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与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Quality Education
【Abstract】Since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than a decade later, the author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problems, and tries to explore and Ponder on some problems. Som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quality education may be compared with the law and reality, in the practice of harvest. Now sum up for colleagues reference.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hinking
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有的探索和思考还很不成熟尚处在进行之中,且未能突破问题的门槛达到理论的高度,更未放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为了能够快捷地突破问题的难关和及时地为共同实践素质教育的同仁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现也和盘托出以求有识之士的高见和指导。
1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促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发展,要实事求是就离不开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哪里来?从学情调查中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情调查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本身也是要追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育是毫无意义。教育效果的体现不外乎指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但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都不具备直观性,只有靠专业测试来了解。至少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是如此。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有测试这一现象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出现。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没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要根除应试教育必需彻底地取谛测试。但这几乎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连世界上的学府泰斗哈佛大学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违,就目前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取谛测试的学校,所以想回避应试教育这一事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而用单纯片面的应试教育来占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全部阵地则是无法容忍的。
因为教育的真谛不是应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人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远的意义。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测试,测试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而不是绝然对立的。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又不忽视应试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要分清主次,明确关系,合理对待;并且要努力使应试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而不受其干扰;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2 关于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铁证。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个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这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收效甚微,比较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结果是得不偿失。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浮在浅表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根本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时没有遵循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使研究落于空洞和盲目的境地。要使研究卓有成效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做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将导致失败。
前面我们提到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效果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活动上面大做文章。但却忽略了支撑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如果失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支撑,设计得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效果可言。尽管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积极性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许多人不得要领,所以教学水平没有突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提升。
学习积极性虽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性格特征是最稳定的因素,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抓住这个要领,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可望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学习积极性受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意志力性格特征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用脑力和体力活动取得成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去积极地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学效果受制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学习积极性来支撑,学习积极性需要性格特征和学习兴趣来提供能量。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性格特征需要用世界观来塑造,而世界观又需要靠教育来建立。再而持久稳固的兴趣来源于学生的脑力活动,离开脑力活动的兴趣都是短暂,肤浅,低级和不稳定的。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把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和启发与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3 关于教育教学任务
虽然国家教育战略已将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几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分配了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承担国家教育战略分配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在国家教育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共同认识。否则,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社会的“选校”浪潮,造成许多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极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损失将会日益加重。这里我们就要建议那些薄弱学校反省这样几个问题:学校是否认真领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彻底地实现了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轨?人才成长的基础抓得牢不牢?发展抓得紧不紧?关键抓得准不准?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因为不搞素质教育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违背这一原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人的成长必经三个重要阶段――基础,发展和成才,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成才。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成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这就是国家教育战略分配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明确任务,全社会教育必须达成这一共识,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
4 关于外语教学
本文要着重谈谈外语教学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笔者专业的缘故,而是出于对现在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忧心:首先,现在外语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人对外语是不是学科感到迷茫。由于认识的不正确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进而收不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如果把外语象其他科目一样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误入知识教学的路径,要想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那等于白日做梦,至多也只能是培养了一些能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认识问题:Foreign language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如果再以英语为例:English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 只有当外语教学工作者把一门外语作为语言而不是学科时他才会从掌握语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考虑问题,选择到适合外语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
