之初,历史教师应仍以讲授法为主,慢慢增设问题情境,运用问题教学法,增加问题探究环节,逐渐实现教学方式的自然过渡。最后,关于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专门上暑假历史衔接班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笔者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暑假衔接班。更何况初高中历史衔接的任务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是较为轻松的,更没必要牺牲学生的假期来做这项工作。毕竟假期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

4.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历史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期在高一上学期,并不意味着能在这一时期内毕其功于一役,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就无需再关注衔接问题。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的知识与高中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出发开展教学,对于学生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略讲,哪些地方需要详讲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收发自如。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针对高中专题式的课程编排造成知识跳跃性大的特点,有意识地强化通史思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理清其来龙去脉。

二、学生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主体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衔接工作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能否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顺利过渡。为了发挥主体性,保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效果,进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红英老师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浓厚的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学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难。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难度骤然增加的高中历史,往往知难而退,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进入高中的学生应如何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呢?新课程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材与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切口”,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以兴趣引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琳琅满目的历史课外读物也是激发并保持历史兴趣的重要法宝。学生可在老师的推荐指引下积极开展历史课外阅读,多读一些内容与难度适宜的历史课外读物。

2.转变学习方法。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因而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机械背诵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需要逐渐放弃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掌握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参与式的学习,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锻炼解读史料,在史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课后不要一味地追求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应着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初中历史在人们长期的印象中居于副科地位,再加上其最重要的考核———毕业会考的难度也不大。因而初中生投入历史的时间与精力少之由少。不少学生甚至只是在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背背提纲,做做练习。高中历史比初中难得多,不端正学习态度,多花些时间精力,更加刻苦努力是很难学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坚持预习。没有预习,听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知所云。课堂上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指望上课睡觉而课后课后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历史成绩。课后要及时温习功课,完成作业,还要努力地挤出时间广泛涉猎有益的历史课外读物以保持学习热情,开阔视野,提升历史素养。尤为关键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恒心与毅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总而言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关键点。我们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红英.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J].中华少年,2012,10(19).

[2]林义元.历史课外阅读———学生初高中历史衔接的重要桥梁[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