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人文素养的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例一:炎炎烈日之下,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出现了一个瘦弱的孤单的身影,右手提着一个鼓鼓的皮包,腋下夹着一摞书,左手提着一个木框,框里有几个装满液体的玻璃瓶,原来是该校的化学老师。她手中的重物紧紧地坠着她那纤细的双手,但她仍然使出了浑身的劲蹒跚地向教室走去。突然,“刷!刷!”,有两个人影飞速地掠过她的身边,仔细一看,是自己含辛茹苦教了两年的学生,她喊道:“某某同学,过来帮把手”,两位同学装作没听到继续向前走,再喊,还是没用。她失望地摇了摇头,叹道:“难道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结果,我教书有什么意思,我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感恩。”
例二:在我所任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的学生给我提了一条这样的意见:老师太恶,上课没笑脸。然而我却是大家公认的上课比较有激情的老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只有一条,上课期间,这班的几个学生不停地说小话,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个别谈话、教育,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鼓励,都没用),仍无法扭转这股歪风斜气,于是,我失望了,每当走进这个班时,我就产生了一种不安的情绪,无法作到激情澎湃,无法面带笑容。
例三:某班某同学,由于画了许多不文明的图片,被老师逮住,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说。一打听,才知道该生成长以单亲家庭,他的母亲从他刚满两个月起就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问他:“你知不知道你母亲很辛苦?”他理所当然地答到:“不知道”,回家后,是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要求母亲给他买这买那。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自我,他们是天,他们是地,只会一味地要求别人付出,而不知道回报,他们在这经济浪潮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良心,面对别人、社会变得冷漠、自私、无情。这样的“人才”将会成为社会的渣子、蛀虫。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的教育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尊重并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促进每一位学生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并培养精神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最终使我们的国家不仅物质上更发达,精神上更富有。
只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不再麻木、冷漠,使我们的教育结果发生改变。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培育着激励着人的高雅精神境界与不朽的人格魅力。高瞻远瞩,勇敢坚毅,既为真理不断超越前人他人,也为真理不断战胜个体自我,坦坦荡荡做人,廉洁自律为公;有打败敌人的勇气,有战胜困难的气慨;助人不讨回报,奉献不讲条件。人文素养,总是把崇高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是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忙忙碌碌,也不是见小利而忘大义的狭隘浮躁,更不是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政客。
另外,可以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做到以下几条:
第一条,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了感谢你的父母、你周围的人、你的同学和老师。成功守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你是学生,应该多考虑老师的难处,给老师一些同情和理解;你是孩子,则需要考虑父母的困境,给父母一些宽容和谅解。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同学们应设身处地为老师、父母着想,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的心。
第二条,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不是优秀的学生,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每个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一个学生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集体感到自豪,对于他的同学和老师有高度的责任义务感。每一个优秀的班级,都应该教育自己的学生增强责任感,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布置的每一项活动,是每一位学生该履行的责任。
第三条,决不说谎。因为不诚实,所以不能够与人相处长久,不具有合作与团队精神,更不能实现自己幸福和成功的愿望。考试作弊,说谎话是作为一位优秀学生的大忌。
【关键词】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儿科
随着科学进步,医学对于“人”这一生物体的认识早已达到基因水平,可供医生预测、诊断、治疗疾病的手段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个体化。近年提出的“精准医疗”更是不断推动人类对于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但医疗过程绝不是仅仅由实验室检测数据以及诊疗常规或指南堆砌而成的流水线。医学更涵盖了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它不仅仅是研究“人”的生命科学,更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人文艺术。儿科专业尤其具有特殊性,它的研究对象是生理、心理处于不断变化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及青少年。一名合格的儿科专业医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更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及共情的能力,诊疗过程中关注患儿精神心理、教育、家庭甚至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尽管在本科阶段教育中,已经设立了“医学伦理学”等理论学习课程,但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认识来源于临床工作,因此,实习期间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人道观”上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儿科血液肿瘤专业实习角度出发,对医学生实习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困境与策略进行分析。
1实习医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困境与意义
1.1社会信息爆炸大环境的冲击
