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

护理教育的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42: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护理教育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教育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护理教育;护生

1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品质和能力[3]。因此将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界定为核心能力。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作出了新的阐释,包括以下八项能力[4]。读写能力:在不同学科和环境中使用多种材料(视觉、声音、数字材料)进行口头或书面联系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适当和有效地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科学能力与工程技术能力:数学能力是指开发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科学能力是指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体系来发现问题并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的能力;技术和工程能力是运用相关知识理解人类活动及公民个人责任变化并采取恰当行动的能力。数字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性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与媒体素养、沟通协作、数字内容创作与安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反省自己、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与信息及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保持对学习和工作适应力的能力。公民能力:基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概念与结构、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充当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创业能力:在创造力、批判性思考、流程管理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基础上,对具有文化、社会或商业价值项目的想法采取行动,并转化为其他价值的能力。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并以艺术或其他形式创造性地表达不同文化的能力。

2核心素养的近义词

“核心素养”的别称是“21世纪素养”或“21世纪技能”[5]。经常与实用技能、基本技能、及近来使用的未来技能等其他概念混淆或是重叠[6]。韩国研究者将核心素养称为核心力量[7],日本研究者将其称为学力[8]。

3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

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护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专业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较少,现总结如下:(1)大学生核心力量工具(K-CESA)韩国的两位研究者用K-CESA调查了韩国的100名护生,K-CESA包括国际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资源情报技术处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四个维度[7]。研究结果指出K-CESA对于测量护生核心素养只有部分适合,还需研究者们基于K-CESA,开发适用于测量护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7]。(2)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马俊卿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自制了《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并调查了国内某医学院校的410名护生。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核心素养现况调查两个部分,共26道题[9]。该问卷为研究者自制,还未在国内得到推广使用。(3)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臧格通过两轮的专家访谈制定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10]。研究者虽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带到了临床护理领域,但研究对象仅限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基于此问卷,制定适用范围更广的临床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分析现有文献,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都比较缺乏和局限,从而难以准确地评价出护生或护士的核心素养。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但至今尚没有推广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4核心素养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林春华[11]等研究者指出,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洞察力、崇高的理想和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汪艳玲[12]等研究者通过自制问卷对某三甲医院的111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文素养调查,结果表明该医院护理人员的普遍人文素养不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周金莉[13-14]等研究者通过临床护士咨讯素养与工作绩效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电脑态度对工作绩效有较大影响,指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的资讯素养培养,从而来提高护士的工作绩效。目前,国内关于护士素养的研究多为分散、片面的,缺乏一种全面综合有效的评价标准。虽然护士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已经被纳入到了传统的考试内容中,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将相关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就能够充分评价各项核心素养是一种局限的想法,因为传统考试是不能对核心素养中关键要素进行充分评估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研发出能够观察外显表现的测量工具,从更加全面的维度来评价护士的核心素养[15]。(2)在课堂护理教育中的应用马俊卿[9]通过自制的《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调查了某医学院校统招全日制某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410名,结果表明,本科护生对核心素养的了解较缺乏,大部分本科护生不知道或从未听说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仇冰洁[16]等研究者通过对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五省十二市高职护理院校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护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尚未得到重视、缺乏细化的培育指标、没有清晰的培育途径。于秀霞[17]等研究者通过调研某高职院校护生的紧急救护能力、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及对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等相关内容,提出为培养高职高专护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调整《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方法,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最后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素养。杨丽[18]提出了四点培养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策略:(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2)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3)加强教师培训;(4)营造人文氛围。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也不是“基础素养”[19]。护生及护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素养。在传统的教育中也培养了一些素养,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的没有竞争力的低级素养,但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护生和护士的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都需要高级素养[19-21]。

篇2

【关键词】循证护理;概念图;教学法;护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20-02

概念图是一种以视觉图形式来表征和组织知识的工具,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潜能和兴趣,助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总结,增强学生对烦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循证医学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注重将个人经验、科学依据和病人意愿结合, 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和模式, 已成为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和指南。《护理学基础》重点介绍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概念图和循证护理教学法是知识结构化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利用学生的时空能力,建立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促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反思和提升[1]。鉴此,我们将两种教学法结合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2011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有50人,对照组有50人。

