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8 11:2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景观工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鲍家屯古水碾房修复项目,树立了在中国进行农业景观保护的卓越范例。参与保护项目的各个机构开展了富有创见的合作,注重基地的整体性。修复项目复原了水碾房为代表的有着600年历史的水利设施,通过水坝、水道、堤和水碾房全面恢复,恢复了农业生产的秩序。项目高度敏锐而周到地确保了复原它们的真实面貌,重现了历史光辉。通过对传统农业设施功能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和当地文化活动的结合,这一项目为我们展现了保护在现代化发展压力下快速消失的亚洲文化景观的重要意义。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是在迥异于现代汉民族文化的屯堡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大部分设施保存完好,至今仍在运行。由于自清代以来鲍屯形成了与周围村寨封闭的社区形态,及宗族式的乡村自治管理方式,其状况甚少为外界所了解。自2005年以来,随着屯堡文化研究的兴起,鲍屯水利工程以其保存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水工建筑规划、建筑型式的独特性成为在用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的典范,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这一保护项目的实施,得益于近年来文化遗产影响力的逐渐扩展,涉“水”文化遗产开始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由于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这一完整乡村水利工程。200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安排专项课题研究鲍屯古代水利工程,2008年这一项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支持,列入该计划的示范项目中。在多方合作下,这一保护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经过400多年的演变,基本保留了传统水利的建筑型式、水资源分配和管理形态。在21世纪之初,这一基层水利工程面临全面改造的形势下,科研和示范项目的实施挽救了这一古代水利工程。在2008年、2009年西南地区连续特大干旱发生期间,现代灌溉工程普遍失效情况下,这一古代水利工程依然完好地发挥着它原有的工程效益。可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文化层面受益,它的效益更可以在农业环境、生态、景观等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研究,以及保护项目的实施,我们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得到了深化。
鲍屯古水利系统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的基层水利工程。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它与很多传统水利工程一样濒临消失。回顾这一项目实施的过程,一些体会或认识,或许可以为今后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1 认知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切入点
贵州安顺位于屯堡文化的核心区,鲍家屯水利工程是地域文化重要的标志性工程。屯堡文化是西南地区汉民族文化的亚文化族群。明洪武年间,为消灭盘踞西南地区的元朝梁王把匝瓦尔密割据政权,明朝30万大军两路进攻,史称“调北征南”。元朝残余势力消灭后,14万征南的军队官兵连带家属留在贵州,实行军屯,以稳固西南边疆。这些来自江南地区的留守大军便在贵阳至云南曲靖的交通要道上各屯堡定居下来,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兴修水利的行动中,军人集体意识得以充分体现。在安顺屯堡人的聚居区,一般拥有较好的水利设施,他们的农业生产条件优于本土其他地区。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属大西桥镇鲍家屯,这一工程始建于14世纪末,即明洪武十五年至三十一年间(1382~1398年)。鲍屯乡村水利工程的始建、完善代表了屯堡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鲍屯水利工程的延续,反映了屯堡文化核心价值,即屯堡的宗族社会关系、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公共事务管理制度。鲍屯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反映了古代屯堡人与自然和谐的用水理念和水资源价值观。
鲍屯水利工程延续,具有极高的社会学价值,它实证了中国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组织形式。当屯堡的军事性质消退之后,水利工程的管理成为最主要的公共事务。田野调查中,发现了鲍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乡规民约、宗族家法。有些延续至今的习俗,反映出屯堡人自觉的集体意识。如水稻栽秧用水紧张之际,依据先远后近、先高田后低田的顺序放水;捕鱼时须全村统一组织,禁止私人行动,以确保堰坝不被人为破坏。由水事活动而衍生的文化现象构成鲍屯水利遗产的生动内涵。
在屯堡村寨的文化特质逐渐消退,传统水利工程逐渐消失的今天,鲍屯古代水利工程无疑显得格外珍贵。因此对它的保护,不只是工程的保护,更是对区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2 全面、客观地揭示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价值,通过保护彰显其文化遗产,并赋予古代水利工程的生命力
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渠首建驿马坝从型江河分流出新河,形成老河和新河两个输水干渠、3个水仓、1个门口塘,再经过二级坝分水,将水量分配到下级渠道,实现了全村不同高程耕地的自流灌溉。另外,还充分利用河水落差和地形条件兴建多处水碾,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粮食加工的便利,是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体系。
