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09:47: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传统的汽修方法以及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在汽修行业,更多的工作都需要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以前紧靠手工以及经验的判断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汽修行业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先进的设备仪器,良好的管理规划,完善的汽车工作室,汽修行业迎来了变革。
2、所以,现在行业急需一批专业的懂技术的,会设备,懂营销的专业汽修人才。而这部分人的薪资待遇非常可观,甚至超过了其他行业。
3、研发能力强的,可以到各种车辆研究所,汽车、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的设计制造企业,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4、实践能力强的,可以到各个汽车4S店,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拍卖公司,二手车评估机构,二手车经纪公司等经营性企业,进行销售、估损、评估、经纪、租赁、拍卖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1汽车电子专业学生目前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近几年汽车电子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根据我们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单位对于汽车专业学生就业需求,学院每年11月中下旬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大型专项招聘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11月下旬找到工作的学生均可以办理离校手续到公司上班,根据近三年11月份学生办理离校手续的情况统计来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就业形势最为乐观,供不应求,尤其是汽营专业的女生,市场需求量很大。而我们只从未就业学生人数统计来看,电子专业2012年未就业学生占总专业学生人数的29%,2013年的比例占33%,2014年的比例为38%。从这个数据来看,未就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1)汽车行业整体就业形势的下降,将直接导致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2)用人单位对于电子专业学生的偏见,部分公司片面的认为汽车电子就是汽车电路的维修,专业相对过于狭窄,觉得这些工作汽修类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更能全面的胜任工作;(3)学生本人定位过高,电子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学习成绩也是系部程度最好的,部分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定位的过高,有招聘单位过来一看单位名称就觉得不是自己理想的单位,就不去面试,不去试而直接把自己拒之门外,这也是导致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最大原因所在。针对以上存在的原因,各位大三的辅导员老师们也积极的做了很多相应的就业指导,除了和单位的招聘人员沟通,使他们消除对于电子专业学生的偏见,同时也在积极的和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疏导学生一定要多参加面试,刚踏入工作岗位不能把自己定位的太高,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更不能一上班就对于薪资待遇有过高的要求,毕竟是刚踏入社会,一些都得从零开始,自己是不断的向公司学习一些社会经验和知识,是给自己以后更好工作的充电过程,所以心态很重要。笔者个人认为汽车电子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下面笔者将根据本专业的专业优势来分析汽车电子专业的就业前景。
2汽车电子专业学生目前就业前景
2.1专业前景
汽车维修行业中,汽车电路故障的排除完全是依赖于汽车生产厂提供的技术和人员,汽修厂的老师傅不懂微处理器,只能修理汽车电路音响、空调、发电机等一些最基本的。徒弟大部分是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手艺是和师傅学的。师傅还留一手没告诉他。这样局面怎样面对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怎样面对汽车这个移动的信息终端,怎样面对这个带轮子的计算机。所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为适应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将急需大量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汽车、汽车电子部件生产、汽车修理、销售和售后服务。
2.2现代汽车维修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因为现代的汽车科技含量较高,维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不断的规范化,检测仪器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以技术型为主。在理论上应该具备: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等各项技术比较熟悉,在实际操作中,应能够熟练使用和掌握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并能够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机电有机结合是当今世界技术领域里的一个新学科,现代汽车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应用,这就要求维修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机械原理构造,并且有相关电子理论知识。因此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成为以后汽车市场的紧缺专业。
2.3当前从业人员素质调查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据相关统计,现有维修企业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学历较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还有一些是各种短期培训班形式的技校人员。就人员分布来看,在企业里担任企业管理的高层基本都是高学历人员,而企业的骨干为各类培训机构的技校学生,一线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低学历的,而且技术水平提高较慢,由此看来,维修行业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型人才。就以上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市场那个潜力较大,对于技术性高职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乐观。
3结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校;就业难;德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但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升学看做是拓宽职中办学的主要渠道,我觉得不能仅重升学,不重就业。应双头并重,统筹兼顾,或者更侧重专业技能和就业,这样才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一、我校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
1.专业技能差
职中的学生来到职业中学,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就是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后有生存之本。可是我校即将走出去,或者刚进入企业的学生表现差强人意: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会算盘,不会点钞,不会记账;汽修专业的学生,师傅让拿个零件不认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打字慢,常用的软件操作不熟练;数控专业的学生由于上车床时间短,操作不熟练。虽然每年毕业时都能通过技能等级鉴定,领到毕业证,但说实在话,咱们的学生专业技能太差了。
2.见识少
我校学生用的设备太陈旧,太落后。比如汽修专业技能比武里比赛用的汽车都没见过;数控专业和人家比赛用的数控车床操作系统都不一样,怎么编程,怎么操作,怎么比赛?这是我校就业较好的两个专业,也是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学生见得少,教师见得少,这两个专业怎么能做大做强呢?走出去的学生怎么会有竞争力?
3.不吃苦,不懂事
现在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没有明确的理想,只懂得靠天靠地靠
父母,只懂得享受,根本不懂社会,不懂得外面的世界或者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去挣上钱就好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但不知道其实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甚至现实很残酷,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弱肉强食。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这样的学生如何走上社会,或者走上社会后一事无成时,对于他的本人、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对于我校的声誉又意味着什么呢?
