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

护理学专业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学专业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学专业教育

篇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对此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1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1当前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1.1.1从培养目标来看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是从教学的实际课程出发,也是从我国的实际社会需要来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研和创新精神,最后必须具备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

1.1.2从课程设置来看

当前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是以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自身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来进行课程的设置。由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课程设置方面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因此在护理学专业上,其课程设置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划分。一般来讲,包括:公共课,如英语、政治等;专业必修课,如病理生理学、护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如医学统计学等;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内容。

1.1.3从能力培养现状来看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的能力以及护理能力。因此,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说,其发展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上,要与能力培养相匹配、相吻合。

1.2护理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充分。首先全面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而在理论课上,大多数学校是进行集中授课。在实践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但是护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招生规模的不合理扩大。由于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是逐年递增。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会导致师生比例不平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薄弱。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中护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而且,部分教师也存在科研能力不强、职称较低的问题,这种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

(4)教育资金设施的投入不足。由于护理学应用性的专业性质决定,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实验室以及实验器具的需求较多,学校应该为此配备充足的实验室,同时给与资金支持来使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缺少的问题。

2护理学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护理学的发展中,其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加紧临床实践锻炼。否则就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到全面的发展,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的临床能力也不会得以提升,而若没有临床能力的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将得不到应用。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

2.2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授,应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讨论、学生讲课、自主学习等模式。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强网络的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此外,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该采取导师制度,一对一辅导,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为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工作能力。

2.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篇2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职教育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职生有了新的特点。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常常抱怨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只有正确把握中职生的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障碍。

1.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其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四年制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往往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多元化,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等。

3.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内科护理教材的特殊性

与其他学科不同,内科护理学,与医学类教材比较,内容较浅,知识点面广难精,中专医学类教材包括内科学、神经病、寄生虫和传染病4门课程,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较高。除了认症外,学生还要学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5.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和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的上进意识,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开发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6.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6.1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教学“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教师问诊,让其模拟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要点,说明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点。在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还可让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总结护理要点,应用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有效记住专业知识,又能强化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6.2课间走到学生中去:中职院校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10~20分钟组织趣味小活动,或找个强化话题和其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其闪光点,让其喜爱学习这一学科。

6.3布置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应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侧重背诵。在护士资格证相关辅导书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多为选择题),并打印出来与同学一起分析,引导他们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每次课上提问不同的学生,答对的给予表扬;对答错的学生适当提示正确答案。应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4阶段测验改方式:抛开传统的一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把各病基本要点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如:最常见、最主要的题目,在班内多次组织抢答和轮流答,记录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肯定。

篇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6-02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倍受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构成了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整体护理理念广泛开展的今天,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构建全面、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顺利地适应现代护理的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文化技能,轻人文社科知识的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护士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校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1.1 促进护理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医学模式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追求以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护士角色期待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提高护士内在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心身全面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掌握有关美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可以用美学原则指导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双方从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活动中捕捉美的信息,积累美的印象,护理专业学生接收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用高尚的道德品质、美好的言行、娴熟的技能等取得病人的好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3]。

1.4 培育护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激发创新思维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净化护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护生的人格,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护生在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技能创新等领域能力提升。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护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护理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使护生树立医学审美理想、重塑价值理性和健康人格[4]。

2.1 构建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正规的课堂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加强护士审美修养,提高护士审美素质的基本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护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5]。

开设《美学基础》、《护理美学》等课程,对护生进行正规的美学理论教育,从基础知识入手,为提高护士审美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开设《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懂得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学功效;通过开设《医学美学》等课程,掌握人体美的完整含义。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以上课程有针对性纳入护生培养的必修课程。

为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将美学理论走向具体的审美途径,可通过开设《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服饰艺术》、《书画鉴赏》等美育鉴赏选修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选择1-2门。

2.2 指导护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文学社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卡拉0K大赛、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5.12护士节、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提高了素质,亦凝聚了人心;同时,校内各院系还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航模制作、剪纸、贴绒、雕刻、书法、相声、小品、演讲、辩论、小合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些美的教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6]。

总之,审美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去,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护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成为一个既有精湛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当代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淑芬.杨林.“白衣天使”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护理与美学,2005,11:238.

