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方法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11:47: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生儿黄疸护理方法

篇1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患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如果忽视了这种疾病或缺乏合理的治疗方法,则会在新生儿身上出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种后果不堪设想[1]。因蓝光照射治疗黄疸的疗效显著,它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全程精心护理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同时也对新生患儿的健康起着特殊的作用。现将我院利用蓝光照射所治疗的65例新生黄疸患儿的护理情况及疗效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了65例新生黄疸患儿,其中男女数量分别为35例和30例;包括14例早产儿和61例足月儿。这些患儿的发病时间均在出生24h内到出生后的7d内,平均时间(48.3±28.2)h。在研究的患儿中,出现了49例高胆红素血症,有6例患儿感染,7例患儿患肝炎综合征,3例患儿出现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方法首先,要对新生患儿原发性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蓝光照射约12-24h,照射3-5d。通过对这些患儿的治疗结果表明,血胆红素升高,平均都超过了200umol/L。

1.2.2护理方法首先,要对光疗箱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将水箱加入约2/3的水,同时要保证电源和灯管是在正常的打开状态。开机后,光疗箱的温度升至约30-34℃左右,温度约55-65%时方可使用。治疗前后还要利用经皮黄疸仪来测量胆红素的水平。其次,在给患儿使用光疗前,要及时给患儿洗澡、剪指甲、患衣服和为其佩戴遮光眼罩。通过佩戴眼罩,可以避免蓝光损伤患儿的视网膜。另外,要注意保护男性患儿的阴囊及利用尿布遮住女性患儿的会。在光疗前一定要详细与家属沟通,告知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及其危害,直接陈述蓝光照射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及治疗后的重点注意事项。在光疗的过程中,要数次查看监测箱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状态,密切注意患儿黄疸部位的变化情况,每2-3h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尤其要观察患儿是否开始出现腹胀、皮疹、大便稀薄或大便为黄绿色等的症状。如果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患儿有呕吐或大小便失禁的现象时,要给予及时的清洗,以免影响治疗。在此期间,如果患儿的黄疸症状有加重表现,要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光疗后,及时取掉眼罩,查看患儿的皮肤和眼部是否有炎症出现。还要对患儿继续测量体温约2-3d来观测患儿的黄疸症状是否再次出现。并叮嘱家属对患儿的黄疸症状做密切观察,若有发生要及时就医。

1.2.3统计方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率。

2结果

通过对新生黄疸患儿护理和治疗发现,有4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2例有发热现象,2例有腹泻现象。其他61例患儿都康复出院,他们黄疸症状的消退时间约为(38.6±9.9)h。另外,有5例患儿通过治疗以后,在3.5-7.5h仍有轻度的黄疸反弹,但是在2d后消退。

3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全,所以摄取胆红素及排泄能力较差而致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积聚过量,具体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所以体现了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一直很高。但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新生儿黄疸、降低胆红素脑病的。胆红素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吸光后,未结合胆红素的分解作用是结合胆红素的2-3倍。蓝光的主峰波长在425-475nm,利用它来照射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化学作用以后,最终形成水溶性同分异构体,它利用尿液排出体外,此时可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黄疸症状。利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光疗箱,它的最佳温度应在30-32℃为宜。而对于早产儿,因其体质差,可将光疗箱温度保持在32-34℃。如果在巡查时发现温度升到了38℃以上,要立刻停止并做相关处理[2]。另外,利用眼罩遮挡可以避免蓝光损伤患儿的视网膜。治疗后的患儿有的会出现发热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由于蓝光治疗所产生的化全物会刺激到患儿的肠道,所以有1例患儿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如果长期利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患儿也易出现非显性失水。所以,相关护理人员要注意给患儿多补充水分,并要根据腹泻量来调整进食量[3]。适量地对患儿做钙剂方面的补充,可以防止患儿由于血中的钙离子浓度太低而出现惊厥的现象。多数患儿耽误治疗都是由于家属不了解此病,没有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对治疗不积极配合而致的。所以,护理人员不光要重视患儿的护理,还要让家属充分重视此病,利用各种方法向其宣传此病的危害。要详细解释说明蓝光照射会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由此可见,在多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中,蓝光照射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疗效性的方法,通过在治疗中的全程精心护理,既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也可以使患儿在未来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燕.89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护理体会[J].甘肃医药,2011,30(4):247-248.