4.就业渠道窄
榆次毕竟是一个小城市,又地处山西,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没几家,工资状况不乐观。比如汽修专业,学生外出实习工资最多的每月500元(个别),少的每月100~200元(多数),出徒慢,2~3年,甚至4~5年才能出徒,如果出不了徒,就得重新选择企业。再则对口就业率低,尤其是计算机财会专业。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我校学生就业比较困难。除汽修数控能全部安排外,计算机财会专业的有很多不能对口就业,只能自谋生路。
二、建议和措施
1.强化专业技能
在高一高二年级,定期分阶段进行技能比武,这样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比如,计算机专业进行打字、软件操作比赛;汽修专业进行发动机故障处理比赛;数控专业进行编程与操作比赛;财会专业进行珠算、点钞、记账比赛等。这样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技能至上”的氛围,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专业课好的学生找到自信。这才能降低流失率,让他们安下心来,愿意留下来。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
2.设备更新(需要投资)
3.大胆让学生走出去,定期到不同的联办企业见习
(1)大胆
安全是第一位的,所谓责任重于天,但不能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就缩手缩脚,什么也不做了。我想只要认真安排、精心策划、反复论证,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案,就不会出大的问题。
(2)走出去的好处
通过参观访问学习可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外面世界中就业实践有所差距,包括思想素质、专业技能水平、身心素质、纪律观念,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工人工资状况等。让他们知己知彼,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大胆走出去,拓宽就业渠道
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专业发展为前提。实习处联系实习单位应该立足本土企业,着眼省城太原,面向沿海城市,为我校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
5.重视德育工作,强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让学生学会立德、立技、立业、立功。我非常赞成这句话。学生就应该先成人后成才,不能本末倒置。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全校教职工中倡导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考生 就读学校专业 影响因素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9-04
开展高职考学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可为学校进行特色办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招生宣传等提供依据。本文试基于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的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考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点启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想获取学生性别比例、来源乡村与城镇比例、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比例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第二部分是学生选择就读院校与专业倾向的内容,主要是想获取学生了解学校的途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选择专业所咨询对象、对就读专业可从事工作(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就业前景看法、否考虑重新选择就读专业等方面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共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的问卷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
参与调查学生1927人,其中,男生870人、女生1057人,男女生比为9:11,与2011级全体学生的男女比9:10接近。来自乡村的学生1525人,占79.2%;城镇学生405人,占20.8%。农业户口1562人,占81.1%;非农业户口365人,占18.9%。
从学生来源来看,80%学生来自乡村,81%学生为农业户口。这与该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有较大关系。农类专业是该校当家专业、品牌专业,农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想学农考生自然把该校作为首选学校。
(二)关于学生了解学校途径的调查
对于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校的问题,设置了13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看,学生了解学校4种主要途径依次是:《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招生考试院网站、学校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册。而通过报纸、参加招生咨询会、学校到中学宣传、电视4种途径了解学院的比例最小,均不足2%。
《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是广西招生考试院编印的,专供考生填志愿用,考生人手一册。从该书了解学校招生情况既准确可靠又便利。当今,网络已十分普及,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上网十分方便,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知名度,当然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招生学校的主要途径。另外,考生和家长对想报考的学校都会到学校网站去了解情况。现在,普通百姓很少订阅报纸,加之从报纸中查找信息不够方便,自然而然,通过报纸了解学校的人就少了。招生咨询会上来的多数是名牌本科大学,本科以下分数的考生一般不去这种咨询会;招生院校到中学去招生宣传通常是在高考前,学生正处于复习备考紧张阶段,还无心关注招生院校。
(三)关于影响选择就读学校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就读学校是基于什么考虑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48.4%学生看中学校“专业优势与特色”,34.4%学生看中“学校地处南宁市内”,28.2%学生出于“父母亲友的建议”,仅有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有7.0%学生是基于其他原因(主要是高考分数限制、个人兴趣、学费较低等)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农类专业数和学生人数均占50%多,“农”字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大部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是与农相关的,农类专业的社会知名高,影响力大。另外,大家都向往到城市里读书,学生和家长都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的考生家长大多数40岁左右,文化教育程度较以往的家长高,对子女读书和将来的出路有较多考虑,影响子女选择学校的作用自然就增大了。仅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时是很理性的,目的明确,即来学校是为了读书,而不是来享受生活。
(四)关于影响选择专业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专业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设置了11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结果看,有53.8%的学生把“将来的工作(职业)”作为考虑因素,有53.3%的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考虑因素,有45.3%的学生把“就业前景”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同时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有19.3%的学生把“有利于自己将来创业”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一部分高职生有创业意识,这可能受当前就业形势、家庭自有实业(生意)和个人理想等的影响。有11.3%学生把“专业热门”作为考虑因素,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是比较理性的,知道就读高职院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五)关于选择就读专业所咨询对象的调查
对于学生选择就读专业时会向什么人咨询,找谁商量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在选择就读专业时,56.8%的考生会咨询父母亲友,28.5%学生会咨询同班或同届同学商量。父母亲友、同班或同届同学都是考生身边的熟人,无疑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多数考生父母40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对子女将来的职业、出路有较多的影响。再者,从尊重父母、争取父母支持的角度考虑,考生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有23.8%的学生自己拿主意,说明高中毕业生是有一定的个人主见的,当然也可能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等背景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招生学校老师或同学熟悉情况,学校也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但可能存在陌生、联系不够便利等诸原因,选择咨询想报读学校的老师或同学的人数不多,仅占14.2%。
(六)关于对所选专业可能从事哪些工作的调查
对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所选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是否了解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于毕业后可从事哪些工作是有一定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达25.3%,一般了解的人达47.2%。这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了解较少和不了解的人占27.4%,表明有1/4的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这与近3年来每年新生入学时都有300人左右要求调换专业的情况基本一致。
(七)关于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看法的调查
学生对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看法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是:选择“很好”227人,占11.8%;选择“比较好”913人,占48.3%;选择“一般”726人,占37.7%;选择“不好”43人,占2.2%;选择“很不好”18人,占0.9%。如图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很好”、“比较好”的人占59.2%,表明近六成的学生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充满信心。选择“不好”或“很不好”的仅3.1%,表明对将来就业前景担忧的学生为少数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有关专业作了较多的思考和判研。
(八)关于是否考虑重新选择专业的调查
对于是否要重新选择专业的问题。有1699人选择“仍选现读专业”,占88.2%;有228人选择“另选其他专业”,占11.8%。另选的其他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园林园艺类、计算机类、畜牧类、建筑工程类、机电汽修类;另选其他专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两方面。
这一结果符合2011年该校实行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做法,除补录的少数学生外,学生专业志愿满足率达100%。
四、几点启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可得到如下五点启示:
(一)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1 招生宣传途径与方式。应将《高考指南——招生计划》一书、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学院网站、《学院招生宣传册》作为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尤其要加强学院网站建设,网站要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优势特色专业、就业工作成效等;抓住考生关注的问题精心设计制作《学院招生宣传册》。另外,可适当减少在报纸登广告、参加招生咨询会、考前到中学宣传、电视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以节约宣传经费,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益。
2 招生宣传对象。除针对考生进行招生宣传外,要重视对考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学校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5%的学生通过家长亲友了解学校,28.2%的学生选择学校是听从父母和亲友的建议,56.8%的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咨询了父母和亲友。
(二)注重培育优势专业,形成鲜明特色
好比是企业的主打产品,优势专业是支撑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拳头产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要科学地规划专业的发展,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要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位置,培育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摇篮。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环境
作为育人场所,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既要加强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又要加强生活、学习环境条件的建设,给师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设施设备先进、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使师生在校园内能开心生活、愉快学习和工作。
(四)加强新生专业教育,帮助了解专业
作为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一跨入校园就有一个较强的职业意识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无疑是帮助新生及早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职业),就业方向如何等内容,树立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前述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据调查,88.4%学生认为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后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43.9%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要把新生专业教育作为学生跨入校园艺的第一课来抓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
