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11:09: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 要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所以防治十分困难。许多研究认为RRTI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该疾病的合理治疗方法。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易感因素 免疫球蛋白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Hao Yanyan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100000
Abstract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in children is a common pediatric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The etiology is very complex,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vent.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RRTI and immune fun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and to analyz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n this disease.
Key words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Predisposing factors;Immune globulin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 是1年以内反复多次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并超过一定次数范围。在临床上小儿患者居多,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岁儿童最常见[1]。本病对患儿的智力、身体发育以及身心健康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经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虽然1年中患3~4次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现象,但过多的呼吸道感染则属病态,需要给予及时的诊断并进行彻底的治疗。
诊 断
按照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2]:①第1次距第2次上呼吸道感染的间隔≥7天;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同时算入下呼吸道感染次数;③如果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加起来亦不够,则要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标准,见表1。
影响因素
RRTI的病因涉及很多方面,一般包括,①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下呼吸道感染>50%为病毒感染,而儿童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低于对细菌的防御能力。②机体自身因素: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以婴幼儿明显。其呼吸道管腔较成人相对狭窄,气管软骨亦较成人柔软,非常容易塌陷进而造成呼吸道不同程度的阻塞;小儿的黏液腺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纤毛的运动功能不良,不能完全彻底地清除分泌物和微生物。再加上小儿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异常[3]。RRTI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以及Th细胞的极化异常,可能是引起RRTI和病程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RRTI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考虑与以下两种原因有关:RRTI患儿机体在抗原不断的刺激作用下,导致免疫活性细胞敏感性下降,各自功能也随之降低;RRTI患儿反复感染引起免疫球蛋白消耗增多[4]。有报道RRTI患者对肺炎链球菌多糖抗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不足[5]。③疾病因素:体弱儿、营养不良、佝偻病、结核病及先天性疾病等更易引发RRTI,而且往往迁延难愈,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慢性疾病,使得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较正常情况下明显降低。④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包括被动吸烟等都易促发RRTI发生。⑤营养因素:人工喂养不当或过早断乳,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母乳喂养。长期偏食或厌食导致的饮食失调儿童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其微量元素失调有关。⑥另外,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失误、也是RRTI的重要危险因素。
治 疗
首先祛除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及呼吸系统疾病因素,对全身性疾病进行系统的治疗。
其次,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上,抗生素的应用是抑制病原体,但疾病是否痊愈,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是否能清除病原体。改善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于降低RRTI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检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有助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对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进行人为主动干预的药物,能够提高患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使RRTI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进而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过程中,选择免疫调节剂进行辅助治疗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6]。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相关临床免疫治疗药物:①生物来源的免疫制剂:a.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由B细胞产生,其中5%以上为IgG,能够抵御某些病毒及细菌感染。另外还可以短期用于继发性免疫缺陷患儿,通过补充多种抗体,起到防治感染的作用。b.干扰素: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繁殖,调节免疫活性及增强巨噬细胞功能。②菌苗类:a.泛福舒(含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克雷白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菌冻干溶解物):泛福舒是从呼吸道常见的8种感染致病菌中提取出的糖蛋白制剂,属于一种多细菌溶解物,对机体是一种非病源性细菌产物。能够显著升高患儿的IgG和IgA水平,使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6%[7]。b.兰菌净:兰菌净从呼吸道的6种常见致病菌中提取出细菌溶解物和核糖体,然后经过处理后制成这些提取物的混悬液,能够增强免疫功能。③化学制剂:匹多莫德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其趋化性;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激活杀伤细胞NK细胞,从而提高机体抗感染免疫力[8]。④中药制剂:主要是健脾生肌、活血化瘀、养阴补血,如防风通顺(防风、荆芥、麻黄、连翘、当归、大黄)、健宝合剂(生黄芪、太子参)等。
同时,患儿还应加强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监测微量元素,对于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及时适量补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2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42.
3 韩瑞珠.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状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0):736-737.
4 郑沛忠,郝增仙.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Th极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2):194-196.
5 Bossuyt X,Moensl,Van Hoeyveld E,et al.Coxexistence of(partial)immune defects and risk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J].clin chem,2007,53(1):124-130.
6 张廷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4):198-200.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尖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据卫生部门2005年疾病死亡构成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4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其他因素,使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非常有必要。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屏障,与外环境接触最密切。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粉尘,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蛋白变应原、尘粒及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和肺引起多种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原发性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原发性感染以病
毒感染多见;吸入各种变应原可致外源性哮喘及外源性变应性肺炎;吸入生产性粉尘可致尘肺,造成肺纤维化;吸入水溶性高的刺激性气体会发生急、慢性呼吸道炎和肺炎;而吸入低水溶性的气体,可损害肺泡和肺毛细血管发生急性肺水肿。
2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人们每天吸入大量细菌的空气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颗粒、道路扬尘、花粉等组成的颗粒物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吸入后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可引发许多疾病。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细颗粒物可引发心肺疾病降低肺功能。研究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肺的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受最小粒径颗粒物的大鼠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有病的大鼠的肺损伤最严重。即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物别敏感。在国内开展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颗粒物具有负面健康效应。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环境,然而随着现代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室内装饰材料、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显示室内新装饰的材料甲醛等到超标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室内潮湿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通风差的地下室,因潮湿易滋生霉菌,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群,慢性咳嗽和哮喘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室内煤烟或油烟也可引呼吸系统疾病。
3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我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61.01%的成年男性和7.04%的女性吸烟。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1000万人,其中我国占200万人。烟雾首先进入呼吸道,长期大量的吸烟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或损害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
长期的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卷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与促癌物质。通过吸烟,这些物质就可以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最后导致癌症。肺癌与焦油含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入体内的焦油含量以与吸烟的数量、每支卷烟吸入口的多少,以及吸进肺部的烟量有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烟雾还污染空气危害他人,使被动吸烟者发生肺癌和COPD的机会增加,国外一些调查表明,丈夫吸烟,不吸烟的妻子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夫妻均不吸烟的2倍,其危险度随与丈夫吸烟量增加而增加。
4 气候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气候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尤为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季节变化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其发生的季节性极为明显,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较少。由于气候变化,作为调节吸入气和气体通道的上呼吸道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温度等改变而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是受凉或温度变幅较大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制:冬季一般寒冷于燥,鼻黏膜容易发生皲裂,病毒易于入侵;鼻腔局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鼻腔内局部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时,鼻腔局部温度也降低从而适合病毒繁殖生长;这都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因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在寒冷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降低,以致清除细菌的能力大为减退。这种变化使上呼吸道环境中实验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甚至可以看到气管的病理改变,如上皮增生和白细胞浸润。夏秋季由于空气中花粉密度增高,哮喘的发病率增加。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繁,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该地区处于高原高寒地带,生活水平低下,气候及生产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也提高,但并不是使发病增加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与人们对疾病防治的意识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保护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不必然,关心和防治老年病已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老年病人住院率正逐年上升,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加强老年病的防治,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是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因此,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加强环境保护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积级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0-02
The correlative factor analysis of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ZHAO Li-ping1, FAN Hong2, LIU Jing2
(1.The Hospital of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2.The Cangzhou Hospital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rationa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Methods: We cultured sputum fungus f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patients,unambiguou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144 cases,analyzing the composing ratio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the relativity of fungus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age,course of diseases,antibiotic application.Results: In 144 case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the composing ratio of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was chronic bronchitis tracheitis(42.4%)>lung tumor(25.7%),cor pulmonale(16.0%)>emphysema(9.7%),pneumonia(6.2%),every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Fungus;Infection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为22.8%,并呈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6.9%[1],真菌感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探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对明确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平均年龄67(32~8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1例、肺炎9例、肺气肿14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肺肿瘤37例。
