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0 15:05: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百分数的简单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呼吸感染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因此更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代表,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部分感染严重者甚至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临床检测、诊断呼吸道感染的标准是对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检测,随着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者发现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率,本文仅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分别检测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中的临床应用[1]价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收集并整理1本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毒感染组49例,22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0-6岁,平均年龄4.2±1.8岁;细菌感染组63例,29例女性,34例男性,年龄0-6.5岁,平均年龄3.9±2.1岁;健康对照组52例,女性27例,男性25例,年龄0-6.2岁,平均年龄4.1±1.5岁,三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采集入院患儿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采取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我院现有的血细胞计数仪计量白细胞计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蛋白反应水平分别为(18.5±2.7)×109/L、(90.5±14.5)mg/L,阳性率为65.3%和52.1%;病毒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蛋白反应水平分别为(8.5±1.6)×109/L、(6.2±2.4)mg/L,阳性率为38.5%和41.7%;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C蛋白反应水平分别为(8.3±1.5)×109/L、(6.3±2.2)mg/L,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观察中发现,当患者发生感染或组织损伤后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提高[2],一定程度上激活补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得到明显增强,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次据相关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会在炎症发生的4-6h后明显升高,临床上将该阶段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学者提出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有密切联系,本文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患及健康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细菌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不谋而合,由此可看出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3]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率,对临床中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当人体出现急性感染时,组织内细胞被严重损害,此时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对于缺乏暴露磷脂蛋白的机体细胞而言C反应蛋白水平则表现为下降,故此被确诊为病毒感染的患儿,C反应蛋白多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当患儿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同时明显升高,则可判定为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采取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4]的参考依据,科学评估患者疾病状况及预后结局,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闵瑶.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3):20-21.
[2]贾德茹,赵贵祥.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用于儿科感染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0):87-117.
我相信大家对百分数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下面我就用百分数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经历过有关百分数的事情和一写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百分数知识(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如 写为41%,1%就是 .由于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单位,便于比较,因此,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各种实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2) 百分数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工农业生产中的事例引入.例如,一年级有学生100人,其中女同学有47人,女同学即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七,写作47%.又如,二年级有学生200人,其中女同学有100人,女同学即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五十( ).在这两个例子中,两个年级的人数都是“标准量”,而女同学的人数为“比较量”.在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抓住 =百分率(百分数)这一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我燃眉之急地从学校往家跑,心一直在想着家里冰箱的那个大西瓜,一到家我就把书包往旁边一扔就急忙地把冰箱打开,刚把冰箱打开,爸爸就笑了笑说:“如果想吃西瓜就得先过我这一关。”我心只想着要吃西瓜,考都没考虑就大声地说:“呵,来吧,谁怕谁,我是不会怕你的。”爸爸忧虑了一会儿,说:“某工厂总产值为1800万元,比去年增加两成,去年该厂总产值为多少万元?你只要把数式告诉我就可以吃西瓜了”我说:“呵,竟然出这么简单的题来考我,你也太小看我了吧!爸爸说:“你别再在这儿罗嗦了,快把数式告诉我。”我脱口而出:“数式是1800除以一减去20%的差就得出答案了,哈哈,我厉害吧!爸爸笑了笑说:“呵呵,做错了。你看清楚,已经知道整体一了,用除还是用乘。”我想了一会儿,羞愧地说: “数式是1800乘以一减去20%的差就得出答案了。嘿,我叹了一口气,怎么这么简单的题我都作错了,真不应该啊!爸爸说;“别灰心,孩子,以后改过来就行了。”爸爸把大西瓜切成了几块,我们吃起时.爸爸说: “啊,这个西瓜真甜啊!” 可是我觉得西瓜不是甜的,而是一种非常痛苦和伤心的感觉.
