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质工程的定义范文

地质工程的定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42: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质工程的定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质工程的定义

篇1

关键词:地下立交;顶模支撑架;整体推移

Abstract: at present, flourished and burgeoning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saving land resources there is always opposition and unity.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lso constantly and progress to the end of the process, for increasingly scarce land resources at present, under the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Settings for its advantage on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osen by people gradually. Under the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often takes the form of Ming WaFa pou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ground passage, the author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segmentation and flow in to such construction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link - the top mold racks of turnover has made some research on the system, in the save construction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reduce the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saving construction cost, etc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Top mold racks; The whole time.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 前言

项目简介:富阳东大道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地下道路工程属于明挖型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通道,断面结构为单层单箱双室形式,南北双线双向四车道,工程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作业为主,地下通道路线全长1.77公里,单幅净宽8.8米,净高5.4米,全线共设置68道横向变形通缝,将结构分割成69段长度基本均等的结构段,全线横断面形式相对单一,整个结构施工作业属于线条型循环流水作业。针对工程特点,经过反复的计算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使用HR系列可调门式满堂支架作为主体结构顶模的承重支撑架。

需要解决的困难:根据富阳市政府的要求,用于主体结构施工的时间只有14个月,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完成1.77km共计69段结构,工期非常紧张。鉴于工期紧张的情况,项目部提出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必须解决工期紧张的问题,按时完工。项目团队在经过充分调查和分析传统的施工工艺前提下,将解决困难的途径放在如何节省通道单段施工时间上。

1.传统施工工艺的现况调查

解决困难的方向确定后,在工程施工现场,笔者选择了现场某一施工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对通道顶板施工时,各施工环节的时间分配。在调查过程中,现场投入的支撑架施工班组人、机、料等按照标准配置,通过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了工艺耗时方面的统计,统计情况如下图。

经过对现况的调查,笔者对循环作业各个环节所消耗的时间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施工班组人、机、料等按照标准配置的情况下,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间基本属于不变时间。但在循环作业中,内模板的拆除和安装,支架的拆除和再搭设等支撑架转移的环节共计15天,这些环节能通过减少拆除和搭设时间来节省循环时间。

2.具体措施

2.1 提出减少支架搭拆循环工艺耗时的方案

笔者通过对现场施工一线的询问和调查,困扰工人施工速度的最大的阻碍,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对大量的门架、杆件进行重复拆装作业上的时间耗费,普遍一个想法是要是能让整套模架动起来就方便了。笔者给予上述想法,构思了一个全新的方案:模架达到拆除要求后,将侧模板拆除就近挂靠于支架上,然后给支架底安装一定数量的滑轮,人工撬动为主,借用转扬机动力的辅助,使支撑架整体向前推移,来缩短支架周转的时间。材料选择与检验

2.2 制订了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2.3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按照设想的流程,通过对现场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出现,并需要解决:

1)、滑轮安装的数量多少;

2)、滑轮与支架结合点的最佳位置;

3)、行进间如何对支撑架进行导向;

4)、推移动力的选择与组合并使其达到最佳;

5)、混凝土面产生的阻力过大,任何解决推移困难的问题。

2.4 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并付诸实践

笔者通过反复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针对问题的对策,并在现场对对策付诸了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实践:

1)、滑轮安装的数量多少——通过计算支撑架的总重来确定滑数量和滑轮距离

按照支架设计方案,取长度为15米支撑架进行自重计算,计算出支撑架总重25吨。按照厂家提供的滑轮承重荷载能力为1.25吨,25/1.25=20个,按照24个布置,横向4个,纵向6个,可以得出每只滑轮实际承重为25/24=1.04吨

2)、滑轮与支架结合点的最佳位置——找将滑轮安装于横向扫地杆、门架立杆和门架大横杆三点交结处

根据分析,每一个滑轮需要承受1.04吨的重量,每一个单根杆件和扣件都不能承受这个重量。根据支架的搭设特点,笔者最终将滑轮安装于横向扫地杆、门架立杆和门架大横杆三点交结处。安装如图示。

3)、行进间如何对支撑架进行导向——放样划线后,过程及时进行方向纠偏

对结构底板表面进行清理后,测量人员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放样,在结构底板表面画好滑轮的正确行进线路。在推移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进行观察,当发现方向偏移时,利用滑轮为万向轮的特点,用撬棍及时调整方向,再次滑移过程中进行纠偏,达到定位的目的。

4)、推移动力的选择与组合并使其达到最佳——以人工集中撬动为主,转扬机辅助

支撑架属于杆件组合支架,整体移动时容易晃动,加之底板表面较粗糙,在移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和晃动的惯性都不停的变化。转扬机作为动力牵引时,牵引力总是处于均匀不间断受状态下。笔者分析如果单纯采用转扬机进行牵引,不适合支架的整体移动,因此笔者决定在架体外设置一个转扬机的同时,采用8—10人均有分布支撑架内,同时集中撬动,使支架有频率的在瞬间同时受力,达到推动之间的目的。

5)、混凝土面产生的阻力过大,如何解决推移困难的问题——根据每模支撑架的长度,将移动单元分成10—15米不等的长度进行推移

有些结构段底板表面过于粗糙,或者处于上坡段,或者处于加款段,或者加长段等。针对每一段结构都有一些特殊的情况,笔者对不同支架根据每模支撑架的实际情况,将移动单元分成10—15米不等的长度进行推移,现场灵活机动的处理,达到快速便捷移动的目的。

4.结论

笔者通过对上述过程的总结,得出了如下结论:

1、 针对问题的出现,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大力发扬和提倡;

2、通过实践统计,发现支架周转的时间从原来的15天控制到7天以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此法不但达到了节省工期的目的,更加明显的是节省了施工成本。单从人工方面计算,按照市场工人平均90元/工,可以计算出每段人工费用节省6480元,东大道项目共计施工段69段,共计可节省人工费用44.7万元。

4、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还节省了门架、钢管等材料的租赁费,节省了模板上下搬运的损伤损耗费,节省抢进度带来了管理费等等方面。

5、通过这次创新活动,在针对大型地下通道顶模支撑架整体推移施工工艺上总结了施工经验,对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版)

篇2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民函〔20__〕140号)、《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__〕153号)有关精神,促进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动城乡低保政策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户籍认定条件。根据城乡低保政策规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必须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必须是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的地区,原则上可将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超过一年、不拥有承包土地(山林)、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作为申请城市低保的户籍条件。

对于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提出低保申请。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因婚姻原因户口未迁移的家庭成员,也可随非户籍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但应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且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应在单独立户后申请低保。

(二)规范家庭收入认定条件。家庭收入是否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是能否享受低保待遇的基本条件。各地必须依据低保标准来认定低保家庭,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一律不得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单独立户申请低保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其供养人属于低收入居民或者家庭基本生活支出超过家庭净收入、长期生活困难的,可将申请人视为无收入,但不应列为“三无”人员。对于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家庭,应通过其他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规范家庭财产认定条件。家庭财产是指户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资产。县级民政部门应将家庭财产作为认定低保家庭的重要条件,原则上拥有大额存款、有价证券、高档住房或两套以上(含两套)住房、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代步车和摩托车)、经营性资产等财产的家庭,不应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城乡低保家庭各类型财产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四)规范家庭收入类别和计算方法。家庭收入是指户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应至少计算申请低保时前6个月以内的家庭收入;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家庭计算申请低保时前__个月以内的家庭收入。

粮食作物产量,原则上以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产量作为计算标准;因灾产量减少的,应由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粮食作物净收入应作为家庭收入,并原则上按国家保护收购价格扣除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成本后计算。

农村居民的务工净收入,按其务工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收入扣除务工地的城市低保标准后计算;不能提供收入证明的,其务工净收入按其户籍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公布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直接计算。

(一)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受理低保申请。村(居)民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低保申请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直接受理,不得再让其通过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受理的低保申请,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进行入户调查。