1.2真菌培养方法
1.2.1标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深咳留取第一次痰液送检,并连续送检3次。标本合格判断标准[2]: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 真菌培养痰液标本留取后1 h内送检,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培养时间24~48 h,培养温度35℃,真菌鉴定以分纯菌落接种于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系统内读数鉴定。质控菌株为ATCC 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每例患者痰液真菌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阳性,经鉴定为同一真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为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丝状痰或黏液胶胨样痰或脓痰,重者痰液中可带有血丝,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不同疾病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见表1,慢性支气管炎>肺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肺炎,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
表1 144例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
病种 例数(例)构成比(%)
慢性支气管炎61 42.4
肺炎 9 6.2
肺气肿14 9.7
肺源性心脏病23 16.0
肺肿瘤 37 25.7
合计144 100.0
2.2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98例,占68.1%;年龄<59岁的46例,占3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3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9例,占6.3%;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135例,占93.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4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病程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105例,占72.9%;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39例,占2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3],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4],真菌已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特点为,一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慢性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构成比最高;二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比其他患者真菌感染高2.1倍;三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不当患者。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3.1 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
本研究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0%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后不进行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首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还同时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甚至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周以上。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试验性抗生素的应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由高级到低级、再由低级到高级的轮翻战术,这种抗生素无效换用那种,那种抗生素无效换用这种,反复试用抗生素;二是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医师往往以自身的经验,想当然地应用抗生素;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疾病均应抗感染治疗,因此大小疾病自主应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极易发生真菌感染。
3.2 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淡薄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的患者在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有3例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无效时,不断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类型,以致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而病情仍逐渐加重至死亡。在治疗过程中一直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最后通过死亡前的痰液细菌培养才证实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数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只考虑抗生素应用的种类不正确,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而不注重感染菌谱的检查,这就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放疗或化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可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易发生真菌感染。本研究也提示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较高。
3.4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肺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为了预防因化疗药物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细菌感染,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5],其实放化疗治疗所造成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本身就易发生真菌感染,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菌群,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
3.5 滥用激素
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任何疾病均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激素成了常规用药。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应注意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并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因此,细菌培养监测呼吸系统感染菌谱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尤其是对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慢性疾病、放化疗患者,更应慎重选择药物。同时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洪,郑晓丽,石海香,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2]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87.
[3]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53-455.
[4]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6-255.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23-02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解除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造成患者脱机困难、住院天数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增加院内感染死亡率。因此,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我院6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2007年呼吸科、心外科,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4例,男87例,女37例,年龄45~71岁,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72h的103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有60例,占48.8%,其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完全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的诊断标准。
1.2 标本采集 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4h内留置胃管,立即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全部病例清洁口腔后采用无菌吸痰管或经纤支镜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为培养标本,置于密闭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2 结果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培养菌中最多为肺炎克雷白杆菌38例,大肠埃希菌22例,铜绿假单胞杆菌19例,流感嗜血杆菌11例,阴沟肠杆菌10例,鲍氏不动杆菌4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6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肺炎链球菌4例。霉菌14例。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前三位抗菌素的是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据药敏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有多重耐药性,肺炎克蕾白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类有一定的耐药性,但对亚南培南无耐药性。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9%~70%,病死率为25%~76% [2]。本组资料显示VAP发生率为48.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加强医疗护理质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是减少VAP的重要措施。
3.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
3.1.1 在医源性因素方面 首先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械通气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直接损伤咽喉部,不但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和咳嗽机制,也损伤了气道上皮细胞,增加了细菌的黏附和定植,使呼吸道失去了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经鼻插管易并发鼻窦炎和鼻炎,增加了下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气管插管后,上气道分泌物沿着气管插管外壁在气囊上方形成黏液糊,不断有少量黏液糊通过气囊和器官壁之间的微间隙流向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再加上机械通气时的吸气相正压将支气管分泌物逆行推细支气管和肺部,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
其次医疗器械的污染。由于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的呼吸道形成了封闭式环路,因此,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直接因素。呼吸机通气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机械通气患者吸入加温、加湿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与机械通气管路和外界环境的温差形成了管道中的冷凝液,冷凝液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冷凝液倒流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喷雾时可产生微小雾粒,如果雾化器内壁清洁消毒不彻底,这些雾粒可成为带菌颗粒,较小的雾粒既可越过呼吸道防御机制直接抵达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氧气表、湿化瓶、输氧管道、呼吸活瓣等如消毒不彻底均可成为致病菌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呼吸机管路的污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备受大家的关注。
另外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吸痰顺序颠倒;吸痰管、气道湿化液被污染;变换、分离管道时冷凝液的逆流;气管切口换药不及时;医护人员手、衣服的污染等都可造成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均是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常发生在最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不足。主要是未能覆盖感染的致病菌,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给药方案不当,需要联合用药时未联合用药等,都造成了抗感染治疗的延迟[4]。
3.1.2 在患者自身因素方面 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病较多,比如机体营养不良、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再加上昏迷、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造成机体防御功能受损,抵抗力较差,微生态失衡,这些都是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3.2 积极采取护理对策
3.2.1 要加强病室管理 保持病房内洁净,尽量减少室内人员流动,并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为60%,净化室内空气,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每天两次,每次1h,有效地控制空气污染所造成的交叉感染。其次,要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应先彻底清洗,尤其是接触患者呼出气体的部分,如加温湿化器、管路、呼气阀等,采用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消毒的方法较为理想。
3.2.2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必须加强呼吸道的人工湿化。湿化罐内水量要适当,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干,通常使吸入气体(气道口气体)温度维持在32℃~35℃之间,为此,湿化器的水温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吸入气体的温度过低影响加温、湿化效果,温度过高可引起喉痉挛、出汗、增加呼吸做功,甚至引起气道烫伤。无论何种湿化液都应每12小时更换一次,输液管和头皮针细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3.2.3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在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要按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一定做到不洗手不接触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带好帽子口罩,对所有的医疗器械和物品都要定期消毒,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3.2.4 废弃物处理 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集水瓶应放在呼吸管路的最低位,及时排空集水瓶,避免倒流入肺。冷凝液严禁随手乱倒,可到入装有0.2%有效氯消毒液容器中[5],集中处理。
3.2.5 加强基础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处于被动,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处每小时一次,危重患者可以仰卧-左侧卧位45°-仰卧-右侧卧位45°交替,但在变换时注意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随时检查气管插管至门齿的距离,并记录插管外露的长度以及固定情况,避免气管插管移位。在翻身的同时护理人员要扣拍患者的背部,按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间顺序进行,扣拍者手掌呈杯状,用手腕部的力量以增加共振力,每次5~10min,每日数次,以利痰液的排出。
3.2.6 给予社会心理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因病情危重、环境紧张等因素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安排家人及密切相关者探视,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焦虑、恐惧等心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
2 黎敏,吕蓓,黄玉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44.