其次,一门外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回避和作出错误选择都将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回避这个问题的人,表现为自己的教学没有章法,课堂结构混乱,教学方式方法不着边际,脱离语言学习的实际,没有效果可言。选择外语是教会的人,一门心思地用在“教”的问题上,围绕一个“教”反复兜圈子,自己独霸课堂,让学生失去大量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结果延误了学生,造成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微。不能究其原因,就责怪埋怨学生和满腹牢骚。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殆尽。选择外语是学会的人,容易从自己学习母语的亲生经历中去发掘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语言本身来自于生活,在以生活为基础上的人类相互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教学别重视语言与生活和交际的联系,在教学中总是把语言与生活和交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他们在实施教学中根据语言学习内容有高超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能力,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他们总是在指导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际交流时巧妙地融进新知识让学生毫不吃力地,轻松地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类教师他们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运用新旧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因为他们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为一体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运用,而运用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依赖于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这类教师他们从不独霸课堂,而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他们也不以教师自居,他们在学生学习外语中扮演的是指导员,教练员的角色,他们让学生觉得是学习的同伴和朋友。这种外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5 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这个话题似乎很平庸,因为所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十分详尽的理论论述,可谓众人皆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本文不想在一般理论意义上做重复讨论,只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些探讨,仅供参考。
先谈谈知识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惜有一些同仁们没有引起重视,甚至终身没有引起重视的大有人在。这恐怕是教了一辈子书业绩平平的重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是:有选择,就有定位。不同角色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会引起不同的行动路线,当然其效果也迥异。那些把自己当成是知识传授者的人,往往习惯从“教”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教会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看起来很累,也很辛苦,有的甚至从早忙到黑,效果却不咋地。那些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指导者的同仁们,习惯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去考虑学习活动的进行,他们很看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任务的明确,他们把启发和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第一要务,学生动起来以后,他们就让位于学生,课堂的主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始终让学生处于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却是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员,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一个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用自己的“讲”来独霸课堂,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学习。他们看起来很轻松,举止也潇洒,但效果却非同一般。其实,只要留意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两种同仁的存在。这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权衡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定位。
再谈谈能力培养的问题。只关注知识学习不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早已不被现代教育理念所容忍。虽然众多之人都知道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着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水平有很大差异的问题,但如何缩短和消除这个差异仍有许多人感到到迷茫,找不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要象解决其他问题一样:从认清两种不同事物的本质出发,根据本质的特性就不难寻求到正确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稍加分析就不难明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知识学习是认识领域的范畴,所以知识学习过程必须与认识过程相统一,学习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必然导致好的效果产生。能力培养则不然,如果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指导能力培养的教学必然导致失败,因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它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摇篮,离开了实践活动能力就失去了生长点和发展的空间,所以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先决条件,没有实践活动或实践活动少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正如一些有成就的老师所说:“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因素,但实践活动是人的活动,没有人参与的活动就不可能是实践活动,而人参与活动的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积极性直接影响活动质量的优劣和高低。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人的积极性在人的能力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性格特征塑造和世界观培养与教育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6 关于思想品德教育
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本地区教改,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的开卷考试,笔者参加了这次考试的监考工作。由于学生事先被告知本堂考试是开卷,允许带各种资料和书籍进入考场,所以全体学生无一例外的,人人都带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来到考场,考室内一片哗然,久久不能平静,快到发卷的时间了,我不得不对这种现象说几句,以使考试能按时顺利进行,当然提醒学生考试时间将到,要求他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是必要的,但似乎今天的这些话对他们毫无作用,纪律乱象仍然十分严重,凭着我的经验断定:这是考前茫然心理状态所引起一种情绪不安反应,于是我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简要的考前心理辅导,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奢望今天通过翻书和资料去争取好成绩,如果你的头脑现在还在考虑通过怎样翻书和查资料对付这次考试的话,那失败就在前面等着你们。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今天除了一支笔而外,什么都不会带进考场,因为我觉得用翻书和查资料回答考试题的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出题者也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这时,就有几个学生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我们考前又没有背,那咋办?“用你们的思想,理念,认识和理解去答卷,放松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是我给他们的回答。与其说这是给学生的考前忠告,倒不如说是我长久以来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希望。令人惊奇的是:考室内一下子出奇般的安静。经过一两分钟的沉默之后,渐渐地有人好像若有所悟似地开始整理和收拾桌面上摆得乱七八糟的书籍和资料,其余没有整理书籍和资料的学生和我们监考老师一道在平静地等待考试指令的发出。刚才的烦躁和不安早已烟消云散。由于这次监考工作比较特别,我十分关注这次考试的成绩统计与分析,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这个考室参考的学生成绩普遍十分突出。此后,我庆幸自己事前判断和推测与出题者意图之偶然巧合,更被出题者持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理念和大胆尝试所感动,但同时也对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弊端感到忧心重重。