篇2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篇3

出生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4例, 研究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4例, 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蓝光照射指征。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62例。其中男74例, 女50例, 出生时间为24 h~10 d, 平均出生时间 (51.23±14.52)h。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这种方式安全有效, 并且操作简便。运用蓝光双面连续照射的方式, 照射光谱范围在420~475 nm之间, 照射距离为25~40 cm。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10~12 h, 连续照射2~4 d。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常规光照治疗护理 在光照过程中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观察新生儿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定期巡视并做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必要的处理。给予新生儿苯巴比妥片等药物治疗, 以干扰胆红素的代谢途径, 增强肝细胞中微粒体的活力, 促进胆红素排泄。

1. 3. 2 综合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在新生儿进食或者淋浴后进行抚触训练, 促进肠胃蠕动和新陈代谢。适当增加新生儿的喂养次数, 以增加排便次数, 加快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向新生儿家长讲解相关护理知识,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合理用药。综合运用音乐疗法和游泳疗法, 刺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 SPSS18.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后哭闹、发热和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 又被称作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4]。控制和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 并且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该立即进行治疗, 避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 导致严重的后果[5]。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光照治疗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胆红素的吸收光谱为400~500 mm, 并且在420~440 mm的光照下最容易分解, 蓝光的波长正好符合这一条件[6]。蓝光治疗运用高效率的蓝光, 让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进行分解和转化, 形成水溶性的异构体, 然后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 以此降低人体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 达到改善黄疸症状的目的。

篇4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 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

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1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 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 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 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c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利于排出胆红素。③皮肤清洁护理:在住院期间,做好患儿的皮肤和身体的清洁。如保持臀部清洁,以预防红臀的发生;保持脐部清洁,以预防脐炎的发生。在出院后,家属也应该加持每天为婴儿沐浴,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必须保持清洁。④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及护理、预后影响等,耐心解释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保持父母与患儿多接触,以使情感联结增加,稳定患儿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1.3早期护理干预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转光疗例数。

2.1.3.1早期喂养 尽早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最好是在降生30 min以内,并让新生儿早吸吮,为弥补初期母乳的不足,可适当在母乳外补充部分配制奶,同时增加20 ml 10%葡糖液。至母乳量充足后取消。

2.1.3.2抚触和游泳 有报道显示抚触能够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全身的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索,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防止再次重新吸收胆红素,以减轻胆红素含量,减弱黄疽的病情情况。游泳使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其大量汗液排出,新陈代谢增快,促进黄疸消退。方法如下:健康足月适龄出生的新生儿需在出院前和出生后4 h这段时间,每天在喂奶1 h后进行游泳及抚触。游泳的要求:游泳水温38℃,使用纯净水,室温控制在26℃~28℃,游泳时间是15 min,1次/d。

游泳应注意婴儿安全,新生儿颈部套特质游泳圈,脐部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摘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用3%的双氧水和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抚触操作方法及要求:①头部:a、从前额中央用两拇指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b、从下颌中央用两拇指向上、向外侧滑动至耳前;c、 从前额发际向上、后用两手掌掌面滑动至后发际,于两耳后乳突处停止,并给与轻轻按压。②胸部:从两侧肋下缘用两手分别向对侧滑动。③腹部:按顺时针按摩脐部。④四肢:从近端用双手抓住上肢肌肉边挤边滑向远端,并对关节及大肌肉给予搓揉,下肢同上肢操作方法。⑤手足:从手掌面跟侧用两拇指依次推向指侧,并对手指关节做提捏动作,足部同手部的操作方法。⑥婴儿呈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分别用手掌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进行抚触的操作者双手需涂润肤油。抚触全部过程是一对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操作,抚触时间是10 min。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研究中,何冬卉和韩艳宾等都给予抚触的护理措施。结果抚触组黄疸减轻,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毛莉[7]通过对32例黄疸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抚触、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3中药外洗 将中药退黄洗剂加水后给患儿进行沐浴。李翠玲[2]等通过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得出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减少了注射或者口服带来的不便。

