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范文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篇1

【摘要】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与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Quality Education

【Abstract】Since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than a decade later, the author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problems, and tries to explore and Ponder on some problems. Som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quality education may be compared with the law and reality, in the practice of harvest. Now sum up for colleagues reference.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hinking

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有的探索和思考还很不成熟尚处在进行之中,且未能突破问题的门槛达到理论的高度,更未放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为了能够快捷地突破问题的难关和及时地为共同实践素质教育的同仁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现也和盘托出以求有识之士的高见和指导。

1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促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发展,要实事求是就离不开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哪里来?从学情调查中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情调查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本身也是要追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育是毫无意义。教育效果的体现不外乎指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但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都不具备直观性,只有靠专业测试来了解。至少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来看是如此。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有测试这一现象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出现。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没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要根除应试教育必需彻底地取谛测试。但这几乎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连世界上的学府泰斗哈佛大学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违,就目前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取谛测试的学校,所以想回避应试教育这一事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而用单纯片面的应试教育来占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全部阵地则是无法容忍的。

因为教育的真谛不是应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人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远的意义。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测试,测试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而不是绝然对立的。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又不忽视应试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要分清主次,明确关系,合理对待;并且要努力使应试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而不受其干扰;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2 关于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铁证。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个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这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收效甚微,比较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结果是得不偿失。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浮在浅表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根本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时没有遵循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使研究落于空洞和盲目的境地。要使研究卓有成效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做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将导致失败。

前面我们提到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效果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活动上面大做文章。但却忽略了支撑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如果失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支撑,设计得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效果可言。尽管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积极性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许多人不得要领,所以教学水平没有突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提升。

学习积极性虽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性格特征是最稳定的因素,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抓住这个要领,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可望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学习积极性受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意志力性格特征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用脑力和体力活动取得成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去积极地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学效果受制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学习积极性来支撑,学习积极性需要性格特征和学习兴趣来提供能量。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性格特征需要用世界观来塑造,而世界观又需要靠教育来建立。再而持久稳固的兴趣来源于学生的脑力活动,离开脑力活动的兴趣都是短暂,肤浅,低级和不稳定的。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把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和启发与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3 关于教育教学任务

虽然国家教育战略已将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几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分配了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承担国家教育战略分配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在国家教育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共同认识。否则,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社会的“选校”浪潮,造成许多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极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损失将会日益加重。这里我们就要建议那些薄弱学校反省这样几个问题:学校是否认真领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彻底地实现了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轨?人才成长的基础抓得牢不牢?发展抓得紧不紧?关键抓得准不准?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因为不搞素质教育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违背这一原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人的成长必经三个重要阶段――基础,发展和成才,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成才。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成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这就是国家教育战略分配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明确任务,全社会教育必须达成这一共识,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

4 关于外语教学

本文要着重谈谈外语教学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笔者专业的缘故,而是出于对现在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忧心:首先,现在外语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人对外语是不是学科感到迷茫。由于认识的不正确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进而收不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如果把外语象其他科目一样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误入知识教学的路径,要想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那等于白日做梦,至多也只能是培养了一些能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认识问题:Foreign language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如果再以英语为例:English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 只有当外语教学工作者把一门外语作为语言而不是学科时他才会从掌握语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考虑问题,选择到适合外语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

其次,一门外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回避和作出错误选择都将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回避这个问题的人,表现为自己的教学没有章法,课堂结构混乱,教学方式方法不着边际,脱离语言学习的实际,没有效果可言。选择外语是教会的人,一门心思地用在“教”的问题上,围绕一个“教”反复兜圈子,自己独霸课堂,让学生失去大量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结果延误了学生,造成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微。不能究其原因,就责怪埋怨学生和满腹牢骚。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殆尽。选择外语是学会的人,容易从自己学习母语的亲生经历中去发掘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语言本身来自于生活,在以生活为基础上的人类相互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教学别重视语言与生活和交际的联系,在教学中总是把语言与生活和交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他们在实施教学中根据语言学习内容有高超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能力,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他们总是在指导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际交流时巧妙地融进新知识让学生毫不吃力地,轻松地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类教师他们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运用新旧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因为他们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为一体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运用,而运用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依赖于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这类教师他们从不独霸课堂,而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他们也不以教师自居,他们在学生学习外语中扮演的是指导员,教练员的角色,他们让学生觉得是学习的同伴和朋友。这种外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5 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这个话题似乎很平庸,因为所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十分详尽的理论论述,可谓众人皆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本文不想在一般理论意义上做重复讨论,只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些探讨,仅供参考。

先谈谈知识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惜有一些同仁们没有引起重视,甚至终身没有引起重视的大有人在。这恐怕是教了一辈子书业绩平平的重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是:有选择,就有定位。不同角色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会引起不同的行动路线,当然其效果也迥异。那些把自己当成是知识传授者的人,往往习惯从“教”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教会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看起来很累,也很辛苦,有的甚至从早忙到黑,效果却不咋地。那些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指导者的同仁们,习惯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去考虑学习活动的进行,他们很看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任务的明确,他们把启发和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第一要务,学生动起来以后,他们就让位于学生,课堂的主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始终让学生处于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教师却是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员,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一个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用自己的“讲”来独霸课堂,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学习。他们看起来很轻松,举止也潇洒,但效果却非同一般。其实,只要留意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两种同仁的存在。这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权衡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定位。

再谈谈能力培养的问题。只关注知识学习不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早已不被现代教育理念所容忍。虽然众多之人都知道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着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水平有很大差异的问题,但如何缩短和消除这个差异仍有许多人感到到迷茫,找不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关键是要象解决其他问题一样:从认清两种不同事物的本质出发,根据本质的特性就不难寻求到正确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稍加分析就不难明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知识学习是认识领域的范畴,所以知识学习过程必须与认识过程相统一,学习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必然导致好的效果产生。能力培养则不然,如果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指导能力培养的教学必然导致失败,因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它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摇篮,离开了实践活动能力就失去了生长点和发展的空间,所以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先决条件,没有实践活动或实践活动少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正如一些有成就的老师所说:“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因素,但实践活动是人的活动,没有人参与的活动就不可能是实践活动,而人参与活动的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积极性直接影响活动质量的优劣和高低。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人的积极性在人的能力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性格特征塑造和世界观培养与教育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6 关于思想品德教育

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本地区教改,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的开卷考试,笔者参加了这次考试的监考工作。由于学生事先被告知本堂考试是开卷,允许带各种资料和书籍进入考场,所以全体学生无一例外的,人人都带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来到考场,考室内一片哗然,久久不能平静,快到发卷的时间了,我不得不对这种现象说几句,以使考试能按时顺利进行,当然提醒学生考试时间将到,要求他们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是必要的,但似乎今天的这些话对他们毫无作用,纪律乱象仍然十分严重,凭着我的经验断定:这是考前茫然心理状态所引起一种情绪不安反应,于是我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简要的考前心理辅导,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奢望今天通过翻书和资料去争取好成绩,如果你的头脑现在还在考虑通过怎样翻书和查资料对付这次考试的话,那失败就在前面等着你们。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今天除了一支笔而外,什么都不会带进考场,因为我觉得用翻书和查资料回答考试题的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出题者也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这时,就有几个学生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我们考前又没有背,那咋办?“用你们的思想,理念,认识和理解去答卷,放松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是我给他们的回答。与其说这是给学生的考前忠告,倒不如说是我长久以来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希望。令人惊奇的是:考室内一下子出奇般的安静。经过一两分钟的沉默之后,渐渐地有人好像若有所悟似地开始整理和收拾桌面上摆得乱七八糟的书籍和资料,其余没有整理书籍和资料的学生和我们监考老师一道在平静地等待考试指令的发出。刚才的烦躁和不安早已烟消云散。由于这次监考工作比较特别,我十分关注这次考试的成绩统计与分析,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这个考室参考的学生成绩普遍十分突出。此后,我庆幸自己事前判断和推测与出题者意图之偶然巧合,更被出题者持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理念和大胆尝试所感动,但同时也对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弊端感到忧心重重。