在现阶段教育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两大突出弊端:一是许多思想品德课程仍然停留在知识教学的层面,没有完成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过渡,课堂仍以讲解书本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对付考试为主,没有把培养学生世界观和塑造学生性格特征的要务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考虑,忽略了思想品德根基这个大问题。二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低下,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与学习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种现象没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各方面差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品德的问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转化差生时总是从思想品德方面入手,然后再及其他,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抓住了思想品德这个要领,达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如果你认真研究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就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教育,世界观,性格特征,积极性,教学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链:即教育培养和塑造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孕育人的积极性,积极性支撑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品质,思想,观念,情感和规范的言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思想品德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那种脱离思想品德教育抓教学的人只能被认为是一个不懂教育和教学的门外汉;那种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囿于书本知识教学,不能把学生世界观和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塑造放在重要位置上来考虑和实施的人也只能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7 关于教育与教育管理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不要认为教育管理是学校行政的事,与教师毫无干系。恰恰相反,教育管理不仅与教师密切相关,而且在育人的问题上比学校行政管理重要得多。可以这样明确地说:没有管理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也是一种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教育,而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野蛮管理,也不可能产生管理的效应。教育与管理必须紧密地结合才可能产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效应,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一些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教育工作者颇有心得,值得借鉴:
育人好比木工做水桶,先将一块块木板刨光,修理周正,这就是教育;再把一块块木板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水桶,这是组织;但这个桶还不能装水,因为一是会漏,二是可能散架,三是经不起考验――提,挪和碰撞,所以还得加两道箍,用来把他箍紧,把握牢固,这就是管理。
在现在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组织和管理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一种是有教育没管理。教师讲得多,学生听进去的少,组织纪律涣散,教育教学效果差,教师威信降低,多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有管理,硬性规章制度多于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师生对抗,逆反心理严重,集体组织内部矛盾重重,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多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教育,组织和管理都实施不力。学生自律性差,言行不一致,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多属这一种。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能够把教育和组织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想树立教师个人的威信这就是秘诀。
8 关于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个人获猎和拓展知识的手段已普遍被人们所采纳,但把阅读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却为数不多;而把阅读科学书刊纳入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更是少见。可以说这是现代教育的一大遗憾。下面的两个案例可能会启发我们认识到这种手段的重要性和可采用性。
Thomas是美国一所中学的自然科学教师。今天他的工作任务是带领他的学生完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学习任务。现在该是他上课的时间了。Thomas像往常一样潇洒自如地走进他的课堂,像下面这样开始了他的课:
Step one――评价上节课学习。注:评价时潇洒的姿态和风趣的语言不时地拨得学生欢快的笑声和掌声,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在这时受到鼓励和表扬,Thomas一一地把功课本亲自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Step two――学习新课。注:Thomas没像我们一样要做很多事,他仅仅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学习新知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我带来了一个有机物――就是我停在校园里的大众牌轿车。
这就是Thomas在这节课所做的全部事。这堂看似简单接近荒唐的课引发出下列几件事情却令人瞠目:
第一,学生在Thomas讲完话后开始阅读教科书,并在这之后陆续取走了教室书架上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第二,当天课后学生借走了学校图书馆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第三,第二天当Thomas再来到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与Thomas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您的大众牌轿车不是有机物。”在学生回答完Thomas一连串“为什么?”的问题之后,Thomas向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们帮我搞清楚了我的大众牌轿车究竟是个什么物。在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Thomas完成了他的教学任务,面带微笑离开了他的课堂。
第四,学生在争论中显示出:所用知识远远超过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关知识,已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等众多领域,让人震惊。
接下来,这一案例是关于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育教学专著,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著作提到了阅读。最为典型的是他在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讲到:
“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四年级和五――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一、转变观念。端正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刻板记忆遏制思维发展,较之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达国家,创造型人才奇缺。索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运作,它注重人性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注重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始终把培养教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核心。并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鼓励他们多种形式学习;二是提倡大练基本功,诸如“教研专题”讨论会。组织“说课”竞赛。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开展“普通话竞赛”、“论文评奖”、教案展览。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研讨会,现代教学设施的操作竞赛活动。
三、根据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核心
优化教学环节的内容首先是优化教法,其途径是根据学校实际引进并推广教学经验,总结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填、压、灌、低效高耗的羁绊。
四、评价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驱力
①我校确立以四率为目标的质量评估标准。初一新生一进校,便把巩固率、全科合格率、学校及格率、优秀率指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各科老师,并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制度;②制订“教学工作守则”规范学校常规教学。学校制订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五环节的工作守则,确定了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工作质量标准,并将考核标准纳入量化成绩:③设立督查机构,强化教学监控,学校在教导处专设教研督室。对教学的五环节跟踪督查评估。定期征求各班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④用素质教育报告单替代过去的成绩单,对学生的评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五、构建多功能德育网络体系。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把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的人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来抓。①坚持对学生进行《守则》《规范》量化评分。②开辟校园之声广播,实行班级值周制,增设校园检查岗。给学生制作校牌。使每位学生融于集体管理之中,增强了自尊、自爱、自削的能力。明明白白做学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风气在我校形成。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奋斗目标。④充分发挥家长工作领导小组及家长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我们还聘请了法制校长,真正把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感到许多无奈和困惑,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思考之一:学生减负后,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多,家长有的顾不上,有的管不了,致使相当一些学生沉浸在游戏厅不能自拔,如何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作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先进单位,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通过由天津市科委资助的“天津市实验中学科学素质教育综合示范校建设”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建立健全科学素质教育机构,营造科学素质教育氛围
