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嫁接技术要求范文

嫁接技术要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1:09: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嫁接技术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嫁接技术要求

篇1

1 果实管理

1.1 疏果 柚果在经历了第1次生理落果(5月中旬)和第2次生理落果(5月底-6月中旬)后,果实基本稳定地着生在柚树上。此时应综合考虑树龄、生长状况、挂果量、土质等情况,确定合理留树的果实数量。疏果主要疏除畸形果、小果、碰伤果、虫害果,原则上1个花序留果不超过3个果。过多留果,可能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承载力不足造成单果偏小,商品价值降低,严重的会造成第2年减产。疏果过多,可能引起树体营养过剩,使果实单果偏大、营养生长转强,而果实偏大,木质化相对严重;营养生长过强会降低来年产量。

1.2 套袋 套袋是近年来在广丰马家柚产区推广的一项新技术。研究发现,套袋可以显著改善果实外观,使果面细腻光滑,油胞圆润、平滑。套袋可以促进果实提前转色,减少农药残留,防止日灼,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果实内质,提高果园品质的稳定性。

1.3 采收 柚果一般在10月初开始转色,11月初完全成熟,但采收期应根据果实的成熟度和采后的用途来决定。柚果的采收成熟度要根据果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采后的用途、市场的距离、加工和贮运条件而定。采收过早,果实的固有风味尚未表现出来,消费体验不佳,将影响到消费者的选购。采收过迟,由于果实已经开始衰老,不耐贮藏。另外,晚于12月中旬采收,显著影响到当年的花芽分化,会造成第2年柚树不开花结果。因此,根据销售规划,就近鲜销的柚果完熟采收。长运和远运的柚果,在贮运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完熟采收。计划安排到春节前后上市,则需要在果实7-8成熟时采收。

2 水肥管理

2.1 叶面追肥 叶面追肥是进行树体营养补充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根外喷施叶面可以吸收利用的水肥,促使叶色浓绿、厚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一年可以多次追肥,一般每次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0.20%-0.3%磷酸二氢钾。

2.2 施用壮果肥 夏秋季节果树养分消耗量大,即要供应树冠扩张消耗的养分,又要满足果实膨大养分的需求,必须通过适时施入壮果肥,来改善养分状况。一般壮果肥在6月中旬开始施用,最迟不能晚于7月中旬。此时养分需求较大,雨水较多,有利于肥料的充分利用。8月以后施用,晚秋梢抽生厉害,不利于果树安全越冬。

2.3 水分管理 夏秋季节果实膨大快,水分需求量大,应适时补水。7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整个月降水较少,不利于果实膨大。因此,在连续干旱10天左右,需要浇1次水。9月份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雨水多会引起裂果,果实风味变淡,应适度干旱。9月份以后严禁浇水,适当采取措施减少果树水分摄入。

3 病虫害管理

主要虫害有潜叶蛾、介壳虫、粉虱、吸果夜蛾、凤蝶、天牛、椿象;可有针对性选用阿维菌素4500倍液、融蚧2000倍液、杀扑磷1000倍液、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茶倍剑1500倍液,70%吡虫啉(刺可)2500倍液防治、毒死蜱1200倍液等药剂防治。主要病害有疮痂病、炭疽病、煤烟病、黑斑病。防治药剂有:苯醚甲环挫800倍液、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篇2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建筑特点;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以铰接或者刚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柱和梁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房屋墙体的结构不承重,仅起到分隔和围护作用,一般使用预制的膨胀的珍珠岩、空心砖或者加气混凝土、蛭石、多孔砖、陶粒、浮石诸如此类的轻质板材作为材料装配或砌筑而成。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框架按照跨数有单跨和多跨之分;按照层数有单层和多层之分;按照立面的构成情况有对称和不对称之分以及按照所用材料有混凝土框架、钢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的不同。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在规模较大的工业化施工中运用较多,其具有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优点。

二、 框架结构的建筑性能特点

框架结构比砖混结构有较好的延性、较高的整体强度和结构整体性,因此它在抗震方面有很好的性能。但是框架结构往往由梁柱构成,构件的截面比较小,所以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比较低,其受力特点与竖向悬臂剪切梁有类似之处,水平位移随着楼层的增高变得越慢,而高层的框架在需要承载极大的水平拉力,此时,刚浇的楼面也类似于梁一起工作的,而整体式楼面装配的作用不需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多半是填充墙,这样会有很好的分隔和围护的功能,其特点是能帮助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三、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以及施工技术要求