受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受理低保申请的村(居)民委员会,对村(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的书面申请,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二)入户调查应存录原始资料。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应由两名以上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进行,并详细记录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生活等状况,以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审批时查验。

(三)民主评议应规范、简便、讲究实效。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应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低保工作人员、村(居)民代表以及驻村(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总数不得少于7人。每次参加民主评议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驻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委员会随机抽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派干部参加民主评议会。

民主评议时,应充分了解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情况,必要时,可向低保申请人或者其人、入户调查人员询问。民主评议结果应当场公布,并将结果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以及入户调查情况、公示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张榜公示应限定范围和时间。城乡低保应进行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结果公示和县级民政部门拟批准情况公示,即“两榜公示”。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其自然村屯(小区),不提倡在互联网站上公示;公示的内容应限于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及享受低保救助类别、档次、月人均救助金额,应注意保护其家庭特别是儿童及其他特殊人员的隐私;对于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等收入变化不大的,可不实行常年公示。

(五)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核查制度。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自收到申请或村(居)民委员会上报材料的5工作日内派出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核实,与户籍登记管理机关核对申请人家庭成员户口,并根据核查情况和

上报材料作出审核意见。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请,应将审核意见连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随机抽查力度,每年抽查的城乡低保家庭应分别不少于城乡低保家庭总数的40%,并应及时将每次抽查情况上报县级民政部门。

(六)县级民政部门应建立低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低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对新申请城市低保的家庭,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与有关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同时,要加大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力度,原则上每年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城乡低保家庭应分别不少于城乡低保家庭总数的20%和__%。

(七)认真审查申请材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含家庭成员没有身份证号或申请材料不能相互认证的,下同),属于直接受理的,应不予受理,并当场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属于村(居)民委员会受理的申请,经领导同意后,应将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退回村(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

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的审查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申请,经领导同意后,应将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退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并说明理由。

篇3

[关键词] 造价 确定 控制

1.前言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它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及税金组成。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其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工程项目造价为核心对象,造价的确定以及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面之广覆盖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技术流程、经济活动流程以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方面。可以说对于建筑过程造价的管理关乎整个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有必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造价方案来确定以及控制造价,以此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2.1工程造价的确定

工程造价的确定在于合理分析项目建设的各个流程,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以及来自实际工程现场的第一手数据作为计价来源,对于不同阶段包括投资估算、设计估算、施工图估算、承包合同估算以及竣工结算等等一系列的工程款项进行预先概算。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程款项的数目,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也就有了清楚的了解,在各阶段相当于设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尺度,在分别执行每个分工程时就会考虑是否逾越。对于促进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极大帮助,还能够防止公款滥用,降低成本。

2.1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不仅仅局限在一开始的确定造价,而是在后续的各个阶段包括投资、设计、施工、承包和竣工都要求将建筑工程的经费、投资有效、合理的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以最低的成本保证整体项目工程目标的实现。不但在建造工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还要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每一阶段的严格控制达到最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3.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方面和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仍沿袭传统的较为落后的做法,导致工程造价估价失真与控制失灵。

3.1工程造价对限额依赖过大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工程计价模式对定额的依赖过大,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持续周期长,涉及部门广、突况频发的特点注定了工程造价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完成。建筑材料和劳动力供应的市场化使得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导致了一开始制定的限额已经滞后于市场。造成了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反而限制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不断推进,无法完成从粗略到精细的逐步深入。

3.2各阶段主次不分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的执行不仅仅局限于一开始的投资决策阶段,而应该作为一种战略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没有突出主次。将精力耗费在施工阶段是多数企业的选择,可是事实上施工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影响因子远远低于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毫无疑问投资决策以及设计阶段决定了后续工程建造的方向和目标,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施工阶段。但是现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没有引起高管的足够重视,导致在后续的施工阶段发生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3.3被动控制

之前的控制一直以来等同于修正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使得实际值向既定的目标靠近。一般情况下当偏差出现时人们才来得及反应,分析其中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但是这种控制往往在事后才来补救,对于已经造成的影响无法消除,属于被动、消极的控制。现在社会的控制理论要求我们在事先就要预测偏差的发生,并及时纠正,避免偏差的发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造价还无法做到。

3.4技术与经济分离严重

现在工程管理部门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还是停留在管理者个人通过思考以及决策层共同商议的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技术这个巨大的工具性手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通常被管理者看中的只是施工阶段所要求的建筑技术。其实在整个工程造价流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计技术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技术与工程造价的管理高度分离,大大降低了造价的效益和工程项目的效率。

3.5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造价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仍较低,他们在造价确定和控制方面缺少动态管理知识,目前很难达到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准确估价所需的水平。

4.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建议

4.1改变现行定额计价的管理模式

现在建筑工程行业里面提倡报价方法是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其主要内容是由发包人将工程量统一计算完毕后注明在报价清单上,然后有各个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制定每个单项的单价。当前的建筑行业政策是由国家规定了直接费定额、间接费定额和相应的手续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了建筑工程的大部分费用,剩下留给企业自己制定利润的空间也就不多。因此造成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不断循环,甚至发展到利用不正当手段来弥补损失,造成整个建筑工程市场发展不健康。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自主报价是关键。而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则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其主要内容是由发包人将工程量统一计算完毕后注明在报价清单上,然后有各个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制定每个单项的单价。由政府的直接干预转变为简间接干预,将指令性计价改为指导性计价。工程量清单报价保证了企业公平竞争,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了市场环境。

4.2区别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工程

建筑工程在分类上有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工程两种,由于这两种投资主体的不同,在实施工程中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于这两种工程进行区别定价。首先在确保计算规则与消耗标准的统一的前提下,对于政府投资工程采取指导性价格,而对于非政府投资工程则是实行市场价格。

4.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

建筑市场现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信息网络,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的结果。而要减少交易成本就必须降低信息成本,信息越不畅通,信息获取的成本就越高,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也就越困难。只有建立起来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才可以保证信息畅通,才能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国际化。

4.4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

任何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要想让我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就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得到拥有先进的国际工程造价理论,广阔的国际视野、技术综合能力强的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做到工程造价管理为投资效益服务, 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整体行业的发展。

5.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核心在于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掌握这二者的关键思想,结合现有的国际先进理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必然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农金艳. 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及控制方法[J]. 大众科技. 2006(01)

[2] 陈一舜,骆舜.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7)

[3] 肖旭.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浅析[J]. 广西城镇建设. 2005(08)

[4] 王树国.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J]. 中国建设信息. 2005(14)

[5] 樊纪刚.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J]. 统计与决策. 2004(03)

[6] 李敏. 如何控制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J]. 中国审计. 2003(01)

[7] 范秀兰. 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与改革[J]. 洛阳大学学报. 2002(02)

篇4

1.系统功能和特点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备传统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和存储等功能,而且具有为地质三维建模和分析输出数据格式,实现了数据一次性输入,多次应用,大大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开发过程考虑了地质人员的工作性质实现了离线和在线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入库和管理,实现了数据库的分布式访问,其中离线操作方式方便野外地质人员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对工程现场调查和勘探数据及时入库,可以正常使用数据库查询、统计和成果输出等基本功能,有效的对地质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在线模式下管理员通过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赋予相应的工程和数据库操作权限来操作,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满足前方现场新采集数据向后方服务器数据库的更新。