1.2 干预方法

1.2.1 知识获取阶段 相同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给两组护生分别讲授,教学过程中所授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一致。

1.2.2 知识巩固阶段 实验组 ①基础知识篇:对护生介绍循证护理和概念图的要素、产生背景、内涵、发展历史、意义和内在联系。②学习资源篇:提供相关循证护理和概念图学习的相关网站及期刊数据资源库,期待护生能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我;如护生观察画好概念图,教师用概念图呈现具体章节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讲解其组成要素、特征及绘制概念图的基本步骤。③技能导航篇:从概念图和循证护理实践的主要步骤出发,全方位提供方法学的指导和技能要求。如护生完成相关章节的概念图并上交给指导教师批阅。④拓展教育篇:指导护生更深入的循证学习,对每个篇章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针对性问题。如教师将批阅后的概念图返回给护生进行再修改,随机抽取护生讲解自己完成的概念图并组织进行讨论。对照组 ①准备复习题;②布置作业;③批阅作业;④反馈总结。

1.3 评价工具 ①问卷调查:在该课程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两组护生均填写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的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3];量表填写时间为进入科室前和培训结束后。②知识考核:采用相同的试卷和评分标准,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实施考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概念图结合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教学计划,有助于实施“概念透明化”教学和循证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计划中应用概念图,它以高度简洁的方式将要教的关键概念和命题呈现出来,且它的层次结构可以将关键概念和命题之间的上下位关系表示出来,为组织教学材料提供最佳结构顺序。概念图在帮助教师处理教材时,它所提供的概念关系的直观图象及层次性可帮助学生理解各主要概念之间的意义。循证护理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转变现有护理知识,借鉴最佳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2 概念图结合循证护理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就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整合,并建立起有意义的连接,使学习者真正理解该知识[4]。概念图利于理解、分析和讨论,便于教和学,也是评估和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它的应用是推进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方法。张琪[5]等研究显示循证护理基础知识水平可显著提高自我导向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

3.3 循证护理结合概念图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学气氛中,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7]。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循证护理结合概念图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解和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主动学习,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来识别有效信息并分类组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结合概念图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燕利.概念图教学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1223-1225.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这几年推动较火的新课改实施,使得创新式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课改实施将彻底改变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创新式的教学理念,运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效率普遍提高。

一、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建

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完全脱离于生活本身。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人们解决生活问题中找到数学知识应用的技巧。为此,教师必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为学生构建生活情景,融入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小明周末和父母去逛街,正巧赶上商店的衣服打折,服务员告诉小明最低可享7折优惠,那么,当喜欢上一件400元的衣服时,小明至少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够把它带回家呢?”这种生活情境是学生常见到的,如果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后,就会很快给出答案,也能解决这一难题,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二、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理念,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就一定要充分结合实践性特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自己动手画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总结小组意见。这样就使得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学习和借鉴,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自我总结教学特点,进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适当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另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各种教学实例讲解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线延伸的展示:先在屏幕上画一个点,然后由点向两端无限延伸,这就把直线的定义清晰地表示出来了,变抽象、微观的定义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又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图展现给学生,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可以有很多条路到达。但是,学生对所有的路径进行测量后,发现两点之间的直线路径是最短的。经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恍然大悟,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也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四、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

初中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数形结合的创新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实施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有效实施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也使得数学教学开展变得更加简单,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比如,在学次函数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不好理解和应用。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只有完全契合新课改实施教学理念,不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合格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医患、护患交流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多偏重于一、二年级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教学中问题分析

1.1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和应用能力, 但基本没有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过自己的外语工具, 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往往出现“听不懂、说不了”的情况。专业英语学习因为缺乏需要沟通的语言环境多流于单纯的文献阅读和医学词汇学习。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1]。

1.2 教材选择单一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阅读材料和简单口语教材为主。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基本语法为线索,从ABC 开始,涉及的内容多半只是医学科普知识, 各种医学文献文体风格的体现不足,医学词汇的涉及面不够广泛;另一种选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文章, 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嫌太难。以往高年级护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多采用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市面上流行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 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

1.3 缺乏复合型教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做法, 护理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 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初期适应性较差[ 2],往往对中文讲述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英文学习上。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3]。

