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范文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42: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篇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设计艺术心理学就是一门新兴的重要设计学科,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设计艺术心理学是所有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活动,如何符合审美的规律,遵循消费行为规律,把握受众群心理,提升品牌凝聚力,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艺术心理具体在设计中的运用,有很多方法,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可用性设计与情感设计。可用性设计,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作用核心理念的设计,它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包括在产品的功能、使用等方面。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情感设计就是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因为每个人情感因素的关系,设计物中的情感体验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功利性的目的,它在表达设计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或多或少的迎合受众群体的情感取向。例如在一些工业设计中,造型的简练、刚硬,体现设计品的一种速度与效率;在一些平面设计中,警告性标志采用的黄、黑对比色彩,给人刺激、危险、警惕感;在一些环境设计中,利用墙纸的组合运用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体验等等。在理解一项设计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时,主要从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三个层次入手,进行理解分析。

一、首先形的情感,形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有立体构成中的体、结构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都是相对。相对孤立、小的点,对于面来说就显得独立、叛逆,所以一幅画面上的几点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一定数量的点聚合起来,形成某种主观轮廓,这就变成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理解。当点汇聚成线的时候,有几种形式,包括直线、折线和曲线。直线给人感觉紧张、有目的性,还给人带来一种指向性的心理暗示。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表现无限的寒冷运动”是它给人们带来情感基调。直线交叉为折线,锐角的折线最紧张,但也表现出积极和主动,角度超过直角后,它表现的紧张程度慢慢缓解而趋向了平稳,还伴随着一种慵懒与被动。而当折线形成曲线时则表达了一种忍耐与城府,给人一种含蓄成熟的情感心理。在中国,对面的认识也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最爱的“圆”形,它给人带来的直接情感因素就是团圆、圆满,也表示一种中庸的、成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面合围形成体,体的情感体验是靠它的外部特征。具象的外部特征唤醒人们对于真实物体的情感,比如物体的拟人形态,迎合了孩子的天真、好奇的特点。而抽象的外部特征,就依靠它的线条来体现。流畅线条的体,给人带来动感、韵律的情感体验,直线条的体,更多的是科技、未来的感受。

二、然后色彩的情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这表明了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普遍与直接的。色彩有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给人的情感体验却大不相同。比如冷色给人宁静或者消极的情感暗示,而暖色给人带来积极或者刺激的感受。还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还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在消费行为学中,人们经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来限定色彩的用途。例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喜庆,金银色则显示一种高档感和尊贵性。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们将物体的固有色与该物体本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具象的思维,比如蓝色表示蓝天、海洋;橙色表示桔子、阳光等。色彩的概念会使人们在一定场合对色彩产生一定的好恶情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认为她把绿色看成黄绿色的时候,便会讨厌绿色,而当她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从这个例子可看出主体对于联想内容的记忆、所持的态度,对他们欣赏这些要素而产生的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三、最后材料的情感,材料本身并没有情感,它的情感是来源于人们对它的材质所产生的感受,即质感。不同质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引起一定的联想,人们就对材料产生了一种联想层面上的情感。总之,情感设计在设计心理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合理设计,可以使设计达到催人发奋与进步的积极目的,就是我们艺术心里学的积极表现。

篇2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在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做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3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3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中药 QT离散度(QTd)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衰

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间期是指心电图中QRS起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段,反映了心室除极到复极的电位变化过程,虽然很早临床医生就发现了 QT 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但有人认为因为QT间期动力学反应迟缓,故一直未被重视。直到1985年Campbell[1]等提出了QTd的概念。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体表心电图标准同步十二导联中QT最大值(QTmax) 与QT最小值(QTmin)之间的差值,即 QTd = QTmaxQTmin 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心电活动的不稳定性。目前临床上证明离散度与很多心脏疾病相关[2-3],故QT离散度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着深远意义,有望成为预测心脏事件危险的指标。

2. QT离散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尚玉红[4]等选择110例冠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比较6个证型的QTd,从而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QTd的关系。杨健威[5]临床收集373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中医辨证分型为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气滞心脉证、寒滞心脉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7个证型,与健康人对照,探讨动态心电图变化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QTd 均较健康人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QT离散度(QTd)均值的升高,中医辨证由本虚向标实发展,考虑为标实组患者缺血程度相对于本虚组为重,属高危人群,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作为对冠心病的诊疗依据。