2.系统模块基本操作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库、录入、成果输出、系统、程序等5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内包含数量不等的图标命令,具体功能设计上既服从实际地质工作流程、也打破了专业分工的制约。数据库:包括连接、在线/离线两个图标命令,前者定义登录方式,即在线登录中心数据库还是离线登录本机数据库;后者定义数据传递方式,即在线上传到服务器端、还是离线从其他离线数据库导入。录入:包括工程、工程阶段、和工程部位三个图标,分别用于创建新的工程、选择工程阶段、和创建新的工程部位,构成数据管理器的目录和骨架。成果输出:该系统可以输出常用图件及表格,钻孔柱状图、节理统计图、钻孔平硐坑井统计表格等。系统:包括参数定义、角色管理、用户管理三个图标,其中的参数定义是对每个工程的相关术语进行统一定义与管理,比如,同一地层的名称必须唯一,由授权用户定义,无权限的用户只能选择定义的结果。角色管理包括创建新角色、选择现有角色编辑和删除角色,根据流程创建或选择一个角色并授权其应具备的权限;用户管理包括创建新用户、选择一个用户进行编辑、删除、锁定或者解锁用户以及修改当前用户密码,在编辑一个用户时,可以分配其角色并赋予相应工程的操作权限,一个用户也可以拥有多个不同的“角色”。程序:窗口管理和退出系统,前者通过进行界面右侧浏览器的显示/隐藏设置,顾名思义,后者是退出数据库系统。其中系统模块所包括的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是对不同用户数据库操作权限进行管理,该系统在在线工作模式下可以实现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项权限管理功能,对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

3.角色管理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系统管理员创建角色,也可以对已经存在的角色进行编辑或删除等操作,不同角色具有不同数据库操作权限,管理员通过配置这个权限,控制其访问功能菜单的行为。角色管理采用流程式操作,用户根据需要可以勾选任意一个选项,但允许用户(管理员)进行的操作方式存在差别。在对话框中可以对已有的角色名称和描述进行修改,还可以在表单管理界面对访问权限进行设置。目前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基本信息、钻孔数据、平硐数据、地质点数据、测试数据物探数据、地应力、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共九个表单文件,鉴于数据库涉及到多个专业方向,如物探、地质、测试等,具有角色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对用户设置专业需要的表单并赋予相应的只读、读写和拒绝访问的权限实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用户的数据库操作权限。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用户管理中创建一个新用户、选择一个用户编辑、删除和锁定/解锁用户以及修改当前用户密码等操作。在用户管理中选择一个用户赋予相应的角色,给予该用户可操作的工程。此外,用户还有一定的工程访问权限,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用户的工程控制其访问工程的行为。当用户需要在线使用中心数据库,需要对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程序通过添加和编辑角色等功能实现。

二、结论

篇5

关键词:苏北;软土;双桥触探,勘察

中图分类号:TU447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连盐线是策应长江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江苏省更高水平小康社会需要,有南至北连接盐城市和连云港市的铁路交通大动脉。线路贯穿于苏北沿海地区,该地区由于受全新世大西洋期海侵及海退的堆积作用,区内发育软土较为普遍。以往的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对软土及其类型的划分,以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为主,并结合其它指标综合判别。双桥静力触探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成熟原位测试,现有规范和规定仅划出了软土的分类,缺乏软粉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等软土的划分定义。

本文利用室内土工试验与室外双桥静力触探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苏北地区淤泥及软粉土的定义进行了补充,为后期沿线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1.1工程概况

线路由南至北连接盐城市和连云港市,总体成南北走向。在地形地貌上总体可分为海积平原区、冲海积平原区,为我国东部滨海大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海、黄河及滨岸湖泊联合作用而成(冲海积),地势宽广平坦,区内河流纵横成网。由于全新世大西洋期海侵及海退的堆积作用,区内发育软土较为普遍。

1.2软土定义

对于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粉土、黏性土等典型软土有如下主要特征:细颗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以深色为主,如灰色、褐色、暗绿色、深灰色、灰黑色等,含水率大(ω≥ωL)、孔隙比大(e≥1.0)、强度低(Ps<800kPa)、压缩性高(a0.1-0.2≥0.5MPa-1)、渗透性很小;沉降速度慢,固结完成需要很长时间;往往具有较显著的流变特性等。

一般沉积相有:滨海沉积(滨海相、泻湖相、溺谷相及三角洲相)、湖泊沉积(湖相、三角洲相)、沼泽沉积(沼泽相)、河滩沉积(河漫滩相、牛轭湖相)等。

根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和《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软土按下列原则定义。

1、土工试验指标:软土及其类型划分,一般以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为主,可根据以下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软土分类。

软土根据物理力学参数分类表 表1

2、双桥静力触探定义:锥尖阻力qc≤0.70MPa,且Rf≥0.2973qc+1.6的黏性土定名为软土。缺少对软粉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等土类型的分类定义。

2 江苏沿海地区软土特性

根据勘察揭示:新建铁路连盐线软土按其物理力学性质及空间展布,分布软土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粉质)、淤泥和软粉土。现在对苏北沿海地区另外两种常见软土(淤泥、软粉土)进行室内试验和双桥静力触探研究分析。

1淤泥:灰色,灰黑色,流塑状态,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其为滨海相沉积,近地表分布,顶面埋深0.6~2m,呈厚层状连续分布,层厚5.7~13.9m,其上覆土层多为黏性土,局部为粉土。其典型剖面及详细指标见图1及表1

图1典型淤泥层剖面图

表2淤泥特征性指标一览表

2软粉土:灰色、深灰色,高含水量,稍密,含有机质,层厚一般4~8m。其典型剖面及详细指标见图2及表3.

图2典型软粉土层剖面图

表3软粉土特征性指标一览表

3 土工试验及双桥静力触探对比分析

3.1土工试验指标与双桥静力触探分析

根据表2、表3可见:本区的淤泥为滨海县沉积常见典型软土,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该层土天然含水量ω≥45%,且大于液限ωL,孔隙比e≥1.5,压缩系数>0.5MPa-1,有机质含量4.3~8.9,可定义为淤泥;其双桥触探中淤泥层锥尖阻力qc≤0.40MPa,且Rf指标基本符合其定义区间。

软粉土天然含水量ω>液限ωL,孔隙比基本上大于1.0,液性指数1.08~2.39,有机质含量2.8~4.7,指标符合规范土工指标的定义。其双桥触探指标为:锥尖阻力qc=1.3~2.5MPa,摩阻比Rf<1.8,符合双桥静力触探对粉土的定义。

3.2双桥静力触探的软粉土、淤泥土层定义补充

根据连盐线苏北地区沿海软土大量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际,建议对双桥静力触探的软土定义进行如下补充。

1、对苏北沿海滨海县软土,锥尖阻力1.3MPa≤qc≤2.5MPa,且Rf<1.8的粉土定名为软粉土。

2、qc≤0.40MPa,黏性土定名为淤泥。

4小结

本文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在对苏北沿海相地区双桥静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大量统计分析后,提出将本地区锥尖阻力1.3MPa≤qc≤2.5MPa,且Rf<1.8的粉土定名为软粉土;将锥尖阻力qc≤0.40MPa的黏性土定名为淤泥。进一步补充了双桥静力触探对该地区软土的定义,在苏北沿海地区铁路勘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由于该补充定义是在苏北沿海相地区条件下得出,对于其他地方的软土需要在实践中做好相关的数据对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TBl0012-2007,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S].TBl0018-2003,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S].TBl0038-2001,2001.

篇6

    关键词:工程地质 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着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 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 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篇7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篇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scale of various proj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y is increasing and the scale of main body of the geological 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large. More complex issues have called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engineers. To this end,the author makes exploratory stud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eaning,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basic content,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etc.