关键词:高职 汽车类专业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践和探索的共同课题。
我院车辆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现已开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军用车辆检测与维修等六个专业。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技创新促发展,以市场定专业求创新,以用人单位定岗位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坚持“实境实岗、学工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指定为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军用车辆检测与维修专业方向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获得品牌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子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笔者现结合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培养目标的弹性适应性
借助我系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发现各汽车相关企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以后市场相关专业为主,兼顾制造、检测维修、鉴定评估等,种类繁多、弹性较大。各岗位的人才需求量也不固定。
为适应这种现状。我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构造及零部件加工、汽车装配调试、汽车改装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将运用维修、电子技术、技术服务与营销、整形技术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以拓展课的形式加入课程体系。通过适当减少基础课,提高效率,整合课程,让学生具备“厚专业基础、宽就业领域”的良好优势。适应更多岗位的需求。
二、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工学结合倡导的是学生课堂学习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练习和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一方面。校企合作为教学参与者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企业寻求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成了提高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院汽车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理论实践一体化---“博世培训基地”。我系针对每门专业课都建立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课程采用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的方式。使理论实践高度融为一体。根据目前教学的实际需要。我系与博世公司合作建立了“博世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购置了博世公司的KT600汽车网络教学平台。一台车对应2O个终端。各个终端可以同时对该车进行检测。而且互不影响。此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扩大2O倍”。使学生每人一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 订单培养---“陕汽班”。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与陕汽乌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合作成立了“陕汽班”。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企业、学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及义务。从第二学年开始。陕汽技术人员到学院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同时,陕汽在我院设立“陕汽奖学金”。每学年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第三年结束考核合格者,直接录用为陕汽的正式员工。
3.“校中厂”高职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通顺汽修”。我院与包头市同顺汽修共同建设的同顺汽修服务中心总投资近1000万,“全程一站式开放性汽车服务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其中有1000多平方米为综合性实训基地及同顺汽修服务维修场地。综合性实训服务内容以汽车维修、汽车装潢美容为主项,包含二手车评估买卖、二手车置换、汽车救援、汽车金融等与汽车相关的业务。项目中实训教学用房可以与其他实训室资源共享,工学结合一体进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即学即用,以用促学。
三、实施“订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订单教育”对校企合作固然有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需引起我们注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有效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订单教育”是校企合作下,高校与企业之间所商定的人才培养合同,是作为人才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企业、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以“订单教育”为目标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职校 汽修专业 联合办学 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激增,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社会急需大批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为适应市场发展,在2007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由于农村职校办学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双师型师资缺乏 、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专业招生陷入困境。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机制之后,我校与当地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汽车维修企业达成共识,学校与企业联办学,企业直接参与汽修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深度合作。实行校企联办后,汽修专业迅速成长,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成效显著。
我校汽修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学校利用企业的影响力、技师资源,促进招生、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训等工作;企业利用学校场地、生源,解决人力资源后备、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等问题。双方共同招生,协同教学和管理等,学校请企业技师指导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开办维修车间,接纳学生见习和实训,学生的实训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校、企、生三赢。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试论校企联合办学在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中的作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带动汽修专业招生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招生工作是职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而且社会对职校有惯常疑虑,许多农村职校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在此情势下,我校汽修专业以“以就业带动招生”和“以出口带动入口”为招生指导思想,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与合作企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采取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共同开展招生工作:1.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汽修专业在师资培训、实验实训建设、经费投入、见习与就业等方面的政策;2.宣传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闭门造车,根据市场的需求、用工单位的需求来设置;3.在教学管理上不墨守成规,突出校企合作的优势,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岗位需要、技术需要、管理需要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4.在专业课授课上充分利用企业中技术精湛的技师力量现场教学,实车实训;5.在学校管理上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企业用工的标准规范学生的言行;6.邀请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和企业现场观摩,展现实验、实训设施,介绍专业就业前景;7.除开设专业普通班外,还开设专业特色班如企业班、经管班等,同时根据企业用人计划提前运作、策划,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行有选择的“订单培养,定向就业”计划。以上七项措施,有效打消了学生和家长担心学不到有用知识、掌握不了有效技能、发愁毕业以后的就业门路等疑虑。通过校企双方努力,我校汽修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合作招生使学校与企业都获得了双赢,学校利用企业(包括技师)的影响力破解“招生难”问题,企业结合自身需要吸纳了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储备了技术工人,消除了“招工难”的后顾之忧,另外,企业还能减少员工再培训环节,节约了资金开支。
二、校企联合办学对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不少教师由其他类型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转型而来,他们虽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能够胜任课堂管理和理论教学等工作,却缺乏相应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传授复杂的专业技能显得有些困难,理论教学课时远多于实践教学课时,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只懂理论,缺乏操作能力,最终形成薄弱的师资与专业授课不相适应的矛盾。校企联合就可以解决这个瓶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第一,我校在课时安排、教材选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征求并采纳合作企业技师的有益意见;第二,邀请企业技师上技能实训课,教师跟班观摩并配合上课,从中吸收技师技术与经验;第三,校企双方共同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学校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邀请企业专家培训授课,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水平,逐步促进职校汽修专业师资技师化,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
三、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汽车企业与维修行业的飞速发展,行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车载诊断系统等在汽车上的普及,客观上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职业教学和实训“三段式”(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在校企合作这一框架下,我校汽修专业和企业密切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现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校企双方整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共同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在这种教学合作模式下,对师生都有促进作用:在学生方面,这种模式既解决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短板,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真正体验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这种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施教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学职业的不职业,学技能的动手难”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能够边教边学,可以不断收集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现场教学的总结和对资料的整合,把结论(成果)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一套完整翔实的教学心得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技能实训中的作用
目前,多数农村职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实训基地需要高投入,二是一些学校教学重理论、轻技能,缺乏“双师型”师资,为此,我校汽修专业力求 “以实训带动质量” “以质量促进发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和教师培训,弥补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汽修课程大大增加了实训含量。一方面,学校把企业的技能系列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使以技能为中心的体系与行业的岗位体系相吻合,让教学有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导向性;另一方面,学校还根据汽修专业特点,通过查阅维修合作企业的台账统计,归纳出频率高、最需要掌握的维修技能,据此提出职校重点技能和核心实训项目,依据典型车型维修手册,列出每个实训项目的技能规范,制定操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与维修技师意见,总结出在实训中规范化传授技能的新方式。此外,学生通过在合作企业中学习与实训,不但能够迅速把自己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锻炼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目的,还能有机会融入企业,体验企业的生活,感受企业的环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良作风,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做铺垫。
综上所述,农村职校汽修专业引进的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最终实现校企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三赢。
【参考文献】
[1]曾俊香. 关于县职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7C).