3 李华,李秀,梅苏,等.ICU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41-442.
【关键词】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吸入性肺炎;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时吸入性肺炎的防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难题之一[1]。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9例(对照组),年龄65~78岁,平均72.6岁。气管切开15例;气管插管34例,其中经鼻插管33例,经口插管1例。机械通气时间7~59 d。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5例(观察组),年龄69~81岁,平均76.7岁。气管切开14例;气管插管31例,其中经鼻插管29例,经口插管2例。机械通气时间5~67。两组均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年龄、人工气道方式、应用机械通气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改进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1.2.1 使用呼吸机时应掌握好吸痰时机和吸痰要点根据患者氧饱和度的变化、肺部听诊情况及进餐时间等给予适时吸痰。一般于餐前15 min彻底吸痰,吸引负压不易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吸痰中操作应准确迅速,一般不超过2~8 s/次[2]。吸痰时,吸痰管深度不要超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套管末端1 cm[3]。在进餐中及餐后30 min内尽量避免深吸痰,防止剧烈咳嗽致胃内容物反流发生误吸。
1.2.2 加强气囊管理及气囊上分泌物的引流 经鼻腔置入气囊上部1根引流管,每30~60 min抽吸1次引流液,在松气囊前彻底抽吸,气囊内压保持2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1.2.3 改进鼻饲饮食护理措施 鼻饲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食物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但通过调整鼻饲的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即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国外研究对一组机械通气的鼻饲患者观察发现,平卧位患者肺炎发生率34%,比半卧位患者高出8%,而且和平卧位的时间有关,即平卧的时间越长,误吸的发生率越高[4]。
1.2.4 鼻饲管的护理 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测量外露部分长度,2次/d,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1.2.5 改善胃肠功能 餐后1 h按摩腹部,3次/d,10~15 min/次,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并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如上肢伸展、环保、握拳,下肢抬腿、屈膝、蹬足跟运动等。混合奶宜低脂,适当应用助消化药及胃动力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P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7例,占55.1%;观察组发生12例,占26.7%,两组比较,χ2=7.81,(P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表1显示,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5.1%,显著高于一般年龄机械通气的患者,是因为老年患者病情重,机体抵抗力低,气管插管时间较长,加之声门失去生理性关闭功能而易导致异物大量和反复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即使改进了护理措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仍有26.6%(观察组),较一般年龄机械通气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高。故笔者认为,对于老年人气管插管时间过长或存在反复误吸者宜行气管切开。
3.2 重视隐匿性吸入 隐匿性吸入亦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常由于咽喉部或声门下、气管套管及气管导管气囊上部的分泌物,以及通气机回路中污染的冷凝液的微量吸入所致。因此,除做好上述主要诱因的防范护理外,还应及时倾倒集水瓶冷凝液,每周更换1次通气管路,以减少肺吸入,减轻肺损伤。
3.3 改进护理措施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本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内容物及上气道分泌物反流或误吸所致。其主要诱因为吸痰不当、气囊管理不当、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鼻饲方式不当等。针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的诱因,改进护理措施,通过精心护理,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参考文献
1 王立万,张进川,解郑良.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9,20(2):148.
2 李文涛,孙丽娟,刘晶.使用呼吸机时气道湿化方法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1,16(10):584-585.
3 Pate MF//Gitical Care Nurse,2002,22(2):130-131.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冠心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观察OSAHS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OSAHS及其合并CHD发生发展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就诊患者,均主诉有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HS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其中OSAHS 35例,年龄28~64〔平均(57±2.3)〕岁。体重指数(BMI)(26±3.2)kg/m2;OSAHS合并CHD组30例,年龄30~68〔平均(58±3.6)〕岁,BMI(27±2.9)kg/m2,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文献〔2〕。对照组32例,年龄27~60(平均55±3.5)岁,BMI(25±3.4)kg/m2。除外代谢综合征,神经肌肉疾病,肾脏疾病及近期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2 睡眠呼吸监测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至少7 h睡眠时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端血氧饱和度(SaO2)
1.3 血清TNFα、IL8水平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在睡眠呼吸监测结束,晨醒5 min内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于-7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TNFα、IL8水平比较 见表1。OSAHS组、OSAHS合并CHD组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OSAHS合并CHD组较OSAHS组明显增高(均P
2.2 OSAHS及其合并CHD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OSAHS组患者血清TNFα与AHI、SIT90呈正相关(r=0.525、0.527,均P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TNFα、IL8在CH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一多向性前炎症因子,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参与某些疾病的形成过程。IL8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强大的趋化因子,使局部炎症细胞聚集,加重炎症反应。OSAHS患者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间歇性低氧,OSAHS患者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导致低氧与再氧合的反复交替,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及活性氧簇(ROS)的增加,触发大量促炎基因的表达〔3〕。另外低氧还可以导致其他转录因子如核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NFκB控制编码炎症的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包括TNFα,IL6,IL8,黏附分子如ICAM1等,这些因子的升高可导致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表现为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和(或)收缩功能增强,出现血压的升高及动脉硬化的形成。Ryan等〔4〕研究发现OSAHS严重程度与TNFα与白介素8的升高程度密切相关,另有研究发现在OSAHS患者IL8的水平增加〔5〕,OSAHS患者氧减指数(ODI)是TNFα的重要的预测因子〔6〕。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炎症因子参与了OSAHS的发生发展。OSAHS也是一个炎症过程,本研究结果说明OSAHS患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加强而促进了合并CHD的发生发展。目前OSAHS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研究发现,OSAHS患者尚未出现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时已有内皮功能不全及炎症反应,有效的CPAP治疗可逆转内皮功能不全及炎症反应〔7〕,进一步证实炎症反应在OSAHS及其合并CHD发病中的作用。Vgontzas等发现在过度嗜睡患者TNFα增高,而应用TNF受体抗体治疗后TNFα下降〔8〕,减轻炎症的干预治疗能否为OSAHS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02.
