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1 15:54: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学资源开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门对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1992年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
在新的教学大纲公布后,美术教科书从开发乡土教材、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增加教学资料、设备资源等多角度拓展了美术课程。但是,这些新的举措未能从相关的情境中发掘其内涵,更重视了内容,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过程。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认识。2001年7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完成,明确把美术课程的新资源归为三大类: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②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地努力探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③
课程资源(CurriculumResources)可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④课程扩展是与之相关的概念,可分为“扩展计划”和“个别深造”,其中“扩展计划”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所容纳的基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它的资料来源是无穷无尽的。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属于教学活动资源里扩展计划的内容,并且具备了美术课程三大类新资源的特点。
二、中等美术教育与现当代艺术
1.中等美术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教育结构,从层次上可分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从类型上可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其他类型教育。这里所研究的中等美术教育,虽然也涉及以上的各类型教育里的美术教学,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以及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以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会员国大会通过并印发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为参照,把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分类接轨,其中2级、3级教育即初级中等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对应为国内的初中阶段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受教育者的年龄约在12-18岁。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把美术能力的发展归纳为:机能性、图画记述、再现、灵感与表现四个阶段。他认为美感满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阶段中,处于第四阶段10岁以后青春前期的儿童开始注意作品的美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变化方式是可预知的,他们的认知行为与其年龄和成长阶段有关。他把儿童绘画分为感觉运动期、符号功能期、视觉思维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12至15岁)的儿童喜欢运用想象对未来进行规划,兴趣指向未来和非眼前物,价值和观念变得重要起来⑤。因此,中等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学美术教育地位曾一落千丈,美术课随意被削减甚至取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从以前的“小三门”“调料课”“机动课”的可有可无地位已逐渐成为当今不可动摇的必修课,美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纯技能性已被丰富性、艺术性、趣味性取而代之,美术教育的大美术教育观念得到了发展。
(3)中等美术教育就其教育类型而言,既有以美术本位教育为重点的职业中学教育和师范院校教育,也有强调教育价值的非专业美术教育的普通中学教育,可谓集两种不同取向的美术教育于一身。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着幼儿园和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任务,更有它的特殊性。
2.目前中等美术教育里的现当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是从20世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中多种风格流派的总称。它经历了“反传统——形式创新——形式走向极致”的过程。它的基本形态因离开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离异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而受到人们厌弃,走向没落。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是针对现代主义产生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及超写实主义的成就而成为普遍的艺术潮流,即所谓后现代主义。⑥本文中所提到的“当代艺术”,特指在中国90年代以来随着资讯国际化,艺术和当代文化背景发生的种种联系。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选择初中、高中、职业中学、中等师范教科书等教材。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分“人教版”“沿海版”,书中范图基本沿用多年前采用的作品,形式较陈旧。中国美术史教程一般只讲到清末民初,学生无法从学校教育里正式接触当代艺术,充其量也只能接受一点零星的信息。
笔者就所在工作单位,对168名本校中等美术教育的学生及120名广东省小学艺术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当代艺术的问卷调查。学生的调查中,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58%;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占32%;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含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在校的课程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93%。教师的调查结果: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21%;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不到1%;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87%。
被试学生与教师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上述的调查可见,学生比教师对当代艺术的信息更为关注和敏感,并且更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两者都对当代艺术的特征理解模糊,调查中还意外发现,69%的学生对行为艺术尤其关注。
直接作用于调查结果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地区条件。被试学生就读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资讯较发达,有利于获得艺术的新信息。而被试教师来自广东省各地,包括边远山区,整体来说条件相对落后于前者。第二,年龄制约。青年学生精力充沛,个性强,乐于接触新事物。教师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容易安于现状造成惰性,缺乏探求新知识的激情。第三,被试学生是在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包括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他们处于稳定的美术学习氛围当中。被试教师是艺术骨干教师,但根据各地的具体教学状况,有的美术教师教音乐课,有的音乐教师改上美术课,音乐、美术都教的也有之,分散了对美术领域的注意力,部分教师的美术知识不全面,对美术史学的了解更是停留在求学时期的水平。
三、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的意义
1.开阔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沟通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灵活多样。当代艺术本身多元化,极具包容性,世界各地的创作很活跃,任何东西都能被纳入艺术的范畴。它可让适合艺术的常规的不同的艺术观点共存;它有新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摄影等,但从不排除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方式;它运用新的媒材,如数字媒介、光、电等,而不单是我们常见的纸、笔、墨、颜料;它告诉当今的艺术学科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细分,模糊的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正成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艺术前景,避免成为新世纪艺术世界的“井底蛙”。