3.1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

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过程大致包括下列内容:①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绑扎、电渣压力焊及预埋件和管线埋设;②轴线定位放线和确定标高; ③ 框架柱模板安装;④ 框架梁和现浇楼(屋)面板模安装;⑤框架柱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⑥ 梁、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⑦ 框架梁、楼(屋)面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⑧ 浇水养护;⑨ 拆模;⑩ 填充墙砌筑。

3.2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3.2.1施工工艺流程图

3.2.2 施工技术要求

(1) 定位放线。严格遵循基础表面轴线原则,定位放线结束之后,则需要复核,同时需要经监理或者业主的核对,填写好相应的轴线复核记录表。复测工作必须要求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仪器、保管等方面都是专人负责;标识和设置以标高控制线以及主控轴线标桩。

(2) 钢筋方面。钢筋的选制:经过试验合格的钢筋方可使用,钢筋规格的代换依照等量代换的原则,需通过设计院的认可。钢筋的弯钩和弯折、钢筋、箍筋末端的弯钩的调直要规范。钢筋的焊接以及机械连接:进行钢筋的焊接的焊工需拥有有效证书。在焊接之前,需试验可焊性,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成批的焊接,同时也要进行抽样检查。焊接途中需要明确接头的错开距离,在长度为35d并且不小于500mm范围之内的连接区段,接头的面积百分率要达标。机械连接操作的工人也要拥有效操作证书,先试验再抽样复检。钢筋的绑扎:此施工必须按照规定的准则进行。绑扎必须牢固,缺扣、松扣以及漏扎是不允许出现的,其接头的搭接长度、位置及方式也要达到一定的规程及设计要求。

(3) 模板方面。模板和其支架的设计需要结合结构形式、地基土类别、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等条件,在相关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要达标。翻样工作应在模板制作之前结束,尤其是梁、柱交接点处的翻样。支撑系统需运用钢管排架,按照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变形量的控制要求进行设置,确保在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构造简单和安拆方便,模板和支撑两个系统需通过计算。在基础框架柱周边弹好柱边控制线之后方可进行柱模板的安装,同时钢筋限位需设在其根部,从而使得柱根部位置的精确。安装之前需对柱筋或预埋件进行检查。在对钢管排架及底模横楞的标高进行复核并确保正确后方可安装梁底模板。若梁的跨度大于4mm时需要起拱并且规范。当梁、柱模板平面接槎时,柱模应该支设到梁模板底而梁模板头竖向并接平柱模。

(4) 混凝土工程。调整好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之后方可施工。砂、石的投放严格遵循施工配合比,投料的先后次序为:石子、砂、水泥、。混凝土中的原材料的偏差度不能超过以下要求:水泥小于等于±2%,粗细骨料小于等于±3%,水、外加剂小于等于±2%。在钢筋马凳支撑上用脚手板铺平的两条跑道是混凝土的浇筑最宜采用的通道,每条跑道宽约1.2m,这样可确保混凝土施工时已绑扎成型的钢筋不易变形。混凝土的浇筑不能间断,尽量避免出现施工缝。若有些部位必须留施工缝,需符合规范标准,施工缝需保持平直。接缝之前,需先用水湿润施工缝表面,然后在接缝处铺设水泥砂浆,此砂浆需与原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混凝土振捣需密实,振动棒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当混凝土不出气泡也不下陷并且表面泛浆时即可。柱混凝土应浇至梁底50至100mm处或梁端弯筋底,必须一次连续浇筑完梁板,避免施工缝。有关肋形梁板的浇筑,应顺次梁方向,若遇必需留施工缝的情况,只能留在剪力最小的部位上。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下料和振捣,下料的厚度应该保持在300mm。振捣时候,振动棒插入下一层的100mm时,使上下结合密实,切忌碰触钢筋,否则会使模板跑模。振动棒应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可依照交错式或行列式进行,振动棒移动范围一般在300至500mm之间,每次振捣时间不得低于在20也不得超过30s,当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混凝土不再沉陷时方可。楼面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需用平板振动器复振,然后运用木抹子搓平以及紧光机施工。对于防水部分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

(5)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在12h之内进行养护,确保其表面的湿润度,并且需专人进行养护,养护的时间至少在7天以上;对于有抗渗要求或者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至少在14天以上。如果平均气温低于5OC,需采用冬季施工的养护处理。

四、结束语

虽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在施工中时而会发生,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则会对构件及结构的质量及安全周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些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针对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我们要熟练掌握其施工技术要求,要不断的探索和积累相关的解决方法与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

五、参考文献

[1] 阴杰,曹京华,陈克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2007(4).