2.2光疗的护理 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要手段是简便易行的光照疗法。其中以蓝光光疗的效果最好。光照疗法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皮肤对光暴露的面积、婴儿与光之间的距离、光在有效的光波长度范围内的放射能,以及在人体中的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及溶血的速率。心理护理在光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能够了解光疗的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效果,以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并且要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松紧适宜的会阴罩和眼罩,其中,注意保护男婴的阴囊,避免给新生儿的视网膜及男婴的发育造成影响;避免患儿躁动不安,以利于光疗效果更佳。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当他们哭闹时,实施适当的抚触护理,能够使患儿感到舒心和满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蓝光治疗结束后,去除患儿的眼罩之后,应该予以已消毒的纱布覆盖3~5 min,以便患儿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最后检查患儿全身检查皮肤有无损伤以及眼部有无感染,整个过程注意保暖。姚俊荣[8]通过对790例黄疸新生儿光疗的护理得出整体舒适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庞婷[9]观察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的护理得出光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口服西药的护理 一般可以采用一些口服类西药来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黄疸,如妈咪爱、培菲康、苯巴比妥钠等。其中益生态制剂培菲康,是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肠道制剂,通过口服可以使药物可迅速进入并定植在婴儿肠道内,有效保持婴儿肠道的酸性环境,补充新生儿体内有益的菌群,保证肠道正常蠕动,进一步减少肠一肝循环中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转换的能力。陈佳[10]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得到了较好治疗效果。

2.3.2口服中药的护理 在中医辩证上,认为胎禀湿热致新生儿黄疸,因此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本,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是多年来沿用的方法,除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肠肝循环,增加胎粪的排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汤、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糖浆等。口服中药时应重视中药服法,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将患儿抱起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呛咳及返流引起窒息,1个疗程为6~7 d,服药后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排便次数和颜色,若出现水样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时,应暂缓服用或减少剂量,如服药后黄疸无消褪或加重者需转为光疗。陈观文[11]等应用新生儿黄疸方、郭丽萍采用黄疸糖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4换血疗法的护理 最迅速有效的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换血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通过换血能够换出血中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和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效应,防止胆红素脑病。杨丽清等[12]从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发现此方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人工控制方法,避免了频繁更换注射器引起的血块和空气栓塞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消除了血压波动和人为误差等因素。

3 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具有可逆性。因此,首先对所有不论是否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都应积极采取减少胆红素吸收的多种预防护理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护理工作,降低这一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引发因素;最后,应该特别重视高危儿、早产儿、早期黄疽及发展迅速的新生儿,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动作,共同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李艳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96.

[3]李玉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46):275.

[4]杨静.中西医结合治辽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120-121.

[5]李国华.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5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7):49-50.

[6]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25-2326.

[7]毛莉.新生儿黄疸发生较早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14):303-304.

[8]姚俊荣.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7(2):194-195.

[9]庞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渲的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91-92.

[10]陈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00-301.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抚触;水疗;光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131-03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是新生儿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1]。有研究指出,接近60%的足月产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周会出现黄疸,10%的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中依然存在黄疸[2]。尽管大多数婴儿存在的黄疸基本上是无害的,但是一些病理情况下出现的黄疸会导致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3]。因此,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及科学、恰当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8月我院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潜在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比较综合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消除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1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护理。详细收集新生儿围产期的相关信息,包括孕周、胎次、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产妇一般情况等。

1.2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及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1.2.1 新生儿血胆红素检测 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型号:JM-103;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对新生儿面颊、前额、前胸三个部位进行检查,取最高值。对经皮检测血胆红素超标的新生儿进一步查血清胆红素(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RocheModular;瑞士罗氏公司)。

1.2.2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5] 生后24 h 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 /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 /L,早产儿>255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 μmol/L;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 周,或进行性加重。

1.3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早接触、早吮吸,同时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水疗、抚触护理和蓝光照射护理干预。