3 Dyugovskaya L,Lavie P,Lavie L,et al.Increased adhesion molecules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leukocytes of sleep apnea patien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5(7):9349.
4 Ryan S,Taylor CT,McNicholas WT.Predictors of elevated nuclear factorkappaBdependent gene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82430.
5 Ohga E,Tomita T,Wada H,et al.Effect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n circulating ICAM1,IL8,and MCP1〔J〕.J Appl Physiol,2003;94:17984.
6 Ryan S,Mc Nicholas WT.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molecular pathways in OSAS〔J〕.Arch Physiol Biochem,2008;114(4):2616.
关键词:机械通气;胃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
早期胃肠内营养是辅助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需实施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病情较重,加之所处的应激状态,其营养代谢变化大,体液及电解质均失衡,蛋白质、糖类及脂肪代谢均处于紊乱状态[1]。但往往机械通气患者在胃肠营养时,常常都会出现腹泻、腹胀、便秘,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以及管道堵塞、高血糖、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我院ICU 2012年1月~3月对40例需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胃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时,通过对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自2012年1月~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胃肠内营养治疗,40例中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58~87岁,平均为(69.2±9.8)岁。10例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发呼吸衰竭,15例患者为颅脑外伤者,5例为脑出血者,其他10例,进行胃肠内营养5~36 d,平均(19.0±3.5) d,其中25例进行5~15 d,15例进行16~36 d。
1.2方法 40例均成功安置鼻胃管,根据病情选用华瑞公司的瑞素、能全力采用输液器经加热棒加热后匀速滴入,每次鼻饲前抬高床头30°;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残留情况。对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
2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泻3例,高血糖2例,便秘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原因分析
3.1腹泻、腹胀、便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通气患者病程长,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差,长期营养不良致机体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肠壁水肿;营养素被污染均可引起腹泻;本组患者腹泻主要原因可能由于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及禁食后对营养素不适应有关;腹胀原因主要为机械通气时气囊充气不足,气体从气囊旁进入胃肠道引起;便秘与患者卧床致肠蠕动减弱以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3.2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主要原因为滴入速度过快引起胃内营养液残留,增加患者胃肠负担,肠蠕动较弱,胃排空延迟,当腹胀或咳嗽、吸痰刺激引起腹压增加,导致胃液反流。
3.3管道堵塞 常见原因为营养液过于黏稠,输入速度过慢发生的堵管问题,药丸未经研碎即注入鼻饲管;输入完毕后未冲洗胃管,营养液中的蛋白质凝固所致。
3.4高血糖 高血糖属于常见并发症,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较重,机体的高代谢状态极易引发血糖增高,此外,营养液输人速度快或胰岛素分泌量少也可导致高血糖。
3.5非计划性拔管 是一种严重影响治疗及增加患者痛苦的并发症,神志清楚患者紧张焦虑、不适、对治疗不了解,不配合治疗;神志不清,烦躁不能配合的患者均有自行拔管的可能。
4护理措施
4.1腹泻 患者最初鼻饲肠内营养时,应由少到多、由稀到浓,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以提高患者胃肠道对营养液的耐受能力,同时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鼻饲液脂肪含量不能过高,如各种汤类,可先放人冰箱,使脂肪结冻后将其分离去除。鼻饲液温度通常38℃~40℃适宜[2]。强化肛周皮肤护理,可用3M公司生产的安普贴贴膜保护,使粪便不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刺激,维持肛周皮肤完整性。肠道菌群失调者,给予补充益生菌,如金双歧,重症腹泻患者可暂停给予胃肠内营养,适当予以收敛药物控制腹泻,观察并记录粪便的色、质、量,保留标本做常规检查及培养。腹胀:对机械通气患者,对气囊压力检测1次/4 h,以避免气囊漏气导致腹胀。便秘:高龄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便秘,护理过程中应勤拍背、翻身,稍抬高床头并活动四肢,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协助患者床上排便,并用屏风遮挡,超过2 d无大便时可行通便措施[3]。
4.2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每次喂食前必须评估胃残余量,回抽胃内容物超过100 mL者不能喂食,喂食前完成叩击排背的护理,喂食时应适当抬高床头30°~45°有效防止呕吐、返流[4]。鼻饲时严格控制滴入速度,鼻饲开始后4~6 h测定胃残留量1次,胃内残留>150 mL,可考虑为胃潴留。应暂停该段时间的胃肠内营养的供给,并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减少滴注量或停用;吸痰前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吸痰动作轻柔,≤15 s/次,发现返流误吸及时报告处理。翻身尽量在鼻饲前进行,如正在鼻饲应暂停且动作轻柔,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受机械刺激而引起返流。
4.3管道堵塞 为防管道堵塞,将营养液摇匀,持续输注期间加强观察,输入完毕需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保证胃管内无营养液滞留,减少鼻饲液附管壁,保持官腔壁的光滑,以免造成堵塞。如鼻饲给药时,应在用药前后冲洗管道,药物应充分研碎溶解,以防药物堵塞管道或营养液与药物相互作用形成凝块堵塞管道。
4.4高血糖 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应用胰岛素时剂量准确,用微量注射泵泵入或皮下注射,防止因血糖高使用胰岛素而发生低血糖。
4.5非计划性拔管 本组患者均为病情较重、管道较多,而且治疗恢复时间长,因此护士需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变化,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胃肠内营养液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给予劝慰及疏导,使其充满战胜疾病的自信,以积极配合治疗[5]。对焦躁不安、不配合的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约束带使用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6]。
5结论
胃肠内营养是辅助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住院费用、死亡率,加快患者的机体康复,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能量消耗大,极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造成脱机困难及呼吸机依赖,最终病死率上升。但胃肠内营养也易发生返流、误吸、腹泻等并发症,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本组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因此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胃肠内营养成功实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旭,等.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评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7(30):3657-3658.
