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16:53: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中药市场;营销环境;变革

中图分类号:F74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中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特殊竞争优势的行业。本文就中药企业本身、供应者、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及公众进行微观环境分析,为中医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助力。

一、企业

随着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以及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中药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为中药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机遇。以稳定上涨的国内市场做后盾,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利器,中药企业才能走向世界,未来的市场将会是全球化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中成药制造高技术产业企业1555个,全国中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成。中医药全行业实现利润632.6亿元,同比增速为18.1%,工业总产值、利润率的增速超过同期医药工业平均水平。[1]

二、供应者

原料药材企业是中药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供应者有中药工业企业自建基地、专业基地公司、合作社、协会等。[2]多为组织分散农户的“公司+农户”方式。我国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是由药材种植户和药农承担的,而这些种植户,大多是小面积种植,一户种植几亩、十几亩。[3]虽然近年内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推行下取得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扩大,但是中药材供应商的规模化程度和集中度仍然不高,难以形成产业联盟。且我国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中药材供应商管理标准。[4]

三、营销中介

营销中介是指把产品从生产商流向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或渠道,本文中分为农户到中药制药企业的上游流通商与中药制药企业到患者的下流流通商。[5]上游流通商主要包括中药材流通市场,以及近几年来发展的期货交易和“互联网+”模式。下流流通商主要包括零售商,以及新兴的电商模式。

目前药材市场呈现出专业市场与众多产区市场和集贸市场并存的状态。通过中医药管理局、医药局、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通过而开设的中药材市场有17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药营销也渐渐走向“互联网+中药”模式。但是我国药品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不严、药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存在,发展中药互联网营销模式还需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四、顾客

从顾客角度来看,中药企业的顾客分为个人顾客、产业顾客、中间商顾客、政府顾客几类。由于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熏染,我国对中医药的认同感相对较高,但质疑声音也不少。国家对于中医药给予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将对顾客的购买决策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五、竞争者

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据统计,2012年中药制造行业企业数达到1900多家,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十分多,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较大。首先,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在中药制造行业各个领域展开竞争。其次,随着前期在建及拟建项目的不断开展和建成,产品更新快,新产品不断涌现。再者,随着中药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行业利润降低。企业间的竞争更日趋激烈。

六、公众

公众是企业营销活动中,与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关系的各种群体的总称。然而国内中医药普通公众对中医药态度并不乐观。有学者于2012年对分布在全国25个人省的各年龄的阶段的6850人就中医药认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对中医药事业呈积极肯定态度可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多数国民心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问及“生病首选的就医方式”时,只有19.21%的人选择首选中医,23.57%的人选择了“先西医后中医”。这些调查说明中医药要想发展,与公众对于中医药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

七、小结

我国中药市场现状良好成长中,然而中药质量问题屡屡存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中医药法律未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药市呈低迷之势,只有市场调控及其重要。

在此现状下,中药市场想要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企业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打造精品中药材。开展中药资源出口贸易状况监测与调查,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作用,探索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11

[2]杨光,郭兰萍.基于两阶段划分的中药市场供需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29-330.

[3]魏建和,屠鹏飞.我国中药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现中药,2015,2(17):94-95.

篇2

关键词:民间资本;安徽汽车业;发展启示

一、民间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民间资本的内涵界定

过去人们对民间资本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个体、私营方面,实际上民间资本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资本源来看,对民间资本概念的定义。大体分为3种观点(李少斌,2005):

结合我国民间资本发展的现状,本文采用的是中派的观点,民间资本更多来源于非政府、非国有的民营经济成分的资本,对民间资本的界定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股份制五种经济成分的投资。

(二)我国民间资本的发展现状

民间资本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形式。在西方,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国外的资本形式大部分都是私人资本。既然民间资本是中国特有的资本现象,它的存在就有了研究的价值。

1、民间资本的特质

(1)不吸收公众存款是民间资本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国家为金融行业设定了高门槛,主要是考虑金融安全的因素,即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和破坏性,而不是吸收存款类放贷机构对银行体系和社会稳定造成伤害。所以民间资本不能吸储是其区别于银行资本的最大特征。

(2)民间资本较高且合理的利率是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当前民间资本的价格以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为标准,主要参照借款主体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而确定。央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借贷方是企业,月利率就比较高,约为5%~6%;而如果是个人,通常为2%~3%。可以看出,基于风险补偿的考虑,民间资本最高放贷利率上限稍高于商业银行的最高贷款利率上限,但这也是民众可以接受的浮动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夸张地超出消费者的预想空间。