1.3.1 水疗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2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脐贴进行保护,选择专门为新生儿准备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到26~28℃,水温保持在38~41℃,每日1次,每次15~20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协助新生儿伸展四肢)和婴儿自主游泳。

1.3.2 抚触护理 抚触护理时房间室温26~28℃,湿度50%~60%,光线柔和,抚触时间为正常分娩后6 h,剖宫产后24 h。抚触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在抚触室进行,每日1次,每次10~15 min,采用国际通用的抚触方法,抚触新生儿头颈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抚触者将双手温暖后用婴儿润肤乳双手,按头、面、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有序进行,每个动作重复3~5次,当婴儿疲惫、饥饿、烦躁、哭闹时停止抚触。

1.3.3 蓝光照射护理干预 脱去患儿衣服,同时用黑色眼罩罩住患儿眼睛,避免视网膜受损,调节箱温至30~32℃。以490 nm蓝光为光源进行照射,平均每人3~5次,每次10~12 h,给患儿带上会阴罩,男婴注意保护阴囊,每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照射治疗4d。同时轻轻抚触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在光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皮肤状况,避免患儿脱水,还要注意患儿呼吸、大小便、有无皮疹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收集护理干预后第1~5天内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胎便排出情况,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体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连续性变量采用K-S检验分析其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观察期排胎便情况。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患儿及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为保证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之间的可比性,对两组患儿和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孕期、性别、出生体重以及Apgar评分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母亲在既往怀孕情况、分娩出血量、产程以及分娩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两组新生儿之间存在较好的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排胎便情况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在观察组中,婴儿在接受系统性护理措施的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而自第3天开始,两组婴儿排胎便次数逐渐趋向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研究发现,两组新生儿干预前血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婴儿体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游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阶段,由于肝脏结合胆红素生成不足,加上红细胞破坏较严重(在早产儿中尤为明显),导致血液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新生儿黄疸[6]。除生理性黄疸外,遗传缺陷[7]、巨细胞病毒感染[8]和细菌尿路感染均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及时间延长。在病理情况下,血胆红素浓度过高将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核黄疸,导致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目标在于降低循环中的胆红素浓度或阻止其升高。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手段[9],采用光能改变血清胆红素的结构,增加其水溶性,加速从肾脏排出[10, 11]。Ebbesen等研究发现,在早产儿中使用绿光和蓝光照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异构体以及Z,Z胆红素水平[12],而在相同照度之下绿光更为有效,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在早产儿中可尝试采用绿光照射。然而有研究显示,新生儿胎便含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产生的胆红素的5~10倍[13]。因此,除了增加血胆红素排泄以外,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于防治新生儿黄疸有重要意义。

水疗和抚触疗法是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新兴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水疗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排出粪便,阻止新生儿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同时游泳过程中,患儿消耗了一定的体力,能够增进患儿食欲,加快代谢过程,从而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14]。抚触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全身感觉神经的刺激,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新生儿在接受抚触的同时全身的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加速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加尿胆原的生成,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减少肠肝循环,阻止胆红素重吸收[15]。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水疗、抚触疗法以及光疗综合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天和第2天排胎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能够刺激患儿排便,有效地增进胆红素的排出。在干预后4d,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游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说明护理措施主要影响患儿结合胆红素水平,可能是上述措施能够促进胆红素排泄到肠道内,同时加快粪便排出,阻断胆红素肠肝循环所致。

在本研究中,采用水疗、抚触和蓝光照射综合干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系统护理措施可以增加胎便排除,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但是上述的综合护理措施中,尽管光疗是常规使用的措施,并且可能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蓝光照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效果上可能会增加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16]。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水疗和抚触疗法的研究和探讨,开放更多安全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不仅如此,在护理工作中,还需关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早期筛选和发现高危人群。研究指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龄初产妇会增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风险,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17],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18]。妊娠期糖尿病会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加17.1%,特别是在低、中等收入家庭中,也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9]。母亲为O型血时,新生儿发生黄疸较高[20]。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对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索,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 Suresh GK , Clark RE. Cost-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that are intended to prevent kernicterus in newborn infants[J]. Pediatrics,2004,114(4):917-924.