[2J 雷鹤.徐巧玲等.临床护士美学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1,1(28):76-77.

[3] 刘运喜.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0-41

[4] 邓一洁.张瑞琴 浅谈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4-85

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现代护理从医院走向社会,从治疗疾病走向预防疾病,从救护生命到注重生命质量,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对待技术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已不能适应今天护理的现状,现代护理教育观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思想,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的创新和人文素质。而护理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因素,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形成一贯的道德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精神和护理道德规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行为)四个要素组成。

怎样才能培养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

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2]。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生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生的道德情感。  5案例教学法纳入伦理教学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护理精神的可贵。

以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50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教材采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选择护理伦理学中适合的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学课时为32学时。案例教学法:(1)课前选择案例设置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选择典型案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2)课堂讨论。每组5~10人先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人发言。(3)讲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质量,归纳学生的观点,指出在本次讨论运用的理论知识,指明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护理伦理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6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

实际教学显示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教师要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要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的适应21世纪的适用型护理人才,只靠单方面,单一学科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顺应现代护理教育要求,优化调整课程构成比,加大人文、心理学与社会学课程比重,对德育课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凸显德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并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的内容去渗透伦理道德的思想,使品德教育多样化。

参考文献

篇5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全新的转型,从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职业人的培养到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护理是围绕着“人”开展工作的,高素质的护士在关注患者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人,关爱人的理念,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当前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专业技术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是护理工作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技术,护理就没有躯干;没有人文,护理就没有灵魂。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必须要让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时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验到专业的护理。因此优质护理需要人文精神与专业发展交汇并进。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护理、加强人文。塑造健康的社会人,提升完美职业人,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文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为护理人导航。

(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

近年来,医患、护患之间关系紧张整体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生和护士素质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患者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迫切需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相关政策制度的要求

《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关于护理教育方面也强调,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这些文件精神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基地平台

篇6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篇7

关键词:模拟教育GAS模型指导性反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2

一、开展医学模拟教育的背景

1.医学模拟教育的意义

医学模拟教育是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真实、可重复、多样化、可控性、成本-效益高。在专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医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强化理解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思维及有效的医患沟通、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能力。

2.医学模拟教育现状分析

国外模拟教育现状:医学模拟教育是指教师围绕某一特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再现出来,使学生从模拟实践中领悟教学内容(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典型表现等)。1963年,霍华德·巴罗斯博士在南加州大学训练使用了第一个“标准化病人”。1971年,霍华德·巴罗斯博士指出,医学模拟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标准化和仿真化。1993年,加拿大医学会首次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中。模拟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经过反复的模拟情境训练丰富临床经验、为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提供了机会。2004年,新西兰的一项研究表明,“情境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深受欢迎并逐步推广应用。

国内模拟教育现状:我国国内最早在1990年有研究者报道“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心律不齐的护理课堂教学中”。目前上海交大开展“模拟医学教育”课程开发主要用于住院医生规培。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的课堂上应用的模拟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角色模拟和教学载体模拟两大类,角色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是指由学生扮演病人、护士等角色,而教學载体模拟则是利用载体(如仿真人体模型、模拟人、计算机等)来扮演病人。

本项目研究现状及意义:本项目主要采取角色模拟教学。根据学习内容设定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临床情境,在模拟门诊、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的真实环境、模拟高风险的护理情境,在模拟教学中,护生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与其他护生或医生合作,在学习强化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同步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初次接触临床的护生,在模拟情境下当个护士也更有趣、更放松,因为模拟过程容许出错、纠错,这是临床实习不可能实现的学习效果。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通过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中,护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医学模拟教育GAS模型概述

1.实施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创设情境,基于GAS模型,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别学生(在校生、实习生、在职培训等)的标准化医学模拟教育模型及评价体系,逐步在各类课程中推广。本项目主要采取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开展教学。

2.实施内容

本项目以护理专业课《内科护理学》为载体从设计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GAS模型全程进行Debriefing(指导性反馈)。