我们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机遇、诱惑、挑战扑面而来。大量充斥着物质至上、功力主义的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浮躁、抱怨、自私自利、唯利至上的消极心态以不同矛盾形式折射出来。我们的实习医生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走出了象牙塔,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自身能力的怀疑、医学的局限性以及微薄的收入,难免会产生失落、迷茫的情绪。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及时引导实习医生牢固树立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坚定职业信心至关重要。
1.2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医患矛盾已成为突出问题,暴力伤医事件不断见诸报道。治病救人这样一个高尚的职业,竟被不断污蔑抹黑成谋财害命。医务人员不仅不受尊重,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胁。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投入不足,医院公益性的缺失,社会保障力度亟待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全民医学知识的匮乏,很多人盲目认为医学无所不能,这种误读导致一旦诊疗未达到预期结果,极易导致医疗纠纷产生。更有甚者,把医疗过程当成买卖关系,无法接受所谓“人财两空”情况的出现,从而导致暴力伤医、医闹现象屡见不鲜。舆论导向不正确,一些媒体为博眼球,进行不实的负面报道扭曲医患关系。医生的劳动价值在收入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诊疗费用水平偏低。法律制度、医疗风险保险制度不健全等。矛盾日益突出的医疗环境对医生是一个巨大挑战。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医生正视问题、摆正心态,以积极长远的眼光看待医疗大环境,在期待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在工作中找寻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1.3儿科医生不断流失
由于儿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平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专业医生,儿科医生数量在逐年下降,占人口比例严重不足。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生的缺口将日趋明显。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上提示截止2015年,每千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4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年服务患儿人次已达340万,全院731名医生,平均人均每年需诊治患者例数达4651人。多数医生都是“5+2”“白+黑”的投入工作,在这种高强度的临床工作负荷下,还要兼顾教学、科研,对医护人员身体心理的挑战都是巨大的。加之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储备儿科医务人才的短缺,更加剧了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流失。有数据显示,约有39.8%医务人员有过放弃从医的念头或计划转行,而儿科专业则尤为明显。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科医师流失率达到10.7%,而基层医院则更高,其中大部分为青年医生,到2020年,儿科医生缺口将达近9万。毫无疑问的,我国儿科专业医生的日益短缺将极大程度地动摇实习医生儿科专业择业的决心。
1.4社会伦理问题不断凸显
社会转型期中,医生面对的社会伦理问题逐渐增多。越来越多患儿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在治疗上意见有时并不统一,甚至相互推诿责任,给诊疗造成很大难度。需要医生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和多面,绝不仅仅是躯体问题、精神问题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还要去面对患儿家庭的内部矛盾以及经济问题。新时期医疗情况的复杂性给刚入职的医生带来新的压力与困惑。
1.5儿科救治对象的复杂性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敏感时期。在中国,尚未单独设立青少年医学科,但其重要性已得到不断重视。临床患慢性病的青少年患儿易出现抑郁、焦虑以及自闭的心理问题,某些患儿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面对这样一个心理、生理向成人过渡但并不健全的群体,仅仅治疗身体上的疾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青少年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人文关注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这给儿科实习医生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6医学人文培养体系不完善
尽管医学人文培养不断得到重视,但显然医学教育更为强调的是医学技能的培训。绝大部分医学生重视技术性临床知识的学习,轻视非技术性能力,例如医患沟通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即使设置了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但授课内容大多离临床实践较远,缺乏感性认识,难免枯燥、乏味,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而一旦进入临床后,繁重的临床工作更鲜有机会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
2儿科实习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的思考
2.1建立和谐积极的正能量
环境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看两点,一是看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二是看如何对待教师与医生。非典肆虐、汶川地震等危急情况发生的时候,冲在第一线的永远是武警战士和医护人员。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全社会应对医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不尊重医生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政府层面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覆盖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切实疏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从源头上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正确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良好和谐氛围。医院层面上,提升公益性,保障医患双方利益,重视医生身心健康,采取措施有效缓解医生工作强度。
2.2健全实习阶段人文培养体系