【关键词】中职生 就业创业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09-02
近年来,虽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热门,但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了频繁离职、缺乏行业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使汽修专业的在校生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行业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对学生缺乏就业创业的心理辅导。结合近几年中职学校就业数据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到工作单位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选择辞职,不仅如此,有部分学生在辞职后选择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汽车修理厂工作,但实际的工作与在校内的工作强度差距较大,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将毕业后的工作想象得过于美好,以至于在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时,心理有了巨大的落差,实际工作环境中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刚出校园的毕业生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了逃避的念头,从而出现了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单位一段时间后辞职的现象。究其原因,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行业职业素养的心理辅导,学生对就业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就业压力不能做好准备,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从而选择逃避。
(二)中职毕业生工作压力大。除了学校对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辅导之外,就工作本身也存在着压力过大的问题。就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而言,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多半是进入汽车修理厂或 4S 店工作,而这些单位的工作强度都比较大。随着汽车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因此,对汽车维修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汽车维修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必然会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长。对于毕业生而言,刚刚走出校园,先前也没有经过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一时间要接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的确是困难的,有些单位还将员工工作效率与工资相挂钩,这也给了毕业生更大的工作压力。而这些毕业生大多年龄较小,暂时难以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当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逃避、辞职。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除了上述两点原因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所脱节,理论知识无法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产业,在学校的专业学习中,虽然课程设置以实践训练为主,但是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毕业生在实践中无法举一反三,在遇到不同的车型的故障时便显得不知所措,而又由于毕业生缺乏行业职业素养,因此在遇到汽车维修方面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时便想要离职转行。
(四)中职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尤其是有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严重不足,是当今许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没有专业技术过硬而且数量足够的专业教师,是培养不出质量合格的中职毕业生的。
二、应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建议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与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造成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就业创业课程中应灵活融入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以汽修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课程为例,这门课的科任教师在给汽修专业的学生讲授“就业与创I”内容时,应该把汽车行业的相关内容融入进去,使汽修专业的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就业与创业的兴趣,让学生对汽修职业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对其自身工作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心理准备,并能让学生提前做好自己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学校平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工作,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认识、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通过日常行为与工作中的表现展示出来。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对自身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树立起自身的职业使命感。汽车维修企业也应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行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对工作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积极面对难题,客观地看待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从而建立起对汽车维修这份职业的热爱。
(三)改进专业课程设置,增加理论课程。针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理论与实践不能融合、相互脱节的现象,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对课程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学生缺乏理论指导,无法解决汽车维修问题,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能够使学生对汽车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进行实践工作时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在工作时获得实际操作的愉悦感,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汽车维修这一行业的兴趣与热爱。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与提高学校专业水平与就业创业水平息息相关。
1.加强专业教师从业年限要求。在中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策略便是需要严格对专业教师的从业年限提出要求。纵观国际上中等职业学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对于专业教师的从业年限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澳大利亚就要求中专教师需要具有三至五年的教学经验,而加拿大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五年的教学经验。而在中国,对教师从业的年限要求一般为三年以上,从业年限要求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也导致某些教师在招聘考试时钻了空子,给师资队伍的水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严格对应聘教师的从业年限要求,使得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能够投身于教育工作中,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2.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中职学校应该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提高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其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需要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传授学生更为实用的知识。因此,中职学校在吸纳教师资源人才时,应该适当提高公司、企业的专业技能型教师人才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在公司、企业有过就职经验的专业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时便能够了解到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改善中职教师比例结构。除了以上傻悖中职学校的教师比例结构也需要进行改善。一方面,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现有兼职教师的待遇,稳定现有兼职教师的数量,使兼职教师能够专心于当前的工作,避免教师人才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学校更应增加“双师型”的教师人才比重,鼓励在校任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除了完善自身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重视自身的工作实践技能的培训,重视提升自我,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聘请校外具有资质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与在校教师相互交流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进步。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学校、学生、工作单位等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不仅需要从学校课程设置入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结构比例,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学生、课堂带去新鲜的活力,从而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针对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当然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对就业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客观看待工作、收入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廖颂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张庆龙.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2012(35)
[3]孙秀延.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4]张 惠.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罗晓妮.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寻[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汽车职业教育 专业问题 专业对策
1中职教育的前景
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是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保证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的。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所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全国目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每年的招聘会上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超过2000万,远远大于每年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并且初级专业人员技术岗位要求入职门槛低、初始工薪待遇很低,大专院校毕业生往往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岗位。从就业前景看中职学校的发展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并且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都向中职学校有所倾斜。
2中职教育现状
目前,中职教育处于一个转型期。每一家中职院校都在考虑如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就业平台的稳定性,师资力量每年都在加强。通过全国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带动了很多学校的发展。
但是,许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短缺,学生基本素质差的根本问题,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教师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制定对应的教学手段,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中职教师不可以挑学生,给我们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给他教会、带好。当下的中职学生都有很多劣习,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这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中职教育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以目前的师资配置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效果,就要深入研究中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责。这样才可以让中职教育更加的吸引人,可以引来一些优质生源,提高我们中职教育在社会匕的地位和影响力。
根据目前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以及一体化实验教室,这些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专业的汽修教学软件更加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有效的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该专业专业都配备了带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并且将一体化实验教室与多媒体教室规划到一个楼层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并且配置了汽修教学仿真软件系统使课上和课下的连接更紧密,更有吸引力。通过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提高可学性,增强教学时效,让学生课上课下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学生爱上网的习惯,让他们在上网的时间学习和写作业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节约了纸张,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练。并且我也针对现在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跟学校的信息部门一起制作了《疯狂猜图汽车版》这样一款游戏,并在游戏中10的倍数关卡设置奖励,奖励内容包括免费的饮料,免费的上网时间等等一些学生喜欢的奖励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希望的中职教育形式,不在是刻板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做一个新世纪的新教师。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勺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与企业的奖惩机制相挂钩在校的表现和积分都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去,让学生没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开始工作,这适应我们学校的培养模式一一准职业人培养模式。
3中职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3个学期的新模式培养方案的试行,我觉得中职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的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辅以趣味性的课下练习,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现在的孩子都不会去努勺学习和认真练习,只有首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限制,不要约束他们,这个时期的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约束,我们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引导。
4结束语
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而言,专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对于人员信息知识以及时间技能方面的综合培养,依靠新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学校与企业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能够带动行业积极发展,这对于汽车行业、职业学校以及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要积极应对职业教育中汽车专业中的问题与决策问题。在能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解决行业人才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根良.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7(10).