[2] Rennie J, Burman-Roy S, Murphy MS, et al. Neonatal jaundice: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J]. BMJ,2010,340:c2409.

[3] Ahlfors CE. Predicting bilirubin neurotoxicity in jaundiced newborns[J]. Curr Opin Pediatr,2010, 22(2):129-133.

[4] Hansen TW. Preven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sequelae of jaundice in the newborn[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1,53(Suppl 4):24-28.

[5] 金汉珍, 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9.

[6] Maisels MJ, McDonagh A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l J Med, 2008,358(9):920-928.

[7] Yusoff S, Takeuchi A, Ashi C, et al. A polymorphic mutation, c.-3279T>G, in the UGT1A1 promoter is a risk factor for neonatal jaundice in the Malay population[J]. Pediatr Res, 2010, 67(4):401-406.

[8] Goedhals D, Kriel J, Hertzog ML, et al.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with prolonged neonatal jaundice[J]. J Clin Virol, 2008, 43(2):216-218.

[9] Kapoor R.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l J Med, 2008, 358(23):2522-2523.

[10] McDonagh AF, Lightner DA. Phototherapy and the photobiology of bilirubin[J]. Semin Liver Dis,1988,8(3):272-283.

[11] 邹书婵, 邱菊, 沈小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66.

[12] Ebbesen F, Madsen P, Stovring S,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urquoise versus blue light with equal irradiance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jaundice[J]. Acta Paediatr, 2007, 96(6):837-841.

[13] 金汉珍,黄德珉,良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4-315.

[14] 孙红赞, 陈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2):317-318.

[15] 陈尚华.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6):315.

[16] Dennery PA, Lorch S. Neonatal blue-light phototherapy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ysplastic nevus development[J]. Pediatrics,2007,120(1):247-248.

[17] Kenny LC, Lavender T, McNamee R, et al. 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evidence from a large contemporary cohort[J]. PLoS One,2013, 8(2):e56583.

[18] 杨恢才. 影响新生儿黄疸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5):2222-2224.

[19] 李红梅, 郑军廷, 贾承英,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调查[J]. 河北医药, 2010, 32(19):2713-2714.

篇6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原理是由于血液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当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神的中枢经性系统后遗症。我们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加速粪便的排出及皮肤的排泄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临床表现仅为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78例;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嗜睡、神经活动减弱、不愿吃奶等,并有不同程度感染或溶血等22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蓝光疗法

蓝光照射疗法是通过利用蓝光照射的方法,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达到退黄的疗效。

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护士为具体的操作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儿全身,用深颜色尿布遮住会,戴好眼罩。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我科的光疗箱为单面蓝光,护士一般每2小时给患儿更换一次,仰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俯卧时,专人守护,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患儿适当多饮水,补充水分,并帮助胆红素异构体自尿液排出。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简便有效。

1.2.2新生儿沐浴

患儿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在加速新生儿的结合型胆红素的代谢上能够取到很好的效果。在护士的陪护下,抱住婴儿进行游泳运动,保持头部的呼吸顺畅以及注意婴儿的手足运动情况,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皮肤排泄,清除皮肤黄染。

1.2.3新生儿抚触

通过抚触按摩,促进皮肤代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排泄。

2 结果分析

经过临床早期护理干预4d―7d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有明显康复效果的患儿有89例,皮肤黄染全部消退,患儿能够正常吃奶和睡眠,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3 讨论

本文所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临床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治疗的有效性。综合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注重在早期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增加新生儿黄疸康复的可能性。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各种护理干预方法的相互配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永芳.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与评估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2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44-01