2.新形式、新媒材的运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我国现行的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大纲,都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⑦创造之初就是要超脱逻辑的羁绊,偏离思维常轨,这些从现代艺术作品可以体现。如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著名作品《时间的永恒》,改变了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对事物的本质变化进行富有想象的表现;荷兰石版画家埃瑟尔的作品《瞭望台》,从错视觉的角度打破了生活中的现实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印象派画家的艺术探索成果,已经十分自然地融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在油画或者水墨画中,都可以看到汲取、融会印象派绘画观念和技法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我们不妨尝试超越习以为常的、普遍认同的写实主义的方法去看现代艺术,也不妨尝试将现代艺术联系当今的教学。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为主,加上部分的手工课,学生接触到的不外乎各种纸张、炭笔、炭条、炭精棒、水彩和水粉颜料、油画颜料等绘画及手工制作所用的常见材料。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一方面是对材料无所不用其极的运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艺术工具的选择之中,诞生及成熟于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如摄影、影像,以及新兴的电子虚拟技术,都以艺术的名义聚集到一块,与传统媒材交互融渗,构成了当代艺术新的艺术视觉形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在谈到新艺术现象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时说,艺术的形式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青年人、学生喜欢。这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⑧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以前苏派的教学模式为范本,以架上绘画教学为重,强调理性思维的观察方法,追求狭隘的“技”的训练。此方法所用的工具与材料较为单一,在普通学校里有相当的难度和单调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信息,思维方向是直线的、平面化的,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压抑了学生个性情感的发挥,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感到艺术遥不可及。当代艺术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因每个艺术家的情感不同,相同的媒材有了各自的符号意义,必然导致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阿恩海姆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性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需要产生新的创造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与传统艺术媒材结合的综合实验,对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励人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表达自己的媒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成就了20世纪德国艺术大师博依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可能。
3.通过艺术认识社会
当代艺术立足于迅速变化的生活和公众之中,赋予作品当下观念的同时,尽量使作品的含义浅显易懂,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当代艺术家中不乏把流行文化引进,重新面对和思考中国的艺术、现实和历史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新的表达和阐释。如黄一瀚以人们熟悉的麦当劳叔叔形象进行创作:100多个一米多高的麦当劳叔叔手持玩具枪,涌进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都市房地产模型,表现一种虚拟的战争游戏,表达作者对商业经济文化背后之争的忧虑。⑩
4.有利于艺术及教育的发展进步
现代艺术把形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艺术本身在近百年中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拓宽了现代艺术的疆域。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所反对的正是传统的观念,但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并非对传统艺术的否定。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借鉴、融合渗透的。现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避免缺乏审美,避免苍白肤浅,避免在艺术全球化的大潮流里盲目迎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口味。传统艺术运用西学观念思考本土问题,借用现当代艺术的语言,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加以适当的调整,才形成了现今的文化及艺术探索。20世纪的现代主义在许多方面突然与传统分道扬镳,形成一种革命性的、充满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本身就可以回答有关当代艺术的进步问题。
新教学内容的吸纳,对于教育的观念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艺术还是教育,要做到真正的进步,必须要有多元平衡的学术环境,博大的胸怀和前瞻的意识,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5.有助于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当代艺术具有灵活的创造性。它不单体现在多种创作形式和手段上,还将体现在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侧重地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对于美术专业的职业中学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创造美术作品的能力;对于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自身的培养和善于运用美术手段和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的双重意义。
师范美术教育的母机作用,在整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把握学术前沿的新动态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关键。无论现在的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就无法迎接“知识爆炸”的时代和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6.顺应教育的迫切要求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引发的特殊案件在艺术界、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州美院教师状告美术馆,称美术馆在“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展出的两件作品“很恶心”,侵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权,(转第85页)(接第57页)要求赔偿。上海的一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播放有“性器官暴露”镜头的影片,几位学生在看了这些镜头之后“胸闷头晕”,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这位播放影片的老师被校方解聘。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应归咎于某些学校培养太滞后的缘故,人们对艺术现象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和学科性的阐释。许多有识之士就现当代艺术与教育问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呼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小山就艺术教育问题答友人问时,提到“要给未来一个交代”,陈履生认为“美术教育应对新的问题要有思想和学术准备”,朱青生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演讲时强调“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广东美术馆编辑胡斌在文章中问道:“谁来承担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由此看来,把现当代艺术引入现实的美术教育更是有必要的。
然而,由于部分现当代艺术作品盲目模仿,缺乏思想深度,使人认为现当代艺术总是前卫的、荒谬的,只有艺术家才能看懂,因此作为教学内容必然存在争议。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规范,也误导了许多人片面地求新求异,淡化了传统的审美标准。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以及新媒体的介入,使有些人认为新观念、新媒介可以代替技艺以及修养,由此导致了极端的行为艺术,如:虐杀动物和吃婴儿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低级庸俗的人物与作品。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拥有的美学知识十分有限,现当代艺术有许多艺术品往往无法归类到我们常常熟悉并联想到的传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之中去,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师应该看到大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都能体现积极向上的艺术良知,客观分析鱼龙混杂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当代艺术有实验性、探索性,也容易作为当代艺术不成熟的象征。面对观念性越来越强、样式个性越发突出的当代艺术,产生困惑、难以把握,人们需要以更高的理论高度去做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另外,现当代艺术因为其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批评准则的漂移,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较具体,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滞后,同样不能回应这些具体的问题。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对高校美术教学可谓一个有益补充,也使中等美术教育获得坚实的承托。