[2]李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05).
[3]沈威东.构建智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风.2012(20).
[4]帅晓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5]王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3).
[6]徐小茹.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培养方案――针对“文工交融”的几点看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自主研发的汽车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就促进了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度优化和改革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为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职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性很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偏差,而汽修专业理论又往往比较深奥抽象,因此板书加图片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在课外的实训阶段,不明白零部件的构造结构和相互联系,更不能理解其各自的作用原理,这样自然无法掌握维修技能。
(二)教师教学素质偏低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较综合的专业,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既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大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还达不到要求。中职教师还沿用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在实践操作中也是按照操作流程,机械式的教学,不能够充分利用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汽车维修包含机修、电工、车身饭金修复、喷涂等子工种,而且每个工种既可以独立、又存在相互联系,从培训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科目的培训。而学生和家长普遍希望学到更加全面的技术。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强调“多”而忽视“精”,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四)教学未与社会实际结合
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于陈旧,没有与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生产需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太弱,择业面窄。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课堂上老师纪要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演示汽车部分零部件的拆装;车间实训时,既传授学生组装机械的技术,也能讲解知识原理,理论与实训同步并进,教材与实验设备两手抓。例如,当教师讲解汽车底盘构造时,可以先在课堂上结合平面图形让学生对其组成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室的汽车底盘,使其加深印象,接下来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底盘的构造与运动形态,指导学生分解结构,使其对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各零部件的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形成直观认识,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的零部件构造与各自作用,还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师资建设,就要对教师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安排时间让教师去汽车维修车间进行参观实习,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调整专业课程
对中职院校来说,汽车维修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一线维修技术人员,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以此为导向调整当前的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该专业现有学科删繁就简,空泛而毫不实用的基础学科,陈旧落后的理论学科,与教学目标联系较少的课程,这些都要全部删除或尽量减少学时安排,将大部分学时留给最新行业知识与专业技术。
(四)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中职院校需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切实掌握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生就学习什么技能,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课,要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今后自然过渡到工作状态。中职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案,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车间进行实践学习,真正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
三、结束语
面对社会对汽修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集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专业技术更强的汽修人才,推动汽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英富.关于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5,02:233.
【关键词】人才培养;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岗位
1 调研目的与对象
1.1 调研目的
为配合我校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以便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深与企业的联系,同时,办出更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在贵港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以便重新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调研时间、人员、对象、问卷回收情况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
调研人员:陆梓务、朱乾琳、温志力等
调研对象:如下表1所示
问卷回收情况: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207份,有效问卷为163份。关于贵港市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问卷28份,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职业院校版)15份,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23份,关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97份。
2 调研方法
结合我校毕业学生就业地区,为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对上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与文献调查法。
(1)实地考察:深入考察企业,到企业生产、维修车间考察,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
(2)座谈:与企业主管和员工分别召开座谈会,通过当面深入的交谈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
(3)问卷调查:在拜访前制作调查问卷,分别对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第一线员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4)文献调查法: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了解现有的汽车维修市场人才需求定位与未来的趋势。
3 调研的情况分析
3.1 岗位需求分析
目前贵港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汽车机电维修工、维修服务顾问、钣喷维修工、配件管理员、整车销售顾问、保险索赔员、汽车美容技师、船舶维修工、物流用车维修工等。根据调研结果,目前贵港地区汽车行业最急需专业人才的岗位有汽车钣金、汽车喷漆、汽车美容、汽车服务接待等四个岗位,并且其4个岗位的薪资水平都普遍比机电维修岗位要高,就业前景更加广阔。而据权威数据显示,包括贵港在内的全区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招生人数超过所有专业招生总人数的16%,而急需的汽车钣金、汽车喷漆岗位却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普遍认为这些岗位就业环境差、对身体有害而缺乏生源,因而造成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难度较大,汽车美容、汽车配件管理和汽车服务接待也因人们普遍认为其是“非技术”类岗位而不被认可,机电维修是“技术”类岗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学好技术,才有出路”的思想引导下,更多的家长选择机修专业就读,因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源是人满为患,其对应岗位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汽车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
同时考虑到贵港地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物流用车及船舶物流非常发达,相关的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校应增加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专业方向,以满足贵港地区的人才需求。
3.2 每个岗位对能力要求的分析
调查汽车维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应达到的职业能力,表2以汽车钣金工为例:
3.3 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分析
通过和汽车维修企业主管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主管对中职汽修毕业生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只是要求具有基本的汽车维护、保养知识和动手能力,对中职汽修毕业生不要求能排除复杂的汽车故障。主管强调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要热爱汽修行业,工作的时候精神饱满,衣着整洁,操作规范,遇到顾客应能主动打招呼,对于顾客提出的汽车维修问题,要给满意的回答,视顾客为上帝,以让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
3.4 对于实训场地与师资的分析
根据调研,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基本的汽车维护和保养的能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学校的实训场地应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使学生从入学初期就开始接触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技能。
师资方面应大部分达到“双师型”教师,近年来,由于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师资更加是不堪重负。同时,本专业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其他理工科专业、甚至是文科类专业转型,仅仅经过简单的中职师资培训就上岗,造成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而非专业课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把他们的从业经验、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通过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在校学生,可以使学生获益良多。
4 调研的结论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应定位为: 为汽车企业、大型车辆及船舶物流企业培养机修、钣喷、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接待、大型车辆及船舶维修各个岗位的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本技能型人才。