我相信大家的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跟百分数有关的事情,你们也来写一写吧!我等着你.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直让人头痛的总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难发现,每当讲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怕,老师愁,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各种抱怨声:这个类型我明明讲过很多遍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这份作业我已经分析过了;XX同学这个内容一点都不会……劳神费心,效果却总是平平,不少学生还越来越不爱学数学。那怎样才能让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又能学得轻松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也有了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钻研教材,理清教学脉络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编排,着重体现乘除法应用题思路的统一与区别,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编排的意图和特点,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渗透学法指导的教学思想,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夯实基础,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应用题其实和语文的阅读一样,重在理解。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应用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读了题目之后,仍然是雾里看花,无法把数量关系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解题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反复读;其次画出题中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出信息;最后对那些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被读不懂题目给绊住了。因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第一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分析应用的常用手段,“踢”开这个绊脚石。
2.指导学生巧用线段图
线段图这种简洁的解题工具一直是教学应用题常用到的,尤其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线段图尤为重要,它有利于理解题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起始阶段,指导并鼓励学生画线段图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教学以下三题对比练习时,如果不动用线段图这个教学辅助手段,不少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增加教学难度。
总之,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使用线段图就能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题意与算式结合起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画图,多指导学生画图,不能一味地帮学生画好线段图,而使学生缺少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3.迅速准确找准对应关系
寻找对应关系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强调的,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分析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数量和比率对应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问题的能力。
【例2】 皮衣有200件,比羊毛衫少37. 5%,羊毛衫有多少件?
列出的对应关系:“羊毛衫——“1”——?件;皮衣——1-37.5%——200件”。显然这是已知一个数的(1-37.5%)是200,求这个数,选择除法计算。
不难看出,对应关系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服务的。几乎所有的一般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都能列出类似的对应关系,再从对应关系中找到解题的捷径。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如果理解角度不同,其解题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例题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以上两点面向的其实是班级中的一般学生,更多的是照顾班级中的后30%学生。但每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一点就通,一点就会的学生,他们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困难,如果一味地只学习课本中的例题,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钻研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常会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应用题,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这样的渗透并不是盲目的,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常见的题型渗透为主。
1.量率对应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课外延伸还要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和引导。如果教师能在落实好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课外知识,将有利于优等生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你们特别高兴。我很感动,也很高兴。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可不是你们坐在那里听我讲。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绝对不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你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希望这节课下来之后,你们所说的话要比我说得多,如果你们让我说的话多了,那你们可就吃大亏了。时间都让我霸占了。每个同学都要争取有发言的机会好吗?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同学们,欢迎我给你们上课吗?好!欢迎我的同学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举手啦!谁能用一个数来告诉我你们对我的欢迎程度?
100%。
同学们,她用百分之百表示,你们听说过这个数学吗?关于这个数你了解多少?同学们,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
的确,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节课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你想知道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77~78页。
谁能说说从书上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学生的问题。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大家真的都会读百分数了吗?老师来检测一下。
(出示课件)
请大家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45%;99%;100%;3%;121%;300%。
(提示:读百分数的时候,读成百分之几,不用读成一百分之几。)
现在读我们会读了,你会写吗?大家能把百分数写的和读的一样漂亮吗?
你能上黑板上来写一下吗?
(提示: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应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百分数的意义
从课本上你还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7~78页。
同学们百分数的意义你们理解了吗?那么老师这儿也有三道题,你们会不会?
判断下列分数能否改成百分数: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白兔的数量是灰兔数量的■;
一堆沙重■吨。
为什么■吨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呢?因为它不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所以说它不能改写成百分数。那么,这个数我们以前学过,它叫什么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四、辨析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量,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读法不同: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写法不同: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百分数把分子写下来,再添上“%”。
分母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分子不同: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
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五、百分数的应用
看来同学们都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把百分数带到实际生活中应用一下好不好?
1.出示课件:
(1)让学生读
(2)说不同(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比有什么不同?)
哪个和一半一样大?
有没有等于1的?是谁?