在目前的国际文化大背景下,资源是一种内在性的需求,我们只能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参与之下才能充分发掘,更重要的是,永远都有未完的“现代”“当代”,我们应该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筛选,也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个用之不尽的新文化资源。
1.设计新型游戏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由民间游戏转化发展而来,所以小学的体育课堂上,要多加设计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新型游戏。体育游戏是集智力开发与体力开发为一体,在做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快乐,又能学到知识。故而,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2.充分挖掘信息化体育资源
学校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体育资源,进而实现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进行体育锻炼。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不易集中注意力,体育老师应该依据这类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室内的体育理论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体育相关的图片、录音、视频等;室外的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才艺展示、做游戏以及趣味问答等环节,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得到身体锻炼,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③利用民族体育的资源。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越发具有增强体质的价值,因而,小学体育教育中应积极挖掘民族体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比如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的活动:尝试蒙古族的摔跤、学习苗族与壮族传统的荡秋千项目、还有白族的跳山羊、打陀螺等等。
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1.需要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不仅是实现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的科目,它更是一种锻炼人们意志力的途径。因此,不能只将体育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体力活动,更不可将体育作为整顿纪律和惩罚的手段。体育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的要以培养全面型的人才为出发点,重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为迎合这一新的课程目标,各个学校及体育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对于学校,不要在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健康。对于体育教学者,需做到: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知识运用上,不仅要全面了解书本教材知识,还应该多加学习,充实自我,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作用,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2.需要重视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1.1学生人数多
高校中学生数量较多,导致班级数量也相对较多,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数量有限,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例如,笔者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上实验课时,教学视频比较模糊,很难辨别清楚视频中教师在实体讲解时所指的位置。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厌学、上课打瞌睡等情况。
1.2《解剖学》教材落后
现有的《解剖学》教材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合新环境下对解剖学提出的要求,而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教材在内容和编制上极为落后。近几年,新出现的生物解剖学知识并没有被融入教材中,同时,教材的编制不清晰,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设计,导致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抑制了他们学习解剖学的热情。
1.3教学条件简陋
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比较简单,并且其技术含量过低,很多新型教学媒体设备短缺,实验室建设也过于单一。这样,就必然会导致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形式单一,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解剖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来说较为难懂、难记的学科,如果教学内容不够精彩,教学设备不充足,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开发并完善《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
2.1制作并更新大体标本
《解剖学》实验室内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医学院必须积极制作大体标本,根据教学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标本。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辨别毗邻器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性,医学院还可以制作能够显示器官位置和形态特征的标本,并及时替换被损坏或结构不全的标本。在新环境中,《解剖学》标本资源越来越丰富,并且标本质量也越来越高。医学院可以根据所需购置部分塑化标本,比如肝、肾、肺、胃、带血管骨等器官,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心中形成《解剖学》知识网络。
2.2建立新展标本实验室
《断层解剖学》在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断层解剖学》课程与断层标本紧密相连。为了教学需要,医学院应该购置完整的断层系列标本,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四肢等人体重要的矢状断层、横断层和冠状断层等标本,并为这些断层标本设置陈列橱,以供学生实验时使用。
2.3改良、更新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研发出了新的教学设备。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院应该积极购置数码媒体设备,比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并及时改良原有的教学设备。例如,将实验室中的显微镜与电脑相连,这样就可以将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投影到电脑屏幕上和多媒体屏幕上,既清晰又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展示效果和教学质量。
随着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新环境,必须定时修改《解剖学》教材中的内容,加入新增内容,并改正出现错误的知识。同时,结合新环境下不断转变的教学模式,合理调整《解剖学》教材的内容,为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配置图画,并标明每一处的名称,从而逐步优化教材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3《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方法
3.1科学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解剖学》教学中,因为CAI课件具有声文并茂、信息资源丰富、展示容易和讲解与录像并举等优点,所以,它非常适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解剖学》图片和课件、视频录像制作课件,并将其通过投影仪再展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医学院还可以建立《解剖学》数据库,将这些资源分类保存,以供日后随取随用。
3.2建立实训平台
学生通过实验初步解剖一些动物,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回想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结果展现理论教学成果。