关键词: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Key words: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48-01

1地质工程的含义

地质工程学是在岩体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地质工程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但都强调地质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地质体及其改造结果的评估。从工程实践看,地质工程问题可抽象地概括为自然系统和工程系统两个方面。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如何实现最佳耦合的一门学科,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2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地质工程项目从启动到实施过程中,直至项目竣工后的工程运行阶段,都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充满了风险,工程的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具有三维结构特征。每一阶段都要对项目目标、约束条件以及项目内容进行实时跟踪、对比分析、调整控制和预测。

可见,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控制,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大小,它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要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因此可将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定义为:项目管理者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的动态过程[1]。

2.2 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性[2]①项目参与方比较多,如业主、设计方、项目承包方(总承包方、专业分包方、劳务承包方等)、材料供应商等,他们需面对因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工程风险和因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发的各种管理风险,认真分析承担风险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②风险是有时限的。不同的风险可能存在于项目的某一阶段,其风险具有潜伏期和活动期两大基本特征,风险的承担者也只在这特定的时间内才承担这些风险。③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对地质体的改造过程中不断地预测将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其项目风险管理不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用来追查和推卸责任的,而是在出现地质条件突变并有可能影响到区域地质环境时,积极与项目参与各方共同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将工程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④项目风险管理是有代价的。项目风险的计划编制、识别、分析、监控和处置都需要分配项目的资源,由于项目风险管理是用来减轻或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其真正价值在未来才能体现出来的。⑤项目风险将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一旦项目目标、时间和费用计划确定,该项目的风险计划也应当随之完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项目的时间、费用等约束有重大变化时,相对于这些约束的风险也要重新进行评估。

3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①风险分析。②风险辨识。③风险估计。④风险评价。⑤风险评估。⑥风险控制。

4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项目损失的发生,进行项目风险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4]:①经济性原则。②满意性与环境协调性原则。③战略上蔑视而战术上重视的原则。④社会责任感。

5我国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5.1 目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弊端①现有工程保险制度下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1]。a.在我国,工程保险作为一项新制度,工程界、金融界以及有关部门,仍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对风险存在有侥幸心理,或是认为实行工程保险将加大工程成本而得不偿失。b.当前,我国推行的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在目前的保险制度下保险人并没有参与到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只仅关注事后理赔,是一种消极的态度。②现有的监理委托关系的弊端如下:a.缺乏公正、独立性。b.先天不足,无法弥补。c.安全管理缺乏资金保障,安全条例无法落实。③现有检测机构委托关系的弊端如下:a.由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的工作缺乏公正独立性,为施工单位的利益擅自改动检测数据,出假报告,对工程质量的损害非常巨大。b.检测工作仅对来样负责,降低了检测机构的责任,提高了建设工程的风险。c.监理单位对材料见证取样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有效的对材料进行监督控制,失去了第三方检测的作用。

5.2 项目风险管理的改进及建议目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将风险进行有效的转移和控制,在此过程中建设工程各干系人之间的关系将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变:①改变了业主与保险人的关系;②改变了监理委托的关系;③改变了检测机构的委托关系。

地质工程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形成,因此它不是孤立出现,同时继承了古代文明,今后进一步发展也不可能孤立。地质工程要以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地质体为中心来组织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和施工,并进行施工与运行的监测,对地质工程环境条件的质量全面负责。因此,它要以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岩土综合试验、工程结构设计、工施监测与监理等方面的理论为墓础,依靠它们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地质工程又属于技术科学,是一种应用技术,因此其进一步发展也需依赖有关技术学科和工艺的进步;地质工程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这又要求和工程管理学、经营学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郑海中,彭振斌.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8):136-142.

[2]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善轩.企业风险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软岩支护;显现原理;软岩工程

1.软岩的概念及其力学特征

从60年代到90年代初,关于软岩的概念在国内外一直争论不休,到90年代末期,提出了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的概念,提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建仪在软岩工程中应用工程软岩的涵义。

1.1地质软岩

地质软岩是指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性一类岩体的总称。该类岩石多为泥岩、页岩、粉砂岩和泥质岩石等强度较低的岩石,是天然形成的复杂的地质介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将软岩定义为单轴抗压强度(σс)在0.5—25MPa之间的一类岩石,其分类的依据基本上是强度指标。

该软岩定义用于工程实践中会出现矛盾。如巷道所处深度足够的小,地应力水平足够的低,则小于25Mpa的岩石也不会产生软岩的特征。相反,大于25MPa的岩石,其工程部位足够的深,地应力水平足够的高,也可以产生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和难支护的现象。因此,地质软岩的定义不能用于工程实践,故而提出了工程软岩的概念。

1.2工程软岩

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何满潮,1991)。如果说目前流行的软岩定义强调软岩的软、弱、松、散等低强度的特点,那么本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性,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该定义的主题词是工程力、显著变形和工程岩体。工程岩体是软岩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巷道、边坡、基坑开挖扰动影响范围之内的岩体,包括岩块、结构面及其空间组合特征;工程力是指作用在工程岩体上的总和力,它可以是重力、构造残余应力、水的作用力和工程扰动力以及膨胀应力等;显著变形是指以塑性变形为主体的变形量超过了工程设计的允许变形值并影响了工程的正常使用,显著变形包含显著的弹塑性变形、粘弹塑性变形,连续性变形和非连续性变形。此定义揭示了软岩的相对性实质,即取决于工程力与岩体强度的相互关系。当工程力一定时,不同岩体,强度高于工程力水平的大多表现为硬岩的力学特征,强度低于工程力水平的则可能表现为软岩的力学特性;而对同种岩石,在较低工程力的作用下,则表现为硬岩的变形特性;在较高工程力的作用下,则可能表现为软岩的变形特性。

1.3软岩的工程分类和分级

按照工程软岩的定义,根据产生塑性变形的机理不同,将软岩分为四类,即膨胀性软岩(或称低强度软岩)、高应力软岩、节理化软岩和复合型软岩。在此基础上,又对各类软岩进行了分级。在工程分类方面,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还提出了软岩矿井的分类、软岩变形力学机制的分类、软岩软化程度分类和软岩的软化途径分类。这些科学分类使我国软岩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软岩具有两个工程特性,软化临界荷载和软化临界深度;软岩具有五个力学属性: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和易扰动性。

2.软岩巷道的地压显现原理及支护方法

2.1软岩巷道的地压显现原理

巷道开挖以后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围岩中出现一个应力变化区,在该区内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其周边的应力集中程度最严重。

围岩的应力应变关系(图2虚线)可简化为图2实线所示的模式。其中I型表示理想的脆性岩石,由于它们在破坏时的残余变形很小,可按线弹性体处理;II型表示在弹性变形1与破坏阶段3之间存在着有限的塑性变形阶段2,称为塑性岩石,实用上按弹塑性体处理。

不论I型或II型围岩,只要新分布的围岩应力值小于围岩的强度极限(脆性岩石)或塑性(屈服)极限(塑性岩石),巷道围岩稳定,属于弹性自稳状态。

如果应力超过了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周边岩石首先破坏,或出现破裂(脆性岩石),或出现大的塑性变形(塑性岩石),造成巷道周边的非弹性位移。这种现象从周边向岩体深处扩展到某一范围,在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非弹性变形区。在它们以外为弹性变形区,原来围岩周边集中的高应力转移到的弹性变形区中去。

对于I型围岩,非弹性变形区的主要特征是脆性破坏,故又称为破坏区。破坏区岩石几乎完全丧失了内聚力,满足岩石的松动破坏条件(内聚力c=0,内摩擦角≠0)。

对于II型围岩,非弹性变形区的主要特征是出现塑性变形,在变形发展的过程中,若围岩的应力获得进一步调整,始终不满足松动破坏条件或由于支护作用抑制了塑性区的发展,则围岩逐渐稳定,只出现弹性区与塑性区,形成弹塑性自稳状态。如塑性区应力场中的某些区域满足了松动破坏条件(在塑性流动过程中,由于C、?值的降低而使部分或全部塑性区转变为破坏区,从而引起巷道失稳),则此部分塑性区发展为类似脆性岩石那种性质的破裂区。

所以,对于软岩巷道的支护,必须要求围岩中的部分岩石进入塑性状态,使围岩中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降低,减小作用于支护体上的荷载,同时支护体又要有一定的支护力限制塑性变形无限扩大形成破坏区,以达到充分利用、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上。其标准是形成一定的塑性变形区且以达到最大塑性承载力。

