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篇1

一、抓好“三基”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所谓“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及其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三基”教学,如在讲授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推理论证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基础知识中蕴含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应用公式、定理解答一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

另外,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数学知识的教学重在理解记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在思辩操作,必须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渗透在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

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面向全体学生, 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观察、记忆和思维特点以及学习状况,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坚持在每节课内有针对性地辅导几名学生,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学习困难较大的要特别给予关心,教学中注意分层提问,分层指导,课内练习,课外作业分层布置;质量检测分层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道题都是新的,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若经常遭受学习挫折,会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鼓励、点拨引导。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有时是通过一句话,有时是靠投以信任的目光,有时是通过一个手势或微微一笑等适宜的言谈举止。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对此,备课时,要考虑为他们准备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每节课内都比别人多学一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讲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与途径,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长期反复实践以及应用所形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学习行为,即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点滴抓起,严恪要求,持之以恒,做到日积月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逐步培养。例如,学生听课时,每节课教师都尽可能地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学生专心致志、不懂就问,杜绝似是而菲,得过且过的习惯。教师要长期坚持督促检查。经过多次重复和训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只有通过教师主动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加以培养,才能确保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机制 优化课堂

这么多年以来,农村的素质教育始终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原因何在?如何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拙见。

1.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

1.1 评价机制限制,师资缺乏。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被动局面。

1.2 教师素质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教师的职业道德低下。②落后的教育观念,沉睡的创新意识。③较低的专业素质。④消极的职业态度障碍:厌教、厌学、厌思、厌管。

1.3 领导意识淡薄,教学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器材,缺乏实践学习基地。

1.4 教育经费不足。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所以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办学条件的提高受到限制。

2.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2.1 转变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是学校、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光以成绩为主,要多方面评价,不能只看升学率,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势必使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以教学成绩为中心,只应付考试,在教学中只培养考试机器。

2.2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充实农村师资,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至少每所农村小学要有一名音乐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体育教师,做到教师专职。

②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千方百计转变教育领导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把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③针对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缺乏的现状,应充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④抓好全员培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结构和智能结构。

2.3 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所谓“自主化”,简单地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③重视使用现有教学媒体资源。

篇3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1.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读了大学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不读书一样可以找工作,在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难以脱胎换骨,计划生育观念淡薄,超生严重,留守儿童普遍,家长没精力管理子女,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在学校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稍有疏忽,就干脆回家,迎来的将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隋唐时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都是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法宝,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外,从社会就业来看,当前,中学毕业生还缺少适应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教学功能单一,它一般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素质教育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积极的,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把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4.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师素质的制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

二、农村(山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根据农村教育现状,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素质相对较弱,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实际,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自己的实施途径,迈出坚定的步伐。

l.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是大前提,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是关键。而学校能否起好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2.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关键,课堂是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的课怎样上,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现在有些课看上去有了启发提问、大量练习、游戏活动、学具操作,显得热热闹闹,但还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一套框框运行,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了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学生 素质教育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入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计算机的学习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计算机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理论课和操作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不可以按部就班,应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喜爱,使之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主体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正确实施和渗透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遏制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排除计算机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完成“爱师”到“乐学”的迁移,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老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计算机老师应具有精深的业务知识,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老师的专业知识越宽厚,基础越扎实,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精越深,以便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计算机老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随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化,来调控教学节奏和各个环节的变换,还应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世纪呼唤素质教育,市场经济培养素质人才,而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代教师研究的首要课题。

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计算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张波.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2005(4).