Debriefing(指导性反馈)是一个刻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设计在实践结束后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标准化互动。

GAS模型即Gather(搜集)、Analyze(分析)、Summarize(总结),时间分配比例为1:2:1。

Gather阶段:主要由参与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的学生组表述针对情境演绎过程的表现、思考及感受。

Analyze阶段:促进学生对其行为进行思考和分析。回顾事件过程,由其他观察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指出正确或错误的步骤)、教师或助教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询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引导启发学生说出知识或操作要点(由学生一点一点悟出,而不是教师说教)。

Summarize阶段: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识别及回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团队及个人的积极行为、需改进的行为等。最后团队对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出学习要点(即课程期望学生达成目标)。

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所有的知识技能要点均是在教师的指导反馈中,由学生说出来、悟出来、做出来。是学生真正领会、学会的,而不是简单模仿、背诵。

三、实施过程(以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例)

1.课前准备

1.1教师依据课程目,根据教学对象设置学习情境,撰写情境模拟剧本(临床场景、环境、人物)。

举例:陈先生,男38岁,昨晚与朋友聚会饮白酒约300毫升。今晨突然呕吐咖啡渣样物质约1000毫升。来医院就诊,急诊收入院。如果你是值班护士,你该怎么做?

1.2根据脚本,助教指导学生分组角色扮演录制视频资料。

1.3理论要点复习: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通过“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并要求学生完成测试。

2.课堂实施

2.1根据学习目标,播放模拟情境视频资料或现场演绎。

2.2基于GAS模型全程进行Debriefing

Gather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根据情境判断:发生了什么?(护理评估)处理过程如何?(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先由参与角色表演的学生(以自身角色角度:护士、患者或家属等)对演绎过程的表现、思考及感受。

Analyze阶段:回顾事件过程,由观察组同学汇报观察结果(正确或错误的步骤),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学生说出消化性溃疡的表现,发生病情变化的诱因等等,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出血量的估计等)。错误的步骤该如何纠正?

Summarize阶段:分小组总结汇报,对学习内容进行识别及回顾;评价团队及个人的积极行为(包含知识、技能、态度、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过程总结。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全过程Debriefing(哪些方面是積极行为、哪些方面是消极的行为须改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学习要点(即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

3.课后总结

教学团队对照教学目标(即理想标准)和现实状况(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发现问题,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优化教学方法、提升Debriefing技巧。

结语

篇8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广告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康乐类课程中的应用 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园林专业《园林花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也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应用 “参与体验式”教学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游管理专业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建环专业实践实验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试论体验式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应用分析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红 吴广霞 刘 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更符合当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模式 参与体验式 高职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7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整体护理。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而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般都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或以案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更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本文对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一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1941年德国教师科翰在英国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开创了体验式教学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教授大卫・科尔布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为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美国教育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在我国,古代就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如荀子、王阳明等)提出了蕴涵参与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教学观。1999年,国家少工委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工作报告第六部分鲜明地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此后,我国教育界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中小学语文、外语、体育等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多针对于此教学模式中个别教学方法的研究,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该法的研究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二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与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以课堂与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为学生创建合理模拟情境,引导其积极参与,指导个人行为实践,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参与、自我感悟为主

参与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所谓感悟就是学生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近似于通常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护理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启发和培训。

2.以回归临床的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要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护理专业学习目标。

3.以个人行为体验为载体

学生通过身心的加入达到情感的体验,运用情感的辐射、驱动、渗透、引领,将护理学的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4.以真实而及时的行为知识建构为提升点

参与体验式教学倡导王阳明先生与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因此评价中也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出态度与成绩的评价。

三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常用方法及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模拟法

本方法是教师为护生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医院环境,借助真实的病历资料,让学生大胆试探,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并最终找出最佳方案为病人服务的过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心肺复苏的学习,就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病历,急救环境,模拟病人,促进学生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护理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分组讨论法

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借此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如:我们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部分就采用了此方法,为学生提供部分素材,学生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挫折感因何产生,应对方式有哪些,学生对此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