4.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加强与贵港本土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服务贵港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区域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贵港本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基本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在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高职学(院)校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规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工作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的“1+3”(一个主方向、3个专项技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4.3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适应贵港汽车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机电维修、汽车钣喷、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物流用车的维修和船舶的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本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融入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船舶运用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技术规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与“工作导向,项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考虑融入行业企业的作业规范和标准,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和学生综合情况,采取由职教专家牵头,组织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方法,在职教专家的组织和指导下,将本专业毕业生所对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化为所要开设的课程(学习领域),由此形成了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理论必须够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芳.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2]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广州教学研究,2005(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修专业 模块化教学 学生职业方向 学生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6
近些年来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越来越富有,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培养汽车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必然落到了学校身上,因此汽车类的专业从中职到研究生都有涵盖。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怎样结合并使用合适的模块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学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
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汽车专业来说模块化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这里面的任务是在实际维修中遇到的一个个故障,除了学习理论之外,在实际操作的课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设置实际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照搬别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遇到的一些问题
借鉴其他学校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将整个汽车课程基本分为了以下模块:
①发动机机械模块;②手动变速器模块;③自动变速器模块;
④转向与悬架模块;⑤制动系统模块;⑥电子电器模块;⑦空调与暖风模块;⑧发动机性能模块;⑨汽车机械基础模块;⑩汽车英语模块。
首先,如果直接按照这些模块教学,不难发现在现有的教材中很难找到配套的书籍,而没有配套的教材,对于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讲可能是个棘手的问题。再一个,许多学校的汽车专业刚刚起步,硬件设备跟不上也很普遍,没有足够的硬件对于实操的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这些模块在时间上该怎样安排。最后,学生在模块化教室中较分散,不利于教师维护课堂秩序。
3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分析以及实施
3.1 教材方面
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些模块是将汽车专业传统教学的每一门课程细化整合,比如发动机模块需要的教材也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类的传统教材,这类教材里面包含了全部的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构造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实训项目。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教材,专业课教师需要从传统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模块。我们建议在教材最好使用同类教材的高职版本,因为高职版本教材涵盖的知识深度宽度都较好,通过专业教师选择性地讲解,更加适合模块化教学。
3.2 硬件设施方面
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的硬件设施也不太好,这样一来专业课老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一般来说笔者的课程是连续一上午,一半课程在传统教室进行,一半课程在实训室进行。比如某个部件教学前会给学生描述关于这个部件的故障导致的汽车整体故障现象,先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构造原理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个部件故障会导致汽车整体的故障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训室的实操学习中,课后作业让学生下来总结自己讨论的现象和实际出现的现象有何区别,下次课上课教师进行汇总,总结。这样一来一个实操教室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安排两个班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以利用的硬件设施。
3.3 教学时间安排方面
第一学期,学生刚进校基础课较多,专业课程尽量以兴趣课为主,比如《汽车文化》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发展、汽车的品牌,采用多媒体教学,看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汽车感兴趣。
第二学期,基础课减少,加入汽车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比如汽车整体构造模块,让学生大致对汽车有一个了解,以及汽车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的基本作用;发动机基础模块也是这个学期加入,这个模块需要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整体结构以及如何运转。
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因为学生之前有了汽车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对于汽车基本构造,发动机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开始加入各个专业模块的学习。需要提的是在汽车电器模块中会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知识,实用为主,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需要的电工电子的知识也很简单。
第五学期,基本上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这个学期学习基础但是很有用的模块课程,如:维修技能模块,一般维修模块,保养模块,汽车美容模块。这样,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出去实习以后也更加容易对工作上手。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课程,比如汽车保险,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一类的兴趣课程,让学生了解除了维修他们还能做的岗位,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六学期,还留在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希望通过单招考试或者对口高职考试进入大专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基础较好,学得扎实,他们可以一边复习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的课程,还可以让他们继续留在实训室。当专业教师不够的时候,可以维持课堂纪律、指导低年级学生,即使这些学生没有考上大专,他们也能够在毕业后进入汽车维修企业很快上手。
3.4 课堂秩序维护方面
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之后,先有新鲜感,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没有了,也不再认真听课了,而且实训室往往比传统教室大,纪律也不好维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完全参照4S店模式,每个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纪律,清理使用的工具,安排打扫本组工位,相应的某组有问题,教师可以直接找组长询问情况。组长当选条件,应该是平时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号召力,组长也不是终身制,其他学生可以轮流竞选组长,这样一来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以上模块化课程,可以由浅入深,通过兴趣、任务来驱动学习。在学校可以学到汽车的构造原理知识,也能掌握我们维修企业需要的基础的维修、保养、美容技能,有着这样知识、技能的学生就业前景就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改革教学模式办出职教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2]李琦.关于汽车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3]曲志鹏.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4).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但是,大规模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其本质的问题――学生。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厌学、缺乏诚信、择业盲目、对社会和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面对这种情况,中职生首先应该树立自信、完善自我,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根据制约因素与外界机遇、自身发展潜力与现实条件变化的预测,确立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方向,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等具体进程与策略。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通常为三年,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其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使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如下特点:
1.缺少可操作模式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缺少统一评价标准以及操作模式,职业生涯规划的随意性较大,无法确保规划的效果。由于学生与家长对职业的规划和选择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使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很多学生选择职业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好朋友选择了这个职业而跟风。
2.缺乏专业性
中职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参与,
而仅仅由德育课教师来进行指导,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要求和就业前景的了解,是德育课教师不可比拟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缺乏系统性