在现阶段教育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两大突出弊端:一是许多思想品德课程仍然停留在知识教学的层面,没有完成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过渡,课堂仍以讲解书本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对付考试为主,没有把培养学生世界观和塑造学生性格特征的要务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考虑,忽略了思想品德根基这个大问题。二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低下,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与学习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种现象没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各方面差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品德的问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转化差生时总是从思想品德方面入手,然后再及其他,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抓住了思想品德这个要领,达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如果你认真研究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就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教育,世界观,性格特征,积极性,教学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链:即教育培养和塑造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孕育人的积极性,积极性支撑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品质,思想,观念,情感和规范的言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思想品德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那种脱离思想品德教育抓教学的人只能被认为是一个不懂教育和教学的门外汉;那种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囿于书本知识教学,不能把学生世界观和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塑造放在重要位置上来考虑和实施的人也只能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7 关于教育与教育管理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不要认为教育管理是学校行政的事,与教师毫无干系。恰恰相反,教育管理不仅与教师密切相关,而且在育人的问题上比学校行政管理重要得多。可以这样明确地说:没有管理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也是一种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教育,而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野蛮管理,也不可能产生管理的效应。教育与管理必须紧密地结合才可能产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效应,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一些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教育工作者颇有心得,值得借鉴:

育人好比木工做水桶,先将一块块木板刨光,修理周正,这就是教育;再把一块块木板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水桶,这是组织;但这个桶还不能装水,因为一是会漏,二是可能散架,三是经不起考验――提,挪和碰撞,所以还得加两道箍,用来把他箍紧,把握牢固,这就是管理。

在现在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组织和管理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一种是有教育没管理。教师讲得多,学生听进去的少,组织纪律涣散,教育教学效果差,教师威信降低,多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有管理,硬性规章制度多于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师生对抗,逆反心理严重,集体组织内部矛盾重重,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多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教育,组织和管理都实施不力。学生自律性差,言行不一致,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多属这一种。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能够把教育和组织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想树立教师个人的威信这就是秘诀。

8 关于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个人获猎和拓展知识的手段已普遍被人们所采纳,但把阅读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却为数不多;而把阅读科学书刊纳入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更是少见。可以说这是现代教育的一大遗憾。下面的两个案例可能会启发我们认识到这种手段的重要性和可采用性。

Thomas是美国一所中学的自然科学教师。今天他的工作任务是带领他的学生完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学习任务。现在该是他上课的时间了。Thomas像往常一样潇洒自如地走进他的课堂,像下面这样开始了他的课:

Step one――评价上节课学习。注:评价时潇洒的姿态和风趣的语言不时地拨得学生欢快的笑声和掌声,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在这时受到鼓励和表扬,Thomas一一地把功课本亲自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Step two――学习新课。注:Thomas没像我们一样要做很多事,他仅仅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学习新知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我带来了一个有机物――就是我停在校园里的大众牌轿车。

这就是Thomas在这节课所做的全部事。这堂看似简单接近荒唐的课引发出下列几件事情却令人瞠目:

第一,学生在Thomas讲完话后开始阅读教科书,并在这之后陆续取走了教室书架上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第二,当天课后学生借走了学校图书馆所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第三,第二天当Thomas再来到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与Thomas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您的大众牌轿车不是有机物。”在学生回答完Thomas一连串“为什么?”的问题之后,Thomas向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们帮我搞清楚了我的大众牌轿车究竟是个什么物。在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Thomas完成了他的教学任务,面带微笑离开了他的课堂。

第四,学生在争论中显示出:所用知识远远超过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关知识,已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等众多领域,让人震惊。

接下来,这一案例是关于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育教学专著,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著作提到了阅读。最为典型的是他在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讲到:

“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四年级和五――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篇2

一、转变观念。端正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刻板记忆遏制思维发展,较之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达国家,创造型人才奇缺。索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运作,它注重人性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注重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始终把培养教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核心。并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鼓励他们多种形式学习;二是提倡大练基本功,诸如“教研专题”讨论会。组织“说课”竞赛。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开展“普通话竞赛”、“论文评奖”、教案展览。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研讨会,现代教学设施的操作竞赛活动。

三、根据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核心

优化教学环节的内容首先是优化教法,其途径是根据学校实际引进并推广教学经验,总结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填、压、灌、低效高耗的羁绊。

四、评价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驱力

①我校确立以四率为目标的质量评估标准。初一新生一进校,便把巩固率、全科合格率、学校及格率、优秀率指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各科老师,并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制度;②制订“教学工作守则”规范学校常规教学。学校制订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五环节的工作守则,确定了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工作质量标准,并将考核标准纳入量化成绩:③设立督查机构,强化教学监控,学校在教导处专设教研督室。对教学的五环节跟踪督查评估。定期征求各班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④用素质教育报告单替代过去的成绩单,对学生的评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五、构建多功能德育网络体系。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把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的人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来抓。①坚持对学生进行《守则》《规范》量化评分。②开辟校园之声广播,实行班级值周制,增设校园检查岗。给学生制作校牌。使每位学生融于集体管理之中,增强了自尊、自爱、自削的能力。明明白白做学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风气在我校形成。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奋斗目标。④充分发挥家长工作领导小组及家长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我们还聘请了法制校长,真正把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感到许多无奈和困惑,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思考之一:学生减负后,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多,家长有的顾不上,有的管不了,致使相当一些学生沉浸在游戏厅不能自拔,如何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3

我校作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先进单位,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通过由天津市科委资助的“天津市实验中学科学素质教育综合示范校建设”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建立健全科学素质教育机构,营造科学素质教育氛围

1.“文化”、“理念”引领,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生态环境。

“求真求实,思学思新”是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的生态环境。

2.构建教育管理体系,为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成立科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设立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例会制,建立科学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科技教育协会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教育教师,几乎涵盖中学所有学科,形成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团队。

3.完善软、硬件建设,为科学素质教育搭建平台。

软件建设上,为提高我校科学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养及教学水平,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顾问制”等方式,先后邀请北京市天文馆,天津市气象局、地震局、环保局等部门的专家到我校做专题讲座,并聘请北京市天文馆景海荣副馆长、天津市科技馆李玉明馆长作为我校科学素质教育的“首席顾问”。同时,先后派56人次参加由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主持、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并选派教师赴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典等国家进行学访,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学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硬件建设上,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设了“紫微垣天文研究室”、“生物创新实验室”等33间创新实验室,为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创建具有实验中学特色、高效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

1.多学科交叉渗透,构建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研发体系。

各学科教师深挖与科学素质教育有关的内容,充分整合学科教学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科学素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含着科技创新教育的潜能,在活动中自然地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

3.科学素质教育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科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课程的开发,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研发了一系列科学素质教育校本课程,自编科学素质教育教科书,如“创新思维”系列天文篇、生物篇、物理篇、IT篇等百余门校本课程。

4.科学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的整合。

①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主题化”。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展示师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我校每学年举办一届有鲜明主题的校园“科技节”或“科技活动月”活动,依据学生特点和教育主题,分别开展了以“水”、“天象”、“建筑”、“桥”等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全员参与,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的魅力。

②学校、家庭和社会相融合,实现科学素质教育无缝链接。为了调动家庭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我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指导家长共同学习,更新观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长在网上获取有效信息、学习知识的能力;定期举办家庭科普知识讲座和擂台赛。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内科学素质教育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我校十分重视社会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三、构建“六维度”科学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提升科学素质教育的高效性