3.角色扮演法(RPT)

1960年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建的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将人暂时置于他人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的角色要求行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加有效地履行自身角色。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学生分组扮演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的现状给予相应的护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护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护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加强了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静脉输液技能训练。静脉输液实训操作课,学生可分组模拟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角色特点,共同配合,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不走入临床,不进行实践,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实际护理工作的进程。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实习期以前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医疗卫生一线,在见习相关工作、巩固理论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如:利用周末、节假日,前往社区门诊、养老机构、各级医院见习,体验课堂所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建立,为日后实习乃至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要素

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场指导经验。作为护理专业教师,有专业资格,最好具备在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任职的经验,如此才能及时了解当前护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高水平实训环境的创设

高水平应包括对教学环境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参与体验式教学中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情景模拟等,都要求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训环境,对于实训环境的选择及设置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相关硬件条件的真实性必须符合实训大纲的要求,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3.高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设

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对护士的评价应重视综合能力(包括护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认识参与体验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参与体验在评价中的地位;建立教师外在评价与学生内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五 小结

篇9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实用性 英语教学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提出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为教学目标,体现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特点,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语言技能训练,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根据这一教学目标,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注重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二、国内外护理专业形势分析

1.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国际护士紧缺,国外独资、合资医院逐渐进驻我国,进入我国旅游、工作、定居的外国人士逐渐增多,国内护理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外国病人。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护理专业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目前国内一些比较好的医院招聘护士岗位时,要求英语必须过级或者有相关的英语证书。

2.国内同行学校的护理专业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学好护理与英语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我校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和国家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2007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护理专业开设了涉外英语护理专业,开拓了护理专业海外市场,鼓励学生走出国门,目前已成功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海外实习、就业。

三、护理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1)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护理专业生源质量却逐年下降,入学门槛也在逐年降低,生源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高考落榜生、高中辍学生,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2)虽然各学校护理专业每学年都开设英语课,但是英语教学和护理专业知识、临床操作严重脱节,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英语不过是一门普通公共课而已,对英语课程不重视甚至厌倦,在课堂上不活跃、不积极,从不开口说英语,再加上学生认为学英语也没什么用,所以抱着学不学好无所谓的心态。

2.教材分析

目前高职护理沿用公共英语教材《高职国际英语》,高职所有专业英语课程都使用这本教材,教材内容与护理专业没有联系,学生不会将英语知识运用到护理学习中,只是单纯学英语、学语法,与专业知识脱节。学生未能掌握将来护理岗位需要的一般英语技能。

3.师情分析

目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师一般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虽然有着丰富的英语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对护理岗位和护理专业知识了解少之又少,只满足于上好公共英语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单纯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难以将英语教学与护理专业结合起来,没有体现教学的实用性。

四、开展实用性英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教材使用与建设

《高职国际英语》图文并茂,教学内容包括对话、听力、语法和练习,对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有一定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护理英语实用性教学,需要开发出适用于护理专业的实用性英语教材,注重和同一学期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相联系,教材内容与护理临床工作如用英语询问病史、收集资料、记录病情、医患之间的交流等相关。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巩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其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开展护理专业实用性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不仅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同时对护理知识及护理岗位工作内容也有一定了解,因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尤为重要,可通过加强英语教师护理知识培训或者在护理专业教师当中选派英语底子好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加强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 实用性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1)实用性英语教学理念

实用性英语教学要和同一学期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相联系,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引入人体结构名称骨、血管、神经的英文单词;临床常见病如炎症、溃疡、结核、癌症等英文单词和护理常用操作如注射、穿刺、测血压、测体温等英语词汇,通过引入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情景教学,在模拟护理工作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实用性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①医学词汇、术语构词教学

医学英语词汇、术语不像其他英语词汇一样简单易懂、好记,但是却有规律可循:例如,cardio 来源于希腊语 kadia, 意为 heart(心脏),cardioscope (心脏检查镜)、cardiology (心脏病学)等词由它派生而来;多数医学词汇由固定的字根、前缀、后缀构成。例如, “- itis”表示“炎症” ,“cholecys- ”意思是 “胆囊” ,“- ectomy” 意思是“切除术”,“chole-cysitis” 意思是“胆囊炎”,“cholecysectomy” 意思是“胆囊切除术”。 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向学生分析讲解专业医学术语,让学生灵活掌握,不觉得枯燥。