[2]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3.
[3]颜波儿,等.开放式吸痰法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8,25(11):879-880.
[4]何爱慧.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9-330.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 尿瘘; 护理体会
儿童肾移植一般指受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肾移植【1】,成功的肾移植不仅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尿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尿路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移植物丢失、严重感染、甚至威胁生命【2】。我科自2004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共行儿童肾移植术42例,其中4例并发尿瘘。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儿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4例,女3例,男1例,年龄8-12岁,体重14-27kg。均为首次移植。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肾病综合征1例。肾移植前透析状况:1例行腹膜透析3年,2例行腹膜透析1年余,1例先行腹膜透析1年余,后改行血液透析半年。发生尿瘘时间:术后1周内1例,术后10天内1例,2周内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3例为留置引流管期间,伤口引流液较正常情况下明显增多,而留置尿管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已拔除引流管的患儿为自行排尿明显减少,同时伴有移植肾区胀痛、发热等症状。B超提示:移植肾周大量积液。取引流液行生化检查示肌酐值明显高于血肌酐值且与尿液肌酐水平相当,证实引流液为尿液。
1.3 结果
均采取保持伤口引流管和导尿管通畅、预防感染、加强营养、适度制动等保守治疗。结果均治疗成功,未再发生尿瘘和狭窄。
2 原因分析
肾移植术后尿瘘发生的原因复杂,大多数与外科因素有关【3】,内科因素占少数。外科因素主要有:吻合技术及包埋技术的质量不佳,患儿(
本组病例中发生尿瘘的原因有:2例与伤口愈合不良有关,1例因切口感染所致,1例因输尿管膀胱再植处缝合不严引起吻合口瘘。因此,在儿童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病因中,内科因素不容忽视。
3 护理体会
由于儿童肾移植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成人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5】,如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也不成熟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其特殊性,针对问题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儿童肾移植人/肾存活率,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3.1 针对性预防护理
3.1.1 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研究表明,儿童受者的免疫反应较成人强,Yuge等【6】发现1-10岁儿童,肾移植术后30%发生排斥反应,而大于50岁的受者中,仅15%发生排斥反应。而与成人相比,儿童受者自身产生的肌酐少,体型与成人供肾不成比例,成人供肾绝对肾小球清除率往往大于儿童受者所需,导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典型表现如肌酐升高并不一定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儿童排斥反应早发、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密切检测病情变化,如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情绪、移植肾区情况;注意尿量、尿色及性状的变化,加强导尿管护理;及时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免疫抑制剂浓度、肾脏B超等的检查结果。一旦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征兆,立即告知医生,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抗排斥治疗,同时,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预防感染。
3.1.2 营养支持
患儿自幼长期生病,发育较同龄正常儿迟缓,全身营养状况差,抵抗力弱,导致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并发尿瘘。本组患儿体重均低于正常,低体重患儿只要病情允许,可鼓励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提倡在补充足量碳水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优质高蛋白饮食,并且混合摄入多种多样的含蛋白食物,使食物中的蛋白质相互补充,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3.1.3 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长期以父母为伴;转入隔离病房后,与外界隔绝,没有父母陪伴,较成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恐惧感;同时,因组织愈合较慢,尿瘘经久不愈,患儿依从性变得更差。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主动接触患儿,热情耐心地与其沟通,在取得患儿信任后,向其讲解尿瘘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儿说出身心的不适。同时,还需做好患儿父母的沟通工作,必要时可将患儿早日转入普通病房,在其父母的参与下,使患儿积极配合尿瘘的治疗,尽早康复。
3.2 常规观察及护理
3.2.1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落;及时倾倒引流袋内液体,防止逆行感染。在患儿留置尿管期间,注意观察尿管引出液的量、颜色、性质,如尿色较红,为避免血块堵塞的可能,应定时挤压尿管,并注意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3.2.2 预防感染
做好预防伤口局部及全身感染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监测感染的征兆,及时发现体温和分泌物的变化;做好切口周围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儿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嗽并观察痰液的变化,定时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咽峡、上颌及舌根部有无白膜粘附。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参考文献:
【1】徐虹.儿童肾移植中的热点问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99-100.
【2】邓素雄等.肾移植术后尿瘘36例临床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11-2512.
【3】DINCKAN A,TEKIN A,TURKYILMAZ S,et al.Early and late 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orrected surgically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 Int,2007,20(81):702-707.
【4】M.Wiessel,Ch.Weber,O.Mehls,S.Pomer,K.Mohring,G.Staehler.Nierentransplantation bei Kindern[J].德国医学,1995,2(12):82-83.
[关键词] 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a)-000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1-year effect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the risk factor for stroke recurrence. Methods 107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separated into CPA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Furthermore, we evaluated the risk factor for stroke recurrence using recepto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Results 107 strok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here were 51 patients in CPAP group and 5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ic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HI, NIHSS, ESS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groups (P > 0.05). Additionally, rate of stroke recurrence was also marked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P < 0.05). ROC curve showed that age (AUC 0.71, 95% CI=0.63~0.78,P=0.003), AHI (AUC 0.74, 95% CI=0.61~0.83,P=0.001) and hypertension (AUC 0.79, 95% CI=0.64~0.87,P=0.01)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recurrence.Conclusion CPA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leeping dysfunction, day sleepiness and neurologic injury. Long-term CPAP treatment might decrease stroke recurrence. Age, AHI and hyperten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recurrence.