在确定科学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时,我们注意到了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学生的特点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广阔性和不确定性,经过反复实践最终确定采用评价指标从模糊到清晰的三级指标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评价角度的全面与包容,又保证了第三级指标清晰可操作。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确定性和发展性并重,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并重,评价表的作用是指导和激励并重。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交际情境 教师素质

在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一、面向全体,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坚定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境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了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 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 模式 实践

[作者简介]王昆(1970- ),男,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合作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天津 3004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我市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4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82-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百万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但同时,高职教育也还存在着诸如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系统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学生成长的“立交桥”体系不畅通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索创新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滨海新区2011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信息供求状况分析,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能和工程师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超过5万人的缺口。而现实是:一方面很多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是找到工作不理想就辞职;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导致失业和空位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的原因是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滨海新区企业家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到企业往往需要2~3年的培养适应期,因此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八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天津的高职教育应该为滨海新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最为关键的是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目前企业最缺的是素质良好的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和工程师。

二、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2011年上半年,天津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6.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0.2%,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36.3%,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工业仍是天津市财政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滨海新区的大项目中,企业老总首先看中的就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供给链,这是项目建设目标和利润实现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低,出现了责任意识缺失、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与巨额引资或自主研发的高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施严重不相适应,甚至成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有资料显示,有些制造业引进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只有70%左右,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亿元左右。可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滨海新区经济建设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产能扩张,至关重要。高职教育作为天津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肩负着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主动适应产业技术结构升级的需要,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企业用人的新需求、新发展,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载体不多,渠道不畅。主要表现为:全方位、全面、全程的素质教育理念还未形成;“能力至上”的倾向;片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零距离”就业,过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的显性课程、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隐性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系统、实效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天津职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先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企业岗位为依托,按照“课程教学驱动—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岗位实习—环境文化熏陶—行为养成训练—素质评价激励”的操作流程,形成以学校顶层的素质教育文件为引领,依托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特点制订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分年级、分阶段按照认知形成(课程学习、环境熏陶)—认知验证(职业规划、养成训练)—认知提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素质评价四过程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了职业技能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机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1.以学校顶层的素质教育文件作为引领。天津职业大学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实行途径和保障机制五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职业为依托,与技能培养系统衔接配套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并重发展。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2.依托行业企业岗位制订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职业素质概念是从企业角度提出来的,是企业对能够胜任内部工作岗位员工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这个衔接口就是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天津职业大学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寻找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契合点,归纳出专业群的技能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以此为依据,制定院系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运行、措施和进程、评价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可操作的、系统的实施方案,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适应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要求的“准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企业通过全方位参与方案的制订和修正、过程的运行和管理到绩效的评价和建议,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入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得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院系和企业双主体的特色,增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3.建设基于职业认同和行业归属的认知形成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认同和行业归属感的关键是解决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天津职业大学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素质教育模块内容层层分解细化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之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情境设计、案例分析、教学互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把职业岗位素质划分到文化素质、通识课和职业素质三个课程模块之中,文化素质模块课程设置了40余门选修课程,通识课程模块中设置了8门必修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根据岗位素质要求设置如“沟通与协调”等5门必修课程,在建设上述职业素质显性课程过程中,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第二课堂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系列活动、主题讲座、职业规划、人际交流与沟通等职业素质隐性课程,构架了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完整的认知形成体系。

4.做好职业规划,发挥第二课堂效能,完成认知验证。职业规划不仅仅依赖课堂完成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到验证和不断地修正。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固化的主题活动和与形势紧密相连的专题活动,在倡导专业精神的基础上,对培养职业素质其他要素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天津职业大学通过创新与实践由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学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创业和升学等六个途径构成的教育指导、项目固化训练、常态化评价,建设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社会消费项目调查、和谐寝室文化展示、五项技能(计算机、英语演讲、书法、职场礼仪、公文写作)比赛、科技创新比赛、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项目,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完成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理论内容的检验,使职业素质教育通过一、二课堂渠道的对接得以融通,教育的功能也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素质塑造转化,再向创新创造的高层发生着飞速的转变。

5.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过程实现认知提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是学生将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专业技能训练效果综合运用实践,得到社会和企业评价,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为适应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天津职业大学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中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之中,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工作状态下,熟悉和认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频繁反复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升,达到人职匹配。

6.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具有指导、规范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天津职业大学引入素质项目评价系统,学生从入学初始,就输入个人信息,并按照系统引导,完成电子注册,同时可以查阅上学期间选择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说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后将登录系统完成活动所要求的报告或注册;后期则由辅导员按照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给予量化的分值,系统汇总报告学生参与活动的总分。学校学生处要求学生于每学期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获得第二课堂相应的学分,总学分达到要求,可以获得素质等级证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天津职业大学推行的以专业为基础,以行业企业岗位为依托,学校、院系两层素质教育方案,分年级、分阶段地实施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和探索,成效显著,滨海新区的企业对职业大学毕业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形成范式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全面扎实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柳艳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

[2]曹春晓,龚在礼.职业素质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篇6

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历程

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改革目标开展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研究。其中,确立“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之一。

(一)以合唱团、管乐团为核心,积极开展艺术课外活动,组建艺术社团,培养艺术特长生

中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阵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从关心校园到关心社会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校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我校艺术教育历来重视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就成立了以合唱团、管乐团为核心的学生艺术社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校配备专职教师指导合唱团、管乐团开展活动,组织合唱团、管乐团参加省、市、全国和国际艺术比赛和交流演出,通过艺术比赛和交流演出,不断提高合唱团、管乐团的艺术水准。2000年以后,学校以合唱团、管乐团为课外艺术教育的基地,大力培养艺术特长生。两社团近年来共培养几百名艺术特长生,其中包括郭洁、刘晓星、林园等优秀毕业生。

(二)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行艺术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000年开始,我校进行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艺术社团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并逐步开发了《艺术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编写了包括《摄影社训练模式》《素描社训练模式》《陶艺吧训练模式》《扎染训练模式》等十几门艺术社团校本教材,还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艺术社团课程评价体系和艺术社团管理机制。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思路。一是除开设音乐、美术两门艺术学科课程外,增设校本艺术选修课;二是举办艺术节和定期举行单项艺术竞赛评比活动等活动课程;三是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中,特别注重美育教育的研究,以其特殊的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是把艺术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

在课程实施上,我们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制订好每学期艺术学科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和内容。要求艺术教师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备课,而且要求在备课中有创新意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艺术教师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都比较浓厚,艺术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特色带整体,全面推行学校的素质教育,构建广东实验中学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先进的学校文化可以促进师生素质的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校文化,塑造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是我校艺术教育追求的宗旨。因此,我校的艺术教育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艺术课程、艺术社团这一层面上,而是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层面。我们非常重视以艺术社团为龙头,以点带面,营造起校内整体的文化教育氛围。以艺术教育的理念、经验,辐射扩展到各学科的“培优教育”上,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艺术教育运行机制,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艺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一个高效运作的艺术教育运行机制。我们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道路上,创建了极具广东实验中学特色的艺术教育机制。

1.创新“面向全体”的培养目标发展机制

广东实验中学的艺术教育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力求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注重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实践国家新课程,紧跟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力求在艺术教育中努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水平以及整合贯通、开拓创新和跨越转换的综合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学校不但成为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成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使艺术教育不断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

在目标推进中,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活动与艺术竞赛,并形成了制度。校内艺术活动和艺术竞赛多层次,分为班级、年级、校区、学校四级艺术活动和艺术竞赛,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和竞赛中培养兴趣,提高发展。每年元旦组织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五四文艺演出、校园合唱节、国庆组织以“歌颂祖国,赞美家乡”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书画折纸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等专题艺术演出和成果展示活动。并积极组织社会艺术团体和专家到学校进行艺术普及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的指导下,全校每一名同学都能依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参加艺术选修课和学校课外艺术活动。