引导实习学生适应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选择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善于从实习生自身情况出发,分析疏导他们的困惑,以理性的思维面对医患矛盾,培养实习生对儿科工作的情感。在临床阶段设立临床心理学、法制的相关培训课程,邀请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传授经验。将人文素质考核评价列入人才评价体系中,在专业能力优秀的基础上,强调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医生[1]。
2.3增强职业神圣感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90后的实习医师如何能够在尽快适应高负荷工作前提下,尽快树立充满高度责任感,敬畏生命的职业理念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当前“5+3”式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尽管利于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但由于实习医师的教育背景不同,素质参差不齐,适应能力差别很大。血液培训专业性强,特别是肿瘤专业,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对原发病治疗及并发症处理要求高。部分非血液专业规培医师存在“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心态,与家长沟通缺乏耐心,患儿关心程度不够,责任心欠缺。应引导实习医生从临床工作用心体会职业获得感和满足感。每年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新收治白血病患儿200余例,很多患儿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考取研究生或结婚生子。每年六一联欢会,都是康复患儿的大聚会。他们表演节目、展示才艺,不仅向新患病患儿传递了治愈的信心,而且更增强了医生的职业成就感。
2.4关爱患儿,重视医患沟通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很多医生忽视人文关怀,认为只要专业技术好,治好了病就行了,现在工作强度那么大,哪里有时间跟患者促膝谈心。有些外科医生甚至上了手术台前才见到患者第一面。成为这样一个“医匠”并不难,但他绝不是一名优秀的医生,甚至说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医生既要治病,也要治心。“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疗是“用心”的过程,既要解决躯体的疾病,更要缓解患者精神的痛苦。很多时候,不需要刻意说什么,一个小动作、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温暖患者的心。特别是小患儿,他们刚入院时都有恐惧心理,面对“白大衣们”眼神里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如果你能拉拉他们的手,轻轻拍拍他们的小脑袋,或者给他们一颗糖果,他们的恐惧心理会逐渐减轻,再给他们进行查体或者操作时就他们就不再那么抗拒。渐渐地,他们会跟你增加互动,甚至会送给你他们亲手做的小礼物,看到你会叫阿姨,他们就是这样把温暖再回馈给你,让你时时体会到职业的满足感和神圣感。不得不说,医患之间医疗知识的不对等,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理解。特别是医学具有局限性,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治愈,这时人文关怀就尤为重要。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给予他们帮助以及安慰。例如血液肿瘤患者人每日的问诊、查体非常重要,是否能够做到耐心细致询问患者进食、二便情况,能否注意观察化疗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在沟通过程中注意言语温和,目光温暖。骨髓穿刺、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是白血病患儿常需接受的创伤性操作,操作前强调向家长告知做好准备工作,穿刺过程中与患儿轻声对话尽量减轻其紧张情绪而配合操作,助手注意温柔对待患儿,避免粗暴按压患儿,尽量减少患儿痛苦。以此建立正向循环,让患儿从此消除对于操作的恐惧心理而利于今后医疗行为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减少医疗差错的产生。有研究显示,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或护理差错的重要因素[2]。很多人都对这样一幅照片印象深刻,照片中一位老者医生在查房时与一名小患儿相互鞠躬施礼。
百多年前的珍贵影像记录了医患间相互尊重的温馨画面。这位老者提出,好的医生应该具有三个“H”,“Head”是知识,“Hand”是技能,“Heart”是良心。1977年,恩格尔教授提出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医学是全方位多层次以人为本的艺术。刚进入肿瘤专业的实习医生多数缺乏知识自信,带教老师要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首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进而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让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与家长进行沟通,树立人文关怀是医生本职工作的认知。时时提醒自身的言谈可能影响患者的选择。不同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的家属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截然不同。有些家属对治疗缺乏信心,即使疾病治愈机率比较高,仍犹豫不绝,这时就要向他耐心讲解疾病治愈机率以及贻误治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相反,有些家长对疾病认识又过于盲目乐观,那就要注意及时向其告知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过度医疗的可能。此外,肿瘤患儿家属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抑郁、焦虑、敌对或强迫等心理问题,而患儿又极易受家庭氛围的影响而出现烦躁、自闭、抑郁甚至攻击[3]。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已成为治疗中关键一环。身心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康复,否则即使身体上的疾病治愈了,心理上、精神上的缺陷却使患儿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因此,与肿瘤患儿家属沟通就更要注意采用积极及鼓励性的语言,引导他们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但至少每个人应该为建立一个患者信赖医生、医生尊重患者,彼此能够相互温暖的小环境而努力。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时期,医疗体制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伦理问题、医患矛盾、医疗救治对象复杂等挑战,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实习医师及早树立“人道”观念,坚定职业信念尤为重要。重视实习阶段人文培训,引导实习医生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不仅是职业的需要,更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积极和谐正能量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瑞涛.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举措[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7):110-112.