篇5

关键词:计算机 学生 素质教育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入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计算机的学习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计算机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理论课和操作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不可以按部就班,应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喜爱,使之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主体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正确实施和渗透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遏制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排除计算机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完成"爱师"到"乐学"的迁移,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老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计算机老师应具有精深的业务知识,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老师的专业知识越宽厚,基础越扎实,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精越深,以便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计算机老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随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化,来调控教学节奏和各个环节的变换,还应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呼唤素质教育,市场经济培养素质人才,而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代教师研究的首要课题。

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计算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实施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实施了好多年,在不少大中城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农村小学要强化教学改革,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如何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如何合理运用考试和评价手段等,并将工作落实到位。农村小学教育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抓住自身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优势,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培训,改变观念

加强对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对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学习,使其能够正确把握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方向;同时组织其走出去,对实际的教改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其获得感性的认识,帮助其制订出与国家的教育改革相一致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使其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实践的。

二、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学校校园建设,应将净化、绿化、美化放在首位。农村学校的净化难度较大,但要努力做到,坚持做好。校园内栽花、种草、种树较容易,但要规划好,要科学、合理,要有美感。在校园的美化上,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在醒目处镶嵌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张贴或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让学生学习、铭记,使他们从心灵深处生发智慧火花和求知欲望。学校有了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容校貌就会焕然一新,校风校纪就会自然加强,学校就会逐渐走向文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对于农村孩子特别是边远农村孩子的家长来说,综合素质不是很高,这还需要教师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帮助提高家长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转变成才观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本着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对祖国建设培养后备人才的坚定信心,有责任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家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努力创设语言文明、行为规范、道德高尚、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熏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上的道德失范、假冒伪劣、欺骗欺诈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侵蚀着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严重的障碍。这需要社会各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整治。同时,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对学生加强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坚定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开足开齐课程,使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三样课,那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课表是写别人看的,有些科是只发书不上课。主要原因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开齐课程入手,但这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并非易事,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欠精力。现在小学基础设施陈旧,生源偏少,师资不配套。一个小学班主任每天至少上四节课,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副课”。一些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师范生,因所在的学校教师少,语、数、英课节多,不得不弃体、弃美而从语、从数,再加上缺少器材,一些在音、体、美上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

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监测与考试都要规范化,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在具体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技能相结合、重视智育与重视德育相结合、重视教法教改与重视学法指导相结合,以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坚持“六为主”、实现“五要度”,优化其结构,即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要依托、以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诱导为主要方法;复习铺垫要“高效度”、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传授知识要“参与度”、巩固练习要“多角度”、课堂总结要“高浓度”。还要坚持“四着眼”来优化教育方法,即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眼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眼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五、改变评价机制

目前,在农村,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制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仍然把分数看作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指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素质教育不等于“语文+数学”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教育的最终评价都集中到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上,忽视了素质评价的全面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生在品德、心理、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学校的反馈不是特别到位,只是作为评价体系中的点缀部分,予以轻描淡写式的,甚至是闭门造车式的涉及。

篇7

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正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作为师范教育的一部分,美术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期,但是,在改革措施初见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多与认识有关,对改革的制约作用十分显著。所以,摆正认识可谓是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基础。本文对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作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深化对策

一、前言

师范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教师的主要方式,也是落实师范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渠道。出于提高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效率的考虑,各大师范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消除教学不利因素,改善师范教育效果。

二、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概述

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来讲,此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基于人才培养视角来讲,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培养人才是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但在传统模式下,由于过分看重知识能力、忽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最终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大多都不高。素质教育与以往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核心要求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提升,这一点与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相吻合,对师范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基于教育视角来讲,素质教育代表着不可阻挡的教改大趋势。当前,除了我国以外,其他各国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在倡导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其实代表的是现阶段教改的大趋势。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顺应教改趋势的体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最后,基于国家发展视角来讲,素质教育是增强全体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师范美术教学是培养美术教师的重要渠道,而教师则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所以,美术教育可借由人才培养影响国民素质。当今,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国家一方面要增强综合国力,抓住机会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提升全体国民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素质教育正是上述目的实现的必经之路。