3.中药对QT离散度的临床影响及意义

3.1 对冠心病的影响

林守学等[6] 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QT离散度明显减低,改善心功能。曹爱琴等[7]发现冠脉介入术(PCI)患者治疗接受通冠胶囊治疗后,其QT离散度较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3.2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王亚丽等[8]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室性早搏发作减少,有效率56.7%,QT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说明稳心颗粒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其机制可能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关。董晓斌[9] 探讨络脉舒通颗粒剂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并与西药盐酸胺碘酮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及QT间期离散度等方面均优于时照组,为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3.3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心力衰竭由于心室壁张力增高,心室壁运动异常或非对称性心肌肥厚引起局部细胞后除极,可造成心室复极时电不稳定性增加,表现体表心电图QTd增大。彭勇 [10]等将5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观察对照,发现心衰竭患者其QT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同时显示心衰患者 QTd 的改变与心衰程度有相关性,心衰程度越重,其QTd改变程度越明显。孙元莹等[11] 探讨参乌冠心冲剂对118例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乌冠心冲剂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缩小QTd,与临床常规西药合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3.4对相关疾病的影响

王建华等[12]通过研究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影响发现,稳心颗粒具有缩小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作用,改善心肌复极均一性的作用。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在迅速增长,糖尿病也越来越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刘丽敏等[13]82例患者在参松养心胶囊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均进行QTd的测量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其QT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认为松养心胶囊可使糖尿病合并心率偏慢的患者QTd明显改善,从而降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结语与展望

QT离散度是衡量心脏复极不同步、心脏电活动异常的重要指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说明QTd的生理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将其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的一种无创伤性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对冠心病、再灌注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QTd的作用及影响,发现中医药可明显改善患者QTd,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及研究方向,但目前QTd仍未有统一的正常范围参考标准及其机制仍存在争议,且中医药对QTd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Campbell RWF,Careliner P,Amos PA,et al,Measurement of the QT interval [J]EurHeart J,1985,6(Suppl D):81-83.

[2] 庄亚纯.Q-T离散度[J].心电学杂志,1998,17(1):33

[3]Day C P,McComb J M,Campbell R W F.QT dispersion:an indi -cation of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J].Bri-tish Heart Journal,1990,63:342-344.

[4]尚玉红,洪秀芳,吴鹏,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QT和QT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7

[5] 杨健威,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分析[J].中医中药.2013.11(10):682-684.

[6] 林守学,林德奇,黄开健,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QK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21-22.

[7] 曹爱琴,杨广,张敏州.通冠胶囊对冠心病冠脉介入术患者离散度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1(14):9-10.

[8]王亚丽,官功昌,寿锡凌.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8,29(10):1278-1279.

[9]董晓斌. 络脉舒通颗粒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10(5):14-15.

[10]彭勇,李静明,朱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外医疗,2008,9:17-l8.

[11]孙元莹,郭茂松,赵新广,等.参乌冠心冲剂治疗冠心病心衰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193-1195.

篇5

关键词:辅导员 学生管理 主要问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39-01

大学中的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及时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但是现阶段的大学中多数辅导员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偏离了工作的正常方向,不仅不贴近学生,反而距离学生很远。这导致辅导员原本的日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日常教学。针对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必须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国内大学中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方面的情况

(一)对于辅导员的职责缺少正确的认识

大学中的大多数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1]辅导员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日常工作也应该紧贴学生展开。但是现在有许多辅导员服务的主体却是学校领导,日常工作也都围绕着领导开展。这严重偏离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管理严重缺失。

(二)辅导员关注学生不够全面

许多导员只看到了学生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缺少对于其他方面的观注。更有甚者,辅导员大学四年甚至连所管理的学生名字和本人都对不上。这些现象都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偏离了原有的重心。

(三)大多数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较低

国内的许多大学现有的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过低,综合素质太差。[2]例如,现阶段一些辅导员很容易受到物质的影响,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日常工作中有失公正。而且,大多数辅导员年龄都不大,遇到状况缺乏冷静的思考能力,导致事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四)辅导员在管理方面遇到许多困难

各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籍贯分布较广,加大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难度。而且,辅导员所面对的大多数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个性都比较强,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同时,相比于初高中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大学开放式的管理更是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二、如何就现阶段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改善与创新

(一)对辅导员的工作和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形菹拢面对各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缺失现象,首先,必须让辅导员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辅导员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提升辅导员整体的道德修养

国内各高校还存在一些素质较差、道德修养不过关的辅导员。[3]针对这一状况,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辅导员道德方面的标准要求,提升辅导员的道德水平。对于已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习,加强其道德修养教育。同时学校要严格制定相关方面的校规校纪。

(三)辅导员在统一化管理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辅导员最少都要管理几十个学生,一般都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但是辅导员要在这种统一化的管理中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情况不同,导致每个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表现也不一样。统一化管理下,针对每个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的特点。

(四)辅导员应有效利用网络科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新时期,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班会、走寝室。利用手机微信、QQ等通讯软件更为方便,而且能够保证实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和加以指导,这样更加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论

面对如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的辅导员日常工作缺失的现象,各大高校必须即刻采取行动,严格落实辅导员各项工作,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同时,辅导员需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原有途径中融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真正将辅导员的责任与义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63-65+95.