[Key words] Strok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isk factor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并发症。研究发现,50%~7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特别是OSAHS[1]。Dyken等发现,男、女脑卒中患者的OSAHS的患病率高达77%和64%,而无脑卒中的患者男、女OSAHS患病率分别为23%和14%[2]。OSAHS不仅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感觉和精神等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因此,2014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脑卒中诊治专家共识认为,应对脑卒中合并的睡眠呼吸障碍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3]。既往部分研究发现,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滴定能改善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的预后,并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刘薇薇等通过对71例脑梗塞合并中重度OSAHS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长期的CPAP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而且能降低脑卒中再发生率[4]。但是,Kim等通过对8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CPAP有可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5]。此外,既往研究分析多为队列研究,缺少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因此目前仍有争议。因此,通过分析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OSAHS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PAP治疗的短期效果,并分析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其中男76例,女31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4.3±14.2)岁。根据是否应用CPAP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CPAP组(51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治疗和康复训练。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所有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6]。OSAHS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14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7]。排除标准包括:①有精神障碍;②年龄>80岁;③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④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难以应用CPAP治疗;⑤未签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应用自动压力模式CPAP,压力范围为4~20 cmH2O (1 cmH2O=0.098 kPa),每晚不少于4 h,连续治疗直到随访结束。同时,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评估OSAHS病情程度,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嗜睡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效果。
1.3 数据收集
应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数据库,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及1年的随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病情评估和临床结局。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脑卒中再发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预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表示;并根据约登指数选取各参数对病死率的最佳预测阈值,并计算该阈值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P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107例患者中,男76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3±14.2岁。根据AHI,轻度OSAHS有11例,中度OSAHS有79例,重度OSAHS有17例。所有患者中,CPAP组有51例,对照组56例。脑出血患者共有37例,脑梗死患者有71例。两组的一般情况、病因、AHI、APACHE II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情况
住院期间,共有4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3.7%)。8例患者死亡(7.5%),其中4例死于再发脑卒中(3.7%),2例死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8%),1例死于脓毒血症或浓毒性休克(1.8%),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出院前,两组患者间的AHI、NIHSS、ESS、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随访1年时,又有15例患者再发脑卒中(14.0%)。12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5例为心力衰竭(4.7%),4例为心肌梗死(3.7%),3例为心源性死亡(2.8%)。同时,又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死于再发脑卒中(4.7%),3例死于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2.8%),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8%),1例死于大出血(1.8%)。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卒中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将卒中合并OSAHS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基础疾病、病因、AHI、APACHE II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等做对卒中复发的ROC曲线分析,发现年龄(AUC 0.71, 95% CI=0.63~0.78,P=0.003)、AHI(AUC 0.74, 95% CI=0.61~0.83,P=0.001)和高血压(AUC 0.79, 95% CI=0.64~0.87,P=0.01)为预测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3.5岁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77.3%,特异为63.8%;AHI≥22次/h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81.3%,特异为63.8%;高血压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性为83.4%,特异性为72.3%。见图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容易合并OSAHS。根据2014年我国卒中指南[6],1/2~3/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有三种形式: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其中OSAHS最多见(72%)。Brown等发现脑干卒中患者的OSAHS的发生率是非脑干卒中患者的3倍[8]。脑卒中可通过直接脑损伤、合并的心肺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导致OSAHS的发生。而OSAHS可通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交感神经的激活、睡眠片段化等多种机制,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9]。同时,长期患有OSAHS的患者,既可通过降低脑血流量、间歇低氧、心房颤动、激活凝血功能等途径,也可通过其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导致脑卒中发生[9]。此外,OSAHS也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Yaggi等证实,OSAHS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发生明显相关,OSAHS约严重,其相关性越强[10]。我们研究发现,AHI是OSAH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AHI≥22次/h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81.3%,特异为63.8%。因此,脑卒中和OSAHS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脑卒中复发,改善预后。
CPAP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研究发现,脑卒中后1年内复发或死亡的患者达到15%,至第三年可高达40%~50%[9]。通过采用气道内持续正压通气,使上气道通畅,防止塌陷,保持呼吸顺畅。刘薇薇等发现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生率[4]。国外研究也发现,CPAP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再发风险达20%[9]。此外,CPAP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高晓刚等通过对78例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自动压力模式的CPAP能显著改善随访28天时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中重度OSAHS患者获益尤为明显[11]。部分研究还发现,CPAP有利于降低OSAHS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和精神、认知障碍[12-13]。我们的研究也证实CPAP有利于降低脑卒中急性期的AHI水平,改善日间嗜睡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脑卒中恢复期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因此,2014年我国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诊治专家共识推荐应用无创CPAP通气对合并OSAHS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3]。
高龄、高血压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脑卒中复发与年龄明显相关。李菁晶等通过对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数据库的843例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年龄>75岁为随访1年时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14]。占亚平等通过对300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等均为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5]。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既往研究类似,证实高龄、高血压也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针对高危因素,降低卒中复发率。
总之,CPAP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急性期的睡眠呼吸障碍,改善日间嗜睡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恢复期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高龄、高血压和AHI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识别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孙晴晴, 李佳, 吴小丹, 等. 脑卒中与睡眠呼吸障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9):5677-5679.
[2] Dyken ME, Im KB.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troke [J]. Chest, 2009,136(6):1668-1677.
[3] 中国神经内科相关专家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卒中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657-664.
[4] 刘薇薇, 陈国芳, 刘雷婧, 等. 长期CPAP治疗在脑梗塞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外医疗, 2014, 33(35):59-61.
[5] Kim Y, Koo YS, Lee HY, et al. Ca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PLoS One, 2016,11(1):e0146317.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脑血管病血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写作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 14(7):505-519.
[8] Brown DL, McDermott M, Mowla A, et al. Brainstem infarction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the BASIC sleep apnea study [J].Sleep Med,2014,15(8):887-891.
[9] Lyons OD, Ryan CM. Sleep Apnea and Stroke [J].Can J Cardiol. 2015,31(7):918-927.
[10] Yaggi HK, Concato J, Kernan WN,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death [J].N Engl J Med, 2005,353(19):2034-2041.
[11] 高晓刚, 李毅, 席刚, 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评估[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3):284-287.
[12] 郭红璐.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14,33(32):16-17.
[13] 张小冬, 李伟荣.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3, 32(24):102-104.
[14] 李菁晶, 鞠奕, 王春雪, 等. 缺血性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来自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数据[J].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8):643-649.
作者:刘凯 高辉 运明 陈长生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军队职工的患病和住院消耗情况,找出影响军队健康和威胁军队职工生命的主要病因及消耗医疗费用较多的主要病种. 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2005年某部队医院收治的住院军队职工的有关资料,获得住院队职工的主要疾病和住院费用. 结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系统病因,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是消耗医疗费用最多的病种. 结论: 加强对军队职工卫生习惯,降低军队职工主要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加强对消耗费用较多的疾病的监管.