对鲍屯乡村水利系统工程科技价值的认知,需在宏观的视野下结合细微的技术分析进行,不能将之简单地视为单体工程设施的组合。鲍屯水利系统的工程布局、建筑型式都体现出屯堡人公平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及其与河流共处的自然观;坝型、建筑材料则显示出本土化的技术特点,以及本地人特有的建筑审美情趣。
(1)合理的规划设计,用最少的工程设施获得多方面效益
鲍屯乡村水利体系布置简单有效,用当地一句话来概括即“一道坝一沟水一坝田”。即以坝壅水,在河道上形成水仓;沿等高线开渠引水,一条渠道可以灌溉在同一等高线范围内的稻田。坝是节制水量的关键工程,因地制宜地布置成顺坝和横坝,再利用地形形成具有蓄水功能的水仓,低水位时壅水,达到一定高程后开始泄水。由坝上不同部位的龙口进行水量的再次分配,从而使得水稻栽插季节各用水户都可以同时获得灌溉用水,是春季灌溉用水高峰之际调节上下游用水的主要设施;坝底的龙口则有排沙的功能。整个工程体系简洁且功能完备,具有灌溉、生活供排水和水能利用等综合效益,且没有一处闸门,不须常规管理人员,以极低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持续运用400年。鲍屯水利系统不仅具有工程效益,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了入水和谐的乡村环境。
(2)曲线型溢流堰坝顶形态,产生多方面的工程效益,表现出乡村水利工程特有的技术价值
鲍屯水利系统的坝有的长达上百米,短者亦至数十米,高1~3米。其中,驿马坝和回龙坝最为典型。它们以低坝和优美的曲线型坝轴线,延长了溢流堰过流长度,有效地减少了堰顶单宽流量,获得最大瞬间溢洪效益,同时降低了洪水
时的垮坝风险。鲍屯各堰均建在基岩上,这赋予坝体稳定的基础。堰体采用本地石灰岩加工成的条石干砌,坝体表面以黄泥混合石灰勾缝。这样的工程结构和材料使工程具有长效工程寿命,堰坝一定程度的透水,使河道或渠道维系常年过水流量。
(3)完善的渠道系统,使输水条件达最优,并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
渠系规划是鲍屯水利系统的又一特点。新河和老河是干渠。新河是人工河,以输水为主,据安顺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的测量,平均纵比降为1.8%。这一比降,能够使其获得最大供水范围。新河最后一次清淤距今已30年,虽淤积严重,但仍能工作。老河是天然河道,平均纵比降为3.2%,以行洪为主,兼有灌溉输水功能,较大的比降能够满足行洪的需要。老河河床是基岩,不存在淘刷问题,淤积主要发生在弯道和水仓回水段,河道基本冲淤平衡。鲍屯水利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是渠道和水仓的疏浚。据近30年的运行情况看,其工程设计非常科学,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疏浚工程量很少。
保护项目只对堰坝局部的修复和必要的疏浚,并重点修复了水碾房及其水轮装置。此外对水碾房、各堰坝、水道之间的田间步道和小桥进行了必要修复或改造。传统乡村水利工程大都延续运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仅未对周边的环境、生态产生恶劣影响,而且形成各有特色的水利生态景观。水利系统最大程度的照顾到了河流上下游,生产生活取水与生态需水的平衡,构建工程的土、木、石等传统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人、工程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对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的目的应是保护区域的自然环境,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
最近10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涉“水“文化遗产留存的现状不容乐观。据刚刚完成的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调查结果,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约有400处,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各省,在水文化遗产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他们大都已经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与区域历史文化融为有机的整体。古代水利工程由于特定的技术内涵,无论是水利界还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其价值认知或存在误区,或根本忽视其文化遗产的属性,在水利、城建等大规模的建设中简单、粗暴地毁坏。调查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水利工程速度大大地超过了自然界风霜雪雨的侵蚀。如京杭运河山东段和戴村坝,由于运河停运一百多年,很多设施被拆除,建筑材料也被挪作他用;甚至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不能幸免,陕西泾惠渠因工程扩建施工爆破,明代的引水口被岩石填埋。面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快速消失的局面,尽管来自学界和舆论的呼吁更加迫切,但实际效果仍然微弱。
在近年申遗和准备申遗的文化遗产中,属于水利类的文化遗产,包括了运河工程、梯田、灌溉工程等类型。此外技术类以外的文化遗产与“水”有关的遗产也很丰富,如福建土楼的乡村水利工程,西湖的白公堤、苏堤,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河湖、水闸,堤防等。通过申遗,水文化遗产为公众逐渐认识。水行政管理应将水文化遗产的管理纳入管理范畴,使之长久发挥工程效益,并通过永续利用,使文化价值永久保留。
关键词:文化;环境;元素
Abstract: with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with landscape shap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campus green and into buildings, show us nongda vitality of release.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saving in the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old and new buildings, through the original buildings on campus to recruit good element to improve it, application of the new buildings.