2、民间资本的投资流向

目前,我国民间资本仍以传统产业投资为主。在制造业中,民间投资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市场门槛低、竞争较为充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在那些科技含量相对较高、资金密集的行业,民间投资不仅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也低于外商投资所占的比重。除此之外,政府也涉足民间资本,利用BOT方式参于公共基础建设等。

随着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国家给予了民间资本一定的政策开放,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原本受国家管制的金融行业,民间资本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

3、民间资本的发展现状

(1)民间资本在全国的分布

我国民间资本储量较大,在江浙一带较为活跃。江浙的民营企业、个体户较多,资金运作灵活,民间资本正好满足了这种商业模式。有资料显示,2007年温州流动性资本超过3000亿元,每年约以14%的速度递增,2008年民间资本约为3420亿元,保守估计2009年资本量约为4788亿元。民间资本在沿海地区聚集的较多,中西部逐渐减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2)从国家政策上分析民间资本的发展趋势

现行阶段,国家对民间资本保持鼓励的态度。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其别强调了民间资本对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作用。《意见》要求,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办法;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信社、城商行的改制以及城商行的增资扩股;并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对于民间资本而言,这一政策的出台则意味着扫清了进军金融领域的政策障碍,是民间资本发展的重要突破。

二、民间资本参与安徽汽车业的发展

1、民间资本投资汽车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发改委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的放宽,对民间资本进入汽车业的管制有主见放宽,各省也相应出台了民间资本投资汽车业的政策。资料显示,2009年6月3日福建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中,福建将重点鼓励民资进入先进制造业,投资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汽车、船舶、钢铁及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建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及结构升级等方向的重点产品和工艺技术。由此可见,民间资本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开始进入到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行业。能源业、零部件制造业等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

2、安徽汽车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安徽省汽车全行业共有企业500多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6家,改装车生产企业32家,包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形成年产1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李林,2009)。从区位优势看,安徽汽车业主要以合芜蚌综市区为辐射地的汽车业集群为主,其中合肥的江淮汽车集团和芜湖的奇瑞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的汽车制造公司,蚌埠的北泰汽配工业园以及江淮、奇瑞旗下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为主要的零部件生产地。总体来讲,安徽汽车生产的配套环境较健全,汽车制造商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响了民族自主品牌的口号,但周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规模效应尚欠缺。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较大。

3、民间资本参与安徽汽车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目前,社会上流动着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没有找到合理的出路投资到最具活力的产业当中,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民间资本投资安徽汽车业的可行性及所发挥的作用是民间资本寻找出路的重要依据。

(1)理论分析民间资本投资安徽汽车业的可行性

根据弗农(R.Vemon)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过一个从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即创新、成长、成熟、衰退这四个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安徽汽车产业处于成长期的生命周期阶段。安徽的品牌汽车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使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如江淮的优质农用车及自主创新的高性价比奇瑞小轿车等,都赢得了大众的欢迎和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安徽汽车业的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这一时期也是最佳的投资机会。在成长阶段,整个行业仍在增长,且这时的增长具有可测性,行业的波动也较小。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他们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就引来了很多追逐资本“增殖力”的投资商,民间资本是这一行列中的大军。

民间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投资这一产业下有潜力且需要大批资本金的汽车相关企业,促进整个汽车产业承担的风险逐渐减弱,融资难度逐渐减小。江淮、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资金较为充裕,银行贷款就可以满足日常的运营活动。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汽车制造业在融资政策上具有相当犬的优势,所以他们的资本需求在相同条件下,对民间资本需求不旺。但周围汽车零部件生

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汽车制造企业相比较实力更弱且信贷规模偏小和信息不透明,商业银行由于规模经济和信息搜寻成本等原因往往不愿意放贷。对银行来说,给汽车制造型的企业贷款是“批发”,成本低,收入高,风险小,规模效益明显;而给这些汽配企业贷款,属于“零售”,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没有规模效益。银行资本不愿借贷给风险分担的能力较弱汽配企业,这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可能进行间接融资融资。对于中小汽配企业更适宜由具有机制灵活性的民间资本放贷。民间资本投资安徽汽车产业,中小企业(汽配企业)对民间资本的需求大于制造企业(江淮、奇瑞)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出,民间资本在安徽汽车产业内部的流向不平衡,偏重于中小型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这是民间资本参与安徽汽车业发展的特色。

(2)实证分析民间资本投资安徽汽车业的作用

民间资本进入安徽汽车业,大部分是注册机构的形式进行投资。典型的组织机构有:小额信贷公司、政府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中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主,全省的民间资本规模较大(如图1)。正是由于民间资本以组织的形式留在省内而不游走于行业之间,使得民间资本在安徽的投资更为稳定,更为安全。