②图片展示和游戏教学

通过课件图片向学生展示相关医学词汇如骨骼(bone)、细胞(cell)、神经(nerve)、肺(lung)等,通过看图片说出单词的活动或者进行做动作猜单词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③临床护理工作情景教学

通过在英语课堂上模拟病房,开展写病例、急救护理操作、康复治疗、护患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实施临床护理英语情景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以临床常见的操作――腰椎穿刺为例:首先播放腰椎穿刺操作小视频,视频结束后教师对视频里面出现的关键词加以讲解,如穿刺(puncture)、消毒(disinfection)、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等,随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构思15分钟左右,然后各小组选派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将视频中的操作情景用英文表演出来,最后进行评比,教师加以总结。

五、小结

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开展护理英语实用性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护士角色,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需要,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护理工作,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薇,陈文松.涉外护理(专科)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84.

篇10

(一)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树立为患者服务的人文思想

学习语文,绝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中所选的几篇文章,会分析文章结构、主题思想,会背几首古诗,知道作者的情况,而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会结合课文,适时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人生的境界》一文时,我先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了人生的境界,然后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人的各种境界,并结合所教护理专业,向学生推荐了《南丁格尔传》《特雷莎的故事》。学生读过之后,被她们那种为一切患者和贫苦人们服务的精神所感动,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不同境界。又如,在学习《合欢树》之后,我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了作者在病魔初来时内心的绝望和孤独,以及后来生活中为报答母亲而努力写作的顽强精神。学生在阅读之后,不仅理解了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的双重痛苦,也坚定了减轻患者痛苦的决心,进而增强了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二)让影视作品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道德审美能力

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许多学生思想叛逆,不懂感恩,追求标新立异。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和审美能力的责任。而直接向学生讲述道理,学生会不以为然。因此,紧密结合课文,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作者正确的人生观和精神追求就非常有必要。如学习《雷雨》之前,我让学生先看了电影《雷雨》,让他们感受道德抉择;学过莫言的《卖白菜》之后,观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让学生再次品味母爱的力量;学过《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之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简爱》《山楂树之恋》,让学生感受简爱与罗切斯特、老三与静秋热烈而理智、纯净而成熟的爱情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体现语文的职业性

(一)结合专业课,掌握专业汉字

护理专业的学生,会遇到许多专业的医学汉字,如医学中的痈、痦、龋、龌,解剖学中髌、骶、颞、胰,化学中的钔、锰、氡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把专业中用到的生字按偏旁、学科总结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汉字。

(二)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真正了解患者的苦痛和需求,准确地表达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要求以及所需要的配合,以及时地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模拟对话。此外,还可以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症进行模拟,以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和不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三)培养学生准确的书写能力和书法审美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学生需要了解病情,记录观察记录,书写病例。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逻辑推理,不能使表达发生歧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应用文教学,配合专业课教师,让学生学习写电子病例。学生写过之后,语文教师从语法的角度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课教师从专业的角度检查学生的专业术语是否准确到位。这样,就把语文课真正定位在了为专业课服务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此外,学生将来在工作中会经常书写护理卡片等,字体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人的第二张脸。工整、优秀的字体,会为工作带来便利,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好感。因此,我还经常开一些练字课,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四)利用微信,对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

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有手机。虽然教师对此很不满意,但是学生还是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无论如何制止,这种现象都不能杜绝。既然制止不了,不如因势利导,借手机的功能,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的东西。微信这两年特别火,学生几乎都有微信号。于是,我推荐学生在微信的订阅号中,输入“护理”二字,这会弹跳出一些有关护理方面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国医天使护理汇》《巴马康复护理》等平台进行订阅。这些订阅号会经常推送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文章,还会推送一些心理学知识、营养学知识、养生知识。学生在这些平台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而又可以学习新的和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些从微信上学到的东西,既可以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又可以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语