Key words: culture; The environment; elemen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南昌路。,新疆农业大学东南部。项目包括农业大学综合楼及农业大学工程楼。农业大学综合楼主要承担农学院、园林学院、动科学院、动医学院、草环学院的实验及科研任务;农业工程楼主要承担水利学院、计较学院、计算机学院、食药学院的实验及科研任务。
二、设计目标
建筑设计风格一方面要使建筑融于校园空间、自然环境,一方面又追求别致、新颖的艺术品位,而提升该区域的空间景观质量,提升地段地位,使之成为校园新的中心区。
三、设计构思
从本项目的体量和位置上就可以看出他农大校园内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拿到设计文件后就对本项目任务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仔细的分析,并到现场勘察,经过几轮方案筛选后确定方案。农业综合楼和工程楼之间的农大东路将会是农大校园内一条主景观路,在立面形式上考虑两栋楼风格统一,形成对景,但也有细部的变化和体量的变化,农业综合楼平面布局是以农业的农的第一个拼音字母N的形式来布置的,并形成东西两个内院,平面布局紧凑流畅,采光满足要求,空间感觉非常丰富,也突出了农业综合楼的特点。工科楼是以工字的形式来布局的,平面规整且富有变化,退台和底层架空的空间形式组合不仅丰富了平面也丰富了立面。东西两边自然形成两个内庭院也丰富了校园环境。
四、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为用建筑阐述文化,体现学院的发展,用景观塑造校园环境,将校园绿色和建筑融为一体,表现出我们农大生命力的释放。同时强调节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并且考虑到新旧建筑的结合,通过在校园内原有建筑吸纳到好的元素加以改良,应用的新建建筑当中。
五、建筑风格
建筑方案设计,在风格上力求兼具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和教育建筑的独特文化底蕴,并配合平面布局的流畅性,空间形式的多样性、来打造校园建筑的家园感。建筑采用挺拔的竖向线条和凸凹玻璃窗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富有现代特色的校园建筑体,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造就富有现代西北特色的建筑景观。
农业综合楼做了大量的空间分析,N不止是形式而是有内涵的,既满足了功能有丰富了空间,更适合北方的气候特征。
N字形综合楼--- 无论从哪个方面解释,农业和自然都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这种布局形式正体现了我们农业大学的文化内涵。
入口处理醒目大气,顶部时钟督促莘莘学子抓紧时间学习知识。
农业工程也做了大量的空间分析,工字形不止是形式而是有内涵的,既满足了功能又丰富了空间,更适合北方的气候特征,为学院师生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
工程楼的性质让人不假思索选择了工字形布局,直接表露出对工科的印象,同时从主入口方向看是H形状,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建筑和建筑、人、环境之间都要保持和谐共生的原则。
六、建筑功能
本工程共有六层,一至六层均为实验室及教研室,其中农业综合楼一至三层为农业学院、动科学院、动医学院实验室和教研室,一层并设有大面积内庭院使室内外环境连为一体,空间形态丰富,内外呼应。四层为园林学院、动科学院、动医学院实验室和教研室,五至六层为园林学院和草环学院实验室及教研室。
工科楼一层为机交学院实验室教研室及大厅、水利学院实验室教研室及大厅,计算机学院实验室教研室,一层并设有大面积内庭院使室内外环境连为一体,空间形态凸凹有致,内外景观相互渗透。这种平面布置形式天然形成围合空间,满足活动需求。二、三层为机交学院实验室教研室、水利学院实验室教研室,计算机学院实验室教研室。四至六层为机交学院实验室教研室、水利学院实验室教研室,食药学院实验室教研室。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
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热情,对实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对其他涉农专业学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学校只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为必修课,在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为选修课,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下“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农业经济学课程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不仅可以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涉农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通过习题训练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作为社会学习者的农户、农业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了解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如农产品期货买卖、农业合作社等,使课程特色鲜明、实用性更强,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
二、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资源
全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指标,教学录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录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录像要按教学单元录制,声音和画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农业经济学1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录像内容方面,应注重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化,同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把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加入讲课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尽可能使用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涉农部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以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
(二)修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辅助材料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教材的要求是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经典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前,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教材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作为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农业经济学教材建设明显相对滞后。现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侧重于某些农业经济问题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教材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入两部分内容,使农业经济学授课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即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农业经济问题,一部分为介绍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农业经济基本理论。
教学辅助材料内容涵盖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课程指导、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试题库、典型案例,重点难点、前沿专题等内容,以学生阅读为对象,这些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
(三)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网上互动
通过创建农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农业经济学网络资源系统应包括以下活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线批阅、后台管理等功能。主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教学网络互动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把课堂延伸到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农业经济学网站中设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考评
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引导学生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由现在单一闭卷笔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考试模式,分散成绩的构成,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努力探索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闭卷、开卷、半开卷、问题情境等多种考试形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三、 结束语
通过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对能反映现有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和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更新完善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经过建设,形成能够涵盖农业经济学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特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实践教学成果。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断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学成果,前沿、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1.10.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转贴于
一、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化