2.创新“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发展机制

“内外结合”的发展机制,是我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素质发展为艺术教育出发点和着眼点,根据艺术教育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课程教学发展机制。“内外结合”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打基础,抓好课堂必修课、选修课的常规教学,不断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课外求发展,学生根据艺术兴趣,参加艺术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培养艺术特长。

(2)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校内打基础,通过学校兴趣小组和社团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发展艺术特长;校外求发展,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校外艺术竞赛,通过竞赛锻炼艺术特长生队伍,提高艺术社团艺术水平。

(3)校内教师指导为主,外聘专家讲座为辅。校内教师为主,加强校内艺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培养艺术名教师;专家讲座为辅,根据艺术教育需求,聘请校外艺术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进行艺术普及教育。

根据“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发展机制,我们在课程开发上,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新课标,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师资状况以及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在音乐、美术、艺术等模块中,整合、开发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艺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西洋音乐鉴赏、中国音乐鉴赏、声乐与合唱、西洋乐器演奏与创作、中国乐器演奏与创作、戏剧表演与创编、音乐与舞蹈等十三门校本艺术课程。我们在课程选择上,允许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及学分要求,在遵循必修与选修结合的选课原则下,既可以在艺术必修课中学习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在艺术选修课中相对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课程。

3.创新艺术教育的评价发展机制

艺术学科作为非考试类科目,我校构建了“课堂教学达标与艺术竞赛达标”的评价机制。实施双向考核,促使教师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重视艺术竞赛的训练辅导。学校重视对艺术教育成果的奖励,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专门对艺术竞赛设立奖项,艺术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工作量学校还给予辅导费。学校每学年评选先进艺术类教师,调动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建艺术教育特色,打造艺术教育品牌

1.课程化

我校开发艺术校本课程,进行艺术教学实验。学校设立合唱、管乐、弦乐、民乐、电子琴、舞蹈、戏剧、绘画、书法、折纸、广告设计、陶艺、摄影、影视欣赏等课程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并根据学生及家长需求以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不断开设新的课程,戏剧、民乐等课程就是新设课程。每学期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课程目标、教学计划、设计方案,按课程进行管理,学期结束进行成果汇报、目标检测,逐步建立“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补”的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2.社团化

广东实验中学艺术社团建设是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大亮点。由于常规艺术教育的扎实开展,一大批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艺术社团也以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先后组建了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广东实验中学交响管乐团、广东实验中学管弦乐团、民乐队、弦乐队、舞蹈队、学生戏剧社、学生书画社、摄影社、工艺设计社、陶艺社、学生舞工队和学生礼仪队等,它们代表着学校的整体形象、文化品位与格调。校内文艺活动、校外文艺演出以艺术社团为骨干,提高了学校艺术活动品位。

3.品牌化

打造学校艺术教育品牌是我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和主要目标。学校形成了艺术教育“三大品牌”。

(1)合唱团。成立于1952年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是一支光荣之师,多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举办的合唱节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是中国最优秀的中学生合唱团之一,同时也是广州市九届学校合唱节比赛中唯一获得“九连冠”奖和被授予“模范合唱团”称号的中学生合唱团,2006年6月国际合唱联盟宣布合唱团排名,中国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成为世界排名第五的合唱团(这是中国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合唱团)。近年来,合唱团还远赴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参加多项国际比赛,均受到好评并荣获众多殊荣。

(2)管乐团。由初一至高二年级学生组成,是广州市管乐学会首批集体会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管乐艺术为媒体,让团员感知美、理解美、热爱美、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团员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心理、音乐素质,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2003年被授予“广州市优秀中学生管乐团”及“管乐交响化模范团队”光荣称号;2005年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管乐精英大汇演获一等奖;2006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关工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人才选拔总决赛中以全场最高分勇夺器乐类合奏冠军,同时获得最佳组织奖、最佳表演奖及最佳指挥奖。是广东省最优秀的中学生管乐团之一。

(3)艺术节。广东实验中学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十八届,与学校体育节、合唱节、科技节、社团节一同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节由各项艺术比赛、艺术作品展览、艺术讲座和学校文艺汇演等组成,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学生通过各种自编自演的节目反映校园生活,创建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通过各项艺术作品展览和艺术讲座普及艺术知识,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得每一年的艺术节成为校园文化的盛会,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盛会,成为全体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大课堂。

4.社会化

学校艺术活动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服务社区,影响社会的重要举措。每年我们都在学校文化广场举行师生书画展、文艺演出等艺术活动,每次广场活动都吸引全校师生家长观摩,活跃了校园文化活动;还组织师生送艺术到部队,到山区,到社区,促使社区艺术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和广州芭蕾舞团、战士杂技团、战士歌舞团、广州青年粤剧团等艺术社团联合举办艺术活动,邀请省市艺术家来校辅导,与师生交流;每年我们都在体育馆进行文艺演出活动,对家长、社会开放,向社会公演,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团委学生会先后组织了艺术节、合唱节、校园歌手大赛、“美丽广东我的家”摄影展、“省实之星”学生形象大赛、故事等艺术创作活动,学生运用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国际化

近年来,依据学校“面向世界”的发展定位,我校以合唱团为首的各艺术社团,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国际青少年合唱节、世界合唱联盟大会、港澳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等活动,不仅为国家为学校赢得声誉,而且通过国际交流,扩大了我校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为学校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名牌中学做出了贡献。

三、凸显艺术教育效果,增强学生各项素质

我校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和特长,使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取得了许多成绩。

(一)开发学生艺术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社会竞争力

让学生有一种求知欲和新鲜感,对艺术拓展有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能力、社会竞争力是我们研究的宗旨之一。我们创设有利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艺术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知道和懂得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校艺术社团开设的活动报名者踊跃,使社团无法容纳。只好以曾经参加过的艺术活动和自己的特长成绩作为依据,以及家长的支持意见等综合评定来竞争选拔。我们的许多艺术活动是以竞赛的方法开展,培养学生好学上进有竞争的意识,如学生无兴趣不常来活动或其他原因,就自动退出社团,我们再吸收其他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我们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或竞赛中要有动脑和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兴趣的品位和各种能力,使自己在全面提高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掌握评价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艺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艺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艺术素养,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二)培养学生战胜自身弱点,树立吃苦耐劳精神

在艺术课程和社团的各种活动中,许多学生在训练或制作中养成了耐心细致、爱动脑动手、勤学好问、大胆创新、不怕艰难等优良品质,从而战胜了自己懒散、贪玩、怕苦、怕累的弱点,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素质特长的学生。如在合唱团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的训练中,学生刻苦训练,竟然将有十三个声部的复杂的现代派作品用外语演绎出来,取得了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的成绩;在管乐合奏中,大家彼此切磋,不厌其烦的反复配合;在陶艺制作中,会把倒塌断裂的陶艺作品耐心细致的修复;学生觉得在艺术社团活动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中无法学到的其他知识,特别在艺术社团活动中能逐步形成克服困难不畏艰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带着各种想法来学习,有的是想来玩,有的是好奇心,有的是想拿奖加分,有的是来提高或学门特长,等等。我们在活动中让他们摆正各自位置,端正思想,不能有私心,要有集体合作精神;不能有功利思想,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充分的自信。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功所必备的素质,我们将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营造轻松开放的环境,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必要技能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严格的开发智力的活动训练,让他们承受一些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如合唱比赛中,新学员跟老学员参加比赛做助手,让他们了解和适应比赛的激烈场面,以及比赛中各种复杂的环境等。在工艺品制作中让学生跟能力强的学生比,不要怕失败,要有自己的信心去战胜一切,去获得成功。所以学生的成功都是从不会到熟练,从不懂到精通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不断磨炼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艺术教育中健康成长。