1.“文化”、“理念”引领,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生态环境。
“求真求实,思学思新”是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的生态环境。
2.构建教育管理体系,为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成立科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设立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例会制,建立科学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科技教育协会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教育教师,几乎涵盖中学所有学科,形成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团队。
3.完善软、硬件建设,为科学素质教育搭建平台。
软件建设上,为提高我校科学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养及教学水平,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顾问制”等方式,先后邀请北京市天文馆,天津市气象局、地震局、环保局等部门的专家到我校做专题讲座,并聘请北京市天文馆景海荣副馆长、天津市科技馆李玉明馆长作为我校科学素质教育的“首席顾问”。同时,先后派56人次参加由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主持、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并选派教师赴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典等国家进行学访,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学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硬件建设上,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设了“紫微垣天文研究室”、“生物创新实验室”等33间创新实验室,为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创建具有实验中学特色、高效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
1.多学科交叉渗透,构建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研发体系。
各学科教师深挖与科学素质教育有关的内容,充分整合学科教学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科学素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含着科技创新教育的潜能,在活动中自然地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
3.科学素质教育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科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课程的开发,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研发了一系列科学素质教育校本课程,自编科学素质教育教科书,如“创新思维”系列天文篇、生物篇、物理篇、IT篇等百余门校本课程。
4.科学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的整合。
①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主题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展示师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我校每学年举办一届有鲜明主题的校园“科技节”或“科技活动月”活动,依据学生特点和教育主题,分别开展了以“水”、“天象”、“建筑”、“桥”等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全员参与,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的魅力。
②学校、家庭和社会相融合,实现科学素质教育无缝链接。为了调动家庭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我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共同学习,更新观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长在网上获取有效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定期举办家庭科普知识讲座和擂台赛。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内科学素质教育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我校十分重视社会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三、构建“六维度”科学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提升科学素质教育的高效性
在确定科学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时,我们注意到了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学生的特点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广阔性和不确定性,经过反复实践最终确定采用评价指标从模糊到清晰的三级指标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评价角度的全面与包容,又保证了第三级指标清晰可操作。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确定性和发展性并重,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并重,评价表的作用是指导和激励并重。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交际情境 教师素质
在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一、面向全体,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坚定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境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了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 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 模式 实践
[作者简介]王昆(1970- ),男,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天津 3004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我市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4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82-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百万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但同时,高职教育也还存在着诸如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系统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学生成长的“立交桥”体系不畅通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索创新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滨海新区2011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信息供求状况分析,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能和工程师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超过5万人的缺口。而现实是:一方面很多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是找到工作不理想就辞职;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导致失业和空位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的原因是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滨海新区企业家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到企业往往需要2~3年的培养适应期,因此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八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天津的高职教育应该为滨海新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最为关键的是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目前企业最缺的是素质良好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二、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2011年上半年,天津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6.