至2009年3月15日,共受理审核各地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98家,其中批准筹建78家(含开业27家、正在筹建51家),省联席会议通过13家,暂缓批准和待审理7家。此表截取部分数据:

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较多放贷给汽配中小企业。同时,也有政府招标的部分较有实力的民间资本注资大型的汽车制造企业。有关数据如下:

随着民间资本的注入。安徽汽车业能够储蓄大量的资金开发研究新品,特别是江淮和奇瑞,对民族品牌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平台,这主要归功于政府的引导工作和融资平台建设体制。

篇3

关键词:中医院;医疗市场营销;营销瓶颈;医疗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55-02

1 中医院的营销现状

1.1 营销意识差,营销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中医院大多数是公立医院。长期依赖国家的投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据笔者对四川省165家中医院进行营销状况和营销手段的综合调查,并结合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进行分层抽样,抽取样本中医院16所,调查显示设有专职营销科室共10所,但只有4所有专职营销人员。在中医院运用的8种营销手段中,其中采用4种营销手段的医院有2所,占12.5%,主要的营销手段是“下级市场开拓”,其次是“宣传卡”与“电视广告”,像网络、报纸宣传等营销手段较少。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和医疗大省,在医疗卫生方面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中医院已具备初步的医院营销意识,但营销手段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与差异性。

1.2 医疗营销人才缺乏、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存在误区

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院严重缺乏医疗营销人才,而且某些中医院的管理层对医疗场营销化的理解还存有误区。如认为市场营销就是简单的打广告等等。人才的匮乏和认识的误区,已经严重阻碍了医疗营销实践的深入开展。

1.3 营销程序不规范、医疗服务缺乏差异性

由于中医院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具体的营销操作上很不规范,比如有的中医院事先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营销环境调查和分析,没有进行医院的战略规划和医疗目标市场的细分,就盲目的医疗广告、举办公益活动等。这就使得医院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确定的针对性,在竞争策略上也没有出众的差异性亮点、缺乏个性,以至形不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营销组织尚未健全。医院内部缺乏企业策划、品质管理、对外公关等部门,这大大限制了医院进行服务营销的能力。

2 中医院营销的瓶颈分析

2.1 过分依靠国家的保护,缺少危机感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逐渐显现出来。其内在根源在于缺少信念危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禁锢,中医院对于国外先进医学以及医疗服务的接受较为被动。必须明白,医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需要扬长补短,中医院就需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目前的困境,用创新的思维来作出应对危机的策略。

2.2 只重视医疗技术,忽略了医疗营销

“好酒不怕巷子深”传统营销观念已经远远不适应当今的医疗市场。杭州某民营医院通过营销运作,开业当天就诊病人就排成了长龙,直到晚上11点才强行停诊。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力量。另外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生硬,导致患者心理的服务落差增大。久而久之,医院的软件形象就会降低。如果在设备和技术上不分上下的两家医疗机构,患者在选择上更倾向于态度和蔼、服务到位的一方。因此,如果中医院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再加上令消费者满意的营销服务,到位的营销宣传,必然会尽可以使消费者得到称心的医疗服务,又可以给医院带来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效益。

2.3 营销策划与医院硬件衔接不到位

医疗服务营销作为一个复杂的软件工程,离不开医院良好的就医环境、领先的技术优势、高品质的质量管理以及合理的医疗收费制度等。有的营销管理层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如“费用封顶”、“折价优惠”。乍看起来,医院的营销工作搞得很到位,但由于医院的硬件有限,结果患者抱着期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而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上和服务基础上的营销活动,才能实现患者对医院的完美认可。

2.4 市场定位不确切,盲目制定营销策略

中医院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中医医疗的特殊性,要求医院的营销管理者在定位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定位的受众不应仅局限于目标消费者,从关系营销学的角度必须综合考虑,政府、传媒、同行业竞争对手、潜在消费者以及上游的医疗材料供应商等都是医院的外部公众。这些外部公众都可能对医院的服务、形象乃至医院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否则医疗营销策略的制定,会具有片面性。

3 解决中医院营销瓶颈的策略

3.1 进一步增强营销意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医疗营销在帮助中医院赢得机遇,战胜竞争对手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营销观念应该成为医院长期发展的一个中心理念。医院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学会运用营销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要用全新的观念来面对市场、分析市场;以高质量的技术来保障市场,以优质的服务来巩固和拓展市场。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更要引起医院管理层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要多层次、多途径的培养使用人才,不断摸索适合中医院营销规律的人才选拔与引进机制,为创造性的开展营销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2 准确市场定位,实施全员营销战略