在新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问题日益显现,而融资渠道单一化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投资与发展能力并不是十分突出,这样就需要加大融资力度,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融资的方式就是向国家申请扶持贷款或者是直接向银行贷款。由此可见,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并没有开拓广泛的融资渠道,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利于企业开展科学的融资业务,对于目前的中小农批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必须科学地解决融资渠道单一化的问题。
(二)内部财务控制不科学
从实际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并不十分科学。中小农批企业对财务监管的力度较为薄弱,导致利益的下降和现金流的失控。财务人员往往只能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了解中小农批企业的大致财务状况,不能进一步对其财务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虽然每年年末都对中小农批企业进行审计,但审计毕竟是事后管理方式,而且大多拘于形式,自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问题还表现在内部控制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如果这样的发展现状继续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缺乏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也必须紧随时展的脚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改革。但是任何行动都要受到意识的支配与管理,在科学意识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第一,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者不具备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就严重影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效果,不利于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第二,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意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率,从而不利于基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第三,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就会严重降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执行效率,不利于提高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首先,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素质,这样就会严重制约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不丰富,由于没有参与过重大的基建工程设计,这样就会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经验,不利于促进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开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规划
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渠道单一,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规划。企业对于融资方案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这样就不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造成中小农批企业的融资规划发展单一,这样就不利于企业获得多方面的融资支持;除此之外,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就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融资管理,但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结合实际发展情况,?χ行∨┡?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需求进行科学的融资渠道设计与规划。因此通过探究出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二)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对于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控制而言,是一种平衡偏差的有效控制方法,也许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偏差,平衡偏差主要指的是平衡实际活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偏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平衡偏差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也比较简单,其对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也不需要过多的信息数据。同时也需要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所出现的差异性,根据科学系统的分析企业的实际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情况和特点,并找出具体的原因,进一步改革实际的财务活动,随后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和修正,不断积累经验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与计划财务活动之间的差异性,并及时记录下来。而通过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可以很好地促进财务管理问题的科学解决,保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平衡科学发展。
(三)企业管理者的认知有待提升
对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来说,大部分都是与企业管理者的认知相关。但是对于目前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陈旧的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严重忽视,认为财务管理风险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记录和管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风险理念的进一步创新。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很显然这种陈旧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下市场的需要,不利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的开展。而且在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财务的投资以及新项目的管理方面,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财务的运用以及风险管理,这就使得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认知有待提升。
(四)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经常出现一些虚假的财务登记信息,这样就不利于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开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并没有珍惜企业的职业培训机会,而且也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加了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
三、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开展科学的融资规划
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来说,必须进行科学的融资规划。除了要获得国家和银行的贷款之外,还要广泛吸收民间投资,通过进行民间融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保证企业融资风险的科学性。而且通过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保证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科学解决。所以,新经济下中小农批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规划,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问题来说,不仅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计划,还需要对内部的管理进行考察,从内部进行管理。因此中小农批企业要健全管理机制。首先,结合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其次,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还需要严格的贯彻执行,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工程管理的科学性。最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中小农批企业实现基建工程管理的高效性。所以对于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降低。
(三)提高中小农批企业基建工程管理者的财务意识
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要想实现发展的飞跃,就要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革新。首先,内部财务部门的各个员工要树立全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训练,来应对全新的挑战。其次,要对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学习理念和风险信息。最后,要重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仅将财务管理理解为记账、算账与报账,而且要努力加强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且要将关注的核心转移到财务风险管理上来,只有内部的财务管理者具备这种财务管理意识,才可以促进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首先要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者,通过利用这些人员的管理专业性,来对中小农批企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投资风险以及内部财务人员管理进行一个初步的估计,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够推动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在进行岗位安排之后,还需要通过加强对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规范职工财务管理行为,通过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