三、遵照素质教育要求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

综合我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现状来讲,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面窄、技法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不当、实践偏少等问题十分突出,不利于师范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这种情况,师范院校有必要遵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1.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美的感悟。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美术教师需在充分挖掘教材之美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借助生活中美好事物及现象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也只有在发现事物之美的前提下,才会形成探究欲望,这一点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人们由视觉意识到美术之美,这种意识在传递至大脑之后,便会对人的心灵及审美产生影响,进而促使人产生了解欲望。了解是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美术了解的越深,便越容易体悟和感受到美术之美。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杰出作品或者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进而激发内在动力。美术素养与鉴赏能力关联紧密,在鉴赏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的情况下,美术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因而,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带领学生鉴赏优秀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2.优化技法教学与理论教育的比例,合理利用辅助设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技法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增强,而理论教育的意义则体现在素养方面,所以,二者的地位并无孰轻孰重之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明确这一点。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计划中,教师应遵照“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大理论教育的比例。这样做有助于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可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同时,美术教学中还需注意不能过分依赖教学设施。现代设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积极作用无可否认,然而,这些设施毕竟只是辅助设施,作用有限。以多媒体演示为例,尽管其生动性优势非常显著,但仅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来讲,其并不一定比现场直接演示的效果更佳。所以,教师在利用辅助设施的时候,应保持理性。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学的目的在于“学”,而非“教”,所以,授课时教师需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地位。结合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美术教学要求来讲,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以达到增强能动性、激发创造性的目的。举例来讲,对于手工教学,教师不应再以相同标准去要求全部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展示个性的机会,使他们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自由创作,进而达到在实践和练习中增强他们综合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还是顺应教改趋势、增强全体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遵照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本质上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值得师范院校增强重视。

作者:黄淑文 单位: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篇8

一、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含义

“素质”原本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上则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后来泛指人多方面的能力和修养。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减负提质,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原因

在过去,我国的教育一直强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学生能力的养成不过是训练应试技巧过程中的附属品。这严重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种技能的提高。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注重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素质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理想,值得提倡。

与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极不相称的现实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些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不断出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中曾指出:“现在一些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心理压力很大,这不得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可见,给学生减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三、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主要层次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谋生手段和发展技能,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一基础,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所以,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意识和技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在个人私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而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素质教育不能只教人学会“找工作”,而应当“开发和培养人的真心、爱心、责任心、羞耻之心。”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弄清负担的成因在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又在于……

据此,给学生减负,(1)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严禁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辅导资料、订阅报纸杂志;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等等。

(2)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投资环境,大幅度开放教育市场,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多渠道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个人投资教育,加速放开,放手发展,太力发展民办大学。丰富高等教育资源。这样,升学就不再会成为一种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才有望随之减轻。

(3)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着力培养独立思考、诚实守信、大胆创新、自由创业的现代公民人格,摒弃或妄自菲薄、因循守旧,或偷奸钻营、尔虞我诈的传统奴化人格。”

四、摒弃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错误看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往往理解得不够深入,甚至产生了歪曲的理解。有人认为,既然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就应该抛弃应试教育的“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少考试甚至不考试,这样就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抛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是对的,但据此就否定考试无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素质教育既然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安排合理的、必要的考试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10-01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它与语文、社会、思品、礼仪等其他学科一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是我的浅显认识:

一、立足课堂,挖掘本学科所含德育因素,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自然学科,有着它自身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把握学科特点,挖掘本学科所含德育因素,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

二、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时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文化、科技、思维素质的要求,不仅仅是以公民掌握了多少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还要求公民有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持之以恒的态度,严谨、负责的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课堂教学中在抓好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所要具备的教学素质。

1、培养学生数学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是基础,必须切实教好、学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和计算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都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如果片面地强调智力和能力,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过程是小学教学目标实施过程,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具体目标进行。

2、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开发学生智力。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