中医院应该遵循受众导向的原则,突破传播障碍,有效地将定位信息进驻到患者的心中;同时应该遵循差别化的原则,力求做到与众不同,实现个性化;还应该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这就要求中医院能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定位思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市场定位及其策略,密切监视市场环境,随时依据患者观念态度及需求、竞争对手策略、政府相关政策、供应商行为的等变化,调整或变更自身的服务产品及市场定位,主动把握市场的脉搏。

3.3 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品牌优势

医院必须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出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不仅提供治疗疾病的服务,还要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服务,全面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医院要在人力、物力、就诊环境上面搞好基础;要充分的重视医疗服务的全部过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努力做到医务人员开架服务、护理人员微笑服务、医院做好售后服务、跟踪服务,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使中医院在公众心目中保持持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3.4 注重有形展示,做好公共宣传

由于服务本身是无形的,而患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往往是服务人员、服务设施、硬件环境等。所以医院要尽可能的使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在感官上给患者一种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医院可以通过与媒介的沟通,宣传正面新闻,吸引公众关注,提高知名度;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进行医疗下乡、免费咨询、义诊、捐助和捐款、举办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等途径,树立医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4 结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医院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用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从市场实际出发,用营销的理念来武装头脑,用营销的思维来思索问题,用营销的手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医院才能更快地走出困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春,张瑞华,冯兴奎.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21-23.

[2]明康文,洪创雄.浅谈中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J]. 新中医,2006,38(9):82-83.

[3]吴向.强化质控 提高中医病案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1):10-12.

[4]曾水源.试论营销策略在县级中医院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215,218.

篇4

【关键词】阿芙精油;护肤品;网络营销

引言

阿芙精油由希腊afarotiza公司持有商标,并供应化妆品原料。阿芙品牌作为香薰精油和植物护理品界的合作典范,由北京茂思商贸有限公司承担品牌推广及营销。阿芙精油日前已经成为护肤品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上,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覆盖到20多个城市及地区的高端商场,同时还在网络配体上开设美容网站、产品平台以及产品测评活动,使阿芙被越来越多的护肤品消费者所关注。

一、阿芙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一)阿芙精油营销模式1.利用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阿芙分销渠道主要分为两大类:线上网店和线下专柜。线上又分为两大块:官网及第三方平台旗舰店,比如: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网等。漂网是阿芙精油的官网,主要功能是展示产品和处理第三方平台无法提供的定制服务。目前,天猫商城作为阿芙精油的主战场,对其他电商平台的的网店营销及定价起主导作用。阿芙在全网都会进行推广,但它的广告投放点一般在天猫。阿芙天猫旗舰店全网销量位居第一,享有卖出十瓶精油九瓶来自阿芙的口碑。2.利用微信微博进行情感营销。微信、微博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社交营销工具,也是新兴网络营销的利器。阿芙精油拥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通常在这些平台与粉丝们进行互动,在微信公众平台经常会有最新活动的推送消息和新产品推广,在微博首页上会有近期店铺相关的优惠活动。同时,消费者可以在微博上进行投诉,也可以私信客服提供建议。为了强化阿芙精油大众奢侈品形象,在不同时期与哆啦A梦、几米等卡通品牌合作,推出了与这些卡通主题合作的产品,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二)阿芙精油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产品促销策略。阿芙精油会不定期利用各大电商平台的站内推广软营销工具来提高店铺的曝光率,通过低价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在店铺首页醒目的位置向消费者展示最新活动,利用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例如在送来的包裹中,不但有顾客购买的产品,还有大量的赠品,比如毛巾、沐浴球等。这些小礼物起到了二次推广的作用,引导顾客再次购买。阿芙精油也长期与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使其获得更好的销量。阿芙旗下除了精油,还有洗发水、面膜等其他产品,通过对产品线宽度的衍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让消费者除了能够购买到精油,也可以购买其他护肤品,以此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2.服务策略。阿芙精油针对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出体验至上的营销概念,深度剖析用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例如,阿芙精油的客服文化,阿芙精油的客服称为“小芙”,粉丝则称为“泡芙”,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阿芙的客服开设了“重口味”“、小清新”“、淑女组”等众多风格,这使阿芙的客服安红、穿靴猫等甚至成了淘宝名人。同时,阿芙的客服全天无休轮流上班。其次,阿芙精油会为消费者附赠试用装。从这些细节上充分展现了阿芙精油服务至上、体验至上的理念。3.物流渠道策略。物流作为网购的最后环节,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为了让客户以最快的速度收到商品,现在阿芙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设有多个站点,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尽量保证三天之内到货。消费者也可以咨询客服或通过阿芙精油公众微信号随时查看包裹物流信息。4.品牌统一策略。阿芙精油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设的旗舰店铺都具有统一的风格,以紫色的薰衣草田和奔跑的小女孩为背景,自然的木质感是每一家店铺装修的主调。阿芙精油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活动都是统一举办的,且定价一致。如在天猫商城上有优惠券,新品打折等活动,也会同一时间在其他各大店铺推行。