这样就要求支护体系、支护结构和参数,以及施工工艺过程应适应围岩变形的力学状态,确保支护特性与围岩变形特性相适应、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和支护体系的支撑能力,以达到控制围岩变形,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卸压、让压、加固、支撑的统筹安排,对高应力区适当释放能量。

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1. 公路灾害的定义

公路灾害概念在各类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以往大量使用的是病害、水毁、破坏等概念。由于公路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公路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公路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通行的事件或过程。公路灾害按成因分为:公路地质灾害、公路气象水文灾害、公路生态环境灾害、公路人为灾害和公路综合灾害5种类型,本文仅对公路地质灾害作出如下探讨。

2.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针对这三种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2.1滑坡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1.1滑坡成因分析

1.地质地貌条件。滑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破坏形式。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同,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的发生。

2.降水和地下水条件。降雨和冰雪融水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体饱和、液化,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一次性连降暴雨,使风化的变质岩含水量饱和,在斜坡重力作用下,表层山体沿下部坚硬岩石表面下滑。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3.人为因素。滑坡的人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修建筑物及构筑物,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改变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促进了滑坡的发生;排水不当等。除此之外,地震也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

2.1.2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1.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设置各种抗滑工程,如抗滑片石垛、抗滑挡墙、抗滑墩、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固抗滑桩、钢架抗滑桩、拦砂坝工程等。近年来抗滑桩在公路滑坡治理中被广泛采用,多是人工挖孔灌注桩,一般在滑坡上布设2~3排,适用于浅层处于蠕动挤压阶段的滑坡。当滑床为完整岩层时可采用上挡下护的办法,基础埋入完整岩层内不应小于0.5m,若滑床为不易设置基础的破碎岩层时,可将基础置于坡脚稳定地层内,基础埋深不应小于2m并置于可能向下发展的滑面以下。

2.改变滑带土的性质。可采用灌浆处理(灌注石灰浆、粘土浆等)、焙烧处理(在滑坡前部利用导洞焙烧滑带土)、电渗排水(利用电极作用排除滑带土的水)、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增加滑带土的强度)等方法来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2.2崩塌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2.1崩塌成因分析

1.地貌地质条件。地貌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一定的坡度和高差是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据调查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或60°,高差大于50 m时,才可能发生崩塌。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可能出现崩塌,一般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 m可能出现小型崩塌;高差大于45 m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2.气候条件。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差大,高寒山区冻融过程强烈,因此这些地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出现崩塌。暴雨、连日阴雨及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入,大大增加了负荷,同时还影响岩体内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

3.人为因素。在公路建设中,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而引起崩塌。在岩体较破碎地带,大爆破也会引起崩塌。

2.2.2崩塌灾害治理措施

1.削坡。在较稳定的岩体斜坡上,将危险斜坡岩体按照一定的设计坡度进行爆破开挖,目的是减小斜坡体的重量,同时也是为了清除表面较松散的岩体,露出新鲜岩体表面,使斜坡坡度达到理想的稳定坡度。但削坡不宜在岩体破碎强烈、开挖影响较大的岩体上进行。

2.喷射混凝土。该方法技术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地形适应能力强,也比较经济。同时该方法本身能通过添加纤维来提高强度和韧性,并常与锚杆、钢筋网或钢丝格栅结合使用。但喷射混凝土对环境和自然景观具有破坏性,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封闭作用,将毁灭坡面既有植被及其生长发育条件。

2.3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3.1泥石流成因分析

典形的泥石流流域分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暴雨或冰雪融水。暴雨中心往往是泥石流的分布区,暴雨量越大,泥石流规模也越大。同时人为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修路废弃土石方不合理地大量堆积,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工程建筑物的不合理布局等,都有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条件。

2.3.2泥石流治理措施

按照经验和系统来处理泥石流的方式,一般为,在前期以疏通和泄流为主。目前常采用下列措施进行防护治理。

1.引水措施。当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的汇水能通过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出主沟。导向其他地方进入主河时,可将沟谷上游或支沟的水流引走,从而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数量,以削减泥石流的规模,控制泥石流的危害。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势高差小易于向主河疏导的泥石流沟。

2.排导措施。排导是通过一定的工程让泥石流顺畅通过公路,进入主河和预定地点,而又不给公路造成危害的一种措施。一般采用的排导工程主要有两种类型:急流槽和明洞渡槽。

3.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部分,一般泥石流沟谷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根据生态条件配置不同的林种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篇11

关键词:滑坡;防治方法;工程措施

Abstract: The landslide,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 because of its geological process, forming conditions, inducing factors of complexity, diversity, variability and instability, resulting in difficult to predict,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expensive, and it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in the world.

Key words: landslide; control method; 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交通中断、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影响滑坡的因素繁多,滑坡运行机理复杂,这就导致了预报和治理滑坡的艰难,滑坡防治研究也因此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滑坡的定义

滑坡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定义,一种是狭义的定义。过去欧美国家多采用广义的定义,即将滑坡定义为:形成斜坡的物质———天然的岩石、土、人工填土或这些物质的结合体向下和向外的移动。这实际上把所有的斜坡移动都称为滑坡。一种是狭义定义,狭义的滑坡定义是:沿特定的面或组合面产生的剪切破坏的斜坡移动,或定义为:斜坡上的岩土沿坡内一定的软弱带(或面)作整体地向前向下移动的现象谓之滑坡。我国、日本及前苏联都使用狭义的定义。

二、滑坡发育的过程及规律

1. 滑坡的发育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蠕动变形阶段(蠕变阶段或蠕动挤压阶段)。滑动带基本形成,坡体后缘出现不连续拉张裂缝,前缘有臌胀变形,坡上房屋、道路、水库坝体等出现裂缝。第二,滑动阶段(破坏阶段)。滑动面贯通,滑坡体快速下滑,树木东倒西歪,房屋垮塌,滑舌所到处,交通道路、房屋、农田等遭到破坏。第三,稳定压密阶段(滑坡后阶段)。松散滑体主要在自重力作用下压密,裂缝逐渐充填封闭。

2. 滑坡的发育规律。一是群体空间分布规律。滑坡群体空间分布规律表现在全国领域内的某些地区成带,成片地集中分布。由于受到崩塌滑坡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然地质条件的影响和控制,崩塌滑坡在全国在各地的存在状态有明显的分区规律。二是群体时间活动规律。滑坡群体时间活动规律表现在自身活动的周期性和诱发动力破坏因素时间的相关性上。崩塌滑坡活动的周期性在时间的长短上并不那样严格,但某种天然崩塌滑坡现象上确实存在。

三、滑坡形成的地形及地貌条件

一般来说,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而且汇水面积比较大时,在坡积层中或沿基岩面很容易产生滑坡。山间盆地边缘区起伏平缓的丘陵地貌,是岩石滑坡和粘性土滑坡集中分布的地貌单元。在坚硬岩层分布区,顺层条件下,可连续产生许多岩体顺层滑坡;在易风化成粘性土的岩层(如泥灰岩)分布区,以及第三系、第四系湖盆边缘的低丘地区,则常有残积成因的粘性土滑坡连片分布。在凸形山坡或凸出山嘴,当岩层倾向临空面时,可产生层面岩体滑坡,如有断层通过时,则可产生构造面破碎岩石滑坡。

单面山缓坡区常产生沿层面的顺层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单面山是由于沿岩层走向的构造线,及岩性差异而形成陡崖与洼槽相间的特殊地貌。因而当山体是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时,往往会出现大量顺层滑坡;如果是由软岩层组成的洼槽,则洼槽下往往为崩积、坡积或洪积形成的堆积物所占据,在地下水作用下,极易产生堆积层滑坡。在线状延伸的断层陡崖或其下的崩积、坡积地貌,常常分布有堆积层滑坡,在断层裂隙水或其它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常产生堆积物沿下伏基岩面的滑动。