一、注重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我校也实现了每个教室安装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和学生都逐步从传统的黑板授课过渡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视听感受、课件制作展示、教学反馈等方便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把以往传统单一的文字、图片式的写作题材,用一些具有人文涵义的优秀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电视台某个节目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捕捉信息,更便于大脑里多通道的信息加工。
其次,借鉴日本所倡导的“生活作文”让学生处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景。所谓的“生活作文”是指“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文章表达活动),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题性的人格”。从“生活作文”的定义来看,正好和本论文的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不能总坐在教室做生活的旁观者,远离生活脱离实际,闭门造车,需把学生“推”出教室,以行动来体验生活,用智慧来完善写作。
二、创新具有人文素养的写作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教学活动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参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广泛的了解,目前许多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在几个分数段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没有清晰的向导性,学生可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多地是会去模仿,而不会去思考去创新。参考国内外一些评价方式,虽然我国目前尚未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标准,但是根据国外一些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笔者尝试整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到高中作文评价系统中。综合打分可以将高中学生作文分为几个分数段的档次:35分以下,36-41分,42-49分,50-60分,以此划分学生作文的优劣,或者会加上一些四字词组: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中心突出、首尾呼应、字迹工整、构思巧妙等,这些公式化的评语让学生的写作热情遭遇了冷却,内心的真情实意被冰封起来,以至于为什么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更倾向于翻开一本《优秀作文精选》来复述别人的故事。
其实学生的作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老师的对话。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用对话的形式来完成评语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传达的文字信息得到了回复,跟教师的感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更多的人文情怀才会流露出来。
三、阅读名著名篇 吸纳人文精华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把握好课内阅读的资源。这里是指学生要充分发现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在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中很容易形成对写作能力的迁移”,因为教材里面的选文既是阅读教学的范文, 也是写作仿写的典范之作。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写作的后花园。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史实故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有传统气息的地方民俗、令人神往的异域风情,这些学生都可以当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情感价值判断。
其次,重视经典著作的阅读,课内阅读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训练、慢慢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典之作有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是真正中国特色的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
一、利用学科资源,挖掘人文内涵
“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对于这一点,语文学科具有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优势。它那浓厚的人文内涵,正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条件。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寻求文本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记载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人文精神,再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岳阳楼记》就是很好的学科资源。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忧、乐的情感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责任。教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载体,进而拓展延伸到更广更深的层面。让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构建和谐课堂,营造人文氛围
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要在情景上营造一个人文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师要信赖、尊重学生,营造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必要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发展学生的人格及潜力,使课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对诸葛亮的评价,可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评析,有的同学认为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有同学认为他是一个智者,足智多谋,大智大勇。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有同学认为他只是个普通人,也有犯错的时候。马谡是言过其实,他却委以重用;魏延是难得的将才,他却固执地认为有反骨,难以重用。在教学中,整理知识、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能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知识的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学科延伸,培养人文品质
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文学、艺术、伦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有些人文教育的内容,语文教材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而课堂教学时间又不允许展开,同时又要维持课堂45分钟对学生所产生的人文感染,就必须在课堂外继续施加影响。所以在语文课上和课后渗透其他人文学科教学,加强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使人获得人文知识,而应借助于深刻而全面的人生体验,摄取文化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后要利用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进行延伸,举行文学讲座、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手抄报等,把各个人文学科加以整合,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如,通过语文和历史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历史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语文和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语文和地理学科的结合,让学生关注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演变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人文关怀精神。
四、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人文风范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校美术教育;培养
人文素养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就会使学生失去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活力,难以创作出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并不容乐观,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在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现象。一些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校在进行美术教育排课时,人为一些基本素养课程无关紧要,对其进行随意的删减整合,将大量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上。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学校美术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艺术水平的提升。还有些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培养时,认为基本素养课程不是高校美术学生的专业课程,存在着严重的应付了事现象。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还没有走进社会,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常常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有限,难以对学生的错误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规正,使得相应的教学课程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而且高校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时间,这就为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高校一般采取开放式管理方式,经常会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走进校园,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腐蚀着高校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为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带来困难。
(三)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当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制约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由于高校对学生基本素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也忽略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时,出现了学生逃课、翘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美术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使得学生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在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改进高校美术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的方式,强化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高校应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对人文素养以及基本素养课成进行合理排课,防止学生翘课、逃课等现象的出现。其次,高校应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美术教育合理结合起来,并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整合,这样既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最后,高校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我养成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自我培养。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不良生活习惯,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针对这种的现象,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走到户外,积极参与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风气的熏陶,从而提升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开展校园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校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校园运动会等。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强化学校么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以扩充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同时引进先进人才能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高校的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高校还应强化对现有教育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教育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少哲.美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35-135.