二、阿芙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促销方式单一。通过观察阿芙精油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购买情况,发现阿芙精油的网络营销策略单一,其主要以发放优惠券,打折促销、满减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低价促销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消费者,但在吸引新的消费者的同时,也要维持旧客户的重复购买率。根据旗舰店的销量统计,阿芙的精油产品销量始终位居第一,旗下的许多衍生产品,例如洗发水、洗面奶等销量平平,这对于打造新的爆款产品是不利的。护肤品行业的竞争是激烈的,若阿芙不能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一次购买多种产品的需求,外加其同行业竞争者不断模仿,这对阿芙的网络营销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阿芙必须加强产品差异化服务才能成功。

(二)与消费者互动性较低。阿芙成立时推出的核心概念是“捍卫精油行业的秘密,得花材者得天下,坚持不向中间商采购,只和全球最佳产地庄园合作,长期契约种植。每一滴阿芙精油,从田间种植到入瓶灌装,都做到血统清晰,品质纯正。”然而,精油市场在中国并未发育成熟,消费者对精油的认知程度较浅,有些消费者甚至不知道精油的功效及用法,这对阿芙精油成为大众品牌有一定阻力,也会对销量产生影响。因此,阿芙精油在与消费者的互动方面也有待提高。

(三)缺乏自营物流渠道。通过咨询阿芙精油的网购消费者发现,阿芙在物流方面是与其他专业物流公司合作,而非像聚美优品、京东这样的自营物流平台,这在货物运送时间、保存方式方面不能得到保证,会时有发生货物送达不及时,寄丢等情况,这使阿芙在同行业的竞争上略逊一筹。特别在双十一这类电商节期间,包裹数量达到顶峰,与物流公司合作产生的货物问题也会随之增加,投诉源源不断。

三、阿芙网络营销提升策略

(一)加强差异化服务。阿芙精油相较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体现于推广和客服,阿芙精油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以借助博客达人的使用推荐吸引大量访客。再者,阿芙的高素质客服在电商行业也是使人啧啧称赞的,其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提供的不同风格客服让人耳目一新。但这些服务都已被模仿甚至超越。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护肤品行业,这些创意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为保持现有的顾客资源,阿芙精油可以利用APP识别顾客的需求偏好,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以提高顾客忠诚度。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情况为其量身定制阿芙产品,做到精准营销,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在微信微博的营销。当前,阿芙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与消费者开展互动,但简单的互动不能够向消费者普及阿芙精油的产品知识。阿芙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上展示一些简单易懂的精油制作画面,让消费者了解精油,也可以利用这些公众平台征集一些护肤达人的精油视频教授、使用心得,定期在微博微信上推送转发,甚至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增设一个交流栏目,让粉丝可以在这个栏目上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以此让消费者更了解精油产品和其功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最终使阿芙精油充分深入消费者内心,达到推广品牌知名度、增加销量的目的。

(三)增加自营物流渠道。阿芙精油作为知名的护肤品品牌,没有自己专属的物流渠道使其在物流服务上无法获取消费者的忠诚。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收到商品是网络营销的关键,所以,阿芙拓展自己的物流渠道,将产品安全快速地送到消费者手上是在护肤品行业中再次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根据天猫旗舰店数据统计分析,阿芙精油的购买者大部分来自于一二线发达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所以在这些销量高的城市增加货物仓储地点,可以有效地缓解在双十一这些电商节产生的物流问题,让消费者完成一次愉快的购物,从而提升顾客忠诚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阿芙精油网络营销的完善,不仅以提高企业利润为主要目标,更要注重阿芙精油面对消费者的差异化服务,以获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面对目前顾客忠诚度较低的现状,阿芙精油就要改变营销策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塑造企业新形象,并着力于开辟新的网络营销渠道,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周“.宅经济”时代化妆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12):96-97.