篇3

【关键词】土木建筑结构;施工方法;施工要求;施工技术

一、土木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施工方法

1.1表面处理

根据加固范围拆除梁(板)下局部间墙,铲除梁原饰面层至砼面,用钢丝刷刷去松浮物,用脱脂棉或棉纱沾丙酮擦拭,去油污;b.用平砂轮对钢板粘接面进行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短边平行,最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干净。c.钢板粘贴面的背面需进行防锈、防腐及防火处理。(1)喷丸除锈等级为Sa2.5级。(2)环氧富锌底漆两遍,每遍30um,环氧云铁中间漆两遍,每遍45μm,高性能环保面漆两遍,每遍40μm。对于现场焊缝处,应仔细打磨后补涂底漆和中间漆,厚度同上。

1.2胶料配制

按称量比例调制粘结胶,调制前对甲、乙两组分别搅拌,混入后再充分搅拌。

1.3粘贴

用抹刀将配制好的胶粘剂同时抹在已处理好的砼结合面、钢板贴合面上。为使胶能充分浸润、渗透、扩散、粘附于结合面,宜先用少量胶于结合面来回刮抹数遍,再添抹至所需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

1.4加压

粘贴好钢板后用夹具夹紧固定,或用支撑固定,并适当加压,压力保持在0.05~0.1Mpa,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挤出为度。钢板粘贴后,用小锤沿粘贴面轻敲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

1.5固化及养护

钢板加压不得中途局部减压,经24小时后可卸压,3天后可受力使用。

1.6防护处理

粘贴加固,经固化卸压后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1.7检验

粘钢固化后应检验粘贴密实度情况,如不符要求,应进行修补。

二、土木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要求

土木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1)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清理后应露出结构本体、擦净,钢板打磨处理后,应露出金属光泽,表面处理不得沾上渍水、油渍和灰尘。(2)配胶:胶料应严格按比例称量配比,充分搅拌不得有沉淀色差,容器内应清洁,不应有灰尘、水分和油渍混入。(3)粘贴:配制后的胶料应立即使用。涂抹胶料时,水平粘贴应中间厚边缘薄,竖向粘贴宜上厚下薄,应无漏抹。(4)加压:粘贴钢板后用M10或M12膨胀丝固定,并立即加压,加压应均匀缓慢,一经加压不得中途减压。(5)固化及养护:粘贴钢板后,常温下24小时可卸载。(6)防护处理:经检验合格,应进行抹灰。(7)检验:粘贴钢板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可用小锤轻击钢板,从音响确定有效粘贴面积,密实度应达到有关规定。(8)所有的焊接均应在灌(抹)胶前完成,灌(抹)胶后不得焊接、敲打。(9)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采用压力注胶粘结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10mm。(10)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其受拉面沿构件轴向连续粘贴的加固钢板宜延长至支座边缘,且应在钢板端部(包括截断处)及集中荷载作用点的两侧,设置U形钢板箍(对梁)或横向压条(对板)进行锚固。

三、土木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3.1胶粘剂的配置

(1)将原材料按不同配合比称量准确,分别配置底涂胶料、整平胶料及粘结胶料。先将稀释剂加入聚合物主料内搅拌均匀,再将填料加入继续搅拌至均匀,最后加入固化剂,充分搅拌后即可使用。(2)配置胶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底涂胶料每次配置量以1-2公斤为宜;整平胶料每次配置量以0.5-1公斤为宜;粘结胶料每次配置量以1-2公斤为宜。(3)所有胶料要求于1小时内施工完毕。

3.2基底处理

(1)混凝土表面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剔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2)裂缝修补:缝宽小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3)、用混凝土角磨机、砂轮(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4)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3.3涂底胶

(1)应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将一定比例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2)用滚桶刷或毛刷将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等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4用整平胶料找平