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其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们之间的某些心里素质不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欣赏数、式、行的美。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堂课的设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负担和接受能力。按时下课,作业当堂完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文体,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2、注意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要使学生能有意养成良好习惯,首先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即:有信心、有决心和恒心。因此根据小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加强意志磨练。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向老师提问时,老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怎样列式或计算结果,而是告诉思考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的意志再平时就得到磨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一是语言训练,二是比较训练,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允许调动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能力

篇10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今现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以提高同学们的各项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较早地实施素质教育更是为以后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1. 从思想认识上认清小学数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开发儿童的潜能,充分调动儿童大脑中的积极因素,把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紧密的社会文化素质激发出来。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具体而言: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趣味性,是开发儿童大脑的有利因素;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数学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双基能力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可以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数学技能的运用程度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点是基础,必须扎实地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和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都要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其具有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能深刻地理解,且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加强外在的动作技能训练,如使学生正确地学会使用学具,熟练地掌握操作步骤;又要强化内在智力训练,如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心算技能,加强解题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通过训练要达到技能熟练。

3.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4. 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5.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11

1.汨罗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放在首位。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抓起,特别是首先转变各级领导的教育观念。汨罗的素质教育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有湖南省各级党政领导的正确认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否则是搞不成功的。因此,我市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强化宣传力度,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进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正确认识人才首先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熟练的劳动者,这是我国人才的主体;其次是数以千万计的各类技术人员;第三类是数以千万计的各级管理人员,克服传统的、偏面的人才观、质量观。要营造一个素质教育的良好的社会大气候,使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架起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首先表现在教育思想上,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无法实施素质教育的。汨罗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四个面向的教育原则: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除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外,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教育。

2.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汨罗的实践告诉我们,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还必须有一套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大范围内变成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行动。汨罗选择目标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他们坚决废弃了“应试教育”的考绩办法,将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逐项量化为“钢性指标”,严格按照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发挥特长的成绩,对校长、教师和党政领导进行考绩。与目标管理设置相配套的一整套量化和评价措施及一系列导向政策、激励机制,把每个人都推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堵死了“应试教育”的旧路。他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目标管理:“管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说堵不死“应试教育”的路,就迈不开素质教育的步。

3.持之以恒、迎难而进的改革精神。

汨罗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到底走自己认准了的路。汨罗自1984年推行素质教育,十二年来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相当大的。如果动尧退缩,甚至走回头路,那就不会有今天汨罗教育崭新的局面。汨罗人深深体会到,改革旧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相当困难的。刚刚实行“三控制”时(控制班额、复读生、留级生),汨罗的高考升学率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引来了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发生有人提出要罢免市教委主任黄泽南官的风波(黄主任曾坚定地表示:随时准备干,随时准备不干)。但是,他们顶住了压力,坚持改革,坚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坚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总会上来的。这种信念两年后就得到了印证,升学率不但数量大大超过以前,而且这个升学率的提高,是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上提高的,是真正过硬的质量。目前,汨罗不仅小学、初中、高中的会考成绩领先于全省水平,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可以说,这是推行素质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是百折不挠、坚持改革的结果。

汨罗的经验远不止以上这些。尽管汨罗素质教育的转轨改革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但目前已经看到,汨罗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全国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轨道。

实践证明,汨罗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区域性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回顾我市自89年开展素质教育以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通考,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学生就近划片入学等等。但总的看,只是取得一些近期效益,是治标措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子不大,教学质量不高,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把学习汨罗的经验落到实处,加快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子,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个人有几点设想,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首先,要对我市素质教育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和评估。

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切人口。为此,可抽调有关干部和人员组成调研组,重点调查了解我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准备解决问题的措施。

调研的内容既包括学校领导的办学方向、教育思想,也包括课程设置和热点、焦点问题(如减负、择校、乱收费等)。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向教委领导汇报,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决策、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抓住热点问题,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近几年,我市择校生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办好每一所初中,又加重了某些学校的负担,同时容易引起“应试教育”的反弹和回潮。为克服上述弊端,招生期间应严格执行“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任何学校、任何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见利忘义”,乱开口子。应将招生办法和学区划分在报纸、电台公开,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请社会予以监督。