篇6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重要问题;分析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指代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流程和模式以及情感和r值观等层面之上的具现化表现,是学生在接受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之后可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本学科特性的人文品质以及重要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之下来说是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以及综合性思维等因素构成的。

空间感知在这里指代的是不同维度之下人类生存空间的感性、理性认知流程,其中包含的是区域认知以及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在这里指代的是,在对各种类型的空间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区域中包含的位置、特征以及差异性等相关因素做出解释,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客观、准确的地理层面上行的认识;人地观念,指代的是针对人地关系形成的认知、理解,以及自此基础之上做出的判断。

历史意识指代的是在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以及形成认识的时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觉性反应,其中包含的是历史理解、历史判断以及历史认同性等等。历史理解,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在对史料展开判别的基础上,针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来做出有主观性的解释说明,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形成客观准确的历史认识了;历史评判,指代的是针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站在现实和价值观等层面之上做出评价抑或是判断工作;历史认同,指代的其实就是从历史的层面上对自己的国家、文化以及政治等形成一定的认同感,总而言之就是认识、情感以及态度层面之上的综合性表现。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教学重要问题指代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解决到的学科重难点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问题,其实指代的也就是在社会与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抑或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解决掉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既是教学难点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问题)。

三、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重要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教学重要问题其实都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的,因此在找寻解决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联想到的就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具体点来说,综合性学习指代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之下,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作为载体,在施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来主动的获得知识技能,使得综合性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表应用措施。在对地图、图表等各种辅助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使得学生本身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地图和相关图表中得到有用信息,在从图表中找寻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对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另外一个层面之上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表示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呈现出来的特征,逐渐的对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了。

史料证明措施。在将史料作为依据的基础上来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认识并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使得史实可以构建在极为充分的证据之上,比方说针对“富庶的四川盆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展开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展示出来的图片、视频的基础上,逐渐使得学生对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在对历史性叙述展开解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对历史形成准确且客观的认识了,比方说引导学生在对史料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主观性结论,并在研究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将自己得到的主观性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念的理由阐述出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家庭贫困的学生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4

Abstract In the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poor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er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caring and counseling.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umanistic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有一门属于自己的特长,有的专修音乐,有的专修绘画,有的学习表演等等,所以学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一门艺术,这就是不同于综合知识类型的学生。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家境优越,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艺术院校中与这些家庭富有、衣着靓丽的艺术生相比,则显得尤为平凡与自卑。艺术院校的贫困生不仅要顶着家庭经济贫困的压力进行艺术的学习,还要承担学习艺术所花费的高额费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甚至幼儿阶段就开始学习艺术,由于过早面对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尤其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家长过高的期望更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这些都有碍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积极对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变得极为重要。

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重要作用

1.1 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艺术院校强化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艺术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保证。也是艺术院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艺术院校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优良的教育习惯和主要优势就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它也是我国艺术院校教育特点和院校思想工作融合的产物,更是艺术院校日常要做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内容。

1.2 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贫困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境困窘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但同时他们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将来会是国家艺术界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他们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需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的是令艺术院校的贫困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积极、成绩优异、心态成熟乐观的高素质人才。①

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的事物,新生思潮风起云涌,主要表现在思想逐渐多样化、复杂化;性格变得个性化、自主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过渡到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给艺术院校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艺术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发现问题并克服困难,做好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2 目前艺术院校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

当前,许多艺术院校的相关老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这些工作初见成效,但现状还是不太乐观,也存在着不足。

艺术院校还是存在一些管理者不够重视这项工作,由于重视的不够,导致艺术院校对家庭经济不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止步不前。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当然明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学校应尽的责任,但是还是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执行可行性关怀计划,不重视因这份责任的缺失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状况,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艺术界的希望和未来,艺术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学会各种技能,还要在困窘的环境中成长为心理健康、品质优良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可是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愿向老师展示自己家庭贫困的一面。他们不愿自主的找老师谈心,有了问题不愿向老师请求帮助,不愿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为他们的自我封闭和自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不够重视。②还有一些学生过于敏感、多疑,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贫困学生认为家里没钱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了摆脱贫困的局面,家庭贫困的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挣钱维持生计的事情上,对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也不放在心上,时间长了也会疏于自己的学业。

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方面,艺术院校的一些管理者还是不重视这项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管理者大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异的提供多种便利,从而忽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会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校感受不到温暖与舒适。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应该配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专业师资。过于重视对艺术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就会不自主的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忽略一旁。即使艺术院校设立这一岗位,一些本应负责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老师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自己的职位可有可无,所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此外,有的艺术院校为了节省成本,不会请专业人员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数学校要么是临时请来的老师,要么是辅导员兼做心理老师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些人员可能不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技能,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也不会做到扎实和彻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如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自然变成一种摆设。