(1)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修补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整平胶料填补,尽量减少高差。(2)转角处应用修补胶修成光滑的圆弧,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3)整平胶料须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5粘贴碳纤维布

(1)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纤维布长度应在3m以内。(2)配置、搅拌粘贴胶料,然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所粘贴部位,在搭接、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3)用特制光滑滚子在碳纤维布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至胶料渗出碳纤维布外表面,以去除气泡,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多层粘贴应重复以上步骤,待纤维表面指触感干燥为宜,方可进行下一层碳纤维布的粘贴。(4)在最外一层碳纤维布的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粘贴胶料。

3.6质量保证措施

(1)对于砼工程,应振捣密实,面层平整,砂浆拌制严格按照设计配比,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发生。(2)、碳纤维粘贴工程: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粘贴碳纤维布应尽量避开障碍物,如遇无法清除的障碍物而需截断时,在截断部位要予以适当处理,具体措施应视不同情况而定。(3)碳纤维材料方面的可靠保证碳纤维片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是与它自身的材质属性、成片加工工艺密不可分的。

四、结束语

土木建筑结构加固的目的是对老化或有病害的土木建筑进行加固的目的是提高其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鉴于每个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条件、使用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加固方法时,应根据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土木建筑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篇4

关键词:落叶果树;育苗技术;寒地

1 寒地落叶果树传统的育苗技术

在我国,寒地落叶果树通常采用的育苗技术为低位嫁接苗技术。嫁接苗是指把某一品种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待接口愈合后长成的苗木。嫁接苗技术能够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使果树较早地结果,因此,在果树的栽培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1.1 低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技术要点

低位嫁接育苗指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在距离地面5到10厘米的地方,进行芽接栽培。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要求选择优良的砧木,这样的砧木要与接穗能够亲密地结合。在培育砧木时,要选择播种的实生苗,这种苗根系深、寿命长、抗性强、能够进行大量繁殖。为了较早地进行嫁接,可以采用摘心的方法,这样可以促进苗木变粗、生长。在芽接或插皮按时,为使砧木“离皮”,可以在基部培土,施肥灌溉,促进砧木形成层的活动,使操作变得便利。

1.2 低位嫁接育苗技术的优缺点

采用低位嫁接育苗技术进行寒地落叶果树育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技术操作简单。但是这种育苗技术育苗时间长,嫁接成功之后要至少等上2年,苗株才能出圃。在定植后,一般需要四五年之后才能结果。因此,采用这种嫁接育苗技术,经济效益比较低,等待的时间比较长,短时间内无法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在加上市场上水果品种更新的速度加快,这种育苗技术已经赶不上水果品种更新的要求。

2 寒地落叶果树新的育苗技术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市场水果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的低位嫁接苗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寒地落叶果树育苗的要求。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高位嫁接育苗技术。

2.1 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技术要求

高位嫁接苗技术是指首先培育高位嫁接砧木苗,然后按照幼树整形时候的营养面积进行移植。在基部形成一到二层主枝,然后在每一个主枝或者主干上硬枝嫁接新的品种接穗。有的也可以直接在距离地面50厘米左右的地方进行硬枝嫁接。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砧木苗的时间培育需要3-5年,要实行严格的土肥水管理。

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下旬是高接苗繁殖的好时期,人们将培育好的高接砧木进行新品种接穗的嫁接,一般砧木主枝接口需距离砧木主心干30-40厘米,在中心干上,接口需距离最近主枝50到60厘米,在每个接穗上,至少有4个芽,当在主干上接一个接穗时,要使接口与地面的距离保持在50厘米左右,并且接穗上必须有8-10个芽。等芽在萌发之后,要抹去一些新梢,只留下部分合适的。还有一些新梢没有长在接穗上的,也要及时地进行清除。对于每一个接口,都要加以保护和处理。当风大时,要将砧木和其他的适当物品固定在一块,增加砧木的稳定性,防止新的芽被风吹折。在7月初,要对新的树梢进行第一次摘心,在8月中旬对新梢进行第二次摘心。在整个高接苗的繁殖时期,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新苗的土肥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苗木的营养,促进苗木快速地生长。