学区界定有争议的请予公正,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象汨罗禁招复读生那样,把择校现象一抓到底,坚决走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关系择校的怪圈。

要克服择校热现象,应把加强薄弱初中做为重点工程来抓。除从班子、师资、体制、机制上加强建设外,还要加大投入,也可考虑从学校布局上做适当调整。

有些薄弱学校,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连(尝试九年一贯制)的连,该带的带(较强的中学办分校),能改的改(改民办或民办公助学校),从而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集中力量办好调整后的学校,为择校热降温,为素质教育铺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较为平等的受教育条件。

再次,建设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解决问题的是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要选派素质高、思想好、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同志担任中小学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汨罗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好校长也要靠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建议市教委除按计划加强对校长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培训外,应让他们有机会进修大本、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校际之间的干部一段时间后可进行交流,这样做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外,可以促进地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办学的活力和后劲。市教委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每年有计划地派少量校长到外地挂职锻炼,到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先进地市去学习、考察,取他山之石攻玉。鼓励校长积极开展教育专题研究,做魏书生、黄泽南那样的学者型校长、科研型校长。

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全市教师要在去年开展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师德教风活动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要讲奉献精神又要讲科学态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象汨罗那样,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应让广大教师都认识到,教师的责任不是当“伯乐”,在万马奔腾中选出千里马,而是要当“园侗,爱护培育每一株幼苗。人民教师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做到以人育人、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

第四,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走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

实施素质教育重在搞好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课堂上度过的。因工作关系,笔者近两年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活动,看到多数学校在全面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着一种片面倾向,好象素质教育就是多搞些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似乎学生考试少了,活动多了,负担轻了,素质教育就会搞好了。虽然这种认识在当前还不是主流,但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同志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缺乏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学校进行的一切教育都不能偏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严肃执行教学计划(音体美课要开足,其他文化课不得多占课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严格禁止节假日全班性补课。要改变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错误做法。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些都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靠在课堂上培养、提高。所以,只有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有可靠的载体,同时才能真正发动全体教师重视这项工作,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要改革教育的评价制度和方法,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我市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妈终没有象汨罗那样形成自已的系统的科学的过硬的考绩机制目标管理。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汨罗的实践证明,教育目标管理有着决策的民主性,指挥的权威性,评从蝗精确性和机制的激励性。过去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用不象工厂生产那样,一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二不能用尺码来衡量,所以无法进行量化管理和钢化管理,只有模糊管理、弹性管理,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站不脚的。汨罗教育目标管理的特征,恰恰是量化,是钢性,有人说:“汨罗的先进不是评出来的,是算出来的。“这话确有道理,所以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篇12

一 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教育思想已转变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研学促教”已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的趋向,现代教学手段在逐步运用于课堂,影响和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已成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南针。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来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从根本上说,优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优良素质的主要任务。显而易见,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实施素质教育。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统一完成,二者缺一不可并相互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揭示语言规律和引导学生,所以,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形成能力;通过实践,掌握英语。

4.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活动为主线

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媒体,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英语教学是语言实践活动,为了掌握英语这门主要学科,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在英语活动中使用经活化后的语言。英语课堂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因素,是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最终达到使用英语、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目的。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收听英语录音、观看英文节目、阅读英语报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英语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播、思想教育、思维训练、情感和能力培养,能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得以继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英语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1.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作为一个外语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动机、激发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运用“双重活动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

“双重活动教学法”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认为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作用、双向结合的场所,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微型世界,强调外语教学的目的、主体、客体、渠道、环境和交际过程都具有双重属性的原则,为更新课堂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方向。“双重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本体。在外语教学中,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纽带,是实现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基于以上教学思想和原则,结合实际,我们运用“引入――启动――输入――加工――输出”的教学模式,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英语素质教育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引入――课前复习,导入新课