(四)开发学生各种智能,提倡创新意识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要学习课本之外的许多知识,这样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获得广阔视野。我们在教学训练中要求学生:一是拓展思路,自己有明确的训练方案和目标。二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始有终,完成自己的学习训练成果。三是有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训练课目,严格做到。四是人人在参与活动中要有新想法和进取心。同时,我们以创新为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应试教育”的灌输式学习,以各种方法完成创新活动,如乐谱的编制、海报的设计、乐器的调试和训练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新天地。经过艺术教育的实践,学生的灵敏度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在逐步提高,许多学生有一技之长,成为学校的艺术骨干,在省市区各项活动中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

(五)建立良好氛围,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 大学生 文化 素质教育 计算机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正在以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之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业务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更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扰和压力。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涉及了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则应加强文学、历史、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文化基础课方面的教育,以提高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

我院作为一所艺术设计类院校,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由于其专业特色的不同,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要提高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得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能力等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免得流于表面说教。

1.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甚至从小就为专业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文化基础与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高考录取时文化知识的控制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这使得他们的文化素质先天不足。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的学习结果可能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基础来支撑,就不知道文化基础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影响的重要性。而这种影响就好比房子与地基的关系,只有打好地基,房子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

(2)长期以来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对教育评估也以专业成果为主。因此,学生也好,教职工也好,文化课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离开了文化素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应使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

(3)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部分学生学习有急于求成、无功不做倾向。从心理角度看,青年时期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受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特别容易把消极的东西接收下来。而且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认识首先是设计带来的金钱效益,根本没有认识其内涵。

2.重实践、轻理论

艺术设计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要求其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所以进校不久,部分学生就利用原来的专业基础,在社会上“打工”,做兼职,从而影响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许多艺术类大学生自认为专业学好就行了,所以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专业学习上,文化基础课在他们眼中自然成了“副科”。甚至本身是文化课时间,一部分学生都逃课,转而从事专业学习与创作。现在的社会不乏懂技能的设计者,不乏懂PhotoShop、3D、Flash的电脑高手,这些充其量只是“工匠”,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浓厚专业修养以及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3.对就业素质的认识不够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人才的时期,目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显然是不正常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不正常现象?大学生素质的缺失是关键因素。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素质便成了就业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就业素质大部分学生认为要有“独特的构思创意”,而对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文化素质”及“对各种软件的熟练操作”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重要性。事实上一些公司表示,求职者的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性格活泼、文化素养高、口才好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地推介自己,占尽优势。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采取的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学初,我们对所有新生进行了调查,借此分析掌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毕业于哪所学校?(2)家中有没有计算机?(3)会使用哪些计算机软件?(4)平时利用计算机主要干什么?通过调查分析可知,由于学生的生源复杂,有的是职高中专技校生,有的是普高生,有的来自城镇学校,有的来自乡村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极少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office、操作系统等基本操作,更有极少部分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虽然中小学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计算机课没有被列为高考科目,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高三学年停止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加上原来学习过程中讲解不系统,学生实际操作少,计算机课经常被挤占,学生根本没有实际操作过,加之家中没有计算机,导致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极其低。个别学生根本不会开机、关机,更不用说打字及使用软件了。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别的如此之大,如何进行大学时期的计算机教学,是面临的一个艰巨的考验,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分层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生心理,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使得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和水平上都有提高。并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座位上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安排座位,成立学习小组,选出基础比较好的作为小组长。其次在讲解具体内容时按难、中、易分层提出要求,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不同的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相互影响,相互带动,这样做既调动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上机成绩的评定不以“照葫芦画瓢”地完成课堂练习为依据,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最多得4分,而融入自己的创意才可以得到5分。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每节课布置一定数量的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这些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学习。对于在计算机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允许并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钻研更深层次的知识。鼓励学生超前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使学习尖子脱颖而出,带动其他同学。比如:目前常用一些流行软件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下载工具、网络播放软件、豪杰超级解霸的使用及如何剪切、压缩、转换音频和视频文件等等,通过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指导等,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在各班分别找出几名优秀的学生,请他们结合授课内容或专业情况讲解某个软件的用法,并当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一经推出,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涨,一方面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感到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作为教育的职能,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某方面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优质”和“高效”两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在课上的精心准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燥无味,这就需要老师如何将枯燥变为有趣如: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要先讲操作系统,再讲文字处理Word。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及文件复制、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却枯燥无味,学习效率都很低.。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采取的方法是:实践—理论—实践。即先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先打出一份简历、总结、报告、班刊或团刊等文件,对于这些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实践当中,他们理解了文件、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并自然要求将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实践)。文字处理部分掌握熟练以后,再学习操作系统部分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而是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同时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分解主要技能点,以技能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第一学期,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强化基本技能。第二学期则进行了一次“七彩校园班刊设计比赛”,目的是体现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熟悉OFFICE综合排版。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团结友爱,挖掘自身魅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3.强调创新精神,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更具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一转变,客观地反映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对创新教育的呼唤,也是现在国家教委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种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是一种主体性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能否实现,教师的责任义不容辞。首先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反驳、否定教师的观点,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使他们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独特的、有个性的特点,在作业布置上需要有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比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课程时,由于先前已经有了文字处理的基础,老师只用一次课时介绍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如超级链接、动态字幕、悬停按钮、框架、表单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课业设计──个人网页设计。时间为二个星期,各班由课代表进行班级主页设计,最后全班要链接在一起并制作出光盘,所用软件FrontPage或Dreamweaver均可。刚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收集资料,跑图书馆、买资料、请教同学、上网浏览、下载……等等,素材准备齐了,下一步该进行版面设计。从文字输入、编辑、排版、到插入图片、背景、动画、音乐等等,学生不仅巩固了以前学到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如扫描仪的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设计Flash软件、超级解霸的使用以及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等等。这时的学习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下,通过成功与失败的交错运行,逐步达到目标。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的知识,并能很好运用。经过二个星期的设计,几个方案的制定,多达几十次的修改,一幅幅精美的网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兴奋到了极点”。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交互性,让学生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网页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各班课代表设计了班级主页,并对全班同学的个人网页进行了链接,刻录成光盘,最后上传到Internet网上。

通过这次网页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4.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也是学校的生命线之所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细化了知识点和能力点,同时强调了素质教育。目的是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同时将社会或企业技术规范与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教学。

21世纪,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对于艺术设计院校类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分别在各班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并介绍了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希望学完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后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的需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标准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了解了各自需求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第一目标: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目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并拿到证书。两个教学目标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要求不一样,至于学生要完成什么目标,完全采取自愿原则。目标明确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觉性都很高。在2005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院的通过率为85%.。

5.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考试手段应注重考核学生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要考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方式下,教师常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素质教育下鼓励教师探索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多元职能的评价原则。

过去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分上机与笔试两种,笔试试题包括概念问答题、是非问答题、填空、选择题等,共90分钟。学生对这一部分抵触心理很大,考核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从2004年开始,我院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期末和平时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全部为上机,其中操作技能与理论部分分别占80%及20%。上机考试实现自动抽题、自动评分、时间由考试系统控制,笔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平时成绩则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通过组织“自我鉴赏”使几乎每个人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部分。例如:在讲文字处理软件时,引导学生利用编辑、排版及美化文稿的知识让学生设计校刊版面;在讲操作系统时,让学生利用画图工具并结合文字处理部分每人设计了一幅壁纸;在电子表格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表格的计算、管理及统计功能来模拟计算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成绩分析;在网页设计中,则利用超级链接、动态字幕、悬停按钮、框架、表单等知识每人都制作了个人网页;在演示文稿的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题目,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幻灯片。这些综合性的大作业形式,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并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教师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素质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师素质成长、成熟的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处于信息开放环境中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富于挑战创新意识,艺术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所需掌握的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越来越突出,迫使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若缺乏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顺应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教育主流。所以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四、几点思考