四、滑坡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地表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风化破碎岩层内以及地表水大量渗入堆积在山区缓坡、凹形山坡或河谷坡上的大量第四系松散土层内、降低了岩、土层的强度,这是各种岩、土滑坡形成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土体山坡而言,当地表水下渗,增加了山坡土体的含水量,使土体达到了塑性状态,降低了土体的稳定性。当水渗入不透水层时,就会使接触面润湿,减少(透水层与不透水层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导致山坡失去稳定而下滑。由于河水的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或水库、河道的水体对凹岸的冲刷及侵蚀坡脚,削弱山坡的支撑部分,引起滑坡。

地下水对滑体的作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对滑体的力学作用,包括滑体裂隙(孔隙)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二是地下水对滑体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常常极大地改变滑体力学性质,能使滑体性状逐渐恶化。

五、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

滑坡防治的思路:减少下滑力或增加阻滑力。降低下滑力的措施是针对滑坡发生的内因而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表现在治水(截、防、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和滑坡上部的削坡减载方面:增加阻滑力的措施主要表现为坡脚压载和各类支挡措施。

5.1 开挖清除。

开挖清除即将整个或大部分滑坡岩土体开挖清除,本方法适用于厚度和规模不大的小滑坡。开挖清除后,可以彻底解除后患。但必须注意,核算开挖后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开挖后岩体表面的入渗排水条件(地表覆盖和植被条件)和临空条件发生了改变,应视需要采取适当的坡面防护和支护措施,以避免产生新的滑坡。

5.2 截水排水。

各类斜坡(包括天然滑坡和工程边坡)失稳事件大多发生在暴雨季节,或与江河湖库水位涨落,或与某种事故造成地下水异常活动有关。说明水是滑坡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排水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坡体中的地下水位、减小渗透压力、避免发生渗流破坏、消除或减少作用在滑坡或滑坡支护结构上的静水压力、减少暴雨及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破坏,提高滑坡稳定性。地表排水包括截、防,排三项措施。截是指对滑坡以外的地表水,应通过在滑坡外缘设置周边截水沟进行拦截旁引。不使其进入坡体范围内:防足指对已进入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和降雨,应通过对坡面采取适当防渗措施:对坡面进行平整并保持一定坡度。坡面种植植被或喷混凝土等。达到尽量防止或减少地表水入渗并尽快汇集和引出的目的;排是指充分利用坡体范围内的自然沟谷,并适当修建新的排水沟系,使地表水迅速排出坡外,减少入渗。

篇12

关键词:滑坡防治;滑坡识别;工程地质;研究

Abstract: in curre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good for landslide recognition and reasonable use of measures and mea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a very important one job.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is aspect,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pecific recognition and pract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landslide, strive for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ed work,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e technical level of ascension.

Key words: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ndslide recognition; Engineering geology; research

中国分类号:U216.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针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当中进行全面的滑坡的识别,并且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的情况,结合周边的环境以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案,进行合理的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方面来讲,可以更好的避免滑坡的出现给工程建设施工所带来的人员生命等的损害和威胁,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全面的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的稳步进行,对于经济以及财产等方面,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针对滑坡的识别以及防治工作,还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针对滑坡的形成条件以及主要的类型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防治措施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等,进行探析,力求为相关工作的稳步进行以及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滑坡的定义

针对滑坡的定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析,是逐步的开展一系列工作的首要步骤以及重点的环节。针对滑坡的定义,有广义以及狭义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我国主要是使用的狭义的定义,指的是沿着特定的组合面或者是单个的面,所产生的剪切类型的破坏的斜坡的移动,或者是说在斜坡之上的岩土沿着其斜坡之内的一定的软面,作整体性的前移以及下移的现象。针对滑坡的定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全面的针对其识别以及防治技术提升的重点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

2. 滑坡的类型以及形成条件概述

(1)滑坡的类型划分。首先,对于滑坡的类型,其有多重形式,并且也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照滑坡的滑体的物质的实际组成以及滑动等的形式、体系以及规模等,可以进行不同层面的划分,按照滑坡物质的组成,可以将其分成是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以及岩石滑坡等;而按照滑体的含水状态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为塑性滑坡、块体滑坡以及塑流性滑坡等;而按照滑体的受力的状态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为牵引类型的滑坡、推动类型的滑坡以及牵引推动混合类型的滑坡;按照主滑面以及层面等类型和结构来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成是切层的滑坡、顺层滑坡以及匀质的滑坡。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还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的情况和具体的需要等,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这一环节的内容进行逐步的明确,也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2)滑坡的形成条件。针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研究,也是相关工作当中的重点环节。其主要的形成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地质条件,这一点事主要的条件之一,其地层的岩性、地质的具体构造等等,都是滑坡的形成重要因素;其次,则是水文地质的条件,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凹形的山坡或者是河谷之上存在的大量的第四系松散的土层,也是其重要的形成条件;第三,则是气候以及季节等方面的因素,一般的来讲,春天是雨水等的多发季节,在春天之时土壤比较的湿润,所以土壤的粘聚力将会下降,导致其山体的稳定性降低;最后,则是地形以及地貌等方面的条件,在工程施工以及勘察过程当中,针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明确,是有效的保障施工建设质量的关键点所在。

3. 滑坡的识别以及防治的方案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滑坡的具体的定义、滑坡的基本类型划分标准、滑坡的形成条件等,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明晰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滑坡的具体识别以及防治的措施方案,进行细致的探析,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工作的进行以及开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滑坡的识别。针对滑破的识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针对地物以及地貌等,相关的标志进行识别,在进行野外勘察之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地貌等,判断其是否形成了滑坡,在滑坡体之上,经常会有一些多级的平台等,其实际的高程以及外貌等方面的特征,和其周边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并且时常还会有双沟等现象的存在,在部分的滑坡体之上,还存在有地面的裂缝以及积水洼地等情况;第二,针对滑坡的边界等,进行识别和判断,在滑坡的后缘断壁之上,会有顺坡等擦痕的存在,而在其前缘的土体之上,由于受到了挤压,会出现凸起的情况,并且在滑坡的两侧,经常会出现裂面等,这几点都是重要的判定标志,同时,滑动的面,会比较的光滑,其产生出来的擦痕,实际的方向会和滑动的方向一致;第三,是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标志,在斜坡的含水层之内,其原有的状况,经常会受到一定的损坏,使得滑坡体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单独的含水体,这一点极为关键,而在滑动的前缘,会出现成排的泉水,并且溢出。

(2)滑坡的防治方案。针对滑坡的防治方案,需要从全面的地质勘察以及测绘等工作做起,针对滑坡体的发生以及地层的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断裂的构造、岩性以及地貌、演变的特征、水文地质的实际状况、具体的地质条件以及地震及人为等活动方面的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和研究,同时,还需要针对滑坡等的重点部位,进行录像或者是摄影,这一点极为关键,针对滑坡体以及滑坡体周边的地下水的状况,进行研究,针对其流量、地表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对于岩体以及滑坡等,还需要对层间的错动面、层理面以及断层面等,进行分析,还需要注重测绘并且调查滑坡体之上或者是相邻的部位的建筑物当中存在有的裂缝等,注重其中存在有的不均匀的沉降。而在工程地质勘察当中,则需要对勘探的主要任务以及勘探的方法等,进行逐步的明确,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勘察措施技术,针对电探、钻探、深井、洞探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地质的类型、特征等,制定详细的勘探点,并且在布置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保证其间距在四十米之内,针对勘探的实际深度,进行明晰的确定。针对滑坡的防治,则需要尽量的避开滑坡,并且针对滑坡,实施必要的排水工程,在滑坡体的周边,设置相关的环形的截水沟,并且在其周边的部位,设置相关的水平孔以及垂直的孔等,来进行及时的排水操作,同时,针对测量等方面的控制,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针对纠偏,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在封底的操作当中,需要在测量的检测8小时并且累积的下沉量达到了一定数值之时,才能够进行相关的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当中的滑坡的识别以及防治方案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并且细致的探析了滑坡的主要类型、划分的实际标准以及形成的具体条件,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并且为更好的保证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施工操作的稳步进行,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昌.浅议现代化的地质勘察工作【J】.地质工程研究,2010.4:13-15