在定植高接苗时,一定要注意高接苗的土坨,这样才能减少伤根,使苗柱成活率提高。一般选择定植高接苗的时间为3月的中下旬和4月上旬。高接苗一般在当面就能嫁接,第二年就可出圃,进行定植。在每年9月中旬,要用铁锹等工具在高接苗周围挖一个直径为30-40厘米、深度为大约40厘米的土坨,在周围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把土回填进去。在土坨内还要浇灌一定的防冻水,避免果树在温度过低时冻死。

在采用高位嫁接技术时,还要注意高接换头,这是一种更新品种的好方法。在幼树期或者初果期,在中心干和基部主枝上长出的各种小枝上选择适当的部位,分别硬枝嫁接新的品种接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只留下砧木基部的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然后在上面直接高接新的品种接穗。采用这样的方法,新品种能够快速成长,很快地成形,能够较快地结果。在第三年,果树可以结果,等到四到五年,果树就可大量地结果。

2.2 高位嫁接育苗技术优点

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能够缩短育苗时间,当年就可以嫁接,第二年便可定植,第三年便可结果。其次,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培育出的果树,产量高、品质优、口味好,这都是低位嫁接育苗技术比不上的。所以采用高位嫁接苗技术能够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也有缺点,那就是这种嫁接技术较难掌握,对定植技术的要求高,如果处理不当,果树很可能死亡,因此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活率问题。

3 总结

寒地落叶果树为人们提供日常一些基本的水果食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们对水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需求,因此要加快落叶果树的育苗速度。在我国常见的寒地落叶果树育苗方法有低位嫁接育苗法和高位嫁接育苗法,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人们更倾向于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技术还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满足落叶果树育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圣华.落叶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7,(11).

篇5

【关键词】蔬菜嫁接机;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蔬菜嫁接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在蔬菜嫁接机的设计上虽然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技占主导地位的新时期,加强对蔬菜嫁接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对确蔬菜嫁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嫁接的概述

嫁接就是把两种幼苗安插、结合到一起的作业。利用抗性强的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可大大增强抗病性(嫁接西瓜、黄瓜可防止枯萎病,嫁接茄子可防止黄萎病、根结线虫病,嫁接番茄可防止青枯病、枯萎病,一般嫁接苗防止土传病害的效果达89.6%-100%);同时,通过嫁接换根,还可使植株的抗寒性及耐热、耐湿、耐旱、吸肥能力大大提高,还可克服连作障碍,因而可显著增产,瓜类、茄果类嫁接后一般可增产20%以上,重病区可成倍增产。

嫁接机是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机器。它根据不同嫁接方法,把蔬菜苗茎秆直径为几毫米的砧木、穗木的嫁接为一体,使嫁接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砧、穗木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从而又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因此,嫁接机被称为嫁接育苗的一场革命。

三、机械化嫁接的意义

由于蔬菜的生物特性,嫁接用的砧木苗和接穗苗都很脆嫩细弱,操作过程要求精细,采用手工嫁接很耗费精力,操作者极易疲劳,作业效率低;同时,由于操作者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要领、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无法保证较高的嫁接质量及成活率。因此,蔬菜的手工嫁接技术远不能适应设施农业生产的要求,研制嫁接机械和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嫁接技术势在必行。

机械化嫁接技术是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其突出优点是作业速度快、成活率高。机械化嫁接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砧木、接穗的切口准确嫁接为一体,极大提高了嫁接速度;同时,由于砧木与接穗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的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能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

四、嫁接方法

茄类蔬菜(茄子、番茄和辣椒等)嫁接用砧木一般采用抗病害能力强的同种作物(如野生品种),砧木与接穗的茎径基本相同,茎科断而都近似呈圆形,且为实心,一般采用劈接法、贴接法和平接法(图1a,b,c),三种方法均需固定物。瓜类蔬菜(黄瓜、西瓜和甜瓜等)嫁接用砧木主要使用南瓜和瓤瓜,其苹科断而呈椭圆形,且有空腔,瓜类蔬菜(接穗)草径较小嫁接时接穗不能进入砧木空腔,一般采用靠接法、贴接法和插接法(图1d,e,f),前两者需固定物,后者不需要。