【关键词】 疾病谱 住院费用 军队职工
0引言
疾病谱不但能直接反映居民的疾病结构,也可以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等变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疾病谱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确定卫生工作重心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口学、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资料[1-2]. 住院费用分析可以反映出哪些疾病消耗医疗经费较多,对国家和居民财产影响较大[3-5]. 当前,部队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尚无先例. 我们对某医院住院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病种分布和费用消耗,为军队职工的卫生防病治病工作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采用“军卫一号”军队医院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某医院2002~2005年20岁以上的军队职工住院信息. 经核查,有效数据18832条.
1.2方法
年龄的计算采用出院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分为3个年龄组:20~45岁,46~65岁和>65岁年龄组. 所有疾病均依据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及分类汇总统计,以出院第一诊断为准,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共分成10余个疾病系统,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动态未定和性质未特指的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疾病(包括神经、眼及其附器、耳和乳突),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先天异常,起源于围产期的情况,体征、症状和不明的情况,损伤和中毒及其他.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6],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
2结果
2.1年龄结构46~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46.69%,>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15.59%,男职工平均年龄53.9(中位数53.0)岁,女职工平均45.3(中位数45.0)岁,两者年龄结构差异显著(χ2=1583.397,P
2.2男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6.49‰.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8.98‰;46~6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肿瘤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0.25‰;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其他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26.66‰.
2.3女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3.91‰.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7.59‰; 46~6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5.56‰;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感官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03.39‰.
2.4职工性别、年龄别住院费用
男性职工不同年龄段住院总费用不同(H=124.42,P
2.5职工住院总费用
前5位疾病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5种疾病共消耗1055.39万元,占总费用的35.93%(表3). 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良性肿瘤,胆囊炎和胆石症及脑血管病,5种疾病共消耗费用1019.00万元,占总费用的33.15%(表4).表3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年龄组住院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略)表4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年龄组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
(略)
3讨论
从住院军队职工的年龄结构上来看,65岁以上军队职工2935人,占全部军队职工的15.59%. 因此,应当加大对老年军队职工疾病防治的研究,积极开展老年军队职工的卫生保健,提高老年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
循环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239.24‰,病因第1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41.12‰,病因第2位. 心、血脑管疾病住院总费用均处于男、女性军队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前五位. 说明循环系统病是危害军队职工健康和生命,消耗医疗经费的主要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占全部病因的比例不断增加. 因此,军队职工尤其是老年职工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7].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少饮酒,少吸烟,少吃盐,少熬夜;提倡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摄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减少情绪波动.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另外,有效的体检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专业的健康体检,这些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 芬兰社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取得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通过积极防治,尤其是冬春季节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和加强心脑血管患者的防寒、保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消化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1.16‰,病因第2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32.21‰,病因第3位. 所以,应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应该注意饮食搭配,粗、细粮结合,不暴饮暴食,不挑食拣食,杜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陋习,养成饮食规律,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同时,应注意缓解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避免造成精神性的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59.33‰,为病因第3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3.05‰,为病因第l位. 因此,应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宣传力度,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培养军队职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肿瘤是住院军队男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二位和住院军队女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1位. 因此,应引导军队职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尤其是对老年军队职工,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正侧位胸片,消化道内窥镜,腹部B超及相关酶学检查也必不可少. 这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3].
住院军队男、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五位的疾病略有不同,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处于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在住院军队男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而良性肿瘤及胆囊炎和胆石症处于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在住院军队女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4,8]. 住院军队职工3个年龄组的住院费用存在显著差异,人均住院费用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费用最高. 老年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下降,体质弱,对疾病抵抗能力差,导致慢性病多,发病时间长,疗效较差,恢复较慢,因此老年患者住院费用高于一般年龄患者的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等.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2]卫生部Ⅶ项目考察团. 芬兰健康促进报告[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5(3): 97-102.
[3]尹长森, 魏骏. 36年来享有卫生保健条件的532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分析[J]. 安徽医学, 1999, 20(5): 23-24.
[4]肖锦铖. 合肥地区不同人群住院费用结构分析与期望调查[J]. 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2): 17-20.
[5]徐先荣, 崔丽, 尹欣, 等. 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疾病谱分析[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6, 17(1): 46-48.
[6]张文彤. 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2-63.
[关键词] 鸡呼吸系统综合症 病因 防治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舒永方,曹步玲. 鸡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1(02) .
一、概述
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 ~ 80%,死亡率5% ~ 30% 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1.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猪链球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3.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4.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症状