中职生的生涯规划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其规划仅体现在德育课或者新生入学中,而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中职生在校生活与毕业后的跟踪过程,这就造成规划内容与实际执行的脱节,影响职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三、立足专业、自我定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而做好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学好本职专业,为入职打下牢固基础。我们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进行介绍,该专业学习的理论内容对中职学生而言又难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及时应对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从学生自身、专业教师、德育课老师、家庭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例如组织学生到重汽、汽修厂、汽车美容店、车行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汽车制造及检修所包含的具体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此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有哪些,不同的职业有哪些不同的要求,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让学生将这种紧迫感转变为学习专业的动力,让这动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并且为本专业所需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我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一年级学生完成自我定位和对专业的初步了解;二年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深入了解各个就业方向并锁定目标单位群,从而为进入目标单位开展实习活动进行铺垫,并提升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过程。
四、自我定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负面心
理:勉强心理、职业心理定势、自卑心理以及依赖心理。具有勉强心理的学生觉得随便找一个工作就行,反正自己也找不到好工作;抱有职业心理定势的学生将找工作的范围锁定在所学专业;
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竞争力;抱有依赖心理的人认为找工作可以靠父母,自己不用那么辛苦。形成这些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中职学生没有直接接触实际工作岗位,所以,对未来工作岗位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来消除学生的消极意识。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与目标单位接触并讨论,对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初步讲解;还可以安排在校生与毕业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初步的就业意向;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深入到企业中走访、上网收集信息等,了解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动态。校方还可通过一些本行业的知名企业,向学生提供该行业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要求、基本需求等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初步确定就业方向。
另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价值观、能力、性格等因素,根据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岗位需求的变化,指导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15~18岁之间,该年龄段具有特殊性,其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时候容易被一些表象所掩盖。因此,青少年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对此,德育课教师可借助例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受企业欢迎的、权威性的性格测试。在进行性格测试前,注意选择适合的地点和时间,推荐地点最好选择在自己家里,时间则在周末早上八点左右,头脑的清醒和环境的安静有助于性格测试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当性格测试得出结果后,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合理校正测试结果,专
业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这样通过清晰的性格分析,才能做好明确的自我定位。
五、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1.设计合理阶段,达到能力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信息化网络遍布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学生应尽可能利用网络,对自己求职有帮助的信息进行搜索,从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取得目标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和内容等,并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将这些能力要求逐步分解,进而通过如从业经验、职称、执业证书、学历等,对每个发展阶段的预期成果予以明确。
2.路径灵活,应该具备替代选择
必须在个人的专长和兴趣之上建立个体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绕了弯路,舍近求远。一定要将延续性、相似性维持于我们在职业或工作的变动中,不应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使个人的竞争优势牺牲掉。同样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这一专业的学生刚就业作为学徒时,无论在工作强度还是薪资待遇方面都差强人意。有些学生就想先找一份营业员或是服务生的工作,觉得相对干净工资也高,但一段时间之后,专业知识遗忘殆尽,想再干本行业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对于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要求一定要尽量保持内在相似度。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中职生能够适应就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校应该加强同用人企业的合作,德育课教师也应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对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个性化指导。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职业技能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课程,还可积极为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前接触业内人士和了解企业提供便利。学生对自己应该充满信心,通过在校期间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奔赴未来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薛璇,丁顺前.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建构中职生理想人格:对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理想人格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
[2]严淋渭.如何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1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89-03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汽修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讲课的质量、实训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整合,以及在汽修方面的就业前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底盘故障诊断两部分。本课程通过详细的介绍发动机、底盘、车身、汽车电控系统等各种故障现象及原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和常用故障诊断设备的使用,掌握波形分析、故障码读写、信息匹配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诊断、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整体及部件的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实物、原理分析故障产生原因,辅之以大量的实训课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将这几方面有机协调,也是所有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任课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对一些中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和汽车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其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现代教育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等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现象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一作用本课程中犹为突出,因为汽车结构、原理复杂,故障原因多样,单纯依靠平面图讲解困难,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再结合适当的讲解技巧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教材与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现象严重。因此,仅依靠教材来让学生学习不断出现的新故障、新技术和新设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则在此有绝对优势,它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新的知识、技术、故障现象,将其添加到课件中,做到适时更新,弥补教材的滞后性,让学生接触到新知识。
3.由于多媒体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更容易升级换代,在制作新课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通过集中备课,充分利用全体教师的智慧与经验,融合同专业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各自的心得,制定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教学标准和讲解尺度,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特别对于新教师来说,能更快的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尽量减少因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不同而造成教学差异。
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板书,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上,相较于传统教学过程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总之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介入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智能化信息作用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感觉,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把相关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可以说,新技术、新信息、新思维带来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的新突破。在这个突破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可借助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尤其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要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因而应该大力提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我们也发现,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设置数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认真对待、合理解决。