图1常见嫁接方法

五、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

国外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在日本,西瓜、黄瓜、茄子靠嫁接栽培的分别达到100%、90%、96%,每年大约嫁接10多亿棵。从I986年起,日本开始了对嫁接机器人的研究,以日本“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推进机构”为主,一些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参加了研究开发,其成果已开始在一些农协的育苗中心使用。由于看到了蔬菜嫁接自动化及嫁接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阔前景,日本一些实力雄厚的厂家如YANMA,MITSUBISHI等也竞相研究开发自己的嫁接机器人,嫁接对象涉及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日本研制开发的嫁接机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但机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也开始了对自动化嫁接技术的研究,但其研究开发的技术,只是完成部分嫁接作业的机械操作,自动化水平较低,速度慢,而且对砧、穗木苗的粗细程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嫁接生产。在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蔬菜的嫁接育苗相当普遍,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每年向用户提供嫁接苗。但这些国家尚无自己的嫁接机技术和产品,嫁接作业大部分停留在手工嫁接的水平上,极少地方使用日本的嫁接机器。

2、我国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

嫁接栽培技术已在我国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瓜类蔬菜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蔬菜嫁接都是采用人工方法,瓜类蔬菜的手工嫁接,有靠接、插接等方法。蔬菜嫁接是一项时间紧迫、作业量浩大的工作。例如,栽培1亩地黄瓜需要3500~4000株苗,而幼苗适于嫁接的时间只有3~5天,一个熟练的操作者平均每分钟只能嫁接1~2株。为争取速度,加快进度,人们需要长时间地连续嫁接,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嫁接苗的砧木苗直径在3~4毫米左右,穗木苗直径只有1~2毫米,加之幼苗脆嫩细弱,所以嫁接起来很耗费精力。而且,每个人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要领、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难以保证高的嫁接质量和高的成活率。由于费工费时,在有些地区,又出现了放弃嫁接栽培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施用农药、杀虫剂、杀菌剂。这样不但造成了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了蔬菜,破坏了环境,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蔬菜的手工嫁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嫁接苗成活率低,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嫁接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蔬菜嫁接机。一种是由长春裕丰自动化技术责任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利用日本、韩国专利技术研制了“蔬菜半自动嫁接机”,主要用于黄瓜苗、西葫芦苗和西瓜苗嫁接,.也可用于番茄苗、茄子苗嫁接。它采用的是靠接法。先取出砧木苗,置于嫁接机左侧的压苗片中。然后从育苗穴盘中取出接穗苗,置于嫁接机右侧的压苗片中。机器启动后,自动进行夹苗、切口、结合等动作,并用嫁接夹从右侧夹住已嫁接的苗子。最后取出嫁接苗,栽植在预备好的苗床中。如果有3~4人配合,嫁接速度可大大提高,最快每小时可嫁接540株,比手工嫁接效率提高数倍,成活率达90%。另一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张铁中副教授研制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蔬菜嫁接机。该机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砧木和接穗取苗(用穴盘育苗)、切割、结合、固定和摆放等嫁接全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在体积、重量、嫁接速度和性能等方面的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专利。它每小时可嫁接1000株苗,克服了手工嫁接速度慢、费工费时和嫁接成活率低的缺点,可用于保护地黄瓜嫁接,也可用于茄子等其他蔬菜嫁接。

六、我国蔬菜嫁接机的推广前景

自动化嫁接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取决于以下因素首先,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科技园区已达1万多个。如在北京地区,市郊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非常迅猛,近两年在顺义、大兴、房山、密云等地均新增成群连片的保护地面积达10万亩(0.67万公顷)以上,形成了种植上的规模化。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也形成了多处大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呈现向南方发展的趋势,瓜菜嫁接技术在安徽、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种植黄瓜、西瓜、甜瓜、茄子、番茄的嫁接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基础,迫切需要实现嫁接苗的自动化生产和提供商品化的嫁接苗供应。

目前,我国各地农村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科技投入,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意识大大加强,步伐明显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率先建立起工厂化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山东、安徽、浙江、海南等省正在兴建嫁接育苗场。这些大规模的嫁接育苗场,只有通过高速、高质、自动化的嫁接机器人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优质的商品化嫁接生产。可以说,我国蔬菜、瓜果的生产和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自动嫁接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动化嫁接技术,形成产业化,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我国设施农业自动化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嫁接机在蔬菜嫁接中至关重要。在今后的蔬菜嫁接中,我们必须严格嫁接机设计方案,保证蔬菜嫁接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