新生儿黄疸由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与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在新生儿期临床症状中较常见,以巩膜、黏膜、皮肤黄疸为特征,可损伤神经系统。因病情迁延,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诱导核黄疸,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对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有效方案,在早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平均出生体重(3400±21)g。Apgar评分≥8分,出生时无Rh、ABO等溶血疾病,无感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窒息及产伤,产妇无异常产程和妊娠合并症。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应用新生儿科常规方案护理,包括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粪便、尿液量、色、性质等记录;喂奶量记录,经皮胆红素水平早期动态监测,光疗干预等,均重视母婴早接触,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安排母婴同时。观察组:本组在上术方案应用的同时,重视早期综合护理的开展,具体如下:(1)排便干预:对新生儿排胎便量、色、时间是否正常进行观察,若较晚,可用刺激法、按摩促进排便;(2)照射阳光:在出生第2d,向家长适当强调照射阳光的优点,并督促和指导;(3)日常照护:就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及沐浴、抚触、游泳、喂养方法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提高日常护理质量;(4)喂养干预:就新生儿饮水、喂奶情况进行记录,若母乳量不足,可取配方奶添加,与母乳配合应用;(5)用药干预:加用微生态制剂、苯巴比妥等药物,微生态制剂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平衡有促进作用,为正常菌群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促进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及结合胆红素还原。苯巴比妥可使胆红素结合点增强,加速胆汁分泌及排泄,药效在用药3d后即可发挥[2]。另外,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取婴儿葡萄糖口服,以使胆红素排泄增加,黄疸指数降低。(6)光疗干预:新生儿出生48h内,若血清胆红素检查示为250μmol/L,可行光疗治疗,但为防视网膜受损,需遮挡双眼[3]。(7)健康指导:采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健康处方等待方式,就各种护理常识进行演示和指导,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母乳喂养技巧、产后康复指导等内容。(8)心理干预:理解家属心理,并给予关爱,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帮助产妇克服焦虑情绪,防范产后抑郁症[4-5]。

1.3 指标观察 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后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黄疸指数(经皮黄疸仪测定)。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对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h内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诱导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此外,如宫内窘迫、酸中毒、胎儿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均对肝酶活性产生抑制,使肝脏功能降低,若胆红素未及时处理,也会引发新生儿黄疸。研究显示,因新生儿血脑屏障具较高通透性,血清中浓度相对偏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易于穿过,可诱导核黄疸,对脑细胞造成损害,进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且具不可逆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早期行排便干预、阳光照射、日常照护技巧指导、喂养及用药指导、家长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提示可促进新生儿病情好转,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新生儿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佳娥.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6(18):145.

[2] 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2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3] 李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6-27.

篇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1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患儿机体内胆红素积累过多引起皮肤或器官黄染,可对患儿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除给予相应的治疗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早期、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其中,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为24例,女性为19例,体重介于2500~4000g间,平均体重为(3214±210)g;观察组男性为25例,女性为18例,体重介于2500~4000g间,平均体重为(3223±180)g。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安排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干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早期观察:早期监测新生儿皮肤的黄疸指数,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可采集血液进行胆红素浓度的测定,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观察患儿尿液、粪便颜色,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17]。②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讲;给予新生儿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指导其注意观察患儿粪便及尿液的颜色,是否有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情况出现,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③早期、足量喂养促使胎粪排出:初乳可促使胎粪排出,频繁有效的哺乳可增加患儿肠蠕动能力,促使新生儿消化和排泄,若母乳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的时候,可适当增加配方奶粉以增加摄入量,促进患儿肠蠕动,促使胎粪尽快排出,减轻黄疸症状;④游泳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次日起,每天由专业护士安排新生儿在37度的水温中进行游泳练习,确保水质清洁度,每天1次,每次10分钟,并协助其进行肢体伸展,并鼓励父母参与其中,增强其亲和力。⑤抚触护理:在新生儿进食后1小时对其进行抚触,每天抚触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抚触的时间为10~20分钟,抚触方法为:先温暖新生儿的双手,然后按照顺序对新生儿的头部、腹部、背部进行抚触。⑥光照护理:在新生儿入箱之前调节好箱温,箱温为30~32度左右,并做好消毒工作。在入箱之后护理人员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用黑布和眼罩将其眼睛和会遮住,给予患儿翻身一次,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呕吐、惊厥等异常情况发生,若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应在听觉以及触觉上给予患儿安慰,减轻其不安情绪,给予患儿补充足够的能量,防止水电解质发生紊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护理后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详见表1。

2.2两组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比较,详见表2。

3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患儿体内胆红素累积的越多,其预后越差,可造成高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智力、健康等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故早期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本次研究以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程度,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2):99-100.