进行有目的的“联旧引新”的复习,创造新情境、新旧知识有机结合,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记忆,又能体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可用图片、游戏、实物等导入法,既形象直观,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启动――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活动来启发学生,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师生相互交际自然地呈现新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准突破口,逐步扩大深入。先从听、说入手,培养语感,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能达到以旧带新的目的,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在此环节,我常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挂图、图片、简笔画、小黑板以及身边的实物,围绕本课中心,提供素材,在学生间开展热烈的教学问答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熟悉生词、句子。

3.输入――反复操练,巩固所学

首先打开课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信息从感官上整体接受,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或快速阅读,使呈现的内容落实到文字,然后再反复听录音跟读看录像,让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源,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加工――互动对话,熟练提高

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教材复习、记忆,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在介绍学习新的语言项目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口语训练来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单词、句型、对话和短文的理解记忆。先进行师生间的问答,而后在同学间展开操练,以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输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篇13

语文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生各种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剖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出发,再浅析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和重要性几个方面,旨在探索小学语文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1小学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了好的成绩,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文化传递性特征,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的义务教育学科之一。

1.1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

语文是一门不能急功近利的基础课程,要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功能。(1)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中心思想。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习方式,思想道德教育要以语文教育为依托,以语文教育内容的实施来进行。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语文教育的实施。(2)表达、交流和传递:小学语文教育具有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就是进行语言交际和传递文化。小学语文教育在传授和传递知识与文化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如何表达和交流。(3)育人:小学语文教育以第一和第二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式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表层层面上,而是将育人转化为实际行为。

1.2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1)语文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基础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外,语文教育还具有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科目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一种工具,只有让学生掌握好这种工具,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科目。简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的。(2)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佳阶段,这一阶段接收到最好的教育,会使其日后的学习有良好的发展。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彰显着我国的软实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应重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旨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2.1课程改革是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师要以新理念去开展素质教育。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其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基本素质包含的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如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个性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落实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学会健体三个方面。(1)做人: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时,应教学生先学做人,强调德为先,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2)求知:教师既要授予学生知识,也要授予学生求知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主动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3)健体: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锻炼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

2.3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从教育实践和成效而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做好语文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3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的作用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体悟生活:

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宜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小学语文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2体悟思想: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能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或者是享受美好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3体悟责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体悟自己的责任,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辐射的作用。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素质教育是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以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作者:王瑜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篇1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一、提高学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学校素质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育人功能。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科学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二是办学条件,包括固定的经费来源,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设备装备、基地、场地以及生源、社会文化,这是学校素质的基础。三是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管理手段,这是学校素质的关键。提高学校的素质,就是要从不断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素质和硬件建设以及校风等软件建设精神素质入手,使学校充分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础条件。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一线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素质由“师德”与“师能”构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基本的内容。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教师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对学生都有着潜在地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教师的道德风范对学生的间接教育。这种直接和间接教育,自然会在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相当大地影响。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培养就一定会取得不可估价的成效。 “师能”包含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文化素质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对他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利地影响,而且也不可能胜任好“教书育人”的任务。

三、制度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考试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比如当前的“应试教育”也就是由招生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也要建立有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这种制度创新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来说,主要的是指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校规校纪、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教育制度和管理学生的制度等……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以上制度进行系统的清理,加以创新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种创新制度要体现符合人性,即要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要求、人的发展来构建学校制度。比如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不光只看学生考试的分数,应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尝试多种学习方法的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独特的个性品质和特长、集体生活的适应性以及表现出来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几方面进行。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水平,指导和推动素质教育有序、有效地实施。

四、因材施教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提供机会,拓宽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开设辅修专业,有利于推动学分制的实施进程,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达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分,学校将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辅修专业的开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一些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到了理想的工作。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升华,高等教育应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活动为主,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使学生尽早接受科研和工程素质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五、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是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三是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四是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立业创业、欣赏美和创造美“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五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