篇11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规范和知识体系。护理教育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护理教育理念,掌握护理教学技能方法,为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对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选取目前国内较为通用的4版《护理教育学》教材,通过目录内容的对比,得知现有《护理教育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下。详见表1。通过对国内《护理教育学》教材比较得知,其知识体系包括了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护理教育课程、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等。虽然教材理论体系全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足。(1)学生学习获得感不强。护理教育学是一门运用教育学规律、理论与方法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问题、发现护理教育规律的学科。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中包含的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较难掌握与理解,学习难度高,获得感不强。(2)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材的知识体系有着明显的教育学痕迹,多借用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为来阐释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理论特质凸显不足,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选课初衷是想多了解医学教育理论或护理教育理论,开阔学科视野,但学习后觉得和教育学原理或概论课程中有太多的交叉重叠,未实现学习目标”。(3)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支撑,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现有《护理教育学》的主要教材中,大多设置了“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的课程单元,包含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护理心理学》存在交叉与重叠。重复性的理论讲授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削弱了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护理教育学》教材优化的原则

2.1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尊师重道教材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指导地位,体现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5]。《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新时期《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优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传递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铸魂育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新时期尊师文化的民族根基。”[6]“尊师重道”是中华精神文明中师道文化的精髓,《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中,以“尊师重道”为立德树人着力点,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主线。通过对护理教育经典思想的解读、护理教育家榜样引领、护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等,引导学生尊重护理教育规律、热爱护理教育学科、崇尚护理教师职业。

2.2对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凸显护理教育特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材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临床教学能力”[7]。护理教育学课程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关联性的课程,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科学设置教材体系与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步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初步”作为程度副词相对于高级、高深而言,对于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护理教育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提供保障,为研究生阶段护理教育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能力”则是明确了本科阶段护理教育学课程以传授教学理论与培养教学技能为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对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教育学》在教材知识体系优化中,应以护理教学的理论、技能方法作为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特别是鉴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关注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既契合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又凸显了护理教育的学科特质。

2.3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立体化教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了更好地适应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护理教育学》应建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资源。这种资源不仅限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化,更应该丰富数字教材元素,开发融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数字资源,使护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利用二维码、信息链接等方式,提高知识容量,及时为学生推送护理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编写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弥补由于教育学学科背景缺乏所造成的能力短板。

3《护理教育学》编写体例与知识体系

3.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编写体例不仅是知识呈现方式,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导引索。依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护理教育学》应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完善知识结构,设立“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等栏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前,设置“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栏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关键术语”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词汇,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思维导图”运用结构图明确单元知识理论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加深理解与识记。在单元教学中设计了“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栏目。“问题情境”作为单元教学的导语,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护理教育热点现象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课程教学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则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如观察、调查、阅读、资料收集、讨论等方式,主动地参与教学;“问题思考”是在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后设置“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栏目。“单元小结”是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加深知识记忆;“拓展学习”为学生推送前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读本,拓宽视野;“自我评价”分为学习收获与学习不足,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2教材知识体系

篇12

【关键词】建构主义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8-02

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训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大力加强实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相当多的困惑,很多专业课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实训活动设计,因此,面对现实,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训活动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认真上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已成为中职护理专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护理专业实训活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有专家指出了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忽视自主学习设计。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应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如《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有“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后,我们不仅从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初步学会将体现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情境模拟练习,树立操作与关爱相融合的职业素养意识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③通过情境实践展示,增强关爱护理之重要性的认识)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目标,还从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归纳出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 ②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将关爱融入婴儿抚触操作的设计方案 ③通过情境的模拟,练习将关爱护理的几个要素应用于婴儿抚触操作中)上确立了3个目标。

2.教师的合理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缺乏适当的环境、背景和铺垫,学习将不能发生。教师的指导只有做到合适、合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呈现主题时的示范环节,教师示范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熟练、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具备高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特别是实训课的示范操作,要提前做几遍,做到规范熟练,应用自如;又如在提出目标要求时教师的过渡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简单明了;再如在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模拟练习环节,教师给予小组对于关爱护理与婴儿抚触操作实践结合的编排内容的指导和教师进行实践的指导、纠错以及评价等都要合理。