1.新入学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采取分层或分级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趋势,但是分层或分级将涉及整个学校的很多方面。如哪些内容是必修?哪些内容是选修?那些学生可以免修?分层或分级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机房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2.对于大学生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还没有达成明确的指标体系,希望权威部门能够在调查用人单位需求后,比较详细地列出,使得各高校老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努力方向。

3.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各专业特点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4.教学内容还应该突出应用性。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但是从学生的反应和老师的意见来看,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5.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这样既杜绝那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应付主义;也有效控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学习行为。

五、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素质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针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篇8

一、评一评这样的教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音乐欣赏的传统教学一般是初听、复听、再听的教学模式。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师习惯性地用毫无美感的语言介绍作者、讲解作品,用枯燥的语言深刻地分析却又肢解着作品的乐律和内涵,以期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教学庸俗化、单一化,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例如,在学唱歌曲《草原赞歌》时,不妨在原来的教法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大胆评一评老师这样的教法。通过学生的评论,会发现他们想要了解的话题:生1:《草原赞歌》是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如果老师能为我们剪辑一些《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的精彩片段,我们会更加喜欢这首歌。生2:这部作品反映了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如果老师能为我们呈现蒙古草原的美丽与富足,以及暴风雪时草原的变脸与无情,可以让我们更能体会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对家乡的热爱与面对暴风雪的勇气,还可以给画面配乐。生3:这部作品是蒙古歌曲,感觉距离我们的生活好遥远,如果老师能为我们介绍蒙古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音乐特色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民族韵味看!忽略了知识和学生主体情感的关系,就很难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让学生评一评这样的教法,不仅可以让音乐教学避免事与愿违,也能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让学生不再觉得音乐欣赏是枯燥无味的。

二、评一评 这样的音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通过实际教学可以发现:学生爱听歌,却对教材中的歌曲不太感兴趣;学生爱音乐,但又未必喜欢上音乐课。其实,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对经典名曲的鉴赏能力不高。在欣赏教材中正统严肃的音乐时,教师不妨给学生评一评这样的音乐的权利,适当将音乐课变调,让学生也能欣赏到爱不释口的作品。例如,在经典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过且喜欢的风格。生1:我喜欢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现场版,不仅在民歌里融入了一些流行元素,也把我们祖国的风采带向了世界。生2:我喜欢听席琳迪翁和宋祖英在2013年春晚合唱演绎的《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让人感觉很新鲜。生3:我喜欢周彦宏唱的版本,唱出了我们江南女子的甜美。生4:我喜欢霍尊唱腔风格的《茉莉花》听!这才是学生的心声。如果把评一评 这样的音乐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喜好,以此打破一成不变的欣赏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更能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乐趣,领悟歌曲的魅力。

三、评一评这样的观点: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

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怪圈:很多音乐教师对教材中的首首经典之作都抱有着虔诚的态度,对音乐名家顶礼膜拜,并在这样的心态下也要求学生对这些作品持有敬仰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培养了一批思维上的懒汉,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新课改下,不妨把评一评这样的观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显学生的独特个性。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溯流探源中,在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化蝶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评一评作品中的创意,课堂氛围甚是活跃。生1: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要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生2:是啊,我也喜欢这样的创意,这是否暗示着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默认和赞同?生3:《梁祝》的结局是祝英台撞死在碑前,而尾声化蝶部分的音乐却只是对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这样的尾声会不会缺乏应有的荡气回肠的千古憾事之感,大大削减了艺术感染力呢瞧!在让学生评一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纷纷显现出来。这样的创意环节,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局限性,突破了名人与权威的思想,更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了学生的独特个性。通过评一评,还让教师发现,原来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比《梁祝》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篇9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对教育工作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素质教育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也愈加重要。然而,大专院校在体育教育中对素质教育并不重视,甚至在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在对体育素质教育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实践思考。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实践思考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新时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决策,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大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大专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少素质教育,使得大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在大专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是当下大专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一、什么是体育的素质教育

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角度来了解何为体育素质教育,即在体育中实施的素质教育。它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的教育,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教育。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健康的身体是指身体发育正常,能抵抗各种疾病,适应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气候,有充足的精力完成体力与脑力的工作;二是指对心理方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气质与个性;三是指对学生的文化思想方面的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方面素养。

二、素质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一)“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

各项改革的进行都是以思想观念的改变为先导。改变传统的大专体育教育,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和生活,“健康”是体育课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的。大专院校一定要严格遵守“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因为只有学生健康才能保障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保障学生健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体育老师要明确“健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把“健康第一”的观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此外,老师还要把“健康第一”的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二)实现终身的体育教育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是指把体育不仅仅作为大专学习阶段的一项学习和活动内容,而是通过这一阶段对体育思想、技能的学习进行终身的体育锻炼,把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整个人生,将锻炼身体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体力最旺盛,精力最充足的年龄段。大学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好阶段,是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当下的大专体育教育还主要以应试和竞技为主,偏重体育的外在作用,忽视了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健康的重要影响。因此,不仅要注意对大学生体育思想的建立,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在校的体育锻炼变成终身的体育锻炼。

(三)以学生为主体

一直以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占据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大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比如在动作讲解、动作示范,以及各种运动的方法运用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指导等等,均体现了体育老师的主导性。然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改革下,不能整堂体育课都把老师作为主体,要明确学生才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的自然人,不是只知道听老师讲课的木头。每堂体育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是看老师,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取得的学习效果来判定。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谨记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重。

案例:在进行排球颠球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在学生面前为大家做讲解与演示。老师首先用了10分钟来讲排球的历史和比赛,又用了15分钟为学生实际的演示了一番,然后花了10分钟强调了一下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还对自己的球技和获奖进行了10分钟的演讲。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只留给学生很短的练习时间。学生刚刚熟悉了排球,还没能在颠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已经下课了,等到下一节体育课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短短时间内操作的那点经验。

三、结语

体育教育是大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完美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体育,产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在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体育教育变成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 凌霞.在大专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4(07).

[2] 张玉华.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探研[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03).

[3] 林涛.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0).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素质教育 实践 思考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升学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初中陷于盲目"追求高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要求。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本来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然而,在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后,教育偏离轨道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这种现象特别突出,表现在:①课程管理目标不明确,不重视物理在理综考试中的重要作用,轻视挤占物理课程;②教学要求极端化,为了应付考试,有的教师以牺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代价,实施题海战术,让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考试成了生产分数的流水线;③教育导向出现偏离,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相互交流少,轻视合作学习。这些教育教学的误区,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物理课的严重考试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和上课不听、下课发泄、旷课沉迷网吧等不良行为。

从宏观上看,物理单科的素质教育也受到当前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是应试教育观念没有根除。当前,仍习惯于以"应试教育"的观念看待和评判教育成效。学校之间仍存在升学率、考上重点高中学生数等的竞争,学校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中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家长也以学生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主要标准。整个社会的氛围仍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情结,也道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所在;二是师资素质没有质的飞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学科研水平偏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笔者认为,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定不移的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涉及到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诸多因素,解决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上出发,各种因素起作用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2.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当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物理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3.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3.1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从物理的实际应用或者物理的发展史或是物理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物理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课堂教学中也必须对物理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

3.2 增加物理活动课。活动课要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也可以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某些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常用地进行物理专题讲座、专题报告,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3 加强实验教学。新《课标》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上,强物理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还应强化选择仪器、试剂、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康玺.《对初中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思考》,载《语文学刊》,2013年第11期.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0-01