3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扩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大局出发,以学生为本,自觉主动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相关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积极了解家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动态,依据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首先,建立专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队伍。学校应建立一支能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建设的管理队伍,这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要有能力、思想素质高的管理工作者才能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有板有眼,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反之,艺术院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会越来越低迷,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就会慢慢降低。要想提高艺术院校人文关怀的工作质量,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就需要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培训。在具体落实中,可以与其他艺术院校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安排老师进修学习等形式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其次,整合资源,开辟新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艺术院校的各种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如今艺术院校早已修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要起到聚集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作用。因为家庭贫困学生有经济、心理双重负担,所以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和合理性,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艺术院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提高家庭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好保障。

此外,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处和团总支等部门对贫困学生的援助作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处和团总支要积极主动吸引、指导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参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充分做好宣传活动。③艺术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经常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展励志、积极向上优秀人物事迹讨论会,也可以与贫困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上门访问、组织聚会、心理讲座等举措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进行真挚、有效的疏导,以此来提高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只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工作做到位,每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愿意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的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每个相关单位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积极探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共同推进艺术院校教育的合理化、民主化、人性化。

4 结语

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每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贫困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精神。贫困学生要用科学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强固自己的态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④我们应依据新时代、新形势,积极寻找不同于传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治疗,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性格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上下照应,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平稳发展的平台,这些工作也给艺术院校带来巨大的教育成果,对培养身体健康、心态积极、艺术精湛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院校的管理者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承担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充满热情活力的心态,突破工作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加强管理知识技能的培养,坚持不懈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并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取得更多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少一些心理负担,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完成自己的学业。

注释

① 蒋F.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② 吴长锦.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8

1.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重视程度不足专科医学生的学制是三年,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多人文素质课,包括医学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的课程设置均偏向于专业课,忽视了目前社会潜在压力下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机构等,但其程度远远不够,不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医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控制力差、生理成熟与心理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2医学心理学教育渗透不足

内容偏离医学心理学是让学生懂得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临床。而目前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均是心理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只注重心理学的教育,而医学内容渗透较少,不能很好的结合临床,导致学生不能将心理学熟练运用到医学当中,这使得医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重应试而轻临床,达不到医学心理学的教育要求。种种迹象表明医学心理学教育并没有融入现代医学模式,其课程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更好的服务岗位工作,实现心理学和医学的对接。

2医学心理学教育融入现代医学模式

2.1明确医学心理学教学定位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在前期阶段,激发学生个体心理活动,使之对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形成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掌握不同情绪的识别及干预。在这个阶段对大学生自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大学生活,应对压力和挫折都有帮助。后期阶段,就要将医学的内容逐步引入心理学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干预、心理治疗等。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医生和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应当与临床课程交替安排讲授。心理教师也要对临床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将心理学与医学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切实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2.2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构建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大量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去思考和分析某个案例或病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起学生运用心理学思维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安排学生参与多种心理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医学心理学的意义。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辅导作用,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听取和记录在心理活动中学生的不同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严密的总结,得出结论。

2.3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议

医学心理学与临床课程同时开设,两者就可以相互结合。开设临床课程后学生就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临床见习,在接触到临床实践后,此时开设医学心理学就能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患者身上,也会注意使用技巧和技术,心理学知识更加实用和有效,这才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医学心理学中对语言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如安慰性语言,可以使患者减少治疗恐惧感,改善心情;鼓励性语言,可以使患者对治疗更加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认知,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对学好这门课有重要意义。

3总结

篇9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末的美国,以唤起人类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倡导心理学积极研究取向,指引人们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和品质发展自我,致力于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此学说一经提出便在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防治性,主要目的是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大的缺陷,而积极心理学正好能弥补此缺陷。笔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之处,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1.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取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学生为基本出发点,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只关注消极的一面,忽略积极的一面,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认识到自己的积极品质。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完善的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这种教育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取向。2.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分为存在问题和没有问题两种,这种教育模式的隐喻内涵是为了问题而存在的,而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提出了幸福感、乐观的积极情绪,进一步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积极教育”的创新,具体表现如下。1.理论基础的创新。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第一,理论变革。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决定了教育实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消极心理学上发展形成的,关键在于研究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与此相反,着重研究人们的积极力量和美德,致力于培养更加幸福的人,其研究理论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变革创新。第二,理论的整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发展了几十年,然而由于重点关注“心理问题”,加之“心理问题”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统一的思想和指导理念,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人一个做法”的现象。而积极心理学能将所有积极心理综合在一起,重点关注人们积极品质和力量的研究,具有严格的研究体系,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整合创新。2.教育思路的创新。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相比,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具有下述几方面的创新。第一,构建积极品质,以预防为主。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塑造各项能力,而并非修正缺陷。预防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门人类力量的科学,搞清楚人类积极品质的形成过程,并采取恰当、科学的方式实施干预以帮助人们塑造积极的品质,而并非修正缺陷,即一旦发现有高危情况的学生,可通过发掘他们的积极品质预防问题的发生。第二,使用积极指标、评价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衡量人们的心理健康标准指标包括如下三个:主观性、积极性和多维性,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个人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品质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可知,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是通过对人们心理状态、满意程度得到的,为全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创建了新的途径。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多种测量技术。积极心理学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主要通过正面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最关键的评价指标——幸福感的测量技术已形成一种问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助的综合测量体系,为全面评估个人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二,积极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学认为:治疗并非是去除不良因素,而是要着力发现潜在的优秀品质和自助能力,在帮助人们修复自身弱点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积极品质和优点的培养。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类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为基础出发点,主张用积极的力量、激发内在积极潜力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这些积极的力量并非来源于外在灌输,而是在自主干预中激发出来的,能有效培养和挖掘积极力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具体实施途径