4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动画教学资源;Flash;PPT
1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方方面面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信息科技给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动画教学资源,动画教学已成为很多国家开展地理教学的主要模式。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地理动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甚至是一种思维和文化[1]。地理课程改革从各方面做了探索,但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动画技术,可以将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通过一种简单直观明了的方法进行展示,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2动画教学资源概述
高中地理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高中地理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较大,对地理内容进行动画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动画主要是利用人眼的视觉停留特性,在播放完一幅画0.34秒的时间内播放下一幅画,人的眼睛看起来就是一幅流畅的视觉渐变的影像,这就是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动画与教学结合,教学动画就应运而生。教学动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素材,将学科知识作为其核心内容以动画形式为载体展示出来,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学习情感培养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总之,地理教学动画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学习地理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形成地理情感态度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动画作为载体,将地理知识作为核心内容,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地理教学动画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使交互性得以实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与传统教育技术截然不同的新局面。网络技术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冲击,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重大。本文以我院为例,谈谈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的一点思考。
一、先明确一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含义
我理解的教学资源建设包含四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以下讨论的内容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包括最后一项。
二、我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应该包括“教学”的属性,譬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
2.其次,它也一定要体现出“网络”的特性:网络教学资源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因此,常用的网络功能也应充分地体现,并且能做到充分共享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这样才可体现出网络资源的优势。
3.第三,网络教学资源应该体现网络教学的特征,因为网络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 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我认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是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网络上提供的教学资源绝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这种再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技术的分析上,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从整个教学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使之符合网络学习的规律,体现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建设网络教学资源,需要从学生、专业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的不同角度综合考虑
1.从学生角度来看
由于在网络学习中,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发生在两个时空中,教与学活动的分离,造成师生交互的限制。所以我们要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网上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的目标等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进。
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适用于网络学习的灵动、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实现课程内容的碎片化、研发微课程学习、实现多种终端移动学习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资源浏览。同时,在建设课程时,营造南大品牌化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适应网络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既注重向学习者提供教材、教师文稿等相对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同时也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特色资源,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2.从专业教师角度来看
专业教师作为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是知识的组织者,更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具有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责任和优势。
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最直接、影响力最大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质量以及所能发挥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开发者和研究者,是主导和决定性的因素,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面尤其需要注重教师的经验。
3.从教育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
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完成,如:教学设计者可以为资源的教学设计、每题选择等提供指导和参考;艺术设计人员和多媒体素材制作者对素材进行处理,并确定其用户体验良好和界面美观;软件工程师和多媒体开发人员则需要解决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和使用中的技术问题,确保使用顺畅。
四、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互相配合,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建设
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之前,专业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和相关准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资源准备)。如注重操作、需要加强实践练习的网络课程,在课程资源设计时就可以加入模拟实验、动态演示等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Flas制作技术);案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案例教学的思路设计开篇案例引导、章节中的实例思考甚至以案例为单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等(国际贸易实务、法理学、大学语文);针对需要交互以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线上协作学习、在线辩论等主体活动(公文写作、法理学);也可以设计线性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按照资源排列先后进行学习。
在网络教学资源制作中,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这个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因此,教学资源开发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我院现在的视频教学资源,就采取统一的压缩标准,通过固定视频资源数字化的压缩参数设置,将标清和高清视频资源分别压缩至源视频资源的2%和18.8%,方便存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