初中生带着美丽的梦想,跨入了校园,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生活。如何让他们的翅膀更坚实有力,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起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构想的首要任务。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具体做法如下:

一、问题教学――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这里,叶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具有开启学生大脑,促进学生求知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在“问什么”方面充分准备,要立足于语文的整体与学生的整体,要顾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实现以“问”带“学”的目的。

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由被动的答到主动的学,从教师的提问中揣摩问的学问,能提出更高、更深、更好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为此,教师在一段教学训练后,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来“问”,教师可以公开“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能力训练的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比如在讲授《窦娥冤》时,学生就提出了“窦娥的冤死与百姓并无关系,她为何要让楚州亢旱三年,这对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的百姓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窦娥的做法可取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窦娥指天斥地就是反抗吗?她与祥林嫂的反抗哪个更进步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更能带动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新途径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接触社会的途径多,知识面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个学生的知识变成全体学生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一、开辟诗词文赏析的园地。利用早读的时间,学生们轮流介绍一首自选的诗词文,介绍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又可以是某一字、某一段、某一问题的细致分析或独特见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介绍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讲授式,也可以是提问式,还可以是辩论式,其他学生也可以提问质疑。这样坚持下去高中三年就能累积二百多篇诗词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二、建立学生作文材料库。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如果人们不能用言语明确构成自己的意思,那么人类思想的最高成绩,最深刻的知识和最热烈的心情,都无法使人知道。”可是许多学生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总会感到很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积累不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就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建立了一个“作文材料库”,采用轮流制,每天一则新颖的作文材料。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督促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和写作素养。

其三、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创造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很多老师一直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宰者,评价学生的权威人物,其实在课堂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由此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评改作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要把评改的一般标准给学生,教师也可以事先将全班的作文先整体批阅一遍给定分数,记录下作文情况,再让学生批改,然后,师生交换批改情况,进行最后的评定。

三、课本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

对中学生来说课本剧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课堂与书本无可比拟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尝试课本剧的形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一、学生编写课本剧是学生对课文的再创作。它不仅需要对课文文字的理解,还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深一步的挖掘,编写课本剧的过程,是一个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还得到另一个收获:写作知识远远超出作文课上、语文课中所获得的,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12

关键词: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医德医风

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推动者、传播者与执行者,加强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促进医学生养成健康职业观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坚韧基石。笔者所在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承担着培养医学生的任务。当前,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的行为,导致执业环境恶化。党的十以来,中央重拳出击,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今年,市卫计委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廉洁行医教育,将打击号贩子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廉洁素质教育,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坚定信念、养成习惯,更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

1基本内涵

所谓廉洁素质教育,就是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1]。对于大学生的廉洁素质教育是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对医学生的廉洁素质教育,应当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侧重于廉洁意识的渐进培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医德医风等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培养等,提高廉洁行医认识、坚定廉洁行医信念、养成廉洁行医习惯,共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2廉洁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伦理品德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实践阶段的医学生而言,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其认知与定位直接关涉到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进程。因此,对于这个群体的廉政教育,需要将院校廉政文化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其廉洁行医意识,增强其拒腐防变能力,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2.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构成一定的关系,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如何满足需求其中就存在着廉洁与否的问题[2]。2012年6月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中第八条提出“廉洁自律,恪守医德”;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对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提出具体要求。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国家社会、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国家社会层面,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与法律,形成有效的正性宣传与舆论引导;第二,医疗机构层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与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培养;第三,学校层面,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洁教育纳入课程设置中,以德树人、以德选人、以德用人。

2.2提升医务人员廉洁素质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的重要话题

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令人深思的问题:医务人员廉洁自律的习惯性,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常态化。2015年笔者对所在学院临床实践阶段的部分医学生进行了有关廉洁素质教育方面的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7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问卷涉及医学生对反腐倡廉的关注程度、对廉洁素质教育意义的认知、廉洁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重点需要加强的方面。在此基础上,围绕廉洁话题进行个人访谈。从调查可以看出,100.00%的被调查者关注中央反腐倡廉工作;96.29%对相关政策很了解;其信息来源中,96.30%为互联网;100.00%的被调查者知晓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59.26%认为我们目前的医疗队伍中不存在违反“九不准”规定行为。这说明医学生对医疗队伍的“纯洁性”很关注,而且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较为清楚。88.89%的被调查者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加强‘三观’教育对廉洁教育很重要”。具体见表1。从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对廉洁素质教育的认知与国家和医学院校教育初衷是一致的,见表2。

2.3强化医学院校廉政文化成为院校教育的责任

无论是高校,还是临床医学院,都需要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文化。尤其是在临床实践阶段的医学生,对其实施廉洁素质教育的责任落在了学院的肩上。对于国家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医学生只有养成了廉洁意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知行统一,才能在社会中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作为学院,深感廉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中,可以借助专业优势开展义诊、咨询、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向医德标兵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廉洁素质教育是事业的需要、自身成长的需要。

3廉洁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与笔者所在的临床学院已经有意识地对医学生进行廉洁素质教育,但是没有形成体系,要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敬畏“廉洁”,还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从调查可以看出(见表3),院校、学生、教师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分析原因:第一,院校对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临床医学教学、轻人文课程教学的现象。2013年以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没有统一的人文教材;第二,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廉洁自律是医务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或关系甚远;第三,专业师资缺乏,导致人文教学不能贯穿始终,只是点段式教学。现状分析:临床实践阶段的教育,更多是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其教育模式基本是在一学期中系统地讲授两次课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实用主义”(这里的“实用”是指对自己有用)、“现实主义”(这里的“现实”是指对自己有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4廉洁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策

为做好学生的廉洁素质教育,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增加了一道“廉洁素质教育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这个多项选择题。其中,77.78%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文化建设,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师德建设,59.26%认为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与搭建教育平台,见表4。

4.1将廉洁素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之中

在如今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社会,抓好廉洁素质教育,接种“防腐疫苗”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3]。医学院校要把廉洁素质教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立体化的廉洁素质教育网络。由首都医科大学团队编写的《医德修养》教材,当属国内首册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材,教材包含了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内容,笔者所在的学院已开设课程专门进行廉洁素质教育。

4.2加强院校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为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4]。廉政文化需要渗透于学校文化、学院文化、医院文化之中,利用报告会、演讲会、先进人物宣传、建立廉政专栏等形式发挥正性作用;利用院报、官网、宣传栏(板)等手段宣传廉政建设与廉政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构筑医学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廉洁行医。

4.3加强医学生廉洁行医教育

当今时代,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教学、文件研读、党团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廉洁素质教育的需求,学生有悦动、有思辨、有创意,更希望通过多变的活动从中受益、展示自我[5-6]。调研中,喜欢社会实践与考察调研的医学生占62.96%,喜欢演讲、辩论、征文、创作、演出等的占40.74%,喜欢参观警示教育展览的占40.74%(见表5)。

4.4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言行对学校的声誉与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提高廉洁从医、廉洁从教的自觉性。教师对学生,注重严格执教、为人师表,自觉践行廉政文化,将廉政文化贯穿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注重政治纪律、职业规范的培养,不断提升其职业修养。综上所述,任何一次腐败行为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长期影响。因此,医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养成了廉洁的医德信念,才能够抵挡住社会上各种诱惑和欲望,才能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保持“知”与“行”统一。

作者:任静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参考文献:

[1]黄建永.对医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9):700-703.

[2]范春梅,李红,刘江平.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87-388.

[3]寇小宜.关于加强医学生诚信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12-813.