篇1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新技术运用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a comprehensive very strong technology course, is to solve and deal with issue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in geotechnical media.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ts the mean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position the government very seriously, and give high expectations, but now is still has certain gap.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of the meaning; The new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岩土工程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理论基础,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专家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水)作为支承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对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以上表述方法虽不完全一致,但主要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在:第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第二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包括岩土中的水;第三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从而辅助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日和现代化工程建筑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汁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由于工程项目行业类型,建筑工程重要性以及地基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勘察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因勘察工作的特殊性,如野外作业时勘探测试工作大部分位于地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专业性和特殊性。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重视,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的评价、废弃物的卫生填埋、土石文物的保护等等,都涉及复杂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的。

三、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探索中不断进步,无论从勘查手段、勘探设备、勘察技术的数字化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是在地壳表层某一深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须查明这一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工程性质以及地下水等条件。

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

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 多道瞬态面波法(以下简称面波法)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察中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其频散特性和传播速度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性可以解决诸多工程地质问题。常规的面波勘探只是一次采集一点的资料,而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则是通过连续的排列移动,同时收集面波资料和反射资料。处理的结果是一个剖面的信息。近几年,随着面波勘探中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及面波勘探软件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多道瞬态面波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面波的主要特性

由于瞬态面波是在弹性分界面处基于波的干涉而产生,并且沿界面传播,波动现象集中在界面附近的一种弹性波,其具有以下几种主要特性:①面波在自由表面附近传播时,质点在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振动,振幅随深度呈指数函数急剧衰减,质点的振动轨迹与波传播的方向或反方向的椭圆轨道运动;②面波的水平和垂直振幅从弹性介质的表面向内部呈指数减小,大部分能量损失在二分之一波长的深度范围内,这说明面波某一波长的波速主要与深度小于二分之一波长的地层物性有关;③在多层介质中,面波具有明显的频散特性。面波沿地面表层传播,影响表层的深度约为一个波长,因此同一波长的面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地质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波长的面波的传播特性反映着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④瑞雷波速度(VR)与横波速度(VS)具有相关性,即瑞雷波速度主要与介质的密度或介质的松散度、紧密度有关。因此对密度差异较大的地区进行地层划分方面有较好的分辩率。

面波的勘探原理

面波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面波沿介质表面传播,在多层介质中相速度发生变化等特征。数据采集时,通过瞬态冲击力作为震源激发面波,地表在脉冲荷载作用下产生波动。在离开震源稍远处,用传感器记录面波的垂直分量,对记录下来的面波信号做频谱分析和处理,计算并绘制VR-Κ曲线,并将这种速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频散曲线。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与地质条件和岩土介质的结构性状(如地层厚度,波传播速度等)存在着内在联系,分析、研究和利用这种内在联系,就可以达到探测地质体的目的。根据面波勘探的上述特点,同时也考虑到面波勘探场地地层纵横向变化因素较多,为了减少斜坡反射干扰,使面波资料能真实反映地面上某一点下面地层垂直变化情况。

数字化勘察技术

(1)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主要任务是信息或数据分析及其作用在信息或数据之上的处理系统需求分析,为了明确地表达出用户的数据要求,首先要使用面向问题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主要包括文档资料、图形资料、地层、钻孔等,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是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信息系统,是一个处理复杂、数据密集的应用系统,应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对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进行模型的建立,才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

(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 GIS 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第一,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图和自然区划图。

第二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主要有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各勘探点的所有信息(如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年代、沉积相、液化等级等。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步骤有:①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 。 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② 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 用户原始数据,系统中间数据,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

多波列浅层地震勘察技术

多波列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岩土原位测试勘察方法。充分利用了地震波传播中产生的折射波、反射波、直达波、面波及转换波特性,根据不同的勘察对象,可选择采用其中一种波或综合采用多种波进行解释、推断,使得浅层工程物探勘察手段能够真正达到高精度、高分辨、定量化。近几年来,由于引进了一些国外优秀浅层地震仪及我国自行开发的大量智能化地震仪,使传统的折射法、反射法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尤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高分辨、高精度、智能型仪器--SWS-1&2型多波列数字图象工程勘察与测试仪及其配套的先进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成功,使多波列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崭露头角。

浅层高分辨反射波技术是利用横波的波速低、波长短、分辨率高不受潜水面影响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不产生转换波等诸多优点采用小道距,小偏移距共反射点多次迭加方法追踪层位,并在数据处理中,进行岩土介质速度扫描。

高密度地震图像技术

高密度地震图象技术是近两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成果SWS--2型智能化多波列数字图象工程勘察仪的开发应用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勘察测试技术。它采用纵波反射法单点激震多点接收和数据连续快速采集与存储以及相应软件支持的施测方法,使地下剖面经彩色图象表示出来。这种方法效率高,反映的地下地质体形态逼真。该方法还弥补了地质雷达不适应低阻环境勘察的不足,获得的弹性物理资料方便工程判释。通过配备水上检波装置和水上冲击震源,实现无气泡效应干扰、宽频、快速和高密度采集,解决了多年来水上弹性波勘察中气泡效应严重干扰的困惑,为水上勘探增添了一种新技术,该勘察技术已在兰州(中川)机场扩建工程不良地质体勘察和跨海特大桥海上地质勘察等工程得到了应用。对缩短勘察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许多时候无法采用直接、直观的手段实现对地基岩土状的调查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这就要求有新技术的研发跟运用,降低工程中的成本,提高安全系数。最终确保工程建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简德超.岩土工程勘察准确性技术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10,(01) .

[2]莫廷满.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 2010,(09) .

[3]袁铁铮.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诸多问题[J].吉林勘察设计, 2006,(02).

篇14

在保证金制度筹划、建立的同时,三厅也着手建立了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保证金的管理体系。根据保证金的管理流程,初步确定了保证金的核定、开户、存储、工程验收、返还等系统建设工作,并由银行开发了保证金管理平台,在省国土资源厅开通了财务专线,实现了数据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管理平台,可实现保证金的核定、修正、查询等功能,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导出和统计有关数据。市、县两级发证矿山监管部门为市、县相关部门,因保证金整体规模小,矿山企业存储积极性不高,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现将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管理操作流程介绍如下:核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将矿山基本信息录入保证金管理平台,系统根据矿山面积、矿种、开采方式等,自动计算矿山保证金的年均存储额和总存储额,生成并打印保证金存储单。开户和存储:矿山企业根据保证金存储单核定的额度,在中信银行(省内各分行)存储保证金。首次存储保证金的,须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材料到银行开户后存储。根据三厅与中信银行磋商,存储的保证金按一年期定期利息计算利息。工程验收和保证金返还:矿山企业按照验收办法有关要求,完成治理恢复工程并提交验收材料的,由三厅组织专家验收。根据验收结果(结论),返还相应额度的保证金。

二、保证金存储现状分析

(一)存储现状截至2013年底,经核定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应存储保证金总额9.40亿元,已存储保证金7.87亿元,足额存储率83.7%。总体存储情况良好。截至2013年底,市、县两级发证矿山4729个,经核定应存储保证金总额13.71亿元,已存储保证金0.76亿元,存储率5.5%。

(二)部分矿山不能足额存储保证金的原因分析1.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近年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每年会对未存储保证金矿山开展了一次专项督查,了解矿山企业未及时存储的原因,下发了督促存储的通知。据初步了解,因近年矿业经济不景气,部分矿山企业(尤其是煤矿和铁矿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矿山企业资金紧张、亏损,甚至停产或歇业,是矿山未及时存储保证金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少部分矿山企业以存储标准偏高等理由,不愿意存储保证金。2.市、县发证矿山市、县发证矿山保证金存储率过低的原因很多,经调查,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地方保证金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导致保证金存储工作滞后;二是近年来矿业经济不景气,很多矿山经营困难、停产关闭,不能及时存储保证金;三是矿山多为中小型矿山,整体经济规模小,普遍反应存储标准过高,但地方无自主调整权,导致存储率过低。