1.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要确保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效果,在开设时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第一,修订教材。由于国内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优秀的心理健康教材几乎没有。而国外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对积极心理学具有深入研究,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学者的研究经验,修订新的积极心理学方面的教材。第二,教学设计。由于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落后,尚无完善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可以以网易公开课中的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和《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以积极心理学议题为重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和体系,要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第一,围绕一个中心——发展学生积极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发展积极品质为核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计划,关注积极品质的形成。第二,发挥两个作用——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要充分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品质和心理健康观,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日常实践中。第三,实行三项改革: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生活实验为作业;研究成果讨论为评定成绩的关键。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避免教师“独角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加课程讨论环节,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作为评定成绩的关键。第四,突出重点:幸福感、信心、爱、乐观。拥有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优秀、积极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获得幸福感。2.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心理测评是评估和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应该采取积极心理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使用幸福感指标进行评价。幸福感是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常用的量表包括如下两种:纽咖滕幸福量表和武德幸福量表,国内可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结果和具体国情,开发适合国内具体现状的幸福感量表。其次,通过综合测评形成对人性的完整认识。除了幸福感量表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测评积极品质的问卷,如情绪、投入生活、生活意义及生命满足感等,形成对人性的全面认识。3.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学者诺•佩塞施基安认为任何人都具有两种最基本的能力:认识和爱的能力,这也是任何人都具备的心理素质,人类的任何心理问题都是这两种能力冲突导致的结果。在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时,要注重其积极反应,首先,通过积极心理学测量,给来访者一种心理暗示即治疗师全面关注其积极的心理品质,而并非剖析其“心理问题”。其次,治疗师要向治疗者暗示“问题”是能够解决和避免的,要引导治疗者重点关注积极品质,尽可能减轻治疗者的心理压力。第三,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激发治疗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并接受治疗。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其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亟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桑运川,孙荣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56-58.

[2]钟平.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1):34-36.

篇10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1.心理学人文关怀缺失现状

(1) 唯科学主义至上的研究方法。唯科学主义至上的研究方法不能够研究人性的全部情况,因此在心理学领域内,可使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内省地、解释地研究高级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最先打破冯特实验心理学界限,认为高级心理活动能够用实验和数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但在此研究中,人只是被看作为储存材料的机器,发展至行为主义,这种倾向便走向极端,行为主义涉及人时,用机体来替代,认知心理学将人比作计算机,为研究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规律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对人性的理解有较大的帮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出现,与科学主体形成了有力的抗衡,但就国内而言,科学主义仍旧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对科学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过分的追究就有改进的必要了。

(2)忽视人的高层次心理诉求。从心理学发展历程而言,忽视高层心理诉求的现象一直存在,从关注研究意识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再到认知主义心理学,虽然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关研究,但总的来看,这些还存在不足,并且从我国心理学界状况来看,它似乎正在重复西方研究的发展走势。心理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的学科,不关注人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当然,我们所强调人的高层次心理研究并不排斥心理学在其他领域内的研究,基于此,高层心理学的研究理应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内占据重要位置,并能够与其他研究共同发展,最终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忽视将结论应用到人的生存智慧。任何研究领域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对于心理学研究而言也不例外。但是就当今国内心理学研究现状而言,只是重视研究过程,对研究结论不重视,不懂得将结论应用到人的身上,可以说,这一现状使得心理学研究失去了原本存在的重要意义。例如,心理学专业期刊中刊登的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只有少数研究专业人士可以看懂,因此,便失去了心理学向人的智慧学转化的实际意义。基于此,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应当重视将理论结果转化为人的智慧这一问题,从更深层次理论而言,这是人文精神缺失及责任意识薄弱的反映。可以说,忽视结论到应用的转化直接制约了我国心理学中人文主义取向的发展。