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0.2%,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36.3%,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工业仍是天津市财政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滨海新区的大项目中,企业老总首先看中的就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供给链,这是项目建设目标和利润实现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低,出现了责任意识缺失、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与巨额引资或自主研发的高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施严重不相适应,甚至成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有资料显示,有些制造业引进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只有70%左右,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亿元左右。可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滨海新区经济建设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产能扩张,至关重要。高职教育作为天津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肩负着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主动适应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需要,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企业用人的新需求、新发展,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载体不多,渠道不畅。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全面、全程的素质教育理念还未形成;“能力至上”的倾向;片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零距离”就业,过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隐性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系统、实效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天津职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先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企业岗位为依托,按照“课程教学驱动—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岗位实习—环境文化熏陶—行为养成训练—素质评价激励”的操作流程,形成以学校顶层的素质教育文件为引领,依托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特点制订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分年级、分阶段按照认知形成(课程学习、环境熏陶)—认知验证(职业规划、养成训练)—认知提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素质评价四过程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技能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机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1.以学校顶层的素质教育文件作为引领。天津职业大学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实行途径和保障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职业为依托,与技能培养系统衔接配套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并重发展。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2.依托行业企业岗位制订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职业素质概念是从企业角度提出来的,是企业对能够胜任内部工作岗位员工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这个衔接口就是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天津职业大学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寻找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契合点,归纳出专业群的技能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以此为依据,制定院系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运行、措施和进程、评价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可操作的、系统的实施方案,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适应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要求的“准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企业通过全方位参与方案的制订和修正、过程的运行和管理到绩效的评价和建议,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入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得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院系和企业双主体的特色,增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3.建设基于职业认同和行业归属的认知形成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认同和行业归属感的关键是解决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天津职业大学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素质教育模块内容层层分解细化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之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案例分析、教学互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把职业岗位素质划分到文化素质、通识课和职业素质三个课程模块之中,文化素质模块课程设置了40余门选修课程,通识课程模块中设置了8门必修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根据岗位素质要求设置如“沟通与协调”等5门必修课程,在建设上述职业素质显性课程过程中,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第二课堂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系列活动、主题讲座、职业规划、人际交流与沟通等职业素质隐性课程,构架了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完整的认知形成体系。
4.做好职业规划,发挥第二课堂效能,完成认知验证。职业规划不仅仅依赖课堂完成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到验证和不断地修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固化的主题活动和与形势紧密相连的专题活动,在倡导专业精神的基础上,对培养职业素质其他要素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天津职业大学通过创新与实践由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学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创业和升学等六个途径构成的教育指导、项目固化训练、常态化评价,建设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社会消费项目调查、和谐寝室文化展示、五项技能(计算机、英语演讲、书法、职场礼仪、公文写作)比赛、科技创新比赛、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项目,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完成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理论内容的检验,使职业素质教育通过一、二课堂渠道的对接得以融通,教育的功能也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素质塑造转化,再向创新创造的高层发生着飞速的转变。
5.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过程实现认知提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是学生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专业技能训练效果综合运用实践,得到社会和企业评价,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为适应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天津职业大学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中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之中,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工作状态下,熟悉和认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频繁反复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升,达到人职匹配。
6.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具有指导、规范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天津职业大学引入素质项目评价系统,学生从入学初始,就输入个人信息,并按照系统引导,完成电子注册,同时可以查阅上学期间选择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说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后将登录系统完成活动所要求的报告或注册;后期则由辅导员按照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给予量化的分值,系统汇总报告学生参与活动的总分。学校学生处要求学生于每学期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获得第二课堂相应的学分,总学分达到要求,可以获得素质等级证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天津职业大学推行的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企业岗位为依托,学校、院系两层素质教育方案,分年级、分阶段地实施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和探索,成效显著,滨海新区的企业对职业大学毕业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形成范式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全面扎实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柳艳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
[2]曹春晓,龚在礼.职业素质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