篇5

自1996 年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发展迟缓,且有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产业结构、地域分布和投资方式的分析,深入剖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

一、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

自从1992 年两国关系实现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以来,俄罗斯开始了对华直接投资进程。如图1 所示,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从总体上看,起伏较大,进展缓慢。1992 年底中俄实现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1993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达到4194万美元,但之后的几年里投资额开始逐年下降,一直在低处徘徊。直到1998 年中俄建立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才开始缓慢增长。2004 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将俄罗斯对华投资推向了,投资额达到了12638万美元。但此后直至2009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3177 万美元,仍不及1993-1994 年期间的投资额。

可见,近几年俄罗斯对华投资逐年下降的状况,与持续升温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相比极不协调。可是,虽然投资额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经有所趋缓。随着2010 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得依靠能源出口带动的俄罗斯经济逐渐回暖,俄罗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始将目光瞄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根据《中国统计月报》统计,2010 年,俄罗斯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497 万美元,同比增长9.2%,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会有所回升。

(二)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以及新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如图2 所示,投资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小,仅有4 家企业,约占总数的1%,主要投向农业和渔业;投资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有377 家企业,约占总数的71%,主要投向制造业和建筑业;投资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共151家企业,约占总数的28%,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总体来看,目前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上。并且通过对制造业进行细分,从企业数来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截止2009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业,这三个行业的俄罗斯投资企业数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5.86%、13.98%和12.1%。其次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5.38%,食品制造业占5.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5.11%,通用设备制造业占4.84%,金属制品业占4.57%,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占4.03%,这十大行业占据了俄罗斯企业制造业投资的71.25%的份额。可见,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及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很小。

(三)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1992-2000 年,中俄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处于低潮阶段,这一时期的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产业互补的东北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天津等地。而随着2000 年之后中俄两国投资合作的逐步深入,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截止2009 年末,俄罗斯外商投资企业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占全部投资的90%以上。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俄罗斯投资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俄罗斯投资企业达183 家,占34.4%,注册资金额达34619.64万美元,占44.8%。而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虽也有俄罗斯投资分布,但是所占份额不足10%。由此可见,截止目前,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浙江和山东是俄罗斯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两个省份。

(四)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建立途径来看,由于中国对某些产业投资领域的限制,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中国新建企业来开拓市场,而很少采用收购中国本土企业的方式组织经营。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10 年参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的外商投资企业资料统计,截止2009 年12 月31 日,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共有532 家,注册资金总额为77119.19 万美元,投资总额为119632.57 万美元。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来看,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方式。根据统计,从企业数来看,有98.3%的企业采取了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其中,采取合资方式经营的企业数最多,占50.2%,而仅有1.7%的企业采取合作方式经营。从投资总额来看,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投资总额占绝对优势,达52.4%;而采取合作方式的企业投资总额占比最少,仅为18%。从注册资金总额来看,仍然是采取合资方式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最高,占55.6%;而采取合作方式的企业注册资金总额最少,仅为12.7%。可见,当前俄罗斯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以合资方式为主,独资方式次之,稳定性较差的合作方式则很少采用。

二、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过小

近几年,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俄投资合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过小。首先,与中俄贸易额相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相距甚远。从1992 年至2009 年的投资规模来看,2004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达12638 万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但仅为当年对俄出口额的1/72,进口额的1/96,进出口额的1/168。可见,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严重滞后于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其次,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利用外资额中所占比重来看,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处于绝对低水平。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即使在2004 年的历史最好时期,也仅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21%,2009 年更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仅占0.04%。最后,从俄罗斯在华企业来看,2009 年注册资金在50 万美元以下的企业达54 家,占62.8%,而其投资总额为744.54万美元,仅占2.9%,但是注册资金在10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 家,而投资总额却占53%,可见,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缺少大型投资项目的带动,因而使得俄罗斯对华投资的规模无法快速增长。

(二)俄罗斯投资于中国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过低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但是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先进技术,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对制造业的技术分类,分析俄罗斯对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发现,截止2009 年,俄罗斯投资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主的高技术企业共23 家,占总数的6.18% , 注册资金额2818.97 万美元, 占总数的4.61%;投资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中高技术企业共26 家,占6.99%,注册资金额5798 万美元,占9.47%;投资于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焦炭、炼油产品及核燃料、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业为主的中低技术企业有80 家,占21.53%,注册资金额19375.217 万美元,占31.68%;投资于纺织、服装、皮革、家具、木材加工、食品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企业有243 家,占65.34%,注册资金额33190.555 万美元,占54.25%。

可见,俄罗斯投资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特点,系以低技术和中低技术类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很低,因此,难以促进我国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我国利用俄罗斯外资的质量低下。同时,由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为出口导向型,俄罗斯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效益低下,对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形成了掣肘,因此,中俄投资合作急需进一步优化利用俄罗斯的外资结构。