2.心理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取向的对策

(1)转变研究方法。任何研究领域内,研究者的研究取向都将对研究的最终方向产生影响。心理学研究中唯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容易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理性,忽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缺少将研究结论转化为生存智慧的意识,因此其研究结果就变成了“无人”心理学管理。倘若,研究时采用问题研究,会与人进行交流,最终会改变这种不利状况,驱除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促进心理学健康发展。

(2)站在人才培养角度,加重哲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内,哲学和生物学是两大支柱,但是,在当前心理学研究领域内,哲学已经被边缘化了。心理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很少能够看到哲学的影子。在笔者来看,哲学正是人文精神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发展哲学在心理学中的重要位置,发挥哲学指导人生的作用,最终确保心理学发展的人文主义取向。

(3)增强专业心理学组织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机构、学会等是心理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组织,其在倡导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实际情况而言,效果甚微,原因在于人物研究机构缺乏。截至当前为止,我国心理学家没有一家侧重于人文社会主义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机构。因此,国家应该侧重对这一领域专业组织进行支持,从而加强心理学研究的人文关怀。

3.结语

如果说,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主要注重于人们如何消极地适应面临的困难环境,释放和缓解忧郁、焦虑、压抑、恐怖、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那么,新的心理学发展领域应该侧重人文关怀,积极发掘人的人格,研究人类的心理诉求,从而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快乐,更有创造力。基于此,国内心理学发展领域应当朝着人文关怀取向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心理学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能与西方心理学抗衡,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心理学。

参考文献:

[1]张映彬.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三个维度[J].皖西学院学报,2012(04).

篇1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策略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逐渐有了新的视角,也就是积极心理学,这主要是注重开发和应用人们身体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积极宣传和培养学生构建自身积极健康的心理,维护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心理问题出现逐渐的低龄化、极端化,我国的各个高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提高了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目前,在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向学生介绍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和心理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各种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的现象,向学生传授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的讲座和主体活动宣传。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质上属于一种“消极心理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和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约束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观要求和理性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逐渐增加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下,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学的重点是“预防”。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们会对心理教育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处理和鉴别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这种理念是典型的问题取向,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出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通过让学生不断地体验积极地情绪,培养出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目的。转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需要做到的是在知识观方面的转变,通过在高校中全面的普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自我认识、常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的标准等。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来,目前更加注重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下,学校应该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获取幸福的能力。积极的情绪包括爱、感激、自豪、兴趣、满意、快乐等,主要是人体感受到愉悦,可以是受到身体内或者是外部的刺激以及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预防疾病,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时能够让人们充满幸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使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生在积极情绪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3.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教师需要注重拓展心理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对向学生灌输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首先,教师是要注重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注重加强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其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掘朋辈资源,在日常的沟通中促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积极心理学,是时代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下,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最后,教师需要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屠鸣,李晓彧,魏春燕,邱建国,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米豆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篇12

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学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学习心得1上周一,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我们县召集的--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学专题的报考会。会议由全县各乡镇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组成的。主讲者是来自北京格荣斯新世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方舟导师。

方舟导师可谓是中国心理学教育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现任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担任河北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又是国家心理咨询师督导师。这场报考会主要围绕“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听进去”这两个主题来展开的。在位大师级的导师讲授下,我也收获匪浅、满载而归。虽走出了多媒体教师,但我的脑海里还清晰的呈现出方舟导师的音容笑貌和讲堂上的精彩环节了。

听着方舟导师的课,就想饮了一杯清爽可口的甘泉一样,滋润心扉,婉转如流的语言,就像高山溪水般悦耳动听。尽管已走出课堂,但心还在她的柔波里荡漾,我完全是被她的言语魅力给折服了。连续几个小时的课堂,她竟可以把每一句都吐得那么的天衣无缝,就像腾空的骏马,穿行自如。

其中的精彩环节至今还让我荡气回肠。特别是课堂上的互动,让在场的老师们分别扮演者黔技无穷的老师和调皮难管的学生。当分好角色后,扮演老师角色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叫在坐学生起立,但在坐的同学始终都无动于衷,或者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起、辜负老师的苦口诱导时,扮演老师角色的同志无奈了,而扮演学生的同志们却开怀的笑了。无奈,不是因为在坐的老师没有配合他们的表演站起来,而是想到了当前现实的某些教育机制和课堂存在的的纪律涣散现象。笑了,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故意捉弄扮演老师的同志,而是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了作为调皮学生可以不顾及课堂纪律的轻松心理,也看到了自己每天在学生面前所扮演的滑稽角色。

但谈到当今教师因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沟产生矛盾而引发的一些教师被害事件时,我们不禁震骇了。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学生不完成作业把学生留下来补作业有错吗?难道学生无视课堂纪律教师批评几句有错吗?面对这种兢兢业业而不讨好的老师所提出的质疑,没有人能给广大教师们留下一个可信服的答复。但在所有人都在围着自己心肝宝贝的转现实社会里,却实是存在着教师因得罪他们心肝宝贝而被杀害的事件。