(3)动笔写。
我喊开始,就动笔写。我说停就停。
你能不能说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让老师能猜出你写了几个?例如:我完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百分之二十,同学们说说他写了几个?
假如有一个同学说:我超额完成了20%,那么他写了多少个呢?
(4)出示课件:
选择填空:
a.可以填哪些?
b.不可以填哪些?
c.每填一个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件:
通过这两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我们的祖国真了不起,那么少的土地养活了那么多人口。我们应该为我们生在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是啊,百分数在我们的身边无孔不入,就连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成语中也蕴含着百分数呢,你相信吗?请看:
出示:课件:看成语猜百分数:
六、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
你对自己的满意度是多少呢?
最后老师送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一、 概念是认知结构的基础与核心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关注并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良好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理解并清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即明确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内在与本质的联系,并在需要时能够灵活地调用、变通与转化,以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横向的、网络状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指对于每一个知识,不仅要知道它的名称与定义,还应具备对它进行判断、计算与应用等各个层次的相应能力,能解决涉及该知识不同水平要求的数学问题,即拥有该知识从记忆到应用的丰富能力结构,这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的结构。良好认知结构的这两个方面,反映了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就应如此。无论是从横向的还是纵向的结构分析,我们都可以发现,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与核心,其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概念的应用。
二、 完整概念的要义是它的能力结构
概念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概念名称、记住定义,它需要教师在对概念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教法,促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概念。
在小学阶段,数的概念和几何概念是两类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数的概念教学一般称为数的意义或认识的教学,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建构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知道数的定义(正式的或描述性的),能正确地读与写;(2)理解数的本质特征,能正确地解释现实情境中数的实际意义并举例;(3)掌握数的计量单位及组成规则,能正确地分解和组合;(4)建立数的大小的基本观念,能用自己的方式正确描述数的大小,能对数的应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数学概念中这四个层次的要素其思维水平是逐步上升的,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发展过程。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再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百分数”概念的良好认知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 知道百分数的定义。即“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认识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例如,读一读:45%、0.8%、100%、115.02%;写一写: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六十点五……这是百分数概念构成要素中的基层,是最低水平的要求。
2. 正确理解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即它表示的是“谁与谁的比”“谁是百分之一百”;体会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即它们都表示一种倍数或比的关系。例如:数学期末考试优秀率66.7%,说一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谁与谁比较?谁是谁的66.7%?谁是100%?)。这个层次的思维要求是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属性,所以至关重要,这也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
3. 理解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不能表示某个数量的具体大小,分辨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这是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本质特征,正确进行概念应用的前提。
4. 应用百分数的意义。选择正确的百分数运用于问题情境,或对问题情境中百分数应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例如,将92%、120%、2%分别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1)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速度是大客车速度的( )。
(2) 学校这个月的用水量是上个月的( )。
(3) 小明今年长高的厘米数是去年身高厘米数的( )。
应用与评价是概念建构的最高阶段,是能力的体现,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有将思维水平提升到这一层次,才能实现对概念的完整建构,才能实现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发展目标。
同样,几何概念是几何学习的起点,也是几何计算和几何操作的方法基础。一个完整几何概念的建构,也包含了丰富的能力层次。例如,“周长”概念的形成,应包含以下一些能力要素。
(1) 知道周长的定义,能表述什么是周长。
(2) 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或指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3) 能根据周长的意义通过测量、计算等基本方法求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4) 能应用周长的意义进行判断和推理,并解决数学问题。
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来看,概念的能力结构正好体现了“记忆、理解、掌握、应用、评价”的思维发展过程。
三、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
让学生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概念,是概念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进一步学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能力即生发于此。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好数学概念,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是教学设计和教法选择思考的重点。