[4]刘京美.高等院校职务犯罪防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篇13

关键词: 寄宿制 德育教育 新问题 实践与思考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创办标准化的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成为主流选择。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在办学条件、“两基”成果、教师队伍稳定、学生的文明程度、教育教学质量、资源运用等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与发展。同时,创办寄宿制学校又是一项新生事物,办成品牌寄宿制学校更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本文立足寄宿制学校工作实践,谈谈在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情感缺失和情感教育的不足。

在寄宿制环境下学生的情感缺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亲情的缺失。学生生活学习主要在校园,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二是师生情感共振度不够,虽然师生在一起的时间延长了,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理解、敏感性等似乎弱化了,情感教育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二)生活成长和精神成长的不协调。

寄宿制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外在约束、习惯养成,多的是刚性要求和显性约束,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或者说,学校对学生精神成长准备不足、能力不够。如,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就产生辍学念头,对班级、学校失去归属感,因生活学习、交往、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而出现心理异常,特异学生有增加趋势的现象,说明寄宿制环境下要把学生的生活成长和精神成长有机结合起来,生活成长为基,精神成长为重。

(三)封闭管理和开放实践的不统一。

寄宿制学校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又造成学生活动的单一和同质化,校外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又停留在一些社区文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等浅层方面,学生从外界摄取的信息、实践体悟非常有限,这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安全因素等诸多原因的限制,的确需要调用各方面的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校外实践的作用。

(四)安全风险和多种管理能力的考验。

寄宿制学校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学生构成多样,比以前一乡一中学的情况复杂得多,家长的监护权随学生的转移而转移,学校要对学生吃、住、行、学、长等各方面负责,安全管理成为寄宿制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监管压力增大,管理难度增加。与此同时,学校和老师的管理职责相应扩大,从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安全等诸方面抓起,呈现全方位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鲜明特点,检验着老师综合管理的能力,也体现着学校宏观整合管理和微观精细管理的水平。

(五)需要政府社会的可持续支持。

寄宿制学校需要政府、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有些问题学校是无法单独解决的,如学生车辆接送、食堂等后勤社会化、校警校医、校园周边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和解决等问题,再有教师待遇、健康等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更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二、寄宿制背景下的德育管理策略

(一)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成严格规范协调有序的德育运行机制。

德育只有融入生活、进入学生心灵世界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潜移默化、喜闻乐见、体悟内省应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德育思路上力戒“假、大、空”,崇尚“实、活、小”,落脚于“情、意、行”。在工作机制的探索上,一是健全制度与评价考核体系,这是“硬件”所需,刚性要求,建立从学校到教师个人的德育网络,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规范中,要渗透人文化和个性化的东西。如,一些班级通过广泛讨论形成“班规二十条”、班级建立人人有管理职责的各种学生部等都很有借鉴作用,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二是德育目标设计的层次性和个性化。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形成从学校到班级乃至学生个体的教育特色。三是德育内容的序列化和学科的德育整合。德育内容上具有螺旋式梯度,积极探索学科与德育的深度整合,如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等。

我校是一所学生由农村集中到城区的新建寄宿制学校,德育思路上我们借鉴开展得比较成功的“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方式,取得初步效果。“生命教育”中通过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老”(老干部、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进校园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活教育”通过校园生活、师生互动、理财教育、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寄宿生活;“生存教育”通过安全、法制、励志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我们感到把德育的基点放低一些、起点放慢一些、落点稳一些,是比较现实的一种方法。正如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试验中学校长陈永林所说,“我觉得,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孩子不给社会添乱,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是朴素的事业,德育应该就是朴素的底色,一个合格中学生的底线就是“不给社会添乱”。

(二)抓好班主任、学生会、后勤宿管队伍建设工作。

寄宿制班级管理涉及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一支敬业奉献善于管理的班主任队伍是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至少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提升呈常态,活动载体要丰富。目标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之别。学校对班主任的宏观管理:完善制度,顺畅机制,搭建平台,让班主任干得有信心、有特色、有成就。如优秀班集体创建、首席班主任评选等有一定的层级目标。微观上就是班主任特色班级创建,“规范加特色”的班级建设。“培训提升呈常态”就是学校对班主任培训的常态化,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培训的常态化。在班主任培训中,我们采取“观摩交流、展示亮点、区域借鉴”方式,观摩展示校内优秀班级亮点、经验,进行片段式交流;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做专题报告,借鉴兄弟学校好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要求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探索出以校园“锅庄舞”为主体的活动特色,独具特色。

学生会队伍建设是寄宿制德育管理的关键。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通过学习生活各方面点点滴滴的行为实践培养出来,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群团组织建设,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分解到每个学生头上,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一项社团活动。学生会的培训管理作为团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学生干部从管理的“小助手”培养成自我教育的“小主人”,德育教育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后勤生管队伍建设是寄宿制德育管理的可靠保证。学生安全是寄宿制学校最基本的一项常态工作,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立足于每天活动的各个方面,而这些基础工作主要由后勤生管老师承担,门卫、宿舍、卫生、检修等处都有这些“第二战线”的老师,而且大都是老教师,对他们要以人文关怀为重,以制度管理为基。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教育智慧,借助老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善操心能操心的优点,“第二战线”持久稳固,就能实现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创设多样的活动载体,在活动中感悟与提升。

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要求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要让学生舒缓身心,又要达到活动育人目的。我们初步形成了四大活动特色:一是节庆活动,利用重要节庆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从学校宏观策划到班级微观设计,强调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参与广泛,如教师节有“我给老师的悄悄话”这样一个环节,有学生的祝福,也有学生的某个心愿或希望;有黑板上的祝愿,也有课前学生共同的“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的问候。二是评比奖励活动,突出学生特点和闪光点,扩大奖励面,改进奖励方式,如“校园十星”、“十大优秀家长”、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可以是班级奖励,也可以是家长为孩子颁奖;可以是奖状,也可以是老师的寄语,乃至作品展示,等等。三是道德提升活动,针对班级、校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一些适当的曝光和讨论,组建“道德提升班”,体验老师、食堂师傅、保洁人员等校园工作人员的辛苦,规定时限和学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四是文体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挖掘传统的体育小游戏,探索出以校园“锅庄舞”为主体的活动特色,独具特色。

(四)积淀校园文化,注重学生精神需要。

篇14

一、高素质农民培育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调研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汉中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的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进行调研,收集调查问卷74份、座谈会8次、个别访谈200余人次,整理资料300余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培训人员认可的社区教育培训方式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培训内容主要以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主,培训结束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47%的调查者认为参加此类培训的时间较短,希望培训授课方式以集中面授、远程授课和编组学习多种形式,采用教师讲课和自己手动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为主。25%的调查者认为培训的成果不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增产难、致富慢,培训内容上要求包括现代农业理论知识、产品市场及营销、创业技能等。55%调查者认为培训地点的选取上过于局限,希望延伸至区县、乡镇一级的地区。

二、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目前汉中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不强,青壮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农业劳动的开展,优良的品种及主推技术难以在农村中推广开来。

(二)部门配合不紧密,培训缺乏统筹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不强;分配任务时,培训单位与受训人员统筹不到位;培训资源整合混乱,往往出现多个培训专家讲同一内容,不同培训单位组织的专家为同一人等现象,导致受训人员抱怨重复培训、培训内容单一等情况出现。归根结底,各部门未能紧密配合,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系统。

三、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的思考及对策

(一)加强社区教育培训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做好高素质农民在科技致富等多方面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如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原来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成为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脱贫典型代表。培育一个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一大片。另外,可以将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育好的经验及方法进行推广,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影响力,让青年农民看得见希望,回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新一代高素质农民。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整合资源不断强化工作计划,配套规章制度,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要求,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一线授课”和“实操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依托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并聘请指导老师,如本土农村实用能人、产业能人、农民土专家等。在全市展开社区教育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及媒体为高素质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汉中产业发展特色及农民对相关技能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