所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能指责什么,只能从教师自身的问题去考虑。自己的身体自己爱惜,自己的健康自己呵护。明知道不良情绪会伤害身体,就少和学生怄气。明知道调皮的学生惹不起,就不要对他们大发雷霆。当你学会了紧急刹车,收敛情绪、暂停脾气,你体内细胞自然会正常的新陈代谢,也不存在什么过早衰竭的问题。当你学会了用心和学生沟通,自然就拿到了能打开学生心扉的那把钥匙,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换用一种正确而易让学生接受的说话方式去交谈,这样,自然会乐意地去听取你的意见。平时多用非言语之行为去激励学生,拉近师生间距离,这也是师生间的进一步了解和沟通做铺垫。

凡事,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和学生沟通交流,以心交心,这样才能真正的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就是我听了这次关于心理专题报考会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学习心得2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学习心得3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莎士比亚。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心理学学习心得4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学学习心得5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篇13

关键词:职业学校;心理学;心理素质

随着国内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其中的地位不断走入上升趋势,高校内的学生也逐渐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因此应将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以寻求相互适应的方式[1]。健康的心理教育学是引导学生完善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高校心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现代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呈现出两种原因造成心理学教育在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未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在高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在课堂中将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简单而又毫无色彩的讲解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心理学教学来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将心理状态进行部分分析和理解,同时使学生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更够做到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一面,在高校心理教学中,教师仅是要求中学生凭借单一性对其进行掌握和学习,例如全面性的学科系统、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准确度以及对相关内容知识有条不紊的清晰度等。换言之,当前的心理学教育过于重视形式方面、思维逻辑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了心理学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当前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提高心理学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致使我国社会现代化事业走向全面的发展的新单路,因此,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全方面要求也随之增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国家、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认识给予过多重视,而忽略了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对自身能够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对于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心理素质教育做出重点说明,缺乏合格心理素质的人才综合素质的是不健全的,尤其是高校中的教师肩负着培育当代中学生高素质的责任,并对未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因此,心理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教育,避免社会言论、事件、思想等负面方向内容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和整理心理调节问题的能力给予扎实的掌握。因此,增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高等学校中,心理学教育不被学生重视,对其投入的精力较少,但是心理学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在未来从事教育行业、以身作则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严格高校教师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地心理素质,加大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力度,促进师生的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以便自身适应未来的发展。

三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

①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的培养

由多种高水平节操组成的综合体是高尚情操,其价值观组建的基础,也是个性构成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高情操的培养,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与言论符合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在人们认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与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等紧密相连成为理智,其是人们进行认知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对理智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继而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求职欲望。

②为学生打造健全的人格。

在心理教育中,人们心理状态的综合反映称为人格,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是健全的人格。在某些方面来说,健全地人格比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重要,因此,在心理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带带学生的人格教育,继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心理的个性特征是人格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身拥有健全的人格的前提是经过心里个性教育培育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提高[3]。自我认知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将其与自尊、自强相结合,进行全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学生个性的成熟,以达到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建立。

③ 高校教师对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将以育人为本作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以往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高校教师应将传授知识和育人为本的作为教学的根本,具有全面能力、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在未来发展的社会道路中适应社会的需要,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际训练,将各种运用能力融合在对心理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④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迄今为止,心理教学一直处于对理论和概念浅显的分析上,使得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解仅停留于抽象的定义等表面内容,造成学生对心理学产生兴致勃勃态度变成味同爵蜡,并逐渐认为心理学教育毫无意义。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心理学书本的内容制定的教学方案,另一面是教师在教学中值注重理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应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充分发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总结,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得到增多,因此高校应切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意志力等内容,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继而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顺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

参考文献:

[1] 李华平,黄江.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2,32(3):87-88.

篇14

1.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够

生物医学模式统治医学院校时间太长了,根深蒂固,很难动摇。新的医学模式于1976年由恩格尔提出至今已30余年但在医学院校里医学心理学的受重视程度仍旧不高。医学心理学不仅课时少,而且大多数院校都把它作为考查课。医学心理学课程远远达不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应有的地位。

在2003年出版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将医学心理学分类为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其中包括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这一安排淡化了这门课的医学和理科特征,也隔断了它与临床实践的联系。目前,大学基本都将医学心理学课作为医学基础课,在本科的大二或专科的大一开设。大多数院校安排36学时,有的五年制本科只安排30学时,比课时最少的《人体寄生虫学》的22学时只多出8学时,这么少的学时,很难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丰富的内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些专科则只将这门课作为选修课开设,而实用技术类专业如影像、眼视光、检验等专业则均不开设这门课,这意味着有些专科毕业的医学生将完全没有医学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结合,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世纪中期其理论体系已渐趋成熟。它的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的,尤其后者(包括综合性医院常见的心理学问题、药物与心理行为、心理诊断技术、各种心理行为治疗、医学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等)更应让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并应用于临床。