(三)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比较落后

从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收购”两种形式,而跨国收购逐步成为了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从俄罗斯对华投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属于绿地投资,跨国收购规模很小,且大部分俄罗斯收购案例都以失败告终。如2008 年俄罗斯钢铁制造企业耶弗拉兹公司(Evraz) 宣布与中国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计划以15 亿美元购买德龙控股10%的股权。根据协议,Evraz 附带增加持股比例至51%的有条件选择,一旦行使该选择权,Evraz 需买断德龙控股,成为最大的控股股东。但在签订收购协议一年半之后,其收购计划因未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而宣告失败。同样,2008 年俄钢铁巨头欧亚集团欲参与收购中国金属(FERRO CHINA)20%股份,以开拓俄罗斯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但也由于种种原因未果。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落后,势必导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效率与效益的持续下降,因此,必须鼓励俄罗斯企业采用跨境收购方式进行对华直接投资。

三、加快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中俄投资合作机制。目前,负责中俄投资合作的组织机构是中俄经贸合作分委会投资合作常设工作小组,该机构应作为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双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建议,定期就双方投资政策及符合双边投资合作优先方向和标准的具体投资项目进行信息交流与商讨,并有针对性地促进这些项目的执行。同时,要利用中俄投资促进会议开展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工作,不仅要促进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还要更好地吸引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另外,在中俄投资合作常设工作小组的指导下,两国的各级地方政府间也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广泛的合作渠道,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边投资合作。各地政府应组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商业厅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吸引俄罗斯投资的整体战略。最后,要鼓励合法中介机构为俄罗斯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捕捉信息、抢占商机提供咨询服务,并培养法律专家、中俄文翻译和商务人才,为吸引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辟建中俄自由贸易区推进中俄投资合作。在当前中俄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会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也将涉及一系列投资领域的条款,双方对区域内的投资准入、投资待遇和投资保护等问题会或多或少地做出规定,从而减少相互直接投资的限制,增加对相互直接投资的保护,加速双方相互直接投资便利化。同时,通过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双方各自的投资法律法规更加协调、透明。双方投资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所需要的投资信息,减少向对方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另外,通过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断完善中俄双方各自的基础设施,对中俄相互直接投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削减区域内的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促使双方产业分工细化,增加产业内贸易,带动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能够产生巨大的投资促进效应。

第三,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催生下,黑龙江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历史人文优势和广泛的公共关系优势,大力推进以对俄经贸投资合作为主的沿边开放。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以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为依托,沿边口岸为节点,一线贯穿,多点向外,“半月形”的沿边开放带,为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鉴于黑龙江省具有的优势条件和在中俄投资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考虑到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和外交策略的总体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议国家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建设成为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集聚地。

篇6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使得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本文根据高校科技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为企业化解融资难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高校产业尤其是高校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猛‚成长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科技企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规模相对较小、业绩尚不稳定‚直接上市融资能力不足‚加之有形资产占有量较少‚传统的可抵押物缺乏‚又导致其银行贷款困难。然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极具潜力的资产‚其巨大的担保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正以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成为高校科技企业破解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校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可行性

《民法通则》中‚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者将其财产移交由债权人占有‚以其作为债权担保的担保方式。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类‚知识产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一般包括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质押等几种形式。高校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条件已经具备‚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我国《担保法》第75条第(3)款明确规定了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国务院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17条要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银监会的《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第10条也要求商业银行“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试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已逐步建立

2006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了首批18家单位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搭建了知识产权交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继2001年《无形资产评估准则》颁布后‚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内已逐步建立起一些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评估队伍。

(三)高校科技企业丰富的知识产权储量

截至2006年‚我国的储蓄率已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本储量充裕。然而迅猛发展的高校科技企业却因其研发活动所形成的大多是高度专用性资产‚甚至多为无形资产‚无法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要求而往往申贷无门导致资金紧张‚步履维艰。与高校科技企业土地、不动产等传统的抵押物严重匮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巨大的知识产权拥有量。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球专利申请的年增长率为3%至5%‚而我国专利申请年增长率是20%‚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截至2007年底‚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突破400万件‚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突破560万件。这其中‚具有巨大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的高校更是收获颇丰:目前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1.7%;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全国高校共获得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64项‚占授奖总数的64.8%‚尤其是国家技术发明奖‚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获奖比例高达81.1%‚且3项一等奖均为高校获得。依托于高校母体这片储量大、品位高的知识产权富矿区‚高校科技企业极为丰富的知识产权拥有量为其申办质押贷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大唐集团的TD-SCDMA项目(由我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获得国际认可的通信系统标准)进行融资支持‚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以专利权质押组合个人信用无限责任担保和应收账款质押的形式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2006年10月‚交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北京资和信担保有限公司等共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融产品——“展业通”‚截至2007年6月8日‚在短短7个月内‚贷款余额已突破亿元人民币‚有力地支持了贷款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我国的历史不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受到不甚完备的法规制度、尚不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较大、问题较多‚以致于对该项业务的实践与探索还远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真正能够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决资金燃眉之急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数甚少。随着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比重的逐步提高‚在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高校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有效畅通其质押贷款的融资渠道‚有关方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具有创新意义的贷款业务的全面发展。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进措施