三、保证金制度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立法依据有待完善《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仅仅是政策层面上的指导文件,《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等分散的法律法规对矿山环境问题仅有原则性的规定,保证金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6-8]。国土资源部出台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弥补了《矿产资源法》等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关于保证金的概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限定在地质环境范畴,较为狭隘,保证金名称与国务院及财政、国土资源和环保三部文件也不一致。江西省保证金名称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提法名称(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保证金)。按概念来理解,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保证金涵盖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能不能作为江西省现有保证金制度的立法依据,有待商榷。另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是国土资源部单家部门规章,而江西省保证金制度则由财政、国土、环保三部门制定和监管,在管理权限上也不配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作为江西省保证金制度的立法依据似乎也不适合。

(二)管理体系难以统一基本按照发证权限分配保证金的管理权限,分为省级及以上发证、市级发证、县级发证三级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体系相互独立,各个市、县的管理方式也不一致,导致全省保证金管理方式繁多,数据形式也各式各样。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和系统平台,各级矿山存储保证金的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三)核定方式存在瑕疵根据《暂行办法》,保证金按年度存储,年度存储额根据矿区面积、开采方式等确定,保证金存储总额是年度存储额乘以采矿许可证剩余服务年限。这样的核定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采矿许可证剩余服务年限和矿区面积差异大,会导致同类、同规模、同开采方式矿山保证金存储总额相差很大。以小型煤矿为例,目前江西省有6万吨/年及以下规模的煤矿559家,约占全省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数量的45%。如,同为开采设计规模为6万吨/年的煤矿,保证金存储额低的可至1.9万元/年,高的可达200余万元/年,差额超过100倍。若再考虑服务年限差异,保证金存储总额差距可能将进一步扩大,但矿山实施治理恢复的费用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四)各类类似治理费用并行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费、水土流失防治与补偿费、农林补偿费等在功能上存在交叉重叠[9]。根据《暂行办法》,保证金的用途定义是“预防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功能,治理环境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从用途定义上理解,土地复垦费、水土流失防治与补偿费、农林补偿费已经涵盖在保证金功能范围之内,甚至矿山企业的排污费也可以纳入保证金的范畴。但实际情况是各种类似的费用并行,独立存在。

(五)难以实施治理工程和验收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只是粗略的开展了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所部署的治理工程总体不具备操作性。另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都有各自的方案(报告),有各自的验收标准,即使对于同一项矿山治理恢复工程,治理措施、方式、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以哪个方案(标准)验收为准呢?各部门是否会认同其它部门已经验收的工程呢?因矿山各类治理工程验收尚未铺开,因此矛盾还未集中暴露出来。

四、制度展望

根据《暂行办法》现有修订稿,主要修订的内容也只是完善和巩固现有制度,没有转折性的改变。至于适当的下调存储标准,也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所做出的妥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江西省保证金制度积习所致,除完善立法问题外,应该不会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已经着手的完善立法工作为了解决保证金制度的立法依据问题,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在保证金制度实施之前就开始了立法前期的筹备工作,于2011年左右形成了《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初稿),并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2014年,借修订《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之机,根据省人大建议,取消《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在《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修订稿中增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含保证金制度相关内容)专章。按照工作计划,《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修订稿)拟于年内(2014年)正式报省人大通过后颁布实施。同时,2012年底以来,三厅就开始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暂行办法》修订工作多次征求地方监管部门、省属矿业集团及有代表性的矿山企业的意见,并经修改完善,形成了《暂行办法》修订稿。根据近年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情况、经验总结及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暂行办法》修订稿针对存储标准进行了适当下调,同时对保证金的核定、返还等程序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待《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修订稿)颁布实施,完善立法依据后,《暂行办法》也即可完成修订工作。将保证金制度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修订稿),似乎是完善了立法依据,但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修订稿)增加的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章,不是“矿山环境保护”专章,以国土资源部门职能,也只能限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范畴。那么江西省保证金的名称和定义是否也要相应调整,回归到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保证金的名称和定义呢?条例修订还未完成,该问题悬而未决。如果保证金名称和定义限定到地质环境保护范畴,那么之前存储的保证金如何监管、由谁监管,又如何使用?如果仍保留现有的名称和定义,那么增加的应该是“矿山环境保护”专章,修订工作也超出了国土资源部门职能,除财政、环保外,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是否也该参与修订工作呢?目前的情况是这些部门均未参与《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二)管理体系依然难以统一《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专户资金监管办法》规定,保证金的各级监管部门确定保证金存储的银行,已经为保证金管理体系的统一设置了障碍。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但确定的银行地域分布十分受限,向市、县发展和推广的可能性小,保证金各级管理体系分立的基本格局难以改变。

(三)核定方式基本维持现状保证金的核定方式在《暂行办法》修订稿中基本沿用现有的核定方式,除存储标准适当下调外,影响核定的因素未变,计算方式未变。同类、同规模、同开采方式矿山保证金存储总额相差很大的问题不会得到改善。

(四)各类类似治理费用难以协调合并监管部门早已意识到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费、水土流失防治与补偿费、农林补偿费等在功能上存在交叉重叠,但难以有所作为。这涉及到多个部门职能。除非共同的上级部门出面协调,财政、国土资源、环保部门难以完成协调工作。像保证金与土地复垦费同为国土资源部门监管,都未能实现合并,协调合并其它类似费用的难度可想而知。

(五)治理工程依然难以实施和验收在编制费用有限、编制单位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矿山企业和编制单位目的一致,就是方案尽快通过评审,拿到批文;对于评审专家而言,审查工作量大,但时间短,难以给出有效、适用的建议。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仍旧难以指导治理工程实施,不具备操作性。另外,矿山环境治理的工程验收涉及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案(报告),验收内容、标准明显有交叉和重叠。能否将涉及矿山环境治理的所有方案(报告)合并成一个方案(报告),规范和统一治理措施、方式及验收标准?近期似乎也不可实现,原因同各类类似治理费用的难以协调合并。

五、结语

(一)存储率不是制度实施效果保证金的存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不足额存储,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主管部门可以不通过矿山企业的年度采矿活动报告(又称年检),这对矿山企业是一个较大的威慑。江西省省级及以上发证矿山保证金足额存储率能达到83.7%,这么一个较高的水平,卡住年检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较高的存储率能说明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效果吗?显然不能。具体落实的矿山治理恢复工程才是考核保证金制度最终实施效果的标准。另外,矿山企业实施治理恢复工程前,是不能提取保证金的,要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申请返还一定的额度。也就是说,矿山企业仍需先期垫付治理恢复工程的资金。即使垫付资金完成了治理恢复工程,矿山企业还存在工程能否顺利通过验收、保证金能否顺利返还的担忧。多重因素之下,矿山企业对履行矿山治理恢复的义务显然缺乏积极性。这与保证金制度设立的初衷也背道相驰。

(二)制度设立的深层机制保证金制度的设立机制,表面看是“用于保证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义务”,从深层来看,则是基于监管部门对矿山企业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义务的不信任。保证金制度的设立,没有考虑矿山企业会自觉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义务的可能,也没有考虑从监管的角度出发,督促(或采取强制措施)矿山企业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义务所能做出的努力。监管部门按最坏的结果(所有矿山企业完全不会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义务),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按照“不低于基本治理恢复费用的原则确定”设立了保证金制度。导致的结果是,监管部门将因不信任和疏于监管的成本完全转嫁给了矿山企业,矿山企业承担了最坏结果所产生的所有负面经济效应(存储保证金)。一个政策的制定,往往偏向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利益(或最小风险)。保证金制度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之间所体现的责任和利益是不对等的。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勇于承担监管责任,将是保证金制度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