30余课时医学心理学课程,充其量只触及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诊断学的皮毛,甚至在某种分支学科方面连皮毛也未触及;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这些课程,相应学生到了医院也就不大可能积极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来开展工作,其恶果就是“医患关系紧张”心因性疾病、医源性疾病増加,同时也影响了许多生物性疾病的恢复。

1.2 开设时间不合适

许多院校将医学心理学作为基础课,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讲授,这本身是不科学的,而且给教学带来难度。

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是在解剖、生理、生化以及临床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脑的活动极其复杂,每一项心理活动都是一个有许多神经组织参与的复杂的功能活动过程。人的知觉、记忆、认知、运用、言语、思维、书写、阅读、计算等都不是孤立的功能,不是有限细胞的直接功能,故而很难机械地定位于一处的脑区,要阐述清楚这些内容就涉及到了许多基础课程。若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与解剖、生化、生理等基础课同步进行,该课程要承载的内容就太多了。

除理论部分外,医学心理学的操作技术部分也涉及大量的临床技术问题。如各种疾病的心理问题,尤其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器官移植中的心理问题、危重症者的心理问题、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等等,都应在有一定的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才容易接受。因而,这门课程与临床课程同时开设较为合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医学心理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増进学生对心身医学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理论和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过程加以运用。

2.教学改革建议

医学心理学课程应该在精炼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増加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加大医学心理学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和融合力度,并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促进对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

病因或促发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很多,几乎涉及到了临床各个学科。有些疾病如传染病等,其病因和促发因素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不大,但在疾病的整个发病与转归过程中,则可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2003年S\RS(非典)流行时,许多住院病人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了疾病的加重或死亡。北京对进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干预及与患者心理沟通的培训工作。专家在培训中建议医生,第一次见到病人要这样说:“我会以我最大的努力,以现有的最好条件,和你一起努力,我们共度难关”还要求医生,一定要注视患者一秒钟以上,得到患者眼神和语言的回应后再转移,注视的同时可以点头或用简短的问候与病人打招呼。抗SRSt,在心理干预、心理沟通方面,专家们总结出了最能对患者产生鼓舞作用的四种表达方式:①轻轻拍肩;②扶肩说话;③向患者伸大拇指;④向患者打V字手势。前两个动作可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表明医护人员并不害怕他们,而是把它们当作亲人、朋友。向患者伸大拇指,表示患者情况良好,这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増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生要离开病房时,可以向患者打一个V字手势,等患者有表示回应时再转身。有关临床医生在引用以上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沟通后认为:有92%的患者当医生轻轻地拍打他的背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正面感受,他们说医生的触摸像一股暖流,一道激光、一束射线,把SRS病毒驱走了。就是光用眼神和大拇指,也有71%的患者当天就増加了食欲。

许多疾病从发病到转归治疗都离不开心理学内容,只强调生物医学而忽视心理一社会因素是不符合目前医学发展规律的。

2.2 重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在人们的习惯认识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轻视它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笔者一再强调这门课应与临床课程同时开设,就是强调它与临床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到医院实习的学生,应该是已经学习过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或正在学习,这样学生在与病人接触时,就会时时意识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并时时注意使用有关知识与技术。

心理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除大部分心理测验外)因此,实习时,应该要求学员重视语言技巧,与病人接触时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治疗作用。如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选用安慰、鼓励、劝说等方式以提高治疗水平。

安慰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愉快,改善心境。成功的安慰是不容易达到的,学员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以期达到真正的安慰效果。鼓励性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病人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对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非常重要。劝说性语言对医护人员来说更显重要,因为对病人劝说能不能达到目的,是对医护人员心理治疗能力的一个重要检验和评估手段。其次积极的暗示语言的运用,也能显示医护人员心理治疗的技艺水平。好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有时还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还要让学员避免对病人使用伤害性的语言。因为伤害性语言是一种劣性信息,会给病人以伤害刺激,从而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病情。

通过以上临床实践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深刻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习质量,所以说把《医学心理学》果程和临床课程同时开设,并重视这门课程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学好这门课是有重要意义的。

2.3 医学心理学课程应结合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充实内容

大学生群体不是脱离社会发展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社会中的各种风气,都会在他们身上得到反映。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实现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校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丰富医学心理学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如近几年全国大专院校呈上升趋势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就应该引起重视,并在这门课中给予涉及。大学生自杀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理性、素质也比较高的群体。但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至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虽然大学生自杀的人数相对于大学生整个群体比例较小,但是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却非常巨大。因而应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増加自杀专章或专节,论述自杀的病因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

《医学心理学》教学还应配合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有效的危机干预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医学心理学勘教学,相应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