各个猪只因病原菌不同,所以症状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症呈犬坐姿势; 猪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增高。不少急性病猪在打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逐渐成僵猪。剖检症状主要是肺脏病变,呈胰样变、肉样变,间质水肿,纤维素性肺炎。严重者肺脏与胸壁粘连,甚至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1.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蓝耳病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 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周边地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 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 2 %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导致肺充血、淤血、炎症。饲养密度大、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引起呼吸道炎症。
3. 饲养管理水平。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外引猪种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
五、猪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1. 仔猪成活率降低。严重时保育猪死亡率可达60% 以上。
2. 育肥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20 ~ 50 天。
3、母猪流产、死胎,不正常,配种率降低。
六、猪呼吸道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猪肺炎支原体是定居在猪呼吸道中的一种病原体,可以破坏猪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从而影响了有效免疫清除机制,使猪的抵抗力降低,从而促进续发行感染,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支原体无细胞壁,易变形,这一特性决定了该病原容易产生耐药性和疫苗的防疫效果不确切。一些猪场对这一特性不了解,乱用抗生素,用药程序不对,只有控制继发感染,而忽视它的原发性疾病,所以控制效果不理想。
七、综合防控措施
1. 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谢绝外来人员入内,严禁从发病猪场、地区购进仔猪。
2.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常规消毒每周1 次,疾病流行期每周2 ~ 3 次;消毒池每周更换2 次,密封环境可以熏蒸消毒。
3. 注意防寒保暖、防贼风,协调通风保暖之间的关系。
(兵团第八师一五二团兽医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收稿日期:2015—01—28
摘要:本文对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368头犊牛的饲养管理、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和分析了犊牛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和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规模化奶牛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犊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近年来,石河子地区从国外大量引入了荷斯坦高产奶牛,为本地区奶牛的养殖和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犊牛的培育越来越重视,而犊牛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体型结构、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也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奶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石河子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的饲养管理状况、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奶牛生产提供实践经验。
1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0—2011年,对石河子某规模化奶牛场1~5月生产的368头荷斯坦犊牛的饲养管理状况、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将犊牛常见多发疾病按各系统或各病类进行分类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如同一犊牛在不同时期患有不同疾病时,按不同病种登记。试验在统计和分析该牛场犊牛饲养管理状况、疾病类型、疾病的发病率及治愈率等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2奶牛场饲养管理状况
2.1犊牛的饲养管理
处于犊牛阶段(指从出生到6月龄的牛)的牛由于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自身免疫机制还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还较弱,因此,犊牛期的饲养是奶牛养殖的关键时期。
2.1.1初生犊牛
该奶牛场生产的荷斯坦犊牛均为自繁自育,犊牛出生后根据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了饲养管理。新生犊牛的护理方法:(1)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其口、鼻部的黏液,以避免黏液妨碍犊牛的正常呼吸造成犊牛窒息。犊牛被毛要用毛巾擦干,以免犊牛受凉。(2)断脐。如脐带未自然扯断,可在距离犊牛腹部约8cm处用两手卡紧脐带揉搓2min左右,然后在揉搓处远端用消毒过的剪刀将脐带剪断,断端用5%碘酊浸泡消毒[1]。(3)吃初乳。犊牛出生后半个小时内哺饲初乳,初乳的喂量为1.5~2.0kg/头,初乳饲喂3d,3~4次/d,
2.1.2常乳期犊牛
犊牛出生3d后改为含有初乳的混合常乳进行饲喂,混合常乳饲喂量:0~5日龄5.0kg/d,6.0~20日龄6.0kg/d,21~30日龄4.5kg/d,31~45日龄3kg/d。哺乳次数前期2~3次/d,后期2次/d(2次饲喂之间一般间隔8h左右)。于犊牛7~10日龄时少量补饲苜蓿叶和犊牛饲料,随着犊牛采食量的增大,逐渐增加饲草料的数量和种类。对于生长发育不太良好的犊牛,可适当推迟断奶时间。
2.1.3断奶期犊牛
该牛场犊牛的断奶时间为60~75日龄,犊牛断奶后按体重的1%饲喂犊牛生长料,4月龄后饲喂育成牛饲料,自由添食添食砖,供给一定量的优质青干草和青贮饲草,保证犊牛有适当的运动和光照时间。在整个犊牛的饲养管理期间,圈舍温度保持在15℃以上,饮用水保持常温,断奶犊牛按月龄、断奶情况分群饲养管理。
经统计,被调查的386头犊牛的成活率在95.1%(351/368),6月龄体重达160kg以上者占95.5%(190/200)。
2.2犊牛常见病及防治
2.2.1主要疾病
对该牛场368头犊牛的常见病与防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牛场犊牛疾病的发生以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脐带疾病、肢蹄疾病的发病数量最多,总发病率为42.39%(156/368),其中:消化系统发病率38.5%(60/156),治愈率83.3%(58/60);呼吸系统发病率35.3%(55/156),治愈率94.5%(52/55);脐带疾病发病率11.5%(18/156),治愈率94.4%(17/18);肢蹄疾病发病率13.5%(21/156),治愈率71.2%(16/21)。犊牛发病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肢蹄疾病和脐带疾病。
2.2.2防治
2.2.2.1消化系统疾病
犊牛消化系统疾病是奶牛哺乳期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恰当,都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致犊牛死亡。该类型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治疗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时,多采取抗菌消炎、防止脱水、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防止继发感染等增强抗病能力的综合治疗措施,对病犊牛的康复、减少死亡率和治愈率较为有效。
2.2.2.2呼吸系统疾病
犊牛肺炎是犊牛饲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犊牛肺炎的病因涉及到犊牛圈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因素、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多个方面。在治疗该类疾病时,首先要保持圈舍干燥,温度适合,防止刺激性气体进入呼吸道,并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进行持续治疗,同时辅以抗炎、止咳利痰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治疗中应避免大量低渗液和等渗液的输液方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2.2.2.3脐带炎
脐带炎是犊牛出生后由于脐带断端遭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坏疽性炎症。在调查的156头犊牛中,有18头患有此病,患牛表现为脐部增大、脐孔皮肤红肿,触摸脐部,脐部皮肤发热,内容物坚实,引起犊牛的疼痛;有的脐部内容物有波动感,用针穿刺流出灰黄色腥臭或者带血的粘稠液体;有的脐部皮肤破溃,用手挤压流出恶臭气味的脓汁。大多数病例体温基本正常。脐带炎发病初期可在脐部周围涂擦5%碘酊,然后涂抹鱼石脂;对化脓破溃形成瘘管的病牛,挤净脓汁,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然后添塞磺胺粉,皮肤表面涂布碘酊,1次/日。
2.2.2.4肢蹄病
肢蹄病是指发生于蹄尖壁、侧壁的真皮小叶层以及血管层浆液性弥漫性炎症。调查的156头犊牛中21头患有肢蹄病,病牛不愿行走,喜卧,运动时出现跛行,关节屈曲不灵活、僵硬、关节肿大;有的腕关节下面可见黏液囊肿或已破溃,久治不愈。治疗肢蹄病可于肿胀关节部位逆毛涂布鱼石脂,并配合肌肉注射抗菌消炎药[2];对发生化脓、皮肤破溃形成蜂窝织炎的病牛,挤净脓汁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然后添塞磺胺粉,并放置浸有呋喃西林的引流沙布条,皮肤表面涂布碘酊即可,一般每隔2d处理1次。
3小结与讨论
初生犊牛各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饲养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各类疾病的发生,影响养牛生产经济效益。因此,对犊牛的各项管理措施必须落实到位。通过定时、定量、定人、定温哺乳,使初生犊牛吃足初乳,并在7~10日龄开始补饲,60~75日龄适时断奶,可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快速发育。同时,保持圈舍环境的温暖干燥、通风透光,可降低哺乳犊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脐炎、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对断奶后的犊牛可按其体重的1%补饲犊牛生长料和育成牛饲料,供给足量的优质青干草和一定量青贮饲草,保证犊牛的运动量和光照时间,有助于后备奶牛的培育和快速成长。
犊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发病率较高、致死性较强,属于多病因多病原的疾病,在防制上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疗的方针。脐带炎和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圈舍潮湿、泥泞和地面坚硬所致,其发病率虽不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但对其的治疗却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化脓性脐带炎、关节黏液囊肿和蜂窝织炎的治疗,一般疗程可达数月,且多数久治不愈,有些病牛还会继发全身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而死亡,在养殖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致病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和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部疾病;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特别在都市可引起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多;还有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医学认为一旦气温骤降或贪凉饮冷超出人体适应能力,即可导致人体感寒而病。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都有密切的相关。所以,中医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这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过度劳倦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呼吸病的预防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