3.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法”:围绕“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随机进入教学法”:围绕“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等。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常用到的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上“用心抚触”这一内容实训课时,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二、护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由“创设情境”、“协作探究”、“分析深化”和“拓展强化”四个步骤或环节组成。这四个步骤或环节构成了一堂课完整的教学活动或过程。下面以《用“心”抚触》为例,对上述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进行简单的阐释。

1.创设情境,呈现主题

“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下护理专业实训课课堂教学的步入步骤。根据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可以选择既能贴近市场学生又喜闻乐见的话题,以声像结合或人物扮演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丰富情绪体验。

情境(1):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出生一个月的乐乐,由妈妈抱着来到贝比龙婴儿抚触中心第一次接受抚触服务。观察:乐乐较安静,发育良好。场所:抚触中心(护理专业实训室)。护士由老师扮演;乐乐由高仿真橡皮婴儿扮演;乐乐妈妈由一女生扮演。先通过形象而有情节的扮演,让学生在现场观看中学习和感悟婴儿抚触操作,进而教师提问―引导―归纳婴儿抚触操作的几个要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并为下一步学生设计方案做好铺垫。

2.协作探究,情景分析

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教师呈现2个具体情境,并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如情境的选择、分析、练习和组内评价等。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达到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将关爱和护理较为自然地融入婴儿抚触操作中。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后,小组报告人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反馈。

“协作探究”是渐进步骤。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课上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群体中,允许观点和方法的碰撞和交锋,但最终需要群体成员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3.分析深化,模拟练习

对于婴儿抚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操作要素和情感融入,还要让他们知道某些社会因素可能带来的一些安全或责任问题,因此,针对性地预设些困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事件的能力。

情境(2):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出生已五个月的淘淘,由妈妈抱着来到大拇指婴儿抚触中心,据妈妈说:平时淘淘在家接受抚触时不太配合,今天过来想重新体验一下抚触中心的服务。观察:淘淘较活泼好动,体型偏胖。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情境中的一般问题后,教师又提出两个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避免淘淘不配合再次发生?必要的安全措施有哪些?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关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模拟练习,学生基本上能将关爱护理的必备要素融入到技能操作中,将关爱护理与抚触技能操作进行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以及重难点的处理,进行实践的有效指导、纠错和评价等,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分析深化”是展开步骤。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

4.拓展强化,实践展示

该课的实践展示环节是用“心”抚触的拓展体验,以模拟招聘的方式来进行展示。请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应聘者,按照提供的具体情境要求做展示练习,其他同组成员作模拟应聘单位的领导,观察并最后形成共识。学生们很快发现随着角色的转变,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竟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在拓展体验中的感悟很深。通过模拟招聘的方式进行的实践展示,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体验和评价的融合度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学生的评价思维能力和职业成就感也得到提升。

“拓展强化”是结束步骤。教师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案和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掌握。

作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理论,能为建构和指导我国中职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理论借鉴;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教学理论学习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计好每一堂实训课。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去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训课中,更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生学会、学好。要求学生既要严格程序、认真细致,又要大胆泼辣,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照,物流教学中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篇13

关键词: 中专护理专业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当护士。社会偏见让我国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一直都不受人们的重视,到中专学习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是近年来,护士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学校的大专业。虽然中专护理专业近几年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还需要长足的进步才能满足我国的医疗行业需求。

1.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计划不明确

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学校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国很多中专院校在开设护理专业之后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达到护士执业能力的标准。

1.2缺乏教学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记忆得非常扎实,更需要临场反应迅速准确。但是在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让很多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记住理论知识,一旦以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等问题。

1.3临床实践的机会太少

通常中专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课时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模拟操作毕竟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有很大不同,如现实生活中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面对真实病人之后护士的护理态度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无法真正模拟出来的。所以要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给学生提高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认识到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后,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改进。