(一) 要认真分析概念的结构
这是概念教学设计、确定知识技能目标的第一步。通过概念分析,明确概念的能力构成,清楚学生掌握该概念应该包括哪些层次的能力要素,理清这些能力要素的思维水平和要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意图清晰,环节目标明确,才能在教学中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逐步提升。例如,四年级上册“垂直”概念的教学,这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对它的良好建构,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能力要素。
(1) “互相垂直”的定义及其表述。
(2) 判断“互相垂直”的方法和垂线的画法。
(3) “垂直关系”与平面上两条直线间其他位置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即互相垂直是平面上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特例,同时体会垂直还是描述空间距离的前提。
(4) 应用垂直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如测量距离、判断是否平行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目标指向就变得非常清晰,教学设计有了明确的导向:每一个环节要探讨什么问题,达到怎么样的思维要求,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利于学生达到相应的能力水平……这些都有了清晰的依据和思考标准。当然,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师生的个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差异,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二) 要突出概念的核心能力要素
一个概念的结构中含有多层次的能力要素,但教学时要避免平均用力,应突出其核心的能力要素。首先,概念结构中的这些要素对概念建构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只有涉及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的要素才是最应重视的;其次,概念的建构具有过程性,有时一个概念结构的完全形成并非在一节课中能完成,可能需要一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最核心的要素。仍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在所有能力要素中,“理解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除法、分数等都表示一种倍数或比例关系”和“理解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个数量的具体大小,分辨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这两个要素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方面它们反映的是百分数概念最本质的属性,另一方面它们是后续有关百分数计算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直接基础。因此,对于前者,教师仅仅让学生解释意义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与理解。例如:
(1) “一件衣服面料中棉占75%”是什么意思?棉的成分可能是100%吗?可能是105%吗?为什么?
(2) “有甲、乙两块地,甲的面积是乙的面积的80%”是什么意思?甲的面积可以是乙的面积的100%吗?这个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120%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理解“部分与总量的关系”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两种百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后者,教师同样要精心设计问题,做重点的讨论与交流。
例如:“甲、乙两根绳子,甲的长度是乙的长度的”,你能想到什么?还能怎么表达它们之间长度的关系?(甲的长度是乙的0.8倍,甲的长度是乙的80%,甲的长度与乙的比是4∶5……)那么如果“甲的长度是米”,还可怎么表示呢?(可以用0.8米表示)
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师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握百分数的本质特征,突出对“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的理解,建构层次丰富的概念结构。
(三) 要重视对概念的数学表征
数学表征是用直观、简洁和概括性的方式来揭示数学关系的方法,它反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等数学知识的建构方式和理解程度。因此,概念教学中重视对概念进行直观、科学的表征,不仅能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更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领会和正确建构。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中设计的一个环节,目标是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
(1) 提供信息:“100粒米约2.5克”“50克米约2000粒”。
(2) 学生推算。
(3) 汇报结果:1亿粒米重约2500千克。
(4) 具体表征:如果每袋米50千克,可盛50袋;如果一个人1天吃0.5千克,可吃13年……
“1亿”是一个大数,在“1亿”这个概念结构中,最容易的是“10个千万是1亿”这个知识,但教学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最难的是“具体直观地描述1亿数量的大小”,即建立1亿的基本观念并进行评价,通过以上的具体表征过程,就能够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同样,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25%的意义。这是一种多元表征,可以将学生对“25%”的理解用多种方式表征出来,使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得以外显。如“苹果的质量占水果总质量的25%”,“下图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面积的25%”……当学生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25%的理解时,概念的本质特征就较好地建构起来了。
(四) 要重视设计有效的情境
学生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教学设计提供的情境和材料密切相关。有效的情境包括问题提出的情境和概念应用的情境。概念应用的情境,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达到应用层次的有效手段。所谓的概念应用,不是它的定义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方法公式的直接套用,而是在一个新的情境中用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与推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认识“周长”以后让学生思考:“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周长占正方形周长一半的图形是(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先确定阴影部分的周长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与正方形的周长又有怎样的关系?这样的思考是基于能力和概念应用的,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计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