篇9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分类;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如果早期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进一步增强对新生儿黄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共收治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48例,女39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63例;窒息性缺氧新生儿1例;生理性黄疸64例,病理性黄疸23例。

1.2 结果 经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痊愈出院,电话随访无不良后遗症发生。

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2.1 生理性黄疸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平稳,足月儿出生后2-3天;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皮肤黄染,4-6d达到高峰,大部分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进程较慢,程度较轻,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 婴儿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程度重,颜色较深,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常伴有拒奶、发热、抽搐、嗜睡、呕吐腹泻,甚至大便发白等表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影响智力。

2.3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甚至,胆红素低于正常值也可能出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每一位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护理干预

3.1 光照疗法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使用蓝光照射时,应用黑色眼罩保护婴儿双眼,以免造成婴儿视网膜受损;用尿布遮掩婴儿会阴和部位。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以及保暖;光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停止光疗,给予对症处理。

3.2 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黄疸患儿多会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及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母亲树立信心,按照需要调整喂养方式,使患儿早接触、早吮吸,教会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技巧;使产妇保持稳定、舒畅情绪,保证睡眠,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以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同时进一步促进患儿胃肠蠕动,从而有效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胆红素从胎粪中的排出,以减轻黄疽。

3.3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早期应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胆红素吸收,以减轻黄疸。①给患儿服用琼脂,通常每次450-500mg/kg,5小时服用1次,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进一步防止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及排泄。②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将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人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③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增多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并使患儿的哺乳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而促进食物吸收和消化,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④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

3.4 健康教育 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为家长讲解黄疸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方法及预后,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了解婴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如是母乳性黄疸,可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层次不同或阶段不同的喂养;如果患儿缺少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必须严禁食用蚕豆及其相关制品;对患儿衣物进行保管时,不能放樟脑丸;新生儿黄疸期婴儿的吸吮力欠佳,食欲稍差,应耐心喂养,帮助新妈妈掌握喂养的知识和技巧,保证婴儿的摄入量。教会家长抚触,向家长传授黄疸的相关知识。

4 小 结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通常,新生儿的反应比较慢,但病情变化比较快,如果不能对其病情进行及时的观察,很可能会导致婴儿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必须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观察、评估,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有效的护理及早期干预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篇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的患儿的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及治疗的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血清中胆红素含量的恢复较对照组患儿的快,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为观察组的有效率较好。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的较快,无后遗症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40-01

新生儿是指出生天数在28天内,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这是由于[1]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增加,最终出现新生儿皮肤的黏膜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在出生后的2至3天出现,4至6天达到高峰,7至10天消退的为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为出生的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至3周后黄疸的症状不但没有消退而且反而加重,或消失后又出现的。病理性的黄疸能够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重者致患儿的死亡,轻者出现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下降等,目前主要的治疗的方法有药物的治疗、光照的治疗等,也有研究报道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护理方面的干预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本研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1~2014.4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其中男性患儿63例,女性患37例,年龄4天~22天岁不等,平均年龄(11.475.42)天。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都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包括对患儿进行保暖,注意营养的充足,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酸中毒,使用血浆及白蛋白进行静脉的输注,进行光照治疗。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儿黄疸的进展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注意保护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清洁。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护理干预,按照患儿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对患儿进行抚触的护理,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5分钟至20分钟,进行的时间均在饮食后1消失左右;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注意室内的清洁及良好的通风,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4至27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5%至66%之间;向患儿的家属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的过程,方便家属的配合等。

1.3 观察项目[2]:

治疗结束时观察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及血清中的胆红素的恢复情况、黄疸消失的时间。显效的指标是患儿的黄疸完全的消失;有效的指标是患儿的黄疸明显的消退,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在136微摩尔每升至171微摩尔每升;无效的指标是皮肤的黄染状态仍然存在,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在205微摩尔每升以上。

1.4 统计学:

运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的患儿恢复的快,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增高,主要的原因[3]有:红细胞破坏的比较快。血红蛋白的降解随之增加,最终导致其代谢产物胆红素的增加,增加的胆红素可以进入脑细胞,严重的引起核黄疸,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肝脏的疾病如果导致其功能受到损伤,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引起新生儿黄疸;胆管的阻塞也能引起胆红素的排泄不畅,导致胆红素在肝细胞或胆道内淤积,最终产生黄疸。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的患儿恢复的快,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患儿的出院时间也缩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在临床的工作中积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月蓉,欧毅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6(2):1415-1416.