2 教学改革尝试

2.1 与基础阶段教学相衔接高年级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应用性技能培训, 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在教学当中, 学生普遍反映基础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应试训练多,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是与外籍病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基础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过渡,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基础英语水平设计教材和课堂授课方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基础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尽快将被动的内向型知识变成主动的输出型技能。

2.2 教材选择多样化备课时,同时参考若干本医学英语教程,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类作为章节主题编写教案。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都来自欧美科技读物,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 并尽量采用原文。

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 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 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

2.3 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

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在课前假设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外籍病人看病情节,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甚至要求他们模仿《急诊室》、《仁心仁术》等欧美电影,设计自己的桥段,在课堂上表演。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的技巧,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实战演练。比如,在门诊教学部分,设计的情节是“说英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初次门诊,由不会说英语的医生接诊,由会说英语的护士帮助医患沟通,并执行医嘱”。学生被分成护士组、医生组、病人组。各组之间不准提前沟通, 课堂上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出1 个人即兴表演。护士组的学生不得不在课前参考专业口译员的准备方法, 熟记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演出”时邀请护理专业的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得到大大提高。

2.4 配备复合型英语教师医学英语课仍属语言课范畴, 在教学中往往要沿用普通英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医学专业课教学有所区别。英语教师熟悉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语言基础,分散学生的难点。但是,为护生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了解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3 效果评价

3.1 成绩评价考试模拟真实就医或护理服务场景,邀请留学生或外教饰演患者,由英语教师、外教和护理专业教师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和“患者”在场景中对学生“服务”的理解和满意程度打分和评价。2005 级100 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中,30%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够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这两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涉外医疗岗位,省去长时间岗前语言培训的麻烦。

4 体会

通过场景教学和实战演练, 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而且受到了专业的医疗英语口译培训, 大部分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工作岗位, 无语言障碍地为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 有一些甚至能够承担起较为专业的医疗口译服务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高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课还有几个方面亟待改进:(1)增加模拟实战的份量,尽可能邀请外国人参与实战练习,帮助学生自然融入涉外医疗的氛围, 树立起外语交流的信心;(2)主导医学英语课的外语老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特别是护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国外护理伦理常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3)尽快编写系统化的护理英语教材,选择主题、内容适合于高年级护生的材料, 将实战场景带入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的训练中;(4)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学术交流渠道。 [ Www.]

[ 参考文献]

[1] 黎辉.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169-171.

[2] 隋树杰.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护理学报,2006,13(11):68-70.

篇5

一、概念、目的与意义

(一)互联网+教育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

(二)研究的目的

紧跟国家改革发展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和见解,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为摒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弊端,改良目前现状,培养出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综合素养的高职学生,为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三)研究的意义

1.基于互联网+理念,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及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培养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互联网+理念,促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结合新时期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基于互联网+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水平。

3.基于互联网+理念,促进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组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联盟,加强与学校各专业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状况、特点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课程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并将其融入到不同专业机械课程的教学之中,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规划尚欠合理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涵盖了机械制造中基础,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与生产实际联系比较紧密。课程涉及到的机械制造机器、设备的构造、特征、功用等。材料的性能、特征、内部结构等,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其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单凭教材的图文结构,致使教师难以讲授,学生认知困难,学习的兴趣会严重受挫,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应寻求一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问题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纷纷涌现,并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但在教学法运用上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即要将课程内容的繁、难、旧、深,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和解决,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与社会职业需要,展示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适应性,让学生科学地、轻松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上尚欠合理

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仍然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基本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卷面分数,凡与本课程考试有关的内容就比较重视;凡与本课程考试关系不大的内容就不重视,甚至连看都不看。易使学生产生平时不认真,考试抓突击;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蒙混过关,考完就忘记的弊端。

三、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适应时展,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最新的互联网+理念,利用手机APP、微信、QQ、微博等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知识解构,开发整合素材,搭建互联网+理念的课程内容体系,探索互联网+理念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调整课堂教学流程,制定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试点班级,对全新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验证,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适应新的角色。

(二)课程教学改革步骤

现今入学的高职学生都为90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充满了挑战性,对所有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总结课程教学现状及相关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析,确定课程教学改革原则与对策。

利用MindManager软件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机械相关专业岗位群的特点,简化和突出《机械设计基础》的核心知识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利用课程专业教师联盟,共同研讨开发多媒体素材,真正以学生为核心,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