(一)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建议人民银行、银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牵头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信贷指引、操作规则及实施细则‚确定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质押登记的适当性、质押权益公示的构成、质押权益所覆盖的具体资产、实际权利人的权益归属等问题‚加强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可操作性。

针对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践中有关许可使用权转让、担保权益的实现等适用法律条文的遗漏和缺陷‚立法机关应及时修订补充。

积极探索研究涵盖生物和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的法律状况‚拓展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给予法律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修订惩处知识产权侵权及质押贷款违约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完善审判体制‚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简化执行程序‚一旦出质人违约不能如期归还借款‚质押权利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裁决‚对质押物同时或有选择地行使各种权利或救济措施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的实现及法律保护问题。

(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主管部门应精心组织由知识产权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业或商界代表‚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加强评估课题研究‚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的准则性文件并分别制定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具体细化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提高评估公信度。

我国目前不同的知识产权出质分属不同的登记机关‚譬如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的登记机关就分别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中国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从而导致其登记流程、期限和费用也各不相同。为降低质权设立成本‚提高质押融资的效率‚应尽快统一知识产权的登记机关、登记流程和收费标准。尤为重要的是登记机关应建立明确的优先权规则‚以质权出质登记时间的先后确定质押权益的优先顺位‚先登记者先受偿。知识产权的登记系统应采用备案或公示登记制‚规定标准化的公示格式和内容要素以实现登记记录的电算化‚方便信息检索和查询。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介服务体系‚规范执业资质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全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提高质权纠纷处置能力‚加大侵权打击力度。逐步建立管理规范、交易活跃、秩序良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畅通质权处置通道‚保障质押权人的利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

1.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风险管理

与人们所熟知的传统质押物不同‚知识产权一般为知识及智力创新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也较高‚而且往往稳定性较差。譬如目前法律框架下的一些知识产权如专利权等均规定了有效期限‚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具有更高效能、更新设计理念的新技术的出现‚会使原专利迅速贬值‚在到期之前早早地就丧失了其经济价值。一项知识产权还可能会因为不使用、未付续展费而失效或受制于强制许可。这样‚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殊属性‚加之我国目前尚无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和方法‚评估机构不甚专业‚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为质押权人的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匮乏、质押贷款的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知识产权质押的现时内在价值难以准确衡量‚而质权实现时的未来价值、预期现金流则更加难以确定。

因此‚为防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前期风险‚承办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在人民银行的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下‚经过市场调研与分析‚严格筛选贷款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出具可行性报告后进入审贷程序。这其中‚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以确定其可质押性是防范风险、保障质押权利人利益之关键。

首先‚知识产权质押权利的确定性取决于:贷款的债务人是否确实为质押产权的所有者;该项产权是否拥有共同所有人;对该项权利的申请有无第三方异议;该项权利是否已登记并受到法律保护;法律保护的类别和年限;权利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具有可执行性等。

其次‚可采用收益还原法‚通过估算被质押知识产权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其质押价值:第一步‚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被质押知识产权价值的历史业绩、现行结构和相关因素‚然后判断并评价其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以及实际利用后的预期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第二步‚在同时满足获利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遵守经济寿命和法定寿命孰短的原则确定其折现期限。最后‚通过估算目标知识产权的预期风险报酬率适当确定其价值评估中的资本转化率(预期收益率)‚然后将目标知识产权所产生的预期收益转化为质押评估值。

2.知识产权质押期限内以及处置中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决定发放贷款后应妥善保管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证书及其他证明文件以防被盗用或重复质押。在质押贷款期限内对于被质押的知识产权应积极跟踪、密切关注‚实施动态监测:一方面防范出质人违规转让或许可除质权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业已质押的知识产权‚导致质权价值下降损害放贷人利益;一方面当某些被质押的知识产权因技术进步而自然贬值时‚贷款银行可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否则可与其协议变卖(拍卖)出质的知识产权以提前收回债权。

对于盗版、假冒等损害质权人利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明确知识产权界限‚严厉打击‚提高违法者的侵权成本‚有效遏制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专家证人、技术调查等诉讼制度‚加大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刑事司法机关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力度‚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贷款银行也应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预警应急、维权和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涉及质押产权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诉讼。

培育并完善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交易‚增强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建立通畅的产权处置通道‚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使作为质权的知识产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转让、许可、拍卖变现以快速化解产权质押的处置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兵.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校企合作的实践和理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95.

[2] 张平.信贷融资的新途径——知识产权质押[J].商场现代化‚2007‚(519):365-366.

[3] 卢志英.专利权质押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