1.在屏幕投影仪教学环境下,讲课虽省力,但有的教师将课件做得很花哨,学生往往会被“形象生动”的屏幕图像技巧所吸引,容易造成他们热衷于“看热闹”,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听课上,降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课后容易遗忘。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教师将所有教学内容都用媒体展示,自己仅扮演“解说员”,形成更大规模的满堂灌,无法做到启发式教学。信息量大是多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之一,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而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则更容易走向问题的反面,当今车型、故障、诊断设备多种多样。以车辆不能正常起动为例,可能的故障原因就有十几种,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整理,容易造成内容多杂,毫无秩序性,让学生无所适从。而在授课过程中,一味照念课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对合理设置教师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和讲解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预设问题、启发式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并及时通过实训环节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是伴随媒体介质显示在屏幕上,相对显示速度较快,学生记笔记困难,重点、难点难以记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如果安排额外的时间让学生记录,又会打断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结合教材,合理归纳重、难点,不能事无巨细、一一列举,应使学生学习过程紧扣书本,添加相应内容,从而加快笔记速度。
4.很多中高职院校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并没有连接网络。这就使得网络技术得不到充分应用。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将课程简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训安排、教学进度、参考书籍、复习资料、相关专业网站等与课程相关信息在网上,方便学生浏览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
由于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重要性,会安排大量的实训学时给学生进行实际训练,而如何将课程理论、实训内容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总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场实训等多方面融为一体,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影片等工具可以弥补实训器材不足的局限,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合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前就很好地理解自己所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有理论、有实践,更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整个课程更容易实现理实一体化,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虹.汽车构造教学的基本要求[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稽伟.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春明.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孙洪涛,宋亚辉.关于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EB/OL].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厌学 退学 对策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退学率逐年上升。其中,地方性市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退学现象尤为突出。其实除了大家所了解到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增长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退学学生数逐年增加以外。其实还有很多是学生本身心理、家庭环境、及学校条件的导向。正因如此, 正视学生厌学、退学的现实,分析其中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已然 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们辅导员老师非常值得重视与关心的事情。
1 高职院校学生退学的主要类型
1.1 招生虚构宣传
现在每到招生季,各所高校都带着各项诱人的招生条件和减免优惠宣传走进各教室。各县级地方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得自己下乡下县,多数的学生生源都来自于农村。那么,对于这一批家里不止一个孩子读书却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很多是有一种急于工作,补贴家里的心态。可家长不忍孩子过早涉足社会,又想让孩子多读两年。就是这种想读不读,可读可不读的心态遇到了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让这些孩子选择了读书。招生宣传老师肯定会把各项奖助学金政策和优惠政策一并给学生介绍,并且告诉学生生活费用不高,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勤工俭学,这样不需要找家里开支任何的费用,还能完成 学业。单纯的学生必然深信无疑。可熟知进入学校后这样那样的培训接踵而来。大学的生活开销也比想象中高得多,有的是难于情面,不得不开销。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经济压力难以承受,抱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也无心学习,所以开始厌学,衍生退学思想,选择打工之路,回到初衷。
1.2 学习能力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本身就是本科线下和一些兄弟院校中职升上来的学生。从入校前就经历了高考的失利或者长期的厌学。偏科严重,自学能力和自律性较差的一批学生。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允许学生转专业,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对所选专业不满意,不愿意在学业上投入过多精力,比如:学磨具和汽修的学生,因为就业前景好而填报专业,可却不知专业课程有钳工,电工,机修的实训课程,实训期间较累较辛苦,还很脏。长期以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们不能习惯, 久而久之开始厌学, 考试多门课程不及格,最后只能导致退学。个别学生进入大学,虽然学习上很刻苦,但是换了新环境,生活不习惯,学习基础又较差,考试还是不过关,没能完成学业要求。经过认真思考,并与家长协商且征得同意,最终选择退学。还有一种是学生家庭状况较好,也支持孩子对书,可学生本属于高中时代的问题学生。来到大学后,依旧把曾经的恶习带在身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等等。 再加上,这一批学生认为上大学后老师课堂管理比较松,没有引起重视,然后却耽误了专业课程和学分的进修,被迫劝其退学。
1.3 心理或身体疾病
现在高职院校除了有开设心理课程以外,还成立了独立的心理辅导室和健康成长辅导室。据调查发现最近几年,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在高校校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的学生不能接受高中时代的强压力、高期望学习环境,在当时,心理就种下了叛逆、仇恨、自卑、自负等不良心理情绪。目前,有这样一个学生案例。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性格开朗,有体育特长,看似很阳光很健康。可是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落选便表现的十分的焦躁。并且不愿意参加其它的更像比赛活动。很骄傲又害怕失败。最严重的是在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他却闷闷不乐。因为在他的心理光环都给班上另一个取得第一的同学了。辅导员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表面看似好转。可该生却想调换专业。因为被查知先天性右耳失聪,不能更换所想专业,从而想休学入伍。在入伍无果的情况下提出了退学申请……,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和身体疾病导致的厌学退学逃避状况。
2 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退学现象的导火索
2.1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便是辅导员教师,在任职辅导员的这几年里发现形形的学生和各种各样的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确实无法让人接受,很大程度上受到孩子的反驳和排斥。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学后,孩子的身体和吃穿问题由父母来关心,而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和老师去全权负责。我有一位海南的学生,家庭条件十分贫困,家中有多个子女读书,而经济来源仅凭年迈的父亲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海打渔。而年近20的儿子去从不会为自己的读书和家人的生活去思考。做老师的,看到孩子在外过高的消费,和懒惰的表现便会引导一二,同样也会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可这类家长便会百般的袒护自己的孩子,并且面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便会把责任全部推倒学校和辅导员老师。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身兼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的90、00后都是洋溢青春和个性的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家长自私的想法,导致学生们感到压力大的喘不过气来,他们会认为大学是学习的终点,误认为进入大学就是一切成功的开始。在面对一点挫折和不顺时便会埋怨父母,从而放弃学业,“寻回自我”。
2.2 学校教学质量及硬件设施较差
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和社会发展同步,教材选用不得当,专业设置没有特色,教学内容理论多、 实践少,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只有较少的动手机会,诸多原因, 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 没有竞争优势, 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厌学情绪严重。 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奔着学好一门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来,理论学习意识本来就薄弱,基础也差,当学生进入学校后看到犹如高中一般的课程,语数外,让其头痛不已,然后再面对寥寥无几的专业课,和空荡的车间,不能达到自己的初期值,便会立刻产生厌学。如果再遇上教学经验不足和动手能力弱的新进教师,不能及时的解决所提的专业性的问题,学生便会立马产生失望情绪,导致退学。
3 深入探究控制学生退学的对策
3.1 改善办学条件
硬件是要有跟的上市场社会需求的设备教材,让学生有所学,学有所用。然而同时软件也不可忽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文凭和水平不相称的现状,应采取抽查、考核、 培训的方式,优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高学历不代表高水平,刚毕业的研究生工作热情,可却缺乏动手能力,为此,对待实训课教师我们必须要统一培训,考核上岗。老教师也要学习新课改,不能一本教材满堂灌,要与新教师结对子。这样,既能引进兼职教师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又可以安排部门在职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从而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3.2 积极与家长沟通
针对厌学退学学生,学校应该将学生家长请来,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即使个别学生劝说无效, 善后工作也必须做细,打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消极情绪,确保校园氛围安定和谐。
3.3 统一思想,重视贫困生工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多,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第一,建立完备的贫困生档案,合理有效的使用帮扶资金,使帮扶资金落到实处;第二,建立健全贫困生教育体系,使其摆脱家庭贫困造成的心理影响,完成心理脱贫;第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资助体系。
3.4 建立心理成长辅导室
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专题班会等活动,经常性的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确保在校学生心理健康。
另外,扩大应届毕业生的人才交流会,将企业拉进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实习。让学生对专业有信心,对工作目标明确。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增长,同时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观 念逐渐转变,高职院校狠抓教育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办学领域。自身建设紧随社会环境。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退学的学生势必会随之减少,高职教育也将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 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志风.大学生降级及退学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47,158.
[2]谢晓萍.高校留退学学生基本情况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 报,2005,18(2):79-81.
[3]魏伟.对大学生留级、退学现象增多的思考和对策[J].苏州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