篇12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篇13

关键词:干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巩膜被黄染。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若胆红素浓度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常可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实行早干预,可避免在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才给予治疗的仓促。我们通过对240名新生儿采取积极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镇2012年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80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干预组240例。出生体重2.6~4.0 Kg,Apgars评分≥8,男256例,女224例,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21~35岁,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重视孕期保健 预防新生儿黄疸,从孕期保健开始。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1]。故妊娠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易过量喝饮料,不可滥用药物,胎黄常因孕母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若孕妇曾生过胎黄婴儿可在孕期服中药预防。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等防止或减轻胎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孕期防止感染,尤其在孕早期防止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风疹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进行乙肝母婴阻断,预防新生儿乙肝。孕中晚期经常热敷、按摩,及时处理凹陷,做好哺乳准备。

1.2.2重视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 新生儿黄疸重在预防,新生儿出生后要预防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2],做好脐部护理预防脐炎。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上升。秦学玲等报道[3],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 h乳汁不足者仍>19.81%,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当母乳量不足时可在新生儿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补充配方奶、葡萄糖水等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以此促进胎粪排泄维持小便量。而游泳抚触能明显缩短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降低病理性黄疸及核黄疸的危险 性[4],所以医院要尽量提供新生儿游泳抚触护理。

1.2.3重视家庭访视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在出院后,进行新生儿访视时要着重观察皮肤黄疸颜色和部位变化及大小便颜色,以此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巩膜、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要引起重视。指导家长预防方法,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护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治皮肤破损感染,按需哺乳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让新生儿多接触自然光,适当晒晒太阳,坚持每日洗澡。若黄疸延及躯干应及早给予口服给药干预,达到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的目的。可给苯巴比妥3次/d,5 mg/次,妈咪爱2次/d,1/2包/次,茵栀黄等。

2观察指标及结果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黄疸程度。结果干预组胎便初排除时间及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消退提前,黄疸程度轻,发生病理性黄疸人数5例。对照组发生病理性黄疸人数26例。

3讨论

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成因分析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①胎儿在宫内所处环境为低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迅速被破坏,分解产生的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②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肝细胞内Y、Z蛋白不足,使肝脏对胆红素摄取不足,代谢受限制。肠肝循环的特殊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而胎粪含有胆红素高达80~100 mg,可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使肠肝循环增多,由此可见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 d出现,第5~7 d达高峰,10~14 d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延迟至3~4 w消退,生理性黄疸时一般情况好,多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增加喂养量、喂养次数、促进胎粪排出,就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正常新生儿多在生后10~12 h内排出第一次胎便,第3~4 d胎便转黄。如乳量不足,肠蠕动缓慢,胎粪排出延长,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增加,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的基础上异常增加[5]。

3.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成因分析 引起病理性黄疸原因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于生后24 h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umol/L,早产儿>255 umol/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第2 w早产儿3~4 w不退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当未结合胆红素>342 umol/L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或死亡。

干预组从孕期开始就注重预防,避免了一些黄疸形成因素。新生儿出生后在母乳不足情况下,按需添加配方奶、葡萄糖水刺激新生儿的胃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保证小便量加快胆红素排泄。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温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作用,且游泳活动使能量消耗增多,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腹部抚触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刺激肠蠕动,增加胎便排泄次数,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有利于新生儿黄疸预防。观察结果表明 ,实行早期干预确实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2]熊燕,石胜,等.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3]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4]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 03,(23)

[5]周晓光,杨杰,等.B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161.

[6]吴俊,吴本清.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6,(11).

[7]蒋永江,陈继昌,龙苹,等.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06).

篇14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胆红素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9]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