2.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专业,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各大医疗机构做详细的调查,把比较常用的护理知识作为医疗专业的教学重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接受岗前培训而直接到医院实习。

2.2灵活的运用专业教材

护理专业的学习虽然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比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灵活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可以当前医疗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3丰富护理专业教学的方法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教育者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不断教学实践之后,事实证明单调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教学效果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所以,当前中专院校在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筛选出一些与之有关联的现实医疗案例,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只要老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它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

2.4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让中专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为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日常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各占考核成绩的一半。而且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模拟一些现实场景,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帮学生融入场景中。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之外,学校最好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参加至少一次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对锻炼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语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上亟须的医护人才,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外语 护理 转变

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逐步深入,针对护理学高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培养和打造国际型护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落后和不实用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具体的转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的和理念转变

针对原来高职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过英语AB级考试,并没有针对性的把护理专业学科的学生特点结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实用性。国际化是高职护理教育迎接WTO挑战的关键。早在1992年WTO就强调指出:各个成员国都必须高度重视护理教育,并将护理人才基本教育定位于大专学历。护理服务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仅就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出现的护理人才短缺状况来看,呈现以下现状:美国注册护士总人数:260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10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2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11万。加拿大注册护士总人数:22.7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7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8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11.3万。英国注册护士总人数:35.6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6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0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3.1万。澳洲注册护士总人数:21.2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12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0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3.1万。

这样巨大的国际市场,无疑为我国高职护士人才走向国际提供了广阔的先机,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已经把引进护理人才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陆。针对国际、国内护理现状,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针对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特点,使学生适应新时展的需求----全球国际化护士。高职高专英语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基础公共英语教育,应该更注重实用性,让学生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

既然是雅思教学那么就和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的区别。雅思考试是实用性英语的考试, 考察的是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生在国外的生存能力。那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国际需求就要让他们的外语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能过关。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上由原来的精读和听力更细分为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等更有针对性和更切合雅思考试实际的课程。

1. 阅读

雅思的阅读量大,生词多,学术类考试有很多专业词汇。但这并不是说需要你狂背单词,而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弄清文章是搭配标题型还是寻找细节型,才可动眼寻觅。其次,要广泛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捕捉信息量的能力。雅思的阅读多是考察综合的阅读能力,不是很短时间内的技巧训练可以解决的。阅读的训练可以从语法、词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入手。

2. 听力:利用材料反复精听

听力训练的最好方法是坚持不懈地听,与各种雅思听力材料亲密接触。不论是走路还是课间休息,抓住一切零碎时间(15分钟-30分钟)练耳,并把不懂的单词、句子、段落记下来,让学生每天晚上总结。只要反复听,就会越听越顺耳,不知不觉就大有提高。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断的进行监督。同时,听力训练也是为提高口语打基础。一方面,听得多了,语音方面自然会更纯正。另一方面,雅思听力材料的内容与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听完后会增长不少知识,谈话也会言之有物。

3.口语:创设语境积累话题

雅思口语涉及的范围很广,话题包罗万象,而且可以向很多方面延伸。它要求你交谈的信息量大、逻辑性强,语速流畅,语音标准。因此,在准备口语考试时,需要广泛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准备时,要让学生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要多去了解。建议学生多看书、读报,与人交流辩论,以增长知识,培养思辩能力。

4. 写作:对照范文加强速度

雅思的综合能力最终体现在写作上。它要求你的语法功底、词汇应用、逻辑思维在250个单词中展现,是雅思考试中花费时间最长、精力最多的一个方面。刚开始的时候,要让学生先对英文写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特别是基本的东西不要忽视,如大小写、标点符号、关联词、基本结构、开头结尾段的写法等。然后分析文章的用词、句子结构和逻辑顺序,将好的词汇、句子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参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出国深造打基础。

三 、教师观念转变

每周定时定点举行教研室会议,课题组教师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对外语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师组织外语论坛给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气氛也有利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氛围的形成。

1、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与英语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为了更好地配合英语第一课堂,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我校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积极选拔训练英语口语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成立了英语沙龙。专门选派年轻有活力的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

2、构建课外作业“一对一”辅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